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精选9篇)
用科学发展观 篇1
用绿色理念营造绿色校园
——揭东县锡场镇华清中学省绿色学校复查自查报告
揭东县锡场镇华清中学是揭阳市一级学校。我校2002年12月被评为揭阳市绿色学校,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级绿色学校,在各级绿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以及通过省级绿色学校的验收以后,我校在各项管理与教育中,学校高度重视环境教育,继续深化绿色学校创建工作。
一、加强管理,明确目标,不断提高创建水平。
学校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经常召开各类会议,讨论环境教育的有关问题,统一要求与进程。在学校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和学校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中对环境教育都有明确的表述或具体的工作安排,学校以“营建绿色生态人文校园”作为校园建设及学校其他工作的目标。
在省级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基础上,我校不断深入各项创建活动,在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09年下半年我校林校长还专程到汕头市参加省级绿色学校的培训工作,提出了巩固和提升绿色校园的要求,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二、深化环境教育,贯彻绿色生活方式,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一)进一步完善环境文化建设,使学生在欣赏优美的生态环境时,充分体会学校“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设计思想和建设风格。
1.营造和谐的自然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环境的亲和力。
(1)进一步开展校园绿化与养护工作,07年共投资8万元用于改造学校花圃和扩大学校绿化面积,在校内、外种植了近二百棵樟树、玉兰、桂花等名贵花木,改造校内花圃6个,使校园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2)进一步充实生物园,08年学校投资1.5万元到外地购买龟、蛇、青蛙到学校生物园放养,在水池中还放养了锦鲤,营造校园生态环境,为生物课提供良好的学习的平台。
2、将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和谐的人文环境结合起来。
(1)学校在宽敞、醒目的位置设置了激励师生努力工作、勤奋学习、珍惜时间等内涵的警示语,学校干道旁、大楼上均布置有绿色环保警示语和教育用语。配合环境教育活动,阶段性地张贴或悬挂主题标语。如“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地球——人类的母亲”“与绿色同行,构建生态文明的和谐校园”等
(2)在原有警示牌的基础上,在通道、等必经之路大量增加小贴士,贴士内容丰富多彩,有大量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与故事,使学生无意中接受环境教育。
(二)学校日常管理中渗透环境意识,体现生态文明的要求
1、学校提倡使用电子教案,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
1(1)去年学校教导处在检查教学工作中大胆改革,在学校建立教学电子平台,要求教师发送电子教案到学校电子平台,不再上缴纸质教案,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学校有关通知和大部分文件都采用电子化,除了存档必须的文件与通知外,70%以上的通知、文件都采用电子化,大大减少纸张和油墨等耗材的运用,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强了环保观念。
(2)适应学校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增强环保意识,现在正在进行电子档案的建立,学校专门配备了一名电子档案管理员,对全校的档案进行电子化处理与收集。在不久的将来,我校的无纸化办公将更上一层楼。
2、学校日常管理贯彻环保理念,师生消费观念科学合理,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1)学校有关规章制度都根据环保要求进行了修改,渗透环保意识。购买的办公用品和各类器材都优先考虑环保要求。
(2)学校对食堂的食品、用具、用品对学生放假、活动均有明确的环保要求。如食堂规定不能使用一次性筷子、泡沫饭盒、包装袋,学生放假要坐公交车,不要私车、公车接送。
3、增强节能降耗意识,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用电、用水,水电费同比下降约3%。
(1)每年都要对各种水电设施进行了全面检修,平时发现问题及时排除,杜绝不正常的损耗。
(2)用学校前天然水渠的水栽树、浇花、灌溉草坪,并计划建立喷灌系统。(3)广泛采用节能灯和声控、光控灯进行路灯照明,需要强光照明的操场、礼堂等地方采用新型节能高亮度路灯。
(4)教室寝室在保证照明的情况下,改双管灯为单管灯。
(5)加强水电责任管理,落实到处室、班级,与班级处室考核挂钩,(三)学校长年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并形成制度化、常规化。
1、将年级墙报、宣传栏责任到部门、年级,明确规定必须要定期展出环境教育的内容。
宣传不仅是环境知识的教育,同时介绍当代世界环保的动向,当前我国有关的战略、方针、政策等内容,使学生明确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社会的高度,落实到自已具体的行动中。
(1)食品卫生专栏(2)安全专栏(3)班级特色专栏(4)校园文化建设专栏(5)水资源(6)绿色理念与生活方式(7)学校环保小课题介绍
2、广播站常年开设 “环保之声”栏目,不定期开展“环保时空”专题宣传周活动;
3、学校在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纪念日、植树节等环境节日以倡议书、国旗下的讲话、环保手抄报、环保征文等形式开展了全校性的主题宣传活动。
(四)突出学生在环境中的实践、体验与感悟活动,自我教育,增强意识,内化理念,形成习惯。
在课外环境教育方面,我们采取了校内教室绿化、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和校外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外活动计划,建有环保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
1、我校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常年开展活动,如经常到福利会给老人打扫卫生,到206国道两侧人行道打扫卫生。
2、我们一直坚持废旧电池回收,长期开展“爱心纸”工程和旧书义卖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还把所得款项捐给学校的爱心会,帮助特困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3、每年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利用废旧物品装饰环境,努力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既节约了资源,达成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4、积极开展各类社团活动。环境意识处处渗透,深入人心。
5、通过阶段性安全班级文明评比,把环境教育的要求化为具体的检查要求,让学生增强环境意识。
6、我们还利用主题班会和活动课程进行环保教育。
(五)加强学科渗透和专题讲座,把环境教育研究课题化。
1、在学校教学计划中进一步明确规定:”所有学科都要渗透环境教育”。为此,学校制定的课堂评估细则中,增加了环境教育方面的权重,规定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中,任课教师要把教科书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地与社会环境现实联系起来,如九年化学讲《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八年物理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八年生物讲《生态系统》;八年地理讲《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七年政治讲《社会影响着个人》;给学生指出环境污染的危害,点明环境保护的意义,进行渗透性的教育。
此外还经常开展环保专题讲座,如吴谨义主任主讲《保护环境,造福未来》;林宏鑫老师讲《谈谈水体污染源的危害与整治》;陈跃华老师讲《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成长》;陈卓胜主任主讲《食品卫生知识》;林志润主任主讲《怎样做一个环保小天使》。召开不同类型座谈会,如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村领导治安代表会,同时我校还利用期中考试及平时测试渗透环保知识,和专项的“华清中学环境教育知识测试卷”供师生考试,让师生增强环境教育意识观念和法律法规,教育效果好。
(六)、把课内学习与课外探究结合起来,针对学校现状、结合本地特色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小课题研究,深化环境教育。
1、利用暑假积极开展”环保考察”活动,开展小课题研究。广大同学深入农村、城镇,开展环保调查活动。考察结束后,参加考察的同学每人都写了一份较详实的《环保考察报告》。通过考察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 3 识,而且增强了同学们的忧患意识,更重要的是坚定了同学们保护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2、我校于六月份开展了“关注水资源”环保实践活动。(1)开展以水知识为主题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2)参与水资源的调查实践活动,开展小实验,了解水资源的状况;(3)组织参加“关注水资源”主题征文活动。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写出实践活动的心得。
3、开展大规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中许多学生以环保调查为课题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又运用了课本上的许多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例如:为响应国务院颁布的“限塑”令。去年我校的环保小组对我村“限塑”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又50%的村民仍然使用超薄塑料袋。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对此,我校环境小组经讨论,制订计划,利用学校广播站设备,每周星期六利用放假时间到华清综合市场和华清蔬菜市场进行限塑宣传,环保小组手里拿着小旗,口里喊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坚决抵制使用塑料袋”,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村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明显的提高,如今很少人使用塑料袋。
(七)发挥我校示范辐射作用
我校作为市一级学校,揭阳市规范性办学示范学校,我们把“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的理念传播到社区乡镇和周边兄弟学校,把学生的实践、体验与感悟活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发挥了我校在本地的示范、延伸与辐射作用。
用科学发展观 篇2
人的发展, 重要的是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状态。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未来要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就需要进一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勿庸置疑, 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有赖于提升全体国民的生涯发展水平。
生涯发展是当代大学生的时代性特征, 也是当代大学生的本质性需求。生涯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当我们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也就意味着了解了中国未来将走的道路, 也就了解了我们每个人生涯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为此, 当代大学生理应主动学习和运用科学发展观, 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涯发展。具体而言, 应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 努力尝试:打造一条“生涯价值链”, 实现自身生涯的“全面发展”。即:自觉思考和重新认识职业价值观上可能存在的偏颇和片面, 确立双赢的求职就业观和生涯发展观, 在社会需求中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努力求索构建一条适应社会转型与个人生涯发展有机结合的“生涯价值链”。凭借这条价值链, 我们可以把追求个人全面发展与为社会服务的生涯愿景当作自己生活的必需品, 从而享受未来工作带来的快乐。
设计一份“生涯平衡单”, 实现生涯的“协调发展”。即:确立新的生涯发展模式, 将不同生涯角色置于相互联系的范畴, 做好一份内部与外部统筹协调的“生涯平衡单”。大学生绝不是完全自我发展的人, 不能脱离国家、社会和家庭来生活。这意味着生涯发展不仅是我们一个人孤立的工作之事, 而是联系着诸多的现在和未来的社会关系, 包括:公民、父母、配偶、子女、持家者等。因此, 只有学会综合处理现实和未来的多种社会生活角色关系, 才能实现生涯的协调发展。
提升一种“生涯持续力”, 实现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即:自觉地在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进行建设性对话并采取行动以保持“生涯持续”。很显然, 就业对于不同的主体, 含义不同。一个人的生涯发展绝不止是单一的在某一时刻所发生的事, 而且是各种事件和选择在一生中的发展过程, 这一发展过程随个人年龄增长变得日渐复杂。因此, 我们不仅要强调最先的选择, 而且要注意以后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 注意对生涯发展进行科学地规划、执行和调整。
一条“生涯价值链”, 一份“生涯平衡单”, 一种“生涯持续力”, 将为我们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开辟新的生涯认知途径, 同时, 也为我们创造更加广阔的生涯发展空间。
如何才能把“科学发展观”真正应用于“生涯发展”?
如何才能更好地打造一条“生涯价值链”, 实现自身生涯的“全面发展”?
如何才能科学地设计一份“生涯平衡单”, 实现生涯的“协调发展”?
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一种“生涯持续力”, 实现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只能是“学习”。关于“学习”, 有研究者发现了人类的学习之道:
当我们用眼睛看, 我们只能记忆10%;
当我们用耳朵听, 我们只能记忆30%;
当我们用身体经历, 我们却能记忆80%;
当我们用心去感受, 能将无限内化于心。
无数事实证明, 生涯发展是认知、实践、经历和感悟的过程。目前,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诚然, 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十分重要, 但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大学生需要通过自觉地学习体验来提高自己的生涯发展能力。
有一位学生问我:“你能否用最简洁的话告诉我:如何才能找到一份工作?”
我思索以后的回答是:“走出校园!”
是的, 我的答案过于简单, 但却可以澄清某些事实, 帮助那些整天躲在自己小屋里的求职者。显然, 求职就业绝非纸上谈兵, 更多的是真刀真枪的实战。生涯知识和生涯能力的获得, 仅靠课堂和书本是远远不够的。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通过体验学习的方式来获得真正的生涯发展。
体验学习 (experiential learning) , 通常指人们在经历一件事或多个事件后有了判断、情感、知识或技能的变化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学习要求学习者采取主动、做出决策, 并对结果负责。在体验学习的整个过程, 学习者都积极参与提出问题、调查研究、进行实验、充满好奇、解决问题、承担责任、富于创造并形成目的。学习的结果又构成将来新的体验与学习的基础。
生涯发展中的体验学习目标是:培养求职就业力, 增强生涯发展力。其中需要切记:转变就业观念为先导;端正求职态度为重点;提升基础素质是关键;掌握求职策略是保障, 实现生涯发展是根本。
笛卡儿说过:“好的想法, 必须通过善良勇敢的人用智慧和劳动将其变为现实, 否则, 只不过是空想而已。”
当我们学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树立起正确的生涯理念, 了解了基本的生涯知识, 掌握了科学的生涯方法, 增长了生涯发展的相应才干, 可以想见, 一个坚定的生涯发展耕耘者将会最终实现自己美好的生涯愿景。
李家华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教授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专家委员会主席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所长
用科学发展观凝聚共识 篇3
一是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必须始终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深化理论学习,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泰州是一座有着特殊意义的城市。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把泰州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指示精神,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但对照当前泰州正处于爬坡、越坎、闯关的关键阶段,我们还有许多不完全适应的地方,突出表现在:一些党员干部的发展激情还不够足,一些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的理念还不够新,等等。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市于2008年4月起开展了“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泰州作贡献”主题教育活动。中央作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战略部署后,我市继续以此为主题及时跟进,“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央战略部署的贯彻;“我为泰州作贡献”,是对总书记指示精神的落实。立足于认清形势、创新理念,各地各单位坚持把深化理论学习放在首位,并结合实际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干部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提升,党组织推动发展的思路逐步明晰。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判断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引导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通过解决思想层面的问题推动工作层面问题的解决,变压力为动力,才能真正把思想和认识统一起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共同完成党的中心工作。
二是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必须始终紧扣经济社会奋斗目标,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做到开展活动与推动发展两促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三年再来一个大变化”是市委三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泰州必须以超出全省平均水平的速度跨越发展,必须尽快缩小和苏南发达地区的差距,这就要求全市上下开拓创新、大干快干,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最大实际,把推进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民生实事的落实,作为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标准,注重统筹兼顾,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致力打造机电(船舶)、生物医药、化工以及新能源和IT等千亿产业。2009年,全市经济继续在上升通道运行,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1亿元,同比增长13.8%;完成财政收入343.8亿元,增长31.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8.6亿元,增长37.1%。实践证明,无论是学习实践活动中激发出来的政治热情,还是党建工作中所产生的组织优势、先进优势,都是重要的发展资源。只要把这些资源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强劲动力,转化为奋发有为的巨大力量,就能获得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的“双丰收”。
三是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必须始终紧扣各地各单位实际,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鼓励基层创新,形成实践特色。各级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注重超前谋划,针对不同主体明确不同要求、不同单位明确不同目标、不同层面设计不同载体。各级巡回检查组以及指导组和指导员,突出地方和行业特点,分类施策、现场指导。各地各单位在认真完成相关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泰兴市建立了“四联”机制,即党群部门联“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政法部门联“乱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推动了农村基层的发展;姜堰市深入开展了镇村“三资清理”活动,即清理资金、清理资产、清理资源,有力有效维护了集体和群众的利益;高港区开展了“同岗同级学习与思考”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促进内在素质和外在能力的共同提高,等等。实践证明,基层是创新的沃土,群众是创新的主人。充分调动和尊重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仅能使学习实践活动精彩纷呈、充满活力,而且对团结和凝聚全党的意志必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四是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必须始终紧扣发展惠民宗旨,以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实际成效赢得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各地各单位从学习实践活动一开始,就注重把“取得实际成效”和“打造群众满意工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扎实调研、全面掌握社情民意的基础上,积极深化“你点题、我整改”活动。在富民惠民、公共服务、教育扶持、医疗保障、企业发展等多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努力为群众办了一大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一些群众反映说“搞活动与不搞活动就是不一样,党员干部真能为我们老百姓着想”;一些党员干部由衷感到“通过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自己与群众的联系明显增多了、距离拉近了、感情加深了,在群众中的威信和认可度也提高了”。实践证明,无论是集中教育活动,还是党建日常工作,都必须把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来考量;任何党建工作的成效,都必须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
五是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必须始终紧扣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的方针,注重选树标杆,推进典型引路。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在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市精心筛选了26个科学发展的典型,其中靖江市和医药园区被确定为全省科学发展的先进典型,2.5万多名党员干部先后到靖江等地参观学习;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市又及时选树了陈燕萍、张金文等一批先进个人,其中“全国模范法官”陈燕萍,被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中宣部列为2010年的第一个全国重大典型。通过学习典型,各地各单位、党员干部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发展的标杆进一步调高,发展的状态进一步调优、发展的措施进一步调实。实践表明,选树标杆、选树典型,是推动学习实践活动和党的建设不断深化的重要方法,只要组织到位、宣传到位、引导到位,就能感召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一流业绩。
六是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必须始终紧扣强基固本这一根本,为有力有序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各地各单位坚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机遇,扎实推进新一轮“强基工程”。着眼于扩大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及时成立了泰州市律师行业协会党委和会计师行业协会党委;着眼于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全市全面开展了“村民直评村官”活动,开展了乡镇党委、村居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测评,实施了110名机关干部赴村任职;着眼于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加强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社区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强化了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创设了“区域联建”多位一体的运行模式等,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实践证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政治保障。基础不牢,不仅党组织的影响力不到位,战斗力涣散,而且可能会造成地动山摇的严重后果。
七是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必须始终紧扣创新体制机制关键,着眼长远需要,促进加快发展与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从学习实践活动一开始,我市就将建立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作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各地各单位本着“缺什么补什么、什么急建什么”的原则,按照“感性认识理性化、零碎经验系统化、成功做法制度化”的要求,采取“梳理现有制度修订完善一批、贯彻省委文件精神配套落实一批、结合泰州实际探索创新一批”的办法,初步形成了《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以及《关于加强科学发展评价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基本实现了相互衔接、系统配套,简便易行、务实管用的目标要求,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实践证明,集中活动能集中全党力量办大事,每次集中活动都能形成新的成果。不断巩固和扩大成果,是推动党的建设、党的事业不断向前的重要举措。
用科学发展观 篇4
通过学习对这一理论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更加深刻感受到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不仅仅是我党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理解为,是我党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是在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遵循的原则。
人类要进步,社会要发展,我国要富强,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只有遵循一个原则即科学发展,这些目标才能实现。
全党必须要统一认识,共同努力,步调一致去完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做为一名中共党员,质监系统的一员,质量管理战线的一名工作者。必须时时刻刻跟党走,坚定不移的听党的话,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周围,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认真真的完成好党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这是一名普通党员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和做人的准则。暂短的学习,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些初浅的体会和认识。
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关键在实践
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是我党在多年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得出的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而谋发展,促进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这次学习中,要深刻理解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三个发展之间的关系和内涵是关键所在。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践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久持续的健康发展。
只有认真的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才能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永不迷失方向,在处理、协调各类问题和矛盾中,坚持党的原则,一切从党的事业,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为全省经济建设服好务
几年来我局党组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提高对产品质量控制力为主攻方向,以技术创新,监管方式创新为突破口,以全面加强能力建设为重要保证,为促进黑龙江全面振兴,推动全省质监事业科学发展施展作为,尽全力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能作用,在标准化建设、节能减排、认证认可、法制建设、市场监管、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等各各方面,积极、勤奋、扎实、有效的开展着工作。
今年省局党组在部署全年工作任务的同时,总结了质监系统30年的发展历程,30年的光阴虽然暂短,但它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是它使我们质监系统一天比一天成熟,一年比一年壮大,这些经验必将在我们事业今后的发展中起到不可估量作用。质监事业要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其实质就是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着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发展,有所前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质监系统的工作职能,就必须以这个为轴心,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解决民所需,人所求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赢的党和政府的肯定,赢的社会各界的赞誉。实践证明我局应对水污染事件、春雷行动、新农村建设、抗震救灾、政务大厅的启动等等,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政府的肯定。
关注民生、必须有科技作为保障,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检验检测水平的提高,先进检验设备仪器的引进及使用,两个前移监管模式的推进,这些都为构建和协社会起到了保障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促进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才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不断提高我们的监管能力和控制水平。
实践证明经济建设与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是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的根本要求,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和改进工作方法、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才能满足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履行我们质监部门的职责。
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好本职工作
今年省局党组结合全省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我局职能,向全战线提出了八项具体工作任务。我们质量工作也紧密围绕这一部署,拟定了工作计划,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在主管局长亲自挥下,在各地市局、有关处室、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全体质量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基本上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我个人认为今年的质量工作给省局党组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通过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我处职能,更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本职工作。
1、在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充分发挥质监系统的职能优势、装备优势、人员优势,为农民兄弟办好事、办实事。同时还应协调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参与到我们系统护农、爱农的行动中来。对支持并愿意参与我们这项活动的企业,我们要为它们创造条件,让它们同质监人一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力、献策。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安全生产工作 篇5
科学发展观是唯物辩证认识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论、多维创新方法论的高度统一;是促使社会事物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思想文化;是指引人类事业不断发展的灯塔。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就是要在全面深刻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上,寻求、切准安全生产规律,并采取可把握规律的相对应的工作方法,使安全生产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安全生产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命和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由于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且很不平衡,安全生产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安全生产的现状与社会和人们的期望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们的生命和健康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要实现的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做好安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假如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安全事故频发,从业者的生命和健康得不到保障,即使GDP上去了,也不是全面、协调的发展,发展也是不能持续的。
二、学习科学发展观,对建设科学管理的安全企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安全生产中践行科学发展观,重在科学管理。实施科学管理,除合理的管理方法、制度建设外,还必须加强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要引导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自主保安、互助保安。要针对企业多层次的用工制度,认真执行“全员培训、岗位训练,经常教育、广泛宣传”的方针,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素质、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采取脱产培训、业余培训、现场培训、案例培训等方式,不断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从制度建设的层面提高安全生产、安全管理的水平
用科学发展观 篇6
围绕“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头脑”这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本目的,必须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在首位,自觉把解放思想与分析认识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结合起来,把更新观念与把握新时期新阶段发展规律结合起来,把改革创新与思考研究推动科学发展的新思路结合起来,把整改落实与讨论确定实现科学发展的新措施结合起来,通过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实质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解,坚持思想观念的“九破九立”,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一、破除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树立居安思危、奋发图强的观念。只有发展才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背离了发展是“第一要义”的“真谛”,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停滞不前。我党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抓住发展不放松是牢牢把握执政兴国这一关键的根本体现,是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本质的根本体现,是牢牢把握广大人民群众这一愿望的根本体现,树立“居安思危、奋发图强”的观念,关键是要真正树立时不我待的责任意识,就是要始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二、破除因循守旧、狭隘封闭的思想,树立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观念。我党深刻分析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明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它一方面顺应了以“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面对了以“国际环境中不稳定因素、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复杂多变”为主要依据的发展挑战。树立“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观念,就是要在学习借鉴世界先进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中更好地进一步丰富新时期新阶段适应科学发展的内涵、创新体现科学发展的理念、开拓符合科学发展的思路、破解实现科学发展的难题,通过改革开放、团结合作迅速转变发展方式,组织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把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入又好又快的轨道。
三、破除被动应付、等待观望的思想,树立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的观念。当前,党员干部中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心态,一是“资源依赖”型,一旦离开资源就失去了发展的信心、封闭了发展的空间、停住了发展脚步;二是“按部就班”型,习惯于用传统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一谈发展就指望政府投入,一讲管理就只知道行政命令,一遇问题就怕承担风险;三是“得过且过”型,过一天算一天,只讲客观不讲主观,凡是等、靠、要,遇事观、望、避。“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就是要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始终要在发展规划上有新目标、在发展思路上有新招数、在发展措施上有新套路、在发展落实上有新成效。
四、破除小进即满、胸无大志的思想,树立锐意开拓、敢为人先的观念。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没有变,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仍然是最大的实际。如果一有点了成绩、有了点发展就习惯于与基础条件差的地方相比、与自身的过去相比,势必影响发展和造成损失。实现“锐意进取、敢为人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在工作中自觉倡导科学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必须善于提出科学发展思路,充分发挥领航作用;必须正确制定科学发展政策,充分发挥保障作用;必须有效协调科学发展行动,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必须高度关注科学发展实效,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必须带头做出科学发展示范,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五、破除只追求发展速度、不顾发展代价的思想,树立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观念。要发展,但不能粗放发展,也不能盲目发展,更不能以资源环境为发展代价,那种为了发展一项产业而破坏了另一项产业、为了引进一个项目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为了财政税收的增量而浪费了大量人财物力资源与环境的现象,决不能再度重演。科学的发展必须注重“好”“快”并举,“好”是“快”的前提和基础,脱离“好”的“快”是低效、低质的“快”、不持续的“快”;“快”是“好”的题中之义,没有“好”就谈不上“快”,没有“好”的“快”是劳民伤财、毫无价值的“快”。一是要把着力点从单纯追求发展速度转移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上来,二是把侧重点从只顾眼前利益转移到增强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上来,三是把突破点从主要关注经济增长转移到优化经济的结构和增长的方式上来。
六、破除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建设的思想,树立统筹兼顾、全面协调观念。“统筹兼顾”就是要在发展的谋划、部署、安排、推进中始终坚持“四个结合”,即一要“大小结合”,用更多精力去抓大事,但小事也要抓好,既不能因小而不为,也不能因小失大;二要“难易结合”,既先易后难、易事先办,又敢于抓难事,善于突破难点问题;三要“点面结合”,在抓点示范的同时更多的注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必须把面上的事情做好;四要“远近结合”,不能竭泽而渔、搞短期行为而损害长远利益。“全面协调”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七、破除狭隘的地方本位主义思想,树立大局至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首先必须克服那种只顾本地发展而忽视全局发展、只顾当代人发展而忽视后代人发展的倾向;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环境核算、污染经济损失、自然资源成本、工业废弃物的负面支出等纳入GDP核算中,从体制上遏制单纯追求GDP的短期行为和所带来的环境代价,建立有立于全局发展和长远发展的考核机制;还要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注意“四个联系”,即一是从经济角度考虑问题与从社会角度考虑问题相联系,二是从政府角度考虑问题与从民众角度考虑问题相联系,三是从当地角度考虑问题与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相联系,四是从当代角度考虑问题与从长远角度考虑问题相联系,切不可顾此失彼。
八、破除重管理轻服务、重指令轻指导的思想,树立服务至上、效能第一的观念。必须改变计划经济模式处理问题的惯性做法,由单纯听从上级指挥向多对群众负责转变,由高压控制的管理方式向提供真诚服务转变,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要坚持用新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全面、发展、辨证、客观的眼光进行思考,努力克服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习惯,自觉向传统化、简单化、模式化的工作方法提出挑战。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课程理论设置 篇7
课程一词, 最早源于拉丁语, 意指像一个一个的跑马道。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课程是指所有教学科目的总和。狭义课程指具体某一门功课。如:语文、数学、计算机、英语等。
当前, 课程一词的解说意义更加丰富, 从育人目标的角度来看:“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 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路径。”
有关课程设置理论的发展, 经历了数次转折。每一次转折总是和社会历史的重大变革息息相关。用科学发展观中倡导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来诠释、践行、发展课程理论设置, 在新时期显得尤其重要。
二、科学教育是课程设置理论发展的先导
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 此时的教育教学内容主要为“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教学内容发展到封建社会突出的表现为“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偏重于人文学科的传授, 其主要目的是为统治者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学在官府”的治国之才。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化大生产模式的建立, 促使现代教育变更教育教学内容, 只有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 让更多的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决定了这一时期的课程内容要增加自然科学的科目, 使“代数、三角、物理、化学、生物”等逐渐成为学校的必修学科。在当时有关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就增加了十七门之多。现代教育发展最重要的标志是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运用, 生产力发展就直接与教育联系起来了。这一时期的课程理论, 从思想观念和实际做法上, 显示出与时代发展的不适应。学校进行的是注重装潢门面的“文雅教育”和“绅士教育”, 传授的是用处很小的古典人文学科和宗教知识, 从而培养出无所事事的人。自然科学虽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支柱, 但“因够不上授予文化的称号”, 被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学校科目中几乎忽视的东西, 却是同人生事业最有密切关系的知识。”斯宾塞批评这种教育是纹身一样的装饰性教育。这时, 出现了一批主张进行科学教育的教育理论家, 以斯宾塞及赫胥藜为代表。
三、以人为本的课程设置理论彰显教育主体观
科学教育强化了社会的发展功能, 但片面强调书本理论知识教学, 过分强调个人适应社会, 淡化个人价值的实现。怎样使教育的重社会发展功能转向个人发展功能, 其主要代表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 他首先批判了以斯宾塞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认为:教育为未来完美生活做准备, 忽视了儿童当前的生活, 只能由成人根据过去的经验提出预定目标, 去限制儿童的自主的活动;势必造成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脱节;传统教育的教师、教材、课堂教学“三中心”, 唯独没考虑教育的真正中心, 儿童的自主活动。他提出了新的教育观点:“教育即生长”。教育是儿童先天具有的本领不断生长的过程, 进行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 不能强加以外在的预定目的。“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儿童的现实生活过程本身并从中学会生活。要把学校办成现实社会的缩影。三是“教育即改造”。教育是通过生活促进儿童本能生长而使他们的主观经验得到持续不断的改造和改组的过程, 学校就是要为儿童提供经验改造的材料和机会, 让儿童由做事而学习。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兴起了以培养实干家的“新学校”。主张通过自由的教育发展儿童的内在潜能, 培养具有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儿童自由自主地活动;注重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教学;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组织教学活动等。这种教育思想合称为现代教育思想。在其理论的影响下, 教育实践上广泛扭转了重“教”轻“学”, “重知识传授”轻“人的发展”的倾向, 从而把教育的重心, 从科学知识转向了人的发展。这种课程设置理论本身也存在缺陷, 在实际运用中则有较大的片面性, 譬如颠倒了学生个体认识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忽视了系统基础知识的学习, 丢掉了严格的学术标准, 片面强调适应现实社会但实际没有认识到科学文化在现实中的价值, 这些弊端在以后的发展中越来越明显。
四、基础教育:现代课程理论的重组与发展
20世纪40年代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复苏, 一个高科技化的生产力发展的年代到来。主要发达国家已经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 大量发展中国家也正在完成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教育面临的挑战是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这一时期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传承传统教育思想, 重建严格的学术标准,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又不是传统教育思想的简单重现, 是在吸收传统与现代教育思潮的合理内核的前提下, 侧重于精选科学文化知识的精华, 加强人的基础素质教育。
西欧和美国在20世纪40-50年代兴起了“新传统派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巴格莱、赫钦斯等。他们对杜威的教育思想进行深刻的批判, 认为他们推行的是杂无系统的课程、放任自流的教育方法, 由缺乏训练的教师进行缺少严明纪律的教育, 这样做的结果, 只会造成教育质量的下降。特别是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对当时的美国震动较大, 认为是苏联长期重视基础教育的结果。他们认为杜威的现代教育理论造就的是荒废的一代, 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教育模式, 重建严格的学术标准, 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 前苏联的赞科夫、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等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赞科夫在其教育教学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教育不仅要让儿童认识世界, 更重要的在于促进他们的发展。必须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还在教学上提出了“教学的高速度、高难度”。布鲁纳认为:, 儿童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大量的知识内容, 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主张教学要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尽早让儿童接触理论知识, 提倡儿童像科学家一样进行“自主”学习。
五、终身教育、开放教育理念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 和平发展成了当今世界的主旋律。教育思想上, 对许多重大教育理论问题有了较科学的认识, 从而正确指导了教育实践。课程理论设置上, 逐渐走出了强调一个方面忽视另一个方面的误区。在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基础知识和学科前沿动态知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生个体的认识和发展、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等一系列关系问题上, 均得到了较好的实践和回答。但又有一些新问题出现:譬如在教育、社会和个人三者发展的关系上, 强调教育的作用是正确的, 社会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为其培养人才, 但这里的教育应是广义的教育, 仅靠学校教育, 能承担起培养现代人的综合素质的重任吗?从教育实践上看:教育事业确实为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在促进社会发展中功不可没, 而现代教育在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同时, 在某些程度上却又忽略了生活能力的培养。高雅的文化艺术受到了冷落, 低俗的糟粕文化泛滥成灾,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体与犯罪率的急剧上升、社会道德的沦丧极不相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与滥用资源、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现状极不协调。高科技、高竞争带来了人的心理负重、心理疾病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等。无不与教育密切相关。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出现了终身教育和开放教育的课程理论。终身教育首先由法国的伦格兰德提出。开放教育是一种对教育体系的认识, 即把整个社会当成影响人的大系统, 各方面优化配合以共同影响年轻一代的成长向积极方面发展, 这些观点已被普遍接受。其中心核心是全面提高整体国民素质。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 没有相关技术或高科技成果可以花钱从国外引进, 缺少科技人员也可以引进, 没有资金可以借贷, 但国民的基本素质是引进不来的, 只能靠本国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靠正确课程理论体系的确立。
参考文献
[1]斯宾塞.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2
[2]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0.
[3]胡森.教育的目前趋势.展望, 1982.
用科学发展观推动企业改革发展 篇8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工作;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5-0035-001
一、围绕中心,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为企业经济工作服务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经济工作领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战场,当前,随着我国国企改革发展的推进,既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时,也伴生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如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但改革出现的机制问题,又是不可避免和不可回避的。对此如果而不见,单纯用行政手段强制地推行措施,就会出现欲速而不达。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只有同时运用生动的认识,顾全大局,增强改革意识,处理好长远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才能提高全体干部职工对改革发展的承爱能力,牢牢把握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依赖思想政治工作强大的舆论支持、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使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围绕企业发展服务。
二、转变观念,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其它各项管理工作相结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发展是党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国企深化改革和发展是大势所趋,是职工的根本利益所在。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家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级投身于改革发展之中,争做创新改革发展的主人。这样,企业的改革发展就可达到预期目的。企业的改革,特别是涉及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贯穿于改革的每一个环节,以保证改革方案的推行和实施。因为人们已经习惯并适应了几十年的传统观念,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必须经过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因此,针对这个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的原则,多做解惑释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保证企业各项工作出现新局面。
三、以人为本,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发掘职工的内在价值
随着企业就业机制的变化,要努力发掘职工的内在价值,从而使每个职工、企业的领导者清醒地认识到职工的重要价值所在,以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首先,要关心人。要满腔热情的关心下岗职工的思想和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要积极推进再就业工程,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引导和帮助下岗职工重新创业;其次,要帮助人。当前企业职工处于深化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往往会因为物质利益格局的重组和因重新分工而带来的权益变化,产生消极甚至抵角情绪,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这就迫切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去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行业,正确对同事,正确对待自己;再次,要激励人。要把竞争机制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来,鼓励大家提高竞争意识,参与竞争,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要在企业内努力形成人人争意识,参与竞争,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要在企业内努力形成人人争先、个个上进的良局面,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提高素质,企业思想政策工作要实现全面的创新
加强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必须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把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难点、热点作为工作的侧重点。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提高政工干部的业务素质,更新观念,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方针和方法,创造性地卓有成效地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要贯穿于开发人才资源、挖掘人的聪明才智、提高人的智力水平和不断发展创新的全过程。科学发展强企业,提高效益富职工;科学发展上水平,职工群众得实惠。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妈终牢记,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思想政治工作正是维护稳定和发展的保证。
用科学发展观 篇9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发展是第一要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切问题的关键,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中心工作,也是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中心工作,从这个角度出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中的党风廉政建设问题,为“发展”这个根本任务服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能创造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政治环境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能优化生产力诸要素的配置,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把服从和服务于发展为第一要义,做到围绕发展反腐败,在反腐倡廉中促发展。
我们要自觉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在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来,党风廉政建设思路的形成,计划的制定,任务的提出,措施的出台,都要放在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中,来认识、来把握。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同企业经济工作、文化建设、党的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总结。针对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的提廉政要求,纪律约束,并对突出的问题给与解决,努力为维护和促进企业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为不断的提高企业干部、职工劳动生产积极性服务,为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和加快和谐企业建设服务。
要为企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要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提高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正确处理党风廉政建设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切实把服务、保障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为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有力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的保障。实现企业的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风廉政建设,核心是以人为本
首先,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思想方法和思想观念,要求我们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一切为了职工群众、一切服务于职工群众的理念,把职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最高目标。其次,要把以人为本体现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式和方法上。经常深入职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职工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创新和改进反腐倡廉工作。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发展必须全面落实,完成《党章》赋予的职责和任务,保证党的纲领、目标的实现是党的基层组织根本的职责。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要全面完成《党章》赋予我们的各项工作任务,做到带头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确保党的纲领、目的的实现和党团结统一,确保党的先进性。做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纪律、群众纪律的模范,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同时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更好的用制度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认真贯彻执行党风监督条例,突出重点,完善机制,规范党员干部的权力运行。实现“三重一大”,坚持讨论、坚持全面场务公开,认真贯彻执行党员权力保障条例和党员违反纪律处分条例。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风气、学习作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作风建设,弘扬正气,向新时期英雄人物学习,不断纠正阴奉阳违、工作拖拉、生活追求享乐、工作不求进取等不良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业绩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党风政风的好转,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做贡献。
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又一要求,一是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中,要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党的理想信念教育等,一同教育,一同来抓,对党员干部进行正面教育,端正从政行为,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牢固树立思想道德和反腐败防线,切实提高加强,自觉抵御和防止腐败的能力,使人不想腐败和不能腐败。通过制度、体制的创新,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大力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形成权力正确行使的有效机制,使人不腐败。二是在工作中坚持预防惩治并重,预防和严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预防是使人少腐败和不腐败,严惩是严厉打击和惩治腐败份子,使人不敢腐败,以达到端正党风促进廉政建设的目的。三是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城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为企业的经济建设,民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企业服务。
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廉政建设工作的又一基本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党风和反腐倡廉建设,涉及各个领域,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因此要建立反腐倡廉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制度建设,明确各部门和领导者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责任,通过严格考核、督促和各级领导积极主动的抓好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的工作,扎实有效地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和反腐败自查体制、机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就形成全党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新局面。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首先要坚持学习。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三代领导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论述,提高自身反腐败能力。其次,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断加大政工队伍和纪检监察部门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技能,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体制、机制、制度、预防和惩治的作用更加有效的在他们身上体现和发挥出来。在此加强作风建设,按照《党章》的要求,认真落实党的有关规定和党的纪律,坚持“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求真务实、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坚持原则、无私奉献,创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最后注意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广大政工纪检干部树立勤奋好学、艰苦奋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埋头苦干、不辱使命、尽职尽责的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履行好,把分给自己的那块田地种好,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局面。□
【用科学发展观】推荐阅读:
用科学发展观推进工商队伍建设10-28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10-27
科学发展观11-16
科学发展观落实07-14
科学发展观思想06-01
质量科学发展观06-20
民族科学发展观08-17
军队科学发展观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