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管理新观念与实践论文

2024-11-22

大学生管理新观念与实践论文(精选10篇)

大学生管理新观念与实践论文 篇1

摘要:观念作为一种思想意识上的活动,对实践行为极具导向作用,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管理观念也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发展而出现不断变革的情况。为此,本文以当今大学生管理新观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生管理各个新观念的逐一解析,探究了大学生管理新观念的具体实践路径,为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提供更多的可借鉴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管理;观念

学生管理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与否,不仅对学生个人校园生活质量的提升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更关系到高校各项教学管理活动能否得到有效的开展与实施。尤其是在大学生管理工作涉及范围较广的情况下,大学生管理集学生生活管理、后勤管理、教学管理等于一身,职责极其重大,是高校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性保障。为此,作为一名教育者而言,要对大学生管理工作高度的重视,并结合时代特点时刻关注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变革,以此来通过及时引入最新、最先进的大学生管理观念来时刻保障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先进性[1]。

大学生管理新观念与实践论文 篇2

7S管理由日本企业的“5S”管理扩展而来, 是现代团队管理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 以期最终达到提升人的品质的目的。

我校自2008年年底在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中引入7S管理, 缘于三方面的需求:一是中职教育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接的需要。包括五个对接, 即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教材与岗位技术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二是学校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的需要。学校“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标准化管理机制, 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到企业严格的管理氛围, 使实训基地成为中职学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三是学校育人文化整体推进的需要。以实训基地引入7S管理为契机, 把7S管理渗透到学校各个层面, 加强学生“规范”、“养成”意识, 提高职业素养、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年多的7S实践, 实训基地规范化管理初见成效, 为师生创造了一个干净整洁、规范有序、高效和谐的工作场所和生活环境。

一、7S管理实践轨迹

我校实践7S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 分别是初步引入、理论解读和扎实推进。

1. 初步引入阶段 (2008年12月~2009年4月) 。

2006~2008年, 慈溪市投入我校的1500万元的设备陆续采购完毕。但因实训空间限制, 大量采购的设备只能堆置在车棚, 无法正常启用。如何以最快的速度科学、合理地布置实训场地, 建设实训基地, 发挥设备设施效益最大化, 成为学校考虑的重要问题。为此, 学校提出“理实一体”的构想, 按“做实、做细、做精”的要求, 注重实用实效, 讲究细节, 精益求精;提出“企业元素进实训课堂, 工业文化进校园”设想, 尝试按企业厂房标准布置实训基地。通过多方考察, 提出了场地布置方案。在方案中, 对地面油漆、室内标志、警示标志、理实一体、监控安装等细节提出具体要求。如提出用中灰、绿色和黄色的地面油漆来区分设备区、教学区、通道等空间;安装监控云台, 实现现场安全监控和理实一体技能教学实时互动;理实一体区域布置, 考虑学生好动特点, 设计连体桌椅, 固定位置, 节省空间, 等等。实训场地布置方案虽是粗放型的, 但在设计中引入企业文化和企业元素的做法, 切合了7S管理核心内涵, 所以这个布置方案可称为我校实训基地7S管理原始版“行动路径图”。

2. 理论解读阶段 (2009年5月~2009年8月) 。

2009年5月, 省技能大赛单片机项目在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举行。当我们了解到该校实训基地推行7S管理取得显著成效时, 触动很大, 认为在实训基地推行7S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据此, 学校建立实训基地7S管理领导小组, 组建行动工作班子, 成立实训中心, 组织人员阅读有关7S管理的书籍、观看有关7S管理的视频等, 并组织相关人员考察取经, 邀请当地知名企业家和7S管理专家来我校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指导。

在此过程中, 通过对7S管理理论的解读, 对企业7S行为和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特点对照借鉴, 坚定了我们推进7S管理的信心和决心。

3. 扎实推进阶段 (2009年9月至今) 。

学校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 把握7S管理核心——精细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 把7S管理要素融入实训基地建设中, 迅速推进。主要步骤有:首先, 优化实训环境。第二, 构建7S目视化管理场景。第三, 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包括编制《7S实训管理手册 (试行) 》、《实训7S管理要求》、《实训中心安全制度》、《实训中心相关人员职责》、《学生实训行为规范》、《实训室卫生清扫制度》等。第四, 结合课改, 对实训教学安排、实践教学流程、实训行为进行“三规范”, 并制定了《实训教学主要工作流程及规范》、《实训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实训 (验) 室管理员岗位职责》、《工量具管理员岗位职责》等。第五, 开展改善活动, 从“每天目视管理”、“每周红牌作战”、“每月绿色盘点”、“不定期定点摄影”四个环节展开行动, 前后对比改善;同时引入考核竞赛机制, 制定《实训中心7S管理基本要求及考核评分要点》。以上步骤环环相扣, 实训管理面貌迅速改观。

2009年5月, 慈溪市教育局对公共实训基地进行绩效评估, 我校参照《慈溪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情况与使用效益评估表》, 从设备配置、环境配置、使用效益、安全管理四方面积极准备, 评估成绩突出。绩效评估标准虽无7S管理概念, 却暗含了7S管理诸多要素, 这从某种程度上加速了我校的7S管理进程。

二、7S管理细则

实施7S管理一年多来, 我校采用行动实验法, 创设实训基地7S管理模式, 完善了目视化管理场景。

1. 整理——整理出有序的实训场所。

按照现场物品“要与不要”的评定标准, 把任何物品区分为必要的和不必要的, 把必要的整理出来, 不必要的或保存在别处或消除掉。

原则:有必要的留存, 不必要的不留存。

目标:腾出空间, 活用空间, 防止误用, 打造有序的实训场所。

目视化管理“行事”实录:设施设备统一布置, 设立普车/铣区、数车/铣区、特种加工区、数控铣床区等;设施设备统一编号;课堂车间化, 车间课堂化;加工图纸统一定点放置;实训材料统一发放、统一回收;设立实训作品展示区。

2. 整顿——让必要的物品有序归位。

坚持“定点、定量、定品”的“三定”原则, 把握“定置、定位、定标志”的三大要素, 把留下来的必要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整齐, 并标记号。

原则:让留下的物品在它的空间内有序归位。

目标:学习、生活场所一目了然, 节约寻找物品的时间, 营造整齐的环境, 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目视化管理“行事”实录:排队进入实训区域, 统一着工作服上岗, 女学生戴帽子上岗, 实训材料定点放置, 实训废料定点放置, 实训刀具、量具统一保管, 实训常用工具定点放置, 实训岗位固定化等。

3. 清扫——营造文明的场所。将学习、生活场所内看得见的地方打扫干净。

原则:让留下的物品和它的空间保持清洁。

目标:减少环境污染与损害。

目视化管理“行事”实录:卫生工具定点放置, 地面一日两小扫、一周一大扫, 机床一日一整理、一周一保养, 设施设备一尘不染, 无论看得见还是看不见, 都要彻底清扫干净等。

4. 清洁——清洁我们的环境。关心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的净化, 关注自己卫生习惯的养成。

原则:保持留下的物品和它的空间洁净。

目标:创设干净、亮丽的学习、生活环境。

目视化管理“行事”实录:地面干净无杂物、机床清洁无切屑、工作台物品整齐等。

5. 安全——重视我们的安全。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防患于未然, 保证自己和别人不受损害。

原则:建立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

目标: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确保健康成长。

目视化管理“行事”实录: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定点张贴, 15分钟安全教育晨会, 教学安全检查经常化、安全宣传资料定点张贴、安全设备设施定期检查等。

6. 素养——提升我们的素养。培养优雅文明的仪表和良好的修养, 养成良好的习惯。

原则:让规范和习惯来提升我们的素养。

目标:培养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 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目视化管理“行事”实录:建立目视化的看板管理, 如7S实训管理看板、生产管理看板、改善活动看板、文化活动看板;7S管理宣传资料、励志性标语定点张贴, 每月技能之星评比, 7S管理研讨会定期召开, 7S领导小组不定期检查, 监控联网实时观看等。

7. 节约——合理使用, 节约资源。能用的东西尽可能利用, 切勿随意丢弃。

原则:合理利用时间、空间和能源, 发挥其最大价值。

目标:物尽其用, 提高效力。

目视化管理“行事”实录:人走机停, 节约用电, 毛坯多次重复使用, 小毛病自己修理, 实习工具回收使用, 实习作品统一收回定点放置, 对外加工产品, 尝试逐步解决实训材料纯消耗等。

三、7S管理的体会

7S管理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等7个环节的管理训练, 不断改善、优化人的观念,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动规范 (该不该做) 和行动品质 (用心做事) 。

推行7S管理, 首先是理念先行、全员参与。“整理、整顿、素养”是7S管理的精髓, 其中“整理”、“整顿”则是7S行动的最基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不仅仅局限于实训基地的整理、整顿, 更需要我们“整理”大脑, 观念内化, 实现全员行动、主动参与的“从遵守决定的事项开始, 以遵守决定的事项结束”的管理过程, 达到改变思想、提升素养的目的。

推行7S管理的要点在于习惯化, 关键在于执行和坚持。7S管理在企业中推行可以是刚性的, 它可以与经济奖惩直接挂钩, 但在学校中推行, 还要注意防止实施过程中各项标准、要求被“递减”, 执行力被打折扣。只有从行动的7S、标准化的7S、预防的7S三个阶段层层深入, 才能实现由“形式化”向“行事化”再向“习惯化”的转变。

推行7S管理需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评价7S管理实践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学校是否创造了一种追求卓越、追求细节的文化, 是否提高了全体师生的品质意识, 因此应将7S管理融入校园文化中。我们可以以实训基地为突破口, 涵盖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等。目前, 我校初步形成了《慈溪职高“SIS”学校视觉识别系统规范手册 (试行稿) 》, 推进校园文化的规范化建设。近期, 我校还拟订《学生7S管理 (试用建议稿) 》, 并逐步试行, 样板推广。要在我校全面推进7S管理, 强化育人氛围, 还需要漫长的过程和不懈的努力。

推行7S管理要因校而异、因专业而异。我们认为, 鉴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不能在学校简单套用, 譬如我校在推进7S管理中, 提出的目标、制定的规则、布置的氛围等充分考虑机电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课改的需要。因此推行7S管理要切忌机械化、形式化, 要理解、吸收、改良。

推行7S管理要有一支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敬业乐群的团队。实训中心管理团队在实训基地推进7S管理过程中,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们在校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集聚团队力量和智慧,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推行定置管理、目视化管理, 完善看板管理等, 提高了7S管理效率, 加速实现管理的预期目标。

摘要:我校自2008年年底在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中引入7S管理。本文对我校7S管理实践的推进阶段和经验作了一个梳理和概括。

浅析教育观念革新与小学学生管理 篇3

关键词:教育观念革新;小学;学生管理

前言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开始阶段,是关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班主任作为该阶段的启蒙老师,对于学生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班主任应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实现小学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进而推动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1.教育观念革新

1.1树立人本观念

教育的根本目的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情感基础上,培养学生全面以及多样化的发展。因此,教育始终要围绕着“人”为基本出发点,从教育者自身的角度来思考教育目的,这是无需置疑并且在工作中要进行贯彻与落实的。我国小学院校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管理的方式与方法一定程度上还是未曾以学生为主体,没有从强制教学以及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中进行很好的扭转,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创造力、想象力,无法充分让学生配合教师的工作以及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导致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不高。在实际的教育管理中,必须树立人本思想,真正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才能提高管理效益。

1.2 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传统的小学课堂老师都是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目的,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教育目标要向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向转变。不同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与思维想法,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都有成才的潜能。作为小学的班主任,不能笼统的去断定哪个学生比较聪明,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优势,具体的说哪位学生在哪个方面做得更好,对于学生的优势与长处要进行肯定并加以发展,对于学生的不足要进行提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1.3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的填鸭式教学,随着教学改革,在教学中“以人为本”的观念提出,教学方式也向启发式教学方向转变。小学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对于学生要做到启发探究,启发兴趣,启发思维,启发创新。从而培养出创新综合型人才。

2.小学学生管理

2.1转变管理意识

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小学为了稳定教学环境以及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对学生的管理工作的“管理”采取了强制性的一面,一定程度上而言比较简单与粗暴。小学的管理者习惯将自身放在一个高位置上,将学生学生视为被管理的人,从而对学生采取强制的管理与压迫,导致工作开展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学校管理工作者的职责不是通过一层不变的制度去直接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进行规范,而是科学的根据教育理念,在学生的情感因素和实际情况基础上创造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条件前提下进行管理工作,要学会引导学生自觉的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进行思考,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管理者在开展工作是要转变管理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及创设一定的良好氛围与空间,这些都可以提高学校在外界中的声望,有利于学校在市场竞争力量的提高。

2.2以学生发展为本,推进素质教育

小学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必须以育人为主,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根本目的,一切的管理工作的围绕必须以此实施。目前,大部分的小学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习惯于用统一的管理方式来对实行约束管制的方式,导致学生不仅缺少个性化发展并且反弹意识强烈。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学生自身的实际状况与情感发展,在强调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与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例如学校可以安排教师或是班主任多创办一些校园活动以及“校园角”的建立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以及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让师生之间的沟通密切,在进行后期的管理工作时方便学生的参与和配合。

2.3选拔优秀的班级干部

优秀的班干部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组建一支成绩优秀,责任心强,有组织有能力的班干部队伍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首要内容。班干部的选举可以由学生民主推选产生,班主任对于工作负责,工作能力突出,具有先进表率的班干部应给与鼓励和肯定。班主任可以根据班干部的不同优势有针对性的布置任务,在肯定他们能力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要求,引导班干部处理好同学与班集体的关系,促进班级的良性竞争与发展。

2.4言傳身教,做好表率

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人物,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如果班主任的行为端正,作风优良,那么学生也会受到老师的感染与熏陶,从而潜移默化的学习老师的优秀品质。如每个学期的先进班级评比或班级活动,班主任表现得非常关注,那么学生也会受到老师的影响,从而自觉的重视班级的集体荣誉。所以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在班级树立良好的形象,起到表率的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学习。

3.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学生管理的核心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班主任对构建和谐良好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优秀的班集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教育制度改革的背景下,要对教育观念方式进行革新,改革教育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转变思想意识和改变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班级管理上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领学生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李翠兰;;班主任工作的研究与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4期

[2] 余文静;;严格雕琢 爱心呵护——浅谈小学班级管理艺术[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09期

[3] 姚小芹;;浅析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管理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上);2012年10期

[4] 李章勇;;新时期下班主任对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探究[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大学生管理新观念与实践论文 篇4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

名:

徐爱华

别: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业:

网络工程

级:

11级

指导教师:

宋凌迁

2013年

6月

22日

目录

摘要

一、工作分配任务

二、调查背

三、调查分

四、就业指

五、调查体

六、总结…参考文献…附录………致谢………景析导会…………

…………………………………………………………………………及建议……………………………………………………………………………………………………………………

……………………………………………………………………………………………………………

… … … … …

摘要(居中,小二号黑体)

根据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难,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以及就业形势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根据目前了解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及调查的结果,对大学生的就业方式以及就业心理进行一系列的分析。通过调查的结果,针对不同的问题,做出数据统计,可以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以及就业方式分析,例如,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不同的就业心理,专科生与本科生的就业心理的不同。(小四号,宋体)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方式;就业观念;数据分析

一、工作分配任务

调查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目前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的变化,积极配合国家政策以及提出新的建议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由第一小组小组组长:郭林斌;成员:陈林,陈仕平,林文荣,陈有思,叶鹏,黄菲菲这些成员向在校的高等学院的大学生,包括专升本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发放问卷调查。

设计调查问卷:第二小组成员:陈龙,王瑞,魏鹏翊,刘伟忠,刘泽伟,赖堂晟,何锦地这些成员设置20个左右问题的问卷,收集数据(统计每题的答案选项数目和百分比)。

分析数据:由第三小组成员(小组组长:林宇航,成员:陈艺彬,林斌,陈学起,吴维祥,胡晓琨)将问卷调查的数据绘成图表(柱形图,饼状图--excel),做出分析与得出结论。

调查体会及建议:由第四小组成员(李兰,王贤丹,叶翔,苏小燕)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总结,提出相关措施(大学生自身,高等学校措施,政府层面的措施,企业的方向(字数1000个字)--从提高学生就业率等方向)

二、调查背景

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如今,这句话已成了传说。近日从2013年北京毕业生就业推进工作会上传出信息,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28.24%,其中研究生36.59%,本科生26.6%,专科生16.84%。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风向标”,北京地区大部分毕业生还在为“饭碗”苦苦寻觅。2013年,或许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又有哪些变化呢?

三、调查分析

(一)对所学的专业满意度图表数据分析

对所学的专业满意程度0.60.40.200.340.1很满意满意一般0.460.1不满意 很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通过对当今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满意度图表数据来看,有10%的很满意自己的专业,有34%的满意自己的专业,有46%的感觉自己的专业一般,有10%的不满意自己的专业。大学生对就读专业的满意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以及日后的相关问题。没有热情的专业很难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而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对专业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如下:自己不感兴趣,专业前景不好和就业困难,受家庭影响,以及

其他因素。对于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在现有的教育资源条件下尽量扩大学生转专业的机会,并对转专业的时间和人数进行合理调控,以确保基本的人才培养条件,维护学科、专业的平衡等。另一方面,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并尽量扩大“类”的范围。目前许多高校虽然实施按专业大类或专业类招生,但其专业“类”的范围非常狭窄,学生可选余地很小,应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至少突破院系的范围。

(二)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图表数据分析

最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0.40.30.20.10民营企业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政府部门自主创业0.160.160.10.160.041其它0.38系列1

通过图表的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大学生目前最倾向的就业公司是外资企业(占38%),接下去的国有企业(16%),民营企业(16%),自主创业(16%)的比率差不多是持平的,占比率最少的是政府部门(10%)。通过以上的数据来看,其实大学生这几年的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发生了了很大的变化。在几年前大部分的大学生更加的倾向于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里面去就业,追求稳定和“铁饭碗”,但是如今的大学生却更加倾向于外资企业,追求的是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团队精神。除此之外在外资企业能够看到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管理方式可能更加适合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同样的自主创业的学生也占到很大的一部分比率,这主要有几个原因:

1、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就业缺口非常大,想要找到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并不容易。

2、时代背景的允许,改革开放政策的优势和国家对自主创业大学生所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相应的扶持,所以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这几年呈很快的增长趋势。

(三)工资薪酬:

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0.40.30.20.1001200元以下1200-1800 1800-2500系列1 2500-3500 3500以上0.10.220.320.36

在就业时,薪酬是大学毕业生考虑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毕业生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是3500元以上(占36%)。2500-3500元的占32%。1800-2500元的占22%。1200-1800元仅占10%。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普遍呈现就业率低的现象,因为大部

分的大学生的观念是:自己花了十几年时间来读书毕业之后理应由一个高的工资。而对于企业来说:所任职位的重要程度、对企业贡献度及工作强度等常常是企业确定职位薪酬的关键衡量指标,而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薪酬标准,企业则不能依据上述指标做出准确界定。这样一种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了企业和大学毕业生对于薪酬要求的矛盾。从而间接导致了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率低的问题。

在这里我想说一下,对于零薪酬工资,由于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大学生首先提出零工资,只要求能够有工作机会,为自己积累经验,对此,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51.3%的大学生还是不接受的,他们认为付出就应该有收获,即使缺少工作经验,可是经过自己的努力,相信自己会做好,经验是慢慢积累的,如果不给我们机会,我们到什么时候也不可能有经验,所以,有的大学生认为,企业拿没有工作经验来限制自己,本身就不公平。例如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但是对于有些大学生来说,家庭供上大学已经不容易,如果毕业后工作还是需要花很多钱,这对于有些大学生来说是笔沉重的负担。这应该可以认为说,大学生已经不再盲目的选择工作,而不顾自己的权益,我觉得这应该也是大学生就业观念变化的一个方面吧。

(四)面对就业难的态度图表数据分析

面对就业难的态度0.40.30.20.100.380.120.320.160.02自主创业继续在校深造,考研先就业在择业先择业再就业系列1出国留学

在这经济发达社会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通过调查“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有38%的毕业生表示会先就业再择业。与其相反,32%的毕业生选择先择业再就业。16%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继续在校深造,考研的占12%,而选择出国的只占了2%。这说明了目前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心态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毕业生普遍认为先就业可以增加社会阅历,学会为人处世,可以提高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业则可以培养自己的责任感。而对继续深造,自主创业和出国留学。大多数毕业生表示自己不会选择这样的路。这也体现了当然毕业生的普遍心理。

(五)就业难主要原因图表数据分析与结论:

对就业影响最大因素0.50.40.30.20.10缺乏工作经验就业人数过多就业期望过高专业水平不够0.10.140.320.44

当前,大学毕业生遭遇了比以往更严峻的就业寒流。通过调查分析,大多数的毕业生之所以很难找到工作,是因为自己对就业期望过高(占44%)。而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就业人数过多(占32%)。对于缺乏工作经验(仅占10%)和专业水平不够(仅占14%)则不是对就业造成最重要影响的原因。这说明了在毕业人数过多的大背景下,毕业生不应该对自己的就业期望过高。要从长远的目光来看

(六)就业影响最大因素图表数据分析与结论:

对就业影响最大因素0.30.250.20.150.10.0500.180.240.120.020.20.24系列1工作经验学历专业技能人际关系创新精神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严峻。通过调查分析,大多数毕业生之所以很难找到工作,24%的人认为他们缺乏专业技能,同样24%认为他们个人综合能力差。20%的人认为就业影响因素与人际关系有关。18%的人认为他们缺乏工作经验,学历对就业影响因素占了12%,而创新精神对就业影响只占了2%。这说明了对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学好专业技能和提高自己的个人综合能力是很重要的。只有先通过不断的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才能在就业严峻的形势下找到工作。

系列

1四、就业指导

(1).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社会实践,71.78%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工作影响最大,有一部分的同学在大学期间兼职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可是更多的大学生还是为了以后工作的需要而积累一些经验,56%认为专业知识很重要,58.5%的学生认为个人的综合能力很重要(2).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的素质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选择了专业知识,创新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的社会交际能力。这表明现在的大学

个人综合能力生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步向复合型人才发展。(3).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 67.01%的大学生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而不太确定是否重要占了18%,有将近十分之一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占5%。(4).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 23.2%的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26.1%认为是人才招聘会;5.6%认为是学校就业网;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或亲朋好友方面得到就业信息的,分别占2.3%、8.1%;也有少部分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或其他渠道获得。(5).在求职过程中,困扰大学生的因素主要有:获取的就业信息量太少了;学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强;以及自身缺乏面试经验,在面试过程中,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在此,有些大学生就希望企业人士、成功的校友来学校做就业报告,主要内容可以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 11.4%表示希望企业人士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生涯规划;55.6%希望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8.7%希望涉及该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规划; 12%希望讲解关于员工的职业素质。62%的大学生希望其报告主要讲述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9%希望是关于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22%认为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成功的因素”。

近日,十堰职院3名毕业学子获得2012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扶持。他们用自己的创业故事告诉大家,只要有梦想,创业并不难。

利用特长创办广告策划公司

2011年毕业于十堰职院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攀峰,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学金,学院‚优秀学生标兵‛、‚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

2011年,高攀峰利用自己的特长,创办了十堰市贝尔多广告策划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万元,固定资金3万元左右,开展美术培训、创意设计、喷绘写真、书刊杂志、数码快照等业务,现有工作人员15人。

高攀峰深有感触地说:‚初涉社会,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远不够用,需要从身边的人和事,需要多渠道获取各种创业知识和社会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后,会对市场有较为敏锐的洞悉力,可以去分析判断自己想要从事的项目是否可行。‛

注册多家公司当上大老板

何稳谨2010年毕业于十堰职院电子工程技术专业。在校期间,何稳谨就在‚淘宝网‛成立了以鄂西北土特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店铺。

2011年,何稳谨注册了十堰百味鲜贸易有限公司,随后又注册了湖南宁乡谷丰芯语食品贸易有限公司,并任法人代表,2012年9月又注册了十堰优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仅湖南宁乡谷丰芯语食品贸易有限公司去年以来营业额就超过280万元,纯利润35万多元。‚创业不能一蹴而就,许多大学生曾经勾勒过创业的远大理想,不少学生幻想一夜暴富。但成功往往需要刻苦、勤奋,加上发现机遇和把握机遇。‛何稳谨提醒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朋友们,要扎扎实实做事,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勤奋总能换来回报。

生产床垫月赚3000多元

沈建军2011年毕业于十堰职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去年3月,沈建军开办了十堰市康美乐床垫厂。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床垫厂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当初投入的近4万元成本已收回,现在平均每月的净收入达到3000多元。沈建军很是兴奋,现在为下一步的扩张计划开始做准备。

‚像我们才步入社会的人,一般有创业的冲动。但资金不足、经验匮乏等往往让我们止步在创业之初。我的想法是,先通过‘简单’创业,积

累实战经验,培养经营能力,等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人脉资源后,再考虑发展大一点的项目。‛沈建军说。

五、调查体会及建议

目前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我国刚刚召开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全力建设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大学生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以及社会全面发展的主力军。现在我国政府已经根据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制定出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各个省市地方也根据自己地方特点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一系列优惠措施。但是有些方面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这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下面是我门的一些小建议:

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政府一直在提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前一两年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激情高涨,但是由于大学生的资金不足和缺少实战经验,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从而引发大学生创业的低潮,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个方面,我认为政府应该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设置一条绿色通道,比如,(1)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

(2)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鼓励大学生聚在一起共同发展,其发展模式可以像中关村那样,整个基地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基础,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积极利用各种共享资源;(3)并且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

(4)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方面予以特殊优惠,使其在资金方面得到周转;(5)政府应该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政府可以把一项项目交给国有大企业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一起合作,在合作中,大学生自主创立的可以学习到大企业的管理经验及管理方式,大企业也可以吸收新企业的新鲜思想和管理模式,这样既促进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激情和勇气,也为他们增加信心,同时两个企业在合作中两者可以互相学习,促进共同发展。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可以吸收更多的大学生加入进来,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据了解,自2013届毕业生招聘工作启动以来,北京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已举办83场毕业生双选会,参会用人单位6799家,共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8.4万余个;北京地区各高校共召开大型校园招聘会398场,提供32万多个岗位。同时建立了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发布机制,结合北京地区毕业研究生数量增长的实际,还增加了研究生就业双选会场次。

北京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北京将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尤其开发更多传统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智力密集型岗位,并完善小微企业吸收毕业生的金融、税收、社保补贴、档案管理等政策;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就业;鼓励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节约型产业吸纳相关专业人才。

目前北京市正全力推进大学生就业,在举行大型招聘会的同时,将举办更多小型化、专业化的招聘会,满足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让毕业生自由流动、自主择业。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林表示,将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京外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用创业带动就业,设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和“绿色通道”。对于有就业愿望而没有落实就业去向的毕业生要进行重点帮扶。

社会企业方面:目前,我国对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政策及扶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保证,拓宽了就业的渠道,成为解决社会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军。中小企业数量大涉及面广,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经营范围几乎涉及国民经济所有行业和领域,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占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的80%以上,而人才匮乏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些社会企业应该多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不要老拿工作经验来压制,每个企业的优秀职工都是从零做起的,所以应该为毕业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使其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为自己,也为企业做出贡献;其次,尽可能多的帮助大学生自主创立的企业,给他们一次机会,促进共同发展;再次,企业应该多走进高校,尤其是中小企业,现在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已经有所改变,他们可以去一些中小企业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得到社会的肯定,所以企业走进高校,可以更加相互了解,大学生中有很多想法,企业走进高校,也可以吸收一些创新的思想,同时为企业吸收一些优秀人才,近距离的接触大学生,可以了解到他们的真实能力,从而为企业引进人才,壮大企业的发展规模。

高校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就业指导,按照同学们的需求,可以定期请一些企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以及进入社会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以实际来说明,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在毕业之前应该达到哪种程度;组织学生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以及参观真实企业,增长同学的就业意识,增加实战经验;发布就业信息要及时有效,第一时间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可以和多个企业进行合作,为企业输送人才,同时解决过多大学生就不了业的难题。

大学生本身:现在有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是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国小康社会发展的要求。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已经有所改变。从以前的对于薪酬过高的期望已经有所下降,同时自我感觉良好,天之骄子的观念也已经淡化,现在的大学生是企业的基层人员,需要从零做起。

大学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支重要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如果能够转变就业观念,重视中小企业的就业机会,将能够调整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减少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相对于大公司说,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要多得多,因此,大学生选择中小企业就业既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得以施展,使个人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

同时,大学生要淡化地域差别,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竞争激烈,就业困难,对于一些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和专科生可以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二线城市,甚至可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开发西部地区,以及现在的“苏北”计划,在一些小城市发光发热,活出自己的精彩。其次应届大学生可以选择应征入伍,也许可以找到另外一种自己敢兴趣的职业。

大学生应该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现在大学生作为一支新型的力量,在社会上应该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人,而不是挤占社会就业机会的人,所以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的小事业,自主创业是大学生自我锻炼的一个机会每个大学生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

六、总结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小组总结了以下几点:1.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把握就业机会;2.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3.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4.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社会锻炼;5.依靠专业优势开展创业

参考文献:

【1】创业之星,中国青年报

【2】彭涛凯;;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其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董燕;;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府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大学生管理新观念与实践论文 篇5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日趋激烈的竞争局面,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实力,战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兴起。它突破了传统管理“正确地做事”的思维范式,而立足于“做正确的事”。这一思想深深影响了作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会计,成本管理自然也不例外,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SCM)应运而生。本文将对SCM的思想观念、在这一观念指导下的方法集以及这些观念和方法如何在我国企业中有效推行等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一、战略成本管理(SCM)的观念

美国会计学界两位著名的教授库伯(Cooper)和斯拉莫得(Slagmulderr)对SCM曾作如下简明的界定:SCM意指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improve thestrategic position of a firm)之目的[1]。综合当今SCM的思想观念与方法,笔者认为其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至少具有以下特点:

l.成本管理的目的变化 SCM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也就是说企业必须探求提高(或不损坏)其竞争地位的成本降低途径。如果某项成本降低途径削弱了企业的战略地位,则应弃之不用;另一方面,如果某项成本的增加有助于增加企业的竞争实力,则这种成本的增加是值得鼓励的。如某细分市场上的顾客需要设立某项特殊的产品售后服务,虽然这一做法会增加企业成本,但它吸引了顾客,保持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当然企业亦可通过工程再造(reengineerin)来重组业务流程,以达到同时降低成本和强化企业的竞争地位之目的。比如某医院通过精简就诊程序来降低成本,并且力图使得重新设计后的就诊程序有利于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医院这一举措导致顾客增加,战略位置加强。

2.成本管理的范围拓展 SCM是全方位、多角度、突破企业边界的成本管理。首先,由于当今企业成本结构中,产前与产后的成本比重逐步增加,则其成本管理不应停留在产品生产过程的耗费控制方面,更应着眼于产前的产品设计和材料采购成本、产后的产品营销和顾客使用成本控制等方面。因而SCM深入到企业的研发、供应、生产、营销及售后服务部门,以全面、细致地分析和控制各部门内部及各部门之间(intra-organizational)相互联系的成本。其次,战略成本管理范围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还超越企业边界进行跨组织(inter-organiza-tional)的成本管理,诸如与企业价值链相关的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分销商)企业建立电子资料信息交换系统(EDI)、及时运输系统,相互协调地进行成本改进。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企业成本管理不应局限于国内而应在全球范围内重构企业价值链,以获取全球经济的组合优势。最后,还应对企业外部(extra-organizational)竞争对手成本信息进行推测与分析,在相互比较中找出本企业的成本差距,重塑企业的成本与竞争优势。

3.成本管理的重点转移 传统成本管理重在成本节省(c

大学生管理新观念与实践论文 篇6

摘要:本文章是通过对我们所制作的问卷调查报告上的调查情况而写的一些我们的观点,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那些关于法律方面的问题该怎么样去解决以及怎样增强我们大学生的法律观念。

通过调查表显示:

有28%大学生认为自己从没用过法律知识,不知道怎么用;有46%学生认为掌握法律知识一般有用;有22%大学生认为掌握法律知识很有用;有4%学生认为没学到多少法律知识。有52%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一些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能学到东西;有20%学生认为太形式没意义;有14%学生不愿意去,认为浪费时间;有18%学生没参加过。

有32%学生有过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经历;有64%学生暂时没有过类似的经历;有4%学生认为不会有类似的经历。

有36%学生充分信任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有50%学生比较信任此类机关;有14%学生不信任此类机关。

有44%学生认为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监督是最有效的;有26%学生认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机关的监督是最有效的;有20%学生认为群众监督是最有效的;有6%学生认为执法机关自我监督是最有效的;有4%学生说不清。

有78%学生认为法律能维护自身利益;有26%学生认为不信任法律认为法律愈来愈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代表;有16%学生认为现在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不禁发现的大学生法律观念比较淡薄,虽然当他们权益受到损害时,有一部分人想到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更多的是自认倒霉。他们大多数人法律常识很少,掌握法律名词也很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法律观念,有待提高。

正文: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关注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对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当代大学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反思原有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育观念滞后、内容僵化、方法简单等问题,不能及时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法治社会要求高校的法制教育在主体、客体、内容以及方法上有所创新,当前,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类型增多,教育的形式不断多样化,以上种种新变化都对高校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应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还没有得到认真、全面、深入的实施是不争的事实。如: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规范着公民的行为,只有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法律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要素之一,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律素质教育远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首先,观念陈旧,认为只要不违法、不犯罪,法律跟自己就没关系。因而法制教育活动少、渠道单一,除《法律基础》课以外,缺少其他渠道和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学校有各种教育内容的“活动月”但没有“法制教育活动月”;有各种讲座但缺少法制讲座;有各种社会实践但缺少法制教育实践。其次,就《法律基础》课而言,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方法简单、手段落后,且因内容庞杂课时少、教师理论说教和对法律条文的解释多、实践环节少等,造成该课枯燥乏味,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很多学生在权利与义务、纪律与自由、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上的认识仍是模模糊糊,虽然学法、知法,但守法、用法意识差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些大学生知法犯法、违法犯罪。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和改进法制教育。

一、加强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根本

法律素质主要指大学生要能正确认识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自觉履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遵纪守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正当权益并与违法犯罪做斗争。即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是加强法制建设,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和学法、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为任何法律的制定、遵守、执行都离不开一定社会的法律意识的指导和支配。列宁曾把法律意识视为法制建设的核心环节。因而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的强弱对法制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明确指出:“在党政机关、军队、企业、学校和全体人民中,都必须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1986年他更加明确地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法制教育在建立法治国家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修养的根本途径。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后备干部和各级管理人才的重任。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引导大学生学法、知法,使他们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进而做到守法、用法、护法,对于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法制教育的一些措施

(一)增强《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真正发挥法制课堂作用

要上好《法律基础》课,需要在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增强实效性。1从领导到任课教师都要认识到法律知识的传授是载体,培养学生的自治自律精神、法制意识和法律信仰才是这门课的目的。学校应加强对该课的检查和评估工作。2任课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所关心的法律问题,以便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把握内容的取舍和深度、广度,进而处理好讲授与自学、精讲与泛讲的关系。3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对疑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进行案例分析、法理辨析、观看法制题材影视片等各种教学实践。4与“两课”中的其他课程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提高“两课”教学的整体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两课”教学涵盖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法制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特别是要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因为“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的,道德教育是基础,法制建设是保障。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自觉地遵纪守法。这就要求“两课”教师要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法制教育渗透在富有吸引力的内容和环节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法制教育内容入眼入脑,从而使学生在学法、知法过程中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评价能力,以法律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形成良好的守法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和氛围

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的同时,应该着力建设良好的校园法制教育环境和氛围。

1、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高校的贯彻落实,是一项涉及高校思想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工作。高校应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将国家法律法规具体化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方面工作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清理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章制度,对不完善的部分要根据现实情况予以完善,使之适应法律规定;特别是加强“依法治教”和“学生管理法制化”,减少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违规性、随意性,切实尊重、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2、加强领导,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法制教育队伍。建立校、院、系各级法制教育机构,加强对法制教育的领导,使法制教育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不仅使法制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而且系统、完整。构建一支由《法律基础》课教师、其他“两课”教师、政工干部、辅导员

等组成的法制教育队伍,通过沟通情况、研究讨论、培训学习等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3、多渠道、多形式、不间断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可通过黑板报、展板、橱窗、阅报栏、校报、校园广播、法制讲座、校园网等加强法制宣传,形成浓厚的校园法制教育氛围。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

法制教育实践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制意识。如,校内开展主题班会、法律征文、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参加校内治安联防等活动;走出校园,旁听庭审、参观监狱和劳教所、到街道、集镇开展法律咨询、在“三下乡”活动中组织法制教育小分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进行法律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进行诚信、守法教育等,从而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江泽民曾要求“要经常地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必须把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摆在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予以贯彻落实。

大学生管理新观念与实践论文 篇7

今天, 我们的学生仍将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相互联系的世界中。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学会与他人保持联系, 更要学会在不同合作系统中解决问题。针对这一要求, 笔者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结合实际, 安排活动

由于农村的许多学校条件有限, 很难进行一些大规模的科学实验活动。这样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地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适当地也可以参加一两次科学实践, 如参观当地的工厂、企业。总而言之是为了让学生在社会中学习社会, 了解社会, 学做社会的小主人, 从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过是引路人。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学生在整个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主动权在学生, 教师只是配合, 支持学生完成本次活动, 至于怎样做, 做些什么, 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实践。从而取得新知识,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通过小组间的合作, 让小组成员形成小组的集体归属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小组内部应通力合作, 发挥特长, 努力争取圆满地完成任务, 从而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的技巧。

三、以校本课程为主

组织活动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符, 不能纸上谈兵, 高谈阔论。特别是以校本课程为主, 把学生带进生活, 引进课堂。在实践中学习新知, 培养学生大胆探究、敢于设想、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精神, 把学生培养成为自己和社会的小主人, 让学生勇于表现自己, 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学生管理新观念与实践论文 篇8

长久以来,西方幼教工作者深信自由游戏对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价值及意义,但是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教育改革认为游戏不应当被看作一种自由的和完全无结构的活动。教师要能够为幼儿提供高质量、有目的的游戏和有价值的活动,也就是要能够“通过游戏来教”。那如何实现“通过游戏来教”,本书深入实践现场,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书的第一章是探讨游戏在理论和现实中的处境。通过总结不同领域有关游戏的研究,作者指出,大家都认可一个观念:游戏在早期学习和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仍然存在问题。这是因为大家对于游戏的理念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相应的实践。因此,探讨教师关于游戏的理念和他们的教学实践的关系,对于保证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发挥其教育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章就如何探讨教师的观念与行动方面进行设计,提出了研究的目的和模型。作者明确了自己研究目的主要有三个:明确解释教师的游戏理论;确定教师的理论与他们的课堂实践之间的关系;检验这种关系的中介因素或是限制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整个研究由三个渐进的阶段构成:第一阶段对教师如何将游戏整合进入课程的情况进行描述性描写,初步了解他们有关游戏的观念;第二阶段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关于游戏的概念和设想;第三阶段通过分享教师自我选择的录像片段及对行动的反思,对教师理论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第三章教师的游戏理论,探讨了教师关于游戏的理念,以及这些理念与他们的一般教学倾向之间的关系。作者用概念图展示了教师对于游戏和学习、游戏的本质、教师的角色、组织和计划游戏、通过游戏评价儿童以及开展游戏的限制因素的认识。这些认识反映了教师们认可在游戏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内在动机的激发和主动参与能引发“高质量的学习”。

教师有关游戏的理论能否在实践中得到体现,第四章对此做了回答。通过与教师一起观看录像,作者发现既有教师的观念与实践相匹配的案例,也存在许多观念与实践不相匹配的情况。大部分教师都认可游戏和学习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可以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和控制力,激发他们的参与性。但是在实践中,超过半数的教师都是自己在游戏中作出大部分的决定,而给予幼儿的选择权很少。与教师的理论和观念相比,实践中的游戏是过于结构化的。造成这状况的原因既有现实中的种种限制因素,也有教师对于自身角色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自己在游戏中对儿童具有支持和指导的价值。

为了改变教师这种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不相匹配的状况,作者鼓励教师们质疑和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把自己的缄默性知识转化为可意识的反思性思考。第五章通过三位不同水平教师的具体案例,深入地阐述了如何进行这种反思,促进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转变。这三名教师中一名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一名是工作有些年头的教师,一名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她们各自有自己的优劣势,面对具体的情境,她们通过不断地反思,使自己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获得了发展。

大学生管理新观念与实践论文 篇9

3.2学校教育缺失学校在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工作计划时,劳动教育会被写入计划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即使是在劳动礼仪周,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打扫之后,保证校园的干净整洁,再利用中间的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有的学校将学校的卫生工作外包给保洁公司,学生就更没有机会在学校参加劳动了,让劳动教育成了一句空话。

3.3教育方式错误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在教育学生时,经常采用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学生迟到,罚值日;损坏公物,罚扫地;打架斗殴,罚打扫厕所。这种惩罚性的劳动往往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对劳动产生一种厌恶。这样,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而且还让学生对“劳动最光荣”的传统美德产生质疑。

4转变和强化中职学生劳动意识的措施

职业教育其实就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因此,要转变和强化中职学生的劳动意识,校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多渠道展开劳动认识教育

4.1.1学校层面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除了在时间上要给以充分的保障外,还需要给学生积极营造一个具有劳动氛围的环境: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做专题宣传,班会课上做专题教育;另一方面利用职业院校的优势,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邀请相关企业负责人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同时,还需要在实训车间张贴有关“劳动最光荣”的宣传标语,悬挂“劳动模范”的光辉画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些时候,无声的教育才是深入人心的教育。

4.1.2学生层面劳动过程是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擅长到擅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知识积累与运用的过程,是改造社会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活动。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手脑并举,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性要求,学生在自身层面应当树立正确的劳动认识:劳动是个人在社会上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其次,应积极配合好学校做好相应的教育工作。第三,要不定期展开评价,及时对自身的言行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自己尽快全面清楚地认识自己和改正自己。

4.1.3社会层面首先,应该让学生正确了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而诞生的教育,是为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服务的,是为了将来顺利就业而服务的。其次,帮助学生搞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联系与区别。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都属于国民教育体系当中,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经济。只不过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实践操作能力,普通教育强调的是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4.2多载体深化劳动教育

4.2.1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个人角度来讲,通过对个人所处的环境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是核心,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尤其是新生中有87%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有可无[2]。学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还需要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作出调整,以适应个人的发展需要。

4.2.2礼仪周活动塑造学生劳动礼仪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一定时间量的劳动,让学生明白劳动的目的和意义:劳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强身健体,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学生的文明水平,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实施学生劳动礼仪周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人主人翁意识、自立意识、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和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现代职业素养。因此,深入开展劳动礼仪周活动,落实并做好劳动礼仪周活动,使得劳动观念深入学生内心。

4.2.3榜样带动学生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对劳动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之后,老师必要的引导示范则起着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更强调:“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3]。”中国自古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所以,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积极参与其中并没有降低老师的身份,反而给学生以无言的鼓励与鞭策,同时,还增强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4.2.4竞赛提升学生有竞争才有激情,才有动力。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质。学生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之后,需要逐步并迅速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开展竞赛活动是最直接最有效果的形式。通过多种劳动竞赛,不但强化了学生的劳动能力,更深化了他们劳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道理情操。

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认真反省了自己的失误,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4],适时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自理和自立能力,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劳动观,“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境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幸兴.当代中职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表现、原因和对策思考[N],2010-8-3.

[2]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程社明.职业生涯的开发与管理[J].中外企业文化,2003,(2).

大学生管理新观念与实践论文 篇10

封面:

实践名称:《大型活动组织与管理》课程实践

专业班级:08旅游与会展经济管理(本)

姓名:

指导教师:闵祥晓

实践时间:2010年11月14日

实践单位:肇庆体育中心荷花馆

教学单位:人文社科系

实践计划:

实践目的:

本课程为应用型学科,课程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大型活动的策划程序、基本组织管理内容。

实践内容:

以具体参与广东肇庆旅游工艺品(特产)展这一具有专业特色的展会活动为基础,安排活动组织者专门为学生讲解这一展会活动的举办目的及具体的组织情况,并对学生的展会参观做出指导,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对这一大型展会活动的策划、组织和管理内容形成感性认识和综合地思路把握。

实践安排:

组织学生集体参加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期间在肇庆举行的肇庆旅游工艺品(特产)展,于11月13-14日,对这一节庆中的地方特色展会活动的组织情况进行概述和评论,并思考如何将这一展会活动打造成肇庆旅游新的活动吸引物。

实践指导书:

《大型活动策划与管理》作者:郑建瑜,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阅读小红帽读书笔记下一篇:奋斗吧!在路上的年轻人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