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香港廉政公署

2024-09-27

透视香港廉政公署(精选9篇)

透视香港廉政公署 篇1

透视香港廉政公署

作者:陈辉

廉署制度诞生于贪婪的岁月

素有“廉洁之都”的香港,曾经是一个腐败盛行的社会,贪污是香港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虽然早在1897年,香港已有法例明文禁止贪污贿赂,政府于1948年仿效英国法律,立法通过了《防止贪污条例》,20世纪50年代,香港警队成立了检举贪污组,但贪污仍然日益猖獗。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经济迅猛发展,批文、办照、拿证、领牌等社会服务需求随之增多,政府部门、公共机构贪污受贿现象相当普遍,而且日趋严重,普通市民深受其害。警务人员的贪污问题尤为严重。贪污问题在其他公共服务机构也同样大范围存在,如救护人员要先索取“茶钱”,才肯将病人送往医院;病人要给医院职工“打赏”,才能取得便盆或一杯开水。商人则把贿赂视为促成生意的一种手段与方式,以至有“不送礼、不行贿”,则“一事无成”的说法。当时流行这样的比喻:贪污就像一辆巴士,你可以上车跟大伙儿同流合污,否则只能够站在路旁默不作声,若有人试图挡在巴士前面,只会被巴士撞倒。

受贿、分赃等枉法行为逐渐变得制度化,即使正直和诚实的人们一旦获得了某种公共权力,也会很快堕入腐败的行列。社会活动家杜叶锡恩回忆说:“当时,每一个小市民都在受苦。从置区内每一位店东,街市每一位小贩都要付黑钱,简直要把他们勒诈至死才肯罢休。”对于这些腐败行径,香港市民尤其是年长一辈和劳工阶层均感无能为力,惟有忍气吞声。及至20世纪60年代,民间的年轻人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当中开始浮现不满贪污的情绪,其后学生也响应参与反贪污运动,香港社会逐步形成了声讨贪污恶行和批评政府打击贪污不力的浪潮。在此情形下,1971年5月,港英当局发布《防止贿赂条例》,条例规定的罪行有8项。凡公务员及其家属所有之财产与合法职务收入不相符,又不能对其来源合理解释,则认定其部分财产为非法收入,予以没收。当事人不仅要受法律制裁,还不得再出任公务员。但反贪侦办一直归警务处管辖,而警界恰恰是贪污、受贿之渊薮。各警所在辖区内收取“保护费”,允许妓院、赌场公开经营,保护费按警衔高低分配,总金额高达10亿港元,利润之丰,连汇丰银行都自愧弗如。1973年,香港总警司葛柏(Peter Godber)被发现拥有逾430万港元财富,是其22年警察工资总和之6倍,怀疑是从贪污中得来。律政司要求葛柏在一星期内解释其财富来源,然而,在此期间葛柏竟轻易从香港逃到英国。葛柏潜逃令积聚已久的民怨立即爆发。学生们走上街头示威,宣泄不满,抗议政府未能恰当处理贪污问题,集会获得众多民众的响应。他们手持写着“反贪污、捉葛柏”的横额游行于街上,要求政府缉拿潜逃的葛柏归案。

这一事件促使当局决定设立一个新的机构,以取代警署侦查贪污案件,打击贪污犯罪行为。1973年10月17日,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Murray Maclehose)正式宣布成立一个独立的廉政公署(The 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全力打击贪污。1974年2月,香港立法通过了《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条例》。据此,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作为打击贪污行为的一个独立机构正式成立,并获得法律赋予的权力。廉署成立后迅速采取一系列反贪行动,严厉打击政府部门内集团式贪污。廉署经过多次交涉将葛柏从英国引渡回港受审判刑;1975年,指控11名工商巨头行贿;1976年,侦破探长戴福贪污案;1977年,破尖沙咀警署集体贪污案,8个月内拘捕260名警员;1978年,指控118名警员受贿,其中有22名警司。至此,廉署破获23个贪污集团,其中18个属于警方。1978年7月,廉署向港督报告,本港凡10名以上公务员联手贪污之集团已全部粉碎。四年左右的时间,警队内的贪污集团被彻底瓦解。有关政府人员的贪污举报比例逐年下降,由1974年的九成减至近年只占整体举报的三成。时至今日,香港公务员队伍更以廉洁和效率而著称。

香港社会由此掀起了一场“静默的革命(quiet revolution)”。市民大众对贪污的态度亦由无奈接受转变为公开唾弃,且进而积极举报,孕育廉洁社会(clean society)。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廉政公署已成为香港法律、政治和精神上强大力量的标志。著名反腐败国际性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TransparencyInternational)”2003年全球清廉指数排行榜中,香港位居亚洲第2位,仅次于新加坡。香港从昔日的贿赂成风、贪污盛行,成为今天被公认为全球最为安全廉洁的城市之一,缔造出安居乐业、廉洁的公务员体系,从而吸引了大批国际投资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突飞猛进。自1974年廉署成立至今,香港生产总值在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增长达5倍之多。美国传统基金会连续8年将香港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并且指出香港的成功基于四大支柱,而将廉洁的政府列为首位(其他三项分别为:法治精神、独立司法制度及低税制)。

廉署组织制度的运作

廉署之所以能够有效遏制腐败,这与廉署组织制度的运作是相辅相成的。首先是三管齐下的反贪策略。作为一个独立的反贪机构,仅仅依靠执法以起阻吓作用并不足以根治贪污问题。当整个社会弥漫着腐败之气,法律的作用可能微乎其微。我们需要改变民众对贪污腐败的态度,同时堵塞制度上贪污之漏洞。廉署在制度设计方面,从执法、预防及社区教育三方面打击贪污。

廉署实行四级编制。专员以下设一个行政总部和三个处级业务部门。处以下设科,由助理处长级官员主管,科以下设组。2002年年底编制为1356个职位,在职总人数为1308人。廉署各级人员以合约形式受聘,合约期为两年半,合约届满

时,可在双方同意下续约。廉署“长俸制”的职员只有87人,占职员总数的7%。执行处(Operations Department)是廉政公署最重要的部门,职责在于调查所有涉及触犯《防止贿赂条例》、《廉政公署条例》以及《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等罪行的指控工作。调查员有权搜查楼宇,全权行使拘捕权力而无须拘捕令。该处在全港各区设立办事处,接受市民举报,而后调查案件、搜集证据。执行处处长职位由廉署副专员兼任,拥有广泛的调查权力。《防止贿赂条例》第10条赋予其特别权力,可对个人财富或生活水平与公职收入不相称的在职或前政府人员展开调查,然后由律政司根据调查证据做出检控决定。

廉政公署总部设有一个高度保密的举报中心,昼夜24小时有专人值班,节假日照常办公。对每一个举报,无论事态轻重,执行处都要在每天早晨的会议上研究是否立案受理。凡立案受理的案件,在未查明前不得注销。任何案件都要由几个人共同办理,以防徇私舞弊,然后由律政司根据调查证据做出检控决定。决定不立案的举报,则要报请由特别行政区长官(1997年7月前为港督)委任的市民和政府高级官员组成的审查贪污咨询委员会批准。自1974年至2002年,执行处共调查了50633宗案件,遭检控达11015人。

人是善恶同体的高级动物,只有建立一种健全的机制,才会有利于张扬人性善的一面,抑制人性恶的一面。防止贪污处(Corruption Prevention Department)主要负责研究政府部门、公共机构和私营机构的工作方式和程序,找出容易产生贪污的漏洞,涵盖的范围包括公共采购、人事管理、执法、合约管理、发牌及管理调控等多个方面,就防贪问题做出建议,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以便减少贪污舞弊行为可能出现的机会,并且加以改善,从而有效地堵塞贪污的机会和漏洞。如果说执行处旨在使人们“不敢贪污”,防止贪污处则旨在使人们“不能贪污”。

只有切实改变公众的态度,使得整个社会形成廉洁文化的氛围,才能在反贪污工作中收到长期的效果。社区关系处负责教导市民,宣扬肃贪倡廉风气,认识贪污的危害,争取市民积极支持反贪工作,并深入社区推动各界人士采取积极预防的措施和各种活动,提倡社会道德教育和正义观念的树立。香港的成功有赖于诚信不阿的公务员队伍。社区关系处定期为公务员举行防贪培训,并与公务员事务局联手推行“公务员廉洁守正计划”。社区关系处一方面加强与市民联络,掌握民情;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报纸、讲座、书籍、海报、电视片等大众传媒的宣传和学校教育,使民众认识贪污的危害性以及贪污受贿的严重后果,旨在使人们“不想贪污”。笔者在廉署访问之际翻阅了他们为青少年儿童制作的生动活泼的图书画报,使其自小建立正确价值观,倡导诚信教育,建立廉洁公平社会,力求在全社会形成廉洁光荣、贪污可耻的氛围。廉政公署得到了香港民众广泛支持,近年来进行的民意调查均显示,接近99%的市民支持廉署的工作。

廉署三个业务部门的策略及所执行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30年的经验证明,标本兼治“三管齐下”的反贪方式方使肃贪倡廉工作达到和谐与相互协调的效能。

其次,廉署拥有相对独立的运作体系。廉署不属于香港政府体系,其日常运作及行政亦独立于警察及公务员体系之外。1974年制定的《香港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条例》规定:由港督向廉政公署委任廉政专员和副廉政专员;廉政专员直接向港督一人负责,廉政专员亦不得兼任政府之职务。公署其他人员全部由廉政专员委任。这些规定确保了廉政公署在调查贪污(包括涉及警队的指控)时不会受到其他机构或人士的干预。当局还不断为其提供充足的权力与资源,使反贪污工作收到了长期的效益。2003年11月笔者在廉署访问时,廉署官员周兴业主任对笔者说:“直属于特首的廉政公署,拥有绝对的监察权力,即使特首本身犯下了贪污罪行,也一样要被查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我国传统社会的法制理想在香港有着付诸实践的可能与机会。从历史上看,若出于政治目的或权宜之计而开展的短期性反贪污运动,不但往往难以获得成功,并且只会令民众感到失望、不满,甚至产生怀疑,由满怀希望变成极度沮丧。反腐败机构监察的独立性和政治高层的以身作则对于反贪污工作的完整性和长远效力都显得非常重要。廉署的经费亦是以一个独立开支总目的形式呈交特别行政区长官(1997年7月前为总督)审批,从政府每年的预算中拨出。廉政公署给予其职员较丰厚的报酬,这一方面有利于吸引优秀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在于,薪酬微薄的公职人员,特别是反贪工作者会比待遇良好的人更易受到贿赂的引诱。

再次,香港廉政公署有着良好的自身防腐机制。廉署的运作受到一套严谨的监察与制衡制度(system of checks and balances)的管辖。要确保辖下人员在任何情况下不会滥用权力。

廉政专员由行政长官委任,并直接向行政长官负责。廉政专员要定期向行政会议汇报重要的政策事项。廉署的职责是调查和搜集证据,但无权指控与《防止贿赂条例》有关的罪行。一切所调查的材料均交由律政司全权决定是否检控。这种程序亦保障廉署不致滥用权力。廉署在行使某种权力前,须先获法庭许可,只有法庭才能对案件做出判决。在做出审判前,廉署会听取法官因顾及调查所用的方法而提出的意见和批评,从而谨慎地研究并对执行程序予以检查,以确保权力不会被滥用。按法例规定,廉署须向立法会呈交年报,汇报其工作,立法会议员亦可在需要时就重要事项传召廉署人员回答提问。由社会各界贤达40人组成四个独立的委员会,专责监察廉署各方面的工作,并向廉署提出意见。这4个委员会是:负责审议廉署整体政策的贪污问题咨询委员会,负责监察执行处工作的审查贪污举报咨询委员会,负责各项防贪研究并向廉署建议处理程序的防止贪污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市民传播反贪信息、提供意见、争取公众支持、打击贪污的社区关系市民咨询委员会。四个咨询委员会每年均提交工作报告,有关报告亦须向市民公开,便于市民监督各委员会的运作。为确保运作独立和公正,各咨询委员会

主席职位均由非官方人士出任。除四个咨询委员会外,还另设一个独立的廉政公署事宜投诉委员会,专门监察及检查任何对廉署的工作程序或廉署人员所作的投诉。该委员会由非官方人士担任主席。香港享有高度的新闻自由与公开性,这使广大市民通过大众媒介更加明了廉署的工作,以增加廉署工作的透明度,便于市民监督。制度防贪和舆论监督也使得廉署制度得以延续,发挥长久之功效。腐败犹如瘟疫,不仅使国家、社会及个人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而且也扭曲了经济环境,破坏了民主法治,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成为世界各国和各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国际社会一直在积极寻求根治腐败的良策。厉行三十多年的廉政制度,足以成为两岸三地华人社会治理的重要资鉴。香港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仅仅依靠事后的惩戒是远远不够的,对腐败的全面预防,从源头上治理腐败,营造出清廉、效率的社会氛围和官场文化也许是行之有效的长远方法。

透视香港廉政公署 篇2

广东省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两地仅有一壤之隔,但由于在医疗体制、专科护理发展、人力资源配置、理论基础和参照标准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手术室核对制度上存在着许多差异。2007年7月,笔者参加了粤港专科护士的学习班,在香港手术室为期10个月的实践中,对香港医院手术室的患者核对工作等有了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同时也了解到世界卫生组织正在为规范手术核对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尝试。现介绍如下:

1 核对方法

香港医院管理局于2003年9月制订了《手术室术前确认患者身份、手术名称和部位》的规范,于2004年9月由手术室护理管理组再次修订,内容包括制订核对程序的背景原因、目的和方法,其中核对方法涉及安排手术过程的核对、术前核对和Time-out程序。

1.1 安排手术的核对

(1)手术表中的手术(也就是平诊手术)由手术间里的护士在核对患者和手术详情后,电话通知护士站的同事预先计划和安排该台手术;(2)急诊手术由主管的麻醉医生决定做哪一台急诊手术,然后患者会在核实身份和手术详情后被送至手术室;(3)运送工拿着已经核对过的通知单到病房并和病房护士一起把患者护送到手术室;(4)此外,病房护士将根据病房的制度来核实正确的患者。

1.2 手术前的核对

术前核对包括两次完全相同的核对过程,第一次在手术室的患者接待处执行,第二次在诱导室执行。完整的术前全面核对内容包括:(1)用患者的手腕带和表格上的信息与患者口头(如果可能)核对身份;(2)核对手术同意书,病史,生理检查记录,实验室结果和其他检查结果是否完善;(3)如果术前有外科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必须同时与同意书检查并核对;(4)患者应该通过口述手术名称或者手指指示手术部位,尽可能地参与核对过程;(5)所有过敏情况必须仔细地通知和记录;(6)检查患者的个人财产,包括衣服、钱、首饰、假体比如假牙、隐形眼镜、眼镜和助听器,确保安全处理和合理的处置;(7)手术室护士复查医嘱和结果,确认术前禁食,检查是否按照医嘱在临近手术前使用了用药,液体,血液或血浆等;(8)手术室护士认真记录所有的检查;(9)如果患者是一个未成年人或者无法自己确认信息(比如无能力的、被镇静的、语言障碍或者不清醒的患者),核对程序需要由家长,合法监护人或健康照顾代理人一起参与;(10)在任何时候如果发现核对有差异,必须及时阻止手术进行直到问题被解决。如果可能,对于这个已确定的差异的解答必须经团队的所有成员和患者同意,这个差异和解答必须被记录下来。

1.3 Time-out程序

(1)Time-out程序将在手术皮肤消毒前由手术室护士执行;(2)通知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和洗手护士来确定正确的根据手术同意书,对照患者的手腕带和术前标记的部位(如果有标记的话)宣读以下资料:患者的姓名、住院号,进行的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3)如果有不同的外科医生进行一个以上的手术,而且医生在最初的停顿时不在场,Time-out程序将在每一个手术开始前重复Time-out程序;(4)Time-out程序要记录在手术记录中。

2 执行核对

2.1 有效的沟通,团队的核对

香港医院手术室的团队合作性非常强,同时讲究分层次使用。一般每台手术配备2~3名护士,其中必须有一名注册护士以上的护士作为该台手术护理组的负责人,对点数和手术配合的质量负主要责任。手术的核对过程需要有护士、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的共同参与。

但是,术中麻醉和手术台上医护人员有可能会忙于其他操作而忽略核对,为了引起其他手术人员对核对的关注,为确保有效地沟通和核对,香港医院手术室提倡有声地核对,也就是大声读出核对的内容。比如术中需要更换输液,护士需要将液体的名称、有效日期大声念给麻醉医生听;术中台上添加无菌物品,巡回护士需要大声念出物品的名称和有效日期,而Time-out模式在香港手术室内部被叫作“唱歌”。

2.2 正确使用手腕带核对

国际联合委员会(JCI)要求在给药、输血或血制品、为临床测试采取血液样本和其他样本或提供任何其他治疗和操作时至少使用两种方式来识别患者的身份;患者的床号不能用于患者身份核对。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ACHO)发布了美国患者安全目标要求,其中一条是要求医院应用条码患者腕带,与患者的自动用药系统、输血系统、样本采集系统、治疗系统等结合使用,以增强安全性,提高医疗质量[3]。2007年10月,香港医院全面开始使用条码手腕带,避免了手写腕带可能引起的写错字、字迹模糊等因素对核对准确性的影响。比如在Time-out和术中输血时,条码手腕带显示了其快速和精确的优越性。

我国的《2009年患者安全目标》中反复强调:要严格执行核对制度;不得单纯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建立“腕带”识别接患者,首先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高危科室中使用腕带,作为辨识患者的一种手段;要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2]。目前,我国的有些医院也已经有比较先进的条形手腕带,患者使用条形码腕带也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当然,手腕带并不是万能的,过度依赖腕带和条码,尤其是当手腕带资料错误时,将可能给患者造成一系列伤害。考虑到手术体位的摆放可能造成术中无法读取原有手腕带上资料的情况,而更换的过程可能会有差错发生,香港医院的手术室核对制度中附有《手术室重置手腕带的程序》,对手腕带的更换条件和更换程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手术室重置手腕带程序》由香港医院管理局制订。《程序》规定:除非必要否则不能剪去患者的身份手带。如果原始的身份腕带资料由于某种原因比如手术体位而导致不能获取时应启动相应程序:(1)准备新的身份手带时应该使用条码标签,并经2名护士参考原始的腕带资料来进行核对;(2)使用同款的手腕带,比如过敏患者使用的红色腕带;(3)新的腕带应置于术中方便获取的肢体上;(4)在手术间的白板和术中记录上写上新腕带的正确位置,同时由负责核对新腕带的两名护士签名;(5)术后除去新增加的腕带(只保留原始腕带),并由2名护士根据记录确认是否已经除去;(6)如果必须剪去原始手腕带更换新腕带,除了按照以上第1~4条程序处置之外,术后必须在手术室与病房的交接班中告知病房护士更换了新的手腕带。

2.3 规范和细节的查对

医院管理局2007年10月修订了《点数标准程序》,其内容包括:点数的步骤;纱布、锐利器械如何点数;同时做2个以上的手术的点数要求;点数有疑问时的处理程序;处理和上报术中有问题的纱布或纱块包的指引并附有问题纱布包的定义。规范的点数步骤将很多可能遇到的问题预先给出了指引,方便护士提前做好防范。

香港医院手术室根据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的要求,普遍采用清楚易懂的标记来准确地标识手术部位,并让患者参与手术部位标记过程,以方便医护人员在交接患者、摆置体位、消毒皮肤时核对[4]。虽然,手术部位标记在国内部分医院或者部分科室已经被采用,但是,并没有权威的机构利用文件或法律法规等来规范这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其推广使用和效能的发挥。

在香港,每间医院的手术间均配备白板和纱布架,手术室护士将点数和特殊情况写在白板上,巡回护士及时把台上使用后的纱布按照全港统一的标准方法挂起来,方便术中洗手护士随时点数做到心中有数,也方便了麻醉和医生的查看,同时可以减少术中大量使用纱布后造成的点数困难。

3 核对的记录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可预防的手术损伤和死亡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使用核对表是减少手术失误、提高安全的最佳方式。”世卫组织2008年6月25日推出了一份供手术室外科手术团队使用的安全核对表,希望以此推动世界各国提高手术安全。世卫组组织的核对表确定了手术核对的3个阶段:诱导前(开始)、切皮前(术前暂停Time-out)和出手术室前(结束)。这套外科手术标准已经在伦敦、西雅图、多伦多等8个示范城市率先尝试。在示范点使用核对表,使治疗标准的符合率从36%提高到68%,在有的医院中,此种符合率接近100%。迄今为止,这一组群中的并发症和死亡人数已大大减少[5]。

香港虽然未能成为WHO标准核对表试用地区之一,但是由于核对制度的统一,香港各家医院手术室的核对的表格尽管格式不尽相同,但内容相对统一规范,且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各医院使用的手术患者的核对表基本已经做到了世卫组织所要求的3个阶段核对的要求,同时十分注重每一次核对的签名,包括第1次核对(交接处)的签名,第2次核对(诱导室)的签名和Time-out的签名。自2006年香港玛丽医院开始实施“Time-Out”,统计至2008年4月,无一起错误手术部位、错误手术患者等相关不良事件[6]。

4 体会和借鉴

对照香港医院管理局对于手术室核对工作,我们内地的现状是:手术室预防手术患者错误除了沿用传统的“三查七对”外,尚无一套完善的专门用于手术室预防手术患者错误的程序或工具。另外,除手术室护士外,对涉及患者运送的工作人员、麻醉人员、手术医生均没有客观、明确的查对要求[7]。各家医院的核对工作存在许多差异,使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不能充分引起护士的重视,或者忽视一些核对过程的细节,降低核对的依从性和有效性,从而阻碍了手术室质量安全的提高。手术室核对制度和标准是否可由权威部门或组织拟定,并通过文件或者规范的形式下达到医院,才能使手术核对制度深入人心,得到有效执行,从而提高整个地区的手术核对质量和手术安全性,促进手术室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每年设定的JCI患者安全目标,是JCI评审员所关注的重点,他们在检查过程中会寻找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蛛丝马迹[8]。我们的核对制度和标准也需要指定专人负责收集资料,定期召开质量改进会议,及时跟进国际动态不断完善我们的制度,不断补充新的内涵。同时,将改进后的措施落实到工作中,使之更接近于患者安全目标的要求。WHO鼓励成员国或地区根据其国家的具体(文化、情形及环境)情况,翻译和修正“手术安全清单”,使其尽可能本土化[1]。

据悉,现在内地很多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已相继开展了手术核对表、Time-out、手术部位标记等提高手术患者安全的核对工作。2009年,广东省卫生厅为了从行政的高度来规范手术患者的核对工作,出版了《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一书,当中引进了“Time-out”这一新的概念,并在部分三甲医院开始试用。只有通过不断地借鉴、尝试、改进和规范手术室的核对流程,才能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手术安全保证。

参考文献

[1]张鸣明,艾沧林,段玉红.WHO全球患者安全挑战:提高手术安全,挽救更多生命[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1):65-66.

[2]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院协会发布《2009年度患者安全目标》[EB/OL].http://www.cha.org.cn/,2009-02-18.

[3]李庆印.完善患者识别管理,保证患者住院安全,身份腕带在心血管病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EB/OL].http://www.cmt.com.cn/article/070607/a070607a1002.htm,2007-06-07.

[4]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EB/OL].http://www.jointcommissioninternational.org/International-Patient-Safety-Goals/.

[5]Kelley E.New checklist to help make surgery safer[EB/OL].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08/pr20/en/index.html,2008-06-25.

[6]龚凤球,成守珍,黄燕梅.香港玛丽医院手术患者核对的见闻与借鉴[J].护理学报,2008,15(10):19-20.

[7]李柳英,戴红霞,张石红.手术患者核对表在预防手术错误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5(20):1294-1295.

透视好人主义 篇3

透视好人主义“表”与“里”

好人主义几种表现

1、不作为型: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讲求“混”,工作马马虎虎则可,表现勉勉强强为上,上不得罪领导,下不招惹同事,办公室里看看报纸,工作时间喝喝茶水,终日精神不振、思想涣散,在他们看来工作不是干出来的而是混出来的,因为就是这种混的思想让他们得到很多人的好评以及领导的赏识,既不会被同事嫉妒,又不会被领导“拔刺”,他们成了标标准准的“老好人”,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安安稳稳拿工资,而唯一的工作也是安安稳稳拿工资。

2、粉饰太平型: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发现同志有是非过错,宁愿说些奉承话,也不肯“拉拉袖子提个醒”,该批评的不批评,该劝阻的不劝阻,该制止的不制止,最后使得有错误的同志执迷不悟,错失改正错误的良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

3、一种是曲意奉迎型:这种人见了上司弯腰如虾,柔声如猫,即使不在口头上说自己是孙子,也要在精神是自贬三辈。遇事随声附和,对上级的工作不作辨别,不提意见,口中常挂的就一句话“您哪说我哪办”,有时明知上司有错,也不纠正,不制止,不提不同意见,生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前程。有的更是唯唯诺诺,刻意奉迎,如果上司说轮船能在天上飞,他便会说轮船在天上比飞机飞得还快还好。这种人时时处处迎合上司心理,让上司很受用。

4、相互利用型:有心“栽花”,无意“栽刺。为了进退自如、升迁有余。他们就象水中的鱼儿一样,上边能游下边也能游,领导面前“抬轿子”,下属面前“吹哨子”,两头逢迎两头惹,不但是领导眼中的“好下属”,而且是下属心里的“好领导”,在善“游”者的观念中,出不出成绩没有关系,反正只要“轿子”抬的好,领导就会提拔,只要“哨子”吹的响,下属就会拥护,就算偶尔犯点错误,也有领导庇护、下属求情。

解构好人主义

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处世哲学总是教诲人们要明哲保身,力求中庸,“只说好,不说坏,大家自然不会怪”,“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自我们一出生就被这种思想文化影响,父母引导,学校教育,仿效身边人,久而久之,“好人主义”思想变得顺理成章、根深蒂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地方这种“好人主义”文化愈发盛行,逐渐渗透蔓延到军队中来,加之近年来地方入伍新兵成分愈发复杂,经历越来越丰富,有的一入伍就将这种“好人主义”思想带入军营,使得群众思想逐渐被污染同化。

受党性修养锻炼局限

有的党员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丢掉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特别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越来越钝化,对上级大献殷勤,对同级随波逐流,对下级虚伪哄骗,不能积极开展思想斗争。有的干部丧失了远大理想,胆小怕事,畏首畏尾,风吹两边倒,谁硬听谁的。有的领导干部作风不端正,为人处事讲求一团和气,为下级树立了错误的导向,上行下效,导致所在单位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的现象日益蔓延。有的群众不能正确使用手中的民主权利,觉得开会讨论是走过场,举手表决是图形式,民主意识淡薄,助长了歪风邪气。有的群众是非不明,美丑不分,自律意识也随之弱化,更谈不上帮助他人走出误区。

受社会不良风气侵蚀

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不良风气和阴暗面,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群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好人主义”提供了滋长的土壤。例如有的单位在干部选拔上的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中简单地以票取人、唯票取人,使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批评的“老实人”进入不了视野,为八面玲珑的“老好人”提供了投机的舞台。在评功评奖过程中,奖惩不分明,照顾身边人,搞暗箱操作,使“老实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老好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批判,再加上少数领导爱听吹吹拍拍、歌功颂德,更为“老好人”提供了发育的温床。总之,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得群众认为“好人主义”在社会环境下更有市场,不当“老好人”则会“步履艰难”,正是这种错误思想在社会的逐渐蔓延,进而影响了更多的人,往往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受不良思想意识左右

透视学教案 篇4

课程名称:透视学

教学班级:艺术设计环艺0902班 授课教师:王赟

授课时间:2009-2010第二学期15-16周

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系

第一部分 基础透视

第一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西方透视的发展和区别,并对透视的常用术语有基本的了解。【教学重点】

1、西方透视的发展。

2、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教学难点】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计划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西方透视学发展简述

一、透视的由来

透视学,perspective,原意为透而视之。

所谓透视,即是在绘画中,眼睛通过一块假想的透明平面来观察对象,并借此研究在一定视觉空间范围内,物体图形产生原理、变化规律,以及作图方法的一门学科。

二、视觉中的空间反映

从某种意义上,绘画是一种以平面为载体,通过人的视觉观察来反映一定空间内容的艺术,因此,对于空间的认识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透视的三要素

(一)物体

(二)画幅

(三)眼睛

四、透视的三种类型

(一)色彩透视法

因为空气阻隔,同样颜色的物体距离近则色彩鲜明,距离远则色彩灰淡。

(二)消逝透视

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明暗对比和清晰度的减弱的现象,例如处在同样距离处,物体小,映入人眼的夹角(视角)就小,视角越小就越不容易知觉,所以远方的物体细部就会隐去。物体越远越模糊。

(三)线透视

指一定范围内向远处延伸的平行线,会随着距离的推远越聚越拢并最终集于一点的现象。

五、透视学发展简史

(一)文艺复兴前

原始时期:在岩画和洞窟壁画上,通过上下错位的排列、大小刻画的手法吧一些表示距离远近的关系反映出来。

古埃及时期:在湿壁画上通过人物横向并列排序的手法来完成。古希腊时期:与古希腊较相似。

古罗马时期:对平行透视的表现和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中世纪:继承了古希腊人研究线透视的成果,并试图解决深远空间的表现手法,但未取得多大进展。

(二)文艺复兴期间

布鲁内莱斯奇发现了失传的“中心透视法”,并在消失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 进展。

同时还有达芬奇,弗朗西斯科等均在消失点的研究上取得了进展。

(三)17-18世纪

透视进入了成熟期,各种透视规则及画法在这一时期基本都已完备了,透视学开始走向成熟。

(四)19世纪

反透视现象开始出现,具体表现在通过削减画面的深度来突出画中的面,进而达到古 典浮雕的变体效果。

(五)20世纪

传统的透视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颠覆了传统透视的原有模式和形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组合透视、无透视、变形透视、幻觉透视等。

第二节 中国传统透视学(远近法)发展简述

中国本土的透视学——“远近法”

“远近法”是一种透视学本土化的称呼,这种带有强烈民族文化烙印的表现手法,其基本法则和规律则更多的含有主观倾向,同时也保持着与传统绘画的精神内核相一致的特点。二“远近法”的发展简史

由于“远近法”在中国受到了本土传统哲学思想的支配,成为了一种适用于本土绘画模式,迎合本土审美趣味的绘画透视法则和规律。三

传统绘画中一些“透视”法则的运用

(一)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法不拘泥于一个观点,它是多视点的,在表现景物时,它可以将焦点透视表现的近大远小的景物,用多视点处理成平列的同等大小的景物。散点透视法,可以比较充分地表现空间跨度比较大的景物的方方面面,这是传统中国画的一个很大的优点。

例如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它用散点透视的多视点原理,把古代汴京东郊以虹桥为中心的风景、人物、城郭、街道、桥梁。船只等等丰富内容的场面散点在一个画面,给予了充分详尽的表现。如果采用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法,它只能突出地表现画家确定的一个视点周围的景物,也只能将其它许多景物根据近大远小的原则虚隐掉。

传统的中国画并不是不重焦点透视,它不过是在一幅画中根据需要采用多个焦点透视而已。这是传统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古代确实没有系统的透视学,但对于科学的焦点透视法,也早有朴素的深刻认识。早于德国透视画家丢勒一千多年的六朝刘宋时期的宗炳,就曾写过一篇《画山水叙》说明了透视学中按比例远近布置物景的法则。但中国画家多喜欢表现空间跨度大的山川江河,甚至想把整条长江都画到一幅画中,他们不满足于用一个焦点来束缚自己的视野,因此,中国画家多采用移动式、减距式、以大观小的散点透视法来表现无限丰富的景象。这种手法给画家带来了空间处理上的极大自由度。

(二)在传统山水画中与“三视”有关的“六远法”

三视包括平视、仰视、俯视。

六远是三视的延伸,包括高远、平远、深远、迷远、阔远、幽远。

(三)传统人物画的透视特点

1.个体人物一般以平视透视特征出现,无俯仰透视变化

2.不管身体各部位在画面的姿态如何,也无远近大小。

3.人物的大小按地位贵贱来划定。

4.个体人物除了惯用平视外,仅头部偶尔有俯视现象出现,但身体其余部位仍保持平视特征。

第三节

透视学的常用术语和基本原理

一、常用术语

1、视点,指画者的眼睛位置。

2、足点,指画者的立足点。

3、画面,指模型上的玻璃板,即研究透视的假设画面。看景物时可扩展成很大的画面。

4、基面,指放置物体的水平面,画风景时即地面。

5、基线,指画面与基面相交之平线。

6、视角,指眼睛看物视线所成的角,以60°视角为视物最清楚的角度。

7、视圈,又称视域,即在画法上以60°视角发射的视线转360°,在画面形成假设的视圈,是眼前看得最清楚的范围。人距离画面远则视圈大,距离画面近则视圈小。在透视作图时,应把图形画在视圈之内,超出视圈所画的图形要变形。

8、点心,也称主点,在眼睛正前方的画面上,正好在视圈的中心。

9、视心线,也称视中线,是视点与心点相连的视线。它必须与画面垂直。

10、视平线,是在画面上假设的一条平线,它是通过心点所作的一条水平线,因与眼睛等高,所以称为视平线,它又是画面上下的分界线,眼面垂直。俯视透视,如站在大楼顶上低头画画的透视,称为俯视透视。假设的画面倾斜,视心线必须与画面垂直。

当画家平视时,焦点和余点都处于地平在线,仰视图焦点向天点靠拢,俯视图焦点向地点靠拢,余点始终和焦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思考题】

1、画出透视空间里的基本元素

2、中国透视的发展特点。【参考资料】

设计透视

作 者:刘国余,赵颖,徐娟芳 编著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第二章

平行透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掌握一点透视的特点及其用法。【教学重点】

1、掌握透视的形成

2、一点透视的画法 【教学难点】

一点透视的画法。【计划课时】8课时

第一节

何谓平行透视

一、平行透视的概念

物体的两组线,一组平行于画面,另一组水平线垂直于画面,聚集于一个消失点,也称一点透视。平行透视表现范围广,纵深感强,适合表现庄重、严肃的室内空间。缺点是比较呆板,与真实效果有一定距离。

二、透视特征

二、平行透视三种线段

(一)边为平行于画面的垂直原线,透视方向为“垂直”

(二)边为平行于画面的水平原线,透视方向为“水平”

(三)边为平行与画面垂直的变线,透视方向向心点“汇聚”

第二节

平行透视作法

距点法

所谓的距点测量法,就是利用45度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面线段长度的画法。

一点求法:已知:平面、立面及En点位置,求立方体透视。

作法:

1)作OY0=OY,即YY0与P.P.成45°。

2)作OY的消失点Vy,YY0的消失点My(量点)。

3)在G.L.上量OX0=OX,OY0=OY,连接OVy、X0Vy,连接Y0My与OVy相交Y点,求得平面透视。4)自O点作垂线T.H.,为量高线,量OZ0=ZZ’为立方体真高,求得立方体透视。实际求法:

1)若视高较低,在G.L.下任意距离作G’.L’.。

2)在H.L.上量VyMy=D,自Vy向右量F,得O点,作透视平面。自各角点引垂线到G.L上,同上述方法求得立方体透视。

(一)室内作图

室内作图二

【思考题】 1.画出一室内空间的一点透视效果图 2.画出一建筑的一点透视效果图

【参考资料】设计透视——现代艺术设计系列教材

中南大学出版社 张晓安编著

第三章

成角透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掌握成角透视的特点及其用法。【教学重点】,1、两点透视的画法

2、两点透视的应用 【教学难点】

1、两点透视的应用。【计划课时】8课时

第一节

何谓成角透视

一、成角透视的概念

物体有一组垂直线与画面平行,其他两组线均与画面成一角度,而每组有一个消失点,共有两个消失点,也称成角透视。二点透视图面效果比较自由、活泼,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空间。缺点是,角度选择不好易产生变形.二、成角透视的透视特征

三、成角透视的透视消失点的确定

四 成角透视三种状态的透视特征

第二节

成角透视作图法

测点法

1.成角正方体作图示例

2.室内成角作图示例

【参考题】 画出一个室内成角透视的效果图

【参考资料】《透视学》何靖泉 恩刚 辽宁美术出版社

第四章(略)第五章(略)

第六章

曲线透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圆形透视的基本特征。【教学重点】

1、圆的透视基本画法

2、圆的透视的应用 【教学难点】

圆的透视的应用 【计划课时】4课时 1.圆的透视形态

2.圆的透视画法 1.八点画法

八点画法指除了正方体的四个内切点之外,再增加四个交点来相对精确地完成圆的绘制。

2.“三七比”画法

指在正方形的等分边上借助于三七比例来完成圆的绘制,相比较八点画法,更方便快捷。

圆在平行与成角的正方体平面内的特征。

第二节 圆的透视应用 一 透视图的作物分析 1.半圆形门的作图分析

2.窗、门的作图分析

第三节 椭圆的透视与应用

十二点画法

指在一个长方体内,处理已知的4个内切点之外,再增加8个交点来相对精确地完成椭圆的一种绘制方法。椭圆形窗的画法分析

【参考题】 画出一个门的开门轨迹图。

设 计 透 视 第一章 概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意识到设计透视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1、设计透视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透视的作用 【计划课时】1课时

第一节 概述

设计透视主要是基于设计领域中的一些特定要求,反映设计旨意的特点而展开的,主要通过运用平面图、立面图、轴测图及相关设计透视法则来完成物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透视转换,从而实现人们预期的设计意图和要求。

第二节 设计透视的要点

从当今的设计透视与传统意义上的绘画透视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专业针对性更强——主要满足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需要

2.客观对象特定再现性要求更强——表现在直观、准确、真实地反映对象 3.理性逻辑性更强——相对严谨的科学性与程式化归纳

4.工具的图学性更强——迎合图像的准确性与服务于较高标准的真实性 5.融于现代理念的前瞻性更强——与设计要求保持同步性

第三章(略)第四章(略)

第五章 透视画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讲述,能够掌握从平面图到透视图的转变画法。

【教学重点】

1、视点法的形成原理

2、视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视点法的运用 【计划课时】7课时

第一节 视点法作图 1.视点法的形成原理

用视点法分析与画幅倾斜的直线线段投影

平行透视作图分析

平面室内作图分析 成角正方体

成角室内作图分析

【参考题】 由平面图转换成一个一点透视效果图 2.由平面图转换成一个两点透视效果图

【参考资料】

《透视 制图 效果图》

透视官员“个人魅力” 篇5

官员的“个人魅力”来自官员的自身修养。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官员有好有坏,有廉洁有贪婪,他们的“个人魅力”也就大相径庭。看一个官员是否德才兼备,有时候透过“个人魅力”加以观察,得出的结论可能更加接近实际。官员的“个人魅力”,不是偶然表露出来的,而是官员人格、品德等综合素质的本质表现。官员的“个人魅力”也不是刻意伪装出来的,而是官员“习惯成自然”式的真实流露。事实上,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人格和品质,他就必然会具有什么样的“个人魅力”。伪装可以骗人于一时,却无法长久掩盖其真实面目。偶然的、个别的情况下,即兴表演出来的“个人魅力”,不过如同模特儿的“作秀”而已,无法在别人心目中留下什么深刻印象,也就无法形成真正的“个人魅力”。比如,下乡去种几棵树,慰问几户贫困农民,或者如何刻苦学习上级文件,如何虚心求教于专家学者,诸如此类,或者是按照布置等因奉此,或者是年年如此例行公事,即使有自己心血来潮式的一点“创意”,给人的印象或者是不伦不类,或者不过是近乎无聊,根本谈不上什么“个人魅力”。但是,一个官员如果事实上确实不喜欢别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批评自己,容不得别人的不同意见,或者在处理问题时确实不是出于公心,喜欢别人请客送礼甚至贿赂,喜欢别人逢年过节上门拜访;或者干脆喜欢吃喝嫖赌,包二奶泡小蜜,根本就不像人民公仆的所作所为———这样的“个人魅力”,却很容易“一鸣惊人”,在群众心目中印象突出,乃至于在一个地区形成“口碑”。官员的“个人魅力”,似乎不是官员的公开形象,而是官员的私下形象;似乎不是官员的“标准像”,而是官员的“私人照”。一个官员的私下形象如何,看起来似乎是个人问题,却比在公开场合夸夸其谈更能见其心迹,也比他的“政绩”更能表现出他的真正素质。现在有些领导干部把“活得潇洒点,玩得刺激点”视为时髦,成为工作时间以内与工作时间以外完全不同的“两面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官员的“个人魅力”更值得引起人们认真关注。比如,原沈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向东是一个嗜赌如命的赌徒,经常在澳门等地赌场内豪赌,他曾经向别人炫耀自己的赌风,说:“一到赌场,就控制不住自己。输就输它个精光,赢就赢它个痛快。”如此炫耀,确实显示出马向东颇具个人特色的“个人魅力”,并且在不短时间内迷惑了相当一批人。这种“个人魅力”,固然来自一个赌徒在赌场上出手阔绰挥金如土、不计得失毫不退缩之类的“豪爽”作派,但是换个角度看,它其实也在相当程度上凸现出一个人平时独断专行说一不

二、沉湎享受挥霍成性的个人品质。这种独断专行说一不二,一些人却看成是敢作敢为勇于负责;这种沉湎享受挥霍成性,一些人却看成是开明解放能挣会花。如果这种人仅仅是个有钱的人,他的身后就会有一批人如蚁附膻来帮他花钱;如果这个人不仅有钱而且有权,那么,他的追随者就会更多,他的这种“个人魅力”也就更加会为分肥者所充分利用。官员的“个人魅力”虽然不在官员晋升考核的范畴之内,却在更大范围内接受着人民群众的监督与历史的品评。从这个角度看,“个人魅力”确实是各级官员的一面自律自警三省其身的明镜。

“融资难”透视 篇6

然而, 借贷真的是中小民营企业的“救命稻草”吗?对于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出现的问题, 有人打了个比喻, “借贷是饮鸩止渴, 不借是死, 借了是加速死亡。”这话是有些言重了, 不过, 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借贷并不能解决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出现的问题。那么,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真正的深层次问题出在哪儿呢?

从企业内外两个原因来看, 依靠劳动力成本作为优势的加工贸易企业, 由于“两头在外”的因素, 一旦“两头”受到挤压, 不具竞争力的劳动力成本因素将成为国际竞争对手置国内中小企业于死地的一剂重弹, 这是企业目前最主要的内因;与此同时, 加工贸易企业受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很明显, 本国货币升值、贸易和货币政策收紧、美国次贷危机将会从外部整体打压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商品竞争力, 这是企业目前最主要的外因。通过上述的简单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借贷未能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问题所在, 而“融资困难”、“资金链断裂”只不过是中小民营企业真正的深层次问题的外在表象。

透视CEPA 篇7

透视CEPA

6月底的香港真可谓喜讯频传:6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香港从疫区名单中除名;历经1 8个月的磋商,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下简称CEPA,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终于尘埃落定;与此同时,香港回归六周年庆祝活动启幕.

作 者:陈军 作者单位: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 PKU英文刊名:GROUP ECONOMICS RESEARCH年,卷(期):“”(7)分类号:F2关键词:

透视阅读能力论文 篇8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内涵丰富。加强课内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而阅读能力又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理解不确切到确切,由被动识记结论到主动思考探讨理解的过程。

一、激发兴趣,养成习惯

作为教师首先设计一个优良的导语,吸引学生,调剂他们的口味,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对于那些不愿读、不愿学的学生,我们要针对其情况,对症下药。教师应该多鼓励,帮助他们增强阅读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制定难易适度的学习目标,保证学生达到预期的目的,让学生的情感愉悦,促使他们养成爱读的习惯。

二、营造氛围,创造机会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精心设疑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潜台词,设置悬念以便更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要用诚心来看待学生和学生的阅读表现,对学生的阅读缺陷加以诱导式的评价并寄予热切的期望。从而营造、创设民主的阅读教学氛围,学生就会愿读,乐思,敢讲。

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着阅读量少、阅读面窄的问题,当然这不全是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老师、家长的责任。

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学生想读而没时间读、没书读。因此,只有充分提供各种机会,学生才能多读书。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其次,提供足够的图书。没有足够的好的图书,要让学生大量阅读只能成为一句空话。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有书读,做到人人参与。

三、掌握方法,有效阅读

要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首先教给学生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善于读。

1.标注品读法。学生拿到一本书以后,急切地想知道的是文章的故事情节和内容,很少有人关心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当然谈不上去体验,但是,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因此,当要求学生去阅读一部新作品时,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去找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字、词、句、段、篇章,并做适当标记,然后让学生仔细品味,探讨用什么语速、语气、语调朗读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2.议评体悟法。议评体悟法即以座谈的方式,边读边议边评。学生都处在好学、好问、积极探索的年龄阶段,对于作品中的每一情景、每一种描写都会引起许多新的问题,甚至对于同一种问题,在不同的环境也有不同的想法和理解。教师可以在展开评读之前,引导学生养成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问题的习惯。

3.欣赏精读法。文章不是靠文字的堆砌而成,是靠人的情感和气韵流动而成。好的文章气韵流畅,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赏读和赏听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创作过程。

为此我们不必过分狭窄地规定阅读的范围,可以指导性地告诉他们该找哪一种书,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思考提示,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考虑,有足够的时间挑选最精彩的也是最适合个人朗读的片段和章节,有足够的时间去琢磨怎样读好这些片段和章节。

细节透视课堂智慧 篇9

一关注细节, 追求人性的数学课堂

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 要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 有效触动学生心灵, 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盈溢课堂。

〖场景〗

“叮铃铃……”上课了。孩子们都坐好了, 突然, 一个小男孩怯生生地举手说:“老师, 我要上厕所。”“哈哈……”底下一阵哄笑, 这时老师轻轻打了个手势, 让大家安静, 微笑着说:“今天, 我们要学‘时、分的认识’, 让我们在等待这位小朋友的过程中共同来感受一下1分钟到底有多长。”说完将教具钟表挂在了黑板上, 小男孩则红着脸冲出教室, 不一会就回来了。老师摸着他的头说:“1分钟就解决了?可真快!那你知道1分钟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吗?”这时, 同学们开始讨论起来, 经过紧张的交流、讨论, 大家都愣住了, 原来一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情, 从而“要好好珍惜时间”的念头牢牢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

教师通过1分钟的“等待”, 不仅化解了小男孩的尴尬处境, 使他认识到上课去厕所是不应该的, 还让孩子们初步感知了1分钟, 知道1分钟到底有多长;教师的一个“等待”, 保护了小男孩的自尊, 同时也深深地教育了大家要珍惜时间、珍惜生活, 让课堂充满温馨与人性, 洋溢着人文精神的芬芳。

二关注细节, 追求真实的数学课堂

“什么样的教育最有价值?能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感受到真实生活的教育才是最有价值的教育。”因此, “真实”是课堂不竭的生命力。对教学细节的处置, 蕴含、折射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文化底蕴、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

〖场景〗

在练习册有一道计算题:2660÷35-96+34=___。

因为是练习课, 所以教师没有细看就让学生各自独立完成。不一会儿, 底下就开始窃窃私语, 终于, 一个学生忍不住举手说:“老师, 这道题不能做, 2660÷35=76, 根本不够减去96。”教师拿起笔一算, 发现是76, 不够减96。思考片刻后, 教师说:“你们觉得该怎么办呢?”学生们说:“可以改一下题目中的数据, 把96改小些。”“也可以改一下题目中的符号, 把减号改成加号。”“大家的想法不错, 可如果要使答案不变, 应该怎么改呢?”这时教师说。学生又说:“可以将+34放在-96的前面, 先做加再做减。”“还可以给96和34加括号, 把+改成-。”

这时, 一个头脑灵活的学生开口了:“老师, 这道题不用改也能做。我们可以根据加法交换律, 先减后加, 算成先加后减;也可以给96和34添括号, 再根据括号前面是减法, 把+变成-。像简便运算一样计算。”

顿时, 大家豁然开朗。

在本例题中, 面对教材中的错误, 教师并没有草草处理, 而是抓住这个教育细节,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激起了学生对教材之“错”的热烈争论, 形成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引导学生表述个人见解, 张扬正确观点。正是教师的随机应变, 让我们的教学秩序得以控制, 这样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真我的课堂。

三关注细节, 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看来,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 学生能独立完成、自主解决的问题都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掌握的知识才能记得牢固。

〖场景〗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 投影出示: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王大叔, 你会围成什么样的长方形呢?老师为每桌2人准备了18根小棒, 每一根代表1米, 请同桌2人合作用小棒在桌上围起长方形, 注意要把18根小棒用完。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并与学生交流。

分析1:教师以看似很“糙”的问题引入, 让学生开展第一次探究活动, 虽然学生的探究结果可能是无序的, 但这是学生真实的发现, 是有效的经历过程。

接着, 全班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不同的围法, 长加宽的和都是9米。那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你能把这些不同的围法按一定的顺序说出来吗?教师提供表格, 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填入表格:

展示学生的表格, 评讲, 重点让学生发现有序, 有序在哪?

分析2:第二次开展探究活动, 重点让学生体会“序”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感悟对“无序”到“有序”的理解, 在活动中理解“一一列举”。通过上述两个不同层面的操作环节, 让学生在操作中有所感悟和体验, 进行思考。

重视过程的数学课程, “数学知识”的总量肯定比以往要减少, 而且探索的经历意味着学生要面临很多困惑、挫折, 甚至失败。学生可能在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之后结果并不理想, 但这些是学生生存、成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在这样的过程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 留给学生终生有用的东西, 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只有结果与过程并重, 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肉体又有灵魂的数学学科知识结构, 只有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课堂教学才是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上一篇:AE考题-益豪广告下一篇:祝家人新年快乐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