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五环节教学总结

2024-08-28

131五环节教学总结(精选11篇)

131五环节教学总结 篇1

131五环节教学总结

131五环节教学在我校推广应用1年了,模式是固定的,又因人因科而异。1年的应用有收获也有困惑,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首先,是形式的改变。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备课本不再单纯由一条条横线组成,而是填空式,明确备课的各个要素,让人一目了然。(当然,有些人可能会说这是否又陷入了形式主义、教条主义)我们不能再穿新鞋走老路了,下决心要改变以前的教既为主导又为主演,累死老师,困死学生的现象,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大课堂。

131是指:课堂教学时间划分为三部分,师生所占用的时间为1:3:1,其中第一个“1”为教师引导部分“3”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拨引导),第二个“1”为师生共同总结、反馈部分。五环节是指:创设情景,目标导学、学案设疑,自主探究、尝试解疑,交流点拨、精讲点拨,建构拓展、达标检测,效果评价。具体到本人所带的历史学科是这样操作的:首先依据每学期的总课时及教师用书明确每单元及每课所用的课时;单元的教学目标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制定,强调其整体性、高度性。具体到每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主要依据教师用书及学生的实际而定,做到简明扼要。

教学过程细分为五个环节,我把它合并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目标导学。最多不超过5分钟。不管什么形式,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为目的。作为历史来说一般有复习、开门见山、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歌曲歌谣、漫画、视频等导入。目标可由老师说出,或导学案,或小黑板展示,让学生心中有数。

第二三环节:学案设疑,自主探究、尝试解疑,交流点拨合并,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课前自主完成“预习笔记”及预习中的疑难问题提出。小组内合作完成“主干知识提炼”和“课堂问题探究”,互相帮助解决其他组员在预习中的疑难问题,都解决不了的由小组长记录下来,留待全班交流解决。用时15-20分钟。

第四环节:精讲点拨,建构拓展,教师充分发挥作用,明确重点及,解决难点,关键还是以提示、引导为主。用时最多不超过10分钟。

第五环节:达标检测,效果评价。小结本课,主要是知识的线索,情感目标的落实及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以做《历史助学》中的“课堂达标”题为主如时间允许可补充从网上下的精典题。用时5-10分钟。

既是新模式,在运用中肯定有困惑之处:之一,有句话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何让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之二,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度量的把握,限于个人驾驭课堂和把握教材的能力。

虽说倡导素质教育,归根到底现在的考试机制仍落脚到知识的落实上,近几年的七八年级期中期末检测均涉及到全国各地中考题,问法相对灵活,考察范围很广,角度很特别,这也许是考察学生能力的表现吧。

总而言之,131五环节的教学模式经过试验,证明其生命力是旺盛的,是符合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希望在在各位老师的努力下真正成为我校鲜明的特色之一。

枣庄四中

林丽 2012-7-19

131五环节教学总结 篇2

一、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在历史课堂用起来颇为顺手,使用最多。这里的合作是指师生合作。由老师提出探究题目,可以从一幅历史地图、一段原始材料或课本上的一段原文入手。精心设计的题目起到了创设情境的作用,问题深入浅出,激发学生兴趣。这种互动问答教学改变了师生地位,教师不再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不再是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而是师生平等对话。学生心理放松,精神集中,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自然而然培养了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

我校以前的认知是高三不课改, 理由是复习课合作探究难以开展,流于形式,课改方式会影响高考成绩。其实通过实践上复习课时此环节有奇效。当学生对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基本了解时,重新复习不免乏味,提不起兴趣。但由于学生的知识面较窄,掌握深度有限,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创设难度加深的新情境,设置新矛盾,重新激发学生兴趣,给教学进一步发展补充新能量。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各国研究者均从各自的理论立场出发,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自主学习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近年来的课改对此倍加推崇,西方学者在综合各派的观点基础上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

教师必须着重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将课堂还给学生,拒绝“演讲课”在这一环节得到突出体现。或梳理知识脉络,或分析材料,或做道习题,这些任务都可以交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由学生静心独立完成。毕竟最终高考是考查学生自主完成的能力。刚开始放手时不要怕学生不会,怕“浪费”时间,放手给学生才会产生更高级的学。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对老师、对答案的依赖心理减弱,培养了“我可以”“自己现试试”的心理,丢掉了“我不会”“我再等等”的消极态度,主动学,成为学习主体。它为学生以后的自身发展奠定了基础,是青年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三、小组讨论

此环节我校自改革以来就有采用, 而陇西二中今天的小组讨论已经与从前大不相同。改革之初还在摸索,毕竟有许多不足 ,过去的小 组讨论过 多纠结于 分组 ,要有快慢 组 ,选拔组长,严格的人数规定,班主任代课老师要定期对小组进行考核。小组为“组”而“组”成为形式,徒增师生负担。现在的小 组讨论重 “讨论”而轻 “小组”,师生可以 根据需要 随时随地编组,组员不需固定。小组讨论主要是解决自主学习时没解决或难度更大的一些问题, 可以相互检验独立完成的成果 ,“三人行 ,必有我师 焉”再次得 到放大 ,让学生相 互交流,用多种思路解决同一任务,知识互补,开拓思维,激励学生共同进步。

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相互穿插使用实现了个人学习与集体学校的结合,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让学生由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究知识,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得到了发展提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三环节不仅仅拘泥于课堂,在课间休息时,堂堂自习课时均可以展开。

四、精彩展示

这是教师检查,掌握学情,并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个环节。最初用在历史课堂上并不自如,使用频率较低,但随着不断使用、琢磨,慢慢找到了些技巧。历史课堂的展示毕竟与理科有很大区别,不能一味地进行板书展示,教师可以灵活处理,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不同学生都能发挥潜能,都能在学校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展示可以是书面的,有不少学生在课后搜集材料,思考总结的历史小论文让人惊艳。也可以是语言的展示,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之前缺少这样的机会和平台,另外张开口说就是突破。这样的展示就会面向全体,避免一些沉默寡言的学生产生被“遗忘”“边缘化”的心理,使一些口才不错的同学也得到发掘和锻炼。

五、点评巩固

此环节的任务最重, 教师要对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要对知识作系统串讲;要强调知识重点;要突破难点;要小结归纳并再次巩固。有时候一节课的重头戏在这最后一环。一定不要说教师的点评必须短小精悍,必须限制在几分钟内。历史作为一门文科课程,一些史实的补充、史论的传授、情感的传递,需要教师用有感染力的历史语言传播给学生。课改最终着眼点是课堂教学,最终落脚点就是教学实效,教师绝不要妄自菲薄完全弱化自身作用,抹杀教师语言的作用,用语言“传道、授业、解惑”永远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推行教学五环节 篇3

一、五环节教学模式

2010年7月,学校开始了初中课程教学改革实验,在原来实施的“自主学习一交流探究一目标达成检测”为内容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上,学习借鉴课改名校的成功经验,探索出五环节教学模式(如图1)。

1.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

第一环节:“学”,包括课前以导学案、教材为介质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每天安排4节自主自习课,其中1节在校自习、3节家庭自习。家庭自习每节30分钟,总量不超过市教育局规定的每天一个半小时的作业量。

第二环节:“展”,是对具有普遍代表性的问题、出错率高的问题以及能归纳出方法、规律的重点问题的展示。它是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的展示,是分享质疑、提升思维品质的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情、调整教学策略的最好时机。

第三环节:“点”,是学生在“愤”和“悱”状态下的教师精讲点拨,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

第四环节:“练”,就是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分层练习,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基本能力。

第五环节:“测”,是用多种方式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检测和反馈。检测环节让师生双方对教与学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课后有针对性地补救。

五个环节中,“学”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练”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测”是课堂教学的反馈。

2.五环节教学的三个依托

一是以导学案为依托的自主学习。学校编制导学案的原则是: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层次性(照顾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探究性(设计探究性学习内容)。

编制导学案的具体要求是:要有明确可测的学习目标;要有明晰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有适当的学法指导;要有分层练习及检测材料。

二是以学习小组为依托的合作学习。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以综合素质好的学生为组长,组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合作学习。学习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定期总结评比。

三是以集体备课为依托的教学研究。备课组定期开展活动,对课标、教材、教法、学法进行研究,每周都要对下一周的导学案进行讨论修改,对教学隋况进行反思,精心编制单元教学检测试题。

3.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推进

一是学校从2010年9月起,在初一、初二年级推行“导、学、点、练、测”五环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五个环节是否齐全,学生是否进行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练习检测,都作为评课的重要指标,着力改变“满堂灌”的传统课堂模式。

二是开展了三轮“五环节”教学达标课活动。教师全员参加,每一轮都有不同的达标观测点,从达标课中选出优质课进行观摩研讨。对于不达标的教师,组织进一步学习教学模式、听课、整改,教研组内帮助、指导,直到达标。

三是在教学模式实践和完善的基础上,2013年9月将“导、学、点、练、测”五环节调整为“学、展、点、练、测”五个环节。

4.五环节教学带来的变化

一是教和学的方式变了。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课堂教学不再始于教师的“讲”,而是始于学生的“学”。同时,由“以教定学”变为“以学定教”,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

二是师生角色变了。学生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体,不再是听众与观众;教师成了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不再是主讲人。

三是教学效率高了。由于有了课前的先学,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熟悉了基础知识,解决了部分问题,上课便有备而来。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教师点拨,集中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四是学生综合能力强了。自主、合作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五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了。随着五环节教学模式的推进,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能力、教学理念、因材施教能力、驾驭课堂能力、自我反思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二、开展分层走班教学实验

在推进五环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们体会到了课堂转型给教学带来的变化,但如何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差异性教学呢?2011年9月,学校在多年进行差异性教学的基础上迈开了重要的一步,开始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其一是开展了分层走班教学实验。分层走班具体做法是:开学初将学生均衡分班,再以两个行政班为基础,根据学生数学、英语成绩的差异,结合学生家长的意愿,将相同师资的两个班的学生分成A、B两个层次:A层是基础薄弱的学生;B层是基础较好的学生。先在数学、英语两个学科实行分层走班,而其他学科暂不走班。

后来逐步加大实验的力度,分阶段实现各学科均开设A、B、C三个层次的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自主选择,形成自己的课程表,走班上课。

其二是在2014年9月,学校开始了“太原市初中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与实践”课题研究,借助“人人通”,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教学五环节 篇4

一、什么是教学五环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主要是: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它的源头即是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小结、布置作业。抓好教学五环节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根本保障。二、五环节的一般要求。

(一)备课

备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教师为上课做的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主要涉及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两个方面。教师备课主要是做好三项工作,订好三种计划。

(1)做好三项工作。

A、钻研教材。这包括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以及有关的教学参考书。钻研教材可分三步走,即“懂”、“透”、“化”三个阶段。

B、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状况、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等。

C、考虑教法。它包括如何组织教材以及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2)订好三种计划。

在做好上述三项工作的基础上,制订好以下三种计划: A、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B、课题(或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C、课时计划。即我们习惯上所称的“教案”。

(二)上课。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关键。上好一堂课,应符合以下要求:

1、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组织的好。

5、教学效果好。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基本要求是:

1、作业内容应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与深度,有助于学生对于“双基”的掌握和发展其智能;

2、选题要有代表性、典型性,作业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行作业分层布置;

3、作业应与教科书的内容有逻辑联系,要有典型性和举一反三的作用;

4、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教师要及时检查和批改作业,并作必要的讲评或个别指导。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教学工作的必要环节之一。辅导的方式有:指导学生课外作业;解答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给基础差的学生补课;给成绩优异的学生个别辅导等。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调控教学进程的重要手段。学业成绩的检查一般有平时检查与考试考查两种。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的基本要求是:

1、检查评定要注意科学性、有效性与可靠性。

2、检查和评定的内容应力求全面,又突出重点。

3、检查和评定的方法要灵活多样;

五环节教学模式 篇5

一)基本训练

激趣导入

这一步是为学生先学打下基础,是学生进行“自学”前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过度过“尝试题”发挥旧知的“迁移”作用,为学生学习解决尝试题铺路搭桥这一环节可视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1)尝试题引路。

(2)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教育情景。

总之在这一阶段,通过尝试题的引路或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迫切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下开始新的一课。二)认准目标

指导自学

认准目标,即把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准确地把握住,这既是对学生说的,也是对教师说的。教师和学生只有目标明确,方向才不会跑偏,才会集中精力攻主要问题,才会高效。目标的认定方式可灵活多样。既可课前重点认定,也可课中逐一认定。

出示尝试题后,学生转入自学,这里关键的是教师要根据学情出示相应的自学指导。让学生自学提示的引导下,更加有目的的自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自学情况,特别应关注学困生的自学指导。同时要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守纪律的学生以正面引导。

(三)合作学习

引导发现

合作学习首先是“兵教兵”,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有了问题学生之间可以讨论、可以在课本范例中获得启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解决开始提出的尝试题,这也是学生自学后的第一次反馈。最后教师抓住普遍性的关键问题认真点拨,作最后的概括讲解,把新知纳入学生的知识系统。

(四)变式训练

反馈调节(8分钟左右)

这是第二次的集中反馈,学生经过了前面的自学,解决了尝试问题,还没有从本质上抓住问题的特征,有必要进行巩固。

这一层次教师要通过变式题的训练使学生从本质上了解所学知识,从多角度掌握解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目的。教师也可以从这次训练中发现前面没有解决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明确。

这个模式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原来僵死的教学模式,体现“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当堂训练”的思想。充分运用变式训练和分层测试,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感受。从而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

模式说明:这只是一个基本模式,由于教学情况是不相同的,生搬硬套一个模式是不科学的。因此以上五步的操作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应用。增加一步或减少一步,或合并均可以。但“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不能变。因此,从基本式可派生出许多变式。

(五)分层测试

效果回授

五环节教学模式介绍 篇6

“五环节”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积极响应县局的号召,在消化吸收问题导学模式理论、安阳殷都经验、太谷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总结出了符合我校校情的“五环节”教学模式。现将操作程序具体介绍如下:

第一环:学案引导,自主学习;

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根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温馨提示的引导,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教材、伙伴、互联网、图书室等学习资源自主展开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这是学生主动学习,建构知识的核心,同时又是学生以后几个环节学习的基础,只有经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在以后的对学、群学、课堂展示中才能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有据可辩。

第二环:组内交流,合作提高;

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交流为主要学习手段,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实现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思维方法的优化互补,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第三环:展示互动,评价激励;

在“预习”的基础上,对导学案里的内容进行深入地探究,并将自己或本组的探究结果用简洁生动的方式展示出来,要求展示自己组提出的有价值的、未解决的问题,达到成果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也有学生学习中新的发现和感悟,还应该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就某一问题的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在学生展示阶段,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体态、分值、物品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评价、反馈,已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的作用,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完成。

第四环:引导探究,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探究知识、发现规律。教师要恰当的引导和点拨才能和学生有效探究相得益彰。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领者而不是指使者,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除了要创设探究氛围,还要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随机抛出充满智慧挑战的问题,要发挥组织者、协调者、点拨者的作用,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建议,保障自主解决问题的课堂秩序,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涨的探究热情,促使探究活动的有效进行。

第五环:练习巩固,达标测评。

一堂好的课,需要“动与静”的结合、“活与实”的结合。“动与静”的结合、“活与实”的结合就需落在课堂练习和当堂检测上,练测结合不仅让学生熟练掌握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对学生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同时能让学生通过检测,真正感受到“学有价值”、“学可致用”,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能进一步得以内化,并有意识的转化为知识运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让知识走出课堂、回归生活。

检测时做到堂堂清,测评节奏要快、反馈要及时、准确。要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分层检测,即基础知识题全部过关;闯关提升题,分级完成。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

131五环节教学总结 篇7

一、导学环节, 形式多样

作为一节课的起始环节, 导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 启迪学生思维, 集中学生注意力,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主动学习新知。因此在导学环节, 我非常重视导学的形式。我根据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 如:语言表达式、设疑问难式、启发点拨式、创设情境式、引读领读式等。使学生常感新鲜, 情不自禁地投入学习中去。

二、自学环节, 重视引导

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 小组合作、探究时的一个个问题随之而来。

长期以来, “自学”对学生来说一直徒有虚名, 或者说是一种形式, 学生始终很难独立地深入到对文本的理解中去。于是, 我一组组地引导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学每一个问题。每一小题都经过“自学———合作”的过程, 这样的自学完成得扎实, 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又让学生的自学成果在小组内得到了验证, 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接着, 我采取激励措施, 让小组之间展开竞赛, 看哪一组提的问题尖锐、深刻, 再比一比谁对问题的解决更有说服力。

面对小组自学讨论时速度慢、效率不高的状况, 我规定:交流讨论一道题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 3分钟后还难以解决的问题先暂时放一放。对个性问题, 老师巡视时, 帮助解疑;对共性问题, 在下面的探究环节及时进行探究解疑, 这样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不管怎么改革, 语文教学仍旧要关注多读、深入读、有感情地读。针对小组自学讨论时的就问题论问题、不知深入读文从文中找答案的现象, 我引导学生先深入读文。告诉学生: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这样讨论会更有益于解决问题。从此, 学生知道了先读书再解决问题的道理。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会带着问题去读书, 做到“读中悟、悟中读, 读悟结合”。

总之, 老师在此过程中既要蹲下去与学生平等对话, 又要站起来作引导;既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又要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

三、由“引”到“放”, 精彩展示

展示的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也由此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所谓“三分课内, 七分课外”, 可见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与积累的习惯和能力。但是, 尽管老师把各种展示形式列举给学生, 他们开始时也未必能巧妙地运用, 面对展示无味的课堂, 又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此问题, 我要做的就是想学生之未想, 做好课前备课时的展示预设, 预设采取什么样的展示形式会更突出精彩。为让学生的展示更精彩, 学生展示准备时, 我会根据学生所展示的内容作相应的指导, 每次重点指导一两个小组, 这样逐步做到展示精彩, 吸引学生。

语文课上的朗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此, 读书一定要贯穿各环节, 有感情地朗读更是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深入体会作者情感的有效方法。而在刚开始阶段的展示环节, 只布置一两个组展示朗读, 其他组只有听的份儿, 这使得“读的训练”有了局限, 朗读训练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针对这一现状, 我进行了改进:展示时, 我引导学生多与展示组互动;一组展示朗读时, 对于重点句段, 我及时引导其他组学生参与朗读“谁也想读读这句话?”“谁能读得比他还好?”“让我们共同朗读此段!”……这使课堂中的互动明显多了。但不足之处是我的引导过多。于是我想, 如果让展示朗读的小组成员主动带领全班同学, 邀请全班同学一起读或抽查个别学生读, 并代替老师来引导学生对重点字词句圈点、勾画, 作批注, 学生的学习劲头不是更高吗?记忆不是更深刻吗?这样, 在课堂上, 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得到彰显, “朗读训练”也得到了落实。

四、巧设探究, 挖掘精髓

对于探究这一环节, 我的做法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有时在自学后探究, 解决学生自学时出现的共性疑难;有时在展示后探究学生在展示环节出现的问题, 并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规范提高, 拓展延伸。

五、抓好总结, 检测提效

在总结环节, 我努力抓好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梳理、归纳、概括课堂内容;二是及时检测学习效果。一节课, 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 是不是当堂掌握了学习内容, 我会留下5分钟的时间, 采用笔试、背诵、口头回答等形式进行检测, 做到堂堂清, 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 这一切的正常运行是与老师的精心备课分不开的。因此, 学习新课前, 我都会深入地备课, 预设课堂上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情况, 并找出应对的办法。有准备的“预设”, 才能胸有成竹地面对课堂的“生成”。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坚持写“课改随笔”。每晚备完课后, 再记下每天的课堂教学情况, 记录亮点, 反思不足。我坚信“在反思中进取”的道理。

如今, “五环节”确实让我的语文课堂“活”了起来。学生在各方面, 特别是自信心、学习热情方面有很大的提高。我相信, “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会让我的课堂更精彩!

摘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五环节”教学法指导教学。导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自学、合作、探究交流, 激活思维;展示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重难点的突破以及课文相关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探究环节是对文本的深层挖掘;总结环节提高了学习效率, 让学生在反思中进步。

问题五环节教学模式初探 篇8

关键词::自学;质疑;分析;归纳;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31-01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无论从内容、过程和方法上,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师应有敏锐的洞察力,需不断加强教研的深度和广度,最大限度地挖掘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构建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扎实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在语文教学中,大胆运用和探索“问题五环节教学模式”,从课堂入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学——质疑、解疑——分析——归纳——运用的思维过程为步骤。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巧妙设问,恰当拟定自学提纲,运用启发式、激励性和贴近儿童生活的语言素材,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使各层次的学生投入学习,并积极动脑,形成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利于能力培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学生自学

这一环节的教师活动是导入激趣,引导自学,提供自学提纲。导入课题要找准切入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可采用讲故事、谈话、听音乐、唱歌曲等形式。如教学《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时,我给学生放《生日快乐》这首曲子,学生随着音乐不由自主地唱起了生日快乐歌,渲染了课堂气氛,也唤起了学生对过生日的回忆,有的学生就会向大家交流:“我过生日时,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我过生日时爸爸给我买了新衣服”……。接着老师出示自学提纲:“1、自学课文,画出生字词;2、借助工具书学习字词;3、想想课文的大致内容是什么?”给学生约十分钟的时间自学,教师巡视,有目的地个别辅导,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学生相互质疑

此环节首先要交流自己的自学所得,解决字词障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充分展示学生的自学成果,通过“我读懂了什么”的交流,发挥学生的交际水平,并达到解读课文,深入理解的目的。特别要注意的是,此时教师只是交流平台中的组织者,可适当点拨,重在引导,切不可滔滔不绝,喧宾夺主,而影响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交流中自觉地消化吸收课文内容,收到人课合一的效果,使人觉得这不是单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对生活中的人和事的再现和表演,如在品读《小红松救活了》时,学生都紧紧围绕“马永顺爷爷对小红松的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我相机点拨:“这棵红松就是他的……”学生立即产生了共鸣,有的说“心肝”,有的说“宝贝”,有的说“是他的希望”……。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使主题进一步升华。教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真正把语文课变成了学生体验生活的实践课。

三、教师质疑,学生答疑

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后,学生是否充分理解了课文的深刻内涵,受到了教育和启发呢?教师应精心准备拓展问题,来突破课文的难点。如在教学《绝招》时,我和学生共同欣赏了三胖、二福和小柱子的绝招,在惊叹于三位小朋友精湛的绝活之后,我问:“你们想练什么绝招呢?”通过讨论,学生纷纷发言:“我要练一副好歌喉”、“我要练一手好字”、“我要成为神医”……不经意中学生道出了练“绝招”的真谛——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这种精神境界,圆满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师生共同归纳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结构

通过前面三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基本学会了课本知识,掌握了学习重点,但对知识的理解是零散的,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缺乏逻辑性。因此,将知识提练并形成系统的逻辑性强的知识结构十分重要。如在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当学生初步理解大自然的天然指南针后,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太阳、北极星、大树、雪……是怎样指方向的,使学生对大自然的指南针有个系统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培养了学生治学的态度。此环节也应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自行提炼。教师还可有意出错或与学生争论,提高学生辨别事物的能力。

五、运用知识形成能力

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 篇9

一、“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学生的认识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所以,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的知识去研究、解决问题。人类知识的历史发展过程总的来说,是“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正是贯彻这一哲学认识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学生原来的认识结构基础上,通过深入探究,不断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认识。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收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个人知识的形成不是取决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而是取决于个人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而形成的理解。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是不同的。所以建构主义教学就是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构建他们的知识,更注重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多元智力理论。哈佛大学霍华德加纳教授在《心智的结构》中把智力定义为“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同时,他认为人的智力是一组智力而不是一种能力,至少包括7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由于学生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就要求教学要成为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的活动。新课程打破了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载体,使教学的过程更多元化,具有综合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自己长处的机会,也促进了学生间的合作而不单纯是竞争的关系。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也要有相应的针对性的指导。

4、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理性,认为人是主动的、理性的、追求有价值目标的、有其积极生命和生长态度的。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化,认为人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先天潜能得到实现。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学家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点,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实现其潜能。教育应把自我实现的抉择权留给学生,以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展为目标。教学要尊重“四性”:参与性、自主性、情感性、独创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概念,提出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个人价值观。

二、“三步五环节” 教学模式的概述

“三步”是指“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训练”三个步骤; “五环节”是指课内探究过程中的“预习检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训练”五个环节。

三、“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内涵

1、“三步”:

是指“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训练”三个步骤。(1)课前预习:重点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设计预习学案?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

(2)课内探究:要体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探究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明确哪些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疑难点拨?教学反思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课堂上要体现知识反馈、错误矫正、课堂检测、目标达成和拓展提升等。

(3)课后训练:要体现作业的分层布置,教师要根据学生接受、消化、吸收知识的能力不同,把学生分为A、B两类,或A、B、C三类,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既要保证大面积学生扎实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又要保证部分发展力较强的学生得到拓展提升。

“三布置三不布置”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

2、“五环节”

是指课内探究过程中的“预习检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训练”五个环节。

1、预习检测:教师要采用查看导学案、课堂提问、指名板演等形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检测。教师要保证90%以上学生能顺利完成预习目标,对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错误给予纠正,并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打下基础。

3、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4、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三讲三不讲”的原则。

5、当堂训练:针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精编精选当堂检测内容,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四、“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变式

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个课型(每个学科的功能和名称不同)。如语文课可设计为:①阅读课;②习作课;③复习课;④综合实践课;⑤拓展(增量)阅读课。

各个学科应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按照“三步五环节”的相关要求设计五种不同的课型,在各种课型的流程设计上要体现课前预习,课内探究和课后拓展三个步骤,同时在课内探究的过程中体现预习检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训练。

对于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这两个环节要保证时间和效果。如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是否可放在课内,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既保证预习的有效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预习能力和习惯。再如部分学科的课后拓展也可和当堂训练相结合。

五、应用“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

2、抓好学习小组建设:

(1)建议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编排方法,每组四人,分A、B、C三层,A层1人,B层2人,C层1人。对于疑难点可首先组织分层解答疑问,然后同层展示交流讨论。

(2)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热心、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

(3)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4)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杜绝为评价而评价,用恰当的评价促进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学习精神,把评价变为一堂课的佐料,自然顺畅。

3、认真备课:按“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精心设计,确保课堂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围绕学习目标,加大课堂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每一个目标下的学习内容,老师都对时间、方法、过程、结果有明确、具体、严格的要求,每堂课的容量和强度都要达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

教学五环节工作要求(范文模版) 篇10

下堡中心校

下堡小学

教学工作的任务是: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情感和意志,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的备课、上课、批 改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及评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五个基 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检测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机的组成部分,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又有其独特的内容又与其他环节有相关性无法割裂。从对象上看包括教师和学生,从操作上看包括教和学,从内容上看是三维目标的实现,从影响“教学五环节”的因素来看有教师、学生、家庭和社会等诸多因素。为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落实教学常规,对教学五环节提出如下工作要求。

一、备课

备课是“教学五环节”的首要环节,也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备课要求教师对新教材和课标有正确的理解,对整册教材和整个学段有整体的认识,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有充分的把握,甚至对学生的秉性、特长和不足有很好的了解。备课也是教师对教育认识、态度、水平等综合素质的一次检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备课质量的优劣将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具体要求是:

1、全册备课。每学期开课前,做到通览教材,弄清编排意图,了解基本内容,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以计划统筹安排各章节的教 学内容。

2、单元备课。一般包括分析本单元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前后单元 的内在联系,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的重、难点及课时的具体 划分等。

3、课时备课。要编写课时计划即教案,一般包括:

①教材理解分析。本块要写成一篇短文(英语教案用汉语编 写)文中阐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材编排意图,本课涉及到的 内容(理科涉及的知识点),学生从中应达到的能力,此文中应渗 透表述出其中的重难点,本课在教材中的位置与前后之间的联系(理 科更应注重此点的分析)

②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具体、分层、可测、有情感目标。

⑧教学重难点:能找准重点,抓对难点。

④教学准备:使用的教具、学具、自制课件等应写清楚。

⑤教学过程:包括组织教学,情景的创设,导语的设计,复习提问,探究新课,提问设计,讨论内容,布置作业,巩固新课,板书和作业设计等环节。并对各个环节的用时作大体确定,以加强 教学计划性。

⑥教后小记与教学反思的撰写:语文每课、数学每个习题写 教后小记,每单元写一篇教学反思。

教学小记:写明本课的教学闪光点和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后的 不足之处,以及补救措施。教学反思对一单元课堂教学工作的得失 的反思与补救措施以及今后教学方法的调整等。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五环节”的核心,是教学有效性的实施和体现的过程。如果说备课是战略,那上课就是战术的具体实施了,上课40分钟必须紧紧围绕备课设定的目标,课堂内容有序推进。上课绝不是背教案,好多环节和内容是生成性的,需要教师用智慧对生成知识和能力及时引导和培养,所以上课本身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还要根据双向互动信息的交流,科学预留作业巩固已学的知识。具体要求是: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按质按量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

①每节课要求明确目标任务,既要有教养、教育的任务,也 要有发展的任务。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为实现目标任务服务。

②课堂教学要正确、准确地传授知识,决不能含乎其辞,似 是而非。

⑧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能够通过探求新知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④通过教学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

⑤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能从教与学实际出 发,选取最佳地教学方法教学。

⑥教学结构合理,环节安排、时间分配、详略处理要恰当,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设计要合理,组织要严密。

⑦要有创新精神,坚持课堂教学教改。

⑧教具运用要得当,积极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自制 教具,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2、教师要遵守上课时间,课前三分钟到达教室门口等候,或进 教室检查学生课前准备。上课铃响后立即进入教室,不搞与本课无 关的活动。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离开课堂,不拖堂,不任 意停课,不擅自调课。

3、教师讲课要运用普通话,语言要清晰,生动、精炼、准确、鲜明、富有启发性、艺术性。讲课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深入 浅出,通俗易懂,不在课堂上训斥学生,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要 进行教育,但不能为了少数人不遵守纪律而停课训斥,妨碍全班学习。

4、课堂板书要紧密结合讲解,做到精要、工整、条理美观、并 注意照顾学生视力。

5、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对学困生的辅导,对 优等生的培养。

6、教师上课要衣着整洁、朴素、大方、钮扣要扣好。禁止穿背 心和拖鞋上讲台,禁止穿奇装异服或特别艳丽的服装上讲台,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不有意卖弄、不耸人听闻。

7、课堂上要求学生坐姿端正,写字看书姿势正确,回答问题语 言要清晰、声音哄亮,思维活跃、有逻辑性、运用普通话。注意培 养学生当众讲话能力。

8、要适当布置作业,不要加重学生负担。

三、作业布置和批改 作业是“教学五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既是对备课、上课有效性的检验,也是辅导和检测的依据。作业的设计是教师对教材和学生把握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考量,作业的有效性又是对备课和上课有效性的检测。因此作业不仅仅是检查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检测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这意义上看,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重视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要重视作业的精选,布置适量、适合的作业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的落实减负增效。

作业绝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作业是师生共同的作业。作业批改我们要做到有布置必收、有收必批、有错必纠、纠后全会。教师通过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可以知道上课中留下的遗憾,学生在哪些知识点或能力还比较薄弱,为后期的复习或个别辅导提供了信息。具体要求是:

(一)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作业要严格要求。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和学习精神。各科教师都应提出和 认真执行对作业的要求。

1、作业本要整齐划一,书写款式要规范化。

2、作业必须在认真理解教材、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按时完成。

3、作业时数与课时比例要恰当,学生各科作业(包括预习、朗 读、阅读作业)要严格控制。一年级一般不留家庭书面作业,二年 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20分钟,三——五年级不超过30分钟。

4、选择布置作业的原则。①作业的内容应合乎新课标,教材内容的要求,注意知识的 系统性,连贯性。

②必须精选作业,作业题目要有典型性,创新性,多样性,避免频繁重复,过多,过难。

③作业要面向全体学生,即面向多数,照顾两头。题目分基本型和提高型。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规定的作业时间内可采用两套作业的方法。

④各学科作业份量要适当,不挤占其它学科时间和学生休息 时间。

⑤不能用加大作业量的方法惩罚学生。

⑥作业要有针对性,要有具体要求。

⑦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作业的方法,要辅导那些经过钻研而 又发生困难的学生,尤其要辅导那些基础差的学生。

(二)作业批改:

1、及时批改,除作文外,当日作业当日批阅,要给学生留有及时查看改正错误的时间。

2、批阅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做到有错必纠。

3、批阅方法可灵活多样:书批、面批相结合,以书批为主;重点批与一般批相结合,以一般批为主;教师批与学生批相结合,以 教师批为主。

4、有批、有改、有提示、有要求。批评要中肯具体,有指导意见,有鼓励性,必须注明批改日期。

5、对学生完成作业要严格要求,要求独立完成,有错必纠,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必须全批全改。

6、建立作业批改登记簿,对发挥好,有创造性的作业以及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加以记载,积累资料,用于改进教学后的辅导。

7、作业批阅后要做好评讲工作。肯定正确的,指出错误的,表扬有发挥,有创建的,批评无故不完成作业的,对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错误要讲解揭示,找出错误原因,师生共同纠正。

8、对于优秀作文和作业应张贴或传阅展出。

附:作业批改要有修改符号(语文、作文)数学及其它作业批改符号(对号√、错号X、缺点号……)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查漏补缺和必要的补充提高,决不能把它排斥在教学全过程之外,认为可有可无。个别辅导或全体辅导是对前几个环节的拾遗补缺,是整个教学有效性的完善。个别辅导是以人为本和分层教学的实际运用,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辅导要及时,注意时效性;辅导要分层,对共性问题集中辅导,个性问题个别辅导,特殊学生要特别辅导。课外辅导的基本要是:

1、平时学生提问,应耐心指导和帮助。

2、要因材施教。为了避免优生“吃不饱”和学困生“吃不消” 的现象,教师在搞好班级教学同时,对两头的学生要进行辅导。对知识缺漏较多和因病因事缺课的学生要及时地有计划地补课。

3、要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动向,发现有创见、有抱负的学生应及时支持、培养。发现有掉队的学生,要及时与班主任家长联系,作好工作。帮助学生释疑,补课,以防功课落得太远而失掉信心。

4、采取多种形式补课。个别问题个别补,共性问题集体补。在方法上可以辅导、专谈、问题解答、组织学生互相学习,但应以小 型、个别辅导为主,集体补课要适当控制人数和次数。

5、补习要持之以恒,指导一个有创见的学生拔尖,特别是帮助一个学困生解困,教师要有高度责任心,要耐心、及时、持之以恒使优生更优,学困生无困。

6、辅导时要有全面观点,随时注意照顾其它学科,不加重学生负担,不损害学生健康,征得家长的配合。

五、检测

检测是对前四个环节有效性测评的一种手段,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标杆性。命制检测题既是考核学生掌握的程度,也是考量教师是否把握了课改的精神,是否对新课标了然于心。检测对于以后学生自主复习具有导向作用,所以我们切忌随意照搬照抄试卷,也切忌随心所欲地出卷,否定自己上课时对教材的把握,误导学生复习的方向,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负担。检测环节有意义的工作是检测后的质量分析以及相关知识能力的矫正补救强化,这要比各种数据分析要重要的多,望大家高度重视。具体要求是:

1、检测要以新课标和教材的基本要求为依据,着重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不出偏题,怪题,不搞突然袭击,更不能把检测作为强迫学生学习和惩罚学生的手段。

2、平时以单元形成性试题进行单元检测,期末进行终结性考试。

3、检测时应认真监考,严肃考纪,要求学生独立答卷。

4、每次考试后,都要认真进行试卷分析,总结教与学方面的经验教训,做好考后评讲,不断改进教学。

“五环节教学法”课改实验报告 篇11

传统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面对传统教育下学生厌学情绪较高的现状,高效课堂应运而生。

二、理论依据

中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实验目标

通过“五环节教学法”的实验研究能够明显地改变学生学习语文的不动手、不动口、不动脑的滞后的学习意识,大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四、实验内容

“五环节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五个不同的学生学习训练环节。

1.预习自学,探究问题

预习自学,探究问题是课堂训练的基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奏。从时间角度考虑,预习训练分为课前准备预习训练和课堂预习检测训练。

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在预习之后,有学生自主完成学案,中等以上学生通过自学后都能完成,但一些综合思考性题目需要讨论解决,并注意标记。

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这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仅是优秀学生帮助学困生,更是让全部学生把思路打开,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同题进行交流、讨论。

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或提炼典型的解题思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不能一一展示,每一个组选一名代表,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用其他颜色的笔对展示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然后老师再进行点拨。

5.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清理过关,使知识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实,最后进行达标颈侧:可以是口头检查,也可以是同学之间一对一检查,可以用小纸条,还可以设计题目进行书面检测。

五、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

1.学生对“五环节教学法”研究的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2.“分组合作,讨论解疑”的实际操作仍有浮于表面之嫌,这样

就会造成学生“吃不透”的现象,影响教学的开展。此项研究还需深入开展。

回首课改实验历程,我愈加感受到,教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还是显示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将不负众望,积极改革创新,努力谱写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特色建设的新

上一篇:高级育婴师教材下一篇:健康运动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