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学设计

2024-06-26

狼-教学设计(精选8篇)

狼-教学设计 篇1

《狼》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语,并能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2.深入探究本文情节安排的妙处,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本文的寓意。

教学重点

1.课文寓意的理解及其意义。

2.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

了解狼的阴险狡诈的本质,学习屠户用智辉与狼搏斗的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法

互动流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作家特别善于写鬼写妖,这位作家借谈狐说鬼的表现形式,揭露和讽刺黑暗的现实。谁能够说出这位作者的名字?(板书“蒲松龄”)蒲松龄的代表作是《聊斋志异》。

教师:今天,我们要阅读蒲松龄的另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狼》。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但在蒲松龄笔下,狼是什么样子呢?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吧!

二、走进作者: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三、诵读课文,把握大意

1.诵读第一遍,概述故事大意。教师:请大家不看注释,不查工具书,直接朗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跳过去,以最快速度读完本文。读完后,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学生:(诵读)

教师:读完了本文,用一句话概述这一故事的大意。参考答案:抓住“狼追屠户”,“屠户杀狼”两个要点即可。

2.诵读第二遍,把握基本情节。

教师:的确,两只狼追赶一个晚归的屠户,从力量对比来看,狼强大而人弱小,形势危急,可一个屠户却杀死了两只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大家再朗读一遍课文。这次诵读请你们思考:屠户从遇到狼到杀死狼经历了几个阶段?能不能把每个阶段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请你们在概括的时候,不要忘了本文的主线。本文的主线是“屠户”和“狼”的关系变化。因此在概括每一个阶段内容时,自然少不了“屠户”和“狼”这两个方面,而他们的关系,又需要用某个动词来表达。明确了这一点,概括就比较容易了。学生:(朗读,交流,完善自己的概括)

参考答案:第一阶段:屠户遇狼;第二阶段:屠户惧狼;第三阶段:屠户御狼;第四阶段:屠户杀狼。

四、诵读课文,理解文意

1.翻译文言文方法:

增(增加)留(保留)换(替换)删(删除)调(调换)补(补充)2.猜读

教师:请再次阅读课文,大胆猜测你不懂的文句,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上下文的意思,推断难词难句的含义。学生:(猜读)3.译读

教师:请大家把这篇文章翻译为现代汉语,不能译读的词句请用笔勾画出来。学生:(自由译读,勾画疑难点。)

4.释疑(通过互助学习,解决疑难问题)教学设计构想:这个环节是通过互助学习的形式,让全班扫除文字障碍。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直接回答,也可引而不发的回答一半,让学生经过思考作出回答。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订正答案。

五、品味语句,探究精彩之处

1.分析狼和屠户的特点

教师:本文除了情节精彩以外,“屠户”和“狼”的形象,也值得品味。请你们谈谈你们的体会。明确:如:“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学生:“惧”“投以骨”“复投之”等动作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学生:“顾”“奔”“倚”“弛”“持”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教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也写了双方的神态,写得非常生动传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诵读课文,挖掘寓意 教师:本文写“狼”,是借“狼”这个动物来讽刺或揭示什么道理,请大家思考这则故事的寓意。

明确: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六、当堂练习:

(一)填空: 1.《狼》节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

(二)说出下列带点字的意思

1、止有剩骨 . 一狼得骨止 .

2、缀行甚远 .

3、一狼仍从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4、恐前后受其敌 .

5、顾野有麦场 .

6、弛担持刀 .

7、一狼径去 .

(三)诵读课文,熟读成诵

提示:

少时„„久之„„屠暴起„„方„„一狼„

„身已„„屠自„„乃悟„„„ 狼亦„„禽兽„„„„

七、作业:

请结合图片适当想象,将此文改编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作业提示:

1、不要逐字逐句翻译,尽量用自己的话说。

2、注意描绘屠夫的心理变化及杀狼时的动作。

狼-教学设计 篇2

师:你来试试, 好吗?

(生低头不语)

师:好像有点不大愿意, 那就不勉强你了。哪位同学愿意?

师:好, 请你来。

(生读《狼》全文)

师:谢谢你, 请坐。

师:读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符合我们刚才提出的两个要求吗?

生:符合。

师:应该说比较符合。有一个句子, 停顿不够明显。大家来看看, 该怎么读?是“其一犬/坐于前”, 还是?

生 (齐) :其一/犬坐/于前。

师:“其一”, 是什么意思呢?

生:“其一”就是“其中一只”, “犬”就是“像狗一样”, “坐于前”就是“坐在屠户面前”。

师:嗯, 请坐。大家很清醒地认识到, 这不是“其中一条狗坐在前面”, 因为屠夫遇到的是两只狼。那么, 这个“犬”字是什么意思?

生 (齐) :像狗一样。

师:你们文言文虽然学得不多, 但是理解了这个“犬”字的意思, 很好。

师:接下来我还想让一位同学来读课文, 这次要求略高一点, 要读出“故事的味道”。怎样才能读出味道来呢?要注意语速的缓急。有的地方读得慢一些, 有的地方读得快一些。有同学愿意来读吗?

师:这位男生, 你愿意吗?

生:读得不大熟。

师:没关系啊, 你试试挑战一下?

(生读《狼》)

师:先停一下, 咱们让他读一半。读得蛮熟练的, 但是整体上读得比较急。这个男生平时是不是性格比较急?我们在读故事的时候, 要注意不该急的地方不能急。余下部分谁来读?

师:请你来读。

(另一生继续)

师:请坐。他有两个地方读得特别好。一处是“屠暴起”, 他读得很快。因为屠夫不能慢吞吞地走到狼的前面, 而应该举起刀, “咔嚓”一下砍下去, 对不对?故事最后的感受部分读得也不错。

师:我们来思考一下, 这个故事在读的时候, 究竟哪些地方要读得比较快呢?你说说看。

生:第四段, “屠暴起, 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 转视积薪后, 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 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 亦毙之。”

师:如果这一小节所有内容都读得很快, 或者都读得很慢, 行不行?

生:不行。

师:对啊。情节紧张的地方要读得快些, 不紧张的地方要读得慢些。比如说, “方欲行, 转视积薪后”这一句。“转视积薪后”, 就是转过去看看, 他还不知道“积薪”后面有什么呢, 可以读慢一点。

师:还有哪些句子是情节关键的地方, 要快读?后面的那位男生来回答。

生 (低声) :我不知道。

师:他不知道, 非常诚实的孩子。请坐。

师:你知道吗?哦, 也不知道。那么, 你知道吗?

生:我觉得, 是“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复投之,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一句应该读得快一点。

师:那你刚才没有读得快呀。你读快点试试看。

(生读)

师:嗯, 比刚才要急了一点。请坐。

师: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 我们要注意。“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 要读得紧张一点;“骨已尽矣”, 要读慢一点;“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要读快一点。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确实有点紧张的味道了。所以, 读出故事的味道来, 就是该急的时候要读得急, 该慢的时候要读得慢。力求读出一点气氛, 读出一点语气。

师:接下来, 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你可以这样开头, “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个屠夫, 一天晚上, 他回家晚了……”咱们不是翻译课文, 而是纯粹地讲故事。听故事的那个人, 要负责给对方补充有遗漏的和讲得不大准确的地方。

(生开始讲故事)

师:刚才我听同学们在讲故事的时候, 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讲的———“屠夫看到有一只狼在其中打洞, 头已经钻进去了, 半个身子露在外面, 于是, 屠夫弄个刀, 把狼的屁股给剁掉了。”对不对?

(生笑)

师:这个“股”是“屁股”吗?

生:不是, 是“大腿”。

师:你怎么知道是“大腿”而不是“屁股”的?

生:有一个成语叫“悬梁刺股”。

师:“悬梁刺股”是“刺大腿”而不是“刺屁股”。请坐。这个“股”字我们现在作“屁股”讲, 古时候“股”是指“大腿”。这种用法叫什么呢?叫“古今异义”。古代咱们的老祖宗在说话的时候, 有一些词的用法跟我们不一样。有个成语叫“涕泗横流”, 这个“涕”是什么意思呢?猜猜。

生:“涕”应该是“眼泪”的意思。

师:哦, 不是“鼻涕”。它和我们现在的用法也有不同, 请坐。以后在学文言文的时候, 我们会经常遇到这种现象, 要引起注意。

师:好, 刚才故事都讲完了, 我找两个同学评价一下。你刚才是听故事的还是讲故事的?

生:听故事的。

师:你的同桌讲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再找一位。

师:你刚才是听故事的还是讲故事的?

生:听故事的。

师:他讲得怎么样?

生:他有个“少时”没有讲, 其他地方都讲得挺好。

师:“少时”没有解释清楚。什么叫“少时”呀?

生:一会儿。

师:还可以说“不久”, 是吧。我刚才发现, 大家讲故事都非常投入。

师:接下来咱们要继续讲故事。这次讲故事, 要用第一人称来讲, 你可以选择这样开头:“我是一个屠夫, 有一天, 我挑着担子回家, 天色已晚, 忽然, 发现后面跟着两只狼……”也可以这么讲:“我是一只狼, 我跟我的伙伴有一天傍晚正在找吃的, 忽然看到前面有个人……”能理解我的意思吧?

生:能。

师:这次呢, 我们要让刚才听故事的人来讲这个故事, 至于他是“狼”还是“屠夫”, 由他自己选。而刚才讲故事的人呢, 就准备听故事。

(生开始讲故事)

师:讲完了吗?有没有自告奋勇想讲一讲这个故事的?

(生不举手)

师:看来你们都长大了, 不会讲故事了。来, 喊一个同学先讲。

生:我是一个屠夫, 一天夜晚, 我挑着空荡荡的担子, 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师:不能读故事, 要“讲”故事。

生:我一边哼着曲子, 一边走在路上。忽然感觉一股阴风, 回头一看, 发现两双绿莹莹的眼睛在盯着我。我心里十分紧张, 手里不知拿起了什么东西, 直接抛向了它们。一只狼接住了它, 另一只狼还是直直地冲我过来。我又拿起了一块骨头, 扔向了它, 然而那一只狼已经把那块骨头吃完了。它又奔向了我, 我还想扔一块骨头, 却发现篮子已经空荡荡的了。我没有任何办法, 只好向四处看去。突然发现旁边有一个谷堆, 很多柴草堆成了一个小山丘。我仿佛抓住了一根稻草, 急忙跑过去, 倚在上面, 把身上空荡荡的担子卸了下来, 拿起篮子中的砍刀, 向两匹饿狼挥舞着。那两匹饿狼不知是被我吓到了还是怎么样, 竟呆呆地立在了那里, 不敢向前来。这时, 另一只狼跑了, 一只狼蹲在了我的面前, 好像在睡觉一样, 闭上了眼睛, 坐了下来。见另一只狼不见了, 我便拿起砍刀, 冲着这头狼的脑袋, 一刀劈了下去。正当我想赶紧回家的时候, 一回头忽然发现另一只狼正在柴堆里挖着坑。这时我才醒悟到, 原来这只狼是想偷袭我啊。于是, 我拿起了砍刀, 朝着它的大腿劈了下去, 另一只狼也死掉了。

师:故事基本上就这样, 对吧?请坐。有疏漏的地方吗?

生:他讲到“方欲行, 转视积薪后, 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这里, 没有描述狼的动作。

师:狼“身已半入”怎么能有其他动作呢?想一想, 他讲“转视积薪后”的时候, 是怎么讲的?“他转过头去看”, 这狼是在他的哪个位置打洞啊?

生:后面。

师:背后是吧, 要转到柴草的另一面才能看到, 这只狼想前后夹击。这里是“转”不是“顾”, “转”是转到柴草堆的后面。其他讲得都好。

师:下面谁来以狼的口吻讲故事呢?

生:我是一只狼。最近几天, 我的运气一直不好, 和同伴在山中觅食整天没有收获。今天, 天又黑了。我心想, 再出去看看吧。我便和同伴又出去看了看。这时, 我和同伴看到前面有人影闪过。我大喜, 心想:等了这么长时间, 终于找到猎物了。那屠户似乎也很机智, 他好像发现了我们, 不停地向后面扔骨头。我想, 好, 这就当下酒菜了吧。我和同伴不停地吃着骨头, 忽然, 他不扔了。我想, 好, 看来你已经没有什么方法了。然后我和同伴商议, 我们要前后夹击他, 你去前面盯住他, 我去后面挖洞。我便绕到了他后面。这时, 我看见那个屠户, 他手里拿着斧头。“嗯, 这屠夫还挺机警的, 我要快些。”我想。于是, 我绕到他身后, 使劲挖使劲挖。冷不防, 我听到一声惨叫。然后, 我自己也突然感到后面一凉, 忽然明白了什么。这时, 大腿一痛, 我昏过去了。

师:好, 请坐。大腿一凉、一痛, 他就昏过去了。他是想转到后面打洞的那只狼。他听到了同伴的惨叫, 他还想, 我要赶紧挖, 争取把这个柴草堆打通了去攻击。这头狼, 很厉害。讲得不错。

师:如果是前面一只狼要讲这个故事, 可以讲到哪里为止呢?

生:被屠夫砍死。

师:对。也就是说, 讲到“忽然, 只见亮光一闪, 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就可以结束了。

师:好。两只狼, 从不同的角度, 都可以讲一个精彩的故事。

师:这两个男生表现得非常好。

师:现在呀, 我们还要继续来讲故事。请大家以开火车的方式从前到后轮着讲。

师:怎么讲呢?在故事的某个情节处, 请你适当添加一些内容。比如:在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的时候, 这样讲———我想:“不如把骨头扔给他们, 两只狼抢骨头吃, 我就可以脱身了。”这是站在谁的角度来讲的?

生:屠夫。

师:还可以站在狼的角度来讲。两只狼“缀行甚远”的时候, 狼心里就想:“我不能轻易地去攻击, 我得看看他有没有同伴, 路上有没有其他的帮手。等到合适的时候, 我们就扑过去。”在这个故事中, 有很多地方可以加上这样的“我想”。大家准备一下, 可以讲给别人听, 也可以讲给自己听。

师:不要选全篇, 我们只选某一个情节处。比如说, 当“缀行”的时候, 当“目似瞑”的时候, 当屠夫砍死狼的时候。

生:当我把骨头扔完时, 我想, 狼会不会吃掉我?

师:她说“在我把骨头扔完的时候, 我在想狼会不会吃掉我”, 这是可以的。但是这样想有用吗?你得想一点有用的, 想什么比较好?

生:如何逃生。

师:对, 我得怎么逃生。这就比刚才好玩了。

生:在我刚想离开这让人不幸的地方时, 我想:原来有两只狼, 那另一只去哪了?

师:这样的“想”, 让我看到了屠夫的智慧。原来有两只狼, 另一只干吗要走掉了呢?我得找一找呀, 一找就找到了。这就为“转视积薪后”这个动作找到了理由, 非常好。

生:当一只狼径直走开时, 我想, 它要去哪儿?

师:你想得很对呀。两只狼来围着我的时候, 一只狼径直走开了, 它到哪儿去了呢?它怎么不要吃人肉了呢?你这一想, 就留下了故事的悬念。

生:我想……

师:把话说完整一些。

生:当听到另一位同伴的惨叫时, 我想, 我得赶紧挖洞, 去报仇。

师:她是一只有情义的狼。她说, 当她听到同伴惨叫的时候, 想, 我得赶快把洞打通了, 去报仇。

生:当我面前这只狼放松警惕、掉以轻心假睡时, 我想, 不如我猛地一下, 给它来个反击, 把它杀死, 这样, 我便可以脱身。

师:好, 我不如抓住这个机会给它来个反击。请坐, 非常好。

生:那只狼好像睡着了一样, 样子很悠闲, 我急了, 连忙拿起刀, 向狼的脑袋砍去, 我害怕它没死, 又砍了一刀。

师:她心里想的是, 怕它没有死, 又补了几刀。请坐。

师:很多人选的都是屠夫, 有没有人选狼的?来, 请你。

生:我们两个看见屠夫很害怕, 屠夫向我们扔了一块骨头, 我的同伴吃不到骨头。然后, 我慢慢向屠户走去。屠户又扔了一块骨头。然后我过去, 我的同伴也过去。这时, 屠夫不再扔骨头了, 然后我们两个一块向屠夫走去。

师:怎么没有“想”呢?把“想”都忘掉了。请再加上“想”的内容。

生:屠夫很害怕, 然后投了一块骨头。我想, 这一定是屠户想脱身的一个计谋, 于是, 我又让我的同伴去追屠户。

师:好, 请坐。这个环节当中有很多可以加上“想”的呀。我心里想:你想让我们两个人抢一块骨头, 你想溜?没门。

师:大家加上去的“想”让我看到了狼的想法和屠夫的想法。那么, 咱们读到的这个故事是由谁来讲述的?

生:作者。

师:为什么不用狼的口吻来讲?大家刚才讲得多好玩啊。用屠夫的口吻来讲, 也很好玩啊。为什么作者要用第三方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呢?你们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生:我感觉作者是想通过这件小事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就是跟小故事大道理差不多。

师:哦, 由作者来讲这个故事, 就可以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他会发表一些评论, 是吧?

师:我们来看看作者的评论———“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生齐读)

师:这里对“狼”的评价有一个很重要的字, 是什么?

生:黠。

师:什么叫“黠”啊?

生:狡猾。

师:狡猾, 狼是很狡猾的。故事里有哪些地方让你读到了狼的狡猾呢?

生:“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复投之,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师:轮番追赶, 不舍猎物逃脱。

生:“少时, 一狼径走,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 目似瞑, 意暇甚。”

师:很好, 通过打盹来迷惑敌手。

生:“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复投之,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师:刚才大部分已经说过了, 但她又增加了一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起追, 狼多力量大。

生:“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师:这个狼可真够狡猾的, 它准备前后夹击。

生:“乃悟前狼假寐, 盖以诱敌。”

师:对, 前面一只狼还要迷惑敌手, 确实很狡猾。有没有补充的?

生:“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里是说“狼不敢上前去”, 是因为屠户他拿着刀, 所以狼不敢贸然行动。

师:非常好, 请坐。

师:她说“狼不敢贸然行动”, 因为它要找时机。其实能表现狼的狡猾、善于找时机的句子文中还有一处。是哪个地方?

(生沉默)

师:“途中两狼, 缀行甚远。”狼有一个习性, 它不会一发现敌手就轻易攻击, 它要观察许久, 再突然攻击, 所以写“缀行”也是说明它在等时机。

师:狼的确很狡猾, 但徐老师认为, 狼也真没有那么狡猾。你觉得呢?

生:老师, 我认为, 狼并不是不狡猾, 只是狼再狡猾, 也没有人狡猾。

师:再狡猾的狼, 也斗不过好猎手。你是这个意思吧?请坐。你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我们现在来分析分析看, 狼是不是真的狡猾。徐老师觉得, 如果当时那两只狼遇到屠夫, 立刻扑上去, 一前一后扑上去, 屠夫就被它们吃掉了。文中说“缀行甚远”, 好像它是为了观察等待时机。但是等到屠夫能够躲到柴草边的时候, 它就不能前后夹击了, 对不对?它就失去了夹击屠夫的机会。所以我觉得, 狼也不是真狡猾。是不是?

师:还有哪些地方也可以看出狼不是真的狡猾?

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我感觉, 它要是真狡猾的话, 它的同伴就不会被杀了, 它肯定要从那边绕过去。

师:结果它把头钻到柴草堆里, 像个鸵鸟一样, 看不见屠夫过来攻击它了, 你想说的是这个意思吧?

师:对呀, 它貌似很聪明, 准备打个洞去攻击屠夫, 但是脑袋进去了, 看不清外面的形势, 就被杀掉了。你看, 大家一动脑筋, 精彩的答案就出来了。

师:还有吗?

生:老师, 我认为还有一处, 就是“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其实它们在那里看着不行动, 是因为畏惧屠夫手中的那把刀。但如果它们一起上, 屠夫最多只能干掉它们中的一只, 那最后还是狼获胜了。

师:对。一屠两狼, 势不均力不敌。如果两只狼扑上去, 即使屠夫有刀狼也能把他干掉。但是它们想要夹击屠夫, 反而让屠夫找到了各个击破的机会, 是不是呀?所以, 你说狼“黠”不“黠”?

生:不黠。

师:我们用一个字来评价它, 可以是“傻”, 也可以是“愚”, 或者“蠢”。表面看起来狼是狡猾的, 其实是很愚蠢的。你看, 它们“缀行甚远”, 给屠夫以倚靠柴草堆“自卫”的机会;装睡觉, 给屠夫以突然暴起、找准机会劈死的机会;“一狼径去”, 又给屠夫“各个击破”的机会;另外一头狼在那边打洞, 头钻在里面, 又给屠夫从背后杀死的机会。所以, 当我们再来读这一段的时候, 应该怎么读呢?要带着怎样的语气读?

生:嘲笑。

师:对。那怎么来读出嘲笑的味道呢?读读看。

师:其实这里四个句子, 把升降调处理好, 讽刺的味道就出来了。怎么读升降调?你们自己考虑一下。来, 试试看。

生:“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师:对了, 那个问句啊, 调子要读上去。

师:来, 再读一遍。

生:“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师:嗯, 有点味道了。我现在想要问问同学们, 这个故事的题目叫《狼》, 作者仅仅是为了讽刺狼吗?

师:徐老师在“狼”字上加了个引号。猜猜看, 我加引号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狼”不只是动物“狼”, 也是代表当时的一些人, 就是以为自己是很聪明的, 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

师:嗯, 真好。读过《聊斋志异》吗?你跟很多读过的人的想法是一样的。《聊斋志异》里面写了很多鬼、妖、狐狸, 写鬼写妖就是在写人, 写狼也是在写人。所以这位同学说得很对, “狼”是指生活中那些像狼一样的恶人。这样的人很狡猾, 会伤害到我们。面对这样的人,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勇敢地面对他们。

师:要勇敢地去面对, 不要妥协。

生:还要想方设法去摆脱那些诡计多端的人。比方说卖小孩啥的, 要摆脱那些坏人的计谋。

师:他的意思是要擦亮我们的眼睛, 认清恶人的计谋, 是吧?

生:我认为应该像屠夫一样勇敢, 不要只想着逃避。

《狼》教学实录 篇3

有一部国产动画,已经播出五百多集了,它的名字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同学们对里面的,灰太狼、红太狼有什么印象?

(灰太狼:贪婪、阴险、狡诈、爱搞发明,总是失败,但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幽默、乐观、爱老婆、聪明、心理素质强;怕老婆、容易被喜羊羊捉弄、粗心大意而有时太过谨慎、骄傲……)

(红太狼:暴躁、野蛮、虚荣,贪婪、疯狂,爱臭美;有善良的一面,爱灰太狼、漂亮、厉害、指挥若定……)

其实《喜羊羊与灰太狼》是翻版了最古老的故事,狼和小羊,同学们小学学过,对里面的狼有什么印象?

(阴险、狡诈、善于伪装,但不管狼怎样花言巧语,它凶残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还有一个古老的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那里面的狼呢?

(忘恩负义、贪婪无耻、狡诈残暴……)

同学们发现了,狼在我们的文化中成了一种象征符号——贪婪、狡诈、凶恶,有一系列的成语为证,谁想起来了?

(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引狼入室,豺狼当道,鬼哭狼嚎,杯盘 狼藉,狼吞虎咽,狼烟四起,狼狈不堪,如狼似虎,声名狼藉,豺狼虎豹,狼奔鼠窜,前怕狼,后怕虎……)

那么,狡猾的狼遇到了杀猪的屠户,会演绎出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蒲松龄的《狼》,打开课本第93页。

三读文章,准·顺·雅

正文计入标点是245个字儿,不算标点正好200个,不长,我们正常语速300字左右,读熟练了,一分钟一遍,一分钟又一遍,学文言文啊,秘诀就一个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现在我们就读起来,要求就一个——把字音读准确。现在你有三个老师可以请教,一个姓书,全名:书下注释;一个姓同,全名:同桌那位;一个姓查,全名:查查字典。

一读·准

读准字音

检验一下:前两段谁来读一下?有没有字音方面的错误?

读第三段。麦场cháng(平坦的空地,多用来翻晒粮食,碾压谷物)。

读第四段。少时shǎo(不大一会儿);露尻尾lù(显露、表现);

读第五段。顷刻qǐng(极短的时间);哉zāi (表感叹的语气)。

读准节奏

齐读全文。除了音准确外,节奏得对,来一起看看这几处。

第二段:

(1)一狼得∕骨止

(2)一狼∕得骨止

(3)一狼得骨∕止

扣住“骨止”不是一个词,得在骨后断句。“一狼得骨”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第二段: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扣住“前狼”不能断开,看成一个“意义单位”。“而”是后面那句话的转折。

第四段: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扣住“犬坐”是像狗一样,不是一条狗(注释15)

第五段: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扣住“变诈”“几何”是一个词,不可分开。

二读·顺

音,节奏都对了,齐读全文。

在准确的基础上,我们还得读顺畅,想顺畅就一个字——译,两字——翻译,你得明白意思啊,不明白,咋顺畅啊!依据《狼》一文的身材比例,老师量身定做了一个方法——“耽耽注释法”,啥意思?一段一段,死死盯住注释,加上自己的理解,基本可以疏通文章。

第一段,第3、4、5一共三个注释,谁来翻译?完成后问:有一个通假字:止(只)有剩骨非常好!同学们和文言文有缘啊!

第二段,就一个注释,齐读:6并驱如故——骨头没了,两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后半句没问题了,前边老师问两个地方就行了:

(1)请翻译“投以骨”。

两招:一是调;二是补。

调前面,变为“以骨投”;再补充“以骨投(之)”。译文:把骨头扔给狼。

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 这是个倒装句,也是个省略句。

这种用法,我们今天使用的一些成语中仍然可以找到,比如说“嗤之以鼻”,它的语序应该是“以鼻嗤之”,再如:持之以恒、报之一笑、问道于盲、重于泰山、相濡以沫、相敬如宾、运筹帷幄等。

(2)原文: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给两个答案,哪个对?

译文:

①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下来了,另一只狼仍跟着屠户。屠户再扔骨头,后一只狼停下来了,前一只狼又追上来。

②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下来了, 另一只狼仍跟着屠户。屠户再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来了,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却又追上来了。

说明:后狼是后得到骨头的狼,不是跑后面,恰恰因为后得到骨头而跑在了前面。

第三段:注释7-13,全体起立后,完成两件事儿,一是朗读注释7-13,二是翻译第三段,别管别人是否完成,自己完成了就坐下。

就问一个问题:三个“其”都指代什么?

(1)恐前后受其敌(狼)

其 (2)场主积薪其中(麦场)

(3)屠乃奔倚其下(柴堆)

三个“其”解决了,再有注释,翻译完毕。

第四段,注释14到26,站起来放声读,完成就坐下。老师念一段小强同学的翻译,有十处错误,找同学找出来。“耽耽注释法”,别忘了!

过了很长时间,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长得像狗的那条狼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仍然睁着,意思悠闲得很。屠户暴躁的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趴着,想要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大腿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大概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总结,屏幕呈现十个词的意思。

1.少时:不大一会儿。

2.犬坐于前:像狗似地蹲坐在前面。

3.暝:闭眼。

4.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5.暴:突然。

6.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这里作动词。打洞。

7.隧:这里作动词,钻洞的意思。

8.尻:屁股。

9.股:大腿。

10.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的意思。

第五段,老师也用“耽耽注释法”顺译出来,结束。意思明白了,自己起立朗读一遍。

三读·雅

读雅,主要是读出味道来。

第一步是原文译文穿插读,体会情感;

第二步是分角色读,先找出描写屠户的心理和动作的笔墨,再找出描写狼的动作和神态的笔墨,分角色读出屠户的心理和狼的特点;

第三步是为动画配音练习朗读,将《狼》的故事制成动画,请学生为其配音。

“读准·读顺·读雅”这三读正应了这样一句话:学习文言文,千学万学一个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梳理情节,整体感知

打开书,我们梳理一下情节,同学们请看课本前四段,每一段我们用两个字概括,其中第二个字都是狼:

( )狼→ ( )狼 → ( )狼 →( )狼

同学们的答案丰富多彩,老师借鉴课本94页第一题将这四段概括为:

( 遇)狼 → ( 惧 )狼→ ( 御 )狼→ ( 杀 )狼

通过第一题这行字我们知道这四段是全文的(第一部分),表达方式是(叙述),第二部分是第几段?(第五段)表达方式是:(议论)。也用两个字概括:(评狼 、议狼、说狼)。

情节结构图整理如下:

第一部分(1 — 4):叙述屠户杀了两只狼。

第1段:屠户遇狼,故事的开端。

第2段:屠户惧狼,故事的发展。

第3段:屠户御狼,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第4段:屠户杀狼,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第二部分(第5段):议论两只狼被杀这件事。

复述访问,总结形象

我来复述。

看情节图,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是谁?屠户。请你发挥想象,从四个情节中任选一个,用第一人称“我”描述屠户当时的心理。

下面是小强的示例:

【惧狼】怎么办?怎么办?对了,扔骨头吧!我不是有几块剩骨头吗?求求狼老弟放过我吧!我上有八岁的老母,下有八十岁的儿子,哎呀,错了,我被吓迷糊了,给,肉骨头,我给你,我给你,都给你,求求你了,狼老弟,放过我吧!我肉酸,不是纯粮食的,怎么总是有一只狼跟着我啊?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天哪!骨头没了,两只狼还跟着,老天啊!我死定了——

找同学说【御狼】【杀狼】,介绍“添枝加叶”复述法,之后评价,强调“文本追踪法”,引导扣住文章内容,如: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超级访问

屠户打狼成了英雄,可有人不服气,“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事后才明白,不过是事后诸葛亮,说他勇敢有余,智慧不足,“搜狼网刨根问底儿拦不住节目组”正在对他进行采访,咱们演练演练。

“搜狼网刨根问底儿拦不住节目组” 采访屠户。

“搜狼网刨根问底儿拦不住节目组” 采访狼。

屠之智

采访后总结,出示屏幕:

①屠惧,投以骨;(恐惧、迁就退让,抱有幻想)

②复投之;(妥协退让,仍抱有幻想)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急迫,担忧,预见性强)

④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主动抢占地形,机敏、勇敢、智慧)

⑤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抓住战机,果断、智慧、勇敢)

⑥方欲行,转视积薪后;(警惕性强,从容镇定,智慧周全)

⑦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勇敢出击,智慧决断)

⑧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悟出招数,聪明智慧)

不智慧,能占领柴堆这一有利地形吗?不聪明,能把握住时机,暴起刀劈狼首吗?不智慧聪明,能转头看,刀断狼股吗?真是大智大勇啊!为屠户正名:屠之智。

狼之黠

是不是对手弱,成全了屠户呢?我们看看蒲松龄笔下的狼,有一个字概括得最形象,请找出:黠。那好,看看课文哪些地方能看出狼狡猾呢?

“紧扣文章法”,依据原文作分析,可以借鉴屏幕上关于屠户所作分析。一一分析后,展示屏幕:

①缀行甚远;(紧跟着,不轻举妄动,狡猾)

②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不抢不争,井然有序,城府极深,狡诈多端)

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分工协作,团结应敌)

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不冒进,很有秩序,贪婪凶狠,)

⑤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不冒进,不轻举妄动,城府深,诡计多端)

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分工协作,迷惑敌人,十分狡猾)

⑦目似瞑,意暇甚;(用假象迷惑屠户,十分狡猾)

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暗渡陈仓,十分阴险,贪婪凶狠)

归纳主旨,评说启示

兵分两路,一个迷惑,一个打洞咬人家尻部,这还是狼吗?作者写狼,要议论点啥?找原文: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改”

老师改一下,行不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狼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不行,由狼推广到别的禽兽,更具有普遍意义。仅仅是禽兽吗?指一切像狼一样的人类的敌人,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狼在文中具有比喻和象征意义。

二“删”

老师删一下,行不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亦黠!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止增笑!

由“狼”到“禽兽”, 更具有普遍意义,泛指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人类的敌人。“ 矣、哉、耳”讽刺了他们无论怎样狡猾都会失败,只是历史舞台上的跳梁小丑而已,最终将被人类战胜。人有他们所不具备的勇气、智慧和力量,最后的胜利属于人类。

学了这篇文章你悟出了什么呢?请从狼的角度、屠户的角度分别想想。

先说狼的角度,从狼身上得出的启示?(自知之明;知己知彼;机不可失;聪明反被聪明误等)

再说屠户的角度,从屠户身上得出的启示?(当机立断;不抱幻想;自己救自己等)

平行拓展,延伸阅读(略)

从一篇课文到一本书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异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的奇异体现在哪呢?

狼,狡诈多端奇;人,冷静果断奇,勇敢智慧奇。

大家忘记了一个幕后英雄——蒲松龄,没有他想象和创造,哪有这些奇啊?蒲松龄三个奇:考试经历奇;生活艰辛奇;聊斋志异奇。介绍蒲松龄的人生经历及创作历程。

我们从注释知道还有两则,那两则里,狼死得也不漂亮,和砍头砍腿比,更难看,一个上吊死的,一个是牛死的,假扮牛的模样死的,大家一定非常想读,请到《聊斋志异》里找《狼三则》一文。

《聊斋志异》

鲁迅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

郭沫若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评价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另有相关同名电视剧和电影等。

板书设计:

一读·准 狼之黠

二读·顺 狼 屠之智

三读·雅 蒲松龄 我之悟

【教学反思】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这段话告诉我:好老师要循循善诱,但决不生硬灌输,即“道而弗牵”;好老师要劝勉鼓励,但决不强迫压制,即“强而弗抑”;好老师要启发引导,但决不包办代替,即“开而弗达”。这样气氛和谐融洽,学生善于思考,乐于学习,主动积极,快乐自信,这样才是“君子之教”。

我知道自己难成君子,但我努力追求君子之教的高尚境界。具体到《狼》一课,我主要按照这样五个核心词进行设计的:

①理解文意 → ②积累知识 → ③提高阅读质量 → ④阅读整本书 →⑤促进和谐发展

我力求让学生“记住一点东西”,“思考一点东西”,“想象一点东西”,“阅读一点东西”。

“记住一点东西”是基础;“思考一点东西”是关键;“想象一点东西”是拓展;“阅读一点东西”是永远。

回顾最初的设想:

给师生一点快乐,给师生一点畅想,给师生一点表演,给师生一点创造;

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文本学习有止境为延伸阅读无止境。

这些设想终有纸上谈兵之嫌,还有待在“君子之教”的追求与实践中一点点地去打磨与践行!

(作者单位:吉林省实验中学 )

狼教学设计 篇4

总体思路:通过《狼》的学习不仅教学生做人,教给学生知识,最重要的是通过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爱学习,会学习,有创造力的人才。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文言字词,熟读背诵文章。

2、理解文章的脉络,了解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理解狼的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把握文章的思想、意义。

4、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2.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三、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法学法

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我设计了四种教学方法: 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情景再现法。

1、诵读法:

第一遍:要求读音准确。第二遍:要求大体顺畅。第三遍:要求读出语气。每一遍,教师均有讲评。

2、质疑法:

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比如看图片、看动画等,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融入情景之中。

投入朗读;注意倾听,随时随处准备找到其他同学朗读的错误。通过熟读,学生文言文语感明显增强,渐渐体会到古文的句读方法和句子停顿的规律,并逐步意识到朗读对古文学习的重要意义。

2、提出你的问题——难词难句交流(8分钟)

①小组成员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互相质疑,互相解答;

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进行方法指导; ③教师出示字词的有关投影片,加以分工归类,进一步落实字词。

对照归类法。迁移知识,温故知新。重点对一词多义(如:止、敌、意、其等字)、古今异义(如:股)、词类活用(洞、隧、犬)和通假字进行对照归类,让学生积累文言文词汇。

三、创造性复述故事(18分钟)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中,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激活课堂,以学生的‚思‛与‚说‛代替老师的讲。因此,我设计创造性复述故事。

(一)屠户与狼

1、用一句话话概括故事内容。

这一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学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节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2、在概括故事内容的时候,学生找到了不少表现屠夫心理的词语如‚惧‛‚窘‛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整个故事中,屠夫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果外化为表情,屠夫的表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3、学生在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可以连带发现本文的一个写作特色:写狼必写人,写人必写狼,两者相互交织,构成段内层次。这时老师抛出第三个问题圈出描写狼的动作、神态的字词,想一

五、网络共读,辩思狼性(2分钟)

‚引发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是本单元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样引导:‚这篇文章的狼表现了狼狡诈的一面,其实现在的人类逐步认识到了狼的另一面,比如母爱、多情、凶猛等。那么人类一直对狼采取敌对态度对吗?人与动物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课后看一些文章后,再说说你的看法。‛

由于网络是当今知识、信息最为丰富最为新潮的传媒,而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信息的收集者和利用者,熟练使用网络是必须的一门技能。

六、板书:

遇狼 狼:缀行--------狡

惧狼 屠:投骨--------惧

狼:并驱如故----贪

御狼 屠:窘恐、倚薪、弛担持刀-----智

杀狼 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径去、洞其中-------黠

屠:暴起、刀劈----------勇敢

狼教学设计 篇5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初步懂得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4、能根据最后一段,并结合课文内容,写写自己的体会。

重点:

1、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读词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组词语,请女生读(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喜欢吗?)

美丽善良、温柔可爱、纯洁高尚、博爱宽厚

2、出示另一组词语,请男生读读(这是我送给你们的礼物,你们乐意吗?为什么?)

狼心狗肺、凶恶残忍、狼狈为奸、狼嚎鬼叫

3、如果把这两组词送给鹿和狼这两种动物,应该怎样送合适?你们还能说出关于鹿和狼的词语吗?

4、师:是的。在童话故事中,在大家的印象中,狼是凶残狡诈的化身,如中国大灰狼的故事,西方小红帽的故事,而鹿是善良美丽的化身。所以一见到狼大家都很讨厌想消灭它,一见到鹿都非常喜爱想要保护它。这实在是我们传统当中的一种习惯的看法和童话的原则。20世纪初,美国当时的总统罗斯福就根据这种习惯的看法来做出了一个决定,使鹿和狼之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5、出示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1)、读课题,了解题目的特点。

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习过两篇带“故事” 的,一是《邮票齿孔的故事》,二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一类题目中带有“故事”的两个字的课文在写法上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用一个故事来写,再揭示一个道理,当然有的道理有直接写出来,有的没有直接写。

(2)、质疑:那我们今天学的这篇鹿和狼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课文又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阅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什么故事?课文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

2)、找出罗斯福为鹿采取保护措施句子。

3)、请问采取措施后的森林、狼、鹿发生了什么变化?(用不同的符号标出)

2、反馈学习情况:

(1)、了解主要内容:

1)、让学生先说,再出示:这篇讲述了20世纪初,美国总统罗斯福因为发布了一项错误的命令——杀狼护鹿,使凯巴伯森林生物链不平衡而引起的巨大后果。

2)、简介罗斯福。

(2)、揭示的道理: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从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三、理解课文,体会鹿和狼的关系:

过渡:美丽善良的鹿和凶恶的狼共存在葱郁的森林里,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有自己的角色,可美国总统罗斯福以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鹿和狼,采取了什么措施?出示句子

他的措施使森林、狼、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森林的变化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勾画:描写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2、指名读:“20世纪初,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

1)、读着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从哪些词语体会到?

2)、理解:“松杉葱郁”( 松杉的颜色都是深绿,体形很高大形容树木葱茏层层叠叠,绿意盎然,幽不见底 ) “生机勃勃”什么意思?(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3)、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试读,评价,齐读。

3、过渡。“距离今天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经过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生快速浏览课文。

勾画:再次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4、齐读。森林中的绿色植被在一天天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在一天天扩大。

过渡: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哪两个画面?(用简洁的四字词语概括——植被减少、枯黄扩大)看着这样的对比画面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5、指名读,齐读。

(二)狼的变化:出示句子

过渡:是呀,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1、读课文,找原因。

点拨:谁是破坏森林的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

善良美丽的鹿成为祸首,那它们到底干了些什么?(从文中找出来)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植物都难逃厄运。

读着这句你又感受到了什么?之前的森林同样有鹿,为什么能生机勃勃呢?什么原因导致鹿增多呢?

过渡:原来,狼被大量捕杀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

2、为什么要捕杀狼呢?谁能用书中的话回答?指名说。

3、当地居民是怎样残忍的猎杀狼的?读读第3自然段。

假设同学们当时就在猎杀现场,你会看到怎样的场景。想象,说一说。

过渡:狼的遭遇很悲惨,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鹿的无忧生活。

(三)鹿的变化

1、齐读4自然段。

经过25年的猎杀,森林里的狼所剩无几,他们只能躲在角落处苟且偷生。而人们得偿所愿。这一片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自由王国)自由王国还可以说成(自由世界、自由天堂)

2、鹿没有了狼这一后顾之忧,它们在这一王国里会怎样的自由生活呢?假如你是这自由王国里的一只鹿,你的自由生活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表达)

3、教师引导:是呀,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饿了可以……,渴了可以……,累了可以……

教师小结:总之,在这一自由王国里,它们可以自由地散步,可以安心地睡觉,可以毫无约束地生儿育女。

4、于是,鹿的总数很快就超过了十万只。25年前,鹿还只有四千多只,现在一下子猛增到十万只,是当年的25倍。想象一下,这时候你放眼远眺,凯巴伯森林是什么?再放眼远眺,你看到的还是什么?还是密密麻麻的鹿呀?

5、凯巴伯森林真的永远成了人们心中鹿的自由王国了吗?两年之后,结果又怎么样呢?(森林里只剩下不到8000只病鹿)

6、讨论:鹿怎么减少的?(自己死了)

①饿死。为什么会饿死?

过渡:多么凄凉的景象啊!凯巴伯森林一片悲凉,同学们,鹿相继死去,还有一个什么原因?

②病死。(为什么二十多年前疾病没有在鹿群蔓延?)

7、因此,短短的几个冬天,十万只鹿只剩下八千只,而且是病鹿。同学们,假设你是那8000只病鹿中一员,你的症状是怎样的,你心里又会想些什么?

过渡:多么悲凉的画面!得到保护的鹿一样未能幸免悲惨的结局。惨痛的事实面前,人们终于醒悟了。

四、深入学习,领悟道理

1、引读7自然段。“狼吃鹿看起来残忍…”

2、引导理解:狼吃病鹿,控制了疾病,保护了鹿。狼追鹿,让鹿更强壮。而强壮的鹿又跑得飞快,使病弱的狼又饿死了。这就达到了一种生存的理想状态。同学们,生物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和谐共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平衡关系,就像一架天平。如果天平的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就像狼被无止尽地杀死,天平必将倾斜甚至是倒塌,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板画天平;板书生态平衡)

3、《狼和鹿》这篇课文就是一幕惨痛的悲剧!这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警钟!(板书:保护)“保护生态环境”齐读,再次大声呼吁。请同学们把这六个字永远记在心中!

四、延伸讨论

1、同学们,鹿想当这个“祸首“吗?它们有这个本事吗?真正的“祸首”是谁?

过渡:罗斯福当初做出决定,本意是想保护鹿,但事与愿违,结果痛心不已。让鹿“与狼共处”吧,这样的生活才是最美的!

2、阅读“引狼入室”,再次体会鹿和狼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道理。

《狼》教学设计 篇6

1、了解有关蒲松龄及小说的文学常识。

2、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3、理清故事基本脉络,理解小说详略安排的特点。

4、反复诵读,尽可能当堂背诵,并注意理解性背诵和默写。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蒲松龄及小说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及句式,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尽可能当堂背诵,并注意理解性默写。

教学难点:

疏通文意,理清故事基本脉络,理解诗歌详略安排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没见过狼,但在我们所接触过的文学作品和影视资料中,一声狼嗥会让人毛骨悚然。狼是凶残、狡猾、贪婪的,似乎所有贬义词用在它身上都不为过,狼真是不可战胜的吗,相信学习了今天的课文会对你有所启示。

二、介绍作者,复习旧知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清代著名文学家。《狼》选自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

三、听读课文,整理重点字词,翻译课文

1、听课文朗读,把握朗读停顿及节奏。

2、归纳重点字词,提示重点句子。

屠大窘(副词,表程度,很,非常)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的关系)

狼不敢前(上前)一狼洞其中(打洞)

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意:意暇甚(名词,神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想,打算)

敌: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攻击)盖以诱敌(名词,敌人)

以:以刀劈狼首(介词,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来)

投以骨省略宾语,即“投(之)以骨”;状语后置,即“以骨投(之)”。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3、女生齐声朗读课文。

4、男生齐声朗读课文。

四、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重点字词的释义。

2、指名翻译重点句子。

二、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1、指名朗读课文。

2、依据所用表达方式的不同把课文划分为两部分。

(前四小节以记叙为主,第五小节以议论为主)

3、理清故事基本脉络,把握故事情节。

(1)串讲课文。

①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

②分析屠夫想出的对付狼的办法及效果。

③分析屠夫的防范措施及狼的表现。

④读第四小节,理解并填空。

两狼的计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前狼假寐的姿势:犬坐于前

前狼假寐的神态:目似瞑,意暇甚

前狼假寐的目的:盖以诱敌

后狼径去的目的: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试用一个字概括每一自然段所写的屠夫与狼之间发生的事件。

4、狼、屠夫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找出能够体现其性格特点的句子。

(狼:狡猾、贪婪;屠夫:机智、勇敢、果断)

5、作者是如何刻画屠夫形象的?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三、体悟文章思想主题

1、指名朗读第五小节。

2、朗读指导(读出对狼嘲讽、不屑的语气)

3、这段议论有什么作用?

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有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又有对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揭示了文章的思想主题。

4、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

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四、综合性学习

1、有关“狼”的成语。

2、有关“狼”的歇后语、俗语。

《狼图腾》 篇7

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阅读此书, 将是我们这个时代享用不尽的关于狼图腾的精神盛宴。因为它的厚重, 因为它的不可再现。因为任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骋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经消失, 所有那些有关狼的传说和故事正在从我们的记忆中退化, 留给我们和后代的仅仅是一些道德诅咒和刻毒谩骂的文字符号。如果不是因为此书, 狼———特别是蒙古的草原狼———这个中国古代图腾崇拜和自然进化的发动机, 就会像某些宇宙的暗物质一样, 远离我们的地球和人类, 漂浮在不可知的永远里。

作者:姜戎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狼性·狼图腾·中国狼王 篇8

东北汉子养狼赚钱

李军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学毕业后独自到满洲里打工,积累了不少做边境贸易的经验。2000年的一天,李军出差到俄罗斯,空闲时和几位朋友去打猎。在深山老林里寻找猎物时,突然蹿出一匹狼来,李军立即举起猎枪准备射击,可旁边一位俄罗斯朋友捅了他一下:“不许开枪!”他不解,朋友说:“在你们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做见狼不打三分罪,可我们俄罗斯人认为,狼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它身上有很多优点,我们很爱护它,打猎时,我们很少向狼开枪。”

李军不以为然,但当他静静地凝视起眼前的狼后,不知不觉竟被狼的眼神感染了——那种既漂亮又渗透着威严的眼神,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中。

回到哈尔滨后,李军查阅了大量有关狼的书籍和资料,然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养狼赚钱!想法一出,家人和朋友一致反对:“你不要命啦,你不知道狼有多凶残吗?”“养狼怎么能赚钱?”……可李军一句劝也听不进去,铁了心要办狼园。

确定目标后,李军放弃了做得红火的边境贸易生意,花几万元买下了哈尔滨市郊区一个倒闭的砖厂,改建成一个简陋的狼园,又花高价从内蒙古买回来十四匹狼运进了狼园,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整天伺候着它们。

起初,狼群对新家并不满意,摆出了一副备战的姿态,更糟糕的是,它们还出现了食欲不振、拉肚子等状况。李军连夜看书学习救治方法,可实践起来并不容易——他把药混进食物中,可病狼一吃,全吐了出来。反复几次后,病狼干脆绝食,还凶狠地瞪着他。

有两匹狼,进园前是一对情侣,公狼生病后,李军为了防止相互传染,便将它们分置在两处狼舍中。谁知,母狼情急之下竟开始绝食,而公狼则每天以怒号表示抗议。李军以为两匹狼的相思之情过两天就会缓解,可是直到第四天,母狼仍不吃东西,已经饿得奄奄一息,而公狼更是选择了走绝路,一头撞墙而死。

李军赶紧请来专家制定救治方案,经过专家的指导和他的悉心照料,剩下的病狼终于好了。不久,他又雇了几名饲养员,专门负责看护狼群。在李军无微不至的呵护下,2001年年底,狼园终于迎来了第一批繁殖出的十匹小狼。

为了给正在坐月子的母狼加强营养,李军特意买来最新鲜的牛肉、动物肝脏,并且自己也搬到了狼园,日夜蹲守。本以为一顿大补,母狼会膘肥体胖,可几天下来,母狼却越吃越瘦。为了解开谜团,李军和饲养员躲在远处用望远镜偷偷观察——眼前的情景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母狼哺乳时把吃进去的食物咀嚼后,再吐出来全部喂给了狼崽们。

深受感动的李军开始变着花样地伺候那些狼。一天,为了给狼洗澡,他特意买来了一个桑拿浴房!朋友提醒他:“这样很容易把它们惯得失去野性,那就不是狼了!你得制造一个环境,让它们恢复本性……”于是,李军每天买来活兔活鸡等,让狼在园子里抢着捕食。狼的肉食量大得惊人,每只狼一天都要吃三四斤肉,每天的花费至少要二十多块钱。当时,李军已经养了三十匹狼,一天就得花六百元喂养它们。两三年下来,他就投进去了近百万元。

结合旅游发狼财

李军最初打算把狼园搞成像动物园一样,靠卖门票赚钱,但他渐渐发现,狼园根本吸引不到游客,而且很多大人和孩子一听说有狼,都吓得绕道走,哪还有胆子花钱来观看呢?

2004年春,李军盯上了狼园附近的一个旅游度假村,那个度假村曾经很有名气,但风光了几年后生意渐渐萧条。李军想,如果与度假村合作,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他把自己的想法跟度假村老板说了后,对方也非常看好,立即答应下来。

不久,李军的狼园成了度假村里的一个旅游项目。可很多游客根本不敢买票进去看,尤其是那些带小孩的家长,少数人好奇地看完后,却直呼:“不过瘾!就像一般的动物园一样,只是远远地观望一下,没啥看头……”于是,李军不得不想办法挖掘狼身上的卖点。他想,既然那么多人害怕狼,何不以练胆为噱头开发项目?很快,他就推出了“鬼哭狼嚎”、“狼吞虎咽”等一系列有趣而刺激的项目。“鬼哭狼嚎”就是夜晚听狼叫,狼的叫声很特别,尤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像是在大声地哭,一般人听了都会毛骨悚然。度假村有几间客房离狼园很近,他推出这一项目后,很快就吸引了不少年轻情侣前来体验刺激。

每当新繁殖的小狼出生时,李军就借机让游客亲近狼,了解狼。比如他建了一个瞭望台,摆了二十多副望远镜,让游客观看母狼哺乳和反刍的情景。许多游客看了后,激动地说:“非常感动!没想到我们印象中凶残无比的狼,对子女的爱竟是如此无私!”

虽然成年狼看上去有些吓人,但小狼却十分可爱。李军还多次举办“我与狼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活动,让游客像抱着宠物狗一样亲手抱着小狼,零距离亲近它们。他还经常给游客们讲述养狼的趣闻,比如哪匹是头狼,哪匹是头狼的妻子,哪匹是头狼的孩子,哪两匹狼正在热恋中等等。经过一番努力,李军渐渐改变了当地人认为狼极其凶残的固有观念,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到狼园亲近狼,了解狼,尤其是城里的小孩子,每逢节假日,都缠着父母要来狼园。就这样,李军的狼园人气越来越旺,成了度假村吸引游客观光的最大卖点。

2005年,随着一本名为《狼图腾》图书的畅销,带动了一股风靡全国的狼文化潮流,可李军机敏地注意到,许多崇尚狼文化的个人和公司,却连真正的狼都没见过。于是,他趁势成立了一个狼文化培训团队,凭借多年养狼经验,总结了卧薪尝胆、众狼一心、自知之明、同进同退、表里如一、知己知彼、忠于家庭、授子以渔、野心十足、屡败屡战等狼的十大生存哲学,专门面向一些企业对员工进行团队精神训练。后来,李军又在狼园里建立了一个狼文化传播基地,供来自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培训机构和公司企业组织开展狼文化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靠收取场地租金赚钱。

开发狼产业掘金千万

2007年年初,李军的狼园已养殖了五十多匹狼。他觉得时机已到,便将整个度假村以及周围的大片山林承包下来开发成风景区,注册成立了哈尔滨金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2008年的一天,李军偶然听到了在年轻人当中十分流行的网络歌曲——汤潮的《狼爱上羊》,朗朗上口的歌词,动人的旋律,令李军灵感迸发,他决定邀请汤潮到他的狼园演唱这首歌。为了营造氛围,吸引眼球,他特意选择了一个下雪的冬天,并事先训练了一匹公狼与一只母羊和睦相处,当汤潮站在舞台上深情演唱《狼爱上羊》时,身旁的公狼和母羊在工作人员的训导下,做出一副亲昵的样子,台下的观众顿时感动不已。

李军不仅有狼一样的智慧,而且有狼一样的野心,他对事业的追求永无止境。2010年,一个做宠物狗生意的朋友找到他,提议让自己的狗与李军的狼进行杂交,然后培养成可以当宠物养的狼狗。李军觉得这办法不错,于是与朋友合作,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培育了一批狼狗。这种既有狼的嗅觉、爆发力、体型,又有狗的温顺、忠诚的狼狗面市后,颇受欢迎,他每年仅靠出售狼狗就能赚两百多万元。

2011年夏天,抗战电视剧《雪狼谷》的剧组负责人慕名找到李军,花高价向他租了一匹狼用作拍摄道具。这让李军又开辟了一项新业务——训练明星狼,专门向全国各地的电视剧、电影剧组以及演出商等出租。

野生狼现在已经非常稀少,人工养殖的狼也不多,而狼身上的东西价值不菲。目前,用于配饰或收藏的狼牙、狼髀石的市场价每个都要上千元,而一张狼皮的价格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因此,这些年来很多朋友建议李军把狼杀了,换成钱后再养小狼。但李军对自己饲养的每一匹狼都有深厚的感情,他说:“我宁愿它们老死,也不杀一匹狼,这是我的原则!”

如今,李军的狼园已有上百匹狼,是我国目前养狼最多的人。他的目标是,通过不断扩大狼产业,将此建设成亚洲最大的狼园。养狼十余年,李军已积攒下数千万元资产,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狼王”。过去,狼一直被人们作为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是凶残和狰狞的代名词,可李军特立独行,靠着像狼一样的野心、自信、坚毅和智谋,从狼身上挖掘到了巨大的财富。

上一篇:自我评价学习成就下一篇:半城薄凉,半城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