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研究报告

2024-06-09

科学发展观研究报告(精选8篇)

科学发展观研究报告 篇1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结报告

为贯彻胡主席重要讲话和全党全军海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精神,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按照分院党委的统一部署,我队党支部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回头看”的活动。在党支部领导的指示下,我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深入、有序开展,目前已经圆满完成活动的各项任务。下面,我队对这项活动进行一次全面的“回头看”,对学习调研阶段、分析评议阶段和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和评估。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一、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努力方向及主要措施

(一)学习教育阶段(5月4日至5月23日)。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我队党支部的重要工程。我队党支部高度重视这次学习活动,把这项工作看作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看作是推动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实现科学发展的难得机遇。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队深入贯彻上级的文件精神,全面部署各阶段的工作,发动全队干部和学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经过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基本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的预期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广泛动员,制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方案

为开展好我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回头看”活动,我队5月5日召开了支委会,对“回头看”活动进行了周密部署,制定了详细的贯彻意见和实施方案,并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回头看”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2开展理论学习和专题讨论活动

我队党员在5月10至5月23日阶段采取了党课集中学习及业余时间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重温了党中央、胡主席有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了胡主席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了郭副主席、徐副主席在全军学习实践活动上的重要讲话,学习了海军首长关于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指示要求,深刻理解了胡主席关于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学习实践活动的经验启示以及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筑牢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3加大宣传,组织普遍性的学习教育

我队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采取多项普遍性学习教育活动,从而让更多的学员对科学发展观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采用板报,宣传橱窗等进行了宣传,使学员们进一步理解了科学发展观,广受教育。

在学习教育阶段,我们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深入落实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各项准备活动,使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人员提高了理论素养和思想认识,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时间,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武装是无法使之高效、顺利进行的,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不仅让学员、干部认识到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同时鼓励大家汲取经验、勇于创新,为我队进一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过了良好的氛围。

(二)检查整改阶段(5月24日至6月13日)

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检查整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阶段,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我队召开各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专题会议,同时,为落实检查落实情况有序开展了民主评议、座谈会等各项活动,通过认真筹划、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各阶段工作。具体如下: 1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各项活动

“回头看”的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为了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道路拓展的更加开阔,需要及时发现解决并回顾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我队开展了多项实践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活动。首先,开展了一系列的检查工作,通过各项考核和评价机制全面了解了前期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其次,我队组织开展了民主评议的专题会议和相关的座谈会,对实施过程中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恰当合理的评价,这不仅使我队学员理清了思路激发了动力,还进一步统一了学员们的思想认识;最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先进基层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采取了多项激励奖励措施确保其顺利进行。

2全面总结学习实践成果和经验

按照上级的活动要求,结合学院办学发展以及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我队经过认真研究,在全队中继续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着力破除定势思维模式,着力破除小成即满意识,进一步增强学院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率先发展的紧迫感。

(1)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各项整改内容的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进一步细化并实施整改方案,责任到人。加强骨干培养,使骨干起到带头作用。确保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

(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在全面整改落实的基础上,坚持把近期整改与中长期整改结合起来,对具备整改条件的,要立即整改;对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要限期整改;对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分步整改。

(3)实事求是,务求实效。坚持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既要防止畏难情绪、无所作为,又要避免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努力使整改落实工作真正经得起实践的检验。(4)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围绕学队教育事业发展新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学习制度,研究落实学队各项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领导和学员的综合素质,做好相应的法规政策及知识储备。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融入日常工作之中。

在检查整改阶段,重点是深化思想认识、转化调研成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扩大学习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通过学习,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理解和认识,能够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把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全面总结阶段(6月14日至6月30日)

经过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我队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广大学员进一步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在破除思维定势、陈旧观念,克服自满心理、畏难情绪,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

2、在服务大局和解决突出问题上有新成效。全体学员按照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强化大局意识,从学员最关心、学队发展最需要的事情做起,集中力量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为改善民生作贡献。

3、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一是理念创新。学队在教育培训过程中要逐渐形成自己的理念,并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与完。二是制度创新。我队围绕办事处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施意见,重点整合、完善和优化学队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增强了工作制度的执行力和实效性。建立起了一套符合我队实际、管理环节严密、可操作性强的办学、教学、德育、后勤工作执行体系。三是方法创新。为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和任务落实到实处,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转变工作方式方法。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与基层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分析问题的深度和解决问题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创新成果还需进一步拓展,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需要上级部门研究解决。

二、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经验

回顾总结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我们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经验:

1、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学队全面工作的行动指南。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指导学队全面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进入新时期、处理新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队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只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才能确保学队各项工作服务于改革开放的大局,才能成为保持学队教育平稳较快发展的助力。

2、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学队全面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解放思想是科学发展观活的灵魂,也是破解学队发展难题的有力武器。每一次大发展都离不开思想大解放,每一次思想大解放又都推动了大发展。我们只有根据学队在新时期发展阶段的新变化,以勇于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清醒认识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能自觉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观念和思路,从而推动学队工作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3、必须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关键。任何工作、任何活动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我队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整个活动安排进展顺利,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果。下一阶段,我们要进一步明确整改工作责任,狠抓整改措施的落实,确保如期完成任务。这项工作,组织领导仍然是个关键,要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的带头作用,才能保障学习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虽已告以段落,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则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我们要以学习实践活动为新的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为实现学队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开创广水市教育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科学发展观研究报告 篇2

1 论科学发展观与科学技术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在以经济发展为目的的前提下, 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建设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坚持发展经济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用高科技的产物来服务于人, 满足于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人类在提供脑力劳动, 如何做到尊重人、相信人和发展人是现阶段企业领导的用人工作基准。在长期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影响下, 能够充分调动人类的自我意识, 这种强调个人意义的价值都会通过劳动体现出来, 使人在极大地限度上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

可持续发展观是科技创新中又一个重要的原则, 它是人类在面临大自然的惩罚时所换来的觉醒, 是全人类必须坚持的走下去的必然之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就是在满足现阶段人类发展需要的基础上, 又不损伤后代人的发展。这其中包含在科技发展与环境承受能力的范畴、共同保护科技发展下的人类生存环境、绿色无污染为目标的科技发展等等方面。将科技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原则相结合, 充分的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有效的增强绿色科技的意义。

全面协调是指全社会的文明进步, 即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依然保持满足人民的幸福感。协调发展是指经济与人、自然、科技相互配合, 从而构造较为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经济利益的提高与社会效益收入并不是相矛盾的, 作为科技经济发展的主流社会, 协调好科技进步是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重要思想。

2 科技创新的基本要求

2.1 创新思维方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以往的思维模式, 转变成较为系统的、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思维模式。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 将以往危害人类健康和发展的污染品转化成健康的、绿色无污染的物品, 从而造福于人类社会, 一定程度上符合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才能促进科技的创新发展, 转变思维模式也是有效训练人才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操作中不断训练大脑灵敏度和智力的开发都有助于创新的思维模式培养。

2.2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精神

科技创新的基本要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只有不断的提高自我修养和道德水平, 才能从各个方面满足科技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只有创新科技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思想基础, 构建了适合发挥人才创新精神的软环境。

2.3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

现阶段的社会是经济为主流的社会, 也就是科技为主导地位的社会。科学技术对经济、环境和人文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因此科学发展观要求科技的创新一定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一定要注重对科学技术的创新, 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使技术不会枯竭, 经济不会落后。科技的创新一定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与创新科技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一直是发展中强调的重中之重, 面对发展经济遭到破坏的环境, 人类正在进行改善环境的补救行动, 因此改善生存的环境也是创新科技的必然要求。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一直是科技创新下社会经济的必然要求, 只有减少将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冲突才能真正的立足长远发展。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一直是这些年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 针对以往的经验进行总结, 可以把发展的问题概括成为人类生存的大问题。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为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事业提出的新要求, 是全面协调社会建设、促进各种生产关系的基础。科技的进步是人类生活进步的重要基础, 科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类生存资源的均衡是现阶段全人类必须深思的问题, 必须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经济协调发展的局面。

3 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3.1 实施社会经济战略的关键

根据党的十八大内容指示,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经发展的主要目标。实施以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创新科技的基础, 通过创新思想, 转变经济理念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质量, 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储备。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主要都是强调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科技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科技人才, 培养优秀的人才就是实现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 而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3.2 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

科技创新不仅仅要求人才的储备, 同时也需要提供共同进步的社会环境。在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科技, 转变生活和生产方式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创新科技构建的经济社会同时也离不开和谐的社会文化基础。培养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良好的文化氛围都为创新型社会起到了辅助作用。

3.3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科技创新是一条长远发展的道路, 对于科技发展的投入也是整个社会最重要的支出。有效的科技创新措施可以再短时间快速促进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对整个经济时代产生深远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对科技投入的自己你还不能和发达国家比较, 但在国民支出上占有重要比例。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我国还存着不足, 这也是我们需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的地方, 及时的调整投资结构, 加大对人才教育和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 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 加强引导和扶持创新科技的进步, 在一定的政策上对创新科技进行支持, 以达到社会经济进步稳定社会和谐的目的。

4 结语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科技的进步源于对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只有不断的储备新型知识人才可以保证科技不会落后。我们坚持走以人为本, 全面可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道路,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 从而不断的创新科技。在新的历史时期, 高新技术是长大国家实力的关键, 科学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去, 其中包括军事、国防、经济等等方面, 满足了我国不断发展的物质与文化需求。本篇文章就科学发展观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做出了详细的阐述, 充分论证了科学发展观适用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王建福.论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J].经济师, 2010 (08) .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3]李志红.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2) .

[4]刘相, 朱健, 田海花.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10 (02) .

[5]林忠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给发展战略带来的变化[J].社会科学研究, 2010 (06) .

[6]王云鸽, 彭志君.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发展现状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23)

海外科学发展观研究 篇3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海外研究;评价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19-03

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看,社会主义进程目前正处于重新积蓄力量,进行理论探索和政策创新的新时期。虽然世界社会主义曾遭受了重大的挫折,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辉煌成就,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也越来越为国外学者政要所关注。他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为我们继续推进、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科学发展观是根据时代与国情的变化而提出来的。对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不同的学者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俄罗斯的季塔连科教授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考察,认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吸取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当代中国国情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本国未来发展的指引。在国际关系中,胡锦涛采取了这一战略思想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以建设和谐世界、促进人类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为己任。库恩认为,胡锦涛是针对中国的贫富差距拉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发展难以持续等问题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为了解决中国日渐复杂的增长问题,转变那种把GDP增长视为举国唯一目标的做法,胡锦涛要求更多地采取“以人为本”,“全面”的办法。

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海外的学者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库恩认为,科学发展观依然把经济的发展作为制定国家政策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同时其他潜在分歧或者矛盾因素也是影响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是为了预防经济失调,把各种优化方法整合起来,统筹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力求用制度保障可持续发展,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国外更多的学者加入了研究科学发展观的行列,他们认为,科学发展观是重大的转变,不仅仅是过分地强调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显示人民的主体性。如果说,“华盛顿共识”是帮助大资本家、企业家等强势群体增加他们的财富。而“北京共识”则是把重心放在了广大的人民群众上。2007年10月15日,日本共同社在报道中指出:当前,中国依然大力发展经济,在此基础上,更加关心民生,营造公平与正义的大环境;而这是重大的转变,表明中共要努力实现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此外,有的西方学者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人学理论的一个重大的变革,对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给予了高度的肯定。2007年4月18日,胡锦涛成为美国《时代》周刊2007年度“风云人物”。《时代》周刊给胡锦涛的评语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大国的领导人,他领导下的中国正成为全世界消费品生产基地。”同时,《时代》周刊为十七大报告做了重要介绍。

从总体上看,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到现在,才仅仅10年的时间,很多的国外学者还处在收集资料、初步研究的阶段,所以特别厚重有独特见解的论述并不多,全面深入阐释科学发展观还有待今后学者的努力。

二、对和谐社会的看法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源头有哪些呢?西方很多学者对这个问题极感兴趣。德国杜伊斯堡大学东亚政治学教授托马斯·海贝勒(Thomas Heberer)认为:科学发展观的和谐社会,它的构想是来源于传统儒家“大同”理想社会。而这就要求社会人人平等、和谐。同时,这也是对新自由主义市场社会的个人中心主义、利润最大化、见物不见人等的批判。当然,也有西方学者反对这种观点。有学者认真比较了“八荣八耻”与明朝明太宗元璋洪武元年到1386年颁布的圣谕六条,即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胡作非为的内容,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和谐社会与儒家传统的大同观几乎没有共同之处。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无论是反对还是认同的观点,事实上都表明西方学者没能对科学发展观的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做出正确解读。和谐社会是在对传统文化的大同社会的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融入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形成的。

库恩指出,和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从古代开始,中华民族非常注重和谐,和谐是中国人民追求的理想关系。而科学发展观的和谐不仅仅是中国国内不同种族、地区之间的和谐,同时更是全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宗教信仰、文化的和谐状态。和谐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追求人与自然的平衡。《欧洲时报》的社论说,自从中共提出和谐社会的构想后,在国内就掀起了使用“和谐”这个名词的热潮。中国外交的亮点也在于,不仅仅追求国内的和谐,同时也注重国际的和谐。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东亚项目主任吴永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实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和谐社会的构想,表明了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质上是更加强调了公平正义。这种转折可以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相媲美。他还认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根本的意义上的改革,而不仅仅是经济体制意义上的改革。

三、关于中国共产党

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的国外学者统计了胡锦涛经常提到的“民主”这个词,共达69次之多。因此,他们推断出,中国共产党在不放弃执政地位的前提下,非常重视发展党内民主。民主与法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因此,中国共产党正逐步加大民主与法治的制度建设,努力实现从统治到治理转型。对于一党执政,库恩他评价说:“现在以及不远的将来,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仍是最佳的选择。”高度的民主制度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不切实际地为民主而实现民主制,会将资源转变为政治上的无休止的争论,这样会损坏经济与社会的中长期利益。虽然西方很多国家总是批评中国的政治体制制度,批评中国的一党执政。但库恩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如何提高政党的透明度,才是实现民主的关键。而不应该把一党或者多党执政看作民主的标准。

国外学者是怎样看待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的呢?托马斯·海贝勒(Thomas Heberer)提到:中国共产党已经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了,现在它更注重民生,发展成为一个人民的政党。政府存在的理由并不仅仅因为它是追求共产主义,而是对人民的民主与民权等的承诺。

在胡锦涛的内政眼光这方面,大多数学者赞同是由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三个部分组成的。西方学者同时也指出了它们三个的关系,其中和谐社会是目标,强调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在中国这么一个地域人口差异很大的国家寻求公平与平等。而科学发展观则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战略思想与指导方针,它要求整合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合理安排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一系列问题。尽管科学发展观把经济视为第一要务,但是它也试图纠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用制度来保障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等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最基本的原则,是其他所有思想的基础。

关于胡锦涛和前几代领导人的信念,库恩认为包括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其他层次的根基,它有两个支柱支撑着,一个支柱是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另一个支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第二个层次,是实现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行动指南,比如有关发展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第三个层次是党的领导。第四个层级就是中国的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尤其不断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关于中国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地位的提高,中国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越来越受关注,国外的学者致力于研究中国模式,期望从中得到帮助本国发展的启示。1989年,日裔美人福山在美国新保守主义期刊《国家利益》发表了《历史的终结?》这篇文章,著名的“历史终结论”,即“共产主义失败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正式出笼。他认为,80年代以来世界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并不仅仅是冷战的结束,而是历史本身的终结,这些都表明了西方经济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的胜利,而人类的发展道路最终只能走西方的道路。但是,目睹了从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中国,福山在《中央公论》专访时不得不承认,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令人惊异,它证明了中国模式的效果。各种现实说明,人类还可以继续往前走,并且能够走得更远更宽!

随着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西方人士开始反思“中国崩溃论”和“和平演变论”。2002年,卡瓦吉特·辛格(Kavaljit Singh)在《从“北京共识”到“华盛顿共识”:中国通往自由化和全球化之路》中,首次将中国的发展经验概括为北京共识。2004年5月,曾为《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高盛投资银行的资深顾问、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写了一份研究报告《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对中国发展模式和道路进一步地阐发。自此,“北京共识”一举成名并被广泛讨论。雷默认为,“北京共识”具有艰苦奋斗、大胆改革、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以及沉稳前进、积聚能量等特点,它不仅仅关注经济的发展,更是一种全方位的发展理论,追求世界的平衡发展。雷默认为,北京共识应取代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的华盛顿共识。事实上,阿根廷等国的实践结果表明存在严重问题。由于把“北京共识”放在了与“华盛顿共识”对抗的位置上,导致这一概念没有得到广泛认同。所以,很多海外学者用“中国模式”代替“北京共识”。2004年来,有关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的讨论一直在国外的学术界和舆论界相当活跃,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承认中国模式:拉莫说,中国目前正在发生的情况,不只是中国的模式,而且已经开始在经济,社会乃至政治方面改变整个国际发展格局。一方面,美国在推行旨在保护美国利益的单边主义政策,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国际事务的许多领域营造将使美国更难采取霸权行径的环境。拉莫比较了“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曾在20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它是一种经济理论,它是以一种傲慢的姿态宣告本国的发展道路是站在了历史的最高点,控制别国应该怎样管理自己的国家,因此,它使全球各地的经济受到负面影响。而中国的新发展方针是希望推动全球的平等、共同发展。它不是一种呆板的理论,它有足够的灵活性。它反对“万能论”,提倡每一种情形都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解决,它从根本上是属于锐意创新和试验的,积极地捍卫国家边界和利益。它既奉行务实路线,又有理论色彩,反映了知行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观点。

否认中国模式: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他在《中国日报》撰文里提出了否定中国模式的最大理由——它不能被大多数国家所借鉴并且它的组成部分不能构成全面一贯的系统。他肯定了中国的政治制度是根据本国国情制定的,具有独特性。但是,中国的经济制度相当复杂,它的运行是由政府严格控制的。所以,在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列宁式的人民民主共和国,才可以从中国的政治实践中取得借鉴,获得利益。同时,中国模式并不值得称赞与推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但是这些发展并没有普惠大众,反而是医疗、保险、教育等其他社会保障的缺失,中国模式并没有做到经济的发展是为民众服务的。

英中可持续发展对话国家协调员、世界银行环境经济顾问里奥·霍恩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中国模式背后的真相》,说明中国的成功是因为捉住了机遇发展,而这些经验并没有创造出“模式”。“中国模式”一说应至少有三重含意:成功、可复制性和周密计划。目前,中国模式”目前并不能做到这三方面。2009年6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认为中国的成就与亚洲四小龙有相似之处,所谓的中国模式仅仅是“属于亚洲后期快速发展的一种模式”。德国学者托马斯·海贝勒指出,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中国将会发生急剧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因此,不能把这称之为“模式”。还有另外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成就仅仅是经济的巨大发展,它是对西方模式的一种模仿,中国会最终走上西方的资本主义,中国模式仍然跳不出福山的所谓的“历史的终结”。

参考文献:

[1]成龙.海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2]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哈利·R.阿尔罗德汉,李冬梅.“中国威胁”论批判[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3).

[4][日]堀悦夫.在崛起与衰退之间—一个日本学者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思考[M].林新奇,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5]俞可平.美国德利克教授谈当代资本主义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1993,(9).

[6]康绍邦.世界的反响:国外人士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7.

学习科学发展观自查报告 篇4

近期,我们在第八支部精心组织的学习、讨论下,更清醒地认识到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更明确了学习的意义:除了理论上的学习及提高以外,个人的工作实践活动也要积极参与,注重联系个人思想与工作实际开展学习,力求使自己在思想上、认识上、工作上有所提高。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实践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到开展反腐败斗争,经济上的科学发展也非常明显,从能源消耗性,生产粗放型到生产集约型,节能减排,从我国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科学意义上讲,就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胡总书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指导了改革开放,也必将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

作为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社的发行业务工作人员,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这就要求自已更要学习科学发展观,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加强自身建设,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本职工作。把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当前杂志社发行部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就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

一、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

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发行业务知识,拓宽现有的发行业务范围,热情服务广大读者;还要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更要将知识贯彻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我们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对待工作,一定要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

二、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读者的本领

新形势下我们尤其要具有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采取防范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在日常的发行工作当中,遇到困难和阻力也不要轻易放弃,要找准原因,理顺思路,分析读者对杂志的需求心理,及时制订和修改发行业务发展的思路和方向,和业务单位保持良好的关系,保证发书时间和数量的及时、准确,保障读者的利益不受损失。总的来说,就是要具有“求精、务实、敬业、创新”的工作精神,树立为广大读者热情服务的工作风貌,牢记“为考生服务,为招生考试工作服务”宗旨,牢记“三把社训”,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为杂志的发行工作塑造良好的形象。



三、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在性

随着我社期刊品种的不断增加,对省内外的发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发行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要使发行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求我们必须团结一心,提高创新能力。如何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的要求,顺应形势进行不断总结、巩固、升华,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发行工作人员首要的就是“发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全新的工作。要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勤于工作,加强学习,苦干实干,把心思用在工作和事业上。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增强发行工作者的形象

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杂志社的形象。我们一定要珍惜湖北招生杂志社多年来树立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着力规范服务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高尚的人格,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

总之,我们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紧迫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塑造发行工作者特有的人格魅力,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推动工作的落实。



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篇5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和今后长期发展过程中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的基本原则。为了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了更好实现学校教学培训工作的不断进步与持续发展,我专门组织了一次就改进专业教学方式的调研。

通过此次对科学发展观的调研,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了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学会要有意识的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不断将其与专业能力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分析。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我们应该看到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各要素,是统一的整体,任何要素都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的,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基于此。并且,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就使得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适时且必要。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做到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全面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可持续发展,在任何领域,任何时间都是适用的。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之下,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两个重要原则。各级领导干部是各项事业的组织实施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各级领导干部把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政治责任来对待,作为一种领导素质来提高,在实践锻炼中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一、在提高认识中强化贯彻落实的自觉行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单位的发展建设,对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和决策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只有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势,跟上新要求。否则,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点子,缺乏运用政策和机制自我发展的能力,本单位建设的重任就难以完成。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率先把强化学习摆在突出位置、付诸于行动。一要端正态度。强化“学为履职、履职必学”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学习科学发展观是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的理解认识,并把这种要求转变为自身进步的主观需求和自觉行动,从而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加强学习,努力为能力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理论和知识基础。二要把握重点。领导干部需要学习掌握的东西很多,当前最紧迫的就是要按照胡主席的要求,下大力学习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创新理论、科技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科技素养和管理能力。三要提高质量。进一步弘扬求真务实的学风,坚持研究式的学习方法,把学习与研究解决本单位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统一起来,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二、在思维转变中谋求贯彻落实的创新思路面对新的形势任务,领导干部应着力破除因循守旧、思想僵化的思维定式;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懈怠情绪;重当前轻长远、单打一的发展观念以及经验型、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要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本单位实际,把科学发展观具体化、层次化,避免一把尺、一般粗、一刀切的现象,推动本单位建设创新发展。一要提升理论思维层次。理论思维层次越高,领导工作才更有计划性、预见性,决策才更科学,更符合本单位建设实际。领导干部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找准科学发展观要求与本单位建设实际的“结合点”,牢牢把握本单位发展的特点规律,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二要提升战略思维层次。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战略全局观、综合效益观,自觉从国家建设全局思考和筹划,把本单位建设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来设计,使本单位建设符合国家发展的总体要求。要高度关注国家安全内涵的新变化,把握好本单位建设发展的方向性、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不断强化“联合”、“融合”和“整体”意识,把本单位建设看作一个整体,不厚此薄彼、避重就轻,避免出现影响本单位整体建设的“短板”。三要提升创新思维层次。敢于冲破传统模式和思维定式的束缚,坚持把拓宽思路、务实创新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自觉运用以人为本、质量效益、统筹兼顾等科学理念分析本单位建设形势、谋划工作。要具前瞻性,因地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要求和上级的指示精神有机结合,探索新规律、拿出新举措、解决新问题,与时俱进地抓好工作落实。

三、在实践锻炼中增强贯彻落实的具体能力各级领导干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的实践中,要自觉以本单位建设为镜子,认真反思和查找在素质能力上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着力提高领导本单位现代化建设的能力素质。一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领导干部必须强化科学决策意识,学习现代决策理论,掌握运用现代决策方法,努力提高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要注重调查研究,摸准情况、抓住本质、把握规律,分析问题既要见微知著、静中见动、虚中见实,防止“拍脑门”决策、“跟风头”立项;又要统筹兼顾、汲取经验教训,借鉴历史、着眼现实,使每一个决策方案,都建立在严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真正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的检验。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健全党内议事规则和程序,集中集体智慧,确保决策科学。要强化法制观念,坚持党性,坚持按制度、规定办事,防止违法决策。二要提高科学领导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增强抓工作落实的科学性上下功夫。首先突出重点。工作指导上,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特点,突出重点方向、重点单位、重点环节,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其次实施层次领导。领导干部必须善于统揽全局,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解决影响本单位建设的“瓶颈”上,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正规的工作秩序和落实到位的良性循环。第三搞好分类指导。遵循本单位建设的规律,把一般号召与具体指导统一起来,区分不同情况,提出不同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努力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三要提高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制约本单位发展老问题的同时,要善于发现新形势、新环境中出现的新问题,正确处理机关与基层、“硬件”与“软件”、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防止顾此失彼,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性研究和预见性思考。要针对信息数字化、指挥控制自动化、完成任务要素一体化、工作力量联合化和保障集约化的实际,下功夫学理论、学科技、学管理,实现能力素质由单一型、经验型向复合型、科学型跃升,在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中发挥积极作用,体现优势。特别要牢固树立与战略机遇期相适应的战略发展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攻关、集中突破,真正做到以突破“瓶颈”推动整体发展,以解决难题带动整体推进,以局部跃升促进整体建设。

四、在建设领域民生保障工作上要有新突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建设工作的根本目标。我们要始终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突出抓好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后街背巷改造、小区整治、市政养护等为民办实事项目,不断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居住环境。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房屋拆迁安置、房屋质量、安全生产、农民工工资等切身利益问题。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坚持“沉下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问计于民,做到服务于基层,服务于民。要努力打造建设服务品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在干部队伍建设上要有新突破。科学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推动科学发展,对全系统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牢固树立全市争进位、全省有位置、全国有亮点的争先创优理念,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坚持“钻进去”,把工作当做学问做,深入调研,把握规律,努力成为建设行业的行家里手。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科学决策和驾驭工作的能力、狠抓落实和综合协调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和攻坚克难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和有效处置的能力。要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通过深入开展“学习恩来精神,争做富民爱民好公仆”等主题教育,从影响机关效能的具体问题抓起,认真查摆和整改群众反映强烈的党性、党风、党纪问题。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努力使全系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实现新的飞跃,能力素质实现新的提升。

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 篇6

(征求意见稿)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县从2009年3月启动在县级领导班子和县直机关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和指导检查组的指导帮助下,县委常委会把这项活动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肃南的重要机遇,紧密结合实际,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和学习调研、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通过集中学习研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分析,形成了县委常委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体情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县委常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全力以赴谋发展,以人为本促和谐,统筹兼顾抓落实,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完善工作思路。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后,常委会认真审视我县发展的历史方位,立足资源优势,提出了加快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城镇化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建设美好社会主义新型牧区的发展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2006年,在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县情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认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自治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大力推进工业强县、畜牧富县、旅 游活县、科教兴县、生态立县“五大战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肃南的发展思路,解决了科学发展的战略问题。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我们坚持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各项工作,深入思考查找影响和制约肃南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工作中要突出扩大经济总量、改善基础设施、强化民生保障“三个重点”,解决了加快发展的着力点问题。去年以来,结合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我们着眼于对发展思路的继承和完善,用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和视野重新审视肃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审视肃南发展所处的方位和阶段,拥有的优势和劣势,把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具体锁定在钨钼铁资源、清洁能源、畜牧资源和祁连山生态保护等资源禀赋强、具有比较优势的方面,并集中全县干部群众的智慧,明确提出实施钨钼铁产业基地建设、百万千瓦清洁能源开发、百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扩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和祁连山北麓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 “五大行动计划”,以此作为推进“五大战略”的突破口和项目建设的支撑点,从而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的方向,理清了科学发展的思路,拓展了全县上下加快发展的具体路径,凝聚了科学发展的信心,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2、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完善机制,强化发展措施。我们坚持用好的机制促进落实、推动发展,力求目标更科学,责任更明确,执行更有力,考核更严格,监督更有效,引领各级干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领,从而使全县科学统筹协调发展蔚 然成风。一是建立了科学决策机制。我们始终把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贯穿于各项决策的全过程,先后建立完善了全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党政班子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四套班子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和县委领导班子周联系会议制度,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局工作、干部人事任免以及事关民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分别按照不同的层次和要求,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把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四个文件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主要内容,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并从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的新要求出发,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建立了县委常委、副县长周联系会议制度、工作A、B角制度,保证了县委工作平稳运行。二是建立了督查落实机制。实行常委向县委常委会、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有关工作和决策执行情况,有力地促进了工作落实。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党内情况通报、重大事项报告以及向人大、政协等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使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推行县级领导重大项目、重要工作包干挂项责任制,年初根据分管工作,与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共上电视,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公开承诺,切实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千斤担子众人挑,形成了主体明确、责权对称、层级清晰、奖罚分明、衔接得当的无缝责任链条。进一步坚持督查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和分工责任制,加大平时督促检查力度,强化问效措施,推动工作落实,形成了各级领导、督查部门、职能部门共同抓落实的大督查工作格局。三是建立了考核奖惩机制。我们在坚持完善已有考核办法和县委关于整治干 部不作为、乱作为和不会作为暂行办法的同时,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任期审计和年终考核制度,健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体系,强化刚性,增强可操作性,逐步建立了考核评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效能制度,做到以制度促规范,以管理促效率,以责任促落实,力求真实地反映各级领导干部、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位次和实绩,严格兑现奖惩,严肃考核的约束性和惩戒性,形成责任体系的闭环效应,确保了经济建设等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3、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凝聚发展力量。常委会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广泛凝聚力量,有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加强自身建设。我们认真落实县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把中心组学习作为民主决策的前台、思想交流的平台和调研成果的展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近两年来,在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上更加贴近形势、贴近中心,采取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上形势分析课和专题辅导,连续组织开展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常委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亲自为科级干部作报告,为主体培训班次学员上课,把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既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也增强了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与此同时,着眼更高层次的培训,2007年组织全县100名县科级干部赴中央党校集中进行理论强化培训,开创了我县干部大规模赴外培训教育的先河。发挥班子的示范带头作用,坚持和落实县级领导干部“六个一”联系制度和入户访民情制度,加大具体工作的指导力度,突出解决实际问题,树立了良好的自身形象。认真贯彻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和情趣,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把心思放在干事业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扎扎实实抓好本职工作,勤勤恳恳创造工作业绩。二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我们认真落实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预告、差额考察、任免票决、任前公示等制度,深化干部队伍制度改革,创新干部选拔使用机制,健全完善干部监督机制,选人用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不断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一步规范。倡导事业为重之风,坚持重德才、重政绩、重廉洁、重群众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充分激发和释放了干群创业的热情。坚决整治“不谋正事、重权轻事、草率行事、夹私办事、无端生事”等“五事”行为,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贯彻力、执行力、落实力进一步提高,整体功能得到明显增强。三是广泛凝聚力量。我们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在更广的层面和更高的起点上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积极支持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积极采纳政协参政议政意见,人大和政协组织的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保证政府充分履行职能,政府的执行力和落实力不断提高。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加强党管武装,动员驻肃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充分发挥省、市驻肃单位在服务、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全县呈现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良好局面。

4、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破解难题,推动科学发展。常委会不断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推动涉及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 题得到较好解决,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始终把工业作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坚定不移地把发展抓项目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矿产、水能等资源优势,加强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全县工业企业已达19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户,其中建成水电站22座,总装机容量达到43万千瓦,各类采矿企业126户,年采选金属矿100多万吨、原煤48万吨、石灰石66万吨,初步形成了资源导向型工业发展体系,全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

我们坚持农牧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大力推动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发展,全县牲畜饲养量达到101万头(只),其中细毛羊达到57.5万只,年产细羊毛1200吨,农牧民收入70%来自细毛羊产业。我们依托县城和乡镇小集镇,全面实施安居乐业工程,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县已建成功能齐备的楼房100多栋,县城建城区面积扩大到1.7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30.24%;农牧村形成集中定居点17处,修建小康住宅3400多套,45%的农牧民实现了集中定居,92%的村通了电、87%的村通了自来水、90%的村通了电话、70%的村实现了信息宽带接入和有线电视入户,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完善教育机制入手,下决心解决教育布局不尽合理、教育质量不高、学生上学困难等问题,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行符合肃南县域特点的“两免两补”政策,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免费教育,基本普及了高中阶 段教育;大力发展文化、卫生、计生等社会事业,先后获得“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单位”和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荣誉称号。

我们立足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旅游开发,围绕培育打造“祁连风光、石窟艺术、裕固风情、丹霞地貌”四大旅游品牌,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共同投入,多渠道吸纳资金,加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推介宣传力度,实施了祁连山腹地公路建设、马蹄寺世行贷款项目、丹霞地貌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建成了马蹄寺、文殊寺、康乐草原、白银丹霞等一批旅游景区,旅游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服务档次和水平不断提高,对外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我县旅游的知名度逐年提高,获得了全国生态旅游大县和中国最具民俗风情旅游大县称号,年接待游客超过40万人次。

我们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建设保护为重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组织实施祁连山生态移民易地搬迁、黑河流域综合治理、退牧还草等工程,加快了生态恢复治理,获得了 “中国绿色名县”称号,生态文明成为自治县新的亮丽名片。

我们高度重视民生改善,着力解决医疗卫生、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大力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使新增财力向社会保障倾斜,先后实施了城镇“五大保险”、农牧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制度、农牧村特困户定期救助和医疗救助制度、新型农牧村合作医疗制度、城乡特困群众住房补贴、采暖费补贴等制度,率先在全省推行了农牧村、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障全覆盖和应保尽保,并向城 乡一体化发展;对贫困大学生和考入重点院校考生政府采取救助奖励政策,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工作,通过多种途径着力安臵大中专毕业生和失业人员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9%,多年来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3%以内;三年来积极创造条件,累计为民办实事、办好事34件。

我们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妥善化解和处理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邻边和睦、宗教和顺、家庭和谐,让更多的干部群众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2008年获得了全省“平安县”称号。

2008年,全县GDP、人均 GDP分别完成9.44亿元和26016元,是2003年的2.96倍和2.9倍。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8059万元和16.22亿元,是2003年的2.68倍和3.3倍。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243元和5522元,是2003年的1.51倍和1.37倍。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二、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为找准影响和制约我县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县委常委会通过设立征求意见箱、电子信箱、召开座谈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建言献策,广泛深入查找问题,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认真梳理综合、分析检查,查找出县委常委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存在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解放思想上,存在创新意识不够强的问题。虽然充分认识到解放思想是个永恒的课题,必须不断与时俱进、常抓不懈,但实际工作中,对解放思想讲得多,真正有效推 进的措施少,在“务虚”与“务实”的结合上做得还不够,存在把解放思想挂在嘴上而落实不到行动上的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观念更新缓慢、思想封闭保守,谨慎有余、开拓不足,循规蹈矩多、改革创新少,不善于向解放思想要活力、要动力、要竞争力。表现在运用解放思想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上,眼界不开阔、思路不丰富、办法不灵活,缺乏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对发展优势、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认识不够,争先进位的意识不强、信心不足,率先实践、攻坚克难、创新发展的亮点不多。在解决和处臵一些具体问题时,难以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习惯于按惯例办、按上级意图办,习惯用老经验和固有的思维定势去决策,习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和行政干预来解决,缺乏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思路和意识。

2、在经济发展上,存在速度与结构不够协调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协调发展难。县域经济发展还缺乏优势产业的支撑,特色产业缺乏优势企业的带动,经济发展的层次还比较低,经济总量只占到全市的5.5%;围绕产业发展策划包装项目不足,产业开发链条短,资源开发受市场、地域、信息因素的制约还比较大;工业结构单一,资源依赖性强,企业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深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集聚度不高,循环利用不够;农牧业生产条件差,产业化经营水平低,设施畜牧业发展缓慢,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牧业发展的需求,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差、效益低,农牧民持续增收难度大;文化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开发机制不完善,开发深度不够、层次不高,带动能力不足,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全民创业不 足,民营经济数量少、规模小、比重低。

3、在发展环境上,存在软硬环境不够优的问题。在硬环境上,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瓶颈制约比较严重,电力和信息网络覆盖度不高,行路难、用电难、通讯难的问题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和阻碍着资源开发和新牧区建设;城镇规模小、聚集能力差、服务功能不强,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农牧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水利、暖棚等生产设施还不能满足农牧业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农牧民集中定居工程建设推进速度与农牧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资源开发、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超载过牧问题比较普遍,一些地方草原植被退化问题严重,祁连山生态保护的任务重、压力大。在软环境上,一些地方、单位还存在决策周期长,办事程序繁,行政效能低的问题;对行政执行力的监管不够,少数单位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至上,行政执行力不强,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干部作风建设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少数党员干部工作上被动应付,责任心不强,缺乏埋头苦干、一抓到底的务实作风。

4、在改善民生上,存在保障水平不够高的问题。近几年我们在改善民生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仍然存在不小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不少矛盾纠纷和利益冲突,构建和谐社会、解决民生问题任重道远。一些工作群众有要求,县委也非常重视,但由于财力等各方面条件所限,办起来还有难度;有的工作虽已部署,也对群众有过承诺,但工作成效还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保障方面,城乡一体化发展 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医疗、养老、低保等虽然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但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城乡差别仍然存在。二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中学教育质量不高;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不够健全,一些地方医疗条件较差,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存在,因大病致贫、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人才培养储备不足,一些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二是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社会治安状况虽有明显好转,但离群众满意还有差距,一些地方草原边界遗留问题较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个别地方群众思想情绪还不太稳定,维护内部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和外部睦邻友好、邻边和谐的压力还比较大。

5、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存在作用发挥不够好的问题。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强,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作用发挥不够;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群众疏于教育、疏于管理,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维护社会团结稳定方面不能很好的发挥领导核心和中流砥柱的作用。

6、在常委会自身建设上,存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够强的问题。常委会班子思想、作风、领导能力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谋划发展的视野和思路还不够宽,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尤其是围绕中心、着眼长远,议大事、抓大事,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还不太强,在总揽全局中突出重点、在统筹兼顾中协调推进、在深刻分析中抓住要害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班子成员对分管工作以外的事情关心不够,常委会集体议事决策的水平还不高;缠绕于会 议、文件、接待应酬比较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和抓落实还不够。

三、存在问题的根源

县委常委会认为,上述问题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有客观条件制约造成的,也有主观努力不够造成的;有思想观念不适应造成的,也有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的;有决策偏差造成的,也有执行不力造成的;有规章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也有工作方法不科学造成的。归结起来,最主要的是县委常委班子在学习、理解、把握和运用科学发展观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不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抓得不紧,全面性、系统性不够,各常委结合分管领域进行专题学习研究做得不够,对“什么是科学发展、怎样推动科学发展”没有真正从内心中搞清楚、弄明白,理解和认识还比较浅,真正从指导方针的高度来认识科学发展观还做得不够,只停留在表面,深度和广度都有较大差距,科学发展观的观点、思维、方式方法还没有充分武装我们的头脑,还没有完全渗透到我们思维的方方面面;还未能完全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来贯彻落实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致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自觉性相对欠缺,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和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等方面尚有差距,没能很好的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县情、研究问题、谋划发展、推进工作,习惯于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发展模式,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的制度机制还停留在原有的基础和层面上,没有真正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对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如 何实现科学发展研究不够,没有切实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还没有形成一整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

2、推动科学发展的紧迫感还不强。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思想比较封闭,视野打不开、目光放不远,安于现状,“小进即满、小富即安”,不愿接受新思想、新挑战,缺乏敢为人先、敢闯敢干的思想。满足于跟自己“纵向比”、跟发展落后的地方比,认为肃南近年来发展势头好,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一些指标在全市排位靠前,产生了沾沾自喜的优越感;满足于“向上看”,认为肃南是人口较少民族县,上级会有项目支持和资金的投入,习惯于“等、靠、要”而心安理得。而没有能“跳出肃南看肃南”、看到肃南面临的大好机遇、资源优势与当前发展滞后状况的巨大反差,看到肃南与先进地区在思想观念、发展基础、政策措施、制度机制上的巨大差距,看到肃南各族群众加快发展、尽快过上富裕文明生活的强烈愿望与党员干部素质能力的巨大反差。对在开放发展条件下周边县区、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竞相赶超的形势认识不足,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不强,思路谋划上不大胆,措施落实上缺乏创新精神,甚至不同程度地存在畏难情绪和依赖思想。

3、推进科学发展的意识还不强。在谋划发展上,脱不开民族县、牧区县、经济实力弱和行政区划的传统思维定势,把肃南放到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大格局中去分析和寻求发展机遇方面开拓进取意识不够;对“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认识还停留在字面理解上,没有真正转化为科学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 方法。重增长速度、轻发展质量,重资源开发、轻生态保护,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的倾向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在推进发展上,对经济发展抓得紧一些,对社会事业发展、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投入精力不够;眼前的发展考虑多一些,持续发展和长远发展考虑得不够;对具体问题如何解决考虑得多,对如何从体制、机制上建设和完善研究得不够。在优化发展环境上,硬环境的改善抓得紧,软环境改善重视不够。

4、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还不强。随着职务和工作环境变化,班子成员经常有效的党性锻炼少了,群众观念、宗旨意识自觉不自觉有所淡化,到基层、到群众中中研究解决问题不够深入,服务基层和党员群众的意识有所减弱,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树立得不够牢固,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搞清楚、弄明白“为谁科学发展”,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解决不够及时。与此同时,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够充分,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和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常委会班子在加强自身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方面力度还不大,常委会成员的表率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不够、抓得不紧,对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教育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共识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县委常委会通过深入学习研讨,总结经验教训,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化,在推动肃南科学发展上形成了六个方面的共识:

第一,推进肃南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 先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开放的深度,也决定发展思路、发展举措和发展水平。常委会认为,过去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不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结果,而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除了基础条件外,最根本的还是思想解放方面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要把坚持解放思想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强大武器,贯穿于发展的始终。要通过解放思想,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清醒地认识当前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坐标,清醒地认识我们在全市、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劣势和差距,自觉遵循自然规律、发展规律、执政规律,准确把握方位,确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第二,推进肃南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扩大经济总量为中心。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没有发展就难以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发展,首先必须要有量的积累,就是要扩大经济总量。只有把经济总量这块“蛋糕”做大了,才能为更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才能增强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才能拿出更多的份额解决民生问题。常委会认为,扩大经济总量,当前最紧要的是要提高发展速度。因此,我们要坚持着眼于好、着力于快、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地发展,只要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快”,能搞多快就搞多快。要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扩大内需投资、十大产业振兴等多重机遇,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坚定不移地抓项目、促投资,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第三,推进肃南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改善基础设施为支撑。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条件和依托。常委会认为,我县自然环境差,生产条件先天不足,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按照基础先行的原则,优先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要求,切实加大县内道路建设力度,解决群众出行难、运输难、资源开发难的问题;要着力推进农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加强城乡水、电、暖、路、通讯等配套设善建设,提高城乡发展环境;要重视抓好农牧村、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项目,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

第四,推进肃南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推进民生保障为根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治国理政的根本问题。常委会认为,解决民生问题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不仅影响着社会稳定和谐,而且决定着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支持和信心。因此,我们必须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保持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措施来抓。要围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重大民生问题,认真想办法、找出路、筹资金,千方百计为改善民生着想,尽最大努力解决一批涉及民生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五,推进肃南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维护稳定为基础。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我县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又是全 省的藏区,维护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既是国家安全和统一的现实要求,也是肃南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复杂多样,保障和谐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因此,我们必须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首要责任,切实抓紧抓好。

第六,推进肃南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加强党的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着力解决一些地方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县委常委会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五、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

通过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常委会一致认为,我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立足欠发达民族地区实际,重视比较优势,发挥后发优势,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着眼于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推进科学发展,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肃南实际,坚持实施工业强县、畜牧富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生态立县“五大战略”不动摇,突出扩大经济总量、改善基础设施、强化民生保障“三个重点”不动摇,全力推进钨钼铁产业基地建 设、百万千瓦清洁能源开发、百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扩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祁连山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五大行动计划”,把握政策抢机遇,统筹兼顾促发展,努力把肃南建设成为工业效益突出、农牧业特色鲜明、旅游独具特色、生态环境优美、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牧区。

工业效益突出,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循环利用、集群发展的发展理念,盘活存量资产,整合资源优势,引强入肃,做大做强“钨钼铁采选初加工基地”,扩大清洁能源开发规模,努力形成链条完整、优势突出的县域工业经济体系,经过5年努力,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户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以上,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农牧业特色鲜明,就是要坚持市场化为导向、产业化为手段、标准化为方向、科技化为支撑的发展理念,以建设全省最大细毛羊原种繁育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细毛羊产业,努力形成绿色环保、特色鲜明的县域畜牧业经济体系,经过5年努力,全县形成细毛羊良种引进、繁育、输出、推广“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一批特色畜产品知名品牌,细毛羊产业年产值达到2.5亿元,农牧民人均达到1万元以上。旅游独具特色,就是要坚持经济与文化互动的发展理念,以建设张掖“后花园”和丝绸之路新兴旅游地为目标,不断挖掘旅游文化资源,推动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发展,经过5年的努力,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建设基本到位,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明显提高、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对财政和群众增收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成为 第三产业发展和城乡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

生态环境优美,就是要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理念,既要唤醒沉睡的资源,更要坚守环境的底线,以建设保护河西“水塔”和中国西部绿色屏障为目标,加大县域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努力营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乡统筹发展,就是要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以完善城乡发展规划为先导,以深化城乡配套改革为动力,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支撑,优化城乡资源配臵,统筹完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建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城乡差别明显缩小,城乡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

社会和谐稳定,就是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发展理念,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注意理顺关系,善于理顺情绪,努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现实问题,及时处臵人民内部的矛盾和纠纷,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围绕上述发展思路,着重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 继续拓展思想解放的深度和广度,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更新观念中转变观念,在改革创新中促进发展,不断强化科学发展的意识,自觉摒除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一是着力在突出“第一要务”上解放思想,转变安于现状的观念,增强科学跨越的理念。引导全县干部群众努力克服“等、靠、要” 的思想、求稳怕乱的思想以及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至上等思想观念的束缚,既要看到我县发展态势良好,又要正视存在的差距和困难,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树立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的科学发展意识,做到只要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符合我县实际的发展,能搞多快就搞多快。二是在发展方式上解放思想,转变片面发展的观念,增强统筹协调的理念。坚持“五个统筹”,准确掌握上情,真正吃透下情,深化对县情的认识,努力使各个方面的发展相互适应,各个环节的发展有机衔接,切实做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三是在扩大开放上解放思想,转变封闭狭隘的观念,增强开放包容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开放的意识、构建开放的文化、养成开放的心态,营造开放的环境,不断拓宽开放开发的领域空间,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勇气、全球战略的视野,大力吸引区域外各类资源向“我”靠拢、为“我”所用;树立“大开放、大发展”的开放意识和“你投资、我服务”的合作意识,一方面大胆走出去,另一方面热情请进来,千方百计引进优质项目和人才,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四是在营造发展环境上解放思想,转变因循守旧的观念,增强改革创新的理念。发扬敢闯敢干的精神,增强探索的本领,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的良好氛围,对外树立尊重市场主体、尊重客商、尊重创业的民本意识,对内树立“百姓创家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意识,为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五是在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上解放思想,转变急功近利的观念,增强正确政绩的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成本大小、效率快慢、效益高低 和质量好坏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尺,实现速度、效益和后劲的统一,不给自己留遗憾,不给他人留隐患,不给后人留包袱,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增强县域经济整体实力 把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工业发展,作为推动肃南科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着力培育与资源优势相匹配的大企业、大集团,推动矿产、清洁能源等支柱产业集群发展,加快膨胀经济总量促量变,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促质变,努力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

大力实施钨钼铁产业基地建设行动计划。按照 “依托资源、科学规划,有效整合、改造升级,集聚发展、做大做强”的思路要求,通过创新开发机制,调整组织结构,有效整合资源,壮大企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祁青工业园区钨钼铁采选和县城及周边铁矿采选加工两大发展板块,加快钨钼铁采选和初级产品加工基地建设。一是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设立矿产勘查基金,县财政每年给予资金支持,对县境内以铁矿为主的矿产资源进行详查,探明矿源后,通过“招、拍、挂”等形式公开出让矿权,或以县政府或县属国有控股企业名义办理矿权,由政府入股参与资源开发;督促钨钼开发企业扩大钨钼详查范围,加大勘查投入,加快勘查力度,为钨钼资源规模化开发提供科学、详实的储量依据;依法加强探矿权的监督管理,继续实行资源开发有偿机制,强化资源开发管理,对“圈而不探”、“占而不采”的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排除一切干扰,推动资源科学合 理开发。二是加快矿产资源整合步伐。着眼于矿产资源开发结构性调整和产业链条延伸,引进具有较强投资能力、深加工开发技术支撑的大型品牌企业和战略投资集团参与钨钼产业开发,促其尽快做大做强;积极探索和尝试矿山价权入股、参股等多种形式,推进小铁矿企业整合,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解决铁矿企业无证开采和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采选设备差、资源浪费大、附加值低等问题;积极与青海方面协调沟通,对两地交界处的铁矿资源以我县为主进行合作开发。三是强化技术创新。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条件,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引进先进工艺和设备,促进企业技术装备升级,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和附加值,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到2013年,全县形成年开采钨钼矿600万吨、加工550万吨,开采铁矿500万吨、生产铁精矿150万吨、面包铁50万吨的规模,年销售收入达到22亿元,实现利税6.5亿元。

大力实施百万千瓦清洁能源开发行动计划。积极借鉴和引进新型能源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在市上实施“河西走廊500万千瓦发电工程”建设中找准对接点,乘势而上,以水能开发为主、水能风能并举,加快清洁能源开发步伐。一是强化水能开发建设。在已建成水电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流域规划,强化政府服务,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重点流域水能开发步伐,重点抓好黑河宝瓶,陶莱河三道湾、东水峡,隆畅河梯级、西营河梯级等电站建设;积极借鉴发达地区抽水蓄能发电的成功经验,引进、嫁接抽水蓄能发电的先进技术,建设抽水蓄能发电站,不断提高水能资源的利用率;加强水 能资源开发出线上网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加大输出线路的建设力度,促使企业早日并网发电发挥效益。同时,加强交通、通讯、物资流通和信息管理的配套服务工作,帮助企业不断提高建设管理运营的水平和效益。二是加快风能开发步伐。强化基础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测风工作进度,尽快在风能资源较好的祁丰、明花等地完成风能勘测、评估和风电特许经营权项目的招标工作,力争早日实施风电开发项目。三是加大太阳能勘测利用力度。充分利用我县日照时间长、辐射量大的有利条件,加大气象观测的投入力度,加强太阳能开发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太阳能开发利用评估工作,做好太阳能光伏电站开发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争取实施相关项目。四是加强沼气等生物质能的利用。抓紧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在秸秆等生物质能丰富的乡镇优先推广普及沼气利用,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积极扶持在养殖专业大户及集约化养殖场推广应用沼气,在农牧民集中定居点加大集中供气站的论证评估,力争在沼气的集中利用上实现新的突破。到2013年,全县建成新型清洁能源项目64个,装机容量达到12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49亿度,实现销售收入13.4亿元,利税4.55亿元;太阳能热水器得到普及,户用太阳能光伏电板广泛应用,全县三分之一的农牧户享用到清洁方便的沼气。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软硬环境,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组织实施 “全民创业工程”,通过认真落实创业政策引导、筹措专项资金扶持、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形成全民创业热潮;适应社会 需求多样化、多变性和进步性对所有制形式多样化的客观需求,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切实做好引导、扶持和服务工作。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制定和落实各项亲商、安商、惠商政策,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继续加大投入,加强融资服务,促进非公有制企业产业升级;大力招商引资,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引资、合股、合作等形式,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建设、旅游资源开发,拓宽发展领域;有针对性地扶持中小企业和特色企业发展,培育和创建本地特色名牌,努力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质量、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社会效益的新突破,增强县域经济的活力和实力。力争到2013年,全县非公有制企业达 家,年均增长 %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以上。

(三)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 坚持以牧为主,大力实施畜牧富县战略,按照“抓特色、建基地、创品牌、扶龙头”的思路,以细毛羊产业为重点,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培育现代农牧业体系,推进新牧区建设,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

大力实施百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扩繁行动计划。把发展细毛羊产业作为促进农牧民增收的优势产业,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做大做强。一是坚持以产业化为手段。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行细毛羊良种、良法补贴,鼓励和扶持细毛羊规模养殖,支持养殖小区建设,不断扩大细毛羊养殖规模,形成良种引进、繁育、输出、推广“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按照 优质标准组织加工,按照效益理念组织营销,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牧民和社会各界以牲畜、草场、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引导和带领农牧民参与细毛羊生产的各个环节;做大做强现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兴建乡镇农贸市场,鼓励购销组织、大户和经纪人参与畜产品流通,发展符合牧区实际的畜产品流通体系。二是坚持以标准化为方向。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行实施细毛羊繁育、饲养、管理、防疫标准,把市场理念、质量理念、标准化理念等现代农牧业运行理念贯穿于细毛羊生产全过程,创建地域声誉,提升产品品位,不断提高细毛羊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坚持以科技为动力。大力推进以澳血导入为主的绵改育种技术,以绵羊穿衣、机械剪毛为主的科学化管理技术,以暖棚养殖为主的高效养殖技术,稳步提高细毛羊个体质量;进一步充实专业技术力量,不断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素质和技术装备水平,加快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成果转换。四是坚持以项目为支撑。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连片和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围绕畜种改良、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等重点,进一步加大配种站、药浴池、暖棚羊舍、剪毛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细毛羊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多渠道开辟饲草料来源,在合理利用天然草场的基础上,建立人工种草基地、发展饲草料加工储备点,鼓励和推广舍饲喂养, 解决发展细毛羊饲草料不足和天然草原超载过牧的问题。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全县细毛羊基础母羊达到60万只,扩繁能力达到100万只,年产优质细 羊毛2600吨以上、羊肉6500吨以上,产值达到2.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按照政府推动、市场牵动、能人带动、有序流动的总体要求,把劳务经济作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城乡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全面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建立劳务基地,发展劳务经纪人,不断拓宽农牧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渠道,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和组织农牧民异地就业、异地发展,实现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术型、雇工型向经营型、季节型向常年型转变。建立县内资源开发企业安排本地劳动力就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富裕劳动力就地输转增收。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牧民广泛利用各类资源,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类型多样的服务业、农畜产品加工业,通过延长产业链,扩大就业容量,培育新的增收点。

全面落实惠农强农政策。坚决执行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牧业、城市支持农牧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好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等政策性补贴,及时衔接拨付退牧还草补助资金,让广大农牧民在政策性补贴中感受支农、体验惠农,增加收入。切实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增加对农牧业的投入,不断增强农牧业农牧村发展实力,稳定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大公共财政在农牧民群众上学、看病、就业、困难群众救助、社会保障、公益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让农牧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加快推进新牧区建设。坚持把新牧区建设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结合起来,从更高层面、更宽视野来考虑城乡发 展的构架、产业的分布、功能的配套,努力破除束缚农牧村发展的体制障碍,坚决破除影响农牧村发展的政策瓶颈,做到发展要素投向、社会事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向农牧村倾斜,不断增强农牧村的发展能力;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增加财政投入、号召群众投工投劳和积极参与等多种形式,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和农牧民定居工程建设,下功夫改善农牧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探索农牧村草原、土地流转模式,通过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出租等方式,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参与草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典型样板,为发展现代农牧业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农牧村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农牧村社会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农牧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牧村全面进步。

(四)壮大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消费需求不旺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依靠旅游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是欠发达地区促进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把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培育做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来抓,统筹规划,强力推进。一是围绕“魅力肃南〃裕固花乡”这一主题,坚持以祁连山腹地公路为纽带,以马蹄寺为龙头,县城为中心,祁丰、皇城为两翼,逐步形成内容丰富、布局合理、覆盖全县、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旅游发展格局。通过充分的挖掘策划,将境内各旅游景点用祁连山腹地公路串连起来,精心打造“祁连风光、石窟艺术、裕固风情、丹霞地貌”四大旅游 品牌,提升肃南旅游的整体品位和形象。二是着力构筑“两大文化旅游经济圈”,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即:构筑以康乐马场滩草原——县城为重点的文化旅游经济圈,加快裕固族民俗文化村、隆畅河民俗风情线、肃南影剧院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出一批能够吸引游客参与的文化旅游产品,形成集自然风光欣赏、民族文化体验、休闲购物度假为一体的裕固族风情体验基地,带动县城及周边相关产业发展;构筑以马蹄寺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的文化旅游经济圈,进一步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景区文化内涵,促进景区文化资源优势向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三是切实加大建设、宣传与管理,提高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盘活资源,理顺体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建设,努力构建多元化旅游投资格局,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等基础服务水平;紧紧抓住丝绸之路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张掖军民两用机场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大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努力把肃南建设成为张掖发展的“后花园”和丝绸之路上的新兴旅游地;加强景区管理,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加强对旅游景区、景点生态环境监测,加大环境污染治理,保障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重视运用现代流通理念和方式,发展壮大商贸流通,不断增强流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积极推进乡镇初级市场建设,鼓励各类投资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发展流通业。积极发展农畜产品、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牧村市场环境。积极争取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在继续鼓励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信息、咨询、法律等中介服务业,发展社区服务、休闲健身、文化娱乐等新兴行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水平。

(五)坚持民生为本,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行动计划,全力做好发展利民、创业富民、保障安民、服务惠民文章,推进财富共创、成果共享、和谐共建。

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以县域经济的理念做先导,把城镇和农牧村作为一个整体同步规划、同步统筹、同步整合、同步提升。一是编制和实施好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充分发挥城镇汇聚各种要素的枢纽与孵化器功能,在提升城镇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扶持小集镇和中心村发展,构筑以县城为中心、连接小集镇和中心村、功能互补的网络型城镇框架。二是完善土地、草原利用总体规划。围绕加强对草原保护和退牧还草建设,提高土地、草原资源利用率,做好新一轮土地、草原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并优先保证重点发展区域,引导产业集聚,提高单位土地、草原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三是强化新牧区规划建设。鼓励农牧民走“集中定居”的路子,重点抓好小集镇和中心村建设,推动农牧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努力形成一批容量大、环境好、配套完善的新型农牧村居住区;打破地域界限限制,逐步将部分集镇所在地行政村整体划归小集镇实行社区化管理,其他条件成熟的村有序开展并村工作,为实现牧民集中定居和产业优化布局创造条件。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坚持以现代工业理念提升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以现代农牧业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升级,以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形成三次产业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格局。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扶持等措施,在城镇、中心村、工业园区大力培育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围绕发展现代畜牧业,把小城镇建设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积极培育小集镇的支柱产业,繁荣小集镇市场,聚集生产要素,增强小集镇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县城和有条件的小集镇、中心村的旅游设施建设,培育新的旅游景点、景区,鼓励和扶持农牧民积极参与旅游景点开发和服务,促进农牧民向城镇转移;加快培育和发展生态产业,做大做强生态文章,不断拓展增收空间,以此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加快县城建设,突出重点、突出民族特色,集中力量加快交通、供水、供暖、排污等设施改造步伐,加强居民小区建设,实行社区化服务管理,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创造优美人居环境;不断完善小集镇、中心村基础设施,加快水、电、暖、路等设施配套建设,使之尽快完善配套功能,发挥农牧村地域性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作用;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推进农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健全完善城乡道路、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加快小集镇、中心村道路、街道改造硬化和绿化、亮化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牧村人居环境。到2013年,农牧民在小集镇和中心村集中定居率达到65%以上,城镇化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覆盖城乡的路网、电网、通讯网、水网、信息服务网基本形成。全县所有中心村实现通油路、通公共汽车;城乡居民全部用 上安全饮用水;有线电视、宽带网络覆盖全县中心村。

推进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加大对农牧村社会事业的投入,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使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公共服务。一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平教育体系。进一步整合城乡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按照一乡一校、稳步集中的思路,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加快发展乡村幼儿教育,实现15年免费义务教育;提高农牧村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城乡教育水平均衡发展。二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城市医院与农牧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制度,实行乡村医生巡诊制度,完善覆盖城乡的疾病防控、医疗救治、卫生执法监督和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三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整合社会文体资源,健全城乡文化服务网络,抓好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重点的农牧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发展广播电视和信息网络事业,推动城市文明向农牧村辐射。四是建立城乡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大力发展各类专业技术协会,构建适应市场、面向群众的科技推广体系。五是建立城乡一体的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扎实开展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的就业扶持政策体系和各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制度,搭建公平的就业平台,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实现就业一体化;加快城乡社会性养老机构建设,健全完善与农牧民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

逐步提高标准,实现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化;提高新农合财政补贴标准,将城乡居民特殊病种门诊费纳入医疗报销范围,加快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接轨,推进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进一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大病补助标准和农牧村“五保”对象、城市孤寡老人集中供养率,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加大城乡居民住房特别是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力度,解决城乡群众住房困难。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适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放活政策,简化手续,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取消现行以非农和农牧业性质划分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推行以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的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让农牧民享有自由进城和自由迁徙的权力。鼓励农牧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牧村人口在城镇落户,落户后其现有草原、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在一定时期内生育政策不变。为使这项改革稳步推进,先将城镇居民、在城镇居住的农牧民,以及农牧村“五保户”、孤寡老人、无生产资料人员先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然后逐步向农牧村其他人群推进。在现阶段为了方便与上级有关政策的衔接,可实行“居民户口”与居民原户籍并存的“双户籍”管理。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县农牧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的工作。

(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是优势,生态环境也是竞争力。我们要更加自觉地遵从自然规律,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抢抓国家对生态建设日益重视的机遇,积极谋划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建设,努力建设环境友

好型社会,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是从正在做的事情入手,从现有的条件着手,积极争取祁连山北麓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祁连山北麓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建设总体规划(初稿)》已编制完成,这个规划涉及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支撑和管理等4大工程21个主题建设内容,总投资约64.09亿元,符合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要求,当前要抓紧组织开展规划的论证工作,经充实完善后,采取多种方式、多条途径积极汇报、强力公关,争取纳入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由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尽快付诸实施,以期推进我县生态改善,促进珍惜物种和特有物种资源的恢复和发展,遏止林草退化趋势,促进生态有效修复。二是切实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以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与建设为重点,加大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的实施力度,最大限度地恢复和优化祁连山生态环境。三是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认真落实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各项政策措施,扩大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范围,合理有效的利用草原,努力遏制草原植被退化;加强草原监理,建立草原生态监测预警机制,加大草原虫鼠害、毒草防治力度,严厉打击和查处乱采滥挖等破坏草原的行为和案件,增强草原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发展生态经济。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发展生态农牧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服务业,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态破坏,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七)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肃南县

作为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既面临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压力,也面临做好区域平衡和周边稳定的压力,积极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我们要从保稳定这个最低层次入手,从保民族团结这个中等层次抓起,确保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这个高层次目标。要立足当前形势,着眼顾全大局,保稳定,促和谐。工作中着力抓好“三稳”:即稳定,努力理顺各种关系,特别是人们的情绪,使全县有一个和谐、融洽、协调的环境;稳步,各项事业、各项工作既要积极进取,又不可操之过急,而要谨慎从事,平稳推进;稳妥,对于任何工作,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和敏感节点的工作,都要周密准备,把握时机,尽量避免失误,减少震动。具体来讲,对外,要加强交流合作,保持睦邻友好、邻边和谐;对内,要加强源头治理,保持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一是维护邻边和睦。坚持和落实维护稳定的周边关系联谊联建、情报信息联通联享、矛盾纠纷联查联调、社会治安联防联治、文化联合联办、工作责任联带联究机制,通过与周边相邻县市签订综治协作与创建平安边界协议,依法妥善调处涉及边界及其它生产生活方面的矛盾纠纷,妥善解决各种遗留问题,确保边界稳定。二是维护社会稳定。把理顺群众情绪放在突出位臵,妥善解决好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和群众反映较多的突出问题,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不断加强社会管理,拓展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建立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整合资源,拓宽领域,完善人民调解功能,充分发挥好人民调解在维护稳定工作中的作用;更加注重社会面的治安

稳控,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严打整治,着力解决重点部位、重点领域的突出治安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强化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保持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强在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促进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高度重视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挖掘宗教教义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一致的内容,注重发挥宗教在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服务社会的作用,营造宗教和顺的良好环境;密切关注邪教、非法宗教活动动向,加强信息沟通,落实管控措施,严防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蔓延,严防“藏独”势力渗透破坏,确保社会政治大局和谐稳定。

(八)加强党的建设,夯实科学发展的组织基础 坚持定决策一切从党建工作抓起,求发展一切以党建工作支撑,抓落实一切靠党建工作推动,为推进自治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牢牢把握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体党员这个根本,紧密结合当前我县党的建设的实际,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学习教育引向深入,全面把握科学以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促进各级党员干部把精力集中到搞建设上,把心思用在谋发展上,真正在全县上下形成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全力营造

一个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进而形成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集中培训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监督管理机制和选拔任用机制,坚持凭实绩用干部,以发展论功过,以业绩定优劣,以贡献定岗位,真正把那些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思路、有政绩、公道正派、德才兼备、群众口碑好的干部选拔上来,形成鼓励干部干事创业的正确用人导向;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切实抓好农牧村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制度,努力为各类人才健康成长和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眼于尊重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基层干部骨干作用,狠抓基层班子、党员队伍、人才队伍、后备干部队伍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解决好党的事业“有人干”、“能干好”的问题;着眼于开展工作有场所、发挥作用有平台,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建设标准规范的基本阵地,切实解决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的问题;着眼于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开展务实有效的基本活动,解决好基层党组织的影响体现不出来、党员队伍的活力激发不出来、党组织和党员的整体形象展现不出来的问题;着眼于建立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巩固工作成果,建立科学管用的基本制度,解决好抓基层党建不主动、不自觉、不经常、不持久的问题;着眼于工作能够正常运转、活力能够长久保持,完善必要可靠的基本

保障,解决好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不足、人员待遇不高的问题,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从肃南的实际出发,把勇于开拓创新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结合起来,时时处处重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坚持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应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强化群众观念,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访贤于百姓,问计于基层,求知于实践,了解真实情况、找准问题症结,采取具体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服务意识,健全和完善便民服务代理制、城乡党员动态管理和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使人民群众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五是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严厉惩治腐败,坚持纠建并举、综合治理,切实纠正不正之风;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巩固和发展全党动手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局面,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六、加强常委会班子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县委常委一班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加强县委常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把常委会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思想解放、本领过硬、37 作风优良的领导集体,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发展的决策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县委常委会班子成为领导肃南科学发展的表率。

1、在解放思想上作表率。坚持县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把中心组学习作为民主决策的前台、思想交流的平台和调研成果的展台,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坚持一月一个重点,一期一个专题,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分析新形势、研究新问题、形成新对策结合起来,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开阔胸襟,把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和做法中解放出来,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思维、新理念,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在提升能力上作表率。通过学习培训、实践锻炼等形式,切实加强班子的能力建设。提高统揽全局能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统筹兼顾能力,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应急处臵能力,科学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善于宣传和发动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创造性地落实到基层中去。

3、在科学决策上作表率。发扬民主,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全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党政班子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四套班子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和县委领导班子周联系会议制度,38 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局工作、干部人事任免以及事关民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分别按照不同的层次和要求,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调查研究制度、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等,完善决策方式,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防止和杜绝决策失误。在处理党政关系上,坚持总揽不包揽,把管人与管事有机结合起来,支持政府积极开展工作;注意征求人大、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努力使县四大班子之间做到事业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

4、在改进作风上作表率。坚持实事求是,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进一步健全联系基层和群众的制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规范机关办文、办事、办会制度和公务接待制度,切实改进文风会风,从文山会海和迎来送往等不必要的应酬性活动中解放出来,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谋发展、解难题、抓落实、出成效上;强化督查落实,继续推行县级领导重大项目、重要工作包干挂项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随时跟踪问效,重要情况亲自掌握,重大问题亲自研究,突出矛盾亲自破解,重点工作亲自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快速推进。

5、在廉洁奉公上作表率。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述职述廉制度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带头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规范常委个人从政行为,自觉执行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带头规范从政行为,做到依法行政,规范操作;进一步完善管人、管事、管财的相关制度,确保权力规范运行,以模范的实际行动,39 维护个人的纯洁性、班子的先进性和核心领导的权威性。

科学发展观与地方税制改革研究 篇7

1.1 地方税主体税种缺失

1994年我国实行了分税制, 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划分了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 真正属于地方税性质的税种只有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零星、分散的小税种。通观世界各国的地方税也多由一些零星、分散的小税种构成, 这并不能构成我国地方税设置的主要弊端。但问题在于:地方税的主体税种不明确。目前占地方税收入前三位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均不是纯粹的地方税, 而是具有共享税性质的税种。2005年房产税收入占地方税收入的比重仅为4.5%, 土地使用税、契税等税种收入累计占地方税收入的比重也很低, 仅有7%左右。地方税主体税种缺失, 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理财、聚财的积极性, 不利于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 也不利于地方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

1.2 税权划分制度的保障缺失

我国的地方税税权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 实行高度集中的税收管理体制。地方只具有少数税种的开征和停征的权力、税率的选择权以及征收管理权及制定一些具体的征税办法和补充措施的权限。虽然在我国税权划分缺乏制度保障的条件下, 下放地方税权可能会引发税权的滥用, 但是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也不利于各地方政府运用税收政策杠杆因地制宜地调节地方经济, 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目前, 我国尚无统领整个税收体系的“税收基本法”和统领地方税体系的“地方税通则”。难以从法律的高度对我国地方税的性质、作用、立法原则、管理体制、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及主客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立法权和解释权、各级税务机关职责等问题, 作出科学、明确的规定。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权划分缺乏必要的法律制度约束。因而, 税权下放与否不是问题的关键, 问题的焦点应该是如何尽快建立中央与地方之间税权划分的约束机制, 以确保中央与地方之间在行使各自权力时, 有法可依。

1.3 国、地税的机构分设导致征收效率不高, 成本增加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 设立了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 (以下简称“国地税”) 。国税局负责征收中央税和共享税, 地税局负责征收地方税。国地税的分设, 调动了地方政府征收和管理的积极性, 堵塞了税收流失的漏洞, 但是我们也看到国地税的分设加大了税收征管成本, 增加了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成本, 降低了税收征管效率, 不利于税收征管制度的优化, 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字, 我国的税收征收成本大约为4.7%左右, 而且各地区的税收成本与经济布局相吻合, 东部及沿海地区较低, 中部地区次之, 西部及欠发达地区较高。西部欠发达地区达到10%左右, 中部地区大约7%~8%, 即使是东部沿海地区也达到4%~5%。据有关调查, 有些地方的税收征管成本还远远高于上述比例。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税收征管成本 (一般都在1%左右) 。因此, 分税制的关键并不是机构的分设, 分税才是它的基础。

2 在新一轮税制改革中, 科学发展观下优化地方税制的原则及思路

2.1 优化地方税制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稳定原则, 是指税收收入应当能保持稳定增长, 不能因经济周期等的变化而出现大幅度波动。这就要求地方税体系中要包括一些不易受经济波动影响的税种, 并且征收这部分税种所得的税收收入占地方总税收收入的比例应较大, 才能保证在经济发生变动时维持一定量的地方税收入。这样的税种主要是对财产征收的直接税。

(2) 弹性原则, 是指税收要能对经济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在经济发生波动时, 可以起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在经济过热时, 会自动增大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反之, 在经济萧条时, 会自动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这就要求地方税体系中要包括一些可以对经济波动有良好调节作用的税种, 如营业税、个人所得税。

(3) 适度原则, 是指税收收入应能满足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的需要, 既不过度征收导致税源枯竭, 也不能征收过少, 使地方政府公共支出财力不足, 导致政府职能缺位。

2.2 在税制统一的前提下, 下放一部分立法权

目前, 我国税权高度集中、地方缺乏必要税权而在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 税收立法的下放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税权的划分既要体现全局利益的统一性, 又要在统一指导下兼顾地方的局部利益, 充分考虑地方政府运用税收调控经济的需要。具体设想如下:

(1) 对涉及全局的税种, 开征、停征、税目税率调整权继续集中在中央, 经过全国人大立法, 提升法律层次。

(2) 地方税中在全国统一实施的, 关系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和公众切身利益的税种, 应由中央统一制定。但在税目、税率的设计上可设置一些弹性区间, 允许地方在区间内确定执行标准, 如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等。

(3) 影响范围只在地方本级管辖区域内的地方税税种, 立法权归省一级地方政府或地方税务局, 由地方决定其税基、税率、减免、开停征及征收管理等项事宜。但其征收方案需报中央备案。

(4) 在一定的法律范围内, 经中央批准后可授权地方开征部分色彩浓厚的新的地方税种。

(5) 对某些地方小税种, 如果征收成本高、征收数额小, 地方有停征的权限。对税收立法权进行以上的划分, 一方面可以保证中央的权威, 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另一方面亦可规范地方税权, 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使地方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地运用税收政策调节本地的社会经济, 合理配置当地资源, 提供符合本地居民需要的公共产品。

2.3完善我国地方税制的其他配套措施

(1) 加快“费改税”步伐, 推行清费立税。目前, 预算外资金管理失控, 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 必须从资金所有权上着手实行费改税, 利用税收手段解决预算外资金问题。对于一些金额较大、影响较大、普遍收费的项目, 可以改费为税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 统一上缴财政金库。这样做既可以解决当前收费标准不统一, 收费项目杂乱, 乱收费乱摊派严重的问题, 又可以接受地方政府统一管理, 统一分配, 保证专项资金专项使用, 增加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2) 建立和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当前建立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路是在省内确定省、县两级主体框架, 原因在于目前各级政府中县级财政的支出缺口最大, 重要的公共服务都要由较低级次的政府来承担, 想减轻压在农民头上的过重的财政负担就必须强化县级财政, 使其有充分的收入以保证它所承担的支出责任的完成。省际之间的转移支付由中央财政根据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 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 通过中央预算组织实施, 采取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特殊性转移支付的方式。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解决不同地区间财政收入能力与基本财政支出需要之间的不平衡和各地区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均衡, 这部分财力来源应包括现行体制中的地方财政收入、税收返还、体制上解或补助等部分。特殊性转移支付主要解决县市政府在农业开发、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通讯、能源、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对社会事业等特定项目进行的补助, 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的支出, 这部分资金主要为现行体制中的各项专项补助、专项结算补助等。

(3) 对事权与财权重新定位, 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政与支出职责。中央政府事权和财权的划分应包括中央、省、地 (市) 、县四级, 界定各级政府财政支出范围的基本思路是进一步缩小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支出范围, 省一级财政将主要支出职责下放给市财政, 主要负责对全省有影响的项目承担主要经济服务性支出, 市级财政将承担大部分地生活服务性支出, 在县乡级农村地区提供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等服务的财政支出应该由省一级财政来负担, 而不是层层划分。因此, 在重新定位各级政府财政支出范围之前要减少地方政府层级, 将县乡两级财政合二为一, 这也是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的出路。在农村地区的县及其所属的乡之间存在着大量的财政支出职责交叉, 贫困地区财政支出职责应再度集中到县级财政;富裕地区, 因为乡财政拥有足够的自有财政收入来源, 所以可以将全部财政收支职责下入到乡财政。县乡两极财政的合并将使财政职责更加明确, 同时还可以简化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地方财政支出范围的划分在根据公共产品理论以及效率原则科学界定的同时也需要用法律的形式予以固定, 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社会, 本着为市场经济立宪的财政改革当然也需要法律的界定和保护。

参考文献

[1]吴艳芳.“绿色税收”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税务研究, 2006 (10) .

[2]袁振宇.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制的几点思考[J].税务研究, 2007 (12) .

[3]石恩祥.发展税收文化构建和谐税收[N].天府新论, 2005.

[4]肖蕾静.税收文化模型研究分析及其借鉴[D].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6.

[5]邓子基、马潞生.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6]邓子基.如何在新一轮税制改革中逐步完善地方税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 .

科学发展观与学校人本教育研究 篇8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提出的发展理念,对促进学校人本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在新时期的学校管理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人本教育的重要性。笔者在本文中就科学发展观与学校人本教育进行相关研究,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学校 人本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187-02

我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并逐渐将其完善,其中蕴含着一个极其重要的核心价值,即社会主义的所有努力都应该以创造为条件,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进而实现解放自我、发展自我。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提出的发展理念,对促进学校人本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对开展学校教育具有重要启示,要求学校教育者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尤其应该坚持以人为核心,倡导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

1 科学发展观对学校人本教育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与学校人本教育之间除了在坚持以人为核心方面具有统一性之外,科学发展观还为学校人本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要求,以帮助学校在开展人本教育过程中,更好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引导学校走一条适应本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

1.1 坚持科学发展

科学的发展要求学校在教学中坚持以科学为管理依据,反对管理专制,避免出现人的发展与其他发展本末倒置的现象。在学校发展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必须通过科学的论证和民主的决策,明确突出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要求。比如:在质量管理方面,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学校工作过程以及结果的设计、检查和分析,不断提高各项工作的工作质量;在对教职工的管理层面,则应该坚持管理的科学化和制度化,合理安排学校教职工资源,挖掘教职工的潜力,不断提高教职工的工作水平;在开展学生管理方面,要在学校内部形成整体一贯的教学秩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在促进学校发展方面,注意循序渐进,反对脱离现实实际,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目标去实施科学管理。

1.2 协调全面发展

每个学校都是一个由内部结构元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为此,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协调各方面因素利益,注意统筹兼顾。协调全面发展要求学校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坚持从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把学校的各个项目进行重难点划分,并集中优势资源首先解决最需要的学校项目。比如:对于学校工作人员的流动、教学设备的调整、课程的设置安排等,都要求学校管理者进行统筹管理,兼顾整体和局部的利益,确保整个学校的各个工作环节都处于动态的和谐稳定状态。

1.3 长期持续发展

新时期学校必须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坚持上级的相关政策要求,从本校的实际状况出发制定长期的发展策略,并制定有利于总目标实现的各个分目标。为此,学校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质量管理工作水平;在学校人事管理方面,制定长期的教职工发展规划,有组织的开展各项培训工作;在学生工作方面,要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学规章制度,形成严谨的教学秩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不断提高。

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人本教育管理模式

2.1 坚持以协调、协作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

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学校人本教育管理中要求管理者以平等的意识去协调与学校教职工、学生之间的问题,所有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等也应该经过相关人员的集体协商和讨论,严格按照民主程序开展学校管理工作。也就是说,学校管理者和领导者应该采用协调的方式去调节、控制和化解学校管理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尽量将学校矛盾消灭在矛盾的萌芽状态,站在公正公平的角度,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此外,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善于与下属员工进行写作,各种因素共同投入学校工作中,以最快的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总之,通过协调与协作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可以充分贯彻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进而让学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健康发展。

2.2 坚持以领导、引导为学校管理的基本思路

在学校人本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必须首先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并依此会基础制定适合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标,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此外,还必须注意听取学校教职工、学生的意见,并以此作为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工作的指导,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思想情感的沟通,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比如:学校管理者在看到教师或者学生遇到生活的问题时,可以朋友者的身份与其进行亲密沟通交流,帮助其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克服生活中的困难。这种工作管理方式也是对科学发展观中注重人本管理的延续,更加突出对人的关心和对人的尊重。

3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学校人本教育的具体实施

3.1 坚持人本关怀为核心

学校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必须坚持关爱人、宽容人、尊重人和激励人。

首先,做到关爱人。俗话说,没有爱,人不能存在一天。人是具有丰富情感动物,在学校管理中领导要做到关爱学校教职工,爱护学生,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以此增强教职工以及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安全感。为此,学校管理者不仅要关心爱护教职工的工作,而且要关心其生活中的困难,并及时加以解决。对于教师来说,则应该信任和尊重自己学生,做学生的朋友,了解学生的优点,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积极加以引导,给每个学生无私的关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其次,学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应该都抱有一颗宽容之心,在学校内部形成一种宽松民主的气氛,让学校的学术环境更加有活力。宽容就是要求包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正如孔子所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皆仰之”。在学校教育中也应该坚持这一理念,以宽容之心去对待其他人的失误,包容意见不同的人,包容犯过错误的人,用包容去团结学校职工。

再次,坚持人本关怀还应该注意学校人与人之间尊重和理解,学校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应该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平等,虽然有上下级的关系,但是依然要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在学校内部形成一种人人平等的环境氛围,也只有在这种平等的环境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才会相互尊重和理解,学校工作才会更加有序的开展。比如,在对待学校教职工方面,学校管理者决不能以权压人,而应该尊重教职工在学校中地位,尊重他们的人格权利,尊重他们追求自我完善的权利,进而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民主的环境氛围,让学校内的每个人都能够在这一环境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最后,在坚持人本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激励不仅包括物质奖励也包括精神奖励,对于高校知识分子来说,有时候精神激励的作用更重要,比如,学校在了解每个教职工的特长和能力的基础上,肯定他们的潜力,并通过职务升迁、颁发荣誉、职称等方式让教职工深受人民爱戴。

3.2 形成开放的大局观念

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树立长远的大局观念,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走一条坚持以人为本、勇于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学校管理中,一方面要处理好学校的日常事务;另一方面则应该制定适合学校长远发展的战略方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对各类事务的预见性,提高自己的科学判断能力,凝聚人心,使得学校管理得以有序进行。此外,学校教师也应该注意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传授各种新思想和新方法,以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扎实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养。

3.3 营造积极新区的学校氛围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在于促进发展。为此,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为了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注意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相关工作人员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不断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首先,加强教职工的教育和引导工作,提高教职工的思想境界。为此,学校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学习,提高教职工的思想境界,促进其爱岗敬业,认识完成各项教育工作。

其次,学校应该为教职工积极进取营造良好的环境,对此,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晋升和提级制度,将奖酬与工作绩效相联系,注重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此外,学校为了激发教职工的工作人权,还要善于发现每个教师的特长,鼓励其在工作中积极创新,建立和谐的教师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干群关系,营造一种相互鼓励,相互严格要求的学校氛围。

最后,积极处理教职工在工作中出现的心理挫折。任何工作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在教职工的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挫折,进而导致情绪低落,影响了其教学的积极性。为此,学校管理者应该积极发现和理解教师遇到的各种挫折,对于受挫者在工作的问题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并给以耐心的开导工作,帮助其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其改善工作出境,让其正确看待工作中的挫折,形成乐观进取的生活工作态度。

4 结语

科学发展观对当代中国教育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坚持以科学发展思想为指导,形成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在学校教育中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而不能只重分数,忽视人的发展,更不能将学校作为谋取资源的手段。为此,学校管理者和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进一步研究和分析科学发展观与学校人本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在实际的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一切工作都充分体现出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

参考文献

[1] 燕国材.论素质教育与人本教育[J].探索与争鸣,2009(8):4-6.

[2] 张志云.人本教育管理的当代解析[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0):496,498.

[3] 段宝霞,赵呈琛.也谈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人本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5-7.

[4] 周华平.科学发展观与人本教育[J].琼州学院学报,2008(S1):3,5.

[5] 吴发科.人本教育观的剖析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8(7):8-11.

[6] 吕涛.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人本教育[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0-112.

上一篇:牛庄乡第十三个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总结下一篇:以去过的地方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