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共8篇)
新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篇1
新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来源日期:2005-6-1
3本站发布时间:2005-6-13 22:57:53
阅读量:211次
中央纪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内容提要
陈云同志在主持中央纪委工作的9年时间里,以其远见卓识和杰出的领导才能,做了大量工作,为开创新时期纪检工作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云同志在领导纪检工作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并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创造力,在党风建设和提高党的拒腐防变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
陈云同志的辉煌业绩和不朽风范,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要向陈云同志学习,“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局面。
陈云同志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建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陈云同志为第一书记。陈云同志在主持中央纪委工作的9年时间里,以其远见卓识和杰出的领导才能,做了大量工作,为开创新时期纪检工作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深入学习和研究陈云同志关于党的纪律检查的理论与实践,对于做好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陈云同志领导开创了新时期党的纪检工作新局面
我们党历来注重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重视纪律检查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组建的中央纪委如何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开展工作,是当时党内外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陈云同志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解决了“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使党的纪检工作很快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明确提出新时期开展纪检工作的方针和基本任务。1979年1月初,陈云同志明确提出:“中纪委的工作指导方针是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问题。”在随后召开的中央纪委第一次全会上,中央纪委委员完全赞同陈云同志提出的这个方针,认为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是对党的纪检工作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坚决贯彻这个方针,既有利于解决“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又能够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贯彻执行。这次全会发表的《通告》指出:“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党规党法,保护党员的权利,发挥党员的革命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同一切违反党纪、破坏党的优良传统的不良倾向作斗争,协助各级党委切实搞好党风。”实践证明,陈云同志提出的新时期纪检工作的方针和基本任务是完全正确的。
坚持有错必纠,指导平反冤假错案工作。新的中央纪委成立之初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因“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冤假错案堆积如山。能否正确、及时地平反冤假错案,直接影响党心民心,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贯彻执行,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陈云同志在打倒“四人帮”后挺身而出,积极推动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他担任中央纪委第一书记后,把“抓紧处理积压案件,做好冤假错案的复查平反工作”列为三项重要工作之一。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案件复查工作十分困难。陈云同志明确指示,一定要坚持有错必纠的方针,把问题放到当时的历史情况中去考察,作出实事求是的结论。按照陈云同志的意见,中央纪委确定了平反冤假错案的三项原则:第一,不论是谁批示过,错误的就要纠正。第二,无论新案旧案,只要是错案就必须全部纠正。第三,无论案件多么复杂,都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这些原则的提出和执行,有力地克服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障碍,使一大批冤假错案得到平反、纠正。
提出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着力开展端正党风工作。在陈云同志主持中央纪委工作期间,中央纪委在党中央领导下,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加强对全党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高党员的党性觉悟;推动全党肃清“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影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端正党的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和学风;纠正以权谋私的歪风,端正党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纠正歪曲改革开放政策的言行,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整顿党风,带动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中央纪委和地方各级纪委针对群众反映强烈、阻碍改革开放政策贯彻执行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督检查,遏制不正之风滋生蔓延的势头,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强保证。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决同经济领域的不正之风和犯罪活动进行斗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同时,由于各种原因,经济领域的不正之风和犯罪活动也明显增多。陈云同志告诫全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必须重视解决这些问题,否则是“会翻船的”。中央纪委按照陈云同志的要求,从1979年6月到1981年7月,接连发出一系列重要文件,纠正干部队伍中行贿受贿、徇私舞弊的歪风,杜绝“关系户”,刹住购销产品中的不正之风,打击盗窃国家财产的犯罪行为。1982年1月,根据陈云同志的批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的斗争。此后4年半时间里,中央纪委和地方各级纪委作为打击经济犯罪斗争的办事机构,在协助各级党委开展这场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参谋和助手作用。
重视制度创新,推动党的纪律建设走上规范化轨道。陈云同志高度重视加强党内法规建设,主持制定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在政治纪律方面,陈云同志领导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政治纪律的专门法规,为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贯彻落实提供了重要的法规依据。在经济工作纪律方面,陈云同志针对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领导制定了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决定,关于禁止领导干部的子女、配偶经商的决定,关于党政机关干部不兼任经济实体职务的规定等。在党内监督方面,中央纪委制定了《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关于对党员干部加强党内纪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在陈云同志领导下,党的纪律建设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重视纪检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纪检干部的整体素质。陈云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历来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截至1987年底,全国县以上地方和单位基本上都建立了纪检
机构,专职纪检干部达25万多人。在纪检工作体制方面,1980年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根据陈云同志的意见,正式向党中央提出建议,把中央纪委以下的各级纪委由受同级党委领导改为受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党中央批准了这个建议。陈云同志强调:“要把党的纪律检查队伍本身的干部选好,用好。做纪律检查工作的干部,应当是有坚强的党性,有一股正气的人;应当是能够坚持原则,敢于同党内各种不正之风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坚决斗争的人;而不应当是在原则问题上‘和稀泥’,做和事佬、老好人的人。”在陈云同志的积极倡导下,经过各级党委和纪委的共同努力,逐步形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的纪检干部队伍。
陈云同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理论贡献
陈云同志是我们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领导纪检工作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并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创造力,在党风建设和提高党的拒腐防变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是陈云同志在1980年11月中央纪委召开的第三次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座谈会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他认为,党风状况如何,关系着人心向背,决定着党的命运。党风好,党就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和拥护,就有了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风不好,党就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就成了光杆子的党,这样的党也是不能存在的”。“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陈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断,从执政党的生存发展和政权盛衰兴亡的战略高度,科学总结了我们党的执政经验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教训,深刻揭示了新时期加强党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极为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执政条件下加强党风建设的重点是解决以权谋私问题。这是陈云同志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讲得最多的一个问题。他指出:党在全国执政前和执政后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从中央到基层政权,从企业事业单位到生产队的领导权,都掌握在党员手里了,党员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各种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他认为,对外开放,不可避免地会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侵入到党员干部中。“我们也讲了要充分注意对外开放中带来的消极东西。但现在看来,防止消极后果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因此,他要求各级党委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这个问题,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防止党员干部经受不住改革开放的考验,发生以权谋私等严重问题。
重要的是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教育,提高党员素质。陈云同志指出,一些党员在歪风来时顶不住,一下子就卷进去了,这个情况反映了我们一部分党员素质不高、党性不强的问题。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党的纪检机关,不能只是查处违法乱纪的案子,更重要的是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教育和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的教育。陈云同志结合延安整风的经验多次强调,党性是党风的决定因素,提高共产党员的素质是端正党风的根本问题;加强党性教育,注重从思想上和世界观上解决问题,是党的作风建设的一贯原则。只要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教育,那么资本主义思想的侵入并不可怕”,“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真理,一定会战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蚀”。
端正党风的关键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陈云同志指出,对于党风建设,“一
是各级党组织要重视。二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重视。要真正身体力行,作出榜样。三是老党员、老干部要重视,包括退居二线或者离休、退休的在内。”陈云同志经常提醒老党员、老干部警觉和重视党风问题,强调“在以身作则、关心党风党纪、发挥监督作用上,没有退居二线和离休、退休的问题。只要是党员,活着就永远处在第一线。”他要求“所有党的高级领导人员,在教育好子女的问题上,给全党带好头。决不允许他们依仗亲属关系,谋权谋利,成为特殊人物”。
端正党风必须坚持从严治党,严明党的纪律。陈云同志指出:“共产党不论在地下工作时期或执政时期,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纪律。”他明确提出,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为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他提出了一系列严格要求:(1)“各级党委和纪委负有重大责任”。在党内,一定“要提倡坚持原则,提倡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的精神。只有我们党内首先形成是非分明的风气,党的团结才有基础,党才有战斗力,整个社会风气才会跟着好转,才会使正气上升,邪气下降”;“无论是谁违反党纪、政纪,都要坚决按党纪、政纪处理;违反法律的,要建议依法处理。各级纪委必须按此原则办事,否则就是失职。”(2)“对于利用职权谋私利的人,如果不给以严厉的打击,对这股歪风如果不加制止,或制止不力,就会败坏党的风气,使党丧失民心”;“要动员和组织全党和社会的力量,以除恶务尽的精神,同这种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3)党必须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建立和执行必要的规章制度、条例和法规。(4)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起,进行综合治理,“疑难不决的事情,要请教群众。没有这一条,不能算马克思主义者”。
党的纪检工作要为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服务。陈云同志强调,“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纪检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协助党委抓好党风;同时,纪检机关又要自觉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坚定地维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妨碍、破坏改革的行为,成为保证和促进改革的重要力量。只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才能从根本上为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
陈云同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既是对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陈云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0年了。他的辉煌业绩和不朽风范,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学习陈云同志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对共产主义事业忠贞不渝、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政治智慧,不断提高从政治的高度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习他统揽全局的卓越才能,始终坚持从大局出发,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纪检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学习他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秀品质,自觉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局面。
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纪律检查职责,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坚强保证。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根本职责,是保证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的实现。各级纪委要从整体上把握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和任务。”党章是我们立党治党的总章程,也是党的纪检工作的根本依据。党章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
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党章还规定了纪委的经常性工作:对党员进行纪律教育,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违纪案件,受理党员控告申诉,保障党员权利。这三项主要任务和五项经常性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纪委的基本职责。我们要按照党章规定和中央要求,全面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前,应着重加强对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执行情况的检查,促进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强对党内监督条例执行情况的检查,切实纠正违反条例的行为,使党员干部自觉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加强对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落实情况的检查,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权利,对侵犯党员权利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加强对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检查,把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维护责任制的严肃性;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修订和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不断推进制度建设。
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为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包括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的基础。只有发展,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更好地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发展,才能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只有更好地为发展服务,才能体现自身价值,为实现党的战略目标提供政治保证。各级纪委要贴紧党委的中心工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党风政风方面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对党的经济发展重大决策和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优化法制环境、政府服务环境和市场环境;通过惩恶扬善,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努力形成人心思进、奋发向上、促进发展的局面。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着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不断加大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力度,在全面把握、深刻理解《实施纲要》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实际,抓紧制定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和办法。当前,要把落实《实施纲要》与正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完成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部署的反腐倡廉任务相结合,保持遏制腐败的强劲势头,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坚持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制度创新。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改革措施之中,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
新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篇2
一、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 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党所制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是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都是全体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党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 都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求利益的。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 服务于人民, 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 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个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由此可知, 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具有根本一致性, 要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法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在中国, 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统治阶级即中国共产党的共同意志就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 其内容是由全体人民群众共同决定的。因此, 依法治国, 在中国, 所依之法是体现全体人民意志之法, 而不是体现个人意志之法, 是不受任何个人意志干扰的。依法治国实质上就是依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治国, 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一项治国方略, 其根本目的就是人民意志的反映, 其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且,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 是人民的选择, 依法治国是依人民的意志治理国家, 那么它就必然要求承认和拥护党的领导, 保证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 否则, 就会违背人民的意志。因此, 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在本质上都是统一于为人民服务的, 都是为全体人民群众谋利益。
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者的目的都是要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都是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所制定的, 都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的反映, 都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媒介。我国所追求的法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法治, 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实行依法治国要求依人民的意志治理国家, 必须要承认和自觉维护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切实保证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否则, 就会违背人民的意愿, 背离社会主义民主这个根本, 历史的悲剧就有可能重演。依法治国, 其最终目的就是使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使人民利益得到更大程度的实现。
二、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基础和根本保障
( 一) 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建立之后, 党继续领导全体人民建设自己的家园, 逐步在世界人民面前抬头, 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带领全体人民昂首阔步向前走, 基本实现了小康水平。我们能取得这些成就, 都是基于我们有一个伟大的政党, 基于这个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历史的选择也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这是经得住历史和实践考验的真理。在新的历史时期, 改革进入了深水区, 攻坚期, 我们有可能就摸不到石头了, 这个时候就必须开大船, 要开船要驾驭一个复杂的工具和局面, 就必须按规矩来办事。因此, 当下党的主要任务就是实施依法治国, 领导人民制定反映人民意志的法律, 表达人民的共同意愿, 领导全体人民讲法、信法、用法, 这样我们的大船才能乘风破浪, 才能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二) 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
依法治国, 所强调的是一种治国方式或治国方略, 强调的是法治, 而不是人治或者其他治理方式, 但是, 它并没有对所依之法的性质作出明确的规定, 它可以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法, 也可以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法。但在中国, 在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 所依之法必须是反映人民共同意志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法, 如果国家讲依法治国但所依之法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法, 那么它必然会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故而在我国讲依法治国, 必须是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 才能保证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方向, 才能保证其正确性, 才能使其为人民服务。
从法律体系的各个环节来看, 依法治国同样离不开党的领导。一方面, 执政党的执政主张要具有合法性, 就必须经过人民普遍认可的法定程序, 将其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将执政党的意志转变为国家意志的这一过程其实就是法律产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实现法律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的协调是关键。外部关系协调的实现, 就是要求法律的发展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其他部分的发展同步进行, 互相促进; 实现内部关系协调, 则要求法律体系自身的完善、互不矛盾。显然, 若离开了执政党的领导, 这两方面的任务都是难以完成的。另一方面, 党必须领导和监督各国家机关的执法活动, 行政活动也只有依靠党的领导才能排除外来的各种干扰, 实现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确保法律的执行不偏离立法精神, 使法的基本精神得以贯彻实施。
三、新时期实行依法治国有利于转变党的领导方式
( 一) 依法治国保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里, 特别是在建国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 党虽说是处于领导地位, 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在那几十年里, 党过的“太累”。在那期间, 党主要依靠政策, 实行人治为主的领导方式, 党要领导一切国家事务, 不仅要领导国家政权, 还要领导社会经济, 文化事业, 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组织进行直接领导, 而且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和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也变成了事实上的党的下级组织。党的集权过大、管的过宽、活的过累导致党失去了较多的生机与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党逐步转变领导方式, 提出依法治国, 特别是在新时期, 党的领导人高瞻远瞩,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将依法治国全面展开, 这有利于党集中精力办大事, 充分激发党的生机与活力, 把党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摆脱出来: “依照法律规定程序把该由政府办的事交由政府办, 该由司法机关办的事交由司法机关来办。”这样, 党才能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真正成为社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 而不是一般的管理者。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也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领导核心。要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并没有像写报告这么简单, 注定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法治的各个环节诸如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等方面都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脚踏实地去做, 而这些工作如何开展、取得何种程度的效果与党的领导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 才能顺利发展。脱离共产党的领导, 必然会导致混乱和涣散的局面, 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80 年8 月18 口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谈到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时所强调的那样:“我们人民的团结, 社会的安定, 民主的发展, 国家的统一, 都要靠党的领导”。
( 二) 依法治国有效规范和制约党的领导
在实施依法治国之前, 我们国家主要贯彻的是依靠政策治国和依人治国, 而这里的政策是党制定的政策, 治理国家的人也通常是党的领导人, 这就导致了党“大权独揽”, 包办一切、干预一切, 使得政党、国家、社会几乎是三位一体, 党处于各种权利的中心, 作为唯一的决策者, 一旦党做出的决策出现失误, 就会至整个国家于被动地位, “文化大革命”就是一例。新时期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与实行加强了对党的领导的制约与规范, 有利于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方向的正确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 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 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 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 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 加大监督力度, 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2]这就使得党的领导受到法律的制约, 督促党按照人民的意愿进行领导, 提高党领导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中国共产党党章》也明确规定: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将党的领导纳入法制轨道, 受法律的支配, 依法执政, 依法领导, 这是实施依法治国和法治的最本质的含义。依法治国这里的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代表全体人民制定的法, 是反映人民意志的法, 党和政府依照这种性质的法治理国家就能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提高党的领导效能。
( 三) 依法治国有利于优化党的领导队伍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的领导队伍是核心的核心,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步伐和质量如何, 很大程度上受党的领导队伍人员的影响。而当下, 许多党的领导人员为牟取私利, 铤而走险, 盗取国家财富, 贪污腐败。胡锦涛同志曾在十八大中严肃指出: 腐败问题不解决, 我们将面临亡党亡国。如果腐败现象继续滋生下去, 党和国家将会失去生长的土壤, 失去人民的信任, 反对腐败, 纯洁党的队伍刻不容缓。党作为领导核心, 在依法治国方面也理应带头表率, 为社会树立良好榜样, 严格要求各党员干部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努力确保各级政府机关依法行政。而人本质上都是趋利的动物, 必须走法治道路, 依靠法律来制约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才能有效防止权力滥用, 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对那些滥用职权、违法行政、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干部坚决用党规国法严肃查处, 以遏制腐败, 纯洁党的队伍, 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依法治国中强调党的领导, 并不是要走以党代法的邪路, 恰恰相反, 依法治国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必须带头守法, 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 党也要遵守法律, 在法律面前, 党的领导干部没有特权。能否保证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是对广大党员和干部的一个考验; 如何确保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正确处理好党与法的关系, 对我们这个执政党来说, 也是一个重要课题。依法治国能让国家公职人员明确宪法和法律是人民意志、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的体现, 因此, 自觉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而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从而加快我国的法治政治文明建设。
新时期, 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 新任务、若能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驶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船定能在法治的航道上稳步前进、乘风破浪, 两个百年的目标也定能如期实现, 中华民族同样能实现伟大复兴。
摘要:依法治国,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 事关人民幸福安康, 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而要真正建设法治中国, 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科学正确地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只有厘清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在本质上的统一性、明确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基础和根本保障、把握依法治国有利于转变党的领导方式这三个层面的关系, 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建设法治中国。
关键词: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星炜.关于社会管理体制的内涵解析——学习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的体会[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3 (1) .
[2]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 2014-10-29.
新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篇3
关键词:现代管理意识;国有企业;领导者;战略意识;品牌意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6-0148-02
如何领导国有企业在改革的新时期更好地走上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国有企业领导每天都在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提高带领企业发展的领导能力,是国有企业领导的神圣义务和责任,也是新时期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新的发展形势给我们提出的重大挑战。发展一家好的企业需要几年,毁掉一家好的企业只要几个月,甚至几天。无数企业成功发展和不幸失败的事实,揭示了企业领导对于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
带着如何提升领导能力的思考和探寻,我参加了一些企业管理课程培训。通过听课和思考,我深切认识到,培养和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意识,是当前国企领导人突破企业发展瓶颈和个人能力局限的根本,是新时期提升国有企业领导能力的关键。
这里所说的现代企业管理意识,是一种在现代管理思维模式驱动下的管理能动性,指适应现代经济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和观念,是企业领导者带领企业不断走向成熟和进步的条件和重要体现。
我们学习和接触的各种现代管理理论中,探索能够融合新时期特点,促进企业生产力提高,达到企业发展目标的管理和方法,特别是适合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的并能够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是我们作为企业领导者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义务。管理大师杜拉克说得好:“管理,归根究底,并不是管理人,而是管理所要达成的任务。”他从一个富有启发的角度来阐释管理的真谛。按照这样的思路,领导者需要拥有的现代管理意识将紧紧围绕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任务而不断更新和提升。
在实践中,我认为领导者达成管理任务和责任所需具备的现代管理意识应重点强化以下七方面:
第一,必须具有和强化高瞻远瞩的战略意识和战略构划能力。这是选择企业发展方向和路径、实现发展境界的前提。具备远见卓识的领导者,能够在纷繁多变的复杂因素中,抓住时机,寻找最有效的突破点。我们城建集团的发展实践恰恰说明了这点。在前几年的企业改制过程中,尽管改制是核心任务,但我们还是把土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来抓,2005年我们成功经过市场竞拍获得了观澜片区的拍卖土地,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的土地价值已经使集团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值,使集团在市场中牢牢占据了战略制高点。特别是经过两年多的紧锣密鼓的开发,第一期组团楼盘已经开始销售,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销售业绩,在社会和业界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今后的发展中,城建集团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必须更加强化和完善领导者的战略意识和战略构划能力。
第二,必须建立起根深蒂固的市场意识和效益观念。这点应该深深植入企业领导者的灵魂之中。一个优秀的国有企业领导者,必须首先是一个市场意识和效益观念非常浓厚的远见卓识者,基于市场规律和市场思维,把企业的效益视为生命,全身心地投入和付出,具有不逊于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市场敏感性和创效责任感,提高自我驱动的持久性,带领企业全体员工,以多样化的有效手段实现企业的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三,必须不断强化系统的品牌意识。以品牌为核心竞争力的市场竞争正在成为新时期市场竞争的基本时态,应当在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现代管理意识中占有突出位置。城建集团的主业是房地产开发商,而房地产开发市场中的品牌效应越来越突出,著名的大型品牌开发商逐渐占据了市场份额的主流,并垄断了市场话语权,这就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品及开发商品牌力量推动的结果。城建集团高度重视品牌力量的营造,结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着力打造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优质产品,力求提供比客户期望值更多一点的满意服务,从而树立自身的市场品牌特色和品牌地位,赢得今后发展中的市场话语权,赢得未来适应市场发展的主动权。
第四,必须高度强化合法合规意识。合法合规是企业领导人带领企业承担自身责任,维护股东、员工、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各方合法利益,创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全面防范企业风险,确保企业健康、持久发展的有力保障。这方面企业领导人必须高度重视,率先垂范。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企业领导人的诚信,就有什么样的企业诚信;规范守法的企业,背后必然是规范守法的管理者。百年老店的真正含义,不是能挣多少利润,而是能坚持做到合法合规经营,并造福社会。一些国有企业领导者在这方面出现了令人痛惜的错误,招致企业重大损失,类似的教训为数不少。城建集团的经营和管理,重中之重的一点就是加强管理的规范性及决策的程序性建设。为此,城建集团作为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系统内第一家开展董事会建设试点企业,抓好以董事会建设为核心的公司治理,通过提升公司治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合规合法意识的本质体现。
第五,必须树立人本意识。企业最大的核心资源或者说最有价值增长空间的资源,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企业管理最大的价值点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提升。所以,作为国有企业领导者,树立人本意识,树立人力资源最有弹性的管理观念,是非常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到位,企业发展的智力因素和技术因素就能得到有效的融合;反之,企业的人力问题就会层出不穷,反而拖企业发展的后腿。城建集团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过去曾存在冗员多、效率低、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思想严重、技能落后、思想僵化等等常见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病,这是历史和体制造成的。这几年企业通过实行劳动用工、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全员转换身份,从“国企人”转换为“社会人”,建立了员工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市场化管理机制。通过机制的作用,人力资源的效能显现出来,激活了员工的能动性、责任感和危机感,从而提高员工参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热情,提升工作质量,开拓人力资源的弹性空间,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六,必须时刻保持创新意识。管理和经营最忌讳因循守旧,一成不变。市场环境时刻在变,员工的思想时刻在变,客户的需求时刻在变,所以我们的经营和管理必须重视外部和内部环境、因素的变化,保持敏锐的嗅觉和反应,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创新的头脑和意识。国有企业不缺乏规范和基础要求,甚至往往过于刻板、僵化、教条、因循,导致市场反应慢、产品落后、服务滞后,影响了企业形象和客户印象,不利于市场化竞争。城建集团过去在创新方面开拓不足,创新意识没有在管理中占据主流。面对新的发展时期和发展任务,城建集团今后将大力培育和建立创新意识,在学习和消化市场先进理念和产品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切合本公司实际,逐步开展创新和创优,通过机制创新推动管理创新,通过管理创新带动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营造产品和服务创新,进而实现核心竞争力的进步,提升品牌内涵和企业形象。
第七,必须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不受为廉,不污为洁。廉洁是一种不事贪取,不被污染的高尚境界和美好品质,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廉洁的民族,廉洁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我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对官员“廉”的考察,重视对不廉的查处。因此,廉者流芳千古,贪者遗臭万年。为官清最重,保持清正廉明的政治操守,坚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洁身自好、克己奉公,是为官理政的前提条件,更是当下共产党人的做人之本、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基。慎言慎行,言行有矩,就可以立足、立身、立名、立功;不慎必输、必败、必毁。作为党的干部,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肩负着带领党员员工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重任,其形象直接影响着党的形象,关系到企业兴衰,只有做好表率,慎字当头,心怀敬畏,守住底线,廉洁自律,才能不辜负党组织的培养和人民的信任,才不至于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要勤勉敬业,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要主动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业人员学习,不耻下问,甘当小学生;要扎扎实实,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因此,我们首先要从干部清正做起。在廉洁自律问题上,必须要贯彻落实好上级党委、纪委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知足常乐,知止不殆”。要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坚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从我们的管理实践来看,如果说国有企业领导者的责任、能力和廉洁,直接决定了企业发展,决定了企业经营效益,并不过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仍有一部分国有企业领导者缺乏现代管理意识,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落后,大大影响企业的发展与提高。我们的出路是,通过改革建立完善一个良好的机制,通过机制的作用,首先强化领导者的现代管理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以此作为提升企业新时期发展步伐的正确开端。
值得指出的是,具有现代管理意识的领导能力的建设,不应当只是企业带头人的单一个体,而应当是一个决策群体的共同特征,是一个领导集体的核心本质与共同目标。这也是国有企业决策机制下,避免一言堂、防止道德风险、科学决策程序和全面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企业发展迫切需要一批这样的领导者,换言之,企业不仅需要高层具有这样的能力,还需要大批这样的中层干部、部门领导具备这样的意识和能力。宏观有宏观的大决策,中观有中观的中决策,微观有微观的小决策,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显其能,以现代管理意识统领企业行为和价值观念的过程,是企业打造强大市场竞争力的灵魂。
需要强调的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管理实践要求我们,现代管理意识培养和造就的现代领导人,不仅需要强化和提高自身应该具有的管理型特质,即重视事务、计划的领导者,还要培养和建立“领导型的管理”意识和能力,即在重视人本因素、重视价值管理的基础上的新型领导意识和能力,在传统计划型领导的基础上加以提升和丰富,形成具有卓越的现代管理意识下的新时期企业领导能力。
参考文献
[1]深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汇编.2009.
新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篇4
工作全面落实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意见》,从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原则、工作制度、效能建设、组织领导等方面,对加强新形势下党的督促检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和重要措施。加强党的监督检查工作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是推动党的决策落实的重要手段。应不断强化“三种意识”,进一步推动党的督促检查工作全面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真正落地生根。
强化督查意识,牢固树立督查观念。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督促检查工作在推动党的决策落实和促进党的决策完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强化督查意识,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的同时牢固树立督查观念,以促使党的作风不断改进、党群关系不断密切。
强化创新意识,丰富督查方式方法。为确保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的应有实效,各级督促检查工作责任主体应适时开展督查工作方式创新研讨会,以问题为导向,对标先进经验,充分了解和掌握督查工作内容的特点,不断丰富和完善督查工作方法,充分利用或明察或暗访、或专项或综合、或实地或座谈等方式,确保党的督促检查工作立竿见影、成效突出。
新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篇5
信息工作是各级党委掌握情况的耳目,正确决策的依据,沟通上下的渠道,联系群众的桥梁。****年,河北市党委系统的信息工作应党委决策需求而生。**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广大信息工作者恪尽职守,扎实工作,为中办、市委和各级党委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为各级党委正确决策和推动工作发挥了重要的参谋助手作用。信息工作**年所取得的成绩,体现着各级党委的支持和关怀,凝聚着广大信息工作人员的智慧和汗水。进入新世纪,党委系统信息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我们必须站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站在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用全新的视角审视和把握新时期的信息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工作的效能,切实提高信息工作水平。
一、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切实把新时期信息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第一,党执政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实现党委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已成为现实要求,这对信息工作提出了新挑战。进入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各级党委要理出工作思路,作出科学的决策,更加离不开信息。当前,各级党委掌握信息的渠道很多,但党委系统的信息工作因其宏观性和参考性强、准确度和信任度高、政治性和权威性高,日益受到各级党委的重视。我们要顺应时代需求,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承担起党委赋予的重要职责,在推进党委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二,新世纪党的历史性任务更加艰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已成为重大课题,这对信息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研究部署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强调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都离不开信息工作。可以说,加强信息工作,提高信息工作质量和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第三,市委对新时期信息工作寄予厚望,党委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信息工作,这对信息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历届市委对党委系统的信息工作都十分重视。本届市委和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特别关注信息工作,经常根据形势和任务需要对信息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及时(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给予指导和鼓励。这既是对全市信息工作人员的鞭策,也使我们感到肩负的责任重大。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的要求上来。全市党委系统信息工作人员,必须进一步增强光荣感和紧迫感,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贴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围绕党委工作的重点搞好信息服务,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与期望。
二、要站在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充分发挥党委系统信息工作的主渠道作用
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渠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迫切需要巩固和拓宽党委系统信息工作这个主渠道,使领导能准确、及时、客观、全面获取信息。要切实做到其他部门不掌握的信息,我们掌握;其他部门没有及时反映的信息,我们能够及时反映;其他部门不能提供的高质量信息,我们能够有效提供,真正把领导需要了解和需要领导了解的信息都通过信息部门及时反馈上来。
一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切实把向中央和市委报送信息当作一份严肃的政治责任。讲政治是信息上报工作的灵魂,向中央和市委报送信息是一项重要政治职责,是维护党的权威和党的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检验一个领导干部有无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觉悟高低的一个标准。各级党委接受上级党委领导,除了毫不动摇地执行上级党委委的决策外,还有责任把本地区的真实情况不间断地向上级党委报告。
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决心解决报喜不报忧的问题。在改革攻坚阶段,由于体制转换和利益调整,出现一些矛盾、问题在所难免。市委评价一个地方和干部的工作,很重要的一条是看干部对待问题的态度,是正视矛盾,还是回避矛盾;是积极采取措施处理问题,还是采取消极态度去掩饰。因此,反馈不反馈“忧”信息,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认识问题,而是一个是否真正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原则问题。各级党委领导同志要从维护中央权威、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的大局出发,支持信息工作人员全面反映基层真实情况,对报送“忧”信息的同志要给予鼓励、支持和表扬。今后市委对报喜不报忧的,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对阻挠报忧的单位领导,要进行教育,造成后果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三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切实在提高报送信息质量上下功夫。要在加强信息的综合分析和信息调研上下功夫,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wmjy.net)真务实之风,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讲实话、出实招、务实效,把信息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
三、要站在推进党的信息事业全面发展的高度,加大对信息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
第一,必须把握方向。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及办公厅(室)的负责同志要加强对信息工作的政治领导和具体指导,确保党委系统信息工作在政治方向上不出问题。要教育、引导和组织信息人员认真学习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重大问题的政策界限,了解中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确保各级党委的信息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推进。
第二,必须加强组织和协调。党委及办公厅(室)领导既要亲自出面协调,帮助信息部门解决现实难题,又要授权信息部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把本级党委管辖内各地区、各部门及社会各个方面都纳入视野,凝聚各方力量,发挥整体优势,做到信息网络四通八达、纵延横展,保证各方面的重要情况都能如实反映上来。要探索建立信息人员与领导决策层的双向沟通机制,主动安排信息人员列席有关重要工作会议,阅读有关文件和材料,跟随领导同志下基层调查研究等,为信息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党委工作意图、贴紧党委中心服务提供必要的条件。
新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篇6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校根据教体局的部署,认真学习和执行《镇原县教体育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以贯彻党中央八条规定为切入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严格对照《党章》,对照为民务实清廉和改进作风标准、对照群众期盼和先进典型事迹,通过多方面征求意见、校班子成员自我剖析、成员之间互相谈心等方式,认真查找学校行政及全体党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刻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制度。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四风”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形式主义问题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我们也经常坚持理论学习,但在平时的学习中,看短小的报刊文章较多,看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较少,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系统,学得不深不透。班子成员也很少主动将学习体会整理形成学习报告或论文。
2、有些工作落实不够。在有些工作中,往往要求提得多,但讲求实效抓落实的不多,如在教学规范管理上,对课后教学笔记、试卷分析等只求完成,但检查考核得少等。
(二)官僚主义问题
1、群众意识不强。虽然班子成员经常和教职工进行交谈,也尽力解决了教职工的很多实际问题,但对教职工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了解还是不够不全面,在某些方面疏忽了对教职工的关心。
2、征求意见较少,班子决断的多。领导班子在处理学校的主要决策及重要事务性工作时,会事先在班子成员间进行个别沟通,然后经教代会会议决定,但征求全体教师的意见较少,没有和大家一起商量如何干好,如何做好等内容,有时候脱离了群众。
(三)享乐主义问题
学校领导班子求真务实,努力工作,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得到了上级和群众的肯定。但我们依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格“三公”经费支出;学校无公车,自然不存在公务用车问题;家属子女业务任何特殊化现象。
(四)奢靡之风问题
我校硬件设施相对较差,教师住宿、教学环境艰苦,但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依然能克服困难,勇于进取,无奢靡之风问题。
(五)其它问题
1、学校师资严重缺乏,对教育教学有一定影响。近几年我校调出教师较多,但增添的教师太少,无奈让个别老师身兼几科,加重了教师负担,教学工作实效也有一定影响。
2、教研力度不够。我们在致力于教育教学的同时,也重视教研工作,但从实效来看,力度不够,教师论文撰写、发表量太少。
二、“四风”问题的根源剖析
我校领导班子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既有客观的原因,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班子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主要对自身存在的主观原因进行深刻剖析。
1、学习存在片面性,缺乏对理论的系统研究和深刻理解,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只满足于记住几条重要论断和几句讲话,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深入学习,在某些方面用理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
2、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观念不强,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公仆意识。
三、今后整改的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班子成员还需带头加强理论学习,增强超前意识和前瞻意识,提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广大党员还需继续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要重温党章,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扎实工作,服务群众。要钻研有关教育工作的各种书籍,在多钻研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坚持联系群众,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继续坚持每位党员与群众的一对一交流谈心,继续坚持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案例剖析、网上校长信箱等工作形式,积极听取年级级长、科组长、党总支委员、支委委员、普通群众的意见建议。在群众中汲取组织工作的智慧和力量,与群众一起想问题、谋对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在深入师生中掌握第一手资料,查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现、挖掘和总结群众工作的经验,使学校各项工作“接地气”,更加务实、求实和踏实。
(三)认真整改问题,形成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学校党总支将对本次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逐个分析,认真整改,将收集到的问题按职责分工落实到相关处室,由分管的班子成员督办,处室负责人负责。要求各处室能解决的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以师生满意为出发点,以海湾发展为最终归宿。切实做到“问需于民,视群众为亲人;问计于民,视群众为老师;问效于民,视群众裁判”。
同时,学校党总支还注重制度建设,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体系,形成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不断提升,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一主题,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中心,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突出作风建设和职能转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保持与广大干部群众的密切联系,推动我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拓创新、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全面复兴而不懈努力。
湫池初级中学
新时期卓越校长的追求 篇7
当今社会, 功利熙熙, 人心纷纷, 教育也万象丛生, 出现了“正教育”与“反教育”、“真教育”与“假教育”。校长要回答“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以及“教育的使命在哪里”, 就首先要分清楚“正教育”与“反教育”、“真教育”与“假教育”。反教育是认分不认人的教育, 是揠苗助长的教育, 是无视学生兴趣和人格的教育。说到底, 反教育就是不把人当作人的教育, 从根本上违反了教育的本质。
正教育是什么?首先是为了孩子成长的教育, 它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现在很多教育者用眼前之计代替百年大计, 用膏粱之谋遮蔽生命之树, 急功近利, 使得本来应该雍容大度的教育变得非常短视、非常浮躁。我们呼吁正教育, 就是因为它把人的成全作为教育至上的追求。
石家庄44中是一所城乡接合部的初中, 学生来自农村, 有的学生还不会洗澡、不会刷牙。学校校长告诉我, 他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让他们学会洗澡、学会刷牙,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所学校追求的教育意义, 可能不比一所城市中学把学生送进清华、北大的价值小。袁贵仁部长谈他的教育梦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非常有道理。我们对任何人都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公平、公正的教育, 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有所成长。
其次, 正教育是与祖国共命运的教育。现在我们更多地提及关注个人, 但千万别忘了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教育既是民生, 也是国计。”这句话回答了教育界一个长期的争论, 即教育是为个人发展服务还是为国家服务。前者是个人本位, 后者是社会本位。有人把这两者看成是对立的, 实际是可以统一的。教育既能够促进个人的发展, 又能为民族的振兴发展服务。试想, 如果教育于国计无益, 国家为什么要给它巨大的投入?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最早提出义务教育的概念。在美国, 以霍拉斯·曼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家在19世纪30年代推动“公共学校运动”, 主张由地方税收支持免费的、普遍的公立学校教育。他们力图通过学校教育进行公共道德教育, 克服经济不平等状况, 预防和解决社会犯罪问题。1873年, 美国的马萨诸塞州率先通过《强迫义务教育法》, 以后美国各州相继仿效, 至1903年美国所有的州都有大同小异的“强迫义务教育”法律法规。一个多世纪以来, 美国的义务教育卓有成效, 享受义务教育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学龄儿童不接受义务教育, 政府将追究父母的责任。过去, 大家以为美国推行义务教育是资本主义为了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但仔细研究这段历史后, 我们就会明白, 他们推行义务教育考虑的是, 如果这些孩子不接受教育的话容易犯罪, 不花钱办学校, 就只能花钱办监狱。美国办义务教育, 最初就是从国家社会的大局利益考虑的。
最后, 正教育是回归生活的教育。现在学校教育内容太多, 选择性太少, 脱离了生活。我们说, 教育没有小事。因为它事关每个家庭、每个学生, 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但同时, 教育工作者也体会到教育其实并没有大事, 教育就是今天这堂课明天那堂课, 今天这个活动明天那个活动, 就是学生的一张画、一首歌……这些点点滴滴组成了教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我认为抓好每件小事, 学校不会出现大事, 就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大师, 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不就是从这样的学校里走出来的吗?现在, 很多校长喜欢把学校的功能夸大到无限, 其实没有那么伟大。如果我们要把它做到伟大, 一定要关注平凡, 从小事做起。
假的教育就是以教育之名博名利之实的教育。名义上爱学生, 实际上爱自己, 把学生的成绩当作捞取名利的工具。而真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 它拒绝把教育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 它把学生的成长而不是学生的成果当作学校成功的标志,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 这才是教育的本真所在。
追求并践行“正教育”和“真教育”的校长就具备了成为卓越校长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需要养成与之匹配的领导力。我认为, 卓越校长的领导力大概有五个方面:
一是价值的选择力。我领导的学校教育是注重人文还是注重科技, 是为了国家还是为了个人, 是关注生活还是关注学科, 都是价值选择的问题。
二是教育目标的决策力。校长必须确定学校的培养目标, 这是你这所学校能办成与别人不同的根本所在。
三是课程的创造力。
四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推动力。
五是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推动学校发展的调整力。
在我看来, 对校长最重要的是价值选择力, 它是校长所能具备的最卓越的品质。有了价值选择力的校长, 他对教育有自觉的、明确的判断, 知晓教育应该追求什么, 明晰学校要办成什么样。
同时, 卓越的校长一定是智慧和人格相统一的。如何实现两者的统一, 我想到了德国的洪堡大学首任校长费希特, 他就是一个非常智慧的校长。洪堡大学成立于1810年, 费希特是当时德国的著名哲学家。洪堡大学创办时就提出了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办学思想, 提出了“寂寞与自由”的原则。这些思想与原则对我们今天的中小学办学也会有很大的启示:
没有学术自由, 就不可能出创新的思想。学术自由包含着教学自由, 即教师有教的自由, 学生有学的自由, 由此诞生了选课制、学分制;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必须要以研究支撑。我们现在强调科研兴校, 对于中小学而言,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一定是去研究教学本身, 它和大学着眼于研究新的知识是不一样的;“寂寞与自由”原则强调大学要远离社会, 关注人的精神养育。关注人的精神养育至今仍然是现在大学的指导原则。大学要远离社会?这看来有问题, 所以到了19世纪后半叶, 被美国人改变了。当时美国提出大学要服务社会。
从人的培养来说, 精神养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我们过多强调理性, 而忽视了人自身。一次到北欧, 导游问我, 你知道我们这里谁最有钱?我说, 应该是瑞典人。他说, 不对, 是中国人。紧接着, 他又说道:“中国人穷得只有钱了。”我们的步子走得太快了, 以至于我们的灵魂跟不上我们的脚步, 现在有必要放慢脚步, 想想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什么、经济的发展是为了什么、教育的发展又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把学生送进名校?这是用工具的目标代替了人真正发展的目标。现在不少学校强调博雅教育, 什么是博雅教育?仔细去查, 其原始定义是什么都会一点, 在某件事上多懂一点, 这就是博雅教育。所以基础教育要重视博雅教育, 让学生各方面都懂一点。但如果只有博雅教育, 中国的经济不会发展, 因此我们不能没有博雅教育, 也不能只有博雅教育。可以不叫博雅教育, 但要有博雅教育的思想和精神。
要培养学生美好人性, 一定要把握一个关系, 即学习的愉悦是人生愉悦的重要组成部分, 童年的愉悦是人生愉悦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让孩子带着笑脸走进学校, 学生在学校中要能放飞他们的心灵。我认为, 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此。我们的孩子心灵是沉重的, 脸上是苦恼的。许多人以为, 愉悦的每天和成功的每天是对立的, 于是成年人害怕学生贪玩。但是, 孩子贪玩并不可怕,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 可怕的是让学习变成可怕的事。教育的智慧, 就在于把学习变成好玩的东西。这要求我们去研究教育, 研究孩子。研究孩子, 不是研究他们的身高、体重, 而是去研究他们的心灵。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孤本, 都是独特的”, “每个孩子都是顽皮的, 没有顽皮的孩子学校是否太寂寞了?教育还有什么意义?”他说:“我爱顽皮的孩子一千倍于听话的孩子”, “没有顽皮的孩子, 作为教师的我们还有多少教育的激情和教育的乐趣?”这就是作为卓越校长的独特的智慧啊, 而从这智慧中, 又生成了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
卓越校长的追求, 最终体现在“培养什么人”上。我认为, 未来人才培养目标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融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也好, 201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罢, 都强调教育的国际化。但我们不能忘记, 在让学生有国际视野时, 还要让他们爱家乡, 爱土地, 爱祖国。国际化不能把孩子送出国后, 让他们失去了自己的“根”。二是精英素质与平民意识的结合。一些优质学校提出要培养各行各业的领袖人才, 这很好。但培养出来的人才, 必须要有平民意识, 要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 能为老百姓服务, 否则这样的“精英”可能是“坑爹”的、飞扬跋扈的, 他们最终也会被社会所抛弃。三是科技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统一。没有科技的进步, 就没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就不可能有产业的提升和转型, 但我们培养的人才还需要有人文素养, 有人文关怀, 懂得人, 始终从人性出发, 从而以高质量的人文素养把握科技发展的方向。唯有此,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地球才能是可持续发展的。四是身体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和谐。一份调查显示, 在我国中学超过48%的教师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对学生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我们都知道, 扭曲的教育会导致学生形成扭曲的人格, 给他以扭曲的人生, 因此关注心理健康将是学校应该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中小学生每天要锻炼一小时, 《教育规划纲要》是一个很宏观的文件, 却把这么细小的一个点写进去, 可见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值得校长反思。五是鲜明个性和团队意识的协作。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每个人都应该有个性, 但同时也应懂得如何和别人合作。2012年,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该计划的亮点即为“协同创新”, 这说明政府也看到了合作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新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篇8
孙永春在讲话中指出,2015年,省老干部工作紧紧围绕全省发展大局,开拓奋进、求真务实,整体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思想引导提升新高度,服务大局创出新水平,实干担当实现新作为。
孙永春强调,关心爱护老同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广大老干部工作者要知大局、顺大势,切实强化责任担当。要深刻把握“特殊重要地位”,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要致力开发“巨大力量源泉”,找准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扎实践行“服务为先理念”,提升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要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组织力量开展调研,研究出台贯彻意见,制定务实管用、操作性强的贯彻措施。
孙永春强调,要创新平台载体,拓展发展空间,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開展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扎实做好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握正确方向、展现时代作为。
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关心爱护老同志的重要责任,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听取离退休干部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在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方面为老干部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把老干部工作纳入对各级各部门工作和相关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联系、走访老同志,真诚关心、亲自过问老干部工作。各级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组织谋划、指导监督作用,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具体指导、抓好贯彻落实,形成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组织实施、有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
秦如培在主持会议时就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贵州省委老干部局)
【新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卓越领导人】推荐阅读:
新时期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09-14
新时期党的建设思想05-31
浅谈新时期领导干部创新思维的锻造11-17
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初探08-25
新时期的基层党建工作05-22
新时期的档案编研工作11-04
如何做好新时期企业的群众工作05-23
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07-02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基层党群工作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