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基础知识练习题(精选11篇)
大道之行也基础知识练习题 篇1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的资料,你收集了多少,《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那么,关于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分享给大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
⑵废疾者(废疾:)
⑶女有归(归:)
⑷谋闭而不兴(兴:)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
⑹故外户而不闭(闭:)
⑺大同(同:)
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 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
⑵不独子其子(子:)
⑶矜、寡、孤、独(孤:)
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11.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
大同:
1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
⑵
⑶
13.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14.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第三部分
19.“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0.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
《大道之行也》答案
1.略
2.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⑸兴起⑹用门闩插门⑺有和平的意思
3.略
4.《礼记》、儒家、戴圣 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7.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
8.⑴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⑵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⑶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9.第一方面,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第二方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三方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10.⑴和睦⑵以……为子⑶幼而无父的人⑷指害人
11.“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12.略 13.略 14.成理成文即可
15.①识辨②回答③都④确实⑤除去⑥用
16.①这儿肯定是秦朝的牢狱所在的地方。②于是派人把“怪哉”虫捉来放到酒中,过了一会这虫子就化掉了。
17.传说中因人含冤怨愤而变成的虫子,在酒中就会化掉。
18.东方朔的解说,含有劝喻汉武帝要宽待百姓的意思。
19.略
20.略
21.D
22.⑴略⑵他像落地的枯叶一样,虽然自己化作了污泥,却护住了红花。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篇2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就很喜爱“天下为公”一语,常以这四个字作为题字的素材。据不完全统计,孙中山先生所书“天下为公”手迹,仅上款有受赠人名氏的就有32件之多。
“天下为公”的提出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儒家学者将“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视为完美的政治象征。这一理念流传两千余年,已经融入到中华文明的血脉之中。
“天下为公”的起源与传承
春秋末期到秦汉之际,是我国古代社会制度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在这样变化剧烈而复杂的“阵痛”中,产生了三种对“理想社会”的看法:农家主张“并耕而食”,道家希望“小国寡民”,儒家则强调“天下为公”。
所谓“并耕而食”,指全民共同参加体力劳动,社会生产自给自足,没有剥削和压迫,产品等价交换。这种理想在当时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却反映了农业生产者对消灭地位差异、摆脱剥削压迫的渴望。
道家“小国寡民”的理想,是让人类回到朴素的原始时代,把社会分成许多互相隔绝的“小国”,人民以个体生产维持生存需要,人与人之间没有矛盾,邻国之间更没有斗争,甚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就使机巧无用武之地,民风日朴,最终返于自然。道家追求自然、朴质的思想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其设想的这种生活方式却是难以实现的乌
托邦。
比起农家和道家,儒家的理想社会是构想最完善、可行性最强的。在儒家经典《礼记》中,有一篇名为《礼运》的文章,讲的是“礼”的起源与发展,其中有一段著名的文字,包含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理念: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同“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段话翻译成现代语言是:
大道能够推行的时候,天下为全民所共有。大家选举有德有能的人来治理天下,讲究信用,和睦相处。所以大家不只把自家的父母当成父母,不只把自家的儿女当成儿女,让老年人能够安享天年,壮年人能够人尽其能,小孩子能够受到良好的培养,没有配偶、没有父母、没有子女和身有残疾的人都能获得供养。男性各有各的事业,女性各有各的归宿。生产出来的东西,大家都不肯浪费丢弃它,但没有把它拿回自家的想法;劳动时大家都以不努力为耻,但不是为了自己。这时天下没有阴谋,没有盗窃抢劫的事情,晚上睡觉时,连家门都不用关闭,这就是所谓大同。
由此可见,《礼运》篇对“大同世界”的描绘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不仅仅是单纯的理念构想,还提出了一些措施,订立了具体目标。这种较为完善的构想恐怕不是一人一时之言,而是历代儒家学者政治理想的归纳与升华,可以视为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然而,由于君权的日渐强化,以及阶级社会的发展,以“天下为公”为目标的大同之世注定在封建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但是,“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并没有被忘却。晚清时期,洪秀全在《原道醒世训》中曾经设想过一个“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有无相恤,患难相救,门不闭户,道不拾遗,男女别途,选举上德”的世界,这无疑是对儒家大同理想的继承。无独有偶,近代政治家、革命家也都借用了这一理论,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是康有为和孙中山。
从1884年开始,康有为就对“大同之理”进行了思考,经过维新运动的洗礼,以及出国期间目睹耳闻资本主义社会之境况,最终写成《大同书》。在书中,全世界的国家合并为一个“公政府”,实行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人不分贵贱,男女完全平等,没有阶级压迫,也不存在父权、夫权的压迫。这种平等、自由、民主、富强的社会,是康有为心目中的“太平世”,也带有一些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
孙中山则没有康有为那样激进,他主张土地国有、大企业国营,但生产资料私有制仍然存在,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两个阶级继续存在,也就是还有剥削与压迫。在他设想的大同社会中,生产力是高度发展的,被雇佣的劳动者也能过上比较好的生活,国家举办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等公共福利事业,供公民享用。而“天下为公”,即公选领袖,则是实现大同理想的必备条件,也是大同社会的一个重要属性。
康有为和孙中山所设想的大同世界,在继承儒家传统的同时,也吸收了当时的新思想、新知识,如他们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垄断压迫、贫富分化、失业等现象都有所批评。他们的理想虽然没能最终应用于现实社会,但对于近现代社会革命与国家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大同世界”的内涵与意义
在儒家学者的认识中,“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从《礼运》篇中,我们可以找到这一社会的几个特征:
(一)全面的公有化
“天下为公”是“大同社会”的最大特点。在这个理想社会中,权力是公有的,最高统治者的位置不是世袭,而是由公众选举贤能者来执政,这样就不会出现昏庸、无能或残暴的君主。同时,一切财产也是公有的,这一点可以从劳动者对劳动成果没有占有的欲望,劳动时又都不吝惜力量看出来。
(二)人际关系平和诚信
在“天下为公”的社会里,人人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有每人的一份,衣食无忧,地位平等,无胁迫的可能,无依附的必要。有了这样的社会环境与制度,社会成员之间无须互相欺诈、压迫,也就很容易建立起友善关系。以“讲信修睦”四字概括,当无问题。
(三)普遍而深入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大同社会的成员来说,敬老爱幼已经是不言而喻的社会准则。在这里,人们视他人父母如自己父母,视他人子女如自己子女。任何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怀,任何人都主动关心社会。这种“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大同社会的“减压阀”与“减震器”。
nlc202309011936
(四)人无私心,各尽其力
在大同社会里,人们有高度的责任心,参加劳动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自觉。由于共同参加劳动,一切劳动成果中都有自己的付出(就当时的学者而言,很难设想像当代这样的大规模生产与社会细致分工),所以人们对社会财富十分珍惜,憎恶浪费,也反对私自占有劳动成果。这种不计报酬、高度自觉的劳动态度支撑了大同理想社会,而大同世界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和切实可靠的社会保障又是这种劳动态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需要指出,“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美好社会,在人类历史上从未真正实现过。然而,这不等于说“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没有意义。大同社会虽然已被证实只是一种基于部分历史事实的构想,但在历史上,它作为儒家的最高理想,为政治实践订立了很高的标准,也为近代以来有志于救国的仁人志士们提供了一个目标。而且,由于知识分子对“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耳熟能详,当“民主”“选举”等词出现在国人面前时,很多知识分子直接将其与《礼运》篇联系起来,这无疑有助于国人加强对近代政治观念的理解。当然,这一思想对当前社会建设也具有指导意义。
“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现代价值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诸如贫富差距加大、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危机凸显、社会矛盾激化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得到解决,从而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在这种情况下,“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确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大同理想值得我们借鉴的,首先是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这种全面覆盖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今天仍然是我们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有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就能够有效免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使大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经济与文化建设之中,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其次,大同理想中包含着“讲信修睦”的思想,重视诚信与和谐。我国自古就有“人无信不立”的说法,以及睦邻友好的传统。然而,快节奏的社会前进步伐、利益的纷争,影响了这一良好传统在当代的传承。大同理想强调诚信待人,主张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这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再次,大同理想以“天下为公”为主要特点,所谓“公”,主要体现为身份的平等、参政权力的平等,以及生产资料与产品公有带来的财产平等,这种全面平等是大同社会能够存在的合理基础,虽然在古代无法实现,却值得今人借鉴。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充分吸收“公”的理念,让全社会成员平等享有改革建设带来的红利,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地位、资产、权力等差异。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儒家设想的大同世界中,君位不世及,只看谁能给百姓带来更好的生活,谁能带领百姓进一步发展,这其实是儒家人本主义理念的一种延伸。在今天的社会建设中,我们仍然要坚持人本主义,尊重每一位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让每个人都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实实在在地获得利益,享受幸福。
大道之行也基础知识练习题 篇3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选贤与()能
讲信修mù().矜()寡孤独 谋闭而不兴()..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废疾者()..(2)女有归().(3)谋闭而不兴().(4)故外户而不闭().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填空。(1)《大道之行也》选自________。《礼记》是__________经典之一,是西汉______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2)《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5.理解课文填空。
(1)说明政府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2)体现人才能得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3)体现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得到关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4)体现大同社会人们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guān)..C.男有分,女有归(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xīng).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是故谋闭而不兴
..
修:崇尚、培养。是故:因此。大同:大家一样。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9.根据选文,概括“大同”社会的特征。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理想并不能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古今中外,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实现“大同”社会,请你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实例。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
唐太宗论止盗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或请重法以禁之().(2)朕当去奢省费().(3)轻徭薄赋().(4)安用重法邪().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或请重法以禁之。(2)去奢省费,轻徭薄赋。(3)路不拾遗。(4)商旅野宿。
13.唐太宗的说法印证了《大道之行也》中的哪些思想? 14.选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 【表达交流】
15.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综合下列几则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一定能有一些感想,请将你的结论简要表述出来。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4)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2011年1月25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座谈会时的讲话)
【体验中考】 16.(2010·四川成都中考)某班开展了“走进社区”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情况调查组准备针对社区老年人的“空巢”现象进行问卷调查,请你设计两个问题,分别对老年人和他的家人进行问卷调查提问。
①对老年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家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明宣传组负责对社区进行文明宣传。他们对不文明的宣传语进行了整改。社区某角落里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乱倒垃圾者断子绝孙!”请把它改成温馨提示语,要求语言简洁,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17.(2011·广西桂林中考)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A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世界各地吸引了7 000万人次前往参观。B数百年来,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中国举办世博会是一次展示国力的好机会。C从“乌托邦”到“理想城市”、再到“田园都市”,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的平衡与和谐。世博会,D既是人们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而是人们交流城市发展模式的平台。
(1)A句语序不当,正确的表述是__________________(2)B句句子成分不完整,修改后句子应为__________________(3)C句有一处标点错误: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4)D句中的关联词搭配不当,修改后句子应为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有一个句子与上下文衔接不当,应删去。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
参考答案
1.答案:jǔ 睦 ɡuān xīnɡ 2.参考答案:(1)残疾人(2)女子出嫁(3)发生(4)用门闩插门 3.参考答案:(1)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所用,幼童能顺利成长。(2)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4.答案:(1)《礼记·礼运》 儒家 戴圣(2)鳏寡孤独 夜不闭户 5.答案:(1)天下为公(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男有分,女有归 6.答案:C 7.答案:D 8.参考答案:(1)因此人们不单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单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也可译成“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养自己的子女”。)
(2)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9.参考答案: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能。
10.答案示例:谭嗣同为追求心中理想不惜在“戊戌变法”中献出生命;孙中山先生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和中国的民主统一是其毕生追求。西方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圣西门、傅立叶构想了“乌托邦”式的美好社会。
11.参考答案:(1)有的人(2)去除(3)减轻(4)怎么(哪里)12.参考答案:(1)有的人建议加大法律惩罚的力度,以禁止盗窃行为。(2)杜绝(朝廷的)奢华,减轻(百姓的)徭役和赋税。(3)遗失在路上的财物无人拾取。(4)商人旅客在野外露宿。
13.参考答案:选贤举能,使民有所养。
14.参考答案: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15.答案示例: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倡议,从上面的材料可以体会到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共同来创造。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礼诚信,团结友爱。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共创美好明天。
16.答案示例:(1)①儿女经常回来看望您吗?②如果您和老人是分开居住的,老人突发疾病时您是如何救治和照顾的?
《大道之行也》教案 篇4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关文言文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层次和脉络。
3、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特征及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大同社会的真正可取之处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层次,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大同”的社会特征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分钟,教师口述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同学们背诵描写桃花源环境和生活的句子)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那么究竟《礼记》中的理想社会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 作品介绍 2分钟,教师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补充四书五经的知识)
三、 朗读全文 初步感知 5分钟
1、请同学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将不懂的字词划出来)
2、听课文录音,听准字音
四、 正音 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10分钟
1、 结合投影读字音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2、解释重点字词(投影)
3、请一位同学翻译,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小组讨论,并对其解释作出分析评价。
4、参考译文
政治上最高理想的施行,就是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有及时婚配。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而要去收贮它),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这样一来,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五、 整体把握,理清课文线索。 10分钟
1、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文章可以分为几层,说说你的看法?
2.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结合文中的语句,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满足生存的需要)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满足发展的需要)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占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只要达到了上面三个方面的.要求,大同社会就不远了
六、深入探讨 5分钟
1、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大同社会只是作者的一个美好的理想,是一个虚构的图景,尽管不能实现,但从这个图景中,我们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作者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对改造现实社会的一种追求。还有对理想的执着。
七、迁移学习5分钟
1、 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以洪秀全和孙中山作为例子。
2、请同学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一段话描述你理想中的王国。
八、课堂小结 2分钟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在现代社会中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
九、背诵全文 2分钟
十、布置作业:
A组(学优生):背诵课文,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B组(中等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C组(后三分之一学生):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 “大同”社会的特征: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大道之行也教案 篇5
一.知识和本事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礼仪》有关的知识。3.重视朗读,提高朗读本事,疏通文意,并背诵默写全文。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本文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完美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大胆追求梦想的智慧和精神,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梦想。
教学重、难点:
1.要求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背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联系《桃花源记》,并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讨论法。3.探究创新法。
教具准备:知识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对课文资料理解,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1—2分钟)
同学们我们刚学过的21课《桃花源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梦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的儒家著作《礼记》中已作了阐述。今日,我们一齐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了解两千年前人们的梦想社会呀?想!)(5--20分钟)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排除朗读障碍。
提示重点词语:
a大道之行也:施行
b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ǔ)
c讲信修睦:培养
d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独,单独。亲,以……为亲
e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
f皆有所养:供养
g男有分:职分,指职业音fèn
h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i不必藏于己:私藏
j谋闭而不兴:发生
k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l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
2.能够每小组推选一位朗读本事好的同学朗读。
3.指导诵读
a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证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b“不独亲其亲……男有分,女有归”是排偶句式,应读出层次感。c“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d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4.理清文意
1.同学们放声读课文,并分学习小组结合注释、工具书对文章意思进行梳理,同时解决其它问题,如果个人和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解决。
2.检查对文章意思理解。
四.讨论下列问题,(以学习小组形式),初步构成背诵思路。(5--10分钟)
1.“大同”社会的总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解释。本课参考资料集:teach15150.html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诚信尚和睦。
2.课文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明确:这个问题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人人都得到全社会的关心(满足生存需要)。“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是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对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要做适宜的安排。异常是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充分体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安居乐业的生活(满足发展的需要)。“有分”就是有安定的职业,能安心的工作;“有归”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恶……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心;“力恶……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的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竭尽全力去工作,工作者并欢乐。
3.任何想象都是根植于现实土壤中的,文中有无现实社会的影子?
明确: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拿现实生活跟梦想的“大同”社会作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避”的和平、安定的社会。这些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
五.探究性思维训练(以学习小组讨论完成)。(5--10分钟)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梦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这是两道开放性的题目,同学们能够结合自我所理解的知识回答。)
六.课堂小结:(1—3分钟)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欢乐着。尽管这个梦想的“大同”社会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年来它一向是我们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同学们,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完美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七.后记:
板书
大道之行也《礼记》
天下为公
“大道”总特征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大同”的
梦想社会
社会的关心
“大同”基本特征安居乐业
大道之行也说课 篇6
八(2)任兆有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在本单元中的课文,大多讲述了博大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编者将它安排于此类文章中,同时读者体会其中的不同 之处。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
(二)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3、熟背全文。
4、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能同时领会文意。
(本单元教学中要求突出朗读,让学生养好诵读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这是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升华思想的基础)
难点: 联系,引导学生思考 《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与《大道之行也》中“大同”有无相似之处。(两篇文章相较,使得学生可以在对比学习的基础上,加深课文含义的理解,更正确地掌握文意,并且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对比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说教法
主要运用点拨法、读书指导、探究法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点拨,才有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读书指导是对朗读所提出的要求。
本文的一些开放性探讨题目,可运用这种方法,同时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主要运用朗读法、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讨论。
朗读法:文言文的学习重在反复朗读,也可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自主学习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掌握好文本。对发挥学生自己的个性有很大帮助
小组合作讨论:对我们学校具体情况所设计的。对古文讨论,可使学生交流意见,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对文言文的生疏感、胆怯感。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内容及语文学习的规律,安排导入——朗读感知——理清全文思路——句段赏析——文章研读——拓展几个环节。
1、导入(约 分钟)
以同学们熟悉的游戏《太平天国》,引说出中国在第2次鸦片战争后所出现过的所谓的“理想社会”,从而引出课文《大道之行也》。
2、朗读感知。朗读:
(1)影音范读,提起学生兴趣,听取正确的读音和断句。(2)齐读课文,掌握文意。
(文言文的朗读十分重要,读通全文,才能为理解文意作好铺垫。)
3、疏通文意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本文内容的理解。
(1)简单提点文言文中的字词读音。(迅速带过)
(2)抽学生结合书上注释分别讲解每一句话的含义。
(3)同时,老师进行点拨、引导,更正讲解,运用多媒体显示每部分的相应图片,加深印象。
(5)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通读全文,进行巩固。
(6)让学生自主起来,背诵自己喜欢的一句话。(熟练地背诵全文,为将来进一步消化它创造条件)
3、句段赏析(约7分钟)
(1)首先,让学生选择文中的句子,并谈谈对该句的体会。老师只让其中一个学生回答,让其他学生听取,让大家来进行评价。最后老师再小结文段的中心立意(这种方法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其他学生提出优、缺点及补充意见,带动了其他同学解析文章,具有普遍性。老师及时的小结可让学生对文章有着更准确、更及时地把握。)(2)全班背诵全文。(达到学习巩固的目的)
4、文章研读
(1)讨论以下问题:
a、“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请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讲解。此题是据课文第二层内容设计的,这一层内容比较复杂。设题的目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帮助理解和记忆。
b.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室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这道题较开阔,设计为小组讨论研究,可进行小组评比。
5、拓展
抽学生说一段话描绘你心中的理想社会。
6、教师小结,布置作业(约2分钟)
(1)总结全文,提出作者立意,激励学生开辟未来蓝图。(2)作业设计:背诵并默写全文。
五、说板书设计
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满足生存需要
大道之行也 详述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满足发展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需要 总括全文
大道之行也反思总结 篇7
大道之行也反思总结篇1
整个一堂课显得松弛有度,学习目标基本达成。然而遗憾的是,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1、学生在探讨问题的时候,我虽然适时地给予了点评和鼓励,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的点评基本只是蜻蜓点水般的归纳和复述式的。相对学生发言的精彩,我的点评显得软弱无力,反思一下,这样的点评,一定会让学生兴趣索然,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散激扬。
2、在诵读的时间上略显不够,导致当堂成诵有些不够完善,原因是课前没有认真指导好学生预习,没能让学生在课前对预习情况进行分组检查或自查,对学生自觉性估计过高,致使少部分学生没能把课文熟练地背诵下来。
总之,《大道之行也》本来是一篇比较枯燥难懂的文章,在我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虽然还有些缺憾,但我相信,在以后教学中,我一定会弥补本次教学上的不足,进一步创新教学,博众家之所长,尽量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拓展,激励他们的奇思妙想,并努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大道之行也反思总结篇21、课堂总体感觉良好,气氛活跃,学生普遍喜欢大同社会,因此能够踊跃发言,积极配合教学。
2、教学重点难点能贯穿课堂始终,师生共同探讨,得到很好的解决。
3、板书设计比较特别,而又一目了然,充分展示大同社会的特征。
4、教学图片生动直观,引起学生联系课文探讨图片的兴趣。
5、导入不够简洁明白。
6、所用的图片与课文的契合性不大,有点勉强。
7、直接进入教学重点,利的是开门见山,弊的是仅仅依靠学生预习所得来展开课文,学生学习起来有点吃力。
大道之行也反思总结篇3
反观这节课,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之中,我努力做到声情并茂,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争取做到抑扬顿挫,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文本中去,让自己的情感吸引学生。课堂总体感觉良好,气氛活跃,学生都能踊跃发言,积极配合教学。教学重点、难点贯穿课堂始终,师生共同探讨,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教法的选择,灵活多样,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法、小组讨论法、讲解法以及探究归纳法,把课堂充分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极力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出现了很好的“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活跃氛围,是学生饱尝了语文课堂的乐趣。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得当,这节课,我精心制作了影音课件,图文并茂,既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性,有丰富了课堂内容,感性与理性得到了有机结合。板书设计一目了然,充分展示“大同社会”的特征。
《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 篇8
首先,这堂课的目标已达成。针对学生的情况我设计了两点目标,一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本课;二是要求学生能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知道本文是从哪些方面阐述的。
再次,对学生的发言教师的点评力量绵薄。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上,课堂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师的时间少了,是否意味着教师的主要任务在备课,在怎样把课堂连缀起来?或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轻描淡写了呢?当然不是。我以为,课堂上教师的时间少了,就意味着教师的语言要更简练更精细了。学生发言之后教师的点评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然而在这堂课上,教师的点评基本是归纳和复述式的。学生的发言是精彩的,教师的点评却软弱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言。当然,从此次的问题中我知道,教师点评的功力该在平时苦练。另外对学生的关注度也不够。特别是坐在后面的男同学,他们貌似很认真,但不做笔记,也不积极回答问题,而我也没有及时提醒他们。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想。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 《礼记》)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与(jǔ)
矜(guān)
分(fèn)
恶(wù)
(2)关注句子停顿。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
三、理解文意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屏显如下练习。(1)解释加点的字。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女子出嫁。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谓大同——这。(2)翻译句子。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3)给文章加标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指导朗读。对诵读作具体指导,在诵读中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你认为哪一个是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明确:天下为公:一个“公”字点出了其他所有做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这两句话是怎样体现大同社会“天下为公”的特征的? 明确: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读降调。“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4.指名朗读。要求读出理解、读出层次,直至背诵。
四、合作探究
1.《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与本文“大同”社会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思考,你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哪些地方达到了“大同”社会的要求?我们还应该作哪些努力?
五、齐背课文 六,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2.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讲信修睦 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C.货恶其弃于地也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解释加粗的词。
(1)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2)不独亲其亲:________(3)男有分:________________(4)是谓大同: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________》。《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________(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________篇。
参考答案
1.jǔ mù guān fèn wù 2.B 3.(1)通“举”,推荐,选举。(2)以„„为亲(3)职分,指职业,职守。(4)这
4.(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选出有贤德、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营造和睦气氛。(2)(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5.礼记·礼运 西汉戴圣 49
板书设计
大同社会
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男有分,女有归
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不必藏于己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篇10
濮阳县实验中学
刘星瑞
教材分析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大同”是孔子理想社会的终极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引导学时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对文章所描述的“大同”社会进行讨论和探究,以加深学生对孔子“大同”说的理解,并注意加强文言字词的积累,正确诵读课文。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字词积累,但理解分析能力差,在此基础上通过解释文言字词,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2、要把诵读贯穿教学过程,并结合课文分析指导学生理解背诵。3.学生认知障碍点:通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大同”社会的三个特征。即对“天下为公”的理解。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4.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习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学习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创新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创造了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2.简介《礼记》,补充《四书》、《五经》(多媒体展示)
二、读准字音(自由朗读、个别检查)
检查预习,指导朗读。(多媒体展示)
三、读通文意(默读、自由朗读)
对照注释,疏通词句,翻译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补充重难点字词注释)
四、读懂内容(默读、自由朗读)
整体感知(小组合作探究)1. 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3.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粘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4.由以上的理解,你认为本文的层次该如何划分? 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五、读出思想(自由朗读、试背)合作探究,拓展思维
1.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明确: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2.有相似的地方?
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鳏寡孤独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3.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要求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结合历史知识你能举几个名人的事例吗?
多媒体补充洪秀全、梁启超、孙中山、林觉民。
六、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七、学以致用 1.试背诵课文。2.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4)男有分,女有归。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想像中的未来社会。教学反思
上完本节课后,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心中感悟较深。总体上来说: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学生配合得也较好,课堂结构紧凑,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拟想主要落实两点:一是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疏通文意;二是把握课文结构,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激发学生为将来建设美好祖国而努力学习。文言字词学习引导得当,学生掌握知识顺利。但学生对课文结构划分与理解知识上有混淆,学生对大同社会的纲领与基本特征关系理解不清。这主要是学生对政治历史教材中社会形态部分相关知识理解不够,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备学生,做好相关知识讲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背诵中,引导得当,学生配合得好。学生讨论积极,发挥了主体作用。
《大道之行也》课文及翻译 篇11
注释
1.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之行:之,助词用于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行,施行
4.为:是,表判断。
5.〔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推举,选举。
6.〔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信:诚信。修:培养。
7.独:单独。
8.〔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9.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0.终:终老,终其天年。
11.养:供养。
12.有所养:得到供养。
13.〔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14.〔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5.〔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16.〔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wù),憎恶。藏:私藏。于:在。货恶:宾语前置。
1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力恶:宾语前置。
18.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19.〔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19.〔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没有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21.故:所以。
22.〔外户〕泛指大门。
23.而〔是故谋闭而不兴〕:连词,表并列。
24.〔闭〕用门闩插门。
25.谓:是。
【大道之行也基础知识练习题】推荐阅读:
大道之行也——教案10-27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12-07
24大道之行也精品教案08-28
大道之行也翻译和原文09-12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一09-14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参考译文05-16
初中初二上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08-21
景观大道06-23
大道物流08-11
星光大道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