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共10篇)
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篇1
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对于游戏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在《规程》中就明确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纲要》总则的第五条也谈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显然,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之一,而“建构游戏”在众多的游戏类型中脱颖而出,深受广大幼儿的喜欢。他们在堆、叠、拆、搭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实验、体会许多空间和数理概念,他们会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将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融于一体。通过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感知和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还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但是,许多的建构游戏它在幼儿园中只是起到了消磨孩子离园时间或者便于老师管理的作用,而且众多教师认为:建构游戏是一种愉悦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活动要求,产生愉悦的游戏体验,不需要老师的“教”他们也能游戏。综上所述,我们不得不反思:在幼儿建构游戏时教师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再次研读《纲要》,发现第三部分的“组织与实施”第十条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有心的教师在幼儿一日建构游戏中时时处处都会发现他们遇到的种种困题:有的看到漂亮的积木不会玩,有的辛辛苦苦建造的高楼总是站不稳,有的在利用一些建构材料时发现外形符合自己的需要但是总是不能很好的粘合,有的发现自己需要的积木却被同伴拿走了,还有的当整个搭建工程竣工时却发现还没有搭出符合主题的代表建筑······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目前,在幼儿建构游戏中还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
问题一:投放建构积木时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各种积木的建构功能,教师对孩子掌握建构技能的程度缺乏了解。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日趋重视,幼儿园建构游戏材料资金的投入上也是越来越大,各式各样的建构材料琳琅满目,在分配建构积木时小、中、大年龄投放的种类千篇一律,没有充分的考虑各个年龄段幼儿的搭建水平,也不考虑这个积木原本的教育价值,玩法功能,只是没有目的的投放,幼儿也在没有掌握建构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接、拆。而大部分的教师只看表面现象“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他们在玩中体验着快乐”。熟不知,他们在没有目的、没有方法的建构中除了快乐体验还得到了什么?提升了什么?领悟了什么?探索了什么?创造了什么?
问题二:教师缺乏对自身在幼儿建构游戏中角色意识的认识。
建构游戏是幼儿自主自由的建构活动,教师对幼儿的这种自主自由的活动要不要施加影响,进行干预或指导?有的教师往往会“迫不及待”地告诉幼儿答案,甚至包办建构,或是放任幼儿完全地“自由活动”,正是由于教师缺乏正确的角色意识,往往会让幼儿的建构游戏失去了原本其应有的教育意义。其实,在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仍然起者主导的作用,要根据幼儿建构的兴趣、产生的问题和困难,支持、帮助、引导、鼓励他们去建构,这其实是师幼互动和相互应答的过程。当看见教室中展示的建构作品时,诚实、可爱的孩子们会自豪地介绍:“瞧,这是我和XX小朋友一起合作的,这是我们遇到困难时老师一起帮助我们的,这里是我的想法,怎么样,酷吧!”相信,此时的老师会由衷的感到欣慰,因为教师自身的价值在孩子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问题三:教师缺乏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在幼儿的建构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一个隐性的教育过程,对教师的潜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种素质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而且还包括其他的许多方面。在幼儿园的建构游戏中经常发现,教师能观察到孩子的建构兴趣,发现孩子的一些困惑,也意识到要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引导,但是可能由于对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知识储备的不够,或者由于教育观念转化教育行为的顺节不当,也可能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比如幼儿建构规则意识薄弱、建构主题性、目的性不明确、干预不够适宜等,而使幼儿的建构游戏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功能。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策略一:以创设适宜的建构游戏环境为主,激发幼儿参与建构游戏的兴趣。教师在观察、研究幼儿的基础上精心为幼儿创设、服务于幼儿发展的作为幼儿活动对象的环境。由此出发,首先要提供一定的空间区域,提供幼儿建构的场地;然后在幼儿一日作息时间中也要有建构游戏的时间体现;同时教师还应该创设能充分激发幼儿畅想的宽松心理环境。
1、以材料的投放为基础。
作为隐性课程的一部分,建构材料的投放往往影响着幼儿游戏的进程。首先,要明确什么型号的积木适合在班中建构?不同年龄班提供什么样的材料才是适宜的。在我们幼儿园提供 了一中特大型的积木,在建造“跨海大桥”时就显得成果壮观,幼儿也非常有成功感,但是缺点也不容忽视:一是由于积木很长,当竖起来搭建斜拉索时就很容易倒,也可能会砸到幼儿,十分危险,二是由于客观原因,幼儿园的教室面积不大,幼儿搭不了几块就显得地方被占满了,从而影响幼儿的建构。这种类型的大型积木不适合放在狭小班级的建构区。
其次,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投放。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发展较弱,为了培养幼儿搭建的兴趣,满足成功感,为幼儿提供大中型积木,并配有少量的小型积木,或者专门适合幼儿练习接、堆、插等技能的颜色鲜艳的建构材料为主。中班时为了满足幼儿细致建构的需要,应为幼儿投放小型积木,增添一物多玩积木,加大建构难度。同时,提供一些更适合于建构立体建筑物的积塑,发展幼儿空间想象思维。
再者,要走出建构游戏只用现成积木、积塑的局限,将废旧材料走进幼儿建构游戏,比如:大小不同的盒子、瓶子、罐子、树枝、树叶等组成一个建构游戏的“百宝箱”。
2、以主题的确立为开端
确定建构游戏的主题即是玩什么,是孩子自己商量的,也可以有老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决定的。主题可以是与幼儿生活密不可分的,如“我爱我家”“我生活的社区” “美丽的幼儿园”“野生动物园”“科技馆”等;也可以建构本土化的主题,就如 “鸡鸣寺”“美丽的玄武湖”“南京长江大桥”等等。有了明确的主题幼儿和教师就有了一定的建构目的,和建构的蓝图。
2、以丰富的经验为后盾
生活经验是幼儿建构游戏的基础,当建构游戏的主题确定后,就应充分利用各种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幼儿能玩得起来。比如:
(1)实地参观。建构主题确定为“美丽的小学”后,教师就带领幼儿参观了解小学具体的布局,幼儿看到多种形状的建筑物,而且有各自的名字:长方形的教学楼、半圆形的舞蹈室、梯形的阶梯教室、问号形的长廊、椭圆形的操场等。参观后和幼儿一起讨论,设计建构地图,加深印象。幼儿在搭建中就比较得心应手,大胆建造出各式各样的房屋、花园、操场等辅助设施。
(2)看图片、照片、录象等也是丰富幼儿相关经验的方式。通过图片、照片、录象可以加深幼儿的印象,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再现有关内容,使幼儿的游戏不断的深入开展。当然这个过程中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因为家长乐意带孩子到社会上观察各种建筑舞、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感受大自然的壮观,这会使幼儿获得大量直观的感性经验,为幼儿建构游戏奠定基础。
(3)同伴间的观摩。幼儿间的相互影响,在幼儿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幼儿间的观摩,可以学到互相的方法,受到启迪,积累经验,对幼儿建构游戏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策略二:以引导幼儿掌握建构技能为主,挖掘幼儿建构潜能。
一、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相结合
幼儿刚开始进行建构游戏时比较盲目,不知从何下手,教师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进入游戏,与幼儿共同搭建。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向幼儿传授一些基本的技能。利用孩子喜爱模仿的天性,教师不用刻意去教,幼儿便会通过模仿不由自主地学到这些基本的技能。同时教师不仅要学会观察幼儿,更要注意适时的启发引导幼儿,通过游戏性的语言和非语言引导他们提高搭建的技能。比如幼儿在建构时教师的点头、微笑、摇头、挥手都会对幼儿的建构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二、以强带弱、以大带小
同伴之间比师幼之间更容易沟通。我们可以请经常在建构游戏且搭建水平较高的幼儿和一起搭建经验缺乏的幼儿共同游戏,通过孩子教孩子的方法,使幼儿的搭建技能很快的得到提高。另外,我认为还可以通过班级联合游戏的方法,让大班的幼儿和中、小班的幼儿共同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模仿学到很多的知识,丰富他们的搭建技能。
三、作品欣赏
我们经常在幼儿建构游戏后将他们的成果拍成照片,并收集成册,供幼儿欣赏。这样不仅增强了幼儿的信心,满足了成功感,还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我们还利用其他的时间带幼儿参观其他班级幼儿搭建的成果。通过参观,幼儿可以观察到其他班级搭建中好的地方,并将这些方法借鉴到自己的搭建中。同时还激发了幼儿的灵感,开阔了思路,使他们在搭建中有更好的发挥。
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篇2
1.自主游戏材料的准备
幼儿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游戏材料的选择,游戏场地的判断,游戏人数的确定等等对于游戏的顺利进行,以及游戏的最终效果会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而不是自己主观的进行游戏材料的选择,可以从以往的游戏活动中选出幼儿使用频次比较高的,也可以让幼儿进行投票,充分的尊重孩子的意愿。这样游戏活动才能充分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游戏活动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孩子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少孩子多,难以每个孩子都随时能顾及到,因此,需要考虑游戏材料的安全性。避免体积太小的、过于尖锐的游戏材料,这样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身体安全是能够得到保障。
要不断的开发新的游戏材料,同一游戏活动反复开展,孩子的活动兴趣会大大降低。自主游戏的教学效果也难以提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思考创新,给孩子的游戏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游戏过程中的合理指导
幼儿的自主游戏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闲着,相反,教师要做到的是进行从旁观察,及时的进行游戏的指导活动。幼儿的很多活动是无意识的,或者是纯粹从自我的角度出发的,教师的指导就是及时的去发现幼儿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让幼儿的游戏活动可以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首先课堂的气氛要活跃,老师可以引领孩子参与到游戏中来,对于孩子来说,教师是其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有的孩子甚至会有意识的去模仿,这就要求老师时时刻刻的注意保持自己的典范榜样作用。教师要及时的帮助孩子去认识更多的小朋友,避免游戏活动人员的单调性,可以是机动的小组形式,也可以是小组成员的轮流调换。这样不断的扩大孩子的“朋友圈”,让孩子的社会能力在无形中得以提高。
教师要避免直接参与游戏。除了在游戏开始阶段需要老师引导孩子进行游戏活动外,教师在剩下的自主游戏活动中要尽量减少参与。教师一旦参与孩子的游戏中,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平衡性会受到影响,经常会出现的情况是,孩子会不自觉的以教师为中心。这样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的锻炼会降低。自主游戏会变成师生之间的互动游戏,教学效果会大大降低。教师要从旁观察,但尽量少的参与。教师要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去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从游戏的各个进行的阶段去了解孩子游戏的状态,让性格相似的孩子互动,也可以让性格互补的同学多接触,这样可以在保证游戏有序进行的基础上,实现孩子性格的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3.合理的游戏评比
孩子的世界是很单纯的,对于自主游戏他们并没有自己的概念。教师合理恰当的游戏评价有助于孩子以后游戏的进行,在游戏的过程中出现的不恰当之处也会进行调整,鼓励孩子就会欢天喜地,在接下来的活动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别的小朋友也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努力希望自己得到表扬。教师合理其恰当的表扬是在有效的游戏观察过程中的得出的结果。老师的游戏评价是要老师善于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有的甚至可以通过夸奖来实现对错误的有效规避。同一件事,可以通过夸奖小红做的好,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能对小明的教育伤害降到最低。教师要及时的整理孩子的相关活动内容,可以开展各教师之间的交流,让每个老师对学生进行分析,这样综合多个老师的观点,实现评价的合理有效。这样会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形成协力,有一个系统的教学环境,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4.提高对自主游戏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要从长远处着眼,幼儿的教育不应该是关注会不会十以内的加减法,会不会背几首唐诗,而应该是从孩子的长远性格培养和能力的发掘着手。让孩子的天性得以极大的发展,教师要从孩子的日常表现中去发现和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合适的鼓励和帮助,让孩子的兴趣成为爱好,让幼儿的潜力得以开发。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幼儿园教育是一个人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性格培育和发展的阶段。怎样给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指导,是幼儿教师要前进的动力。幼儿的可塑性极强,可变性也极强。把握住幼儿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去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得孩子的潜力得以发掘。游戏不是简简单单的游戏就结束了,教师要从中去发现问题。幼儿的自主游戏和课堂的知识学习应当并重,幼儿要成为游戏的主导者,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完成潜移默化的教育。
结语
教育,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不断的进行教育创新,在原有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就需要教师、学校、社会形成一个向上的、创新的合力。把握住幼儿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去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得孩子的潜力得以发掘。
摘要:自主游戏是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娱乐的气氛中进行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沟通能力、身体协调能力,但是怎样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是教师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和探究的。幼儿的自主游戏是将幼儿作为活动的中心,让他们在一定的场景中,自主的进行活动。因为幼儿游戏的随机性,所以教师的指导活动会出现难以预料的情况。本文从幼儿的自主游戏出发,探讨教师指导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主游戏,策略分析
参考文献
[1]陆洁慧.浅议自主性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黑河学刊,2014(10).
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篇3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介入指导
所谓角色游戏,就是根据幼儿的意愿,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当某个角色,遵照某种规则,进行儿童喜爱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可以发挥想象,借助言语、动作、神态来进行表现,从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感和心灵的快乐。但是在角色游戏中,也会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阻碍角色游戏的进程。此时,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如何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进行恰如其分地介入指导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要给予孩子强有力的支持
以幼儿的眼光来看待角色游戏,想方设法为幼儿游戏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帮助。幼儿进行游戏的时候,教师是参与者也是观察者,密切关注每一个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情形,并且适时点拨,借助于游戏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时帮助孩子借助游戏来逐渐克服人格上的缺陷。比如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往往只立足于参加,而不够主动。曾经有一个胆小内向的幼儿,有一次,教师发现他在“水果店”里面做售货员,但是一个购买水果的人也没有,于是就及时走到他身边,蹲下身子和他说:“你的水果店里面水果真多,你可以站在门口喊顾客来买水果,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帮你喊一些顾客来买水果,好吗?”征得小孩的同意之后,该教师帮他请来一些小顾客到“水果店”来挑选和购买水果,他也主动地去和顾客交流,尽管还是话不多,但是毕竟开始说话了。活动结束之后,教师马上对他给予表扬,渐渐地,他开始活跃起来,话也渐渐地多了,能够与其他孩子主动交流了。教师给予学生支持,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改变自己,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第二,教师要给予孩子针对性的指导
在分角色扮演游戏的过程中,孩子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舍得放权。此时,教师不是导游,孩子不是演员,教师充分放手,让孩子大胆地思考,大胆地表达,让幼儿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教师应充分尊重孩子,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主题,创编情节,协调角色,大胆地去进行设想并且灵活运用一些游戏的器材。孩子在协调游戏过程中遇到矛盾,就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想象,激励他们提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所要做的是借助自己的精心预设,把教育的意图巧妙地渗透在孩子的游戏行为过程中,确保事先制订的角色游戏的学习目标能够渗透在游戏过程中,用比较隐蔽的方式进行指导,适当的时候还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促进游戏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活动。例如,在扮演厨师的活动过程中,当孩子们用橡皮泥和面团,做出了许多萝卜、黄瓜、番茄、红烧猪肉的时候,我们可及时引导。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做哪些食品和物品。孩子积极开动脑筋,拓宽思路,于是平时常见的豆腐、百叶、洋葱、笋瓜、牛肉、羊肉、粉丝以计碗筷等都一股脑的展现在教师眼前。如果孩子游戏时候的思路出现停顿的时候,教师要适当地给予点拨、帮助,从而使幼儿的能够更好地开展游戏。
例如,贝贝一个人坐在那里玩芭比娃娃,帮娃娃扎辫子,旁边几个孩子正在玩卖服装的游戏。她的老师走到贝贝身边,对他说:“贝贝,天气凉了,你的小娃娃身上的衣服还是夏天的裙子,你可以到服装店给他买几件衣服哦!”一方面引导她和其他的小朋友去进行交流,另一方面,也引导她如何去适应妈妈的角色,从而精心照料好自己的孩子,让游戏能够从简单走向复杂,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
第三,教师要欣赏孩子在游戏中的积极举动
孩子是一个完美的独立存在,就如同一颗种子里面藏着根茎、叶片和花朵,在适合的条件下自然会生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赏识孩子。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该用激励性的语言去保护孩子的积极性,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这样既可以保护孩子游戏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游戏兴趣,又有助于孩子在游戏中发挥想象,促进思维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儿童游戏的过程中,要给予支持和指导,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欣赏孩子的奇思妙想,让角色游戏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变得更有趣味性,更具价值性。
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篇4
一、球类游戏给幼儿发展带来的益处
(一)球类游戏中给予孩子更多的爱
孩子很单纯,但有丰富的情感、自己的感受,每个孩子都渴望老师的关注和鼓励,老师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友好的微笑,都是孩子们心灵的抚慰,激起他们美好的情感。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 ,所以教师要参与到球类游戏中,发现孩子们的闪光处并表扬,或给予能力差的孩子更多的鼓励及帮助[[1]].例如,在游戏中,有的孩子跑接球但是没接住时,对他说:”加油,你能行的!“有的孩子能连续拍三个球时,对他说:”你真棒,继续加油“ [[2]].在活动中,关注每位幼儿,从他们的表现来探索他们的内心,给予每位幼儿不同的鼓励,让他们在球类游戏中表现更出色。
(二)球类游戏中提供活动充分的空间
球类游戏中,创造空间给他们的奇思妙想,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在自由活动中,帮幼儿准备了各种球及辅助工具,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想出各种不同玩球的方法,可以一个人玩的、两人合作的、多人集体玩的,越多越好结果,孩子们探索出各种玩法:有人单手拍球,用球杆赶球,双脚夹球走,有的你抛我接,双人夹球走,自抛自接球,绕障碍赶球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积累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三)球类游戏中提高幼儿成功的体验
不断的给幼儿成就感,提高幼儿的成功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成就感能激发幼儿的能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虽然短暂偶然的成就动机不能根本改变幼儿的自信心,但是多次重复的成功体验必然会影响和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
二、在幼儿球类游戏中的引领
(一)进行积极的评价
幼儿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的,所以成人的`评价对幼儿的志向、情感、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球类游戏中,我们不单单可以用语言来表达对孩子的赞许,还可以通过很多非言语的方法来进行评价[[3]].
评价语言丰富在孩子们做的很棒时,教师可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处在的具体情景,进行积极的评价,例如:你做得很好,老师很喜欢;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加油等,直接引导幼儿应该怎么做,慢慢地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球类游戏活动。 、
(二)创设丰富环境
丰富的游戏环境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指有足够的游戏空间场地、多样性的游戏材料、充足的游戏时间和一定数量、富有个性的游戏同伴等,这是开展游戏所必备的条件;另一方面是指游戏环境要具有刺激性,不仅在数量上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在质量上也要满足幼儿不断变化的需求[[4]]. 因此,在创设球类游戏环境时它既要是幼儿熟悉的环境,又要有能引起幼儿主动积极探索的空间。
幼儿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经验和发展水平有很人差异,教师创设的球类游戏应体现出年龄的层次性。小班游戏相对简单,以便使幼儿愿意与人交往从而使交往技能的愿望得以实现;中、大班球类游戏与幼儿逐渐发展的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相适应,因此,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必须体现幼儿的小同年龄层次要求。
三、有效指导幼儿球类游戏活动
(一)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创编和改编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球类游戏,使幼儿积极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编制球类游戏时,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少数人玩、多人玩、分组玩、集体玩的游戏,如在游戏飞舞的彩球”中,幼儿既可以自己玩,又可以结伴玩,还可以进行小组传球比赛、这些游戏既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幼儿的学习密度,又能适应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二)利用游戏培养习惯
教师要利用球类游戏,在幼儿玩耍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良好的习惯,养成爱动脑筋和遵守游戏规则的好习惯。教师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索如何将孩子们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渗透到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升学习效率,培养良好习惯,实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悦学习、健康成长。
球类活动,幼儿园在开展球类游戏活动时,要为孩子们努力营造的氛围,为球类运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各类球类游戏活动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逐步形成了乐观向上、团结合作、坚强勇敢等个性心理品质,从而增强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研究的意识,提高了教师们教笠研的能力,更是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养成多种良好的品质,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质。
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篇5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但在学生“做”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指导任务。
一、注重课程开发,引导学生自主合理地确定活动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经验性课程,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学校社区的环境、特点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课程的整合与开发。平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和利用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并且尊重学生的兴趣。
二、入题准而快,激发学生兴趣又不冗长拖沓
在确立了活动主题后,就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帮助学生确定体验的活动和探究的方向。这个环节要从学生最熟悉的话题入手。
三、指导具体实在,逐步培养学生制定活动计划的能力。
在学生的感情受到一定的激发,都有开展活动的愿望后,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有针对性的点拨、计划的制定与调整等方面。
1、以民主讨论、平等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确立活动子课题。
2、审视学生预期的活动方法与途径,讨论其可行性。
3、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过程记录方式和成果汇报方式。
4、树立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
四、注重生成性,让学生带着思考走出课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强烈的生成性特征。它不是一种预设的课程,比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过程,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生成活动主题,在活动中发展。允许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对计划合理的改变和修订
五、体现自主、合作意识,增加学生活动的参与度。
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初的分组阶段,因担心学生的能力,最先我习惯于指定组长和组员。后来,我尝试让学生自由组合,结果发现这样自由组合的小组活动效率更高,活动积极性更高。因此,活动中都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再推选一名组长。除此以外,给自己所在的小队设计一个响亮的队名,也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至关重要的,是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教师必须创造性的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创造性的指导行为,有着积极的引航、导向功能,教师有效的指导行为应伴随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
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篇6
教师可以从游戏开始前、游戏进行中、游戏结束后三个方面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与介入,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游戏开始前
1.儿童的知识经验是游戏的源泉,所以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多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让幼儿更多地认识社会角色等。
2.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空间、心理环境。其中游戏场地大小要适宜、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也要和谐。
(二)游戏进行中 1.以观察为依据。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观察去发现幼儿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才能适当地对幼儿进行指导与介入,可以观察幼儿游戏的主题、环境、内容、材料,幼儿的需求和行为。
2.适当指导与介入。
(1)确定指导与介入的时机。介入儿童游戏的时机要根据观察需要而定,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对游戏失去兴趣准备放弃时以及游戏内容发展或技巧方面发生困难时,教师适当的介入,帮助幼儿发展其游戏。
(2)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教师可以以自身、材料或者儿童伙伴为媒介。在指导时教师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游戏中,也可以以旁观者的身份通过言语或者动作手势、眼神等以教师的身份干预儿童游戏。在材料方面,教师多提供有转换性的、自然性的游戏材料,能够激发幼儿探索游戏的兴趣,并且保持愉快的心情。
3.注意事项
(1)把握好指导与介入的对象范围。做到重点与一般,个别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的结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差异,分层次指导。
(2)把握好互动的节奏。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角度体验他们的需要和兴趣,并且在与幼儿进行互动提问时,教师避免提现实性的问题去打破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及时退出。幼儿所预期的游戏行为发生时,教师应该从游戏中退出,让幼儿重新自己控制游戏,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信心。
(三)游戏结束后
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作出评价,多多鼓励,使幼儿保持对游戏的高度热爱。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做出反思,反思自己的游戏指导行为是否合适,幼儿是否达到所期望的游戏行为。
在往年教师资格、招聘的考试中,通常以客观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去考察这部分内容。例如客观题中考查教师观察的内容包括哪些;教师以什么样的角色去指导等,在做题时,首先要对知识点有明确的把握,然后利用题干中的关键词去调动知识。材料分析题中去分析案例中教师采用了哪些策略去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做这类题首先根据问题去找准理论,然后分析材料并找到对应的理论,最后可评价教师的做法也可提出自己的建议。例如下题:
【材料】李老师发现大班“理发店”的顾客很少,“顾客”对理发店不感兴趣。于是李老师带幼儿到理发店参观,看理发店的设施,鼓励幼儿向理发师咨询问题,记录幼儿的问题还拍下照片,幼儿在理发店看到顾客躺着洗头,梳理发型。回到幼儿园,李老师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开好理发店”,并把照片给孩子回顾,有的幼儿反应没有躺椅,有的反应没有梳发型,李老师则启发幼儿自己用积木做躺椅,自己画发型,之后,“理发店”生意又红火起来。
请分析案例中教师采用了哪些策略来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 【答案要点】1.教师指导与介入幼儿游戏的目的或作用。
2.理论+材料(采用外部干预的介入方式;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以交流讨论为媒介)3.评价教师做法或提出其他指导策略。
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篇7
一、幼儿进入区域游戏前教师的指导策略
(1) 投放区域游戏材料。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影响着幼儿游戏的开展。教师在投放游戏材料时, 要根据幼儿的游戏兴趣、实际发展水平和近期的教育目标进行投放。在手工区应该放置一些半成品, 以符合某些能力稍弱的幼儿, 而对于某些能力强的幼儿就应该放置些高难度的材料, 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内心的征服欲望。
(2) 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角色。由于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为每个孩子创造展示优势的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在幼儿自主选择合适的角色时, 总是会出现几个人共同争抢某一个角色的情形。这时, 作为教师就要充当起调解员的身份。
二、幼儿区域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1) 在区域游戏中, 教师应注重观察, 先观察再指导。教师首先要相信孩子, 通过观察, 我们看到幼儿并不是一些“无知无能”的弱小群体, 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富有创造性的小主人, “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早已被幼教界所接受。先观察再指导是给幼儿自由选择与自己决定的权利, 使我们组织的活动成为幼儿“真正的游戏”, 而不致使游戏失去“灵魂”。
(2) 在区域游戏中, 教师应适当介入, 因势利导。当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时候, 教师应当介入。幼儿由于年龄特点, 在活动中常常会忘记规则从而影响自己或别人的操作活动, 在这时, 可以采用提醒法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如当幼儿完全属于走马灯似的乱“串门”时, 老师可以用温和的语气提醒他:“你这样跑来跑去好吗?”“请你……好吗?”而当幼儿由于不懂活动规则而无法活动时, 教师就可以再讲述一通活动规则, 指导幼儿顺利进行活动。
(3) 在区域游戏中, 教师应适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鼓励与表扬。有时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不管成功与否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教师对幼儿的鼓励态度, 是促使幼儿积极接受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幼儿之间肯定存在着差异, 但只要幼儿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不管结果如何, 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鼓励和表扬不再是那特定的一群人的专利, 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感觉失败, 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 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对于这种孩子, 老师要对他进行个别指导, 帮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 稍有进步就进行表扬, 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
三、幼儿区域游戏结束后教师的指导策略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 调整和改进工作, 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游戏结束后教师的指导就是所谓的教育评价。这种游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 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 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 引导幼儿修正错误的经验, 让幼儿分享成功的快乐, 以及今后的改进方法、调整方向, 以不断地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
评价时, 教师要围绕教育目标、孩子的发展情况及实际问题, 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价, 评价时以肯定为主, 要尽量引导幼儿发现别人的优点, 评价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 帮助孩子总结自己发现的问题以及通过游戏明白哪些道理等, 让幼儿在评价中逐渐得到发展。
当然, 教师不仅仅要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幼儿, 还要客观地评价自己, 反思自己所进行的区域评价活动是否适合幼儿的成长, 是否促进幼儿的发展, 会反思的教师才会发现问题, 才会不断学习, 以适应幼儿的发展, 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浅谈区角游戏中教师的指导 篇8
【关键词】尊重观察参与间接指导
区角活活动孩子自由、自主的学习场所,它是孩子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孩子在这一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能按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快乐和成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和表现。因此,区角活动是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较好的教育手段,也是孩子们的乐园。而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同时也反映幼儿的生活。幼儿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就能创造怎样的环境模式。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情景1:
在角游戏“乐乐小餐厅”里,有很多好吃的小吃。服务员,我要吃一碗汤圆。一位顾客兴致勃勃地高声喊道。服务员说;好的,马上来。说着就把煮好的汤圆端给客人。可刚走两步,就被另一位小朋友碰翻了,结果一碗汤圆全掉在地上。服务员很快将地上的汤圆捡起来放回碗中,并递给了客人。客人接过来笑嘻嘻地吃起来,还不停地给怀里的宝宝喂……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这时我走过去说:服务员,你怎么把掉在地上的汤圆又端给了客人呢?以后要注意了! 服务员”看着我,情绪低落了很多,手不停地搓揉着自己的围裙。
情景2:
豆豆和熙熙在娃娃家打起了电话,熙熙说:豆豆,你在干什么呢?豆豆答道:我的娃娃饿了,我要带她去吃饭。熙熙,你又在做什么呢? 熙熙答道:我与老公吵架了,他天天打麻将,我不喜欢他了,我要和他离婚。熙熙嘟着小嘴不高兴地说。豆豆说:你就不当他老婆嘛!听到了她们的对话后我就对她们说:你们在说些什么呢,什么老公老婆,离婚啊,以后不许说这些乱七八糟的话。豆豆和熙熙听了老师的话,马上放下电话,离开了……
从这两例子中,看出老师的指导存在一些问题的,什么是指导?什么是干预?谁是游戏中的主人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把握游戏的特点,让幼儿自由地游走在现实与想象之间
对孩子而言,游戏是真实的生活和想象的统一,生活的真实为孩子的游戏表现提供了条件,老师可以放任孩子在游戏中的不真实和孩子稚嫩的行为,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看孩子的游戏。孩子的生活既有现实、逻辑的层面也有想象的层面,二者是并行不悖的,也就是说,孩子可以自由地游走在现实与想象中。在情景一中,孩子在游戏时,把掉在地上的汤圆直接捡起来端给了客人吃,老师盲目的强行干预只会把孩子从游戏的想象世界中拉回到现实中,使孩子不能充分获得游戏的愉快体验,破坏了孩子游戏的愉快的氛围。事实上走出游戏后,孩子會按照规则来生活。如果老师想指导孩子已有的经验或帮助他们了解一些卫生知识,可以在游戏结束后,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大家讨论掉在地上的东西能吃吗?经过讨论,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远比教师一个人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区角游戏是孩子自愿选择、自由支配自己行为的一种游戏,孩子是角色游戏的主体,游戏的操纵权应该掌握在孩子的手中,他们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扰和干预。老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放手让孩子主动活动,想说什么,想做什么,应由孩子自主选择。
观察幼儿的游戏,适时参与游戏的指导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老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在区角游戏中,孩子是充满活力的,不断活动的,往往易出现某些意外反应或偶发事件,老师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随时抓住适宜的指导时机,掌握教育的契机,因势利导,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在一次区角游戏活动中,张跃翔手拿自制的冲锋枪与另一位小朋友“搏斗”,他们把娃娃家的椅子拨倒在地上,还把娃娃家小床上的床单弄成一团,他俩的表现有点激动,这时老师敲门说:“你们家发生了什么事,把家搞得这么乱啊!” 张跃翔手拿里的冲锋枪说;“我们家有歹徒”,我在和“歹徒”’搏斗呢!这时老师引导说:“咱们先一起去报案吧!把“歹徒”送到公安局去”!。让妈妈好好收拾房子好吗?“好!”张跃翔说着停下了冲锋枪和老师一起把 “歹徒”送去了公安局报案。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表现的确是“疯”、“乱”,然而当老师了解了他们的游戏动机后,能从孩子游戏的想象的角度去考虑,以孩子游戏快乐为本,参与游戏的时机和分寸把握得较好,既让妈妈在家里把弄乱的房子收拾干净,又巧妙地把歹徒送到了公安局,让幼儿暂时离开了娃娃家。因此,教师在面对幼儿在玩“疯”、“乱”的游戏时,能够细心地观察,冷静地处理,才能更好地更有效地指导游戏。
主动参与游戏,通过扮演游戏的角色指导游戏
要指导好角色游戏开展,老师要深入游戏参加游戏,以角色身份参加游戏、指导游戏,这是最有效、最自然,也是最受孩子们喜欢的指导方法。游戏过程中,老师利用游戏的内容和规则,利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机智、灵活地指导游戏,使孩子游戏的水平不断地提高。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参与孩子的活动并不意味着硬性干预而是通过扮演游戏中的角色达到引导孩子的目的。
组织孩子评价游戏,间接指导幼儿游戏活动
游戏后的评价是区角游戏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也是老师间接指导的方法之一。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通过讲述,讨论、分析,能帮助孩子整理获得重要的经验。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够真正反映活动的实际水平,而且能使老师及时地发现活动的质量。如在活动结束后,让孩子尽可能想说,多说,表达他们的各种想法,组织孩子对游戏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如:你是怎么玩的?出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让游戏评价成为解决矛盾、提高游戏水平的阶梯。
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篇9
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幼儿游戏才能更好地发挥游戏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每个教师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这里,笔者拟对 幼儿园游戏指导 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幼儿园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对游戏的过程 —— 情节的发展缺乏真正的观察教师对幼儿的游戏缺乏观察,其原因有些是属于观念层面的,而有些则是属于技术层面的。
有些教师认为,游戏是幼儿自己玩的,只要不出问题,教师就可以不管。他们把游戏看成是自己放松和歇息的机会,根本没有观察游戏的意识。况且,游戏与教学活动相比,不如教学活动那么好驾驭,因为幼儿是动态的而非静止的,他们的行为是教师难以控制的,主宰游戏的是幼儿而不是教师。加之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幼儿,确实难以对每一个幼儿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而有些教师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观察静态的情景,因此难以观察到动态游戏中的幼儿究竟在干什么。这些都是属于观念层面的原因。
现在,大部分教师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了游戏的重要价值,都知道要通过观察来指导游戏,但对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还是不太清楚,出现了想观察而不会观察的现象。另外,还有一些教师虽然知道观察的重要性,也在实践中尝试着观察幼儿的游戏,但不会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不知道哪些是该记录的、哪些是不需要记录的,结果观察了半天却没有任何结果。有些教师每次都很认真地观察并记录幼儿游戏的情况,但面对一大堆记录下来的文字、表格等资料,却不能从中分析出游戏中究竟存在什么问题,下次游戏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这些是属于技术层面的原因。.对游戏的主人 —— 幼儿缺乏足够的尊重
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很少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总是习惯于把现成的知识及答案告诉幼儿,要求幼儿达到某种水平,存在不尊重、不平等、不对话的现象。有时还会轻易打断幼儿的游戏,幼儿游戏的权利不同程度地被剥夺了。
游戏是幼儿的需要,而幼儿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幼儿需要成人的尊重和认可,需要拥有自由支配和被许可的感觉,游戏是幼儿的工作,而不是成人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工具;游戏是幼儿的权利,而不是成人作为奖励的物品。——————用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自身能力和经验的表现,相对于现实生活中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和牵制而言,游戏是幼儿独立驾驭的世界,在游戏中,幼儿只是为好玩而玩,幼儿有权决定在游戏中玩什么、怎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对幼儿游戏的特点 —— 年龄差异缺乏充分的认识
幼儿游戏是一种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行为,幼儿在游戏中注重的是游戏的过程体验,而对于游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并不在乎,他们想玩就玩、不想玩就停止;不同年龄幼儿游戏的特点是不同的,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游戏也是有差异的。由于对幼儿游戏的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教师面对幼儿游戏时,往往会以自己的既定标准去看待不同的幼儿,对他们游戏的不同水平缺乏真正的了解,出现了几种典型的 “ 重轻失调 ” 现象,即重知识技能的掌握,轻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重游戏的预成结果,轻幼儿的实际能力水平;重游戏的逼真性,轻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的发挥;重直接的语言指导,轻幼儿在游戏中的自由探索;重游戏的结果,轻游戏的过程体验;重游戏环境创设的规模,轻实际利用的灵活性。
二、指导幼儿游戏的前提和关键 .有计划的观察是指导的幼儿游戏的前提
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游戏就好像是放大镜的焦点,凝聚和孕育着发展的所有趋向。幼儿情绪、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只有在自由的、主动的活动中才能真正实现。观察游戏不仅能帮助教师制订教育教学计划,也能使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游戏。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制订出适合幼儿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计划。.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是指导游戏的关键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来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诸如游戏的主题、玩具、材料都要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应该是幼儿自己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要以幼儿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游戏中的环境布置也是幼儿自己的事情;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这样幼儿才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教师应该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而不是按成人规定的或演示的方式方法来操作。教师在指导游戏时,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
三、指导幼儿游戏的策略
l .针对不同的年龄特征指导游戏
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指导幼儿游戏。幼儿园三个连龄班的游戏水平是不同的,小班幼儿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因此,“平行游戏法 ” 特别适用于小班。中、大班的幼儿则可以用 “ 交叉游戏法 ”“ 游戏经验分享法 ” 进行指导。“平行游戏法 ” 是指当幼儿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喜欢玩某一类游戏时,教师在幼儿的附近,用与幼儿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对幼儿进行暗示性指导。“ 交叉游戏法 ” 是指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或教师认为有介入指导的必要时,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与教师都感到很快乐时,教师就应该主动退出游戏。“ 游戏经验分享法 ” 就是为幼儿提供一段时间,让幼儿把在游戏中的过程体验、存在的问题、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通过幼儿之间的讨论,使幼儿已有的经验发生碰撞,引导幼儿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2 .针对不同的游戏主题指导游戏
幼儿在玩游戏时,由于使用的材料不同、游戏的规则不同、在游戏中活动范围的大小不同等因素,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表现出的问题可能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戏中可能是因不会与人交往而发生冲突,或材料不能满足需要而产生问题;在结构游戏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是提供辅助材料方面的指导;在表演游戏中也许就是对文学作品理解、道具使用方面的问题;在规则游戏中可能就是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方面的指导了。在同一类主题的游戏中,由于经验的多少等原因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例如 “ 娃娃家 ” 游戏,不管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的幼儿都非常喜欢,但是他们在游戏中表现的内容是有差异的,这是由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验所决定的。所以,对不同游戏的指导方法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根据每种游戏的特点及幼儿的需要指导游戏。.针对同一主题不同的情节发展阶段指导游戏
幼儿游戏中同一主题的情节发展要经历产生、发展、高潮、结束等阶段。幼儿在每一个阶段的游戏情节、表现和需要是不一样的,对每一个阶段的指导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教师如果不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就可能使幼儿的游戏始终停留在原有水平上。
幼儿园游戏中教师指导的个案研究 篇10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指导;基本现状;个案研究
幼儿园是幼儿的启蒙教育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主要是以娱乐为主,知识为辅。因此,在这个时期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真正做到为幼儿创造一个愉悦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基本现状
1.幼儿园游戏时间的安排
幼儿园里游戏的时间安排不合理是阻碍幼儿正常发育的重要因素,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加上幼儿处于特殊的年龄时期,对世界上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做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快乐,让幼儿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国幼儿有关的政策法规中明确指出,幼儿园需要保证充分的时间去开展游戏,确保幼儿可以进行有效探索,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通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我们发现幼儿每天的游戏时间只有一个小时,而教学活动成为幼儿的主导活动,导致幼儿的游戏时间严重不足。在实际幼儿教育中,我们发现教师开展游戏时过多的时间浪费在排队和组织上,使得游戏时间安排不合理,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很多时候,开展幼儿游戏活动时,幼儿刚刚沉浸在游戏之中,教师很快就结束游戏,使得幼儿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新的玩法,不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同时,幼儿游戏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幼儿的反应能力,可见,合理安排幼儿的游戏时间是很重要的。
2.幼儿园游戏材料的使用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幼儿园的玩具种类过于单一,数量也较少,许多游戏材料是以结构玩具偏多,多为积木玩具,关于智力和体育方面的自制玩具较少,玩具的更换率也偏低。许多玩具已经严重破损,不能开展游戏。另外,由于幼儿的自制玩具较少,一般都是游戏结束后,教师要求幼儿将玩具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玩具的使用程度主要是以教师分配为主,许多玩具由于放置的位置较高,都不准幼儿随意使用游戏材料。游戏材料的数量是制约幼儿开展游戏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游戏中需要多多支持幼儿玩游戏,特别是针对自己喜爱的事物进行自制玩具。当然,幼儿园也不可让游戏材料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幼儿教学目标和幼儿的需求,定期更换游戏材料,使游戏材料变得更加丰富,刺激幼儿动手操作和发挥想象的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3.教师缺乏对游戏的指导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需要教师对幼儿做好组织和引导,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需要加强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工作,培养正确的意识,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童年的快乐,进而获得生活和学习的技能。教师虽然知道应该对幼儿进行游戏指导,但是具体的方式方法还很模糊,由此可见,教师缺乏对游戏指导的正确思考,教师缺少游戏的实践性经验,无法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知道游戏对幼儿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真正发挥游戏对幼儿的教育意义,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二、教师对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指导策略
1.做好游戏教学的充分准备
游戏材料的提供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首要条件,影响幼儿的行为表现。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幼儿园放置更合理的游戏材料,帮助幼儿拥有更多的玩具可玩。做好充分的游戏教学准备,为幼儿适当添加一些手动制作玩具,增加原来的材料成本,让幼儿可以亲自制作喜爱的玩具,开发幼儿的大脑,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中的主角,增强幼儿的参与积极性,真正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投放游戏材料的选择上可以尽可能考虑幼儿的不同需求,不能让材料一成不变,定期更换幼儿的玩具,适当添加一些可生成的游戏玩具,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2.明确好游戏指导的重要性
幼儿园作为幼儿的启蒙教育机构,需要教师对幼儿的游戏有专门的教育性指导,不可让幼儿的游戏活动成为一项纯粹的活动。幼儿园开展的游戏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与家庭游戏不符的特殊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正确指导,教师一定要树立好正确的游戏指导规则,并一直遵循这种规章制度,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在游戏中获得身心发展,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开展游戏,逐渐学会玩游戏,从游戏及时记录心得,真正掌握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优势。同时,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的控制欲不可过强,以免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幼儿的启蒙教育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变得更加聪明,真正发挥游戏的优势,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接受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3.创设和提供良好游戏的时间
游戏环境是幼儿园为幼儿创造的重要场所,需要考虑不同游戏种类和不同游戏器材,教师需要将游戏场地合理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对幼儿的游戏空间加以扩大,为幼儿积极创造自由游戏的环境,鼓舞幼儿与其他同伴之间互相合作。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幼儿提供更加充分的游戏时间,尤其是幼儿在进行自由游戏时,教师需要对每次的游戏时间都做合理安排和控制,让幼儿在合适的时间里玩得尽兴,可见,不同的游戏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需要教师在开展游戏时有不同的时间安排,真正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在控制游戏时间时,一定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段,合理区分好时间要求,时间过短,幼儿玩得不尽兴,也会丧失对游戏的兴趣,而时间过长直接影响幼儿玩游戏的质量。
4.提供适宜丰富的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的选用直接决定幼儿的大脑开发,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幼儿的需求,确保游戏材料的安全性,更要注意放置游戏材料的目标性原则。在放置游戏材料时可以结合近期推出的游戏主题和活动需求,真正引起幼儿的动手欲望,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更加积极,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游戏材料进行动手操作。材料的投放不能一成不变,一定要时刻跟进幼儿的发展需要,不断补充和调整,让幼儿每天都可以看到新材料,不断享受游戏的乐趣。游戏材料的选择也一定要考虑安全性,以防幼儿不慎食用,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游戏材料是不断地更新换代,还需要切实考虑游戏对幼儿的影响,多选用一些具有生成性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想象,促进游戏的深入开展。当然,材料的投放,还需要考虑同伴之间的合作玩耍,适当减少材料,教会幼儿自我控制情绪,这样真正发挥游戏环境的教育作用,不断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总之,教师需要对游戏教学有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不仅要关注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作用,还需要考虑游戏的价值。只有正确认识游戏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指导幼儿健康发展。教学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游戏的重要性,还需要在指导中合理安排游戏时间,让幼儿玩得尽兴,更加喜欢幼儿教育。同时,还需要结合幼儿的特点,不断更新游戏材料,多放置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可以随时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游戏作品,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吴卫杰,徐润笑,等.教师游戏指导策略使用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幼儿教育,2013(34).
[2]魏洪鑫,丁海东.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违反规则的体验与反思:基于6则案例的教育现象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1(11).
[3]孙姝玉.基于幼儿需要的小班建构游戏的教师支持方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推荐阅读:
浅谈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指导07-28
小学英语课堂中有效的游戏设计11-30
区角活动中教师的指导08-10
钱币游戏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7-17
中班游戏活动教师教育随笔11-15
角色游戏的指导10-19
角色游戏的有效评价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