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博物馆设计方案

2024-10-05

酒文化博物馆设计方案(共9篇)

酒文化博物馆设计方案 篇1

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布展方案设计

前言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最重要的物质条件之一。熟食使原始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蒙时期走向了文明,烹调使食物具有了审美价值。历史上的朝代更替、兴盛衰亡对烹调技术的发展没有丝毫影响,历代统治阶级所专享的华筵丰馐全都凝聚着历代庖厨的血汗和智慧。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华侨和华裔外籍人在海外谋生,经营最为普遍的产业就是餐饮国餐馆,中国的饮食可以说是“食”遍天下。这一现象早在本世纪初时,就被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敏锐地观察到了。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一书中说:“我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然而中国餐馆则大异其趣,居然能够登陆欧美,遍布全球,所向披靡,至今世界上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中餐馆。这种强烈的反差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是并没有一个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我们认为,中国餐馆能够遍布世界各地不是一个孤立和偶然的现象,其中的原因与中国饮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而探讨一下中国饮食文化的某些特征,将有利于我们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

正文

相关情况

(一)博物馆名称

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

(二)博物馆建设机构

长垣县人民政府

注释:烹:从火,以火熟物也。是指原料利用火种至熟的过程。饪 :熟也。原料加热成熟成为食物即为烹饪。烹饪的含义相当广泛,包含了所有食品加工的技术。调:调和。原料经加热,调和滋味组成一个完整菜肴的过程叫烹调

饮食

拼音:yǐn shí

饮食

基本解释

1.吃喝。《书·酒诰》:“尔乃饮食醉饱。”宋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焦生见亡妻》:“满身及手足多棘刺,血污狼藉,不饮食,不知亲疎。”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聂松巖﹞言其乡有与狐友者,每宾朋宴集,招之同坐。饮食笑语,无异于人,惟闻声而不睹其形耳。”

2.指饮料和食品。《诗·小雅·楚茨》:“苾芬孝祀,神嗜饮食。”郑玄笺:“苾苾芬芬有馨香矣,女之以孝敬享祀也,神乃歆尝女之饮食。”宋苏轼《和王巩六首并次韵》之一:“况子三年囚,苦雾变饮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他自从听了那朋友这句话之后,连人家送他的饮食也不敢入口,恐怕人家害他。”巴金《三一》:“他吞了这些话,好像吞下好的饮食。” 编辑本段概述

英文:Food and drink

拼音:yǐn shí

本义:喝。甲骨文字形。右边是人形,左上边是人伸着舌头,左下边是酒坛(酉)。像人伸舌头向酒坛饮酒。小篆演变为“饮”,隶书作“饮”。

展馆主题: 设计概述

本次博物馆的设计范围是第二和第三两层,我们将这两层划分成了五个的展区,在每个大展区内又划分了多个小展区。设计主要以稳重、质朴、大气而不奢华的整体展陈风格来诠释《中华烹饪文化》鲜明的主题和独特的空间属性,体现烹饪文化的久远与历史厚重感。

设计方案突出体现了如下几大特点:

1.设计的前瞻性、合理性、可行性、艺术性在方案中得以充分体现。

2.陈列风格简约、朴质,各部分的设计风格即统一又各具特色。

3.设计运用现代信息传媒技术和艺术手段,体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现代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理念。

4.空间布局得当,简洁统一。

设计方案 第一展厅 中华烹饪 源远流长

展厅空间设计

本展厅设计以恢弘的色彩体现中华烹饪久远的特点。本展厅主要划分成3个单元。

第一单元 中华烹饪的起源与发展

(1)饮食发展阶段

(2)人类饮食分自然饮食与调制饮食两大阶段:

1.自然饮食阶段(特点:生食)

“(昔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茹其毛,饮其血”。——《礼记·礼运》

2.调制饮食阶段(标志:熟食法产生)

烧烤→炮→地坑锅→陶锅→稀饭→干饭

(3)饮食派系

鲁菜、川菜、苏菜、浙菜、徽菜、粤菜、闽菜、湘菜 鲁菜

宋以后鲁菜就成为“北食”的代表。明、清两代,鲁菜已成宫廷御膳主体,对京、津东北各地的影响较大,现今鲁是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其特点是清香、鲜嫩、味纯而著名,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济南菜擅长爆、烧、炸、炒,其著名品种有“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汤爆双脆”、“烧海螺”、“烧蛎蝗”、“烤大虾”、“清汤燕窝”等。胶东菜以烹制各种海鲜而驰名,口味以鲜为主,偏重清淡,其著名品种有“干蒸加吉鱼”、“油爆海螺”等。建国后,创新名菜的品种有“扒原壳鲍鱼”、“奶汤核桃肉”、“白汁瓤鱼”、“麻粉肘子”等。川菜

在秦末汉初就初具规模。唐宋时发展迅速,明清已富有名气,现今川菜馆遍布世界。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重视选料,讲究规格,分色配菜主次分明,鲜艳协调。其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以辣、酸、麻脍炙人口,为其他地方菜所少有,形成川菜的独特风味,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誉。烹调方法擅长于烤、烧、干煸、蒸。川菜善于综合用味,收汁较浓,在咸、甜、麻、辣、酸五味基础上,加上各种调料,相互配合,形成各种复合味,如家常味、咸鲜味、鱼香味、荔枝味怪味等二十三种。代表菜肴的品种有“大煮干丝”、“黄焖鳗”、“怪味鸡块”、“麻婆豆腐”“侃膳斋棒棒鸡”、“廖记棒棒鸡”、“廖排骨”等 粤菜

西汉时就有粤菜的记载,南宋时受御厨随往羊城的影响,明清发展迅速20世纪随对外通商,吸取西餐的某些特长,粤菜也推向世界,仅美国纽约就有粤菜馆数千家。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菜的原料较广,花色繁多,形态新颖,善于变化,讲究鲜、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醇。调味

有所谓五滋(香、松、臭、肥、浓)、六味(酸、甜、苦、咸、辣、鲜)之别。其烹调擅长煎、炸、烩、炖、煸等,菜肴色彩浓重,滑而不腻。尤以烹制蛇、狸、猫、狗、猴、鼠等野生动物而负盛名,著名的菜肴品种有“三蛇龙虎凤大会”、“五蛇羹”、“盐 火局鸡”、“蚝油牛肉”、“烤乳猪”、“干煎大虾碌”和“冬瓜盅”等。

闽菜

起源于福建省闽候县。它以福州、泉州、厦门等地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色调美观,滋味清鲜而著称。烹调方法擅长于炒、溜、煎、煨,尤以“糟”最具特色。由于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盛产多种海鲜,如海鳗、蛏子、鱿鱼、黄鱼、海参等,因此,多以海鲜为原料烹制各式菜肴,别具风味。著名菜肴品种有“佛跳墙”、“醉糟鸡”、“酸辣烂鱿鱼”、“烧片糟鸡”、“太极明虾”、“清蒸加力鱼”、“荔枝肉”等。苏菜

起始于南北朝时期,唐宋以后,与浙菜竞修秀,成为“南食”两大台柱之一。江苏菜是由苏州、扬州、南京、镇江四大菜为代表而构成的。其特点是浓中带淡,鲜香酥烂,原汁原汤浓而不腻,口味平和,咸中带甜。其烹调技艺擅长于炖、焖、烧、煨、炒而著称。烹调时用料严谨,注重配色,讲究造型,四季有别。苏州菜口味偏甜,配色和谐;扬州菜清淡适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细,醇厚入味;南京、镇江菜口味和醇,玲珑细巧,尤以鸭制的菜肴负有盛名。著名的菜肴品种有“清汤火方”、“鸭包鱼翅”、“松鼠桂鱼”、“西瓜鸡”、“盐水鸭”等。浙菜

以杭州、宁波、绍兴、温州等地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而成的。其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浙江盛产鱼虾,又是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湖山清秀,山光水色,淡雅宜人,故其菜如景,不少名菜,来自民间,制作精细,变化较多。烹调技法擅长于炒、炸、烩、溜、蒸、烧。久负盛名的菜肴有“西湖醋鱼”、“生爆蟮片”、“东坡肉”、“龙井虾仁”、“干炸响铃”、“叫化童鸡”、“清汤鱼圆”、“干菜焖肉”、“大汤黄鱼”、“爆墨鱼卷”、“锦绣鱼丝”等。湘菜

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的菜肴为代表发展而成的。其特点是用料广泛,油重色浓,多以辣椒、熏腊为原料,口味注重香鲜、酸辣、软嫩。烹调方法擅长腊、熏、煨、蒸、炖、炸、炒。其著名菜肴品种有“腊味合蒸”、“东安子鸡”、“麻辣子鸡”、“红煨鱼翅”、“汤泡肚”、“冰糖湘莲”、“金钱鱼”等。徽菜

以沿江、沿淮、徽洲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构成的。其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徽菜以烹制山野海味而闻名,早在南宋时,“沙地马蹄鳖,雪中牛尾狐”,就是那时的著名菜肴了。其烹调方法擅长于烧、焖、炖。著名的菜肴品种有“符离集烧鸡”、“火腿炖甲鱼”、“腌鲜桂鱼”、“火腿炖鞭笋”、“雪冬烧山鸡”、“红烧果子狸”、“奶汁肥王鱼”、“毛峰熏鲥鱼”等。

(4)饮食四大流派:京式、苏式、广式、川式

小吃四大流派:京式、苏式、广式、闽式

另外随着四川饮食在饮食文化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川式也可以算作五大流派之一。(5)饮食城

北方饮食中心:北京

西部饮食中心:有“食在中国,味在成都”称号的成都

东部饮食中心:有“天下第一食府”称号的苏州

南部饮食中心:有“食在广州”称号的广州

(6)饮食器具

第二单元 中华饮食的特点

第三单元 中华烹饪饮食文化

第二展厅 万变千缕 筵席艺术

展厅空间设计 本展厅以金碧辉煌的华丽设计为主主要体现我国宴客的盛大。我们将本展厅划分成3个单元

第一单元 筵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名筵

第三单元 筵席礼仪

第三展区 流风古今 厨乡传人

展厅空间设计

本展厅

第一单元 司厨千年 厨艺传承

第二单元 群星璀璨 长筵大师

第三单元 流波全球 长筵面向世界

第四展厅 中国传统节日与饮食文化

第五展厅 中国饮食 文化交流

酒文化博物馆设计方案 篇2

青州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 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 古九州之一。曾为海岱重镇, 自然景观优越, 无论从云门山、驼山, 还是从仰天山、玲珑山, 放眼看去, 三齐形胜, 满目清华。新建的青州市博物馆选址位于青州市城区以南的云峡河回族乡内的云门山街道大花林疃村西南、云门山南麓, 东南紧邻建设中的文化产业园区 (城市次中心) , 是联系老城区与南部新城区的节点。博物馆规划建筑面积约3 万平方米, 建成后将成为青州市最重要的文物收藏、保护、展示、研究场所以及教育、休闲、文化服务场所。

博物馆用地位于云驼风景区内, 是历史上进行山体采石开挖而形成的一块山洼地, 地形相对平整。南面为建设中的南外环路, 向北可达青州市主城区, 向南可至建设中的文化产业园区, 整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 为博物馆成为青州市的标志性建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建筑设计构思提供了切入点。

青州市博物馆的设计广开思路、大胆创新, 力求形成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独具特色的建筑形态, 以现代建筑的形式诠释广泛的设计理念:历史的符号、现代的建筑;现代的手法、历史的表现;建筑的环境、环境的建筑;非线形建筑的时代表现力等。

2. 融合自然环境

博物馆位于青州优美的自然景区中, 设计在总体布局、建筑造型和空间创造上与云门山的自然景观和文化产业园区的人文景观相互结合, 并形成良好的对话。

在总体布局 (图1-2) 设计上, 充分尊重现有环境条件的同时, 发掘场地特征, 建筑主要沿东向西展开, 并结合地形高差, 以三个近似的半椭圆形体量为中心构成整体富有特色的曲线形建筑, 以优美的线条与自然的山体紧密切合。通过入口广场区域、室外展场区域、周边自然草坡绿化区域、入口踏步平台衔接区域、中心水院景观空间区域、博物馆室内立体交往空间区域六个公共空间的设置, 构成了多层次的、具引导性的到达博物馆的空间序列:从城市道路进入自然景区摆脱喧嚣, 到逐步行进感受到文化氛围, 再到接近历史殿堂感受到历史文明的震撼。在景观上、参观行为上、空间参与度上均形成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的布局体系。

在建筑造型 (图3) 设计上, 考虑与自然山体及周围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 将建筑化整为零, 并通过控制建筑高度, 以自然的曲线造型来切合山体, 整体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夸张的建筑犹如从山中长出来的一样, 掩映在群山绿树之间, 形成属于此时此地的独特标志性形象。地面三个非线性的体量造型相似但不雷同, 在立面上形成上下、内外多个层次, 而广场、平台、水院、室外展场构成景观丰富的建筑外环境, 建立起建筑与广场、道路、山体、绿化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 从而整合起具有整体性、文化性的景区环境。

在空间组织上, 建筑的各部分功能空间通过休息廊、空廊、门厅、休息过厅等公共外向型空间, 以及庭院空间、室外广场空间等有机地、高效地组织在一起, 营造出空间流动、通透开放的新型博物馆展览空间。在满足陈列要求的同时, 满足观众休息、交往、观景、冥想、互动、体验等各种需要。各层空间、室内外空间环环相扣、互相渗透, 自然景色与建筑景观相互交融, 创造出良好的视觉感受及环境氛围。

3. 突出历史文化

青州为中国古九州之一, 是东夷文化、齐鲁文化的发祥地,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设计试图在对东夷文化、九州内涵的诠释与表达, 和古文物形象的建筑转化上获得突破。通过对传统文脉的表达, 对传统文化要素的提取与简化, 对传统精神文化的理解与转化, 结合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 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造型。 (图4)

东夷文化为上古文化的主源, 其发祥地就在沂蒙山区。其始祖是少昊氏, 传说中的少昊“以鸟名官”。 《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 宅殷土芒芒。”建筑主体的顶部采用青州出土的玄鸟形象, 结合建筑造型进行抽象与再创造, 形成能够代表青州文化特色的建筑符号, 用现代的语言重新诠释东夷文化。金色的采用更突出了玄鸟的神话色彩, 诠释出东夷文化的历史悠远与博大。结合建筑三个不同高度的主体, 设计取玄鸟造型的三种不同姿态:待飞、展翅、飞翔, 既赋予了建筑更强的动感和生命力, 又隐喻青州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三种形态的运用, 有利于突出设计主题, 给人以更为强烈的观感。

青州为古九州之一, “九州”原是虚指, 后来才逐渐具体化。从字面上看, “州”字金文中写作“A”, 正象河流环绕的高地 (山丘) 之形, 《说文解字》第十一下曰:“水中可居曰州。”中心水院与标志物的设计构思正是对九州的的理解与诠释。三个不同高度的立柱、三个错落的球体, 犹如一个巨大的“州”字, 形象而生动;立柱采用青色的花岗石, 结合叠合的波浪形, 青色之水益于言表;而三个白色球体, 外包椭球形玻璃, 如水滴, 更进一步表现“水中可居曰州”;竖向的水流内涵, 结合东侧跌落的水池设计, 以总体的环境设计表现出九州之水汇入东海之喻意。

另一个历史元素的提取与抽象则是青州古文物:铜钺。钺是古代的兵器或刑具, 器身透雕人面纹, 狰狞中透出威严, 巨大的钺, 乃是权力的象征。办公入口设计正是对商朝铜钺造型的建筑运用, 以这一古代用于劈砍的格斗冷兵器所特有的形体为意象, 加以抽象、延伸、优化, 利用强烈的虚实对比, 创造出具有传统符号的现代建筑造型, 使其成为建筑办公入口的“点睛”之笔。

4. 体现时代个性

新时代的博物馆应该面向未来, 以现代观念营造空间、以现代观念诠释传统文化, 创造出现代的、地方的新风格, 从而与新兴的文化产业园、自然的旅游景区以及悠久的老城区共同相呼应。 (图5-6)

非线性探索:非线性建筑探索是上世纪60 年代发生的非线性科学理论在建筑设计上的反映, 受到模糊理论、混沌学、耗散结构理论、非标准数学分析等学科的启发, 同时在思想上以20 世纪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去中心学说及相关哲学思想为武器。非线性建筑是一种连续流动状的形体, 这种形体作为结果来自于对建筑性能及周边环境因素的分析, 建筑的设计过程即是对各种影响建筑因素的研究, 并通过提炼和综合, 将各种影响因子从概念发展到形象, 作为建筑的最终形体, 由于影响的因素是复杂的, 建筑的形体也必然是不规则的。因而建筑的形体是设计研究过程的结果, 是分析发展的产物, 从而也最符合建筑的性能, 并也能最好的适应场地。

博物馆的设计正是运用了后现代建筑非线性的设计手法, 结合周围山体走势, 自由流畅的曲线贯穿始终;浑厚的墙体与轻盈透明的玻璃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立面夸大的凹凸变化, 形成富有层次的阴影关系。结合内外空间的贯通、现代材料的运用等设计手法体现出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和对建筑个性的追求, 使建筑无论步行近观还是车行远观, 都呈现出鲜明、独特的标志性形象。

5. 明确功能布局

青州市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综合性地方志历史博物馆, 集陈列、库存、办公服务及研究等多项功能于一体, 设计将建筑的功能布局与建筑的形态有机结合, 合理分区、清晰流线, 营造空间流畅、开放通透的公共空间系统, 建立高效、现代的内部管理运营系统。在外部交通组织与内部功能组织上, 满足现代博物馆的要求。

在外部交通组织上 (图7) , 主要车流经盘山道路到达用地东侧较低处的停车场, 并连接用地内规划的环路, 沿逆时针可便捷地到达各个主要入口。主要人流可通过上山的台阶直接到达入口广场, 简洁、明确, 人、车获得一定的分离。各种交通流线经细化设计, 结合平面布局和高差处理高效设置各自功能区的主要出入口:包括展厅主入口、展厅出口、临时展厅入口、公共教育区入口、贵宾入口、办公入口、库房入口七个独立的主要出入口及其他疏散出入口, 既便于合理组织各股人流, 又利于观众的灵活参观与集散。

在内部功能组织上 (图8-11) , 根据博物馆功能要求, 建筑利用平面划分和竖向分层并结合主要出入口形成五个功能区:陈列区、技术及办公区、藏品库房区、公共教育区、公共服务区, 各个功能区各自独立, 通过门厅、走廊、休息厅、过厅等立体开放、内外通透的公共空间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创造出现代的新型博物馆空间。通过主要出入口的设置与功能分区, 建筑内部形成各自独立、互不交叉的主要参观流线、临时参观流线、公共教育流线、馆内办公人员流线、专业人员流线、文物藏品流线。

6. 结束语

青州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构思是基于自然环境的融合、历史文化的表达, 以流动、通透、开放的新型博物馆展览空间, 非线性的多曲面造型, 创造出基于地方特征、富有个性特色的现代博物馆建筑新风格。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青州市博物馆的创作历程, 论述其设计构思是基于自然环境的融合、历史文化的表达, 以流动、通透、开放的新型博物馆展览空间, 非线性的多曲面造型, 创造出基于地方特征、富有个性特色的现代博物馆建筑新风格。

地域文化下的文化博物馆设计研究 篇3

【关键词】地域文化;文化博物馆;设计研究

博物馆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不同于其他的建筑,属于一个独立的建筑设计体系。文化博物馆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储藏、收集、陈列有关文化的事物、标本,是一种公共建筑,使人们能够通过它详细的了解区域文化历史和特点,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区域内人们的文化传承和生活习俗。所以,如何合理设计地域文化下的文化博物馆直接关系到博物馆的功能和意义能否体现出来,达到应有的目的。

一、地域文化博物馆设计要点

地域文化博物馆作为区域文化的代表在设计过程中,其要素包含了场所、造型、空间和人。

1场所

文化博物馆作为公共建筑的一种,其场所的选择必须结合公共建筑的特点进行。文化博物馆除了具备其他公共建筑所共有的特征外,还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它代表了一个时间段内地域文化类型、科技发展水平、人们生活习俗等,所以,文化博物馆是一种实现地方特色的建筑体。文化博物馆的场所选择应该结合城市的整体规划,尊重城市文化继承和发展,应该与周围的城市景观相符合,能够衬托出城市文化特征。

2造型

文化博物馆的外在造型是给人第一印象的主要因素,在造型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地域文化的建筑风格,使其能够代表地域文化,符合地域内人们普遍的审美观念,既体现了历史文化传承,也能够体现出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设计师在设计时,需要将建筑体的具体功能和外在造型协调起来,在原有的建筑元素基础上加入新的设计元素,体现文化内涵和时代美。

3空间

文化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其作用能否体现。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各个空间模块的功能,更要考虑到各空间模块的文化特征。所以,文化博物馆的空间设计应该衬托出所展览物品的性质和文化特性。

4人

文化博物馆是一种服务于人的公共建筑,在设计中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从人们的精神需求出发,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生活更加有意义。文化博物馆中的地域景色成为人们短期内旅游的理想地点,如何能够从设计层面满足人们主观欣赏的要求十分关键。

二、地域文化下的文化博物馆的设计方式

1科学的结合不同的文化元素

文化是个概念性非常广泛的词汇,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历史传承,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人们通过某种方式将某一时期内的人文习俗,主体思想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文化体系。文化博物馆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内涵非常重要。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不同的文化元素,体现当地的文化特点。例如,评剧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的戏剧种类,也是人们最为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在文化博物馆设计过中,如果能够加入评剧的元素,不仅可以体现当地文化特征,而且也丰富和博物馆的内容,使得博物馆的文化表现形式不只是通过传统的文物陈列和讲解,而是加入了戏剧的元素。

2合理设计博物馆的空间分布

地域文化下的文化博物馆设计必须以地域文化为基础,通过设计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文化博物馆的展品包含了当地的历史文物和具有代表性的道具。另外,还有一系列的辅助展品,例如绘画、雕塑、图片、环境模型以及动植物标本等。乐亭大鼓属于中国北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汉族曲艺鼓书鼓曲形式,在东北、京、津地区最为流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将具有代表性的乐亭大鼓加入文化博物观设计之中,能够体现北方地区的民俗特色,而且其深厚的群众基础也能够使文化博物馆的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

3有效的运用文化符号进行设计

建筑设计是个整体,在外型和细节构造设计上如果能够充分的运用文化符号,不仅可以使文化博物馆充分体现地域文化内涵,而且也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文化符号系统的组成主要对各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图形进行二次创作和组合,从而形成一个系统性的符号体系。例如,唐山皮影中不仅包含了极具特色的音乐,而且其中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如果將皮影中的故事结构和任务形象以雕刻的形式体现在建筑体上,则能够充分的反应当地的文化内涵和特征。同时,也能够使人们产生亲切感,能够满足人们在游览过程中的审美要求。同时,也起到普及传统文化知识,传承文化内容的作用。

三、总结

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 篇4

一、项目名称: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

二、建筑地点:中国中原某历史文化名城

三、项目概述

中原某历史文化名城在近些年来经考古工作出土数量众多文物,原有博物馆规模和设施都已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经政府研究决定,易地另建博物馆新馆。新馆规模控制在11000m2。

四、用地概况

该项目地处该市规划的文化中心区中心广场东侧,该地段西临城市干道(宽48m),其余三面为中心广场道路(宽皆为36m)。占地1.8hm。地段南面隔路为城市绿化带,西面隔路为中心广场,北面隔路为规划新华书店,东面隔路为高层建筑,该地段地势平坦。

五、规划设计要求

1.规划建筑退让东西两侧道路红线各不得小于25m,退让南侧道路红线不得小于

12m,退让北侧道路红线不得小于8m。2.建筑覆盖率不大于40%。3.规划建筑高度不得大于12m。4.规划布局应与中心广场相对话。应充分考虑博物馆不同出入口于城市环境的有

机关系;组织好室外广场的人流于车流以及机动车于非机动车的停放。5.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6.配建停车位控制指标:

机动车泊位:不少于2辆/1000m2建筑面积;

自行车泊位:不少于50辆/1000m2建筑面积。

六、建筑组成及设计

1.展览区 4760m2 *(1)地方历史陈列厅700m2 ; *(2)殷商文化陈列厅500m2 ; *(3)珠宝玉器陈列厅500m2 ; *(4)陶瓷器陈列厅500m2 ; *(5)石刻造像陈列厅500m2 ; *(6)民间艺术陈列厅500m2 ; *(7)临时展览厅500m2、600m2 各一个; *(8)报告厅300m2; *(9)接待 50m2

*(10)保安室 30m2 *(11)讲解员休息室30m2 ; *(12)展具储藏间50m2。

2.服务区 240m2(1)商店200m2;(2)售票处20m2(可设大大门处);(3)门卫20m2(可设大大门处)。

3.文物库房区 2420m2(1)文物库2×240m2,3×160m2,4×200m2;(2)珍品库100m2;(3)保管部50m2;(4)监控室100m2;(5)文物科技保护中心4×70m2,1×100m2;(6)警卫30m2。4.行政办公区 500m2(1)馆长室80m2;(2)副馆长室80m2;(3)接待室30m2;(4)办公室2×30m2;(5)会议室100m2;(6)财务室30m2;(7)文印30m2;(8)保卫科30m2;

2(9)行政库房60m。5.业务工作区 620m2(1)陈列部100m2;(2)研究部40m2;(3)计算机信息中心100m2;(4)图书资料中心300m2;(5)广告部80m2。

6、其它 2460m2

包括各功能区的水平与垂直交通面积、公共空间、卫生间以及车库(3辆馆内车)等。

以上各面积均以轴线计,总建筑面积为11000㎡,允许面积误差增减1100㎡(±10%)。

注:设备用房可设于建筑地下室部分,不需另行设计。

七、图纸要求

1.总平面图1:1000(1)画出博物馆屋顶平面(当屋顶为挑檐、挑构架或二层有挑出时,需以虚线表示一层外轮廓平面)。(2)画出红线内场地各设施(机动车于非机动车停车方式,行车道、广场、绿化及你认为应该设置的相关设计要素)的平面布局。(3)画出场地于城市道路、人行道的连接方式。2.平面图1:200(1)标出各房间名称,并注明主要房间(第六项中带*者)的建筑面积(以轴线计)。

(2)画出承重墙结构体系的两道轴线尺寸。(3)画出展览区公共男女厕所的洁具布置。(4)画出一层平面所有对外出入口的室内外高差处理方式。(5)在一层平面,用虚线标出地下设备用房(1400㎡——不计入总建筑面积)的范围。(6)在一层平面图中注明各层建筑面积及总建筑面积。

(7)鸟瞰图1张,透视至少1张,立面图至少2张,剖面图至少1张。(8)A1图纸不低于3张。

3.所有图纸、文字一律电脑绘制出图,若有不易表达清楚之处,均可以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

八、地形图

九、时间安排:

调研阶段(第一周--第二周),第二周评调研报告,第三周上交调研报告。一草阶段(第三周--第六周)

本阶段应着重考虑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

A.建筑物在总图中的位置,朝向与视野,建筑物入口与周边道路的关系等。

B.建筑平面功能分区及建筑空间体型组合,室内家具的大体布局等。

C.建筑物的屋顶形式。二草阶段(第七周--第十周)

进入二草方案设计阶段。在—草评图基础上,选定可以深入发展的方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方案的构思。绘制出平面、立面。

三草阶段(第十一周--第十三周)修改完善二草,绘制剖面图。

正草修改及绘图(第十四周)电脑绘图,仔细核对修改,第十五周周一上交图纸。

首都博物馆

河南博物馆

九一八纪念馆

酒文化博物馆设计方案 篇5

开放 ·平等 · 协作 · 分享

任何建议、想法、供稿、咨询、购买、合作都可添加我的微信号:dameinv1999 客服电话及企业QQ:4000774300

需要什么风格、空间、案例、请回复平台!我们会人工替你查找!

硬盘图片高清无水印,平台所有案例来自硬盘套餐

名师联进入3.0时代!更明细,无水印!

名师联3.0由曾任金螳螂总监+同济设计院+名师联团队 三方共同整理,只为共同努力打造设计师手中的新华词典!

2015年5月更新后硬盘总目录:

买硬盘送设计资料:2TB移动硬盘套餐:1800GB的设计资料,包含我们全部资料,4280元,资料已经更新到2015年5月份最新。

分享案例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购买套餐后,才可以购买年费会员,3880元/年】

买硬盘送资料!顺丰代收,提供地址电话即可,货到付款!

寝室文化设计方案 篇6

一、活动目的寝室作为学校生活最基本组成单位,作为丰富中专生活,营造互助互爱,积极愉悦的学习,生活起居的基本工具。因此宿舍文化含着深刻的内涵、有着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多样的活动形式,对学生的思想修养、文化修养、综合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有着极度的影响。同时为了加强我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丰富宿舍文化活动,营造和谐宿舍文化氛围,我校特此举办校园文化建设大赛。

二、活动主题

“和谐温馨——我爱我家”

三、参与人员

全体住校生

四、活动时间

2013年5月21日——2013年6月2日

五、活动要求

1.建设内容积极向上;

2.以寝室为单位参赛;

3.各参加寝室确定自己寝室的风格,如文雅、温馨、活泼等。发挥同学们充分的想象力,形象设计可通过装饰地面、墙壁、天花板或悬挂健康向上的书画作品或摆放富有特色的饰物或利用照片、彩带等装饰;

4.室内设计独特新颖,整体视觉效果良好。

六、奖项设置和奖励

本次大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

学 生 会

酒文化博物馆设计方案 篇7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数不清的名人轶事,这次的活动围绕哪个内容展开呢?找寻的原则是贴近学生生活,便于拓展训练。最终“包公文化”成为活动主题,原因有二:其一,“包公文化”是徽派文化、庐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本土气息,近在咫尺、触手可及、耳熟能详,便于学生实地考察、拓展延伸;其二,包公的清官形象代表着老百姓对公正法治的期盼,其派生出来的艺术作品举不胜举,为学生搜集资料、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素材。

【设计思路】

1.情境串联,激发兴趣。整个活动以参观游览“包公文化博物馆”为主线,把初识包公、了解生平、知晓故事、创编节目等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展区的形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2.指导方法,角色转换。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角,想方设法将他们推到台前,通过互助合作、搜集信息、表达运用,从而提升能力。教师充当的是导演的角色,引领学生进入每个环节,提供多样的方法,适时给他们补充知识体系之外的资料信息。

3.前移后续,综合历练。课前组建学习共同体,合理分工明确任务,教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信息;课后拓展延伸,学生自选操练。以大语文观来看待活动课程,将语文能力的操练与传统艺术的鉴赏交融渗透,提升人文素养,发展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多方位了解家乡名人包拯,感受其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

2. 通过开展阅读、调查和展演等活动,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3. 转变学习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树立学习自信心。

【活动课时】

课内一课时,课外时间自定。

【活动准备】

一、多种渠道搜集资料

1. 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合理分工,可以设置组长、PPT制作人、讲解员、美术指导、文字处理等岗位。

2. 通过多种形式搜集各类有关包公的资料,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制作成展品,可以是口头讲述,可以是PPT课件,也可以绘制成故事图片。

二、搜集资料的方法

1.“青天”故里游学。利用节假日,到合肥、肇庆或开封的包公园等名胜古迹开展“青天故里亲子游学”活动,亲临现场了解包公的生平与奇闻轶事,感受包公文化。

2.媒介资讯搜索。如果无法亲临现场,可以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资料,还可以借助网络,搜集相关资讯。

3.微课翻转学习。教师提前搜集相关图片、视频资料,整理制作成包公文化微课程,通过网络平台、班级QQ群推送给学生,供学生提前学习,并且提出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衔接课内,引出实践活动内容

师:同学们,你们最近正在阅读《上下五千年》,从中知道了很多历史故事,认识了不少历史人物。那么,你们知道哪些安徽的历史名人呢?在他们当中有一位著名的北宋清官,名叫包拯,人们尊称他为“包公”。他一生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现在,在合肥的城市名片上就有“包公故里”这一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包公文化博物馆游览一番。

二、漫步博物馆,感受“包公文化”的多元形式

1.“以面取人”,从脸谱品读人物性格。

出示:脸谱墙

师:一进“包公文化博物馆”的第一展区,首先是一堵画满脸谱的照壁,你能否从中找到今天的主角———包公?你是怎么判断的?

师:是的,朱砂黑的无私铁面孔,宽阔眉宇间光照青天的月牙,炯炯如炬、犀利似箭的眼睛……脸谱化的包公形象,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适时补充资料:包公的脸谱和传统戏剧中的所有脸谱不同,它墨黑如漆,在脑门心的位置上用白色油彩勾画出一弯新月。这一脸谱为戏剧中的包拯专用。包公的前额所画的月牙,俗称“月形脑门”,学名“太阴脑门”。传说中包公刚正威严,“日断阳间夜断阴”,白天料理人间的案子,夜晚则主持阴间的讼事,需要阴阳两界的“通行证”,而这“月形脑门”,就起到了“通行证”的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到了关于脸谱的相关内容,对包公的脸谱也有了一些认识。这里的设计一方面是回忆所学内容,另一方面是为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打下基础。】

2.导游导览,全方位介绍包公生平。

师:绕过照壁,我们进入第二展区———包公生平介绍。大家通过“青天故里游学”“媒介资讯搜索”“微课翻转学习”,已经搜集到了不少关于包公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当解说员,呈现你们独特的资料,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介绍包公。

(1) 各共同体学生展示自己小组搜集到的图片、拍摄的视频,个性化地展示他们对包公的认识,可以是生平介绍,也可以是经典故事。

(2)师:你们是怎样获得这些信息的?(生交流信息获取方法)

3.作品鉴赏,领略包公文化博大精深。

师: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是主持公道、除暴安良的“青天”形象,他忠孝、爱民、公正、清廉。在民间,赞美和歌颂包公的作品广为流传。《宋史》上,包拯的传记只有1300字左右,史书上有关包拯的记载并不多,但以包拯为主角的文艺作品却不计其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三展区,这里正在举行包公主题艺术品的鉴宝大会,需要请大家来担任评委,介绍这些藏品中的故事并且评估其艺术价值。(出示京剧、漫画、剪纸、版画、皮影、根雕等包公主题艺术作品的小图标,学生先分小组进行讨论,做好准备。在小组汇报时,学生说到哪一种就播放哪一种艺术品,学生交流资料。)

(1)包公戏剧。

(播放京剧《铡美案》片段)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形式吗?对,是京剧。据统计,元、明、清三代写包公的戏有31种,近代京剧里有34种包公戏。那么,这一出戏讲的是什么故事?对这个故事你有多少了解?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京剧段子?

(2)包公小说。

师:《包龙图传》《三侠五义》《七侠五义》等小说都脍炙人口,其中的包公形象刚正不阿,替民众伸冤,显示了一个清官所具有的正直品质和内在魅力。

(3)其他包公艺术。

剪纸《包公过寿》,版画《包公上任》《包公割麦》,根雕《刚正不阿———包拯的故事》,连环画《不持砚归》……

师:欣赏了这么多的包公主题艺术珍品,你们想到了什么?

师:从元朝至今,经戏曲、传奇、绘画、话本、小说、电影、电视等艺术作品的广泛传播,包公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些艺术作品集中体现了包公秉公执法、一身正气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是继承历史、传承文化的无价之宝。

【设计意图:创设“鉴宝会”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既让活动充满情趣,又将多种能力训练熔于一炉。以包公文化为核心的各类文化艺术都是相通互融的,在学生介绍藏品的过程中,他们需要调用已有经验进行处理和加工(如对包公故事与艺术作品的链接、对各类艺术表现形式的了解与介绍等),整合成新的内容,然后进行表达式输出。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艺术鉴赏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三、聚焦故事,读、编、演结合

师: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有些东西是可以跨越时代、永恒持久、历久弥新的。就法律而言,公平正义是人们永恒的追求,包公的故事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其具有公平正义的内涵。下面让我们步入第四展区———演播室,《包公审石头》的故事正在上演(课前已给学生下发了《包公审石头》的故事内容和连环画)。

1.读故事。

师:先请大家读读这个故事。(生默读故事,了解大意。)

2.填话泡。

师:请每个学习共同体交流一下故事的内容,然后根据故事内容在连环画的话泡里填上合适的语言,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

【设计意图:“填话泡”的设计旨在教给学生编演的方法,这样可以在故事文本和舞台演出之间架起桥梁,使故事从抽象文字变成了直观的画面,促进人物形象丰满、鲜活起来,继而再进行表演可谓水到渠成。】

3.演故事。

师:大家已经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并且合作完成了连环画,此时此刻,你是不是已经看到了小偷的窃喜?听到了孩子的哭泣?感受到了案情的扑朔迷离?现在就请你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把这个故事搬上舞台。

师:大家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演好这个故事的?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环节的设计就像用了放大镜一样,聚焦并放大一个具体的故事,一方面教给学生“阅读文本—想象画面—演绎故事”的表演方法,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演绎中进一步体验包公的公正、智慧。】

四、活动小结,突出文化

师:游览“包公文化博物馆”,同学们都有了哪些收获?

师:“清名远播,府内仍张三宝铡;高悬明镜,民间永念一青天。”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包公一直是正义的化身,包公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对包公精神的敬仰和继承,已成为全体华人的共同情怀。

五、实践延伸

任选一项内容完成。

1.撰写《“包公文化博物馆”考察报告》。

师:“考察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同学们可以填写表格完成报告,也可以按照这几个方面写成文章形式的报告。

2.“绘、编、演”。

师:你们课前搜集了一些包公的故事,请大家运用这次活动中学到的方法,也来玩一玩“绘、编、演”的游戏:首先,根据资料每个小组绘制包公故事图画;然后,在话泡里加语言,在横线上写梗概,制作成连环画;最后,每组将准备好的故事连环画带到低年级的学生中,用本组同学喜欢的方式进行展演。(现场模拟、分角色朗读、图画配音、讲故事、戏曲表演或欣赏……)

【教后所思】

综合性学习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通过对《游览“包公文化博物馆”》一课的设计和执教,笔者最深刻的感受是:语文活动课姓“语文”,名“活动”,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1. 语文活动课必须联系语文教学。从新课标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语文活动课的最终目的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有目的地策划各种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起语用的平台,创设语用的机会,从而形成积极的语用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不能天马行空,毫无边际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而是要深入解读相关学段的课标要求,准确把握本学段学生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反复思考每一项活动到底培养了学生什么语文能力,学生是否乐于参加,是否有实践价值。只有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的活动才能真正为学生的语文生活服务。

2. 语文活动课需要突破日常教学。有的教师在语文活动课中出示相关选文,像精读课文一样精雕细琢,占用了大量时间,忽略了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这显然是不符合语文活动课的特点的。教师在紧密围绕语文能力目标选择活动内容后,就要精心搭建供学生一展身手的舞台,不要再囿于日常教学的范式,应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入手,联系真实的生活场景,策划出他们最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实践体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练习听、说、读、写,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评析1】

这是一篇典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在这项教学活动中,教师巧妙地将课本知识、社会环境和生活经验等各种学习资源融为一体,通过编排设计,形成了具有语文学习特质的综合性活动,既体现了大语文观,也为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提升语文实践能力提供了脚本。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活动目标明确,指向语文学习,体现了课程学习的功能。“综合性”既是语文活动的重点,也是教学设计的难点,它要求我们以更宽的教学视野重新整合各种资源并加以综合运用,为学生“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运用”服务。但是,如何发掘资源中的语文学习因素,活动设计中要达到怎样的训练目标,这就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年段教学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和学生能力等各种要素。在本设计中,教师将“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资料能力,不同形式不同环境下的语言表达,合理运用精读和略读的读书方式”作为活动目标,这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2. 活动选题和内容设计比较合理,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体现了综合性特点。教科书《阅读〈上下五千年〉》是本次活动主题的“引子”,教师在此基础上,选择家乡名人包拯这一素材,经过精心打磨,设计出“游览‘包公博物馆’”活动主题。它来源于书本,服务于课程,根植于生活,是一种很好的选题思路。在内容的设计上,将经典故事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料文本阅读作为主要学习内容,辅以环境观察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整理、交流、展示等途径,形成完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

3.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趣味性强,促进了学习活动的深度和广度。综合性学习的效果主要来自于学生,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本设计中,教师通过组织“青天故里游学、媒介资讯搜索、微课翻转学习”等环节拓展学生思路,扩大了学习空间,使学生学有方向;通过设计“聚焦脸谱、导览导游、作品鉴赏”等环节,增强了学习趣味,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了自己的学习位置,学有所获。

【评析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冯璐老师立足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段要求,结合地域文化,引导学生选择带有浓厚的本土气息、学生相对熟悉的“包公文化”,引领学生共同策划,进行了“参观‘包公文化博物馆’”的全过程。整个教学设计构思独具匠心,突出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课型特点。

1. 注重活动过程,突出主体性。

冯老师巧妙地链接语文与生活,创设了漫步虚拟的“包公文化博物馆”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临博物馆的一个个展区。孩子们在有趣的“脸谱墙壁”上寻找包拯,在“鉴宝大会”上鉴赏艺术精品,在“演播厅”里自导自演包公审案……在教师的引导下读、编、演《包公审石头》 课本剧。无论是课前多渠道搜集资料,课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课后实践延伸,撰写考察报告或制作连环画,整个语文活动都注重引导每个学生参与活动全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2.注重多学科整合,突出综合性。

在鉴赏以包公为主角的文艺作品时,融京剧、漫画、剪纸、版画、皮影、根雕、文学等艺术于语文学习之中,引导学生学习包公忠孝、爱民、公正、清廉的品质,领略包公文化的博大精深,实现了语文课程与美术、音乐、舞蹈等多学科课程的融通。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注重学习方式改变,突出创新性。

酒文化博物馆设计方案 篇8

《粤西偶记》录文:“平乐等府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曰猿酒”。说明在原始社会中国酿酒已很盛行。《天有樽酒行》“天有酒星,酒之作以,其与天地并以”。科学发现很多食物经过自然发酵都能形成酒,所以说人类不是发明了酒而是发现了酒。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就掌握了以谷物为原料的酿酒技术。商代,嗜酒成风,出现以黍为原料酿造的甜酒和香酒,青铜器种类丰繁。周代,中国已有了专门负责酿酒的机构。秦汉,国家的统一,水利设施的改善,促进了酿酒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制曲业的兴盛与曲种类的增多。魏晋南北朝,社会上群聚饮酒之风日盛,酗酒豪饮成为时尚。唐宋两代是我国黄酒酿造技术最辉煌的发展时期。同时,各种名酒品类增多,家庭酿酒普遍。元明,蒸馏酒开始迅速发展。明末清初,烧酒已基本取代了黄酒。

1937年,中国考古学家吴其昌先生提出:人类的主食是肉食,当人们发现谷物自然发酵能自然形成酒以后,就开始种植谷物用于酿酒,所剩的才用于食用,可以说谷物酿酒先于农耕时代。

4月春暖花开之际,我们来到伊犁新源县,走进西域酒文化博物馆,记述在那里看到的西域酒神文化。推开酒厂的现代之门,走进酒的时空隧道,跟随酒的发展,我们仿佛从古代走到今天。

酒故事:自从人类有了酒 就有了酒的故事

穆王西巡闻酒香

一十七年,周穆王来到西王母国,穆王得见西王母,受到隆重接待,西王母用美酒盛情款待了他,互致交好之辞,宴饮唱和,以致“乐而忘归”。穆王临别前,在瑶池设宴回报西王母。之后,穆王又登上山顶,手植一株槐树,以示友谊,并在山顶上题写了“西王母之山”5字。

当时西域最大的礼仪就是献酒。周穆王西征是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中西之间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远距离的交往和交流活动。

西域自古出美酒

“中原人最早认识西域的酒是“青田酒”。西域有许多奇酒:紫酒、肉酒、胡椒酒、花椒酒、蜂蜜酒等。1984年在库车出土了18个大陶瓮,在陶瓮发现有残留的葡萄籽,同时在吐鲁番善善县发现长1.15米长的葡萄藤,说明葡萄的发源地是西域,西域最早的酒应是葡萄酒。当时从西域到中原由于路途比较遥远,酒运到中原价格非常昂贵,与黄金同价,主要作为皇室宫廷的贡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

西域盛产葡萄,是我国葡萄酒的摇篮。公元前118年,张骞出使西域将葡萄籽及葡萄的酿酒技术带到中原,这时中原人开始种植葡萄酿制葡萄酒。

西域雄鹰醉酒霄

“在北疆草原地带,历史上曾有几支强大的游牧民族,他们是塞人、匈奴、乌孙、突厥人。(塞人):公元前6-5世纪,已入居伊犁,是伊犁最早的游牧民族。公元前2世纪初,大月氏人西迁进驻伊犁,迫使塞种人大规模向帕米尔高原一带西迁,只有少部分留在伊犁。(匈奴):称为胡人,战国时活动于燕赵秦以北地区。秦汉时冒顿单于统一各部,势力渐强逐渐统一了西域和大漠西北,汉武帝时进军攻打势力渐衰。(乌孙)是“联合”、“团结”的意思,是西域第一大国,曾生活在河西走廊,有完善的政治、军事、组织,昆弥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公元2世纪西迁伊犁河流域建立乌孙国,国都赤谷城。历经600年消亡。突厥人是亚洲草原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民族之一,是北方草原使用文字的骑士民族。6世纪中叶在土门首领的率领下打败了高车、柔然等进入漠北草原,自称伊力可汗,建立了突厥汗国。西域部落之间相互征战,将战败部落首领的头盖骨作为饮酒的容器。

萨满巫师的神幻之酒

这是一个真人的头盖骨。西域草原牧民普遍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世界分为天堂大地和地狱三界。认为宇宙万物、人世祸福皆由神鬼主宰,神灵赐福,鬼魔布祸。萨满神为保护族人,特在氏族内选派自己的代理人——萨满巫师,并赋予特殊品格以通神,为本族消灾求福。“萨满是一个心醉神迷的人,被相信能治百病,能与超世界交往。”为能沟通天地,萨满往往要喝萨满酒,使自己进入特殊的昏迷状态,达到降神的幻觉状态,以进行某种萨满仪式。

长安酒肆侑胡姬

唐代的长安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人都到此经商,西域的胡人也将酒肆开办在长安。胡姬当垆,笑迎天下客。席间轻歌曼舞,侑酒行令,充满异域风情。生意非常兴隆,许多文人墨客和达官贵族常常买醉于此。李白在《前有樽酒行》诗曰: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酒文化:酒宴酒器具风情

西域粟特人的乐舞饮宴

“粟特人懂得酿酒技术又有经商之道。从大多数粟特人墓葬发现中看,粟特人穿戴华丽,饮酒作乐,十分铺张。酒器多为装饰华贵的金属器皿,上多有动物及人物图案。粟特人宴饮可分为居家宴饮、园林宴饮、会客宴饮、野地宴饮等多种,其中有些宴饮是配有乐舞的。他们在敦惶开办有酒店,当时敦惶有十家姓史酒馆,其中有五家就是粟特人开的。

蒙古时代马上弯弓酒壮行

蒙元时代是各民族饮食文化大融合时期。当年的成吉思汗非常想长生不老,1219年冬天,邀请丘处机到蒙古。1221年,丘处机开始西行,1222年终于抵达成吉思汗的行宫。成吉思汗称其为“神仙”,并问及长生不老的方法,丘处机答道:只有卫生之道,并无长生之药。成吉思汗赞赏他的坦诚,随后的大半年间,成吉思汗多次向他问道,丘处机向他指出:“天道好生,不善杀戮,以及治民应以敬天爱民为本,养身应以清心寡欲为要”等道理。后耶律楚材将谈话内容辑成《玄风庆会录》以之教育后代。在高昌一带丘处机饮到了葡萄酒曾赋诗曰:嘉蔬卖饭葡萄酒,饱食安眠养素慵。蒙古人原本不酿马奶酒,13世纪开始西征的时候成吉思汗接受了一些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开始酿制度数较高,比较烈性的马奶酒,因为出征之前将士们都要喝酒壮行。

维吾尔族人的果酒

维吾尔族人饮用之酒有数种。果酒名为阿拉克,有用沙枣酿成,也有用桃酿成。一种名为穆塞莱斯类似葡萄酒的低度酒精含量的饮料,十分受欢迎。他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在封坛之前将一只鸽子或是鸽血泡在里面。漫话一位80岁维吾尔族老汉怀抱一个婴儿,嘴里说:“儿子,要没有穆萨莱斯就没有你呀。”

柯尔克孜族发现的马奶酒

很早以前,柯尔克孜族人在一次西迁的途中休息,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皮囊里的马奶食用,一个小伙子打开只有半皮囊的马奶饮用时,只觉得香甜爽口,于是他让大家分享,人们喝了以后觉得浑身疲劳和困倦全都消失了。马奶变成酒的皮囊是挂在马蹬子附近,在马急行时,骑马人的脚步不停地踢打在皮囊上,从而使袋中的马奶变成了奶酒。为此柯尔克孜族人用这个方法把马奶装在皮囊中,放在草地上,几个人每天轮流用脚踩上一阵子,几天后,打开皮囊,里面的马奶变成了奶酒。这样,制作马奶酒的方法传遍了柯尔克孜族大草原。

酒令、酒诗奕酒海

酒宴是社会的一个缩影,酒令是袖珍本社会的艺术核心。酒令艺术的巅峰发生于唐代,它包括唐代酒令、博戏、游戏舞、著词等。唐代酒令艺术的完善首先得益于中古时代的“胡乐入华”,特别是西域乐舞大大丰富了这一过程。古人饮酒讲究礼仪,讲究文化,行酒令对酒诗非常盛行。

瀚海遗珍话酒具

酒具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礼仪之器,在等级社会中是不同人群的标志物,同时它也是艺术品,能够投射出不同时代的审美情趣。西域酒具文化独具地域特色,其中包含大量出土古代酒具。在西域酒文化博物馆,我们看到两尊酒具,一个是塔城二工乡出土的四口红陶罐,古人三人围坐在一起用吸管喝同心酒。还有一个酒器是欹器,前身半坡尖底瓶,这是一种随重心改变而呈现不同姿势的酒具。此物原为古代计量酒的器具,它空着时,重心是在横轴偏上一点的地方;当其盛适量酒时,重心移到器底,由歪变正;当继续向器内注满酒时,由于重心上移,它就会立刻翻掉,倒掉了所有的酒。古人饮酒时将它置于左右右,以提醒自己喝酒要适量而止。

酒海坛林:世外桃源藏海酒

西域酒文化博物馆坐落在新源县那拉提大草原怀抱中的肖尔布拉克酒厂内,是用一所办公楼改建而成的。

伊犁的那拉提大草原三面环山,形成了独特的闭合式的酿酒生态圈。天山上的冰川雪水渗入400米的沉积岩,汇入巩乃斯河浇灌着1100万亩的巩乃斯大草原,使得这里的农作物颗粒饱满,含糖量很高,为酿酒提供了优质的原料。草原上空活动着一群酿酒微生物群落,使得这里成为得天独厚的酿酒基地。

文化墙设计方案1 篇9

一、文化墙的意义

天宫院街道文化墙是街道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墙的设计,体现了辖区内的文化的水平,展示了街道的形象和风貌,于社区于居民,它不仅可以强化辖区的凝聚力,增强居民的集体荣誉感,还可以美化社会环境,倡导优良传统;于街道,通过文化墙建设,可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可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文化软实力。因此利用好街道文化墙是推动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我们不可忽略的重要的宣传阵地。

二、文化墙的设计思路

设计方案一 :

《折扇的象征意义——包容与爱的北京精神》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把小小的扇子蕴藏着丰实的文化内涵。由古至今,随着山扇化与扇俗的发展,在民间,很多亲朋好友间有相互馈赠扇子的习俗,以扇子交友,相互包容,将扇子看作是友谊的纽带。在古代,扇子就作为赠送邻国礼品,相互遣大使进行扇文化交流;在如今,中央和省市领导到国外访问时还将扇子作为馈赠礼品。

而北京精神的特征之一是包容。包容,是海纳百川之爱。该文化墙在设计时,注意将扇文化与北京精神包容这一特征相结合,突出文化墙的鼓励性、实用性、宣传性。按照文化墙面分为左中右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北京精神的特征解析的六条标语,条目清晰,清楚明了地展示了北京精神的表述语、宣传语,具有鼓励性;左面部分是一把红底福字折扇(代表北京),与之相同的一组小折扇随着一条波浪线飞向墙体右面部分,可谓是静动结合,颇具动感;右面部分是由若干折扇、平扇组成的扇群(代表五湖四海),扇群旁边是一组五把折扇拼成的古代建筑形象,代表北京天坛。左面的红底福字折扇象征北京,飞入右面部分的扇群,形象地比喻出北京海纳百川、包容大气的胸襟与气度,北京这座城市与市民正在用自己包容的特征来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并与他们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关怀。

在墙面的中间部分张贴有北京精神的特征解析的六条标语,分别是:

1、践行“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北京精神,推动

首都科学发展

2、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北京精神

3、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 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 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 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

4、践行北京精神,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

5、践行北京精神,做文明有礼北京人

6、大力弘扬北京精神,全力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

三、文化墙设计风格

该文化墙设计色调上以暖色为主,淡黄色的底色使人舒畅,给人一种稳定、和谐的感觉;红色、橙色为主的扇面色调,能使人兴奋,充满活力。统一简单的橙红色主色调,使整个画面活泼而不失严谨。

从设计风格上来讲,该设计风格倾向中国古典风味,通过运用扇面的组合、叠加、局部造型为装饰物来营造出一种传统文化氛围。宣传语用体书法,颇显雅致,可以说是整幅画面的点睛之笔,字画本身的风雅能为画面渲染出一种雅致的氛围。

该文化墙在设计过程中立足使每一块墙壁都“活”起来,赋予它无限的生机,给居民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突

上一篇:果断的近义词是什么下一篇:浅谈管理高考政治复习对策资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