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学习有感(共8篇)
科学发展观学习有感 篇1
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一、发展的全面性就是全方位多方面共同发展
发展的全面性至少应当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是构成发展内涵的各个要素、各个方面要全面;第二是各主要方面内部各方面的发展要全面。具体地说,不仅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要全面,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要全面,而且生产力、经济、人、社会本身的发展也要全面。因此,着眼于全局,从局部着手,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二、发展的协调性就是按比例地和结构合理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全面发展的发展观,而且也是协调发展的发展观。党中央提出“五个统筹”就是协调发展观的集中表现。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协调城市发展和乡村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收入的差距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从而达到城市与乡村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协调各个区域的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和收入差距,实现东、中西部良性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切实改变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要协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改变任意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资源、不惜代价促进经济增长的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协调本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关系、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的关系、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关系、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的关系、自主研发能力和引进先进技术的关系等,从而加快提升综合国力。
结合人自身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高度发展。它有两方面的含义: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它强调的是人的社会化程度,即整个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而又协调的发展,就作为个体的人而言,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人的个性化程度,即人的能力、素质、需要、独特个性、社会关系等诸方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依赖于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它所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构成了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而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则是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条件。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必须依靠人们长期的努力去创造。
作为一位大学生,在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学习谈谈几点体会。
一、要勇于全面发展。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缺点,如何在生活中改善缺点,淡化缺点,需要自己的勇气。成功只眷顾有准备的人,生活中的每一次突破都能增加未来的筹码;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需要增强主人翁意识,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后的路还很长,虽然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与危机,但挑战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成功,一切从头开始,我们能够开创未来。
二、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智,非学无以立德。”在学习内容上求“广”,在学习方法上求“活”,在学习态度上求“严”,从而加快知识更新和理念更新。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努力学深学透,联系工作实际,不断地应用,并且在应用中检验学习效果,在应用中转化学习成果,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只有认真学习、与时俱进,才能发现自身发展中的各个要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只有勇于实践才能解决问题,得到提高。
三、要提高创新能力,顺应形势进行不断总结、巩固、升华。创新不意味着否定过去,而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眼光区分对待。创新的关键在于依托现有条件、整合现有资源、发挥现有优势,借鉴以往的经验、条件的同时,发挥主、客观能动性,客观查找存在的问题,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总结有效的做法,找出新思路、新方法,从而创造出新的成果。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我们党提出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自身的腐败是事业失败的根源,大学生容易沉迷电子游戏,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从而荒废学业,应该提高忧患意识,提高自律能力,提高修养,防止腐化堕落。
科学发展观学习有感 篇2
(1) 文章作者具有科学发展农机化的思想, 即科学认识农机化。文章指出对于科学发展农机化的问题, 决策部门的领导和农机专家学者要熟知, 这样才能提高科学发展农机化的思想水平, 这充分说明文章作者的科学发展农机化的思想境界高、思路新。
(2) 提出了科学发展农机化的理念即发展农机化要以人为本。就是发展农机化要坚持以农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农民得利益, 这是科学发展农机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 文章指出了科学发展农机化的根本方法, 就是统筹协调农机化的发展, 为农机生产企指明方向, 即农机产业和装备要升级。农机企业不要有“小富则安、不求前进”的思想;要树立危机感, 要技术创新, 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装备。读了该文章后, 使农机工作者扩大了眼界, 增长了知识, 树立了科学发展农机化的观念, 并促使我们做科学发展农机化的忠实执行者。
2009年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达到历史新高, 农机行业面临着大好发展机遇。如何用活政策的杠杆, 推动农机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促进农业增产、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就成为摆在农机工作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农业机械》2008年12A期上刊登的刘振营先生在全国农机科普先进表彰联谊会上的讲话, 为我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借鉴。
刘振营在充分调研论证、掌握大量基层资料的基础上, 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 对当前农机行业的发展进行深入剖析, 很多观点既切合实际, 又发人深省, 说到农机手和广大农机工作者的心坎上。如发展农机化的质量与效率, 农机化与生态文明, 农机化规模经营的形式, 出让土地后农民的生计, 农机化投入的主体等, 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令人耳目一新。
综观刘振营的讲话, 观点鲜明, 分析透彻, 这些都得益于第一手资料的掌握。当前, 一些农机工作者存在懒惰思想和畏难情绪, 不愿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进行调研, 开展工作往往是凭空想象, 劳民伤财, 欲速则不达。有些人喜欢盯着农机化水平的百分比, 热衷于做秀、做表面文章, 而没有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 与现代农业的要求相距甚远。
科学发展观学习有感 篇3
关键词:以人为本 基本路线 实践科学发展观
“Peopleoriented” is the goal,“the basic line” is the magic weapon——Study practice science development view has feeling
Yin Yaming
Abstract:The thorough study practice science development view,must realize the humanist goal,must persist the party the basic line does not vacillate,must persist the allround consideration,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the science development,must bring honor to the healthy tendency,combats unhealthy tendencies the perverse trend,must in our country’s constitution,legal and under party’s route,the policy,the policy direction seeks the development.Only then like this,the entire party party members can forever maintain communist party member’s sophistication,China can also be good quickly walk have th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development path.
Keywords:PeopleorientedBasic line Practice science development view
【中图分类号】F0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104-02
党中央号召“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1]。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现就如何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浅谈三点感想:
1.要深刻领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义、任务、目的
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只有深刻领会其重要意义,明确活动的任务和目的,只有深入了解本单位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时间、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思想认识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只有认识提高了,才能有计划、有目的、有条不紊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才能切实推进科学发展的进程。
2.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
以人为本,党中央把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开展这次活动的最大目的,这是以人民群众为本。我们每个公民都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通过实践活动都应该得到实惠,享受实惠。然而,实惠的创造和来源是要通过每个人辛勤劳动、努力奋斗、艰辛付出而获得的。没有个体就没有集体,没有小家就没有国家,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一个单位的发展,人作为单位的个体,如果没有集体意识,没有荣誉意识,没有奉献意识,没有齐心协力谋发展,不能一心一意搞发展,不能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再优越的单位也不可能有发展,作为个体的人也就不可能得到实惠。神州五号、六号、七号航天载人飞船神游太空和完成出仓行走,这不仅把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推上世界科技前列,国际威望大增,而且为世界和平、祖国安宁、人民福祉、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很多科学家,很多学科带头人,很多英模人才把完成太空技术作为热爱伟大祖国的第一己任,尽心尽力,群策群力,努力工作,无私奉献,牺牲自我,取得了巨大成绩,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不仅为祖国、为人民创造了巨大财富,而且,同时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表彰,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扬和爱戴。因此,人民得实惠和人民作贡献并存,才是全面的、科学的以人为本。只有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同工作实际相结合,把理论与现实现状相结合,把坚持以人为本,得实惠与作贡献紧密结合,才能又好又快的发展,这是相互相存、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
3.把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必须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相结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要实现这一伟大的战略决策,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动摇。”[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3]高度阐明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唯一法宝。开改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和谐和科技创新、科学发展为己任,群策群力、一心一意搞发展,解决了前进道路上的许许多多个矛盾和问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从而,实现了人民富裕、社会安定之目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有力保证。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如果没有自己的主义、没有自己的道路、没有健康的机器、没有宪法、法律作保证,没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指引,政权就无法巩固,社会无法稳定,发展就会脱离原则、脱离科学、脱离方向。一个单位如果离开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计划目标谋发展,在这种没有压力、不受限制的环境下,发展就会无的放矢,违背规律,迷失方向;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工作人员想上班就上班,想下班就下班,单位的局面将会一盘散沙,既没有凝聚力,也没有发展。为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会上强调要求“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4]就是要求党员和党员干部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人人争做学习的模范、受教育的模范、解放思想和锐意创新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永远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科技创新和科学发展,必须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必须在我国的宪法、法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谋发展。只有这样,全党党员才能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中国才能又好又快的走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2]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3]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61~62页
科学发展观学习有感 篇4
内容提要:通过学习形式政策有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部分,我认识到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并且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而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强化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观点。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理想与责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我认为:党中央这样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我们国土资源部门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就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资源问题的方针政策,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为大丰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早日实现“三先”目标提供有力的国土资源保障。
一、认真学习,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二是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三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六是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适应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七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就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大丰市人多地少,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日趋紧张,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大量用地将会造成耕地的减少,这都将影响耕地占补平衡。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始终坚持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积极推进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努力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切实推进经济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领域更广,利益关系也更复杂。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依法按规支持村镇建设,依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从实际出发,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必须认真落实上级的决策和部署,始终把依法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成效的标准,紧紧抓住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总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要求上来,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推进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强化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土资源管理干部,就一定要立足本职岗位,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要学习贯彻《决定》,扎实推进体制改革。要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精神实质,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严格土地管理和切实保护耕地的极端重要性;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提高认识,团结一致,坚持支持、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对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实施改革,要严肃政治纪律,切实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改革、工作“两不误”、“两促进”。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队伍。我们一定要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念,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掌握科学方法,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努力成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行家里手。同时,要更新观念,加强自律,转变职能和工作方式,以适应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2、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要紧扣中心工作,因地制宜,运用各种宣传方式,有效开展宣传活动;要切实加强对《决定》和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的宣传工作,认真做好《江苏省国土资源监督检查条例》的宣传和实施工作,使基层广大干群牢固树立严格保护土地和集约、节约用地意识,切实增强依法管地、用地观念。
3、要促进“三农”问题解决。要充分体现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进一步深化征地用地制度。严格把好村民代表大会和征地补偿款是否兑付2个关口;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着力解决预收地皮款及市政工程款等问题。
(二)、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自然资源只有节约才能持久利用。国土资源管理干部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走在发展趋势前列,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好政策,搞好调控,按照“严格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原则,大力挖潜,深化改革,推进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保障土地供应,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1、要积极探索,认真试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工作,运用土地价格调控土地市场,逐步建立各种所有制一体化的土地市场体系。
2、进一步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通过整合,处理调整好、使用好存量土地、闲置土地,积极盘活土地资产。
3、要根据国务院《决定》和国土资源部9个配套性文件的要求,结合大丰市和港区的实际,认真研究贯彻意见并积极实施各类用地标准。
(三)、牢固树立保护资源的观念。良好的资源是我们大丰市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我们国土资源部门的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带头营造爱护资源、保护资源的良好风气,增强人民群众的资源保护意识。
1、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五个不准”,坚持守住基本农田这条红线决不能逾越。要严格实行非农建设用地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快推进土地垦复、开发整理、改良土地的工作力度和进度。
2、要狠抓农村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强化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管理,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的安定和发展。要进一步摸清土地“家底”,完善土地数据库建设。
3、要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及时发现和掌握辖区内的土地资源违法违规的动机和苗头,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念不仅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还居于核心地位。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念要落实到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和制度安排上来,落实到广大党政领导干部的内心观念的转变上来,落实到加强和改善党的自身建设上来。加强和改善党建工作,要以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动力,牢记“两个务必”,严格执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认真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
科学发展观学习有感 篇5
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10英3
姓名:赵云珊
学号:L1015329 读党的十八大精神对科学发展观的体会
通过对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认真学习,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新的体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一、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构成一个科学理论体系有四个基本要素,即一个理论基础;一个贯穿于这个理论体系各个方面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个着力研究和解决的主题;一个围绕主题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指导,紧紧抓住什么是发展、深刻揭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了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涵盖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涉及不同领域,它们相互联结,共同构成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形态。“科学发展观”是这一崭新理论形态的高度概括与统称。
二、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世界观为坚实基础,贯穿了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把唯物辩证法称为“毫无片面性弊病的发展学说”。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架构自身的理论体系,是唯物辩证法这一“发展学说”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并使这种全面性和协调性长期持续。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是一个有机的过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是有机体的思想,是深刻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要求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工作中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思想与系统论思想的有机统一,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所倡导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全面性与重点性相一致的思想方法以及“弹钢琴”、“两手抓”、“总揽全局”等诸多具体、生动、有效的工作方法,是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三、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方针。
科学发展观以新的视野审视当代世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以新的概括总结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以新的理论凝炼我们党对中国发展认识的重要成果,创造性地回答了当代中国社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方针。
科学发展观转变了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方式要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科学发展观关于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科学发展观拓展了发展布局。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和面向未来的发展途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神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和深刻。科学发展观拓展的发展布局,创新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使“五位一体”建设紧密联系、相互协调、融为一体。
科学发展观提升了发展境界。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反映着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动力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为民论和社会主义的人民群众主体论有机统一起来,极大地提升了发展的境界,使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区别并高于其他各种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提升发展的境界,使我们党领导和推动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立足点和落脚点。
四、科学发展观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从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看,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三种资源要素的可持续性:一是物质资源、自然、环境等资源;二是人文资源,即知识、信息、思想、道德、文化等资源;三是政治资源,即良好的民主政治、健全的法律体系、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坚强的领导核心等资源。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这“三种资源”的可持续性与社会主义建设“三大基本问题”紧密相连,从理论和实践上很好地解决了发展三大要素的可持续性问题,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科学发展观鲜明地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从当代中国与世界的现实出发,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科学发展观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利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鲜明地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彰显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科学发展观是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上了新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是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理论,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学习有感 篇6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一部快速发展的历史。党中央在总结我国实践、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在“发展观”前面冠之以“科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最新的发展理念。今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不是别的什么发展观,需要首先问一问,我们的做法是否符合科学精神,是否具有科学态度,是否掌握了科学方法。
科学诞生于西方,进入中国也就一百多年。古代的中国,有技术、有发明,但没能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从古希腊开始,西方科学家逐步形成了“为科学而科学,为思想而思想的”的传统和习惯;中国历史上不乏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英雄,但鲜有为科学献身的志士。科学精神的缺失是中国思想领域的基本国情。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十分重视发展科学事业。遗憾的是,反右斗争扩大化使科学精神被无情地抛弃。在大跃进期间,出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等赤裸裸的唯心主义口号。一些著名科学家也丧失了崇尚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这些观点论证作注。“文化大革命”期间,唯心主义横行,形而上学猖撅,个人崇拜登峰造极。这一时期,科学事业在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中缓慢前行,不时也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庆油田的自主勘探开发等,正是其中辉煌的例证。但在这些科学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并没有成为中国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弘扬科学精神成为时代进步的需要。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科技文化水平比较低,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平衡,加上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封建愚昧落后的东西在干部群众中还有一定的市场,新形态的迷信、伪科学时有泛起。在工作中不讲科学甚至违背科学原理和规律行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尽管我国的科学事业取得了较大成就,在某些方面、某些项目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从总体上看,科学创新还很薄弱,科学精神还非常欠缺。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大都还是建立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基础之上,在强调科学的工具性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科学精神的存在,基本上停留在“有用即科学”的认识水平上。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精神也被不断赋予丰富的内容。今天我们所说的科学精神,基本上包括了七个方面涵义,一是勇于探索求知、敢于超越前人的探索创新精神;二是以事实为依据、努力揭示未知奥秘的唯实求真精神;三是坚信客观规律、遵从思维法则的崇尚理性精神;四是自由探讨、相互争鸣的平等宽容精神;五是热情严谨、刻苦坚韧的执著敬业精神;六是大力协同、密切配合的团结协作精神;七是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科学精神作为一种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客观真理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诞生于科学领域,但已不局限于科学领域。科学精神的形成和传播,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科学超出了自然科学研究的范畴,给发展赋予了新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也就是说,科学发展中的科学,不仅提供关于客观世界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性知识,还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科学发展观必将成为新时代一种重要的价值观。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个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科学精神欠缺的国度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十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科学发展观所说的发展,不应是孤立、片面、不计代价、竭泽而渔的发展,而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为此,必须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坚持科学态度。科学问题的证实和证伪,都应当通过实践去解决,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最重要的科学态度。不但在自然科学中是这样,在社会发展领域也是如此。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的事业就会取得成功;相反,什么时候我们背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会受到挫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对待成绩,勇于面对问题,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第三,提高科学素质。发展观是一种认识论,是一种发展理念。把这种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还有赖于广大干部群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一个人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还不能说他具备了科学素质,而是要把行为方式、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纳入科学的轨道上来,才算是具备了科学素质。只有这样,科学发展就不会是一句口号,而会变成每一个公民的自觉意志。
第四,运用科学方法。科学家在长期的科学探索中,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包括归纳、演绎、实验、统计,等等。大量事实证明,只有运用科学方法,才能不断深化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这些方法既适用于科学研究,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依据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决策,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才能使发展真正走上科学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学习有感 篇7
1 贯彻“以生为本”的学籍管理理念, 坚持学生利益最大化, 对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以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 尤其在高等学校学籍管理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1]。学籍是表明学生高校归属的一种身份和资格。学籍管理则是对学生是否具有这种资格与身份进行评判、对学生参加全部教学环节的效果进行记载与评价的活动。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学籍管理主要包括学生的课程成绩管理、留降级、休复学、转专业、转学退学、毕 (结) 业资格审核、电子注册等多个方面。高等教育之根本目的在于育人, 高校的全部工作都不能脱离其中, 学籍管理也必须紧紧围绕“育人”中心转变观念、更新制度, 突出学生在学籍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从学生需要和社会需求出发, 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促进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 高等学校建立和完善学籍管理制度, 规范学籍管理行为, 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是“ 以生为本 ” 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也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只有改革学籍管理工作中不健全、不科学的方面, 高校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只有将人本思想具体落到实处, 才能使学籍管理适应建设教学性大学的发展要求, 在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助力于和谐大学校园的创建工作。
2 解放思想, 追求创新, 不断发展完善以生为本的学籍管理制度,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籍管理是对学生从入学注册至学成毕业的整个过程进行阶段性和全过程的质量考核与管理, 既规定了学生享有使用该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 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学历证书的权利;同时也要履行遵守学校管理制度, 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 刻苦学习,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的义务。它是动态的立体、交叉管理过程, 以生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 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在学籍管理中应该更加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和更加注重学籍管理工作中的教育功能和激励体制, 通过规范管理, 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障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充分开发学生的成才潜能, 凡是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 就要在学籍管理中明确肯定, 凡是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 都要去除, 而且要坚决地改正。只有这样, 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育人环境。
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 必须增强法治意识,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努力建立起科学、合法的学籍管理制度, 在学籍管理过程中做到内容、程序的合法统一[2]。湖北医药学院自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出台以来, 结合其实际, 不断总结学籍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 先后3次修订《湖北医药学院学籍管理规定》, 积极地推动了其学籍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结合我校作为单科医学院校的实际, 实施了学年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年学分制的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各专业间的界限, 增强了柔性学籍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在规定的有较大弹性的学籍有效时间内, 允许学生有一定的选学课程的自由, 只要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完成必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并选学部分选修课, 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 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 即可毕业。学年学分制赋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由,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是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集中反映。弹性学制的推行, 放宽了学生在校学习年限的限制, 使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按个人实际灵活掌握学习年限和进度成为可能。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积极的意义, 可以中途申请休学外出务工, 待经济情况缓解后再复学继续完成学业。
为了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习条件, 修订了转专业规定, 增办辅修专业和辅修双学位专业, 使选择专业不再是一场高考定终身, 学生拥有了在更大范围内选择改变专业方向、拓展专业学习范围的自由。同时打通大类内部的专业平台, 有效整合校内资源, 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机会, 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设计个人发展规划;对学生而言, 在充分享有专业资源选择权利的同时需要注意合理地设定专业选择及发展目标, 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未来的专业走得更远。在转专业工作中注重增加透明度, 实行专业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采取公开考试, 网上公示等形式, 增强了转专业工作的规范性和有序性。
实行外语和计算机免修制。对通过CET- 4考试成绩达到允许报考CET- 6者, 可申请免修后续部分的《大学英语》课程, 免修课程成绩按75分计算;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NCRE二级考试者, 可申请免修后续计算机课程, 免修课程成绩按75分计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拓展课外知识, 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改革补考、重修课程的成绩记载方法, 原补考、重修课程考试通过后成绩均记为60分, 现改为按实际分数记载,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实行试读、停学制度。在执行学生学籍管理过程中, 有些学生学业成绩考核不合格的科目较多, 根据原学籍管理办法, 应给予退学处理。学生一旦退学就失去再入学学习的机会, 将学生推向社会并不是对学生、 对社会负责的做法, 因此, 对于愿意努力学习,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表现尚好的学生, 允许其向学校提出申请降级试读 1年, 考核成绩合格可继续学习。这种试读制度不仅可以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给学生以继续上进的机会, 也是避免浪费国家教育资源的一项补救措施, 是一举多得的办法。对于富有创业精神和才能的学生, 可以允许他们停学创业。学生需中途停学, 经本人申请, 学院批准, 可办理停学手续, 学籍保留1-2年。
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权利救济机制。学籍管理以学生为工作对象、以育人为最终目的, 每一项具体的学籍管理制度都涉及到学生的切身利益, 学生权益的维护在整个学籍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今日中国已经步入法治时代, 高校在进行学籍管理工作时也必须时时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 遵守公平、正义的法治原则, 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我校制定出了系统、明确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在界定学生实体权利的同时特别注意在学籍管理规定中对学生应享有的程序性权利和具体学籍管理行为所应履行的程序及其具体执行方式的界定, 并编印成《杏苑导航》手册, 在新生入学时人手一册。将学生应享有的权利及应承担的责任固化下来, 清楚明了, 使学生在做出行为决定之前就明确知晓自己是否能做、应当怎样做、做或不做的后果是什么。符合公开的现代法律原则的要求。另外, 建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校内学生申诉处理机制, 为受处分 (处理) 学生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开辟了一个畅通的渠道。成立了“大学生管理申诉委员会”, 合理确定申诉事项的范围, 全面把握影响学生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合法权益的事项范围, 最大限度地发挥申诉处理机制以较低成本维护学生权益的优势。坚持申诉程序的正当程序性原则, 即保证学生享有充分的程序性权利, 以完备的程序性措施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申诉处理程序的运行可以有效地缓和与解决学生同高校之间的矛盾冲突, 增进双方的沟通理解, 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3 以生为本, 推行精细化学籍管理, 提升学籍管理的有效性和现代化
精细管理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之上, 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全面管理模式, 以准确、细致、高效为追求目标[3]。以人为本、精细管理, 是加强学籍管理内涵建设的保证, 同时也是现代大学教务管理的基本特征之一, 没有现代化的教育管理就不能实现以管理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构想。因此, 在不断创新管理制度的同时,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必须从以生为本、依法管理的高度来审视和变革现行管理过程中不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做法, 推行精细化学籍管理, 才能在不断前进中逐步实现学籍管理的高效和现代化。
进一步完善“校-院”二级教务管理机制, 明确、细化各项工作流程和节点。一流的管理水平是创建一流高校的保证。只有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精细管理, 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和节点, 才能在现有水平上切实提高学籍管理工作质量。目前, 我校教务管理已实现“校-院”二级管理体制, 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负责全校整体的教学运行管理及教学质量的监督与评价, 院 (系) 教务管理部门作为二级管理机构具有相对独立的权责, 负责院级教学运行安排以及本学院的专业、教材等各项建设工作。这种二级管理模式责权明晰, 有效调动了院 (系) 作为二级办学实体的工作积极性, 使校内办学资源得到相对充分、合理的调配并提高了使用效率, 师生满意度增加, 办学效益得以提高。借助当前高等教育深入改革的契机, 学籍管理应从深化、完善“校-院”二级分权管理模式入手, 进一步细化各项具体管理工作流程及节点促使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实现学籍管理服务流程与机构的重组, 从而切实提高学籍管理的执行力。
加强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 努力提高管理信息公开化程度。高校学籍管理秩序的好与坏与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密切相关, 而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效率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项规章制度的公开化程度, 即它为管理行为对象所熟悉的程度。特别对于学生来说, 对相应学籍管理制度的熟知程度, 直接决定了他们在现实情况下作出相应反应的必然性及根据学籍管理相关规定所能实际享受到的相应权利。考虑到在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不同行为主体信息获取能力的不对称性, 我校加强了相关部门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传播途径加深学生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理解及对相关规章制度的认识, 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通过建立网络化综合教学管理平台, 将学校学籍管理工作纳入计算机管理, 为学生提供全天候服务, 实现学校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学籍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建立校内教务管理信息平台, 促进学籍信息的使用与交流。在当前高校的学籍管理过程中,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对相关信息的分割占有、分割使用、分割管理。很多高校的学籍管理部门包括其他有使用需求的部门, 都会遇到调用非本部门管理数据及其他相关信息的困扰。而要解决这个问题, 实际就是要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搭建一个全校共享的教务管理平台, 通过确立一致的数据信息录入标准、划分不同级别的使用权限, 建立起一个各取所需、畅通无阻的信息获取以及彼此间信息交流的渠道, 真正实现校内数据共享, 这是学籍管理实现高效率的重要保障。为了实现数据共享和解决数据的一致性问题, 我校已经启动了数字化校园和一卡通项目建设, 建成后将会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 同时也给学生提供较大的便利。
摘要: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 如何学习并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学籍管理工作中, 对于提高学籍管理服务水平和构建和谐校园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以生为本,学籍管理,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穗.“以生为本”的大学文化构建[J].科教文汇, 2010, 2 (中旬刊) :3-4.
[2]邓美娇, 王佩.我国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 :59-63, 86.
科学发展观学习有感 篇8
一、 坚持横到边,纵到底,切实在全员参与上下工夫
柳江县教育系统学校点多面广,局党委下辖12个党总支、127个党支部,共1945名党员教职工,教育系统党员数约占到全县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党员数的一半,如此庞大的一支队伍,他们的思想观念如何,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方法如何,不仅对柳江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柳江县经济社会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了把系统中全体党员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我们紧紧抓住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契机,以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为落脚点,认真层层动员,至10月20日,全县教育系统所有党支部、所有党员都参加到了学习实践活动中。
二、坚持“四个一”,强化“五个结合”,努力在学习培训上求实效
为使学习培训真正取得实效,柳江县教育局把学习培训作为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把学习培训融入“教师阅读年”活动之中,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并作为全员培训的重点工作来落实。我们建立了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教师阅读年”活动一并布置,一并检查,一并考核评估的管理机制。要求每位党员教职工在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做到“四个一”、“五个结合”。“四个一”就是要求每位党员教职工每天研读1小时;每周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读书笔记;每阶段撰写一篇学习实践心得;在学习实践活动第三阶段结束时,每人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分析本职工作中的一个案例,并撰写成有价值的分析报告。“五个结合”就是要求每位党员教职工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学习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学习,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切实化解实践中的难题;个人研修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学习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用科学发展的观点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学习与不断解放思想相结合,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在学深学透、弄懂弄通必读篇目的基础上,我们还有针对性的向系统内党员教职工推荐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等选学书目45个、学习网站5个。此外,编印了6期《教师学习参考》内部资料,提供给广大党员教职工学习。从活动开始至今,全县教育系统共举办相关专题讲座7次,培训党员2千多人次,党员个人读书笔记最少的有20篇,多的达40多篇,全县教育系统党员撰写学习实践心得1千多篇。通过狠抓“四个一”,强化“五个结合”,营造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浓厚氛围,科学发展正逐步成为全局上下的最强音。
三、深入调研,广泛研讨,着力在解决问题上寻良策
我们在认真抓好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并深入开展了“一谈”、“二研”、“三问计”、“四讨论”活动,努力找准影响和制约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破解教育改革发展的难题,探索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
“一谈”就是组织召开以“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大家谈”为主题的系列座谈会。我们分别组织召开了局党委中心组专题研讨会,中心校以上学校校长、总支、支部书记及局中层领导干部主题座谈会,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畅谈会。为确保座谈会的实效,我们还组织局党委委员、局机关中层领导干部分成6个指导组,深入基层参加并指导各总支、支部召开的学生代表座谈会、教师代表座谈会、家长代表座谈会、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座谈会。在第一阶段活动中,柳江县教育系统共组织召开了110多次座谈会。系列座谈会的召开,强化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找出了影响和制约柳江县教育科学发展的四大突出问题:一是如何尽快做大做强柳江县职业教育;二是如何进一步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问题;三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办学水平的问题;四是如何进一步强化学校科学管理,促使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问题。
“二研”就是紧扣“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一主题,围绕在“一谈”基础上归纳和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柳江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四大突出问题进行调研。柳江县教育局党委委员根据各自工作分工,分别带领相关股室,领题深入基层,深入学校、深入教师以及走访相关部门开展了历时一个月的集中调研活动,并形成了4个专题调研报告。
“三问计”就是多渠道、多形式问计于教师,问计于家长,问计于社会各界人士,广泛收集他们对解决四大突出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开通了一条民意热线直通电话,设立了一个民意收集箱,建立了一个民意收集网络邮箱,发放了2千多份征求意见问卷。在问计活动中,柳江县教育局党委委员深入基层进校问计60余次,共收集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100多条。
“四讨论”就是在深入调研、广泛问计的基础上,把如何破解影响和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四大问题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以“三论、三知、三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载体,将四个专题调研报告的讨论修改与继续深入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思考”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大讨论的成果转化为我们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的系列行之有效的机制措施。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柳江县教育局党委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制定了《柳江县“名师”工程实施方案》、《柳江县职业教育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柳江县农村中小学2006-2010年布局调整实施方案》、《柳江县“名校长”工程实施方案》、《柳江县中小学教学工作管理常规》等制度措施。同时,各基层党组织结合本单位实际,围绕解决教育工作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热点难点问题,也开展了“三论、三知、三行”活动,形成制度措施50余项。
【科学发展观学习有感】推荐阅读:
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有感05-31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05-30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06-01
继续学习科学发展观07-01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08-15
学习科学发展观自查报告06-07
科学发展观学习100问08-02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加强信访工作推动科学发展08-27
剧团学习科学发展观汇报材料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