论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规范(共10篇)
论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规范 篇1
论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规范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的运行及经济目标的实现,都是以人为主体的,人的意识及其伦理道德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它参与着经济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就是人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关系,是人在进行经营管理,又是针对人的经营管理,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是现代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进步,伦理道德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广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指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狭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即思想道德建设。它着眼于员工思想道德水平的全面提高,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整体推进职工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全面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为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企业伦理道德是指活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道德意识、道德良心、道德规则、道德行动的总和。企业伦理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内涵于企业活动之中,包括管理伦理、经营伦理、竞争伦理、质量伦理和职业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人类整体素质提高很快。对为人类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和组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近代社会,许多企业的行为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上往往带有轻视社会性和人性的倾向,甚至有的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干出了许多伤天害理的勾当。而且因为众多企业的发展具有短期性,造成现在全球性的污染,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物种灭绝,资源匮乏等一系列后果,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石家庄三鹿集团公司生产出得名牌产品“三鹿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婴幼儿使用三鹿奶粉出现疾患情况,其中三名婴幼儿已经死忙。从事实来看,有三点值得我们反思,一、企业道德的沦丧;
二、诚实守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三、监督机制的严重缺乏。
在企业内部,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一种校正人们行为及人际关系的软约束,它能使企业人员明确善良与邪恶,正义与非正义等一系列相互对立的道德范畴和道德界限,从而具有明确的是非观、善恶观,提高工作效率道德水准。伦理道德以其规范力量,有助于企业确立整体价值观和发扬企业精神,有助于群体行为合理化,提高群体绩效。没有伦理道德素质的普遍加强,最终将防碍企业发展的力度和速度,甚至将企业的发展引上歧路。
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企业将精神文明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相结合,做出长期规划。
一、确立正确的道德规范;
二、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与员工教育相结合;
三、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与管理创新相结合;
四、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与规章制度建设相结合;
五、个人示范与集体影响相结合。
论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规范 篇2
一、领导机制
领导机制在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保障机制中处于最首要的地位。从本质上说, 领导机制就是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领导体系和领导方式。领导机制主要涉及领导机构和领导者这两大问题。首先, 企业必须建立保障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领导机构。对企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实施, 都必须由领导机构做出决策, 才会得到普遍认可和遵守。同时, 领导机构对企业道德规范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还起着平衡和协调的作用。领导者的素质高低、作风好坏也对企业道德规范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具备了优秀的领导机构和领导者, 才会避免因领导者素质不高、作风不正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克服企业道德规范建设中领导不力和“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 真正维护领导机构的权威。另外, 领导机制对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其他保障机制也起着保障作用。
二、经费保障机制
经费保障机制是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物质条件。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经费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筹集。首先, 企业设立专项资金、物资是最主要的经费来源。其次, 企业员工道德的惩罚制度的实行, 即对不道德行为进行物质惩罚也积累了一定的资财, 这部分经费为企业道德规范建设提供了有益补充。对于这些经费的管理, 必须建立规范的经费收支制度。在企业道德规范建设中, 经费可以分为三部分来使用。一部分用于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实施机构的自身建设及其工作人员的报酬, 一部分作为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宣传教育经费, 其余的作为对有突出的道德行为的员工的奖励基金。简言之, 只有经费得到了合理、有效地利用, 企业道德规范建设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三、宣传教育机制
宣传教育机制是企业道德制度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要占领市场, 一是要有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社会责任感, 二是要有良好的信誉, 这些都建立在企业的道德规范建设上。宣传教育机制作为一种软约束机制, 在宣传教育过程中, 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尤其重要。目前, 宣传主要是借助报纸、杂志、电影、电视、网络等载体来实现的, 但我们应该寻求更加广泛的方式来加强宣传。比如, 可以用一些反面事例来告诫员工必须遵守企业道德规范, 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反过来, 员工也会慑于道德舆论的压力, 从外在的强制变成内在的约束, 进而达到道德自律, 变“被动道德”为“主动道德”。教育则采用正面教育、树立榜样、形成舆论等方法, 以生动活泼的多种形式进行。其中, 在企业中应树立道德榜样、道德典型, 注重发挥道德榜样的教育和示范带动作用, 从而推动整个企业道德风尚的进步。
四、赏罚机制
赏罚机制是企业道德制度规范建设的动力。从根本上来说, 赏罚机制就是对企业员工道德行为进行强化激励的一种机制。就奖赏机制来说, 对在企业道德规范建设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把思想引导和利益调节、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统一起来。就惩罚机制来说, 它对公然践踏企业道德规范的个人或组织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惩罚, 发挥了企业道德规范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作用, 加大了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力度。而这些赏罚应以企业员工的相对满意度来作为合理标准。
五、社会监督机制
社会监督机制是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监督机制就是通过行业协会、社会组织、新闻媒体、消费者等多种监督主体来对企业及其员工的道德行为、对企业道德规范的实施机构进行监督。现实生活中, 一些企业的制假贩假行为、削价倾销行为、破坏环境掠夺资源行为、欠账违约行为、金融欺诈行为等, 不少都是通过消费者、新闻媒体等发现、揭发而大白于天下的。这说明我们的社会监督机制是开放、有效的监督机制。但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监督机制需要尽快完善, 形成一个强大而广泛的社会监督网络, 以便更充分地发挥社会监督机制的作用。企业应建立一些固定的社会监督途径, 比如开辟热线、设置网站、设立检举箱、接待处等。通过这些方式, 把社会监督主体的监督意见反馈回来, 利于更好地督促企业诚信经营、合法经营, 进而为打造成为知名企业、品牌企业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摘要:企业道德规范是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道德规范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对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良现象, 甚至违法行为,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 加强企业的道德规范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加强企业道德规范建设, 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则是核心内容。本文论述了企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几种主要保障机制, 希望能为推进我国企业的道德规范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企业,道德规范,建设,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吴灿新:当代中国伦理精神——市场经济与伦理精神[M].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1
建立新型道德规范体系的探析 篇3
关键词:道德规范体系;探析
早在2001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是新形势下道德规范体系建立方面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如何建立健全符合新时期发展要求的新型道德规范体系是摆在全社会,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传统道德模式发生转变
我国的封建社会存在时间长,封建伦理道德在人们的意识里根深蒂固,旧的社会意识仍以各种方式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中,这种旧道德模式受到了冲击,一系列新观念、新思想代替和动摇了传统落后思想。竞争意识否定绝对平均主义,大批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新型人才充分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创新精神否定了循规蹈矩,人们在已有的知识和科技成果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断开拓进取,成为新时期发展主流;追求效益和利益代替了安贫乐道的价值观,社会成员理直气壮地追求着正当的个人利益,无一不希望飞快走上致富的道路。
这些道德观念的转变都是有益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的,也可以说,正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促使了这些先进道德观念、道德意识的产生。然而,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在道德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着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
1.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美德走向沉沦。我国传统道德讲“仁义”,即人情味。这种“人情味”在当今社会中被广泛利用,成为某些人拉关系、徇私舞弊的借口;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經济单纯的强调利益,淡化了政治的原则和道德的原则,这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在一定范围内扩张、蔓延,出现了利益驱使、物欲私欲横流、人情冷漠、尔虞我诈、权钱交易等不良社会现象。
2.某些腐朽没落的思想观念仍有存在于一些落后地区、偏僻农村一些人的意识里,存在着严重的封建迷信、男尊女卑的思想,有的领导仍然有着“官本位”“人治大于法制”的错误观念,收受贿赂、生活腐化堕落,甚至做出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行为,形成一股不良的社会风气。
3.在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观念不断被强化,自我意识、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甚至被扭曲,以往提倡的“无私奉献”“大公无私”等道德观发生动摇,以追逐个人利益为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
二、构建新型道德规范体系的原则
目前,我国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已经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规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道德规范体系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1.科学的“层次性”原则。新型道德规范体系要以合理化、秩序化、公平化为依据保证其具有科学的“层次性”原则。
一方面要首先规定道德底线、即最低层面上的基本要求,也就是可以直接指导实践的基础性道德约束,另外还要在更高的层面上提出道德自觉意识和道德理想追求。在全体公民中开展以普及基本道德规范为核心内容的基础文明工程,从而改造国民素质,使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公民的自觉意识,并在此基础上,以更高层次的、先进的、高尚的道德理想加以摄取,让“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相得益彰,才能使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呈现为动态的上升趋势。另一方面,这种层次性还应体现在以不同层次的原则、规范、范畴运用于不同的调节范围,根据各个社会层面的人的特征,制定出适合不同觉悟水平的人的需要的道德规范,从实际出发,避免“一刀切”,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人的利益。
2.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评价标准。新型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应克服以往道德规范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除了以政治为主、道德为次,空洞追求高层次目标,而忽视了一些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构筑之外,更要注意克服笼统地强调“大公无私”等价值目标,而忽视了人们需要确立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奉献与索取相结合的双向价值原则。也就是说,新型道德规范体系既要使基本规范深入人心,又要使人自觉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评价标准。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价值导向的一元化,坚持以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集体主义为导向,以“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和价值取向,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判断一切思想、行动和事物的价值大小和有无价值的最高标准。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和保护个人正当的合法利益,实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相统一、相结合。对已形成的片面注重经济利益导致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利益原则,有目的地加以调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下应该持有的正确的操守、言行规范,以消除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消极负面影响,以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
3.“自律”与“纪律”相结合原则。新型道德规范体系不仅要从自律的角度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规范自己的言行,而且要以纪律的形式制定具有普遍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行为规则和道德评价标准,使其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和强制性,使人们在道德行为和道德评价上有章可循、有律可查,成为每个人生活、处世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要求人人遵守、时时践行,以公民的“义务”或“责任”的形式出现,使其在客观上增强约束力,以助于合乎道德规范的自觉行为习惯的养成。
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篇4
【摘要】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我国会计领域诚信失范分析入手,论述了树立会计诚信的意义及如何建立会计诚信机制。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 诚实机制
一、会计职业道德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会计法制和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广大会计人员树立了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广大会计人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中做出了突出成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在现实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根据有关方面对一千多名在岗会计人员的问卷调查,有16.8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做到坚持原则;有61.27%的会计人员认为应当按单位负责人意见办,做好会计上的“技术处理”;有21.86%的会计人员认为应直接按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办。
(二)、追求私利,监守自盗
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贵州省某单位会计许某,在其担任会计兼出纳的10年中,采取各种手段贪污公款7272万元,媒体报道时冠以“惊天大案”。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出在新形势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
(三)、违背准则,弄虚作假
一些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时,没有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出具了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客观上认同了会计做假行为,充当了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保护伞。有的注册会计师明知委托人的会计报表有重大错报和故意造假的行为,却不予指明,并加以虚假的陈述,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二、会计诚信失范原因分析
(一)、社会变革及市场经济对价值观念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利益格局势必多样化和复杂化,原来那种单一的利益关系向大跨度、多层次的利益关系格局变化。利益关系的变化反映在思想意识上,必然引起道德冲突。人们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时所讲的“利益驱动”,就是指这种价值观念变化的一种负面效应。在会计职业道德滑坡中,小团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占了会计职业活动中利益关系的经大多数,而且往往是小团体利益占了上风,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
出于不同的动机,在会计上做假的手段也因动机不同而不同:
1、为了业绩考核、发行股票等目的,采取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亏损挂账、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等做法,将利润做大;
2、当企业达不到经营目标或上市公司可能出现连续三年亏损,面临被摘牌时,采取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结转成本、转移价格等做法,将利润最小化;
3、为了塑造绩优股的形象或获得较高的信用等级,利用其他应收、应付款、待摊费用、递延资产、预提费用等科目调节利润,精心策划利润稳步增长的趋势
4、当企业更换法定代表人,新任法定代表人为了明确或推卸责任,采取将坏账、存货积压、长期投资损失、闲置固定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和待处理固定资产等所谓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等手段,进行利润清洗;
5、当对外投资和进行股份制改组时,为获得较大比例的股权,通过编造理由进行资产评估、虚构业务交易和利润等手段,高估资产;
6、企业借款或发行债券时,为了证明其财务风险较低,采取账外账、将负债隐匿在关联企业等做法,低估负债。
(二)、会计从业环境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会计从业人员是受聘、受雇于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其衣、食、住、行、奖惩、升迁,均依靠其所在单位的任职及任职的业绩。当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发生道德冲突时,会计人员则面临着坚持准则、坚守职业道德就可能被辞退下岗的痛苦选择,客观上存在着“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的现象。当前突出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绝大部分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会计信息造成的。
(三)、会计人员坚持职业道德的外部法律环境不佳
会计人员坚持准则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救济制度不完善,不利于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四)、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缺乏有力手段和措施
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当然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是不良社会风气的组成部分。具体来看与教育不够极有关系。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较长时期片面注意智育,忽视德育。而在参加工作以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有职业道德内容,但实际上从未见过职业道德培训。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法》所规定的各项制度,这是强制的、无条件的,同时要自觉履行会计职业道德原则。会计人员要培养高尚的品德,不仅需要努力认真地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提高对现代会计的认识,而且要自觉反省自己,以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战胜各种错误的思想观念。一个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反复地进行就能形成在会计管理工作中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也就形成了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措施。
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德、能、勤、会、廉、俭”六个方面的素质。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法规、方针、政策,严格贯彻执行和连守经济法、会计法、证券法、税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修养;另一方面,还应掌握时事政策知识、财政税务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电脑操作知识等相关知识。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行为端庄、生活严谨的作风,讲求实效、雷
厉风行的作风,艰苦朴素、大奋无私的作风,平易近人、以诚待人的作风。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反腐倡廉进而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廉政之风。
现实生活中,诸多的贪污、行贿受贿、大吃大喝、铺张浪费,都要经过会计人员之手。当然,这些现象的主要责任人可能不在会计人员,但与我们的会计人员屈从压力,不坚持原则大有关系。消除腐败,有赖于各种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会计人员必须坚持原则,用好《会计法》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必须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之能用会计职业道德来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责任心和荣誉感,正确使用自己的会计权力,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会计义务。
四、会计人员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
做老实人,要求会计人员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正大。说老实话,要求会计人员说话诚实,是一说一,不夸大,不缩小,不隐瞒,如实反映和披露单位经济业务事项。办老实事,要求会计人员工作踏踏实实,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总之,会计人员应言行一致,实事求是,正确核算,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失误,不能为了个人和小集团利益,伪造账目,弄虚作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二)、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
在市场经济中,秘密可以带来经济利益,而会计人员因职业特点经常接触到单位和客户的一些秘密。因而,会计人员应依法保守单位秘密,这也是诚实守信的具体体现。
以企业为例,如果向竞争对手泄露了产品配方、程序、设计、制作工艺、制作方法、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等商业秘密,就会使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在不适当的时间、以不适当的方式泄露上市公司的利润情况、经营状况等商业秘密,会对广大的股票投资者产生不利影响,属于严重违反法律的行为;对内部管理活动的泄密,可能会影响管理效果,使单位管理层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会计人员保守商业秘密,维护国家、单位利益是其应尽的义务。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是会计职业的大忌。此外,会计人员也应保持必
要的警惕,防止无意泄密。
(三)、执业谨慎,信誉至上
诚实守信,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始终保持应有的谨慎态度,对客户和社会公众尽职尽责,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以维护职业信誉。注册会计师在选择客户时应谨慎,不要一味地追求营业收入,迎合客户不正当要求,接受违背职业道德的附加条件。注意评估自身的业务能力,正确判断自身的知识、经验和专业能力能否胜任所承担的委托业务。
五、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社会教育机制,启发行为人的良知
诚信在多大范围和什么程度上为人们所接受,取决于诚信的宣传和教育。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采用职业道德教育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会计法宣传,增强各级领导的法制观念。认真做好各项会计法规的宣传工作,使会计人员增强法制观念,并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公开曝光,使他们受到正反两方面的教育,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强化法律的威破力,对那些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的人员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法律保障。要让人们认识到,诚信是重要的并且有益的,诚信是必然趋势。会计诚信教育的主要对象,应当是掌握着会计诚信水平支配权的强势集团,包括企业负责人,能够控制企业负责人的政府官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而不仅仅是一般的会计人员。人们长期以来企图通过提高会计人员地位和业务水平,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事实上收效甚微。用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准来减少会计造假,是隔靴搔痒,作用将十分有限。
1、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重要内容;
2、要将会计诚信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赋予会计人员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格精神;
3、要把会计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会计诚信信念、诚信文化、诚信制度的教育上。
(二)、强化法制监管,加大惩处力度
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杜绝讲人情和执法、司法腐败现象,让那些胆敢造假者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加强法制教育,促使会计人员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道
德选择和道德评价模式,从而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在对相关会计人员、有关企业领导及会计主体进行惩处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社会中介机构的整治和规范,强化行业自律性监督体系,加强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出具不真实、违背审计准则的审计报告的申介机构,要进行严厉的惩罚并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遭受的损失进行赔偿。
(三)、建立会计诚信的评价机制,促进会计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建设目前我国的会计中介服务组织,总体来说,信誉不高,市场化程度也很有限,与发达国家的会计中介服务机构差距很大,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当对会计中介服务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建立会计诚信的评价机制,使会计中介服务机构更好的为社会经济服务。
(四)、建立会计诚信的内控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建设
企业内部加强会计诚信管理,是提高我国市场交易信用程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通过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会计诚信控制制度,对会计、统计和其他经济业务的核算做出较为合理的规定,防止会计造假和舞弊,提高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资料的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使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在各企业的客户管理中被筛选掉,使其没有市场活动的机会和空间。
六、结论
总之,诚信能否被社会广泛接受,关键是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符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市场经济需要会计诚信,所以对未来应持乐观态度。自上个世纪以来,潘序伦先生就在中国会计界最早倡导了诚信理念。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已深深植根于会计执业界人士的心中,成为忠诚敬业的座右铭。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思想将会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单位负责人会计法必读[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李海波:会计学原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论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规范 篇5
【摘要】随着全面实现小康,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国家战略目标的实施,农村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农村会计的问题也显得非常的重要,文章通过研究发现农村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规范农村会计管理,促进新型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会计,建设
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再一次强调了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文件指出,实现全面的小康,建设全面的现代化,农村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依然占全国总人口的多数,离开农村,谈全面现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的关键历史任务,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新农村建设的会计问题也显得更加重要。
近年来,各级政府、财政机关对会计的管理越来越重视,做了很多工作,会计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是这些提高和改善更多的是体现在城市和工业,对于农村和农业就涉及不多,农村会计存在很多的不足。
一、农村会计存在的问题
1、领导主体管理乏力。“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一章)。明确规定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但是在现实工作中,财政局作为县一级的财政管理部门,它的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县范围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对于农村会计的管理,涉及甚少,甚至是划归农业经济管理单位进行管理,但是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对于会计的专业性、规范性、科学性又隔行如隔山,管理起来相当别扭,有些地方干脆不管,这样就造成了农村会计管理主体比较混乱,对农村会计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指导。
2、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许多农村的会计人员素质都比较低,有些农村甚至没有固定的会计人员,有的外出务工,有的外出做个体生意,有的不愿意再干了,会计人员的更改相当随意,有的根本没有经过什么专业培训,会计从业资格无从谈起,会计核算更是一塌糊涂、账账不清、账实不符更是常有之事。
3、会计档案管理混乱。会计资料和会计档案对于会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都作出非常严格的要求,可是在农村会计中,原始凭证的收集、保管往往很混乱、很随意、记账凭证的制作更是乱七八糟,会计报表五花八门,有些农村还进行“口头保管”有些根本就没有保管,使会计工作的可控性和连续性难以实现。
4、缺乏监督和审计。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农村不可能象企事业单位一样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和专业的内控部门,再加上农村的分散性和偏远性,使得财政管理部门的管理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同时,村民作为最大的监督主体,往往受限于自身的素质、学识、意识、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没能更好的对农村工作作出有效的监督和审计
二、规范农村会计管理的建议
1、明确农村会计领导管理主体,加强领导主体管理力度。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一级政府应该明确规定农村会计工作的管理由财政机关,即财政局统一负责,加强财政局对农村会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具体并统一指导农村会计工作,从上到下,如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资格、会计帐簿、会计报表、会计科目都要做到逐步规范合理。尽量做到领导明确、思路清晰,避免多部门重叠领导,多重管理容易产生混乱,甚至是互相推诿,空洞管理等现象。
2、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素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会计待遇的提高,农村会计岗位的吸引力也会越来越大,也为农村会计的竞争上岗成为可能,有条件的农村,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对会计人员进行招考聘用,挑良选优,把德才兼备的会计人员录用到会计岗位上来,并逐步按照会计法的要求,严格按照持证上岗,凡是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一律不能上岗,此外,要注意保持会计人员的稳定性,会计人员不可以随便变更,会计人员的聘用要签订合同,合同规定一定的聘用时间,如无意外情况,双方不可以违约,会计人员的聘用要报经乡镇财政所备案,要按会计法的规定对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并将会计人员的.培训计划纳入全村的发展规划,安排一定的经费进行保障,有条件的农村,可以选派会计人员到高校去学习、进修,还断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素质。
3、加强农村会计监督和审计。由于农村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一般不高,工作方法、工作程序都不太规范,所以,监督和审计对于农村会计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财政局、财政所要创造条件,把村干部进行适当的培训,让村干部明白监督和审计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培训他们如何制订内部控制的制度,如何建立内部控制机构、如何进行内部控制,使各村的会计工作都能得到有效的内部控制,此外,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以加强广大农民的监督意识,使广农民自发加入到监督工作中来,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财政局和财政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会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及时掌握农村会计工作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发现的不足进行有效的改进和指导,情节严重的,要送法律机关,依法严惩。
4、严格会计资料、会计档案的管理。各村要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会计档案的管理人员、建档、归档、查阅、销毁的具体办法,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原始会计凭证要按统一规定的格式和方法,进行收集、粘贴、装订。记帐凭证要根据原始凭证和对应的经济业务,用统一的会计科目做出规范的会计分录,根据凭证分别作出明细账、日记账、总帐等,在此基础上做好各种报表,月报,季报,年报,及时上报给财政所,并公开给村里的村民。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要统一使用财政局财政所规定的格式和纸张,便于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玉生. 加强农村会计队伍建设提升农村财务管理水平.中国集体经济..33
[2]陈前金. 建设新农村必须抓好农村会计队伍建设和财务管理工作. 农村财政与财务..9
论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规范 篇6
建设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校本科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进一步建立良好学风,保证本科生学位论文质量,规范管理,科学引用文献资料,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工作的通知‣(教研厅函﹝2013﹞2号)、•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对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4﹞31号)文件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所有拟申请学位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涉密论文除外)均须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检测,检测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评阅和答辩。
第三条
防止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产生采取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学院应加强本科生学术规范教育,提高本科生自律意识,明确职责,严格把关,加大检查力度。指导
教师及本科生应高度重视学位论文不端行为检测工作,恪守科研和学术规范,杜绝弄虚作假,严把论文质量关,确保本科生学位授予质量。
第二章
工作组织与实施
第四条
教务处具有“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由管理员统一给各学院分配子账号及论文检测篇数。管理员可查阅所有子账号的检测文献及使用日志,严格监管子账号使用情况。管理员可停用、删除违规操作的子账号。
第五条
检测工作由各学院负责。在系统使用过程中,须对用户名、密码、相关检测过程、检测内容、检测结果等严格保密,不得向外泄露有关情况。该系统只限检测本学院拟申请学位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原则上每篇论文限检两次,严禁使用该系统对本学院以外或其他不相关的论文进行检测。学院应保存所有论文的检测结果以备核查。
第六条
教务处按一定比例抽查已经完成答辩或授予学位人员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
第七条
本科生须在论文送审前提交毕业论文电子版到所在学院进行检测,检测结果通过方可送审评阅。
第八条
答辩时必须向评审专家提供论文检测报告。第九条
提交的检测论文必须是经指导教师审核认定的终稿文本,其格式和内容须与拟送审的毕业论文纸质版相同。
第三章
检测结果的认定及处理
第十条
“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是预防学术失范的辅助工具,单凭检测报告的文字复制比并不能科学而准确地判定毕业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学院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教师可根据检测报告做出判断。本办法中“文字复制比”均指“去除本人文献的文字复制比”。
1、文字复制比小于8%(含)者,视为通过检测,可直接参加毕业论文评阅。
2、文字复制比在8—15%(含)之间者,须进行修改,导师在修改说明上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评阅。
3、文字复制比在15%以上者,须进行修改,并进行二次查重,文字复制比小于8%(含)者可参加毕业论文评阅和答辩,文字复制比大于8%者取消本学年毕业论文评阅和答辩资格。
4、文字复制比在8%以上的学位论文不能被评为院级、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第十一条
若本科生和指导教师对检测结果有异议,可在收到检测结果起3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申请,由所在学院组织3-5名专家进行鉴定,专家组给出最终认定结果。
第十二条
对本科生学术不端行为给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的,学校将视情节轻重对本科生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等处分。
对指导教师工作不到位、把关不严或指使、放任本科生抄袭的,学校将视情节轻重,追究该指导教师的责任。
对学院多次出现学位论文作假或者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影响恶劣的,学校将对该学院的本科生培养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降低该学院院级、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比例。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适用于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前抄袭行为的检测及处理。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论我国企业的伦理建设 篇7
伦理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经济活动, 不管自觉与不自觉, 伦理一直规范着人类的生产经营活动, 伦理在市场秩序的建设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但是作为以企业道德为研究对象的企业伦理学则是在20世纪中叶以后出现的, 科学的企业伦理概念也是这个时候出现的。美国著名学者成中英教授认为, 企业伦理是任何商业机构或团体以合法手段从事盈利时, 所应遵守的伦理规则。或者说, 是企业处理内外关系时遵守的行为规范。企业伦理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指企业内部管理, 处理内部各种关系的道德意识、道德良心、道德准则和道德行为活动;二是指企业对外经营处理企业与外部各种关系的道德意识、道德良心、道德准则和道德行为活动;三是指企业管理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伦理准则。
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伦理以其特有的职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伦理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企业的长足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 企业伦理是企业文化的基础, 没有伦理的文化是沙漠文化, 因此追求伦理的企业能够提升企业内在竞争力, 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2.伦理能够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伦理能够在企业内部监督并且纠正人们的行为, 能够使企业工作人员明确“是非、善恶”, 能够从根本上遏制损害企业利益的不正当行为, 从而维护企业利益,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伦理有助于企业确立整体价值观。伦理能够在企业内部监督并且纠正人们的不当行为, 对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形成约束力, 从而改善员工的人际关系, 提升通力合作的团队精神。因此伦理在提升群体绩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伦理建设的现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企业伦理学和企业经营社会责任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如此, 我国有相当一批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有违伦理道德的行为。主要表现在:
(一) 制假售假
目前我国市场体制还不完善, 竞争机制不健全, 正是假冒伪劣违法犯罪活动猖獗的时期。假冒伪劣违法犯罪行为, 不仅扰乱市场秩序, 损害名优产品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 而且更严重的是, 它直接危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存环境。
(二) 企业财务信息失真
一些上市公司包装做伪, 公然“圈钱”;会计做假事件司空见惯。会计造假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就整个社会而言, 会计资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会计资料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资料, 是记录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重要载体, 是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进行宏观调控、改善经济管理、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资料的质量直接影响资料使用者。会计造假不仅会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导致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的失误, 还会为经济犯罪活动提供方便, 滋生腐败, 甚至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最终扰乱社会的经济关系、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三) 企业间合同欺诈和违约层出不穷
合同欺诈是以订立合同为手段,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 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违约是指合同当事人完全没有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行为。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 我国每年订立合同40亿份, 但履行率仅50%多一点, 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5亿元, 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2000亿元。
(四) 劳资关系冲突加剧
改革开放以来, 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是社会结构重组中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阶层的出现以及富有者和贫困者的两极分化, 使劳资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拖欠工资、克扣工资、随意解聘、逃避法定的社保义务……越来越多的此类劳资纠纷正在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甚至是国有企业中发生。
(五) 环境保护意识浅薄, 置环境法规而不顾行污染环境之事
在我国近20余年的工业化进程中, 由企业行为直接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有:第一, 工业污染急剧扩散。工业污染不仅严重地破坏了环境, 也严重地损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第二, 自然资源消耗严重, 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20余年, 与工业相关的生产与消费活动, 我国原有的矿产资源正在快速枯竭, 同时, 由于工业用水与水消费过度, 使淡水资源迅速匮乏, 我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座供水不足, 其中100多座严重缺水。此外, 我国第三产业, 如房地产业、旅游业等发展过程中造成的不可再生的人文历史资源的破坏同样非常严重。这些非理性的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企业“发展”是我国生态安全陷入困境之中的重要原因。
三、制约我国企业伦理建设的因素
(一) 企业伦理制度缺乏
很多企业虽然在伦理建设方面作出了一些努力, 然而就目前来看, 一些企业并没有建立有效的企业伦理制度;或者虽然有伦理制度, 但它们只是一些表面化、形式化的东西, 并没有对经济主体及企业的成员起到良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企业伦理制度是企业伦理道德的保障, 没有伦理制度的保障, 企业无法顺利进行伦理道德建设。
(二) 传统科学管理思想的局限
西方传统科学管理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 而对于人的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 则是无关紧要的。简单地说, 就是重视完成任务, 而不考虑人的情感、需要、动机、人际交往等社会心理因素。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的一些企业在学习西方的浪潮之下, 片面强调科学管理, 忽视了人文和道德管理, 使得过去西方企业界的一些伦理问题同时也在我国出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本来是非常强调人内在的伦理和道德修养的, 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维护“礼治”、“德治”、重视“人治”, 这也正是现代企业伦理管理的精髓。中国企业必须把西方科学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三) 企业家自身素质
经济学家刘伟认为, 知识经济时代一定是一个企业家时代, 企业家作为一个高效率阶层, 不仅决定企业兴衰, 而且主导社会经济过程。领导人如果缺乏道德修养, 唯利是图, 那就会为员工作出很不好的榜样, 企业伦理管理也就无从谈起。然而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些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成长为金钱巨人之时, 却在社会责任上沦为道德侏儒。
(四) 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的法制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健全, 但是相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法制建设仍然相对略显滞后, 一些不法商人利用法律漏洞进行不道德盈利, 因此企业伦理建设需要完善有效的法律制度的作为坚强后盾。
四、我国企业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 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
威廉·H·肖 (William H.Shaw) 和文森特·巴里 (Vincent Barry) (1992) 认为, “企业通过竞争焕发活力, 依靠伦理而得以生存”。美国伦理学家诺兰 (1988) 曾说:“没有不断的竞争威胁, 生产者就会固步自封, 其商品就会以次充好。竞争是对道德自我意识的一种强烈刺激, 它鼓励而不是阻止人们对其行为负责, 培养一种切实可行的责任体系。”通过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 会使资源配置到讲伦理、守信誉的竞争主体, 而伦理缺失的竞争主体会逐渐失去市场机会, 因而, 促使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服务, 增强市场竞争力。另外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还可以充分利用价格杠杆, 使各种资源的价格充分反映生态、资源和环境的真实成本, 让污染者、资源开发和使用者承担环境和生态破坏的损失、资源耗竭的成本, 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建立并形成节能、环保资源有效利用的生产结构。因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在调整人与自然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使企业减少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 树立企业的环保伦理观。
(二) 制定科学的伦理道德准则
伦理准则是制定企业处理各方面利益相关者 (员工、供应商、债权人、社区) 关系的行为准则, 是企业实施伦理管理的行动指南。例如, 美国企业的伦理准则中就员工关系和利益冲突方面作如下规定:“企业要求员工从企业最大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私利出发进行决策, 如果员工从与本企业交易的实体获得财务利益与员工自身履行职责发生冲突, 员工及其任何直系亲属都不应接受;假如礼物可能使接受者处于一种对本企业形成负担的境地, 本企业就不应该赠送礼物给竞争对手、供应商或客户及其直系亲属;员工不应使用或披露由担任本企业的职务所获知的非公开信息来为自己或其直系亲属谋取利益。”需要注意的是, 伦理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而且, 伦理标准在不同企业间具有差异性, 符合一个企业伦理的行为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企业。因而, 伦理准则不能照搬其他企业现成的准则, 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后制定。
伦理观念和伦理准则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 能够协调好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我国目前很少有企业制定伦理准则, 因此, 我国企业必须要顺应现代社会企业伦理趋向, 树立社会责任、诚实守信、竞争合作、顾客至上、尊重员工等现代企业伦理观念, 并且依据现代企业伦理观念来制定以互惠互利为原则, 以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社会责任为要求的价值规范体系。
(三) 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伦理道德素养
企业管理者对下属具有感召权。感召性权力是指由于管理者具有吸引别人的个性、品德、作风而引起人们的认同、赞赏、钦佩而自愿地追随和服从他。感召性权力的大小与职位高低无关, 只取决于个人的行为。不过具有高职位的人, 其模范行为会有一种放大的乘数效应。一些行为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很平常的事, 但对某些高层管理者就会变成非常感人的模范行为, 产生巨大的感召性权力。因此, 若要使企业的全体员工都遵守企业的伦理准则, 培养企业全体员工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行为, 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伦理道德素养。
首先管理者应该重视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归根到底是产品的安全和品质。企业决不能将自身的经济利益凌驾于消费者的利益和安全至上, 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合格的产品是企业当仁不让的首要社会责任。第二, 提倡社会诚信。作为管理者, 首先要对被管理者做到以诚相待。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被管理者的信赖, 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 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工作绩效。其次, 管理者要带领组织对社会诚信。企业绝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企业的生存与同外界的物质、信息交流息息相关, 企业只有树立在供应商、消费者、合作者、竞争者、消费者之间树立自身的诚信形象, 才能永久生存。
(四) 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人在道德发展阶段, 个人价值体系和个性上差异的存在使管理者有可能通过严格的挑选过程 (挑选过程通常包括审查申请材料、组织笔试和面试以及试用等阶段) 而把低道德素质的求职者淘汰掉。这并非易事, 事实证明, 仅仅通过“挑选”这一控制措施, 是很难把伦理标准有问题的求职者挡在门槛之外的。所以, 通常做法是辅之以其他控制措施。挑选过程的作用是有助于管理者了解个人道德发展阶段、个人价值观、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
(五) 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许多企业在进行绩效考评时仅限于诸如生产率、销售量这样的可量化的经济指标进行考核, 而采用单一的经济指标进行绩效评价, 过于强调短期利益, 势必会引发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短视, 那么伦理准则只会流于形式, 不能从根本上建立企业的伦理管理, 这样的企业不可能走向未来。所以企业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考评系统, 它在评价过程中就必须把伦理方面的要求包括进去。在对管理者的评价中, 不仅要考察其决策带来的经济效果, 还要考察其决策带来的伦理后果。
(六) 重视员工的伦理道德教育
对员工的专门教育与培训, 是促使企业伦理道德管理与变革的一个重要策略。可以通过不断灌输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思想, 引导广大员工树立建设企业的共同理想。在企业中营造浓厚的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氛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倡导员工遵守社会公德、争做优秀公民, 遵守职业道德、争做优秀员工的风气。
(七) 设立企业“道德官”
在许多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里, 都专门设有“企业道德官”这样的高级管理职务, 负责企业的社会责任事宜。进行社会捐赠, 仅仅是他们工作的一个很小方面。除此之外, 他们负责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对待经济利益以外的因素————如何对待人力资源, 是否遵纪守法, 怎样对自然环境进行正确利用和保护, 等等。中国的企业也可以在企业中成立伦理道德管理机构并设立“道德官”, 来规范企业的伦理道德行为, 促进企业的伦理建设。
摘要:企业伦理是指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伦理以其特有的职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具有重大的影响。我国企业伦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取得了长足性的进步, 但仍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制约我国伦理建设的因素, 提出了我国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伦理建设,现状,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胜良.企业伦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J].商场现代化, 2008 (1)
[2].徐树.试论我国企业伦理建设的策略与实施路径[J].商业时代, 2008 (29)
[3].陈宇.论我国当前企业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建设[J].时代经贸 (下旬刊) , 2008 (7)
[4].王莉飞, 成虎, 朱建君.项目型企业伦理管理机制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8 (12)
[5].周三多, 陈传明, 鲁明鸿.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论环境道德建设 篇8
论环境道德建设
环境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人类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后用环境代价换来的。当代环境道德的核心,是建立真正平等的、公正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共存共荣。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现阶段,环境道德建设应从环境道德教育、建立绿色消费观念、增强科学精神、合理利用科技力量、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入手。
作 者:刘俊英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 社科德育部,山东 烟台 264635刊 名: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013(3)分类号:B82-058关键词:环境道德 建设 平等 教育 可持续发展
论加强广告人的职业道德建设 篇9
【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广告业日益兴盛,广告从业人员日益增多,但与之对应的却是广告人素质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以及由之带来的广告作品道德失落的种种问题。广告业承担着引导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双重责任,广告人职业道德的高低决定着广告作品的优劣、决定着广告业能否健康发展,加强广告人职业道德的建设迫在眉睫。
【关键词】:广告人 职业道德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广告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广告从业人员的队伍越来越大,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广告经营单位18.58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32万户,增长7.62%,全国实有广告从业人员126.6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5.39万人,增长13.83%。在这种情况下,广告从业人员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严重影响了广告作品的价值与道德取向,制约了中国广告业的健康发展。广告业高速发展的形势要求广告人必须摒弃以往职业作为中道德缺失的不良现象,广告业所承担的引导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双重使命对广告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高的要求。
广告人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
广告职业道德包括广告人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和职业责任,也包括广告人的职业技能、职业纪律与职业荣誉等,是社会道德在广告职业领域的体现,是广告从业人员在广告的制作与发布过程中需要遵守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的总和,也是广告人对社会必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广告人的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告行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广告行业内部借以进行行业自律的主要原则,是其自身素质的表现。
伴随着广告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增加,广告从业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广告从业人员肩负着构建社会精神文化与引导物质消费的双重使命,整个广告行业的道德问题愈发显得重要。
学术界对广告道德问题研究的结论认为整个行业所表现出的广告道德的缺失涉及到广告主、广告制作者与广告发布者,而在此论文中主要提到的是广告从业人员也就是广告制作者的职业道德问题,广告制作者在广告的制作与发布过程中处于呈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对广告信息的优劣起到把关人的作用,广告道德的失范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广告人职业道德的失范,呼唤与重塑广告人的职业道德是改善广告行业道德整体失落的关键因素。
广告人职业道德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广告作品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宏观层面,广告人职业道德缺失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广告的社会功能无法实现。
广告本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但由于“消费文化”的过度诱导,创造和夸大了人们的需求,造成了一种虚假繁华的景象,误导市场;另一方面,广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失真性广告、欺诈性广告、争议广告的大量存在,使广告成为恶俗不堪入目的垃圾,干扰视听,欺骗消费者,广告所应承担的引导社会精神进步的作用丧失殆尽,严重时更影响社会的精神文化健康和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2.广告人专业精神缺乏,广告作品的质与量呈反比,恶性循环。1
以植入式广告为例,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家常菜》因为植入式广告的过多引起了非议,往上追溯,电影《非诚勿扰Ⅱ》以及以虎年春晚为代表的历年春晚皆因植入式广告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议论,议论的焦点定格在植入广告数量多以及广告质量差超出了观众的承受范围。植入式广告的情况代表了整个广告行业广告作品产出面临的共同问题,广告人职业道德缺失,广告人的专业精神缺乏,广告媒体不加选择、随意的播放劣质广告,进而导致媒体的质量伴随下降,恶性循环。
3.广告人职业道德缺失还表现为过度追求经济效益,整个行业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失衡。
广告业是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必有其需要承担社会的社会责任,而广告公司和广告人又是独立的经济主体,追求经济效益是其产生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整个社会风气如此浮躁的情况下,广告人职业道德缺失导致广告人社会责任感下降,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对峙中选择经济效益,无法做到双效统一,广告创作过程中的违规现象屡屡出现,“最大限度的赚取眼球”、“获得最佳广告效果”是广告人创作时的基本准则,在实现这一过程中社会效益的好坏则成为次生产品。
广告人职业道德缺失的根源
1.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引起的广告从业人员社会价值观的错位。“人类正处在一个物欲极度膨胀的消费社会。消费社会就是这样一个被物(商品)所包围并以物(商品)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这种大规模的物(商品)的消费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看待这个世界和自身的基本态度。”①人类原有的与自然经济或产品经济相适应的道德秩序遭到冲击,而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秩序还没有建立或还没有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人们原有的价值体系被社会上日渐兴盛的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的个人主义打乱,公平、公正、透明、诚信的社会良性发展秩序被各种潜规则破坏,唯利是图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追求,整个社会处于秩序的失衡与断裂中。当另类的价值观念不再受到人们内心的拷问时,广告陷入“道德无政府”②的状态,抓住受众的眼球,获得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就成为广告人的现实选择,错位的价值观导致行为的失范,社会责任感荡然无存,广告职业道德失去存在的基础。
2.广告行业入职门槛低,从业人员鱼龙混杂,行业内“广告民工”大量存在。
“广告民工”是对广告从业人员职业理想与职业现状冲突的真实写照。“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 这句名言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对曾做过美国宣传部长的广告人拉斯克尔说的,它从某一个角度揭示了广告人引以为自豪的东西,但是这种自豪已经在现实的胁迫下沦陷,广告行业已经成为一个随意进出的“集贸市场”,广告行业已经成为众多求职者的无奈选择和应景选择。广告行业进入门槛极低,任何人无论学历背景、无论从业背景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大大小小广告公司里求生活的广告人,行业内鱼龙混杂,广告人所应的的职业理想、抱负和敬业精神受到了现实的冲击,“科学的广告 ”、“艺术的广告”、“广告的灵魂是创意”等广告从业的守则在这些从业人员身上荡然无存,广①
② 罗钢、王中忱主编:《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6,P1页许雪芳:《从美国箭牌恶搞中国国歌广告事件看广告道德问题》,《东南传播》,2007第七期
告专业精神无从谈起,广告职业道德失去存在的精神支柱。
3.广告行业协会发展不成熟,广告法律法规不健全,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同时缺失,广告人职业角色定位模糊。
第一,我国现行的广告行业协会是广告管理机关的下级和被领导者,这种介于官方与民间的模糊定位使得广告行业协会难以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行业的自我管理与政府的行政管理混淆不清。行业协会不成熟的另一个表现是行业自律条例的不完善,广告行业发展的内部监督无法实现;第二,国家对广告行业专门法律的制定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广告法》明显的不足之处就是将法律规定与道德原则混为一谈,使广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无法分清广告法规与广告道德,《广告法》的不完善从另一个侧面造成了行政权力对广告行业的过多干涉,恶性循环,广告行业的外部监督缺位。内外部监管同时缺失,广告职业道德的存在和发展成为空中楼阁。
同时,相对应于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并于2009年11月11日再次修订的《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守则》,广告行业是一片空白,广告人的角色定位由于没有参考的标准而成为身份模糊的一个群体,既不属于新闻人,也不是媒体从业人,职业认同度较低,专业精神缺乏,职业理想、职业价值无法得到社会与广告人自身的认同,在这种情况下,广告人对职业道德的需要和追求失去了内在的动力。
4.广告人职业道德评价的现状不容乐观,现有道德规范评价体系存在缺陷。
“道德需要是蕴含在人的社会需要、精神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之中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合理的需要,是一种能将个体行为导向文明与进步的精神力量。”③道德需要是道德行为的原动力。对于广告人而言,激发广告人的个体道德需要有赖于制度的公正,而广告人的职业道德评价情况不乐观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现行道德评价体系的不规范,现有的道德评价制度无法激起广告从业人员的道德需要。“善”不奖,“恶”不罚,道德优先顺序不明确,广告职业现状与职业理想之间的现实矛盾,道德需要与道德现状的矛盾使广告人无法享受遵守行业职业道德所带来的收益,广告人职业道德成为空谈。
加强广告人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分析
广告人要实现行业的职业道德,主要是做到对广告制作传播过程中的三方负责,具体指:对于商家,保证广告效果,避免浪费广告费;对于消费者,不做虚假和误导、欺骗大众的广告;对于社会,避免恶俗、色情、暴力等炒作卖点,注重社会风气和儿童心理,而要做到以上三点,必须一手抓自律一手抓他律,两手都要硬,具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进行:
1.加强广告人职业道德建设首先要从广告学子抓起,内化广告职业道德规范。
《广告道德与法律规范教程》是大多数广告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但道德观念与规范的确立仅靠一本书一节课是无法完成的,现实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理想化的教育必须结合教师和广告业界前辈的言传身教才能使技能化的教育不至于走向功利化、市侩化。广告职业道德的规范与建立只有从广告学子入手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所在,通过对广告学子的教育,把广告职业道德内化为未来新一代广告人的职业自觉,并通过他们的成长将职业道德内化为广告专业标准,从而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筑起③ 沈慧芳:《道德需要与制度公正》,《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第6卷
防范虚假广告、恶俗广告等侵蚀广告业灵魂恶习的坚固长城。
2.广告职业道德反映了广告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现有广告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亟待提高。
针对广告行业入行门槛低、行业内现有从业人员鱼龙混杂的现实情况,加大行业协会、国家管理部门从制度考核层面对提高广告从业人员素质的引导,通过各种考核机制提高广告行业的入门门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广告专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与专业素质。2011年6月广告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执行是保证广告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广告人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有效有段。
3.充分发挥广告行业协会的监管和培养功能
广告行业的专业属性决定了国家行政干预只能做为行业管理的辅助手段存在,行业的管理主要以广告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为主。借鉴欧美等广告业比较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广告行业协会应充分摆脱行政管理的束缚,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由官方或是半官方的性质向民间性行业组织回归,改变现有的组织结构,建立由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三方代表的组织架构,通过制定与执行广告行业自律规则来实现对整个行业的监管。广告行业协会通过建立一系列完善的人才学习与培养机制,提供相关的服务功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4.健全与加强全社会的监督与监管,重点突出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力量。广告职业道德不同于广告法规,它不是由国家通过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广告活动强制性的意志,更不必依靠国家机器来强制人们遵守或执行,它体现在广告人主体的意向和品格中,通过广告行为表现出来。广告传播过程中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做为监督力量而存在,尤其是消费者协会和新闻媒体,通过代表各自利益的组织与协会实现对不良广告以及广告人职业道德缺失的监督。
参考书目:
试论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篇10
3、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融资机制
一是厘清铁路经营性质, 建立分类投融资机制。一个行业的性质表明了其身份, 决定着它参与市场活动的行为。如果铁路行业没有一个明确的身份, 必然会导致其在市场经济中行为的扭曲。所以, 国家一定要给铁路运输一个明确定位, 即铁路运输业是属于公共产品还是准公共产品, 如果是公共产品, 那么铁路建设资金就得由国家大包大揽;如果是准公共产品, 那么就要区别哪些铁路是公益型的铁路, 哪此是收益型的铁路, 如果是收益型的铁路则应采取市场化融资手段, 让企业和社会成为铁路运输业的投资主体, 国家财政不应承担这种铁路建设的责任。只有明确铁路运输性质, 才能改变过去“模糊”状态下国家投资错位所造成的资金紧张的局面。二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实践证明, 资本市场对铁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美、日、英、德等国, 无论是早期铁路还是现代铁路建设和经营中都充分利用了资本市场, 发行股票和铁路债券, 极大地推动了各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而目前我国铁路业发展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 资本市场利用严重不足。建议铁道部对我国现有的优质铁路资产进行整合, 到国内甚至国外资本市场分期分批上市, 通过“以存量换增量”的方式, 盘活既有铁路资产, 提高铁路资产的流动性。除上市发行股票外, 上市公司以及其他铁路企业还可以通过铁路资产作抵押发行种类不同的债券, 采取多种低成本的方式融通资金。
【参考文献】
[1]殷红军:我国新建铁路投融资运作模式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 2010 (1) .
[2]李红昌:铁路投融资体制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中国金融, 2009 (12) .
[3]张举博:铁路建设投融资相关问题探讨[J].发展, 2008 (3) .
[4]杜胜利:我国铁路融资制度改革方向探讨[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2007 (6) .
[5]罗仁坚: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 2006
[6]赵剑峰:推进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设想[J].经济研究参考, 2006 (39) .
[7]李宏:铁路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浅见[J].综合运输, 2005 (12) .
(责任编辑:胡婉君)
(甘肃第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活动、处理会计关系时所形成的职业规律、职业观念和职业原则的行为规范总和, 它既是会计人员在本行业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范, 也是会计行业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会计职业道德在调整企业内部经济利益关系、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别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 广大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能够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坚持原则, 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和劳动, 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但是也有个别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淡薄, 在小团体利益乃至个人利益的驱动下, 不能坚持原则, 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 甚至直接参与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使会计行为偏离了既定的会计目标, 给企业及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纵观个别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总体来说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一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社会物质文明和文化生活日趋丰富, 人们在享受富裕生活的同时, 社会上也产生了一些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相适应的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个别会计人员置国家与集团利益于不顾, 违反会计准则, 为自己或小团体谋取私利。
二是部分企业由于制度不健全, 监督机制不完善, 个别领导在大权独揽的情况下, 为了企业的局部利益甚至个人私利, 虚报浮夸, 指使甚至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 如不按其意行事, 会计人员就会面临下岗、炒鱿鱼的困境, 导致部分会计人员为了保住工作以维持生存而无法坚持原则, 被迫参与造假, 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三是部分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道德素质偏低, 甚至个别会计人员并不是专业人员, 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 而是半路出家。在此条件下, 由于对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理解不到位, 加之自我约束意识较差, 每天与金钱打交道, 难以分清利害, 经不住诱惑, 导致出现一些违规违法的行为, 给企业及社会带来经济损失。
企业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一方面会造成企业财产的人为流失, 另一方面, 由于企业会计的主要职责是为企业和政府进行科学管理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依据, 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乏和低下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虚假的出现, 这将造成企业管理混乱、决策失误, 危害正常的经济秩序, 并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二、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的途径方法
1、加强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思想教育工作
会计人员的行为是由其思想支配的, 只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正确的会计行为。思想政治素质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取向, 它是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推进, 会计人员原来的职业道德观念与当前的社会现实发生了许多矛盾。在此情况下要及时对会计人员进行以“求实讲真、爱岗敬业”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 使会计人员认识自己的工作在企业和社会生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确认识在本职工作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时应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提高会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扎扎实实地搞好本职工作。强化会计人员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职业道德理念, 不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不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加强诚信修养, 正确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使会计人员的日常思想道德行为始终与基本职业道德相符。
2、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
会计工作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 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的高低对其职业道德水准也有一定的影响。提高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也是加强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之一。因此, 企业要重视对会计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及日常文化的教育。首先, 企业应有计划地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和学习, 使其熟知并掌握比较精深的专业知识, 如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信息系统、审计等有关知识,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成为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 有助于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其次, 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工作, 通过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把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会计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学习, 不仅使企业会计人员得到遵纪守法的思想教育, 而且进一步强化了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再次, 企业要为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创造有利条件, 要有意识地引导会计人员学习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 如文学、美学、音乐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人文知识素养, 开阔视野, 增强识别与判断能力, 进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 强化其职业道德素养。
3、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强化监督机制
许多因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原因, 很大程度上与会计管理制度及相应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有关。因此, 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体系在促进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应结合本部门或系统的实际, 制定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约机制, 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 做到按章办事, 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防范经营风险的发生。企业领导人要积极支持会计人员工作, 带头遵守财务纪律和财务制度, 帮助会计人员克服困难, 排除影响和干扰会计人员按章办事的各种外来因素。另外, 企业还要通过采取会计委派制等有效管理制度, 强化企业管理监督机制, 从制度上防范出现单位领导人按自己的意愿左右企业会计人员工作的情况, 有效减少并防范会计账目人为造假现象的发生, 促进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4、强化企业会计职业道德激励机制, 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
加强企业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 企业还需制定并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激励机制, 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尊崇职业道德的良好环境, 宣扬职业道德先进范例, 充分发挥模范人物的带头作用。企业不仅要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给予激励, 而且, 在重要岗位和职务的人员选拔上, 不但要任人惟才, 而且要德才兼备。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 以职业道德为评价标准之一的会计人员考核、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 使企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化、具体化, 在企业中营造出一种尊崇诚信、尊崇职业道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充分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那些职业道德好、事业心强、业务能力强的人走上会计工作岗位, 全面提升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论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规范】推荐阅读:
规范农村会计管理 促进新型农村建设07-29
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11-08
如何建设创新型企业07-24
关于推进上海市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工作方案10-10
建设我们的创新型国家05-12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对策11-01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益探索05-23
新型农村文化建设06-11
创新型湖南建设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