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教学浅谈(通用8篇)
绘本阅读教学浅谈 篇1
绘本阅读教学浅谈
内容提要:绘本是国外备受重视的一种阅读方式,近年来,我国的儿童文学专家方卫平教授、梅子涵教授也一直呼吁让孩子阅读绘本,认为绘本是“人生第一本书”。我校在09学年开始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研究,笔者结合科组的研究及个人实践经验,从引导学生猜测、进行“悦读”、创写故事、感悟人生道理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绘本、猜测、悦读、创写、感悟
绘本,又叫图画书,是依据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塑造人物,安排情节,设计装帧,以拟人、夸张、对比、循环反复等手段为图画书的表现模式,将儿童生活、心理和趣味投射到图画书中,使之弥漫着浓厚童真、童趣和童心,具有鲜明的儿童性。在国外,绘本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儿童首选的读物,已成为普遍接受而且备受重视的一种阅读方式。国内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教授、博士生导师梅子涵教授等多年来也一直呼吁让孩子阅读经典绘本,认为经典绘本应该是孩子的“人生第一本书”。我校在2010学年初,邀请佛山市教研室的姚淑华老师到校开展《如何进行图画书阅读指导》的专题讲座,并分级段开展图画书阅读指导课的教研活动。如何进行有效的绘本阅读教学呢?现结合我校开展的绘本阅读研究和个人实践经验,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猜测,扩宽学生想象的空间。
猜测,是指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已知内容,推测未知内容。比如:看到标题,可以猜想正文,然后把正文与所猜测的内容进行比较;读了开头,猜测文章的结尾;读了上段,猜测下段。
想象是图画书的一大特点,儿童的想象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最富想象的部分,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遐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进行《母鸡萝丝去散步》教学时,教师先指导学生看扉页,然后猜测母鸡萝丝去散步时发生了什么故事。学生都兴致盎然,有的说:“讲的是母鸡散步时,遇到了一只狐狸,聪明的母鸡想办法逃开了。”有的说:“讲的是母鸡如何与狐狸斗智斗勇的故事。”接着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引导学生一页一页地观看。每到一个场景,教师先捂住结果的部分,让学生观察图画,猜测接着会发生什么事。学生都积极开动脑筋,展开想象。
又如《爷爷一定有办法》,讲的是爷爷给约瑟做了一张被子。约瑟大了,被子不合盖了。爷爷将被子改成了一件衣服。约瑟又长高了,衣服又改成背心„„的故事。教师可引导学生猜测:背心不合穿了,爷爷会将背心改成什么呢?
在绘本里,图画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不同的绘本,我们可寻找不同的猜测点,让学生在自由猜测中,赠送给他们一对想象的翅膀。
二、“悦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绘本的图画,夸张可爱,充满童趣;绘本的文字,简洁生动,意犹未尽;绘本的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孩子们在阅读时,自然而然地被那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图画所吸引。在教学中,教师应投入感情读故事,用动作、神态来演“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预告精彩片段来吸引学生阅读,让学生感到阅读的快乐,即达到“悦读”的效果。
如:《逃家小兔》,我请一名朗读水平高的学生作小兔,自己读兔妈妈的语言。当我们声情并茂地朗读小兔和妈妈幽默风趣的对话时,学生们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不时发生欢笑声。
教师可采用多种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或老师深情朗读,或学生反复朗读、讨论,或师生看图讲述,咸故事接龙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其语言的魅力,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创写,触动学生创作的灵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图画书语言,通俗浅近,生动简练,朗朗上口,悦耳动听,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模仿和借鉴。图画书中最常用的拟人、夸张手段也为儿童所相对乐于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悦读,还要让孩子从绘本中获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或模仿,或续写,或拓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让他们发现表达自我生活世界,从而使静态的物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动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为习作铺垫情感的底色。
例如:在学生阅读了《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后,教师可让学生续写:三只小猪救了独角龙后,又骑着纸飞机到处游玩,它们会飞到哪?遇到了谁?会发生什么故事?学生们写出了菲而所思的故事。有的写道:三只小猪飞到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小屋里,帮助白雪公主打败了狠毒的皇后。有的写:三只小猪飞到羊村,解救了被灰太狼抓住的喜羊羊它们。还有的写:三只小猪飞到自己的屋里,将被作业围困的自己解救出来,一齐飞到海边去游玩。故事千奇百怪,让人读后大笑不已。
又如:一个女生在阅读了无字书《狐狸与母鸡》后,根据精美的图画,曲折离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写成了一篇一千多字的小说。她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融入故事中,将母
鸡与狐狸由恨生爱的心理活动写得栩栩如生。
绘本的创写,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表”变成“有话想说”“有情要表”,而且写出来的文章出乎你的意料——不再是干巴巴的,而是有血有肉,发自自己感受的好文章。我将学生写的故事编成一本书,让学生相互传阅。学生们都爱不释手。
四、感悟,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
绘本,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学生的会心大笑。绘本的文字,虽然在短时间内读完,却要用一生来咀嚼和回味。因为绘本的故事里,演绎的永远是人们心灵深处的真、善、美。通过阅读,学生无时无刻地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阅读,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埋下影响终生的良好情感。
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的阅读中,学生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在《爷爷一定有办法》的阅读中,学生懂得了只要开动脑筋,总有解决的办法;在《月亮的味道》的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有所收获;在《种子的故事》阅读中,让学生接受了感恩的教育„„
绘本阅读把快乐带给学生的同时,也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让学生接受人间最美好的精神洗礼。
绘本,凭借绚丽的色彩,优美的画面,神奇的想象,简洁的文字,给老师一个全新的视野,给学生巨大的精神享受。绘本阅读,让老师受益菲浅,让学生乐趣无穷。
绘本阅读教学浅谈 篇2
一、绘本阅读简述
绘本阅读最早出现于欧洲, 主要以图片构成为基础, 带有一定的创作性, 有着独特的艺术品质, 供儿童阅读与欣赏。绘本与传统的儿童读物有着本质的区别, 绘本中构成的图画串联于故事中, 带有叙事作用, 成为故事完整性不可或缺的重点。另外, 其叙事功能的强大以及艺术的观赏性都能帮助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启发想象力[1]。绘本对儿童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 有助于儿童产生学习共鸣, 激发儿童与人的交流动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次, 培养儿童审美意识, 各种线条色彩展现的美感, 是儿童早期对美的认知。最后, 绘本阅读还能发展儿童的健康品格, 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性、趣味性都为儿童提供对真善美的感受, 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性格品质[2]。
二、绘本阅读教学回归童心教学现状
当前, 我国儿童绘本阅读教学回归童心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尽管较多地开展了阅读活动, 但其中依旧存在了不少问题。比如, 在展开绘本阅读教学的同时, 一些教师本身对绘本的认知度不够, 并没有站在儿童认知的角度为其进行解读, 于是在教学时与儿童对外界知识的获取上存在了较大的差异, 严重影响儿童阅读学习的效果。再比如一些教师的绘本阅读课程教学表现非常枯燥, 无法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并没有展现绘本的美学与文学, 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导致不少儿童对绘本缺乏兴趣。
三、回归童心的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1、以深情朗读的方式学习绘本
绘本本身展现的色彩与线条之美, 能够为儿童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 但由于儿童具有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 教师还必须调动其他的感官刺激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因此, 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用深情朗读故事的方式, 强化在动作、神态方面的应用, 将故事体现的真情实感生动地表现出来, 并模拟预告绘本片段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我永远爱你》的内容时, 由于故事讲述了小熊阿力与妈妈之间取得爱的原谅的故事, 通过小熊阿力不小心打碎妈妈喜欢的碗产生担忧的心情而展开。教师要确保朗读的音调与动作神态到位, 体现小熊阿力担忧的心境, 并强化对小熊妈妈原则的爱的解读, 让儿童结合自身的生活场景而产生更深刻的感受。朗读要注意情感发生的变化, 让儿童体会到这种变化, 最终准确地拿捏情感表达。
2、注重想象情节的引导
一些绘本故事的发展需要靠情节的推动来促进, 而其中的画面更是起到解读的有效作用, 那么教师在引导儿童学习时必须清楚故事本身的内容与结构, 充分发挥图画的作用, 挖掘儿童的想象能力, 有针对性地引导儿童自主带入故事情节中, 发挥想象力。比如《逃家小兔》, 其中有一句“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 这就为儿童发挥想象, 联想情节而提供了条件, 教师要善于发挥引导的作用, 及时设疑, 如让儿童换位思考, 假设自己是兔妈妈, 会通过什么办法让小兔子主动回家?启发儿童在自己认知与阅历范围内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在故事的编构下, 儿童也会潜移默化地感知到自己日常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各种情境, 进而感受父母的心境, 也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3、深入体会图画的内涵
绘本的设置除了内容符合儿童成长规律以外, 其中图画、文字等构成均是经过精心设计, 尤其是图画的选择与描绘, 更是替代了一些文字的表达功能, 因此, 教师要善于挖掘图画本身的价值, 并引导学生对其加大重视, 学会看图, 从图画中感受故事的内涵。比如《我有友情要出租》, 通过图画, 儿童能看出其中蕴藏的多个细节, 如大猩猩的面部表情变化就是其心理活动的体现, 通过解读内涵, 儿童自然而然地提出疑问:“到底是谁一直陪在大猩猩身边?它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这时的提问有助于激发儿童阅读的欲望, 并在形成自我提问习惯以后, 更细致地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将阅读学习的技巧应用在生活学习等多个方面, 同时也感悟到身边处处有故事, 无论对儿童的学习还是成长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教师在引导儿童阅读绘本的同时, 必须将自己调整到回归童心的心态, 从儿童自身的角度出发, 站在儿童的思维上去解读绘本, 才更有助于发掘更多具有童趣和教育意义的故事, 才能帮助儿童开拓眼界, 并带着童心, 带领儿童更自在地遨游于阅读世界, 在阅读的培训与指导中培养健全的人格, 帮助儿童更深刻地领悟生活的真谛, 带着童心为儿童创建高效的阅读学习课堂。
摘要:对儿童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 儿童的年龄、需求、认知、知识灌输进度都要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 而在绘本的阅读选择中更要符合儿童的成长发育特点, 确保儿童在阅读绘本的指导下, 激发兴趣, 接收知识, 提高能力, 实现全面茁壮地成长。
关键词:回归童心,绘本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周丽丽.回归童心的绘本阅读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 2016, 12 (11) :43.
绘本阅读教学浅谈 篇3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引导幼儿围绕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而进行的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在开展绘本阅读活动中,善于抓住幼儿好奇的心理,积极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作用,不仅能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大胆提问,还有助于调动孩子的求知欲,并对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绘本阅读方法有很大的作用。
一、巧设问题,调动幼儿求知欲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绘本阅读教学中,亦是如此。提问是教师了解幼儿阅读现状、帮助幼儿理解感受作品的重要手段。因此,设计恰当的问题直接影响阅读活动的开展,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活动中设计适宜的问题呢?
1、提问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之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生活经验不同,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小班幼儿的年龄较低,表达能力也较差,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以贴近生活,能引起幼儿对以往生活回忆的问题为主。进入中大班以后,孩子的生活经验日渐丰富,他们的思维也更为积极和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当注意难易恰当,给孩子更多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2、提问应“由浅入深”
《纲要》中强调“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遵循幼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发展规律,幼儿的年龄越小,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更应重视这一点,这样有助于帮助幼儿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3、提问要注重幼儿间的个体差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教师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孩子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想让每一位幼儿都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在活动中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提问,使全体幼儿都有表达思想、表现自己的机会。
4、提问应面向全体幼儿
教师应在调动全体幼儿集中注意力后紧接着提出问题,以便全体幼儿都能认真思考。 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要由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回答。如,描述性提问一般采用集体回答或是由发展水平居下的幼儿回答。当幼儿回答得较为发散时,老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幼儿举手一个一个地来表达。分析性的提问一般由发展水平居中的幼儿回答,综合、评价性的问题则由发展水平居上的幼儿回答。
二、提供条件,让幼儿学会提问
西方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可见,提出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成功始于问题;其次,我们从幼儿自身发展特点着眼,由于问题是幼儿自己提出来的,所以也更能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
1、营造氛围,使幼儿敢“问”。
《纲要》指出“教师应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活动中,有一部分幼儿无疑无问,或有疑不敢问,究其原因,一是相信教师说的都是对的,没什么好问的,二是害怕自己提的问题不恰当,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伴们的讥笑。因此教师应营造宽松、自主、民主、和谐的探索问题的氛围消除幼儿心理障碍,鼓励幼儿敢于生疑,大胆发问,对他们的问题认真对待,即使他们的问题幼稚可笑,甚至荒唐可笑,也要保护幼儿提问的热情加以鼓励表扬。
2、创设情境,使幼儿乐“问”。
阅读中的情境创设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只有让幼儿身临其境,才能更多地感受到阅读的氛围。
3、教给方法,启发幼儿会“问”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问幼答,思路是在老师限定的框架里,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普遍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来。因此,教师要教给幼儿一定的方法,让幼儿在新的知识背景中积极思维,引导幼儿产生自发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三、解答提问,开阔幼儿视野
幼儿的好奇心强,往往会提出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幼儿质疑的不同层次,适时适宜地回应幼儿的问题。根据幼儿质疑的情况,教师可采用几种不同的方式予以回应:
1、师生共同探讨
意大利的瑞吉欧方案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及时捕捉孩子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孩子,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活动不断深入。
2、教师直接回答
当幼儿提出没有价值的质疑时,教师便可直接回答,让其明了。如当有的小朋友指着封面上作者的名字问:“这是什么?”由于他的问题是表面的,对于了解图书内容没什么帮助,于是教师便直接告诉他,“这是作者的名字!”即可,不必在此问题上多费时间。
3、给予适当的评价
幼儿提问后,教师要注意给予恰当的“反馈”,不能采取漠视或是逃避的态度,如对有见地的幼儿“你很有自己的想法”、“你的问题真是与众不同!”等等。教师的一句简单恰当的、激励性的评价语在幼儿心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成功,增强自信,激励进步,还能使幼儿获得精神上的支持,感情上的满足。
综上所述,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幼儿教师必须学会善于巧设问题、引发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教学”宽松、有益的教学环境中,使幼儿在问题解决中感受绘本的价值和魅力,真正把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绘本阅读教学浅谈 篇4
【嘉峪关市峪泉镇安远沟小学 杨扬 ***】
内容摘要:优秀的绘本不仅仅是文学或故事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具有珍藏价值的艺术品。绘本利用图画、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儿童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通过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绘本阅读能促进低段学生形成自学能力、促进主动发展。通过对学生绘本阅读的指导,鼓励学生多看书、爱看书,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既学到新的汉字,新的知识,又复习巩固了已学的汉字,积累了知识。
关键词:绘本阅读、教师指导、儿童、感悟
绘本,又叫图画书,是依据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塑造人物,安排情节,设计装帧,以拟人、夸张、对比、循环反复等手段为图画书的表现模式,将儿童生活、心理和趣味投射到图画书中,使之弥漫着浓厚童真、童趣和童心,具有鲜明的儿童性。在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绘本里,以国外的经典绘本为主,这些绘本题材丰富多样,有关于友情的、亲情的,也有关于勇敢精神的、生命尊严的、自然和环境等等的,几乎涵盖了儿童生活、成长的各个方面。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刚学拼音,阅读较长的故事类的书籍会遇到障碍。而绘本以画为主,字少但画面丰富,以画传达故事情节,比一般纯文本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也更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正逐渐走进小学校园,走近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纯文本阅读的局限。
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绘本阅读,只能处于一个盲目的状态,很难培养起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也很难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很多低年级孩子拿到绘本之后最感兴趣的就是看图,美丽的图片最能吸引孩子,图片看完了,孩子们就认为书看好了,而教师呢,恰恰相反,故事情节叙述完了,绘本就结束了,忽略了赏图、朗读、想象和体验这些环节的有机结合。本文主要探究如何让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绘本,教师根据绘本与孩子的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听、说、读、写、问、议、欣赏、想象、表演、创作等活动,让孩子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并透过有意义的提问和引导,培养孩子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一、赏图——感受形象之美。
绘本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文字与图画共同承担着讲故事的重要责任,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图画、文字之间是一种平衡的关系,相互衬托,才能营造出整个绘本的完美感觉,所以绘本特别注重文字与图画的内在关系。一本好的绘本上的图画设计拓展了文字的描述,使故事更加丰富、生动、形象,即使是一个不识字的孩子,单靠“读”图画,也可以读出个大概来,因此,在开展绘本阅读时,我们要特别注重引导儿童欣赏绘本上的图画以及多有的细节。
二、猜测——扩宽学生想象的空间。
猜测,是指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已知内容,推测未知内容。比如:看到标题,可以猜想正文,然后把正文与所猜测的内容进行比较;读了开头,猜测文章的结尾;读了上段,猜测下段。想象是图画书的一大特点,儿童的想象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最富想象的部分,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遐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绘本里,图画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不同的绘本,我们可寻找不同的猜测点,让学生在自由猜测中,赠送给他们一对想象的翅膀。
三、读文——体会语言魅力。
绘本的正文是由我们读给孩子听,还是放手让认识了几个字的孩子们自己去读呢?绘本阅读的推广者们建议: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因为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对孩子而言,听别人朗读故事是一件轻松没有压力的事。在这个倾听与欣赏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的了解书写方式,认识生字新词,并熟悉语法。朗读故事给孩子听,也等于提供孩子欣赏创作风格,了解情节铺陈,认同成功角色的机会,这对于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倾听故事的机会越多,其生活经验与知识领域自然随之扩展,影响所及,形成个人的思考与判断。因此,我们每次都要努力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打动学生。在朗读中,读读听听,给予孩子充分时间,使故事内容在孩子脑中形成一幅画,并于绘本上的图画相逢、互补。教师也可采用多种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或老师深情朗读,或学生反复朗读、讨论,或师生看图讲述,故事接龙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其语言的魅力,激发阅读的兴趣。
四、创写——触动学生创作的灵感。
有着精妙图文的绘本似乎在叙述着孩子们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述孩子们经常梦想的事情,经典的绘本故事仿佛给孩子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任凭他们徜徉在童年的快乐王国。绘本的价值和魅力在于: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大笑;在绘本阅读中让“孩子像个孩子”。通过绘本阅读,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在孩子的世界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身的良好情感。绘本语言,通俗浅近,生动简练,朗朗上口,悦耳动听,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模仿和借鉴。绘本中最常用的拟人、夸张手段也为儿童所相对乐于运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悦读,还要让孩子从绘本中获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或模仿,或续写,或拓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让他们发现表达自我生活世界,从而使静态的物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动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为习作铺垫情感的底色。绘本的创写,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表”变成“有话想说”“有情要表”,而且写出来的文章出乎你的意料——不再是干巴巴的,而是有血有肉,发自自己感受的好文章。
五、感悟——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
绘本,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学生的会心大笑。绘本的文字,虽然在短时间内读完,却要用一生来咀嚼和回味。因为绘本的故事里,演绎的永远是人们心灵深处的真、善、美。绘本是一种空灵的精神演示,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情感、人生哲理,几乎涵盖了学生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师应因势利导,引领学生不断观察生活,展开想象,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整合,为绘本阅读注入新鲜的活力。通过阅读,学生无时无刻地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阅读,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埋下影响终生的良好情感。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儿童在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是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引导孩子通过看图、朗读、想象和体验,让学生的各种智能能得到一定的培养,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质量。帮助低段学生完成从“悦读”到“阅读”的良好转变,培养享受阅读、热爱语文的积极情感,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会欣赏绘本中的丰富图片、感受绘本中优美的语言、想象绘本中出人意料的情节、体验绘本中美好的情感。借助绘本,提高了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对美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能力,使学生初步培养起了乐于观察、乐于动脑、乐于表达、乐于合作、乐于探究的习惯。通过多种方式的绘本阅读,培养低年级学生对书的热爱,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发展视、听、语言、思维、想象、审美及观察等能力;提高我们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促进我们深入细致地研究文学类作品教材和教法,提高我们专业研究水平。同时,也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儿童的认知特点,形成正常的儿童观,教育观。
【参考文献】
绘本阅读教学浅谈 篇5
【摘要】 随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怎样的阅读会受到幼儿的喜爱,成为许多教师和家长共同探讨的问题,其中有一个越来越得到普遍的认同那就是绘本。绘本阅读是幼儿文学活动的充实和整合,在阅读中培养幼儿欣赏、讲述、朗诵等多种能力,增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绘本阅读的多元价值。他人的正确引导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早期教育;绘本阅读;家庭
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说:阅读是教育的核心。阅读,既是一种视觉活动,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活动。它是视觉、理解力、注意力、记忆力的综合活动。早期阅读教育能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在幼儿文学里,图画书是一个重要和基础的一个种类,是幼儿最喜爱的文学形式,图画书在英文中叫“Picture Book”,在日本称为“绘本”,我国通常称“图画读物”。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呼吁;美国将“阅读优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轴;英国教育部发出“把儿童的阅读教育进行到底”的号召;日本政府开展“图书起跑线”活动等等。可见,阅读作为早期教育的热点,已经形成全球化趋势。在欧美等发达的国家,绘本被公认为是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学龄前儿童的读物中70%是图画书。与一般图书相比较,以读图为主的绘本阅读它更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符合了儿童审美需要和心理特点,在长期阅读中,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对儿童的思维、语言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实际上绘本阅读更是对孩子多元思维能力的培养。它通过展示具有故事性的图画,使得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找到一种生动而有效地学习方式。
同样,我国也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尤其是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要求“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②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儿童早期阅读的提倡和重视。正是这些原因“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逐渐的被幼儿园所接受,同时也走进了家庭,在一定的程度上的没有纯文本阅读所产生的局限性。
儿童绘本是儿童文学的一环,它的主要阅读对象是的幼儿。图像是幼儿重要的阅读工具,也是绘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绘本的图像除了贴近儿童世界,也重视美感的呈现,好的绘本,每张图像都会说话,图与图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更重要的是图画本身就有极大的价值,图画的传神能传达文字难以描绘的幽默和美感的培育,恰恰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部分,儿童得以自觉进入绘本的世界,自觉流畅的听故事。英国儿童文学研究者利利-H-史密斯在《儿童文学论》一书用一个故事来解释“绘本”:“一个男孩子和弟弟坐在一起看《聪明的彼得》。哥哥对弟弟说:’托米,你不认识字没关系,只要挨页翻看图你就能明白故事。’”③
阅读是一个人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现代社会成功的基础,而研究表明3-8岁是人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尽管这一时期的幼儿还不识字,但他们通过绘本能够与书对话,成为自主的阅读者,只有成为自主的阅读者才能获得持续的热情和兴趣。
一、绘本阅读在幼儿早期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一)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不单单指是口头语言,而且包括开展幼儿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绘本阅读活动中幼儿不仅要能会看会讲、还要在看和讲的基础上不断欣赏、理解、再表达出来。
(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从幼儿的心理发展上看1-3岁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的齐全期,3-6岁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5-6岁幼儿的心理有了较大的飞跃,不再满足表面现象,而要最根问底,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并显示出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三)促进幼儿多元思维能力的发展多元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判断力、想象力等,在阅读活动中,可以大大促进幼儿的多元思维能力的发展。
3.想象力发展:绘本阅读中,有许多能引发幼儿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如《从前的船》“你是里面的小动物你会把船变成什么?你会和你的小伙伴干什么呢?”。引起幼儿无限的想象。
(四)促进幼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绘本阅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情绪、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自我意识、亲社会行为、自规则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形成。如家长发现幼儿不能理解妈妈对自己爱,巧妙地提供与孩子所发生情境相似的相关童书故事《逃家小兔》,让幼儿通过阅读这个讲叙了一个小兔子和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简单故事,简单到了只剩下几段对话,但就是这几段对话,却让世界上的人都为之着魔。小兔的逃跑并不是出于他的叛逆或是遭遇了什么委屈,他不过是想知道妈妈有多么爱他,而通过这个故事幼儿也明白了妈妈有多爱你。
二、家长如何帮助幼儿培养其阅读能力
每一本绘本中的图画就构成一个故事,幼儿光看图就能明白这个故事。这也是绘本最大的优越性,幼儿可以不在成人的陪伴下进行阅读,但幼儿只能直观的了解其中的画面,却无法读懂这些图画所描述的内容。正如柯南说的:“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图画书的某些画面的意义,但是要独立读懂图画书却是困难的。这不只是指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中那些文字他们还不认识,要准确地读出图画所描述和表达的内容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幼儿欣赏和接受图画故事仍然需要大人的帮助。”所以,幼儿阅读绘本时,父母和教师或成人的帮助是不可缺少的,可以根据幼儿一绘本的具体情况给予听他们适当的指导。家长如何才能恰当的帮助幼儿,而不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呢?
叫做“亲子共读”,它是一种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为纽带,孩子与抚养人共同分享多种阅读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在家庭中进行,在这一过程中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成长;
通过亲子阅读,为父母创造机会与孩子的沟通,理解孩子的世界,同时也为孩子今后的阅读做好铺垫。在众多的阅读方式中有一种阅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家长所接受,那就是---绘本阅读。
(一)选择适合的图书、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1、慎重选择图画书面对各种各样的绘本故事,家长首先考虑是内容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然后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其次还要为幼儿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一定挑战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最后,绘本的画面和颜色也是选择的一个因素,颜色应是鲜颜明丽的,形象直观,符合幼儿的审美,画面具有趣味性,布局应是简单整齐的。如:故事的讲述形式或采用重复的结构方式、或情节与情节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优秀的绘本尽管长短不一,文字图画多少不
同,但都应考虑到情节、人物、场景的变化,显示出画面之间的流动,给人一种整体感。这样的读本就便于孩子们阅读和理解。
2、创设良好的环境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一文中指出:“要孩子学会阅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必定要先有阅读的环境”。首先,家长要善于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信息和阅读氛围,给孩子提供一个明亮、舒适、安静的阅读空间,引导幼儿与图书中展示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积极主动地去感知理解、探索发现、思考,才能真正地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其次,家长还要尽量抽空陪孩子一起看、读多种书籍,因为有了您的参与和陪伴,孩子的阅读兴趣会更溶。在阅读过程中以幼儿的自主阅读导入,让幼儿先说说自己喜欢的一页。这种阅读方式不同,是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幼儿掌握着主动权,幼儿的兴趣自然就有了。而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有些家长常常抛开儿童阅读的起始兴奋点。以自己为主体,带领幼儿阅读,这样往往是从儿童不感兴趣的地方开始,结果儿童兴趣乏乏。这样让幼儿看看说说的方式,改变了儿童被动接受的过程,变被动为主动孩子自然就会有兴趣。而且在孩子们看看说说自己喜欢的那一页的过程中自然就把书的大概内容了解了。孩子们学的轻松,家长也能很好的观察、解决孩子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阅读可以发现孩子阅读能力的高低。最后,家长们每天都应有一段自己的阅读时间,用以看书、读报、上网查阅等,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建构多样指导模式,绘本阅读的多种方式
1、灵活阅读的乐趣在引导儿童阅读绘本时,家长不应急着说教,不断地提问、说明,犹如应试教育一般,而应把看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儿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品味故事,让他们的体验和感受经过时间沉淀,再慢慢地转化为知识和智能。绘本快乐阅读课的基本原则是:自主、开放、互动、发展。
⑴遮盖部分图片激起幼儿的想象。可以将画面中的人物、动物和情节做一些适当的遮盖,便于孩子们调动已有经验,加以想象和思考,建立故事前后的联系。
⑵利用家里的资源起到引领的作用,如用电脑电视播放幻灯片的方式。
⑶回翻阅读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回翻策略,帮助孩子们把阅读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通过重点内容的反复阅读,使孩子们比较清楚地看到故事发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故事意义。我们现在不论是看图书还是阅读绘本,总是要求幼儿联系前后图片的关系,看懂图画书。
⑷理解环衬和扉页。可以在阅读之前读本中提取主要人物、动物、物品等的信息并制作成图片。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明确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逐渐使幼儿建立起故事的结构。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很多绘本的环衬是白纸或是色纸,还有很多是美丽的图案。这些绝对不是多余的,与正文的故事息息相关。前后环衬遥相呼应,有时还会提升主题,甚至说出故事之外的另外一个结尾。因此,千万不要错过。
⑸通过自身提问的形式理解图书。通过对画面的提问,引导孩子观察图画,包括对细节的观察,帮助孩子们理解。在阅读过程中,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预测图画书内容发展,澄清孩子们的预测,支撑和帮助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逐渐而借由自己的提问过程了解文本的意义,让孩子学会自己进行提问,更好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慢慢的将提问从家长转到幼儿身上。
2、指导模式的多样性
法不对、断断续续、多次重复、词不达意、脱离图画的现象,以至讲述的内容长而浅。所以,家长在引导幼儿扩散讲述的基础上,要提醒他们用简短的语句记叙每一幅画面中各情节的内容,再从头到尾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并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孩子改错句、学新词。
与孩子进行互动式图画故事阅读时,并不是将一本书平铺的观看和直述。要从孩子们年龄特点
和发展来出发,将故事阅读活动开展得丰富有趣,这就需要家长运用一些技巧促进孩子们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遵循激励性原则、多种形式评价幼儿对图画书的理解
激励不只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思想,它能使幼儿阅读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在早期阅读指导中,家长可采用语言激励(“你真聪明”、你能行)、动作激励(伸出大姆子、亲亲小脸蛋)、物质激励(一朵小红花、一个小星星)等方法,充分激发幼儿阅读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在阅读中体验成功,产生自信,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如果家长们急于求成,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视若无睹,却一昧的指责孩子学无长进,那么孩子就会视阅读活动为痛苦历程,产生抵触与排斥情绪,更难说保持兴趣与自信。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剖析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阅读,让孩子在“我很棒”的心态中愉快学习,得到健康的成长。
(四)检验幼儿阅读理解的效果如何
家长了解幼儿阅读的成果时也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如:
1.故事阅读结束后,家长运用一问一答的提问来请孩子们描述图画故事书的内容感知孩子们的理解;
2.通过阅读后对故事能复述多少,对故事里的人物、情节或其他信息能记住多少;
3.通过为图画书故事命名,来学习概括故事的中心或大概内容,感知幼儿阅读理解;
绘本阅读教学反思 篇6
绘本是丰富多彩的,绘本具有无穷的魅力。如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将绘本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将绘本阅读开展的越来越顺利呢?
迈出误区,细细解读教师在教学中会产生误区,将绘本教学等同于故事教学,有的老师在绘本教学中只是出示几张简单的图片,或是纯粹的翻页讲述,这样幼儿只会跟着老师的思路去转,无形中会形成一种对绘本的思维定式,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被限制了,自主性也得到了限制。阅读绘本的主体是幼儿,绘本教学中应以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领为辅,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让幼儿自行寻找阅读的方法。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结合的。一本好的绘本,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大意。此外,一般来说,图画书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版式,封面、扉页、环衬、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文字与图画相互依存,依靠翻页推进情节……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千万不要急着翻看正文,先给孩子看封面、环衬、扉页,让孩子猜想一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孩子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他周围的事物,有时通过让孩子观察环衬,可以从环衬上了解一些信息,如环衬上画有很多的爱心,那么可以猜测到这是讲述一个爱的故事。引导孩子在看图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提升对作品的理解。
绘本阅读教学浅谈 篇7
一、绘本故事的含义以及其阅读价值
绘本, 最早起源于西方, 用英文表述为“Picture Book”, 俗称为“图画书”。而“绘本”一词则源自日本, 日语发音是“ehon”。目前, 国内对于绘本概念的理解更多的是等同于西方的图画故事书。狭义的绘本专指“以图和文共同演绎一个故事的书”。绘本是一种图文并重的书籍形式, 其实更偏重以图画为表现手法。绘本书以图片的逻辑性作为意义生成的主要手段, 而文字主要作为辅助性的工具来引导对图片意义的解读。绘本书中图片具有的逻辑关系被认为是绘本书区别于其他各类带有图片的插图书的重要标志。日本绘本研究者松居直先生对此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文字+图画=插图读物, 文字×图画=绘本。”这种图画与文字的结合也是绘本故事特别适合儿童阅读的因素之一。
绘本的图画也是经过插画家们的精心手绘, 这些图画精美, 讲究细节, 是一种独创性的艺术。绘本中的插画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 丰富的色彩、线条、构图, 呈现出视觉的艺术美感, 文字的律动与节奏更带给小学生美学欣赏能力的提升。儿童天生是色彩和图画的主人, 尤其在低幼阶段, 图画就是他们认知事物的基本手段。与成年人相比, 儿童更加有权利在阅读美妙的图画的同时, 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和生活的乐趣。小学生在阅读绘本时可欣赏绘本中图画的风格特色, 还可通过图画与文字的结合去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涵义, 这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加强阅读兴趣, 还有利于小学生从图画阅读到纯文字阅读的过渡。
二、绘本阅读教学及其教育意义
绘本阅读教学指的是教师利用绘本材料, 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实际就是运用绘本进行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延伸教学。在绘本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绘本阅读教学的教育意义在于:
1. 让学生体验绘本阅读的快乐, 激起与绘本的情感共鸣
绘本教学作为一种体验性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体验绘本带来的情感快乐。“人类的情感、精神和智慧只有在体验中才能生产, 因为情感是体验的冲动, 精神是体验的觉醒, 智慧是体验的发现。”绘本阅读过程中, 小学生比较容易与故事产生情感共鸣。故事中的人或物往往就是孩子的一个缩影。如《逃家小兔》中, 有一只小兔子, 他不想呆在家里。于是, 他对自己的妈妈说:“我要逃跑。”这与小学生的想法相符, 他们阅读起来无形中便产生了共鸣。精美的图画和经典句式“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给小学生带来阅读期待。他们将自己经验和想法融入绘本, 把自己当成绘本中的小兔。“如果你跑了, 我一定会追上你, 因为你永远是我的小兔子。”兔妈妈的坚持和爱体现了亲子之情。绘本在现实与想象中巧妙地找到一个平衡点, 实现了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 超越了无法超越的障碍, 使孩子的情感得以满足和渲泄。
2. 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绘本通过图画帮助学生识字, 而识字是学生进行提早阅读的基础。提早阅读是指一识字就开始阅读, 尽早把识字与理解语言结合起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 学生才能比较顺利地阅读, 学生的阅读心理需要才能得到满足, 从而拓展识字量, 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以绘本教学中识字为基础, 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 采用多种形式把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调动起来, 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识字, 感受到识字的乐趣。绘本阅读, 带给低年级学生的是一个充满思考的空间, 不断追求目标, 满足探索欲望的新鲜且富有活力的学习过程, 带来新的探索的结果和引发更大的阅读欲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对其不断理解、记忆, 学生会带着疑问阅读, 在阅读中思考, 并产生自行扩展阅读的愿望和兴趣, 这也是学生由学习阅读走向自主阅读的开始。经过这个阶段, 学生阅读的面和量日积月累, 从而培养了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绘本阅读的教学策略
1. 绘本选择
由于儿童读物良莠不齐, 小学生的心智和阅读能力尚未成熟, 教师应主动给孩子选择与推荐绘本。绘本故事内容上有深浅层次之分, 因此教师需要预先在大量的绘本故事中挑选优秀的书目, 符合学生的共性阅读和个性阅读。一年级绘本故事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 以有趣图画故事、内容浅显、文字较少为主, 有计划地指导学生, 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美丽的梦想》等;随着学生阅读视野的开阔, 二年级绘本应有更高要求, 从各方面提升, 如《爷爷一定有办法》、《逃家小兔》等。此外,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指出:儿童读的书, 儿童有当然的选择权,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 学生之间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绘本, 以增加课外阅读量。
2. 绘本阅读指导
首先, 在阅读前让学生对故事进行猜测, 这样能激起他们的阅读欲望。如让孩子们看看封面, 《猜猜我有多爱你》封面上有两只大小不一的兔子, 小兔子抓住大兔子的耳朵仿佛在说话。在教学时, 教师应引导孩子看图猜猜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对话内容。其次, 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阅读绘本中的图画。在小学生认真看每一张图画时, 教师引读正文, 深入分析故事的情节、结构和情感、意蕴, 将故事的几个关键的场景、绘本所表现的精炼语言和个人感受展现出来。同时还要通过细节描绘来引导他们走进故事、理解情节和体会情感。小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 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然后, 教师让学生融入角色, 体会故事内容和角色魅力。当小学生了解绘本故事后,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这是小学生阅读思维提升的一个过程。如《逃家小兔》中小兔不断逃家, 妈妈一直追。孩子就像小兔一样想离开家去探索世界, 而无论怎样妈妈都一直给孩子们安全感和爱。若小学生能与小兔进行对话, 渐渐孩子融入角色, 仿佛自己变成了逃家小兔, 体验变成小鳟鱼、大石头、小花等, 让他们感受兔妈妈无所不在的爱, 从而想起自己妈妈的关怀和爱。
3. 绘本教学方法
(1) 设疑。
设疑指的是把故事或事件、知识技能中的重点和难点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 让学生思考通过巧妙地设疑, 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有效的读图和思考。首先, 关注画面的细节, 挖掘其在绘本画面中所传达的丰富内容。每一个细节都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其玄妙的作用。因此, 学生在看图的时候, 需要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细腻的情感。图画中的形象、色彩和细节的发现都是设疑的关键部分。如《等一会聪聪》中, 爸爸妈妈都说自己很忙没有理会聪聪, 让聪聪等一会。聪聪对他们说怪兽要吃自己, 可是他们依旧没有理会。后来怪兽吃了聪聪后回到家里, 爸爸妈妈对待怪兽的方式与对待聪聪一样。这里可以设疑:怪兽是谁?为什么爸爸妈妈没有发现聪聪变成怪兽?聪聪是怎么变成怪兽的?通过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引导从图画的细节去思考这些问题。
(2) 留白。
绘本画面之间留有思考的空白地方, 可以让学生对其进行想象和画面之间的猜测。绘本一般以一幅幅的组图形式存在, 几幅或者十几幅的静态画面构成一个动态的故事。这些画面之间往往有“留白”, 小学生可因此发挥无限想象力, 去丰满绘本故事。有些绘本图片在情节发展关键处突然停止, 学生则可以猜后面的情节。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 学生结合自身对绘本前面图画的理解和对事物认识的经验, 作出种种猜想和推测, 这样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如在《爷爷一定有办法》中, 爷爷总有办法用蓝色布料为小约瑟做出其他东西, 每次爷爷拿起布料开始咯吱咯吱地剪, 再缝缝补补的时候, 他总会说:“这块料子还够做……”这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想:爷爷会用这块料子做出什么来?同时图画下面呈现老鼠一家, 它们也用这些布料做了些什么东西?这些布料是爷爷的吗?这些留白的地方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从而根据爷爷做的地毯、外套、背心、领带、手帕和纽扣体现出爷爷的心灵手巧以及对小约瑟的爱。
(3) 讨论。
在师生共同欣赏整个绘本故事后, 教师再提出更有主题深度的问题, 让学生们相互讨论, 从而让主题得以升华。通过更深层次的解读,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参与其中的讨论, 与角色对话, 寻找类似的生活体验。又如《爷爷一定有办法》中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小约瑟舍不得丢掉那些旧了的地毯、外套、背心、领带和手帕?因为小约瑟知道爷爷一定有办法, 这就显示出爷爷对小约瑟的爱以及爷孙之间的感情。还有可能因为小约瑟对爷爷做的东西的一种喜爱, 这体现出儿童的生活习惯。加拿大的帕瑞·诺德曼教授曾说:“阅读儿童文学的最大乐趣就是加入与他人沟通的行动, 回应故事或图画就是在和表达不同人格或经验的文本交流;而和他人讨论我们体验过的文本, 则是不同心灵的交流, 我们靠阅读文学来体验自己以前不知道或不熟悉的想法和经验。”讨论就是教学中的相互合作, 除此之外, 表演、角色扮演和游戏等都需要在相互合作中完成。
(4) 拓展 (表达与仿写) 。
绘本故事阅读的延伸是从说到写, 即是表达与仿写。小学生阅读绘本之后, 启发其用自己说话方式给身边的人讲讲绘本中有趣的故事, 这样帮助一些小学生克服害怕表达的心理, 让他们乐于表达, 善于表达。如《我爸爸》中形象深刻地描绘出爸爸的各种特点:勇敢、温柔、聪明、幽默、强壮等。在阅读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先说说自己爸爸的形象。各种场景下, 爸爸变成了各种事物, 提出问题“为什么爸爸变成什么”, 然后孩子会按照自己想法说出“因为爸爸……”然后模仿句式写话。这样, 除了能训练小学生的词汇表达之外, 还能增加阅读词汇量。这种台阶式训练方法就是让学生先看图, 接着用同一句式练习说话, 最后用文字表述出来。最后, 小学生可模仿这个绘本, 写出自己心目中爸爸的形象特点。当小学生把自己的爸爸比喻成其他事物时, 他们会了解爸爸的形象特点, 从而让他们真切地感受自己的爸爸, 在此基础上, 逐渐唤醒对爸爸的情感, 小学生因此完成参与故事情节的建构, 参与作者创作故事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詹日宜.图画书教学情境中幼儿分享概念发展之探究[D].新竹教育大学, 2005:75.
[2]袁晓峰, 王林, 等.图画书阅读——引领孩子快乐成长[M].海南:海南出版社, 2007.
[3]曹明海.文学解读学导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4]钱中文.新理性精神文学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浅谈亲子绘本阅读的策略 篇8
一、创造书香的环境,引导孩子爱上阅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很多爱好会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一对爱读书的父母,无形中会营造出“书香”的氛围——家里有许多书、会花很多时间读书、谈论的话题也离不开书,无意中向孩子传达一种信息:读书像吃饭一样是生活中非常自然的存在的一部分,孩子们会从成人潜移默化的身教中形成自觉看书的习惯,所以家长要喜欢阅读,用自己爱读书的情感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书的吸引力。
家长还要给孩子布置一个小小的空间用来陪伴孩子的阅读。浅色的地垫、柔和的灯光、软软的靠背、随手可取的图书……走近它,条件反射地刺激着孩子——这是个读书的地方。家长每天都要有意识地带孩子走近它,拿起一本书,将孩子搂在怀里,靠在身上,一起阅读,一起体验,此刻,亲情变得更温暖了。
家长良好的支持策略也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的方法,静静地倾听、耐心地陪伴、一句积极的鼓励、一副赞赏的表情、一个亲昵的动作都可以唤起孩子积极的情感,激发和强化孩子阅读的愿望。
二、选择合适的绘本,鼓励孩子亲近绘本
父母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阅读走向,因此家长在为孩子购买绘本时要尽可能地提供多元的阅读材料,做精心而又周全的考虑。
1.考虑年龄的适宜性。
选择绘本要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审美经验。孩子的阅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开始阅读画面要简单,情节要单一,在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后,画面可以丰富些,主人公关系可以复杂一些,留有猜测、转折、意外的情节。
2.考虑文化的适宜性。
绘本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凭借图画和文字,让幼儿接受信息。近年来,很多外国绘本涌入了中国市场,同时也将该国的价值观渗透进来。学习关怀、分享、坚强、勇敢、公平等积极的价值观能滋养孩子的灵魂,陶治孩子的身心。但也有一些国外的绘本,所要传递的价值观与国内的相比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选择时要考虑文化的因素。
3.考虑内容的丰富性。
绘本内容丰富,涉及到文学、教育、科普等,有讲爱的体验的、讲勇敢坚强的、讲自然环境的、讲幽默笑话的,几乎涵盖了儿童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选择时尽可能涉及到各个方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所带来的兴趣扩展特点,家长要不断地追寻幼儿的兴趣点,支持他的绘本阅读。
当然,当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后,也可引导孩子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绘本,孩子在选择的过程中,陈述理由,积淀对绘本的整体风貌的把握。
三、掌握阅读的方法,引导孩子会读绘本
家长在陪孩子阅读绘本时,要有意识地渗透阅读的方法,可以按照由图及文的顺序,为孩子尽快地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1.欣赏画面,阅读阅美。
绘本中的图画部分大多是知名插画家的作品,他们会运用各种手法来塑造故事情节,图画有个人风格,画面精美、即情即景,图与图之间能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图画语言”非常生动、丰富、有趣、贴近生活,它所传递的信息幼儿比较容易理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于视觉;孩子认识图形的能力从小就开始慢慢养成,虽然不识字,但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家长在陪孩子阅读绘本时首先引导孩子读图,让孩子尝试着先看图讲述,绘本画面能优先唤起孩子视觉神经的感知,不识字的缺陷恰恰给予他们无限的诠释和想象的空间。这样以孩子为主的阅读方式,能让孩子体验到叙事的成就感。当家长用心倾听时,就会收获一个又一个的惊喜——那是孩子的童真和童趣。
2.品读绘本,阅读跃思。
有些绘本是由一个主线串起来,里面的情节是循环的,句型的反复能带给孩子听觉、视觉上一种正向的刺激,可以进行无数次的续编,留给孩子许多想象的空间。家长抓住主线和孩子一起思考,意味无穷。
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故事以“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小兔子表达爱的创新的点子,及大兔子对小兔子语言的重复,家长引导孩子将大兔子和小兔子的爱进行对比,让孩子体验到大兔子的爱更多些,在对爱的具体事物进行对比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说出表达爱的其他点子,思考出许多的表达方式。语言所到之处,就是一个孩子的思考所到之处,这种思考不仅促进了孩子语言的发展,更使孩子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更完善——这是成为社会人的根本。
3.朗读绘本,阅读悦说。
绘本的“图画语言”丰富,文字语言精炼,孩子在读图、品读后,对绘本的情节有了很好的把握,家长要引导孩子实现从图向文的回归。
家长可以通过声情并茂、有感染力的朗读,让孩子接触原汁原味的绘本语言,调动孩子的听觉、视觉通道去感知语言的简练规范、叙述风格的有趣。伴随着跌宕起伏的情节,或喜或悲,或轻松或紧张,或思考或想象很多遍的朗读示范后,某一天,家长会意外地发现孩子会讲述这个绘本了,几乎一字不落地完整地讲述下来,还伴有表情语气语调的变化。
4.表现绘本,阅读移情。
家长在孩子理解了绘本内容后,可以创造条件,引导孩子表演、迁移、创造绘本,丰富绘本阅读的形态,作为绘本阅读的延伸,巩固孩子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感、迁移创新能力。
家长可以指导孩子一起动手布置表演的场景,选择制作道具,分配角色……通过表演游戏再现绘本内容,将动作语言与绘本语言链接。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用绘画、剪贴、文字等方式自制绘本。这样绘本阅读就会变得有滋有味。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使用绘本中的语言,引导孩子灵活地运用绘本语言,在反复地运用中将绘本语言内化,丰富孩子的词汇。家长还可以抓住生活中教育的契机,鼓励孩子以绘本中的人物为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绘本是一种读不尽的财富,被绘本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是才情,而且是一份阅历。点一盏心灯,照亮孩子阅读的天空,和孩子一起在温暖而又智慧的灯光中诗意地走进绘本,一起体验来自绘本的快乐和感动,那是一种多么温馨的画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
[2]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绘本阅读教学浅谈】推荐阅读:
绘本阅读教学策略06-04
我眼中的绘本阅读教学11-07
浅谈单篇阅读教学与群文阅读教学 蒋友玲05-15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08-15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浅谈08-21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阅读教学09-01
浅谈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08-02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08-09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09-02
浅谈小学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