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探究案例

2024-10-11

幼儿园主题探究案例(共8篇)

幼儿园主题探究案例 篇1

幼儿园大班主题案例——我要上学了

“我要上学了”是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最后一个主题活动,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最后几周的集体生活,为每一个幼儿留下终身难忘的纪念。借助活动区,我们和幼儿一起,营造了一个既能体现幼儿园三年生活温馨、美好的点点滴滴,又能体现让幼儿提前了解小学、感受小学的环境,让幼儿在其中既能留下最美好的记忆,又能激发他们对小学的向往。

在主题活动之前,我们做了很多的准备:提前向每一个幼儿了解他们要上哪个学校,并请家长利用节假日时间,有目的性的带幼儿提前去参观小学,感受学校生活;我们还请有条件的幼儿回家向自己的哥哥或姐姐提前了解小学生怎样上课发言、怎样写作业、课间玩些什么游戏、怎样戴红领巾、怎样自己整理书包、铅笔盒……让幼儿对即将要面对的全新生活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他们不仅带领孩子提前去参观了小学的环境,给孩子们讲解了很多小学生的规则,还和小朋友们一起动手制作了“我的小学”立体模型,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上小学的向往。

在活动中,我们也注重培养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

1、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我们要求幼儿早上8点前入园,并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使幼儿逐步养成准时到园不迟到的习惯。

2、提高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幼儿的身心特点,采用孩子感兴趣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合理地安排课间活动内容、知道每个活动后要先去上厕所、喝水再玩,我们在每组的墙上张贴“课前准备做好了吗?”的表格,表格中包括多个内容,如:喝水、如厕和下一个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等,幼儿课间每做完一项就在该项内容中进行记录,值日生监督,每天离园时,组长进行评价和奖励。课间活动中,我们有意识的创设了课间活动区,和幼儿共同收集了一些便于幼儿课间开展的小游戏,翻绳游戏、猜拳游戏、拾沙包游戏等,使幼儿的课间活动更加丰富,逐渐脱离成人的直接照顾。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教师珍惜每一次活动区活动的时间,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幼儿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在语言区中,我们用照片的形式为幼儿提示正确的书写、握笔、读书等学习姿势;在棋类区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小学生规则棋”,希望能通过这幅棋帮助幼儿尽快了解、适应小学不同于我们幼儿园的一些生活规则;在益智区中,我们结合教育活动内容,为幼儿创设了“文具超市”和“班级日历”,鼓励幼儿在其中进一步巩固货币兑换和日历等数学方面的知识,为幼儿顺利升入小学奠定基础;在美工区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多个帮助他们留下美好记忆和激发上学欲望的大版块--我的老师、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爱我班、甜蜜的回忆……鼓励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幼儿园三年的美好生活和朝夕相处的同伴;在建构区中,我们鼓励幼儿根据美工区内小朋友自己设计的“我的小学”,商量、合作一起搭建“我理想中的小学”,孩子们都很积极,也很认真,他们大胆的想象,将自己的学校建在了美丽的大海边,吹着海风,听着浪声,在美丽的校园中学习、游戏……社会性区域是我们本次主题活动的重点,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学做小学生”“像个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等活动区,鼓励幼儿在其中模仿小学生:学做眼保健操、学系红领巾、学习整理书包、铅笔盒、学习怎么像小学生一样上课、怎么像小学生一样在课间十分钟里翻绳、拾沙包、跳皮筋、打“猫尾”、怎么像小学生一样庄严的升国旗……很快,这些学做小学生的社会性区域就成了孩子们的最爱,每天在其中提前感受着小学生的生活。

在数学活动《文具超市》中,我们运用幼儿的已有经验,根据幼儿对使用人民币的实际需要,通过上“文具超市”购买文具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在玩中进一步认识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了人民币的简单兑换关系,进一步激发了幼儿使用人民币购买东西的欲望。在活动前,为了让幼儿提前认识常见的文具,提前对社会上流通的货币面值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布置了“我的文具”展和各种不同面值的货币展。通过这些前置性材料的投放,我们了解到即将升入小学的孩子对文具的兴趣和认知程度都是很高的,他们不仅能清楚的说出每一种文具的名称,还会正确使用大多数的文具;对于人民币,孩子们也都有一定的认识,都能正确的说出面值。但由于真正使用的机会不多,所以,在货币兑换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所以,我将本节教育活动的重点放在了货币兑换方面。有了前置性材料的投放,本节教育活动的前半部分--认识文具和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的相当顺利。而且孩子们还运用已有经验,会看着标价买东西。但在接下来的游戏环节中,我给幼儿提出了新的难题,文具的价格都不是用正好的钱就能买到的,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很快就有孩子想到用不同面值的钱加起来凑出物品的价格,或是给售货员多一点的钱,让她来找钱等方法。我鼓励幼儿将他们的想法用“购买计划”的形式记录下来,并按照自己的购买计划,自己到“文具超市”去购买文具,与“售货员”进行互动,这样既激发了幼儿利用人民币购买东西的欲望,同时也在游戏中巩固了货币兑换的知识,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但是同时我也发现,还是有很多孩子只是跟着教师的示范,或是其他孩子的方法进行购买游戏,并没有真正自己掌握货币兑换的知识。所以在接下来的活动区活动时,我进一步又为幼儿创设了文具超市和银行的场景,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带标价的文具和各种不同面值的代币,鼓励幼儿通过扮演售货员和银行服务人员,先从银行取钱,再到文具超市根据文具的价格购买文具,使幼儿进一步熟悉10元以内的人民币,巩固其兑换关系,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正确使用人民币的兴趣。

户外活动我们也选择了与幼小衔接有关的《课间十分钟》,让幼儿提前先回家向哥哥、姐姐了解小学生在课间十分钟里会在校园里玩哪些游戏。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大摇绳、皮筋、沙包等玩具,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他们分组展示了小学生们课间十分钟的体育游戏,有大摇绳、跳皮筋、打“猫尾”、剪子包袱捶、三个字、贴膏药……在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分组体验了多种不同的游戏,让他们提前爱上了这些好玩的游戏,知道怎么去合作游戏,掌握并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本次主题活动开展的很成功,因为孩子们都对小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更加全面的了解,成功的激发起了孩子们对上小学的向往。在这其中,我们尤为重视教学材料与活动区材料的有效统一,尽量将教学活动中的丰富材料,有效的继续运用在活动区当中,继续发挥它的作用,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幼儿在这其中继续巩固知识,继续挖掘材料的不同价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也很注重幼儿一些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进餐习惯、盥洗习惯、如厕习惯、听讲习惯、书写习惯、睡眠习惯……让幼儿清楚的知道,良好的习惯是成为一名小学生最基本要求。在一日生活中,我们有意的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在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为即将升入小学打好基础。

幼儿园主题探究案例 篇2

关键词:科技活动,主题实践,信息能力

● 目前学生信息能力培养存在的困惑

1.教师观念意识的偏离

学校大部分教师认为, 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技术学科的任务, 学生只要会利用计算机查阅资料, 懂得一些软件操作就具有了信息能力。

2.学生信息能力培养形式单一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 语文学科每个单元有综合性学习, 其他学科也有相应的课外生活性学习, 但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更偏重于本学科知识的学习, 忽略利用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信息能力的培养, 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渠道主要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3.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目前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 大部分内容属于信息技能操作, 是纯粹的技术操练式教学。学生只能从中学到信息知识表层上的技能, 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道德培养的成效并不显著。

● 学校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思考

1.主题式科技实践活动特点分析

科技实践活动围绕社会生活主题, 涉及各学科知识, 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活动过程。学生通过搜集整理、问题解决、主动探究等活动探究不同的学习资源, 亲身体验不同观点的碰撞, 从而深入理解主题所蕴含的知识。该活动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使学习形式多样化, 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 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1]

2.学校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需要

虽然学校每周安排一节信息技术课, 但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 信息技术课堂只是在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 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 而信息时代更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效的活动体验, 只有真实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情境, 才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活动所需的各类信息, 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在学习生活中, 学生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才能解决好一个问题。针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局限, 学校需要提供给学生相应的科技主题实践机会, 从而整合学科知识, 实现学生的多维体验。在信息技术课程中, 教师可以合理设计主题课外实践, 或者渗透特色项目活动, 让学生真正掌握信息理论, 学会信息应用, 形成一定的信息能力。例如, 学校以“节能”为大主题, 开展了“节电在我身边”“我节粮我快乐”“节纸之行始于足下”“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珍爱生命之水”等小主题的科技实践活动。

● 科技实践活动助力学生信息能力的养成

在学校开展的主题式科技实践活动中, 学生经历了查阅资料、调查采访、实验探究、设计制作、宣传倡议等实践过程, 在收获科学知识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信息能力。学校以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为立足点, 梳理出以下具体的培养策略。

1.以问题贯穿活动过程, 增强学生自主获取信息意识

学生在参与主题科技活动过程中, 会碰到各类问题, 这些问题正是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动力。学生在教师、同伴的帮助下, 通过不同渠道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树立信息意识。

例如, 开展“节纸之行始于足下”活动时, 教师会设计不同问题穿插在活动的不同阶段中 (如表1) , 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信息。

2.以任务驱动开展活动, 提高学生加工处理信息能力

任务驱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将活动分成具体的实践阶段, 然后在完成实践任务中动手操作、充分体验、形成新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任务是科技实践活动中的一大特色, 如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制定活动计划、设计采访调查表, 利用电子表格统计调查数据、分析调查结果, 等等。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提高信息能力, 还能全面发展其他各方面能力。

3.以展示评价活动成效, 培养学生表达交流信息能力

结合学校开展的“节能”科技实践教育活动, 鼓励学生做学校的主人, 用自己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来爱护自己的校园。例如, 在学校首届科技节“我是节能小卫士”的主题活动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节约宣传海报、制作小动画等, 表达对低碳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作品也展现了自己对科技实践活动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在活动的总结阶段, 教师让每个小组以多种形式对活动成果进行展示汇报, 如电子故事书、PPT作品、图片展、小论文等, 并根据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表现, 帮助其不断整理和完善所获取的主题信息, 引导他们自我评价、自我进步, 学生的信息能力也在活动中得到提升。

纵观科技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过程的不同阶段 (如表2) , 活动能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及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从而使学习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丰富多样。[2]

在信息化时代, 正确获取、处理、应用信息能力是人的必备能力之一,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学阶段, 依托主题式科技实践活动, 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不仅是信息时代的要求, 更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丁群芳.方式多样地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J].信息教研周刊, 2011 (19) .

幼儿园主题探究案例 篇3

(一)音乐活动对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音乐教学注重萌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艺术经验、提高他们艺术表达能力,促使个性完善地发展;为孩子们提供自由参与和自我表达的空间与舞台,拓展幼儿的知识面,让他们获得艺术学习的愉悦与满足,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领域。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增强儿童对音乐美的敏感性,而且更是使儿童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学前儿童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体验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幼儿可塑性大,此时生理心理发展很快,长知识、长身体,且智力发展和道德规范的形成与他的审美的情趣和审美的判断培养的相关程度比学龄期更为密切。在这个时期,我们不仅要给孩子丰富的物质营养,促进他们身体骨骼、肌肉、大脑的发展,还必须给予足够的精神食粮,使他们在智力、品德、营养、审美体验方面都健康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

苏霍姆林斯基说:“精神需要是指人的道德、智力和审美的需要和兴趣,这些都是在他们积极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形成和满足的。”音乐作为美育的一种形式,它是与幼儿同步发展的,因为喜欢音乐是孩子的天性,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孩子积极愉快、活泼、欢乐,他们的身心都会得到陶冶和发展。

(二)音乐游戏的特点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韵律活动,同时也是以发展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游戏活动。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游戏和音乐的相互关系上。在音乐游戏中,音乐和游戏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游戏规则促进和制约着游戏活动,而游戏动作又能帮助儿童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获得一定的情绪情感体验。因此,音乐游戏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

音乐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它具有突出的教育作用,集中体现了音乐的艺术性、技能性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之间的对立统一。它把丰富的教育要求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使孩子们在乐此不疲的游戏和玩耍中既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同时,在愉快而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儿童还获得了更多积极情绪情感的享受和体验,进一步促进了儿童对音乐活动的稳定兴趣及积极、主动个性的形成。

音乐游戏是孩子们需要的,是幼儿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是激发儿童情感、使儿童获得快乐的重要途径。音乐游戏不仅促进幼儿音乐能力得以发展,也是培养和塑造幼儿智商和情商的无价良方。

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音乐游戏,根据幼儿对游戏的基本需求,为幼儿的音乐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使幼儿学会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为幼儿学习音乐创设自由、灵活、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感知音乐,充分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

(三)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研究现状

审视幼儿园音乐游戏,我们清晰地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传统的音乐游戏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重视教材内容,忽视创造力培养

2.重视灌输知识技能,忽视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3.重视教师对艺术活动的评价,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性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中,教育者经常以同一个主题要求每一位孩子,不考虑幼儿现有水平,不知道怎样去接纳和赏识,在评价中把幼儿作品作横向比较,挫伤了幼儿自信心,增加幼儿自卑感,最终使幼儿逃离艺术。

(四)新《纲要》、《指南》对幼儿艺术方面的要求

新《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新《纲要》把艺术教育定位在审美教育范畴内,强调对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新纲要把艺术教育放在普通教育的范畴内,强调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创造个性的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严格区分幼儿艺术教育和艺术专业教育的界限,艺术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发挥所有的机会。

《指南》中没有把音乐和美术作为子领域,而是分为了“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与创造”,因为《指南》所要传达的是一种价值理念,即改变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的小学化、学科化倾向,改变重技能训练、轻感受表现的幼儿园艺术教育现状。艺术教育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格,让孩子感受世界的欢乐、美好,去不断欣赏、不断品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艺术,甚至通过创造性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

开发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案例,旨在通过研究一线教学中的音乐游戏个案,探寻幼儿的发展特点,形成我园特有的音乐游戏教学内容、途径方法和指导策略。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外研究现状: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幼儿音乐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10.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盘古典音乐磁带。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幼儿音乐性的最新理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即妈妈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来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从而表现出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美国把幼儿音乐教育当成专题研究;英国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的项目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澳大利亚专门研究连接母婴的亲子歌曲,让幼儿在婴幼时期就对音乐进行了解。总之,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的现状都反映出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高度重视。

国外对于音乐游戏的研究开展比我国早,在国外的很多幼儿园,教师总是想尽办法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教师经常在课堂上即兴创编一段非常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参与其中,还会经常让幼儿自己来创编音乐游戏,甚至邀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参加音乐游戏的创编。虽然没有固定的时间,但国外的教师非常注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创编的每个游戏、每个环节都是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帮助幼儿适当地了解音乐概念,创造性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使音乐成为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

国内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关于“幼儿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较多,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西南大学《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此课题对维吾尔族音乐文化进行考察,对其发展历史、文化、音乐形式及特点三个方面进行解读,提取出其音乐文化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建构出维吾尔族幼儿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良好状态,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原则、目标、内容、途径、评价等方面进行理论思考。

徐州市机关第一幼儿园《有效提升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的策略及研究》,通过研究优化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了幼儿音乐游戏课堂效果。

而我们的《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是在观察幼儿、课堂实践的基础之上,以它的自主性、创造性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丰富教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提升教师设计、组织教学、创新教学的能力。我们所选取的研究点较小,易操作实施,是建立在幼儿一日活动基础之上的常态化研究。

我园现状:我园现有6个教学班,其中2个小班,2个中班、2个大班,作为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幼儿园,我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差异:一是师资的差距;二是教学观念的差距;三是园所文化底蕴的差距。虽然我园一直以来在艺术领域获得了不少奖项,教师具备好学上进的特质,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却很少呈现出系统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对音乐游戏教育缺少深入研究。因此我们选定了《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以音乐游戏案例研究为突破口,研发与构建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程,走一条“科研兴教,科研兴园”之路。

研究价值:纵观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现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忽视:着重于教学的完成而忽视幼儿的需要;着重于游戏的组织而忽视音乐的功能;着重于技能的获得而忽视幼儿的情感。另外,教育管理者游戏教育意识薄弱,重视幼儿歌唱等方面的发展,对音乐游戏较忽视。在教育观念上,常常看重教材,而忽视幼儿的感受、兴趣、发现、创造、表现能力的培养;教育方法上停留在老师教,幼儿学;老师示范幼儿模仿,而忽视幼儿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内容上习惯以唱会一首歌,跳会一个舞代替整个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内容,忽视节奏游戏、感受类游戏等。

本课题旨在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为指导,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感知、理解、表现、创造音乐的能力,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从而培养富有音乐智能,自信、大胆的孩子,促进幼儿身体、心灵、智力、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园主题探究案例 篇4

幼儿园大班区域主题活动案例分析

天津市河西区第五幼儿园

张欣欣

幼儿园大班区域主题活动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区域主题活动开始了,本学期我班开展的是小叶子摄影楼主题活动。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不同的角色进行游戏。我发现后期制作区一个人也没有,我说:“制作区谁愿意去玩啊?”也许是幼儿光顾着在玩游戏没有听见吧,于是我耐心地提高了嗓门:“今天谁愿意去给相框、模型小汽车进行装饰制作呀?”这时,琪琪抬头看了我一会儿,举手说:“我去吧。”后来有几个幼儿也陆续的响应了,要去制作区玩。

制作区的活动开始了,开始几名幼儿都在专心手工制作,可是一会儿就结束了。见此情况我就给她们几个人重新分配了任务,在我的辅导下,活动总算又顺利的进行起来了。在制作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制作区里又乱成一团,跑过去一看,皱纹纸,剪刀,硬纸板扔的桌上地下到处都是,孩子们看到我来了又赶紧认真制作起来了,嘴里却不停的说一点都不好玩。

二、分析

区域主题活动是提供给幼儿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以及和同伴进行合作游戏的活动形式,它灵活多样,能开发幼儿潜能,满足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之一,可今天制作区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是老师介入,和幼儿商讨后幼儿才去活动的。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以下的原因分析:

(一)投放的材料的问题

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已经不高了,没有及时的根据主题活动的延伸,根据孩子来自生活中的兴趣与需要,选择与之相关的材料,材料也比较单一。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时,才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而幼儿的能力与水平又是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当幼儿觉得游戏也就如此时,她们就会失去活动的兴趣,也就不愿意再玩了。

投放材料时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些个体之间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而幼儿教育要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

(二)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更要体现出她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以观察为基础,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情感态度,认知水平,个别差异,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合理地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我的指导对于幼儿来说没有具体的评价,幼儿在活动中没有兴趣,出于我的威严才继续游戏的,没有足够的空间给他们,应该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

三、对策与思考

(一)对材料重新进行调整

材料太单一,而且没有层次性。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制作区的区域版块当中,进行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所以除了保留原来的游戏程序外,还准备了各种材料,同一个内容,可以以多样的材料,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在制作相框这一活动内容的进一步深入后,我们就提供给孩子纸板、剪刀、胶棒、双面胶、彩泥、毛线、颜料、小粘贴、花布、即时贴、扣子等,让孩子可以试着自己来设计相框,制作相框。如此多的材料,孩子可以自由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制作。

材料也要富有层次性,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我们在制作相框这一活动内容中,就分别提供了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的材料,帮助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合适的材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努力来完成,体验成功的感受。增加了难度,保证了幼儿玩的持久性和创造性,这样就不会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了。

(二)教师的指导

同一角色区内活动孩子会具有共同的,或者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每个孩子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的言行,有着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通过相互交流,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进而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幼儿间互相观摩,学习启发和激励是经常发生的,成为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制作区,指导孩子们把自己从不同地方了解到的新的知识点,告诉给别的小朋友。比如,在装饰小汽车模型的活动中,孩子们新装饰完的小汽车可以拿到布景前做道具,提供给顾客拍照用,顾客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又会给他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当有伙伴来玩他们自己做的小汽车模型的时候,他们的劳动,他们的努力才会变得更有价值。我们班中的晨晨是摄影师,也有照艺术照的前期应验,他能很快地进入角色,并对布景的摆放及道具的美观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与制作去的小朋友及时沟通,从而激发制作区幼儿的制作兴趣和动力。对区域角色活动不感兴趣的幼儿,就请能力强的幼儿带领游戏或合作游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羡慕心

幼儿园主题探究案例 篇5

目标

1.仔细观察牙齿模型,认识几个重要的牙齿及名称。2.知道护齿的重要性,并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材料

1.牙齿模型、健齿套装、平面镜 过程 导入

导入一 故事导入

 教师:诺诺非常喜欢吃糖。白天吃糖,晚上吃糖,就连睡觉了还要吃糖。妈妈不让吃,诺诺就哭闹。妈妈没有办法只好就让他吃。有一天,诺诺的牙齿们实在受不了了。趁着诺诺睡觉的时候,他们商量着要一起逃走。诺诺吓坏了,一下子就从梦中醒了过来。看了看自己的牙齿都还在,诺诺决心从此以后再也不乱吃糖了,要好好保护自己的牙齿。

 教师:小朋友们,诺诺乱吃糖的习惯好吗?你们是不是和诺诺一样呢?那诺诺怎么做才能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呢?通过提问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爱护自己的牙齿。

导入二 模型导入

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自己有多少颗牙齿,都长什么样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帮手来认识牙齿,看!(展示牙齿模型)

活动

活动一 我们的牙齿

1.认识牙齿

 教师:小朋友,平时我们使用什么来吃食物的呀?嘴巴里面白白的硬硬的东西是什么?(展示牙齿模型,并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教师:你知道你有几颗牙吗?你知道牙齿的名字吗? 2.观察自己的牙齿和小伙伴的牙齿

蒙诺幼儿科学探究乐园

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成果 受著作权法保护

 教师:看看自己和别人的牙齿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分发平面镜,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并大胆说出结果)

 教师:你知道你有几颗牙吗?我们吃东西的时候用到那些牙齿? 3.了解牙齿的作用

 教师:你知道牙齿有哪些部分吗?每个部分的牙齿的名字是什么?每个部分都有什么作用?

 教师:我们吃东西的时候主要用到的牙齿有:门齿、尖齿、磨齿。每个不同部分的牙齿的作用也不同。(教师边说边操作牙齿模型,展示相关部位)

活动二 我们一起来刷牙

1.如何保护牙齿

 教师:小朋友们,用小镜子找一找自己的牙齿有没有变黑或坏掉的?我们如何保护牙齿呢?(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身体,思考保护牙齿的方法) 教师。

 教师:小朋友们都在什么时间刷牙呢?(引导幼儿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保护牙齿的方法:少吃甜食,饭后要刷牙漱口,并且早晚也要刷牙。)2.学习《刷牙歌》

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会自己刷牙吗?你们知道如何正确地刷牙吗?(教师可教给幼儿一首《刷牙歌》,用健齿套装来演示正确的刷牙步骤。)

评估

1.是否知道牙齿的作用,以及门齿、尖齿和磨齿的作用。2.是否知道刷牙的重要性,并学习正确的刷牙方式。延伸

回家让爸爸妈妈一起学习《刷牙歌》。并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学习正确的刷牙步骤。教学建议:

1.教师不用强调牙齿的数量以及结构,此处的内容可在今后的中大班课程中进行。2.不要求幼儿当堂学会正确的刷牙方式,可在家园联系中告诉幼儿的父母回家陪同幼儿练习。

3.教师可告诉幼儿,换牙导致的缺齿是正常的情况,不能说明幼儿的牙齿健康状况。蒙诺幼儿科学探究乐园

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成果 受著作权法保护

蒙诺幼儿科学探究乐园

主题班会案例 篇6

(2013年 4月 10 日)

学校班级班主任

第一部分论述证明

请采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来证明:下面这个案例是属于“民主型班级”的主题班会、而不是“自主型班级”的班会?(不少于500字)雷锋曾经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实质。这种伟大精神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前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也一定要学习和贯彻雷锋精神。我们以雷锋精神为依托,通过看录像、阅读材料、讨论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懂得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使学生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增强爱国情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感。所以,经过班级讨论之后,一致决定开展一次“学雷锋爱和谐”的主题班会。确定主题后,我把班会的计划在全班通报了

1、在活动之前,组织、安排学生搜集中华文明礼仪的故事等资料,调查争做文明学生的做法。

2、通过介绍雷锋的生平简介以及他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弘扬“雷锋精神”。让同学们以实际行动来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征集同学们的意见和想法,因为他们懂得国家是一个大家,而集体是一个小家,要从国家的方政政策中得到启示、学到经验,进而共同建设一个和谐民主的班集体。希望通过这次班会的开展,能够明白如何建设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成长的人生道路上有着怎样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学雷锋活动”,让同学们在心中树立雷锋助人为乐的良好形象,以雷锋为学习的楷模和好榜样,接过雷锋手中的枪,继承革命英雄的光荣传统,把“雷锋精神”认真贯彻到实际行动中来,全体师生要共同努力,构建一个优秀文明的和谐校园 第二部分案例呈现

一、班会主题

“学雷锋爱和谐”

二、主题选择过程

(一)曾经考虑过哪几种选题?为什么?

雷锋作为时代精神的楷模,用来召唤人们追求美好生活、追求真、善和完美,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在学雷锋的态度和做法上却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开始就是想学习雷锋的精神,但在学雷锋时喜欢造声势、走过场、搞“面子工程”,无实质性内容。唱反调,自己不学还讽刺别人学雷锋,鼓吹学雷锋已经

不合时宜。在每年的3月5日左右才大张其鼓的宣传学雷锋“事迹”,平时都不沾边。这给我们留下了学雷锋“三月来、四月走、其他时候不见了”的印象。故学生也有很多认为雷锋精神就是傻冒的代名词,如无缘无故的做好事,别人会认为你另有所图……后来又想选文明这个主题,想教育孩子文明礼貌,一定要支持和保护学雷锋活动,不能让“活雷锋”有后顾之忧。

(二)学生对这些选题发表了哪些看法?

对于学习雷锋精神学生的反应在我的意料之中。“活雷锋”做了好事,有时会遭到误解和伤害,社会对“活雷锋”的评价和认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雷锋活动的开展。另外,由于社会的欺诈因素的影响,学生有时还对“活雷锋”持较多的怀疑态度——我没看见谁真有困难,自己的事就自己做,班级卫生都由值日生做…..对于文明学生能想到的也就是不骂人,不打架。

(三)最后选择了这个选题的理由是什么?

1.可以解决学生发展中的什么问题?

阳春三月,春风送暖,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全国的学雷锋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从国家的方政政策中得到启示、学到经验,进而共同建设一个和谐民主的班集体。根据上级团组织的要求,我校开展了以“弘扬雷锋精神,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主题的学雷锋活动。他们希望通过这次班会的开展,能够明白如何建设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成长的人生道路上有着怎样的作用。通过认真地学习和参加有关的助人为乐活动,构建“优良班风、和谐校园”。

2.这个问题的成因有哪些?

大力弘扬文明新风,用实际行动来促进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构建“优良班风、和谐校园”。

3.为什么大家认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建设和谐社会是国家带头提出要求,面对如此要求同学们都很熟悉,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他们一定要学习和贯彻雷锋精神,所以这个问题的实施相对容易些。

三、策划准备过程

(一)班主任的策划过程

1、准备一些相关的雷锋图片,收集他亲身经历的有先进代表性的真实故事。介绍雷锋事迹,让学生重新了解雷锋精神,接着引入新时期的雷锋精神是文明和和谐,告诉学生这是人们对精神追求的提高,最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并要求大家思考如何建设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2、准备几则《雷锋日记》和《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的录音带。

(二)学生的策划和准备过程

1.学生策划小组的分工

8人一组,每2组为一个单位,研究调查:如1、2两组继续寻找雷锋的事迹;

3、4两组调查人们如何去实践和谐文明;

5、6两组调查人们对国家出台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反响。

2.学生准备分步骤做哪些事情?

(1)按照各组调查的内容打印好表格;

(2)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分派组员到什么场所做什么调查;

(3)由2个组长汇总做结论。

四、主要实施过程

班会是在师生共同欣赏一些与雷锋相关的图片中开始的,然后请个别同学畅谈自己对雷锋叔叔的了解,由班主任老师向同学们补充介绍雷锋的生平简介。请一位同学来读几篇有先进代表性的《雷锋日记》。然后让学生简单的说一说收集的有关雷锋的故事,接着我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一个和谐的班集体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并要求大家思考如何建设一个和谐的班级体。经过热烈的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应该综合考虑班级的教育教学规划和本班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制定方案。有些学生很大胆的说出了自己对我们这个班级的看法和自己的一些想法。最后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学唱这首歌大大振奋了同学们建设和谐班集体的决心和勇气!

五、实施效果描述

(一)班会整体效果

通过一系列的“学雷锋活动”,同学们在心中树立雷锋助人为乐的良好形象,以雷锋为学习的楷模和好榜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能够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上课乱讲话的现象明显改善,有些学生还学会了预习。在纪律方面,自觉性比较好,上课期间能够集中注意力,各项行为习惯保持良好,基本能够遵守常规要求,课前准备比以前做得好。在作业方面,都能够认真完成,并及时上交科任老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书写都十分的认真。学生在思想认识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班会总结上踊跃发言,纷纷献计献策,师生要共同努力倡导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助人为乐的事情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少了;相互关怀的人多了,同学间的隔阂少了,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在锻炼中得到了成长。雷锋精神像春风一样拂过了同学们稚嫩的心灵,播下了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种子。

(二)学生在主题班会后写的体会(摘录3-5段有代表性的内容。可以写在周记或日记中)

学生A:“我原来一下课就与别的同学互相打骂,现在我知道打人、骂人都不是文明的表现,以后我要与同学团结友爱。”学生B:“首先要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别人,不能瞧不起别人;其次要关心人,团结人,在学习中要学会合作,在玩中也要学会合作。”学生C:“我以后再也不给别人起外号了。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必须尊重别人,在学校内要做到文明礼貌,在校外同样要做到。”学生D: “以后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找哥哥或姐姐帮忙了,在同学之间一定做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仅自己要做和谐家庭的一分子,也要做和谐班级的一分子。”学生E我:“以前不愿意打扫卫生,总是在我值日那天偷跑,同学笑话我我好打他,以后我一定主动参加值日.”

(三)在这次班会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体的表现情况(2-4人)学生A:受家庭的影响,动不动就骂人,与同学相处的也不好,常有同学告他的状,经过班会的教育明白骂人是粗俗的行为,虽然不是杜绝但也收敛了不少,还会逮其他同学骂不骂人,与同学也能玩一玩了。学生B:首先要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别人,不能瞧不起别人;其次要关心人,团结人,在学习中要学会合作,在玩中也要学会合作。学生C:喜欢给班上的同学起外号,特别喜欢从名字或者身体上的缺陷来起外号,同学对他的评价也差,没有几个乐意跟他玩,自从班会教育了以后,不再起外号了,还积极主动的帮助老师擦黑板或者帮助同学倒垃圾,还主动担当起同学红领巾的检查工作.(四)全班在这次主题班会前后发生的变化

1.主题班会之前的班级状态

班会前班级经常出现很多事:学生打架、骂人;动不动有学生到办公室告状;每天检查家庭作业都有几个人不写,许多学生上课做小动作的很多;教室的卫生情况很差;学生在校经常吃零食,袋子随处可见;虽然在楼梯口都有垃圾桶,但也不管用…….2.全班同学主题班会策划和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可从班干部、策划小组、学生小组、学生个体等方面来写)

班会开过后,学生的精神面貌变化很大,班级干部认真负责班级工作,打架骂人的学生少了,大部分学生晓得爱干净了,穿衣整洁了,不再乱扔垃圾,放学的时候带走扔到垃圾桶里了,到办公室告状的没有了,同学之间都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同学们共同努力,构建了一个优秀文明的和谐的班级——这让我感到非常高兴。

3.主题班会之后的班级状态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的开展,同学们在心中树立雷锋助人为乐的良好形象,以雷锋为学习的楷模和好榜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1、能够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上课乱讲话的现象明显改善,有些学生还学会了预习

2、在纪律方面,自觉性比较好,上课期间能够集中注意力,各项行为习惯保持良好,基本能够遵守常规要求,课前准备比以前做得好。

3、在作业方面,都能够认真完成,并及时上交科任老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书写都十分的认真。

4、学生在思想认识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班会总结上踊跃发言,纷纷献计献策,师生要共同努力倡导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

5、助人为乐的事情多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少了。

6、相互关怀的人多了,同学间的隔阂少了,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在锻炼中得到了成长。雷锋精神像春风一样拂过了同学们稚嫩的心灵,播下了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种子。

六、活动后的反思

高中英语单元主题写作教学案例 篇7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必修三Unit 5 Canada—“The True North”为背景, 提炼主题并组织材料写一篇介绍国家的作文。

二、教学背景 (Teaching Back-ground)

本节课的定位是单元主题作文教学, 即阅读课后的写作课, 为本单元教学的第三课时, 学生已经储备了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 为写作准备了一些素材。

三、设计理念 (Design Con-cept)

以过程教学法为核心, 关注学生逐步建构目标语言的思维表达体系的过程,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搭建学生语言表达的平台。

四、教学目标 (Teaching Aims)

1. 知识目标:了解介绍国家的句型及词语。

2. 能力目标:

根据提示写出关于国家介绍的书面表达, 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检验阅读与写作整合的效果。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TeachingPoints)

1. 如何做好阅读与写作的衔接。

2. 如何描述国家的概况。

3. 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过程性评价。

六、教学步骤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说国家”

1. 美景“show国家”:Show a series ofpictures about Canada.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将加拿大的风光图片配上背景音乐自动播放, 让学生重温加拿大的美景, 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数字“说国家”:Give some numbersand talk about Canada.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课文中的数字, 既可复习巩固原有知识, 又为写作训练架起“桥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细节“知国家”:Talk about Canada fromits location, area, population, language, resources by using the following given phrases.

【设计意图】用幻灯片呈现图片及相关词组, 分别从位置、面积、人口、语言、资源等方面描述加拿大, 学生两人合作完成, 为后续写作做铺垫。

Step 2 Writing———“写国家”

1.Give some sentence structures of how to describe a country.

表示地理位置的短语:

lie in/to/on;

be located in;

表示人口、面积:

The population of...is...

...has a population of...

with a population of...

...covers an area of...

表示组成:

be made up of...

表示风景、资源:

...with...

表示功能与地位:

同位语

【设计意图】句型输入和强化为下一步的写作做好了语言上的准备, 并由说过渡到写。

2.小组合作, 完成写作任务:假如你是王力, 你的加拿大笔友Jack来信要你谈谈中国的基本情况, 请你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写一封回信。

位置:亚洲东部

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13.5亿

气候:各地不同

民族和语言:56个民族, 民族不同语言不同

自然资源:许多大江、湖泊, 富有煤、天然气、石油等

(附上可能用到的短语, 并推荐学生使用定语从句, 同位语, with结构来组合句子)

【设计意图】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 通过小组活动, 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的发展。在小组交流合作过程中, 教师尽量参与到讨论当中, 并能适时地加以指导, 充当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启发者;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 一切活动围绕学生来展开。

Step 3 Evaluation——“评国家”

1.Exchange students’writing in a group (two or four students in a group) and ask students to give some comments on the writing which he or she has read.

2.Each group recommends one passage and shares it with the rest of the class.Then the teacher chooses one or two of them to mark in class.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评选展示, 学生对写作的要求与要点以及注意事项都有了大体的印象。教师再利用投影仪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当堂点评, 对于学生作文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 提出合理建议并加以纠正, 同时注意保持学生的写作热情, 这对于提高学生评价和欣赏文章的水平也是有益的。

七、教学反思 (Teaching Reflection)

本节课的重点是写作前的准备活动, 由任务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 从部分到整体地训练写作能力, 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亮点】

1.导入轻松有趣, 主题鲜明。

2.课堂节奏紧凑, 知识容量大。

3.任务设计有梯度, 有层次。

【不足】

1.在展示学生作文时, 如果先让学生自己评价作文, 其余学生再点评, 教师最后评讲, 效果应该会更好。

幼儿园主题探究案例 篇8

【关键词】幼儿经典故事 主题活动课程 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059-02

幼儿经典故事是幼儿文学的重要文体之一,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用经典故事为媒介,开展主题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容、进行多角色体验、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促进品德的内化养成。本文以《木偶奇遇记》故事为例,探讨经典故事与主题活动的有效整合。

一、兴趣让预设的主题活动更有趣

幼儿园主题课程又称核心课程,是以幼儿生活中的主题为轴心设计的课程。主题课程的内容选择多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幼儿潜在的课程内容。

《指南》特别倡导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精选少量有价值、有意义、适合集中教学的内容,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推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一天区域活动的时候,美工区的小朋友正在利用纸芯筒制作小玩偶,先做好的泽泽和轩轩拿着“小玩偶”互相比划着,一旁的童童说:“你们可以教它唱歌啊”,悠悠也跟着说:“对啊,还可以做早操”。轩轩一听,举起“小玩偶”有模有样地表演起来,泽泽看了一眼小声地说:“它又不是真的!” 小伙伴们听了,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不是真的小孩也可以表演啊”“不是真的我们可以教它呀”“我们可以把它变成真的呀”。借助这个契机,我把经典故事《木偶奇遇记》中介绍给幼儿认识,他们对“小木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木偶奇遇记》刻画了小主人公匹诺曹最初怀揣梦想,后来因为淘气、贪玩、撒谎受到了惩罚,最后改正错误,变成了诚实、善良、勇于承担和乐于助人的真正的孩子。故事内容既反映了幼儿真实的生活经验,又体现了幼儿浪漫与幻想的内心世界。

二、参与让生成的主题活动更丰富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自己成长的主人,不仅有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学习的能力”。所以只是根据教师编制的主题网络和组织内容以及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是远远不够的,在主题活动中我们也要积极鼓励、认真倾听、充分尊重幼儿,对预设的网络进行必要的调整,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1.进阶式学习让幼儿的参与更有效

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出发,我们分析:这一作品篇幅较长,情节曲折复杂,适合分段讲述,以局部扩展的方式建构课程。

有如主题活动《讨论:真正的孩子是什么样的?》,让幼儿以自己为范本,跟小木偶匹诺曹进行对比,发现木偶和自己存在的差异,由此引出探索“人体结构”“我的成长”“各种各样的人”等小单元的内容。从第一个活动到最后一个活动、前一个活动为后一个活动的开展做准备,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深入,活动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成了一个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

2.有效性提问让幼儿的参与更深入

匹诺曹神气地拍着胸脯说:“嘿,我是个真正的孩子啦。”这句话激发了幼儿对“真正的孩子”的思考。由此我们展开了一场讨论:真正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有的孩子说“真正的孩子应该像我们这样的”;有的孩子说“真正的孩子不是用木头刻的”……显然幼儿的关注点只停留在匹诺曹身上。于是我开始更加深入地提问:那真正的孩子应该是怎样的?你们有哪些特征是真正孩子才具有的?幼儿在这些问题的启发下,把关注点转移到的了自己身上。他们先观察自己,再对比匹诺曹,然后总结性地说:真正的孩子有血有肉,会动会痛,能思考会学习。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重復进行提问,就推动了幼儿更深层次的思考。可见有效的提问很好地激发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积极性。

故事在前引路,探索在后行动。幼儿从先前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引发了后来对自己身体的关注,于是我们在预设主题内容的基础上,生成了一系列探索活动:从“我的成长”生成了“感谢妈妈”;从“人是从哪里来的”生成了“认识各种各样的人”;从“认识人体器官”生成了“临摹人体”等等内容,这让幼儿打开了从自我狭小空间通往世界大视角的通道,他们不仅了解了自己的存在,也懂得了外面世界的千差万别和丰富多彩,初步了解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这种粗浅却又微妙的认识让他们感到兴奋,而这种兴奋也大大激发了他们探索学习的愿望。可见有效地外部的刺激很重要,内在的驱动更重要。因此,当我们在结束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后,回过头来再次欣赏故事时,幼儿已然能带着更深层次的情感态度来理解匹诺曹和老爷爷之间的故事了。

三、整合让主题活动更多元

1.结合领域内容,激发创新思维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看大戏,看什么戏……”古老的童谣唱出了许多人的童年记忆——看戏。戏曲,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不同的曲调,不同的音律,不同的口音,有听得懂的,有听不懂的,尽管如此,仍然让很多孩子痴迷,他们喜欢的是那股凑热闹的劲儿。这也包括了故事里的匹诺曹,匹诺曹拿着老爷爷用仅有的棉袄换来的新书本,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当听到匹诺曹要去上学了,孩子们非常地激动,他们从情节中找到了自我的认同感,这就是幼儿对故事的共鸣。

在孩子们与故事的共鸣中我们开始研习各种各样的戏曲。从最贴近故事情节的木偶戏入手,扩展到提线木偶、皮影戏、京剧等等,随着视野的开拓,幼儿对“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看戏、了解有关戏种的知识。利用区域活动,尝试用信封、纸杯、牛皮纸制作木偶、皮影道具,自发组成小舞台进行表演。各种各样的演出剧目在“剧场”里轰轰烈烈地上演了。看着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我提出了新的疑问:戏这么好看,那还要上学吗?这个问题把孩子们的思路又拉回了故事中,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看戏也可以学到本领,我们就懂得了学多知识啊”;有的孩子说“上学多么不容易啊,那可是老爷爷用唯一的棉袄换来的书呢?”不同的想法碰撞出了新的思考。在争辩中,孩子们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处处都可以学本领。当他们听完匹诺曹经历木偶剧场的经历后,更加坚定“学习是成为真正孩子的最佳途径”。带着这个想法幼儿跟着匹诺曹又开始了下一段奇妙的旅程。

2.借助角色体验,感受核心价值

当幼儿坚定地认为匹诺曹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故事峰回路转地把他们带到了玩具国。那是一个未知的、充满诱惑的世界,那里到底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先让幼儿欣赏故事,结合故事的描述让孩子对玩具国展开联想。我们绘制了玩具国蓝图,创设了玩具商场,组建了玩具大家庭,这些场所很受幼儿的喜爱。不过到了这个环节,幼儿已经会运用前两个段落总结出的经验了:不能忘记学习。于是,我们结合幼小衔接的班级工作目标,开展了“你会玩玩具吗”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幼儿表现出自主和独立的良好品质,而这正好跟故事的情节发展恰恰相反,正所谓有矛盾冲突,才有解决问题的机会。匹诺曹因为贪玩,魔法将他变成了一头毛驴,然后被送进马戏团,吃尽了各种苦,这一波三折的经历,让幼儿的心情也跟着起起落落。在这种境况下我抛出了问题:“实现梦想的路上这么艰难,该怎么选择呢?”这一次,幼儿没有异议、没有犹豫:不放弃,一定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孩子。瞧,他们俨然从一个故事的听众变成了跟这出“戏”融为一体的鲜活角色了。他们跟着情节的发展表现出紧张、叹息、难过、担忧,在关键时候,他们也会迫不及待地给匹诺曹出各种主意。这些美好的情感态度在故事不断的推进中自然地发生了,把人性的闪光点不以大道理的方式,而是自然而然地传递给孩子,并由他们展现无遗。

故事发展到尾声,幼儿对匹诺曹的经历比对结果更感兴趣。在揭晓答案之前,我们带领着幼儿对整个故事进行了梳理:从一次次变身、到一次次历险,他们对整个故事的发展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之上,我们继续进行拓展:为什么匹诺曹会变?他还会怎么变?还有什么会变?带着这些问题,幼儿开始观察周围的事物:季节会变,天气会变,温度会变,你会变、我会变。我们推荐了几个亲子互动实验,让孩子通过实践操作,观察、记录变化过程和结果。体验探索的乐趣,也感知万事万物都的变的神奇。

在尝试多次科学探索活动后,教师又把幼儿的关注点引回故事本身。我们引导幼儿关注匹诺曹的几次重要变身,从而分出了具体剧目,帮助幼儿绘制故事流程图。结合幼儿现有的表演基础,开始分剧目表演。幼儿自己动手做头饰、搭建表演舞台、分配角色,安排了换场、撤台人员,虽然他们之间的配合还不是很娴熟,但这剧目表演的相当有水准。

把幼儿带入一个生动形象的世界,并为他们创造主动探究、认识事物的求知情境,产生愉悦情绪。童话故事总有个完满的结局,虽然经历了种种磨难,皮诺曹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老爷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说是匹诺曹的梦想,还不如说是幼儿共同的梦想。从最开始的“木偶诞生”到最后的“大海还生”,幼儿好似经历了一场冒险,一场关于追逐梦想,愿望成真的冒险。这过程中,有对梦想的憧憬、有对困难的退缩、有对进退两难的犹豫,不过还好他们都陪着匹诺曹坚持了下来。这无形中发展了他们勇敢不畏惧的品质,这不正符合了大班孩子爱探险、爱挑战的个性特征吗?你瞧,一个历久弥新的经典故事,就是能做到这点:悄然无息地传递某种情感、某种品质,去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学前教育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34

上一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讲话下一篇:堵车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