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共8篇)
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 篇1
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
我局近期开展的全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是按照县政协彝政协办
【XX】13号文件(《关于开展××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及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的。本次调研工作我局采取以发文件收集情况、电话采集信息、并结合我局了解掌握的工作情况等方式进行的。现就调研后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积极行动、收集数据、掌握情况
在接县政协《关于开展××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后的第二天,我局就组织人员开会作研究,并按照本次调研工作的精神及时拟发了《关于填报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相关数据的通知》至各乡(镇)文化站,要求各站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如实填报《××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统计表》,在各文化站填报的统计报表收讫后,我局就统计报表的数据又作了逐一认真的反馈落实,并对数据显示的情况结合我局掌握了解的情况作了综合分析研究,经分析研究后,大体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统计数据显示的情况和我局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总体情况不太乐观,属文化站产权站舍2个,共600㎡,且建设不合要求,均建于乡政府院坝内;在建5个站舍,面积1500㎡;其余8个乡(镇)均无站舍。各站共有藏书1XX余册;工作人员共38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名(中级职称人员4名);村文化室全县共17个,房舍面积257㎡,兼职人员13名,藏书20580册;近三年全县乡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共约197.88万元(县级以上部门投入170.48万元,乡村自筹27.4万元,大部分资金用于站舍建设);近三年各乡(镇)开展文体活动约130场次,参加活动人数约25118人次(其中乡镇65场次,参加活动13809人次;村61场次,参加活动11309人次);各乡(镇)共有篮球场199块(学校186块),乒乓桌208张(学校200张);电视已覆盖2898个村民小组(覆盖率达98%以上),覆盖农户86565户(覆盖率为68%以上);乡村文化站(室)共有电脑15台、音响9套、摄像机3台、照相机2台、电视机46台。
二、认真分析研究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情况
在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工作中,我局除发文收集调研情况外,还以电话调研的形式逐一地对各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通过电话的进一步调研,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情况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存在站舍及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问题
目前有站舍的乡(镇)文化站为龙安乡和奎香乡文化站,站舍面积均为300㎡;两河乡、海子乡、树林乡、钟鸣乡、小草坝乡文化站业务用房在建中,预计年底竣工,面积均为300㎡;尚无工作用房的乡(镇)文化站为角奎镇、牛街镇、洛泽河镇、荞山乡、龙街乡、洛旺乡、柳溪乡、龙海乡。户外活动场地各文化站均无。
二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问题
从我局本次调研收集的经费数据显示来看,近三年我县乡村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除工作人员工资外,只有8个乡投入有文化建设经费,投入资金为197.88万元,其中站舍建设150万元为国家扩大内需而投入的,20.48万元为上级各主管部门投入用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27.4万元为乡(镇)自筹用于文体活动的开展、站舍建设等支出的。其余7各乡(镇)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为零。由于经费的投入较少,客观上就制约了乡村文化的建设、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和文体活动的开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以及文化站多数人员综合素质的偏低。
三是队伍建设及人员素质问题
建设一支稳定而有综合素质的文化站队伍是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从我局掌握的情况及本次调研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各文化站38名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的28名,40岁以下的30名,专业技术人员23名(其中群众系列15名含中级职称人员4名,非群文系列人员8名),工勤人员15名。从文化层次、专业技术职称及年龄结构上来看文化站队伍建设还过得去,但是
据我局了解能独立承担起文化站工作的人员不多,而且有部分人员是长期外借,加之文化站人员的进出与业务主管部门是脱节的,客观上就造成了各乡(镇)政府在文化站用人上的随意性,从而造成了文化站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由于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了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核心就影响了乡村文化的建设工作。
四是业务工作及活动的开展问题
通过调研及我局所掌握的各文化站建设情况来看,由于受经费、站舍、场地等条件的制约,各文化站业务工作的开展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除少数几个站开通有线电视网络服务工作有一定业务工作要做以外,多数站人员主要是服务于乡(镇)的中心工作。从农村文化建设统计表显示的有关业务工作统计数据来看,现有图书的文化站7个,总藏书量仅1XX余册,而且能流通阅读的图书不多;村级有17个文化室,藏书20580余册,但是由于管理人员是兼职,加之村一级各项工作也繁杂,所以造成文化室的开放不正常。各乡(镇)文化站(室)共有电脑15台、音响9套、摄像机3台、照相机2台、电视机46台,这些少得可怜的工作设备怎能达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需求。
从近三年各乡(镇)开展文体活动统计数据来看也不容乐观,具体情况是乡级开展了各类文体活动65次,参加活动人数13800余人次,村级开展各类文体活动61次,参加活动人数11300多人次。从统计数据得出各乡(镇)级每年每乡(镇)平均开展文体活动1.44次,村级每年每村开展文体活动仅0.15次。这些数据折射出了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十分薄弱,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十分匮乏。
在送戏送电影下乡方面,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也显得苍白无力,近三年来,除县上组织了8次送戏下乡、5次送电影下乡和今年市上开展的送戏下乡到我县15个乡(镇)各进行一场文艺演出外,各乡(镇)组织开展的演出活动不足30场次。三年来,有9个乡(镇)组织开展送科技知识下乡206次。据调查统计,各乡(镇)共有娱乐室11个、篮球场199块(属学校所有186块)、乒乓球桌208张(属学校所有200张),这些统计数据显示了我县农村文体活
动的主要场地在学校。公益性文体活动场所的严重不足,也是影响和制约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我县民族民间节日传统文体活动开展得好的有牛街、洛旺的春节龙灯活动,龙安三乐、奎香松林、荞山猴街、洛旺茶坊等地的赶花山活动,除此之外,苗族集居地的洛泽河铜厂沟、簸箕寨等地的苗族群众在春节期间已形成了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的习俗。据调研统计,各乡(镇)有民间文艺队32支,队员500余人,这些队伍就是丰富和活跃我县农村群众文体活动的主力军。
我县文化站的现状可概括为:一人一站一间房,开展活动靠借场;工作经费无保障,全凭个人想办法;人员全是“万金油”,哪里需要哪里放;队伍建设不稳定,归口部门也无法。
三、解决问题及努力方向
从调研反映出来的农村文化建设问题来看,除农村电视覆盖村民小组的覆盖率已达98%以上和农户电视覆盖率达68%以上情况较好外,农村群众文体活动普遍开展较差,要改变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面貌,我局认为在继续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站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在站舍场地建设问题、经费投入与设备增加问题、队伍建设与人员相对稳定和提高素质问题、巩固与发展乡村社团文体组织和民间文艺队的建设等问题上,下功夫,花力气,加大投入,注重建设,完善或改变用人管理机制,人员实行上划归口管理,使文化站留得住人才,逐步建设起一支文化站复合型队伍,从而逐步改变我县文化站目前的人员素质偏低和工作效率不高的状况,为乡村文化站建设与乡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各级党委、政府、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大管理和指导力度,按照《云南省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文化站的建设,做到有章可循,形成依法建设文化站的格局,这样才能保障文化站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才能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总之,通过这次全县性的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我局也进一步地摸清了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与症结所在,我局将这次调
研情况作总结,提供县政协作参考进行参政议政,为今后如何加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推动全县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基层群众自治,村委会,换届选举,民主选举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中国的一项政治制度, 纳入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 基层群众自治的主要形式即各地普遍实行的村民自治制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 由农民群众的自发创造到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普及, 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 再到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过程。民主选举则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 东昌府区已经经历四次“海选”模式的村委会换届选举。笔者对东昌府区4个乡镇的换届选举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通过与乡镇干部及村民座谈了解近几年村委会换届选举情况, 并收集77份调查问卷。经过历次选举的实践过程, 群众的民主意识逐渐增强, 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 历次换届选举参与率达到80%以上, 选举的政策、法规、制度、程序逐步健全完善, 大部分村能选出符合群众意愿的“当家人”, 但是在选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近几年村委会换届选举情况
1. 群众民主意识增强, 参与积极性提高。
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 东昌府区已经经历四次“海选”模式的村委会换届选举。经过四次选举的实践过程, 以及历次选举前的宣传动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群众普遍认识到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意义, 能够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维护自己的民主权益, 认识到选票的重要性, 选出真正符合自己意愿的“当家人”。历次换届选举参与率达到80%以上, 大部分群众能积极参与到选举中来, 比较关心村干部的人选问题。
但是, 也存在部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分两种情况:一是村民参与投票的积极性不高。在调查中被问及“会不会去参加选举”时, 大多数表示会去, 但是如果家里有事情, 比较忙, 则不会参加, 选择弃权。说明民主选举过程中, 或是由于选举制度本身的缺陷, 或是选举程序不到位, 造成部分群众对选举的不认可, 影响到村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二是村民参与竞选村干部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怕在工作过程当中得罪人;第二怕因工作耽误自己的时间, 影响自己的收入;第三因为工资待遇低。由于以上三个原因, 部分村村干部参与竞选的积极性不高。
2. 民主选举程序制度化、规范化。
1998年《村委会组织法》颁布以来, 普遍实行“海选”模式, 即两轮直选, 第一轮直选确定候选人, 第二轮直选确定村委会班子成员。与以往的提名候选人方式不同, “海选”模式能够更准确地表达群众意愿。经过四次“海选”过程, 村委会换届选举程序日益健全完善, 选举过程操作基本规范, 程序基本健全。
村民选举委员会由村民推选产生;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名单, 在选举日的20日以前公布;直接提名候选人, 差额选举, 无记名投票, 设立秘密划票处, 公开计票, 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等等。每步程序都严格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进行。
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 选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由书记员代写选票过程中, 歪曲选民的投票意愿, 不按选民意见如实填写;代投委托票数量过多, 多达十几张;提前颁发选民证, 给贿选以可乘之机;流动票箱容易出问题。这些程序的疏漏, 都会对选举过程以及选举结果产生影响。
3. 村干部人选缺乏。
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多, 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 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 优秀村干部的选拔比较困难。东昌府区2004年换届选举, 选出的村主任当中, 初中以下学历的占3.52%, 初中学历的占67.63%, 高中学历的占27.4%, 高中以上学历的占1.45%。人才是强国之本, 要加快推动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农村人才外流, 一方面不利于优秀村干部人选的选拔, 另一方面即使村干部想带领群众致富, 人才的缺乏也只能使村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农村劳动力的流失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不利因素。对此, 可以以选拔“大学生村官”为契机, 引导人才合理有序地向农村流动, 不断壮大农村人才队伍。
4. 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家族问题。
在中国农村宗氏家族观念较为普遍, 对四项民主制度建设, 尤其是对民主选举产生深远影响。有74%的人认为家族势力是影响选举公正性的首要因素。在访谈过程中, 村民也表示谁的家族大谁在选举中占优势。村中出现势力相当的两大家族时, 选举过程中就容易出现矛盾纠纷。在这种情况下, 一村选举两个村主任, 每个村主任管理一个家族, 村里各项事务共同协商决定。
二、村委会换届选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村委会换届选举主要涉及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政治建设,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制度保障, 民主选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激发农村基层组织的活力, 打破了过去只能上不能下,
一干几十年, 死水一潭的局面, 使每个有能力的村民都有机会竞选村干部。经过村委会换届选举, 一大批政治素质高、文化学历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优秀人才被选进村委会领导班子, 村干部队伍结构优化, 素质提高, 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2. 拉近了干群距离, 密切了干群关系。
村干部由村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 村民对自己选出的干部人选比较信任, 没有了过去那种抵制猜疑心理, 在工作过程中会积极配合。村干部由于是民选产生, 改变了过去只对上不对下负责的工作作风, 在工作过程中, 既要考虑上级工作任务的完成, 又要考虑村民的利益, 真正实现了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统一。民主制度的建立健全使干群关系得以缓和, 干群矛盾减少, 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明显减少, 有利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3. 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农村社会的稳定, 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一方面, 村民倾向于选出有能力、有知识, 能够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村干部;另一方面, 民选村官因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各项工作容易开展, 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村干部的积极性。干部群众一条心, 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三、村委会换届选举的程序、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经过十年的发展过程, 我区广大农村地区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制度、程序逐步健全, 但也存在部分问题不容忽视,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完善:
1. 利用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 调动村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性。
广大农民群众是村民自治、管理民主建设实施的主体, 在实践过程中, 最主要的就是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到四项民主制度建设中来。尤其在选举前的调查摸底及宣传发动阶段做好群众的动员工作, 使其认识到选举的重要性, 运用好自己手中的民主权利, 投好神圣的一票。
2. 加强对各项民主制度的贯彻落实。
四项民主制度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民主选举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 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才是根本内容。只有后三项民主权利落到实处, 才能使民主选举有序进行, 否则, 民主选举不但没有真实意义, 反而会带来选举过程中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甚至造成村民对选举的冷漠或不认可。
由于民主监督的不到位, 村务尤其是财务不公开、不透明, 造成群众对民选村干部的不认可、不信任, 认为谁当干部都一样。对民选村干部的不认可, 造成村民对选举的冷漠不认可, 在选举时, 部分村民就不能正确认真地对待自己的选票, 又由于碍于情面, 使得候选人拉选票现象得以产生。因此, 进行以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在当前尤为重要。“给群众一个明白, 还干部一个清白。”一方面, 消除村民对干部的抵制猜疑心理, 使村民端正对待选举的态度, 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选好村干部。另一方面, 使候选人端正思想, 使其认识到当村干部不是为了个人利益, 而是为大家服务, 使其当好村干部。
进一步完善民主选举程序, 取消投票选举过程中的代写书记员, 采用对候选人进行编号或贴照片的办法, 方便不识字的人参加投票选举;严格控制委托票的数量;建议取消流动票箱。同时通过选举前的村干部离任审计工作, 以及选举后的建章立制工作的开展, 加强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
3. 试行“一票直选”和观察员制。
在2005—2007年的全国村委会换届选举中, 已有17个省份试点较大规模实行“无候选人选举”, 即“一票直选”模式。“一票直选”降低了选举成本, 节约选举时间, 扩大了选举透明度, 比较适合农民外出务工、不愿耗费太多时间投票等情况。
观察员制是在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等社会知名人士中选聘若干代表, 组成观察员队伍对选举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作为一种社会监督方式, 有利于保证选举的公平公正。
“一票直选”和观察员制已在中国部分地区试点或实行, 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也比较符合现实需要, 可以考虑在我区部分地区先行试点。
选举程序的完善, 固然可以避免选举过程中不公正现象的发生, 也可以选出好的村委会班子。但当前最主要的是应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的健全完善。四项民主制度应当同步前进, 平衡发展, 其中任意一项民主制度建设的滞后, 都会影响到整个管理民主、村民自治进程的推进。
参考文献
[1]金太军, 施从美.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
[2]傅伯言, 汤乐毅, 陈小青.中国村官[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1.
[3]陈洪生.村民自治:农村两委关系的解析视角[J].中国政治, 2006, (4) .
[4]郭奔胜, 等.农村选举“隐性贿选”查办难[J].内参选编, 2006, (48) .
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 篇3
一、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基本情况
1.全力备战长春市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测试,认真准备区教师风采大赛
11所农村学校全面重视长春市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测试工作,每个学校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具体的学习时间、内容安排和监督考核机制来备战此次测试。学习形式多种多样:有以教师自学为主,学校定期集中考核;有学校统一下发学习资料,教师统一学习、参加考核;有以青年教师为学习主力军,总结概括理论、学科知识要点,将知识重点共享他人。
2.教师档案袋建设起点高
2007年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针对教师档案袋建设进行了两次分组培训,会上区属中小学校将各自在此项工作上的经验、成果作以交流和推广,同时展出各自有特色的教师档案袋。在这次调研期间,我们将学科优秀教师档案袋带到每个农村学校,并组织教师对范例进行翻阅学习。
3.校本培训扎实开展
农村学校每学年或每学期初制定校本培训计划。每周有固定的校本培训时间,内容多为集体会课(集中备课、上课、听评课)、教学研讨、德育培训等,每类培训隔周进行,教师学习笔记完整。校本培训从计划、实施到总结等各个环节的一系列过程性材料能充分反映出学校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
4.教师叙事研究成果显著
2005年长春市在中小学开展教师叙事研究活动,汽车区教育局根据市相关文件精神,积极号召全区教师进行叙事研究,促进教师通过探究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来提高专业化水平。农村学校将教师叙事研究汇编成册,每年都有一本成果集。
5.骨干教师成绩突出
西新小学在骨干教师培养和发挥其辐射带头作用方面制定了"6个1":每学期至少做一次业务讲座;进行一次骨干教师论坛;写一本自学笔记;每学期至少承担一次研讨课;帮带一名教师;每人承担一项课题。该校五名教师参加长春市"区农村教师优质课大赛"活动,其中3节课被评为区一等奖,2节课被评为区二等奖。
二、 存在的问题
11所农村学校大多地处城乡结合部地区,其中3所学校原属外县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没有切实可行的监督评价机制和机构指导其"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建设,导致农村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开展不深入。
1.区开展的教师风采大赛活动主要包括上课、说课、答辩等环节,农村学校自感教师自身素质不比局属各学校教师,有的农村学校对市级测试工作后期的区教师风采大赛活动热情不高。
2.每位农村教师都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袋,但由于教师对个人档案袋缺乏深刻的认识,且没有及时收集汇总个人素材的习惯,导致一些教师档案袋过程性材料少,体现不出个人或学科的特色。
3.每个农村学校都有体现自身特色的校本培训内容,但由于早前没有正规的监督评价机制指导其工作,使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过程性材料不完整,痕迹不明显。
4.教师对叙事研究体裁认识有误,多将叙事研究写成论文、课后反思等。
5.在此次调研期间,农村学校无区以上级骨干教师,多为校级骨干教师。个别学校对骨干教师没有提高培训计划,同时也缺乏发挥其辐射带头作用的管理机制。
三、建议
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 篇4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进年来,农村基层干部换届存在“来源匮乏选优难、渠道不畅培养难、压力不轻工作难、待遇不高吸难”几大难题,在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使用中出现了“无人可选、无人可用”的困境。而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强农村基层治理,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干部这一中坚力量。如何攻破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这个难题,是目前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本文以XX省XX市为例,对XX市农村基层干部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坚持问题导向,分析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困境的原因,力求探索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对于破解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难题,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意义重大,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一、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XX是XX西部农业大县,辖X个乡镇、X个村(社区)。XX年换届选举,产生村“两委”干部XX人,其中继任X名,新任X名,女性干部共X人,较上一届增加了X人,占比提高到40%,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外部环境、发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XX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一)能力不足需努力
这次换届,XX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程度在高中、大专以上的占比达到X%以上,较上一届提高了X%。值得重视的是,这次换届还有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返乡创业农民工和有志于基层事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前期的有效工作,赢得了基层党员和群众的认可,被选出来充实到了班子中。但也必须看到,虽然XX市农村基层干部的平均学历水平有较大提升,但仍然面临着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在XX年新选拔的X多名后备干部中,高中毕业生居多,大学生较少。特别是XX面临XX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西控”背景下推进“产业新城,品质XX”的历史机遇,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因为受到自身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对方针政策理解不透、把握机遇和推动发展的能力不足问题凸显。主要表现在党建思维能力不足,在谋划工作、服务大局、破解难题缺乏党建思维;项目思维能力不足,在发展富民主导产业、办成一批民生实事、做好重点项目保障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法治思维能力不足,缺少法制观念。
(二)后继乏人待解决
近年来,虽然XX农村基层干部的年龄结构比往年降低了近3岁,全市村“两委”干部中45岁以下有X人,占比高达X%,平均年龄下降到40岁。看似年龄结构趋向适中,但实际存在“被年轻化”的情况:近两年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占了“年轻人”的大多数。据统计,XX村支部书记队伍中年龄偏大尤为严重,一些年龄较大,己在村干部的岗位上工作多年的老同志,思想观念更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农村优秀年轻人才多数都选择外出打工,不愿留在村里,而回乡大中专毕业生、青年人才等人中,只有极少数能够胜任。今年换届共有X个职位,但后备干部新进入班子的才X多名,10%都未占到,后继乏人问题突出。
(三)工作问题待提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XX农村基层干部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觉悟,存在工作和生活作风散漫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出勤不出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还有个别村干部思想觉悟不高,其参选动机是将职务当成谋取自身发展的资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以外可以显著提升自身收益的事情。还有一些乡镇的两委班子关系不够融洽,一些村干部反映,由于村两委班子各成员的分工职责不明确,从而造成有工作无人做,或者双重领导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容易带来个人恩怨,而且导致村两委干部遇到难题时相互推诿、扯皮、拆台,造成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甚至工作难以开展。同时也破坏了干部们在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原因分析
XX市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这些问题,其产生原因,从主观来看,有村干部自身原因。从客观来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来源匮乏选优难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已是必然趋势。长期以来,XX农村发展基础较薄弱“难留人”,很多文化素质高的年轻人才“不愿留”,纷纷外流。XX农村青壮年劳力长期外出务工经商的比例高达X%。现在的农村常被人们形容为“386199”,即妇女、小孩、老人村。流失的大量能人和优秀党员造成了农村失衡的劳动力结构,势必导致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的不合理。一方面,农村人才因为村干部岗位缺乏吸引力,不愿回村任职。另一方面,虽然“大学生村官”“选调生”等计划向XX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依然难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老龄化问题。长此以往,造成了XX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来源受限、组织选择面不广,很多村选举面临着“矮子里面拔将军”的困境,形成了“村官难选,人才难留”的人才缺失局面。
(二)渠道不畅培养难
当前,XX市农村基层干部的知识理论水平和领导协调能力亟待提升。据统计显示,大部分乡镇基层干部接受培训和学习的次数偏少,主要是上级、乡镇组织并监督完成,本级组织及个人学习很少。很多农村基层干部表示自己平时忙于工作,并不读书学习,无自主学习习惯。虽然对他们有定期组织的理论学习活动,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次数少,以前仅在每年四月召开一次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培训班,现在增加了少量XX市的示范培训班。二是时间短,培训时间仅一周。三是覆盖面窄,未覆盖整个“两委”队伍。四是针对性不强,把所有干部集中起来统一培训,未区分年龄、学历、职务等,培训效果不佳。五是“走出去”机会少,一些干部视野狭隘,连XX本地亮点都不熟悉,更没有机会学习省外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十分需要开阔视野。在这种情形下,一些村多采用“以会代训”的形式走捷径,甚少组织专门的培训,使得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大多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合理锻炼、提升整体素质、提高群众威信的目的。
(三)压力不轻工作难
XX作为“西控”排头兵,要构筑XX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先行区、全国都市现代农业样板区,乡镇工作千条万缕。但XX农村基层干部往往处于“事多权小,利少责大”的困境中,他们肩负着维护农村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的重担,身处农村工作最前沿,对上直接对接党委政府,对下直接联系基层群众,对内直接身处经济社会发展前沿阵地,对外直接承担多方协调重任。很多基层干部表示,他们在抓生产发展、社会维稳、精准扶贫等中心工作的同时,还要疲于应付大量行政性、事务性、任务性工作,如果所在村存在特殊情况,更是要耗费更多精力进行有效处理。再加之民主化、法制化不断深入推进,农民各方面的新型诉求增多,但素质还存在差距,使得村干部还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走村入户做群众工作。上面要求任务多、时间紧,但部分群众思想工作难做通,容易出现“上级交待的任务没完成,上级不满意;群众提出的问题没解决,群众不满意;家庭需要的事情没时间,家人不满意”的现象。不仅如此,很多农村基层干部反映,由于时代发展,信息化技术应用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常需要学习电脑及互联网平台的相关知识,有些年龄偏大的基层干部感觉不堪重负。
(四)待遇不高吸引难
XX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环境条件艰苦、工作任务异常繁杂,但經济待遇却偏低。近年来,XX市近80%村干部己成为脱产干部,绝大部分村“两委”干部采用坐班制,每周在村工作时间超过四天。基层干部们全部收入来源就是工作报酬,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部分村干部的家庭经济陷入到了比较困难的境地。为此,XX年,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增加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和办公经费补助标准及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农村基层干部的报酬福利构成、基数和增长比例。通知执行之后,村干部福利待遇比XX年增长了近30%,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然而,受XX市财政实力的影响,村级干部工资待遇总体仍然不高。据调查显示,XX市农村基层干部没有社保,村支部书记平均月薪仅2200元,而普通干部平均月薪X元,基本养老保险则是依据XX年标准实行的养老补助第三档
每年412元。基层干部的收入要远低于外出打工的农民。很多农村基层干部普遍认为投入的时间精力和付出的劳动与收入不对等,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很多后备干部中途选择外出打工或自己创业,还有部分村的青年人自身素质优秀,组织打算培养,却因为工资不及外出打工,对当“村官”不感兴趣。
三、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有长期、复杂、系统性三个特点,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立足农村基层实际,不断深化农村基层制度改革创新,健全保障激励机制,增强岗位吸引力;健全监督考核制度,优化工作环境;提升村干部干事的积极性,达到建成一支充满活力、良性发展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目的。
(一)完善选拔任用机制,选好村干部班子
1.制定好干部标准,明确选任条件
农村基层在选任“两委”干部班子时,要制定好干部标准。一是坚持底线标准。村干部必须符合基本的任职资格,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二是积极倡导上线标准。村干部还应以最高上线标准为准则,做到政治站位高、政治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政治站位高就是在政治立场上坚定不移,切实做到政治上清醒,不当“糊涂虫”;政治上坚定,不当“墙头草”;政治上坦荡,不当“两面人”。政治责任心强就是能认清XX经济发展和未来发展的大势,在主业主责上狠抓落实。工作认真负责就是能坚定高标准打造“产业新城,品质XX”的发展目标,把握新任务,工作态度端正,能切实做到对上负责、对下负责。
2.扩宽选人渠道,保持来源开放性
一是扩大来源群体。
现在村干部的来源主要为现有村干部留任,这样的选人机制过于保守,因此,须打破地域、身份、行业限制,将选用视野放宽到本村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人群中筛选,放宽任职限制,宽口径选人,广聚良才。二是扩宽选拔范围。对人口少、范围小、村干部难选的村,积极争取合村政策,整合力量,选优村干部。如鸡冠山乡总共只有X多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只有X多人,青壮年极少,党员总共只有X人。在这种情况下,可将鸡冠山数村合并,在原有村范围内优先选村“两委”班子。三是培养后备人才。继续做好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工作,不断为村里输送高学历高素质年轻人才,并加大保障力度让其留下。3.改进选任方式,创新推选机制
以任人唯贤、公开竞争和群众认可为原则,摆脱论资论辈、关系网的束缚。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将民主程序前移,确保广大村民充分了解所选干部,将其民主测评和推荐评议进行任前公示,再通过法定程序公开公平选任。并建立制度化的村民评价体系,召集群众,通过研讨会、发放测评表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基层干部日常表现,将综合素质高、能干事、长期在一线默默奉献的基层干部纳入选拔范围。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升村干部能力
1.加强理论学习,培养廉洁型干部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面貌变不变,基础在党建”。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党的政治理论,是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的首要任务。可通过党校教育培训、专题讨论等方式,配合参观红色景点和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腐败案件纪录片、考察幸福美丽新村等途径,感受红色教育、廉政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从而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理想信念,使干部树立公正廉洁的价值观,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紧迫感,提高政策把握水平,从而主动投身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基层得到有效实施。
2.创新培训机制,培养能力型干部
要针对不同岗位的农村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能力素质,以“文化性+实践性+针对性”为准则,创新培训机制,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各方面能力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第一,文化性。持续提升基层村干部的文化水平,为基层村干部再学习,积极提供资源和便利条件。第二,实践性。切实增加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锻炼,积极创设锻炼机会,结合各村实际,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走出去”指有序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外训,实地参观考察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深入“明星村”、示范村中感受氛围、实地学习;逐步建立村干部异地交流任职、先进村挂职等学习培训制度、措施。“请进来”指政府积极与涉三农部门以及科研院所进行对接合作,聘请或定期邀请省内外相关部门农业专家、技术骨干、党员模范等对农村基层干部讲授致富知识或专项知识技术培训;利用好党政机关年轻干部及高校暑期“三下乡”等优势资源,一对一帮扶,促进村干部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采取分类、分片或学时学分制远程网络教育培训等灵活的培训方式,实现对培训的远程控制和资源的在线共享。并加强监督考核以提高培训效果。第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村干部岗位职能类型,把组织定位、岗位要求和干部自身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围绕重点工作、阶段性难题工作,分时、分类进行不同层次、科学细致的专题培训。并确保培训教材的实用性和时效性,适时更新内容。
(三)健全保障激励机制,增强岗位吸引力
1.完善物质保障,提升经济待遇
要着力提升经济待遇,确保农村基层干部“干有酬、退有养、进有路”。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农村基层干部实际的薪酬激励机制,以满足其物质需要。提高农村基层干部薪酬待遇,让其薪酬能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解除其后顾之忧。同时,客观、详细地量化考核,将村干部补贴与绩效考核挂钩,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并在财力可控范围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各村实际情况修缮建设好办公场地、配齐各类办公室设施,探索村干部工作薪酬的正常增长区间,提高集体经济发展奖励标准,鼓励并扶持优秀干部发展家庭产业,完善工作保障机制,确保村干部安心。
2.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工作合力
健全的激励机制不应局限于进行物质奖励,更重要的是给予其晋升空间机会、荣誉表彰和工作成就感,提升其政治待遇,從体制上赢得其认同感,增强政治归属感,从而转化为内在动力,激发其工作热情和进取心。疏通优秀村一级干部通过选任到乡镇担任公务员的渠道,增加农村基层干部担任党代表的比例,提升其评先表优的“含金量”;定期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村干部”等评比表彰活动,给予踏实干事、业绩突出、百姓拥戴、道德水平高的人以物质和荣誉上的奖励,给予晋升和提拔的机会。还要注重加大关爱力度,通过政府机关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关怀活动,让干部时刻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乡镇领导要有计划通过谈话式交流、帮带式引导等方式与农村基层干部开展谈心活动,对其工作给予体谅和支持,指导性、鼓励性地传递党委政府的理念,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和热情,拓展其发展空间。
(四)健全监督考核制度,优化履职环境
1.推进“五权工作法”,规范权力运行流程
积极借鉴XX市公议乡探索形成的“梳权、亮权、用权、督权、问权”五权工作法,一是全面梳权,编制清单。二是公开清单,阳光亮权。三是编制流程图,规范用权。四是加强防控,从严督权。五是强化执纪,问权追责。切实厘清岗位责任清单,明确职责界限,规范权力运行流程,定责明权防控风险,使群众对乡镇“微权力”一目了然,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为农村基层干部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农村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2.建立“三位一体”考评,激发工作热情
建立健全绩、奖、惩“三位一体”的农村基层干部科学评价体系。首先是“绩”,参照工作责任目标对农村基层干部实行目标管理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惠民政策落实、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情况等,精简考核内容,强化效益思维,突出绩效标准,实行动态考核。其次是“奖”和“惩”,优化村干部考核方式,减轻村干部迎检压力,杜绝弄虚作假,对两委干部实行“双述评考核”,乡镇政府根据考评结果及工作完成情况,综合进行奖励和惩罚。考核结果“优秀”的,应表彰奖励,并在选拔、推荐等方面优先考虑。
3.建立有效监督体系,反馈真实信息
没有监督的体系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只有完善的监督体系才能够保证农村基层干部工作长期有效的进行。应通过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等方式,建立网络化的投诉监督体系。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干部动态考核评价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有了可行性,可通过督导巡查、网络舆情等途径发现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绩效和工作作风问题,反馈信息,从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五)深化指导约束,树优村干部形象
1.加强约束管理,树立清廉务实形象
狠抓村干部日常管理,强化村干部纪律意识,在村委会办公室设立一站式便民服务站,实现一站式集中办公,规范作息时间,提高为民办事工作效率;建设村级代办工作服务台,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提升群众对村干部工作认可度。每季度召开党员、村民代表、致富能手等座谈会,建言献策谋发展。做实党务、村务工作,及时细化公开,利用公告、政务网站、微信等形式,主动公开信息,并建立信息反馈渠道。
2.加大宣传,深化群众对村干部认同
在对农村基层干部培养上,还应注重优秀典型的树立,宣传村干部正面形象,深化群众对干部的认同。各乡镇党委应及时发现村干部的先进人物和先进工作经验,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微信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以专题片、简报方式树立先进典型,让广大村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增强村民对村干部的认可度,营造一个尊重村干部的良好氛围,让社会尊重村干部的工作成果,这不仅有利于村级工作的开展,还能提高村干部工作的荣誉感,进一步激发其干事热情。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5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文化事业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是民族精神的根源与传承,是人类历史变迁,社会发展的见证,泱泱中华大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十三亿华夏儿女,其中农村人口占80%,农村文化发展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农村文化的涵盖面广,意义重大,其中传统文化、乡村文化、通俗文化属于原生态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是现代文化的基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引导深化农村改革,构筑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也是以人为本,关注三农问题的具体凸现,当前
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是否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呢?就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仅以××乡为例,窥一叶而知秋。
一、我乡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乡民间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各村都有其民间文化特色,六李村的围鼓清唱;方岗村的玩蚌精、莲响舞;大魏村、塘陈村的舞龙灯;××村的拉犟驴;小罗村的路竹马;庙王村、魏店村的舞狮子;界牌村、六李村的彩莲船;大潘村的皮影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乡各村都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每年组织多次文艺节目汇演,在当地群众中具有很好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全乡现有民间艺人160余人,经乡文体站测试各格的有48人,其中农民乐队三支,××和塘陈唢呐队一支,民间艺术创作骨干5人。1983年美术作品《裁新衣》有省级获三等奖;1996年××农民唢呐在孝感市汇演的《迎新套曲》获市级表演二等奖;1996年文学作品小品《一床
蚊帐》和快板书《让床》在全省9篇获奖作品中双获佳奖,获奖名次均排在名人作品之前;小品曲艺快板书《求医》,湖北小曲《要嫁妆》、小戏《送黄花》、《补萝筐》、小品《访亲家》等7篇文艺作品在市级获表演和创作奖,在县级获奖文艺作品34篇,县级文艺演出每年都有××创作的文艺节目。新创作曲艺作品《憨头送礼》、《看儿子》、《唱××》3篇,多年来,共创作文艺作品70余篇。教育事业逢勃发展。自建乡至1993年,全乡20个村均新建标准化教学楼,1995年“普九”验收经省验收达标。从至今,为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育人环境,先后将不足百人的塘陈村小学、罗范村小学、操祝村小学、大冯村小学、大潘村小本文来源: http://学并入其他小学,师资得到充分利用,分散的投入和零散的资源更加集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已见雏形;为改善办学条件,借全县中学生运动会在××乡罗庙中学举行之机,乡在学生中集资,扩建罗庙中不学运动场的面积10亩,修
建了运动场地,新建学生住宅一栋,学校生活区地面硬化1000平方米。,积极争取国家学校危房改造资金,先后新修魏店小学教学楼,罗庙中学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学校教育设施进行了添设。扩建改造了乡中心小学,近三年学校教学质量大大提高,罗庙中学连续三年获得中考好成绩,一中升学率全县第三位。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新建新农村书屋3个,共拥有各类图书3万册。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
人才断层,青黄不接,农村文化创作与表演人员基本上是50岁以上,传人难寻,现代年青人大多局限与打工经济或创业成家,对农村文化不“感冒”,部分曲艺品种面临失传灭绝。
三、农村文化力不强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前的农村,由于文化公共设施陈旧老化,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文化教育阵地严重匮乏,思想道德文化感召力减弱,科技文化推动力滞后,文化发展滞
后于经济发展,甚至不同向或者不同步,娱乐文化生活陶冶力下降,广播少、书报少、文体活动少、出门旅游少,加之各种腐朽思想的负面影响,致使农村人们的道德滑波、世风变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在一部分人的心目的,“政治是空的,理想是远的,道德是虚的,唯有金钱是真的”,似乎除了金钱和享乐外再没有什么可值得追求的了。有的只求实惠,不讲理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被歪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淡漠;二是文化生活贫乏和文化市场不健康,伦理道德观念蜕变。农村社会环境受到污染,许多格调低下和渲染色情暴力犯罪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农村文化市场,恶化了农村社会精神环境。部分农民的社会正义感、责任感、义务意识淡漠,荣辱观、是非观混乱,国家和集体观念淡化,道德滑波;三是文化项目难引进。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不少扶持农村发展网的好政策,并且有大量专项
资金扶持农村文化建设,诸于我县农村文化体制、设施、人才、阵地等方面的问题,好机会经常擦肩而过;四是宗教活动频繁,封建迷信抬头,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四、振兴我县农村文化的对策
乡镇文化是农村文化活动的载体和组织者,直接影响农村文化建设。怎样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主要从农村文化站建设着手,我建议:
1、深化认识,营造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环境。群众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盛况,发展和繁荣群众文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县乡镇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经常对群众文化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各乡镇应将文化工作纳入双方明建设目标管理范畴,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要花
钱宁可不要的现象,使农村文化走出“无事干、无人管、无所作为”的误区。
2、强化改革,建立农村文化良好的运行机制。机构改革是必然趋势,文化站无疑必须面对现实,迎接挑战。但无论怎么改,从事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机构不能撤,也不该撤,在改革中,文化站必须抓住机遇,理顺体制,开避出一块属于自身的天地,使之成为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向往之所,也只有这样,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按照文件要求,在改革中,要明确文化站是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要将文化站的人、权、事、物彻底下放,成为乡镇政府垂直的工作部门;明确县文化局的主管职能,把握好进人关、用人关、培训关,应尝试将一批业务精,敬业精神强,有较强工作能力的文化专干纳入国家公务员范畴,使之生活和工作待遇上与其他干部一视同仁,将文化事业纳入“以钱养事”机制,建设良好的运行机制、激励机制、投入机制,把发展先进文化与改造落后文化
统一,与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统一,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统一。同时,可发挥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相关部门职能互补的优势,组成综合的乡镇群众文化娱乐机构,增加其实力和发展后劲。
3、增加投入,加大对文化中心配套建设的投入。阵地是舞台,是文化站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各乡镇党委、政府应该保证和改善文化站的基本办公条件,必须将现有的文化市场,阵地和设备划最文化站统一管理和使用,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借调和挪作他用,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乡镇财政应逐年增加对群众文化工作的投入,应将文化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巩固和添置文化娱乐设施和设备,比如建好一个文化站,一个广播站,一个图书室,一个农科教中心,一个文体活动中心等等。文化站要借助站力发展文化产业,确立群众文化群众办的思路,动员多方力量参与群众文化建设,保住好开展群众文化的基本阵地。
4、提高素质,优化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队伍。在我县乡镇文化专干队伍中,整体素质偏低是导致专职不专,阵地丢失,文化活动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党委、政府要重视文化专干队伍,确立“生存靠政府、发展靠自己”的思路,文化专干基本工资应实行全额拨款,奖金福利由自身发展文化产业补足,以确保农村文化站业务骨干的稳定和自身“责任田”的耕种。同时,各级文化业网务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专干的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管理上的能手,群众文化活动辅导上的行家,逐步摆脱挂靠在政府,长期靠“打工”度日的模式,使之成为乡镇政府领导下的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的新生儿;再次,文化站应转变观念,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人才、地域、文化经济政策等优势,积极开发文化产业,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弥补文化经费不足,壮大自身实力。
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6
为全面掌握禹州市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摸清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新方式和新思路,近段时期,我们对该市进行了专题调研。
回顾:全面进步面貌一新
近年来,禹州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增长;同时,对新农村建设实行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新农村建设取得全面进步,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有所增加
去年以来,该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市场需求,大胆调整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探索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输出的新渠道,农行禹州市支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也不断加大 三农 服务和扶持力度,实现了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初步测算,2015年禹州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8亿元,同比增长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95元,同比增长5.9%。
二是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建设环境明显优化
近年来,该市积极整合资金,切实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建设方面,着眼于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大力发展交通事业,初步形成了以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脉,乡村公路成网络,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大交通格局。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380公里,其中高速路2条74.3公里,干线公路4条188公里,县道7条289公里,专用公路3条15公里,乡道32条358公里,村道1471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62公里,全市657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部分村实现 自然村通 。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实施了9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其中总投资3835万元的8座小型水库工程已全部完工,总投资3160万元的纸坊水库累计完成投资2827万元,预计12月底完工。饮水安全工程目前正按计划推进。卫生设施方面,基本实现了将22所乡镇卫生院改造一遍的目标,彻底改变了乡镇卫生院房屋破旧、基本医疗设备短缺的面貌。教育设施方面,5.12汶川地震后排查出的18所学校的危房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空心村整治和宅基地复垦方面,对 群众基础好,基层组织强,后备潜力大 的村庄项目,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并组织实施;对于零星分散,工程量小的,按照 谁投资,谁受益 的原则,鼓励相关单位和个人自发进行整理。村容村貌整治累计投入资金2635万元,新修水泥路8780米,开挖排水沟118.5千米,疏通排水沟42千米,新建垃圾池4325个,安装路灯6910盏,修建花池1245个,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三是精神文明有所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为提高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该市深入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电影下乡服务和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并按照创建特色乡镇一村一品 的发展理念,强力推进 科技入户 活动。各乡镇(办)成立了 文化科技服务中心 文化服务中心 等服务性组织,新建并充实了图书馆,村、居委会建立了文化大院,成立了民间艺术团体,广泛开展文明新风宣传活动。
年以来,禹州市进一步加大新农合工作力度,新农合参合农民达到102万人,参合率达到98.4%,补助金额7137.45万元。在此基础上,该市进一步加大农村医疗救助力度。农村低保扩面提标方面,新增农村低保对象5100人,农村低保对象达到46190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4.5%,人均月补差提高到50元,有效保障了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同时,对生活困难的农村低保边缘群众适时给予临时救助,共救助366户987人。五保供养方面,可新增床位690张,新增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206人,实行60%的集中供养目标。
思考:破解难题任重道远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的新课题,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囿于农村经济还不发达,建设时间短,且我们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具体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对新农村建设更是提出了新的挑战,搞好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是基层群众认识存在误区
从调查情况看,基层对新农村建设普遍存在理解不透彻,认识不全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依赖观望,片面理解党的支农惠农政策,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的事,就是上级拨款给农民盖房、修路,与自己无关,坐等上边投入、扶持,而自己不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寻找致富项目,增加收入。二是因循守旧,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无所谓,经济发达了,即使不提,农民也会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如果经济上不去,即使天天讲也无济于事,也改变不了农村面貌。三是盲目激进,不顾农村经济基础仍然薄弱的实际,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破旧立新,就是全部拆除现有住房,实现村民整体搬迁,用2 3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建好新农村。
二是农村经济水平依然较低
目前,传统的农业种植和经营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分散、小规模的粗放经营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现有农业企业产业化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个头农业龙头企业相对匮乏,服务业多以餐饮、零售等较低层次为主,对农民增收带动能力不强。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社会总体消费能力下降,从而导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农民工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工资性收入相对减少,村组集体收入也出现滑坡。在自然灾害面前,抗风险能力依然很低,在09年度,旱灾、涝灾、雪灾、风灾无不使脆弱的农村经济承受了太多的打击,有的甚至因此一蹶不振。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近年来,各级持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地方政府财力普遍紧张,面对方方面面的资金缺口,地方政府应对乏力,有时即使上面有项目资金,由于地方配套跟不上而难以实施。同时,由于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处于弱势地位,各类主体投资农业和农村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工程配套率低下,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在部分乡镇仍然存在,山区表现尤为突出。
农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从调查情况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科技文化素质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相对匮乏,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偏低,无论是自主创业还是外出务工,农民群众增加收入的科技力量支持不足。
破题:抓住机遇注重实效
新农村建设虽然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随着国家加大投资刺激经济政策的出台,为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如何化危为机,实行新农村建设新的跨越成了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新课题。
一要切实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新农村建设既包括经济社会层面,又包括政治文化层面,内涵丰富。今后工作中,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把新农村建设的声音传到农村的每个角落,使农民群众明白新农村建设是为农民谋利益、为农村谋发展的好事情,了解新农村应该建什么、怎么建,引导他们克服等、靠、要思想和激进苗头,激发他们立足新起点,树立新追求,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把所有创造力、凝聚力吸引到新农村建设上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二要坚持科学规划先行原则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的一号工程,牵涉方方面面,因此必须统筹考虑,科学制定市、乡两级总体规划和明细规划,明确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村镇规划培训,提高其规划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居,通过招投标的办法,聘请专业的规划机构制定规划。在这方面,禹州市方山镇的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该镇借村镇建设规划修编工作之际,聘请省规划设计院专家制订了《方山镇20XX020年村镇建设规划》,确定了 一轴一带三区 建设布局,为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规划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群众作用,尊重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规划,置规划于群众监督之下。市政府对大型涉农项目建设、大额涉农资金分配要统筹全局考虑,确保项目合理布局、资金科学使用。
三要加大国家资金争取力度
今年国家决定利用三年时间投资4万亿元用以刺激经济发展,其中3700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400亿元用以支持和发展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要紧跟国家投资政策方向,解放思想,加快节奏,加大力度,抓紧做好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对禹州市符合投资政策的项目进行整合,同时,加大跑省进京力度,争取更多的农业项目进入国家项目建设的盘子,争取到更多的资金,为禹州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对已经争取到的上级资金项目,要切实加大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汇报力度,争取资金及早到位,项目尽快开工,效益尽早显现。
四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投入
要建立和完善财政投入机制,财政新增投入要向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对于上级资金项目市财政应配套的资金和计划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要列入年度财政一般预算,按时足额拨付,对于列入计划的农村基础设施工程要创造条件,尽快开工建设,对于没有列入计划但事关新农村建设全局的工程项目要尽快规划、立项。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公共财政框架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筹资体系。要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强化新农合和农村社保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水平和覆盖率,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要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要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积极向 优质、标准、高效、安全 方向调整;特色农业要按照 公司+基地+农户 的原则,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镇和专业经济带,实现基地建设的区域化和专业化。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规模和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充分发挥三产业繁荣农村经济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完善设施、改良环境、优化服务、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措施,加大农村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引新的项目入驻,膨胀和壮大产业规模,为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注入新的动力。要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进程,并严格按照 自愿、公开、公平、有偿、有限期、有流动和用途管制 等原则规范流转行为,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土地的集约效应和规模效益,以土地流转促农民增收。
六要不断提高农民素质
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基础力量和主力军作用,必须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以适用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一要均衡城乡教育资源,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任职,全面提高农村教学水平,使农村学生能够享受到近年来我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果。同时,各级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加大支持力度,解决束缚农村教育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二要科学分析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农民工就业困难的原因,根据劳务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培训方向,加大培训力度,尤其是加大劳动力市场急需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提高其外出就业和在家创业的技术水平。
七要强化农村政治文明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 篇7
松滋市目前共有农村村级小学30所, 在校学生6884人, 村级小学占面积324591平方米, 房屋建筑物82961平方米, 资产总额6944.7万元, 负债总额908.4万元。2007年校财局管前共有村级小学90所,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 农村村小生源逐年递减, 加之调点布局力度的加大, 农村村级小学不断减少, 2010年全市仅剩村小46所, 被撤并的原村级小学的土地及房屋建筑物由于是村级所有资产, 没有移交到教育部门, 由原村级小学所在的村民委员会处置和管理, 教学仪器设备调入了学生并入的小学。教育部门负责就近安排撤并村小的学生就读以及教学仪器设备的接收调配, 被撤并村小的债务, 按照负债随资产走的原则, 由当地乡镇政府牵头, 学校与村民委员会协商, 学校建设性债务随资产留所在了被撤并学校所在的村, 并由村负责偿还, 目前基本上已清偿, 学校运行所形成的债务划转到了学生并入的学校。
松滋市目前有村级小学30所, 其房屋建筑物、教学仪器设备划归教育部门所有及管理, 土地属国有的15所165638平方米, 土地属村集体所有的15所158953平方米, 30所农村村级小学共有债务908.4万元, 其中运行性债务35.6万元, 基本建设债务819万元, 撤并村小划入债务53.8万元。已由学校增收节支偿还债务36.9万元, 目前农村村级小学债务余额871.5万元。
在调研中发现不少问题。一是法定的资产所有者与土地所有者不统一, 带来了学校基本建设立项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时有政策障碍, 特别是一旦出现资产争议, 难于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所有者的权益。二是农村村级小学办学规模小 (生源少) , 按现行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分配原则, 不足100人的学校, 按100人安排学生公用经费, 即使按200人安排学生公用经费, 也很难满足学校运行的基本需求, 村小不得负债运行。按照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 学校的布局又不能过度集中, 特别是丘陵及山区, 村级小学的运行十分艰难。三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变更, 人口出生率将会逐年递增, 现行的办学规模, 难于满足递增人口的就学需求, 到时再新建学校的投资额度大, 县级政府的压力大。
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冷藏设施 隐患性 加工场所 进货渠道 卫生意识 交叉感染 宣传 培训 制度 落实责任
中图分类号:R1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4-0030-02
农村食品安全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而农村因红白喜事自办的家庭宴席更是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由于这种群体性聚餐行为存在的安全隐患往往被忽视,导致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加强监管,强化宣传,规范行为,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杜绝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尤为重要。
蒙城是农村城市,有着厚亲重友的传统习俗,全县130万人口中70%居住在农村,致使农村有一个庞大的自办宴席的需求。同时,随着蒙城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家自办宴席的人也在不断增加。针对蒙城县农村自办宴席的现状和问题,笔者做了社会调研,总结出了:
1 蒙城县农村自办宴席现状与问题:
家庭自办宴席的现象在我们蒙城农村由来已久,这样的聚餐活动具有与红白事紧密结合、邻里相聚热闹、家人帮忙方便、自家畜禽随可宰杀、剩菜剩饭利用率高等特点,所以深得老百姓的喜爱。但这种自发兴起的办家庭宴席的活动,也存在着不少食品安全隐患,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村家庭自办宴席能力不足将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由于蒙城农村家庭办酒席一般桌数都较多,而且都是几天连办,办事当天往往要办上几十桌,客人分为两三轮就餐,由于时间紧张,剩菜的再利用、炊具的洗刷质量等,都给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由于客人较多,临时烹饪显然不能保证用餐速度,得提前将食品制成成品或半成品,半成品、熟食、原料长时间混放,容易引起食物中各种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特别是高温、蚊蝇乱飞的夏季,更是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隐患性。
(2)食品加工卫生条件简陋、不完备将带来食品安全隐患。自办宴席场所大都选择在家里,条件十分简陋。炉灶采用地锅,燃料使用煤球或木柴,灰尘较多。食品加工用具一般都是临时租借,没有消毒设备。生产、加工场所不分,加工工具也是生熟不分,交叉污染,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猫、狗、鸡、鸭、鹅等家禽家畜可长躯直入加工场所,极易污染,成为肠道传染病滋生之源。
(3)食品原料进货的渠道非常复杂。由于考农村卫生意识差,蒙城农村自办宴席在原料进货上本着节约的目的,大部分是从集贸市场上购买的,进货渠道比较混乱,肉制品常常未经有关部门检疫,特别是熟食,就近购买一些无证经营的,导致一些假冒伪劣食品成了农村宴席餐桌上的常客。
(4)健康安全意识淡薄带来食品安全隐患。由于农村宴席所请的厨师均是临时雇用,这些人未经过健康体检,没参加过卫生知识培训,没有领取健康证;由于缺乏卫生意识,其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和加工方式不规范,如个人卫生状况不佳、烹饪菜肴过程中随手擦汗、用锅铲品尝菜味等,都为宴席的食品安全埋下卫生隐患。
(5)聚餐人员复杂容易带来疾病交叉传播。农村宴席,邀请的人员较多,除亲戚朋友外,还有同事、领导和本村居民,难免有个别人患有肝炎、伤寒、痢疾等传染病,或携带病源菌,增加了发生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的机率,传播疾病的可能性极大。
2 蒙城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卫生安全督查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笔者认为:作为中国农村传统文化形式,杜绝农村自办宴席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我们加强宣传,因势利导,加强监督,规范管理,就能不断改进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1)加强宣传,提高农村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认识。要把农村自办宴席的监管列入政府年度食品安全日常工作要点。大力加强食品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把食品安全宣传当作大事、要事,创新形式,采用小品、戏曲、广播、电视等群众最易接受的宣传方式,细化分解食品安全的各项内容,从广大农民群众日常生活中联系最为密切的肉、菜、粮、油、米、面、豆制品等入手,介绍食品安全科普常识,切实将农村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2)延伸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监管触角,建立组织。县、乡(镇)人民政府应成立专项工作机构,乡镇一级应当成立食品卫生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由卫生、工商、公安等各级派出机构负责人参加。制定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实施细则,依托乡镇卫生院这个平台,明确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人,加大对农村流动厨师的食品卫生安全培训工作。凡从事农村家宴的厨师,必须到所在乡镇食品办登记备案,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以增强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意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完善制度,加强农村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力度。建立农村宴席所需食品及原材料、佐料检查制度。大实行对农村自办家庭宴席食品采购、加工、制作的全程监管。村食品安全负责人必须在办宴席前一天派相关人员到主办户实地察看,包括对家宴加工场地、卫生条件、采购、厨师健康状况、原佐料、用水等进行监督检查。实行农村家庭自办宴席申报备案管理制度。凡在自家举办5桌以上宴席的,要提前三天报告;食品安全工作的负责人应填好本辖区家宴情况的当月报告备案表,并及时上报所属乡镇人民政府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各乡镇人民政府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分季度将本辖区内家宴举办的整体情况书面上报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4)落实责任,强化农村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追究责任。对红白喜事自办宴席的食品安全实行辖区责任制,每季度核查一次,每年要对各级相关部门进行一次严格考核。针对农村自办宴席面广量大,为了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县食品安全委员会要建立督查制度,结合“食品放心工程”不定期对准备自家办酒席的家庭进行抽查、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作为年终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一项内容。对由于监管不力而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或对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隐报、瞒报、谎报、迟报的单位,要严格追究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如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情况汇报08-29
农村文化调研报告07-30
新农村示范建设情况调研报告08-01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09-30
农村妇代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思考07-11
关于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09-0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0-17
邓州市新型邓州市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09-23
农村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