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公司的知识产权运营

2024-06-09

高智公司的知识产权运营

高智公司的知识产权运营 篇1

高智公司的知识产权运营

一、高智发明的成长历程

高智发明由微软公司前首席技术官内森·米沃尔德和软件架构师爱德华·荣格(Edward Jung)等人在2000年共同创立,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贝尔维尤市。与传统的公司有所不同的是,高智发明并不从事任何实际产品的生产,而是专注于发明投资业务。目前,高智发明拥有760多名雇员,由科学家、技术专家、商业领袖、项目管理专家、律师以及知识产权专家等各行业精英组成,运营资本主要是通过私募股权基金的形式获得,投资重点涵盖了信息技术、生物医疗、材料科学等技术领域。高智发明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专利购置部门”,由The Invention Law Group负责从第三方获取专利;二是“创新部门”,由Intellectual Ventures Legal Services和Searete负责内部的创新研发;三是由“投资者关系部门”负责管理投资事宜;四是由“商业化部门”负责专利资产的开发。此外,“研究部门”和“知识产权运营部门”还为上述四个部门提供业务支持。

鉴于高智发明行事低调,并且通常采用“空壳公司”和保密协定等方式来开展业务,因此,国内学术界可能对这家颇具神秘色彩的发明投资公司还稍感陌生。根据Avancept知识产权咨询公司2010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大约有1, 110家“空壳公司”或附属机构与高智发明存在关联,这些空壳公司在2001-2009年期间进行了811项的知识产权交易,涉及到7, 018项美国专利和2, 871项专利申请。然而,透过下面一组数字,人们可能会对高智发明的扩张速度惊诧不已:高智发明自2003年开始专注于发明投资业务,在不到10年的时间逐步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专业从事发明投资的公司,管理的投资基金总额大约50亿美元,并拥有超过3万项的专利和专利申请(每年正在以上千件的速度递增),公司还宣称已经从专利许可项目中获得将近20亿美元的收益。近年来,高智发明的投资业务还拓展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爱尔兰、新加坡、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

二、高智发明的商业模式

高智发明的主营业务为发明和发明投资,力求在全球范围内打造发明的价值链。通过将创新活动与私募基金成功对接的做法,高智发明在专利交易市场上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即为发明建立一个投资市场,由此来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事实上,高智发明成立的初衷是为那些饱受“专利蟑螂”侵扰的企业提供防御机制,公司最初推出的基金形式即为“专利保护基金”。后来,随着投资人群扩大和公司专利储备的增加,高智发明开始在发明投资这个更具前景的市场来开展专利经营业务。高智发明坚信只要专注于发明,那么在发明这个环节就能比价值链中较为接近的产品设计或开发公司做的更好。为此,高智发明设立了三股专利基金:“发明科学基金”、“发明投资基金”和“发明开发基金”。首席执行官米沃尔德自称是第一位创新资本家,他表示要建立和技术公司同样庞大的专利库,通过优化专利投资组合以实现和IBM一样伟大的成就。

(1)发明科学基金:内部技术研发。发明科学基金是一个以公司研究成果为主,在获得知识产权后自产自销,获得利润的一股资金。在技术研发方面,高智发明广泛邀请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顶级专家,定期召开一种被誉为“头脑风暴”的发明会议,挖掘能够覆盖未来5-10年产业发展命脉的核心技术。事实上,高智发明的研发活动涉及专业跨度非常大,包括了清洁能源、气候变化、医疗技术以及信息产业等重要领域。2009年5月,高智发明还成立实验室,试图进一步挖掘发明创意,揭示其潜在价值并进行可行性的验证。高智发明实验室堪称是行业精英的大本营,那些富有经验的科学家、技术专家在实验室引导着一批超前的研究工作,其中某些想法在常人听起来似乎是“匪夷所思”。例如,曾经参加过“星球大战”计划的天体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就提出用激光灭蚊的想法,该发明创意不仅获得盖茨基金会的赞助,还入选了《时代》周刊五十个最佳发明的名单。在解决气候变暖方面,高智发明的科学家们则提出用一根18英里长的塑料管向天空排放二氧化碳。此外,高智发明还成立核能发电的Terrapower公司,致力于开发生产清洁能源的新途径。从研发模式来看,这种结合跨领域专家进行创新的做法,不但可以集思广益对技术前景做出预测,同时还降低了技术路径选择失误所导致的风险。

(2)发明投资基金:外部专利购买。发明投资基金来源于机构投资者与个人,包括像微软、英特尔、思科、谷歌这样的国际知名企业都是高智发明的投资人。发明投资基金主要是通过空壳公司的形式,收购 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发明创造和专利权,在此基础上完成二次开发和组合集成,然后对外进行专利许可、转让并从中获利。至2010年春,高智发明在购买专利方面支出超过10亿美元,其中,3.15亿美元支付给了个人发明者,8.48亿美元支付给了中小企业发明人。与此同时,它还在没有提起诉讼的情况下,给投资者带来大约10亿美元的回报。总体而言,发明投资基金的运营模式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高智发明的专利收购行为具有很强的秘密性,这可能是公司出于某种战略意图的考虑。例如,担心泄露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或者是竞争对手参与竞争而哄抬价格。第二,发明投资基金的收益相对较快。发明科学基金获得回报的时间期限会比较长,因此需要投资者有足够的耐心,而发明投资基金则是以快速盈利为目的。这种收购模式类似于创业资本的运作:即通过低价收购、包装重组、上市出售获利,不过高智发明运作重点不是资本而是专利权。第三,高智发明的专利收购渠道多元化,主要从高校、研究机构、个人发明者以及一些陷入困境或者破产公司的专利拍卖会那里获取,有时候也从大公司购买专利。第四,高智发明专利收购重点比较突出,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以期望实现专利的集聚和增值。

(3)发明开发基金:国际创意合作。发明开发基金是一支以部分美国大学基金为主要投资人,专注于发明开发投资的基金。高智发明的“发明人计划”,对发明开发基金的运营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发明合作的主要原则是自愿、发明权属无争议以及

在发明方案选中之后积极配合专利撰写,具体的运营流程如下:“确立发明指南→投资发明创意→开发国际专利→促进发明转化→分享发明成果”。首先,高智发明的专家团队会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和潜在商业机会,选定具有重要价值的发明主题,并在网络上发布相应的发明指南,发明者可以据此提交发明创意方案。当然,高智发明也鼓励发明人提交一些与此无关的创意。目前,发明科学基金感兴趣的发明领域主要包括软件、通讯/网络、电子/计算(硬件)、土木工程/机械/能源、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农业。其次,由国际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按照严格的、多步审查程序对每个提交的发明进行评估,一旦确立符合投资主题的高品质发明创意,将提供所有必要的资金和专业支持,将该发明创意开发转变为国际专利。再次,对所开发的国际发明专利进行优化组合,在国际范围内授权转移实现商业价值,并与发明者分享利润,共享成功。因此,对于发明人而言,发明开发基金既是“发明引路人”、“发明投资人”,同时还是一个高效的“发明商业化平台”。与发明开发基金合作,发明人不仅创新能力得到了认可和提升,同时,发明人还可以分享创新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当然,是否选择与高智发明合作,发明人拥有最终决定权。

三、高智发明的市场运营

伴随着发明投资市场的发展,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新兴投资品的时机已日趋成熟。一些专门从事专利经营的控股公司和投资集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为专利市场营造出一个更为坚实和流畅的运作机制。以高智发明为代表的公司改变了传统的专利经营管理模式,它并不从事实际产品生产,而是将专利经营作为公司主要业务,在创新价值链中选择自己所专注的某些环节,并力求在全球范围打造发明的产业链。借用战略管理的经典理论,可以将高智发明的运营类型界定为“专利集中战略”,即选择一个特定的并具有竞争优势的细分技术领域,尽可能地将该技术领域的专利集中经营以获得收益的一种战略行为。高智发明选择此种战略模式,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背景因素:一是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一体化创新者”逐步向“创新整合者”转变。高智发明选择将发明投资作为公司主营业务,从而在专利市场上成功创造出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二是专利诉讼频繁且代价高昂。根据美国知识产权法协会调查显示:2009年,被告在单件专利的诉讼案中仅进行到“证据开示程序”平均需花费180万美元,而一旦由权利主张到进入诉讼程序,这些成本将超过300万美元。三是发明投资市场的前景广阔,但当前这个特定的市场尚未被服务好,专利资产的供求双方均急需建立一个高效的交易平台机制。而高智发明的战略图景就是打造一个围绕“发明”的产业生态系统,并让“发明创意”能够在市场上实现自由的流通交易、兑现价值。

具体从市场的供求结构而言,双方在结构吸引力上的不同和在竞争优势要求上的不同,还造成了发明投资产业的细分市场。首先,从专利资产的供应方来看,一个主要的来源就是那些大型的技术供应商,他们往往是为了更加积极地管理知识产权而出售专利。这些专利中的大部分都是企业自身未使用或者低度使用的资产。一些上市的科技公司,有时候也会适时地销售一些专利以满足公司的季度利润指标。还有部分发展受阻的小型技术公司,可能为了在经济危机中存活下来,只好变卖专利以维持现金流。伴随着专利交 易行为的日益频繁,一些破产公司的管理层也逐步意识到公司专利资产的重要价值,并期望能从中获取相应的补偿。

此外,供应方还包括了个体发明者或者大学、研究机构,它们往往受资源限制(时间、资金等)难以由自己去实施专利,因此有意愿将专利资产交给专业公司来管理。从需求方的角度而言,专利资产的一个主要使用渠道即是产品制造领域,制造商获得专利授权后便可以实现自由生产。当然,除产业界购买专利用于制造或者服务以外,一些法律专家、风险投资专家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也纷纷组建起专门的专利管理公司,对外界进行专利授权许可、专利购置或者接受权利人委托。金融公司和风险集团也涌入其中试图通过专利交易来获利。此外,专利流氓在市场上的诉讼投机行为也日益频繁,专利资产俨然成为专利诉讼攻防双方的一种交换筹码,并引发了“专利诉讼爆炸”现象。专利流氓可能出于某种战略考虑而购入专利,并期待通过专利诉讼或者许可来获取经济收益。事实上,高智发明的市场运营还催生出一些模仿者的进入。例如,2008年两家新的专利经营公司“安全信托联盟”和“合理专利交易公司”宣告成立。其中,后者的创始人居然是曾在高智发明担任重要角色的约翰·阿玛斯特和杰弗里·巴克。这两种防御性专利聚集组织通过集中购买专利并授权给会员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专利诉讼的风险,同时还可以降低专利许可的交易成本。这两家公司在发明投资市场上与高智发明既具备竞争关系,也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它们的出现,为业界如何防范专利诉讼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此外,为了有效降低集中化战略的风险,高智发明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发明投资市场开展创新。在内部创新方面,高智发明邀请不同技术领域的顶尖专家进行头脑风暴;在发明合作与开发方面,高智发明注重建立起全球范围的发明人网络,特别是注意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和个人发明者的关系网络。此外,高智发明还将专利进行分类打包组合,一方面可以吸引投资者更多的投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效实现了发明商业化。

四、高智发明的运营影响

高智发明作为一种新兴商业模式的开创者,注定了要伴随着争议而成长。一方面,高智发明模式使得人们逐步意识到将专利作为战略资产的重要性,同时它还为独立发明人和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合理的回报。特别是高智发明的实验室为发明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舞台,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技术变革的时代潮流。正如高智发明的首席执行官米沃尔德在《哈佛商业评论》撰文所指出的:发明是下一代的“软件”,如果能够建立一个高效的发明生态系统,将发明成果与资本市场成功衔接,便可以有效解决资金短缺、发明成果零散等诸多问题。为发明建立一个投资市场,就像个人投资于股票或者房地产一样,最终创新从中受益并将由此改变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高智发明模式的成功运营,勾勒出一种全新的知识产权竞争态势,即从传统的“专利军备竞赛”转向“发明投资市场”。

高智发明最初是作为专利流氓的反制者出现的,后来却又被业界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专利流氓,这其中又经历了怎样的角色转变?与专利流氓有所不同的是,高智发明一直是以“不诉讼”自居,而是通过游说科技公司投资公司设立的专利基金,来避免相关的专利诉讼。米沃尔德认为专利诉讼的做法将会是一场灾难,他比较乐见的是所谓的“侵权文化”将会告终,每家公司会自动支付专利使用费。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2010年12月8日,高智发明向美国地区法院提起诉讼,状告赛门铁克等9家科技企业侵犯其专利权。诉讼涉及高智发明所拥有的电脑病毒扫描、电子邮件分析、内容识别、电子邮件安全等多个方面的专利。这也使得科技公司长期担心的问题变成了事实,同时在业界引发了关于专利法以及专利经营公司等问题的激烈争论。事实上,米沃尔德是专利法的坚定捍卫者,他将公司定位于发明产业的“全球领导者”。但是这种捍卫者的姿态却使得他与一些大公司之间存在着不愉快,例如高智发明的投资人微软和英特尔等就极力倡导进行专利法改革。业内人士认为,高智发明与“专利流氓”等专利许可公司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提起诉讼,而这种差异性在诉讼之后就随之消失了,甚至还有人将高智发明直接称为最大的“专利流氓”。此外,专利诉讼所引发的担忧也在不断蔓延,信息技术领域内的每家公司均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诉讼目标。

针 对 高 智 发 明 模 式 的 另 一 个 指 责是,它可能会对东道国的技术创新造成威胁。据不完全统计,高智发明所拥有的专利有三成以上来源于欧洲市场,而购买这些专利所支付的费用往往只占专利价值的很小部分。因此,有学者认为欧洲国家为了短期利益而出售这些具有潜在价值的重要资产,这反而为 其他国家的创新活动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从高智发明在亚洲的运营来看,韩国特许厅产业政策部部长金永民也表示,随着高智发明登陆韩国并积极购买韩国好的专利技术和创意,将会使韩国的本土企业遭受潜在威胁。因此,韩国政府通过下发文件等方式,禁止韩国大学实验室、研究机构和企业向高智发明等公司出售知识产权。

此外,日本产业界也认为高智发明的业务运营,有可能使日本制造业的主导权落入海外投资方,政府亦担忧“休眠专利等的流通”将致使重要技术相继流失海外。2008年,高智发明正式进驻中国,意图与我国专利申请量排名前20位的高校合作,重点是收购信息技术、生物医疗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专利技术。高智发明商业运营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有效促进发明成果转化。国内高校在专利管理工作方面面临的问题是难以承担专利申请和维持的高额费用,并且有意愿将专利管理事务交给专业性的中介机构来完成。高智发明所拥有的庞大资金储备和娴熟的专利经营策略,无疑可以帮助国内高校解决从发明创造到实现经济利益的诸多障碍。但另一方面,它还可能会侵蚀我国自主创新的根基。如果国内高校将大量有价值的技术转让、信托或者独占许可给高智发明,则有可能会导致关键技术外流的风险,同时也进一步压缩了民族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空间。特别是国内高校在与高智发明合作的过程中,某些技术创意可能来源于国家重点项目的资助(例如973计划),这就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也将自主创新扼杀在摇篮之中。

五、高智发明的政策启示

针对高智发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韩国和日本已经在政策层面做出了及时的回应,包括在政府预算中列入大笔资金用于在国内建立类似的专利经营公司。根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韩国首家创意资本公司“Intellectual Discovery”已于2010年10月底创立,由此也正式宣告了韩国知识产权管理公司的诞生。公司计划购入韩国企业必需的国外专利,来转借给韩国国内企业使用并收取手续费。公司还打算建立一个平台,将那些由大企业开发、但不常使用的专利转卖或租借给中小企业使用。此外,日本政府还在2009年度的政府预算中列入400亿日元(约合4.4亿美元),用于在国内建立类似高智发明的专利开发公司,并且在2009年设立了官民合资的“产业创新机构”。产业创新机构宣布在2010年秋设立专门用于生化医药的知识财产基金,首期投入达6亿日元,未来三年内总投资额将达10亿日元,将收购大学和研究机构正处于休眠状态的癌症、痴呆症、胚胎干细胞等4个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汇集其信息、内容,再有偿提供给需要相关专利的医药厂商和风险企业。

上一篇:读伤逝后感下一篇:卡塔尔海洋石油工程设计分包管理的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