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方法与途径

2024-05-15

浅谈企业方法与途径(精选9篇)

浅谈企业方法与途径 篇1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途径

一、企业文化建设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是企业文明程度和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知识形态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其核心内容体现为企业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行为规范,并渗透于企业运作的各个领域。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竞争法宝。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为此,应从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讲究经营之道,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优化企业内外环境,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物质文化建设(表层文化),包括生产资料文化、产品文化、环境文化,如:品牌、服装、场地环境等。

行为文化建设(中层文化),主要是对企业的人、财、物、事的各种动的和静的状态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规定,如:行为、公关、服务等。

理念文化建设(深层文化),包括变革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市场观念、服务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战略观念,还有民主意识、思维方式、经营管理思想,具体表现在劳动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方式方面。

三、企业文化建设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

1.基本建设思路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的文化,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大家建设大家的文化。发动大家参与的过程,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要坚持“大家的文化大家

1建”的基本建设思路,企业领导带头、管理人员带头,动员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坚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进行,保持企业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上下左右齐心协力,进一步营造共同建设企业文化的浓厚氛围。

2.指导思想

把“科学发展观”和“企业发展战略”作为两大指导思想,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核心,以培育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为灵魂,以提高素质、塑造形象为关键,以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实行强有力的领导为基础,总体规划,抓好起步,全面推进,使企业文化注入、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去,推动企业全面系统发展。通过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倡导和推行先进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打造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员工队伍,努力创新经营思想、管理模式、激励机制和服务体系,构建内强素质、外塑形象、适应市场变化、促进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体系,全面实现企业向科学管理、文化管理的转变,实现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目标,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企业全面进步。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确定理念识别

(1)确定全体职工的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企业的命脉,关系企业的兴衰。现代企业不仅要实现物质价值,还要实现文化价值,要充分认识企业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更是人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伦理智慧的竞争。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

(2)确立企业精神和理念

培育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内涵的企业精神和理念,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内在潜力,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内容。遵循时代性、先进性、激励性、效益性等原则,培育有个性的企业精神和理念,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3)确立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愿景和使命

以企业发展的目标、目的和发展方向来反映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目的和根本追求。

2.确立视觉识别

统一标识、服装、旗帜、广告语、信笺、工号牌、印刷品等,规范员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实施配套管理,以此在社会上建立起企业的高度信任感和良好信誉。在企业发展中还要以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企业视觉识别各要素,做到改进→否定→再改进→再确定。

3.确立行为识别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是对外经营、社会责任等内容。要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将企业确立的精神、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企业和员工行为。

4.以人为本,树立精干高效的队伍形象,打造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实质是“人的文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建设企业文化就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把着眼点放在人上,以达到凝聚人心,树立共同理想,规范行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形象扩大社会知名度等目的。

5.内外并举,塑造品质超群的产品形象,打造物质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塑造企业形象相统一,教育员工要爱护企业的品牌声誉,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在社会上叫得响、打得硬、占先机,展企业精华。要做到在经营过程中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的统一;做到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所有员工行为及企业活动的规范化、协调化;做到视觉信息传递的各种形式相统一,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目标激励,塑造严明和谐的管理形象,打造制度文化

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战略、结构、制度是硬性管理;技能、人员、作风、目标是软性管理。强化管理,要坚持把人放在企业的中心地位,在管理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确立员工主人翁地位,使之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尽其责任和义务。要搞好强化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创新、市场开拓、实现优质服务等的有机结合,还要修订并完善职业道德准则,强化纪律约束机制,使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提倡团队精神,成员之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有效发挥团队作用。

7.寓教于文,塑造优美整洁的环境形象,打造行为文化

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因此,要认真分析企业文化发育的环境因素,使有形的和无形的各种有利因素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采取强化措施,做到绿化、净化、美化并举,划分区域,责任明确,做到治理整顿并长期保持卫生环境。要开展各种游艺文体活动,做到大型活动制度化,即:体育活动(趣味运动)会等;小型活动经常化,即:利用司庆、文体活动等形式丰富员工文化生活,赋予各种活动以生命力,强化视觉效应。

五.企业文化的运作与管理

1.企业文化运作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当代企业管理理论,在于把企业价值观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全过程,用文化的手段、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力量,去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文化运作包括:

(1)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其激励方式有:目标激励、参与激励、强化激励、领导者言行激励。

(2)纪律约束机制。要有明确的规范,落实上不走样,将企业理念贯穿到制度、纪律与行为规范中。

(3)凝聚机制。确立广大职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确立企业目标,确立企业人际关系。

2.企业文化管理

在企业文化管理过程中,要处理好借鉴与创新的关系,把握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化,要用文化手段管理文化,坚持以文化引导人、培育人,要处理好虚与实、无形与有形的关系,坚持内外双修、软硬管理相结合。

六.总结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场长期的运动,也是企业最深邃的变革。整个文化建设实施过程,是企业成员自我反省、自我超越的过程,是对自身思想深处价值观的检讨过程,也是对自身习惯性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反思、改进过程。

行胜于言!思想的跳跃是为了行动的飞跃。文化只有和行动统一起来才有意义,企业文化理念的落地生根远远重于其表述形式。一个企业的文化之所以伟大,不在于这个企业提出了多少漂亮的口号,而在于这个企业是否长期坚持了一些基本的价值观,把他们渗透到整个企业当中,形成企业成员共同的心理契约,从而自然而然地规范成员的言行。只有行动,企业文化才能落到实处;只有行动,企业文化才会焕发勃勃生机;只有行动,企业文化才有永恒的生命力!

浅谈企业方法与途径 篇2

企业人口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 全面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培育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精业务的新型职工队伍, 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企业的基础性工作,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各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改造落后文化, 抵制腐朽文化, 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这是每一个企业义不容辞责任和义务。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 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等方面的问题, 既要倡导先进的生育文化, 也要倡导先进的人口文化, 以期从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帮助人们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提高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做好企业人口文化工作,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民风文明、环境优化、管理民主的要求, 协调推进企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把企业的人口文化工作纳入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 并付诸实施, 抓出成效。

2 提升人口计生工作和人口文化建设的认识

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企业应该承担责任和义务。计划生育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早, 是一个老先进, 新课题。在人口计生工作实践创新中, 各地、各企业相继开展了以“树婚育新风, 男到女家落户光荣”等为主要内容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并得到全面推广和发展。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 作为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 逐步建立了依法管理、群众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推动了一场传统婚育观念与移风易俗的思想革命, 成为了人口文化建设的奠基石。要做好人口文化工作, 关键是要提高企业广大职工的思想认识, 特别是企业领导人思想认识, 注重发展人口文化事业, 把它作为解决人口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和有效手段。

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 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民风文明、环境优化、管理民主”的人口文化和企业文化,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体现以人为本, 人文关怀理念, 既要抓经济发展, 又要抓文化建设, 积极倡导新风尚、培育新理念,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企业思想文化阵地, 全面增强职工的素质, 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水平, 不断促进企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建设。

使人口文化工作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必须认识高, 工作力度大, 措施扎实有效, 人口文化事业才得以蓬勃发展,

3 重视人口文化的阵地建设

在地方和企业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 通过人口计生工作的实践, 已经形成了一套浓厚的人口文化底蕴, 并积累了一些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 对此我们要继承和弘扬, 如计生协会、人口学校、人口计生服务集市、计生宣传专栏、人口计生知识竞赛和演出等, 成为开展人口文化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阵地, 吸引了广大职工积极参与, 满足了他们求知、求富、求乐、求美、求健康、求和谐的需求, 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 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 创新方式方法, 利用现代化设施和媒体, 多形式地开展人口文化宣传工作, 并且积极扶持热心人口文化事业的职工业余组织, 开辟各种文化活动场所, 组织各种文化活动, 发展人口文化和企业人口文化, 使职工自办文化日趋活跃。同时要着力发展企业特色文化, 发掘、整理和保护优秀的企业文化资源, 用先进文化占领企业思想文化阵地。

4 加强协调, 整合资源

一是企业党政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 协调好党群部门和职能科室与人口计划生育部门关系, 做到密切协作, 形成合力, 共建共赢。

二是发挥职工特长和爱好的文化优势, 在企业建立各种爱好者协会, 如琴棋书画协会和吹拉弹唱“沙龙”等群众文艺组织, 把人口计生知识容入其中, 大力宣传人口计生政策法规, 以多种艺术形式开展人口文化建设, 使职工在其中自娱自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营造浓厚的婚育新风和文明生活氛围。

三是挖掘和发扬企业的优良历史文化, 以树立文明新风为主题, 创建文化广场、文化长廊, 宣传移风易俗、倡导婚育新风, 对职工进行教育, 为企业文化建设增添新内涵。

5 注重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体作用

职工群众是企业的主人, 是人口文化建设的主体。做好人口文化工作, 对提高职工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 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要组织他们参与各项活动,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 组建职工人口文化志愿者组织, 让职工在参加志愿活动中, 自我服务, 自我教育, 传播文明, 陶冶情操。

6 履行企业在人口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

首先, 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企业, 尤其是国有大中型的老企业, 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为此企业必须承担起自己责任和义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因此, 在企业的人口文化建设中, 要继续帮助职工树立计划生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关注生殖健康等现代文明观念, 大力营造生男生女顺其自然、女儿也是传后人的社会氛围, 消除歧视女性的观念, 切实保障育龄女职工的生存权、健康权和发展权。

其次, 发展企业文化事业, 要有必要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统筹地方政府文化建设, 在配齐企业自身文化设施硬件的同时, 积极参与地区、街道的人口文化设施建设、, 做到多用途、多功能, 努力实现地、企资源共享, 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文化和精神生活需要。

另则, 不断扩大人口文化队伍, 培训职工文化骨干。职工群众是企业文化建的主体, 他们中间蕴藏着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人口文化建设中, 必须发动广大职工群众, 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激励职工群众在人口文化的积极作用, 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引导他们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 建设自己的家园, 为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包括先进的人口文化服务。

人口文化建设给企业文化建设增添了新内容, 开辟了新途径, 给企业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 也给企业创新发展人口计生事业, 履行应有的社会职责和义务, 提供了理论和智力上的支持, 将为企业经济建设和人口计生工作和谐有序与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摘要:实行计划生育, 是我国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实践证明, 我国人口与计生取得了世人瞩目成绩。开展人口文化建设, 并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是当前人口计生工作者努力探索研究的新课题。为此, 企业应当在人口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更好地推进企业和谐文明发展。

浅谈企业方法与途径 篇3

关键词:人口文化建设方法与途径

1把握人口文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人口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全面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培育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精业务的新型职工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企业的基础性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各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每一个企业义不容辞责任和义务。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等方面的问题,既要倡导先进的生育文化,也要倡导先进的人口文化,以期从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帮助人们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提高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做好企业人口文化工作,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民风文明、环境优化、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企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把企业的人口文化工作纳入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并付诸实施,抓出成效。

2提升人口计生工作和人口文化建设的认识

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企业应该承担责任和义务。计划生育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早,是一个老先进,新课题。在人口计生工作实践创新中,各地、各企业相继开展了以“树婚育新风,男到女家落户光荣”等为主要内容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并得到全面推广和发展。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作为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逐步建立了依法管理、群众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推动了一场传统婚育观念与移风易俗的思想革命,成为了人口文化建设的奠基石。要做好人口文化工作,关键是要提高企业广大职工的思想认识,特别是企业领导人思想认识,注重发展人口文化事业,把它作为解决人口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和有效手段。

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民风文明、环境优化、管理民主”的人口文化和企业文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理念,既要抓经济发展,又要抓文化建设,积极倡导新风尚、培育新理念,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企业思想文化阵地,全面增强职工的素质,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水平,不断促进企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建设。

使人口文化工作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必须认识高,工作力度大,措施扎实有效,人口文化事业才得以蓬勃发展,

3重视人口文化的阵地建设

在地方和企业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通过人口计生工作的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浓厚的人口文化底蕴,并积累了一些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对此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如计生协会、人口学校、人口计生服务集市、计生宣传专栏、人口计生知识竞赛和演出等,成为开展人口文化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阵地,吸引了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满足了他们求知、求富、求乐、求美、求健康、求和谐的需求,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创新方式方法,利用现代化设施和媒体,多形式地开展人口文化宣传工作,并且积极扶持热心人口文化事业的职工业余组织,开辟各种文化活动场所,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发展人口文化和企业人口文化,使职工自办文化日趋活跃。同时要着力发展企业特色文化,发掘、整理和保护优秀的企业文化资源,用先进文化占领企业思想文化阵地。

4加强协调,整合资源

一是企业党政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协调好党群部门和职能科室与人口计划生育部门关系,做到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建共赢。

二是发挥职工特长和爱好的文化优势,在企业建立各种爱好者协会,如琴棋书画协会和吹拉弹唱“沙龙”等群众文艺组织,把人口计生知识容入其中,大力宣传人口计生政策法规,以多种艺术形式开展人口文化建设,使职工在其中自娱自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营造浓厚的婚育新风和文明生活氛围。

三是挖掘和发扬企业的优良历史文化,以树立文明新风为主题,创建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宣传移风易俗、倡导婚育新风,对职工进行教育,为企业文化建设增添新内涵。

5注重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体作用

职工群众是企业的主人,是人口文化建设的主体。做好人口文化工作,对提高职工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要组织他们参与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组建职工人口文化志愿者组织,让职工在参加志愿活动中,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传播文明,陶冶情操。

6履行企业在人口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

首先,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的老企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此企业必须承担起自己责任和义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因此,在企业的人口文化建设中,要继续帮助职工树立计划生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关注生殖健康等现代文明观念,大力营造生男生女顺其自然、女儿也是传后人的社会氛围,消除歧视女性的观念,切实保障育龄女职工的生存权、健康权和发展权。

其次,发展企业文化事业,要有必要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统筹地方政府文化建设,在配齐企业自身文化设施硬件的同时,积极参与地区、街道的人口文化设施建设、做到多用途、多功能,努力实现地、企资源共享,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文化和精神生活需要。

另则,不断扩大人口文化队伍,培训职工文化骨干。职工群众是企业文化建的主体,他们中间蕴藏着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人口文化建设中,必须发动广大职工群众,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激励职工群众在人口文化的积极作用,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建设自己的家园,为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包括先进的人口文化服务。

浅谈企业方法与途径 篇4

在对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准确理解的基础上,人力资源部应根据企业的文化建设需求,着手规划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这包括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通过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临时性)和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小组(临时性),来满足企业文化体系形成阶段的管理需求。

二是明确企业文化管理(常态化)的职能部门,规划具体的企业文化管理职能;增设企业文化专员岗位;将企业文化管理职责纳入各级管理者的岗位职责。

三是拟定企业文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1)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管理机制2)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工作机制3)企业文化教育培训管理规定4)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企业文化宣讲规定5)企业文化视觉规范与环境传播审批管理规定6)企业行为规范管理规定7)年度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管理规定8)PDCA企业文化循环提升管理规定9)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估办法9)企业规章制度审计管理规定10)企业文化审计管理规定11)企业文化创新管理规定12)企业文化使者选拔管理规定13)优秀企业文化故事评选规定等等。可见,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有效管理企业文化的前提与保障,是建立常态化企业文化管理机制的基础。

(2)文化教育培训,是树立员工企业文化信仰的基础

没有员工的文化认同,就不会有员工的文化信仰,没有文化信仰,企业的文化实践将沦为空谈。因此,要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培训,这是树立员工企业文化信仰的基础。

具体来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依据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与目标,依托企业现有的员工教育、培训体系编制企业文化教育与培训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通过多种载体建设和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主题活动,加强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和企业精神的宣贯,切实保障企业文化体系中的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内化于心”,在广大的干部职工中牢固树立起企业的文化信仰。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文化教育与培训工作不能简单地依靠内训师或外聘讲师来完成,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家、高管、中层管理者在企业文化教育培训中的参与度,并使他们切实担负起传播者的使命。

文化教育培训工作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它更是优秀企业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3)形象传播机制,是规范企业文化形象的保障

企业文化形象只有通过有效传播,才能达到改善、提升企业形象的目的。为了避免企业文化形象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混乱,需要通过建立企业文化形象传播机制,规定企业文化形象传播途径,监督企业文化视觉形象应用规范,明确企业文化在企业环境中的传播标准,保障企业文化在对内、对外传播过程中能始终保持着规范的、统一的、有效的形象,为企业形象的提升和企业内部文化氛围的营造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企业文化形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部顾客了解该企业内涵,并有意识培养目标客户忠诚度的重要窗口。

(4)文化实践机制,是改善管理团队文化信仰、价值标准与行为习惯的突破口

无论多么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缺失了管理团队自觉的、主动的文化实践,其都将沦为“墙上文化”。因此,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的重心在于构建起一个行之有效的文化实践管理机制,使企业的文化信仰首先在管理团队中“内化于心”,其次使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实践“外化于行”,促使管理团队成员自觉担负起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给员工树立一个身体力行的榜样。这既是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建立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既需要企业文化管理的柔性艺术,又需要企业文化管理的刚性规范。

浅谈企业方法与途径 篇5

——用文化武装企业

一、序论

(一)提出中心论题

“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文化是历史遗留给人类最耀眼的财富。同时,文化也是今天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企业要生存,离不开自己的企业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文化,是爆发户和企业家的分水岭,是小公司和大集团的分界线。中小企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关注和解决生存之道,而文化,作为企业的软品牌,是企业成败的基因,是构成一个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二)说明写作意图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达3980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提供了75%就业位置,对GDP的贡献率达51%,税收占到全国的43.2%。中小企业在保证我国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方便群众生活、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撑国家经济增长、推动未来经济腾飞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上一次金融危机的重新洗牌下,由于摊子小,机制灵活以及政府强有力的干预,50.5%的中小企业都逃过了灭顶之灾,但是,“命好”不能成为企业的进化基因,我们虽具备了应对危机并快速成长的能力和信心,但缺乏竞争力,特别是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事实和大量“流星企业”的倒下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而文化作为企业的骨骼,虽无体形,但影响巨大,如果企业的文化建设不到位,企业文化的地位得不到重视,势必造成企业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和弥补的扼腕之痛。

二、本论

(一)培育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与方法的前提条件

1、政府规范宏观环境,改善产业集群、服务配套环境。

2、。。。。。。。

3、。。。。。。。。。

(二)目前中小企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1、总体效益和产销竞争力

①企业亏损状况②人均资源占用和资本密集水平③创造价值能力和 盈利能力④劳动生产率水平⑤产品产销和产品出口

2、信息来源与外部协作

3、企业财务与融资

①资金来源结构②贷款来源和贷款条件

4、企业人才、技术与研发能力

①人才缺乏②设备技术水平不高③产品生产技术缺乏竞争力 ④研发能力薄弱

5、企业竞争措施与经营战略

①竞争措施②经营战略③环境保护

6、企业经营环境与政府服务

①经营环境②法制环境③资金环境④市场环境⑤信用环境⑥社会环境⑦政府服务

7、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一层次因素...第二......第三.......第四....以及其区域比较

由此得出的几点结论:第一......第二.....(三)培育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与方法

1、面向市场,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2、完善战略管理,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应包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3、实行差异化战略,实施“专而精”的产品或服务策略。

4、建立战略联盟,寻找外部支持力量。

5、实施虚拟经营,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

三、结论

1、概述培育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势与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

中小企业是企业中特别缺失核心竞争力的一族,这是中小企业失败的多的根本原因,中小企业的失败影响着社会稳定与发展,特别是环境急剧变化下的大量失败,更应该唤起对它们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在企业重视健脑强身、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维护、加强自身内功修炼之外,外部环境也应该给予支持,因为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处于成长阶段,有些可能还是初创的企业,所以外部环境是否公平影响着它们的顺利发展。政府不能压小扶大,而应对中小企业给予成长道路上的支持引导。政府在规范宏观环境,改善产业集群、服务配套环境之余,亦应在财税信贷等政策法规上对那些肢体良好,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符合产业政策但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给予支持,这对于中小企业的做大、做强有着现实意义。

参考书籍:《中小企业怎么办》——周德文、《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研究》——管鸿喜

学生 :刘涛

浅谈企业方法与途径 篇6

丁勇华

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教师开始重视在各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其它思想教育。但如何将认识落实到行动,使德育真正“到位”,“就位”,还远远没有解决。

有的同志认为,这是要求党团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有人觉得对政治老师和班主任应该花大力气,还有人感到这意味着学校要更为有效地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所有这些,对于落实德育首位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活动的大量时间在课堂,如果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没有贯彻“德育为首”的方针,德育就不可能真正到位,加强德育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研究学科教学的教育性,探索学科德育渗透的理论和途径,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了。

社会主义德育涵盖比较广,大家的提法也不尽一致,概括起来看,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个性心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等几个大的方面,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直觉地或间接地,有形地或无形地涉及到这样几个方面,都自觉不自觉地在进行着某种德育工作。把德育渗透到具体学科中,使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同时,教学中渗透德育方式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容易做到扎实有效。但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一定要抓住有机的联系,要找准教材中知识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适宜、适时、适度地进行,做到水乳交融,不要硬灌,勉强,否则,便会顾此失彼,达不到预期的综合效果。德育渗透的途径 课堂讲授中渗透

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各科教学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索深入体味;授课时应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如地理讲水资源每年流量占世界第六位,水能居世界首位,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讲我国经流量人均占有量少于世界上许多国家,且时间、空间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目前我国的水资源仅开7%,而西方国家已开发40%以上,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落后和发展的潜力,激发改革奋进,建设现代化祖国的责任感,使教学闪现出教材固有的思想火花,发挥育人的整体效益。

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

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要接触大量的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各科教师在编选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如语文课在选取阅读练习的文章,给作文的材料、试题素材时,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或片断,使学生在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 如有计划的开展“政治小论文评奖活动”“热爱家乡”演讲比赛,自办小报选展,书画展,学科知识竞赛等多样的学科活动。并组织学生装调查家乡在改革的变化。通过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教学的日常性活动中渗透

科任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德育渗透的方法 语言熏陶法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的作用,透过教材内容的外壳,进行情的迁移,情的默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现行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广阔的德育天地,如语文、地理教材中展示的西湖的明艳、泰岱的雄浑、天山的绮丽,山峡的雄壮,数理教材中蕴含的正数与负数、正电与负电、化合与分解等对立统一观点,以及简练、齐整、和谐、对称的科学与形式美,所有这些,如果我们运用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讲授分析法

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人情人理的分析,来渗透思想品行教育。如对《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教师可通过对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行为和内心活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严守纪律,勇于献身方面的教育。解疑答难法

中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他们愿意思考,脑子里有不少问号。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摸准他们的“疑点、难点、热点”,用数字,用事实,给他们答疑解难,就能帮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认识。如政治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问题。很多学生不知如何比,如何看,如果教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地客观地分析比较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发展与差别,就会帮助学生较好地解开这个“扣儿”,使他们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兴趣教学法

根据学生爱好,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如《草原》一课,运用扫热情,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大草原雄浑,绮丽的自然景色。教学时,如果运用语言自先介绍一下大草原的旖旎景色,或运用幻灯、录像、图画,直观地展示大草原的绮丽风光,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渗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榜样启迪法

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以及现实生活中好人好事为榜样,分析他们高尚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向英雄模范学习。如数理化教学中,每讲到一个公式定理的概念时,可以简单介绍这些公式,定理的发明人的事迹,启迪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而献身。推荐读物法

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依据教材内容推荐一定的优秀政治思想读物,让学生阅读,从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学习历史课,可以推荐〈上下五千年〉〈昨天、今天、明天〉等国情教育读本,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教育。开展活动法

配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一些必要的活动,如大、中、小队活动和各种周会、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在热烈的活动气氛中受到教育。审美教育法

现行中小学教材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论是自然、地理展示的自然美,音乐、美术、语文展示的自然美,历史、政治展示的自然美,还有数学、理化展示的理性美,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参观教育法

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工矿企业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参观,通过回忆革命历程、缅怀革命烈士的事迹,到田野饱览大自然的美景,参观工矿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从思想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他们珍惜,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浅谈企业方法与途径 篇7

全面提升职工素质工程,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为主线, 以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为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一支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1 全面加强“职工书屋”和职工职业道德建设, 不断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

1.1.1 持续推进“职工书屋”建设

要不断加强和扩大新建单位及整合矿井“职工书屋”建设的覆盖面, 改善偏远地区和一线职工学习条件, 为职工学习搭建平台;要建立和完善“职工书屋”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 使“职工书屋”运作规范, 切实发挥“职工书屋”在宣传教育引导职工方面的作用;同时要积极为“职工书屋”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建设开发电子图书馆、网上书屋、电子课件等学习共享资源。

1.1.2 充分发挥“职工书屋”作用

把“职工书屋”建设与“创建学习型组织, 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相结合, 广泛深入开展“争当学习型职工”读书系列活动, 不断丰富活动内容, 选树先进个人、推广典型经验, 培育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学习型团队和班组。通过举办读书征文、演讲、读书论坛、诵读经典等活动, 引导职工多读书、读好书, 激励职工通过参与读书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1.3 大力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

要以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评选表彰活动为抓手, 使广大职工牢固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深入推进生产经营一线、窗口服务行业、重点工程、惠民工程的职业道德建设, 努力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使广大职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氛围中逐渐养成敬业精神、乐业意识、勤业作风和敬业态度, 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1.1.4 加大对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宣传力度

要以电视、广播、报刊、网站、微信等媒介为依托, 深入宣传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使正确舆论宣传导向做到入耳、入脑、入心;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推进工作中的优秀典型, 捕捉亮点, 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模式, 进一步提高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力和示范作用, 用标兵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群众营造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

1.2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劳动竞赛, 激发职工技术创新活力, 不断提高职工技术技能素质?

以积极响应全总开展“践行新理念, 建功十三五”主题劳动竞赛活动的号召为动力, 努力拓展劳动竞赛新领域, 丰富劳动竞赛新内容, 创新劳动竞赛新形式, 有序推进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1.2.1 以劳模精神激励职工

坚持把弘扬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贯穿于劳动竞赛全过程, 通过劳动竞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让更多职工在岗位上展现才华、建功立业。同时, 要善于发现和及时选树劳动竞赛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带头作用, 要用劳模的先进事迹感召人, 用劳模的优秀引领人, 不断激发广大职工的参赛热情, 努力营造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

1.2.2 以能力建设提升职工

创新实施“互联网+”“网上练兵工程”, 通过“网上练兵”, 不断提升职工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继续开展多工种、多形式的技术比武活动和职业技能大赛, 激发职工学技术、钻业务、练本领、强技能的信心和热情, 并着力推出更多金牌工人、首席员工, 通过企业推选、专家论证、社会评议, 挖掘技术领军人物和顶尖人才资源, 推出一批高技能、有绝活的“企业工匠”, 在职工中打造时代风向标,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 以带动全员职业技能素质的全面提升。

1.2.3 以竞赛平台成就职工

要以推进重点工程项目为目标, 大力开展“集约高效安全生产、降本增效节能降耗”立功竞赛活动;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探索建立创新创业基地, 全面提升职工技能水平;结合企业特点和实际, 注重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积极开展“五小竞赛”、技术攻关等活动,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消耗、强化内部管理、促进企业发展。实施全员创新计划, 让更多的“金牌员工”、“技术大拿”、“创新能手”竞相涌现。

1.2.4 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促职工技术创新活力

劳模创新工作室要以劳模为引领, 带动一个小组或一个团队在不同的行业中开展攻关研究, 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要持续推进职工 (劳模) 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 学习省级和国家级示范工作室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 探索不同类型的创建模式, 使职工 (劳模) 创新工作室成为职工攻关创新的阵地, 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孵化器”, 极大地推动企业创新力的全面提升。

2 推行四大保障机制, 推动职工素质工程深入扎实开展

2.1 健全制度保障机制

把“职工素质工程”纳入企业总体工作规划, 实行目标管理、规范运作、有序运行, 党政支持、工会牵头的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工作机制。同时也必须健全 (制定) 相应的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文件) , 没有刚性管理制度作保障, 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将无从抓起、无从落实, 同时要把职工教育培训纳入企业年度绩效考核范畴, 着力打造学习型企业团队。

2.2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企业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经费保障, 建立经费保障体系。一是积极争取企业及职教部门的职工教育培训津贴, 多方筹集职工教育培训资金, 满足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保障, 并确保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总额的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二是确保“职工素质工程”活动经费, 如为企业组织开展技术比武、岗位创新能手奖励, 企业金牌员工奖励等提供必备的经费。

2.3 营造展示平台机制

企业要为“职工素质工程”营造广阔舞台空间, 要以培育职工“为人至诚, 为业至精”的核心理念为主线, “以阳光的心开采光明, 以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以真诚的心造福员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旋律, 为每一名员工创造成长机会。要主动为立志成才的员工提供时间、空间等便利条件, 其次, 企业领导者要在人才使用上更新观念、创新思路, 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潜能, 使大批优秀员工脱颖而出, 成为固本强企的宝贵财富。

2.4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要建立健全符合职工素质工程工作特点的考核机制, 首先在年初将职工素质工程纳入工会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其次要同部署、同开展、同落实、同考核。要健全完善必要的激励机制, 如, 职工参加学习培训活动, 获得的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职业资格证书, 技术职称证书、技能荣誉证书, 要与晋级、晋职、物质和荣誉奖励挂钩, 鼓励和鞭策员工岗位成才, 使“职工素质工程”注入内在动力。

摘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长期稳健发展的重要保证, 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求。牢固树立“人才强企”理念, 重视人力资源的建设, 加快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职工队伍, 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 提高职工素质工程是企业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提升,职工素质,途径,方法

参考文献

[1]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J].中国职工教育, 2015, 5.

浅谈企业方法与途径 篇8

要投入力量夯实培训基础,形成若干专业化实训基地。实践中,要紧密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在巩固本企业培训中心大基地、大讲堂基础作用的同时,重点在多元化实训基地建设上投入力量,以满足技术岗位员工现场实训的需求。要立足煤炭企业自有制修车间、电务车间、机电车间等单位的场地、设备和现有条件,设立相对固定的培训区域、培训设备,建立重要技术工种的实训基地。可由各生产单位申报一个“精品工种”的实训教案和基地建设办法,由企业统一确定总体推进方案,有选择、有重点、有步骤的做好筛选和各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转工作。同时,为确保各实训基地高质量的运行,要科学制定员工岗位技能轮训计划,组织企业各技术工种的员工分期、分批进入实训基地,参加对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操作技能轮训。人力资源部门要定期对各单位日常培训管理、考核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使各培训基地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通过增强培训的吸引力,提高员工的参与热情,使培训工作逐步向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模式转变。可组织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围绕不同专业的生产工艺、难点解析、规范操作等课题,编写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教材和手册,如编制《综采维修电工实用教材》、《瓦斯检查工实用教材》、《爆破工实用教材》、《综掘机司机实用教材》、《巷道掘砌工实用教材》、《综采常见故障实用手册》和《新工入矿安全教育实用手册》等实用性教材。教材重点要放在“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好”等实用型知识,做到内容精干、易学、易懂,管事管用,让学习人员能够及时消化、快速理解,把理论知识迅速转化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去,满足生产需要。

二、坚持以管技人员素质提升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抓

手,开展全员大规模素质提升活动

要加大企业管技人员学习力度,打造管技人员培训多方位、全过程的实施路径。工作中,要坚持理念引导、理论学习和岗位培养有机结合的工作思路,结合管技人员队伍理论水平现状,根据各个专业的共性培训和专业培训确定培训计划,实现对各层次的管技人员的科学施教、内化培养、素质拓展。可重点结合政工、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专业系统管技人员知识结构现状,筹备一批专业知识书籍,并设定必学课程和选学课程,采用课堂教学、集中培训、业余自学等多种学习方法,采取“必修+考试”、“选修+交流”的形式巩固学习效果。“必修+考试”由企业统一确定必修课程,开办专题讲座,定期组织考试,形成“专题讲座、业务学习、研讨交流、岗位实践、阶段考核”的“四步一考”方式;“选修+交流”由本人选定课程,自学讨论,读后撰写心得体会,形成“业余自学、课题研讨、交流体会、岗位反馈”的闭合链条,使大家在互相学习交流中找差距、增才智、提素质。此外,要进一步加大员工技能提升工作力度,深化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员工日常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既是素质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提升企业员工技能等级结构、提高操作员工技能水平的重要措施和主要平台。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发挥好优势平台作用,扩大影响力。技能鉴定工作要以持续提升员工技能等级结构为主要任务,完善培训、奖励机制,做到科学谋划,稳步推进。要紧密结合技能鉴定工作,加大日常培训工作力度,对员工日常培训活动坚持全过程动态管理和指导,保证培训效果、培训质量。同时,要立足于企业培训中心、各实训基地、区科单位,开展大规模的集中培训和业余自学活动,对各工种培训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开展企业集中培训、单位分散培训等不同方式,并建立多工种、多用途的培训题库,确保参培、参考人员的学习培训效果。

三、扎实推进机制建设工作,全力营造求知进取的良好氛围

论企业加强监督的途径和方法 篇9

阴才广

摘要: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各种腐败问题发生、确保国有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国有企业的监督途径和方法,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此,对当前国有企业内部监督过程中的缺陷、在拓宽监督途径、监督方法上进行改革与创新提出对策和建议。

主题词:国有企业 内部监督途径 方法

引言:

当前,国有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加大重组、改制和调整力度,优化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模式,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国有经济总体实力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但是,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完全发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更好的拓宽监督渠道、探寻监督途径,为国有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正文:

1、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依据

1.1当前国有企业内部监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1在对待国有企业的监督问题上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这些偏差表现在:一是对监督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部分管理者只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不关心企业监督机制的建立和监督工作的开展;二是有的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强化了监督会阻碍生产任务的完成,甚或把正常的监督看成是在“挑毛病”,不仅在思想上产生对立情绪,而且在工作中想方设法回避监督;三是把监督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脱离开来,认为只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对企业进

行改造、改革,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方式,企业的监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就不需要监督了;四是职工监督权利意识淡薄,认为监督是纪委的事,自扫门前雪,不愿监督,明知有问题也不监督、反映,甚至监督职能部门也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不去监督或不敢监督等。

1.1.2监督机制建设不完善。一是有的企业沿袭过时的监督制度,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很好的领会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新精神;有的企业没有建立起以党章为核心、与企业实际相适应的企业监督体系,在“中心”与“核心”的关系上,缺乏制度保障; 二是些企业监督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一把手的重视与支持,即一把手认识缺位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进程,企业党组织的地位事实上不断被边缘化,监督作用也因此出现软化、弱化的趋势,企业一把手的支持是企业监督工作推向前进的直接动力。

1.1.3监督力度不够。一是监督不易落到实处。监督内容不具体、笼统、模糊,致使监督工作难以落到实处。有的企业重教育轻治理,每年企业都会有一系列的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但往往忽略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企业内部纪检监察部门较长期处于一种相对弱化的地位、或者成为一种摆设,企业内部治理谈不上治理。二是监督体系覆盖面不全,自下而上的监督薄弱,自上而下的监督不到位,同级监督不使力,监督的着力点往往倾斜于事后监督,没有做到关口前移,体现不出源头预防;三监督与处置相脱离,监督者对所发现的问题,往往因顾忌较多或处置权限问题,致使处置乏力,缺乏监督的权威性。

针对以上问题,立足现实去审视并切实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监督更具现实意义。

1.2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性:

1.2.1加强国有企业监督,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的重要举措。有效的监督是防止违规违法行为的重要措施。

1.2.2加强国有企业监督,是预防腐败、保护干部职工职业生涯的重要举措。失去监督的权利容易造成腐败,企业在经济运营中,干部职工手中的权利只有处在监督中之下,才不会变质,才不会成为违规违纪的温床。

1.2.3加强国有企业监督,是保护国有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发展,需要一个健康、稳定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加强 改善监督管理,探索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方式,强化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率,为企业保驾护航。

2、拓宽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渠道和途径,形成监督合力

2.1扩大国有企业监督对象和范围:

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可细分为法人组织监督、党内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关键岗位人员监督、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监督以及关键环节、关键流程的过程监督等。

法人组织监督包括股东会、监事会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监督,董事会对总经理的监督。

党内监督对象的重点有三个层次。党的各级组织都要受监督,其中领导机关是重点;全体党员都要受监督,其中党员领导干部是重点;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受监督,整个领导班子都要纳入党内监督的对象范围,其中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把手”是重点。

民主监督是以工会、职代会形式对企业领导班子的监督。

行政监督包括内部监察部门围绕企业的中心目标,对生产经营各环节实施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 审计部门加强对经营责任和财务控制的审计,实施财务稽查。同时完善企业决策、经营、管理制度,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加强企业高管人员薪酬和公务消费管理,加强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关键岗位人员掌管人、财、物等重要部门并握有一定经营管理权,关键岗位人员从业行为是否规范,是决定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之一。

注意查找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关键流程的廉政风险点,关口前移,摸清易产生职务犯罪行为的主要环节,了解职务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与特征。在此基础上,明确重点,制定预案,有针对性的强化对关键环节、关键流程的监督与管理。

2.2优化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必须改革创新监督体制,建立完善的、更能发挥作用的监督体系。不仅要研究监督主体是否缺失的问题,更要研究各监督主体是否有机结合、监督的方式方法、手段措施能否实现监督到位的问题,既保证决策、执行、监督三大体系之间的制衡,又保证现行体制下监督体系在权力运行中的监督效力,形成内部监督合力。

2.2.1深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及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监督机构监督乏力的问题,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而又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深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健全和完善企业监督制约机制的根本途径。

2.2.2完善国有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强化内部控制措施。国有企业应将经营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廉政风险等评估系统化,通过风险评估来识别企业内部所有重要业务流程,不断完善重要业务流程风险数据库,形成风险防范体系,对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采取恰当的方法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监督体系不参与业务运营过程,但是能够通过预警、审计、考核和追究责任,既不过分影响权利的正常应用,也对权利形成强有力的制约与威慑作用。

2.2.3建立企业党政组织间相互制约的权力关系,强化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和监督保障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方面,就是保证和监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在企业的贯彻执行。企业各级党组织的监督重点就是要放在企业各级主要领导人员身上,保证他们正确行使职权。

2.2.4 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发挥再监督与再管理的作用。内部审计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各环节的主要力量,能够确定企业会计资料是否正确、真实,反映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有无违法违纪和浪费行为,从而督促被审计对象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3、探寻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方法,打造大监督格局

胡锦涛同志在第十六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为重点,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综合运用党内监督、国家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现就结合****纪委(以下简称**纪委)的具体做法,对内部监督方法做以下探讨。

3.1明确细化监督内容,做到监督有方向。作为企业专职监督部门,年初应制定详细的监督内容并告知,落实领导责任制,严格程序,监督规范,提高监督透明度,确保监督范围的公开化,使工作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明确工作方向。事前监督实施方案,事中监督运行过程,事后监督实际效果,以确保执行权的实施。便于开展监督,便于落实责任追究。

3.2关口前移,加强预防教育。**纪委一是通过召开党风廉政会议、签订领导干部责任书和关键岗位人员廉洁从业承诺书、到基层单位开展廉洁从业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企业领导人员的政治觉悟和整体素质,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二是坚持廉政建设谈话制度。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同新提拔的干部和调整到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谈话,做到警钟长鸣,打好“预防针”。三是利用公司宣传媒体和局域网,加强思想教育。

3.3开展党风厂风监督评议,发挥全员监督作用。**纪委制定了监评制度,各基层单位成立监评小组,由纪检委员兼组长,小组设3—5名组员,每季度由纪委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发放监评表,小组成员监督领导权力执行过程,并深入基层,听取职工的监督评议意见,关心职工热点难点问题,反馈信息至纪委。通过开展监评活动,纪委能及时了解信息,发挥了全员监督的作用。

3.4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指出:“进一步加强对国有企业及其领导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健全体制机制,整合企业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充分发挥纪检、审计、工会、财务等监督职能部门的作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情况,明确监督动态,将权力运行置于大监督格局中,保障了权力运行的合法合规。

3.5开展效能监察,发挥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再管理、再监督作用。开展效能

监察,集合纪检、组织、审计等方面力量,围绕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效率、效果、效益等问题而开展的监察检查活动,是企业管理的再管理,是纪检监察部门履行和深化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治理腐败的重要手段。开展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及时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改变制度不严、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等现象,从而达到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6抓住关键,强化对重点岗位、环节的有效过程监督。企业招议标、工程建设、废旧物资处置等环节,纪委、审计进行全程跟踪监督,保障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民主化、公开化、规范化。检查中始终坚持做到不错位、不缺位、不越位,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运行。

3.7扩大巡视范围,关注企业热点难点问题。巡视是我们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对象是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主要的任务是对这些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党风廉政责任制的情况以及廉洁自律的情况,还有干部选拔任用等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纪委扩大巡视范围,将企业重大事项、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纳入巡视范围,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巡视情况报告、意见反馈、责任分解、整改落实、督促检查、成果运用、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巡视工作制度体系,不断增强巡视制度的系统性、协调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秦江顺.关于企业内部监督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彭小双、强生发.浅谈健全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途径和方法.甘肃省白银

市银光集团新闻中心、甘肃飞天信息网.2009-09-16

[3]武汉市纪委、监察局.健全和完善国有企业监督体系的思考.楚天廉政网.2008-7

上一篇: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下一篇:202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