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革命历史

2024-10-18

闽西革命历史(共10篇)

闽西革命历史 篇1

观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有感

3月24日早晨,祭扫过烈士陵园后,我们来到了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在蓝天白云之下,苍松翠柏之间,朴素而庄严的博物馆顿时让人肃然起敬。

在排队进馆的时候抬头看到“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几个大字,突然想到自己来到这片红土地读书已经半年多了,也时常坐车经过烈士陵园,却始终不曾思考过这里为什么被称为红土地。“苏区精神”、“红土地”、“革命老区”等字眼听了许多遍,也只是当成一些光荣的名词左耳进右耳出,从未想过这些光荣的称号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闽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闽西是红军的故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毛泽东等无数英雄志士英勇地投身到闽西革命的滚滚浪潮中,10多万闽西英雄儿女涌进了革命的洪流,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重大牺牲,谱写了一曲曲激动人心的英雄赞歌。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使得这块红土地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博物馆内有《红色闽西》、《闽西英烈》、《闽西红土名人》、《中央苏区•福建》等陈列展览。我们还特别认真地参观了邓子恢纪念馆、张鼎城纪念馆。当走到正在播放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的电脑前,同学们好奇地围了上去,并亲自点播了几首,我想,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认真地听革命歌曲。旋律中的坚强不屈、乐观向上在我们心上流动。

革命烈士不是一群只会热血战斗的人,展馆里的每一封家信、每一份遗嘱、每一篇摘抄中都可以透过那隽秀的笔迹看到烈士们良好的文化素养。字里行间都是简朴、奉献,一笔一划心系国家、百姓。虽然处在国家落后、危难的年代里,但烈士们学好了文化,学到了精神。反思处在21世纪的我们呢?许多烈士在与我们相仿的年纪里已经承担起革命救国、献身抗敌的重任。而从小有着丰富物质、生活在和平环境里的我们却甚至写不了一手工整的字,对国家的命运毫无概念,对历史的血训麻木不仁,更有甚者习惯于嘲笑那些严肃认真的人与事。

经过吴富莲烈士塑像时,我停下脚步静静地看着年轻女烈士的塑像。阳光照射在塑像身后的玻璃上,仿佛在玻璃上打开了一扇通往红色岁月的门,年轻坚毅的她,静静地向我走来。那一刻,“1912—1937”这代表她短暂而伟大生命的8个数字让我眼眶湿润。

虽然战火、革命已经离我们远去,但逝去的英雄、伟人仍然留在整个民族的记忆中,烈士的血仍然流淌在红色的不朽历史中。今天年轻的我们尚无很深的感触,但随着我们的成熟和肩负责任的增加,那些昨日留在记忆中的英烈事迹会越来越清晰,那些过去流失的坚毅血液会渐渐重新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

毛主席引用了一句古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说:“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是会很快的。”革命的星星之火燃起了一个新中国,愿星星之火在新时代、新中国、新青年的心里播下新的火种。相信这星星之火会很快发展起来,通过我们的觉醒和奋斗,燃起一个更加强盛、美好的中国。

11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郑易

闽西革命历史 篇2

成荫以善于导演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而著称。成荫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以真实的历史场景、史诗般的宏大叙事、高亢的抒情色彩和生动的人物刻画而独具特色, 自成一家。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 成荫导演的《南征北战》、《停战以后》、《西安事变》等优秀影片风靡一时, 这些影片以其宏阔的历史视野, 英雄品质的深情述说, 以及浓郁的家国情结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 在中国电影史的历史发展中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并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兴起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荫将其一生都献给新中国电影事业, 他梦想用电影表现中国历史的发展, 透过宏大的叙述视角, 纪实性地表现那个时代, 他认真地思考和研究电影, 以创新意识拍摄电影,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他取得了较高的电影成就。1995年12月28日, 为纪念电影诞生百年、中国电影诞生90年, 由广电部电影局、中国电影家协会、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电影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中国电影世纪奖在京举行, 有45位从影30年以上的电影艺术家获奖, 成荫以其独树一帜的革命战争题材影片入围15名优秀导演奖的行列, 标志着他在中国电影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拓荒者之一, 成荫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 这些电影蕴含着强烈的时代气息, 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同时也体现出成荫鲜明的个性特点。成荫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在中国战争电影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 在长期的电影创作实践中, 成荫探索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取得突破性发展的突围方向, 这些影片的成功创作对八十年代后兴起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 以及史诗意味浓厚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在1930年之前, 战争片是中国电影史缺失的篇章,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的战争题材影片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匆忙登上了电影银幕。“中国战争片则是在民族危难这样一个外因的推动下, 由内在的民族情结的喷发, 多少有点仓促但充满激情地登上了中国电影的舞台。由于‘一·二八’事变发生在上海, 而上海又是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基地, ‘一·二八’事变就成了中国战争片问世的直接导火索”。[1]中日之间的八年战争为中国的战争题材影片提供丰富的题材和内容, 中国的战争片在这个历史时期得到空前的发展, 一批优秀的爱国电影人拍摄了《保卫我们的土地》、《胜利进行曲》、《八百壮士》、《中华儿女》等抗战救国宣传的战争题材影片。解放战争时期, 出现了金山编导的战争片《松花江上》和以战争为背景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优秀的史诗电影, 这些影片是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重要前期积淀, 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创作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此以后, 顺应时代的要求, 中国的战争题材影片就成为新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9年之后, 新中国电影人开始大量创作战争题材作品以颂扬革命先烈的英雄情怀、回顾我党的光荣历史, 《南征北战》、《万水千山》、《停战以后》、《红色娘子军》、《平原游击队》等优秀影片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登上中国的电影银幕;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国家体制更加注重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在弘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唱响主旋律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1987年7月4日, 正式成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 1988年设立资助基金, 大力提倡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创作, 陆续拍摄了《南昌起义》、《血战台儿庄》、《孙中山》、《开国大典》、《白色起义》等众多优秀影片, 九十年代之后出现了《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为代表的战争史诗, 这些影片真实反映了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战争图景, 再现了国家领袖的历史功绩。

成荫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是中国革命战争题材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 它根植于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历史的沃土中, 并从中获取滋养自身的艺术养分。同时, 成荫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发展也见证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成长历程, 《南征北战》、《停战以后》在题材选择、内容表达、艺术手法上都对中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产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树立了创作典范;1982年拍摄完成的《西安事变》再现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原貌和演进过程, 再现老一辈革命领袖力挽狂澜的动人风采, 这部影片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奠基之作, 它从属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范畴, 成为此类作品的典型代表作。成荫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具有宏大的历史视野、严肃的历史责任感和反映民族历史的自觉意识, 为后世同类型影片的创作典范。

二、对后世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历史影响

建国后至“文革”结束, 中国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一方面受到体制的鼓励支持, 一方面在政治的严格约束下发展。进入新时期, 中国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要想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首先必须从急功近利的政治条条框框中把自己解放出来, 为艺术创作提供一个可以纵横驰骋的开阔空间。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以真实的内容还原历史, 澄清那些笼罩着重重迷雾的历史事实, 重现历史的庐山真面目, 并且在此基础上升华出历史的哲学意蕴便是此类影片谋求发展的突围方向。

成荫在其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拍摄中, 坚持贯彻自己的“真实观”, 主张电影应该“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力图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的真实, 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和历史事件。成荫的“真实观”在其后期作品《西安事变》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该片真实还原了震撼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并栩栩如生地塑造这一事件中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 贯穿始终的“真实观”使影片取得巨大的成功。成荫的“真实观”不仅指导了自己的电影创作, 也为后继者所借鉴, 八十年代以后拍摄的《大决战》、《孙中山》、《血战台儿庄》、《开国大典》等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并存的优秀影片立足于历史的制高点, 客观历史地看待过往的历史烟云, 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 并力图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揭示出人物身上所承载的丰厚历史内涵。将古今兴衰之理置于真实的历史画卷当中, 赋予历史以现实感和现代感。从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作的历史传承来讲, 成荫是先行者, 他在其多年的艺术探索和电影实践中找到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突围方向。

成荫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可以归入史诗电影的范畴。戎马倥偬的艰难岁月和坎坷多舛的民族命运是革命历史题材史诗电影的孕育摇篮。中国的近代史就是炮声隆隆、硝烟滚滚、血迹斑斑的战争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 中华民族历经沧桑, 作为从烽火中站立起来的伟大民族, 需要用电影来记录和反映民族的战斗历史和那段艰难的历史岁月, 比如上世纪四十年代著名史诗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和《一江春水向东流》。

成荫继承中国史诗电影的优良传统, 站在历史的高度真实地反映历史, 书写战争, 相继创作出《南征北战》、《万水千山》、《西安事变》等具有史诗价值的优秀影片, 真实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过程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同时也展现出觉醒后的中国民众为中国的自强自立所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的牺牲, 具有沧桑的历史感。和同时代的其他作品相比, 成荫的《南征北战》在战争场面的气势、战役的规模、表现战略决策和军事思想等方面都是空前的, 堪称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战争史诗韵味的影片。1982年成荫拍摄的《西安事变》结构宏大, 历史事件纷繁复杂, 从宏观上表现战争, 与战争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以及具有影响全局意义的历史人物, 是一部全景式的战争史诗。这部影片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相当的高度, 在思想和感情上给观众以史诗大片的冲击和满足。

成荫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作品具有严肃的历史责任感、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清醒的民族意识, 力求真实地还原历史的生活图景, 塑造真实可信的历史人物群像, 在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成荫的电影实践探索中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取得突破性发展的突围方向, 同时也开启了新中国史诗电影的新篇章, 为后世史诗电影的创作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摘要:成荫以善于导演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而著称, 他的作品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兴起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 以及史诗意味浓厚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即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成荫,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作品,影响

参考文献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历史人物 篇3

(1900-1928),大埔西河下黄砂村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6月,赴苏联东方大学学习军事。次年6月返广东,任广东区团委书记。后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中共海、陆丰地委书记。1927年后任中共东江特委书记,策划了三次海陆丰农民武装起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10月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参加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当选广东省委常委、军委主任。同年4月在海陆丰领导东江武装暴动中被捕,惨遭杀害,时年28岁。

罗明

(1901-1987),大埔平原岩霞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广东区委特派员、闽粤赣省委书记等职。1932年春闽粤赣省委改为福建省委,任福建省委书记。在王明左倾路线时期被撤销省委书记的职务。参加长征途中,被派遣留在贵阳,后多次被捕。出狱后回乡任百侯中学代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方大学副校长、广东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政协第六届常务委员等职。

贺遵道

(1900-1931),大埔古野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任中共汕头市委秘书。1927年8月参与领导大埔高陂暴动后任中共大埔县委书记。1929年6月任东江特委常委。1930年调中共广东省委任巡视员。1931年1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后英勇就义。

罗欣然

(1903-1931),古野培美村宫前人。1925年弃学从军,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后,参加领导高陂暴动,参与组织七县秋收年关斗争和丰顺大暴动。1930年5月,当选为东江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军委委员、中国工农红军(东江)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1931年,在战斗中牺牲,年仅28岁。

张恨秋

(1905-1935),大埔西河人,1927年秋从马来亚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大埔县西河区委书记。1929年后先后任红四军前委秘书长、第二纵队政委兼纵委书记等职。1933年任中共上海市区委书记。1935年被日军杀害,牺牲时年仅30岁。

丘宗海

(1906-1931),大埔洲瑞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工农革命军第16团党代表。1930年曾先后任中共大埔县委、饶和埔县委书记、闽粤赣边区苏维埃政府筹备委员会委员。1931年3月牺牲。

李明光

(1906-1933),古野鹤山(古西)人。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后参加中共大埔县委的领导工作,后进入中央苏区闽西,任中共闽西特委等职。1932年春,任福建省委宣传部长、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兼任连城县委书记。1933年5月在保卫连城的战斗中牺牲。

重温革命历史 学习革命精神 篇4

晋绥边区革命从这里开始,革命烈士故事从这里流传,红色激情从这里燃烧,吕梁精神从这里发出光芒。7月3日,在公司党委的组织下,我们全体党员来到兴县缅怀革命先烈,在这里我见到了无数革命先辈工作生活过的环境,让我想起了胸怀天下的毛泽东主席,战功赫赫的贺龙元帅,关心群众的朱德总司令,劳苦功高的周恩来总理……还有数不胜数的英雄儿女,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奋勇杀敌。他们那叱吒风云的英雄气概,令所有来犯的敌寇闻风丧胆——谁当横刀马,唯我中华儿女。

在吕梁兴县“四八”烈士殉难处,让我感受到了先辈们的浩然正气。同时,也让我在思考是什么鼓舞了共产党员坚持不懈,昂首挺胸地向前迈步?是对革命真理的追求,是对祖国伟大而深沉的爱鼓舞了他们,从而为革命事业义无反顾地奋斗、拼搏!新中国的辉煌是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伟大祖国的尊严是他们誓死悍卫的。他们是多么可钦可佩啊!

如果没有许许多多像四八革命烈士、晋绥边区革命涌现出的这些烈士,就没有祖国现在的繁荣富强,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是幸运的,但我们的幸运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运,我们不能忘记革命前辈们的艰苦奋斗,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革命老前辈的光荣传统。

这次兴县之旅对我的心灵是一次深刻洗礼,也是一场革命的教育。在工作中,我将继续缅怀先辈们的革命业绩,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为了东泰集团的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时刻会铭记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身份,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树立远大理想,认真专研岗位业务。爱东泰,弘扬东泰精神,践行精英誓言,就时刻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同时也将做一名合格的东泰人,为了东泰的发展勇挑重担,积极奉献!

北京革命历史遗迹考察 篇5

导言

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成就了厚重的北京,在近现代中共革命的历史进程中这座古城从不平静。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在这里中国最后一个皇帝宣布退位,结束了封建统治;在这里新文化运动的新思想如清泉般流向死气沉沉的中华大地;在这里马克思主义思想开花结果走向成熟;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始形成;在这里“一二九”运动中的青年满腔赤诚热血喊出了全中国的心声;在这里升起了第一面五星旗帜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的诞生。

因此漫步在这座城市,仿佛就如同穿梭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不定你的四合院里就曾经住着某位革命先贤,更不用说那些众人皆知的红色景点了。虽然由于城市的建设,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的破坏了一些革命遗迹,但由于一些有识之士的倡议保护下还是保留了很多。经查阅现保存有一百多处。

保护革命历史遗迹的意义

下面参考肖建杰老师的文章向大家阐述一下为何要保护这些革命遗迹。

一、彰显北京的人文特色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北京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到建国100周年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为此,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其中,人文北京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而发掘和利用北京革命纪念建筑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将极大地推动人文北京建设的进程。革命历史遗迹是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革命历史遗迹十分丰富,从时间跨度上,涵盖了从戊戌变法到全国解放战争全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的全过程;从所属类别上,包括革命博物馆、革命纪念馆、革命者旧居、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堂、祠等等,这些革命历史遗迹映射着党的光荣革命历史,记载着灿若群星的英雄人物,包含着脍炙人口的红色故事。

二、北京市革命纪念建筑物能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开展特色鲜明的宣传教育,传承民族精神血脉,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意义重大。革命纪念建筑物作为一种教育载体,很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三、有助于北京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业,影视音像业,文化旅游业,以及与文化有关的美食,美容,时装,美术产品产业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能提高城市品位和人民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需求日益增加,北京作为文化之都,应抓住契机,依托革命历史遗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革命历史遗迹介绍

北京革命历史以及众多,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一些,其中部分我亲自去过,但大部分还未曾参观,我打算在大三和大四多去参观这些遗迹,增长见闻,陶冶情操,坚定信仰。豆腐池胡同毛泽东在京居住地 吉安所左巷毛泽东在京居住地 北京大学红楼 火烧赵家楼遗址

陈独秀旧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亢慕义斋”旧址 三一八惨案发生地 李大钊被捕处 王荷波等烈士牺牲地

中国铁路博物馆正阳门馆(前门东站)军调部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 人民英雄纪念碑 天安门广场 毛主席纪念堂 湖南会馆 京报馆旧址 陶然亭慈悲庵

李大钊故居 国立蒙藏学校旧址

鲁迅故居

国民会议促成大会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北师大旧址 高君宇石评梅墓

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学院旧址(鲁迅中学)

刘公馆(纪晓岚故居)

长椿寺

中国大学旧址(郑王府)辅仁大学旧址 宋庆龄故居 北京国会议场旧址 马骏烈士墓

香山碧云寺孙中山纪念堂及衣冠冢 李大钊烈士陵园 “一二•九”运动纪念亭 “保卫华北”石刻 佟麟阁墓园及纪念馆 埃德加•斯诺墓

清华大学朱自清雕像和纪念亭 闻亭(为纪念闻一多先生)

清华园火车站 香山来青轩“四大书记”故居 清华英烈纪念碑 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 刘和珍君雕塑 二七烈士墓 赵登禹将军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瞿秋白墓、王荷波墓、马云程墓、范鸿劼墓、闻一多墓)宛平城

革命历史遗迹的现状

北京建工学院教授肖建杰主持的课题组近日完成了对北京革命历史建筑现状的调研课题。课题组逐一走访、调查了北京16区县的156处革命历史建筑物。调查结果显示,其中1/4没有列入任何文物保护级别,面临失修甚至湮没的命运,现状不容乐观。

即使被列入保护的遗迹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保护,也没有被充分的利用。比如:

留法勤工俭学旧址 大门紧锁,这代表了一些并不是很有名的遗迹,平时很少有人去,我想这可以通过资金的投入,对展馆进行一些建设,使之更加吸引人,或者和周边的景点进行合作推出线路游等方式。

康有为、梁启超故居 沦为大杂院这是很多名人故居的尴尬现状 这些院落门前虽然挂着区级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牌,里面却住着几户、十几户居民,旧日风流湮没殆尽。比如,市社科院“人文奥运”课题组调查显示,北京超过八成的名人故居没有开放,许多故居门前没有显著标志,有的连周围居民都不知道。这些引起了政府的重视,但政府却无力将这些居民搬迁。因此,很多游人慕名而去,却往往看到“此处民房,谢绝参观”的牌子之后败兴而归。究其原因还是政府不够重视此类遗迹的保护。

四烈士墓毗邻动物园水禽湖它附近,水禽湖、熊猫馆人头攒动,而它却无人问津。现在游客很少选择革命遗迹进行游览,情有可原,但我认为还是宣传不够,倘若民众了解梁启超,宋庆龄,李大钊等革命先贤的生平,能不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吗?能不钦仰他们为国为民的高尚节操吗?能不想去他们的故居更近距离的感受他们的气息吗?

革命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利用

要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革命遗址遗迹,必须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方针;正确处理遗址遗迹保护和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管理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一、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方针

革命遗址遗迹的特殊价值及其不可再生性,决定了保护遗址遗迹本体成为合理利用遗址遗迹的前提和基础性工作。第一,保护遗址遗迹是利用遗址遗迹的基础。已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要加大保护力度,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尚未列入市(区)文物保护序列的,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把符合条件的列人文物保护序列;对在保护遗址遗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加以切实解决。第二,利用遗址遗迹是保护遗址遗迹的保证。只有通过合理利用,才能把“宝藏”变成财富,促进遗址遗迹的有效保护,形成“以用促护”的良性循环。要进一步正确发挥遗址遗迹的展示、教育、研究和交流功能,充分展示遗址遗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正确处理遗址遗迹保护和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关系 这在很多人和政府眼中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在重视经济的今天政府往往选择了后者,但这样作却显得目光短浅,重物质,轻精神。革命历史遗迹的精神价值固然是不可估量,其经济价值也有待人们去开发,其实要从根本上保护他们,还是要利用他们,在利用中产生效益,以用促护,良性循环,才是久远之策。我认为要把北京建设的更加美好,使其更有特色,不愧人文之都的美誉,保留建筑比多添几栋大楼更有意义。

三、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管理力度

规章制度永远是保护遗迹最强有力的保证,现在社会文物古迹法律法规缺乏,有法不遵,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要加快制定法律法规,配置相关机构加强监管,增强民众文物保护的观念,使媒体和社会都参与到监管工作中。

四、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队伍建设 文物保护需要大量资金,但国家显然在这方面投入不足,所以必须加大投入。

从长远来看,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遗址遗迹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根本保证。我国文物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现有的专业人才队伍也存在业务不精、基础知识不扎实、责任心不强等问题。熟悉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的人才就更少了,工作主要由从事党史工作的人员来做。因此,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加紧培养高素质的相关人才,是开展遗址遗迹保护和利用工作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闽西革命历史 篇6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站在它的面前都是渺小的,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历史,历史是人民一般回忆的方式,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义革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以及其走狗清朝政府郁积着愤怒和仇恨的大爆发,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丰富多彩,可歌可泣。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光辉业绩,弘扬战斗不息的爱国主义热诚,光大自强不息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建设中国特色主义。历史留个了我们太多的回忆,有耻辱也有荣誉,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光荣,带给我们的遗迹太多了。

铭记,一百多年来,国人对于宪政的追求,未尝隐匿,无需害羞,只要阳光照得到,就必定反射再人间,正如孙逸仙尝云: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又正如毛泽东所言:这不是阴谋,这是阴谋。所以那些遍布于全过各地的中山路,就其寓义来说,其实叫人民路更加贴切,宪政着,人民通向理想祖国之大道也。中华民族错过了很多机会,中华民族还有很多机会。

展望,。回首,时间沿着辛亥的印记已滚过一个世纪,可越过一个世纪的追求与目标却从未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手段达到了“国富”使得我国日益从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强大起来。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再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将会怎么样?历史无法如果,但未来可以在历史的如果中吸取经验,做出不一样的假设。

铭记辛亥,振兴中华

今天我们全班同学来到了革命圣地——辛亥革命博物馆。沿着历史的轨迹,我们走进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在解说员的带领下,通过一件件实物的展示,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那一段历史的动荡,艰险和国家命运的茫然,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忠心爱国的革命党人的那一份火热的爱国之情,这种强烈的爱国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

19列强再次侵入北京。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八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成了一个禽兽们的乐园。蚕食鲸吞,偌大的一个中国沦落成了一个任禽兽们角逐的地方。19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落后就要挨打,落后而不求上进就意味着在一切外交上丧失尊严。而辛亥革命正是结束了在中国绵延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我们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亲身亲身感受了那革命的气息,去与历史真正的“零”距离接触。

还未走进博物馆,就可以看到由红色砖砌的鄂军都督府,它庄严宏伟的气势立刻吸引了每个人的目光,在解说员的陪同下,我们先后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与会议室,黎元洪起居室等十余间古色古香的房屋,然后就去参观辛亥革命的壁画,在墙壁四周都陈列有关辛亥革命的画,同学们在仔细看着,想象着,解说员了也就一旁不停地叙说着,不仅如此,我们还见到了先烈们的部分遗物与手迹,还有战斗时的血衣,大炮,刀等战斗工具。最后,在孙中山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则昌,逆之则亡”。结束了参观,每个人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而博物馆的一切却永驻每个人心中。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从此时此刻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一定是我们的!

让我们来铭记辛亥,振兴我大中华吧!

缅怀先烈,弘扬革命精神

闽西革命历史 篇7

《笨花》继承了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文化资源, 也找到了适合这一内容表达的完美形式, 以革命的历史观念和方法来表现二十世纪上半叶波澜壮阔民族革命和抗日战争, 使人们再一次重温了半个世纪以前的军阀混战、阶级矛盾、民族危机和文化挑战的风云史。与梁斌的《红旗谱》相近, 《笨花》也是一部以鲜明的政治立场来反映中国民主革命和冀中敌后抗日斗争的乡村画卷, 描写冀中农民在甲午风云后的生存现实和参与抗战后的命运历程。冀中在抗日战争初期是敌占区, 抗日的形势十分严峻。正是燕赵文化精髓的承传和党的正确领导, 使笨花人在民族灾难面前空前的觉醒, 笨花人深明大义, 没有国家的前途, 就没有个人的前途。他们在在党的领导下, 坚韧、智慧、机智、英勇的在敌后与日伪斗争, 各尽所能的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尽着自己的力量。但《笨花》中的“英雄人物”是退去了传统题材的神秘光环的现实中的“英雄”, 铁凝努力挖掘出了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正义力量和英雄性格, 以向氏家族为首的一群“中国凡人”承担着演绎中国革命大历史的使命:旧军人向喜识破了日本人请他出山的阴谋, 支持两个儿子到抗日根据地, 宁愿回到笨花老家做一名大粪厂的经理, 最后为救自己的同胞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儿子向文成在国家和民族的危难中, 在自己的家中办起夜校, 向村民传授着文明和救国的道理, 腾出自家的大西屋做后方医院, 在笨花村的抗日斗争中起到重要作用;女儿取灯的断事智慧而冷静, 成为一名优秀的抗日干部, 后被小袄子出卖而惨遭日寇杀害;长孙向武备是一名冀南特区的游击队员, 后来成为太岳抗日根据地一位久经锻炼的领导人;十四岁的弟弟向有备也成为一名八路军的卫生员, 在实际的锻炼中成长。性格“各拧”的西贝时令积极要求进步, 成为尹区长的助理员;平时爱说大话的“瞎话”叔, 为了笨花全村人的利益, 死于日本人的屠刀下;就连走动儿也在笨花的黄昏消失了, 他辞别了家和“幽会”的女人, 去了一个国家民族更需要他的地方, 成为一名抗日的交通员, 象一支黑暗中游走的烛光, 带领那些为民族的生存和希望奔走的人, 到该去的地方———“面对那个纷繁复杂的历史年代的种种艰难的选择, 这群人最终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和内心的道德秩序, 揭示了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耐力和韧性, 这是一个民族的底色.”[2]正是这些普通的农民、乡村知识分子承担着革命的道义和民族的尊严, 在维护日常生活的正义和神圣的民族抗战中, 他们无私的为了国家民族倾其所有、流血牺牲, 那种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崇高精神和道德情操使平凡的生命焕发出强烈的光彩。《笨花》凸现的是在日常化、生活化的厚重叙事, 这种日常生活来自铁凝最真挚的个人体验和家族记忆, 那独具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日常生活叙事极具感染力, 它以独特的审美意蕴成为凝聚人心、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优秀作品, 这使小说超越了传统经典的现实主义叙事的美学命题而达到了真正意义上成熟的“政治小说”, 维护的是主流文学的核心价值体系:作品中以强烈的情感色彩和浪漫的表达, 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显示出了向传统文学的回归, 通过再现历史场景肯定革命的正确性、历史的进步性, 推崇传统道德、弘扬民族正气, 使作品具有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

作为一部经典的现实主义作品, 作品具有唯物史观和明确的写作目的, 但并不是传统革命题材的所“强制”写作的那中笼统的“革命史”, 《笨花》无论在“反映生活的真实”还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方面都对经典的现实主义的叙事模式有所超越。在人物塑造上, 她超越了“高大全”式的革命英雄塑造及模式化、类型化、概括化的粗线条的叙事框架, 表现出更尊重历史真实、作家主体选择和文学本身规律的新的意识形态的特征, 比如对于向喜这个旧军人的塑造, 她说:“在日本人侵略中国以前, 一般中国百姓的国家观念是淡薄的, 但是日本人来了以后, 民族的凝聚、中华民族的强烈意识、国家的意识在全民当中被唤起了。培育向喜这个人物的过程中, 刚开始我给他设计的不是回到粪场, 我设想他开了一个地下的兵工厂, 造枪的厂, 暗中支持八路军打日本人。我觉得这是戏剧化, 有几分做作的, 不太适合这个人物的归宿和性格的形成。于是我让他后退一步, 就要他去了大粪场, 没有让他和共产党直接合作。他坚决拒绝当汉奸, 他的后代子孙都是共产党, 但是他没有, 他后退一步。我觉得这个是恰如其分的。他回到粪场, 在粪场里和日本人有一场恶战, 最后死在粪池里。”[3]《笨花》中的人物不再是单纯依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或历史风云中的简单符码, 而是充满生活智慧和生命质感的。就是在这段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中, 铁凝也没有忽略日常生活的暖意, 极具诗意的描绘了一群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他们以“和”为贵的处世姿态、四季的农事、不同的故事和命运, 饶有兴味的描绘了冀中乡村的风土人情、民俗特征, 弥补了传统革命历史小说所缺乏的日常生活的恒久的魅力和诗意, 因为这正是统革命历史题材中常常被遮蔽的生活。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中, 革命的唯一目的和社会主义道德的不断净化演变成一种权威性的宰制力量, 它以排出日常生活和人性的复杂为代价, 与革命无关的情感和欲望, 都被视为“不洁”和不道德的, 爱情和亲情不再成为一种询唤和感召, 战争的正义性被无限夸大为一种人性和道德宣战的实践。就是极具革命浪漫主义的作家孙犁也被战争思维所主宰, 《荷花淀》在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小说不仅反映了抗日战争中, 以对战争中人性美和人性美的歌颂焕发出永恒的艺术魅力。但它依然存在人性的压抑和失落的问题, 小说中的人物被战争需要神圣化和模式化了, 淡化了自然属性和个性自由。

《笨花》既继承了“革命历史小说”的“规定性”, 但又以一种崭新的意识形态理念对传统革命历史中所遮蔽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精彩的、诗意的展现, 用一种饱满温润、准确结实的艺术质地去追求史诗化的思想承载, 铁凝以崭新的革命历史叙事手段弥补和纠正了历史叙事在两个方的偏差:经典的现实主义文学的过度历史化和概念化;后新时期以来文学个人化和私人化方向的极端发展。这是铁凝在新世纪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红旗谱》、《风云初记》、《野火春风斗古城》等革命历史经典叙事的回望中做出了世纪性的超越。传统革命题材的小说中因主要写革命斗争的生活而忽视人的生活, 集中表现人在战争中的生活;而《笨花》更多地体现战争中人的生活。因此, 冲破了既定的意识形态模式,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 抓住了主流文学为革命现代性诉求论证的精髓, 跨越既往社会主义的历史政治遗产与现实中国“和平崛起”之间的鸿沟, 以一个党员作家和文学官员的政治身份完成了主流文学的使命。

摘要:论文将铁凝的《笨花》与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进行对比, 指出《笨花》既继承了“革命历史小说”的“规定性”, 但又以一种崭新的意识形态理念对传统革命历史中所遮蔽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精彩的、诗意的展现, 用一种饱满温润、准确结实的艺术质地去追求史诗化的思想承载, 铁凝以崭新的革命历史叙事手段在“反映生活的真实”还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方面都对经典的现实主义的叙事模式有所超越。

关键词:“笨花”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日常生活叙事,超越

参考文献

[1]孟繁华:《传媒与文化领导权——当代中国的文化生产与文化认同》,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第182页

[2]铁凝、崔立秋:《笨重与轻盈的奇妙世界——关于铁凝〈笨花〉的对话》, 河北日报2006年1月6日

卫生间的革命历史 篇8

一位科学家有天突发奇想决定一年不用厕所,他每天坚持户外放松,并不可思议地将自己的宝贝全都小心收存。一年后,他发现风干了的肥料居然未装满两个鞋盒。由于未入厕,一年内节约的马桶冲水量为1.2万加仑,相当于5000个鞋盒的承载量。两个鞋盒的排泄物需破费5000鞋盒的水资源,这是否过于浪费?况且排泄物中还蕴含着可以利用的珍贵肥料。

远在古罗马时代,房舍中没有卫生间设置,若想方便就令家奴取来便壶。公元前一世纪,威斯庇申皇帝在罗马建造了公共小便池和公共厕所,它由一排排悬挂在水槽上的座位所组成。那时还未出现卫生纸的文明概念,人们在木棒顶端绑上海绵用来善后,海绵被浸泡在盐水里,一位消费后冲刷一下再供下一位使用。从轮番使用公用海绵清洁来看,古罗马时代的排泄堪称一件公共事务。虽然到了中世纪时,开始有私人卫生间问世,但只有个别上流富豪享用得起。那时广为流行的是原始马桶座,通常设于两座建筑物之间并悬在空中,使用它需要高超的平衡能力,很像《十日谈》中描述的那样。比如,书中马贩子安德罗西奥,就是在街头公共马桶边上失去平衡,跌进下面肮脏的污水沟。

人类何时开始挑战户外排泄这一原始的传统呢?据传第一座所谓现代化观念的卫生间,出现于1596年左右,应归功于英国约翰·哈林顿爵士的创举。当年他为其郡长官修建了一个新潮的抽水马桶,同时孝敬了其教母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同样的一座。不过,由于这个稀奇玩意的种种缺陷,终使得女王厌倦了对现代化尝试的耐心,改回使用传统的坐便盆更得心应手。坐便盆的好处之一,即是上流贵族可借此显示自己的富贵和艺术创意,最考究的坐便盆,当属英王亨利八世的钟爱之物,那是用黑色天鹅绒、缎带及精美流苏装饰起来的艺术品,并特别镶嵌了2000枚镀金饰钉。

抽水马桶被毙掉后,便壶依然是举国上下的最爱,完事后将其倒入污水池或泼在外面的街道上。对此,苏格兰爱丁堡居民较文明些的方式是,人们在将污水泼向行人头顶之前,先吊上嗓门喊一声:“Gardyloo”。实际上这源自一句法语,意思是“小心水来了”。18世纪时,有一类在大街小巷闲逛的专业人士,他们的标志是一手提着木桶,另一手举着件斗篷,三急之辈讨价还价后,便匆忙钻进围起来的“密室”中畅快淋漓。在法国,公开方便甚至成为皇家庆典的一部分。比如,大名鼎鼎的路易十四,其马桶亦是国王上朝的宝座,他喜欢一边解放着自己,一边同围观的大臣商讨朝政。当年英国大使波特兰勋爵回忆说,在皇上的“私人时间”里被召见,意味着无上的荣耀。实际上,路易十四正是伏在此至高无上宝座的那一刻,宣布了自己的订婚喜讯。

抽水马桶经过几百年科学攻关后,到了1910年时,无论外观还是构造原理,都开始与当今意义上的马桶相差无几。但那时,它仍属于奢华玩意未能广泛普及,旧式住宅里的人们还是坚持使用茅厕。而所谤“厕所(Toilet)”这个划时代的文明词汇,是1914年《居室与花园》这份时尚杂志首次发明的,到了上世纪20年代后才开始流行起来。

两个并肩厕池之谜

在卫生间的使用上,各地居民各玩花样。首先法国人对待浴盆的独特态度,就极显法式生活风范。专门用于局部清洗的浴盆约在1730年时出现,甚至在法式建筑中,居然戏剧性地分门别类为洗澡间、洗手间和厕所。曾有卫生专家倡议,这种细致入微的划分能鼓励人们更讲究清洁。浴盆的兴起又与法国人对香水的狂热,以及流行在下身使用香膏的习惯密不可分。因此,浴盆既是清洁器具又是追求快乐的副产品,它是使大家随时冲洗后再补妆的必备工具。最初,外国人面对法国旅馆中的“两个并排厕池”迷惑不解,有人误把二者全当作小便池或马桶使用,另外的人则独具匠心地堆上冰块,用它来冷却葡萄酒,要不干脆浸泡上自己的内衣裤。因为英美人无法想象,法国人入厕居然要享受“两个厕池”,英美人没有便后刷浴盆清洗然后再“上光”的概念。于是,外人难免想入非非地猜测,那多余的“邪恶浴盆”定是与性行为扯在一起,或干脆认为它唯一的用途,是为了避孕或别的什么不便启齿的隐私原因而努力冲刷自己。这种歪曲浴盆真正功能的错误想象,同时助长了对法国女人性方面放荡不羁的偏见。外人不怀好意的八卦是,如果不是法国女人需这般劳神地一洗再洗的话,法国怎会“局部浴盆”如此铺天盖地呢?

与法用人对浴盆的热衷相比,法国的卫生纸却令老外怨声载道,尖刻地形容法国的纸币都比_卫生纸柔软可人,你能够轻而易举地撕碎一张法国钞票,但要试图扯断卫生纸则是徒劳的妄想。英国人则以对卫生纸的挑剔闻名,难怪英国卫生纸的价格几乎是邻国的两倍,显见英国卫生纸的质量多么奢华,这是否表现出英国人比周围欧洲邻居更注重自己屁股的享受?

缤纷的厕所俚语

所有欧洲人对于解手和厕所的措辞都尽量含蓄,以至于各地不同的社会阶层,都有自己的一套称呼厕所的谦词。甚至连开放的法国人也有丰富的厕所代名词,如:Les water,就是Les W.C.(厕所)的缩写,是从英语转借过来的。法国人还不回避以名人来命名厕所,比如他们使用的“Vespasionne”,即源自拉丁语中第一位在罗马建造公共小便池皇帝的尊名。其他西方人称呼厕所时则各有奇招,德国人拐弯抹角地称其为“外屋”、“密室”,而诙谐的名称是“打雷室”、“补妆室”和“倾其所有处”。德国厕所门上的标志“D”和“H”代表Damen和Herren,专门难为不懂德语的老外。爱尔兰洗手间门上的M或F简直就是拿外国人开涮,女性千万别自以为是地闯进F门,因为那并不是英语Female(女性)的字首,恰恰是爱尔兰语男性Fir的字首,M反倒是Mna(女性)的字首。这就难怪,观赏外地人上爱尔兰公厕,成为当地的一大滑稽秀。

远在乔叟时代,厕所在英语中曾被称为“泥塘”、“私人间”或“躲不开的地方”,后来又被叫做“放松室”。到了20世纪才发明新词“gents”(男厕)和“ladies”(女厕),以及俚语“宗教的洗礼盆”。欧洲人若离席去方便时常告诉旁人:“外出一下”、“劳驾一下?或‘去洗手”等借口。俄国人询问厕所方位时的台词是:“修饰室在哪里?’而意大利人就咨谢“洗澡间”甚至“办公室”,即可会意。荷兰人类似盼表达是称其为“最好的房间”。英国人对厕所的偏爱就更明显。例如:查尔斯王子有收集马桶座的嗜好,另外他对“茅厕段子”充满兴趣。而其前妻戴安娜王妃则棋高一招,将厕所布置成泄愤室,四壁贴满查尔斯及其情妇卡米拉的漫画。马桶上方悬挂的是戴妃最解恨的一幅,邋里邋遢卡美拉画像旁的注解是:“若查尔斯觉得卡美拉可爱,精神病医生可就有了新的攻关课题。”

英国WTO(这里指的是:World Toilot Organi-sation世界厕所协会)发言人提议,每年的11月19

日为世界厕所日(World Toilet Day),现正积极申请联合国承认其国际合法节日地位。届时的节目是将安排世界公厕比赛,发言人声称,厕所能充分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并倡议举办世界厕所博览会,当参观者接近一个国家的样板厕所时,就即时演奏该国国歌。在其铿锵发言余音袅绕的时刻,伦敦一问图书馆将一对恋人告上了法庭,罪责是在男厕所搞雨水情欢,而控词却温文儒雅地指责为:“不恰当地使用公共图书馆里的设施。”

最显赫的欧洲名厕,当属伦敦上流百货公司哈罗斯的洗手间,得付1英镑入场费,比一杯英式下午茶还贵出20便士。事实上称其为休息室更恰当,这里客人可享受到红地毯、盥洗台上芬芳的鲜花,墙上点缀着的名画,还有柔曼的音乐助兴。侍者的殷勤服务包括:恭候客人方便完毕,她即刻奔进去冲刷消毒一番而池,旋即奔回来赶着为客人递上毛巾、发梳及擦手油,并有高级香水供奉。此公司隶属戴安娜王妃生前男友多迪之父的旗下,外国游客来到伦敦都会慕名前往该百货大厦“朝圣”。

小链接

泡澡,从性爱前戏到“香精干洗”

古罗马时代,洗澡曾是上至皇帝下到黎民的一大生活乐趣。尤其是上流社会贵族,每天浸浴成为必需的仪式,更有一些嬉水皇帝将每天入浴七八次作为娱乐节目。嗜水风气之下,古罗马的公共澡堂和喷泉遍地开花,以至于今日游览罗马古迹,一大节日即是瞻仰古代澡堂和壮观的喷泉雕塑。

进入中世纪后的欧洲,洗澡的观念发生了戏剧性转变。浸浴成为流行的性爱前戏,一时间,情侣们在床第之欢前喜欢先泡个鸳鸯浴,这一步骤被视为调情的必须程序。洗浴仅仅是为澎湃的情欲热身,因为中世纪欧洲人的清洁词典里没有洗澡的概念,每天清早洗手、洗脸和漱口就是他们的卫生习惯。历史发展到16世纪时,法国演变成为著名的惧水民族。那个时代的法国人认为水是对人体有害的东西,首先水会通过皮肤渗透进身体内脏,而热水能使毛孔张开导致污浊的空气及瘟疫乘虚而入,从而~命呜呼。可以想象,古代曾风靡一时的澡堂和蒸气浴室,此时被“进步的新时代”斥责为传播疾病的祸水,泡澡尤其是集体澡堂,简直就是自杀行为。那个时代的百姓,若必须洗浴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出于医疗目的,且必须在医生的监督指导下进行,浴后还得立即穿上保护衣以免毒空气杀人。缺乏抵抗力的孩子浸浴时更是如临大敌,浴疗前要给孩子涂上一层香油用以封住毛孔,以免年幼的他们因祸水而夭折。例如,法王路易八世的腿在其7岁之前从未清洗过。据史料记载,法王路易十四的医生曾决定为他洗澡,结果,国王刚一浸到水里就叫喊头痛欲裂,只好作罢。一年后,当医生再次尝试水疗时,由于国王对水的彻底厌恶而不了了之。

1671年,法国出版的一部生活指导大全建议:“用白布给孩子们擦拭脸和眼睛,这样不仅可以清除污垢,还能保持孩子们健康的肤色。洗澡,则会导致牙痛和黏膜炎,并会使脸色苍白,沾了水的身体,还会对冬天的寒风和夏天的阳光更为敏感。”恐惧洗澡,但为了驴粪蛋表面光的美容效果,法国贵族开始迷恋上法兰绒、香粉和香水的功效。他们用一块法兰绒或一片浸透了香料的亚麻布,用力地擦拭皮肤。这些“香精干洗”技巧,一直延用到洗澡重新被挖掘为有利于清洁的时代。另外,当时人们还流行将香熏剂、香水、醋瓶和樟脑作为护身符,一碰到刺鼻的臭味立即嗅一下随身的宝贝。有规律的更换衣服,亦是当时人们对抗洗澡的策略,卫生指导书籍提倡亚麻布衣对身体的健康作用,夸赞亚麻布能使人看上去清洁美观,且会散发出一股特殊的香味。例如,法王路易十四就以每天更换四五次高档亚麻衬衣来勤能补拙。法王亨利四世更以表演换衫狂戏剧著称,只可惜那些香喷喷的外衣及“香精干洗”术,根本无法掩饰他的体臭。史料上形容,亨利四世闻起来简直如一块腐烂的行尸走肉,以至于其未婚妻第一次与未婚夫会面时,几乎当场被熏晕过去。

18世纪的英国同样视水为人类大敌,出汗则被看成是身体保持清洁的良好途径。那时,英国人清洁概念主要指的是表面功夫,人们虽然有洗手和洗脸的热情,但视清洗身体为多此一举,并伴随着水能致命的恐惧。直到1824年左右,肥皂生产终于达到商业推广的规模后,欧洲人总算开始认识到用肥皂和清水清洁身体的重要性。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一位名叫亨利·梅林的调查员咨询66位市民是否洗澡时,除了一位哑巴外,结果是只有两位回答:“洗澡。”另两位回答:“有时洗。”还有两位回答:“在泰晤士河里泡澡。”其余的59人反问:“干吗要洗澡?”

重温革命历史 践行群众路线 篇9

12日下午,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到xx楼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并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倾听基层党员群众心声,进一步增强执政为民理念,提高推动发展能力,塑造干净干事形象,为全市各级党员干部作出表率。

在xx楼纪念馆,“潮州七日红”革命史展览中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让参加活动的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对革命先辈肃然起敬。大家认真聆听着共产党人带领潮汕人民抗击反动统治、夺取革命胜利的光辉事迹介绍,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浓于水的情意。参观学习中,市委书记许光说,革命先烈用鲜血打下的江山来之不易。重温革命历史,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进一步锤炼了党性、砥砺了品格、坚定了信念,更加牢固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的理念。

随后,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以及省委督导组成员还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基层党员群众对我市历史文物保护、职工津补贴、旅游经济发展等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许光对基层党员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一作了回应,并要求有关部门把意见和建议逐项梳理清楚,提出具体的整改办法,争取把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解决好。许光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革命历史,学习革命先辈优良作风,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心系群众,在“为民务实”上下工夫,通过听取基层意见,密切联系群众,为老百姓办实事、干好事,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许光还建议省重视红色旅游文化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造粤东革命历史文化品牌。

省委第四督导组组长、省政协副主席唐豪充分肯定了我市开展此次活动的做法和成效。他指出,这种“开门听意见、走出去听建议”的做法认真、扎实、有效。活动把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与倾听基层党员群众心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重温革命历史的同时,密切群众联系,为百姓办实事,是有特色的“自选动作”、“创新动作”。他表示,将把我市提出的关于红色旅游文化建设的意见提交省有关部门研究探讨,争取从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我市红色文化旅游进一步发展。

如何整理这些革命历史档案 篇10

唐河县档案馆通过馆际交流的方法征集到原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的革命历史档案资料的做法.值得肯定。从征集情况看他们不仅征集有革命历史档案,也征集有报刊资料。《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家档案局关于收集革命历史档案的办法的通知》要求档案馆“在收集革命历史档案工作中,对革命历史书刊文物也要注意收集。革命历史书刊,主要是收集一九四九年以前党、政、群各机关内部的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出版物.某些公开出版的反映革命史实的书刊.现在已很稀少的,亦应收集。”可见,他们将1945年lO月-1946年9月的《解放日报》、1947年12月-1948年6月的《人民日报》、1945年lO月一1946年9月的新华文摘等资料征集进馆的举措,与中央办公厅、国家档案局的要求是相一致的。

按照现行的档案馆业务管理规定.档案与资料应分开存放。因此,整理这些档案资料,首先需区分档案和资料。从郭炜提供的情况看.笔者初步推断.唐河县档案馆征集到的条例、命令、招生广告、通知、电报、批复等,应作为革命历史档案进行整理:而1945年lO月-1946年9月的《解放日报》、1947年12月-1948年6月的《人民日报》、1945年10月-1946年9月的新华文摘等,则应作为资料进行整理.由于我省旧政权档案、革命历史档案保存下来的较少.人们了解一段历史往往依靠相关资料.特别是那些稀有、珍贵的资料已发挥了档案的作用。从有利于保护稀有、珍贵资料的角度考虑.笔者与同行在《对部分馆藏资料参照档案进行管理的认识》一文中提出了将部分资料参照档案进行管理的观点(详见《档案管理》2007年第6期)。因此。笔者建议唐河县档案馆按照该文提出的标准和范围.选择符合标准的资料参照革命历史档案进行管理。

尽管同行对如何整理这些革命历史档案会有不同的认识,但笔者认为整理这些革命历史档案的方法步骤大体可归纳为:区分全宗;零散文件分类:区分年代;立卷;检查调整修正标题;加工修补.排列卷内文件;编张号、登记、装订;填写封面,等等。从郭炜反映的情况看,如何区分全宗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

《河南省各级综合档案馆业务管理规范》第二章第四条对档案馆保存革命历史档案全宗的设立进行了原则规定:“革命历史档案设立联合全宗或若干全宗。”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档案馆因馆藏的革命历史档案较少又难以区分全宗或不明全宗所属.而将其馆藏所有革命历史档案设为联合全宗或档案汇集,有的档案馆将其设为“革命历史档案全宗”.这种设立全宗的方法虽然便捷,但与国家档案局的要求相左,尤其是与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办法》要求的按项目(即全宗)申报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的规定不相一致,直接影响了补助费项目地申报。2006年以来,为适应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申报工作的新形势,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河南省档案局积极引导有关档案馆理顺馆藏国家重点档案全宗的设立,具体做法就是:一是能够确定档案资料全宗归属的,就使用明确的、规范的全宗名称.不用档案汇集名称;二是能用主体全宗名称的.用主体全宗名称,不用客体全宗名称;三是能归入现有相关全宗的,就归入相关全宗,不再单列全宗。按照上述原则.笔者对唐河县档案馆征集的革命历史档案的内容进行分析后认为,这些革命历史档案不应接续唐河县委、县政府两个全宗,而应该单独设立“中共中央中原局桐柏区党委”全宗。

最后,笔者建议唐河县档案馆按照《河南省各级综合档案馆业务管理规范》第六章第二十条“每一历史时期的档案可按其载体材料和技术保护的不同特点,将文书档案、专门档案、科技档案、声像档案分别存放”的规定,将征集到的不同载体的档案分别存放。

编辑老师:

近日,唐河县档案馆从桐柏县档案馆征集来原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的革命历史档案资料.内容有:1945年10月-1946年9月的《解放日报》,1947年12月-1948年6月的《人民日报》,1945年10月-1946年9月的《新华文摘》,中共中央关于当前时局分析,桐柏区减租减息及调整土地条例,中国共产党桐柏区党委中原解放军桐柏行政公署、人民解放军桐柏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告农民书,中原解放区桐柏区行政公署、人民解放军联合命令,中原桐柏学院、中原解放区军政干部学校、桐柏军区卫生部医科专门学校、桐柏行政区财经干部学校等的招生广告,桐柏区党委通知、工作通讯,桐柏区党委办公室调整土地工作初步小结桐柏公安第二分局公安工作业务手册,军政导报专刊有关原中原解放军概况介绍,毛泽东在西柏坡指挥作战的电报,赵紫阳、刘志坚等领导给桐柏一地委的批复等档案资料。

上一篇:郯城二中简介(2013)下一篇:一线班组长的管理技能提升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