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之探

2024-09-15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之探(共7篇)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之探 篇1

摘要:优化教学课堂环节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而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及其取得的成效, 又促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体作用, 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 要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造的时间和空间, 使其能在教师的启发下, 独立完成任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了一些问题:如淡化了基本知识的教学, 弱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效率十分低下。由于课堂效率不高, 课内损失课外补, 大搞集体补课、大搞“题海战、满堂灌”, 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偏离了培养目标。

面对上述存在的种种问题, 如何改变其现状, 使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真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 笔者反复思考后认为, 应该从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这这角度着手, 来提高教学效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的效益密切相关, 优化课堂教学要把握好两个原则:第一,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即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体作用, 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 要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创造的时间和空间, 使其能在教师的启发下, 独立完成任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二, 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性。确定课堂教学每一环节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尽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同, 内容更是不尽相同, 但鉴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 其教学环节应按:复习铺垫——导入新课——探求新知——巩固练习——归纳小结的程序进行。

一、优化复习铺垫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转化总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复习旧知识的目的在于对已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信息反馈。它具有控制、调节教学活动、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从“温故”出发, 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深入追求欲望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善于从新知识相关联的若干旧知识中选择新知识的生长点, 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提出启发、思考性强的问题, 使学生感到“心求通而未达, 口欲言而未能”从而激发学生尝试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

二、优化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在整个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习兴趣, 引起内在的求知欲, 使学生在学习新课一开始就是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 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在设计导入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 防止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生拉硬套, 牵强附会。 (2) 导入对学生接受内容要有启发性, 以便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3) 导入要有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 学习时轻松愉快, 学习效率自然会高。 (4) 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要使新课的开始能扣动学生的心弦, 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住学生, 需要教师讲究语言的艺术。 (5) 导入新课的时间不宜过长。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开头, 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 不能喧宾夺主。为此, 要优化新课导入, 要精心设疑, 创设问题的情境, 真正做到“导情引思”, 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三、优化新知探求

新知探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感知方法的主要途径。为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创设数学思维的情景, 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即参与到概念、判断、推理的形成过程, 法则、定理、性质的推导过程, 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去。教师在启发引导时, 要善于在知识的生长点上设疑, 特别是当学生不能凭原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陷入了迷惑不解的困境时, 这儿既是新旧知识发生矛盾的焦点, 又是教师进行启发引导的最佳情境, 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良好契机。教师在设计时, 一要注意暴露学生学习过程的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 并且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发现、解决;二要注意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赞扬, 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见解, 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三要注意加强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 (2) 整个新知的探求过程中, 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参与的思想, 学生是探求新知识的主体。凡是学生能回答的由学生说, 说不完整的让学生间互相补充;凡是学生可以做实验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去做;凡是学生自己能归纳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凡是可由学生评价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可学生间相互评价。在探求新知过程中, 教师的参与作用是指路子、出点子、想法子, 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实践、积极探索。 (3)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要注意能力的培养、思想方法的提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4) 要创设愉快和谐, 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要讲究情感化和艺术化, 学生的积极情感主要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诱导下产生的。为此, 教师在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 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 从而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四、优化巩固练习

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而且对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巩固练习要遵循以下几点: (1) 练习要有目的性, 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2) 练习要及时, 使学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反复循环, 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 (3) 练习要有层次性。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 以及学生的认知的有序性选择练习题, 做到由易到难、以简驭繁, 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 又要使优秀生“吃得饱”。 (4) 练习要多样化, 为巩固概念, 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 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 (5) 练习中要有反馈。没有反馈的练习是盲目的练习, 教师要根据当堂练习的反馈及时给与激励性的评价, 对出现的问题, 要及时解决, 予以纠正。

五、优化归纳小结

课堂小结有利于促进学生消化, 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结束前,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归纳本节的知识, 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同时教师要强调重点内容和应注意的问题, 准确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指出下一步要求。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梳理的同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获取知识所用的方法和思路进行回忆、总结、明确, 即进行学法小结。整个课堂小结要做到两个突出:突出教学目标, 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语言要简明扼要。

总之, 优化教学课堂环节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而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及其取得的成效, 又促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因此, 优化课堂教学就是使其每一个环节尽量合理化、科学化。要运用现代化教学理论关于课堂教学结构、环节的新理论、新技术 (特别是电教手段的广泛应用) , 保证学生学有所得, 学有所乐,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 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学习之中,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之探 篇2

——西峡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心得

*******小学***

2014年4月11日,我参加了“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模式与教学环节改进专题”活动。学习时间为两天,聆听了河南省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西夏县教研室主任杨文普关于区域推进的西峡教学模式的报告;山东乐陵市实验小学校长李升勇校长关于课堂教学的颠覆与重建的报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刘树仁关于如何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能报告等。其中对西峡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结合自己聆听的报告和搜集整理的资料,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和心得简要总结汇报如下: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生成背景及成效

与许多地方一样,西峡也一度遭遇县域教育改革的困惑,也曾为面临的教育转型而束手无策,西峡教育界不会忘记在2002年的南阳市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上被12次点名,12次点名不是表扬,而是按照不同指标均被排在了最后几名,西峡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上任不久的教育局孙占梅局长决心要解放思想、找准切入点,尽快实现县域教育的突围和转型。2003年12月孙局长带领县教研室主任杨文普及各科教研员赴江苏学习洋思经验,正是这次学习之旅,开启了西峡教改的新篇章。

在实践洋思经验中他们发现,洋思课堂把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型变成思考型,是教育理念的重大改革,但洋思的课堂依然是老师预设问题多,学生被动思考多,整堂课仍然是学生解答问题多,提出问题少,过于注重学生“答”,忽略了让学生“问”。而他们经认真思考认为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学“答”最多只能做到“青出于蓝而止于蓝”,只有学会了发“问”才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探索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自主发现和探究,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在教研室杨文普主任的带领下,在广大教师、校长和教研员的不断学习、借鉴和实践中,他们逐步总结生成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试用几年来,该县中招成绩连续四年全市领先,高招成绩连续四年增幅全市第一。不仅如此,近年来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辍学、逃学和课堂上的睡觉现象消失了,学生观察、发现、质疑、探究习惯逐渐形成,学生的课业负担明显减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及操作流程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新知、学生学习新知的三个重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或者说课堂操作流程来看包括四个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第一步:“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也是课堂导入的过程,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具体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这一环节一般涉及三个步骤。①创设问题情景。上课刚开始教师就要通过生活实例、社会热点、口头(肢体)语言、音像资料、实验操作等方法,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尽快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②设置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针对不同课型,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后提出,若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要明白: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学生应掌握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提纲,问题设置的是否准确、简明和恰当是一节课成败的根本。③学生自探,也就是学生针对自探问题学习文本,自主探究,这里要让学生做到三个明确:一要明确本次自学内容或范围;二要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类比回忆,还是边看书边练习(操作);三是明确自学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第二步“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和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这里要解的“疑”既包括设疑自探中所设的“疑”,也包括自探中派生出的新的疑问。这里的“合探”一般包括三种形式①提问与评价。操作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中等生或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主要在这一环节培养和体现。②讨论。通过提问检查,如果学困生答对了,说明这个问题全班都解决了,不需要在此浪费时间,立即转入下一个问题。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难度小的问题让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要定主持人,定先后发言顺序。③是讲解。通过讨论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予以讲解、点拨。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以上两个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在同一堂课中反复出现,如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设疑自探

二、解疑合探二„„等等。

第三步:“质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质疑,甚至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它权威挑战,让不同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再次提出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并且引导学生自己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如果说一开始的“设疑”是“走进教材,用好教材”,这里的“质疑”就是“走出教材,超出教材”,这是一个深化和拓展知识的过程,也是从课本知识向实际应用升华的必由之路,是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关键环节,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时期。

第四步:“运用拓展”。是指师生围绕学习目标,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分别编拟

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归纳本节知识。此环节一般有三个方面内容:①让学生围绕本节所学知识编拟一些基础题和一些拓展延伸性习题,教师通过巡视选择有价值的展示给全体学生练习使用。②教师编拟一些基础性试题,作为本节教学任务的“底线”,要求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基础性习题解决以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质的习题,让中等生展示、优等生评价。③反思归纳。也是对本节所学内容的梳理,是对整个探究过程的回放和体会,具体操作是学生先说教师后评。

以上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和一般流程,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类型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运用。

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推广运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学习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要真正把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精神实质。“三疑三探”似是模式,实为理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或同学科的不同课型,同课型的不同内容、同内容的不同情景、同情景的不同学生灵活组织教学活动。但就整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来看,尤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设疑自探”环节。①设置的自探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既不能太碎太杂也不能太大太空,更不要设置让学生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答案,不需要思考或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②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应“关住”嘴巴,静心察言观色,需要与学生交流时,以个体轻声交流或以态势语的方式进行,给学生以静心思考的环境。但教师也不要以为自探是学生自己的事,要么甩手闲转,要么翻看教案,事不关已。教师要眼亮起来,心活起来,用心用眼捕捉自学信息,适时地勘察学情,督促、引导没有进入自学状态的学生尽快进入状态。教师要给学生留足时间,不要怕费时,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和潜力,相信在自己的耐心等待下,一个个小脑袋会思出精彩,想出惊喜。

第二“解疑合探”环节。①“解疑”时不要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

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充分思考的情况下,让学生回答或讨论;也不要不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按自探题纲从头到尾重新讲一遍,换汤不换药。既使对于重点问题也不要一味的指定若干个学生回答,张三说罢,李四说,在同一个层次上来回说,问题的深度、广度挖掘不出来,重点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导致课上不足课下补的不良现象,教师应采取“交流—评价—再交流„„”“朗读—评价—再朗读 „„”的方法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次次交流评价中激活思维,升华认识,感悟道理。②“合探”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要优先学困生,不要为了节省课堂时间,仅让中等以上“举手”要求发言的学生回答一遍了事,这样就掩盖了学情,学困生会越来越“困”,越来越“哑”,班级两级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了空话。另外,“合探”时的小组讨论要定人员、定时间、定主持人、定发言顺序,千万不可一味为了烘托气氛,搞形式主义,很简单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组织讨论。

第三“质疑再探”环节,此环节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启发诱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学生无“疑”可“质”的情况。事实上不是学生没有问题,也不是学生不会提问题,而是教师的行为终止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探究,一些颇有价值的问题只好胎死腹中了。为此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话语中饱含启发学生质疑的意思了吗?眼神中充满希望学生质疑的期待了吗?问学生刚才的设疑是否彻底解决,给学生回顾、反思、自查的时间了吗?另外,质疑再探的主体仍然是学生,教师不可越位代替,问题由学生自已发现、提出,主要还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可沿着“学生思考—学生质疑—学生解疑”的思路进行,教师既不要替学生质疑也不要变成答记者问,学生一问教师一答,违背“三讲三不讲”的原则。

第四,运用拓展环节,要讲究实用原则,教师编拟的习题要距离新课最近,最能训练学生新知,不要追求“花哨”,教师一下子设计了四五道题,让学生想一想、讲一讲、演一演、写一写„„,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根本完不成,运用拓

展成了一种摆设。另外要给足学生反思归纳的时间和多数学生表达的机会,不要把反思归纳变成教师“一言堂”。

四、考察所引发的思考

优化教学环节,激发课堂活力 篇3

【关键词】趣味教学 积极性 引导 探究

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通过深入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设计教學内容时,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还要给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让他们受到周围环境的感染,主动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敢于用英语和他人进行交流,使他们的英语综合素质获得提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时,教师要设计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环节进行学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愿意学习英语知识,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探究,有效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英语课堂充满了活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使他们创造性的掌握英语知识,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英语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处于一个汉语的环境,他们在学习英语知识时,思维方式和汉语的语法结构都对英语学习产生了负迁移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英语环境中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有助于他们掌握英语思维方式,能流利的运用英语进行教学。在设置英语环境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教室中的资源,把教室中各个物品都贴上英语单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课本文具中贴上英语单词。对于一些没有学过的单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英语词典来学习,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英语环境的设计上。在教室的墙壁上,教师可以贴上英语名人名言;在黑板报上设计英语专栏,把学生的优秀作业和英语短文贴到上面。通过英语环境的设计,学生每天都受到英语知识的熏陶,使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探究学习,在课下时间也能通过阅读墙壁上的名人名言来培养英语语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运用英语和学生进行交流,对他们进行指导。在教师的示范作用下,学生能大胆的开口说英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改正语法中的错误,不断提高他们的英语交流能力。在英语环境中进行学习,让学生有了更深的学习体验,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收获,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念,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把歌曲融入到教学中,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以教材内容以依据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英文歌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课堂教学氛围活跃起来,学生在英文歌曲的带动下放松心情,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在选择英文歌曲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的英文歌曲进行播放,同时,选择的英文歌曲要和教学内容相关联,让学生在学唱英文歌曲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高效进行。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比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要好得多。在情境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积极的和教师进行互动。例如:在教学有关颜色的单词时,在上课一开始,我给学生创设了故事情境:“Today,I am going to tell you a story!”听到我说这句话,学生都露出好奇和期待的目光。在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我结合多媒体进行故事内容的图片展示,并向学生介绍故事的主人公——小熊猫是卖水果的小生意人,你知道他都卖些什么水果吗?在故事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根据生活经验说出了自己的猜想,我顺势把学生的猜想用多媒体呈现出来,这样就自然引出了 yellow banana、purple grapes……等,学生轻松的掌握了有关颜色的词汇。在有趣的故事中进行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展示,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表扬。针对学生的这种天性,教师要用发现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取得的学习成就进行表扬,激励学生产生更强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创作性思维,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通过积极回答问题和阐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大胆展示中高效进行。除了在教学活动中展示学习中的收获,教师还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小小展示台”,把学生设计的英文卡片、写的英语书法、英语风景介绍等进行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获得了学习的自豪感,使他们树立进一步学习英语知识的信念。同时,“小小展示台”的创设还对其他学生起到了榜样和激励作用,让不愿意进行自我展示的学生也鼓起勇气,把自己的优秀英语作品放到展示台上进行展示。通过积极的展示,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了乐趣,更好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英语课堂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展现生机,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

用建构主义优化英语教学之探 篇4

一、构建生生自由情境,鼓励积极参与

创设与教材资源相似的情境,让学生在自由探究和主动表达的过程中深化理解感知,更利于他们识记运用。建构自由学习情境,能使得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学习同感,便于他们据此调整学习策略方法,满足学习发展需要。

建构宽松自由的情境,能给学生更多话语表达权和建言献策的权利,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更为丰富的认知感悟。根据课程学习内容要求,创设与课程相似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在熟悉教材资源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学习情境氛围。创设自由和谐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主动调整学习思维,帮助他们更好梳理知识体系。关注学生的自由化交流需要,多给他们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的思维问题,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乐趣和激情,满足主动探究欲望需求。

营造生生自由的学习情境,利于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深化理解,更好识记运用。如在译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6 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Reading A: 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阅读教学中,不妨将教室布置成电视台采访的场景,鼓励他们就“What are you go-ing to say to ORBIS doctor?”和“What do you want tosay to the poor people?”等进行模拟表达,帮助他们强化识记运用。同时,建议学生扮演记者、医生以及贫民代表等角色,围绕“How do you think of ORBIS doc-tor?”进行互动表达交流,以此来帮助他们增强理解识记运用能力水平。

二、建构各抒己见过程,倡导主动合作

让学生在平等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发言和积极表达,能使得他们获得更为深刻的认知体验。鼓励学生在畅所欲言的表达过程中主动交流,不仅能对课程学习内容起到活化和延伸的作用,还能够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养成团结协作的良好学习氛围。

建构各抒己见的学习过程,能使得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有更为丰富的认知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多元化和有层次性的思考探究任务,引导他们在自我质疑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增强探究的激情。建议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要求运用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和角色对话等方式来主动表达,营造浓郁的课堂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发展和创新,鼓励他们根据各自的感受,尝试运用多元化的思维方法来引导他们深入交流,增强感悟体验。

搭建畅所欲言的平台载体,引导学生将各自的心声主动表达出来,更能有效激活他们的认知思维情感。例如 ,在八年级 上册Unit 1 Friends的Reading: Bestfriends教学中,不妨以“What happened between yourfriend and you?”为话题鼓励学生进行主动表达。在此基础上,可设计一定的思考任务:“Which character doyou like best of your good friend?”和“What do youwant to say to your good friend?”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建议学生按照表达任务要求进行主动表达。教师可针对学生的表达,组织进行交流活动,按照“What do youlearn from your good friend?”进行相互表达,以此来加深理解感知。

三、建构丰富多彩活动,深化语用技能

延伸课程知识,通过实景体验的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能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更为全面。为学生建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使得学生在主动探究和感知中,增强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以活化教材资源为重要方式,注重相似性和多元化,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情景活动中更好调整思维策略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延伸教学活动,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主动灵活运用,创设活动应体现的动态化和情趣性,设计的活动要能抓住学生的认知兴奋点,激活他们的感知思维。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实践进行探索,以突出主动表达为基准,多让学生在演讲、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大胆交流,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 篇5

通过网络研修学习与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发现,我认为在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环节,增强教学效果。就此,谈谈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对事物有了美感,也就变“苦学”为“乐学”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师探索的主题,改变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等等。现在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出现,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第一、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通过屏幕出现的那一副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那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劲头,那变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单调和枯燥乏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到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形成了一股学习的动力的效果。我使用了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先在屏幕上用动画显示了主题画面,并加上美妙的音乐,一下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学们对于老师要上的课充满了渴望,学习热情高涨。第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当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这时,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就应该为他们创设各种条件,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不仅可使一些使本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教学简单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教师更好地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化抽象为简单。在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优化和练习,并且不断巩固新知识。

(1)在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性地掌握知识。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思考、讨论、操作、答问、质疑、总结。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提高了能力。

(2)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解决重点、难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边讲解边演示,变抽象为具体,诱导启发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问题的环境,促进他们动脑筋,使所有学生都去思考问题。通过生动的演示和实验使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优化教学环节 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篇6

1优化导入环节。激起学习兴趣

精彩的导人虽然仅有几句话或几分钟,但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如同戏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能有效制造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的教学过程中,让两个力气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做一个“夺瓶”的游戏,教师先让其中一位同学抓住较细的瓶颈,另一位同学抓住较粗的瓶身,然后互相拉夺,看谁获胜。接着教师让获胜者在手上涂上洗洁精再夺,看能否再获胜?为什么?这样引入新课,有活泼的形式,有紧张的情节,有逼真的表演,有热烈的场面。通过对比,不仅抓住学生“喜新奇,好热闹”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而且揭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质。

对“导人”的要求是:有目的性、趣味性、简洁性。

2优化提问环节。激发有效思考

以设置问题方式来讲解。设计和提出问题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根据同步教学原理,提问能很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启发学生思考,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情绪,加强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及时反馈信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譬如,在课堂提问过程中,一些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常常会抢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使得其他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失去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机会。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又回到被动学习的老路上去了。若课堂提问形式过于单一,学生会渐渐对提问产生厌烦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做。1.要求学生不迷信书本,善于质疑,打破传统思维,大胆提出新颖的见解,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例如:在学习《我们怎样区分声音》时,向学生们提出:有经验的养蜂人,可以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好蜜回来,这是为什么?无论学生答案如何,千万不要斥责孩子的无知,可笑的答案中时时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又如在《重力》这一课,提出一个问题: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为什么看到树上的苹果落向地球,而不是地球落向苹果呢?学生对这一个问题很感兴趣,纷纷发表议论,这样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讨论的兴趣。2.采用小组合作法进行课堂讨论。例如:首先向学生提问:在高速公路旁设置的“雨雪路滑,减速行驶”的警示牌,说明这句话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能设计实验来支持你的说法吗?先把全班分成多个小组,在小组中每位成员独立思考后,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对他的意见发表补充见解。教师也可以把这种方法应用于全班,即确定某一小组的意见为目标,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在这种具有集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们更容易发现差异,发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3.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完全拘泥于课本的结论和方法,要大胆质疑激发创造灵感的闪现。物理教学中很多地方用得着“猜想”,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和假设,然后通过观察与实验,归纳与类比,去探索规律,总结结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例如:同学们在观察平面境成像时,一位同学偶然发现在平面镜中形成“叠影”(两个像),问我:“平面镜成的像是两个,为什么不是一个呢?”在我的鼓励下,有个同学又进一步发现:这两个像,一个清晰,一个模糊;清晰的像离物体远一些,模糊的像离物体较近;当物体离平面镜较远时,这两个像看起来却不明显。我表扬他们的发现,他们于是质疑这两个像会不会是玻璃的两个表面分别反射而成的呢?我把一张新幻灯片给他们,让他们代替玻璃做实验。最终证明他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叠影”现象跟镜面的厚度有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待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这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注意力和求知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培养。

对“提问”的要求是:目的明确,形式多样,问在关键处,提在点子上。

3优化练习环节,提高知识落实的针对性

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进行适当的课堂练习,不仅加深学生对掌握目标的理解、运用,还可以检测这节课学生对目标的掌握程度,为追踪目标提供了信息,但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不同,解题能力参差不齐,我较多采用1.堂上练习分层:采用难易不同的练习题供A类(理解能力强、基础扎实、成绩好)的学生;B类(成绩一般,能力中等)的学生;C类(成绩欠佳,基础和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三类学生练习。2.课外作业分层:课后作业也是采用难易不同的习题分别给A、B、C三类学生完成。3.采用“学习对手赛”考查:布置一道习题,以抽签的方式选中答题者,让答题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对手,在规定时间看谁能把此题尽量解出,若时间到题目解不完整可请成绩好的学生补充完整。此项活动改变了以往好学生垄断所有获奖项目的局面,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中下层学生的心目中,那种高不可攀的台阶没有了,成绩优秀的同学更努力,成绩较差的同学也有了奔头,逐渐会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4.分层评价:在作业、堂上练习、堂上小测验评价中,对A、B类学生采用既激励又严格要求的方法,对于C类学生,则偏重肯定和鼓励。同时对学生还要实行“分类指导”、突出“针对性”,如对A类学生着重于能力的指导,对B、C类学生着重于基础知识、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这样既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消,差等生又跟得上,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对“练习”的要求是: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

4优化总结环节。提升学生的思维

根据教材内容分别由教师进行,学生单独进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进行。这一过程一定要使学生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抓住知识的内涵,熟悉知识的使用范围,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过程中,学会从各种事实出发,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各种规律和关系,这样不仅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又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初中物理关于压强概念的教学,压强概念理解的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系。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给出的情景:小明推着一车很重的货物要经过一个封冻的湖面,为了安全起见,他采取把木板铺在湖面上再把货物推过去。提出问题:两种情况人和货物对冰面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铺木板会提高安全的系数呢?组织同学们思考、讨论,分析出小明和货物对冰面的压力差不多,只是与冰面接触的面积不同,木板的面积比脚和车轮的面积大得多,它们对冰面产生的效果就不一样,引导学生提出设想:是不是由于受压的面积不同,而使得他们对冰面的作用效果就不同呢?也就是说压力作用的效果是不是跟受压面积的大小有关系?如何来验证我们的设想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检验我们的设想正确与否?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检验。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就会得出结论: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系。

对“总结”的要求是:分析比较,加强联系,发现规律,找出关系。

如何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环节 篇7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优化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其核心是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现。我觉得应当把课堂改革的切入点选在激活课堂,探索和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发展并在其中通过展现其能力而获得满足感,课堂教学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功能。高中物理的内容比较多,知识结构较抽象、繁杂,而授课时间相对较少,这对课堂教学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总结,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努力:

一、引入有趣

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产生疑问则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动因。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一节之前,先向学生提出“运动一定要靠力来维持吗?”、“用力推小车,小车运动,若停止用力,小车是否会自动停下来?”等问题。几个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疑问,他们积极思考,参加讨论,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了起来。学生心中必然产生困惑,于是带着新奇的疑问,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下面的知识,由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了主动的“我要学”。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开发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利的。

二、师生共同参与

要激活课堂,师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根据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流的情况,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单向交流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效果较差。属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典型;双向交流型:教师与学生来回交往,寻求反馈,师生进行讨论,效果较好。这种师生互动,能在教师的安排引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多向交流型:教师与学生来回交往,学生间相互讨论,效果很好。应采用第二种和第三种类型为好。这样可以激活课堂,使课堂教学方式活泼多样,目的是营造一种能够使学生心情愉悦、无忧无虑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讲“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时,我与学生一起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演示实验。用一条长细绳将一把铁锁吊在教室的天花板上,把铁锁拉到鼻子尖前即将释放,此时问学生:铁锁摆回来时会打到老师鼻子尖吗?听到这个问题,学生们顿时讨论开了。有的说可能,有的说不会,还有的不置可否。教师先演示一遍,然后请同学亲自上来做实验(注意提醒学生释放时不要推锁)。实验证明铁锁不会打到鼻子,那么,这一现象如何解释呢?相信学生都能从刚学过的内容中找到答案。这节课,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结尾留新意

一节课、一个知识点如何结束,颇有学问。如果教师能够在课的最后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突发奇想、触发疑问,或由老师提出几个问题,使学生“带着激情,带着思考”走出课堂,就可以将课内活跃的思维,涌动的创造精神延伸到课外,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在“波的干涉与衍射”一节课的结尾,向学生提出如下的要求:课后,每人自制一个直径约5cm的铁丝圈,蘸取适当浓度的肥皂水,观察肥皂膜表面是否有彩色条纹?观察水面上的油滴表面是否有彩色条纹?以上两种属于波的什么现象?学生带着问题回到课下,必然会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对课上的内容得到新的收获,其知识水平和学习质量也便有了进一步提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汲取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可取之处,把这门艺术发扬光大。

参 考 文 献

上一篇:软实力构建下一篇:互通式立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