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

2024-06-27

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共8篇)

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 篇1

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原则

赵春贵

2013-2-16 15:47:41 来源:《装饰》2009年03期

【英文标题】Design Principles of Exhibition Art in Museum

【作者简介】赵春贵,天津博物馆陈列部

【内容摘要】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应该坚持做到把握陈列主题、创造完美形式、满足实用功能、保障展出安全、力求经济合理。这五点可以有效地指导陈列艺术设计,作为设计依据的总则,同时也可以作为评估任何一个陈列艺术设计的准则。

【关 键 词】把握主题 实用 美观 经济 安全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社会提供的特殊精神产品,同时也是博物馆向社会展示藏品和研究水平的载体,它凝聚着博物馆工作者的科学艺术劳动。陈列大纲见诸书面,物化的形象的陈列、展览依靠设计师进行一系列艺术创作才能见诸观众。陈列并非随意地拼凑摆放,它需要根据所提供的条件,并且遵循一定的原则来施行。

1.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体建筑“和平之舟”和雕塑“苦难的母

亲”

2.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入口主体雕塑“冤魂的呐喊”

一、把握陈列主题

在我国,博物馆基本上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对于前者,重要的一条是尊重历史,准确地利用展品反映人和事件以及社会发展。这类博物馆陈列不能随意虚构情节渲染事件的本来面目,在陈列艺术处理上既突出揭示其展品的本质,同时兼及相互关联的其它方面。艺术类的陈列主要通过艺术实物,反映人类的艺术实践和审美意识的发展变化规律,揭示美的本质,给人以美的感受和教育。自然类博物馆陈列应揭示自然发展变化规律,突出人类对自然的保护和利用,用科学的观点表现自然环境和生物种群的生活状态。科技类的陈列在于展示人类科技发明创造成果,扩大科技应用范围,普及科技知识。概括来说这是各种类型博物馆陈列的基本内容和要求,陈列艺术设计就应该围绕着这些宗旨进行整体的形象的设计构思,做出与内容相一致的形式构成方案,它应该是惟一合适的,追求完美的,而不应当是程式化、概念化、一般化的方案,就是说,它应当是最大限度地适于表现内容的方案。

各种类型博物馆的陈列都有自身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是陈列内容的灵魂,艺术设计能不能紧扣住主题思想是至关重要的。艺术设计对陈列内容来说是再创作,应当突出表现积极、健康的思想情趣。观众往往把参观博物馆陈列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因为每一个陈列都是研究人员将人类历史文化的演进加以探讨,将人类文化的成就展示于世人面前,它既向人们传播知识,又使人们从传统的文化中汲取新的创造力,其思想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陈列的主题思想是来源于生活的,既反映着历史,又启迪着现实,忠实于历史,贴近于现实,这是各种陈列内容主题的共同特征,自然也是艺术设计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所以设计师要有坚实的生活实践和知识储备以及高度的艺术技巧,不这样不足以分别把握不同陈列内容主题思想这一精髓。

形式和内容相统一,这也是准确表达主题重要的一点。本质上讲,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陈列艺术也不例外。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一种辩证关系,其一,内容决定形式,因而形式是适于表现内容的形式。我国文论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情在这里是内容和主题思想,文是形式结构和表现手法。陈列内容和主题思想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上面已经谈到了,能不能为特定的内容寻找相应的表现形式则是设计师一个重要课题了。其二,形式对内容有积极能动作用和相对独立性,尽管内容是主导的,但形式也不是消极被动的,恰当的完美的艺术形式可以使主题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产生广泛持久的社会作用。否则“言之无文、传之不远”,同样的文物,在库房藏品柜中和在展厅陈列环境中给人的审美感受不一样。为什么 ? 前者是孤立游离的,后者已经融合进陈列艺术作品中,在一定的主题统领下,在一定的形式结构、艺术氛围中展示着自己的身价和地位。同一个陈列项目,用不同的艺术设计形式会收到不同的陈列效果,这是形式的相对独立性在起作用。所以说,离开陈列主题内容的艺术设计,形式虽美,但苍白无力;反之,没有优美艺术设计的陈列内容,不论内容怎样正确,也没有力量。陈列、展览设计主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归结一句话就是:要以相应的、贴切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各自不同的内容,达到浑然一体。陈列艺术,其表现形式有偏重装饰美、偏重外在形式的特点,在设计中处理好内在形式和外部形式,也就能较全面体现陈列这综合艺术的个性特征了。

二、创造完美形式

陈列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它离不开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而美,特别同形象思维密切相关。

陈列、展览总是供人们观看的,除去内容和主题思想能够打动观众外,美的形式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和强烈的感染力。美观是陈列艺术追求的目标之一,设计师能否把握美观这一原则,也就成了设计成败的核心问题。艺术的这种潜移默化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在这一方面,博物馆陈列艺术有其它艺术形式不可取代的优越性,它以实物为基础,通过综合的艺术手段烘托内容主题,同时又有效地展现出展品的美感和组合,表现它们的形式美,陈列形象的美感作用观众是都能体会到的。

1.采用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陈列艺术设计,重在要寻找到好的表现形式,人们长期以来把陈列艺术设计冠之为形式设计,可见形式推敲的重要性。许多实例表明: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是容易被观众接受的。这是因为陈列、展览属于社会性大众文化活动,它对各阶层人士开放,它又是多角度反映着社会生活,除去内容上尽量贴近现实,形式上也必然应当跟随时代脚步。美的形式是流动的,不是静止的。设计师应把握一个时代的审美特点,这样在处理具体艺术性问题上才会有创作源泉和观众基础。脱离这个基础,供谁去欣赏?创造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于摆好观众的位置,把观众纳入“展”与“观”的整体活动中来,把观众的参与作为形式构成的有机因素来作安排。

3.深圳近代史陈列中火车站微缩景观 4.深圳改革开放史综合展示

5.香港历史陈列景观中先民造屋 6.香港历史陈列人性化设计中台阶与坡

道并行

7.某出土文物展环境以黏土砖为衬托材料

在陈列艺术设计上,设计师要突出作品的个性特征,它既含有民族的、地域的因素,还要有时代风尚,同时也反映着设计师的艺术素养和追求。陈列艺术设计中,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可以创造出新的形式。如数字技术的引进,过去纯静态的陈列被动态打破,橱柜式的封闭陈列已被开放的形式局部取代,完全的实物陈列已变为实物和场景混合陈列,这些手段既是科学的又是形象化的。它更有助于观众的投入和参与,特别是自然类、科技类的陈列、展览更是如此。

在对陈列艺术设计的探索中,还应当有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广泛地吸收其它艺术形式来完善陈列艺术形式也是必要的。如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以及空间构成,甚至现代装置艺术原理的具体运用,都会增强陈列的形式感和形式美。其它诸如景观复原、蜡像等,作为陈列内容的补充,都可以丰富陈列艺术的形式。陈列艺术设计师要有超前思想,不能停留在旧的模式上。应该追求博物馆陈列这一综合艺术高品位和高水平。

8.某陶瓷展柜内陈列以纹饰展开图辅助文物展品

2.追求严谨的艺术结构

陈列艺术设计的组织安排,称为艺术结构。组织安排是对内容主题而言,结构是指内容组织安排的手段和方法。一个完整的陈列、展览,就是根据内容的提示而把一个个的实物展品组合、编排起来,从而反映出有关文化、科技或历史的主题。外在形式是靠展品以及烘托展品的物化环境共同显示出来的。这种显示是一种艺术的组合,它要求个体与个体之间、展品组之间、场景之间有机联系,达到前后连贯,相互呼应,浑然一体。一般艺术作品结构讲究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尾,陈列艺术也是这样,它很重视序幕、主体陈列、结尾三块结构。无论在空间分配、分量安排、表现方法上,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中对陈列的艺术结构既要在陈列平面布局中做出安排,也要在空间序列中借用空间构成原理处理这种关系,不论是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还是临时展览,都应当在结构上做到紧凑而不松散,完整而不拖沓。另外,在陈列艺术设计中处理结构问题,还应当注意对实物展品与辅助展品之间、立体展品与平面展品之间、动态陈列手法与静态陈列手法之间以及多种表现手法之间出现的不协调现象,给予适当的平衡和衔接,要从层次关系、前后顺序关系上进行部位或分量的调整,做到使陈列艺术结构在整体上严谨统一。

3.创作完美的陈列艺术形象

艺术作品都要通过塑造形象来反映生活,陈列这一艺术形式也具有形象性这一本质特征。可以说,形象性是陈列、展览反映生活的基本特性,不管是反映历史还是现实,都是如此。在创造美的形象上,陈列艺术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可以做到具体、生动、典型。如果说文学作品创造形象是通过文字塑造出来的,那么陈列、展览区别于其它艺术则是通过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人物和事件来反映的,讲人是具体的人,讲物是具体的文物、标本,讲事是演变或衍生过的历史,讲环境则是原址、原状或以原址为基础的复原场景,没有哪一种艺术能够达到如此真实可信。因而形象的具体化和科学性是陈列、展览的独特个性,由此而创造出来的陈列形象具备了无可置疑的真实感。

陈列形象除了具体化还有生动性的特征,艺术设计对于展品组合、场景安排都不是简单的分类排列,而是运用陈列特有的语言进行有机的组合。这样,展品不再是独立的单个的器物,而是对于阐述主题思想有强烈内在说服力的陈列形象。文物组合会使缺乏生命活力的文物、标本透出富有深刻含义的信息,产生新的意味。另外,活泼多样的陈列手法,艺术设计中对各种展品加以精心装饰布置,揭示展品内在活力使其表面化,陈列在整体上也就更加生动,耐人寻味。

4.营造特定的环境氛围

陈列、展览是讲究创造并善于创造环境氛围的艺术,愉悦美好的环境是陈列艺术美感力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细作分析,博物馆陈列的环境氛围应当指两个方面。一是直观的现场环境氛围,这是靠陈列现场空间、设备以及精美的展品、柔和的光线色彩、适宜的人控气候以及悦耳的背景音乐等综合形成的,给观众留有一种恬静、高雅的美的环境享受。陈列环境没有精心布置,观众得不到周到的服务,感受不到特有的艺术情调渲染,怎么能够吸引来自四面八方、各个阶层的观众呢?如果把博物馆陈列环境氛围搞成游乐园的样子,也是违背博物馆特性的。因此,设计师应当把握美的原则,这个尺度很重要。

另一种是对历史或自然环境氛围的感受,这需要依靠设计中对陈列内容的历史背景做形象的揭示和烘托,引导观众在参观中体味这种旷古的历史氛围,如两汉历史陈列中运用了龙飞凤舞、朱墨、土红相间的漆饰纹样图案造型来烘托环境,人们自然有一种对汉代艺术雄浑博大的体味。热带雨林场景带给观众的绝不会是沙漠的干旱。这种历史氛围或生态氛围对观众起着一种不可言传的美感传递作用。

三、满足实用功能

作为综合艺术的陈列、展览,不同于纯学术研究,也不同于纯造型艺术创作。它依据大纲内容做出形式设计,既要体现与思想内容完美和谐的内在形式,也要通过设计解决大量的外在形式,解决为数不少的符合布展要求、参观活动中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的造型与结构问题。概括地讲,设计应适于陈列形式构成需要,做到科学合理,满足陈列物质功能要求。

从现代艺术构成原理来讲,陈列形式构成是涉及平面、立体、空间和色彩各个部分的。而且这些构成形态又都交融在一起。如版面设计多运用平面构成,设备道具多来自立体构成,空间布局又完全是空间构成各种原理的汇合。熟练地运用构成原理解决形式结构问题是必要的,但是绝不能脱离具体陈列对象进行设计。艺术设计要围绕展品的布置和观众的参观来解决一系列功能性问题。仅展厅内主要有空间布局、展品布置、色彩光照、展柜道具设备、版面文字、参观路线等。布局是整体问题,它在限定空间范围内进行安排,其任务是把一切陈列物件分门别类地进行组合配置,分别安排一定的空间位置,该连贯的连贯,该分散的分散。布局又同参观路线相联系,陈列内容要求连续性展出或非连续性展出,这就决定了布局安排的功能性特征。可想而知,通联式展柜展壁可满足连续展出,散点布陈的中间立柜、展台则适合可独立欣赏的艺术品陈列,这足以说明展柜道具设备也具有特殊的功能要求。陈列形式构成和物质功能需要有着自然的联系,因此又应注意处理好下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布局有变化但要合理,参观路线讲曲折但要通畅便捷,陈列设备道具应牢固稳定并便于调整,展品布陈错落有致系统有序,色彩光照应和谐宜人,版面排列高度应合适。总的来说应当是整体性强而不零乱。

陈列艺术设计想要做到科学合理,还应当以人体工程学为出发点作衡量标准,将科学性渗透在各方面:比如版面文字大小、字形字体、配色应当以人的视距、视环境等多种因素来确定;色彩的冷暖、光照的强度都应以测定的科学数据为准。科学重在严谨,不得丝毫疏忽,计算中的数据有时要精确到毫米,在图纸上要一丝不苟,否则部件之间无法吻合,比如玻璃橱柜的推拉轨道设置就相当精确。总的来说,科学合理应当着重以下两点:一是结构应符合力学要求。设计中遇到不少结构上的问题,结构的方式,结构点的部位选择,都与力学相关。展品的布陈涉及到重力、应力和静摩擦力作用,瓷器放在玻璃台上总有滑落的感觉,放在呢绒面上则就不用担心了。一些特殊的展品、超重的展品的承受关系应当有科学计算才行。另外设备、楼板的结构与楼板的荷载力都是设计中应科学计算不容忽略的问题。二是选材适应加工条件。陈列设计应用材料纷繁复杂,加工方法也多种多样。审美着眼于材料个性特征和肌理效果,科学着眼于材料的性能和加工适应程度,材料性能主要指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以及各种参数,对此,设计师手边应有材料学依据,陈列艺术既用到硬质材料,同时也用到软质材料。以钢铁、木、石、玻璃等为主的硬质材料多用在设备和道具、空间环境构筑上,取其性能坚固耐用;软质材料如石膏、树脂、纺织品、人造革、涂料、纸绢等,取其有贴附性,多用在装饰和饰面工艺上。设计师应当熟知材料性能,选择适宜的材料和加工方法。

空间场地是陈列、展览赖以存在的最基本条件。陈列的规模和场地空间大小成正比例,选定场地应当以适用为宜。小不足以容纳展项,大则浪费面积并带来新的负担和不适用,过大的空间造成拉长展线,引起结构松散,无形中增加了观众参观路线,这是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和陈列结构的合理性的。片面强调陈列空间的高大气势是不足取的。

四、保障展出安全

安全是陈列艺术设计的又一个重要原则。这主要着眼于展品的安全和观众人身安全。对展品来说,应尽力排除人为因素破坏和自然因素的损害。设计师应从陈列环境、陈列设备、陈列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的处理。

1.在陈列艺术设计中创造对文物展品的科学保护条件

从保管角度讲,展品的保护是指两方面:一是博物馆小气候环境下对文物的科学保养;二是博物馆环境内对文物安全的保护。博物馆气候是一定人控条件下的小气候,常用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表示,这是立足于对展品的防与治,避免温湿度剧变,减少空气污染,防止灰尘、光线、昆虫、微生物等自然因素的损害。当然,博物馆气候的创造是在大自然环境下的小气候,必然又要受到大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现实中不管什么地方,温湿度的逐日变化,都要受到日照、降水、风沙、观众流量等因素的牵动。建筑房间的朝向、开窗面积的大小都是直接的波动因素。对展厅环境的这些要求与藏品库必备的文物保护环境要求是一致的,设计师应当了解并将其纳入总体设计思考范围中来。一般情况下,库房和陈列室的温度为 15℃-25℃,相对湿度为 45%-65%。指标在此数值之内缓慢波动,对文物的保护是适宜的。调节室内气候的措施,就国内外博物馆而言都是现代化设备和传统方法并用,要因地制宜。

2.防盗、防火、防震等技术预防是设计中另一重要安全因素

我国法规明文规定:“博物馆是国家必须严加防护的要害部门之一。”陈列厅是法规中列出的博物馆重点要害部门之一,它既是文物的存放点,又是观众的集散场所,同时也是筹备陈列展览的制作现场。水、火、电都在此范围内运作,防盗与防火是不能忽视的,设计师在设计阶段就应同安全保卫部门制订防范措施。一些先进地区的博物馆其安全现代化程度较高,其展品、展柜、展厅、中心控制室、市内消防机构相联通。它从现代科技入手,与现代社会管理双管齐下,形成了博物馆安全保卫体系,这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文物展品在展览中失盗,展厅环境中火灾的发生,国内外均有报道,因而更应引起设计师的重视。

3.其它安全因素

陈列艺术设计中安全设计的第三类问题也与设计师有直接关系。一是对展厅内外环境非安全因素的排除;二是对陈列设备安全系数的推敲;三是对陈列布展方式的选择。对环境应考虑门窗的护栏,水源、电源合理调整以及其它污染源排除。总体布局上也要考虑防盗和消防通道的畅通。为此,陈列室布展设计中对于空间环境的处理,涉及到布局安排、观众疏散通道调整,这不只是形式问题,应在科学合理布局后,有系统标志显示。

陈列设备应尽量选用安全系数高的材料和结构方式。在陈列布展方法上,应慎重选用艺术而又安全的方式。比如摆在方台上的器物是安全稳定的,但吊挂起来也许更活泼一些,但是吊挂的绳索如果不足以承受长期的应力,将会危及展品和观众的安全。实物展品陈列的高度,地面台座能否护卫裸置的展品,台面的质地会不会造成展品的滑动等等,这些细节问题都应在设计中加以科学处理。

五、力求经济合理

我国博物馆陈列的经费比例近年在快速增长中,如何花好这笔钱,办出真正高品位的陈列,不能不考虑经济的投入和最后的效果。从实质上看问题,陈列、展览作为一类综合艺术设计,其实用性和艺术性特征本来就和经济有直接的联系。搞设计,不考虑经济就必然脱离实际。钱学森同志认为:“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有科学、技术、艺术、经济等多种考虑。”这个见解是很中肯的。实践证明,把经济作为一个设计原则提出来,不仅不会限制设计师的思路发挥,同时可以使设计思维更趋于全面合理。事实上,经济问题是和实用、美观相关的。陈列设计的对象是展品和与展品相关的物质设备,这些设备的合理性本身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它的使用程度,二是所采用工艺制作的经济指标。可以这样说:华贵的东西(包括设计和制作全过程)就其客观效果来看不一定就适用。如果设计只求表面奢华,不尚纯朴,只能导致乞灵于贵重材料和繁琐装饰,暴露设计者艺术素质低下、修养不足。古希腊人说:“艺术家不能做得美丽,因此只好做得豪华。”可见在陈列艺术设计中,应该做到“惜墨如金”,摒弃繁缛装潢,努力在整体美学品位上下功夫。经济在这里既指耗费的多寡,为此应当进行预测核算,避免奢华,杜绝浪费。但也不能苛求无米之炊,而是经费投入合理,要求设计师在经济条件制约下使陈列、展览设施达到实用、美观、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这就有待设计师在调整下述主要的几个关系过程中筛选出最佳方案。

1.选用材料多作对比

能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特点,巧妙运用材料本身纹理、色泽、质感等特征,放弃一切虚浮多余的装饰,这是选材的着眼点。在材料设计中围绕着实用、美观和安全应作综合对比。因为陈列艺术设计中项目较复杂,用材用料较广泛,有陈列设备制作的材料,有环境装饰的材料,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饰面工艺不同,选用材料又各异,可以露材质,也可以纺织品蒙饰。同样是涂料饰面,可以用高级漆面,光滑如镜,也可以用亚光漆,温润宜人。进行材料选择不可能抛开功能要求、审美要求和安全要求,同样也不能不考虑经济这一决定因素。

2.慎重选择制作技术方案

陈列艺术设计可调动一切技术手段实施制作。所以有人说,陈列、展览是“聚技术总汇、集艺术大成”的综合艺术。在当今技术发达、艺术花样翻新的条件下,可供选择的方案很多。有传统手工艺型的,有机械加工型的,有现代电子技术型的。比如陈列中见诸版面的文字处理手法,其技术和最后的形式即可列出许多种来。但是究竟哪一种更实用美观,更经济合理,这就必须要经过慎重选择。在选定某种技术方法时,同时要注意认真研究加工过程中的各个技术环节,只有完善各个环节,并使复杂的工序达到简化,才能实现技术方案整体上的完美和经济。可以这样说,技术工序每复杂一步,就得增加一分经费投入,如安装陈列柜的大玻璃,如果按模数设计,选用标准尺寸产品就省工省料,否则横切一刀、竖切一刀,既容易损伤玻璃,又费工费料,所以充分发挥结构技术的特点,认真研究施工制作中各个技术环节,避免一切使生产复杂化的做法。选择切实可行的加工技术方案,必然减少经费投人。

3.紧凑安排工期

设计完成后,制作施工总有一定周期。周期长短直接与经济发生联系,因而紧凑安排工期也是陈列艺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点。一般说,陈列、展览中的制作分为技术性和艺术性两类。前者涉及技术质量,后者涉及艺术质量。质量和工期似乎又是矛盾的两方面,对于一定的项目给予充分的制作时间是必要的,对于整体的陈列、展览工程项目来说绝不能采用松弛的施工安排,一定要把各个环节紧密地联结起来,做到同步正常运作,避免一些工序不能很好衔接,延误时间,拖拉工期。特别应随时矫正实施中的方案局部变动问题,避免返工误工。这里应该借用系统工程理论来管理,取得较理想的经济效益。在陈列、展览中,有经验的设计师都清楚,经济问题和美学问题往往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两个问题要求统一时,经济问题总是具有决定意义。设计师对经济问题采取漠然视之的态度,不愿竭尽一切努力降低造价成本,不在实用和经济的条件下来处理美观问题,必然脱离实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博物馆事业在中国已历经百年,近年来进入了一个最快的发展时期:数量增多,投资加大,陈列展览品位在努力提升。但实践的步伐匆匆,理论探讨却相对滞后,陈列展览的一些基本理论需要廓清。

如果说博物馆陈列的宗旨是信息理念的传达,那么,陈列展览的个性特征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经验告诉我们,陈列展览这一大型综合艺术须通过系统工程管理去运作,才能实现策划——设计——施工制作的全过程。在一个项目具备相应条件并立项的情况下,对于该项艺术工程的设计师和掌控者来说,遵循上述五条原则尤为重要,对于评估一个陈展项目,着眼点也将由此决定。

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 篇2

一、提高陈列展览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作的完成质量, 在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方面同样如此, 展览陈列设计人员专业素质不够会极大的阻碍展览的知识性和宣传性, 对博物馆宣传与教育目标的达成是非常不利的。

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博物馆展览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博物馆展览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决定博物馆展览整体格局的主要人员, 设计者必须具有较具有创新性的设计理念以及职业素养, 要以每一历史事物的不同意义为标准, 以希望利用此事物对人们达到的教育目的为设计动力, 来对陈列展览进行设计, 这样才能使陈列展览更加完美的展现给观众。

目前, 陈列展览设计人员不仅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 同时还要有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对参观者心理的揣测能力, 这样才能保证对陈列展览的设计能够符合参观者的欣赏水平, 使其能够从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

二、以地区特色为主进行陈列展览设计

每一个地区的博物馆应该着重体现这一地区的特色, 要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角度来对本地区的历史发展轨迹进行诠释, 这样才能更加吸引参观者的眼球, 才能使本地区的历史得到更大程度的宣传和弘扬。

例如在对西安地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进行设计时, 就要抓住西安这一地区的特点, 众所周知, 西安不仅使十三朝的古都, 同时还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 就一定要体现其这两方面的特色。对于十三朝古都这方面特点来讲, 设计人员要将每个朝代的所属物品, 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以使参观者在参观时能够清晰明了, 同时还应设立单独的展台, 来对丝绸之路的全貌及其成果进行还原, 这样不仅体现了地区特色, 同时也强调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的沉淀, 对参观者能够起到非常大的教育意义, 因此陈列展览的设计人员必须对此提高重视。

三、注重陈列内容与形式设计的统一

陈列内容与形式设计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如果将这种关系割裂, 那么整个展览将无法达到整体性和宣传性, 同时, 在对陈列展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还要十分重视与现代社会接轨, 使历史能够具有现实意义。因此, 陈列展览设计人员一定要在专业素质的基础上, 努力对现代的科学及时及其他方面的知识进行探索, 在设计过程中, 将历史事物与现代科技统一起来, 使陈列形式能够由于科技的融入而变得更加先进化, 从而使陈列内容能够更加充分的体现其价值、发挥其存在的意义。

另外, 在对陈列形式进行设计时, 还要关注其艺术性特征, 这就要求陈列展览设计人员从全方位、多角度来对展览陈列内容进行观察, 找出其中的联系, 例如在对历史物件进行展览时, 除了按照时间顺序对其进行排列, 还要充分考虑到每一历史物件的不同艺术性特征, 要善于合理的利用灯光、环境以及色彩和温度等一些外在的因素来对陈列内容进行烘托, 从而提高其艺术特征, 在达到对人们的宣传和教育意义的同时, 也使参观者能够获得美的享受。

四、做好展览的评估与监督工作

评估与监督工作是陈列展览和陈列设计合理化的主要动力, 评估工作主要包括对展览设计人员工作的评估和对历史事物的特点及艺术性的评估两方面, 对于前者来说, 评估工作的完善能够使陈列设计人员在设计完成之后能够清楚的了解到自身的实力以及缺点, 从而使其能够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 注意改正这些缺点, 这对保证陈列展览的宣传教育性是非常有利的;对于后者来说, 评估工作能够使展览设计人员获得对陈列展览设计的灵感, 从而使历史物件的摆放以及设计能否具有创新性, 符合多元化的特点, 这对博物馆工作质量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利的。监督工作能够使陈列设计人员认识到自己的职责, 提高工作效率, 由此可见, 展览的评估与监督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对陈列展览的评估过程主要包括对陈列内容的评估和对陈列形式的评估两种手段。要在评估过程中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在对外展览之前积极的对其进行修复和改善, 使展览内容能够更加具有条理性, 使展览脉络能够清晰化, 同时加上对展览内容的文字说明, 这样才能使整个展览更加具有艺术性的特征。另外, 设计人员还要使文字的说明能够准确的表达陈列内容所要展现的主题思想, 在这一方面, 设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灯光、色彩、环境等一系列外界因素来对主题思想进行烘托和体现, 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参观者的反应, 根据群众的需要来对陈列内容及陈列形式作出调整, 这样才能充分的保证展览的评估和监督工作的有效进行, 从而为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和陈列设计的完善提供基础性保证。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为了纪念历史、以史为鉴来更好的在当下进行生产和生活, 各大历史类博物馆不断涌现, 在历史类博物馆中, 陈列展览和陈列设计属于两项非常重要的问题, 两者都极大程度的关系着博物馆工作的质量, 因此一定要从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展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等多方面对其进行完善, 这样才能使博物馆能够更好的对历史进行展现, 从而使人们能够深入的了解历史, 并在历史中获得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罗军.关于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与陈列设计的思考[J].沧桑, 2014 (04) .

[2]王炯.浅谈历史类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的内容设计[N].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2) .

川菜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 篇3

川菜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和技艺传承方式。那么,怎样通过博物馆陈列来全面展示川菜的技艺、经验和精神?内容、主题和形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本文只对形式问题进行解读。首先对川菜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中的原则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以地域文化符号构建陈列空间、以川菜主题特色塑造展示环境和以情景化、体验性营造动态场景”三条设计原则。然后通过“内容理解、空间规划、氛围营造和陈列布置”四种关联性设计方式,对川菜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中的方式问题进行论述。最后,运用“原则和方式”开展成都川菜博物馆《典藏馆》陈列形式设计实践。

关键词:

川菜 博物馆陈列 原则 方式 成都川菜博物馆

川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渊源。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的复苏驱使着我们更加关注这种技艺、经验和精神。博物馆的存在为这些内容的留存和发扬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和方法。川菜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和技艺传承方式。那么,怎样通过博物馆陈列来全面展示川菜的技艺、经验和精神?内容、主题和形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本文只对形式问题进行解读。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通过对空间的合理规划装饰和对展品本身的解读性呈现,让观众获得良好的参观氛围和兴趣。川莱博物馆陈列设计同样要遵循这一客观规律。

一、设计原则

1.以地域文化符号构建陈列空间

川菜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风格,这种独特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巴蜀大地的地理环境、文化历史的熏陶和孕育。川菜既是巴蜀文化的产物,又是这—文化最为形象和生动的承载者、传递者。在川菜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有效运用可以塑造陈列空间的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地域文化需要通过视觉符号予以表达,这些视觉符号可以从当地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人文景观中提炼形象、结构、材料、色彩、肌理、材料、图像等物质载体进行再创作,获得全新的视觉语言来构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陈列空间。例如,川菜饮食活动主要场所是在民居建筑内,在博物馆内借用四川传统建筑特有的空间结构和建筑材料,如天井、挑檐、院落、木材、青砖、石灰、青瓦等,有助于构建独特的空间尺度和形态。

2.以川菜主题特色塑造展示环境

陈列形式设计的目的在于根据陈列内容,创造完美艺术形式来表现和强化主题。在川菜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中,应该为川菜展示内容寻找相应的表现形式,在形式结构和艺术氛围中传递出川菜主题特色,使川菜文化得到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主题特色展示环境的塑造,应该继承和发扬川菜民俗文化传统,在展示环境中抽象化、符号化地提炼川菜民俗文化,最终通过色彩、形态、材质等视觉语言来表达。例如,在局部空间可以运用红色、灰色来表达川菜麻辣特点,也可以从餐饮用具提炼形、色、意来装饰空间等。

3.以情景化、体验性营造动态场景

相对于文物类展馆中的精美展品,餐饮用具就略显平庸。这种客观条件使得单一的展柜式陈列就显得呆板和无趣,情景化、体验性营造动态场景可以解决这种缺憾。动态场景可以使展览从单纯的看文物转变为有文物、有故事、有情节、有参与的沉浸式、体验式观看。川莱博物馆中“川菜技艺”内容特别适合以情景化、体验性营造动态场景来表现:一种川菜从原材料到出锅盛盘,需要经过选料、刀工、搭配、烹调四大工序,但是在博物馆内,不可能出现真实的厨师在制作真实的菜肴。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空间中搭建真实的厨房、客堂等场地,配合雕塑、展柜、展板、多媒体互动装置、灯光等,营造出亦真亦幻的情景化空间。观众置身其中,既受到环境的引导融入展示情景中,又可以参与多媒体互动,或选材、或切莱、或煎、或炒……制作出一道道色香味美的川菜。

二、设计方式

1.内容理解

内容决定形式是博物馆陈列设计的特殊准则。在川菜博物馆陈列设计开始之前,应该充分理解川菜展览大纲中的每一个部分、每个单元以及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始设计工作。例如,通过理解展览大纲,可以知道每一个部分、单元中餐饮用具的数量、级别、年代等数据,从而根据这一数据,在空间规划时,餐饮用具的数量多、级别高的单元,以展柜、文物为主,反之以展墙、图文为主。

2.空间规划

陈列艺术离不开空间形态,是对空间重新进行规划分布、组织利用的视觉艺术。川菜博物馆空间规划应服从建筑本身的形态和结构,以空间功能和川菜展示内容为主导,划分各展区空间形态和大小,通过形态大小、材质色彩等视觉元素将展示信息传达给观众。川菜陈列的空间规划有以下几点原则:一是展示功能完备。从宏观来说,川莱博物馆功能空间可分为公共空间、陈列空间、辅助空间等。从微观来说,公共空间要考虑询问、休息、指示等功能。陈列空间要考虑展柜展台、道具设备等功能。二是览线合理畅通。合理畅通的览线能够引导游客适时参观,提高观看效率和缓解观看疲劳。三是空间动静结合。川菜博物馆既有展品又有图文,在以展品为主的单元,空间应该安静纯粹,突出展品的重要性;在以图文为主的单元,空间应该静中有变,从形式上来吸引参观者。

3.氛围营造

氛围营造是表现主题的最佳手段,恰当的氛围可以有效的引导观众进入角色,较快的进入参观状态。川菜博物馆陈列空间的氛围营造不可过于花哨以博人眼球,造型、色彩、材质方面的运用应该符合历史人文类博物馆陈列特点。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做以下考虑:一是对四川传统建筑的借用,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形态色彩在川菜博物馆空间中重复使用,可以获得地域氛围。二是对餐饮器皿的借用,对碗、筷、坛等器皿或放大、或阵列、或解构重组,可以获得雕塑感极强的装置造型。三是餐饮空间环境的原状复制,真实的人物、事件、物品等可以创造出真实氛围。

4.陈列布置

博物馆陈列的本质还是把展示内容布置在空间中,这一过程是集文化性、艺术性和技术性于一体的设计活动。陈列布置主要包含实物布置和图文设计。

1)实物布置

川菜博物馆内的实物布置是对餐饮器皿和仿真菜品的组合摆放,根据展览大纲所列餐饮器皿的年代、级别、数量、大小,在展柜内进行科学、艺术的布置,形成重点突出、高低错落、疏密有序的视觉效果,使毫无生气的实物传达出内涵信息,产生新的意味。

2)图文设计

博物馆图文设计包含展墙画面设计、展品说明牌设计、多媒体界面设计等。川菜博物馆属于历史人文类博物馆,而历史人文类博物馆图文设计,构图应该稳重,大气,突出历史人文的沉淀;色彩多选用中性雅致的颜色。所以,在川菜博物馆中,图文设计应该既有传统意味,又有现代形式感。版面构图简洁大气、图文编排精致儒雅,色彩可以选用暗红、褐色、棕黄等中性暖色。

三、成都川菜博物馆《典藏馆》陈列形式设计

成都川莱博物馆是以菜系文化为陈列内容的主题博物馆,位于成都市郫县古城镇,博物馆内分典藏馆、互动演示馆、品茗休闲馆、灶王祠、川菜原料加工工具展示区等,占地约40亩,藏品6000余件。笔者以《典藏馆》为实践对象,进行陈列设计。

(一)典藏馆现状

典藏馆面积12000平方米,陈列展出3000多件各个时代川菜饮食器皿。整个展厅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内容设计比较薄弱和散乱。对川莱历史文化展示不够,展品太多太杂,应该选择品相和级别相对高一点的展品进行展示。此处可以参考笔者撰写的《川菜展示资源调查报告》。二是陈列形式设计陈旧,制作粗糙,不具备现代博物馆的审美要求。1、典藏馆陈列采用全通柜形式。室内展区整体采用全通柜的优势在于能摆放更多的实物,但是它的弊端却远大于优势。首先是主次不分、游线不畅,游客在观看的时候难于顾忌前后左右。其次,形式单一,展示手段贫乏。2、在展品摆放、图文设计上层次不明、凌乱不堪。3、在制作工艺上材料单一老旧,作工粗糙。(图1)

(二)改造方案

《典藏馆》的陈列形式设计是一个系统性工作,由于篇幅有限,笔者选取部分节点方案进行解读。

1.空间营造

川菜博物馆所在地域成都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悠久,历史灿烂。两千多年的的建城历史中,留下了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宽窄巷子等遗迹,形成了独特的川西民居建筑。在《典藏馆》空间营造中,可以提取“青砖、白墙、灰瓦、门头、石板、天井、老树”等建筑元素。(图2)

2.复原场景

博物馆陈列中的“场景”是通过实物与场景的组合,塑造一个特定的情节场面,表现陈列主体活动的环境,及主体与环境中各种客体的相互关系。在《典藏馆》中,复原场景可以打破单一展柜陈列的呆板和无趣。在设计中,选择清末明初的“名馆名菜、前堂后厨、小吃摊点、坝坝宴”等有史可查的节点进行场景复原,并将清末及民国时期的文物和川菜制作多媒体互动与场景结合展示。例如,在《前堂后厨》场景复原中,设计民国某一“随堂便饭类红锅馆子”内景,前为就餐客堂,后为厨房,来展现民国时期川菜饭馆基本格局和川菜制作过程。场景中,石板地面、剥蚀的木柱、斑驳的白墙和青砖、褪色朱漆的雕花门窗……,无不渗透着民国时代的原汁原味。前堂桌面摆放的碗筷、仿真菜,食客和堂倌仿真雕塑,后厨物架、灶台和栅板上的文物、图片、文字,厨师仿真雕塑,无不传递着川菜的相关信息。(图3)

3.多媒体

多媒体设计是通过计算机或其他硬件设施模拟真实世界,如4D影院、360度幻影成像、多媒体互动装置等。川菜博物馆中的多媒体既是为了更好的展示川菜的技艺、经验和精神,也是观众参与互动的重要平台,一些重要的、有趣的、可动的内容节点可以选择多媒体展示。例如,在《前堂后厨》场景复原中,可以设置一个多媒体虚拟灶台,模拟厨房互动参与系统。虚拟灶台精选三大独具特色的川菜名肴——回锅肉、麻婆豆腐和开水白菜供观众进行烹饪制作,以展示川菜“博采众长”的多样性。游客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筛选、组合配料,把握火候,“十指不沾阳春水”,便“料理”出这三道川菜名肴,并有大厨为其打分。(图4)

结语

博物馆内的川菜展示,不是临时、单一的展示川莱的某一方面,而是固定、综合的展示川菜的历史文化、技艺传承、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内容。有意识的围绕巴蜀地域特色和展示内容特色,开展空间规划、氛围营造、陈列布置等工作,有助于提高陈列水平,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川菜博物馆。

安阳市博物馆陈列设计脚本综述 篇4

一、片头

一片甲骨惊天下 三千年前是帝都

安阳,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一个和甲骨文、青铜器联系在一起的名字。随着甲骨 文的发现,埋藏在地下三千年前的远古文明被揭开。2006 年 7 月 13 日,安阳申 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再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安阳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将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让世界了解这一段璀璨的历史文明。

二、空间规划

整个展示空间分为:

序厅

殷商社会生活史厅

青铜厅

瓷器厅 书画厅

临时展厅

三、分馆介绍

序厅

序厅以安阳的母亲河洹河为依托,展现安阳从当代红旗渠精神、殷商文明到小南 海文化等历史文化遗存。

设计将序厅地表处理为安阳全境图,并以洹河贯穿整个序厅,犹若安阳的历史发 展脉络。厅中央两根方形立柱,装饰青铜文饰浮雕,仿佛擎天之柱,撑起安阳文 化。亮点是柱子之间用幻影成像技术陈列的甲骨文碎片,交错闪烁,宛如走进时 空隧道,将参观者引入殷商的远古文明。星空般的圆形吊顶烘托出悠久的历史文 化氛围。浮雕背景墙,按照从今到古的顺序,把安阳从红旗渠到小南海文化遗址 的历史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参观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一种过渡,自然 地将参观者的视线引导到殷商社会生活史部分。

平面图规划说明:以右弧形参观路线,强调序厅的导入感,以安阳的红旗渠文化 到小南海文化的历史线索,将参观者导向古代殷商社会生活史厅。

封神帝国——殷商社会生活史

参观者的目光随着序厅的指引,进入了厚重古朴的殷商社会生活史厅。“天命玄 鸟,降而生商”,盘庚迁殷定都安阳。三千年前的文明辉煌灿烂、缤纷流华,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长河注入了汩汩清水,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殷 人的衣食住行再现了商代生活原貌。

平面图规划说明:展线总体设计按顺时针方向,让观众有序地参观,布局上章节

明确,轻重有别。文物、图片和以历史典故画面为背景等多种陈列方式,还原历 史时空,让参观者在历史情景中了解、体验殷墟文化。此厅风格为厚重、古朴、神秘。

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题形象区,一束文明之光开启了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 之塔塔身以中国文字发展顺序为背景,将甲骨文置于顶端,意为文字的肇始。投 影的甲骨片和侧面墙体动态的占卜场景,动静结合,烘托甲骨文的神秘背景,让 参观者在具体场景中加深印象,使展览更具感染力。

迁殷治国——盘庚迁殷(字幕)

盘庚迁殷 盘庚迁殷结束了殷人动荡离居历史,设计以具有代表性的盘庚头像和迁都场景图 再现这段历史的重大意义,并列举迁都的各种原因,启发参观者思考。顶部独具 匠心地设计光影迁都地图,清晰地展现了商朝的迁都顺序。

埋藏昔日帝国,成就今日殷墟——牧野大战(字幕)

牧野大战 牧野大战标志着殷商的灭亡,同时也成就了今日的殷墟。设计上,将它和盘庚迁 殷并举陈列,虚实结合的牧野大战场面,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商军的战败场面,形 成动态展示对比的效果。商王世系图和牧野大战路线图,点面结合,进一步揭示 历史的演变。

龙骨卜殷商(字幕)

从甲骨的发现到各种文物的出土,殷商文明步步重光于世。设计以巨大的甲骨为 主题,点明甲骨发现的意义。以殷墟发掘的关键人物、场景为线索,结合文字说 明和实物陈列,详略得当、生动形象地展现殷墟发掘史。

殷人的物质生活(字幕)

殷人的物质生活表现为:衣饰上,主奴有别;饮食上,贵黍重酒;居住上,高堂 穴屋;交通上,水陆并行。

这里重点表现殷人贵黍重酒的历史场面。顶部以贵族宴饮图烘托“历史感”,赋 予器物以历史背景,交代其用途。中间独立展示司母戊鼎,青铜神器,突出其重 要性,也体现了殷人的权利等级区别。另外,殷人的居住等用实景、模型、场景 还原等多种手段生动表现殷人高堂穴屋、贵贱有别的生活场面,让参观者获得直 接而真实的感知。

卜祭问祖——殷人的精神生活(字幕)

殷商时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上帝、祖先和自然神祇成为殷人精神生 活的重要内容。殷人每事必卜,每日必祭,以此决定行止,解除疑惑,安慰心灵。设计以殷人求雨的场景,表现其对自然神的膜拜,场景中间树立真人雕塑,增强 真实感。其地面直接与展厅融入,让参观者不知不觉中走进场景,靠近历史。

另一处以后岗圆形祭祀坑为中心点,通过光影形象综合表现殷人的人祭习俗,让 参观者在真实情景氛围中了解殷人的祭祀习俗。

问鼎中原——商周青铜器陈列

在殷人的祭祀场景中,参观者进入了青铜厅。青铜厅通过殷商和战国两个时期的 青铜器的展示,勾勒出这段时期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展现古都安阳商周时期的文 明与辉煌。

平面图规划说明:流畅的参观路线,有节奏地运用场景、雕塑、图片与实物等多 种陈列手法,使参观者从历史和美学的角度去认识青铜文化。多处场景和互动区 的设计运用,使静

态冰冷的文物得以有血有肉地展现,使参观者对青铜文化的认知更饱满、更接近历史真实。此厅风格为庄重、典雅。

第一部分:权祀重器——殷商青铜神韵(字幕)

殷商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纹饰繁缛、神秘,再现了中国古代“国之大事,唯 祀与戎”的历史场景。殷商青铜器一器一范的精湛制作工艺让世人为之惊叹,设 计以版式说明和仿真人的青铜器制作场景雕塑动静结合地展现工艺流程图。另一 处是悬空的“脱范”演示装置,动态展现一器一范制作工艺。

第二部分 争霸传奇——安阳战国青铜器探秘(字幕)

安阳战国青铜器再现了战国时期的三晋文明,真实反映了当时赵国的丧葬制 度、等级制度。此部分主要以丰富的陈列手法和场景模拟演绎青铜文化,让 参观者生动、清晰地了解青铜文化。

场景

场景一

从牧野大战到春秋争霸,再到战国七雄兼并战争,青铜兵器在这段战火分飞的 时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这段历史重要的见证者。设计运用还原真实的 战争场面、雕塑和实物,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立体地展现当时震撼人心的战 争风云。

场景二:

音乐静听空间 编钟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次序排列,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 的乐曲。设计运用大空间、灯光、音乐、影象人物等手段立体地营造出宁静深远 的空间,参观者可以独自一人静坐在场景中,凝神聆听三千年前的天籁之音。

2、陈列

简单的陈列,只是器物的堆砌,无法体现出其蕴涵的深厚文化,所以,我们 寻求突破: 1.礼器

设计着重借用“九鼎八簋”体现鼎的权力象征。其他礼器运用图文和物品分别 对应说明,制作工艺则运用场景雕塑和动态装置进行演绎。

2.兵器

运用真实的历史场景、文字与实物的结合说明进行表现。参观者可以亲身感 受现场的仿真兵器,并通过触摸屏查阅资料,增加了解。3.生产工具

以雕塑的形式表现生产工具在殷人生产活动中的使用场景,直观呈现其在当 时社会的作用。

4.乐器

为了说明和反映“乐音”的具体内涵,运用“编钟”进行演绎:

(1)实物和图片说明;

(2)参观者互动装置陈列;

(3)专业编钟演奏;

古瓷雅韵——安阳瓷器陈列

从青铜厅的厚重、神秘中走出,我们进入质朴、典雅的瓷器厅。整个瓷器厅利用 声效、灯光、影像等新媒体手段,为参观者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和纯朴的自然 气息。进入瓷器厅,踏着清雅的音乐,触摸四壁的泥土,缓缓穿过悠长的瓷窑隧 道。大大小小、形态不一的瓷

罐,宛如从窑顶长出来一般,忽明忽暗的灯光点缀 其中,正前方不断更替着制瓷工艺影像。这一切犹如诗画般把参观者带进了一个 悠远博大的瓷文化世界。地上的文字有节奏地闪烁,每一处的空间处理设计都独 具匠心,却又浑然一体。参观者可以通过各种感知方式去接近瓷器艺术为他带来 的心灵洗涤和审美愉悦。置身其中,他们仿佛可以闻到瓷器散发出的清香,仿佛 处处萦绕着大自然原始的力量和人类的灵性。

平面规划图说明: 从主题序厅进入,沿着商朝,北朝隋时期,一直穿过宋元时期,平面规划图说明: 抵达明清时期。参观路线以中国瓷器发展历史为线,以安阳地区出土的代表性瓷 器为珠,连珠缀玉地重现安阳的瓷器文化。线路上,恰到好处了设置了主题为 “我 的作品,我的梦”的瓷艺吧,参观者可以亲手实践,体验动手乐趣,加深对瓷器 的了解。还有品瓷吧,以光线、音乐和相关瓷器知识,从不同角度,展现和品味 瓷器之美。此厅风格唯美、新颖,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

笔墨神韵——馆藏明清书画陈列

当参观者还在回味清雅的瓷器艺术时,脚步却已迈入空灵的书画厅。中国的书画 艺术讲究“才德勤修养,三魂共一心”,所以,设计以“无声胜有声”的空间设 计,让书画作品自主呈现,让参观者静心品位。此厅风格为简约、大方、空灵。

中厅以“纸”为主要表现载体,通过灯光的写意投射和轻音乐的氤氲之声,营造 出空灵飘逸,宁静致远的艺术氛围;

亮点是整个展厅以入口处的墨点起始,通过写意的泼墨带形式贯穿整个展馆的 顶,一气呵成地表达中国水墨丹青的诗意境界,同时喻指中国书画文化的一脉相 承;

每个章节的标题通过中心屏风投影灵活演示,形式新颖地调节艺术氛围;

充分考虑文物的保护问题,选择绿色环保材料,灯具也选用感应灯和防紫外线灯。

四、结束语

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 篇5

设计概论

湖北省博物馆是楚文化高度浓缩和概括的凝聚地,是楚文明的集中代表。她丰富而浩大的藏品在用它喃喃的低语无声地吟颂楚文明的光华。

浓郁而鲜明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个性是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根本。在楚文化展陈列设计中,我们坚持现代主义与地域主义的结合,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通过形式设计的语言恰当而准确的展现内容精神,以此强化陈列的功能性和艺术个性。

注重文物保护至上原则,安全合理高效科学的展示文物。注重博物馆陈列空间的人与物的对话和交流。创新的视角,现代的科技手段和设备,唤起观众的主动参与意识。

注重博物馆陈列空间形式设计的视觉秩序空间节奏及视觉感染力。

注重形式设计的安全性与环保性。

形式设计不应回避时代的发展,历史对于今天已是洪荒远古,很难如何准确的以某种形式语言来复述,因此湖北省博物馆楚文化展陈列设计更应避免反历史的设计行为。在今天,运用现代主义的设计手法融入传统地域文化的符号,更具象征性的表达地域文化的情结,而非直白的描摹!这是我们在楚文化展陈列设计中的理念。通过对传统地域符号的整合提炼,尝试着在现代主义设计的实践中重新解释地域性。也就是说,新时代的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应继承传统形式的非形态精神,并努力将其传承到下一个时代!

设计说明: 第一展厅: 楚文化展序厅:

在第一展厅的设计中,我们根据整个楚文化陈列的内容特征,在整体的空间布置上,有意识地强化序厅的概念,将序厅定位成一个“单纯的概念空间”,对整个楚文化展陈列作高度的概括和喻示,使之具有一种情感的传递作用。

我们在“城池”与“宫廷”中寻找设计的概念元素,突出楚文化陈列中贵族阶层以及城痕的古代文明的代表特征,以此为整个展馆定下基调。

我们创造性的将引厅前置,以求通过这样一个虚拟的心理空间处理对展览内容起到很好的先导和意想的作用。经引厅入序厅,我们在序厅的设计上引用楚国的厅堂概念,通过厅堂的象征性还原,再现两千多年前楚人的生活形态。概念还原的廊柱凸现宫廷的氛围,而天花中央弧形飘逸的彩绘,彰显一份浪漫与华贵。围合的四壁上创作楚文化为主题的艺术浮雕隐隐浮现。步入序厅的正前方是一组还原的漆绘彩屏,展厅的前言镂刻于上,四周展墙边暗藏光源,隐隐的向上漫射,烘托一种诡异、神秘的氛围,隐含着透出历史的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引导观众的视觉向里伸延。正中间地面将石材做拉丝处理,以席纹的组织格式拼贴。通过这些艺术氛围的营造,使观众对整个楚文化展在视觉上和心理上产生一种期待,形成第一印象的视觉感受。同时,在序厅的造型设计中,我们对传统地域符号的选用进行高度的提炼与概括,大象无形,点到即止。灯光从四边蔓延而出,展现于人们眼前的仿佛是一个久远而浪漫、虚幻而神秘的历史空间。开疆拓土展区

在第一展厅开疆拓土展区的设计中,我们将纪南城局部复原模型置于展厅的正中央,将模型通过空中悬挂的织物造型对应下面空间对称的桌面展台,围合发光,将楚国强盛时代的辉煌历史资料反映其中,形成空间上的遥相呼应,既充分的利用空间上布局的合理性,又更加立体、灵动,形成展区的视觉中心,强化了观众的感染力。

同时,我们将纪南城平面示意模型以全新的视角置于微倾的墙体之上,使观众以一种直观的视角观看模型内容。平面的示意图我们设计成立体的浮雕模型,再以这种巧妙的俯瞰视角,时空的距离在此变得富有意味,那久远的纪南城恍若浮现在观者的眼前。这种创新处理不仅有别于传统的观览,而且更加生动、和富有亲和力。砾石缕金展区

在开疆拓土展区与砾石缕金展区之间,我们在此处相对具像的设计了一个门楼,既体现了地域文化特点又使展厅在节奏上起到衔接、连贯的作用,丰富了空间的变化。

在此展区的第一部分青铜采冶与铸造,我们概念性的将铜绿山彩矿遗址的复原模型组合陈列,再现开采、冶炼的基本面貌。配以声效自动循环可控演示矿井排水、及采矿的过程。而在一边的墙体之上我们设计了大屏幕显示器,可三维地演示矿井中不同的各个结构框架的全貌,也可以观众自己选择性的观看感兴趣的某个矿井结构。

进入砾石镂金展区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则以种类繁多的青铜礼器和兵器为主。我们在此展区以礼器、兵器相以城垣的概念做清晰的区分,城垣以内,以开敞的空间规则有序的柜体排列反映楚国社会的形态特征。城垣以外,以廊道的概念使空间相对显得紧凑,同时,通过天花不规则的木构组合使空间在视觉上显得紧张,凸显内容上战争器具所具有的含义。通过这些巧妙的设计使展厅的形式设计对内容起到有效的补充,达到完美的结合。第二展厅:漆器、丝织、农业展厅

在第二展厅,我们将内容的次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将第三部分的漆器与第四部分的丝织、刺绣做了对调,这样做是根据形式设计的风格统一有序而进行的调整。

在这一展厅的设计中,我们根据漆器与丝织品的基本特征,设计成以弧形为主的空间,针对本展厅的建筑结构高的特点,将中间部分作为主视区,椭圆形天花尽可能延伸,两边有意识的压低,以丰富陈列空间上的节奏变化。而在中间椭圆形的外墙体,我们取楚文化艺术色彩表现的漆红色,极富视觉象征。

在织纹绣画展区中,因为这一部分的文物以丝织品为主,我们以一组低柜来配以光纤照明和发光二极管照明来有效和安全的展示文物,同时在这一展区,为避免有害光源对丝织物的损伤,全部光源做防紫外线和红外线辐射处理,以保证文物的安全。

进入漆器展区,一个极富视觉感染力、开畅的圆形展区陈列在观众面前。漆器展厅显得庄重、大气。在正中间创作设计了一组以漆器为主的反映日常生活的宴饮场景,通过天花围合发光的织物造型使观众能够直观的解读文物内容,以此更加艺术的展示文物内容。在最里面,我们将一部分漆器富有意味组合陈列,增强整个展览的形式趣味。

进入力农重商展区,在这里,楚国在当时最为宏伟的水利工程,我们将它复原在架空的钢架玻璃地下,制作成沙盘模型。配以光电技术动态的演示水利工程的运作,以俯瞰的视角陈列在观众的眼前。极富视觉感染力的下沉式的场景设计,创新视角的场景设计既充分的利用了空间,又使形式设计的手法变得活跃。我们在楚国农业展区设计创作了一组楚人农耕的场景,相对清晰的还原当时楚人田间劳作的情景,此一场景可以起到解读内容的作用,观众可以直观的了解那些出土农具文物的使用情况。

第三展厅:九连墩车马阵复原展区

在九连墩车马阵复原展区设计中,我们将此展区划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内区域以车马阵场景复原为主,外区域则以相关的历史资料及挖掘的过程中为主。在外展区的正中间墙体上,设计师将九连墩车马阵的挖掘俯瞰模型置于墙体之上,立体直观的展示九连墩挖掘的现场,以此与内展区车马阵的复原形成遥相呼应的关系,使内容通过这一陈列设计而更加的完整和连贯。同时我们将九连墩挖掘的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及出土文物沿外展区陈列。在内展区,我们定义为一个大型的场景展区。顶部天棚设计成弧形的天花造型,通过现代化的光影投射,游动的云彩,变幻的天空。配合车阵的复原我们在背后墙体上创作一幅气势恢弘的车阵壁画,再配以定向音响,展示车阵“万马奔腾、叱垞风云”的战车威严的壮观景象,仿佛使人身临远古强盛的楚国车阵。动静结合,极富视觉感染力。

同时,多媒体演示控制系统,将发掘前后的相关历史资料以自助的形式,供观众自行查阅,增强互动性。第四展厅:习俗风尚、学术艺术

从九连墩车马阵复原展区进入习俗风尚、学术艺术展区,设计师围绕楚人居室的风俗文化特点,按照楚人当年堂、室的建筑结构特点,按1:1比例复原。堂前结合建筑特点,以天光模拟堂前庭院的光线效果,使居室的外环境更为真实。堂与室的内部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复原陈列,漆器、帷幔、席纹、柱构以及背景楚乐的氛围,使观众恍如置身于当年的楚国民居之中,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与人居环境。

在学术艺术展区,我们充分的把握楚国文化以老子、庄子、屈原、宋玉为代表的人物特点,为凸显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巧妙的利用天光的自然环境,从天光照射下来的光线洒在四个栩栩如生的汉白玉人物雕塑上,显得格外圣洁、光辉。白色的大理石地面与整体环境和谐、统一,更好的体现了形式语言为内容服务的设计理念。通过这种形式的设计组合,强化了内容在艺术形式上的解读性以及直观感受,丰富了观众的艺术想象力。

天花上采用的防紫外线与红外线的磨沙玻璃材质,不仅通透感很强,而且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

彩绘石磬展区,我们在长长的走廊上设计了一组复原式青铜乐器,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观众可以戴上耳机欣赏楚国金声玉震、鼓乐磬音的丝竹管乐之音,达到很好的互动效果。

柜型设计说明:

在湖北省博物馆楚文化展陈列柜型设计上,我们主要思考文物陈列的安全性和更换的方便性,以及柜型设计元素的视觉秩序。在注重文物陈列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的同时强调地域文化符号的视觉象征。

柜内背板面饰亚麻布。柜内顶光源以发光二级管照明为主(无紫外辐射和无红外辐射),加装防眩光格栅。柜内台面底部光源以菲利浦940光管36W或18W为主(无紫外辐射),台面5mm磨砂玻璃面中间夹2mm白色亚克力板,底垫10mm清玻璃。根据文物的特点,我们在柜型设计上分为三类。一:中小型文物以墙柜陈列。二:重点文物及中大型文物以独立柜陈列。三:丝织类文物以低平柜陈列。

墙柜的开启方式以上下升降的玻璃来打开文物柜,内部是上下升降的传动装置。

独立柜的开启则主要依靠辅助的升降机械设备来完成,通过机械传动,将玻璃垂直掉起。

丝织类文物陈列的低平柜,则直接开启密闭的面板来实现文物的换取。柜内照明的光源全部采用发光二极管。

照明设计说明:

博物馆空间的照明应结合博物馆的特定使用功能来考虑。首先公共空间的照明光源的色温应与展厅内的照明光源的色温尽可能保持一致,我们在展厅内陈列照明采用4000K色温为主的光源,那么我们在公共空间的照明也尽可能的采用4000K色温的光源为主照明,这们可以保持观众对室内人工照明环境的视觉适应。

湖北省博物馆楚文化展展厅内的陈列照明设计是陈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面对那些价值连城的瑰宝,照明的设计稍有不慎,后果就不堪设想。在整个湖北省博物馆楚文化展的陈列照明的设计时,我们依据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博物馆照明规范》为标准,针对不同的文物对光源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配置。

在湖北省博物馆楚文化展的照明设计中,我们对所有的天花射灯加装了防眩光罩,以减弱眩光对观众观看展览时所产生的视觉干扰的眩晕感。在楚文化展陈列第二展厅的丝织品部分,这些文物对照明光源的要求很高,照度必须在50LX以下,必须无紫外线辐射、最低的红外辐射。因此,我们综合现有光源的选择后,采用光纤照明系统和发光二极管照明来展示这些精美、珍贵的文物,因为光纤照明和发光二极管照明可以做到无紫外线辐射和红外辐射的原因。在使用光纤照明和发光二极管照明时,我们将光纤的光源选定为4000K色温,以保持与其它展区照明的相对协调。这样一来,在照射这些精美珍贵的帛书帛画及丝织品时,就可以将照度适当的提高至100LX左右,可以更好的展示这些文物,不至于在50LX以下照度中偏暗的照射而使人观看起来很吃力。

根据不同的文物的照射标准,青铜文物的照度为150LX—300LX之间,在天花上装四线导轨专业射灯,12V 50W,8度反射角,安装防眩光罩。漆器文物的照明,照度为150LX以下,安装防眩光罩及防紫外线镜片。在照射辅助展品及大的版面时,则以24度反射角以上的光源安装防眩光罩照射,而在展厅的环境照明,则全部暗藏发光,光源均通过二次反射后漫射发光,保证展厅的公共区域平均照度在可控的50LX。

场景设计说明:

一:铜绿山采矿遗址复原

我们在此以组合式陈列多视角再现当时采矿概貌。

1. 中间展台上置采矿遗址复原模型,立体的还原挖掘出的原貌。

2. 在中间墙体上,复原矿井断面模型,配以机械装置,可人工操作演示采矿的过程,旁边设置定向音响。

3. 在边墙上,设置大屏幕演示屏。内容则是三维动画制作的各个井坑结构的全方位演示。

二:漆器部分之宴饮场景

我们为了反映漆器在当时楚人生活中的使用,在漆器展区创作设计了一组宴饮场景,这样可以直观的让观众了解漆器在当时人们生活中的用途。一比一的还原体量在视觉上给人以亲切的观感,运用现代的光电技术,使炭盆中闪动着火光,悠悠于耳边的楚乐恍若时空在此倒置。

三:楚国的灌溉渠芍陂场景

这里,楚国在当时最为宏伟的水利工程,我们将它复原在架空的钢架玻璃地下,制作成沙盘模型。配以光电技术动态的演示水利工程的运作,以俯瞰的视角陈列在观众的眼前。四:楚人农耕场景

我们在楚国农业展区设计创作了一组楚人农耕的情景场景,相对清晰的还原当时楚人田间劳作的情景,此一场景可以起到解读内容的作用,观众可以直观的了解那些出土农具文物的使用情况。

人物塑像结合地面塑型,天空配合投影显示飞动的鸟兽,多媒体设置可供观众自行查阅相关的资料。五:九连墩车阵场景复原

1. 影像投射在弧形的天花,涌动的云彩。2. 正面背景大型车阵壁画。3. 模拟风,吹起锦旗招展。

4. 定向音响,战马的嘶鸣,车阵的声效。

恍若时光倒流,置身其间,这恢弘的场面、磅礴的气势,充满了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两旁设置多媒体供观众自助式查阅资料。六:楚人居室复原场景

我们参考相关的历史资料,按照楚人当年的堂室的建筑结构和室内布置以1:1的比例复原展示楚人居室。借用天棚采光的一部分模拟自然光的效果,居室外围,设计处理成庭院的氛围,与展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室内的陈设则严格参照相关的历史资料布置,漆器、帷幔、席纹、柱构以及背景楚乐的氛围,使观众恍若置身于当年的楚国民居之中,直观的感受楚人的人居环境。

辅助陈列设备的运用: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陈列大纲 篇6

第一部分 总 论„„„„„„„„„„„„„„„„„„„„1

一、概述„„„„„„„„„„„„„„„„„„„„„„„„„„„„„1

二、建馆目标„„„„„„„„„„„„„„„„„„„„„„„„„„„1

三、新馆建设指导思想„„„„„„„„„„„„„„„„„„„„„„„2

四、展示理念„„„„„„„„„„„„„„„„„„„„„„„„„„„2

五、观众群定位„„„„„„„„„„„„„„„„„„„„„„„„„„2

六、展示内容定位„„„„„„„„„„„„„„„„„„„„„„„„„2

七、展示形式定位„„„„„„„„„„„„„„„„„„„„„„„„„2

八、展示特色定位„„„„„„„„„„„„„„„„„„„„„„„„„3

九、功能目标定位„„„„„„„„„„„„„„„„„„„„„„„„„3

十、服务方式„„„„„„„„„„„„„„„„„„„„„„„„„„„4 第二部分 展示与教育„„„„„„„„„„„„„„„„„„„5 第一节 意义„„„„„„„„„„„„„„„„„„„„„„„„„„„„5 第二节 基本展示„„„„„„„„„„„„„„„„„„„„„„„„„„5

一、主题思想 „„„„„„„„„„„„„„„„„„„„„„„„„5 二、基本展示方案大纲„„„„„„„„„„„„„„„„„„„„„„6 第三节 展厅安排„„„„„„„„„„„„„„„„„„„„„„„„„„6 第一单元 序厅展示内容方案„„„„„„„„„„„„„„„„„„„„9 第二单元 地球厅展示内容方案„„„„„„„„„„„„„„„„„„„11 第三单元 生命演化厅展示内容方案„„„„„„„„„„„„„„„„„17 第四单元 恐龙厅展示内容方案„„„„„„„„„„„„„„„„ „„26 第五单元 矿物岩石厅展示内容方案„„„„„„„„„„„„„„„„„31 第六单元 资源与环境厅展示内容方案„„„„„„„„„„„„„„„„37 第四节 临时展览„„„„„„„„„„„„„„„„„ „„„„„„„„49 第五节 4D科普影院„„„„„„„„„„„„„„„„„„„„„„„„49 第六节 地质风貌模拟区(暂定)„„„„„„„„„„„ „„„„„„„50 第七节 室外景观展区„„„„„„„„„„„„„„„„„„„ „„„„50

一、古生态景观复原区„„„„„„„„„„„„„„„„„„„„„„50

二、大型地质实物标本景观区„„„„„„„„„„„„„„„„„„„51 第三部分 收藏与研究„„„„„„„„„„„ „„„„„„„51 2 第一节 收藏„„„„„„„„„„„„„„„„„„„„„„„„„„„51

一、意义„„„„„„„„„„„„„„ „„„„„„„„„„„„„51

二、收藏品种„„„„„„„„„„„„„„ „„„„„„„„„„„51

三、藏品库区„„„„„„„„„„„„„„„„ „„„„„„„„„52 第三节 科学研究交流„„„„„„„„„„„ „„„„„„„„„„„52

一、意义„„„„„„„„„„„„„„„„„„„„„„„„„„„„52

二、研究方式和手段„„„„„„„„„„„„„„„„„„„„„„„53

三、学术报告厅„„„„„„„„„„„„„„„„„„ „„„„„ „53 第四部分 综合服务„„„„„„„„„„„„„„„ „„„„53

一、服务内容„„„„„„„„„„„„„„„„„„„„„„„„„„53

二、服务形式„„„„„„„„„„„„„„„ „„„„„„„„„„54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8 展厅位置剖析图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9 第一单元 序厅展示内容方案

一、展厅概述 本展厅以“宇宙——人类的向往”为主题,介绍有关天体宇宙的科学知识,让人们了解地球、人在天体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二、展厅位置

本展厅位于南楼东一层入口处,面积300平方米,层高9米,此区域是各类参观人员集中分散的场所,空间应高大开阔。

三、主要展项:

1、馆标:在序厅显著位置放置能反映安徽地质古生物特色及博物馆特点的馆标。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10

2、LED电子大屏幕:悬挂大厅正面上方,屏幕尺寸3米×4.5米,用于播放欢迎词、展厅介绍、即时信息及代表性影像。

3、前言介绍:可请省内名家撰写。内容包括介绍安徽省情,安徽省地质古生物的特点,建立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目的、意义及历史简介。

4、导览系统:分别采用眼到(导)——导览指示牌,手到(导)——多媒体触摸屏,口到(导)——语音智能导览机器人的方式。用于博物馆内参观引导,向观众介绍馆的概况、展厅分布内容、开放情况等信息。

5、拱形天穹:大厅顶部,营造出深邃遥远的宇宙空间景象,标注重要的星团、星座的位置、名称,可考虑示意标注流传甚广的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双鱼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魔羯座,水瓶座等12星座,提高观众的观赏兴趣。

6、地球模型:中央上方用巨型、悬浮、旋转的,采用内投影或外投影技术可显示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特征,寓意地球是运行在浩瀚宇宙间普通的,也是目前唯一发现生命的行星。

7、标志性浮雕(东面墙壁):提取各地史时期的代表性地质事件(地球演化、生物进化)进行抽象表达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43 B、模型:制作铜陵地区“层控矽卡岩”成矿模式和宁芜“玢岩铁矿”成矿模式的模型;

(三)水资源

1、知识点

(1)安徽水资源分布(2)安徽水资源的社会效应(3)安徽地下水资源特征(4)安徽地下水资源量(5)安徽地下水资源基本状况(6)地下水资源开发现状(7)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2、主要展示形式

(1)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表、分布图等介绍知识点;

(2)制作模拟阜阳地下水抽取模型:模拟阜阳地下水开采主要形式制作模型,说明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对当地地质环境的严重的破坏。

(四)测绘技术

1、知识点 A、测绘工作 B、测绘技术与成果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44

2、展示形式:

A、用图表实物反映测绘技术手段、仪器更新发展演变; B、展示合肥市城区卫星遥感、航空影像图。

五、地质环境展区

(一)地质遗迹

1、设计思路

以“美丽的安徽”为主题,从安徽独特的地质背景,以及水文、气象条件为切入点,系统介绍安徽省的主要地质遗迹的种类、数量、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地学意义、开发利用与保护情况。

2、水文、气象条件

(1)知识点 A、安徽水文条件 B、安徽气象条件(2)展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表、照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 B、图件灯箱:分别制作1:50万的安徽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和1:50万安徽省地势图的灯箱进行展示;

C、安徽省遥感图片灯箱:用1:25万安徽省遥感卫星照片的灯箱,真实反映安徽省地形地貌特征。

3、安徽地质背景简述

展示形式:用1:50万的安徽省地质图制作成灯箱,直观反映安徽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23(1)知识点: A、鸟类 B、鸟特征 C、最早出现的鸟 D、带羽毛的恐龙 E、鸟类的起源

F、鸟类飞行起源及假说: G、早期鸟类主要类型(2)展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

B、利用实物标本、图片、复原图等形式系统展示鸟类演化过程; C、制作中生代鸟类生活景观区; D、鸟化石标本展品组。

(四)新生代展区

1、设计思路

新生代展区主要展示的内容以被子植物的特征、起源、谱系等过程及哺乳动物的兴起,爬行类新生代的演化、哺乳类的系统演化到人类起源等新生代重大事件。描绘新生代生物演化的历史。

2、陆生植物(被子植物)

(1)知识点: A、被子植物的特征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24 B、被子植物的谱系和有关起源 C、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和地点 D、被子植物的化石证据

(2)展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 B、化石标本展品组:各种被子植物化石; C、利用多媒体手段,系统展示被子植物有关知识; D、制作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型复原场景。

3、爬行类脊椎动物(1)知识点:

A、新生代爬行动物的演化特征(2)展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

B、化石标本展品组:广东茂名地区龟、鳖、鳄类,安徽潜山龟等; C、制作新生代龟、鳖、鳄等生存复原场景。

4、哺乳动物(1)知识点:

A、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B、哺乳动物的起源 C、原始哺乳动物: D、真兽类 E、人类的起源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25 a、人在生物分类中的位置 b、高级灵长类的起源及分支

c、现代猿起源 d、人类的起源及发展 e、现代人类的起源 f、安徽的人类起源(2)展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 B、化石标本展品组:哺乳动物头骨化石标本; C、展出哺乳动物模型;

D、大型复原模拟景观:猿人的生存环境;

E、采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展示哺乳类演化过程和人类起源与发展; F、复原古人类头骨模型:复原和县猿人、巢县银山猿人的头骨模型。

(五)生物进化螺旋图 在展厅东边入口楼梯处,沿人行上升楼梯制作生物进化螺旋图灯箱或生物进化树,说明地球演化与生命进化的关系。表现地球生物的出现、繁盛、灭亡的过程,以及地球演化所形成的古生态、古环境对于生命起源、生物进化所具有的意义。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45 省的地质背景情况。

4、安徽省地质遗迹类型和数量(1)知识点

安徽省主要地质遗迹类型和数量(2)展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图表、图片介绍知识点;

B、制作1:25万安徽省地质遗迹分布图灯箱,介绍安徽省地质遗迹的分布情况。

5、安徽省地质剖面与地质构造形迹

(1)知识点 A、地质剖面 B、安徽省地质剖面 C、构造形迹 D、安徽省地质构造形迹(2)展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和图片进行介绍知识点;

B、制作地层剖面微缩模型:选取宁国市胡乐司南相奥陶系地层重点段制作实体剖面。

6、古生物遗迹

(1)知识点 A、古生物遗迹,B、安徽的重要古人类遗址 C、安徽重要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46(2)展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和图片进行介绍知识点;

B、展品组:实物展出巢湖市银山冲的猿人遗址发现的化石。

7、地质地貌景观(1)知识点

A、安徽省火山地貌景观 B、安徽省花岗岩地貌景观 C、安徽省变质岩地貌景观 D、安徽省丹霞地貌景观 E、安徽省洞穴遗迹 F、安徽其它地质地貌景观(2)展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和图片进行介绍知识点;

B、制作演示模型:制作洞穴遗迹景观模型,说明石灰岩洞穴的形成演化的过程。

8、水体景观

(1)知识点 A、水体景观形成 B、安徽泉体景观 C、安徽湖泊景观(2)展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和图片进行介绍知识点;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陈列大纲 47 B、卫星遥感照片灯箱:制作巢湖地区近二十年来不同时期的遥感卫片灯箱,说明巢湖演变的过程,让人们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9、地学人文景观

(1)知识点 安徽省地学人文景观(2)展示形式 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和图片进行介绍知识点;

10、古采矿冶炼遗迹

(1)知识点 安徽古采矿冶炼遗迹(2)展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和图片进行介绍知识点; B、复原模拟金牛洞古采矿遗址采矿现场

11、安徽省地质遗迹景观开发利用与保护(1)知识点

A、我国对地质遗迹景观开发利用 B、安徽省对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2)展示形式 A、展板:采用文字说明、图片、图表介绍知识点;

B、分布图灯箱:制作安徽省地质遗迹开发利用情况分布图灯箱。

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 篇7

一、做好博物馆内部的室内规划设计

博物馆的室内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一般的普通装修设计, 要为接下来的陈列设计做好铺垫, 因此室内设计的方式以及风格等都显得尤其重要。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 应该充分的发挥空间价值, 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采用一些艺术手法或是装饰物品等来让整个空间有和谐的色彩搭配并且能够充分的展现出展品的艺术性, 室内设计的背景风格既不能过于抢眼也不能显得沉闷枯燥, 要用和谐的色彩来烘托出要展示的展品, 让展品与相应的背景色彩有很好的融合, 以此对于博物馆室内设计有着很严格的要求。要让参观者进入到相应的展览空间时能够有相应的情感宣泄, 根据展品年代以及风格的不同来设计室内的布局以及装饰。

比如说, 对于革命烈士遗物的博物馆, 在进行室内规划设计的时候就应该紧扣当时的时代背景, 结合具体的展品来确定设计的风格, 对于一些展品背景的设置不应该采用比较华丽光鲜的色彩, 为了让参观者能够快速的进入到革命战斗的情境当中, 背景的设置应该多用来车托革命先烈的英雄气魄, 展现民族精神, 采用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或是背景色来烘托整个展览区的氛围, 充分的发挥展品的教育意义。

二、对陈列内容要有合理的规划

在博物馆内相同类别的区域内可能会包括多件展品, 这些展品的陈列并不是随意安排的, 而是要经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做好相应的策划工作, 在陈列策略的时候首先要根据展览的主题来确定展品, 各种展品都是为了最终的主题而服务的, 展品来具备时代特点, 能够让人们看到后就能够自然而然的联想到相应的主题内容, 对于展品的次序也要根据对主题的凸显程度来做出相应的调整, 做到紧扣主题主旨, 具有启发意义。另外除了实物展品之外, 详尽的文字介绍也是博物馆的一大特色, 博物馆充分的发挥了文字的作用, 对于每一件实物的历史故事以及背景都有着详实的介绍, 在陈列的过程中这些文字内容也要作为主要的元素来合理的安排和规划, 除了对实际物品的顺序以及摆放区域进行调整规划之外还应该配上相应的文字, 文字展示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 可以是传统的书面文字介绍的形式, 也可以是语音介绍的模式, 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电子屏幕的形式来滚动展示, 让参观者能够对其中的每件物品都能有详细的了解。比如可以根据历史人物事迹的不同开展主题展览, 将这些人物的生平成就以及现有的物品展示出来, 让参观者能够分区域和模块的来进行参观和学习, 这样的内容安排更加清晰明确, 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价值。

三、做好博物馆内部的陈列组合设计

博物馆的空间应该得到有效的利用, 每一寸土地都应该充分的发挥其应用的价值, 当然陈列的合理性对于空间价值的利用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所以说在陈列设计方面应该意识到陈列组合设计的重要性, 人们在博物馆当中参观的主要就是一系列的展品, 所以说应该从艺术与教育的角度出发来合理的规划展品的陈列设计, 应该采取组合展示形式, 这样才能够有突出作用, 能够凸显出其中的某件展品, 如果说将全部的展品放在同一个区域, 那么参观者就会盲目的观看, 并不能了解到这些展品的主次关系, 使得整个博物馆的展品展示失去层次感和结构性。因此为了起到良好的带入作用, 更加深刻的凸显展览的主题宗旨, 应该在陈列组合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 对于展品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了解, 将相关的展品进行组成展示, 这样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这些展品, 不仅能够达到空间展示的美感, 还能够发挥教育功能。

四、合理运用灯光照明技术

众所周知, 光线影响着人们的视觉, 同样灯光照明对于博物馆的展品展示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灯光照明的技术应用也是艺术表现的一种, 灯光照明不仅能够达到一定的美学价值, 并且对于一些文物的保护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的灯光设计要根据相关的管理条例来进行, 合适的灯光对于文物能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另外在美观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博物馆内的历史文物都是经过时间洗礼的, 难免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一些现有保存下来的物品中也不一定都是完好无损的, 很多物品上细小的文字或是图案都有所损伤, 灯光的照射能够帮助参观者更好的分辨上面的文字和图案信息, 并且合理的灯光设计也能够满足参观者的心理需求。合理的利用灯光照明能够展现出文物的美感, 给参观者视觉上的愉悦感。光影设计能够从视觉角度让人获得情感体验, 促进参观者更好的认知这些展品, 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在这期间需要在灯光照射的色彩、光照强度、光源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 针对展品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灯光照射方式, 以合理的设计吸引参观者的眼球, 从而达到文化熏陶的目的。

总而言之, 博物馆的陈列是一门艺术, 要从陈列内容以及组合方式, 博物馆室内设计布局以及光影设计等多方面来进行整体的研究设计, 结合实际的展示内容来做出相应的调整, 本着凸显主题, 发挥教育作用的原则来进行展示, 注重色彩、光线以及搭配方面的影响, 展现博物馆的独特艺术美感。

参考文献

[1]刘长乐.浅谈艺术规律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运用[J].才智, 2014 (24) :32-33.

[2]申琳琳.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艺术形象的创新与突破[J].今日中国论坛, 2013 (19) :21-22.

文物博物馆如何创新陈列设计方法 篇8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创新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民收入越来越高,人民开始不断追求精神文化上的满足而不再是物质生活中的富足。因此,博物馆在近些年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而博物馆也为了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前来参观,开始不断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来丰富博物馆的活动和博物馆的馆藏。博物馆具有教育作用,因此多数博物馆选择同学校进行合作,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博物馆参观,从中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博物馆还具有文化传承的关系,因此博物馆多举办一些有利于吸引全家人共同参加的活动。而这些还是不够的,博物馆需要从自身的安排设置方面进行入手,从而吸引更多的参观者。

一、文物博物馆进行陈列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随着不断发生变化。而科学水平的高速发展,也为博物馆在管理和安排方面提供了许多先进的手段予以借鉴和使用。因此,将高科技手段用于博物馆中,对于博物馆的发展和创新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时常改变不同文物的排放位置,进行不同展厅的安排,对于展现博物馆独属于自身的独特特点,以及迎合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观念有着不容忽视的帮助作用。因为人们的视觉感受,是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在当下这个社会环境中,必须要对传统的摆放方式做出一些改变,改变一些死板的传统观念,而尽量鼓励使用多元的方式不断向前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迎合全体人民群众的博物馆。

二、文物博物馆创新陈列方法的设计

博物馆是为参观者提供文化传承和教育等服务的场所,因此参观者是博物馆进行创新设计所需要围绕的关键中心。只有了解了参观者的审美习惯以及心理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和安排,才能真正实现博物馆为参观者提供服务的功能。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化,具有独属于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考方向。并且博物馆也从传统的教化场所转变为现代人心目中的休闲娱乐学习的娱乐性场所。在博物馆中,越来越多的人是想感受真实的历史质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博物馆进行文物陈列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广大参观者的内心感受进行陈列,如果陈列的方式并不被广大参观者所接受、理解,那么博物馆也无法吸引更多的参观者来完成自身的使命。因此,博物馆必须要进行馆内安排的设计创新。

最主要的创新是设计理念的创新,只有理念创新了,才能利用创造来表现博物馆独特个性,同时又能吸引参观者、拉近参观者和文物之间距离的展厅。这样不仅使得文物得到良好的安排和陈列,同时还能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前来参观,扩大了博物馆的客流量。不论是传统的文物博物馆还是强调自然科学生物艺术的现代博物馆,都应该将设计理念创新作为一切创新工作的前提,立足于博物馆的整体和社会人民需求来进行接下来的调整和安排的工作,从而使得博物馆更加贴近参观者的内心。

同时,进行创新的时候还需要重视参观者同历史文物之间的内心距离,不要让文物保护玻璃简单的阻隔了参观者和展品之间情感上的沟通和心灵上的交流。从而无法让参观者真正感受到蕴藏在其中的那段历史,无法真正接受博物馆的文化传承功能和教育启示的功能。这就要求博物馆创新的时候,注意选择适宜人民群众的方式方法来安排展览,能够让他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苦闷和难过,从感性上进而演化成为理性的知识点。

另外,博物馆的设计创新还需要重视形势和内容的统一,博物馆的文物陈列是为社会不同区文化层次的全体观众所服务的,而不是为专业人员所服务的。因此,在创新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参观者的需要,实现为观众服务这一社会化的文化功能。如果博物馆在文物陈列设计中只是得到了专业人员的好评,但是却不能将博物馆文物陈列设计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有效的传递给观众,那么博物馆展览也就失去了它最关键的意义和价值。在陈列设计的创新中,应当准确地把握好文物陈列的内容和主旨,达到博物馆的社会文化服务功能。对于历史博物馆的设计人员来说,接受到历史学专业训练比较大,但是利用语言来表达历史能力则是相对比较薄弱的,应当在设计的过程中加强对形象语言的学习。形象语言具有感性的特点,使得许多参观者接收到的信息是直观的。对于历史文物来说,保存了人类历史上太多的文化信息和独特的内涵,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能够突出展现它再现性,反映出历史的形态,从而表达出展览的主题。但是历史文物在表达过程中往往是孤立的零碎的,是对历史片段的记录。因此,在陈列设计时要通过精心的组织来表现出文物的形态、颜色文化等多种信息,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历史的意义。

同时,还可以在创新的过程中增加一些新的功能,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为基础。就例如,在展示文物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在不同时间段展示出具有不同含义的珍贵文物,从而吸引不同阶层的参观者前来参观。另外,还可以增加一些西方艺术品的展览活动,在教育教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举两得。此外,拉近文物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的主要方式,可以利用现场展示的方式,将文物放在现场,四周拉上保护线,将存放在玻璃窗内的展品真正呼吸一下外面的空气,从而让参观者更加真实的看到眼前的珍贵文物等。这些丰富多彩的陈列方式,能够充分调动起参观者的积极性和热情,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参观者前来博物馆中进行参观。

三、结束语

博物馆作为特殊的教化场所,是社会文化进行传承和教育的特殊变种。因此,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应该使博物馆向着适应全体社会人民的方向发展。最关键的是脚踏实地,贴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对传统的文物博物馆进行从新设计,采取一些创新安排的方法,调动参观者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推动博物馆功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景云.创新文物博物馆陈列设计方法[J].黑龙江史志,2014(9):246-247

[2]卢雪梅.浅谈文物博物馆如何创新陈列设计方法[J].速读旬刊,2015(9)

上一篇:乡依法行政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优秀青年项目经理先进事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