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参与现状

2025-01-09

中国政治参与现状(共8篇)

中国政治参与现状 篇1

浅析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现状

陈嘉玲 PAM09026

摘要:政治参与既是衡量政治发展的标尺,又是推动政治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主要就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现状进行分析,寻找解决方法。

关键词:政治参与中国政治现状

一、政治参与及其意义

政治参与指公民采取一定的方法和途径,介入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从而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法、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政治行为。

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成效的直接而明显的标注。英国政治学家科恩认为:“民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该体制中社会成员大体上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或可以参与影响全体成员的决策。”由此可见参与对民主来说具有重大意义。政治参与有利于扩大民主;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有助于维持政治体系的运转;有助于实现政治稳定。

二、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

A“依法参与民主选举”

选举制度是整个民主制度的基础,没有选举就没有民主。选举制度从根本上来说受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选举的特点:1)普遍性和平等性原则;2)民主性: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使得民主的范围逐步扩大并保证选举过程的低成本高效率;3)对代表有监督和罢免程序;4)无记名投票与举手表决相结合;5)保证少数民族人大代表选举名额,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6)选举实行 “一人一票”原则;

B.“依法参与民主决策”。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主要有两种:1.依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主要是公民通过选出的人民代表,参与国家各项事务的决策。可以通过人大代表将自己的意见带入决策过程,也可以依法以意见和建议的方式表达出来影响决策。例如:举行听证会、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2.“直接参与民主决策”。1)村委会和居委会组织,公民可以直接参与基层民主决策,管理与自己有关的事务;2)通过各种职工代表大会,公民也可以就企事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合法权益问题,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3)通过工妇青等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团体就相关的问题直接参与民主决策。C“民主管理”

1.“间接管理”:是公民通过选出的代表参加间接管理。公民也可以对具体公共事务提出意见和建议,来间接参与管理。例如:2004年10月,上海在公开讨论《上海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的过程中,学生、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各个方面人士的都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这是公民间接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民主管理的生动体现。2.“直接管理”: 就是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比如:1)在行政、企业或事业单位工作,实际上就是分别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2)公民还可以通过村委会和居委会组织实行基层实行自治;3)还可以通过各类社会组织管理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各项事务。比如,通过居委会,居民可以管理社区中的各项事宜。

D.“民主监督”

为了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合法合理)行使权力,更好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和失职行为,应该受到公民的监督。“公民参与监督的方式”,包括:(1)公民可以通过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比如,检察院及其所设置的反贪局、行政监察机关、政府法制部门内设置的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审计监督机关、“财务、物价和税务三查办公室”,还有党内的纪委,以及各企事业单位内部所设置的各种监督机构。(工会财经监督小组)(2)公民直接监督方式:公民的直接监督是各种监督机构发挥监督作用的基础。舆论监督则是公民直接监督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公民直接监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批评;建议;控告;申诉;检举。

三、当代中国政治参与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1.公民参与意识淡薄

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率高主要靠的是政治动员来达到,这与国家性质要求公民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管理还有很大的差距。自主参与式民主的内在要求,只有公民能够自主参与政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民主。因此,大力培养公民自主性参政意识至关重要。

2.构建民主政治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迸发出的高度的政治热情,在经历数次政治运动挫折后大大降低,政治冷漠成为很多人的基本政治态度。因此,必须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民主政治文化,增强公民的民主素质,形成健康积极的政治态度与政治情感,培养公民的政治责任意识,推进民主政治参与。

3.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完善民主制度,特别注意公民政治参与与权力的保障和落实,注重政治参与渠道的拓宽和疏通。A.加强司法机关独立审判、监督、检查权,用法律来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得以充分享受;B.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作用和政治权利,正确处理党、政府和人大的关系;C.增强民主党派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作用;D.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视和发挥各利益群体在利益表达方面的作用;E.健全大众传媒体系,尤其发挥其在政治监督、表达方面的作用。

4.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扩大公民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范围,提高政治参与的水平和成效。当前,特别是要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实现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并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同时,引导社会团体的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进一步调动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壮大社会资本,推动民主化进程。

5.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

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四,三农问题相当突出。可以说,没有农村的政治发展就没有全国的政治发展,没有农村的政治民主就谈不上全国的政治民主化。而目前农民的政治参与与城市公民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参与的程度和水平很低,基本上是手段参与,非制度化参与有扩大的危险,非制度化参与、抗议性参与和暴力参与往往合而为一;农民掌握政治知识的整体水平仍然很低,农民政治参与态度也较低调,对政治的评价倾向于消极;农民政治参与中的家族性色彩浓厚与国家的凝聚力淡化之间存在矛盾;政治参与热情有待进一步提高,看客心理、热衷实利、忽视政治是主要表现,政治参与的质量较低,主要表现在从众性参与较多、参与仅限于社区性参与或问题性参与,政治参与的有效性较低,质量不高;农村妇女在政治参与中有较强的依赖性,处于政治边缘化状态;农民工政治参与率较低,政治参与受到各种限制等等。

因此,切实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成为中国政治参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建设,一是构建农民政治参与机制;二是保证农民政治参与渠道的畅通。当然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固然是重要的,而关键在于如何将好的制度真正贯彻落实,从而切实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2.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

农民积极政治参与作好思想准备。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是要加强农村妇女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此外还要提高农民的知识文化素质;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农民实现积极政治参与创造物质前提和基础。此外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为农村各项事物的开展提供经济支持;4.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农民政治参与转化的方向性。坚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保证农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合法性。

6.扩大公民的知情权

扩大公民的知情权是鼓励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前提。当前,一要增加政治选举的透明度,使选民更全面的了解候选人,使选举过程真正能够反映选民的意志,并采取措施使公民的监督与罢免权得到保障。二要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形成深入了解民意、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三要建立完善民意反映机制,建立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扩大公民参与立法的渠道,不断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7.处理好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的关系

一定的政治参与水平必须与一定的政治结构相适应,政治体系只有能充分消化政治参与所带来的能量,实现体系的正常新陈代谢,政治体系才能保持稳定。如果政治体系没有足够的吸纳能力,过多、过快的政治参与必定会打破原有的权力平衡,造成体系运转障碍,最终导致政治动荡。中国目前最大的政治是发展生产力,这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经不起任何动荡。因此,扩大政治参与必须考虑制度的接受、控制能力,即发展了民主,又保持政治稳定。为此,应当遵循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8.注重新闻媒体的作用

大众媒体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是不可否认,新闻媒体已经成为政府和公民联系的一个重要方式。

当前我国新闻媒体政治参与正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新闻传媒日益成长为强大的政治宣传力量,不断推动着政治制度的变革。在坚持社会责任、坚持正确导向、自觉遵纪守法、维护新闻真实的原则下,恪守着传播信息、宣传政策、社会守望、舆论监督的职能,并积极促进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当然,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新闻媒体的自身利益诉求和各种因素的干扰,它们有时也会违背行业规则与新闻职业精神,通过一些非规范行为去谋求小团体利益。当前我国新闻媒体在政治参与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诸如虚假报道、有偿新闻、新闻炒作等若干“错位”、“越位”的消极政治参与现象。而新闻媒体具有受众性强、辐射面广、时效快、影响力大的特点,因此一旦新闻媒体偏离社会期许和责任意识,以上述非规范形式参与政治活动时,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无疑将是巨大的。

如何引导新闻媒体政治参与向理性发展呢?首先要加强引导,促进政治参与规范化体系的构建;其次,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最后,要强化新闻媒体的政治监督作用,鼓励新闻媒体开展善意的时政批评,提出合理化建议。

9.发挥新兴科技对政治参与的作用

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使公民的政治参与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互联网的发展使公民参与政治的限制大为减轻,积极参与政治的人数不断增多,同时也为政治参与提升更加广泛的渠道。互联网将为政治参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激发公民政治参与热情,提高政治参与能力,丰富政治参与结构,扩展政治参与渠道,完善政治参与手段,继而全面提升政治参与的质量,推动公民政治参与民主化进程。

首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努力提高

网络政治参与者的政治修养。其次,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从法律的层面上确立人们的网上行为规范,促使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制化。同时,加强对网络的必要监管,对扰乱社会秩序的不法网络政治行为进行坚决打击。

四、参考文献:

[1] 黄小燕(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农民政治参与:如何实现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2006-6-8

[2] 孙强(同济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浅谈网络政治参与》2009-11

[3] 邓华龙 李百齐 《浅析我国新闻媒体的政治参与》 摘自《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年第1期

[4] 《政治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8

中国政治参与现状 篇2

一、政治博客概念界定及其相关问题

政治博客是指那些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性和政治动机,包含着比较明显的政治诉求,对于社会公众能够产生一定的政治动员、对于社会能够产生一定的政治影响力的博客。

政治博客与普通博客的最大区别在于其鲜明的政治色彩。政治博客的低门槛使其具有很高的开放性,政治博客主即时自由地出版或编辑自己的文章,构成一个随时发表自己政治见解的空间。相对于BBS的随意性和匿名性,政治博客的政治表达空间较为稳定,更多的博客甚至采取实名的方式发表言论、创立自己的主页,其社会责任感也较为增强。

二、公民网络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公民自愿地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它反映公民在政治系统中政治活动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一定程度上政治参与的程度,可以体现整体国家的民主程度。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始的,是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逐步扩展和深化的,在发展历程中既有经验成就,也有困难挫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提高、领域扩大、层次提升、渠道拓宽,特别是参与工具更加优化,网络媒体的作用凸显,当前微博、微信为平台和载体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得到较快发展,更加值得关注。与此同时,无序性、非理性和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现象也时有发生。在新形势下,明确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态势,及时地加以正确引导公民开展有序的、理性的、制度化的网络政治参与,对于推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政治博客的政治参与现状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交流速度,也增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频率,一定程度上便捷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信息沟通。其中博客媒体的诞生,对于网络信息的沟通,实现了平台化的交流模式。当前我国政治博客的政治参与现状、整体的发展较为良好。它的出现使社会的透明性增强了,使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拓宽了,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运营人员不专业

一般情况下政治事件的发生,对于社会的发展会产生一定消极或积极的影响。通常在政治事件发生时,一般通过官方媒体或会议进行对外通告。政治博客作为对外通告政治变化的一种手段,当前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即为:运营人员不专业。政治博客具备一定的政治动员、政治传播性质。由于运营人员专业性问题,导致部分对外发放的通告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此类现状既影响了政治博客自身的发展,对于政治事件的传播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政治博客导向性较强引发问题

网络时代的到来,个人媒体平台层出不穷。政治博客作为网络媒体的一种形式,其强大的传播能力和传播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拥有了较多的关注者。通常在博客运营中,称此类关注者为“粉丝”。大量“粉丝”的聚集,对于政治博客的长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其存在大量的“粉丝”,因此政治博客也具备较强的导向性。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极快,政治博客在发送信息的同时,也对大量的关注者产生了影响。强大的导向性下,对于社会的稳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部分政治博客无政府监管

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我国针对公民参政以及言论自由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随着此类政策的实施,一部分政治博客在发展的过程中,脱离了政府的监管。政治博客具备一定的政治价值,在政治事件传播的过程中,也具备一定的话语权。因此关于政治博客在信息发布的同时,也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但部分脱离政府监管的政治博客,在发展的过程中,则偏离了社会公正、信息真实等方面的原则。对于社会政治的发展,以及民众对政府的公信度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部分政治博客政治立场不坚定

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政治博客的发展也较为迅猛。大量的政治博客在政府的主导下,展开了相应的网络政治活动。但部分不具备官方身份,又进行政治立场发表的政治博客,也引起了官方以及民间的注意。此类政治博客,一般情况下其运营人员为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商界人士、演艺界人士、非官方人士。此类人士由于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因此也聚集了较多的关注者。由于部分人士政治立场不坚定,又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在发表一些带有政治倾向的消息时,对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政治博客沦为传话筒

政治博客作为政治消息传播输出的平台,其除去对政治事件进行通告发布外,也应注重针对自身的发展。例如进行政策信息的传播等,但现阶段大量的政治博客不具备这一特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沦为传话筒,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政治博客的网络传播价值也较低,对于政治的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价值。

(六)部分政治博客趋向于娱乐化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政治方面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与政治的发展密切相关,娱乐圈作为供应社会影视娱乐资源的群体,其对于社会经济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同时,社会上屡屡发生的娱乐事件对于社会大众的影响也较大。政治博客作为由自然人运营的平台,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社会娱乐事件的影响。当前部分的政治博客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娱乐化和低俗化。此类现状对于政治博客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

四、针对当前我国政治博客政治参与现状的改善对策

我国当前政治博客的政治参与现状,整体的发展较为良好,但细节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笔者针对上述现状分析案例,提出了以下的改善对策,如:全职专业人员进行运营,政治博客应由政府部门进行监管,政治博客应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政治博客应坚守责任性,政治博客应保持政治思考的独立性,政治博客应保持严肃性。

(一)全职专业人员进行运营

网络的发展带动了政治博客的快速发展,政治博客由于其自身特性,对于社会发展以及政治发展的影响较大。因此政治博客的运营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针对政治事件进行正确的发表和解读,并且针对“粉丝”群体的评论,进行专业性的回复和解读。以此保证政治博客的专业性,并促进政治事件的良性发展,以此奠定政治博客长期发展的基础,杜绝因专业问题,造成对政治事件的曲解。

(二)政治博客应由政府部门进行监管

政治博客由于其影响力较大,传播的事件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针对政治博客,进行相应的权利监管。在其发表特殊事件信息,以及带有政治倾向性的影响力较大的事件信息时,针对其发送的消息需进行一定的审核。保证信息的发表不会对事件的继续产生消极的作用,并减少因发表消息的错误,对政府公信力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三)政治博客应当加强法律管制

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进行依法监管,并建立两级审批机制制度,同时要求必须持本人有效证件才能建立个人博客网站,并于网站托管商处进行登记。网站托管商或其委托人必须在政治博客网站的文章发表达到“合理浏览量”前的一段时间内完成对文章内容的审查。公安机关在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实行“年审制”及“评级制”,监督托管商对其政治博客网站的管制,然后将监督情况为基础对其进行评级,形成竞争激励机制。

(四)政治博客应保持鲜明的政治立场

政治博客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其发表信息具备一定的政治立场。因此其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施行的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制度,执政党为中国共产党。因此,当前我国的政治博客必须服从党的领导,确保发表言论和信息时做到立场坚定准确、观点鲜明。

(五)政治博客应坚守责任性

网络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政治博客在运营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它针对社会时政、国家政策方针、社会热点问题等进行广泛的发布和评论。因此,政治博客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应始终坚守沟通民意、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监督政治行为、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等重要责任,不断引领改善网络政治环境,促进网民政治素养的共同提高。

(六)政治博客应保持政治思考的独立性

政治博客在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同时,也应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针对博客空间中网络群体对一些社会事件、热点问题等提出的观点和意见,要做好搜集、分析和研判,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反馈,同时为党和政府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提升政治博客存在的价值。

(七)政治博客应保持严肃性

政治博客在发布博文的过程中,应恪守严肃性,自觉践行,遵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文明上网公约》《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博客服务自律公约》等规约,争做成熟、理性、负责的政治博客,杜绝低俗文化、娱乐文化等对自身的冲击,以此保证自身在后续的发展中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吸引更多网民的关注和青睐,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摘要:当前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政治参与对于政治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其中政治博客则是网络政治传播的一种重要参与形式。本文针对政治博客的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政治博客,公民政治参与,网络政治,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485.

[2]时伟.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治理[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2):48-51.

[3]吴世友,余慧阳,徐选国等.国外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研究述评[J].中国青年研究,2013(7):101-106.

[4]马小娟.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新动向[J].东南学术,2013(1):36.

高校青年教师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政治参与 策略

中图分类号:D06 献标识码:A

“政治参与”指的是一定的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的活动,是公民试图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活动。青年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力队伍,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青年中特殊的人群,除了承担一般青年的责任,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其政治参与行为对大学生和社会的影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3年5月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12号),要求切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文件中强调了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要求高校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组织领导、工作途径、方式方法、解决实际困难等方面要有措施、有贯彻落实。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参与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的参与性越来越强,参与的范围越来越广,但同时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目前我们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分析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政治参与的现状,积极找准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青年教师政治使命感的正确建立,提高青年教师政治参与的热情,使他们能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中去。

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青年教师政治参与意识呈现出冷漠化趋势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路线基本上是“学校-学校”模式,在大学或者是研究所里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高校,中间没有经历社会这个大熔炉的磨练,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学习好就行,其它都不用管”,对政治活动的参与基本上是“被动参与”。比如选举权,每次选举基本上都在学校读书,几乎没有人会在意和在乎选举活动,这种长期的政治活动角色的缺失让他们对政治事件的参与非常的冷漠。有调查显示,高校青年教师政治参与意识淡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宏观政策不关心或者认为与自己没有多大切身关系而忽略;二是对地方政府局部政策持否定和观望态度,主要原因是对地方政府的执行力不信任;三是对个体政治权利的漠视,主要表现在遇到政治权利受到侵害时觉得不能依靠组织,还是得靠自己“暴力”来解决,如近期出现的西南某高校教职工抗议学校政策的制定不公,某地还出现了高校教师与医院医生互殴的事件。

(二)高校青年教师政治参与的途径无序化趋势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参与普通社会大众的政治参与基本途径相似,学校每年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不是教职工代表的人员就没有资格参加,而参加的代表中青年教师所占的比重小之又小。同时一些高校的教代会呈现出“走过场”的尴尬的境地,听听报告,举举手,没有达到召开教代会的真正目的。因此在高校青年教师绝大多数时候处于一个“被代表”的地位。当处在这样一个政治诉求没有地方可以正常表达的时候,网络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有些青年教师在网上发泄对学校政策、学校发展、学校管理的不满,但是他们的发泄有一些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忽略学校发展的要求,有些是对学校政策的理解不够或者没有弄懂政策的要求,这是政治参与无序化的一种表现。另外,还有些教师在小团体和课堂上的一些不正当发言,体现出极端化的倾向,不仅影响了学校更影响了学生。

二、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政治参与的因素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水平受到经济地位的影响,经济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民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迫切希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体现自己的政治价值。经济越是高度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越强烈,当然这样的政治参与有序的也有无序的,但是当青年教师无筛选地把这些都吸纳的时候,就不是促进社会经济良好发展的有效途径,反而会成为社会动荡与不安的因素之一。

(二)政治文化与利益

阿尔蒙德在《公民文化》专著中指出社会成员会受到政治文化的制约,进而影响其政治参与的行为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参与观指的是:通过控制和影响公共权威,来维护或改变一定的生产关系,并使自己和自己所属的阶级在这种生产关系中获益。纵观历史,群众不是本能地要参与政治,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政治参与权利。通常情况下,高校普通青年教师是无政治群体中的一员,只有当他们认为发生了比较重要的利益冲突的问题或者对社会、学校的不满情绪加剧时,才会踊跃的参与到政治之中去。

(三)政治环境与社会地位

政治参与的行为发生必然在一个特定的体系中,平等、自由的政治环境、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政治制度变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公民政治参与的态度与行为,因此,制度的存在,既可能激励参与也可能阻碍参与。杨光斌在《 政治学导论》中指出:在社会环境中的年龄、性别、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教育、宗教信仰等众多要素中,教育是影响政治参与最多的要素,与政治参与关系也最为密切,教育增强了公民的义务观念,进而培养公民的政治竞争意识和责任感②。在教育体制下成长时间最久的大部分是高校的青年教师,因此政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因素與他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四)政治参与的方式

公民的政治参与必经一定的渠道进行,高校青年教师不仅是高校政治参与的主要力量,更是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推动力量。政治参与的方式在过去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渠道狭窄、方式单一,甚至使他们不能较好地表达政治诉求,这会直接影响青年教师对政治的理解和态度,若然出现引起民愤的突发事件,他们将会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稳因素。

三、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政治参与的探讨

(一)注重高校青年教师政治素养的提高

在高校青年教师政治素养的提高方面要高度重视自身的素质提高,积极利用外部的环境和因素。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较为多数的教师尤其是理工科的教师对国史和党史的了解甚少,我们的国家成立、发展的过程艰辛且极富教育意义,高校有必要做好对青年教师进行必要的宣讲。使青年教师发自肺腑的审视自己,充分认识自身的使命,重视既要教书更要育人的责任感培养;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明确严谨治学的重要性;重视对社会现象的理性分析,注意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态度的合理性,语言的客观性,情绪的正当性,从各个方面提升思想修养、品德修养、政治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政治参与性。

(二)重视高校青年教师在政治参与渠道的畅通

高校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政策口号较多、行动较少,这不利于激励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参与热情,因此如何更加注重执行、落实,促使他们的政治诉求更加理性和客观,这对于其政治参与渠道的畅通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的方式主要有理论参与、政策性参与、互联网参与等等,针对这些方式高校要主动创造条件讓他们合理参与,支持其合法诉求。如针对理论参与,就要从经费上、工作安排上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学术交流,积极讨论,对事关国家和社会的重大决策提出合理合法的政策建议,撰写文章表明观点,这是高校教师政治参与最直接、最见效的形式之一;政策性参与,主要是指进入了政府“专家团”的成员,一项重大的决策,政府一般会征求各领域专家意见,“专家团”的成员平时接触群众较多,钻研理论较多,这样的政治参与是需要具有一定水平的教师才能参与,也为高校教师参与政府决策开辟了一条渠道;积极引导青年教师网络政治参与的正面表达和

理性表达,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事物,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形成了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参与模式相比,更能提高青年教师的参与热情和参与的效率,在舆论作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青年教师正面的、理性的网络表达,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方面的具体体现,但同时要警惕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煽动。

(三)做好高校青年教师政治参与的小事件

前文所说的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参与大多为广义层面的,作为高校这个“小社会”团体的一员,在这个团体中的政治参与事件相对而言算是一个小事件,但是作为政府、学校要意识到:这些小事件往往关系着青年教师的切身利益,青年教师的正当意见不容忽视,合理诉求不容忽悠。如高校绩效工资改革、高校校内收入分配、职称评定、干部选拔、党员发展等方面,青年教师是具有发言权的,要重视这些发言,采用合理的建议,摒弃“官本位”的思想。这些事件中体现的政治参与的落实,将直接影响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如果管理层听不到基层的声音,那么听到将会是一些流言蜚语、小道消息,这些看上去与政治没有关系,实际上却表达出了群众的某种政治情绪,这将不利于科学决策,可能会产生“民怨”,不利于青年教师政治参与热情的提高。

(四)法治性参与和正当性参与的引导与疏导

狭义的理解,非法参与就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参与。但是界定合法与非法参与却不是简单的一种裁定。在政治生活中,一些法律没有正式认可却受到社会习惯与伦理道德认可的参与也存在,因为非法与合法的参与,与正当和不正当的参与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不能认为合法的就是正当的参与,也不能认为非法的就是不正当的参与,社会是向前发展的,不能禁锢于当前的法规而不进行改进与修正,那样的社会只会止步不前。当然对于合法的参与我们要积极引导,对于暂不合法但是正当的参与要做好疏导工作。对于非法的、不正当的参与要坚决制止,如为了一己私利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参与,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煽动不良社会情绪甚至造成流血事件等等的参与就要坚决制止。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参与有支持政策的成分也有挑战政策的成分,也有促使政策改进的力量,政治参与作为政治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形式不同程度的存在与社会群体中,宏观上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微观上具有推动学校发展的作用,领导者应当重视这些不断增多和变化的政治参与现象,理性分析原因,合理引导,合理改进,促进各方面的有序发展。

注释:

①冉伯恭,曾纪茂.政治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75-76.

②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

参考文献:

[1]王双双.当代高校青年教师政治参与特征研究[J].现代交际,2013(2):7.

[2]周萍.论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政治参与[J].云南社会学,1994(4).

[3]陶东明,陈明明编著.当代中国政府理论研究丛书[M].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04-123.

[4]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党[2013]12号.

[5]沈健平.我国青年政治参与和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 年第 5 期:87-88.

[6]何绍辉,黄海.新时期青年政治意识表达变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12):5.

[7]邰文燕.政治参与研究综述[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36-37.

[8]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

[9]王蒙,王明生.当前中国的政治参与: 再制度化视角[J].学术界(月刊).2012(2):34.

[10]苏颂兴.青年的政治参与与对台湾政党转型发展的影响[J].青年探索,2013(1):27-30.

中国政治参与现状 篇4

政治学既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又是一门以研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应用性学科,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有重大价值。因此,政治学在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实际上,在欧美各国,政治学已发展成一门理论成熟、体系完整的独立学科。

就现代中国而言,本世纪前40年曾开展过以引进和介绍西方政治理论为中心的研究工作,但彼时的政治学毕竟未能摆脱西方政治学的窠臼,严格来说,学科性质的中国政治学并未形成。而新中国建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政治学更一度被取消,政治学的教学和研究也随之而中断。直到前政治学在改革开放这一大的时代前景下才得以重建并得到迅速发展,其研究成果灿然可睹。本文拟对这20年中政治学的发展成就及不足作一简要总结,着重对其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以推动中国政治学和中国政治的跨世纪发展。

一、中国政治学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1979年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政治学要补课”以来,短短的20年中,中国政治学就经历了恢复和发展这两个历史阶段,其间虽多有曲折甚至反复,但成就十分显著:

首先,开展了政治学理论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中国政治学的学科体系。中国政治学在恢复之初,很大程度上是以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科体系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学科体系为起点,甚至为基本框架的,这使得80年代前、中期出版的一些“政治学原理”教材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没有多少区别,缺乏鲜明的学科特色。为改变这一状况,政治学界付出了艰苦的努力,80年代后期一些政治学者开始以政治学的理论逻辑和范畴体系思考政治学问题,出现了一批以《权力政治学》(李景鹏,1993)、《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等,1995)、《政治学原理》(汪锡奎等,)等为代表的政治学力作。中国政治学开始形成相当独立、自成体系的范畴体系。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的学科地位已经无可动摇地确立下来,社会科学界已经普遍认同政治学具有自己独特的范畴、理论和方法,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其次,大量引进国外特别是西方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历史和社会基础决定了西方政治学在世界政治学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对处于初建阶段的中国政治学而言,西方政治学中无疑包含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有鉴于此,中国政治学界80年代以来翻译了大量西方政治学名著名篇,并对西方特别是现代西方政治学理论、方法如政治结构功能主义、政治系统理论、政治团体理论、政治精英理论、政治沟通理论和政治文化、政治发展等理论与方法以及政治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多元主义、社群主义、法团主义等政治思潮作了初步的整理、分析与研究。这些工作为初创时期的中国政治学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营养和推动力量,也为其进一步繁荣发展奠定了必要基础。

第三,拓宽了政治学研究领域和方法。中国政治学恢复和发展的.20年,也就是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不断充实、丰富,学科领域不断拓展的20年。这种拓展和丰富又表现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从广度上看就是逐步涉猎政治学的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如政治文化学、政治发展学、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政治传播学、生态政治学等;从深度上看,则是对一些传统的政治学研究领域,如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行政学进行细化和纵深研究。如对行政学研究细化为行政学原理、比较行政学、行政制度、区域行政、部门行政、层级行政等等。与政治学研究领域的拓展相关联的是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除传统的规范研究方法,如阶级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机构制度分析法以外,也开始运用现代实证研究方法,如社会学研究方法(如政治精英分析、政治团体分析、政治角色分析及政治文化分析等)、经济学研究方法(如理性选择分析、博奕DD联盟理论、公共政策分析等)、心理学研究方法、政治行为研究方法等,对政治生活中的微观现象如个人或集团的政治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治学研究的科学

初三政治知识点参与政治生活重点 篇5

1.人民行使权力的方式: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2.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4.依法治国的含义、核心、要求(基本、具体)

含义: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是有法必依;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必严;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是违法必究;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

(1)一切国家机关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组织和建立起来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2)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3)人人都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此知识点有时设问:我国为什么是一个法治国家?)

重要性: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5.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

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注意区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怎样维护宪法的尊严

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的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7.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区别

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普通法律只是对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某一个方面的规定。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通宪法相抵触。

宪法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从制定和修改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8.宪法为什么是我国根本大法?

(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9.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含义

含义: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10.我国公民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等权利的表现主要有哪些?

(1)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改善环境、整顿秩序、维护治安等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

(2)对于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

(3)对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

11.参加政治生活的渠道

(1)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2)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3)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12.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①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②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③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13.什么是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被侵犯,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14.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①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泄露国家秘密,要承担法律责任;

②公民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

③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中考政治知识点:“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2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篇6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导学案

姓名:班级:编写:郑风

【课前延伸学案】

【学习目标】

1.民主监督权的内容有哪些?

2.民主监督有哪些渠道?

3.实行民主监督的有什么意义?

4.公民如何正确地行使监督权?

【自主预习】

一、谁监督监督谁

1、“谁监督”——谁有权行使监督权?

2、“监督谁”——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对象是谁?

二、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

1、公民监督权的内容有哪些?

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有哪些?主要渠道之间有什么异同点?

三、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利

1、实行民主监督有什么意义?

2、公民如何正确地行使监督权?

【课内探究学案】

教材27页

★课堂有效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宪法赋予公民有监督权。公民监督的对象是()

A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B 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C 人大D 人民政协

2.三鹿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乳粉被检出含有化学药品三聚氰氨,并直接导致使用该奶粉的婴幼儿患肾结石。作为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在此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公民,你认为在这件事情上可以行使的民主权利主要是()

A.民主管理权 B.民主决策权C.民主选举权D.民主监督权

3.某市民发现,当地有关行政部门的个别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于是打电话给该部门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该市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是()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B.舆论监督制度 C.社会听证制度D.信访举报制度

4.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的主要方式有许多,下面不属于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是()

A.公民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信访举报

B.公民将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后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代表

C.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建议和要求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D.公民通过新闻媒介发表意见或参加监督听证会

5.公民可以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的特点是()

A 需要设立人来信来访的工作机构B 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

C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D 一头连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广大人民群众

6.根据武汉市人大通过的决议,今后召开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时,凡年满18周岁的武汉市民,都有可能在会场专设的旁听席上找到自己的座位。这种做法,有利于()

A、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B、从制度上根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

C、广大公民参与国家政权建设D、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出差错

7.负责任地实行民主监督,要求我们()

①在行使这一权利时,要遵守法律、依照规章和程序办事②要明确监督权限,不能越权监督③在依法行使申诉、控告或检举权利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④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8.有人认为,民主监督是公民的权利,公民可以采用任何方式实行民主监督。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课后拓展学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公民在报名参加北京地区医师资格考试时,认为由于卫生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封网过早导致其错过报名而耽误了考试,遂向卫生部申请行政复议却被驳回。为此,该公民将卫生部告上了法庭。这位公民行使的是()

A.批评和建议权B.质询权C.求偿权D.监督权

2.某公民发现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贪污受贿行为,于是通过信函向当地检察机关反映情况,经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查处一起重大行贿受贿案件。这一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是()

A.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B.舆论监督制度C信访举报制度D监督听证会方式

3.为了使民主监督得到切实保障,公民要负责任的实行民主监督。这要求我们()

①可以采用张贴大字报的方式②依法行使监督权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③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④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4.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多种合法的渠道,有()

①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②通过人民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③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④通过偷拍行使监督权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③④

5.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不仅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

①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②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③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④有利于保护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6.《焦点访谈》所进行的舆论监督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的进程表明()

A、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B、舆论监督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上起着独特的作用

C、《焦点访谈》在推动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中起了决定作用

D、公民行使监督权向《焦点访谈》反映问题就行了

7.《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行政机关应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公开。这有利于()

①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②维护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③扩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④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8.2012年《焦点访谈》已度过了18岁生日,可以说,它走过了不同寻常的15年历程,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欢迎、支持和认可。同时也成为中央电视台具有代表性的舆论监督栏目。

(1)结合观看《焦点访谈》的感受,谈谈它受到人们普遍欢迎和支持的理由。

(2)在我国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有哪些?其意义怎样?

2.4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参考答案

★课堂有效训练

1—5:ADDCB6—7:AC

8.(1)认为“民主监督是公民的权利”是有道理的,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赋予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民主监督的权利。

(2)认为“公民可以采用任何方式实行民主监督”是不科学的。因为:a、公民可以通过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等合法的方式进行民主监督。此外,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b、公民实行民主监督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3)综上所述,这一观点是不科学的。

【课后拓展学案】

1—5:DCCAA6—7:BB

8.(1)《焦点访谈》作为舆论监督的代表,集中体现了舆论监督透明性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也为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开辟了新渠道。

(2)在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多种合法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浅论中国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 篇7

1.1 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不高、自主性参与程度较低

随着村民自治这一基层民主政治形式在中国农村的施行, 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政治热情和参与意识已有所提高, 但调查中发现妇女的政治参与意识依然较低, 她们的政治影响远远还没达到与她们所占人口比例相应的程度。由于历史上妇女长期被排斥在村落的决策权力之外, 因此她们对自身的政治权益普遍缺乏认识, 更缺乏主动参与民主选举的竞争意识和热情, 在政治参与中对政府有较强的依赖性和一定的盲从性。了解选举程序是正确行使投票权的前提条件, 但调查显示, 对村委会选举程序“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农村妇女占了65%。在被问及是否参加过村级妇联组织的活动时, 有29.7%的妇女回答“偶尔参加”或者“没有参加过”, 而回答“经常参加”的不到60%。由此可见, 大多数农村妇女民主政治参与从意识到行为都缺乏自主性。而参加选举的人中, 有相当一部分妇女参与只是一种被动参与, 而非自主参与。

1.2 权利意识淡薄, 主人翁责任不强

当前, 大部分农村妇女缺乏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主体意识。她们过分强调自己的家庭功能, 而忽视自己的社会功能, 漠视自己的权利。在村委会选举过程中, 选举态度“非常认真”的仅为13.8%, 选票由自己填写的被调查妇女仅为42.6%。可以看出, 很多农村妇女害怕参政, 怀疑和低估自己的参政能力, 在村委会选举中处于被动地位, 从众心理强, 政治权利意识淡薄。

2 提高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对策

2.1 构建平等的性别文化, 并贯彻到实处

必须加大男女平等性别文化的宣传力度, 为妇女参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规和政策, 构建男女平等的性别文化, 使妇女的各项权利切实得到保障。在农村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如发传单、搞讲座、上门宣传等;其二可以尝试建立“模范丈夫”机制。具体方法为:村委会可以每半年举行一次“模范丈夫”评比活动, 对主动做家务和分担家务的丈夫适当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而对表现很差的丈夫, 应将其作为重点教育和说服对象, 直至他们态度转变。

2.2 全面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

妇女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选举成功与否, 只有不断提高妇女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 要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制定农村妇女教育规划, 采取季节性和经常性、单项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方法, 组织农村妇女学习文化技术和政策法规。各级财政要拨出专门预算用于农村妇女教育, 给参加农函大、农广校学习, 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农村妇女发放学费补贴。在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 加大“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教育救助项目力度, 保证贫困女生受教育权利。

(2) 要不断提高政治素质。经常性举办乡村妇联主任培训班, 并在开展“双学双比”活动中大力实施“女性素质工程”, 帮助农村妇女增强“四自”、“四有”意识。

(3) 要组织妇女广泛参与农村经济建设, 提高妇女社会影响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 要想成为村民的代言人, 首先就要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 在群众中树立起较高威望。农村妇联组织要鼓励广大妇女要积极投身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踊跃参与农村妇女“学科技、学经营、比成绩、比贡献”竞赛活动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 以自身努力和奉献来赢得社会认可, 从而为有效参选参政奠定良好基础。

2.3 完善村民自治和相关法律, 为妇女参政提供公共政策和法律支持

完善村民自治, 使之真正体现民意, 贯彻民意, 使之真正成为农民维护自己权利的机构, 从而调动村民参政的积极性, 调动农村妇女参政的积极性。在村民自治法中, 最好能明确对待在村委会成员中妇女所占的比例和名额, 通过扩大比例和名额来增强农村妇女参政的机会。

2.4 充分发挥妇联在农村妇女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妇联是一个把党和妇女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组织, 在广大妇女的地位中, 尤其是农村心目中的心目地位中妇联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妇联组织, 为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做好基层服务。比如说我们可以教导妇女摈弃把家庭看成全部的观念, 家庭并不是第一位, 应该组织她们多多参与政治活动, 增强她们的参政议政的意识, 开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学习班来为妇女们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 加强妇女群体的健康的人格, 增强她们受教育的机会;进一步推动家庭中家务劳动的合理解决, 比如可以为她们的后代做好学习和生活中的保障, 来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 对政府的各项旨在保护妇女参政的措施的实施予以监督等。

2.5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经济的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广大农民参与国家政治的积极性。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如果没有基本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权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那么她绝对不会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在现阶段, 广大农民群众最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经济收入的问题了, 所以只有把自己的生活搞好了, 她们才会有兴趣去参加国家的政治问题和政治生活。所以在政府和党组织在推动农村的基层建设的时候, 仍然会不断努力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提高生活水平, 这才是提高广大妇女同志参与基层民主建设的热情的最基本的。

摘要: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是衡量当代社会政治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中国, 占农村人口半数的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对整个社会的政治民主化发展无疑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 村民自治是基层民主的实质性内容和主要表现之一, 是广大村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途径。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是值得关注的农村问题之一, 农村妇女由于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且受教育程度不一, 因而研究其参政状况有着一定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本文结合理论和实际分析探讨了其影响因素, 并对如何提高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国农村,农村妇女,政治参与

参考文献

[1]谭兢娥, 等.英汉妇女与法律词词汇释义[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 1995:145.

[2]鲁慎.城乡差别与城乡关系—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21) :27.

[3]刘筱红.塘沽模式: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村民自治主流—对“提高农村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比例政策创新示范项目”的观察与思考[J].妇女研究论丛, 2005 (5) .

[4]仝雪, 屈锡华.我国基层农村妇女干部现状分析—以河南省南阳市郭滩镇、毕店镇农村妇女干部状况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 2005 (11) .

[5]李绪勤, 王敏.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妇女参与—从对茅坪镇的调查看农村妇女参政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 2003 (1) .

[6]刘中一.对一次民主选举的考察─农村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妇女参政的难点及制约因素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 2001 (S1) .

[7]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J].妇女研究论丛, 2001 (5) .

中国政治参与现状 篇8

摘 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中产阶级的壮大对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中国中产阶级的政治参与也引起了各界的热议。本文从传统儒家文化这个独特的视角来探讨其对中国中产阶级政治参与的特殊影响。

关键词 中产阶级 政治参与 儒家文化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逐渐出现了一个新阶层——中产阶层。随着社会的发展,该队伍在不断壮大,正极大的影响着我国的政治和社会面貌。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激起了文化、消费的震荡,同时也通过投票、参加政府决策会议、与官员沟通等形式来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作为一个新兴的阶层,它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当前社会如何适应这个变化,已是政府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儒家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的主流文化,对我国社会结构和政治变革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探索儒家文化对中国中产阶级政治参与的影响。

一、中国中产阶级的界定

综各学者之言中产阶级是指:占有一定的资本及具有职业声望;主要从事脑力劳动获得工资及薪金;具有谋取较高收入、较好工作和承担相应的家庭消费的能力;能够支配其劳动和工作对象;具有社会关怀及公民意识的社会分层群体[1]。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的中产阶级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并非指马克思主义就所有制关系意义上的阶级。

二、研究中国中产阶级政治参与的原因

(一)研究中国中产阶级的政治参与具有必要性

参考西方国家的发展,中产阶级壮大是历史必然。以社会中间层大为特征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是现代社会最合理的阶层结构。未来中国中产阶级势必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它是贫富矛盾的“缓冲地带”、社会稳定的“防火墙”。

(二)研究中国中产阶级政治参与的现实需要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利益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政治参与不仅是公民各自表达政治态度的需要,而且也是支撑政治体系有效运作的重要条件。

三、儒家文化与中国中产阶级政治参与

(一)儒家文化概述

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战国时期的孟子主张“性善论”,推行“王道”,反对“霸道”。西汉著名的哲学家董仲舒主张的“天不变,道亦不变”和“三纲五常”等思想,为后世统治者所效法。这样儒家思想发展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主要内容涵盖以尊卑等级秩序为中心的伦理思想、重民思想、天人合一等思想。占据我国漫长封建历史文化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是影响现代文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它对中国中产阶级政治参与的文化氛围产生着深远影响。

(二)儒家文化对中国中产阶级政治参与发生影响的方式

第一,伦理方式。儒家文化将“三纲五常”作为伦理标准,塑造出一个等级秩序的社会伦理模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统统可归结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而“人生来平等”的观念对于西方人似乎与生俱来,因此我国中产阶级的普遍伦理心境是逆来顺受,在追求民主平等上具有惰性。就道德层次而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是儒家文化“利义观”的典型概括。它强调在“义”面前必须有所失“利”。但是按照西方经济人假设,中产阶级政治参与实际上是对资源的追求和分配的表现,就是儒家所说的“利”。所以从政治参与动机看,我国中产阶级的伦理心境缺乏政治参与动力。

第二,民俗方式。我国的民俗表现出服从、缺乏参与精神的显著特征。“亲贵合一、家国同构”,是儒家文化将君权高度神化的结果。儒家文化并不肯定政治参与精神,普通大众往往采取认命态度,完全将希望寄托在圣明的君主身上,缺乏对自己的命运的掌控。“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4]”,强调的是读书人的积极入世但对象范围太狭窄,其实质是封建王权绝对控制下的精英统治。因此,这是导致中国中产阶级对政治权利意识的淡漠,缺乏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等后卫特征的本土原因。

第三,文化方式。儒家文化在西汉前期以后逐渐成为我国的主流文化。传统文化在表达方式上已沉淀为民族性格习惯,从而产生了全民族特定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惯性。这种特性决定了我国中产阶级的政治参与势必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这是中国中产阶级与生俱来的特性。

(三)儒家文化对中国中产阶级政治参与的影响之面面观

第一,民本主义和积极入世是中国中产阶级政治参与的两大精神动力。“民本”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所在。虽然这一思想存在的初衷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忽略这一因素,“民本”对中国中产阶级政治参与也起到了深远的作用。中国中产阶级必须为追求合法的地位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中国中产阶级政治参与的另一精神动力是积极入世。儒家倡导“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5]”,即通过自身道德、知识的修炼达到为国家效力的目的。这种精神通过民主改造便为中国中产阶级政治参与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第二,儒家义利观对中国中产阶级政治参与的正面影响。义利观是东西方文化根本差异的一个体现。从古希腊时期起西方就强调个人权利,个人让渡出部分权利组成国家,以寻求国家对个人的保护[6]。而东方文明是群体主义,个人都是以对别人的社会关系来确定的(如君臣),即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在先,个人的利益在后;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是必须舍弃。现代社会更多的是讲究公共利益,儒家的义利观可以避免个人利益主导下的公共利益陷入永恒悖论。

第三,人治是中国中产阶级政治参与制度建构的阻碍。传统儒家思想的根本理念是“人治”,坚信“以德服人”,认为人格具有巨大的感召能力。马克思•韦伯的传统型权力划分依据也在于此。政治参与和传统型权利背道而驰,传统型权利不需要政治参与增强其合法性,儒家将其表述为“天命”。在这种表述中并不需要政治参与。另一方面中国中产阶级的政治参与要得到实现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通过立法等制度安排来确定中产阶级的政治合法性。虽然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法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中产阶级政治参与立法目前尚未进行。而儒家的“人治”思想是中产阶级政治参与获得法律保障的巨大阻碍。

第四,中产阶级政治参与的公平性无法突破等级秩序。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缺乏民主平等的理念的结症所在是儒家思想森严的等级秩序观。儒家思想强调家国同构,几千年的影响使中国社会有一套等级森严而稳定的社会结构。儒家“礼治”观念是这一社会结构的基础。儒家心目中的伦理理想社会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西方的重横轻纵的社会伦理关系从三权分立的政权组织形式可见一斑;而中国的伦理关系将重心放在强调纵向的上下级关系上,对于横向的社会关系则弱化得多。这与西方发展历程中重横轻纵的观念背道而驰。

四、结语

中国中产阶级的政治参与得以有效实现不仅要求法律和制度上的合法保障以及渠道的充分畅通,而且必须充分考虑传统儒家思想对中产阶级政治参与的影响,把握儒家思想对中产阶级政治参与的积极作用,规避其负面影响。使中国中产阶级这一群体也能为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繁荣昌盛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董仲舒.春秋繁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孔丘等.论语.岳麓出版社.2000.

[4]孟子等.孟子•盡心上.岳麓出版社.2000.

[5]梁漱溟.礼记大学篇伍严两家解说.巴蜀书社.1988.

上一篇:交警备战清明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汇报下一篇:处暑的含义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是处暑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