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结构(共10篇)
中国政治结构 篇1
【热点链接】
材料一 2011年10月9日,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 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全面回顾了辛亥革命100年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 阐述了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国家完全统一希望。
——中国新闻网, 2011年10月9日
材料二 曾被妖魔化为“卖国贼”的大清首辅李鸿章, 一直是充满巨大争议的历史人物, 今年10月17日是李鸿章逝世110周年的日子, 中国书店出版社日前出版了《李鸿章回忆录》。据悉, 该书是由美国著名战地记者和历史小说家威廉·弗朗西斯·曼尼克思撰写, 曾引起全球轰动, 欧美各国无数次印刷传播, 但一直没有中译本。出版方说:“希望这本回忆录的引进, 能唤起一代人的记忆, 重现100年前风雨飘摇的晚清历史, 还原一代名臣的心路历程。”
——《深圳晚报》2011年5月8日
【综合解读】
1.近代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及阶段特征
(1) 方式:
①军事侵略:
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②政治侵略:
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
③经济侵略:
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以甲午中日战争为界, 前期以商品输出为主, 后期以资本输出为主) 。
④文化侵略:
传教。
(2) 阶段特征:
1840~1894年:侵华的主要是英、法、美等国。目的是打开中国大门, 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主要手段是发动战争、强占领土、开辟商埠等。
1894~1901年:侵华的国家增多:除了英、法、美外, 德、日、意等也加入了侵华行列。侵华的形式发生变化: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由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
1901~1949年: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国和日本, 先后出现过日本两次独霸中国和美国独占中国的局面。列强采取以华治华、扶植代理人的方针, 先后扶持了清廷、北洋军阀、国民党政权等。
2.近代三大革命运动的比较
3.中国近代史上的主要经济成分及其演变过程
(1) 自然经济:
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进一步解体, 19世纪末20世纪初解体加剧;新中国成立后, 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三大改造使自然经济消亡。
(2) 洋务经济:
19世纪60年代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后破产。
(3)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甲午中日战争前以商品输出为主, 甲午战争后以资本输出为主;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美日乘机扩大对华侵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列强继续扩大资本输出;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加紧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取得在华经济上的独霸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4)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 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益萎缩和破产, 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和发展, 三大改造后被改造为社会主义经济。
(5)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确立统治地位, 抗战时期膨胀, 解放战争时期进一步膨胀, 新中国成立后消亡。
(6) 新民主主义经济: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产生,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发展壮大, 新中国成立后占主导地位, 三大改造后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4.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5.近代主要思想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6.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
(1) 阶级、阶层的广泛性:
地主、农民、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探索活动。
(2) 内容的进步性:
除义和团外, 其他都具有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进步性。
(3) 学习的层次性:
从学技术到学经济、政治, 从仿效立宪到主张共和。
(4) 前后的继承性:
先后提出的救国方案, 既有继承, 又有发展;既是量变, 又是质的飞跃。
(5) 鲜明的时代性:
与中国社会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相关, 在列强侵略中国的战争期间的救国方案以反侵略为主要内容, 如义和团的“扶清灭洋”等。
(6) 方案的不可行性:
这一时期所有的救国方案或无法付诸实践, 或不能成功。
【模拟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
2分, 共20小题4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改编) 《李秀成自述》中写道: (定都天京后) “开立军伍, 整立营规, 东王佐政事, 事事严整, 立法安民, 将南京城内男女分别男行女行, 百工亦是归行, 愿随营者随营, 不愿随营者各归民家。……男与女不得交谈, 母子不得并言。”这体现了
A.太平天国建立了军事化的社会组织
B.对普通老百姓计口授田
C.太平天国是政教合一的农民政权
D.太平天国注重社会生活现代化
2. (原创) “在欧洲, 没什么东西能令我们感到如此奢华。”1860年10月7日法国军队闯入了一座世外桃源, 被它的壮丽景象彻底征服。可是, 这处“世外桃源”却被他们毁了。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毁“世外桃源”的还有英国士兵
B.当时的皇帝光绪帝逃往西安
C.毁“世外桃源”是因为其鸦片被烧毁
D.这次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3. (改编) 南怀瑾说:“历史的记载, 不外人与事。从人的方面来讲, 大概又分两个方向来立论, 拿旧的观念说:一个是经, 一个是权。经是大原则, 不能变动, 权又叫做权变, 就是运用的方法。”就中国近代而言, 下列属于“权”的是
①民主革命 ②太平天国 ③维新变法 ④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改编) 袁世凯曾经把当年促使清帝逊位的历史性一幕非常形象地称为“拔大树”。“拔大树”最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
A.标志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已完成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为政治民主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5. (原创) 前不久央视一套播出了电视剧《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故事开始于1934年的山西省汾西县, 小伙计出身的当地人陈海子收货款时遇到正在执行潜伏任务的共产党区党委书记雷钧, 这次偶遇为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红色的火种, 陈海子最终成为共产党员陈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雷钧是长征后到山西汾县潜伏的
B.雷钧潜伏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八路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其时东北沦陷, 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地化, 民族危机加深
D.亲眼目睹家人在潘家峪惨案中被杀, 陈海子下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
6. (原创) 南方都市报2011年8月16日载:1947年, 东江游击队中队长李汉辉向广东博罗地主黄观荣立下借枪借粮的字据。借据上写着 (原实物上文字) :“收据 在一九四七年八月下洞黄观荣七九步枪两条, 子弹两百粒, 手枪一条, 子弹五十粒, 稻谷一千多斤生猪两条。此致 (打出江山来算账) 经收人中队长李汉辉四七八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其时博罗已进行了土地改革, 地主黄观荣的土地被没收, “被迫”借枪借粮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人民解放军正在组织战略决战
C.借条是假的, 当时中共领导的军队已称为解放军, 不存在游击队
D.蒋介石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已被粉碎
7. (改编) “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的, 大权掌握在封建官僚手中, 经费由清政府调拨, 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 因为不计成本, 不考虑经济效益, 所以缺乏发展动力。”可见江南制造总局的性质是
A.带封建性质的资本主义企业
B.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C.带近代性质的封建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8. (改编) 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资
D.进出口贸易大增, 说明外贸发展势头良好
9. (原创) 下图是中国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曲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的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清朝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和各种实业团体的涌现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中国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及近代经济的发展
10. (原创) 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下列人物或事件与“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关的是
A.辛亥革命
B.清华大学学生抵制、焚烧日货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等实业团体的建立
11. (原创) 福建华侨邱忠坡早年赴南洋经商, 1875年回厦门创办万兴轮船公司, 后参与厦门太古码头的投资, 兼营进出口贸易, 成为太古洋行的买办。邱氏家庭还涉足厦门的房地产、商铺等行业。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万兴轮船公司是洋务企业 ②邱氏创办企业得益于清朝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邱氏企业具有买办性质 ④邱氏企业家庭性产业特点突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 (原创)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 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 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1929年后中国仍能“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没有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B.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C.资本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洋务运动的影响
13. (原创) 卢作孚是重庆人, 1925年创办民生实业有限股份公司, 以爱国救国为号召, 以精良的管理和高效的营运, 仅10年时间就使外轮退出川江航线。下列不属于民生实业有限公司在与外轮斗争中取胜的原因有
A.政府政策的鼓励
B.人民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企业管理得法
D.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影响
14. (原创) 右图是中国人民邮政局为纪念林则徐200周年诞辰而发行的邮票, 一套两枚。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邮票上的“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生死荣辱观的最好体现
B.从林则徐生活的时代背景和衣着可以判断他是旧式阶级的代表
C.邮票中的场面发生在鸦片战争中英军占领广州后
D.林则徐编译了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15. (原创) 1901年11月李鸿章临终前曾给远在上海的盛宣怀写信:“四十年来百战身, 几回此地息封尘;经营庶富羞言我, 纽握机权耻授人。尽一分心酬圣主, 收方寸效作贤臣;诸君努力艰难日, 莫误龙华会里人。”李鸿章“经营庶富”的活动最终“羞” (没有成功) 的根本原因在于
A.缺乏资金、燃料、技术
B.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C.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
D.经营不善, 管理不精
16. (原创) “一个环绕康梁的精英集团与以张之洞为首的官绅集团, 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思想对峙……后者主要是清政府内部有关洋务政策的辩论, 而前者则是攸关传统政治秩序的义理基础的论争, 也是中国现代意识形态斗争的序幕。”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有
A.官绅集团主张向外国学习
B.精英集团主张废除君主制
C.两大集团的主要分歧在于要不要变革制度
D.两大集团的对抗实质是两大阶级的对抗
17. (原创) 有人说:“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很高明。”“高明”之处在于
A.通过论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B.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C.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新思想
D.组织团体宣传自己的思想
18. (原创) 2011年国庆节, 近6米高、两吨重的孙中山先生画像, 耸立在天安门广场正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对此, 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孙中山
A.是民主革命先行者, 他的宝贵思想是人们永远应该铭记的
B.领导的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建立了中华民国
C.晚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改组国民党, 迎来了国民大革命运动
D.致力于民主革命的精神激励着后来人为革命前仆后继
19. (原创) 1919年, 因××大学学生所办的《新潮》杂志批评社会事件, 当时在任的该大学校长回复教育总长时说:“敝校一部分学生所组之《新潮》出版之后, 又有《国故》之发行, 新旧共张, 无所缺畸。……大学兼容并包之旨, 实为国学发展之资。”下面对该大学及该大学校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
B.该大学学术思想空前活跃
C.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都曾在该大学任教
D.该大学校长的办学方针实则不利于新思想的传播
20. (原创) “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 有三李 (李大钊、李达、李汉俊) 并称之说。三李的学说各有特色。”下列思想或活动与“三李”没有任何关系的是
A.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
B.主张“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
C.参加党的“一大”
D.“中国文武制度, 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乃不能及”
二、非选择题:共
4小题60分。第21题15分, 第22题15分, 第23题15分, 第24题15分。
21. (改编) (15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并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 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初步蓝图。……所以说, 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赵大春《纪念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 政治制度, 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 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 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 无配合的制度, 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三 2011年10月9日,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胡锦涛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 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国家完全统一希望。
——中国新闻网, 2011年10月9日
近年来, 国民党领导人吴伯雄、马英九等都强调“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 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
(1) 对于辛亥革命的百年庆典, 很多人主张在武汉举行, 也有不少人主张在南京举行。你支持哪一方?请说出理由。 (3分)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哪些契机。 (7分)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辛亥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的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有哪些。 (3分)
(4)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你认为当前海峡两岸人民应如何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精神”? (2分)
22. (原创)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上) 的《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图》。
材料二 1898年大生纱厂破土动工, 次年投产。1907年在崇明创办大生二厂。从1914年到1921年的8年间, 大生两个厂的利润有1000多万两。1921年又设立大生副厂。不久改称大生第一、第二、第三纺织公司。此后由于天灾、军阀混战和经营规模过大, 出现亏损, 资金周转不灵。1922年以后开始被银团监管。1925年江浙财团接办大生各厂。1935年第二纺织公司倒闭。1952年第一、第三纺织公司公私合营, 1966年国营。
——《百科名片·张謇》
材料三 对近代民族工业“黄金时代”的表述, 现行中学历史教材有两种不同说法:人教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 进入了‘黄金时代’。”华东师大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列强忙于厮杀, 无暇东顾, 中国的民族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直持续到1923年前后。”
——陈康衡《正确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线索。 (3分)
(2) 材料二大生纱厂的发展中有几个关键年份:1898年创办、1914~1921年鼎盛、1935年部分倒闭、1952年公私合营。试分别分析其原因。 (8分)
(3) 材料三中关于民族工业“黄金时代”的说法, 你赞同哪一种?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分)
23. (原创) (15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66年12月, 奕等人认为西方国家制造机器、枪炮、船舰等科学技术都从算学中来, 于是建议在同文馆内增设天文算学馆, 招收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等人入馆学习。建议刚刚提出, 就遭到顽固派反对。……1867年6月, 倭仁让人罗列同文馆十大“罪状”, 对同文馆进行全面攻击。
——李德征《中国近代史》, 中华书局1982年版
材料二 顽固势力反对对封建专制制度作任何变革, 声称变法改革就是祸乱国家, “宁可亡国, 不可变法”。维新派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 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而且愈变愈进步。“祖宗之法”必须随时因革, “无百年不变之法”。
——《中国近代现代史》, 人教社普通高中教材
材料三 正是在蔡元培主持的北京大学, 建立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新的范式:这是一批体制外的知识分子, 不仅从根本上走出了充当“官的帮忙、帮闲”的传统知识分子的老路, 同时也避免落入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成为“商的帮忙、帮闲”与“大众的帮忙、帮闲”的陷阱, 而获得真正的人格独立与个体精神自由;他们永不停止对彼岸精神理想的追求与对精神 (思想、文化、学术) 的探索, 因此对此岸的现实存在总不满足, 永远对现状持批判态度, 永远是“新的, 改进的运动的先锋”……我们所说的“北大精神”所指的正是北大为中国知识分子所提供的这样一种精神规范。
——钱理群《北京大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1) 据材料一, 指出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核心内容。洋务派在此内容下进行了哪些活动? (5分)
(2) 分析材料二中的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的政治、经济背景及历史意义。 (3分)
(3) 据材料三, 指出“北大精神”的本质特征, 分析“北大精神”出现的时代背景。 (5分)
(4) 综合以上材料, 谈谈你的认识。 (2分)
24. (改编)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 西学西艺西史为新学, 旧学为体, 新学为用, 不使偏废。
——张之洞《劝学篇》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 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 是零买的, 而不是批发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 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 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 西学有西学之体用, 分之则两立, 合之则两止”。
——《侯官严氏丛刊》
材料三 一个多世纪以来, 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鲁迅为青年开出“必读书目”, “少看或不看中国书, 多看外国书”。鲁迅的《拿来主义》喊出了对待外来文化最响亮的口号:“拿来!”
——《重视塑造国家文化形象》
(1) 据材料一, 说明洋务派对待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 并说明其局限性。 (3分)
(2) 材料二中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 (5分)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判断中国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并分析其原因。 (4分)
(4) 综合上述材料, 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0分)
1.A 2.A 3.C 4.B 5.C 6.D 7.C 8.B 9.D 10.C 11.D 12.B 13.D 14.C 15.C 16.B 17.B 18.B 19.D 20.D
二、非选择题 (共60分)
21. (1) 选答一种即可。武汉:武昌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辛亥首义的旧址、遗迹和纪念建筑众多。 (3分) 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地;南京有中山陵等与孙中山密切相关的纪念场所。 (3分) (2) 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分) 经济上: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奖励兴办实业。 (2分) 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实业救国思潮兴盛。 (2分) (3) 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等。 (3分) (4) 认识:两岸应摒弃前嫌, 共同完成国家统一;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2. (1) 线索:1902年以后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五四运动后达到高潮, 1923年后发展速度减慢。 (3分) (2) 创办:列强资本输出, 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朝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分) 鼎盛:列强忙于战争,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兴办实业政策的实行;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3分) 倒闭: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连年战争的影响。 (2分) 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改造。 (1分) (3) 选答一种。人教版:此“黄金时代”出现于一战期间。理由: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列强忙于战争, 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而随着一战的结束, 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加强了侵略, “黄金时代”结束。 (2分) 华东师大版:此“黄金时代”延续到1923年前后。理由: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 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列强虽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但程度远比不上战前;五四运动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2分)
23. (1) 核心:要不要学外国的先进技术。 (1分) 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创建海军、建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4分) (2)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分) 意义:抨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宣传了维新思想, 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1分) (3) 特征:人格独立与个体精神自由。 (1分) 背景: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蔡元培的“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知识分子大量吸收西方思想。 (4分) (4) 认识: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斗争激烈;思想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发展历程。 (2分)
24. (1) 认识: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1分) 局限性:继续维护封建统治 (或没有挣脱传统制度的束缚) 。 (2分) (2) 差异:中学重等级和封建道德;西学重平等和近代法治。 (2分)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主思想的传播。 (3分) (3) 态度:否定。 (1分) 原因:“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 (3分) (4) 认识: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持传统文化特色;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传统文化的发展, 也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中国政治结构 篇2
理清“一,二,四,九”
一.是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二.是两大板块:国内政治生活和国际政治生活 三.是三大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外交政策 四.是中国特色的四大政治制度: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重要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我国的国家政体:“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6.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7.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制度
九.是九大主体
1.公民
⑴地位:我国人民是国家主人,其地位是通过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来体现与保障的⑵3个政治权利和自由+4个政治性义务 政治权利与自由:
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②政治自由
③监督权政治自由又包括: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
政治性义务:
①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 ② 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⑶参加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①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 根据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主要内容:
基本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重要内容: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点重要内容(4个途径和方式)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⑷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就能确保有序地参与;脱离党的领导、不遵守法律规则、不遵循程序和要求,必然导致无序的局面。
能否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2.政府
⑴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⑵职能:政治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经济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①经济调节②市场监
督③社会管理④公共服务
文化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公共服务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⑶作用:①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②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⑷宗旨:为人民服务
⑸工作原则:对人民负责(基本要求)⑹依法行政
原因:依法行政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各级人民政府,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公正司法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为什么:
㈠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服务的原则
㈡意义:政府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怎么做:
㈠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㈡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措施: ① 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
执法能力和水平; ③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
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⑺自觉接受监督
含义: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目的:一方面是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反面是协调
各方面的利益,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义:①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②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③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⑻树立政府权威
含义: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
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决定因素:国家性质
体现:①有权威的政府必定使依法行政的的政府,它会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中的根本利益;
②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享有声望;
③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讲信誉的政府,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它得到人民认可和拥护;
④有权威的政府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区分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标志。如何树立: ① 行为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
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② 树立业绩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③ 道德形象: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
所系,利为民所谋。
3.人大代表(人民代表)
⑴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⑵产生方式: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县级以上)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县级以下)⑶义务:
①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
加行使国家权力; ② 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③ 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⑷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4.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地方人大)▲县级人大以上才能设立常委会
⑴性质:国家权力机关
⑵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⑶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3个表现:
①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 ②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 ③ 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上的关系
5.中国共产党
㈠为什么?
⑴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⑵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⑶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⑷作用:
①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
会环境; ③ 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
斗目标。
⑷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㈡怎么做?
⑴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⑵领导方式:
① 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
② 党指挥枪 ③ 党管干部
④ 组织和动员社会 ⑤
思想政治工作
⑶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6.民主党派
⑴性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的政治联盟
⑵地位:参政党
⑶组成人员:各界知识分子为主 ⑷参政基本点:
① 参加国家政权
② 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③ 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④
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⑸与中共关系:互相监督
7.人民政协
⑴组成人员:共产党和各民族党派
⑵性质: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⑶主题:团结和民主
⑷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8.主权国家
⑴地位: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⑵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⑶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国家的灵魂)⑷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
9.国际组织
⑴含义: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条约或协约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⑵类型: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有世界性和区域性 ⑶作用:
① 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② 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③ 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联合国
⑴产生: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的产物
⑵地位: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⑶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⑷原则: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⑸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⑹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决定
10.国家利益→→→国际关系
⑴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⑵地位: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⑶表现:共同利益→合作利益对立→冲突
11.中国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⑴为什么?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
(根本)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
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⑵内容: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等 ⑶做法:
① 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国家利益 ② 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③ 发展增强国家力量
12.我国的外交政策
⑴含义: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及所才去的政策、方式和手段
⑵是为什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⑶决定因素: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⑷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⑸基本内容
①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③ 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3.当代社会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⑴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⑵有效途径: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14.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意义:
①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 ② 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
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15.当代国际竞争
实质:以经济和科学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6.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⑴内涵: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强财富,实现自身的发展 ⑵为什么?
① 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②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③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④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⑤ 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
正确道路; ⑥ 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
强; ⑦ 锻造了一支在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
⑶做法:
中国政治结构 篇3
新课程改革强调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选择性,这就对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优化高中政治教学。那么,高中政治教师应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优化高中政治教学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知识结构的完善进行阐述。
一、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高中政治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还要熟知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的背景材料和外延知识,以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尽可能地完善。要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就要不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活动,还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素质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之余,要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多关注时事热点,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寒暑假,学习先进教学技术,掌握有效教学方法,了解专业前沿发展。
例如,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1月23日下午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了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做了重要讲话。我认为这一时事热点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辩证唯物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带领学生进行了相关的学习。通过学习,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我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了我国经济改革的持续深化。
二、树立课程改革意识
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考虑教学问题以及课程问题,把先进的课改理念落到实处,切实树立课程改革意识。教师要强化课程意识,正确认识政治学科的特殊性,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因此,当政治教学出现问题时,教师不仅要反思教学方法,还要反思教学目标。
政治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完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政治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时,我先认真解读了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学目标,然后依据教学目标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列出了知识结构,最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了设计,贯彻了新课程改革理念。
三、形成自我反思意识
自我反思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完善知识结构的重要方式。笔者认为,教师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如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进行反思,就会使教学缺乏活力。教师的自我反思包括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课中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课后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教师要通过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对于“公民的政治生活”这部分内容,学生普遍认为选举是人大代表的事情,与普通公民关系不大,所以在学习时积极性不高。课后我认真反思了这一现象,决定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选举政治课代表。实践表明,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认识到了选举的意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政治结构 篇4
行政就是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换句话说, 行政是国家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权的行为[1]。在奴隶制、封建制国家, 君主就是具有最高权威的国家行政主体, 国家的各项重大决定皆由其钦定。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 国家权力的基本特征就是高度集中, 统一而不可分。君权一统的结果是, 君主享有立法、行政、司法等各种大权, 以一人意志统率全国。在东方, 中国自秦朝开始, 就确认“皇帝”是国家的最高行政首脑。这种君主专制政体的首要特征就是政治权力低分化, 立法、行政、司法高度集中于封建君主。皇权是不受约束的, 没有人可以对帝王行使的绝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所以有“天无二日, 人无二主”,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之说。而在西方,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就曾宣称“朕即国家”, 认为国王是上天的代表, 拥有最高权力并且不受任何限制。无论是中国的“皇帝”, 还是西方的“国王”, 他们作为最高行政管理者, 已然成为了国家权力的统一归属, 集立法、行政、司法各种大权于一身。例如, 君主们在制定、编纂成法典时, 总要经历由君主颁布要求制定法令的口谕, 再由下面的工作人员具体承办, 待成稿再由君主审查通过的三步曲。所以, “君主者, 万物之总也, 民之父母也”[2]。
君主在权力结构中何以处于优益地位?孟德斯鸠在“三权分立”学说中就曾表示: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合而为一, 就会使掌权者自己制定又自己执行暴虐的法律;如果立法权与司法权合而为一, 就使法官成为立法者, 就难以防止司法的专横。君主言出即法, 其行政力凌驾于各种权力之上, 所以立法权是依附行政权而存在的;奴隶和封建国家虽存在国家审判职能, 但审判权并不独立, 同样依附于行政权。司法权基本是与行政权合二为一的, 根本不存在监督与否。君王以行政权为核心, 集三权于一身, 在维持和打破各种政治关系的活动中, 他们也就成为了一种专制力的化身。
二、“三权分立”的政治权力结构中的政治关系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三权分立”的学说始于洛克, 成于孟德斯鸠。所谓“三权分立”, 是指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 分别由议会、政府和法院行使。突出三权独立、三权制衡, 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重要的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孟德斯鸠早在1748年发表的《论法的精神》中就提出国家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种。并且, “三权分立”学说的初衷, 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享有严格的主体界限, 三者互不隶属。“三权分立”的学说在美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形成了总统、国会和法院彼此独立又互相制衡的政治体制。
根据政体的不同, 可以分为君主制立法和议会制立法。前者属于专制立法形式的范畴, 后者则属于现代民主的表现。一般来说,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进行的立法大多是君主独揽大权下个人意志的体现, 强调君主“言出法随”。而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却是“三权分立”的产物, 带有民主的色彩[1]。但是这种民主又具有与生俱来的局限性。“三权分立”观念的奠基人之一洛克曾提出:“立法权是指享有权利来指导如何运用国家的力量以保障这个社会及其成员的权力”[3]。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证明了, 这种国家的力量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所拥有的力量, 立法权也是不可能实现完全平等地保障社会各阶级的利益的, 其衍生物———法律也永远只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因为立法权永远不会由被统治阶级来行使。
人类出于自身的内在需要, 让渡权利组成国家, 由此衍生出了国家权力。相对于立法权具有的意志性而言, 行政权具有执行性。立法权汇总和表达公共意志, 行政权执行这些意志。意志执行以意志表达为前提, 而意志表达又以意志执行为手段。在意志转化为主体需要的过程中, 必须有实现的通道, 对意志的执行正是由行政权来完成的。所以, 立法权在表达其意志的时候总是要十分审慎。在“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立法权表达的意志是否始终是广大人民?答案是不稳定的。既然立法权表达的意志是非民主性的, 那么就更不能期待其行政权具有民主性了。
“三权分立”体制中, 相较于立法权和行政权来说, 司法权由于其特殊性则显得相对弱小。汉密尔顿曾经指出, 在传统的三权当中, “行政部门不仅具有荣誉、地位的分配权, 而且执掌社会的武力。立法机关不仅掌握财权, 且制定公民权利义务的准则。与此相反, 司法部门既无军权、无财权, 不能支配社会的力量与财富, 不能采取任何主动的行动。故可正确断言:司法部门既无强制、又无意志, 而只有判断;而且为实施其判断亦需借助于行政部门的力量……司法机关为分立的三权中最弱的一个, 与其他二者不可比拟。”[1]在“三权分立”的框架中, 如果需要其中的某一种权力具有优越性的话, 那也肯定是立法权, 次之行政权, 而不可能是司法权。司法权是一种消极的权力。它以“不告不理”为原则, 一直处于中立和被动的状态。司法权又是一种缺乏灵活的权力。它不像立法权和行政权那样应变多样, 不断变化着又激烈影响着社会关系各个方面。它更恪守活动标准和形式合理来达到所谓的协调和平衡。司法权更是一种终极性的权力。它只在自己的小范围内———纠纷的解决上具有强有力的效力。而涉及更广和更深刻范围的日常管理中, 则很消极。
三、“议行合一”的政治权力结构中的政治关系具有最真实的民主性
十月革命后, 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兴起。社会主义国家中,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奉行的是马克思于1848年提出的“议行合一”原则。所谓“议行合一”, 是指国家重大事务的决定和执行统一进行的制度。值得认知的是, 我们所主张的“议行合一”, 强调的是行政机关绝对服从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立法机关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这并不意味着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是一种分庭抗礼的关系, 而是一种统一协作的关系。“议行合一”制度虽不同于三权的分立制衡, 但不意味着否认国家权力的分立。社会主义国家设立不同的国家机关, 各国家机关并行不悖, 在统一中实现了分工合作。“三权分立”是西方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 它不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然而, 权力的相互制约则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 它相对于集权、专制来说, 无疑是历史的进步。封建社会由于集权专制而走向灭亡, 代之而起的资本主义社会则因为实行了权力相互制约的体制而得以延续至今。社会主义是更高的社会发展阶段, 应该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一切优秀成果, 当然也应该借鉴和吸收权力相互制约的成果[4]。
中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就是坚持议行合一原则、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民主集中制的一种民主的实现形式。中国宪法规定, “中国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 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主要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方面的人士, 体现了真正的人民性。我们宪法还规定,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对它负责, 受它监督。”立法集中体现了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相统一的过程。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所以党的主张必定也是符合人民意志和要求的。可以看出, 立法机关居于主导地位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的真实性。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立法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形式, 旨在最大限度地使立法反映民意。
立法权归属于谁才具有最真实的民主性?为了解答这个问题,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引用边沁的观点———立法当以谋求最大多数国民之最大幸福为目的进行了解释。他指出:“利己是人性所在, 谁握有立法权必然立有利于自己的法。如果让一人握有立法权, 所立之法必利于一人;使众人握有立法权, 所立之法必利于众人。众人之利重于一人之利, 民之利重于吏之利, 多数人之利重于少数人之利, 是很清楚地道理。”[1]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 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人民又处于主人翁地位, 所以, 社会主义国家的立法权归属主体只能是人民。因为经济基础性质发生根本的改变, 社会主义立法具有了人民性和社会性, 使其与奴隶制社会立法、封建制社会立法、资本主义社会立法彻底地划清了界限。
摘要:政治权力的结构决定其政治关系的属性和性质。在不同的权力结构中, 政治权力关系又有着不同的特征。与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相适应, 权力结构总的概括起来有三种形式:行政权高于立法权、司法权的专制权力结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互相制衡, 并行不悖的资产阶级民主制;代表民意的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的民主集中制。
关键词:政治权力,政治关系,政治权力结构
参考文献
[1]胡建淼.公权力研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18-405.
[2]张晋藩, 李铁.中国行政法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1:3.
[3][英]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 瞿菊农,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1:89.
中国政治结构 篇5
4、消除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一切不合理限制和歧视政策,建立城乡统一开放和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这是 ( D )
①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的需要 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③实现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④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国家出台了《-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决定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这有利于 ( C )
①保障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②保障劳动者享有社会福利的权利 ③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④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A.①② B.③④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 篇6
针对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因素, 阶段比较模糊, 没达成一致的情况下, 我更倾向于从抽象简化的角度来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构成要素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矛盾运动和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若干子运行系统的有机组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这一定义, 试图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一个定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的各构成要素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矛盾运动和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若干子运行系统的有机组合。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分析
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中相对稳定的构成因素有以下三个。
2.1.1 教育者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人。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时, 有学者认为它是由政工队伍, 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要素构成。政工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 是领导组织者。教师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 是具体实践者。管理队伍是稳定学生思想,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一特定的教育群体, 有他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2.1.2 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教育对象, 他是教育效果的直接体现者。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处于对象主体的地位, 他对教育者传递的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吸收与改造, 并通过能动性的认识反作用于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 主要指在校大学生。他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作为青年学生, 他们关心祖国的繁荣昌盛, 立志振兴中华, 有较强的民主意识, 努力学习, 立志成才, 但是作为青少年群体, 他们正是处于人生由少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 具有特殊的生理, 心理特点。
2.1.3 介体
介体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到一个纽带联结的作用, 它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中介因素。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时的信息内容及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介体, 实现与受教育者的良好互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2.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阶段分析
2.2.1 施教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的教育影响。教育者在进行施教之前, 首先要进行自我教育, 对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从而缩小一定社会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认识水平之间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 社会环境是一个开放的信息源系统, 它对教育者施加影响的同时也对受教育者发生影响, 教育者通过大量的信息进行评价筛选, 然后作用于受教育者, 介体在这里起到一个纽带互动的作用。
2.2.2 模塑阶段
模塑“顾名思义也就是模仿塑造, 这是主要从受教育者自身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阐述的, 是受教育者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际上就是教育者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地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 使其形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过程。受教育者只有根据教育者的要求不断通过自身的”模仿“塑造”从而达到一定社会或者阶级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这种塑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促使社会成员形成符合特定阶级利益的思想政治品德。二是纠正社会成员偏离特定社会和阶级的思想政治品德, 使其思想政治品德与社会和阶级所期望的大体一致。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根据教育者提出的要求和自身的思想道德发展水平, 不断的进行自身模塑,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四有”新人等对大学生的要求。
2.2.3 互动反馈阶段
这一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终体现。受教育者通过第一阶段在接受到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施加的影响后, 以自己已有的认识水平为基础, 通过模塑阶段的选择, 消化, 吸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 然后把获得的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通过道德行为作用于社会, 并通过一定的社会评价反过来作用于教育者, 使教育者了解到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效果。教育者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教育效果进行质的评判和量的估价, 针对受教育者偏离教育目标的状况予以“端正”, 最终使思想政治品德符合预订的目标。
3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
3.1教育者的构建
3.1.1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拓宽自己的视野
在面临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 各种传播媒介的广泛应用, 人们可以快速, 及时, 高效的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 这种高速快捷的信息化时代也导致了各种消极低俗的因素不可避免的充斥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另一方面, 由于信息渠道获取的多样性, 便捷性, 也导致了受教育者在总体上接收到的信息大于教育者所掌握的信息, 这样就会产生“信息差”从而使教育者在传统意义上“先知先觉”的权威性丧失。针对此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了解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拓宽自己的视野, 设身处地的了解大学生所处的信息环境, 和他们形成一种相互探讨的氛围, 在探讨中引导和沟通, 更利于他们接受主流积极的价值信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1.2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加强专业道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不断的学习, 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 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有待进一步塑造的人, 因此强调教育者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 普通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 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教育者理应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此外作为教育者必须具备爱岗敬业, 热爱学生, 团结协作, 为人师表等这些基本的专业道德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心存热爱学生的理念, 才能去了解与理解学生, 对学生充满热切的期盼, 与学生和谐共处, 才能深入的去与学生沟通, 听到他们的心声, 促进与学生的良好发展。
3.1.3 重视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心理上施行的确定的有目的的系统影响, 从而使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教育者本人的品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必然会对受教育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身正, 不令则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孔子就十分重视“以身作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自身行为规范做起, 处处严于律己, 做学生的表率, 在思想境界, 道德情操诸方面真正成为大学生的榜样。现实表明, 思想政治教育一靠真理的力量, 二靠人格的力量。教育者的风度, 包括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都对教育对象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2受教育者的构建
3.2.1 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作为青年人正是处于思想最活跃, 接受新生事物最快的时期, 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求知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大学生们往往在学习上表现出很多问题。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平时旷课, 考试敷衍。青年学生在大学阶段正是处于学文化长知识的阶段, 在这人生最宝贵的岁月中一定要珍惜时间, 不断的用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使自己从文化知识、文化修养层面得到提高。让自己的人生内涵从书本知识中得到丰富。
此外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加强, 不同民族文化和理念发生碰撞, 西方文化不断的进人到大学生的生活中。而大学生正处于生理的成熟期和心理的断乳期, 对各种新事物充满好奇, 却没有足够的分析辨别能力, 西方文化中一些如个人主义、实用主义进人他们的思想领域, 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这些都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何正确处理好外来文化冲击, 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最根本的还是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3.2.2 培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自我认识的能力, 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体、性格、气质、能力, 心理素质和道德行为的认识能力。大学生由于阅历不深, 经验不足, 自我认识, 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 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和偏差。他们有时候是骄傲自大, 自命不凡, 听不进去别人的不同意见, 难免会出现错误的决策行为;有时候又妄自菲薄, 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缺乏热情和活力。他们情绪波动与自我认识能力的缺乏和不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大学生要加强学习如何认识自我, 正确的认识自己, 剖析自己, 加强自我认识能力。
自我评价能力是建立在自我认识能力基础之上, 它是指个体以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对自己的心理品质、道德行为的分析判断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受教育者不断的通过自我评价来修正自己的行为, 从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通过自我评价, 使大学生明确自身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差距, 从而促使加强自我教育, 努力的缩小差距。
3.3介体的构建
3.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单一型向丰富型发展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比较单一的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学习, 如通过学校开设的公共课程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思想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样的, 不仅仅是马列主义思想的教育, 它也应包括一些行为规范教育、礼仪常规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存竞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围绕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中心任务, 并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丰富和更新。
3.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由灌输型向互动式发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单一, 方法僵化,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集中于课堂, 灌输式的理论课教育, 学生学习枯燥无趣,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随着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应不断的发展完善适应新的形势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解除“我讲你听”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旧观念。采取丰富多彩, 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和教育方法, 把单一的学生接受学习, 变成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 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研究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中的各构成要素和发展阶段, 目的就在于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 使其更好的发挥整体功能, 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琴.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优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 27 (1) .
[2]陈绍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研究[J].系统辩证学学报, 1998, (2) .
[3]陈义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8:P180.
互联网对政治权力结构的影响 篇7
一、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
1. 科层制的扁平化发展
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特别是近代史中,我国人民一直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打压,生活水平低。在建国初期,我国一直借鉴前苏联的社会管理模式,但是却没有联系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使得国家在中央集权形成的过程中碰到了很多难题。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所以在建国以后,我国的政策和体制得到不断地完善,人们不断改变自己所处的现状,使得社会不断进步,但由于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在人们的心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导致人们的思想始终带着传统的烙印。
互联网在发挥其传播价值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虽然互联网使得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不好的舆论也给人们的生活增加了困扰。政府在选择和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时,如果可以做到公正透明,人们可以做到有条有理,认真配合政府的工作,那么政府的政策便可以得到更好的实施,人们的生活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改善。然而网络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很多负面消息,因此人们在阅读消息的时候,如果对政府产生怀疑,便会影响政府政策方案的执行。
在网络生活中,人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但是因此造成的不真实的负面消息会严重影响政府的形象,这对国家政治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虽说网络有利于实现人人平等,但并不代表其可以对自己的所言所行不负责。互联网使得人们更加具有话语权,改变了传统的政治权力结构,这使得国家政治必须更加重视网络的力量,这是一股新生的力量。在形成舆论时会产生几百倍放大效应,成长中的网络力量也需要得到政府的监管,在此基础上不断成长。
2. 政治参与面扩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政治权力的主体和客体的再度合一是将完全回归社会的。这意味着公民将全面参与政治的状况会再次出现,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我国社会特殊的国情,在经历了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前苏联体制的影响,我国建国66年,各层次的人受教育程度不同,导致每个人的文化素质不同,因此每个人对参政积极性不同,从而导致公民参政无法全面普及。在封建社会中,公民的自由、权力、民主都是奢望,在君主权力集中的社会中,传统的政治文化形成了一种稳定的价值体系,这给人们的生活和思想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靠着对传统文化的信仰,人们一代一代的繁衍下来,耕作生息。
网络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对话渠道,政府也越来越重视网络民意,这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和民众的互动性,有利于信息的反馈和传导,同时还能够影响高层的决策和思考。在网络中,可以定期地收集意见和建议,和民众更好地互动,让民众更好地反映社会和民意,从而有利于政府做出对民众更有意义的决策。
现实中,政治表达的“贫困”状态不利于良好的社会氛围的形成,而网络畅通的政治利益表达渠道弥补了现实的政治表达的“贫困”,为社会政治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社会中人们都在追求物质和精神需求,但是每个人对生活的经济要求和政治诉求是全然不同的。网络在政治参与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补充了民众参政表达渠道,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和社会化,增强了民众参与的责任感。民众通过参政获得社会最新的信息,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亲身体验参政生活的意义,这大大提高了民众的知识文化水平,推进了全民参政的进程。在参政过程中,可以培养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技能、政治责任感、政治参与的兴趣与热情,这有利于政府采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因此,网络舆论对政府部门的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这有利于良好机制的建立。
3. 话语权结构变化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民众具有了更大话语权,网民之间的互动也越来越频繁,其呈现出一种“倒金字塔”的话语权结构,它影响着舆论的走向。而在社会生活中,掌握舆论导向的是政府,媒体和报纸也受政府控制,而各行各界的精英也受政府影响颇深。政府享有最高话语权,即在话语权层次中,政府占据了金字塔的最高地位。而在互联网中,虚拟的构造社会使得政府不再是话语权的最高领导者,信息权力的主体是广大普通社会成员组成的网民群体。电脑的普及和现代通讯设备的应用,使得大部分社会人员都具备了发布信息、表达意愿、参与交流的条件和能力,网络的开放性也使得人们的思想更为活跃,形成活跃的讨论氛围。但是网络中的政府工作人员较少,这使得政府不能够在网络大军中发挥其领导地位,从而形成了与传统社会不相对应的“倒金字塔”话语权结构。
4. 政治权力受网络利益影响
在现实社会中,通常情况下政治权力的实现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手段,不因人为意识的转移而转移。网络社会是虚拟的,是一种数字化的社会关系结构,因此在网络社会中,人们的表达不受限制,这也弱化了制度文化和现实社会中的意识形态。政治权力在网络社会中不能发挥其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网民可以针对政府的政策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质疑。
在网络世界中,一些网民、商业组织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不惜利用网络来制造热点,无论这些热点是否真实,商家都只是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创造更好的商业利益,而人们却被不知真假的事件所迷惑。这对当事人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好的。网络中经常出现“大V”“网红”等利用网络传播的力量,爆料一些敏感事件,他们为了追求利益,不惜利用自己特殊的网络身份,联合商业网站,制造噱头,甚至采取造谣等非法手段,这使得政治权力很难在网络社会中发挥其作用。
二、互联网的特点及其对结构的改变
1. 开放性
更加开放的互联网网络结构,可以说是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思想。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变得更加无边界,任何一个网络的类型、技术选择和活动范围都不受特定网络结构的支配,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网络连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账号,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个人的发表言论的地方。正是越来越高的开放性的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政治参与面扩大,其有利于科层制的扁平化发展。它开放、不受时空限制,且能即时地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消息。因此,它逐渐代替了书信、电报、甚至电话、短信等成为人们首选的交流平台。它成功成为影响着整个社会思想与行为的潜在力量。同时,它的开放性也是公民通过网络参与政治发表意见的重要原因,其不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也使得政府可以减少民主会议的举行,从而节约更多的社会资源来进行其他方面的建设。
2. 广泛的交流互动性
互联网拥有互动性的特点,这就使其可以得到更加广泛地运用。同时,它具有在法律范围内自由发布消息和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话语权结构的变化。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联系,一些网络论坛提供的多元化的开放空间,刺激了公共议题的辩论和对话,对中国的民主进程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互联网网站论坛提供的一些政治参与,为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一些外部助力,其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公民的民主意识。同时网络论坛、贴吧等等交流形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大了网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互联网具有强大的能量,也是实行民主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变成从民众到政府,从地方到中央人民群众参与政府决策的工具。同时,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政府的决策及政策,可以不仅表达自己的意见,跟政府人员进行充分的互动,而且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监督政府的执政,跟传统意义上的由上至下的说话权和监督大不相同。
3. 互联网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
互联网包罗万象,它具有巨大无比的数据库和信息资源,在网络中可以查到自己想获取的信息,并且还可以在网络上分享一些稀缺的信息,这样就使得全世界的网络信息都是共享的。在生活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参加网络聚集的活动,在出游前查阅当地天气温度,当地民俗习惯和特色饮食,在学习中,可以去各种科研网站查阅相关数据和图表,同时还可以查阅新闻时事、金融汇率、影视娱乐、竞技体育、社会热点等新鲜的资讯,或者说从计算机程序的编辑,再到游戏软件的开发利用等,无所不包含。网络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编程,更好地供人们使用,对于开发者来说可以创造收益,对使用者来说方便了生活,这无一不是双赢的结局,并且对社会文明起到了推动作用。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信息都可以得到传播,这使得政府丧失了对一些信息的监管或者垄断能力。网民之间的交流、分享是自由的,这也使得政府在某些方面无法更好的控制。在互联网中,最让民众受益的是网民可以自由的互动,传播是迅速且快捷的。而这种传播在现实生活中是受到限制的,政府会控制舆论导向,民众的信息传播速度慢且杂乱,个体思想是跟着主流思想走。但在网络社会中,民众可以活跃的发表思想,进而由个体发展成为一个群体,大大消解了政府主导的意识形态,而且以强大的集体力量反作用于政府。
三、结论
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对我国的民主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政府治国理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政府更加关注民生,也越来越尊重民众的意愿。同时,人们也更加有时间和意愿去表达他们的诉求。所以,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构建下,我国的政治权力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正因如此,政治权力结构也由传统的科层制向扁平化发展,政治参与面不断扩大,话语权也由之前的完全的由上而下的结构变为了大量的由下而上来的建议和意见。同时,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很多人从中看到了利益,这也使政治权力结构受到了很大影响,使互联网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应该正视,并且好好利用互联网来造福人类。
摘要:作为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主要标志。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当今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互联网的特点使政治权力结构趋向扁平化,政治参与面扩大化,由上至下的话语权结构得到改善。
关键词:互联网,政治权力结构,政治权力
参考文献
[1]李享.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初探[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9.
[2]张慧影.互联网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分析研究[J].计算机论坛,2013(12).
[3]李清均.中国政府行政权力结构优化问题研究[J].学科建设,2012(1).
中国政治结构 篇8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一)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四大基本要素,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及其结构关系中, 这些要素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1. 政治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 政治教育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性质, 影响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内容,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与灵魂。政治教育主要是进行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情感、政治方法、政治纪律等方面的教育, 重点是解决对国家、阶级、社会制度等重大政治问题的立场和态度[1]。政治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 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为党的政治路线所制约, 又为党的纲领、路线服务, 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治教育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 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起指导和支配作用, 指引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 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内容。思想教育主要是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 着重解决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问题, 不仅解决主观与客观是否符合的问题, 还要解决主观与客观如何符合的问题。前者是加强世界观教育的问题, 后者是加强方法论教育的问题[1]。思想教育为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提供价值理念支撑和世界观、方法论基础,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问题, 为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开展创造必要的先决条件。政治教育中包含着思想性的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中包含着政治性的思想教育, 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准确把握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使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都正确地得到实施[2]。
3. 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 内化道德规范, 形成道德观念, 发展道德判断, 培养道德情感, 养成道德行为, 提高道德素质。在进行道德教育时, 重点不是认知道德规范, 而是内化道德规范, 践履道德规范, 用道德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身的行为, 提高道德自律能力, 形成良好的、稳定的道德品行。道德教育对主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决定了道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最基础的部分。道德教育虽然在性质、方向上受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但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合格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起引领和提升作用。因而, 通过道德教育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就成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3]。
4. 心理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竞争机制强化, 工作、学习、生活的紧张度增强, 人们的心理压力也日益加大, 一些人缺少应有的心理承受能力, 难以承受过重的心理负荷, 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涉及人们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的特殊社会活动, 必须以心理教育作为起点和前提。人的行为除了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等影响外, 还受到自身心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而且这种影响决定着其他教育内容的效果。当各种主客观心理因素在人们头脑中出现偏差时, 就会直接影响人们的个体行为, 从而导致行为失范。因此, 心理教育就是通过对人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使人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为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内容的实施提供赖以依靠的基础和平台[4]。
(二)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结构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诸内容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形成了一定的体系结构, 这其中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诸内容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政治教育是核心, 思想教育是先导, 道德教育是重点, 心理教育是基础。政治教育是核心, 是指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诸内容中居于主导地位, 决定着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的性质、内容、方向和效果。思想教育是先导是指只有率先进行思想教育, 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的开展创造必要的先决条件。道德教育是重点指道德规范具有普遍的、经常的调节作用, 日常思想行为大量地表现为道德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道德教育日益重要, 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心理教育是基础指心理教育是最初级、最低起点的教育内容, 它构成了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基石。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施过程中,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有所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结构方式也不尽相同, 根据突出的内容不同, 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构类型:政治主导型、思想主导型、道德主导型、心理主导型, 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的选择性和倾向性。虽然在解决某一方面的思想认识问题上各有其特殊优势和积极效果, 但要防止片面性和模式化, 我们应当按照诸教育内容在相互关系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来建构其合理结构, 并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 在全面施教的基础上, 选择实施教育的重点内容[1]。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状况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施的效果也不同。为了科学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最佳功能, 必须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
1.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虽然很丰富, 但诸教育内容的优化的地位与作用并不是平行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 政治教育始终占主导地位, 决定和支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内容, 也决定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性质和方向。从根本上说, 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社会阶级或集团的政治目的。因此, 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 必须始终坚持以政治教育为主导。在中国, 坚持以政治教育为主导, 就必须始终以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不能淡化政治, 降低层次, 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恰恰相反, 要始终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只有这样, 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主次分明, 结构合理,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4]。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构建就是要把这些内容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联结起来, 以发挥整体功能。它对于探讨内容的演变与党的历史发展的关联性, 分析内容要素的整体性, 找出内容整体的缺失与我党历史上一些社会问题产生的必然性, 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对内容进行整体构建与创新等, 都具有重大意义[5]。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构建有以下方法:首先,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构建。其次,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各内容的性质与功能, 对内容进行层次划分。再次, 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 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整体构建。要坚持整体性、动态性和有序性原则, 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成要素及其结构出发, 分析系统中各要素的地位与作用, 努力使各要素达到最佳构建与配置, 加速实现内容构建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创新性, 以求系统形成结构最优与功能最优的整体效应[6]。
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上, 每一项内容的发展, 都是特定时代要求的反映和体现。我党十分注意结合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确保内容整体构建的不断创新。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人的素质在提高, 反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要不断地发展和更新。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充实和更新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优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7]。
摘要: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诸内容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形成了一定的体系结构。我们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各要素及各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最佳功能, 在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构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上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体系结构,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1]张耀灿, 郑永廷, 吴潜涛, 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262.
[2]周湘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相互关系[J].社会主义研究, 2004, (2) .
[3]于同良.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变革与创新[J].工会论谈, 2005, (11)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1.
[5]朱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内容创新的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 2006, (1) .
[6]张瑞芬.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8, (3) .
中国政治结构 篇9
1. 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地位。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根本。教师依据教材“因材施教”;没有教材, 教师的教育工作, 在一定意义上, 就成为了“无水之源”、“无米之炊”,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教材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意义深远。而政治课教材不只是担负着传输政治学科本学科基本理论、普及政治学科本学科基本知识的使命, 因为事实上其他课程的教材也被赋予了同样的使命, 换言之, 传输理论、普及理论是政治课教材和其他课程教材所共同的使命;而经常被轻视甚至是忽略, 不管是有意识地亦或是下意识, 也极可能是无意识, 甚至, 潜意识里, 但是, 恰恰是政治课教材所独有的并且是最具有价值的闪光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占领思想主阵地, 应对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 夺取青少年一代,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政治课教材建设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调研中就思想政治课教材地位问题对于学生所做的调查, 反映出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感受。在回答“你如何看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地位”时, 学生绝大部分 (占81.82%, 超过4/5) 认为教材重要和比较重要, 还有18.18%的学生认为一般, 认为可有可无的比率为0。学生们对于教材的地位有着很清醒和很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 教材实用性分析。
政治课教材建设对政治课的教学工作影响巨大, 政治课教材的编写质量直接关系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政治课教学效果。如果政治课教材的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 特别是贴近广大青年学生的现实生活, 使学生感到教材对自己很熟悉很了解, 感到教材很亲切, 学生就会对政治课教材有兴趣, 喜欢政治课教材, 亲近政治课教材, 研读教材, 政治课教材能够为广大青年喜于读、愿于读、爱于读、乐于读, “独乐乐, 不如众乐乐”, “不亦乐乎”, “行云流水”, “润物无声”, “春风化雨”, 使学生“如沐春风”。反之, 如果政治课的教材内容脱离现实, 尤其是离学生的生活和现实很远, 学生就会对政治课教材产生疏远甚至是厌烦的心理和情绪, 政治课教材不可能能够比较顺畅地进行, 政治课教材也就不可能产生良性互动, 甚至是产生恶性循环;教材敷衍学生, 学生敷衍教材, 教材使学生望而生畏, 学生眼在教材之内, 而神游四海。政治课教材能否产生良好的效果就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润物无声”、“春风化雨”, 使学生“如沐春风”也就也可能成为一个问题。此次调查很鲜明地反映出来这一问题。学生认为教材和实践的联系不紧密:认为“部分联系紧密”的, 占59.09%;认为“联系松散”的, 占36.36%。
3. 教材实效性、使用有效性。
政治课教材建设对政治课的教学工作的影响有多大不言而喻, 政治课教材的编写质量有多么重要也不用多说。如果政治课教材的编写考虑走进实际、考虑走进生活、考虑走进老百姓, 特别是走进广大青年学生的现实生活, 使学生感到教材很平易近人, 感到教材很真实, 感到教材很知心, 学生就会对政治课教材产生阅读的欲望, 手不释卷, 心有所属, 政治课教学能够比较顺畅地进行, “行云流水”, 政治课教学产生良性互动, 教学相长, 教学气氛活跃, 政治课教学能够寓教于乐, 产生良好的效果, “大道无形”、“醍醐灌顶”, 真正“传道、授业、解惑”。反之, 如果政治课的教材没有重视或者没有充分重视甚至不考虑现实情况, 尤其是教材的内容离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现实有这样或那样的距离, 学生也就会对政治课教材甚至是政治课这门学科产生疏远甚至是厌烦等不良和负面心理和情绪, 政治课教学不可能能够比较顺畅地进行, 政治课教学也就很难产生良性互动, 教学相背, 教学气氛沉闷。政治课教学能否产生良好的效果就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雷声大, 雨点小”;“雨过, 地皮湿”;学生“左耳朵听, 右耳朵冒”;使学生“如沐春风”也就也可能成为一个问题。
4. 实践教学内容的缺失。
理论必须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理论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实践是理论的试金石, 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理论, 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理论;在这个意义上, 没有实践检验的理论是苍白无力的, 是缺乏说理的, 是缺乏说服力的, 没有实践检验的理论不能成为理论也不是理论, 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文字和句子, 仅此而已。本次调查结果证明了这一点。当被问及“你认为最好的课外实践方式是”, 学生答案是:A社会调查, 占9.09%;B假期实践, 占18.18%;C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占59.09%;D建立固定实践基地, 占13.64%。当谈到 (多选) “你希望的政治课课堂实践教学是以哪种方式的?”学生回答很踊跃:A.主题讨论, 占36.36%;B.辩论赛, 占54.55%;C.室内游戏拓展, 占36.36%;D.影视资料交流, 占86.36%;E.小品、话剧, 占50%;F.演讲, 占13.64%。
5. 教材对人生指导性。
“人的一生虽然漫长, 但最紧要的却只有那么几步, 特别是当我们年青的时候。”这是当代著名作家柳青在《创业史》上的一句话, 这里所指示的是在人生的道路和生活中是很不平凡的, 有很多的波折, 只要青年稍有不注意, 就会走到挫折或失败;同样的是稍有不注意考虑事情, 就会误入歧途。“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 轻轻一按, 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告别中学时代, 迈进大学校门。大学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也是青年学生成才道路上的一个新的台阶, 大学对人的一生太重要了, 大学是人生超越庸常的阶梯, 是拥有现实人生的境界”, 是一种精神。大学的本质, 在于把一群优异的年轻人聚在一起, 让他们的创造力相互激励, 产生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智慧。常言道;“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 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无头的苍蝇到处乱飞, 始终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话说的都是确立目标的重要性, 人生定位说简单一点, 就是给自己的人生一个说法。这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做人方面的, 就是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是做事, 就是自己的一生要以什么为业, 简单一点说就是职业定位。年轻就是资本、希望、成功。在这宝贵的人生阶段, 青年学子该怎样定航人生?人生道路是漫长的、曲折的、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 让青年学生清醒自己的头脑, 紧紧抓住人生宝贵黄金阶段, 做一名优秀的人生掌舵者。“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 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 事业上的岔道口, 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 你走错一步, 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 也可以影响一生。”
大学阶段是人生关键期, 而大学生迫切需要指导。政治课教育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培养“四有”新人, 政治课教材十分关键。
二、教材存在的问题
1. 理论和实际的联系有待加强。
“理论全是灰色的, 只有生命之树常青”。这是流传极广的名言, 语出德国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 是剧中魔鬼靡菲斯特斐勒司说的一句话。列宁在《论策略书》一文中写道:“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辨的真理, 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 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 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 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 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 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我的朋友, 理论是灰色的, 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列宁的理解是非常全面和正确的。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谈到:“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 直接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 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 便构成为基础, 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 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而, 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仅仅有4.55%的人认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与实际联系紧密。绝大部分 (占95.45%) 人认为, 教材联系实际不太紧密。
2. 知识与学生结合不了。
的的确确, 知识就是力量。但是, 知识只有和人这一主体实现紧密地结合, 知识为主体所掌握, 知识才能发挥知识所具有的知识的真正性质, 否则, 知识只是潜在的力量, 知识只是停留在书籍中, 被动地, 静静地, 无声无息, 不能发挥知识的功能。
3. 理论性太强。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 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这是全党智慧的结晶, 也是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总结, 特别是改革开放伟大经验的深刻总结, 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 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人民的理论要成为人民的有力武器。马克思主义为人民群众所掌握, 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有理由为人民群众所掌握, 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形式在人民群众中普及、宣讲、教育, 把人民群众的理论还给人民群众, 使成功的理论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并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调查表明, 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内容是纯理论性的章节。
4. 实证少。
事实胜于雄辩。摆事实, 讲道理。说理有许多可供选择的方式方法, 说服人通过说理讲理, 而讲理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实例证明, 活生生的事实摆在面前, 你信不信, 口服还是心服?俗话说的好, “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大道理要讲, 但大道理只是光靠空口白牙地讲, 即使讲得口吐莲花, 即使讲得口吐白沫, 也很难令人信服。
5. 教材缺乏对学生适应当前形势的有效指导性。
学生面对现实的问题, 教材无法提供有益的答案。或者, 教材给出的答案, 对于解决学生的处境没有多少有用的帮助。
三、对于教材的改进建议
1. 加强理论对实际的指导。
邓小平曾经指出, 学马列, 要精、要管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包罗万象, 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 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 大学政治课教材不可能将所有的理论知识通过有限的篇幅通通完整地传播到青年大学生中。客观地说, 系统地学习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特别是系统地学习对于全面把握理论尤为有效, 但是对于广大青年学子来说, 理解并掌握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有所侧重, 把握精神, 抓住重点, 并在实际中贯彻之, 实践之, 应该可能更为符合广大青年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内容要从新的角度出发, 从广大青年学子的角度出发, “管用、够用”为要, 具有针对性, 直面社会现实, 直面青年学子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在现实生活中面临和遭遇的问题、困惑、不解, 想问题、找办法、探索出路, 真正“急人之所急, 想人之所想”。从而, 实现理论对于现实的指导, 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地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 使理论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发展并焕发出无可比拟并不可穷尽的耀人美丽。这样, 使理论在青年中得到普及, 使理论的确真正地为青年学子所掌握, 学以致用, 使理论解决实际中的各种问题。的确, 伟大的理论之所以伟大, 不仅在于以真理的光芒照耀了世界, 更在于它对于实践的正确的指导。
2. 多增加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内容。
榜样产生巨大的带动、示范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 雷锋、欧阳海等模范人物深深感染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大学生更为需要榜样的指引, 因为一方面大学生素质高, 但同时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刚刚初步形成而期待完善的关键期;更因为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之才、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典型人物引导人, 典型事例激励人。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优秀的事迹鼓舞人。榜样有社会认同和凝聚能力, 产生凝聚和激励社会成员的巨大力量。榜样引导青年学子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
3. 设计实践环节, 增强理论说服力。
思想政治课作用巨大, 影响深远。思想政治课实施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 思想政治课教材要为社会主义服务, 要为教书育人服务, 要为广大青年学子服务。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 知识需要近一步巩固;对于社会有一定的了解, 但了解不深入, 知之甚少。思想政治课实践可以使大学生深入社会, 了解社会, 深化思想认识, 提高思想觉悟, 在实践中把书本上的理论变为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 用所学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增长才干, 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变被动为主动、变压抑为愉快, 从而促使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潜能得以充分的开发, 迅速地成长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教材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要设计实践环节, 增加实践教学内容,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课教材建设对于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才意义重大, 为此加强教材建设:首先, 加强理论对实际的指导—针对性;其次, 多增加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内容;还有, 设计实践环节, 增强理论说服力。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结构,建设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3].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十册)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5].列宁.列宁选集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中国政治结构 篇10
1 坚信共产主义, 密切跟随并全力贯彻党、国家英明策略
建企项经应至始至终头脑清醒、个性独立, 坚决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谬化马列中共、颠覆分裂国家、暴恐、邪教等潮流决裂, 彻底避免消除以上现象或隐患在自己所属部门滋生蔓延;人人皆知建筑业是至关重要、全国重拳调控和最容易消化劳动力的产业部门, 经济进步依托于我们它, 它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和潜在的推拉和提升效用, 致使国家对建筑业先后出台了以下大政方针。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由国家融资的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青藏铁路、高铁地铁、奥运场馆;近年最引人瞩目的“促进各级政府清理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增进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增强支撑建设廉租房力度, 促进棚户区改造, 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 增进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等;彻底加快改革, 包括监管方式和建立完整对外的建筑市场等;增进企业升级转型, 涉及生产、管理两方式转变;绝不动摇地固守质量安全底线, 提出“必须坚持以市场化导向为原则增强建筑业改革”、“必须坚持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增强建筑业改革”和“必须坚持以创新完善政府监管机制为导向增强建筑业改革”政府引导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大力度监管政府投资项目、建立适应建筑业“营改增”工程造价体系。项经务必潜心钻研搞清以上建筑行业的大政方针精神实质并严格贯彻实施[2]。
2 遵规守法
彻底抛弃人治、权治陈腐理念, 做守法遵法实干家。虽然项经是承包人在项目上的替身影子和全权代理人, 同时各种矛盾纠纷也完全由承包人解决承担, 但是他也要熟悉法, 更积极主动恪守法。唯有如此项目方能成功展开, 风险灾难才能化解, 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随形势的发展, 整个项目遵法也大势所趋。尤其针对索赔和反索赔, 项经须严格遵守各级政策法规、执行公司规章制度和指令、聘请专门律师, 尽量避免自己堕入索赔事务中[3]。
3 顾大局重服务
首先须理清部分与全局关系。全局需关心依靠部分, 部分须服从支持全局。两者区分是相对的, 如每个项目是部分而整个建企就是全局;每标段是部分而整个项目则是全局。强调全局一盘棋、一个步调、必要时舍车保帅。项经惟有心怀全盘, 才能摆正位置, 安心奉献, 成功实现本项目绩效[4]。
树立全盘理念, 既需关注现在, 更需放眼未来;不能只求当前, 放弃长远。项目是建企生命线和衣食父母, 要通过“打造、提交一个个质量上乘、配套设施最优、业主满意放心的精品工程, 获得相当的人气, 营造独特品牌, 开拓市场份额, 享誉所属业域”, 不能斤斤计较眼前得失, 而丢掉诚信和长远利益。
心怀全盘, 须实现顺畅沟通。项经通过营造四通八达的沟通渠道和途径来准确吃透和领悟各方精神主旨, 彻底落实建企和建设方统一部署。
4 廉洁至上
在新一届党中央反腐倡廉大政方针指引下, 项经应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自觉性, 用纪律时常鞭策自己, 不断提高辨别是非、抵御诱惑、自省能力。端正行业风气, 规避不良习气, 抵制享乐拜金潮流。俗话说“廉生威”, 通过自己率先垂范廉洁自律行为就为自己在职工群众中树立起了威信。
(1) 一是倡导重大情况建企决策制。如大额资金监管、大宗物资采购等, 要形成严格规范制度。二是推行项目经理廉洁考核制。由建企领导及时考察考核项经, 同时通过考核审计, 争取早发现早解决, 避免酿成大问题[4]。
(2) 部务公开, 群众监督。让职工参与项目部各项事务并发挥他们监督作用, 给予他们“知情、发言、举报和评判权”。以此来调动下属积极性能动性, 使其能有项目部、工地就是家的感觉。积极贯彻干部廉洁自律所有规定, 主动接受各级监督, 争做遵规守纪的先锋表率。
(3) 在下属人员调配方面, 对原有职工只需从专业技术角度、岗位需求进行指派;缺编的管理、技术、工人岗位可公开选聘、然后公示试用各岗位的人选、考察期结束决定去留。依“谁考察、谁负责”原则, 严肃处理因考察失误选用庸才的相关责任人, 绝不容忍用推卸言辞搪塞过失, 须以廉政建设责任制追究责任。
(4)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集体决策项目管理、物资采购、分包商选择、职工利益分配等重大事项。俗话说公生明, 由此下属觉得你是一位很明智的领导者。
(5) 在项目实施全程中, 要严肃打击与腐败相关的人事物, 避免惩处违纪者时的宽、软和流于形式现象;还要“老虎”、“苍蝇”一并打;一视同仁地对待腐败现象。
(6) 坚决杜绝所有歪门邪道和违法乱记腐败行为, 建立长效激励和晋升机制, 面对所有员工, 进行项目SWOT分析, 将所有员工个人收入得失、晋升发展与项目生产经营现状、业绩、前景紧密挂钩起来, 通过带领大家共同诚实劳动使得每个人取得各自应得的收益和成果。
(7) 加强品德修养, 始终保持高尚情操和良好生活作风, 尊尚良好风气, 反对和防止腐化堕落行为。
参考文献
[1]陈玲, 罗金明.基于成本分担的高校培养成本的确认与计量[J].辽宁教育研究, 2007 (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