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名牌产品工作总结(共9篇)
2011名牌产品工作总结 篇1
陕西智源食品有限公司
名牌产品工作总结
二〇一一年,在市质监局的指导下,在山阳县质
监局的领导下,在全体智源人的共同努力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做大做强山阳核桃产业,扩大智源公司经营规模,提高公司质量管理水平,实施名牌战略,增强核桃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狠抓产品质量,确保名牌的带动效应
实施名牌战略,关键是确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意识,切实把高效益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走市场兴企、管理兴企、科技兴企之路,不断提高公司产品在省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能力。壮大名牌,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带动其他产品,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施名牌战略是促进公司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参与省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
1、继续提高现有名牌产品的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提高效益的基础。
2、搞好新产品的开发,争取达到开发一个,实施一个,贮存一个的目的,增强名牌产品的储备力量,形成以名牌产品为主,带动其他新产品的格局。
3、继续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公司新产品在省内外市场竞争能力,争取公司年销售收入达到6000万元。
4、挖掘有潜力的新产品,作为第二梯队进入名牌申报行列,力争在两年内再获得一个新的省名牌产品。
二、增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智源人的凝聚力、创造力 企业文化是个系统工程,必须从组织上、制度上予以保证。公司建立、健全由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必须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管理和检查考核制度,并形成一批有智源特色的文化载体和骨干。
1、弘扬企业精神,培育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为使企业精神得到员工认同、社会认可,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内在动力,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大力倡导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价值观等核心理念。领导层、管理层要身体力行,用人格魅力诠释公司的企业精神,为员工做表率。各级组织要在员工中不断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文化认同意识,强化员工的企业忠诚度;要结合每的先进评选工作,大力弘扬员工中体现企业精神的典型事例,使员工不断从身边的先进中吸取奋发进取的养料,接受企业精神的洗礼。
2、塑造员工形象,拓展个性发展空间。在引导员工把
个人发展融入企业发展之中的同时,尊重员工的需求和意愿,从制度上为员工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
3、培育员工的企业忠诚度。在企业管理和企业理念的宣贯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性地设计宣贯载体和特殊规范,使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进一步提高。
三、立足名牌,扩展更广阔的市场 为了抓住产品市场的脉搏,把公司的各种优点与社会各界有效的沟通并全方位地了解顾客的满意度,测试公司产品的潜在市场及目前该行业的市场动态,我公司从2011年3月2号至2011年5月发起了这次面向公司各省市经销商及潜在客户的调查问卷活动。具体调查工作由公司销售部负责运作。本次调查采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一共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最后完成有效问卷250份,问卷反馈有效率百分之百。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核桃软糖的外形口感、服务态度以及交付时限分别达到了96%、94%,顾客都比较满意,而价格和外形包装相对来说不能达到顾客的满意,分别为84%和82%,对公司的核桃软糖产品总的满意度为90%。
2009年陕西智源食品有限公司总资产102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840万元,无形资产50万元,流动资产186万元;总负债202万元,其中流动负债145万元;长期负债57万元;所有者权益818万元。公司加工销售核桃软糖450吨,实现收入1956万元,利税145万元,工业成本费用利税率
7.6%,总资产贡献率14.21%。
2010年陕西智源食品有限公司年末总资产为1664万元,公司加工核桃软糖500吨,实现收入1214万元,利税180万元,工业成本费用利税率7.3%,总资产贡献率12.45%。
四、紧抓机遇,努力再创新的名牌
1、挖掘有潜力的新产品,作为第二梯队进入名牌申报行列,力争两年内再获得一个新的省名牌产品。
2、争取将获得省名牌产品做大做强,力争成为国家名牌产品。
3、2011年加速技术进步,培育名牌产品“第二梯队”。技术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公司在加强质量管理的同时,依靠技术进步实施名牌战略;以名牌产品为龙头,把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开发和新技术、先进的质量保证手段及国际标准等项工作与实施名牌战略系统地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产品的技术起点和实物质量;对名牌产品实行技术进步投资倾斜,增加质量投入,确保名牌地位。名牌产品从现有产品中争创,同时培育“第二梯队”。公司把新产品开发作为大事认真抓好,努力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优秀新产品,并通过技术改造使其尽快上水平、上档次、上批量、上规模,为名牌产品培育“第二梯队”创造基础条件。
4、2012将培育的第二梯队产品质量继续提高,扩大
销售区域和销售量,做好名牌申报的准备工作,继续开发新产品,储存一到两个,新上一个新产品。
5、2012年加强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在生
产中创名牌,在市场上争名牌,在消费者和用户心目中树名牌,通过名牌树立企业形象,弘扬企业精神,传播企业文化,把获得省名牌产品做大做强,力争成为国家名牌。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名牌产品如何申请 篇2
中国中佳信集团的贝雅诗顿化妆品中国联想集团的联想海尔等都是中国名牌产品.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了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评选中国名牌产品,每年评审1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评选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牌产品,每两年评选一次。
申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规定;
(二)实物质量在同类产品中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出口创汇率、品牌知名度居国内同类产品前列;
(三)年销售额、实现利税、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居本行业前列;
(四)企业具有先进可靠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技术创新、产品开发能力居行业前列;
(五)产品按照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我国标准组织生产;
(六)企业具有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和计量保证能力;
(七)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并有效运行,未出现重大质量责任事故;
2010年湖北名牌产品评价通则 篇3
为规范湖北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坚持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原则,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建立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竞争力为基础的名牌产生机制”的要求和《湖北名牌产品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制定本通则。
一、资格审查
湖北省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质量兴省办”)组织人员对申报产品的评价资格进行审查
(一)申报条件审查。
1、申报资料不符合《关于印发2010-2012年湖北名牌产品评价目录及做好2010年湖北名牌产品申报工作的通知》(鄂质兴办联„2010‟4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的,不予评价;
2.产品类别不在《通知》附件1:《2010-2012年湖北名牌产品评价目录》2010年评价目录中的,不予评价;产品标准达不到《通知》附件2:《2010年湖北名牌产品申报标准》要求的,不予评价;
3、没有按规定公示数据的,内容包括:申报企业名称、商标、申报产品的销售量、销售额以及上缴税额(政策免税除外)等,不予评价。
(二)申报主体与商标审查。申报企业是在湖北省内注册的合法经营主体。申报产品的商标,为本企业所拥有的有效商标,且无权属争议。凡是首次注册或申请注册在中国境内(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可以参加评价。申报产品的注册商标首次注册或申请注册在中国境外的,或申报产品的注册商标是国外商标与中方联合品牌的,不予评价。商标持有者与商标使用对象不一致,不参与评价。商标申请未被工商机关受理的不予评价(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为准)。
(三)市场准入条件审查。申报产品凡是列入“安全认证管理”(3C认证)、“生产许可证管理”、“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管理”、“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管理”、“出口质量许可证管理”、“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管理”以及“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等市场准入的产品,申报企业未取证的,取消参评资格。
(四)产品质量审查。近三年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取消参评资格:
1.质量监督检验判为不合格的; 2.出口商品检验不合格的;
3.出口产品因质量问题造成较大损失遭到外方索赔的; 4.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环保事故或者有重大质量投诉经查证属实的;
5、没有省级以上(含省级认可机构执行省级监督检查)法定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监督检验报告(或型式试验报告)。凡不宜进行检测的大型成套设备和系统,企业需提供产品定型鉴定报告或用户评价意见。
(五)申报企业及产品未取得统计、税务、环保等相关部门证明的,取消参评资格。
(六)其他方面的审查。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取消参评资格: 1.近三年内有两年或两年以上经营性亏损的; 2.2009年当年经营性亏损的;
— 2 — 3.企业不符合有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或强制性标准要求的。
二、数据的审查
由省质量兴省办、省质协、专家评审组对申报企业申报数据进行严格审查。
(一)审查内容
1.对企业申报数据与其所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审查。2.对销售额与纳税额情况进行审查。
3.对同一产品多个生产厂家的同一企业,重点审查湖北名牌产品申请表“表3—申报产品近三年销售量销售额基本情况表”的真实性,及其和表2有关内容的一致性。
(二)数据不实处理
根据专家掌握的情况和申报数据公示核实的情况,企业伪造证明材料、虚报数据的,一律取消参评资格,不予打分,并注明。
三、评价打分
凡未明确具体计分方法的,一律采用连续计分法,算法如下: 某项评价指标得分=申报值÷最高申报值×满分 总得分=各项评价指标之和。
(一)总分数
湖北名牌产品评价主要根据申请表“表2-企业申报及综合评价表”所填数据进行打分。评价总分为1000分,其中“市场评价”420分(专家评价220分,顾客满意度200分),“质量评价”250分,“效益评价”150分,“发展评价”180分。
(二)市场评价(420分)
1.申报产品总销售额,满分220分;
— 3 — 按照表3申报产品近三年销售额基本情况表(公示)“申报产品2009年总销售额”确定。同类产品在全省最高的给220分,最低的给基准分(基准分由各评审小组现场评价时议定),其他按比例给分。
2.顾客(用户)满意度(200分),消费类产品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市场调查评价结果打分。
(三)质量评价(250分)1.实物质量水平总分100分。
(1)申报产品采用的标准及标准水平,满分20分。申报产品采用的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提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标志证书”或提供有关证明),给20分;申报产品类别未采标的,申报产品出口发达国家(企业提供有关证明)的给20分;申报产品的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给10分;其余不给分。
(2)申报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满分80分。依据企业提供的省级以上质检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确定的主要产品质量指标计算得分(企业提供多份检测报告的,取最高值)。达到全省同类产品最高水平的给80分,最低的给基准分(基准分由各评审小组现场评价时议定),其他按比例给分。
2.质量保证能力总分150分。
(1)质量兴企绩效评价,20分;按市州质监局核实的评分或省局抽查核实的评分比例折算。
(2)企业获国家质量管理先进企业、长江质量奖及提名奖,20分;
(3)企业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20分;
— 4 —(4)企业或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省级质量管理先进企业,20分;
(5)产品获得湖北名牌或著名商标,10分;(6)企业获有效期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0分;
(7)企业获其它有效期内管理体系认证,20分(每一项认证加5分,加至20分为止);
(8)企业获有效期内产品认证,15分(每一项认证加5分,加至15分为止);
(9)企业员工获得质量工程师职业资格的人数情况,满分10分(3人以上10分,1-3人5分,没有不得分),以提供证书影印件为准;
(10)企业售后服务网点建设、“三包”情况以及对消费者(用户)意见处理情况,满分5分;
(四)效益评价(150分)1.企业纳税状况总分110分。(1)企业纳税总额,满分40分;
(2)申报产品纳税额,满分70分,政策免税未交税按60分计算。
2.成本费用效益水平(工业成本费用利税率),满分20分。3.总资产贡献水平(总资产贡献率),满分20分。
(五)发展评价(180分)
1.企业新产品产值率,满分20分;
2.企业研发费用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满分20分;
3、企业规模水平,满分20分;
— 5 —(1)企业总资产规模,满分10分;(2)企业总销售额,满分10分; 4.申报产品获得专利情况,满分20分; 5.申报产品获得科技进步奖情况,满分20分;
6.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行业、省地方标准制定的,分别加40分、30分、20分、10分,按最高级别标准计算,不累加;
7.企业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满分10分;省级技术中心满分5分;无技术中心,0分
8.企业拥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满分10分;无流动站,0分。
9、列入国家西部开发计划的企业,满分20分。
(六)评价打分方法
1、由省质量兴省办、省质协组建湖北名牌评审专家库,质量兴省办、省局监察室、省质量协会三方根据申报情况共同在专家库中抽取2010年湖北名牌产品评审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质量兴省办委托省质量协会组织专家评审组对申报产品进行封闭式评价打分,质量兴省办、省局监察室派人参加。
2.专家评审组各专家组依据本通则进行评价打分。对少数特殊行业及产品,可以根据本通则的要求,制订其补充要求,对产品进行评价,补充要求须经质量兴省办审定后生效。凡未制订补充要求的,应按照本通则规定的连续计分法予以打分。本通则经批准后在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上公布。
3.专家评审组按照评价项目分别打分,评分结果由评审专家签字生效。
4.专家评审组评分由省质量协会汇总并反馈企业。评分反馈后,— 6 — 申报企业提出异议的,可向质量兴省办申请复核。质量兴省办在10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对评分进行资料复核,复核结果为最终评分。
5.复核时,仅对提出异议的申报产品进行复核,质量兴省办、省质协、评价机构及复评专家不得泄露其他企业及评审专家的相关情况。
四、提出建议名单
质量兴省办根据省直有关行业(部门)初审意见、专家评审组评分和顾客(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提出湖北名牌产品建议名单。
河南省名牌产品管理办法 篇4
政策法规加入时间:2009-9-9 11:51:37管理员点击:850评论数:0 河南省名牌产品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加强对河南省名牌产品的监督管理,规范河南省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引导和支持企业创名牌,指导和督促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增强我省产品和企业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和省政府制定的《河南省质量振兴实施意见》,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河南省名牌产品是指实物质量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居同行业前列、用户满意度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按本办法认定公布的河南制造的产品。
第三条 河南省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建立以市场评价为基础,以社会中介机构为主体,以政府积极推动、引导、监督、规范为保证,以用户满意为宗旨的总体推进机制。
第四条 河南省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坚持以下原则:
(一)企业自愿申报;
(二)科学、公正、公平、公开;
(三)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
(四)不向企业收费,不增加企业负担。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河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名推委)统一组织实施河南省名牌产品的培育、申报、评价、宣传和管理工作,并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统一部署,负责河南产品申报中国名牌的材料的初审和推荐工作。
第六条 省名推委是由政府部门、社团组织、新闻单位和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非常设机构。省名推委秘书处设在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处,负责省名推委的组织、协调及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实施河南省名牌战略培育和发展规划;
(二)组织拟订河南省名牌产品评价实施细则和方案;
(三)组织实施河南省名牌产品申报、评审的各项具体工作;
(四)审定并公告河南省名牌产品名单;
(五)组织实施对河南省名牌产品的宣传工作;
(六)组织实施对河南省名牌产品的监督管理;
(七)审查并推荐省内有望争创中国名牌的产品。
第七条 各省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组织辖区内所属企业的省名牌产品申报和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八条 申报河南省名牌产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并与申报产品的注册商标和核准范围一致;
(二)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质量政策的规定;
(三)产品实物质量在同类产品中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市场占有率、出口创汇率、品牌知名度居全省乃至全国同类产品前列;
(四)企业具有先进可靠的生产条件和技术装备,技术创新、产品开发能力居同行业前列;
(五)产品按照具有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的标准组织生产;
(六)企业有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和计量保证能力;
(七)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并有效运行;
(八)企业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用户满意度高;
(九)年销售额、实现利税、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居省内同行业前列。
第九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能申报河南省名牌产品:
(一)企业注册地址不在河南省内的;
(二)产品使用国(境)外注册商标的;
(三)列入国家强制管理范围而未获证的;
(四)近三年内,有被国家、省、市级质量监督检查判为不合格经历;
(五)近三年内,出口商品检验有质量不合格经历或出口产品因质量问题遭到国外索赔的;
(六)近三年内,发生质量、安全、环保事故,或者有重大质量投诉经查证属实的;
(七)用户、消费者投诉率高,反映质量问题突出的;
(八)有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第四章 评价指标
第十条 河南省名牌产品评价建立以市场评价、质量评价为主,兼顾效益和发展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十一条 市场评价主要体现为市场占有率、用户满意度和出口创汇率三项指标。市场占有率和用户满意度反映消费者(用户)对申报产品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出口创汇率衡量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程度。
第十二条 质量评价是考核申报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和持续保持这种水平的能力,评价指标包括实物质量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二个方面。其中产品实物质量水平主要是国内、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的比较,包括采用标准的先进性,产品等级品率及质量损失率;质量保证能力则反映企业稳定保持相应质量水平、不断进行质量改进的能力,表明企业质量管理有效性,包括企业资源保护能力、质量体系建设情况、开展QC活动及TQM活动情况等。
第十三条 效益和发展评价主要评价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效益评价重点选择企业规模水平及在同行业中的排名、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两个指标;发展评价重点选择企业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的比重、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产品技术在全国同行业中的领先情况等三个指标,评价指标向拥有自主知识产品和核心技术的产品适当倾斜。第十四条 综合评价中评分标准的制定,不同评价指标权数的分配、不能直接量化指标的评价方法、评价中复杂因素的简化、对不同产品确定调查方案及综合评价结果的确定等,由省名推委另行制定《河南省名牌产品评价实施细则》。
第五章 申报与评价程序
第十五条 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如实填写《河南省名牌产品申报表》,并提供以下有效材料,在规定的期限内一式三份报送企业所在地省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一)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企业代码证书复印件、产品注册商标复印件;
(二)最近三次省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合格的检验报告或相关证明;
(三)企业质量认证证书(体系认证或产品认证均可)或者企业有完善的质量体系的证明材料;
(四)产品现执行的标准文本及省级标准化主管部门对标准水平的证明材料;
(五)企业计量保证能力的证明材料;
(六)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或实行行政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应当提供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或许可证复印件;
(七)威机构出具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用户满意度的证明;
(八)获得省级(含省级)以上荣誉证书、专利证书、证明(复印件)。
第十六条 各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受理河南省名牌产品的申报材料,负责组织本地行业主管部门及有关中介组织对申报企业的运行情况、申报产品的监督抽查情况、产品的实物质量指标、消费者的投诉情况、用户满意情况、市场销售情况、质量管理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以省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名义提出综合推荐意见,连同企业申报材料统一报送省名推委秘书处。
第十七条 省名推委秘书处汇总各地推荐材料,对上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后,组织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中介组织及有关专家按照河南省名牌产品评价实施细则对申报企业及产品进行质量、市场、效益、发展等方面指标的综合评价,确定候选名牌产品。
第十八条 候选名牌产品经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媒体公示、省名推委审定通过后,由省名推委授予其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并向社会公告。
第六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九条 河南省名牌产品实行动态管理。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前三个月可重新申请。
第二十条 荣获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在有效期内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河南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各有关部门应简化手续,优先审批,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二)河南省名牌产品在有效期内,按照国家和河南省的有关规定,享受省免检产品的待遇;对符合出口免检条件的,报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依法予以免检;
(三)河南省名牌产品在有效期内,列入“打击假冒,保护名优”活动中重点保护名优产品的范围;
(四)河南省名牌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查,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组织,各省辖市、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不再安排。
第二十一条 河南省名牌产品标志是质量标志,依法受到保护。河南省名牌产品标志的制作、使用、监督和管理《河南省名牌产品标志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第二十二条 获得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应严格遵守《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各项法律、法规,不断强化质量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始终保持品派的含金量。
第二十三条 河南省名牌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处理;河南省名牌产品的质量状况公布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负责,各省辖市、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未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同意,不得擅自公布。
第二十四条 获得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应定期(一年一次)向所在地省辖市
质量技术监督局报告名牌产品生产经营和质量管理情况,由省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汇总后报省名推委秘书处。当河南省名牌产品生产不稳定或质量状况得不到有效控制时,生产企业应及时向所在地省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停止使用河南省名牌产品标志,自觉维护河南省名牌产品的信誉。
第二十五条 有效期内的河南省名牌产品,如产品质量发生较大波动,消费者(用户)反映强烈,出口产品遭到国外索赔,企业发生重大质量事故,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出现重大问题等,由省名推委根据查证情况分别给予通报、警告处理,情节严重的暂停或撤消该产品的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
第二十六条 用户与消费者有权对河南省名牌产品进行社会监督。
第二十七条 省设立“河南省名牌战略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另行制定),用于河南省名牌战略的组织实施,奖励对争创河南省名牌产品及中国名牌产品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十八条 参与河南省名牌产品审查、评定和监督工作的有关机构和工作人员,要保守企业的商业和技术秘密,保护知识产权;严以律己、公正廉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评价。对违反规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将取消其评价工作资格。凡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未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的工作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申报企业及有关机构提供的数据应当真实,严禁弄虚作假。对于采取不正当手法获得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者,将予以撤销并通报,三年内不再受理该企业的河南省名牌产品申报。
第三十条 除按本办法组织进行的河南省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外,各地、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开展河南省名牌产品的评价活动。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农产品、工艺美术品、工程、服务类产品。这些产品的评定细则另行制定。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2011名牌产品工作总结 篇5
据了解,2002年,“河南省名牌产品”开始评定,每年评审一次,宇通重工装载机产品连续每年都被授予“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但是2013年之前,宇通重工每年只有装载机产品入选,而此次宇通重工是第一次连带装载机六款产品入选。
“河南省名牌产品”是依据《河南省名牌产品认定准则》标准进行严格评审的,旨在对保证产品质量、推进管理创新、注重用户满意度等方面做出成绩的企业给予荣誉和表彰。此次申报、认定工作在全省12个主要行业、143种产品(服务)中开展,宇通重工共申报了6个类型的产品,最终6个类型产品全部通过审批,达到了100%的通过率。
2011名牌产品工作总结 篇6
【发布文号】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29号 【发布日期】2008-07-01 【生效日期】2008-08-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湖南省
湖南省名牌产品认定和保护办法
(湖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29号)
《湖南省名牌产品认定和保护办法》已经2008年5月22日省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周 强
二○○八年七月一日
湖南省名牌产品认定和保护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规范湖南名牌产品的认定和保护工作,提高产品质量,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湖南名牌产品的认定、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湖南名牌产品,是指在本省境内生产,质量水平、市场占有率、用户满意度和知名度居本省同类产品前列的产品。
本办法所称产品不包括来源于农业的初级农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第三条第三条 湖南名牌产品的认定和保护,实行以市场评价为基础、中介机构参与和政府引导、监督相结合的机制。
第四条第四条 湖南名牌产品的认定和保护,实行自愿申请、优胜劣汰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第五条 省名牌产品审定委员会由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管理机构、社团组织、新闻单位及专家组成,负责组织实施湖南名牌产品的认定和保护工作。
省名牌产品审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省名牌产品审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按照法定职责负责湖南名牌产品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第六条 湖南名牌产品发展规划、年度认定计划、市场测评和现场评审细则,由省名牌产品审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拟制,经省名牌产品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公布实施。
第七条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可对获得湖南名牌产品称号的单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申请条件
第八条第八条 申请认定湖南名牌产品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具有先进可靠的生产条件和技术装备,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居本省同类行业前列。
(三)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和其他相关管理体系认证。
(四)具有完善的服务体系。
第九条第九条 申请认定湖南名牌产品的产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合法的国内注册商标。
(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安全、环保、节能要求。
(三)产品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质量信誉,用户满意度高。
(四)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居省内同类产品前列。
第十条第十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认定湖南名牌产品:
(一)企业生产经营行为须经行政许可而未取得许可的。
(二)产品列入国家强制认证范围而未取得认证的。
(三)近三年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环保责任事故和其他重大违法行为的。
(四)近三年内产品经国家和省质量监督抽查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第三章 申请和认定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湖南名牌产品的申请认定,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所在地设区的市、自治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交申请书及相
关资料。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设区的市、自治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企业申请认定湖南名牌产品的申请书及相关资料进行核实,形成推荐意见。同意推荐的,应当将申请书及相关资料报送省名牌产品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不同意推荐的,应当将申请书及相关资料退回申请人并书面告知理由。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省名牌产品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收到申请认定湖南名牌产品申请书及相关资料后,根据本办法规定的申请认定条件进行初步审查。初步审查合格的,组织市场测评和现场评审;初步审查不合格的,应当将申请书及相关资料退回申请人并书面告知理由。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湖南名牌产品的市场测评,由省名牌产品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中介机构进行。
中介机构进行市场测评,应当采用科学、通行的方法,对产品质量信誉度、用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向省名牌产品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提交市场测评报告。
省名牌产品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将市场测评结果反馈给申请人。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湖南名牌产品的现场评审,由省名牌产品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专家名单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湖南名牌产品的现场评审,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对申请认定湖南名牌产品的申请人和产品所具备的条件进行审核评价,并提出现场评审报告。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省名牌产品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应当依据申请认定湖南名牌产品的市场测评报告和现场评审报告形成综合材料,分别征求相关部门或者行业管理机构的意见后,拟定湖南名牌产品初选名单及其说明,提交省名牌产品审定委员会审议表决,确定初选名单。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省名牌产品审定委员会应当通过媒体对湖南名牌产品初选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15日。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省名牌产品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对湖南名牌产品初选名单公示情况进行收集整理,提出处理意见,提交省名牌产品审定委员会审查并确定年度湖南名牌产品名单。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省名牌产品审定委员会认定的湖南名牌产品,由省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湖南名牌产品”证书。
“湖南名牌产品”证书的有效期为3年。需要继续申请认定湖南名牌产品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申请认定。
获得 “湖南名牌产品”证书的产品,可以使用湖南名牌产品标志。
第四章 保护和监督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湖南名牌产品认定和保护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部门落实保护和监督措施,做好对湖南名牌产品的保护、指导、咨询、协调、服务和监督工作。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发展和改革、综合经济管理、财政、质量技术监督、农业、工商、商务、旅游等相关部门,应当按照法定职责采取措施,对湖南名牌产品予以鼓励和保护。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湖南名牌产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撤销其湖南名牌产品证书:
(一)申请人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湖南名牌产品证书的。
(二)产品质量下降,不具备原认定条件的。
(三)生产企业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环保事故的。
(四)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和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予撤销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禁止下列损害湖南名牌产品形象的行为:
(一)伪造、冒用、转让湖南名牌产品证书、标志。
(二)扩大湖南名牌产品证书、标志使用范围。
(三)湖南名牌产品超过有效期继续使用其证书、标志。
(四)湖南名牌产品被撤销证书后继续使用其证书、标志。
(五)越权或者变相开展湖南名牌产品认定活动。
(六)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具有前款第
(一)项行为的企业,3年内不得申请认定湖南名牌产品。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省名牌产品审定委员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相关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认定活动。
(二)为申请人保守商业秘密。
(三)不得向申请人索要(收受)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或者接受宴请、馈赠。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遵守的其他行为。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具有第二十二条第
(一)项、第二十三条第
(一)项所列行为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处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具有第二十三条第
(二)、(三)、(四)项所列行为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省名牌产品审定委员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相关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规定处罚的,从其规定。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本省服务行业实施湖南名牌服务的认定和保护,适用本办法有关规定。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2011名牌产品工作总结 篇7
工 作 总 结
2011年,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针对农产品生产环节,以农业投入品为重点,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为突破口,以强化执法监管为手段,坚持标本兼治,逐步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多次对我县农产品进行抽检,合格 率均为100%,全年未出现农产品中毒事件。一年来,我局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制定科学方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制定了《XX县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方案》、《XX县农产品市场准入实施方案》、《XX县农资专项整治实施方案》、《XX县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XX县“瘦肉精”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等。县级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上下联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县农业局成立了由局长彭国宾任组长,8个相关专业站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XX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XX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二、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农产品质量
安全意识
充分利用“12316”三农服务热线以及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明白纸、宣传单等多种手段,组织力量深入农村基层,采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面对面、点对点的宣传与培训,普及农资法律法规,增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诚信守法意识,推进诚信建设,曝光典型案例,努力营造社会关心和支持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产品的良好氛围。
利用乡镇新型农民及科技示范户培训,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2011年2—3月,我县农业局通过培训班,聘请法律专家专业授课,开展了对全县千名示范户、种田大户关于《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宣传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农药安全使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假劣农资鉴别等质量安全知识,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专题讲座13场(次),有力地提高了科技示范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其次,举办农业投入品经营人员培训班,宣传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每年3月份,以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牵头,组织一期全县农药、化肥,一期种子经营人员培训班,一期全县兽药、饲料经营人员培训班,培训人员达200余人次。通过培训,有效增强了经营人员依法、守法、懂法经营意识,提高了他们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指导水平。第三,在各个传统节日来临之前,我局选择在县城农贸市场及主要街道悬挂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横幅共4条,有针对性集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有效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
三、控制农业投入品,打好准出准入基础
坚持常年整治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市场整治与使用监控相结合,深入持久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暨农资市场整治年活动。农业投入品生
产经营单位全面建立进销台帐、标签标识、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加大农业投入品市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全县共出动执法人员786人次,农资专销门市136个,检查主要水稻种子238个品种,农药580个,肥料18个,责令退市3个品种4360公斤。于上半年和下半年2次配合省畜牧局进行饲料产品抽样检测,共抽检兽药12个,饲料6种,将检测结果反馈生产企业,杜绝不合格产品上市经销。
四、抓体系建设,打好安全保障基础
一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今年,我县申报的2012年金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站项目已获省发改委批准,已申报到国家发改委批复。我县成立了金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的建设期为2010年,建设投资3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0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并派出人员赴省学习检测技术和赴外地考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经验。
二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农业局制定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农产品生产销售档案、农产品包装标识、农产品市场准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 六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农资经营管理、农资经营人员守则、农资经营承诺、农资经营九不准”四项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
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体系,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服务能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队伍。
四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执法体系,整合执法力量,实行部门综合执法。
五是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我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
全监管机构在农技推广机构中一并建设,农技综合服务站人员兼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每个乡镇配备监管员1名及划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经费1万元。
五、突出“四个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紧紧围绕生产过程控制,适时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确保突出问题能管住、关键措施能到位。
一是突出重点农时,在农事关键季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和打假护农活动。今年3-4月,以打假护农保春耕为中心,开展种子市场整治,5-6月,8—10月开展农药、肥料、小春用种市场整治,出动执法检查车辆45车次,检查城区及乡镇农资经营单位136个,查出假种子900公斤,未审定种子3000余公斤;查获劣质肥料2个品种,10吨;查获违禁农药0.10吨;兽(渔)药0.05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0.25吨,有效控制了有毒有害农业投入品的使用。
二是突出重点区域和品种,加强农业投入品经营门店,如秀谷镇象山南路、象山北路等地种子农药经营店,以及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农产品生产销售记录、包装标识、质量标志等执法监管,确保全县肥料、种子、农药等农业投入品100%达到监管。
三是突出重点检测项目。对市场上销售的具有代表性的以及群众反应较多、问题突出的区域或企业的品种进行重点抽检,每月对食用菌、蔬菜等重点农产品快速抽检一次,每次不少于五个样品,每次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及时上报。为实施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制度及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奠定坚实基础。抽检鲜活农产品40个样品,检测合格40个,合格率100%;抽取农药样品20个,检测合格18个,合格率90%;抽取肥料样品12个,检测合格9个,合格率75%;抽检猪尿样30份,29份检测合格,合格率96.7%;抽检饲料11个、兽药4个,检测合格率100%。
四是突出重点节日。在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组织执法人员对城区和中心农贸市场的瓜果,蔬菜和其他农副产品进行专项执法检查,确保重要节日无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六、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为及时了解农产品安全状况,坚持日常抽查和重点抽检相结合。全年对县城范围内农贸市场、XX广场和XX菜市场、XX度假酒店等宾馆、XX镇等蔬菜基地、XX茶叶厂及生猪场进行重点抽检30批次,其中合格29批次,合格率96.67%,对不合格产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确保了群众消费安全,全年未出现中毒事件。3月份印刷2000份《严禁使用“瘦肉精”告知书》的紧急通知,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各村委会、村民小组和生猪存栏50头、肉牛存栏1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进行张贴,做到张贴到位,家喻户晓,对全县规模养猪场150斤以上的肥猪进行拉网式抽查,共抽查36家规模养猪场,共计抽检生猪尿30余份。全年配合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抽检农产品1批次,抽检饲料样品11个、兽药样品4个、生猪尿6份、禽蛋4份、茶叶1份、蔬菜6种、食用菌1份及大米2份。配合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1次,在全县选定具有代表性的3个乡镇抽取稻谷样10个,送国家稻米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全面了解稻米质量状况,促进粮食生产安全。
七、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监管手段落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不完善,仅靠农业部门显得鞭长莫及。县级检测机构设备欠缺,人手不够,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更是不足,素质较低。检测设备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影响监管面。
二是专项工作经费不足。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面广,取样数量多,检测费用大,由于缺乏专项经费,制约了工作开展。
三是安全意识不浓。农民生产和居民消费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不高。
四是认证总数不多。由于缺乏必要经费,“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停滞不前,企业对“三品”认证不积极,认为认证更没有给企业带来多大经济效益,花钱费事不讨好。
下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对自查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坚定信心,增添措施,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指导思想:以农资经营市场清理整顿为基础,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以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创建“三品”核心示范区;以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检验检测体系为手段,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及流通过程的监控;以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为突破口,提高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步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农民自为”的监管机制。
工作重点: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强力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切实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快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大力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确保全县人民吃上放心蔬菜、放心粮油、放心水果、喝上放心茶。
工作安排:
在强化日常监管抽查的同时,紧扣农时,有计划、有步骤重点抓好以下阶段性工作。
(一)2月初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方案,并下发到个乡镇农技综合服务站;每月对农贸市场及部分超市进行农产品快速检测,特别加强对节假日农贸市场及超市农产品进行检测。
(二)1-4月份:(1)对农业投入品加大查处力度,确保我县农资市场不存在国家禁用农药、高毒高残农药;(2)对辖区内农资生产企业、经营户负责人进行《农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培训;(3)举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及“农药市场监管年”启动仪式;(4)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
(三)5-6月份:(1)加强农产品生产、经营诚信制度建设,建立监管对象诚信档案;(2)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集中清理工作。
(四)7-10月份:(1)开展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严查和打击高毒、禁用农药的生产、经营;(2)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投入品的检查;(4)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
(五)11-12月份:(1)邀请有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代表及农资生产企业、经营户,座谈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农资市场监管,规范经营和优化服务;(2)组织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分析会,交流、总结一年工作情况,筹划明年工作。
2011名牌产品工作总结 篇8
汇 报
祁阳县人民政府
(2011年7月18日)
今年以来,祁阳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提高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推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和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狠抓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全程质量监管。我县从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质量检测、市场监管等环节入手,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现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监管体系
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当作发展农业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作为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好抓实。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今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祁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和联系农业的副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农业局、财政局、工商局、质监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县农业局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重点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主管,确定了专人专抓。二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2008年,县绿办加挂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实际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并办公。后来为了理顺业务部门关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由县农业市场信息站牵头组织实施。今年,根据《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州市农业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永政办发[2011]16号)文件精神,县农业局已上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单独设立,拟定编3人,为全额拨款正股级事业单位。每个镇农技站同时加挂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还配备了一名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干,进一步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三是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县财政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全年安排了29.6万元工作经费,比上年增加4万元,县农业局安排8万元工作经费,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效地开展。四是进一步强化责任机制。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为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切实抓出成效,制定了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工作责任和职责,加强了督促检查,有效推动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为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不断营造人人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我县今年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工作。在元旦、春节、“3.15”、“五一”、端午及高考等重大节假日及特定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并在6月中旬《食品安全法》实施两周年之际,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引导市民安全生产和消费。今年上半年来,我县共出动宣传车辆50 余台次,深入全县20多个乡镇农贸市场及重点区域,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资料》、《食品安全法》、《湖南省植物保护条例》、《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物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标志管理》等宣传资料5万多份,张贴公告2000余份。在宣传过程中采取流动宣传和固定咨询相结合的方式,面对面解答广大市民遇到的各类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培训,推动基地建设
一是切实抓好农业标准化培训。为搞好农业标准化培训工作,县农业局抽调了20多名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科技联户”小分队,经常深入基地和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科技培训和手把手的技术指导,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全方位的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解决农户在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基地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各联户小分队共上门技术指导6000余次,现场指导和培训农民2.6万余人次,完成标准化培训8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万份,制作标准卡5000张,确保标准入户率、培训率在90%以上,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和标准化生产能力。二是积极推动“三品”监测基地建设。我县紧紧围绕发展绿色水稻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三品”监 测基地,2011年在肖家村镇又新建绿色水稻基地3万亩。直到目前,全县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监测面积达30万亩,其中:水稻基地认证面积14.3万亩、油茶基地认证10万亩;无公害基地认证面积73.5万亩,具体为:水稻43.3万亩、水果22万亩、茶叶1.1万亩、旱粮4万亩、蔬菜3.1万亩。全县三品监测面积达120万亩。
四、加强监管,保障农产品安全
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保障源头安全。农业投入品监管乃农产品质量安全之基础。为加强农资生产、经营环节的管理,县农业局、工商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着重加大了农业投入品生产环节和进入市场的监管。今年上半年来,共检查农资经营网点300多个;送检化肥15个,查处不合格化肥 5 个;检查农药批发商15个,农资经营店150家,农药品种280个;突出以对标签标识、质量抽样送检为重点措施,共查处标签标识违规农药25 个,假劣农药 5个,通过执法监管,规范了农资市场秩序,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和五种禁用农药的销售与使用。二是加强农产品入市管理,保障流通安全。我县制定的《祁阳县农产品市场准入实施方案》,要求在城镇全面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重点抓好县城农贸市场、超市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引导农贸市场和超市与基地实现产销对接,建立健全农产品进货台帐、质量自检、档案记录、标签标识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并在万联和步步高超市实行农产品标识化流通。同时,加强入市农产品 的管理,除对有效期内、标识规范的认证农产品和与市场建立产销对接的农产品免检进入市场销售外,其它农产品必须经过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并设立无公害农产品专营区,实行分类经营,分类管理,有力地保障了进入市场销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县绿色食品办公室将定期或不定期进入超市,对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就“三品”农产品的标签、标识的规范使用及有效期进行执法检查,对违规使用“三品”标志的实行强制下架和限期整改。三是加强农产品例行监测,保障餐桌安全。按照省市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及时制订了《祁阳县2011年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工作方案》,在全县范围内科学确定10个市级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点基础上,合理确定了30个县级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点,面积覆盖全县各个蔬菜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农贸市场、超市、学校、宾馆及酒店,按照每月4次例行监测与重大活动、节假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抽检了青椒、白菜、苋菜、菠菜、豆角、茄子等四十多个蔬菜、水果品种,建立健全抽样、检测台账,做到检测结果及时反馈、报告,对不合格产品及时追溯源头并妥善处理。截止7月上旬,共抽检蔬菜、水果样品2764个(其中水果268个),总合格率为99.57%,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简报12期,预计全年可完成检测样品5600余个。同时,积极配合农业部和省市检测中心搞好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工作,全县农产品质量达到了省市制订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8%以下,水果、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2%以下,大米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1%以下的目标。到目前为止,全县未发生一起因食用农残超标蔬菜而导致的中毒事件。
五、加强认证,打造优质品牌
我县近年农产品品牌化战略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培育了天龙、银光、金浩3家全国驰名商标、2家中国名牌产品;去年银光粮油被评为全省十佳粮食加工企业,这是全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大米加工企业;湘妹种植协会被评为全省十佳种植协会,体现了我县绿色水稻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成果。今年,新培育了“九龙福”等一批农业产品品牌,“七里香”大米也获得了湖南省著名商标。我县今年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2个、绿色食品3个;神怡米业、天圣有机农业公司绿色食品续展也正在办理之中。目前,全县已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有120余个,三品认证产品年产量近40万吨,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近8000万元。
六、加强整治,确保食品安全
根据农业部农质发[2011]号文件、《湖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重点的通知》(湘农发[2011]93号)精神,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执法责任人,加大了宣传的力度,公开了举报电话,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健全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申报、备案制度,加强了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进销台帐和农产品检测台帐检查,加大了对县城各大超市、农贸市场、蔬菜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抽样检测,重点加 强对蔬菜、稻谷、水果、茶叶等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向县食安委汇报材料10期,检测样品1444个,其中蔬菜样品1045个,水果样品361个,稻谷样品20个,茶叶样品18个,检测合格率均在99.4%以上,尚未收到群众对这方面问题的反映。
2011名牌产品工作总结 篇9
2011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建设项目工作计划
为扎实推进2011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建设工作,不断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着力构建垦区、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农垦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农垦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垦专业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工作目标,坚持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任务,把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措施,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的要求,以垦(热)区 “三品一标”认证企业、标准化示范农场(园区)为重点,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进一步完善制度、理顺机制,优化系统、拓展功能,扩大范围、提升质量,加大宣传、促进对接,加快推进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为构建垦区、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一体化保障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目标要求
(一)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抓好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推广与应用,力争到2011年末,全程可追溯企业数量扩大到150家,可追溯产品种类扩展到8大类、160个品种;实现信息有记录、质量可监管的企业数量达到300个,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适用面和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追溯产品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健全覆盖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制度体系,提高项目建设、运行与管理质量;按照优化界面、简化操作、科学实用、分类管理的原则,优化软件系统,促进追溯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体系的有机融合,提高追溯系统使用效能;运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信息采集准确性和易用性,提升企业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
(三)作用效益进一步显现。通过技术支持、个性服务、产业联合等形式,加强垦地合作,充分发挥农垦在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以通过项目总结验收、能保证持续有效上传生产关键信息、规范使用追溯标识的可追溯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探索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可追溯企业集群,打造优质安全可追溯品牌,体现可追溯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可追溯农产品优质优价。
三、重点工作
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工作组、省级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和质量检测机构要根据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积 极主动抓好相关工作。
(一)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项目工作组。在农业部农垦局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理顺工作机制,重点在完善工作制度、科学项目管理、优化系统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加强标识监管、推进市场对接等方面组织开展工作。
1.完善制度。一是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发布《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验收办法》;组织修订《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信息管理办法》、《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标识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组织制定《农垦追溯企业后项目期管理办法》,为规范项目管理提供保障。二是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交换接口规范》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为规范行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行为提供技术依据。
2.项目管理。一是组织召开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推进工作。二是继续组织做好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培训、指导、验收、总结、经费监管等工作,重点在形成制度化、电子化管理模式上下功夫。三是组织开展追溯标识使用权的申请、授予、监管、年检等工作,推进标识的使用和管理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四是组织开展项目总结验收,积极探索建立后项目期可追溯企业运行与监管模式,切实巩固项目建设成果。五是积极引导省级主管部门、部级质检中心在项目建设和农产品质 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发挥指导、监督、服务等作用,促进全国垦区、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
3.系统建设。一是优化现有信息系统、完善农垦农产品质量综合监管平台,重点提高系统和平台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构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多种监管模式提供借鉴。二是根据不同类型企业需求,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强信息系统个性化功能开发,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推动追溯工作可持续发展。三是指导新建项目单位开展设备配置、网络建设等工作,优化实施方式、提高实施效率。四是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壮大技术人才队伍。五是做好对部级数据中心日常监管和数据安全和运行质量的维护工作,解决中国电信短信查询问题,确保数据可实时查询和监管。六是加强与海南等地方农业部门合作,开发建设以农户为主体、以责任追溯为主线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创新追溯模式,加快地方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4.研究推广。一是及时总结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结合国际通行做法及我国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政策,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元化农产品质量追溯模式。二是探索建立可追溯企业与市场流通企业的合作平台,促进可追溯农产品与市场对接,扩大社会影响力。三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项目建设成果的宣传报道,广泛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理念。四是加强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站建设,增设栏目、美化页面,扩大信息发布数量,提高信息发布质量,增强消费者参与程度。
(二)省级主管部门。在农业部的统一领导下,以项目为抓手、扎实做好本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重点在项目管理、指导服务、示范宣传等方面务实推进各项工作,切实发挥垦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示范带头作用。
1.建设省级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单位达3家以上的垦(热)区,应明确机构、专人负责省级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的建设与项目的日常监管。要以监管平台为依托,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本辖区内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全过程的指导、监督与控制。鼓励具备条件的垦(热)区建立省级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中心,专门负责本辖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
2.项目管理。一是组织推荐上报2011年项目创建单位和2012年项目建设单位,按要求组织做好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工作。二是协助完成项目建设期和总结验收工作,对在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要负责组织整改到位;组织完成本辖区内项目单位的考核工作。三是组织本辖区内通过建设期验收并完成改进的项目建设单位开展追溯标识的申请、资料初审和推荐上报工作。四是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五是对辖区内项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3.运行监管。一是对本辖区内追溯信息系统运行、标识使用等情况进行定期监管,不定期进行实地核查,按时上报监管报告。二是指导创建单位结合生产实际认真落实生产记录制度,及 时反馈建设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为建立产地准出制度做出有益探索。三是运用网上填报系统做好本辖区内“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等质量安全工作情况的填报和管理工作,扩展追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提高自身监管能力。
4.示范宣传。一是加强与地方农业部门的沟通,带动地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追溯制度建设。二是与新闻媒体建立合作,不同途径、多种模式宣传项目建设成果。三是组织本辖区可追溯企业参加各类展销对接活动。
(三)项目承担单位。在农业部和垦区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重点做好项目建设、系统运行管理、成果宣传推广等工作,确保质量安全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项目建设单位。一是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切实发挥制度保障作用。二是要建立起符合本企业生产实际、科学实用的追溯系统,确保追溯制度持续运行。三是要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加强生产档案的管理,及时准确记录、传递生产关键信息,在农产品种养期间原则上保证每月报送两次信息,加工销售期间实现实时信息上报,确保消费者所查询的质量安全信息真实、有效、及时。四是要按制度要求,规范使用项目资金,及时上报工作总结。五是要做好与销售企业的市场对接工作,努力提高可追溯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有条件的企业,可在大中城市建立可追溯产品专卖店、销售专柜,努力提高可追溯产品 市场认知度。六是通过项目总结验收的可追溯企业,要积极参与可追溯集群的建设,共同打造农垦可追溯品牌。
2.项目创建单位。一是要积极参加部、省举办的相关培训活动,熟练掌握信息填写及报送要求。二是要按照我部要求,及时填报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关键信息,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记录制度和产地准出模式,为构建我国农产品质量监管长效机制做出积极探索。
(四)质量检测机构。在农业部的统一领导下,重点做好对指定项目单位的产品检测及质量监管工作。
1.产品抽检。制定2011年工作计划,对指定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创建单位进行定期抽检及质量管理指导,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被检测单位反馈检测报告,并及时通过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填报检测结果。对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被检测单位沟通,提出改进建议,充分发挥质检机构技术支撑作用。
2.质量监管。一是利用监管子系统,对项目承担单位填报的质量信息进行定期监控、综合分析,按时出具质量控制分析报告,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二是针对追溯企业生产、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和隐患,协助企业完善质量控制方案,提高企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保障能力。各项目单位应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做 好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把项目建设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上,加强领导、常抓不懈。省级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质检中心要建立主要或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的工作机制,统筹各方资源,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将职责落实到部门、将任务分解到人员,形成领导有力、责任明确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能力。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涉及到生产、质量、市场、信息等多个部门,各项目单位应加强学习研究、提高综合能力。省级主管部门要全面把握项目建设要点,熟练使用监管系统,重点在项目把关、运行监管、制度建立等方面提升能力;质检中心要加强对质量安全标准的研究,结合追溯企业产品生产实际,提高指导服务能力;项目建设单位、创建单位要加强对管理和技术骨干的培养,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形成一支能规范使用追溯设备、准确记录追溯信息、确保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线人才队伍。
(三)加强合力形成,提高执行能力。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涉及到行政、技术、企业等不同层面,各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追溯制度建设。省级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网上监管制度,加强对项目单位的监管,准确掌握追溯产品生产情况、网上信息填报情况、追溯系统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解决;质检机构要及时开展产品抽检、填报检测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汇报;项目单位要按照工作计划要求,明确任务目标、细化责任分工、强化工作落实,按时保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四)加强开拓创新,提高发展能力。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是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工作。各项目单位要围绕垦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充分发挥追溯体系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升现代农业管理水平、促进现代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开拓视野、创新理念,把项目建设与标准化示范场(园)建设、“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和市场体系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拓展追溯系统发展空间,充分发挥项目综合效能,为加快垦区、热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