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设备部管理的几点建议(通用11篇)
对设备部管理的几点建议 篇1
对设备部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对设备维修人员的管理
1.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主要靠优化不积极员工
2.加强员工的思想文化建设,尤其是服务意识
3.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可适当安排工程师对员工授课
4.坚定不移的对员工实行奖罚制度、员工优化制度
5.加强员工的作风建设
二对设备的管理
1.对重点设备(包括长时间运行设备)进行定时停机检修保养
2.设备的好坏应与维修人员和操作工的业绩都有关系,这样才会引起操作工和维修人员的重视
3.对重点设备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联合诊断
三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1.承担公司改造工程或者设计生产自己的产品(对从事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2.积极开拓公司外市场
对设备部管理的几点建议 篇2
1石油企业设备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石油企业设备管理经过多年实践与经验总结, 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管体系, 覆盖设备投资购买、保养、修理等各个环节, 基本可以满足石油企业日常生产工作需要。尽管取得了如此成绩, 依然要看到背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设备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第一, 管理制度滞后。石油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要依据大多是参照《设备管理条例》、《中国石化设备管理制度汇编》、《石油工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 虽然在具体实施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 但是这些制度基本都在计划经济阶段编制的, 而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重大阶段, 石油企业体系改革也进入了新阶段, 显然与当前石油企业内外部环境不适应, 需要完善与创新。
第二, 管理方法落后。长期以来, 石油企业设备管理都坚持“三条方针、四项任务、五个结合”。从工作实际看, 这样的管理方法确实利于保证设备技术状态稳定, 但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较少。目前, 石油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唯有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和手段才能满足设备管理需求。可是, 石油企业传统的设备管理思想影响,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不高, 造成设备管理方法比较落后。
第三, 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经过重组改制后, 石油企业设备管理人员被削减, 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设备管理岗位职能被弱化, 造成设备管理上的不力。
第四, 设备技术标准不完善。对石油企业设备而言, 常用的设备标准有利用率、完好率等,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需要重新修订。如, 完好率, 仅能反映设备当前的技术状况, 无法反映出设备的出力和使用情况。
2完善石油企业设备管理的有效措施
2.1调整设备管理制度
从我国基本国情和石油企业实际出发, 立足石油企业生产需要, 加快对石油设备管理有关规章制度的研究, 尽快组织修订和完善适应新形势的设备管理办法, 符合当前国情和石油企业设备实际情况, 以满足实际的设备管理工作需要。与此同时, 在完善石油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 统一规定设备操作、保养、维护的规程或办法, 为石油设备管理提供标准规范, 使石油设备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2.2创新设备管理方法
在石油企业设备管理方法创新上,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第一, 石油企业应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 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企业设备管理的先进技术和办法, 促进设备管理传统思想的转变, 提高设备管理的技术水平;第二, 期针对设备管理展开学术交流, 交流经验、总结教训, 提高石油设备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 基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构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对设备技术状态的实时监控, 远程控制设备的操作、检修等工作, 以提高设备管理自动化程度, 加快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第四, 实时分级管理。按照生产重要程度等标准把企业设备分为三大类, A类为重要设备, B类为次要设备, C类为一般设备。不同类别的设备制定不同的检修标准和运维保养计划, 实行分级管理。
2.3优化组织机构
根据设备管理需要, 高度重视石油企业内部设备管理部门的设立与人员配置, 组织一只业务精干、专业扎实的设备管理队伍, 严格落实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为设备管理提供良好的组织基础, 以加大设备管理的力度。在此基础上, 各岗位职责分工要明确, 不允许出现工作任务混淆不清、 交叉等情况, 以免影响设备管理工作的落实到位。
2.4重新修订设备技术标准
随着石油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传统的设备技术标准已经不再适用。应当根据当前石油设备的技术条件和使用情况制定新的设备技术标准, 覆盖设备使用、保养等整个生命周期, 为设备检修计划和使用计划的编制提供可靠依据。
3结语
综上所述, 设备管理是石油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为加强设备管理, 石油企业针对当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采用调整设备管理制度、创新设备管理方法、优化组织机构、重新修订设备技术标准等措施, 优化设备管理效果,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摘要:石油企业采用的是机械化生产方式, 设备维护与检修工作跟不上或不到位, 可能造成生产停工, 甚至引发巨大的生产安全事故, 这使得设备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从石油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入手, 简要分析了石油企业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然后根据石油企业生产经营需要, 提出了相关的完善措施, 以加强设备管理。
关键词:石油企业,设备管理,主要问题,完善措施
参考文献
[1]周贤善, 余华云, 王松林.基于SOA的石油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03:91~94+1.
[2]申庆海.石油企业传统设备管理模式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07:109~110.
对职务管理职能的几点建议 篇3
关键词:利益;利益冲突;共同体;职务管理职能;廉政建设;制度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逐步转型,处在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的突显期。利益冲突已不再局限于个人的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具有相对一致利益的利益共同体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窝案、大案、要案高发的重要根源,应当引起高度警觉和重视。尤其是所引发渎职、失职等破坏国家对职务管理职能的问题日益突出,急需深入开展研究和加强预防。
1 关于利益共同体引发利益冲突的概述
1.1 概念
利益冲突,多指政府公职人员在公职上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其自身具有的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
利益共同体是政府公职人员个体定义范围的外延化,不仅包含亲属关系、以及足以影响公正合理执行公务的同学、师生、老乡、战友等关系所组成的利益集团,还包含单位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等所组成的利益集团。其引发的利益冲突主要表现为:利益目标一致,所得利益共沾,冲突错综隐蔽,查证复杂困难;其本质上是广义的利益冲突。
1.2 出现利益共同体的主要成因
利益冲突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客观社会现象。利益冲突来源于社会个体间利益诉求和利益实现,根源在于对利益的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的矛盾。出现利益共同体,一方面由于利益群体和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利益分配的亚失衡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等原因,导致利益冲突呈现复杂化趋势。而个体所能调动的资源和力量十分有限,需要相互抱成团,形成对利益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争夺的强大势力,以获得更大的利益,甚至垄断利益。另一方面各国对防止个体利益冲突都十分重视,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对个体约束力不断增强,而需要通过形成牢固且私密的利益共同体,试图掩盖个体相互间的腐败行为,并通过合法程序使个体腐败行为合法化。
1.3 利益共同体引发利益冲突的主要危害
利益冲突是腐败案件高发的重要根源。利益共同体引发的利益冲突,相对个体利益冲突更具有复杂性、危害性、隐蔽性以及易发破坏职务管理职能的倾向。一是通过看似都十分正常、合理合法的程序和手段,掩盖相互之间的私人利益、共同利益或利益输送,很难从外部发现和查证案件。二是由于利益均沾,一损俱损,很难从内部突破发现和查证案件。三是相互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个体案件而言并不一定存在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但并案而论就存在腐败利益关系链,成为腐败窝案、大案、要案高发的重要原因,往往引发的犯罪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社会影响也很大。
2 典型利益共同体利益冲突与破坏职务管理职能罪的关系
2.1 部门利益冲突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趋势、新情况、新问题,对原有的政府各部门职责和管辖体制形成了很大的冲击。部分审批、征收等职责成为各部门争相拥有的唐僧肉,而监管、信访等职责成为各部门相互推诿扯皮的高发地。甚至部门利益被通过立法而被相对固化,形成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造成各部门管与不管都是有法可依。九龙治水、十顶大盖帽管不了一顶破草帽、四五个部门管不住瘦肉精等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笑料,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同时,各部门的不作为也将成为违法犯罪中渎职、失职的高发环节,但相关违法行为的查证却存在很大的难度。
2.2 价值观利益冲突
市场经济快速推进过程中,社会群体的价值多元化、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已是大势所趋。一些具有相同或相近职业、地位、户籍等人群,因相对一致的价值观而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政府部门作出公共决策时,有时难以兼顾决策所影响的两方利益共同体,任何细小的疏忽或问题,都可能被利益共同体通过网络等媒体进行无限放大,导致政府部门陷入渎职、失职风险的被动局面。
3 化解利益共同体利益冲突引发的破坏国家对职务管理职能的几点建议
防止利益冲突已被多数国家作为有效预防腐败的前瞻性公共策略。利益共同体存在的利益冲突,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趋势,应当成为目前预防腐败的重点环节,需要进一步减少制度漏洞,不断完善权力监督机制,有效利用经济、制度、法律、教育等手段,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化、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
3.1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
对各种职务的公职人员首先要纠正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加强其思想道德教育,不断强化行政道德建设。因此,思想道德教育是防治公职人员玩忽职守、乱用职权等问题的重要工作,是一项有针对性且长远的治本之策。
在思想教育上,要加强公职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在行政道德建设上,要强化公职人员的勤俭廉政意识,发扬优良的德政传统创造廉洁和权力主体自律的政治氛围。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形象。
3.2 完善各项制度和体制创新
构建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在构建和完善惩防腐败体系中,要以防止利益冲突为关键环节,把廉政教育、廉政文化、廉政伦理等内容与廉政立法融为一体,建立职务人员价值观引导体系,在全社会形成预防利益冲突共识氛围,提高对利益共同体危害的认识,共建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城乡和区域的统筹发展。大力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提高社会基本保障的覆盖,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缓解各类利益冲突和利益矛盾,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快推进大部制改革。应进一步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步伐,积极开展大部制改革试点,重点对部门职责相互交叉的领域实行兼并,从根本上减少利益共同体对利益的分割和冲突。
3.3 机制的完善
完善地方和部门立法机制。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的法制化建设,使预防利益冲突行为更加规范化。加强地方和部门立法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积极鼓励立法的公众参与,完善各阶层利益诉求和表达机制。强化各级人大在立法过程中的主导和综合协调作用,避免部门利益法制化。
建立多元化的利益协调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表达、利益分配、利益补偿、利益约束等利益协调机制,既着眼于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又兼顾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坚决遏制各类利益共同体借垄断性资源或地位,侵犯社会公共利益行为的发生。
3.4 职责的明晰
进一步推行阳光政务。科学制定和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利,落实和完善政府政务公开制度,推行公共事务决策的公众参与制度,方便群众的日常化监督,从最大限度减少利益共同体权力寻租的空间和可能。
查办典型案例。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强对各类利益共同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办,深挖深究,截断非法利益输送链。尤其是对各部门执行不力、相互推诿扯皮的重点环节,作为查证利益共同体利益冲突的突破口,并对典型案例加强研究和分析,不断完善惩防机制。
3.5 监管的保障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政监管的效果有弱化趋势,也从客观上促使了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公职人员如果在行政监管过程中连自身安全都无法保障,行政强制执行无法落实,则最终损害的是法律威严、国家信用和公共利益。应进一步强化行政监管的国家强制力保障,使部门能够大胆地严格依法办事,减少寻求利益共同体解决问题的机率,将公职人员破坏国家职务管理职能的风险降到最低。
3.6 经济手段的运用
对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几点建议 篇4
[摘 要] 在众多的管理手段中,设计一套公平合理又具有激励性的薪酬体系是 企业 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本文从企业在薪酬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出发,探讨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应掌握的方式方法。
[摘 要] 在众多的管理手段中,设计一套公平合理又具有激励性的薪酬体系是 企业 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本文从企业在薪酬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出发,探讨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应掌握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薪酬制度 问题 竞争力 激励性
一、现行薪酬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测评技术滞后,岗位价值不能合理确定
目前各种测评软件充斥市场,缺少权威性认证机构,专业测评人才难以寻觅,国内的人才测评从业人员中,部分是学者或研究人员兼做人才测评,部分是长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转做人事测评。
2.薪酬缺乏透明性和激励性
薪酬的透明化实际上是向员工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薪酬高的人自有其高的道理,薪酬低的人也自有其不足之处。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企业采用保密的薪酬制度,既导致管理者在管理成本上的浪费,更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3.忽视薪酬体系中的“内在薪酬”使员工的薪酬攀升通道单一
广义的薪酬包括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外在薪酬即通常意义上的薪酬,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实质性东西,内在薪酬则是指人们从工作本身中得到的满足,它一般无须企业耗费什么 经济 资源。现代企业普遍重视“外在薪酬”而忽视“内在薪酬”,尤其是我国,“官本位”意识浓厚,造成各级管理岗位成为员工的生涯发展目标。这种单一的“官本位”通道,必然会使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大受约束和限制。
4.职业经理市场尚未形成,缺少市场竞争机制,缺少长期激励机制
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篇5
杨哲旗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3)
摘要: 本文通过对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只有通过企业内部自身科学、有效的管理,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等建议。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105(2009)01-0060-0
4Suggestions on Fixed Asset Administration in Enterprises
Yang Zheqi
(Zhejiang Industry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WenzhouZhejiang325003)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fixed asset administration in enterprises,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effecting fixed asset preserved and increased, etc..so as to improve the use of fixed asset, strengthen economic benefits and competitive power.Key words: Enterprise;Fix asset;Management;Suggestions
据统计一般企业固定资产占企业有形资产总额的40%-60%,目前在企业中出现固定资产管理松散混乱、缺乏制衡,造成现有固定资产的流失,运行效率低下等局面,从而间接增加企业制造成本。如果不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将削弱企业竞争实力与企业发展后劲。
一、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较以往虽然强化了管理,节约了添置的成本,但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目前企业固定资产在购置、使用、处置及折旧提取等环节的管理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值得探讨。
(一)增减固定资产业务发生账务处理不及时,容易诱发腐败行为
增减固定资产不能及时正确地处理,导致账物脱节。有些企业购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入账未入账,变买或报废的资产应核销未核销。有一部分企业购买、建造的办公楼已使用多年,一直未入账或仍挂在“在建工程”账户中。有一些企业出租部分办公用房,收入未全部进账,直接抵顶了账外的单位招待费、福利费支出,财会部门对本单位租赁固定资产租金收入经济业务没有任何记录,会计监督失控。 收稿日期:2008-11-20
作者简介:杨哲旗(1966-),男,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甚至还有单位一部分固定资产长期在帐外出租、出借,其收入极易形成“小金库”,容易诱发腐败行为,不利于对固定资产的严格监管。
(二)使用与处置固定资产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权责不明晰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分工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覆盖有遗漏。部分职能部门权力重叠,使该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互相推诿,使用与处置固定资产部门权力不明确,对建造、出包基本建设项目往往多个业务部门争着去做,对固定资产维护、检查、监督等事却无人问津,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混乱,部门之间分工协作不力,业务部门管理职责不清晰情况较为严重。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使用效率不高
部分企业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拔、处置、清查等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考核奖惩制度不够完善或不兑现。部分固定资产并未进行使用登记和及时交接,因而存在着少数便于携带的公用数码相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固定资产被个人无偿占有的现象,出现了重固定资产购置,轻购后日常管理的现象。进而导致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使用效率不高、个别甚至为私人侵占。形成了不符合常规的怪现象,出现资源的短缺与闲置并存,资金的紧张困难与低效使用同时存在。
(四)缺乏对固定资产定期的清查, 固定资产潜力挖掘不充分
企业受旧体制的影响,对固定资产使用较为重视,而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控制。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部分企业长期不对账、不清点,监管不力,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出现固定资产修旧利废挖掘不充分,家底不清等弊端。
(五)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
企业通过其有效的监督检查,可以帮助有关部门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完善内部政策或执行政策的程序,促进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更为有效地运行,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然而,目前较多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如内部审计机构不够健全,审计机构独立性依法审计的执行力度不够,审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未能适应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所以固定资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无从保证。
二、解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合理界定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范围,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大财务控制力度。对固定资产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护、修理、处置、报废直至退出企业全过程,建立合理的核算、管理流程,从制度上保证固定资产业务操作上的规范化、秩序化与高效率,堵住财务管理上的漏洞,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账务的及时准确。适时地改造更新设备,对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报废和转让,需由使用部门提出,列出清单,报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经领导批准后核销。严格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原则,清晰职能部门资产管理分工、职责、权限。将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有机地紧密结合,保证财务核算与监督到位,保证固定资产账账相符及账实相符,同时,完善设备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实物、运转维护、保养等管理责任制,努力提高企业设备台时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量的台时定额,提高固定资产运营效率,节约固定资产使用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网络信息化,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高效性与便捷化。建立、
俞美玉陈守文:钦建诚意伯庙楹联匾额之解读
完善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及管理稽查、考核、奖惩制度等。
(二)建立权责运行机制,促进各项指标顺利完成通过科学、明细、合理的组织结构设置和职责权力的严格划分,使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成员都应清楚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承担的责任、拥有的权利。实行成本核算,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应积极推行企业厂部与车间两级全成本核算,将固定资产折旧纳入车间(科室)成本范围,实行固定资产有偿占用,通过成本核算促进车间(科室)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树立起投资要有回报,占用资产要交费的成本意识,用经济杠杆调节固定资产专用资金的投向,优化企业资源的配置。运用一系列指标体系,对固定资产进行考核评价。财务部门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实际的固定资产指标体系,诸如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完好率、维修率、收益率等。在严格考评的基础上调整企业的投资方向,促进各项指标顺利完成,使固定资产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实现固定资产价值最大化。
(三)注重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固定资产通过折旧方式以达到更新改造的目的,而固定资产折旧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有条件的企业应采用加速折旧法,即在固定资产使用早期多提折旧,增加了当期的成本费用,相应也减少当期收益,从而减轻了公司前几年的所得税负担。这也就延迟了所得税的交纳时间,从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角度考虑,为公司争得了一定时期的无利息贷款,对于一些税负过高的公司来说,也部分缓解了流动资金供应紧张的矛盾,有利于公司设备的更新改造,同时降低了筹资成本,这对公司是十分有利的。固定资产在其投入使用的初期,生产效率较高,应多提些折旧。随着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延长,其效率逐渐降低,产生的效益相应减少,应减少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费。这样做,完全符合收入与其相应成本、费用的配比原则。体现会计核算中的稳健性原则,要求公司的会计核算在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的条件下,应充分估计可能承担的损失和风险,并力争将其减少到最低程度。因而加速折旧的实施,可以使投入的资金更快地收回,这样能减少企业的隐性损失。
(四)强化资产清查力度,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应进行定期清查。要求每年至少盘点一次,以保证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通过清查盘点,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但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盘点往往因为人手少、工作任务重而流于形式,这也是账实不符等违规现象长期未被发现、整改的直接原因。因此,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从小从细抓起,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或盘亏)等历史遗留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使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得到充分保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固定资产的清查应填制“固定资产盘点明细表”,详细反应所盘点的固定资产的实有数,并与固定资产帐面数核对,做到帐务、实物、和固定资产卡片相一致。若有盘盈或盘亏,须编报“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表”,列出原因和责任,报部门经理、生产部门经理、财务部和总经理批准后,财务部进行相应的帐务调整。管理部门对台帐和固定资产卡片内容进行更新。如企业可以首先将相关的存量固定资产按照营运状况分为正常运转、带病运转、停机待修等类别。对于后两类,该修的修,该报废的报废,以实现资金的转换。对于正常运转的固定资产,也应从技术水平、经济合理性以及效率性等角度,进行分析评价。对于技术陈旧落后、经济上不合算、效率低下的固定资产,应当及时停用,以有偿的方式转让,收回资金,不断更新现有的固定资产,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技术结构与整体运转效率,为企业增强
市场竞争优势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五)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增强监控力度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谋取更大的固定资产管理效益。要有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的内部审计队伍,提高内审人员素质。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办法,接受上级领导和公司员工的监督。加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建立严密、完善的控制体系。拓展内部资产审计业务领域,强化企业的资产风险管理,将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防患于未然。可建立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审计委员会来全面负责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或推行审计人员委派制,赋予了审计人员更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保障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与效益。
总之,在目前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应在总结以往较好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克服管理中不足之处,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权责运行机制,注重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增强清查和监控力度,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对设备部管理的几点建议 篇6
西关小学:张凯杰
近年来,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加大了学校常规管理力度,重视平安创建和环境卫生检查工作,为应对各种检查验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职工的精力,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影响了学校的常规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对学校教育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学“六认真”的督查,并将督查的结果作为绩效工资、晋职、评优和竞聘的重要依据,这样可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管理中求生存,从管理中促发展。大兴学习之风,以学习促提高,以学习促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实施打造名校、培养名师工程,做到校有特色、师有名气、生有特长,让学校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和谐和美。
2、沉下心来搞教育,一心一意抓教学。在抓好平安创建和环境卫生工作的同时,要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上,坚持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大教育教学质量在各项目标考核中的权重,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评价要求真务实,要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场,要严惩学校内部的各种弄虚作假行为,严禁对工作敷衍塞责虚假应付,只有真抓实干,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消除急功近利和浮躁心理,沉下心来搞教育,一心一意抓教学,学校的发展才有希望,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对我国政府管理会计的几点建议 篇7
政府管理会计的概念最初出现在Lawrence W. Robson ( 1953) 的”Management accounting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一文中, 该文提出了政府管理会计这一术语, 并将政府管理会计运用到公共服务领域来控制成本、加强预算管理等。
相对于美英德等国政府管理会计的较早与较快发展, 我国的政府管理会计的实践发展相对落后。改革开放后, 我国才开始探索政府管理会计, 逐步开始推行成本与绩效管理等,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政府管理会计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不足与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政府对下属部门的预算控制与相关部门乱收费的现象相矛盾, 还有相关部门的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1. 1 我国政府引入管理会计时间较短, 推行使用范围较小, 规范化程度较低
改革开放后, 我国才开始逐步探索政府管理会计, 可以说是引入时间较短, 并且我们所推行的成本核算、绩效管理等都还只是在一定部门进行试点, 并没有在整个政府会计系统中进行推广, 而正是这种局部的试点使得整个政府会计体系内没有形成系统的规章体系; 其次, 管理会计中很多新的思想, 例如“新公共管理运动”、“成本管理”、“平衡计分卡”等新的理论未能很好地全部融通到我国的政府会计体系中, 很多部门及分支还是落后的遵守着“领导人”意识, 没有有效、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此进行制约; 再者, 对政府部门的内部控制没有融入管理会计, 使得规范化程度较低; 最后,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政府会计体系中大大推广管理会计的现象, 我国政府管理会计的适用范围过于狭小, 可依循的制度不够完善, 并未能进行有效地推广。
1. 2 我国管理会计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我国的政府管理会计主要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而来, 虽然西方国家的发展与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我国政府管理会计的发展, 但是相关经验的引用使得我国的政府管理会计缺乏全面性与系统性, 并没有形成一套适用于我国严密并且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进一步说, 很多管理会计的理论都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 其所适用的对象与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环境和现实状况具有一定的出处。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体系由财务会计体系与管理会计体系组成, 不难发现, 财务会计体系在我国有着严密与行之有效的一套规章制度, 而管理会计体系相比下就薄弱了许多, 体系不完整, 制度不全面。因而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 行之有效, 适用于我国政府管理会计的体系迫在眉睫。
1. 3 我国政府管理会计的从业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受到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 政府公务员管理意志较为薄弱。一些会计人员和决策者认为, 会计就是算账、报账, 管理、决策是领导的事情。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能否普遍应用。并且有些管理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 长官意志较重, 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 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的应用。政策的制定者未能对管理会计在政府财务工作中的作用有着清楚、系统、具有战略意义的认识。再者, 从我国会计人员的培养上我们也可以看出, 在财务会计研究上的发展及成果远远超过管理会计, 许多会计从业人员对管理会计的态度不端正, 简单地认为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 没有正确的认识它作为与财务会计平等地位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2 对我国政府管理会计改进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我国政府职能由计划性、指令性管理向服务型、管理型的转变; 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的扩大也提高了对政府会计信息的要求。结合相关管理会计的理论、我国现存在的问题及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 笔者对我国政府管理会计的改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 1 加强整体意识, 构建政府战略管理会计
政府管理会计对政府开展公共管理和服务活动所耗用的资源进行的是系统化的核算, 这不仅有利于真实反映政府工作的实际成本, 而且有利于客观评价政府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这里, 我们可以使用政府战略管理理论。政府战略管理会计的精髓在于用战略管理的观点来看待政府的一切现实的和潜在的活动。战略管理的观点可以理解为对外将其他组织和社会公众看成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对象, 对内通过协调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简而言之, 政府战略管理会计强调的是一种对外和对内的合作和协调关系以及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服务价值最大化的思想。各政府部门、组织可以看作政府会计系统内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有的部门运作都要以整个政府系统的效益与目标为总目标, 共同努力, 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各部门及地方分支在负责自身任务的基础上, 更要共同协作完成全局, 统一的目标, 从而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完成相关工作。
2. 2 扩大公共财物管理范围, 充实政府管理会计内容
目前, 我国政府部门还主要是针对公共预算、公共收入和公共支出这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关注的角度还仅仅是财政年度公共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的合理性。政府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也只侧重于年度财务的收支, 至于年度以外或财务收支以外的财务活动基本上没有管, 或没有履行应有的财务受托责任, 这突出表现在当前存在的以拨作支、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固定资产以及长期债务等的管理上。公共财务除了应对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和公共预算进行管理外, 还必须把政府公共部门相关的财务活动纳入政府管理体系中来。具体地讲, 应当包括公共资金管理、公共 ( 行政) 成本管理、公共投资管理、公共财产管理、公共债务管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等内容。全面有效地反映政府工作中的各项财务信息, 充实政府管理会计的内容, 使政府管理会计的核算有个全面有效的核算基础。
2. 3 政府管理会计应站在其职责角度, 满足社会需求
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 政府管理会计应有助于政府履行公众受托责任以及帮助使用者评价此受托责任; 有助于使用者评价政府当年的运营成果; 有助于使用者评价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和到期履行还债义务的能力。随着我国各项制度的完善和公民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 单单提供简单的年度财务收支状况已经不能满足公众对财务的知情权与相关人员的决策权; 并且从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角度来看, 需要扩大相关信息的披露, 满足社会需求。相对于我国政府财务管理只侧重于年度财务的收支, 我们可以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政府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 例如“日本模式”。20世纪90年代, 日本政府财务压力加大, 传统官僚主义弊端显现出来, 日本开始关注新公共管理, 中央政府采用财务控制系统。其中运用管理会计的目标是改进绩效, 基本角色是提供会计信息给管理者以满足他们执行计划和控制职能的信息需要, 而这种财务控制与财务信息公开系统可以说是我们需要的。
2. 4 加快相关制度的完善, 加强相关人员的教育
要加快相关制度的完善, 可以进行政府管理会计的相关立法工作, 从法律上提供保障。在我国进行政府管理会计的时候, 必须要在立法上做好准备, 创建一个法制健全的环境, 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相关人员的教育, 转变其观念。我国会计学前辈娄尔行教授早在80年代就指出: “实施不实施管理会计, 会计在管理上发挥不发挥作用, 就看会计人员怎样看待自己手里的工具, 在企业管理中把自己置于什么地位, 以及经济领导同志怎样看待会计的性质以及利用会计的程度”。由此也可以看出财务人员自身的观念对工作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政府财务人员的工作观念主要从预算执行中摆脱出来。在政府治理理念方面, 政府人员应树立廉价政府、责任政府的理念。政府在运行过程中节省劳动耗费、降低成本就能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在一定的资源消耗定额前提下, 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3 结 论
无论从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沿革来看, 还是从政府会计的根本目标来看, 政府管理会计的产生都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如何顺应这一历史发展, 并且如何使政府管理会计适我国的国情都将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增莲.基于政府财务会计和政府管理会计的政府会计体系的重构[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2]史力文.论我国政府管理会计的构建与应用[J].财务会计, 2009.
[3]黄双蓉.政府管理会计实践的国际借鉴[J].经济研究参考, 2011.
[4]路军伟、厉国威.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政府管理会计的兴起[J].财会月刊, 2007.
[5]梁雪荣.浅议构建和谐财政理念下的政府管理会计[J].中国集团经济, 2010.
[6]张增莲.政府管理会计的兴起与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7]陆阳春.中国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
对设备部管理的几点建议 篇8
关键词:教学管理;素质教育;管理意识
一、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
在教学管理中必须树立质量中心观念和全面管理观念,因为提高质量是教学管理的目的,也是教学管理追求的目标,还是检验教学管理效果的标准,所以质量应该成为管理的中心。而质量的提高又必须通过全面管理来实现。质量是教学各项工作的综合效果的表现,离开了全面的管理,就不可能有质量的提高。因此,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应该成为教学管理的一大原则。
1.教师素质提高
重点学校的教师队伍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业务功,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现代教学的理论修养,并且应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做了三方面的努力,一是抓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和继续教育,以便更新知识提高素养,使他们的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都上一个新台阶,以适应现代化教学高要求的需要。我们特别重视骨干教师的外出考察和参加高层次的研讨交流活动。我们认为这是培养高水平教师的重要途径。二是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教育理论贫乏,教育思想陈旧是我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教育理论的再学习就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我们把教育理论的学习规定为教研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指定学习书目,安排时间,并制定了检查措施。为了推动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我们还请教育科研部门专家开设系列讲座,举行专题研讨,集中解决一些教育思想的突出问题。另外还请各方面的人士来校传递科技方面、改革开放方面、教学改革方面国内外的各种信息,活跃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更新。三是开展教学经验总结活动。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总结是提高的途径。因此,我们把总结规定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把每人每学年撰写一篇论文作为制度贯彻执行,并把论文作为教师教学成果的组成部分,认真评选、奖励并记入本人的教学档案,同教学成绩一样成为教师职务评定、评选和提干的依据。对教师队伍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教学环节的管理
教学诸环节的管理中我们突出了课堂教学的环节。对课堂效益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来自教学的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深化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探讨共同问题的解决,探索旧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开辟新的教学途径。而举行各种公开课是开展这种研讨和探索的极好形式。目的是实现课堂教学研究的群众化,把全体教师都吸引到教学改革的研究中来。这三个层次的公开课均实行一课一研讨的办法,就是每次公开课后要有不同形式的研討会。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提高。
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学校和其它的职能部门一样,也有不同的科室组成,由于工作重点和性质的不同,各个科室都应有不同的制度对其工作进行规范和约束,只有这样,各个部门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从而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所以,我们在修定制度时要顾及全面,对各个方面的制度都要进行修定。
2.针对性原则
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必须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要认真分析出工作中那些不良现象产生的根源,审视寻找出原有制度中存在的缺憾和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修订。
3.长期性原则
作为制度,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我们在修定制度时,既要着眼于现在,也要放眼于未来,使之能在较长的时期内发挥作用,让它成为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则和准绳,起到稳定军心和局势的作用,我们不能信口乌鸦,更不能朝令夕改。
4.人性化原则
我校老师平均年龄偏大,大部分已步入中年,这一时期正值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较重,且身体也进入了亚健康状态,再加上我校女教师很多以及她们独有的生理现象这个现实,所以,我们在修订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不误工作的情况下,尽量想老师之所想,力所能及地为老师解决些实际问题,形成条文,列为制度,努力体现制度的人性化。
三、转变与提升教师的管理意识
提到教学质量,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等领导的任务,与其他人没有关系,一般教师只要每天按时上好课就可以了。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小学教育教学在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其实不然,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小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桥梁,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直接管理者。
一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教学技术设备的管理等,同时还直接参与了对相关教学的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直接来源。二是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测试等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参与者。
四、构建和谐、进步、民主的教学环境
和谐、进步、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要使教学环境一直处于一种良好、平稳的发展状态,要根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构建,为学生创造学习的良好条件,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营造心情舒畅的环境。一是集中精力,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为教师构建舒适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校教职工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二是学校应根据每个学科适时地增添教学器材,逐渐地改善教学器材、教学设备,使器材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三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维持、优良作班级风的形成等,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等,为学生创设优美、安静、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有效管理。
对设备部管理的几点建议 篇9
对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作者:蒋艳平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6期
摘 要:建筑业的迅猛发展要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不容忽视,但由于建设管理水平、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施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和安全教育相对滞后,又加之建筑业本身的流动性大、劳动力密集、劳动强度大、多工种交叉、露天高空作业及作业环境复杂多变等行业特点,使得建设行业安全事故频发。
关键词:建筑施工 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a)-0041-01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施工企业对安全管理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主要表现在缺乏安全人员。有时整个合作企业内部,都存在安全人员严重缺编,屈指可数的安全人员无法覆盖整个工作面,施工现场出现大量安全监察死角。同时,大部分项目部的安全人员多由其他部门人员兼职,这样,安全员不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无法切实展开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排查及安全检查等具体工作。
(2)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没有对自身岗位职责认识清楚,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负责技术管理,而忽视技术同安全的关系。如在编制模板装拆、外架搭设、临电布置等相关方案的技术交底时,对于施工安全,多是进行摘抄、拼凑,为应付安全检查做表面文章,完全不去结合自身项目的实际情况,导致施工中根本无法按所编订的安全方案进行,最后只能任凭各班组自作主张,就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很多项目部对管理人员及所属劳务人员的安全考核不到位,会以处罚为主要手段,在处罚力度非常强大的同时,奖励依据力度小,违规的处罚,通常不是对于违规者本人,一般情况下,罚金的支付者是劳务公司的老板或工头,这些人很多时候考虑的不是罚款,而是效益,这不但使违规工作人员对罚款缺乏敏感性,而且让罚款变相成为花钱买违规。
(4)没有正确认识机械设备运转的不安全性。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特别是剪刀撑,扫地杆不按照规范搭设,没有检查脚手板是否腐烂。钢管经过多年使用后,处于金属疲劳的钢管易产生变形和弯曲,扣件合格率低。安全网破损没有及时修复。另外违规行为是塔吊坍塌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对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2.1 加强现场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对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企业对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使其熟知和遵守本工种和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经安全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准上岗操作。
2.2 加强安全责任制的制度建设
建立以公司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分级负责、全面安全管理;同时建立和健全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企业各级领导都来重视安全管理、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都参与安全管理,形成施工过程全面、全员的安全管理保证体系。
2.3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
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悬挂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安全生产“十不准、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及安全纪律、施工公告等标牌。在主要设备和危险场所悬挂安全标志、警示牌。施工现场要有安全标志布置总平面图。在施工现场办公室悬挂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安全值班制度、制定项目安全检查。安全设备验收、检查、安全交底、班前教育资料齐全。
2.4 加强施工现场各工种的安全管理
2.4.1 脚手架工程施工安全措施
脚手架的安装要有足够的工作面,安装坚固、稳定,能满足施工中的各种荷载和气候条件作用下不变形、倾斜、摇晃。真正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脚手架拆除:架子拆除时要划分作业区,周围设围栏或树立警戒标志,地面设专人指挥,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
2.4.2 模板工程施工安全措施
模板支撑要按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模板的拆除要严格遵守拆模作业要点的规定。已拆除的模板、拉杆、支撑等要及时运走或是妥善堆放,严防操作人员固扶空、踏空而坠落。拆模间隙时,要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2.4.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
各机械设备设置严格按方案实施,符合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做到一机一闸一箱一保护。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及电气防火措施。外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必须符合JGJ46-9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具体规定。室内线路及灯具安装高度不得低于2.4m,潮湿作业作用36V以下安全电压。配电线路的电线不得老化、破皮。
2.4.4 重机机械采取安全措施
塔吊起重机的电缆线无破损和严重扭结现象,压点压接牢固,卷线器必须运围正常。所有电气系统应有良好的接地保护或接零保护,接地电阻小于4,接地线不得使用铝导线。塔身、塔臂的各标准节的连接螺栓应坚固无松动,塔的结构件应无变形和严重腐蚀现象且兼任其他的工作。要执行“十不吊”的原则。
2.4.5 凝土搅拌机安全使用
固定式机械应有可靠的基础,移动式机械应在平坦坚硬的地坪上用方木或撑架架牢,并保持水平;当气温降至108C以下时,管道、泵机均应采用防冻保温措施;作业后,应将设备内有料和程水放尽,清洁保养机械,清理场地,切断电源和锁好闸箱;料规格应与搅拌机的性能符合,超过许可范围的不得使用,进料时严禁头部伸入与机加之间察看情况,运转中不得用手或工具伸入搅拌筒内扒料;料斗升起时,严禁在其下方工作或穿行;向搅拌筒加料应在运转中进行;出现故障不能继续运转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将筒内的混凝土清除干净后进行修理。
2.4.6 梯口防护安全措施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规定:进行洞口作业以及因工程工序需要而产生的,使人与物有坠落危险或危及人身安全的其他洞口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按规定设置防护措施。
2.4.7 通道口防护安全措施
在建工程地面入口处和施工现场在施工程人员流动密集的通道上方,应设置防护棚,防止因落物产生的物体打击事故。防护棚顶部材料可采用5cm厚木板或相当于5cm厚木板强度的其他材料,两侧应沿栏杆架用密目式安全网封严。出入口处防护棚的长度应视建筑物的高度而定,符合坠落半径的尺寸要求。防护棚上部严禁堆放材料,若因场地狭小,防护棚兼作物料堆放架时,必须经计算确定,按设计图纸验收。
2.5 加强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制
对设备部管理的几点建议 篇10
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中纪发[2006]24号)精神,近年来各地都在开展清理规范乡村财务工作,解决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澄清“三资”底数,规范“三资”账簿,并以乡镇财政所为基础,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各行政村的“三资”账簿按照程序统一移交“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集中管理。这项工作的开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正建设,进一步加强对乡村财务和强农惠农资金落实情况监督管理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最近走访了一些正在开展此项工作的乡村,发现尽管我们的各级领导和乡村干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村组会计水平有限,加之各村情况千差万别,错综复杂,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有个别村组对“三资”的家底尚未彻底澄清,对“三资”账簿的设置还不够规范,移交手续的办理尚有不符合《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有关要求的地方,具体表现为:
1、有个别村组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怕财务统管后会束缚 1 住自己的手脚,对以后工作不利,行动迟缓,工作不力,迟迟不愿移交。
2、有部分组没有开展“三资”清查,认为规范乡村财务与己无关。
3、账簿设置不全,有个别村没有固定资产账,加之村会计有的变更频繁,前后交接手续不清,造成集体财产管理混乱,丢失损毁严重。
4、有一部分村没有设“银行存款账”,存在“公款私存”现象。
5、有个别村竟存在“应收款”、“应付款”只有一级科目,没有明细科目,也就是说债权债务严重不清,应收款不知道是应收谁的款,应付款不知道是应付谁的款。
6、个别村对应清理报废的固定资产未作账务处理,仍挂帐移交。如一个村的一所集体房产,多年前已经拆除,现在仍在账上挂着。
7、对“应收款”和“内部往来”中的明显“坏账”未作账务处理。如村委以前对村集体企业的投资,有的企业已倒闭多年;有的债务人已经死亡;有的是过去“集资”、“摊派”款未收上来记在“内部往来”账上,按现行政策已不允许再清收等。在“应付款”中亦有“无主应付款”长期挂账。
8、有个别会计人员年终不搞“收益分配”,年终将收支余额结转下年继续累加,这次移交前仍未作相应的会计处理。2
9、个别村仍有“捆捆账”、“布袋账”的现象存在,会计月底根本不结账,连资产负债表都没有,这次移交只有“三资”清查表。
10、个别村的民主理财组织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1、会计移交手续不够规范。有的没有移交表;有的移交表内容不全;有的移交表接管人和监交人未签名盖章;有的移交表数字有误;有的只是把当年的账簿附上当月的资产负债表和“三资”清查表就算移交了,在最后一笔余额处未见原会计人员盖章;有的将“三资”清查同会计移交混为一谈,用“三资”清查表代替科目明细表。
12、会计档案资料有部分乡村没有移交。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会计移交时,应将自己经管的全部会计资料,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文书、印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发票、空白票据等一并编制移交清册,逐项移交,接替人员逐项核对点收。这次移交,有相当一部分村对会计资料均未移交,这样势必对会计资料的安全留下隐患。
13、有个别会计人员把“三资”账簿同“三资”台账混为一谈,认为“三资”账簿就是“三资”台账。部分乡村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三资”台账。
鉴于以上情况,建议有关乡镇对前段的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对照文件要求,认真查找差距,缺啥补啥,保证质量,确保清理 3 规范乡村财务工作取得应有的效果。为此,笔者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供同行参考:
1、对于“三资”家底尚未核实澄清的,要首先核实澄清“三资”家底,包括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在尚未核实澄清“三资”家底之前,不要急于把账簿移交委托代理服务中心。
2、对于盘盈盘亏的财产物资、移交前要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作相应的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3、对于“应收款”和“内部往来”中的“坏账”和“应付款”中的“无主应付款”,也要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作相应的账务处理。
4、对于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尚未登记账目的,应当登记完毕,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员印章。
5、对于多年未搞收益分配的村,在移交前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收益分配,并作相应的账务处理后再行移交。
6、对于账簿不全和“捆捆账”、“布袋账”,要在核实澄清“三资”家底的基础上,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先行建立规范的会计账簿,并登记完所有已发生的经济业务后再行移交。
7、对于会计移交手续的办理,要严格按《会计基础工作规 4 范》的有关规定进行。
8、对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的代理服务,要先行政村、后村民组,分步进行。既要抓紧,又不可操之过急。
9、在移交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会计档案的管理,谨防丢失损毁。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档案包括农业承包合同及其他经济合同或协议,各项财务计划及收益分配方案,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会计人员交接清单、会计档案销毁清单等。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对会计档案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做到妥善保管,存放有序,查找方便,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损、丢失和泄密。
在这次移交过程中,对于建有会计档案室的村,原会计档案可以仍在村会计档案室保管。对于没有建立会计档案室,会计档案由会计人员自行保管的村,对以前的会计资料要进行一次认真全面的清理,由原会计人员在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会计人员的帮助下,整理、立卷,统一交乡镇会计档案室妥善保管。必须明确会计档案不得私人保管,这对今后的工作会有一定的帮助。
10、关于保持会计账簿记录的连续性和会计电算化问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接替人员应当继续使用移交的会计账簿,不得自行另立新账,以保持会计记录的连续性”。在会计电算化的有关规定中也明确指出,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最初阶段要求人工与计算机同时进行会计数据处理,人机并行期一般是3—6个月。在这次会计移交前,村会计绝大部分是手 5 工记账,移交后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一般都是使用计算机记账。在人机并行期,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在使用计算机记账的同时,还应该利用原来移交的账簿进行手工记账,以确保会计记录的连续性和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准确性。待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甩掉手工账,实行计算机记账代替手工记账。
11、各乡镇和行政村都要建立起规范的“三资”台账。这里先要弄清楚“三资”账簿同“三资”台账的概念。“三资”账簿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会计账簿,它是由具有专门格式并相互联系的若干账页所组成的,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用来连续、系统、全面、完整地登记村集体经济组织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设置和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账簿是登记村集体经济组织各项经济业务的工具和载体,账簿资料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是检查、分析经济活动的依据。“三资”台账是为了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的安全与完整,便于对集体“三资”的管理、使用和监督,在全面澄清农村集体“三资”底子的基础上,按照资金、资产、资源三种类别登记造册而形成的“三资”账册。“三资”台账应一式两份,一份由村级保管,另一份交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保管,并输入微机。对“三资”台账应实行动态管理,村报账员应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随时(或定期)到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调整“三资”台账数据,做到账物相符,账实相符。“三资”账簿同“三资”台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6
一是用途不同;二是分类不同;三是格式不同;四是记账的方法不同;五是记账的时间不同;六是计量单位不同,“三资”账簿要求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而“三资”台账的计量单位既可以是货币单位,也可以是实物单位,如亩、平方米、吨、公斤、千米、台、套、间等;七是“三资”账簿有平衡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而“三资”台账则不要求有平衡关系。“三资”账簿属于会计范畴,“三资”台账则属于统计的范畴,二者既有内在联系,又有严格的区别。
对英语复习的几点建议 篇11
一、制定复习日历
进入初三下学期,新课结束,只剩下短短的四个月时间,却要把初中三年所学的课程都复习到,还要进行专项、专题复习,所以老师和学生都会觉得复习时间短、任务重。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对整个复习阶段都有一个很好的把握。这样才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复习时间与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复习,做到有的放矢,切勿盲目和随意。笔者从开始复习的那天起就给学生制定了复习日历,让学生记到复习本上,随时查看要做的事情,要让他们知道老师心中有数,对老师有信任感,同时也会有种紧迫感。
二、把握好课堂节奏
初三教师有一个通病,就是总觉得课堂节奏快、容量大,给学生猛灌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可一到测试完,教师们就会抱怨“为什么我们反复强调的东西,他们还是不会?”但是静下心仔细想想,学生们一节节课上下来,总会有疲惫感,怎么能让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内做高效的事呢?这就需要教师有种课堂效益意识。比如,我们可以在复习课堂上适当地使用多媒体,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面,这样复习的时候也不会觉得太过枯燥,学生们不知不觉就被教师带进了精心营造的学习气氛,最终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益。教师在讲解试题时,也可以先把难点解决了,再去做一些基础题,把握好课前的十五分钟,就是把握好学生最佳的学习时间。英语学科的阅读理解或者完形填空中会有许多有趣的寓言小故事、科技前沿、名人轶事等等都可以选出来让学生练习翻译和增强语感,最重要的是可以调节课堂进度,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坏境下更高效地学习。
三、构建知识网络图
初三总复习,就是要突出一个“总”字,面对上千的单词,成万的短语和词组,几十种句型,怎样才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有个总体的概括的印象?这就需要教师来设计知识结构的“网络图”。从第一天开始复习就告诉学生,“从现在起我把知识串成串,每说到一点希望你们都能说出一串,同时开动你们的大脑看怎么串才不易掉”。刚开始串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比较累,因为大量的知识整合都需要他们自己完成,切忌不要“喂”给学生,一段时间后他们会轻松很多。
四、学生自制“复习小册子”
平时我们用的学习卷,讲解和习题设计得都很好,非常适合上课使用,但唯一不足的是无法长久保存,往往是今天发了明天就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于是,笔者就让学生把里面印的知识点剪下来,除此之外,我们使用的课本、报纸、书籍等资料,只要觉得好的笔者都会指导学生去做“手工”,不好剪的就摘抄下来,这样的“另类”作业很受学生们欢迎,并且有的家长还积极加入。慢慢地学生们对收集和整理复习资料很上心,有的还制定了目录,做了分类,复习起来更是得心应手。这样,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们都知道主动拿出自己的成果来复习,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检查起来也更有针对性了。
总之,如何抓好初中英语复习永远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面对初三正在冲刺的学生们,教师要从他们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思路,这样才能让他们在中考中发挥出更高的水平。
【对设备部管理的几点建议】推荐阅读:
焊割设备存时放要注意的几点事项07-04
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分析与建议07-18
静电对数字设备影响05-15
(社情民意)关于老旧小区消防设备器材管理制度完善的建议09-28
董亚鹏-关于对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情况汇报07-21
大型企事业单位办公设备定期检修更换的建议08-02
管理设备07-31
设备设施管理10-16
设备科管理06-23
设备润滑管理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