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范文

2024-09-26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范文(共11篇)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范文 篇1

如何创建小学音乐课高效课堂

音乐课是一门具有开发价值的课程,它对儿童思想品德及人格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农村音乐课教学现状,往往是以教学生一唱歌为主,显得枯燥,没有符合音乐课“寓教于乐”的特点。音乐课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营造民主、和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但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还未被充分合理利用。为了传承地方文化,合理开发农村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资源,提高农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现谈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

我们农村音乐老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采用农村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才能促进音乐课的发展。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具有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学校的广播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领导不仅应该加强管理,还应要求学校的有关部门配合音乐教育活动及音乐课堂教学,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生本身是一种很好的资源,教师应该及时发现他们,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中呈现自我,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与音乐课一同成长。二,应重视家庭和社会环境

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使学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可组织学生听民间艺人表演等。课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将传统的以唱为主的形式改变为唱、跳、奏、说、画、演等合为一体,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由于每个同学对角色的理解不同,在演绎的过程中会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开展各种活动时应要求全体同学都要参与,以小组为单位,将他们分为导演组、舞蹈组、伴唱组、伴奏组、美术组等,每个小组都有具体的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每个组表现都很积极,常常用课余时间在班里或借用音乐室排练他们自己编写的话剧、小品,编排舞蹈和时装表演等节目,然后他们利用周末或班对会等时间,展现他们的作品,从主持到编排节目以及拍摄都由同学们自己完成,他们如愿以偿的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班级音乐会”活动。由于整个活动是每个学生主动参与,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审美能力。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深深的感觉到,有时,教师和学生适当的进行一下角色变换,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能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音乐课给他们带来地快乐。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学生用自己的能力担任不同的角色,发挥自主的作用,尽情享受音乐的乐趣,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音乐课堂中,鼓励音乐创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计生动有趣、富有创造性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尽情想象、尽情释放感情的平台。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内容,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美,通过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的精神、勇气和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思维无拘无束的空间。课中可开设“音乐大擂台”、“艺术大比拼”等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自由创作,如:弹琴、打鼓、跳舞、吹笛子、拉二胡等。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摇篮,他们通过参加表演,对音乐作品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潜力。

四、音乐课中的情感教育

音乐是一门艺术课程,课堂中教师利用各种手段,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对歌曲的热爱。课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尽情想象、尽情释放感情的平台。音乐作品有它们各自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它可以把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思念、悲痛、忧伤以及最刻骨铭心的回忆等等变成旋律。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分析教材,应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创作时的意境、风俗人情等,并透过作品的表面层层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让学生从心里唤起情感共鸣。如歌唱时让学生用不同动作来表示自己情感。当歌曲起伏时用舞蹈的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情感,高昂时用舒展的双臂来表示自己的情怀,低沉时用道具体现自己的心情。学生通过肢体的表演感受音乐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歌曲,热爱大自然。

五、转变原来的唱歌课形式

在我们农村,大部分教师总是“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课相似”,依葫芦画瓢,固步自封,机械地重复着以往的教学模式。创新意味着对陈规的突破,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创新能力,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可以只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几乎就是“唱歌课”,也就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达到教学目的。这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代学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真正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的。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不可以高高在上,身上罩着光环,应该蹲下身来和学生对话。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小胖胖》这一课时,融入到学生当中去,我扮演歌曲中的老奶奶,小学生们分别扮演叔叔、阿姨及小胖胖,大家不分彼此,真情流露,越出了代沟,边唱边演,此情此景不能说不感人。歌声伴着大家的表演,心情是多么的舒畅。我相信,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感受到音乐的欢乐,才能真正学好音乐。

六、更新教学方法

新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书法、篆刻、影视等多种领域的艺术因素,这些因素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能做一个与时代不脱节的音乐老师呢?除了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专业技术外,还必须有大量配合教材内容的资料,教师要寻找、开发、制作教学资源和资料。例如,在教学的准备中,应该集思广益,要善于利用短信时代的各种资源。广大音乐老师要善于发现自己身边的材料,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找寻更贴切的、鲜活的、适应于本地区学生学习的材料。例如:还是在上《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时,为了让孩子能深切地体会到乌鸦母子之间的感情,我让学生在课前找出和妈合影,在上课时让小朋友上来给全班同学看,并讲述和妈妈之间的动人故事,老师再把课前收集到的许多动物母子之间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配于抒情的音乐,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都受到了感动。再如:在教学生认识音的高低时,我的做法是:准备七只透明的玻璃杯,杯里分别放入不同容量的水,(用筷子敲击时能发出不同的音高)。上课时,我在桌子上把七只杯子一字排开,再拿出一根筷子,对学生说;“我们今天来找音乐!音乐就在这七只杯子里,谁来找一找?”学生觉得很新奇,都争着要来找音乐。当几个学生用筷子敲击杯子以后,马上有学生告诉我:“老师,杯子里的音乐怎么都不一样呀?”我因势利导说:“对呀,这七只杯子里住着七个不同的音符,它们的音高都不同。”然后拿出写好音符唱名的卡片,边唱出音名,边贴在杯子上,再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唱一唱,学生跟我唱一唱。就这样,利用身边最常见的物品,却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到了音乐知识。可见,只要我们用心寻找,生活中可以利用的资源还是很多的。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要使他们真正理解并掌握节奏,必须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生动有趣的故事,运用视觉和听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注重让同学们在音乐活动中愉快地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我认为,音乐学科对创造力的培养,是任何学科都无法相比的。只要做到了这些小学音乐课难道还会上不好吗?

总之,新理念,新方式会给音乐课堂带来新的变化。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教学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音乐、艺术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展现。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范文 篇2

音乐是有声的情感体验。教师要让学生从感官上感知音乐的美, 特别是小学生, 兴趣爱好和对美的认知都处在萌发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 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一名音乐教师, 应紧紧围绕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 提倡学生的基本修养和天性发展, 以爱美、审美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个体的兴趣为动力, 变无形为有形, 寓声于美形、美景、美物之中, 声形并茂, 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一定的寄托和情绪体验。

一突出体验, 兼顾兴趣, 实践操作, 鼓励创造

小学音乐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 针对特定情境下的特定曲目, 重视学生课堂上的情感体验, 鼓励学生释放天性, 兴趣为主导, 突出情境创造, 即让学生的感官主动参与感知欣赏,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与尝试创造、全身心参与的过程。根据学生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特点, 着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认识、感受、理解音乐, 避免让学生被动而片面地接受枯燥无味的乐曲而不是音乐。音乐的欣赏、理解、参与、创造是发挥学生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潜能的过程, 是学生积累音乐感性认知、情感基础、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手段, 对于培养学生的内在修养和外在气质、与人交往过程中必备的情感修养和方法以及反应能力、实践能力的创新,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师生互动, 培养兴趣, 开展节奏感知教学

学生喜欢音乐, 但不喜欢上音乐课, 或者说学生不喜欢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这在许多小学里似乎是一种普遍现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修养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音乐教育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 从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使得人类音乐的欣赏和感受本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节奏是音乐的核心内容和最基本的组成元素, 是音乐外在形式最明确的表达, 是音乐情感发挥的载体。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采用了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现存的平均认知水平及音乐素质, 结合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原理和节奏学习的基本方式, 通过节奏感知即兴创编教学, 如做游戏、画图画、做手势、做表情等,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让学生在动身体的同时, 使学生的心和脑也随之动起来, 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反应能力和自控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最终使学生能够自如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三创设空间, 探究教学, 情境交融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我把学生进行随机分组, 以自主创作表演的形式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到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在表演的过程中, 结合学生的互动, 音乐老师做出贴心的点评, 这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 要真实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体验同时也要说一句鼓励或者肯定的话语, 这样使学生会积极忘我地投入到表演中。通过这种有声有色的音乐课堂教学手段,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兴趣, 引起学生内心情感的共鸣。借助这种手段, 挖掘出学生内心潜在的表现欲望, 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喜欢音乐、喜欢表演的自信心。

小学音乐教育改革, 应给予小学音乐教育一个正确的定位, 把音乐教育看成是面向全体学生普及音乐艺术的教育, 看成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而不是一味地灌输音乐理论知识。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究音乐教育方式方法, 改革音乐教育课程模式, 才能培养和发掘出更多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谯少和.浅谈音乐教育的潜能与激趣[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3)

[2]王凯音.对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反思[J].音乐天地, 2008 (10)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 篇3

关键词:歌曲教学;教学理念;小学;音乐课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72-01

当前音乐课教学现状,往往是以教学生唱歌为主,没有符合音乐课“寓教于乐”的特点。音乐课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营造民主、和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那么,如何上好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呢?

一、要突出教学理念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那么如何体现音乐的特点呢?音乐之外的文学知识不能过多,它只起一个教学辅助作用,否则它就失去了音乐课的本身意义,当然音乐知识也不能没有,它只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不知不觉中顺带掌握。

2、突出教学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于一体。“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我感觉大家更关注的是形式上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关注“内容的选择,注意教学的方法”。形式手段要适度适量,突出音乐特点,重视综合能力的提高,对于如何使用教材,我们的音乐教师还没有从观念上真正得到转变,许多教师依然固守着“课本上的内容就是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这样一种观念,只知道“教教材”而不会“用教材教”,不能或不敢“变通教材”和“变活教材”,我们要把贴近学生音乐生活的最新音乐成果及时并灵活的引进课堂,这样学生一定会喜欢上音乐课。这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因素。

3、突出学习方式的改变,主动参与探究和交流合作。我们现在的音乐课,大家总会设计一个拓展环节,但是我们要记住拓展之后我们还应该回归本课主题,我们拓展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加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五个方面

1、要注意导入。我们常说没有好的开始就没有好的结束。所谓好的开始,也就是指我们的课前整理、课前导入。良好的课前导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求知欲望。

2、要注意音乐课的学科教学重点。首先在音乐教学中,教学之外的东西绝不能太多,像音乐之外的文学知识、地理知识、自然现象等,它只是一个辅助,让学生了解一下就行,还是要以音乐的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一定要分清主次,把握不好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其次音乐课堂上教学重点、教学任务要明确,要清楚你本节课在干什么,教学以外的内容尽量少,尽量少添加教学设计内容以外的新知识,或一笔带过,一定要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主。否则会使这堂音乐课显得支离破碎,看不清楚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到底是什么。

例如:在讲解八分音符(X)、四分音符(X)、二分音符(X一)时值时,我就用了这样的比喻,八分音符(X)下面有一横,好像是一个人在骑车,四分音符(X)就是一个人在走路,二分音符(X一)就好比一个人拖着一个重物在行走,请同学们想想谁走得快,谁走得慢呀?

3、注意正确的评价。对于要求我们微笑教学这一点,我认为,我们不能一味的去鼓励学生,即使学生错了,我们怕伤其自尊和兴致,不但不与指正,反而微笑的鼓励:“很好,很棒”!当学生对所欣赏乐曲的意境表达出错误的感受和理解时,老师怕打击其积极性,不但不予纠正或讲出处正确答案,反而却微笑的点头,以是肯定,并表扬学生大胆的想象和创新的见解。这样就使学生误把错误当正确了,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表现能力都极为不利。这是我们音乐教改中的一大误区。

三、在歌曲教学上把握五个方向

1、明确唱歌教学的三个目标

小学音乐课重点是唱歌教学,要想成功的完成唱歌教学这一环节,应该突出三个方面:即:我们把发展歌曲兴趣(喜欢唱歌)作为共同目标、情感交流(感受表达歌曲的情感,有感情有理解的唱歌)这是最重要的目标、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识谱发声,没有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可能有感情的歌唱,知识和技能是手段)这是次要目标。

2、听唱和视唱相结合

从听唱法向视唱法过度,采用整体听唱和分句听唱。欣赏范唱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能给孩子一个整体的感受。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进行视唱呢?这些应以学生情况而定。当学生能完整的唱完一个乐句时再采用视唱法,否则不能采用视唱法,这样反而会破坏学生对整个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学习兴趣。

3、创编与拓展

我们目前存在的一大误区就是:凡是遇到拓展这一环节,大都是创编歌词,或者是人物的改变,千篇一律,看不到什么新颖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能对歌曲的风格进行创编呢?比如我们这堂课所学的歌曲如果是属于民歌类,那么我们可以把它改编成号子,让学生进行讨论,来体验他们的不同之处。也可以把它创编成山歌风格让大家进行讨论体验.体验回声的感觉,体验悠扬秀丽的感觉,体验豪放粗犷的感觉。当然这些大家都有他不同的处理方法。我们不寻求不主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歌曲进行创编或歌曲排练,而是要让学生主动性地、创造性的对歌曲进行创编处理的尝试,尽量发散学生的个人思维,让拓展这一环节有它重要的教学意义。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篇4

宁安市实验小学音乐组 宁忠臣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

“听音乐”对一般人来说是一项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休闲活动。但是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的人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鸭子听雷”。音乐教师也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学生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音乐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今人生厌?同样都是“听”,“音乐欣赏”确实比“听音乐”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但是这并不表示非要音乐专家才有“欣赏音乐”的能力。

只要精心的制定教学过程,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目前,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老师经常抱怨音乐欣赏课很难上,学生没兴趣。我认为老师在自身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1、教师担心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音乐的含义,往往用过多的语言来解释音乐,结果学生记住了老师的解释,而对于所欣赏的音乐本身却知之甚少。

2、老师往往无意识的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音乐,却忽略了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的主动性。

3、老师对乐曲的结构、特色认识不够,未能掌握教学重点,本身也未表现出积极的欣赏

4、缺乏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一般所见的欣赏教学不外乎是老师播放音乐,完整听,分段听,学生正襟危坐,一节课从头听到尾。

我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条:

1、课前老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和分析并给予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这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

2、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掌握重点,设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活动方式包括听、动作、歌唱、演奏、表演甚至创作,老师应当活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音乐。

3、以音乐为主体,讲解简明生动: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象。

4、好的视听器材有助于欣赏教学的教学成效。运用VCD、录像带、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等基本的教学设备,可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具实效。

5、老师应事先录好上课欣赏的音乐,特别是需要反复聆听的片段,要事先剪接,记录位置,以免在课堂上手忙脚乱,耽误时间,影响教学效果。

6、老师本身就是最佳的被欣赏对象:老师随时在学生面前范唱或范奏,并通过形体语言加以展示。所以要注意到自己的每一次表现都应具有音乐性。那么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对上述几点措施进行更好的实施呢?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有兴趣的进行欣赏。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三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可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动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学生更多的艺术想像和生活联想。最后,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高潮。

二、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富于想象的思维特点,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三、运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随音乐做身体律动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运用人们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

四、哼唱主题曲调,体会乐曲的音乐形象以儿歌、民歌、名曲为主题的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乐曲当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歌曲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配合音乐哼唱主题,例如:欣赏《赛马》的第2乐段时,让学生听主旋律出现了几次,感受每次出现在节奏上的变化,然后一起哼唱主旋律,体会节奏的变化给乐曲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

五、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随音乐表现节奏,让学生综合听觉、认知、技能,与作曲家、乐团、打成一片是何等的有趣而有成就感。凡是结构简单、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一起演奏。在欣赏过程当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正确的演奏技巧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我让学生自制了打击乐器,如:可乐瓶装米做的沙锤;啤酒瓶盖串起来做的摇铃等等。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乐器,为乐曲伴奏,内心充满了愉悦。

六、在教学中追求平等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但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我们教师习惯夸大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当作知识的承载体,极大的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许多成功的教学实例给我们一个启迪,音乐教师必须一改过去站在讲台下,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做法,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围在一起,保持良好的交流,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表现的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更自由的参与空间。

七、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他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的“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赛马》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较难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旋律重复出现速度有何变化?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范文 篇5

潘家庄小学:王月芳

激发学生的作文欲,与语文教师的引导有直接关系。题目一出,不导则写,对多数学生来说,则是苦差事。因此,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可等闲视之。教学中要想真正落实作文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教会学生选择,吸收素材。

所谓导,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导”,就是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疏导,使之文思涌来。文思要喷涌关键是开掘题材。题材是文章的生命。好题材如山珍海味能馋人。题材于淡,似白菜萝卜即使巧妇也难成佳肴。因此,如何选材是导的关键。

1、持续实践体验

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学生更应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持续的实践体验。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公益劳动或自我服务劳动或饲养、手工艺劳动,这些劳动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也可以小组形式出现,教师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 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如“帮妈妈拆毛线”、“改造旧衣服”等活动让学生在一针一线中体会父母的辛劳,“做个好邻居”等让学生体味生活之道。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事物(人、动植物或景物)目标进行定向观察,让学生在连续一段时间内有意观察来发现其具体表现及显著特点,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如在“垂柳”内容的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春天的特点,观察柳叶从刚长出来到柳叶变长的形状特点和颜色的变化。学生通过自己的持续观察,获取到了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2、以阅读为本

阅读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教师借助课本,通过曲型课文或片断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二、作文指导由“扶”到“放”

有了生活素材,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化对素材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与其他语文训练一样要经历一段由“扶”到“放”的过程,并最终达到“教是为

1、问题导向明确

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 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辞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如在中年级观察一处景物的作文训练中,我组织了学生在学校中重点观察了“大花坛”,要求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观察:“大花坛”在学校什么地方?花坛里有什么?最显眼的是哪一处?参观后你的感受如何?这些问题是学生进行“看”的目标,目标的明确避免了学生观察的随意性、盲目性,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重点和顺序,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找答案,边观察边思考,直到问题弄清为止。

2、示范结合实际

示范学习指导在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示范指导,方能使学生较快地领会取材的思路、写作的方法,并有助于其过渡到半独立和独立的主动习作实践。如在课堂中设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练说、练写,并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集体讨论;通过课文及课外读物的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准备表述的,并进行仿写训练;经常有计划地参观、访问;在练笔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审题、选材、表达诸方面应进行周全的考虑,分步让学生深入体会。如在 一次关于爸爸的作文训练中,我采用了多步选择的方法。第一步:在生活日记中寻找关于爸爸的事例。第二步:采用以说为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各自爸爸特点的词语,有些词语不太准确,但经过老师筛选后,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准确的。第三步:选择能反映爸爸特点的事例。第四步:学生练笔,选出一篇代表性习作评点。第五步:讲解“下水文”,学生将自己习作选择性修改。

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教育叙事范文 篇6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我踏上思想品德教学的讲台已经三个月了,在感受思想品德教学任重道远的同时,更感受到其教学的乐趣,思想品德教学总有挖掘不完的东西。每上完一节课我都及时做好教学反思,三个月下来我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我认为上好思想品德课应该做到:

第一把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说到调到积极性我认为首先要从学生兴趣入手,比如:我们课的内容是“ 身边的诱惑”,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我截取了泡泡堂游戏的一段高手表演的场景,顿时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热情高涨,而且很顺利就过渡诱惑这个话题。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都愿意去了解和学习。另外在兴趣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加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横向和纵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特点,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老师点拨来启发学生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比如:我上课的时候为了讲述面对诱惑可能出现的结果,我选择了一个很逼真的QQ聊天的场景,先观看里面两个同学聊天的场景,然后再分出讨论其接下来聊天可能出现的结果。给学生宽阔的想象空间,再由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在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他们拥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篇7

一、欣赏音乐要做到“听唱结合”

我们在听一首歌曲或欣赏一个音乐的时候, 往往在脑海里留下的是音乐的主题旋律。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 有很多歌曲需要我们去欣赏。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 我要求学生不仅要听, 而且还要唱, 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感受音乐主题。所以在音乐课上,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初听完欣赏曲目后, 练习试唱这首音乐的主题旋律。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正地投入到音乐中来, 同时, 使学生更加了解主题音乐的旋律, 从而为更好地理解、分析音乐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 教学德国舒曼的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 全曲充满了柔和浪漫的气息。在听完第一遍音乐之后, 我会请学生一起学习主题旋律, 可以先轻声地随着琴哼唱, 然后识谱演唱, 这样可以把学生脑海中的音乐形象变得更加的清晰。学习完音乐主题后, 再请学生复听音乐, 许多学生都能听出音乐主题贯穿始终, 而且都有细微的变化, 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听进去了。通过延长音乐主题, 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了他们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使他们在富有情感的歌唱中, 享受到美的愉悦, 美的熏陶, 并对音乐本身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 比起光是一味的“听”效果要好很多。

二、欣赏音乐要做到“听赏结合”

早期无声电影 (默片) 的音乐, 只是为了掩盖放音机转动的声音或表明故事情节的时候才出现的。1896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第一次在英国放映的时候, 就请了钢琴师临场演奏。然而, 在当时, 一个具有即兴演奏天赋的钢琴家, 可就是“无价之宝”了。可见, 音乐在我们视觉领域里起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然而, 相对来说, 这些图片、视频等影像资源对我们更好地欣赏理解音乐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 在欣赏课《可爱的蓝精灵》的教学中, 我就是请学生欣赏蓝精灵主题歌视频。课堂气氛极其高涨, 学生马上从视频资料里找到了动画片里那些熟悉的身影。在欣赏完主题歌视频以后, 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都能复述动画片里的一些人物形象, 并对其形象刻画的人物性格进行分析。比如, “格格巫”是一个坏透了的“邪恶巫师”, 他总是想方设法地伤害蓝精灵们;而蓝精灵们个个聪明绝顶, 活泼可爱, 他们齐心合力、开动脑筋打败了格格巫, 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很浓厚, 有些学生已经是手舞足蹈了。这样既愉悦了课堂气氛, 又为了更好地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做好铺垫。

三、欣赏音乐要做到“听想结合”

德彪西曾说过:“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 是室外的艺术, 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 像风, 像天空, 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 成为学院派艺术。”音乐欣赏课, 就是借助音响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和感悟, 从而对音乐作品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评价。欣赏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他不只停留在“听”“看”这些形式上, 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感受, 用脑子去思考、想象。可以说没有想象, 音乐就没有意义。

比如, 在欣赏二胡演奏家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的时候, 我就请学生展开了无限的想象。在欣赏引子部分时, 这段音乐犹如山林召唤, 空谷回声, 寥寥几笔就描绘出幽静、深邃、沉远的意境, 令人神往。学生听到这段音乐的感受更是层出不穷, 有的说仿佛置身来到了寂静的小湖边, 微风轻轻吹拂着湖面, 湖面上荡起一波一波的涟漪;有的说好像在高高的山顶上, 等待朝阳的来临, 一片红彤彤的霞光映在身上, 把我的身体都染成了红色;还有的说好像在描述静寂的树林里, 阳光透过密密的枝叶缝隙打在地面上, 离开宣泄的城市才真正享受到了这样安静的美好……接着, 作为“人”的形象出现, 旋律起伏跌宕, 节奏疏密相间, 显得生机勃勃。这个形象贯穿于全曲, 时而单独出现, 时而鸟鸣结合, 宛如“人”在美丽清新的自然中怡然自得地观赏, 逗引着鸟儿, 人声、鸟语交融在一起。学生在这时候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眼前呈现出一片鸟语花香的场景, 我们深深地享受着人与鸟的和谐, 鸟与大自然的和谐, 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在素质教育倍受重视的今天, 音乐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也越来越受到各学校及社会的普遍重视, 而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 音乐本身也是一种听觉艺术, 因此, 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音乐欣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音乐教育成效。而我们作为音乐的传播者, 就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倾听音乐、欣赏音乐。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 是灵魂, 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 引起自身注意, 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 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 在抒发中取得慰藉, 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 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 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音乐是人类的朋友,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 我们的校园里离不开音乐, 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音乐, 善于表现音乐。音乐能净化我们的心灵, 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加温暖, 音乐能够启迪人类的智慧, 使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加的美好, 音乐可以改变我们的未来, 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地学习音乐, 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吕萍.童趣动画片辅助小学音乐课的可行性探究——基于《新音乐课程标准》十大基本理念[J].北方音乐, 2011 (12) .

[2]廉颖华.中小学开放式音乐课外活动建模[J].大众文艺:理论, 2009 (9) .

[3]牟晶晶.浅析音乐教学中的欣赏教学模式应用[J].新课程:上, 2014 (7) .

[4]殷地春.如何激活小学音乐欣赏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 (3) .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 篇8

【关键词】音乐课 音乐兴趣 教学目标 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10-02

小学音乐课是小学基础课程的一部分,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课程。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有效进行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给予美的熏陶,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它最易于与人的心理沟通,与人的情感活动相一致,优美的音乐能够拨动着人们的心灵的琴弦,触动人们的灵魂,给人以心灵的陶冶,情感的升华。音乐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学生在课堂上或唱、或跳、或奏、或演,使他们尽情的去表达自我,展示自我,享受生活的快乐,感受世间的美好,获得成功的愉悦。音乐是心灵的净化剂,是走向美好世界的助力器。.

一、明确目标,善于引导

无论什么样的课都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它是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路标。在教学一节音乐课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这节课要学生学会哪些知识,形成那些基本的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情感,使学生接受什么样的熏陶,实现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教师明确了学习的目标,紧接着就要思考学生要实现这些目标,采用哪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使学生能够愉悦的接受这些新知识;通过哪些教学的手段,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有效的时间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方法得当,手段得体,才能够取得一节课的学习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如下几个步骤:1、熟读歌词,初步感知。教师首先可以进行歌曲范唱,有表情朗诵歌词。如同语文诗朗诵一样,口齿清晰,语调流畅,吐字清晰,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来表达歌词的意境,不适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教育等等。2、渲染气氛,理解情绪。在学习一首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就此引导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品味歌词的思想情感,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3、读谱训练,拓宽音域。教师在指导学生识谱时,要先教给学生标准音,也就是歌曲的调号。开始时,教师可以进行音阶训练,然后再按标准音唱,可以降低标准音学习的困难。教师要指导学生经常练习音阶,其目的在于拓宽自己音域。4、教唱歌词,综合训练。首先,让学生试听,教师不妨先泛唱二至三遍,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

二、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课有着不同的课型,在不同的课型让学生掌握不同的知识,形成不同的音乐欣赏技能。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标准,利用学校现有的音乐资源,主要的是乐器,给学生做示范。这样让学生在现场直接感知,效果更好。较放录音的效果强得多。教师可辅之以多媒体,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在乐理知识的教学方面,教师要多想办法,要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充分利用现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例如学习音符实值,可以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是进行音乐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借助多媒体学生可以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直观性强,给学生音响和视觉的冲击,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感受,对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更深入的感悟。教师要让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演唱,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的欣赏水平和表演能力。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情绪就会高涨,音乐课不在单调,小学生就会动起来,更加生动活跃,更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歌表演、集体舞。这样可以将歌曲的内容与表演的形式有机结合,既增加了娱乐性,又增加了竞争性,学习兴趣会大为高涨。

三、开展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活动

良好的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置身于优美音乐的氛围中,自然就会沐浴在音乐的和风细雨之中,自然就会受到音乐所释放的美好感情之中。在校园,教师要牢牢把握音乐阵地,还要充分利用课外音乐活动这个阵地,让学生走出去,参与进去,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可以解决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真谛,与教师、同学合作,亲自参与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创编。绚丽多彩的文艺表演活动会使学生从中感受美、鉴赏美。

如何上好幼儿园音乐课堂 篇9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倾注爱心和耐心,尊重孩子,走近孩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具体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激励的语言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近教师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音乐活动。

二、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要让幼儿对音乐感兴趣,就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的环境。让孩子每天都能接触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使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惊人的发挥。经常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曲目,让幼儿倾听这些歌曲的美妙,和幼儿一起根据音乐的内容布置教室的环境,投放一些音乐材料。让幼儿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从而喜欢音乐、乐意主动地参加与各类音乐活动,激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合理的选择内容,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恰当的选材是幼儿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多年来,幼儿音乐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都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再稍稍考虑一些孩子的特点来制订,发展水平不一的孩子按照一份教学计划进行活动,要唱一起唱,要跳一起跳,没有选择的余地和机会。这样忽略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不能满足所有幼儿在音乐能力发展上的需要,单一的集体教学不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孩子对音乐内容的需求是从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的,他们追求天然的、游戏的、趣味的音乐作品作为学习的对象。教师在明确音乐教育目标的前提下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范围里选取适当的内容,帮助幼儿运用音乐的手段加以表现。如动植物类、自然现象类等这些都是幼儿有一定感性经验的事情,引导幼儿用艺术的手段(绘画、乐器演奏、唱歌、敲击节奏等)再现,会大大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另外在教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提出合适的进度要求,使教学个别化,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向前发展,使每个幼儿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取得成功,培养自信。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发展的平台,使幼儿通过参与活动能认同自己、接受自己、认为自己能行,在能力提高的同时,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做好音乐课的常规训练

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所以,教师应建立课堂教学常规,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作为一位幼儿园音乐教师,能有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对上好以后的音乐课,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和其它学科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点在于音乐常规训练既要对幼儿进行站、立、坐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幼儿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相关练习。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眼神,每一个坐姿、站姿都要求是美的。上课时我要求幼儿头要正、肩要平、背要直、两眼平视、面带微笑、双手自然地放在腿上。这样的要求看似简单,幼儿做起来却总不是很好。于是,

我让幼儿随音乐进教室,坐下后听音乐拍手安定情绪,听音乐起立、坐下,用歌声进行师生相互问好等。这样的训练,把幼儿进入音乐室的所有活动都放在了音乐中进行,体现了语言的音乐性,动作的音乐性以及课堂活动的音乐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音乐课的常规就自然建立了。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范文 篇10

钦州市大寺中学

侯恒高

摘要:在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初中政治课?这是每个初中政治教师面临的问题。本文从转变教师角色、传授新的学习方式和在课堂上多元化评价学生进行阐述,认为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探究知识,促成学生共同进步。要是本文能对各位同行有所帮助,促进钦州市政治教学进步,本人深感欣慰。

关键词:教师角色 学习方式 主体性 共同进步

随着钦州市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与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出现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我们钦州市的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一定 的成绩:课堂教学也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共同进步、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责任感、健全其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同时,课程改革越深入,我们面临的的问题也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共同探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上好每一节初中政治课,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升华自己,让我们走向合理教学、提升教育理念、完善自我新境界。

一、转变教师角色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教师总是怕学生不明白、不理解,一节课45分钟讲了40分以上,学生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空间。可能当时听得明白,可是下课不久后就忘记了。这样一来,学生要学的知识没有得到接受、巩固,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这并不是我们所想要的预期效果。但本人并不是彻底否定过去的角色,例如:有人认为不能当“知识的传播者”,要当“学习的促进者”,不能当“教学的管理者”,要当“学生的引导者”……,如果学生是主体,整个课堂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就会各行其是,像一盘散沙,虽然他们各抒己见,但对须掌握的知识模棱两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新课改是要求我们必须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的习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不是全盘否定讲授法,讲授法并非全是“灌注式”。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一直注重的是结果,所讲给学生的是“死”的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以一个成功的学习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即在讲的内容上,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死”的结果。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 仍然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因此我们不应以否定一切的态度来看待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应该辩证地看问题。教师既是知识的呈现者,也是信息的组织者;既是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的促进者;既是课堂的管理者,也是课堂的合作者;既是学业的评价者,也是学生成长的记录者。在这里,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不能忽略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把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在积极、高效的“三维教学”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二、传授新的学习方式:

1、形式主义的新学习方式

在钦州市课改后的课堂中,新的学习方式的应用,很多学校的教学出现良好的局面。学生自主意识比以前得到增强,共同进步型愿望不断提高,探索热情持续高涨,热闹的讨论场面,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然而,相当一部分讨论经过分析发现:这种是流于形式的讨论,只是表面热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浑水摸鱼”,说的、做的很多都与老师要求的无关,出现了活动的形式化、表面化的倾向,并未达成到实质效果。我们一定要真真正正开展新的课堂教学,注意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千万别让课堂变成一个乱哄哄的课堂。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一定的秩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自律;少一些多动,多一些探究。我们说的民主并不意味着一味的迁就,自主也不等同于放任自流,尊重更不能演化成放纵。一个形式上有秩序的而内容上突显个性追求思维发展的课堂才是我们想要的课堂,让同学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学会探究、学会共同进步,这才是我们钦州教育事业所需要的。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我们钦州有人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上台,老师下台”,我认为这样带有片面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不等于放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自主学习在发挥学生主体性时,并不排斥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接受教师指导的必要性。比方说:调查你所在的学校或周边的失窃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合理化建议。学生对回答身边的失窃问题不困难,但提合理化建议就很不易说全面了,这时就很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引导解决此类问题要从国家和个人该如何做,如何健全法制和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等方面入手即可。但我们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有效的自主学习,讲究促进自主学习的策略。(1)要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真心实意营造宽松、安全的氛围。(2)使教学生动有趣,并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再借生活中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九年级政治总复习中,我用多媒体展示了 我国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有关资料。这次我是让学生自己联系材料设计问题,由于对这个材料学生很感兴趣。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如:①当你在屏幕上看到我国北京成功获得申办2008年奥运会权利后,你的感受如何?这一问题具有开放性,提的不错。②请你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设计一条广告语或标语。这个问题设计的也很新颖,当时我追问了一句:能展示一下你设计的广告语吗?那位同学的回答是:北京显国力,奥运展风采。尽管学生的问题和答案还不是尽善尽美,但还是很有创造性的。(3)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4)以某种建设性、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5)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的感觉。(6)培养学生选择能力、履行责任的能力。(7)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相互回 2 答。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探究学习,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这里所说的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通过类似探究的方法或途径来获得或体验知识结论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既包括探究式学习的特征,但实质上又仍然是接受式的学习,不过是通过探究和体验而获得知识结论的主动接受式学习(因为知识结论已经由前人发现并加以概括形成理论,并构成课程内容了)。而这样一种兼容两者的主动接受学习方式,恰恰正是普遍存在于我们学校中的学生学习方式。我们所能做的是,引导学生就某个章节、某个问题让学生体会探究方法,学会对问题的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但是要注意的是,这是一种受学习内容、学习条件限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不能普遍适用于任何内容的学习方式。

4、促成学生共同进步

有人笑我们说,每一个中国人是一匹狼,难以战胜;一群中国人则是一群猎物。我们有智慧,可是有时我们钦州人少了点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程改革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精神,抛弃自私自利的思想。但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转变时,共同进步型学习不应该理解成狭隘的课上讨论学习,共同进步型学习还包括学生在课下与伙伴、老师、家长、同学等的交流,学生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所获,应该都是有效的共同进步型学习,因此,共同进步型学习应该渗透贯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现在教学中有这么几种倾向:(1)共同进步型学习主要适宜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的完成,因而课堂中呈现出来的共同进步型学习,往往只是同学们共同找出老师布置的问题的答案。如:教科版九年级教材第二课《历史的昭示》中的问题:①什么是爱国主义?它有哪些表现?②我国坚持什么样的外交政策?③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问题的回答就属于这个类型。(2)不仅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处要讨论,而且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讨论,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人人参与,实际上没有任何创新和实效。(3)还有的教师在一节课安排讨论过于泛滥,导致整个课堂显得零乱,缺乏系统性。这些都具有片面性,我们应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要明确什么问题适宜共同进步型学习?

小组共同进步、合作学习应该是在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体无法有效完成的任务;或者是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与他人讨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设计的共同探讨的内容要有利于促进动脑、有吸引力,同时还具有挑战性,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共同进步型学习,能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共同进步型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

(2)其次,什么是真正的共同进步型学习?

衡量学生是否进行了共同进步型学习,关键不是看有没有组织小组讨论,而是 3 看学生的活动是否具有共同进步的意识,是否掌握了共同进步的技能(善于倾听、述说、交流、分工与协作等),是否产生了共同进步型效能。如在课堂共同进步学习前,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工,并在组内安排学困生优先发言,让他们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共同进步型学习,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细致分析一下过程,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巡回指导过程中,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让每一位小组成员体会到:同学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依赖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共同进步、相互启发中共同学习,而不是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问题,要以追求小组的共同目标来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出贡献。

(3)真正让学生有效地开展共同进步型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①要教给学生共同进步型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共同进步。②明确学习中当多人共同进步的效果确实比一个人好时,才进行讨论共同进步。共同进步型时要处理好组内组员之间的关系。③共同进步型前要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作好共同进步的准备。④共同进步学习的时间、频率要控制适当。⑤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准确表达小组讨论研究的结果。

三、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

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学习。模糊的评价将导致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是非不分,一句真诚的夸奖,可能使他们终生受益。我认为,当学生的回答很好时,我们教师要给予真诚的表扬;当学生的回答残缺不全时,教师要指明努力的方向;当学生的回答背道而驰时,我们应委婉地进行批评指正,只有这样明确的、求实的评价才有利于学生学到知识,获得发展。教师不但要把握好评价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在课堂评价中,实施多元化评价,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潜能,让我们钦州的学生更加胜人一等。

新课程评价既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四有”的创新型人才。总之,我们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探讨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建立完善的适合钦州市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体制。

随着钦州市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初中政治课教学会随时地暴露出一些问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能正视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在总结中不断开拓、进取,积极采取对策,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成学生共同学习、进步,必能达到钦州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境界。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篇11

[关键词] 低段音乐欣赏 心理把握 领悟 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3.71

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

当然,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有相当的难度。首先,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欣赏者必须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感知、体验所听到的音乐音响,可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一大难题。其次,音乐欣赏不仅需要生动、具体的感性体验,而且还需要准确、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说,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在欣赏歌曲时让学生在听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更积极地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使学生在听欣赏时进一步入情、入境地去体验座屏,而且也使学生充分展开联想。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又一难题。认识困难是为了克服困难。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掌握的方法,音乐欣赏课是完全可以上好的,是可以达到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的。笔者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提炼教学内容,欣赏经典曲目

教材所提供的作品,不可能毫无选择的一一去听。教材不是圣经,只是一个范例,老师要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教教材。所以通览教材是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步。通过通览教材明确编者的基本意图,选择适合于小学生的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从而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反复聆听教材提供的音响资料,结合教材提供的这些信息,才能更准确的提炼出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

二、以音乐为本,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倾听音乐是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第一遍欣赏音乐要求学生闭着眼睛静静的听。学生对于队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等因素有初步的感知,对作品的情感、情绪做出判断,进而通过联想和想象使声音由感觉的有限性通向想象的广阔性。老师再加以言简意赅的引导,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方向的聆听音乐的内涵,让学生“听之有物”并耳听脑想,学生才不会迷失方向。再初步感受音乐后,老师要指导学生有辨别的听,抓住特点听,指导学生对音乐中不同的音色、节奏、织体、风格进行听辩,刺激学生的听觉,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从而轻松的进行音乐学习。门德尔松说过“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的多” 让学生自己去聆听,去感受,去放飞想象的翅膀,他们的心灵和音乐一定会撞击出灿烂的火花。

三、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的参与音乐,大胆表现音乐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打击乐器伴奏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创编音乐小故事,演一演小小音乐剧,让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了学生合作和表现能力。 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长笛重奏《牧童短笛》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展示长笛,听听长笛的音色,了解长笛的演奏方式。接着,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女同学模仿牧童吹长笛,男同学则扮演水牛,再现牧童放牧的情境,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根据乐曲的情绪的不同,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小故事,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高潮。最后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加深学生对乐曲的印象。 此外还可以唱一唱欣赏曲的主题或主要片段,熟悉背记音乐主题。或者结合音乐进行身体动作或表演,随音乐击拍、踏脚、拍手、做各种即兴动作、做音乐表演和舞蹈动作等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四、多用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例如:在欣赏钢琴五重奏《鳟鱼》时,学生对于钢琴五重奏中各提琴的音色不了解,对于音乐知识丰富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很专业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用哪种乐器演奏?”而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这样的激励性的语言表现出的是教师以身示范的倾听,对学生言行的关注,对学生的发现发自内心的欣赏。虽然评价简短,它却使发言者在全班学生面前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會勇敢的发表自己的评价和见解。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c语言实现机票管理系统源代码下一篇:大一新生为什么选择提前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