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哲学,做智慧教师

2024-07-09

读教育哲学,做智慧教师(共12篇)

读教育哲学,做智慧教师 篇1

读教育哲学,做智慧教师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觉在工作中难以突破自己。问题在哪儿呢?;操作层面上的东西感到不深刻、不透彻、不解渴了;理论的东西学习了,理解了。可后面的路该怎么走呢?前不久,在《中国教育报》上读到一篇文章,才使自己茅塞顿开:原来,我们手中缺少了一样让自己智慧起来的工具——教育哲学。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石中英在他的《教育哲学导论》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他认为,一个缺乏教育哲学素养的教师会失去反思意识,会成为纯粹的教育工具,会成为一个被动地、消极地、执行命令的教育者,而这样的教育者注定是成不了一个好的教育者。

其实反观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很大程度上不就是这样的吗?我们往往就是一个命令的执行者,是一个教学任务、管理任务的执行者,是机械的,被动的。在认识上,耽于肤浅,失之深刻;在行动上,随波逐流,缺少创新。每天忙得焦头烂额,但却收效甚微。纵然学生的纯真可爱带来的片刻欢乐也能慰藉一下疲惫不堪的心灵,但我们依然品尝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才使得我们的身心常常在焦虑和快乐的交替中不能自拔。大家应该同意我的观点吧,因为从大家日常的言谈和论坛的随笔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一点。

怎么办?让教育哲学帮助我们走出困境。

教育哲学是什么?教育哲学是哲学和教育实践的一个中介,是针对教育问题的一个很完整、很系统、很集中的关注。从教育哲学中,我们可以获得从事教育工作的思想的养料、观点的启迪、思维的力量。学习和掌握了教育哲学这个工具,我们就会把握住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做到以一驭万,删繁就简。石中英教授举例说,一个老师的工作千头万绪,从维持纪律到和学生谈话,到完成教学任务,到协调和同事和家长和领导的关系,到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但是核心只有一个,他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教育,他的谈话要具有教育性,他的教学要具有教育性,他的班级管理要有教育性,所以教育性是教师所有具体工作的核心,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而拥有了教学哲学的功夫,这一切都将变得简单起来,因为你抓住了教育工作的牛鼻子。

由此看来,我们就不难理解教育家的思考为何那样深刻,名师们的见解因何那样独特了,是教育哲学赋予了他们洞察教育本质的功夫,使他们能站在哲学的高度,用辩证的眼光来审视教育教学工作。对他们的做法,长期以来,我们只是在东施效颦,结果自然会不如人意。

教育是神圣的,神圣的事业需要智慧的头脑。试想,缺少了哲学的支撑,何来智慧的心灵?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踏实;少一些闻风而动,多一些独立思考;少一些经验行事,多一些分析研究;少一些照抄照搬,多一些开拓创新;少一些被动执行,多一些主动探究。惟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品尝到教育的幸福和甜蜜。

其实说句实话,我也只是明白了教育哲学的重要性而已。而真正掌握教育哲学这个工具,还需要大量的学习和实践。

读教育哲学,做智慧教师 篇2

教育智慧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构成, 它内在决定着教师教学工作的状态质量, 进而深刻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最终影响整个高校的教学质量。总体来说, 教师教育智慧的培养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1.1 有助于提高教师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 树立教师威信

教育哲学的两个基本范畴是理论和实践。从这个层面上来说, 教育智慧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 还需要具有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拥有教育智慧的大学教师能够在教育过程中根据情况准确、恰当地作出判断, 采取果断措施, 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进而提升教师威信。

1.2 推动教学活动个性化展开, 赋予课堂以思想和灵魂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师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 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格, 教育对于他而言, 不仅是一种工作, 也是一种享受。”[3]教育智慧的魅力就在于它使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载体和机器, 而是成为有灵魂的真实个体, 并将属于自身特色的观念通过课堂展现在学生面前, 真正实现思想的碰撞、精神的交流。

1.3 有利于深刻认识教师的职业价值, 升华教师的生命价值

教育智慧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即表现在教师融入了自身的见解、思想, 脱离了规范化的知识框架的过分束缚, 使教师重新审视了教师职业的价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体验到了自身专业发展的升华, 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精神的传递者, 思想的播种者。

2 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影响因素

2.1 外在影响因素

总体来说, 影响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外在因素有以下三点:

2.1.1 忽视教师合作文化建设。

当今高校, 总体上都侧重教师的自我独立发展, 教师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当遇到课程改革或者日常教学活动中的疑难问题时, 教师之间很难聚拢起来, 群策群力。教师之间这种交流不足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高校合作文化建设的缺失。首先, 高校没有为教师安排合作交流的规律性活动, 没有制定硬性的教师研讨交流的规章制度;其次, 高校不够重视教师的这种合作交流, 缺少专门负责的机构部门;第三, 高校不知如何进行策划安排如此繁杂的专业任课教师的合作, 比如该哪些专业的教师进行合作, 交流哪些内容, 价值有多大等, 这些都是及其复杂的问题。教师之间合作、沟通的缺乏必然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智慧的生成。

2.1.2 缺少国际化交流机会。

虽然最近几年高校都十分注重选派教师出国 (境) 到名校访谈或者调研, 但是机会毕竟稀少。当今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的世界, 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要能够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能够与国际接轨, 培养的是能应对国际局势的人才。因此, 现如今国际化交流机会的匮乏, 必然会影响阻碍教师教学视野的扩展, 进而影响教学智慧的启迪。

2.1.3 缺乏教师终身学习理念。

大学教师普遍还没有把终身学习作为一项教师发展目标, 还没有体会到终身学习理念对提升自己能力素质的重要意义。因而导致很多高校教师认为大学的教学和中小学一样就是上完那早已熟记于心的知识点, 就是运用早就驾轻就熟的教学方法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这样会导致教育智慧的停滞, 教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处于稳定状态, 没有突破, 没有创新, 又何谈智慧呢?

2.2 内在影响因素

影响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内在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2.2.1 教师反思意识不强, 反思能力不足。

反思性是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思维特征, 运用到教师教育领域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件、教育生活、教育问题寻根究底地反思。教育的任务要求、对象、环境等是经常变化的, 因此教育工作不断面临各种问题的挑战, 反思在此则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反思能力, 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为保证成功地达到预期目标, 而将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 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筹谋与调控的能力。如若反思意识淡薄、反思能力不足, 则会导致教师教育智慧发展缓慢甚至停止, 不能适应不断更新发展的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需求, 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2.2.2 教师合作意识不浓, 师生交流不够。

当今高校教师较为注重个体独立的发展, 注重个体效能感的提高。往往忽视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致使教师彼此之间的智慧碰撞很少擦出火花。此外, 在教学过程中, 大学教师还是存在只重知识灌输, 忽视智慧启迪的现象。师生之间智慧层面交流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 不利于教师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修正, 不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进而影响教师教育智慧的发展。

2.2.3 教师科学研究泛滥, 教学研究不足。

目前高校教师往往把科研当作评职称、升职、加薪、获得报酬等的手段, 所以所做的研究大部分都是能够申请到课题或项目的, 有时不免忽视了对高校最根本的职能--育人的研究。笔者认为高校的职能无论如何变化, 科学研究职能也好, 社会服务职能也好, 都必须建立在育人职能顺利执行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研究的不足会从根本上动摇高校发展的基础, 同时影响自己教学技能的提升。

3 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主要途径

3.1 外部途径

3.1.1 营造教师合作文化氛围, 完善教师合作机制。

高校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的精英, 有着各自独特的教学和科研方法,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 实现资源共享, 有利于教师教育智慧的共同增长、共同发展。可以尝试开展学术沙龙/论坛, 创建学术博客, 互相听课点评等活动, 使教师在沟通中发现其他老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优势, 扩展教学视野, 取长补短以促进自身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完善。

3.1.2 提供教育智慧发展的外部支持, 加强校际交流。

高校应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引进来”就是要积极吸引国内外专家到本校做讲座, 聘用名誉教授, 为本校教师提供与名家交流的机会。“走出去”就是坚持两个策略:一方面选派教师到国 (境) 外高校访学, 通过与知名院校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增长见识, 拓展视野, 逐步确立自身的特色, 培养个性化的智慧型教师;另一方面要深入中小学教育, 通过与中小学教师的交流, 反思大学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 进一步完善大学教师的教育智慧。

3.1.3 创造终身学习的环境, 促进教育智慧的可持续发展。

终身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学习的持续性, 学习是一项贯穿人一生的事业, 不是一蹴而就的, 也不是阶段性的, 它是不定时间、不定地点、不定年龄进行的一种活动。教师教育智慧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以提高理论智慧, 需要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实践以提高实践智慧。学校要做的首先是向教师宣传终身学习的理念, 其次要提供专门的学习场所, 其内存有大量的书面资料, 配备完善的网络设备以获取电子资料, 使教师不仅在思想上逐步融入终身学习的观念, 而且在行动上也有了终身学习的环境保障。

3.2 内部途径

教育哲学提供了一种将距离引入实践的三种不同方式, 即:自我反思, 对话和科学研究。[4]从这三个维度来分析教育智慧的生成是一个极有价值的选题。

3.2.1 自我反思:

当人们运用反思时, 他使他自己及他的活动成为客体, 这就意味着他与他自身形成了距离效应。主体已经变成客体了。通过这种变化, 才能建立有关他自身及自身活动的知识。这种教育哲学思想体现在教师对对教学实践和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反思上。 (1) 在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过程中, 教师运用许多具体的方法, 如辩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广泛地获得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 促进了教师思维广度的发展。通过对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意义的思考, 使其突破陈规陋习的束缚和平淡无奇的乏味, 使教师对自身职业的存在价值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2) 在对教师理念的反思过程中, 促使教师运用哲学的理性思考方法, 增强自己的理论思维修养和抽象思考能力, 推动教师透过教育现象把握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深层次思维活动能力的发展。

3.2.2 对话:

对话通常是在至少两个人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生动的经验交流。对话中的双方必须向对方表达各自的相关经验, 这就产生了一种双重距离效应。这种教育哲学往往体现在教师合作和师生交流方面。教育智慧不仅是指对教育所承担的教书育人功能上的理解, 而且也是对教育所具有的内部关系的理解。一方面通过教师之间教学思想的交流、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能够启发教师发现新的教学理念, 更新自己的思维体系, 提高自身的教育智慧。另一方面, 师生之间的交流对教师智慧的生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教学相长”就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 教师获得来自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从而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 提高驾驭教学活动的能力。

3.2.3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把实践变成一个研究的对象, 通过一个陌生者, 把一种距离引入实践。教师教育智慧生成最根本的就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科学研究。通过对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比如教学方式、教学流程、教学内容等进行研究, 深入分析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的教育智慧已在悄然不断地发展提高。

综上所述, 本文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讨了大学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意义、影响因素以及途径。由以上讨论可以发现大学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理论和教师实践想融合的产物, 是教师多方面素质个性化的综合体现, 对于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师职业价值感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 高校要积极创设条件为教师教育智慧的发展提供外部支持;其次, 教师要对教育实践活动经常进行反思, 积极建立师-师关系、师-生关系, 加强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郎华儿.重视中小学教师教育哲学素养的提升[J].继续教育研究, 2006, (5) :67.

[2]贺文佳.教师教育哲学素养及其内涵解析[J].教育研究, 2006, (5) :236.

[3]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 (1) .

[4]张建.理论与实践:教师教育哲学中的两个基本范畴[J].外国教育研究, 1996 (, 6) :54-55.

[5]曹正善.叩问“教育智慧”[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27 (5) :7-9.

[6]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 2005, (2) :51-57.

读教育经典 做智慧教师 篇3

教育需要智慧,智慧来自经典。从我国古代的孔子、朱熹,到近现代的陶行知、叶圣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他们对教育的探讨和研究得出的结论,都有着很强的启迪意义。教育经典给予我们教育的灵性,给予我们教育的自信,给予我们教育的激情和热情。深入其中,灵活运用,它能帮助我们发现教育的奥秘,获得新的教育灵感,破解教育的密码,启发我们用科学的思维去实践。

读教育经典,做智慧教师。经典是教师工作中必须依靠的拐杖。抛弃了经典,就像一个行走需要拐杖的人一样,身体就有可能失去平衡,就会栽跟头、跌倒。虚心学习这些宝贵的教育食粮,广泛汲取其精神营养,为我所用,将会使我们走得更快,行得更远。

然而,有些教师不懂得教育经典的重要性,忽视教育经典,疏远经典,抛弃经典。有人认为,社会发展到信息爆炸时代的今天,教育的环境都大不一样了,教育经典这些老古董,不够鲜活,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啦。有这种僵化思想的人,说明对教育经典缺乏科学认识,显得十分幼稚、无知和愚蠢。

对教育经典有如此的偏见,说明人们的认识存在严重误区,这很不利于教师的发展。重视经典,重读经典,活用经典,传承经典,让经典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应成为教师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责任。

一个教育工作者,有没有眼光,有没有教育智慧,这要看他读了多少教育经典。一个熟读教育经典的人,他一定睿智,大气,思维活跃,深沉老练。一个没读过教育经典的人,一定浅薄、孤陋寡闻,处理问题随意,而且缺少智慧。做智慧教师,就要让教育经典发挥作用,让经典武装头脑。

自觉走进教育读经典,努力地从经典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十分惬意的事,也是一件十分优雅的事。当教师忙完工作,静下心来,怀着喜悦的心情捧起经典,仔细阅读的时候,该是多么自豪,多么美妙,多么高尚啊!因为这是在和那些先哲大师们进行智慧对话,在近距离地触摸大师的灵魂,

全心沉潜其中,你会被那一句句充满哲思的智慧金言所迷住,从此爱不释手。那将是什么样的境界?那将是什么样的情怀?那又是怎样的风景?一旦烂熟于心,心领神会,真正融入我们的血液,经典将会对我们产生不可想象的影响,就会产生无与伦比的力量。经典有无穷的魅力,有特别的吸引力。我们要主动走进经典,自觉捧读,让那浓浓的经典书香伴随我们成长。

我们的成长需要经典,需要经典给予我们智慧,需要经典给予我们力量。这种智慧比什么都宝贵,都有价值!我们要主动放下身价,虚心走进经典,向经典学习,让经典充实我们的大脑,充盈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更加聪明。从经典中汲取最有价值的营养,从经典中寻觅走向成功的捷径,从经典中寻找教育的真谛,从经典中寻找全新的教育,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这是我们的目标和追求。

向经典学习,向经典致敬,自觉地向大师靠拢,这样我们才能站在大师的肩上。如果我们抛弃了教育经典,我们就有可能进入教育的迷途,会失去自我发展的方向,可能永远也寻找不到理想的教育。我们之所以有时会在教育的实践中迷失方向,就是因为我们从教育的经典中汲取的营养太少。其实,很多教育困惑、教育错觉以及教育误判,都是因为我们不深入研究经典,远离教育经典所造成的。

读教育经典,做智慧教师。我们不是缺少教育的智慧,而是缺少亲近经典,缺少经典的浸润。我们坚信,只有孜孜不倦地学习教育经典,不断地借鉴经典精华,才能使我们更从容,更自信。

相信经典,相信经典会给予我们无穷的教育智慧;相信经典,相信经典会给予我们巨大的力量!当我们进入思想的高原,遭遇实践的瓶颈,无论多么努力都不能取得教育的突破时,也许这时停下来,认真地读一读经典,你会思路大开,精神振奋。实现教育的飞跃,需要我们熟读经典,好好地亲近经典,让经典润泽我们的灵魂。如果我们无缘无故地远离了经典,也许我们会不停地跌跟头,走弯路。迷茫时,去教育经典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困顿时,从经典里寻找突破问题的办法。经典里有灵丹妙药,有我们需要的一切。只要我们潜心学习,领会贯通,就能为我们所用。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摸着石头过河,深一脚浅一脚,有时让人胆战心惊。要想在平日的工作中能从容前行,超越自我,就要不断学习经典,让经典武装我们的头脑。一句句经典让我们茅塞顿开,一句句经典让我们信心百倍,一句句经典让我们浑身充满力量。经典让我们脑子变得更灵活,思维更睿智,行动更敏捷。经典让我们从迷雾中走出,走向教育的理想之国。经典让我们少一点幼稚,多一点睿智;少一点随意,多一点理性;少一点鲁莽,多一点优雅。

读教育哲学,做智慧教师 篇4

做一名智慧型教师-读《做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这与我们一直在说的做一名智慧型教师不谋而合。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师迈进呢? 假期中,我读了《做智慧的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应关注的55个问题》这本书, 书中关于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等一系列问题,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学细节、教师智慧、教学实效、自身发展、教学创新的操作性理论的诠释与实践案例,觉得很有启发。 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一堂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受益一生的课,应该能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情感态度、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它将好课的标准提升到了一个人文的程度,更让人觉得无法捉摸,无从评判,但也吸引了我细细读下去。 书中认为好课应让学生受益一生,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应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科学、教学方法适当、课堂组织高效,并且给好课定了三条评价标准:学生喜欢,质量合格,基本功过关。说实话,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互动,是一个时刻在变化的现象,是无法进行量化,自然也无法进行标准化的评价。好的课堂应该是讲究效率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紧凑的,都是目的的,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的语言是生动的,流畅的,具有启发性的,是可以让学生有所感悟的。我想看一个老师的课是否受到学生的认可,只要看这个老师踏进课堂时学生的表情就知道了。 一堂好课更多的应该是关注人文的东西,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基本知识和技能是每个老师都关注的,毕竟它会在考试中显露无遗,而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则是潜移默化的。一堂好课必定会给学生的心灵留下点什么,一定会对学生产生触动,即使是细微的。因此教师就是要尽自己的力,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

读教育哲学,做智慧教师 篇5

内容摘要:本文试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复杂的教学工作中如何体现自身的价值,找到工作中的自我,追求精神需求,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教育智慧 专业素养 教育艺术 实践 教育幸福

作为教师如何才能享受到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源自于孩子的发展。当我们看到孩子在自己的指导下在成长,在进步,这就是最大的幸福。尤其是听到学生的家长对我的肯定时,那更是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的一种幸福。是源于自己对自己肯定的幸福。孩子的发展源于我们对教育工作的投入程度,在工作过程中钻研程度,探索出具有自己智慧的教育艺术。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才能不断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尊严与幸福。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认清未来的形式。未来教师专业素养包括这样几方面:

1、未来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

2、教师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需要多层复合专业知识结构:科学与人文知识、学科知识与技能、教育学科知识;教师只有在具有渊博知识基础上才能把握住课堂中生成的各种情况,才能灵活驾驭。3、专业能力: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

教育智慧的外在表现:教师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换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 1

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

教育智慧的教师: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叶圣陶这样说过:“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的就记。一句话也可以,一个字也可以,不要勉强拉长,不要硬缩短。总之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对自己负责。这样的习惯养成,并不是说说就可以做得到的,如此简单话语的背后需要巨大的坚持和毅力。”从小事做起长期坚持下来就会看到不小的收获,要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

一、为什么要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

拿破仑曾经这样说过:“一个领导者就是一个希望“经销商”,这个希望,在一个团队中间,既包括团队的,更应该是个人的。即团队愿景和个人愿景。教师就是学生团队的领导者,教师应该是“托起太阳的人”,一个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什么是教育的幸福?这是一种主观感受。童年、少年是人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阶段的缺憾都是一生的缺憾。作为教师,教育必须为孩子的人生幸福服务,为孩子的幸福和自己的幸福有所作为。因此,要能为孩子带来幸福,必须要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成为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既能让自己感受到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又能让孩子幸福。因此,对自己和对孩子的终身负责就要成为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二、如何才能做一个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1、阅读与写作: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

记得有位著名教育专家有这样一句话:“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就只能成为一般的人。”把这句话反过来说,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你想成为不同一般的人,你就不能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做一个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就不能像一般人一样工作。

人生幸福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有保障:解决生存问题,就要出来工作,放弃自由,而且要遵守学校规定才能得到相应的报酬;第二层搂是艺术地生活:就是能生存了,如何生存得更好。林语堂有一本书叫“生活的艺术”,认为人应该享受生活,不能放弃生活着的每一秒,生活本身就是艺术。如果你有了艺术的眼光和心灵,你就会发现你一踏上讲台,面对学生,你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对教师而言,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思想就会高度务实,一旦只顾眼前利益、缺少思想信仰,那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就会出现有钱就干,没钱不愿干或者认为教育是没有情趣的工作。我们教师要给自己一点空闲的时间思考最简单的问题:“我在干什么工作,我今天干了什么,我怎样干得更好,我为什么干这个工作,我从我的工作中如何发现乐趣等问题。人一向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的世俗的世界,一个是精神的可能的世界。我们教师要努力迈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也就是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经常抽象的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教的问题。

如何能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那就要成为具有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的教师,那就要坚持阅读与写作。例如一位教师写自己班级里的一个特殊孩子的转化和教育过程,一年后,他把针对这个孩子的随笔 3

整理成册作为礼物送给了孩子,题目是《孩子,我看着你长大》,从此这个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苏霍姆林斯基连续32年写教育日记,每一年都记录开学儿童入学前两个星期的有关知识和表象的资料,每一年都问孩子相同的问题。32年的教育日记就是一笔财富。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只有不断阅读与写作,才能让自己登上人生幸福三层楼,成为一个思想者,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

2、教学实践: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当前主流话语是发展。在进入这个行业后,现在不提倡终身从事教育工作或者在一个岗位上一直到退休,现在提倡的是:“你进入这个行业后,你增值了吗?还是贬值了?至少要保值,才可以在教师市场过剩的情况下,保住自己生存的资格。如何让自己更值钱,就要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那就要认真思考一下,我稀缺了吗?怎样让自己稀缺,就是坚决远离平庸,你可以一样默默无闻的工作,但你可以让自己不平庸,也就是说你拿得出绝活来。比如你默默无闻地上下班,但我们都知道你能让差班起死回生,你有绝活了!因为带差班的人是稀缺资源。远离平庸,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什么叫绝活,别人不行的我行,别人行的,我比别人还行。

作为教师来说,我们如何让自己真正成为稀缺资源,如何真正让自己成为有教育智慧的教师。那教师就要给自己投资:一是投在学习上。学习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二是投在增加个人经历上。经历就是财富。有职业经营意识的教师乐于也善于为自己的经验投资。他们从来不怕做难事,做苦事。因为这些经历是今后增值的本钱。在安排工作的时候,或者有的老师会说,我不做班主任,我只教书;或者有的老师说:我不教那么差的班。看上去这些老师占 4

了便宜,但我觉得那是暂时的,也许便宜一时,可能会吃亏一世。因为教差班与做班主任就是给自己投资。所以在大医院的医生医术水平越来越高,因为疑难病症多,同样道理,接手这样班级的老师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读教育哲学,做智慧教师 篇6

微笑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相对于我们这种职业来说,微笑也显得尤其重要。一个微笑可以让孩子喜欢你,让家长放心。那么如何才能学会微笑呢?在《做一个智慧女孩》这本书中,我体验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其中有两点说的就是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抛弃消极悲观的心态,让带来轻松愉快的事情围绕着你,学会对自己笑,一旦学会这些,孩子和家长们将喜欢你,愿意与你打成一片,那样生活将变得更轻松,工作变得愉快。

如今幼儿园教育不单只是教育,其中也是一个服务于家长的工作。那么如何做好家长工作我想我找到了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微笑。一旦学会了微笑,并形成习惯,那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取得好的效果。当心情好的时候,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更应该保持微笑,让所有面对你的人因为你的微笑而心情愉快。

面对我们的孩子,老师的一个微笑,似和风细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田,孩子们一定会以天真可爱的微笑汇报我们;老师的一个微笑,似春花夏荷烙印在孩子的脑海,孩子们带着甜甜的微笑向我们倾诉心声。记得有个小朋友的奶奶告诉我说:“我家的宝贝回来悄悄地告诉我说:你知道我什么时候最开心吗?——那就是老师对我甜甜的微笑”,孩子的一句童言稚语,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

做智慧教师读书心得 篇7

当我读了《做有智慧的教师》后,我更深深地感受到当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拥有教学的智慧,正如教育家昆体良所说,“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虽然只有简单的几个字,但其内涵却是值得我们一再地深思的,正所谓一言即道出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真谛。教育的目的不仅仅为了传播知识,最主要的是促进人的发展。

作为教师的我们,课堂就是我们的阵地,我们每天都在自己的阵地上经营。有时候是个大胜仗,有时候却是落魄而归„„窦桂梅老师说的对,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认真备课,做好每一节课的准备,除此之外,我们还得多听课,从别人的课堂上取得真经,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揉和在一起,我们才会有真进步,才能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作为老师,我们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变传统的“要我学,教我学”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我要学,我会学”,这样孩子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独立地探究,源源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在智慧的课堂中,老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策计,灵活诱导和推波助澜。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应该是探索者、实践者和发现者,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和本领,而且学会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要努力处理好自己的角色地位,重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正如我们平常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对学生来说才是终身受益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也才是真正有效的,才能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经典名著,做智慧教师 篇8

暑假期间我主要阅读了前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和日本作家黑柳砌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这两本书均为近代著名的教育学著作。针对这两本书对我触动较大的章节,下文逐一分析。

《给教师的建议》中有一节是——兴趣的秘密何在。他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怎么样才能把课上的有趣呢?兴趣的源泉何在?

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我认为这是对有趣课堂最好的定义。

知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如果我们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我们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真理的知识在学生的意识中产生,来源于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接洽点,认识到把各种事实和现象串联起来的那些线索。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接洽点和线索,因为只有抓住这些思想的交接点,才能在认识周围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中揭示出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东西。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这一点上,就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在自然界奥秘面前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少年的心,他们就越加迫切地想知道、思考和理解。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在人们心灵的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我们要不断地扶持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通过不断地将知识加以运用,进而鼓舞孩子们,他们的思想会变得非常好奇和活跃。他们会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类自豪感:我们是事实和现象的驾驭者,在我们手里,知识变成了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要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快乐。

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的任何一个新概念和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体系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

上文中谈到广泛的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中有一节专门谈小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在少年期,默读能力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在六七年级,学生应当能够一眼看下去就能把握住一个长句的完整部分的意思。不把握这些能力,少年的思维就会变得迟钝,思考力好像在许许多多的死胡同面前停顿下来。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可塑性,使他们不能顺利的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努力,使学生搞好表情朗读。表情朗读之所以必要,乃是为了训练。没有这种训练,就不可能培养出用眼睛和思维把握住一个长句的逻辑上完整的部分,以及在思考的同时再向后面的部分过渡的这些复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必须教会少年同学同时进行阅读和思考。如果一个人在少年时期没有学会用眼睛和思维把握住句子的逻辑上的完整的部分或整个句子,他以后就再也学不会这一点了。

有些少年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大,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并不差。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学生有过人的才能。这常常是因为他们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而较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

做智慧教师心得体会 篇9

一、做智慧的老师要心中有爱,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平时懂得爱自己,爱家人,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有一颗乐观豁达的心,有一种与人为善的情怀。在教育工作中是植根于爱的,是心与心的交流。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有了爱,就有了宽容,有了同情,有了鼓励,用“心”去爱,学生的心智就能健康成长,教育就能走上阳光大道。

教师的爱,物化、外显在日常为人处世、教学言行中,其实就是师德的具体表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是学生的道德楷模。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者的崇高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所以,师德是教师职业之魂。教师应在学生中树立和蔼可亲的形象,以博大的胸怀、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尊师、亲师、信师,很自然地产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热爱的感情,也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反之,如果教师高高在上,处处以命令口吻要求学生,要学生绝对服从自己,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受到压制,学习的主动性也就受到了限制,他们有什么想法、创见,自然不会表露出来。所以,对待学生,尤其是对待学困生,宜多用商讨、肯定、赞扬的语气,不用命令、否定、贬低的语气对待学生。比如,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举手回答问题,这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即使他的回答声很小,也要抓住这个契机肯定他的进步。以后学生就会逐渐大胆起来了。只有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主动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二、做智慧的老师心中要有效率,做一个讲究效率的人。

效率是关键,要看耗了多长时间,投入了多少,收获了多少。教师也一样,应从自己的讲课、自己的教学开始讲效率。好教师,不应该拖课,要把课间10分钟还给渐渐失去童年乐趣的孩子,更不应该无端占课,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好教师,应该是轻负担,高效益,不能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读死书,死做习题。教师不能因为勤劳的工作态度而掩盖自己无能的工作能力,因为勤劳的工作态度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或许更大,这不是真爱,而是伤害。想想我的教学生涯,有时无端的拖课,无端占课,觉得自己比别的老师付出的时间和汗水要多,殊不知这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是一种没效率的表现。浪费时间就是谋财害命,要还给孩子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三、做智慧的老师心中要求发展,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教学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我。智慧的教师,就应该如同一盏璀璨亮丽的霓虹灯,注意不断补充自己的能源,在照亮别人、幸福他人的同时,也温暖着自己,幸福着自己。

首先要养成阅读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工作效果“取决于他的知识和素养,取决于他读什么书,怎样自学和怎样充实自己的知识”。只有读书,才能避免生命之河在已经逝去的生活里往复循环而成为一潭死水。

其次要养成思考习惯。我们教师经常要学生思考,经常对学生说:“学而不思则罔”,可我们老师常常忽视了:教而不思也“罔”呀!思考就是对教育的关注,对教育过程的研究。

另外,就要养成书写习惯。教师要教书,更要书写。用“教育叙事”记录自己的教育经历,用“教育随想”表达自己的教育感悟。

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篇10

学习了徐敏老师的《师爱的智慧》以后,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感触颇多。其中,我最情有独钟的观点是:师爱是智慧的爱。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绝大部分老师都认为自己对学生关爱有加,但学生总是不领情。此时,我们不妨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如何用我们的智慧去教育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爱。比如一个微笑,一下点头,一句赞许,都会给学生带来亲切感,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给学生心中留下持久的影响。当我们想激发学生的斗志时,当我们想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时,不妨轻轻一展笑容或者做一个友好的手势,就可以胜过千言万语。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微笑,你的赞许。我认为,作为一名智慧的教师,一定要讲究教育教学方法,时刻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助手、学伴,一切与学生有关的事情都和他们商量,尽量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时刻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说话的语气,多一些微笑,多一些表扬,多一些鼓励。

学会“爱”学生,掌握爱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所以说,教师爱学生应当以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除了细致入微的关怀,让人如沐春风的微笑,善意的肢体语言自然不可少!

《做智慧的教师》读后感 篇11

首先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释放知识能量的同时,也是挖掘自身知识库藏的时候。只有勤于学习,广采博取,才能让自己原有的“一桶水”变为“奔流不息的长流水”,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课堂上,也才可能游刃有余,令学生流连忘返。

其次,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让自己跟自己对话,记下我们心灵律动的惊鸿一瞥,记下我们灵光乍现的智慧火花,记下我们工作中的成败得失,记下我们和学生们的点点滴滴,在教育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做智慧型教师 创建高效课堂 篇12

三文联区强力推行“24字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

做智慧型教师 创建高效课堂

2011-03-26 19:01:33|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听张四保主任课堂教学改革专题报告有感

三文联区东文明徳小学卜建琴

“听君一堂言,胜读十年书”。这是我在2011年2月10日倾听了太谷县教研室张四保主任课堂教学改革专题讲座后的最深感受。

在专题讲座会上,张主任首先客观、认真地分析了太谷县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的原因及课堂教学改革的历程,接着用具体的教学实例给教师们传授了“改进教学实现师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有效方法,最后告诉了教师应明确的先进教学理念。

我听了张四保主任讲座后,明确了“知识是学会的,不是讲会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听出来的。”;明确了“教师应做好的三件事是自强、育人、教书。”;明确了“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多,学生学的东西越少,备课越到家,课堂上学生思路越清晰,收获就越大。”。

通过听讲,我豁然开朗:要想真正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师生负担,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学生入手,变讲堂为学堂。从管理入手分好学习小组,采用捆绑式评价,评选优秀学习小组,对学生做好理论上的培训。一是从教师入手,变教案为学案。他们采用的是“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播、分层训练、拓展延伸”24字教学模式。在专题讲座会上,张主任对24字教学模式所包涵的含义进行了详细解读,对“新授课、练习课、试卷讲评课、复习课”等四种课的教学环节进行了具体指导。在听讲过程中,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的教学,正如张主任所说,教师讲得头头是道,课堂上是热热闹闹,学生却是似懂非懂,茫然无知。听了他的讲座,我找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与缺憾。

上一篇:带横批对联下一篇:动火作业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