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杂志优秀读后感(共8篇)
教育杂志优秀读后感 篇1
高智商的人类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人类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究过去的脚步。当然,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的重要历史角色——恐龙身上的谜题也常常困扰着科学家们。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娇小的鸟竟然是庞大的恐龙的后代!中国作家沈石溪写的《中华龙鸟》这本书里写着他对恐龙和鸟儿的关系的看法。
《中华龙鸟》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两只原本种类相近的恐龙,在不同的的遭遇、行为下,它们的后代子孙也有了不同的命运的故事。
书中的两只恐龙,一只恐龙的后代越来越强大,一只的后代越来越弱小;一只的后代变成了可怕的食肉恐龙,一只的后代越来越瘦小,并长出了彩色的羽毛;一只的后代让自己的卵自生自灭,而另一只的后代却“发明”了抱窝孵卵;一种在陆地上由于食物的缺少而残忍的杀害同伴,另一种因为顾及未出世宝宝的安危而爬到了树上生活;一种冷酷无情,一种感情丰富;一种在侏罗纪大黑暗中彻底灭绝,而另一种却展开双翅,翱翔蓝天,变成了中华龙鸟!
一切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议。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强者灭绝而弱者兴盛,永存于世?作者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爱。
不错,就是爱产生了这一奇迹。如果,那种恐龙没有“发明”抱窝孵卵;如果,那种恐龙并不在乎它的孩子,不会爬到树上生活;如果,那种恐龙没有亲情,没有感情,那么中华龙鸟就不会存在,人类不会存在,我也就更不可能写这篇文章了。爱是生命进化的能量。
爱与感情是高智慧生物不可缺少的。我们的身边有母爱、父爱,有老师的爱、同学的爱,有兄弟姐妹的爱,有陌生人的爱……如果没有了这些爱,你会感觉到什么?一阵冰冷,毫无信任!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个场面哪!
体会爱,付出爱吧!一定不要忘了中华龙鸟的故事。作者说的对——苦难催生智慧,善良净化灵魂,爱永远是最宝贵的、不可替代的生存技巧!
十年过去了,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看毛主席文章里写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时心里产生的共鸣,那时十七岁的我,虽然已经快上高二了,但还不知道高考意味着什么。
十年过去了,依然清晰地记得,看张艺谋的《一个也不能少》里十岁左右的张慧科读他的那篇作文时,露天电影院里自己脸上禁不住滚下的热泪,那时早已不用担心考不上高中,而换成了担心每个老师的提问和永远做不完的作业。
十年过去了,也依然清晰地记得,一次次拿着自己喜欢的书从书店里出来时孤独的喜悦,然而,那时,名著看得越多成绩就越差,当高考前读完《围城》,接下来的高考就必然是落榜的结局了!
教育杂志优秀读后感 篇2
一、卷首短笛
抒情小品,哲理美文,心灵梦呓。
二、本刊特稿
政策研读,动态回放,活动全景,教师工作。
三、名师名校
名师写真:记载名师精彩教育人生,回放名师成长轨迹。
名校风采:聚焦名校教育亮点,凸显名校办学特色。
名角论坛:专家谈教育,名师谈教育教学,名校长谈办法经验。
四、培养培训
老师培养培训体系建构、政策研究、制度创新、模式探究。
学校教师校本研修成果展示。
教师培训基地学校建设成果。
教师培训机构转型发展。
五、师德师风
大师足迹:钩沉觅典,寻觅足迹。
标杆风范:介绍三湘师德师风典型感人事迹,为教师树立标杆。
精彩故事:捕捉校园精彩瞬间,记叙校园之内、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真人、真事、真情。
我爱我师:学生视角,教师形象。
六、德育探新
包含德育散文和德育论文。强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优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等。切口在德,收文在育。
七、学科攻略
涵盖各学科的广谱的教学论文。具有创新性、研究性的各学科论文均可收列。提供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一个教学思想成果化、教学理念具体化、教学技艺升华化的平台。
八、案例集萃
案例文章主要来源于基础教育这一领域。侧重于案例分析和案例指导作用。此栏目文章需要有案例文章的基本特征: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或现象、结论、对策,等等。这类文章不是论文,是教案、学案、导学案等。
九、点石成金
本栏目主要针对教育领域内全系改革的问题。涵盖教育制度改革、学校教育改革、教学理念和方式改革等。包括改革上的一切理念、概念、方法、手段等。教改和课改是其最主要的两个方面。目的在于服务改革、引领改革、促进改革。探索教改课改难点,分享教改课改智慧,以期点石成金。
十、教育人生
心灵空间:解答教师心理困惑,释放教师心理压力。
课余情趣:展示教师音乐、美术、文学等业余情趣。
经典赏析:教育经典赏析、评点、感悟。投稿须知:
1.来稿请注明投稿栏目,以附件形式直接发送到编辑部电子邮箱中。请保持附件名称与文章名称完全一致。投稿邮箱:hnjxjy@sina.com。
2.来稿请注明您的真实姓名、单位及详细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
格式为:邮编 + 地址 + 姓名 + 电话号码 + 邮箱号 +QQ号。
创造优秀的教育生活 篇3
北京二中以“空气养人”为办学理念,矢志创造一种优秀的教育生活。“空气养人”的核心精神是充分体现生命价值的、充分释放生命潜质的、传递二中生命密码的、教学相长的文化,包括课程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等五大方面。“空气养人”作为价值期待,旨在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
在宜人的空气滋养之下,学生能够志向高远、人格完美、各有所长、勇于创新、善于实践,“为实现理想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教师通过优秀的教育生活,有终身学习的持久动力、有宽阔的视野和海纳百川的胸怀,能够成名成家,实现辉煌的人生梦想。
北京二中建校289年,经历风雨,跨越沧桑,从“敬业乐群”的古训到“全面发展,追求卓越”的愿景,从师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再到“空气养人”办学理念的确立,学校始终坚持将传承历史与开拓创新融入改革与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创造优秀的教育生活,引领一代又一代师生成就事业,书写人生。
“空气养人”的来龙去脉
教育不是刻板的训导,而是一种教育生活的哺育。
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从历史走来的,是经过历届师生的学习实践而形成的,是根深蒂固、绵延不绝的文化传承,是一种精神寄托和价值选择。
什么样的学校生活才是师生所向往、所期冀的呢?什么样的学校生活适合师生成长、发展,能够为师生带来幸福呢?2002年以来,随着二中的建设与发展,随着师生在学校生活中的多元追求和自由表达,特别是当社会生活与学校生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关于“大环境”与“小环境”的讨论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开始审视二中的“小环境”,试图寻找一种“说法”,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一个概括。
时值2006年,学校全面改扩建工程完成,以建筑风格和整体布局以及教育教学设施的设计为切入点,校园焕然一新,鸟语花香,曲径通幽,师生悠然自得,神清气爽。此时,我们豁然开朗,原来的寻找清晰起来,并有了一个丰富的联想——“空气”!
空气是生命之源,当空气清新的时候,人的呼吸通畅了,人的皮肤滋润了,人的身体健康了,人的心情舒畅了。虽然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每时每地都在影响人的生活。学校是一个个生命成长的地方,同样需要“空气”,养人的“空气”。
我想,教育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但最刻骨铭心乃至终身难忘的教育生活是无形的。当我们的学生走出校园之后,留在他们记忆中最深刻甚至影响终生的,不是哪一门具体的学科或知识,而是在几年校园生活中所逐渐形成的一种价值认同、道德选择、人文素养和生活态度。所以,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的,是日常积累的,这正如同我们身边的空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形、无味、无痕,时时刻刻在滋养着每一个生命。
由空气对人的滋养给我们带来的教育启示就是:我们应当能够创造这样一种教育生活和学校文化,让生活其中的人时时刻刻地受到它的滋养,让教育有更多的内化,留下更多内心的痕迹,即创造优秀的教育生活,以宜人之空气养育合格之人才。
“空气养人”的个性阐释
我们认为,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这个学校师生经历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和艰苦的磨练而得来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一至理名言在这里依然适用。
二中的空气与他校有什么不同吗?看看学校的历史,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学生周正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光荣入伍参加抗美援朝的大批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条战线的科技骨干,享誉全国的作家、艺术家;还有我们的教师,三尺讲台之上,神采飞扬,循循善诱,立言立行,那规整的几何图形、那漂亮的板书、那标准的动作,几十年过去,仍令年逾花甲的学生念念不忘。治学的严谨、教风的扎实、学风的朴实、成绩的优良,对老师的恭敬,对工友的尊重,对公益的热心,对祖国的热爱,对同学的真诚,一切的一切,就构成了一派洋溢在二中校园中、散发着正能量的空气。回眸过往,二中具有自己的格调——彰显个性,特立独行。
可以说,“空气养人”是二中无形文化财富所凝结的符号,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无限想象空间的学校文化发展理念。伴随时代的进步,我们正在为养人的“空气”注入新的基因和新的内涵。
“空气养人”的核心精神
“空气养人”的核心精神就是建构最适合师生发展的学校文化。
文化是我们的生活样法,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文化;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就在追求什么样的文化。理想的教育生活具有以下确定性:
第一,它是充分体现生命价值的文化,也就是尊重主体的文化。 “空气养人”首先是建设最能够适合教师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体现在尊重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我们始终强调这样的理念——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提高学生的在校生活质量。
第二,它是充分释放生命潜质的文化,也就是富有创造的文化。构建尊重创造成果、激励创造欲望、发掘创造潜能的环境,营造相应的氛围。2008年新学期开学典礼上,我宣布:为高一年级新生李汉歌建立“李汉歌蜘蛛研究实验室”。从校长手中接过金色的牌匾,李汉歌自豪,他的同学有些羡慕,这个举动的示范效应在后来的学生科技活动的普及与推广方面显示出来。三个学年过去了,李汉歌先后获得了北京市“市长奖”提名和“第60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动物科学四等奖”。2011年,李汉歌高中毕业,光凭高考成绩,他也可能无法进入自己向往的专业,但是由于他的这段不平凡的经历,他获得了保送西南大学的资格。
第三,它是与二中历史血脉相连的文化,也就是尊重历史的文化。二中有近300年的历史,有着无比丰厚的文化遗产,当下的名声和荣耀与历史的丰厚馈赠血脉相连。我们必须百倍珍视前辈给我们的馈赠,要在师生中间形成敬畏历史、尊重先贤的风气。在二中,我们建立起古籍室,将早年间留下的宝贵古籍珍藏展示。肃立其间,我们仿佛听到前辈的低声细语。我们还为自己的教师和学生各建了一个博物馆。从2005年12 月至今,教师博物馆共征集到藏品667 件(套),其中有新中国成立初期教师的教案;有上个世纪70年代老师制作的植物标本和实验教具;有改革开放以后教师的科研论文和家访记录;有老师撰写并正式出版的诗集和学术著作,还有共870多节28000 多分钟的课堂实录资料片;拍摄编辑的604条(部)校园电视新闻和专题片;拍摄的近34万张记录精彩的学校生活的照片以及保留在档案室的记载师生教学活动的档案9890多卷(套)。在学生博物馆,有上个世纪30年代的毕业纪念册,有解放初期的校徽、有各届校友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业绩:获奖证书、研究成果、文学著作,截至今年,学生博物馆的藏品千余件(套)。每一年校庆之际,总有老教师和老校友将自己的珍藏捐给学校,捐给博物馆。因为,作为一个普通教师,作为一名毕业生,当他的一篇总结、一份教案,以及一帧照片、一张证书被收藏,幸福感和归属感会油然而生,因为,这是一个人青春的寄托、信念的永恒。
现在,走进教学楼,师生们可以通过触摸显示屏温故知新:民国以来的毕业证书、委任状,包括刘绍堂、韩少华等历届校友的著作以及众多科技精英的业绩介绍。青年教师们感兴趣,学生们也都充满了新奇和尊敬。
“那些尘封的文件,会讲述学校沿革的来龙去脉,教学特色的源远流长,名人名家的治学风范。藉此,我们得以铭记二中的历史,记录二中的当下,维系二中的人脉,传递二中的生命密码。”
第四,它是体现育人规律的文化,也就是教学相长的文化。正如我们提出的,学校要处处体现和落实“养眼、养心、养德、养智、养体、养行”的育人功能,并体现“知行合一”。这种“养人”的过程是双向的、教学相长的。
“空气养人”的目标达成
“空气养人”是一个价值期待,我们把它规定为“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达成。
“三个发展”的主体是学校、教师、学生。这是一个辩证的互动互促的关系。没有学生的发展,学校与教师的存在就会失去意义;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也会落空;也正是在教师与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基础上,学校发展才成为可能。
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空气养人”的三个维度。它们是相互关联、内在一致、相互成就的有机体。其中,全面发展指的是宽度,具有做人、做事的宽厚基础;个性发展指的是深度,呈现教有特色、学有特色、办学有特色;可持续发展指的是长度,学校教育要为人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学校教育生活,他们能够自学自励、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勇于创新、善于实践,每个人的潜在能量都能积蓄起来,成为持续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后劲,在他们走上社会以后,能够通过自我教育,实现可持续性的自我更新、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就教师而言,通过优秀的教育生活,在自己的事业中不断体验生命的真谛,成为自己职业的设计者、实施者,其自身发展在长度上,有终身学习的持久动力;在广度上,有宽阔的视野和胸怀;在深度上,有科学与人文的底蕴,真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职业生命不断注入新鲜活力。这也必将使学校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需要我们从课程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等多个角度去实践它、实现它、完善它。
经典教育著作优秀读后感 篇4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典教育著作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典教育著作读后感1《草房子》主要讲述的是关于几个孩子的成长故事。我在这部作品中看到的是一个带着温情的故事。
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我从孩子的行动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忧伤,什么是勇气!
杜小康原本是村子里家境最富有的小孩,一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因他父亲生意投资的失败,一夜间负债累累,一下子从原来童真快乐的孩子变成忧心忡忡的“思想者”。他的肩膀上,承载了太多太多。他害怕过,无助过,忧伤过,但他从未停下步伐,而是勇敢的向前迈进。挫折、困难使他成长,使他过早地成熟,使他渐渐的领悟了人生,也让他变得更加勇敢了。
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我从孩子的行动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乐观,什么是坚定!
桑桑是校长的儿子,它有着仅次于杜小康的生活条件。他阳光、活泼、快乐,是孩子们羡慕的对象。但是。如此高高在上的他,却无情地被“病魔”缠上了。面对病魔,得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他,恐惧过,悲伤过,但最终他依然用微笑来面对,来度过最后的时光。他不想看见那些同情的目光,不想靠着他人的同情来过日子,更不想让父母伤心、难过。然而希望的希冀依然存在——在最后关头,桑桑和他的父亲寻找到了至此病的高手,在病魔手中夺回了生命。她顽强的意志力,乐观的精神是他“重生”的重要原因。
书中的孩子是纯真的,他们像一张张白纸,虽然偶尔会勾出黑色的线条,但最终绘成的都将是一幅美好的图画!
还清晰记得蒋一轮和白雀唯美的爱情故事;看似蛮力无敌却感恩的孩子细马;善良纯洁的女孩子纸月。这部作品,淋漓尽致的诠释了孩子成长的故事。
在这部书中,我体会到了那种非亲却浓如血的感情,那陆鹤每个孩子都有的强烈的自尊心,那慈祥和蔼的秦大奶奶的“固执”下所隐含的心情。
我曾想,如果我是书中之一,是否能像他们一样,承受其身上的责任,挑起肩上的重担?是否会退却,会气馁?我想,只拥有他们身上顽强的`意志力,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在汪洋中度过难关,找寻到迷失的方向吧!才能在风雨过后见到绚烂的彩虹吧!
而现在的我们,不正缺少这种精神,这种意志吗?那么,就仔细阅读这本书吧,用心去感悟。你会发现,其实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我们一样脆弱但坚强,力量和我们一样渺小但强大!
经典教育著作读后感2古语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靠的是什么?是论语中的大智慧!如果我们能在圣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大者能对事业有所帮助,小而解决人生的各种问题。《论语》被称为“东方之圣经”,而孔子也被誉为儒家圣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师傅孔子的一言一行积累而成。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道:“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言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警示后人:遇到困难的事情,要果断采用恰当的处事方法,使事情成功解决。在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正是儒家圣人“孔子的三千弟子”在一幅缓缓展开的、巨大的画卷上,引吭高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正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啊!这些精彩的表演,场面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的气派!使全世界多少外国友人叹为观止。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每天读一点《论语》,琅琅上口,我们从中汲取一些人生的智慧,体悟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日积月累,不仅具备了更为拓展的知识结构,也将善于把他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以此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
经典教育著作读后感3《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长篇作品,该作品凝聚了他对社会学术堕落的感叹,堪称一部现代版的《儒林外史》。
钱钟书在文中塑造了方鸿渐、赵辛楣、苏文纨、孙柔嘉、李梅亭等鲜活的人物形象。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故事的主人公――方鸿渐,对于他,我更深的感触应该说是同情。钱钟书对方鸿渐的描写可谓是出神入化,但最终却为他选择了一个悲惨的命运。
方鸿渐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入了围城般的社会。在城中,他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如意,但想要出去时,却发现城门已经关闭了。
抱着无奈的心情,他一头钻进了婚姻、事业和家庭的圈子里。在婚姻的围城里,他爱上了博学多才的苏文纨,但对方的漠然却注定这是一场失败的的单恋。颇有心计的孙柔嘉利用他的同情心,成就了他那并不美满的婚姻。在事业的围城里,方鸿渐同样也不如意,他经历两次转系后大学勉强毕业。在岳父的资助下,他踏上留学之路,却因无心学业而与一纸博士文凭失之交臂。为了搪塞岳父及家人,只好买了一张假凭交差。生活所迫,回国后的方鸿渐和赵辛楣等人一同踏上了前往三闾大学的求职之路,学校虽地处偏远,但绝非一方净土。清高孤傲、无所作为的方鸿渐终于在十几个知识分子间的勾心斗角中败下阵来。
方鸿渐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在围城中的格格不入。方鸿渐自视清高,手持的却是一张假凭。自我感觉颇好的他,课堂效果却死气沉沉。正是他对自己过高的估计,使他越来越不如意,也使他在围城里陷得越来越深。他渐渐感受到了自己的无知,以及和别人的差距,转而在心中筑起了一座新的围城,一座自卑的围城。
其实,这大可不必,只要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虚心求教,并对生活的不如意微笑面对,那座虚幻的围城也就自然消失了。生活中,也有人时常抱怨社会的不公,对生活比自己好的人十分的羡慕,万分的嫉妒。与其嫉妒他人,不如踏踏实实做好份内之事,要相信,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自视清高或一蹶不振,都不免使人走上方鸿渐的老路,抱憾终生。
还是那句老话,社会是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我们又何必让自己的心态处于围城中呢?
经典教育著作读后感4《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历史小说,作者以农民起义为材,塑造了有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是一部封建时代腐败的证据。《水浒传》描述了以宋江、吴用为首的三十六为天罡星和七十二位地煞星,奸臣当道,社会腐败杯朝廷逼上梁山,之后被招安后又被奸臣所害,到头来一无,反倒丢了性命。
自古,都把农民起义说成是对抗朝廷,反叛天子,想自立为王,在《水浒传》中事实正的吗?不!被奸臣所害,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宋江一边要躲避官兵的追捕,一边还要等待机会重归朝廷,为民除害。爱国精神人都,只精忠报国的爱国之人。
情,有,但在《水浒传》之中,更多的则是兄弟的友情。李逵救宋江,都此何别人争斗,劫法场,阮家三兄弟,曾发誓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情”字,包含了太多太多的资料了。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书。
经典教育著作读后感5我平时最喜欢喜剧,对于四大名著和历史书,瞄都不想瞄一眼,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更何况去品味其中的奥秘。
今年暑假,在老师的要求,我极不情愿的买了一本《论语》,草草地看了一眼,完全是应付。可是中间的某些语句,是那么的吸收我,把我引进《论语》的天堂。其中的一些文章是那么的值得我去欣赏、品味,能给人频频的联想,畅游在知识的海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我当时品完后,觉得孔子和他的学生能力是那么的高超,技能是那么的炉火沌青。
于是我的品味生活从这里启航:人们在当今的社会上,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休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古今中外,有多少有成就的人,不是每日反省自己的过错,不断走向改正的道路吗?与朋友和平相处,彼此信任对方,难道不是一种能力吗?娄别人把一件重要的事托咐给你时,那不是对你的信任吗?你是否应该去珍惜?老师乃辛勤的园丁,毫不留情的把“水”传授给你,你不应该认真的听,一心一意地去做吗?忠的特点为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
我被这深深的哲理所感受,以上就是我品的感受,而我在反省错误上做的并不好,有一次,三姨给我的作文上提一些建议,我却竭力的开拓自己的错误,以后我会改正,做认真标兵,我坚信,在漫长的品书道路上,会继续掀开崭新的.一页页。第二个是很短,却又很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周弘赏识教育读后感优秀 篇5
婷婷一岁半,进了厂幼儿园。一天,老师突然打电话告诉周弘,婷婷发高烧,已经送到厂医院了。周弘赶紧跑到医院,看见女儿像疯子似的狂呼乱跳,医生说,刚刚打了一针庆大霉素,可能有点疼,过会儿就好了。
一个疗程的针打下来,每打一针,婷婷都会疯狂地哭闹一阵。几天后,女儿的烧终于退了。可是周弘发现,无论怎样大声地呼叫女儿,婷婷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周弘傻了似的,一把抱住女儿,大声地喊着:婷婷!婷婷!婷婷呆愣愣地看着爸爸。
婷婷成了一个聋儿。诊断书中写着:“脑干电位显示:双耳全聋”。
“那一刻,天仿佛塌了下来,我恍恍惚惚地抱着女儿回家,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淌。”周弘回忆起那一刻时,眼圈又红了,嗓音哽咽。
幼时的婷婷,因为听不见也不会说话,她几乎不会笑。在幼儿园里,总是缩在角落里,谁也不和她玩。想拉屎拉尿却不会表达,常常拉在裤子上。数九寒天,周弘看着冻得瑟瑟发抖的女儿,心都碎了。
那些日子,电视台在播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每次,周弘都抱着女儿一边看一边落泪。电视看完了,周弘问自己,人家父亲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我也要用最深情的父爱,为婷婷把有声世界的路开通。
从婷婷3岁开始,周弘带着女儿定期到上海一家部队医院,用针灸电疗的办法,试图让女儿复聪。5年中,在耳朵周围的几个最疼痛的穴位,医生给婷婷扎了上万针,那是连成年人都难以忍受的剧痛,婷婷绝望无助地恸哭……
婷婷终于有了极其微弱的听力。周家人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让婷婷开口,哪怕只是最简单的词。傍晚,周弘从婷婷奶奶那里接女儿回家,骑着车,他反反复复地指着路灯,一路走,一路在女儿耳朵边上喊“灯,灯,灯……”骑40分钟,喊40分钟……
当婷婷终于能含混不清地说鼻子、眼睛、嘴巴等最基本的词时,她已经错过了学习口语的最佳年龄段。婷婷习惯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想饼干了用手比划一个圆,奶奶就知道她的意思了。这样下去,她只能永远是个哑巴。
一天,婷婷午睡起床,习惯地又向奶奶比划了一个圆形。奶奶抱着饼干桶坐在孙女对面,就是不给她吃。
“饼干!婷婷说,饼干。”奶奶想让婷婷开口。
婷婷就是不说,咿咿呀呀地抗-议着。
不说就不给吃,奶奶固执地一遍遍重复着“饼干,饼干。”
婷婷大哭,奶奶也跟着掉眼泪。
祖孙俩整整僵持了40多分钟,终于,婷婷的喉咙里滚出两个音:“布…单。”
石破天惊!
奶奶立刻递上一块饼干,婷婷眼睛一亮,一连串地发出了“布单,布
单……”奶奶激动地抱着孙女,一块一块地把饼干塞到孙女手中。
婷婷终于开窍了,她朦胧地意识到用口语交流的意义。半年后,她能说“阿姨再见”这样的完整的句子了。
可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婷婷差得太远了。周弘又开始寻找其他的办法。
“语言有书面语和口语,女儿的眼睛是好的,为什么不能用书面语与口语、说话与识字同步的方法来追赶健全的孩子呢?我开始把该说的话都写给婷婷看,她笑我们就写笑,她哭我们就写哭,她说星星我们写星星,她说月亮我们写月亮,效果出人意料地好。一次,婷婷妈妈出差到外地,我们到车站送行。火车启动的时候,婷婷一面跑一面哭,喊着“妈妈,妈妈”。我立即抓过她的小手,在上面写了四个字‘依依不舍’。我想她再也不会忘记这个词。”
就这么追赶了两年,婷婷6岁的时候,已经认识了两千多个汉字,能够阅读一般的儿童读物了。周弘决定把女儿送到普通小学,而非聋哑学校。他要让女儿意识到,自己是个健全的儿童,和健全人一样有着健康的体魄和思维能力。
婷婷7岁那年,周弘在上海一家书店里发现了一本小册子《幼儿才能开发》,书中介绍了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育方法。书的第一段话就让周弘有了触电的感觉:
“在孩子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虽是处于他们的双亲的‘摧残’之下,然而还是发挥出难以想象的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成长起来,所以说,孩子的能力的幼芽是被大人掐掉的。”
早年留学德国的铃木在回国后,发现日本的教育出了问题。小时候,孩子们的眼睛是亮晶晶的,可上学后,就慢慢地变得黯淡无光。他说,日本的教育已经把人世间最大的欢乐求知异化成了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铃木终于发现,在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父母的心态最好,家中总是充满了欢乐。因为父母总是用最得意、最欣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也就是这种赏识,成就了每一个孩子在毫不费力的情况下掌握了口语这种最难的语言形式。能不能把它运用于孩子的小提琴教育?能不能把它运用于孩子成长的其他阶段?铃木最终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为日本培养出了一大批堪与童年莫扎特相媲美的小提琴神童。
重要的要赏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要让他们永远充满了自信。
此前,周弘的做法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探索。到这个时候,他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
“我的观念变了,我教孩子的方法也变了。首先我要让婷婷相信自己是天才,我在她的课桌上的玻璃板底下压了一张《天才儿童行为表》,只要她看书忘了吃饭睡觉,我马上就指着表上的第一条对她说,你看,这上写着,看起书来废寝忘食,你不就是这样的吗,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这给了她一种积极的暗示。
“我专找孩子的优点。然后让这些星星之火,通过我们做家长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其成为燎原之势。怎么夸张?记得我第一次给婷婷做应用题,十道只做对了一道。也许这时候有的家长巴掌就过去了。我没有。错的地方不打叉,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勾。然后发自肺腑地对她说:‘婷婷,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十道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哎。’小婷婷听了这话,自豪极了,越来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对的多,升初中考试,数学考了99分。
“孩子学写作文的时候,很多家长都让孩子读范文,拿孩子的作文和范文相比,结果越比孩子越没信心。一篇作文再差,总会有一两个句字写得好吧,我就用红笔把好的句子划出来,吃饭的时候,让婷婷当着全家人的面朗读,我们一起为她欢呼。慢慢地一句变成两句,两句变成三句,她越来越爱写,能不出好作文吗?”
婷婷10岁那年,她写的6万字的科幻童话出版了。
无论怎样,周婷婷是个双耳全聋的残疾孩子,她比普通孩子更为敏感、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她比普通的孩子更需要自信自强的信念。用周弘的话来说,她需要一种“伟人气质”。让她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甚至别人做不到的你也能做到。8岁时,父女俩在陕西扎针,父亲偶尔从一本书中学到了一种快速记忆法,他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1000位数编成一个个荒诞离奇的故事,讲给小婷婷听。父女俩一边讲,一边笑得前仰后合,不知不觉中,婷婷记住了这1000位数的排序。8岁的聋童能背出圆周率1000位,这在当时成了轰动一时的消息。
在后来的日子里,这种能力给了婷婷许多的暗示。婷婷从4年级跳到6年级,别的孩子已经学过一年英语了,而她还是零起步,更何况她还是个聋儿。父亲鼓励她说,婷婷,太了不起了!3岁半还不会讲话,现在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能背圆周率1000位。双耳全聋的孩子竟然自学英语,婷婷十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并光荣地受到江总书记的接见;十六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1996年秋,周婷婷从南京一中高中毕业,被保送到辽宁师范大学,成为全国第一个聋人少年大学生。尽管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婷婷的大学生活却适应得很快。平日与人交流,婷婷一般是看口型,但南方人口型与北方人口型不一样。刚进校时也闹了不少笑话……但很快同学们就开始喜欢上这个纯真善良、活泼开朗的小同学。同宿舍的姐姐都称她为“阳光女孩”、“快乐天使”。
大学四年里,婷婷不仅学会了英语的书面语言,还掌握了口语。一位从国外回来的朋友说:也许婷婷是第一个能说一口英语的聋人。至于计算机,婷婷更如鱼得水,她是学校网吧里的小明星,还开设了自己的个人首页。她以自己亲身感受和经历提炼而成的毕业论文《聋人如何适应主流社会》,被指导教授张宁生称赞为“可以成为载册的精品”。《大众心理》杂志也前后分三期连载,很多聋人读后给周婷婷写信,称这篇文章对他们的人生具有指导意义。
清秀而充满了灵气的周婷婷告诉记者,申请就读加劳德特大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单考托福就是很难的一关。她整整用了3个月时间,才考出了今天的优异成绩。托福考试过关后,想申请进入这所在世界上对聋人心理研究最多、最新的学校也并非容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婷婷不断通过国际互联网一遍又一遍地向加劳德特大学推销自己,最终引起该校聋教系主任理查德博士的重视,经校方研究后,正式向周婷婷发出了录取通知书。
2002年,周婷婷荣膺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人物(排行第六),同年留学美国,在赴美读书之前,周婷婷像海伦·凯勒一样创作了自传小说《无言的歌》,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在波士顿大学开学之际,周婷婷非常激动,她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我真的很幸运!能被美国名校录取为博士生!我很希望以此改变人们的观念,残疾人可以做得和普通人一样好,甚至可以做得比他们更出色更优秀!”她表示,不管再大的困难,她会尽最大的努力,好好攻读博士学位,将来学以致用,为祖国千千万万残疾人做一些事情,坚忍不拔地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
周婷婷在美国留学的三年时间里,充满着汗水和艰辛,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了。比如语言问题,这曾经是她学习和周围环境交流的最大障碍。她不仅要学美国手语,而且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英语水平,以便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手语是聋人的“本民族语言”,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她和周围的聋人朋友在手语交流上已经不成问题。如今,她不仅会美国手语,而且英语书面语更是没有什么问题。从外表上看,她不像患有失聪问题的残疾人。她能借助助听器和看口形,用汉语与熟人对话。婷婷的神奇人生,被拍成电影《不能没有你》,而且她主演了这部电影,放映后,全国为之轰动。
周婷婷的人生故事激励了许多人,不仅有残障人士,而且有身体健康的普通人。3岁半时父母亲就发现自己的女儿已是全聋全哑了。在以后的日子里,父亲一边为女儿四处求医治病,一边创造了一套赏识教育理论,帮助女儿学习。结果奇迹出现在这个家庭,聋哑的女儿不但开口说话了,而且借助于助听器进入省重点中学读书,辞职专门教育女儿的父亲,还被聘到南京市聋哑学校作了一名副校长。现在,父亲周弘已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的主任,专门从事教育研究工作。
伴随着女儿的成长过程,周弘逐步将赏识教育的研究视角从聋障儿童转入正常儿童。几年间,他深入到全国各地的学校、社区,为家长、教师、学生做了近2000场认识推广赏识教育方法的报告。一次演讲报告结束后,周弘要求家长们在纸条上写出自己孩子的十大优点,结果100多位家长中竟有一半人写不出。他大声疾呼: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本该富有人情味的家庭教育被异化了,做家长的完全忘记了对子女作为一个人、一个有着精神生命的人的应有的尊重和信任,更忽略了孩子之间所存在的差异,都视自己孩子是“神童”,一味地相互攀比,甚至不惜拔苗助长,最终导致家庭教育的彻底失败。
我国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说,赏识教育给人的是一个法宝,让你由失败走向成功,由痛苦走向幸福。岂止儿童,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单位之间甚至国家之间,都渴望赏识与成功。赏识犹如阳光滋养万物生长,而赏识教育是生存教育、发展教育和成功教育,它是一把打开希望之门的金钥匙。
赏识教育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中国青少年中心的高度重视,并专门成立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周弘出任主任。
婷婷笑着说:“我想说,爸爸你真是个伟大的爸爸,了不起的爸爸!”
记者问婷婷,这次被加劳德特大学录取,父亲有没有帮忙?她认真地说,从托福考试合格后,就不断地通过互联网向加劳德特大学推销自己,最终引起该校聋教系主任理查德博士的重视,才被录取进心理咨询专业的研究生。
作女儿的是怎样评价父亲和他的事业?婷婷笑着说:“我想说,爸爸你真是个伟大的爸爸,了不起的爸爸。小时候并没有觉得赏识教育有特别之处。长大以后,当我遇到许多事时,再回头想想,赏识教育让我懂得热爱生命、珍视生命,追求快乐的人生价值。”
教育杂志优秀读后感 篇6
一、优秀文化为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基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岁月中, 张家口人民勤劳智慧、勇敢顽强、改造自然, 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 创造了优秀的文化。地处张家口的高校学生, 从地方历史沿革、古迹遗存、遗风习俗中, 梳理地方文化历史的脉络和渊源, 品味地方文化历史的精神和气质, 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和传播, 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基础。“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早在200万年前, 古人类已在张家口阳原县泥河湾盆地起源、繁衍、进步, 张家口是人类最早的踏足地之一。世界著名的泥河湾遗址, 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研究200万年到300万年前古地层、古生物、古人类、古地理及新构造运系等学科的著名地区。“泥河湾盆地是除非洲之外的另一个人类起源。”[2]“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 “黄帝与蚩尤战于琢鹿之野”, 黄帝和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两战后“合符釜山”, 将各部落的图腾取其精华, 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融合, 奠定了中华民族大统一的根基, 开创了中华文明史的新纪元———“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3]。六代长城历史悠久———张家口境内长城分属于不同朝代, 已经明确了赵、秦、汉、北魏、明五代长城, 纵横交错、历史悠久。近期在野狐岭一带发现的长城并不属于以前公认的任何一个朝代。张家口地理位置特殊, 研究张家口长城对了解山西、辽宁、内蒙古、甘肃等地长城走向有重大意义。剪纸文化灿烂———张家口蔚县剪纸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题材广泛, 意寓深长, 生活气息浓郁。2009年10月, 蔚县剪纸以中国剪纸首位的身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足以佐证蔚县剪纸艺术的魅力。“第二丝绸之路———张库大道”。清康熙帝率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稳固了边防。到清朝末年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北方仅次于天津的第二大商埠, 与南方的广州并列为中国的“陆水码头”。大量毛皮、茶叶、绸缎等商品, 沿着一条“第二丝绸之路———张库大道”进入蒙俄及东欧市场, 而外蒙的牲畜、皮货、蘑菇、药材等商品也由此进入内地市场。第一条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京张铁路”。1905年, 清政府为加快张家口与北京的商品流通, 下令建造北京至张家口的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派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 于1909年建成。它的建成通车是“中国人民的光荣”[4], 由此它成了一条标志着中国人“自主创新”精神的“争气路”。
二、光荣革命传统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历史教材
张家口是一座有着辉煌革命历史的城市, 曾作为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 被誉为“第二延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 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 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历史教材。李大钊六到张家口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曾先后6次到塞外山城张家口指导党的创建与发展工作。”[5]早在1921年9月, 李大钊领导下的北方党组织就派何孟雄、缪伯英、邓中夏、罗章龙等先后到张家口传播马列主义。1924年春建立起中共京绥铁路支部;1925年初王仲一等建立了中共张家口特别支部。1925年10月底, 李大钊在张家口召开了西北农工兵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热河、察哈尔、绥远等地代表200余人。会议提出了“工农兵大联合”、“拥护苏联”、“反对帝国主义及封建军阀”等政治口号。他高瞻远瞩的看到, “张家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是蒙汉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 是京绥铁路的中心, 是通往内蒙古草原的‘头堡’。”[6]张家口第一个工人党员和党组织。1922年2月, 何孟雄、张隐韬首先发展了张家口铁路车务工人李泽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是张家口第一个当地工人党员;6月又发展了李连生、周振生入党, 在张家口平安里铁路工人宿舍内,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特派员何孟雄, 正式宣布“张家口第一个党小组成立”[7], 当时称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张家口铁路工运小组, 直属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党组织领导。10月, 以张家口为中心, 发动了争平等、争待遇、争人权的车务工人大罢工。罢工胜利后, 又发展了张树珊、张小珊、魏华池、傅国中等4名中共党员, 并将前张家口工运小组正式改为中共张家口铁路工人小组, 仍属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党组织领导。察哈尔省第一个农民协会。1926年夏, 张家口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卅”反帝大游行, 近郊农民协会会员和具有进步觉悟和爱国热情的农民纷纷进城参加游行。9月, 在中共张家口地委的领导下, 察哈尔农民协会正式成立, 会址设在东湾子察哈尔农林试验场。察哈尔农民协会的成立, 极大地带动和影响了张家口周边地区的农民运动, 也分别建立起农民协会, 当时会员总数达600多人。“以察哈尔农民协会为核心的张家口农民运动, 成为当时京西北地区农民运动的重点地区。”[8]张家口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26年3月, 中共北方区委先后派遣北京地委书记乐天宇和广州讲所第五期学员李怀才来张家口领导察哈尔农运工作, 并在大境门外东湾子和孤石村建立了党支部, “这是察哈尔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先后由李怀才、贾荣担任支部书记。”[9]1928年, 李怀才、贾荣等同志不幸被捕, 壮烈牺牲。亲耳聆听毛泽东同志授课。1926年春天, 我党开始在东湾子农林试验场开办农民运动训练班, 学员来自察哈尔省各地。同时, 还举办了农民夜校, 进行扫盲和革命宣传, “并向毛泽东主办并亲自授课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输送了五名学员。”[10]在讲习所, 毛泽东同志亲自担任《农民问题》和《农村教育》等主要课程的教学, 并作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专题报告。周恩来、恽代英等人也都在讲习所授课或作报告。1927年6月毕业后, 大多数学员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 成为开展农民运动的骨干。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烫金精装本编辑出版。1944年, 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决定由邓拓负责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版本的《毛泽东选集》。这部《毛泽东选集》收入29篇文章, 按内容分编为5卷。后来又将《毛泽东选集》五卷本扩编为六卷本。一至六卷分为国家与革命问题论著、统一战线工作论著、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论著、财政工作的论著、党的建设工作论著、文化教育工作的论著等, 文字由50万字增加到60万字。1946年春, 张家口“最早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烫金精装本, 最早编辑出版了《毛泽东选集》六卷本。”[11]我军解放的第一座省会城市。1945年9月, 聂荣臻奉命从延安来到八路军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张家口。中共晋察冀中央局、晋察冀军区、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等党政军机关也都移驻张家口。根据中共中央指示, 聂荣臻指挥晋察冀军民保卫、巩固、发展了解放区根据地。国共停战协议生效后, 聂荣臻带领晋察冀军民, 又多次击退了来犯之敌。在这期间, 在中央局的领导下, 边区首府张家口建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 在工农业生产、文化教育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为我党管理大城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聂荣臻元帅曾指出, “张家口这座城市, 完全是我们自己解放的。也是解放战争前夕我们夺取的较大一座城市。”[12]第二个中央广播电台———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1945年8月23日张家口解放, 晋察冀军区领导决定成立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 24日下午5点开始播音, 一个充满朝气、代表人民心声的广播电台诞生了。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成为继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后第二个中共广播电台, 每天必须转播延安的全部节目。聂荣臻在《回忆录》中提到, “8月25日, 我在延安听到张家口电台广播, 我军已解放了张家口, 真是高兴极了。”1945年10月, 增设了英语广播节目。1945年11月, 晋察冀中央局书记刘澜涛在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通话。1949年10月1日, 来自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的丁一岚, “成为开国大典上同来自延安的齐越一道直播盛会的播音员。”[13]“人民的城”———张家口。现代著名诗人艾青, 是作为当时“华北文艺工作团”团长从延安来到张家口的。他写于张家口的诗共两首, 一首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5周年而写的《欢呼》, 另一首是歌颂获得新生的张家口的《人民的城》。《人民的城》共244行, 1900多字, 它对张家口的历史和现实作了全景式的描写, 并通过张家口解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城市风貌的对比, 表达了对“一切为了人民”的“人民的城”的热爱, 形象地告诉人们, 张家口已不只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城市, 它已成了光明的象征、和平民主的象征。“英雄的城”———张家口。在这方热土, 曾培育出参加南昌起义的革命青年王仲一、“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马宝玉、舍身炸碉堡的全国战斗英雄董存瑞、民兵战斗英雄何金海等一大批革命先烈。抗日战争时期, 张家口伤亡12万人。张家口人民为了民族解放、国家昌盛、人民幸福, 不屈不挠, 英勇奋斗, 谱写了壮丽的革命篇章。“第二延安”———张家口。1945年8月张家口解放, 这是在全国范围内解放的一百九十多座城市中的第一个大城市, 成为晋察冀边区的首府, 既有统一战线, 又有人民民主的内容, 在农村实行了“减租减息”。当时在这里出版的报纸和刊物有《晋察冀日报》、《工人报》、《鲁迅学刊》、《民主青年》等。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 城市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张家口的文化界更是盛况空前, 成仿吾、艾青、丁玲、肖军等百余名解放区著名文艺家云集张垣, 新歌剧《白毛女》在这里诞生, 丁玲在涿鹿温泉屯写出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张家口享有“第二延安”、“文化城”、“东方模范城市”等美誉。美、英、法国及重庆、北平、天津的大批记者纷纷来访, 美国记者柯莱说:“张家口已形成文化城”, 天津大公报记者认为, 如果以人口和文化人来做比例, 恐怕张垣 (张家口的别称) 是文化气息最浓厚的城市了。各地进步青年学生踊跃来张家口求学, 仅华北联大就有300余名来自京津的青年新生。新保安战役拉开平津战役胜利的序幕———1948年12月21日, 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罗荣桓等电。这个电报, 后来以《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为题收入《毛泽东选集》。电报一开始分析了当前局势:“张家口、新保安、怀来和整个北平、天津、塘沽、唐山诸敌, ……都已成惊弓之鸟”, 明确指出:“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敌人从海上逃跑。”根据这个判断, 电报作出具体部署:“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 (十二月十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五日) 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 (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 , 有些则是隔而不围 (即只作战略包围, 隔断诸敌联系, 而不作战役包围, 例如对平、津、通州) , 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尤其不可将张家口、新保安、南口诸敌都打掉……我们的真正目的不是首先包围北平, 而是首先包围天津、塘沽、芦台、唐山诸点。”在完成部署后, 12月22日和24日, 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占新保安、第二次解放张家口, 拉开平津战役胜利的序幕。
三、挖掘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 增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效性
优秀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三祖文化是张家口文化的魂魄, 2000年建成的北京中华世纪坛把三祖两战作为千年纪念载入青铜甬道。张家口市每年举办的冀台同胞共祭三祖大典, 都有大学生参与导游讲解、礼仪服务, 增强民族认同感。大学生冬季长跑起点选择在大境门, 组织开展“爱我长城”修葺长城募捐活动、“爱我中华”登长城比赛等文化活动, 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爱国报国热情。以大学生科技体育文化艺术节为契机, 开展传统文化活动, 剪纸大赛、地方戏剧二人台表演, 成为传统保留节目。2007年两岸青年文化交流, 我校学生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剪纸作品作为礼品赠送给台湾青年, 受到欢迎。2010年, 我校大学生参加张家口市举办的《大好河山》文艺演出, 节目就以张垣大地粗犷的民风为题材。通过参与文化建设活动, 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革命传统对当代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延安精神是张家口革命精神的精髓。充分利用张家口革命历史资源, 把革命遗址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组织大学生到晋察冀军区旧址开展巡学活动, 在吉鸿昌纪念馆举行重温入团誓言、党旗下宣誓, 到晋察冀革命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等活动。利用学校教师编写的有关书籍, 结合张家口革命历史和学校创业历程, 编写《延安精神和白求恩精神教学大纲》, 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教材。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 引导大学生深刻感受地方文化魅力、传承地方文化精髓、了解地方革命历史、培养高尚革命情操, 帮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了解国情, 认识社会,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挖掘张家口的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和理论研究活动, 大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文化、了解历史、提高能力, 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努力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 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使广大青年真正成为大有作为的新一代。
摘要:高校通过挖掘张家口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 广泛开展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大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重温革命历史、牢记责任使命, 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注优秀生的品德教育 篇7
大部分的优秀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表现良好,在班里是好学生、好干部,伴随他们成长的往往是父母的宠爱、教师的偏爱、同学的羡慕,他们事事称心如意,处处一帆风顺,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往往容易形成自负、骄傲、自私的性格弱点。我的班里就有这么一个学生,他在学校的各次考试中都是名列前茅,各科的老师都喜欢以他为榜样,同学们也都特别地羡慕他。但渐渐地我发现班级的同学开始冷落、疏远他,他在集体活动中总是找不到伴,甚至有时候忘带了学习工具都没人愿意借他。一开始我以为是教师的偏爱和表扬让同学们对他产生了反感,可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观察后,我发现他整天只是学习,对班级和学校的事漠不关心,从来不主动去帮助别人,同学向他请教的时候不是敷衍了事就是极不耐烦。最让同学反感的就是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大家都踊跃地为灾区捐款捐物,他却无动于衷,班级平时落后的学生都比他积极。班级同学毫不避讳地在我眼前数落他自私自利、瞧不起人,在这样的同学关系中他的情绪开始低落,各科成绩渐渐出现了波动。
我和这位学生交流了几次并且去他家家访,他的父母明显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有什么不足。在他们眼里孩子好得近乎完美,回到家里就看书学习,从来不出去玩,也不和乱七八糟的人打交道,父母说什么听什么,成绩也好,别人羡慕还来不及呢,哪里会有问题。我问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他们说孩子只要学习好能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就行,别的管得那么多也没什么用。我向家长反映了他在学校的表现,和同学交往的情况以及近期学习成绩的波动,家长很震惊,他们根本没想到这些小事会影响到他的学习。在我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渐渐改变了对人对事的态度,同学之间的关系渐渐融洽起来,笑容渐渐回到了他的脸上,他也不再是班级的“透明人”了。通过这次事,我想了很多,当今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又非常棘手的问题,教师、家长和社会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关注。
优秀的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8
当我打开第一页时就被这感人肺腑的故事所深深的吸引。
文中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比我小一岁的意大利少年。作者以日记的形式把四年级的安利柯一学年每一天发生爱的故事全部都记录了下来。这本书里讲到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同学之间的友情,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师生情......
这本书上的每一个情节都很令我感动,但书中的每月故事“六千里寻母”更令人感动,我是带着泪水读完这篇故事的。
一个热那亚工人的儿子,由于母亲去了很远的地方打工,儿子多年不见母亲,非常想念,于是一个13岁的少年就踏上了他寻母的路程。他四处打听母亲主人的住处,但他千辛万苦来到了一个地方,而母亲的主人又搬到别的地方,就这样来回了六次。最后,把脚都走破流血了,可他还是坚持着,终于找到了母亲。他一共走了六千里,这是一个13的少年能承受得了的数字吗?因为他有一棵不可磨灭的寻母之心。而我是怎么对待我的母亲呢?一有什么事就怪她,我心里感到很内疚,很对不起母亲,我真想说:“妈妈,对不起。”我决心帮妈妈做一些事,为她减轻负担。我和那个13岁的少年真是无法相比。
【教育杂志优秀读后感】推荐阅读:
初中生优秀作文杂志07-07
建筑杂志与建筑教育09-29
永年教育杂志征稿06-06
教育与职业杂志目录10-03
《教育研究》杂志征稿10-26
教育教学类报刊杂志09-14
《当代职业教育》杂志征稿10-15
中小学教育杂志社10-18
中小学教育杂志官网10-21
素质教育在美国优秀读后感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