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节课堂教学的体会(共12篇)
五环节课堂教学的体会 篇1
五环节课堂教学的体会
卢 文
“模式是思想的辅导工具”,它将参与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按这样的方式而不是那样的方式组织起来,希望达到这些目标而不是那些目标,最终是为达到、落实某种教育观念的价值取向。简言之,教学模式是要将某种教学理论变为具体实际操作。因此,由于我们指导教学的理论不同,教学模式也就不同。强调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这类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对知识系统的讲授以形成学生整体的知识内容和思想;其缺点是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在教法上容易出现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填鸭式。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组织教学。如:凯洛夫的“五个环节教学模式——“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作业”。该教学模式从人的认知过程出发,考虑教学方法的中心问题是教什么?如何教?但很少研究学生的如何学?能学到什么?此种教学模式是我们现在被广泛接受,并常被用到的教学模式。
1、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潮和社会学理论。这种思潮强调,要充分发挥民主主义的职能,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是持有不同意见的人们充分地交换意见、进行讨论,然后作出决策。要让学生置身于疑难情景,明确问题并利用材料,作出解决疑难问题的种种假设和实践。而教师的任务是从中进行辅导和点拨。(强调小组合作学习)
2、人本主义存在心理学理论。他们认为,现在的教育,学生被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丧失了主动性、创造性和完整的人格,教学中的“管、卡、压”的现象比比皆是,即使是上面写道的信息加工,就足以把人贬为计算机动物。一般来讲,研究和培养健康、完善、成熟的人,尊重人的需要,发掘人的潜力,创造和谐的环境。(情景教学)
3、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理论。他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行为的不断反馈,不断调控、不断修正的过程。我们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是以课标为依据,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发展方向,以和谐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模式的重点是注重先学后教,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当堂反馈,做到学生学习堂堂清;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由于,其理论指导不是以知识结构和认识论为侧重。因此,实施中往往有不适应,觉得不适合学科特点等感觉。
教学模式由于其思想基础的组合方式及其手段等不同,而具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并有各自独特的功能。教学模式上的“好”与“不好”都是相对于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而言的。但实施教学模式的目的不仅是教学操作的具体程式,更是为了教育思想的贯彻,这往往比教学法方法更加重要。实际,随着总模式、学科模式、课型模式的不断深入研究,不断调整、修正模式与学科的协调过程就是教学研究与提升的过程,在实施模式中,领会、贯彻新的教育理念,使教师掌握新的教育思想是模式实施的最终目的。
五环节课堂教学的体会 篇2
一、复习,温故知新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课堂的第一环节是复习,温故知新。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节课的特点,新课开始,通过练习、提问等形式,设计上节课知识点复习。如在讲《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时,我设计如下问题: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写出标准方程。2、椭圆方程中,你能推出哪些结论?复习椭圆定义及标准方程,并为讲授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奠定基础。
二、引入,激发兴趣
精彩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三个臭皮匠挑战诸葛亮,看到底谁是英雄。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臭皮匠老大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5,老二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45,老三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谁大?
三、讲授,思考探索
在讲授知识这一环节,要求教师概念讲解清晰,并结合实际去示范,增进学生理解。教材的概念一般比较抽象,教师往往要设计实际背景,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概括出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概念。
例如,在讲授“线面垂直”定义时,我用多媒体图片展示生活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实例,如天安门前旗杆与地面,金水桥的桥柱与水面等,通过实例让同学们感知概念。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实际背景“观察直立于地面的旗杆及它在地面上的影子”出发分析、归纳,师生共同活动,归纳定义:如果直线l和平面α内的任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说直线l和平面α垂直。
四、练习,巩固提高
利用典型例题,设计变式练习,一题多用,一题多变的拓展中,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以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比如,在讲完“抛物线”定义后,我选用一道例题:抛物线y2=4x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为3,则这个点的坐标是______。通过讲解,师生共同研究,用定义解决问题。还将例题变式、推广,得出一系列题目。
变式一:抛物线y2=4x上一点的横坐标是4,则这个点到焦点的距离为____。
变式二:抛物线y2=2px上有一点A(4,m)到准线的距离是6,则m=_____。
变式三:抛物线上有一点A(-5,m)到焦点F(n,0)的距离为6,则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
变式四:已知点A(0,-1),点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则点P到定点A的距离与到点P到抛物线的准线的距离和的最小值为_______。
五、小结,设疑解难
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起着提纲挈领、画龙点睛、总结升华等功效,在教学中可以考虑让一部分课堂,教师不作小结,由学生来作小结,然后同学补充,最后由教师点评,可以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来完成。例如:学到了哪些知识,用到了哪些方法,采取了哪些思维策略,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教训等等。还可以在部分课堂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和同学们共同解决。
教学模式的“五环节” 篇3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写字教学课堂模式“五环节”和“五字”练习法。
第一环节:从小抓起,培养兴趣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切身体会到写字教学必须从小学低年级抓起,从执笔第一天练起,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形成正确书写的习惯。起始,语文教师应进行写好字的重要意义的教育,使学生充分理解古人所说的“字乃人之衣冠”的真正含义。此外,还可以通过讲述名人练字的故事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愿望,如王献之“写干十八缸水”;张芝学之临池,池水尽黑,最终成为著名书法家……同时,在写字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一比同班级的同学谁的字写得好;同年级学生作业展览;书法友谊赛;参观高年级学生优秀作品展。这些形式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
第二环节:观字形,读字音,析结构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读准字音,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去加深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结构,明确汉字的笔画构成规律,为写好汉字打下坚实基础。
写字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或准备识字卡片,或把要写的字规范地写在田字格中,让学生认读并仔细观察,掌握每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分析字形结构。如:独体字要居中,各个笔画要适中;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全包围结构的字笔画比例及所处位置,要让学生认真地观察。先从整体上把握,再做局部分析,做到心中有“形”。
第三环节:范写演示,规范书写
范写演示是写字教学的先导,能使学生在心中有“形”的基础上,对整个字书写过程有具体的了解。通过教师指导每一笔画的落笔、运笔、收笔,学生对各笔画的位置、笔顺、笔画处理等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如:教写“中”字,“中”字是独体字,第一笔是“竖”,应当在田字格横中线的左中部落笔,落笔后略向右下方斜出,不宜过长,横中线上下方两部分均等。第二笔是“横折”,在第一笔“竖”的落笔处右侧稍离落笔,运笔时向右上方倾斜,“折”后内转,收笔处比第一笔收笔处稍高。第三笔“横”封口,形成“上开下合”的扁口状。最后一笔“竖”为“悬针”,要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落笔,“口”字的上下露出部分要均等。再如:对比较复杂的笔画“辶”、“乙”、“ ㄋ”、“ㄣ”等,要指导转折和笔的走向变化。这样一笔一笔地讲,一笔一笔地教,一笔一笔地写。再对每个字中点画的特点,如:横竖的长短与撇捺的平斜、长短,点的向背与大小等作具体指导。还要对字的间架结构,如:上下结构(上大下小、上小下大、上宽下窄、上窄下宽)、左右结构(左窄或宽、左宽右窄、齐首、平足)、包围结构(外松内紧、外紧内松)等等,再作以详细指导,学生就会清清楚楚地掌握每个字的书写要领,达到眼中有“架”,心中有“序”,体会汉字的造型美。
第四环节:操作训练,巡回指导
训练是写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写字教学的重点,通过观察析字,教师范写,学生对字形、笔画、运笔、笔顺从局部到整体有了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的坐姿、执笔姿势,然后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练习中,笔者主要采用“五字”练习法。即:第一字摹写,就是教师范写,学生摹写。这一字加深对字形、笔画、笔顺的领会和对运笔、字架的体会,力求像形;第二字、第三字比较写字,就是学生比较范写与自己写的字的差别,查找不足,做补充练习,力求神似;第四字、第五字忆写,就是写完所学的字后,回忆教师所讲,自己所学,结合所练进行整理性书写,把知识化为能力,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追求形神俱备。通过这“五字”的练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和书写水平,很好地达到了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
第五环节:及时评价,激励进取
及时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进取的有效方法,写字教学也应如此。课堂上,对学生的点点进步都要适时给予鼓励,以树立他们写好字的信心。字写得好的要树立为典型,使其他学生学有榜样;对写不好的学生要给与激励和引导,使其不失去信心。总之,要坚持激励教育为主的原则,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教师方向正确,扎扎实实地教,学生目标明确,认认真真地学,就会切实提高写字教学质量,使学生从小练写出一手好字,从而终身受益。
写字教学中如何指导写好汉字是我们始终要重视的课题。只有不断学习,善于总结经验,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地施教,才能解决小学生识字难、写好字更难的课题。
学习五步十环节心得体会 篇4
刘素金
我通过假期听即墨二十八中老师和领导的报告,对其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有了理念上全面的认识,同时我也通过听观摩课的方式;实地感受到了和谐互助是有结对学习模式的教学操作,这样就对五步十环节有了初步的认识。
五步十环节提倡“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向课堂要效率,归纳起来,每个教学步骤都按照“温故知新、探究释疑、巩固理解、分层提高,梳理总结”的形式进行的。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探究,还有全班交流。学生教学生,学生管理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师在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后做必要的补充、评价和引导,把握课堂的方向,凸显了主导地位。既把课堂还给学生,又锻炼了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做到教学相长。但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实践发现有以下问题: 首先、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爱心,责任心都不强,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奉献精神不强。这样会导致师友合作中,师傅对帮助学友产生厌恶情绪,觉得是妨碍了自己的学习。所以在德育工作上,要大力宣扬乐于助人的精神,使孩子乐于付出,并享受帮助他人所带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其次、自主学习,这是基础。为加强自主学习环节,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激情,有了学习激情便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 ;倾听也很重要,倾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解,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又不仅仅局限于听的水平上,在倾听的基础上,还要敢于插话质疑,学会换位思考,不急于做无谓的争论。但现在的学生做不到这些或做的不够好。
最后、教师评价,鼓励语言欠缺,提高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此模式应用不够到位,还是课堂设计不够合理,对课堂整体把握能力不够强。
高效课堂五环节 篇5
1.辅助环节:导入板题,揭标示导 2.先学环节:自主学习,检测效果 3.后教环节:更正讨论,教师点拨 4.训练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5.回归环节:小结回归,落实堂清
(一)辅助环节:导入板题,揭标示导。
这个环节分四项内容:
1、单元导入;
2、板书课题;
3、揭示目标;
4、出示自学指导。
每个单元的第一课的第一课时要先出示单元的知识树,让学生对整个单元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了解这每一节课在这个单元和本册书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二要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这一段话很重要,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引导学生先要了解整个单元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然后再导入新课,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接着就板书或出示课题,板书时字体要工整,规范,给学生做出表率。再出示自学指导,每堂课老师都不要急于先讲,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而这种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老师的自学指导要做到五个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学法、明确标准、明确要求。只有做到了五明确,学生才能集中精力高效自学。如果本节课所学内容多,可分为自学指导
一、自学指导二……。
(二)先学环节:组织自学,检测效果。
这个环节分为两步:
1、学生自学;
2、教师检测。
学生按照老师的自学指导,独立自主学习。学科不同,课型不同,自学的要求和方法也不同,或朗读,或默读,或看书,或动手操作,遇到疑难查工具书,边读书,边思考,边动笔圈点批注,找到答案画线,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做上记号。教师在学生自学时,要做好组织工作,目光巡视,行间巡视,了解学情,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自学。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学任务以后,教师通过检测了解学生自学的效果,为后教提供依据。教师检测的方式根据学科、课型特点和要达到的矛盾而定,一般有口头提问,练习板演,动手操作三种。检测就是考试,要求要严格,组织要严密,确保了解真实学情。检测之前要讲明要求,注重教方法,育习惯。
(三)后教环节:更正讨论,教师点拨。
这个环节一般分为四步:
1、观察板演;
2、组织更正;
3、组织讨论,教师点拨、归纳、板书;
4、学生自查自纠、消化理解记忆。
对于基本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一定要做到步步清、人人清,这是保证高效课堂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对于检测后发现的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老师要启发全班学生参与更正、讨论解决。先要组织学生观察、思考,按“五步观察法”的要求对照例题和自己做题的实践体会,观察板演过程中有没有问题,发现有问题及时举手上台更正。更正时一定要注意教方法。讨论时重点在于弄清“为什么”,对学生都不会的倾向性问题老师再点拨。老师在点拨时一方面要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指出易混易错点,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习这一类知识最好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传授具体的知识更重要。在这一环节主要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对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同步板书重要知识点、易混易错点和解题规律。讲评归纳之后,要指导学生自查自纠,消化理解记忆,融会贯通。
(四)训练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每堂课学习新知识后都要通过变式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这是课堂常规。教师要根据本节目标和检测当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出训练题,注意题型、题量、难度。在这一环节难的是能否做到堂堂清、人人清。这不仅是课堂效率问题,也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教育公平主要体现为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都能到一个学校来上学,这是教育起点的公平。但学生来到一个班不一定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如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关注学习差的学生,这就是教育过程的不公平。而教育过程的不公平会直接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每堂课所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知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这是课程标准的底线。对于那些没有掌握的学生,老师一定要采取具体措施进行补救。每堂课下课时老师敢不敢拍拍胸膛说:这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才是达成了教学目标。
要承认差别,区别对待,每节课的训练题要分出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在完成必做题的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拓展提高,做到保底不封顶。对于拓展的内容不作统一要求,要体现分层教学原则。
(五)回归环节:小结回归,落实堂清。
此环节包括三步:
1、总结本节所学知识,指出倾向性问题,提醒学生注意;
2、回应本节目标,寻找差距,回归单元目标;
3、落实堂清,指导课后补差、日清、复习、预习工作。
每堂课在结束前两分钟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回应目标,寻找差距,单元回归。所谓单元回归就是要把下位概念回归到上位概念。要把本课的知识树回归到单元知识树上,从一开始的单元导入到最后的单元回归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头脑中总是有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如果是一个单元的结束,还要把这个单元的知识树回归到整册书的知识树上来。根据学生当堂训练的作业完成情况,落实堂清,安排课后补差、复习、预习和日清等工作。
五环节课堂教学的体会 篇6
为落实新课改精神,探索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了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探究—互动—小结—反馈—延伸。即探究是基础,互动是关键,小结是要点,反馈是达标,延伸是提高
(一)探究:走进自学天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学活动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然我国传统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动脑不动手、劳心不劳力”的弊端,只注重学生的静听和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所以,这一环节是:课堂上要变传统教学的“要我学”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动手做、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的“我要学”;教师以导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变传统教学的“听、记、写、背”为“思、说、听、做”,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探究步骤
引入新课——出示课件,揭示自学目标、自学内容(或预设问题)——通读教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学案设计内容
自学目标、自学内容、重点难点、学法点拨、问题探讨、概括小结、练习测验、拓展延伸、链接生活等。它贯穿于全部环节即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课件内容可用多媒体出示,也可印成导学达标卡发给学生。
导学案设计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全面了解学生状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学习的特点,面向全体,精心设计好自学内容的各个环节。要给学生确立明确的自学目标和自学时间。
①自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②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要进行分解,根据不同内容要求,系统地连贯地设立有梯度的学习目标。如:基础目标、一般能力目标、创新目标等等,使学生步步登高。
③设置目标要精要、简洁、具体,针对性强,力求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按步思维,尽量把解题思路分成可操作的步骤。
⑤问题与问题之间要环环相扣,并注重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3、探究形式:
①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教师确立的自学目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或工具书、勾画圈点、思考问题,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属于记忆性、知识性的知识。如:概念、法则、定义、公式、背景、作者常识、生字词音形义等。
②合作探究(即小组讨论)。分一般问题、重点难点问题、规律方法等。讨论时学生按前排和后排就座的位置自然形成四人或六人小组(小组成员按学习成绩好中差组合,以便交流合作,达到兵教兵,兵强兵)。要确立组长(轮换制)记录。发言的方式可由小组推选代表,也可抢答。记录的内容一是对内容的理解、问题解答的思路、或自己的意见看法;二是生成新的疑难问题。对生成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在全班互动时进行,或互动时在教师的点拨、引导、讲授下完成。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走下讲台,巡回指导,帮扶释疑,和学生共同完成这一环节的学习。
教师在这一环节要注意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本环节主要体现为四定:定自学目标、定自学内容、定自学时间、定纪录发言人。把教材划分为一个一个发现过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教材、思考问题、体验观察、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总结规律,初步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二)互动:激活智慧源泉
互动是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资源共享、解疑释惑、突破难点、强化重点等过程。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智慧火花得以绽放。
1、互动步骤:
成果展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达成共识——明确结论——做好笔记
2、互动要求及方法:
各小组讨论的成果在全班进行有效的多边全方位的互动交流。互动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而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又往往决定了完成教学任务的质量。因此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①各个小组由讨论时确定的组长展示本小组成果,可以答问交流的形式展示,也可在前后黑板同时展示。本小组其他同学或其余小组注意倾听,随时补充;
②在交流中若产生意见分歧,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点拨,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因势引导,使学生达成共识,确保最后结论的正确性。
③对超出学生知识范围、认知水平的疑点、难点,教师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底蕴、生活阅历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并讲深讲透。
④结合教学内容,科学融入情境教学,如:小幽默、脑筋急转弯、知识竞赛、趣味小实验、精彩教学小品、课本剧、朗读表演、插播录像、歌曲、影视剧、相关资料介绍等,以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⑤指导学生学会记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参与者。”因此,教师在互动中始终要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出现,把主角、空间让给学生,使学生张扬个性,参与、探索、品尝成功,使整个课堂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
(三)小结:整合知识系统
小结是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回顾、整合和深化,是强化课堂效果的重要环节,是高度提炼、精要概括和系统整理的过程,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学生通过前两环节的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但从整体来看,掌握的知识仍是单一的、零散的、片断的,缺乏对整堂课知识体系的把握。因此,本环节就是把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板块,提纲挈领式地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之中,使学生加深印象,增强记忆。
1、小结内容:要点、重点、难点、结构、思路、方法、规律、学法等;
2、小结方法: ①由小组合作完成,每组确定一人在前后黑板同时展示;
②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或用提问式,或用多媒体课件,或师生边总结边出示板书等;
③难度较大,由教师独立完成;具体操作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而定。
3、小结形式:板块小结、定律小结、课节小结、单元小结、阶段小结等等。可用文本小结,也可图文并茂,给学生新颖、形象、立体之感受。
这一环节是指导学生进一步把知识系统化、概括化,把技能综合化、熟练化,使学生在探究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达到强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目的。
(四)反馈:步入达标场
反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输出的信息,经过施教对象处理后产生的教学效果再输送回来,并对教学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不仅关注学生的探究、互动和小结,而且还要及时捕捉来自学生的信息,不断调整教学进度,使课堂教学设计得到最佳效果的发挥。要达到这一目的,及时反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至关重要。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目的是查缺补漏、达到消化巩固知识的目的,并培养能力与技能。
1、反馈内容:
①本课时或本章节所学知识;
②每周或每单元所学知识。
2、反馈方法:
①在课堂上分小组用“小先生”的方式进行;
②课堂由老师主持在全班采取提问、板书、小练习、小测验等多种方式进行,达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的目的。
③利用自习时间进行周周练或单元练。
(五)延伸:登上拓展台
延伸拓展可开阔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但延伸拓展应有度,在一节课里,必须根据内容需要,有所侧重,切不可面面俱到,显宾夺主。
1、延伸内容:同类题型举一反三,不同类题型比较鉴别,综合练习、名著名篇、比较阅读、迁移阅读、相关知识、练笔、社会实践、知识沉淀、德育、美育、鉴赏、科普知识、修养提高、品格养成、理想树立、人生感悟、情感体验等等。
2、延伸原则:不能偏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符合教材实际,不牵强附会;符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3、延伸方法:从形式上说,有讲述,有讨论,有实验,有测试,有表演;从思维角度看,有纵向延伸,有横向延伸,有发散延伸。一般情况下,延伸也应由学生自主探究完成。难度较大,可由教师点拨或讲解示例,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使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链接生活、学以致用。
说明:五环节模式具有包容性和灵活性,并非在一个课时全部展现,也不是每节课必须使用五个环节,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灵活选用,顺序也可随机调整。如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可直接小结或反馈;如内容难度较大,可先让学生探究,后师生互动;也可先由教师引导互动,后小结练习。所有环节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互相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总之,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把学生求知的火花煽起来,用自己的热情把学生的兴趣激起来,用自己的机敏把学生的创新欲望吊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教师和学生共创课堂精彩。
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一、探究
1、导入,揭示目标(2分钟)
2、探究(10--12分钟)
以导学案为主,实行先自主探究,再合作探究,教师巡回参与各组探究。
二、互动(展示,13--15分钟)
1、以小组展示为主。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结合。
2、教师在学生展示时,及时点拨、补充。一定要体现精讲。
三、小结(2分钟)
以学生总结为主,个别较难内容由教师与学生合作完成。
四、反馈(10分钟)
以检测形式,当堂计分。
五、延伸(6分钟)
以当堂内容实际安排,是当堂课的拓展延伸。
五环节课堂教学的体会 篇7
一、导学环节, 形式多样
作为一节课的起始环节, 导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 启迪学生思维, 集中学生注意力,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主动学习新知。因此在导学环节, 我非常重视导学的形式。我根据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 如:语言表达式、设疑问难式、启发点拨式、创设情境式、引读领读式等。使学生常感新鲜, 情不自禁地投入学习中去。
二、自学环节, 重视引导
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 小组合作、探究时的一个个问题随之而来。
长期以来, “自学”对学生来说一直徒有虚名, 或者说是一种形式, 学生始终很难独立地深入到对文本的理解中去。于是, 我一组组地引导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学每一个问题。每一小题都经过“自学———合作”的过程, 这样的自学完成得扎实, 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又让学生的自学成果在小组内得到了验证, 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接着, 我采取激励措施, 让小组之间展开竞赛, 看哪一组提的问题尖锐、深刻, 再比一比谁对问题的解决更有说服力。
面对小组自学讨论时速度慢、效率不高的状况, 我规定:交流讨论一道题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 3分钟后还难以解决的问题先暂时放一放。对个性问题, 老师巡视时, 帮助解疑;对共性问题, 在下面的探究环节及时进行探究解疑, 这样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不管怎么改革, 语文教学仍旧要关注多读、深入读、有感情地读。针对小组自学讨论时的就问题论问题、不知深入读文从文中找答案的现象, 我引导学生先深入读文。告诉学生: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这样讨论会更有益于解决问题。从此, 学生知道了先读书再解决问题的道理。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会带着问题去读书, 做到“读中悟、悟中读, 读悟结合”。
总之, 老师在此过程中既要蹲下去与学生平等对话, 又要站起来作引导;既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又要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
三、由“引”到“放”, 精彩展示
展示的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也由此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所谓“三分课内, 七分课外”, 可见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与积累的习惯和能力。但是, 尽管老师把各种展示形式列举给学生, 他们开始时也未必能巧妙地运用, 面对展示无味的课堂, 又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此问题, 我要做的就是想学生之未想, 做好课前备课时的展示预设, 预设采取什么样的展示形式会更突出精彩。为让学生的展示更精彩, 学生展示准备时, 我会根据学生所展示的内容作相应的指导, 每次重点指导一两个小组, 这样逐步做到展示精彩, 吸引学生。
语文课上的朗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此, 读书一定要贯穿各环节, 有感情地朗读更是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深入体会作者情感的有效方法。而在刚开始阶段的展示环节, 只布置一两个组展示朗读, 其他组只有听的份儿, 这使得“读的训练”有了局限, 朗读训练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针对这一现状, 我进行了改进:展示时, 我引导学生多与展示组互动;一组展示朗读时, 对于重点句段, 我及时引导其他组学生参与朗读“谁也想读读这句话?”“谁能读得比他还好?”“让我们共同朗读此段!”……这使课堂中的互动明显多了。但不足之处是我的引导过多。于是我想, 如果让展示朗读的小组成员主动带领全班同学, 邀请全班同学一起读或抽查个别学生读, 并代替老师来引导学生对重点字词句圈点、勾画, 作批注, 学生的学习劲头不是更高吗?记忆不是更深刻吗?这样, 在课堂上, 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得到彰显, “朗读训练”也得到了落实。
四、巧设探究, 挖掘精髓
对于探究这一环节, 我的做法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有时在自学后探究, 解决学生自学时出现的共性疑难;有时在展示后探究学生在展示环节出现的问题, 并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规范提高, 拓展延伸。
五、抓好总结, 检测提效
在总结环节, 我努力抓好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梳理、归纳、概括课堂内容;二是及时检测学习效果。一节课, 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 是不是当堂掌握了学习内容, 我会留下5分钟的时间, 采用笔试、背诵、口头回答等形式进行检测, 做到堂堂清, 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 这一切的正常运行是与老师的精心备课分不开的。因此, 学习新课前, 我都会深入地备课, 预设课堂上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情况, 并找出应对的办法。有准备的“预设”, 才能胸有成竹地面对课堂的“生成”。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坚持写“课改随笔”。每晚备完课后, 再记下每天的课堂教学情况, 记录亮点, 反思不足。我坚信“在反思中进取”的道理。
如今, “五环节”确实让我的语文课堂“活”了起来。学生在各方面, 特别是自信心、学习热情方面有很大的提高。我相信, “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会让我的课堂更精彩!
摘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五环节”教学法指导教学。导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自学、合作、探究交流, 激活思维;展示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重难点的突破以及课文相关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探究环节是对文本的深层挖掘;总结环节提高了学习效率, 让学生在反思中进步。
高效化学课堂之“五环节”教学 篇8
关键词:科学管理 人格魅力 方法多样 激发兴趣
“杨文文,别说话”
“李莹莹,看黑板”
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果经常出现以上现象,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课堂效果。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一定要追求高效的课堂质量,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保持学习的激情、兴趣盎然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习英语时省时省力,达到高效的课堂呢?
一 教师要以专业的态度管理学生
新课改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对于问题学生,我们不能怒吼,不能责骂。我们广大英语老师要努力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科学管理,营造绿色育人环境。时代呼唤新型教师,呼唤具有新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可以塑造学生灵魂的教育工作者,而这一切都需要以爱和责任为本。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要尊重学生。我们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磨练自己,做到语言美,仪表美,人格美,心灵美。
教师要做到宽严适度,太宽学生纪律涣散,教师没有威严,课堂闹哄哄,乱糟糟,教师难以驾驭课堂。学生不听教师指挥,不听教师的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太严,学生紧张害怕,不敢发言,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激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课堂也绝对称不上是高效的课堂。这种课堂只会让学生被动接受,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在开学之初,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教学常规要求,比如:课前准备好书、本、学习用具等;上课不举手不准回答问题,小组活动时不准说闲话,听从教师口令等。如果学生没有做到,要通过训练让他们做到。
以上做到了,教师便在学生面前有了威严,学生将会信任,尊重我们,这是建立有序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
二 优化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是课堂高效的关键
(1)导入新颖,先声夺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端可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一定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可以设计的导入方式有多种:歌曲导入,图片,幻灯片导入,情境导入,对话导入,比较导入法,剖析导入法,实力导入法,直观演示导入法,衔接导入法。例如,在学七年级下册Unit 6 Topic 1 SectionA时,我采用的是设疑导入法和直观演示导入法。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魔术表演,我用魔幻力量把手中的硬币变到盒子中(提前找一个学生悄悄把硬币放在盒子中),再加以有种神秘色彩的语言以及肢体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用语中不断渗透there be句型,使学生能够把语言和所见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记忆,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Is there a computer in your study?这样的设计迎合了七年级学龄阶段的学生对于神秘力量的好奇,以及对时下魔术流行风的追捧,并且轻松地导入there be句型,为下一步教学作一个很好的铺垫。
(2)呈现方式多样化。
呈现是英语教学步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一节英语课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呈现的方法可采用动作演示法、直观媒介法、语言描述法、温故引导法、简表法、以旧引新法、游戏竞赛法、悬念启思法、简笔呈现法等。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呈现环节中与学生认知过程协调的结果,例如在学习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编写的英语教材八年级第三单元主要围绕谈论个人兴趣和爱好,了解音乐知识和周末活动展开的。我先用简笔画介绍生词并引入谈论兴趣、爱好的句型后,再以自由问答的形式鼓励全班同学谈论爱好,然后设计采访活动,分别采访小组成员的爱好,最后以独家访谈的形式在组与组之间展开汇报竞赛,争夺“最佳新闻奖”。形式多样的活动利用调动学生英语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大胆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创设真实交际环境,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愿说。
(3)设计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训练活动。
如果把每一节英语课都比喻成一场精彩的戏剧的话,那么训练才是我们的学生尽情发挥自己才华的一幕。课堂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堂训练设计得好,则能产生画龙点睛、启迪智慧的效果,有利于学生逐渐建立起完整的语言知识体系并大幅度提高语言技能。有效的训练,能使学生轻松愉悦地掌握运用好英语。在讲被动语态时,针对中学生活泼好动,兴趣易激发但又消失得快的特点,为保持学习兴趣的持续性,我采用了示范性训练和直观性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学生操练形式采取了学生跟读的机械性操练和以竞赛形式为依托的运用性操练,前后相继,相辅相成,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相结合的多媒体方式,将语法内容描绘出来,学生轻松地接受了知识,从而提高了效率,优化了课堂。
(4)利用歌曲 、歌谣 、小诗和游戏巩固知识
巩固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高层次的环节,它是否高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这一环节的成败取决于多种因素,即在于它的练习形式和内容的选择,它的有效组织和练习的趣味性,以及与教学目标的相关程度等。我们可以利用欣赏歌曲、诵英语歌谣、读英语小诗,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促使学生在享受英语学习乐趣的同时,巩固知识,掌握新知。例如在教完过去时态后,我用多媒体播放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 学生边欣赏歌曲,边看歌词,放第二遍时,让学生注意里面的过去式并开始跟唱。网络,教材中有不少歌曲、歌谣和小诗,都可以为我们所用。我们也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悟所学语言知识。在学习完有关乐器的知识之后,可以上网下载一些有关乐器的声音,然后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并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们猜一猜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谈教学五环节建设 篇9
目前,我们谈的最多的就是高效课堂。在上一堂课中,精讲多练,有70%的学生听懂了,会做、会练习,结果正确,就是高效;反之,只有百分之一、二十的学生听、会做,这堂课就是失败的课。比赛课、示范课中,很多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了很多直观的图景、范例练习题,课上完,一关,什么也没有了,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在常态课下,一节课的内容要留下适当的板书,让学生有反思、复习、回馈的余地;至于应用什么手段教学,要适当,更多情况下,还是边教,边留下板书痕迹。
教学的五环节,就是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与反思。
备课,就是看课本,上课前一周,要了解教材的编排,了解每单元的内容,找准这一单元的关键点,找相关的资料来看,准备学生练习的内容;要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情况。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要上好一堂课,要做到心中有数,打有准备的仗,知己知彼,进行探讨、研究,反复修改,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先要具备“精、气、神”,铃声响起,教师走进课堂,一声洪亮的“起立”,把神清气爽的情绪带进了课堂,学生的情绪提了起来,上课的气氛调动起来,注意力都围绕着教师转,高效课堂就成功了一半。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穿着,整洁、干净,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精精神神地走进课堂,先有自信心,有良好的“精、气、神”,相反,萎靡不振、呵欠连天、垂头丧气走进教室,连一声“上课”都细弱蚊吟,甚至,喊都不喊,直接就上课,学生在干什么,好像与教师无关,效果怎么会好,质量怎么能提高,还谈什么高效课堂。所以,上课要把“精、气、神”打起来。上课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如上所说,每一堂课要学什么,达到什么具体目标,要先备课,了解这节课的重、难点,找准切入点,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要做到心中有数,即使提前备过课,上课前也要温习,胸有成竹,才能顺利完成一堂课的教与学,达到高效的目的。教学语言要简洁、准确,富有鼓动性。教学中,学生能做的,教师绝不要做;学生能说的,教师绝不要说;学生能做的事,教师绝不要做,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交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课堂活跃起来、动起来,效果就会好起来。
新的教材题量太少,不利于巩固,教师要参考其它资料,对不同的学生有练习的量,进行强化训练,才能融会贯通,形成技能,巩固成果。
目前,我们小学教师课时多,所教科目繁杂,事儿多,可以说是“全职保姆”且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大,心里负担重。但批改作业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是教师的份内事,不要领导强求来完成一周批阅几次几次的硬性规定。教师只有及时批改作业,才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检测教学所达到的效果,才能及时调整下一节课教学任务。学生多,批改量大,难于完成的,可以分组批阅,分组抽阅,或培养一些小助手,减轻负担,只要能检测出上课的效果就行。板演的练习题,出的错题最好让中等生改正,优等生说说理由。批阅的结论不要局限于分数,或优、良、中、差,尽量多给一些鼓励的话,当面批阅的,口头多鼓励;家庭作业嘛,让家长检查、督促,典型的学生,让家长签签名,再让学生自己集体检查、交叉检查。只要班级质量提高了,什么都可以理解了,什么都可以解释。
课后辅导必不可少。每次课后辅导,我们可选3~5个(优势人数)想学的中差生进行辅导,只要找到了原因,突破了困境,差生就有所收获。但我们四年级有7、8人,才有一、二年级学生的程度,今天说,明天忘,书忘带,学习用具没有。放弃吧,他们成了反面教材,更多的同学作业也不做了该怎么办?实在让人头疼,着急了。
以读为主的五环节教学法 篇10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对语文教学的意义重大,学生学习语文时,读得多了自然会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当然,并不说要一味地让学生去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学生一遍一遍的读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以获得更多的收获。在学生学习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的过程让学生去读,教师在其中主要起组织、引导、点拨等作用。初读:在学生读之前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让学生更投入的去读。初读以默读为主,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比如在读《大自然的语言》时,可以给学生设计以下问题以使学生的初读更有效率:(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这样学生通过初读对文章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从中获得了相关的知识。而在《恐龙无处不在》这篇课文中,学生初读课文主要是要说明白本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事理,即通过恐龙无处不在证明板块构造理论。如在记叙文中,可以让学生说说本文写了哪些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初读应以筛选信息,学生初步感知为主,要侧重于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研读:在学生对文章大意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设计一些更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研读文章中相关的部分,从而达到对文章更深层的把握。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
1、课文第一、二段和第三段体现了怎样的写作思路?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可以互换位置吗?为什么?
3、本文的结构和顺序是怎样的?在学生再读以后,可以小组合作让学生讨论几分钟,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及时了解情况并进行指导,然后全班交流。通过这个环节要让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整体结构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个较高的认识。在这个环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研读文章的积极性,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或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完全动起来。研读不能看做是让学生再读一遍,而应根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不断地让学生读,哪部分不理解就再读哪一部分。
赏读:在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之后,这环节主要是从语言上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学习文章好的语言,记叙文主要是学习一些描写优美、感情真挚的语言,说明文则是学习准确、科学、周密的语言,议论文则学习准确、严谨的语言。在赏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表达效果,并尽量背诵下来,特别适宜感情朗读的要让学生读出感觉来。总之,侧重于强给学生的语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在潜移莫化中受到影响,从而使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得到提升。悟读:在学习一篇文章以后,学生从各个方面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收获,要让学生结合的实际说说或写写学习小结,在听、说、读、写上,在思想上、在感情上所获得的收获,学习之后的启示等等都可以说或写,从而使学生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提升。
五环节课堂教学的体会 篇11
关键词:课堂教学;五环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65-01
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采用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新授课提倡的教学模式:情境创设——问题探究——知识建构——数学应用——归纳拓展”进行教学,收到一定效果,下面就具体谈谈五个教学环节的详细操作流程。
一、情境创设环节
作为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问题情境通常有引入课题、提出问题、生成新知、揭示数学本质、激发学生兴趣等功能,因而情境创没对一节课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函数”,初中到高中,初中的函数,教材采用“变量说”,高中提出了“对应说”,人教A版采用了从实际例子中抽象概括出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定义函数的方式介绍函数概念,把“映射”作为“函数”的一种推广,这种安排我在实践中觉得更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理解函数的概念。而具体教学过程,我为学生设计他们熟悉的“行程问题”、“比例问题”、“价格问题”,利用图表、图形(如课本第26页的练习2),让学生探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从学生熟悉实际背景和定义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要求学生认识、描绘以及概括。到了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尽量挖掘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以及实际生活的联系,如电话费、水电费、出租车费与用时的关系,银行利息与存款时间的关系,保险、物价、抽奖、股票、债券等等。引导和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调查和研究,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思维的潜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提炼数学,应用数学。
二、问题探究环节
明确问题。要达到探究的效果,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老师可以说“下面请大家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或“请看问题X”;其次,问题的给出要清楚醒目,表达要干脆,尽量不重复,有条件的可用投影显示出来。
充分思考。问题给出后必须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思考时,老师尽量不作任何提示,以免干扰和束缚学生的思维。及时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要及时作出评点。 案例2:在学对数的性质时,由小组分工合作,分别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 ①与;②与;③与的图象,让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图形特征,从而得到对数函数的性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列表时不少人自变量取1,2,3,图象自然也只画了第一象限内的一小段;而有的画了一、四象限内的部分,就想当然,也就把曲线画穿过轴……,由于是分工,所以学生每人就不需画出所有的图形,有时间指正(或更正)错误,欣赏别人的成功,同时加深对图形的理解,这样既省了时间,又能达到探究互助的目的。
三、知识建构环节
依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在研究讨论中生成新知。新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已掌握的知识,所以结合问题情境,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再度研究与讨论来生成新知识是最常用的一种新知建构方法。合情推理;在归纳类比中生成新知。根据已学知识,利用归纳与类比等合情推理手段来得到新的命题也能自然地建构起新的知识,这种生成新知的方法在立几、数列、解几等知识块中经常使用。展示实例,在抽象概括中生成新知。通过多个实例的展示,引导学生从中抽象概括出有关结论,这种新知生成方法比较直观,学生易于接受。
例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电脑设计情景:正在公路边等公交车的乘客人群与公交车公司出车数量。 实物情景:①课室里正在上课的学生; ②如何用适当的语言,把课室里的同学分成两部分,你有几种分法? 公交车,好多学生每天都要坐,他们常常感觉,要不等了好久,要不好挤,身边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室里的同学,熟悉的人用不同的词汇描述。让学生体会原来数学就发生在身边。
四、数学应用环节
例题教学为学生的解题提供了示范,通过例题的讲解既可以帮助学生深悟有关概念与原理,还能进行知识的迁移与拓展。如何有效地进行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必要前提,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就应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即如何从题目中拎出关键词?如何列出重要条件?如何分析题目结构?如何建立数学模型等?展示学生思维。在例题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位学生谈完后,老师还要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别的想法,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进行变式教学。适当改造题目的条件或结论,进行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变式时要有明确的意图,要指出它与原题的联系,提炼出学生应从中获得的注意点与启示等。注重解后反思。及时归纳、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到能解一道题就能解一类题。对于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或共性错误,要引导学生反思出错的原因,并及时进行纠错训练。
改变呈现方式。为了便于学生把握题目的实质,揭示相关题目的解题规律,有时可改变题目的呈现方法。如将结构相同或方法类似的几个题目放在一起以题组的形式出现;或者将静止的题目运动起来,以揭示其变化的规律等。
五、归纳拓展环节
例谈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五环节 篇12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从八年级下册开始,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英语教材阅读部分内容难度加深, 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设计教学。因此, “三湘”英语教学研究人员从2015 年初开始就部署研究该问题, 11 月20日至22 日, 他们在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集中开展相关教研活动, 展示了15 堂精彩纷呈的现场课, 尽显教师教书育人的智慧。本文以湘潭市周华老师的课堂为例, 重点介绍阅读课教学五环节, 即“准备、亮标、输入、输出和应标”。
一、教材及其内容分析
阅读语篇材料选自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英语教材《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1 What’s the matter?3a—3c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the Old Man。原文如下:
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the Old Man
At 9:00 a.m. yesterday, bus No. 26 was going along Zhongshan Road when the driver saw an old man lying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A woman was next to him, shouting for help.
The bus driver, 24-year-old Wang Ping, stopped the bus without thinking twice. He got off and asked the woman what happened. She said that the man had a heart problem and should go to the hospital. Mr.Wang knew he had to act quickly. He told the passengers that he must take the man to the hospital.He expected most or all of the passengers to get off and wait for the next bus. But to his surprise, they all agreed to go with him. Some passengers helped Mr.Wang to move the man on the bus.
Thanks to Mr. Wang and the passengers, the doctors saved the man in time. “It’s sad that many people don’t want any trouble, ”says one passenger.“But the driver didn’t think about himself. He only thought about saving life.”
这是一篇新闻报道, 阅读内容是公交司机和乘客见义勇为送因心脏病突发而倒地的老人去医院及时救治的故事。教师可以借这篇课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即当人们需要帮助时, 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另外, 通过对本文的阅读, 学生了解了新闻报道的特点、新闻六要素等, 并能够运用所学阅读技巧来阅读其他新闻报道。
二、教学环节及分析
(一) 准备
准备是为了承前启后, 导入新课, 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经验, 启发学生的思维和预测能力。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逐步导入新课的学习。一般来说, 此环节包括师生问候、复习、头脑风暴、导入等活动。
在简短的师生问候之后, 教师开展了这样的活动:Say something about Miss Zhou, 教师要求学生用“5W”的方式提问, 如:“What’s your name?”“When did you come to Changsha?”“Who is your favourite film star?”“Where are you from?”“Why do you like teaching?”等。
这三个活动是读前活动, 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求学生向自己提问, 这既拉近了与学生的关系, 又为新闻故事题材的阅读策略做了铺垫。
(二) 亮标
亮标是为了向学生呈现教学目标。教师上课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环节, 导致听课者不清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因此, 该环节有必要加以强调。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形式或创设不同的语境来介绍教学目标。
这堂课通过让学生读新闻Bus Driver and Passenge rs Save the Old Man的方式, 亮出了教学目标。
(三) 输入
Larsen-Freeman (2003) 提出了三维语法的概念, 即意义 (meaning) 、形式 (form) 和运用 (use) 。前两个维度 (意义和形式) 大部分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输入环节, 意义维度是通过阅读掌握故事内容, 也就是了解作者传递的信息、阅读策略等, 其中有一部分为输出环节活动。形式维度是通过阅读学习语言知识, 这样在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上, 关注了对阅读材料的层次处理, 从而促成有深度的阅读理解, 使得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成为架设支架性 (scaffolding) 活动的过程, 这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阅读技能的迁移。
1.“意义”维度的教学活动
在这一维度的活动中, 学生需要理解并分析阅读文本的意义, 如, 文章大意、中心思想、所陈述的事实和作者观点等。从初中阅读课文的长度、难度以及所涉及的技能来说, 这一维度的阅读教学常常训练的是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这也是教师常设计的教学活动。
该课例中安排了这样一些活动:活动1:通过图片预测故事的情节 (见图1)
教师用准备环节中的“5W”提问法展开提问, 进一步强化了新闻故事的阅读策略意识, 同时预测情节过程激活了学生思维, 也激发了学生对阅读文章的兴趣, 培养了其想象力和预测能力, 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想象和预测中得到充分挖掘和锻炼。
活动2:阅读新闻标题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the Old Man, 快速浏览材料
教师提醒学生关注报纸新闻的特点, 即标题可以省略冠词, 标题一般用现在时态, 报纸新闻一般是最新消息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把握文章的体裁, 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
活动3:快速阅读语言材料, 掌握段落大意, 完成段落大意匹配任务 (见图2)
学生可快速阅读获取各段大意,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从而体会作者要传递的主要信息。
活动4:细读第一段, 把握重要信息 (见图3)
教师提醒学生新闻的第一段一般为重要的信息来源, 主要包含文章的5 个要素:when, where, who, what, why等, 而且第一句话在新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 本新闻的第一段第一句话:At9:00 a.m. yesterday, bus No. 26 was going along Zhong Shan Road when the driver saw an old man lying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2.“形式”维度的教学活动
这一活动引导学生认知并掌握阅读材料中的重要语言形式, 即语言知识点, 比如词汇、语法、句型结构等。
该课程安排了这样一些活动:
学生跟读课文, 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难词和难句问题, 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任务, 如:替换with the help of / thanks to, the people who took the bus / passengers, right away / quickly等, 翻译:使他惊奇的是, 乘客们不害怕陷入麻烦。To his surprise, the passengers weren’t afraid to get into trouble. 填空:He _________ most or all of the passengers__________ and wait for the next bus.他期待大部分的或所有的乘客下车等下一趟车。
教师虽然对阅读活动非常熟悉, 但是在初中阅读课教学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是过度讲解语言知识点;二是“淡化”或回避语言知识点。英语新课程并不主张淡化语法, 只是提出教师不要过于强调单纯的语法知识的讲授, 在讲授过程中不要脱离语境和记忆语法规则, 学生也不要脱离语境学习语法 (程晓堂2007)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专业论文进行多渠道的学习, 尝试一些处理语言知识点的新方法, 这样有利于拓宽知识视野。在教学中有利于帮助学生扫清读后写作环节中的语言知识障碍。
(四) 输出
输出环节的功能是指在真实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要求比输入环节更高, 语言活动常常是真实的, 具有真实的情景和真实的目的, 要求运用自然且生活化的语言, 从而达到一个真实的运用效果。
该课例输出活动有:
活动1:阅读课文第三段回答问题 (见图4)
严格地说, 乘客对大巴司机的看法还是属于输入环节意义维度的, 但是学生对大巴司机的看法却是输出环节的活动, 因为这是读者对事件的看法, 需要通过输入的语言知识和语言信息内化而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活动2:采访大巴司机 (见图5)
这一活动把读者置身社会之中, 如果你是大巴司机, 你会对乘客说些什么。这种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又可以培养学生通过交谈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对学生的行为评价准则和人际交往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活动3:小组合作, 按照老师所给新闻提示写下面新闻, 最后1 人报导新闻。要求:新闻第一句尽可能地包括最重要的信息。
这种仿写活动是运用维度的教学活动对阅读活动进行延伸, 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仿写活动既是对课文的深层理解, 也是对所学语言知识点、所领悟的主要信息点进行运用和拓展, 它对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增强其写作兴趣会有巨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五) 应标
应标顾名思义是呼应教学目标, 其功能是小结、检测和巩固。这些评价方式可用来检测和巩固学生所获得的语言知识和经验, 让学生在课堂评价中反思, 在反思中得到进步。
活动1:点睛非语言目标 (见图6)
这一活动点睛新闻故事的教育意义, 帮助他人正是本篇新闻的正能量所在, 通过以往各项活动的开展, 点睛是水到渠成的事, 也是本堂课成功的亮点之一。
活动2:布置作业 (见图7)
布置作业是将学习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过程, 该活动得到公认, 不再赘述。但建议第二项作业描述要更具体一些, 比如:Read 3 pieces of news from English newspapers, such as China Daily. 这样联系课堂就显得紧密一些, 也便于教师检查落实, 如, 通过第二天的值日生报告展示所阅读的新闻。
美国著名学者马杰 (R.Mager) 提出:教学设计由三个环节组成, 即“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那里?”“我怎么判断已到达了哪里?”。“我要去哪里?”指立标;“我如何去那里?”指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 也就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哪里?”指教学的当堂检测。因此, 笔者认为, 应标活动还应加上一个当堂检测, 这样教学效果会变得更加突出。
结束语
阅读课的课堂活动可以设计很多活动类型, 也可以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多种技能, 还可以借助阅读材料教词汇、语法, 但是所有的活动设计都应该围绕某一个焦点, 扎扎实实地处理好阅读材料, 这样的课堂才是有主线、有层次的, 才不至于看起来热闹, 实际上凌乱。为了达成有深度的设计阅读理解教学活动, 并搭建好支架以帮助学生完成写作, 教师可以在案例课中呈现准备、亮标、输入、输出和应标五个环节的教学活动。
摘要:以一堂现场阅读课为例, 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分为准备、亮标、输入、输出和应标五个环节, 以期构建有深度的阅读理解教学活动, 指导教师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
关键词:阅读课例,教学模式,五环节
参考文献
程晓堂.2007.考试, 不是新课程的天敌——关于英语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评价关系的思考[J].人民教育, (6) :35-37.
教育部.201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环节课堂教学的体会】推荐阅读:
语文课堂的环节美08-19
论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环节12-16
课堂环节10-14
课堂教学环节11-03
语文课堂教学环节10-28
高效课堂教学环节08-20
实习环节课堂化07-31
语文课堂微环节06-26
王敏勤教授的和谐教学五个环节10-19
地理教学五环节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