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课(共10篇)
哲学课 篇1
哲学公开课教案
课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上课日期:第八周星期五第5节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办事情。
教学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教学难点:(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等于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问题)。
课的类型:新课
讲授方法:创设情境──探究学习──归纳总结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几节课我们已学完了第一课,我们知道了世界是物质的,它主要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那么这个物质的世界是怎样的呢?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彼此孤立的还是普遍联系的?是静止不变的还是变化发展的?如果是变化发展的,那么这种变化发展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于这些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我们这课书就是与同学们一起来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如何回答这些问题的。好,今天我们来学第二课,本课内容一共包含三地,第一节是坚持联系的观点,第二节坚持发展的观点,而第三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堂课我们学习坚持联系的观点的第一框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二、讲授新课: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板书)
1、联系的含义(板书)
什么是联系?联系就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在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对天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分步骤去把握它。首先联系讲的是一种关系,那么它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它既包括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又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存在着这种关系。
教师举例:风扇,一个风扇是由发动机、扇叶等部件组成,这是风扇这一事物的内部联系;而风扇要给人带来清风,又必须插上电源,这是风扇与电源之间的关系。一个风扇的发动机与扇叶相互制约,不可分离,仅有其一,便不能构成风扇;而风扇与电源也是互相关系,仅有其一,便不能带来清凉。那我们既然知道了联系的概念,那大家再想想,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存在上些事物它同任何事物之间毫无联系,而绝对孤立着(学生讨论)。当然不可能有,这也就是说明了万事万物无不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联系具有普遍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板书)
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每一事物都外在普遍联系之中;二是指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事万物中都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
(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板书)
教师举例:“一枚铆钉与一个国家的命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任何事物
内部各个部分是普遍联系的。一枚铆钉看起来很小,但它与整个帝国的命运却是密切联系的,工人—铆钉-马掌—马—元帅-帝国。这些环节少一个都不行,因为它们之间是密切相连的。
教师举例“阿基里斯的脚后跟”由于局部细微的弱点而导致全局的崩溃,就是这则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对于细节来说,很多时候,100减去1不是等于99,而是等于0。由此,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功亏一篑,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许多企业的失败,往往是在细节上没有尽力所造成的。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细节,造成了大的问题。
(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板书)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这些周物是该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失去了这些周围事物该事物失去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比如,大家如果想在一颗种子发芽你会怎么做啊!对,给它一定的土壤,每天还要给它浇水,并让其接受一定的阳光,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种子才有可能发芽,没有了这些周围的条件,种子也就永无出头之日,可见它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着。
播放“孟母三迁”的动画,提问学生,孟母三迁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小结,一个人的成长与他的家庭、生活环境有很大的联系,孟子的母亲就是看到了这个联系,为了给孟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所以她才要三次搬家,为中国造就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大家知道08年奥运会是中国人心中的期待,为了申奥成功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大家知道我国申奥的成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吗?接下来先让我们来看申奥的短片。请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申奥的成功与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氛围、人才服务、群众拥护、政府支持、体育场馆、通讯科技、道路交通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以上两个例子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事物。既然我们说事物内部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事物外部间也是相互联系着的,那么我们其实可以归纳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一。
(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板书)
世界是不存在孤立存在着的事物,所有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纵横联系之中。我们打个比方,整个世界就好像一张巨大的网,我们说一个网结代表一个事物,每个网结都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而周围的其它事物又与其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因此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上述三个方面,都已说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可以说,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但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任意两个事物都有联系的呢?比如现在的我与美国某个大山上的一块大头存不存在联系呢?当然不可能啦,这因为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3、联系具有客观性(板书)
那么什么是联系的客观性?它指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说明了联系具有客观性,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固有的,龙绝不会生出凤,凤也绝对生不出龙,而我们也不会期望老鼠的子子孙孙会改邪归正帮我们捉害虫。正因为事物间的
联系是客观的,所以我们必须反对两种倾向:
(1)、反对凭空创造联系(板书)
提问学生: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是一种用主观幻想的联系代替客观存在的联系的做法,利用8和4的谐音与“发”和“死”联系起来,主观确定8是“吉祥”4是“恶兆”。发财与“8”这个数字之间本来没有必然联系,是人们主观臆造了这种联系,所以,尽管人们到处使用这个数字,也不能保证人们一定发财。中央电视台播放的“9.18”大案侦破纪实说,1992年9月18日,一个盗窃团伙盗窃了开封市博物馆69件国家珍贵文物,当这些案犯被捕后,审讯人员询问他们为什么选择9月18日这天作案?他们回答说:因为“9.18”的谐音是“就要发”,他们是想借这个吉祥的日子发财。可悲的是他们不仅没能发,反而被正法。恰恰是1993年的9月18日他们被依法处决。
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联系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虚假“联系”?(学生举例议论,教师进一步引入。)乌鸦叫丧,喜鹊叫喜;左眼跳灾,右眼跳福:打喷嚏是有人在背后骂我等。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做法,不仅不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吉利,而是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我们必须加以警惕与反对。
现实生活中,不仅存在着这种主观臆造联系的现象,更严重的是存在着大量无视客观联系、甚至破坏客观联系的现象。
(2)反对忽视客观的联系(板书)
前几年在北方频频的发生沙尘暴这到底是为什么啊?这是由于人们无视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的联系为了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而产生的恶果。
这许许多多触目惊心的事例告诉我们,由于人们忽视了客观存在的联系,而遭到自然界的惩罚,人类如何对待自然,自然也将如何报答人类,所以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自觉的保护环境,地球是我家,环境保护靠大家。我们必须牢记,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
上面我们分析了人既不能凭空创造联系,也不能任意消灭联系,联系是客观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在面对联系时候就束手无策呢?当然不是。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们能不能把碗里的水一滴不漏的抓起来(学生回答)不能,那么怎样才能把它抓起来呢?(学生讨论)其实只要改变一下它的具体状态不就行了吗?把水结成冰。而水与冰的固有联系都没有变,它们都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子组成。改变的只是事物的联系的具体形式。
4、联系是复杂多样的(板书)
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作用 主要作用 次要作用
联系种类 内部联系 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 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 偶然联系
主要联系 次要联系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即: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的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而联系又是复杂多样的,所以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作业:
(l)下列观点、作法中正确反映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有(A、C、D)
A.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
B.地震预示国家兴衰,八月将有灾难
C.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
D.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将会使世界进一步联结成为一个整体,以至于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变小了,成了地地球村,这说明了(A、C)
A、人们可以根据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B、事物固有的联系是人们创造出来的
C、随着科学的发展,事物的联系会出现更多的新形式
D、这种说法违背了客观性
哲学课 篇2
首先,心智开发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任务,哲学课开得再好,也难以解决问题。
其次,小学哲学教育不是哲学课的任务,不开设哲学课,也可以解决问题。
第三,小学开哲学课是唯课程论的体现,既违背哲学精神,又干扰课程改革。
哲学课趣味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哲学课 教学 趣味性 探索
当前,中学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然而,由于学科特性,有不少学生轻视哲学学习,甚至把哲学课看成负担。在此情况下,怎样从哲学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活教学,提高质量,目前已成为哲学教师探索的问题。根据高中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我充分利用哲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一些成功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趣味教学打下基础
学生喜欢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而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教师。中国有句成语叫“爱屋及乌”,学生喜欢这个教师,往往喜欢听这个教师的课,信这个教师讲的话。当然,要使学生喜欢教师,教师首先应该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关怀学生。特别是成绩靠后的同学更需要勉励,我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并指导他们的学业和方法。因此,处理师生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力求让学生把教师当作良师益友,学生对你的信任程度就会大大提高,对你的课就会感兴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能做学生朋友的教师不是好老师。”
二、采用博引趣例法组织教学,将趣味教学变为现实
我将中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倾向引向课堂,搞好哲学常识的教学。结合教材内容精选一些寓言故事、成语典故、生活故事进行教学,可将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深刻问题通俗化,从而学生在情趣盎然中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而哲理诗却寓哲理于艺术形象中,意境、诗情、理趣交融,使人获得艺术上的享受,也得到思想上的启发。还有名人名言,在教学中适当引用,可使学生加深对哲学内容的理解。
首先,以趣引题,定好基调。常言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为何那么重要。在哲学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恰到好处地用趣例引题,导入新课,就会一扫课堂的沉闷气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拨动其思维之弦,为新课的讲解定下基调。如在讲“联系”这个概念时,先播放哲学寓言故事“唇亡齿寒”的录像。说明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如唇齿相依,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即“联系”。那么,什么是“联系”呢?同学们就会抱着极大的兴趣去阅读、去探讨。
其次,以趣言理,深入浅出。哲学反映的是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它是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理性认识。但从认识过程看,感性认识才是认识的起点,人们的认识总是从对具体、生动的个别事物的认识开始的。因此,教学应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带有哲理性认识,使教学过程和认识过程相一致。运用趣例组织哲学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化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生动,深入浅出地阐述原理,从而使哲学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如在讲“必须按规律办事”时,可引用漫画“公牛挤奶”,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
最后,以趣结尾,余音缭绕。在哲学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如在“矛盾的对立与统一”这一框题末尾,引用王安石的诗:王安石把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改成“一鸟不鸣山更幽”,是点石成金还是点金成铁呢?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再布置课外练习,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找出几句反映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给趣味教学添点佐料
幽默可以给生活带来情趣,可以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给和谐的气氛带来欢乐。幽默可以引人入胜,启迪人们的思维;可以使枯燥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法国的著名演说家海因兹雷曼麦曾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为人所接受”。因此,幽默的语言在哲学课教学中的恰当使用,无疑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哲学教师,除了具备坚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教学技能,还必须努力提炼自己的幽默教学艺术方法,成为教学语言的幽默大师。
综上所述,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博引趣例法组织教学,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只有把以上三点加以整合,才能相得益彰,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同学们真正的爱上哲学、受益哲学。
教育哲学课个人总结 篇4
在看完杜威的一系列教育名篇之后,有很多的东西我感觉看懂了,可又不理解。因为,我觉得学习是应该具有批判性,但很多时候我们根本还不具有这种批判的能力,我们能做的也应该做的是将大部分的甚至所有的流派的观点都接触,从中提取我们所能接受的或者说我们所能理解的,然后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将别人的一些思想演变成自己的思想观念。所以,这里我只能在我现有的水平上来简单谈一谈杜威的教育哲学观点。
关于教育的本质杜威有三个著名论断: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组。在我个人看来,他的这三个论断都是基于他的实用主义哲学理念。正由于实用主义者的眼光不放在原则上、必然性上,而是放在经验的过程中、效果上,所以在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中的关键点是“经验”。
而同时在英文中“经验”应为“experience”,这个词即是动词又是名词。因此,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以及教育即生活,这是基于“经验”是动词,杜威说“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所以说生长和生活都是在经验,杜威认为教育应该与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相联系,要考虑到社会的需要而应该把一些社会活动引入到学校中来,在学校中创设一定的与社会环境类似的情境。然而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是在不断生长的,这就使得杜威认识到教育在对待不同对象时应有所差别。杜威在这方面还是比较赞同卢梭的看法的,“我们应该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儿童能学什么,而不是应该学什么”。在我看来,正是基于此,就有了杜威的“教育即是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组”这个论断。
“教育即是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组”是对“教育即生长”和“教育即生活”的概括以及深化。据我个人的理解即是,教育是使儿童不断地去经验,而后获得更多的经验,基于经验不断的由比较初等或者说是比较直观的经验的积累,经过不断地改造和重组,对在生活和生长中获得的新的经验进行指导,而发展到一些更复杂的或者说是更加抽象的经验的获得。杜威说,“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说教育是一个过程。
高三哲学课复习教学反思 篇5
巴东一中谭文武
政治高考中,哲学常识约占了三分之一的比重。因此,高三复习课,哲学常识的复习非常重要。同时,哲学常识在平时教学中就存在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对哲学常识理解一知半解的问题。而高考复习又不可能对考点内容像新课教学一样长战线、全方位。这些因素的存在无疑加大了高考复习的难度。
针对以上情况,哲学课的复习中,最主要的是要弄清每一块知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并且要求学生能明确、熟练地调用哲学知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掌握原理方法论是基础,但是在作业反馈中,发现学生选择题的错误率明显偏高。细细分析学生答题中的错误,绝大多数是对材料中的内容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涉及哲学概念的术语准确得表达。
其次,在复习课中,学生对所呈现的材料能够分析,但总是分析不全或是分析不到位,把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看成是“万能胶”,似乎哪段材料都可以用这个哲学原理来解读,只所以会出现这些偏差,是学生对材料断章取义的结果,因此,在分析材料时一定要先从整体上对材料有所感知。
另外,学生在回答主观题时,有些学生只是有原理方法论而不知联系材料分析,而有些学生虽然能结合材料分析,却是观点和材料两张皮,材料与观点相脱节了。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练习的讲解必须要呈现答案,而且所提供的答案要实现经过重新整理,而不能把现成的答案直接呈现给学生。
哲学常识的复习要全面把握,既要要求学生牢固把握基本知识要点,又要学生能正确应用实践。伴随新课改的精神的渗透,我们的高考哲学复习教学也要与时俱进。
教育哲学课(本科)阅读材料1 篇6
1问题1 什么是哲学?
【德】文德尔班 哲学史教程(上卷)绪论 第一节 哲学名称和哲学概念
所谓哲学,按照现在习惯的理解,是对宇宙观和人生观一般问题的科学论述。个别哲学..................................
家,根据他们开始工作时所依据的前提以及在工作中所取得的结论,力求把这种共有的不明确的观念改变为较确切的定义;但有些定义分歧太大,以至没有统一意见,甚至在这门科学的概念里的共同因素也似乎看不见了。而且即使上述较普遍的涵义本身也是将希腊人有关哲学一词的原始意义作了某种限制和改造的,——这种限制和改造是在西方人的理智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将以同样方式继续发展下去。
现在我们仍可认出,υτλoσυειv 和υιλοσουια两词在文献中初次出现时,它们简单而不确切的涵义是“追求智慧”,而在苏格拉底以后的文献中,特别是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中,“哲学”一词获得了明确的意义,根据这个意义,“哲学”指的恰恰是德语“Wissenschaft”
[科学]。按照这个涵义,一般哲学指的是我们认识“现存”事物的井井有条的思想工作,而....................................个别“哲学”指的是特殊科学,在这些特殊科学里我们要研究和认识的是现存事物的个别领........................................域。..
同“哲学”一词的上述第一种理论意义很早就结合在一起的是第二种理论意义。希腊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原始的宗教意识和伦理意识便进入分崩离析的过程中。这不仅使有关人........................................的天职和使命问题变得愈来愈有必要作科学的调查研究,而且使有关正当的生活行为的教导........................................成为首要目标,最终成为哲学或科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希腊化时期的哲学便获得了基于科........................................学原则的生活艺术的实践意义——智者派和苏格拉底早已为这种涵义开辟了道路。....................................
这种变化的结果,纯理论的兴趣就过渡到特殊的“哲学”,有些特殊“哲学”就取得了它们所研究的特殊对象的名称(或者是历史的,或者是自然科学的),而数学和医学更加顽强地保持着它们从一开始就具有的对于一般科学的独立性。然而哲学的名称总依附于那些科学的企图——企图从人类知识最普遍的结论中获得指导生活的信念,此种企图最后在(新柏拉图主义所作出的)努力中达到高峰,他们企图从这样的哲学中去创造新的宗教以代替已经过时的旧的宗教。
John DeweyDemocracy and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Chapter XXIV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fter a review designed to bring out the philosophic issues implicit in the previous discussions, philosophy was defined as the generalized theory of education.Philosophy was stated ...................to be a form of thinking, which, like all thinking, finds its origin in what is uncertain in the subject .....................................................................................matter of experience, which aims to locate the nature of the perplexity and to frame hypotheses for ...................................................................................its clearing up to be tested in Philosophic thinking has for its differentia the fact that the .........................action........
uncertainties with which it deals are found in widespread social conditions and aims, consisting in a conflict of organized interests and institutional claims.Since the only way of bringing about a harmonious readjustment of the opposed tendencies is through a modification of emotional and intellectual disposition, philosophy is at once an explicit formulation of the various interests of life and a propounding of points of view and methods through which a better balance of interests may be effected.Since education is the process through which the needed transformation may be
accomplished and not remain a mere hypothesis as to what is desirable, we reach a justification of the statement that philosophy is the theory of education as a deliberately conducted practice.问题2 什么是教育哲学?
黄济 教育哲学通论 第十四章 教育哲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对教育哲学是什么的问题,从历史上看,大致有以下的一些见解。有的根据哲学的概括性,认为教育哲学是综合教育科学的知识而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学问,如德国的泡耳生(Paulsen)、克里克(Krieck)、美国的柏格莱,就属于这一类。有的注重哲学中与教育最有关系的价值论的部分,认为教育哲学应是根据价值论来探讨教育价值的学问,如德国的梅瑟尔(Messer)、美国的波德等人,就属于这一类。还有一派,认为教育哲学乃是从哲学的观点论教育,更从教育的观点论哲学的学问,如德贺夫(De Hovre)即属此类。也有人认为教育哲学,乃是一门在形式上是哲学、在材料上是教育的学科,并认为教育哲学是演绎的学科,而不是归纳的学科。现代教育哲学家奈勒(George F.Kneller)在他的《教育哲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中提出:教育哲学就是寻求从总体上去了解教育,并协调各个教育学科的研究成果。他还对教育哲学提出了思辨性、规范性和批判性的“三性”特点。日本下程勇青在他主编的《教育学小事典》中认为:“教育哲学是以哲学态度和哲学方法来考查教育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从而对教育现实以及教育科学的各个领域从根本上加以整体把握的一门‘原理’性学科。”细谷俊夫等编的《教育学大事典》称:“教育哲学是教育领域中的哲学部分,是对教育问题进行哲学探讨的学科。”总之,对教育哲学的定..........义虽然如此分歧,但是其中却有一点则是共同的,就是大家都公认教育哲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讨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
„„教育哲学的基本任务,可以规定为以下三点:(1)对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根本问题,从哲学的高度,即从方法论的高度给以理论上的阐明;(2)对教育史上和当前教育实际中有争议的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评论;(3)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新的技术革命的要求,对教育中提出的新课题作出回答,对未来的教育作出科学的预测。
Albert J.Taylor, What i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In: Christopher J.Lucas, What i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 PartⅢ
On the basis then of defining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by examining its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whether they are accompanying or defining, we might suppor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lthough metaphysics(形而上学)and epistemology(认识论)have been parts of philosophy, the sciences have rendered them irrelevant.We could justifiably grant no more than that they have accompanied particular instances of philosophizing.Philosophy of education, then, would not be a ......................................body of knowledge, but a process.The process appears to have two aspects, or phases;analysis ...............................................................................and synthesis..............
The critical analysts have built a convincing case in this regard, at least up to a point.We ..have indicated that values are a defining part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and there is a strong case ....................................................................................for saying that the only method we have for dealing with values is the method of critical analysis...................................................................................When questions concerning matters of fact arise, we can turn to the sciences to answer these, but there are apparent difficulties in applying the methods of science to values.Yet, a problem arises when we say that this is all there is to philosophy of education.In granting that linguistic analysis is one of the elements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we are not saying that it is philosophy of education.„„All of this is merely a way of saying that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s more than critical analysis.As we said earlier, it is a process with two aspects:(1)clarifying the problems of education;(analysis);(2)presenting possible alternatives,(synthesis).This activity operate ............will ...........chiefly in the values, but .it must also take knowledge into Although it would ............area ....of ......................................account.........
如何让职校生喜欢哲学课 篇7
带着这样的问题, 我在新生中曾做过几次这样的调查, 要求学生讲真话: 你过去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吗? 请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大多数回答不喜欢或不太喜欢, 理由主要有: 1、学习无用论, 空洞说教, 离我们的现实太远, 学起来没有用;2、照本宣科, 学起来没有意思; 3、政治老师板起一副训人的面孔, 我们一看到他就烦等等, 学生们的这些意见不无道理。所以我们想要学生喜欢德育课, 就应该在找出原因的基础上, 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下面就如何让学生喜欢哲学课, 本人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以求教于同行。
一、让哲学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我们需要哲学, 哲学就存在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作为具体科学概括和总结的哲学, 它的概念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 那么, 有用性从何而来? 我认为, 首先, 你要告诉学生, 哲学是使人聪明, 给人以智慧, 能提高人的思维能力的学问; 其次, 哲学离我们的学习生活很近, 它就存在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到处都渗透着哲学思想。
谁都愿意自己聪明, 有智慧, 希望自己的思想能带上一点哲理, 更何况爱表现的中学生? 这样就完全有可能引起学生对哲学课的喜欢, 当然, 要让学生觉得哲学课有用, 关键还是要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我需要哲学, 需要它对我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和帮助。鉴于此, 我在每讲完一个基本原理时, 总是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给他们讲一些道理。
例: 在讲完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原理以后, 要求学生对以下现象进行分析:
在我们的同学中, 经常听到他们议论哪位老师好, 哪位老师不受欢迎, 或者有的学生总是嫌自己的班不好, 或跟寝室的某某同学搞不好关系, 遇到这些情况, 我们该怎么办?
这时可用“社会是客观的”原理对学生加以引导。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 ( 老师、班级、寝室) 是客观的, 是不能改变的, 既然如此, 我们就只能承认它, 适应它, 一味地抱怨只能影响自己的情绪, 进而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正确的做法, 聪明的做法, 应该是: 你尽量改变自己, 让自己更好地去适应老师, 适应班级, 更好地学会与他人相处, 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己有好处。
二、启动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
调查表明, 教学中的枯燥、乏味、照本宣科是学生不喜欢德育课的一个重要原因。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 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 变厌学为愿学, 变被迫、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内容有关, 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语言也有密切的联系。
( 一) 教学内容要源于教材, 但又不拘泥于教材, 结合焦点、热点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
哲学课是一门时代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对于教材我认为德育课老师: 一是不要认为教材中所有出现的东西都要教, 要学会删减取舍; 二是对教材不能只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层次教学; 三是不能只注重理论, 轻实际。也即教学内容要源于教材, 但又不拘于教材, 惟本本是从, 照本宣科, 如果课堂教学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 时间长了, 教学就会了无生机, 就会产生枯燥感。而青年学生对社会上新发生的热点、焦点问题非常关注, 哲学老师不妨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入课堂, 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 中国加入WTO的哲学分析: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有利有弊, 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 作为矛盾双方同时存在, 这是两点, 从长远看, 利大于弊, 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这是重点, 我们要趋利避害;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整体与局部相互联系, 中国需要WTO, WTO需要中国。
总之,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教材中没有的而又能为教材所用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搬上课堂, 并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学生思考, 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思维过程中完成课本知识的教学任务。
( 二) 根据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怎样使一门枯燥、抽象的课程使学生们乐于接受, 我认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教学手段的落后和教学方法的单一, 自然而然地强化了以教师为中心, 从而削弱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削弱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什么样的方法好, 什么样的方法不好, 我认为不可一概而论, 关键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灵活运用。教学中教师们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阅读归纳法、演讲法, 这些方法在使用时, 尽量做到交替或交叉使用, 这样便于课堂上师生互动, 有利于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使我认识到, 传统的讲授法在引导学生思考、调整课堂节奏、重点和难点分析中具有很大作用, 这种方法在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 但在教学中应控制好所占的比重, 那么在坚持讲授法的同时, 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更多地引起学生对哲学课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呢? 广泛地运用趣例法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这个方法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也符合哲学课本身的特点。职校生15 - 16 岁、18 - 19 的年龄, 其思维活动还具有很大的形象性, 他们常常凭着具体直观的感性材料去思考问题, 这种思维特点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爱听故事, 而趣例法就是一种讲故事的方法。教学中, 结合教学内容精选一些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生活故事进行教学, 可将枯燥问题趣味性、抽象问题具体化, 深刻问题简单化, 从而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加深印象, 引发思维, 从而掌握知识, 增强能力, 提高觉悟, 进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总之, 运用博引趣例法进行教学, 能够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乐学环境, 同时在必要的时候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则更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形象性和艺术性, 创设出悦目、悦耳、悦心的教学情景, 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 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 三) 努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产生轻快感
哲学课是一门逻辑严谨且较抽象的学科, 作为一名哲学课教师, 课堂上必须做到普通话标准, 口齿伶俐、语言生动活泼, 语调抑扬顿挫, 才会受欢迎, 收到好的效果; 反之, 语言表达能力差, 吞吞吐吐、语言枯燥、辞不达意、逻辑混乱, 那么再渊博的知识也等于零, 也是不受学生欢迎的。所以, 我们要注意对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平常多看一些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在此过程中, 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 从而使自己在课堂的语言表达更加清晰, 有条理而又生动有趣。
三、加强自身修养, 注重培养师生感情, 让学生喜欢哲学课老师, 进而喜欢这门课程
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都表明了, 学生喜欢哪位老师, 他就比较喜欢哪位老师的课, 反之学生不喜欢或是讨厌哪位老师, 必定会对这门课产生抵触情绪。那么, 职业院校的学生到底喜欢怎样的哲学老师呢? 通过调查和教学经验表明, 学生喜欢这样的哲学老师: 1、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具体表现: ( 1) 、品格高尚, 一身正气。试想, 一个教学生如何做人, 如何处事的老师, 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 不能为人师表, 那又怎能博得学生的爱戴? ( 2) 、渊博的知识。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哲学的特点决定了一个受欢迎的哲学老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 独到的见解, 这种渊博的知识会使学生产生信服感, 敬佩感, 就会心悦诚服地听取他的教诲和接受他讲的道理; 2、关心爱护学生, 平时喜欢与学生进行交流。“亲其师, 信其道”, 哲学老师如果把真挚的师爱运用于教学之中, 学生就会从内心感到教师的可亲可爱, 从而专心地听讲, 真诚地接受, 甚至会“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更加勤奋学习, 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不爱或爱之不深, 无视学生的特点, 感情上对立、反感, 那么再好的教师都会给人一种板起面孔训人, 一听就烦人的感觉。所以, 哲学课老师要多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 交流思想, 以诚相待; 还要尊重、关心爱护学生, 尤其是那些成绩偏差或行为偏差的学生更应倾注无限的爱,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师生感情, 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都愿意与你交心, 谈心, 从而因“亲其师”, 而喜欢你所教的哲学课, 即使它是一门枯燥的理论课。
哲学课 篇8
关键词:哲学课;思维能力;训练
哲学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概括和总结,具有很强的抽象思维性。学习哲学这门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观点和理论,而且要求学生对这些较为抽象的理论和观点加以灵活运用,并做出较为科学、符合哲学原理的解释,这进一步加大了难度,所以学生普遍反映哲学课较难。
据笔者分析,学生认为这门课难是与其一贯遵守的、按部就班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有关:学生大都习惯了抄抄写写、背背念念、比葫芦画瓢等简单的模仿式学习,很少有机会真正体会、理解、对比、领悟等较为深入的思维方式。而哲学这门课的开设无疑对他们原有的思维方式与习惯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开动脑筋、学会思考、自己学习。
一、介绍经典,引发理性思考
哲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往今来无数智者在这个舞台上展示着他们理性思维的魅力,提出过很多经典命题,引发后人思考。把这些经典理论介绍给学生,可以让他们在理解哲学原理时了解哲学的历史,同时还能引发他们对哲学的兴趣。例如:古希腊“说谎者悖论”,中国古代哲学命题“飞矢不动”“白马非马”理论等,这些哲学命题经久不衰,具有生命力。如果将这些经典恰到好处地引用到哲学课,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并积极思考,做出较为理性的判断。在介绍“对立统一”这一观点时,可以利用学生都较为熟悉的《易经》中的八卦图,学生都见过这幅图,但没有人知道其真正的含义,可以利用这一兴趣点向学生解释蕴含的哲学原理:这幅图画的是阴阳两条不停游动的鱼,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这种永不停息的运动揭示出任何事物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另外,对立色彩而又互相交融在一起的两个事物揭示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观察中进行思维训练。
二、从现实出发,学会思考方法
哲学无处不在,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着手去理解一些抽象的哲学命题可能学生会感同身受,更容易理解,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让他们成为有理性的人。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正确、理性地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课本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非常晦涩:“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发挥自己的功能时,会促进整体的发展,使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会阻碍整体的发展,使整体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笔者将这个问题加以转化:我们这个年级有二十多个班,有的班人数多,而有的班人数少,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各项评比,为什么有的班人数虽多,但是夺得的奖项少,有的班人数虽少,而夺得的奖项反而多呢?这个事例较贴近学生的实际,所以容易回答,学生基本上能总结出:因为班里的学生不团结,没有发挥自己的能力,管理差,所以整体力量被削弱,这正是对部分制约整体的诠释。所以,选择生活中适当的例子,学生的理性思考将由难变易,如果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将理性上升为理论,他们理解抽象理论将没有困难。
三、哲学就是不断追问为什么的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不断追问,因为不停地追问“为什么”,就会追本溯源地追问到本体的问题,正如康德所说的这是“形而上学的本能”。打破他们的思维定式,没有那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潜能就会被激发。教师不能以教育之名不断地向学生灌输标准答案,压抑学生求知的本能。正是中国人重实用的传统,使得我们不会在纯思维领域待太久,一切知识必须为现实服务,才有其存在的价值,所以我们的学生的求知、追问的本能被压抑了,而哲学就是一个不断追问“为什么”的学问。
四、用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学习理论
我们的学生正值青春妙龄,很多学生在穿着上以怪异取胜,或不考虑经济实力,盲目攀比。如果对其进行直接说教,可能效果并不好,如果学习哲学理论时恰当地举例,他们进行思考时可能会事倍功半。在讲从实际出发时,笔者给学生举了“大师穿戴有共性”的事例:有一次,鲁迅先生穿一件旧兰布大褂到上海一家讲究的饭店访问美国作家史沫特莱。饭店的门丁让他走“后门”,可当先生告别时,这位外国人把先生一直送到正门口并与他告别。门丁顿时目瞪口呆。无独有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经典的穿着是:圆领毛衣、牛仔裤和运动鞋。笔者随即让学生总结“大师穿戴”的共性——越是自信的人穿着越随便,越是没有自信的人穿着也就越离奇。所以同学们应该从自己的年龄、身份、经济等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穿着。青年人穿着应透出一种健康向上、活泼可爱的青春气息,就是适宜的穿着。
思维训练是一项很复杂的教育工作,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可奏效,大学生的思维训练必须建立在遵循思维科学的基础上,遵循思维科学的原则,循序渐进。哲学课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训练与自我习得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哲学与人生》课教学工作总结 篇9
陈素珍
本学期我担任高中二年级三个班的《哲学与人生课》教学工作。本学期即将结束,现将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正视政治管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学习。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胡景涛提出的“四好青年”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结合本校素质教育,把理论与本校的实践相结合。
二、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因为职业高中的政治课从本学期开始采用新的教材,我是第一次接触到教材,由于上学期我教受的是《就业指导》学校做了任课调整,这学期才开始讲授《哲学与人生》。因此要当真研究教材,备好课,尽量在有限的课堂教授教养时间里取得最佳的教授教养效果。对高二年级的教材我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我也是认真钻研教材,并阅读了大量与教材有关的资料,还与同事们积极讨论。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预备,课后总结得失。
三、正确掌握学情,激发学习爱好。
要上好一堂课,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和备课外,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取得课堂教授教养的有效性。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基础差,良多人都以为读职高就是学技能,其他课可以不用当真上。因此在教授教养中,留意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学生的思维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课堂上,引用鲜活的材料,身边的新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精心设计功课,认真组织考查。
在教授教养中,按照学校的教授教养工作的要求,有创造性的设计功课。对职高二年级的学生,布置一些简朴的功课,或是回答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或是写小论文,考查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及运用。对高二年级的学生,除了要求他们完成训练外,还布置功课,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每次都及时批改和讲解训练和功课,考查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和运用。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留意分层教授教养。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维的辅导,课余时间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思维动向及成绩落后的原因,帮助他们改正学习习惯,进步后进生的成绩,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哲学课 篇10
书中介绍的孔子、孟子、管子、庄子、荀子等哲学家的思想我并不陌生,毕竟这些先贤和他们的思想言论曾反复出现在我从小到大的各科考卷上。可从美国教授眼中看又是什么样呢?荀子的《劝学》中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被美国教授解读为“改进自然”,难不成我背了一篇假《劝学》?这句放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上下文中,分明是“劝戒大家多向他人学习请教”的意思吗。
对于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普鸣认为此书“提出了一个基础的、看似深奥的问题:你怎样应对你的日常生活?对于孔子来说,世上的一切都从这个最细微的问题开始。与那些宏观的、难处理的问题不同,这是一个所有人都能回答的问题。”这与我学习的“《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体现,它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也有很大不同。
对于《论语》中的“礼”普鸣则解读为“仪式感”。作者认为中国人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仪式不断重建更健康的人际关系,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也通过各种仪式越来越好,类似于人们走进心理医生的办公室,诉说自己的烦恼,发现真实的自己,建立起与他人交流的不同方式。好吧,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把中国的“礼祭仪式”和美国的“心理咨询”的作用画上等号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不是一千个读者也有一千个孔子、孟子、荀子呢?这本书确实对中国古代哲学进行了许多不同视角的解读,至于中国读者认不认同呢,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作者:平安小果果
指导:
公众号:平平安安的亲子阅读
★ 中西哲学观对翻译理论的影响
★ 哲学观与哲学发展研究论文
★ 比较视域中的中西信任观
★ 中国当代哲学发展态势点评
★ 道教哲学与中医学的发展
【哲学课】推荐阅读:
哲学 试题 4.5课11-06
高校哲学课教学改革10-15
哲学课的教学反思07-11
哲学第九课教案09-15
哲学第一课练习11-29
《哲学与人生》第十一课专题06-19
读瓦尔登湖后有感 哲学课作业12-14
哲学12课.1价值与价值观导学案10-21
论哲学是哲学的哲学观真相--从西方近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说起05-15
工程哲学的实践哲学基础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