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2024-12-24

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共12篇)

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篇1

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 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实验室, 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 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 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想学”“会学”,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 它对认知活动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 是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才能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生物现象、认识现象本质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感到兴奋和激动, 使之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

1.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创新思维。

古人曾说:“读书无疑, 须教有疑, 有疑者无疑, 至此方是长进。”学生因疑而学则会促使其探索。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往往从问题开始,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思维的基石, 教学问题的思考性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 运用多媒体激发求知欲。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敲门砖”。多媒体计算机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种优势便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外部刺激, 具有丰实的感受性, 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要求。例如在《生物与环境》一节将有关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的概念引入新课时。

3. 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有一句格言是: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笔者认为, 在学习过程中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学生具有强烈的好胜心、表现欲, 他们渴望自己的才能受到肯定, 得到认可。如果教育者能够更好地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 就可以很轻松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把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 变成学生智慧碰撞的场所。

二、有效提问

1. 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

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共鸣, 学生跃跃欲试, 争先恐后要求回答, 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 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 抽答面要广, 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具有大众性。

2. 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让问题提有所用, 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 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动态系统, 教学效果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制约, 然而为了追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 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 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 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篇2

高中生物教学的两点优化

作者/赖冬梅

摘 要:课堂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渠道,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课堂优化;教学方式;师生关系;高中生物

“要提高生物教学成效,重点在于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综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我对生物教学课堂优化和改善师生关系的一些看法。

一、我对教学优化的理解

苏联教育家尤・康・巴班斯基在1977年出版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中全面论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减负增效”,要求在一定的条件下,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取得质量最优良的教育效果。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优化的探究很大程度是课堂教学的优化的探究。而师生关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故如何改变旧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具有很好的研究意义。

二、生物课堂优化的实施

1.传统生物课堂教学存在的缺点

过去,生物课堂教学大多以“课堂导入―新课讲解―总结归纳―布置作业”的结构来进行,这样就形成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教师演示得多、学生操作得少的状况,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况,没有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只是作为一个看客、听客,参与甚少,所以课堂上学生容易疲惫、昏昏欲睡;过去的生物课堂教学只侧重知识的讲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却无动于衷,这些都是在传授式课堂中突显的普遍缺点。

2.高中生物课堂的优化

曾在杂志上看到一个案例:某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了满堂喝彩,然而,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为何呢?(范文网 )因为该课堂貌似气氛热烈,教师用煽情的语言把在场的人情绪都调动起来,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教师问的每一个问题,学生都能正确回答。我们以为是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都懂了,这节课是高效率的课堂,可专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学生都懂的内容为何还要花一节课讲呢?”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该课堂精彩表面下隐藏的弊端。该教师依然离不开满堂灌的理念,没有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教师将所有的内容一一讲解,学生仍然是看客和听客,并没有真正地参与。

(1)优化教学模式首先要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过去,“应试教育”的思想深深影响着教师和学生,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为考试服务。受这样的思想影响,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教师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守护者。由于生物这门学科,专业性强、术语多、概念多,所以教师的传授特征更强,生物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今,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模块设置、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教材的组织和呈现方式、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等方面,与以往的大纲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生物课程改革需要生物教师有新发展。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引导、辅助作用,成为课堂的“导演”,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变教学方式,让传授式课堂向参与式课堂转变

参与式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要强调凡是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是能由学生解答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是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表述。

在课堂教学中,化以往的“课堂导入―新课讲解―总结归纳―布置作业”课堂结构为“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全班展示―质疑问难―教师精讲―自我总结”课堂结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学生个人自学前,教师可设置问题“你觉得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自学过程中发现的疑问有哪些?”来引导学生学习,又或者可借助学案的形式。由于每个学生的现有生物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不同,所以在把握难点时有所不同。如,在“蛋白质”一节中,有学生觉得氨基酸通式很难掌握,而另一些学生觉得氨基酸通式很简单;有些学生觉得脱水缩合过程很难,而有些学生觉得不难。故教师在学生自学时不设定重难点,既尊重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训练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把握能力。学生通过自学,掌握部分内容,同时发现一些疑问,这些问题可以在小组讨论里解决,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在课堂教学里增加学生的学习展示,创造一个给学生锻炼、展现自我的平台,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让学生亲自思考,亲自体验,提高了学习效率,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渐渐淡化了教师的讲授,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加了学生的自学思考、实验操作等活动,优化了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转变旧观念,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课余时间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优化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这两个优化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孙贞锴。最优化,永远的教学追求。中国教育报,(01)。

[2]姚惠娥。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师的角色转变。人教期刊,.

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 主导作用 问题教学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3-0067-03

在人类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发展成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且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学生和家长总体上还不太重视这一学科,这一点从“3+X”高考制度下,选考生物的学生的人数较少和质量较差的现象便可以看出来。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必然会影响中学的生物教学和今后我国生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态,涉及因素很多,但就中学教师来说,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每位老师必须精心设计好每节课,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着手。

教师能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必须对教学的三个教学源点“教材、教师、学生”进行挖掘,做到胸有成竹。教师不仅要分析教材,还要分析学生,更要分析自我,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要做到对教材烂熟于心,包括各层次教材的衔接、知识点的多维联系、重点难点的把握以及知识的科学教育内涵等等;其次要对各类学生理解能力、上位知识结构等方面有全面而详尽的把握;再次要对自我的教学技术运用水平有充分的掌握。以这三方面作为备课的基础,在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相呼应,强调生命科学思想的建立,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的反馈,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获得成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应该为“学”服务。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任何知识、解决的任何问题,是他们自己获得的,所以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于他们自己。但是“一刀切”、“齐步走”等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现象。如,教师满堂的地讲,学生毫无兴趣的听;教学内容封闭;教学信息缺少双向的交流,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差,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消化不了等。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

首先,应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分组教学、合作达标”。所谓“分组教学”是指通过学情分析,将所教班级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性别、个性特征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4-7人不等,根据学生特长如生物基础知识、实验技能、某种生物的观察或饲养等,选出组长(组长可根据学习内容选定),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的程序是:①目标定向。教师布置可供选择的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业内容,各小组自主选择、接纳。②组内交流。以学生为主体,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发言交流。教师对小组学习作必要的指导和调控。③全班交流,小组代表综合学习结果向全班汇报。事实证明,采用“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如此,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地纠正教师“独占课堂”的不良倾向,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也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课堂中学生的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如讲述《生物的生活环境》一节时,笔者把一盆月季花放在讲台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要让月季花生活下去,需要同学们提供什么条件?反之呢?这说明了什么?如何把影响月季生活的因素进行分类?”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问题回答的也比较准确深刻;二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如,教学目标可由学生提出,使教学中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的问题;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完成;实验先由学生设想、设计、操作,再由教师点评;各种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应用前景让学生畅所欲言等等。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教材或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自己主动努力获得的丰硕成果。

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每位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反思教学活动的全过各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训练,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人格建树和智慧生成。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强调通过丰富的生物实验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正面而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生物科学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其实这也反映出生物教师的“教学境界”。在当前生物课堂里,许多教师把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当作教学的一切,这样做是很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理解生物学的学科思维的,其实若能围绕一些知识点教师常能开展一些学生参与的活动,如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科学史实和科技新闻、生物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学生动手进行一些生物实验、野外考察等实践活动或者在课堂里围绕某个学生关心的生物学命题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开展辩论等,这样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能动性,又能为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多种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巩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获得、反馈和调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结构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系统。在课堂上教师应不断地从学生学习中取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情况,并相应调节教学的内容、难易、进度、方向,使学生忙而有序、忙有所获。虽然教师退居二线成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但是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更高。

而在课堂教学,采用问题教学法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但要取得有效的思维成果,就必须给学生思维的动力,充实思维的材料,且要善于引导、疏通思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铺路架桥。

“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的疑问。“问题的教学情境”是指教师为引导学生学习某个课题而精心设计的问题。这种问题通过师生的互动活动,可揭示教材和学习过程的矛盾点,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达到学习的目的。兴趣、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从而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要在把握好初中学生心理状态的基础上,依据生物学科特点,结合生活实际,紧扣各章节相关的知识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教学情境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所设计的问题应是学生感到新颖而有意义的问题,但学生不能或很难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只有学了新课后才能解决。

我们知道,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有效。因此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法指导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习”(陶行知语),“一个优等教师教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等都说明学法指导的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法定教法,使教法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观念。学生只有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会观察、会思考、会自学、会应用,才能学会学习。

学习方法的指导应注重生物学科的特点,这是学法指导的核心。也就是说,学法指导应着重指导学生学会理解生物知识,学会解决生物问题,学会交流,学会阐发自己对生物现象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应通过观察调查、归纳总结学生学习生物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等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

计算机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越浓厚,其注意力越集中,致使其观察细致、记忆深刻、想象丰富,从而呈现最佳学习状态。

学生的“学习障碍”是教学的难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能消除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亦为其形式之新颖、画面之精彩而耳目一新,进而学习兴趣大增。

生物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缓慢进行的生理过程,使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观察到这个变化过程;也常有一些微观世界的复杂变化,看不见摸不着。而这些教学内容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掌握,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变化,从而对生物现象、生理过程的本质能一目了然。如种子的萌发过程就是一个比较缓慢的变化过程,我们很难看到它连续变化的全过程。但利用超级解霸将用特殊技术手段拍摄到的种子萌发全过程的影片截取下来,就可以使学生在不足一分钟的时间内看到种子萌发的连续的全过程。

总之,要想使学生学有所获,教师教有所成,与教师心态及所付出的努力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用生动的、充实的课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生物知识学好学活,真正使全体学生充实起来,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生物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class

【Abstract】At present time whe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t the national pilot and implement a comprehensive, most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er has started to reach new curriculum ideas and efforts to be applied in teaching practice, biology class has undergone some positive changes.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ain channel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how to stimulate and consolidate and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so that students “want to learn”, “will learn”,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teaching practice to make a few.

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篇4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优化生物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生处于17-20岁年龄阶段, 在这一时期, 学生的心理更加敏感,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这一特点, 通过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式,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情感。笔者在教学中, 一方面从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入手, 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对于一些学习上有困难或者退步的学生, 笔者从不轻易批评、责骂学生, 而是心平气和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活动, 帮助他们寻找问题的关键所在, 制定针对性补救措施, 并激励学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开展生物学习活动。其次, 笔者关心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作为生物教师, 虽然并不一定兼任班主任, 但是在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 一定要及时予以支持, 以此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 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此外, 笔者在教学中还民主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活动,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正确的加以吸收, 以此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优化教学手段, 运用电化教学媒体, 提高教学生动成效

一直以来, 高中生物教学中, 对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并不是非常广泛, 一方面以前是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 另一方面是受制于教师教育理念的创新程度。笔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将多媒体手段作为重要的辅助工具, 为课堂教学提供积极的帮助, 对于教学成效的提高发挥了明显作用。首先, 在单调的生物理论教学中, 加入影音资料这样生动的内容,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具有较强作用的。

例如在教学《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内容时, 笔者运用多媒体向学生补充了与此有关的科教片《远古的印记》, 让枯燥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丰富的知识与信息通过图片和介绍表现出来, 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提高了教学成效。此外, 多媒体手段在高中生物教学重点有效运用, 还有助于教师突破生物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和微观性的难点, 将一些无法让学生直接用肉眼观察的教学内容模拟演示出来, 增强教学活动的直观性成效, 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内容时, 笔者就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了模拟演示, 学生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观察, 加深了对原本处于微观世界的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优化教学过程, 改进师生互动模式, 培养探究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生物教学中, 应当全面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之中。传统教学模式这相对与一点要求是相悖的, 这就要求生物教师注重理念创新, 勇于突破固定思维的束缚, 以更加素质化的教学模式, 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

笔者在教学中从三方面入手, 改进教学模式。一是开展自主探究教学。为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笔者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自己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启发者与引导者, 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探究题进行自主学习活动, 在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引导, 保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和高效率。二是开展正反辩论教学。对于一些内容的教学中, 笔者经常会遇到学生观念不一致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 笔者不是简单地予以评判, 而是通过创设载体的方式, 让学生开展辩论, 以翔实的论据和鲜明的论点来论证自己的意见。在学生的这种辩论中, 实际上发挥了明辨是非、加深理解的作用, 深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这种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三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笔者在生物教学中, 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如教学“人类影响环境”内容时, 笔者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周边环境的调查活动, 并详细分析本地区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失衡的主要原因, 在此基础上, 写出调研报告。通过这样的方式, 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探究与实践分析能力。

四、优化评价标准, 实施分层教学要求, 兼顾学生发展差异

和其他学科一样,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同样要面临着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笔者在处理这一现象的时候, 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立足学生实际发展水平, 进行相应的目标要求, 兼顾到学生的整体均衡性发展, 提高教学成效。在教学目标上, 笔者遵循“逐层递减”原则, 按照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的顺序, 逐步降低目标要求, 让每一个层面的教学目标都基本上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在面对自己通过努力就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面前,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潜能可以得到有效激发, “跳一跳摘桃子”的原理就可以充分体现出来。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考核都要遵循这一原则, 教学活动中提问难度、课内练习数量和深度, 以及考试内容的选择等, 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差别化原则, 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活动满足差异性发展需求, 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助于教学成效的提升。

此外, 笔者还通过开展课外活动, 拓展教学空间, 提高教学成效, 为学生的生物素养提升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工作也取得了累累硕果, 广大高中生物教师紧密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实际, 开展了积极的探究, 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设备现代化程度、提高师生互动成效以及兼顾学生均衡发展、拓展教学空间等方面, 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长期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工作,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 优化了生物教学过程, 提高了教学成效。

关键词: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成效

参考文献

[1]《生物教师之友》, 林永红,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12月

设计多媒体优化生物教学 篇5

媒体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它作为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能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化为直观的教学信息。因 此优化教学过程必须先优化媒体设计,教学实践表明,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进行优化设计,更能优化生 物教学。那么,怎样设计多媒体呢?

一、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的功能选择、应用多媒体

生物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借助媒体传递知识信息的过程。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设计多媒体必须 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的功能来选择。如初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个概念(光合 作用)、发展一个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一个写法(光合作用公式)。根据这个目标和媒体的功 能。我选择的逻辑思路是(1)在教学中首先演示三个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淀粉 和氧气)、条件(光和叶绿体)。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2)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观看光 合作用的录像片,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分析出光合作用包括物质转化过程和能量转化过程两个方 面,得出光合作用的实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投影片醒目地打出光合作用 的公式,使学生熟练地写出光合作用的公式。这样由实验提供“现象”,录像深化“概念”,投影示范“公式 ”。在课堂上我将多媒体在目标导向下协调配合、各展所长、互为补充,运用多种手段方法向学生传递知识信 息,使学生感知全面、理解深刻,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二、根据不同课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组合媒体

在生物教学中,多媒体的组合并不是随意地凑合,而是要根据不同课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过程去组 合。现将常见课型组合媒体的方法介绍如下:

1.绪言课:其关键是使学生懂得生物研究什么和研究的意义,怎样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组合媒体:(1)用实 验展现一些有趣的生命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2)用投影片和录像片提供史料。介绍生物科学史和成 就。与此同时,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3)生动、具体地讲述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及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学生 的学习信心。(4)板书学习要点。

2.形态结构课: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形态结构课是上好生理功能课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 位。(1)传统媒体:挂图、标本、模型等直观媒体,能够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信息。对上好形态结构课是必不可 少的。(2)电教媒体:投影、幻灯、电影和录像等电教媒体,能够克服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 动;提供信息量大、图像生动、音响逼真。(3)通过板书、口述、习题等形式对形态结构课的知识加以整理和巩 固。我们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教学内容中,首先运用模型展示草履虫的形态。接着用挂图(或投影片)讲 述草履虫的内部结构。然后放映有关草履虫的录像。最后提问归纳板书,这样使肉眼无法看清的草履虫,活生 生地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为继续学好草履虫的`生理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3.生理功能课: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生理功能课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如何设计多媒体突出教 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尤为重要。为此,我运用了组合媒体:(1)用语言配合投影片准确地讲授生理特点。并 用投影板书进行分析、强调重点。如家鸽的双重呼吸特点。运用此教法效果良好。(2)通过录像对较抽象、较难 理解的生理现象进行具体化、形象化演示。(3)对易混淆的概念要用黑板或用投影片的图表分析它们的异同。指 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如在家鸽“循环系统”的教学,先用投影片讲述家鸽心脏结构特点、血液循环路线 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然后放映有关录像片断。应用录像的各种不同功能键(快进、慢放、定格)变看不见为看 得见、看得清。使学生对家鸽的循环系统知识有深刻的认识。最后,用投影片映出鲫鱼、青蛙、蜥蜴和家鸽等 四种动物心脏结构简图,比较四种脊椎动物的心脏结构特点,从而认识动物进化的过程。

4.理论课:理论课是高中生物知识的核心,它起着贯穿全书的指导作用,通过理论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 理论的内容,产生过程和应用,又要培养他们观察、综合归纳、演绎推理的能力。此教学任务组合媒体易于完 成:(1)运用投影、实验、模型、图表等展现理论产生的典型事实。力求变抽象为具体。(2)运用语言质疑引导 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作深入地分析。并用演绎推理或类比的方法作出科学判断。(3)用录像片介绍科学家发现真 理的事实。使学生受到熏陶。如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孟德尔经过整整八年的不懈探索所揭 示的。其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先通过投影片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提供产生理论的事实。 然后结合图解,由现象到本质地分析豌豆的遗传特点。介绍有关生物术语。力求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实现 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最后科学地导出遗传基本规律。

5.实验课:实验课要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独立操作,才能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提高分析观察能力 的目的。为达到此教学目的,我这样去组合媒体:(1)指导学生重点阅读教材,使其掌握实验目的和操作要领( 2)用语言或板书进行质疑,了解学生对实验的准备情况。(3)用录像片示范基本操作、展示装置结构,提示实验 步骤。(4)用投影片分析实验原理,指导填写实验报告。

6.单元习题课:一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必须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练习不同形式的习题,使学生掌握 和运用已学的知识。组合媒体的要点是:(1)用投影片浓缩单元教学内容。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2)用板书提 示重点、难点或易出错之处。(3)采用笔、口、板书、投影等多种形式结合进行练习。(4)设计小型书面测验题 进行教学反馈。评价教学效果。

三、遵循感知、注意等心理活动规律控制使用多媒体

优化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主线 篇6

【关键词】教学;设计主线;优化;生物学素养

新课程改革落实的着眼点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所作出的规划。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培养他们适应变化和懂得如何学习的能力。那么,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设计优化方法:

1.以情感为主线,设计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设计中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动力,形成以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协调活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以一种真诚的、互相认同的态度去传送情感,这将增强教学效果,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促进学生的情感与思想升华。

经过几番的思索,要取得强烈的师生情感交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1以互动式的“平等交流”作为前提。

教学过程中的不是教师一味说教、学生机械地记忆,而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认知构建。要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流,教师要主动转换角色,由知识传授者转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层层深入探讨。彼此互动交流才凸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认可、互相欣赏,同时以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进行交流。

1.2积极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在当前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有些事情还甚了解与参与,这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为此,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该为他们创设各种真实的问题情境!那么,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该怎样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呢?首先,教师要发现一些既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又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情境。其次,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如同在第一线,接触到社会生活所面临的问题。第三,有时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真实问题情境下的各种角色的行为,以便将来在真正问题的情境中得心应手。例如讲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扮演森林或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演绎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关系,从而来理解生态系统中所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

1.3突破教材,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开放化。

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要求了生物课堂教学开放化,它既要把生物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来进行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贴近生活,实现内容有趣味性、开阔性。例如,从生活中收索教学素材、从影视、教育短片中剪取与教学有关的片段,既易懂又具有趣味。再者,要突破教师单向的传授,融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分小组合作学习,实现方法的开放化;走出教室,在自然中接触真实的场景,实现空间的开放化等。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法、开放的空间,打破了生物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限制,因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以问题讨论探究为主线,设计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生物教学

针对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究实验,开展探究式生物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探究式教学以问题的讨论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围绕问题的解决,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

2.1探究式生物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问题的提出。

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状态的“导火线”,问题哪里来?问题由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因此,设计探究式教学关键在于不断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2.2探究式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作出合理假设。

如何来让学生作出假设呢?就要解决学生对探究问题的联想与在现实中的分析,例如探究鸟类适于飞翔的特征中,一方面,提供有关鸟类飞行的视频资源,另一方面,联想飞机飞行的条件等等,不难让学生从有利于飞行外部形态、轻盈的体重及可提供充足的能量等方面来作出假设。再如北师大版本中的探究响尾蛇捕捉老鼠的实验中,同样,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有所认识的情况下,作出了很多不同的假设,是视觉、听觉还是红外线的感应等等。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开阔地驰骋。

2.3探究式生物教学的亮点在师生思维的碰撞。

在以上基础,进入探究式生物教学的引导分析环节。教师诱导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组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师生间思维碰撞在一起,从中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结论。在实施探究式生物教学,学生构建了生物新知识,发展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当然,探究式的生物教学,同样要求教师极力的创设问题的情境,以及丰富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法、开放的空间,让学生思维畅翔。

3.总结

在新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开拓思维,深入地分析生物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努力创设生物问题情景,优化生物课堂设计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的情感融入课堂,达到师生共鸣,才能培养富有情感与生物学素养的优秀品质学生。

【参考文献】

[1]陈卫东.课程标准理念的生物学课堂教学设计《生物学教学》,2004.4

[2]任新春,冯忠良.人本主义教育心理与教学改革《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生物教学 篇7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有以下特点:

一、生活性

知识源于生活,对于生物课程来说更是如此。“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教师要积极地挖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也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才能切实明白知识的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熟悉的、典型的生活素材作为探究学习的情境。平时,教师要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不要忽视学生身边活生生的生物现象。

比如我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一节内容时,为了把抽象的细胞吸水、失水现象具体化,提出这样的问题:“用白菜做馅时水分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水分渗出?”“菜市场的菜农要不断地往青菜上面洒水,有何道理?”学生给出各种理由,诸如:“白菜做馅时的水分是腌出来的。”“在青菜上面洒水是为了让它看起来更新鲜。”尽管回答不到位,但是他们已经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

二、直观形象性

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作用于学生感官,能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感知、理解教材内容,使学生置身在教学情境之中,对情境进行观察、体验。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教师通过种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

教师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

1. 利用实物、标本或模型等增加感性材料,使学生感受真实、自然的客观实体。

比如“动物的个体发育”一课,教材是以青蛙为例来讲解的。教师可以展示蛙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模型,使实验过程直观、真实、感性。

2. 利用图解,以图释文,便于记忆理解。

例如:在学习能量代谢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下列图解:

3.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缩短宏观与微观、动态与静态之间相互转化,加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解“神经系统的调节”时,教师可以展示动画“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又如在讲述“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高等植物双受精现象”时,教师可以将染色体动态的变化过程和两个精子从花粉管流到胚珠内的动态过程生动直观地演示出来,实现微观具体化。

三、问题探究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一定情境中(或者条件下),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具有一定难度,但学生经过努力又可解决的问题,以达到教学目标。

问题和疑问可以推动人们去积极思考和探究。学生的探究、发现绝不是一种自发的随心所欲的活动,它是在教师的严密组织和积极引导下进行的。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1. 探究性问题情境。

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自然所需要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概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讲解“DNA分子的结构”这一内容时,我利用教材中的小栏目创设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DNA雕塑图。创设情境:看似麻花卷的DNA为什么能够成为高科技的标志?它是怎样储存遗传信息的?它又是怎样决定生物性状的?(以学生比较熟悉的DNA的雕塑图引入,可以拉近学生与DNA的距离,引起他们的兴趣。)

探究的问题情境有:

(1)观察DNA由几条链构成?这两条链的位置关系如何?它们的方向一致吗?DNA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

(2) DNA的基本骨架由哪些物质构成?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3)什么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对位于DNA的什么位置?

(4)脱氧核苷酸的三个组成成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脱氧核苷酸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2. 启发性问题情境。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例如:学习“同源染色体”概念时,我不是直接给出概念,而是利用图解并配合语言提供背景(指出颜色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观察形态、大小、行为等),让学生独立地去发现并总结出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发挥其主体能动性的作用。

3. 创新性问题情境。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往往附合随从、墨守陈规,缺乏独立思考、锐意求新的意识。因此教师要不断寻找思维的发散点,减少思维定势的影响。

四、学科性

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显学习重点,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精心设计课堂 优化生物教学 篇8

一、“兴趣教学”与“快乐学习”相结合

古今中外的不少学者对“兴趣教学”与“快乐学习”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无疑是组织学生高效学习最直接有力的手段。

学生对这一门课有了兴趣还应在快乐中学到知识。笔者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中频频设疑, 让学生在积极进行紧张的脑力劳动的同时, 有认知上的满足、精神上的享受和灵魂上的净化。例如, 在讲“基因对生物的性状控制”时, 笔者连续地设置有趣的问题:一对单眼皮的夫妇会生出双眼皮的孩子吗?是什么原因造成“少白头”的呢?为什么有的人能卷舌有的人不能卷舌?……问题一出现, 有的学生去观察同桌的眼皮, 有的交头接耳讨论起来, 有的想去翻书查找答案, 都急不可耐, 迫切地想知道原因。这些问题让学生惊奇地发现, 生物科学离我们那么近, 甚至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 文直则无味。”以此类推:“课至平则无趣。”笔者平时善于抓住学生的“热点、活点、趣点”, 只要点准了“穴位”则立即“出彩”。学生有时会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 如连续上课会使精神疲劳, 遇到难题时会产生畏惧, 等等。这时任何劝说、压制都是无效的。如, 有一次笔者在推算一道遗传题时故意说:“啊, 太繁啦, 连我都不想做了, 放弃它算了!”学生大笑, 反而坚定了他们做到底的决心。

二、活动与感官刺激相结合

学习本身就是一系列刺激和反应的结果。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里特点, 创设生动、愉快的学习活动, 改变教学手段单一、乏味枯燥的说教,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 在讲授“人类的神经调节”一节时, 教师提前把学生分成三组, 第一组发给几个鲜红的桔子, 让他们吃掉, 第二组也发给他们鲜红的桔子, 告诉他们“只许看, 不许吃”, 第三组只发给他们一张纸, 上面写上“吃黄澄澄的桔子”。再分别让三个组的组员描述各有什么反应, 学生都回答说有唾液分泌, 问:“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正是符合这一特点, 其不断变换的形、声、光、色等, 能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 在讲授“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节时, 利用动画演示空气进入呼吸道的过程, 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认识呼吸道的作用。这样通过电教多媒体的演示, 多维度地刺激学生感官, 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相结合

新课程强调通过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 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组织能力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 争强好胜心较强, 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表现欲。笔者在教学时, 因势利导, 巧妙设疑, 提出一些既有启发性又有针对性、富于问题情境和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以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 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 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变盲目性学习为目标性学习,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例如, 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一部分的教学中, 笔者根据教材、本地生产实际及学习心理, 先把学生带到近郊的蔬菜栽培基地, 面对果实累累的番茄、碧绿青翠的蔬菜以及它们的生长环境, 设计了“光合作用需要哪些原料、条件?其产物是什么?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蔬菜栽培与光合作用原理的关系怎样?”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源于实际、贴近教材而又高于教材、饶有趣味的问题, 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借鉴多种学科, 优化生物课堂 篇9

一、理科课型

(一) 元素及其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课

高中生物是从生物的物质基础讲起的, 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要着眼于化学, 只有在做好化学特别是有机化学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才能恰当切入。在授课时, 教师要充分揭示知识内在联系, 将知识连线结网。教师应注意采用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法和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法, 抓住物质之间的相互衍变关系, 并应以性质为核心, 并与其存在和用途密切联系, 构建起主要化合物之间的关系网。

教材实例: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中的细胞的化学组成;第四章第一节ATP和酶、有机物的鉴定。

(二) 生物学中的数学

在生物学中常运用到的数学知识及技能包括数列、排列组合、概率及统筹学、建模思想、表格曲线分析等。而涉及的生物学内容包括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和呼吸消耗之间的关系、碱基互补配对、DNA复制的半保留特点、遗传规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数量变化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由于部分内容兼具数学、生物学、化学等内容, 因此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很重要。如有些计算有一定的技巧, 譬如碱基比率的计算、杂合子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等, 教师可通过数形结合法、特殊值法等予以突破。至于曲线和图表的分析, 如种群数量J型和S型增长曲线的讨论等, 教师则可通过提高图文转换能力予以解决。

课程实例:核酸、蛋白质及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遗传概率、基因 (型) 频率;细胞分裂;食物链、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

二、文科课型

(一) 说明文课

生物学课本上大多是科技说明文。在教学这些内容时, 我们要从说明文的角度把握好各种要素, 譬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就是时间顺序;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DNA的双螺旋结构的说明就是空间顺序;探索谁担当了遗传物质的过程就是逻辑顺序。

适合内容:细胞器的分工与合作、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关注癌症、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一种群、生态系统的稳态、生物个体的稳态等。

(二) 议论文课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就属于议论文教学范畴。其授课思路和流程如下: (1) 中心论点。生物是不断进化的, 把握文章的中心。找出分论点或关键句, 譬如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 桦尺蠖、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的演变进化是典型论据。 (3) 分析论证过程。 (4) 注意文章中非议论成分的作用。

教学实例: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三、学习方法课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系统。如学完“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后, 教师可以一棵树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理活动作为主线, 将水的吸收、利用、散失及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联系起来, 构建知识树。教师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图解, 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课程实例:细胞综述、代谢综述、染色体专题、蛋白质综述、生态系统综述等。

四、学法指导课

学法指导课一般侧重于指导学习方法和培养操作技能, 主要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训练,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探究生物学知识的根源。学法指导课注重学生生物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阅读材料, 全面实现多维教学目标。

教学实例:学期第一节课、新课需要新能力的有机渗透和穿插。

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篇10

生物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的语言沟通进行的, 而教师的表达方式直接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学语言是教师的教学工具。生物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 主要研究生命的现象和生命的活动规律。其包含的内容有的相对比较抽象, 例如细胞的结构、神经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等内容, 教师在课堂中如何用简单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 这需要教师对语言有良好的驾驭能力和文化修养。

一教学语言的特点和作用

1.教学语言的特点

教学语言具有严谨性、启发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首先要做到教学语言具有规范性, 将课本中的概念、原理用科学性的语言向学生讲授。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课堂中设置可以引发学生兴趣的活动或问题, 通过设问这一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去学, 使学生的学习观念从老师让我学转向我要学。近些年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引起社会关注,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 更要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进行人文教育。教师应借助生物学科的优势,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最奇妙的生命现象。艺术表演使人印象深刻, 教学语言也要体现艺术性。在课堂中穿插妙语连珠,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课堂上适时地运用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2.教学语言的作用

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将知识生动化。好的教学语言能够将平淡的语言生动化, 让学生心情愉悦, 乐于学习, 从而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突破难点, 深奥的知识通俗化。教师通过风趣的语言描述, 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讲植物受精的过程, 将卵细胞比喻成城堡中的公主, 花粉是王子, 通过一则童话故事让学生理解受精的过程。

二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语言的随意使用, 不够专业

课堂教学语言的专业性包括语言表述的严谨性和规范性。这要求教师对定义、原理的表达要准确, 要准确地运用专业术语, 以免学生误解。但是在课堂中常发现教师语言过于随意, 将一些专有名词用生活化的语言代替, 这样会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度有偏差。例如, 有的老师讲课过程中对名称很长的专有名词用省略法, 这可能会影响学生对专有名词的记忆, 在答题时写这些简称是得不到应有的分数的。

2.课堂教学语言不精练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烦恼,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而学生要掌握的知识量很大, 一节课难以将一课时的知识传授。但是我们发现同样的教学任务量和授课时间, 有的老师会出色地完成任务并让学生有足够的习题时间。一个原因是他们的教学设计恰当合理, 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他们做到了语言简洁明了、不啰唆, 节约了课堂时间。例如在讲课过程中如果教师自己逻辑不清楚, 对一个知识点不能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进行阐释, 反复讲解一块内容, 导致学生完全摸不到头脑, 不知道要掌握的知识点到底是什么, 降低了课堂效率。

3.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单一

著名教育学家第多斯惠的教育名言:“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过程, 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我在听课过程中发现部分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都是“很好”“不错”之类的评价语, 一节课下来不但让人感觉听得很累, 而且课堂氛围也在发生变化, 一开始学生跃跃欲试进行发言, 课堂气氛显得活跃, 后来老师提的问题无人回答, 老师与学生零互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所忽略的教学评价语言会直接影响学生当时的情绪以及以后的发展, 初中学生处于积极展现自我的阶段, 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同学的崇拜, 如果没有让学生感到回答问题的成就感, 就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4.课堂教学语言缺乏感染性和启发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课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例如课本中流动的组织——血液, 这节涉及血常规检查、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以及血液透析和肾移植, 这些内容是我们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 应该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在一些生物课堂中教学语言缺乏感染性和启发性。一堂课中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单纯地讲解知识点内容, 与学生互动比较少, 学生提不起兴趣, 觉得生物课太无聊。

三初中生物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存在问题的原因

1.课前备课不充分

一些教师觉得自己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 对教学内容已经有了充分的掌握, 每次上课直接用已经写好的教学设计, 忽视对学生的关注。由于对课堂内容结构安排不合理, 对课堂中的突发状况没有充分准备, 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不能很好衔接, 一堂课下来, 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2.盲目套用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在参与生物教学活动中会接触到一些好的教学方法, 但许多老师只是了解其形式, 殊不知真正操作起来需要考虑许多东西, 比如学生的学情、学校是否提供这样的教学资源等。如果不做好前期准备就会与课程脱节, 一节课下来达不到期望的效果。

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优化初中生物课堂

1.课堂语言做到专业化

教师课堂语言要做到专业化, 包括对事实性知识的描述和准确阐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这是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在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时要用词准确, 不能随便使用“可能”“大概是这样”“也许”等不确定语言, 严谨的语言才能使人信服。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个知识点从各个层面上都要理解到位, 能够解释学生所提出的各种类型的问题。例如, 神经系统组成这节课中, 神经纤维、神经、神经末梢这些比较抽象概念, 教师必须先对这些概念透彻地理解, 然后将这些抽象的概念通过举例子表述清楚。否则会事倍功半, 达不到预期效果, 还会给学生形成错误的概念。课堂教学语言专业化还体现在不能使用过多的日常口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示范作用, 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模仿, 教师应将知识点用规范语言进行表达, 否则学生会将这些不规范的语言应用到书面表达中来。

2.锤炼课堂教学语言

如何高效地将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进行传授, 每位老师需要注意和改善教学语言, 做到言简意赅。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无论是内容或是表达方式, 都应围绕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目标即教师对学生应达到学习效果的预期。教师明确要教什么, 讲到什么程度, 对一节课有了整体把握后, 在设计教学语言上就会有逻辑性。正确的思维会使教师形成规范的教学语言。

精练的语言还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上, 要做到教学语言有条不紊取决于教师的逻辑思维。生物学知识烦琐, 内容繁多, 将一些知识点浓缩成富有意义的语言可以有效减少记忆量。例如, 将心脏四个腔室和分别连接的血管名称概括为:上房下室, 房连静, 室连动。建议教师对每节课做好教学反思, 想想这节课为什么没有在规定时间讲完, 在哪块知识点上由于自己没有总结清楚而耽误的时间比较多, 经过不断地改进, 能够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3.丰富课堂评价语

在课堂提问时对学生所做的评价不能有知识性错误, 要让学生知道好在哪里、错在哪里。学生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是对的, 不少教师会用“坐下”“不对”“谁还会”等语言否定学生的答案, 其实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 要运用巧妙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 做到引而不发。例如, 学生回答出现理解误差时, 教师可以说:“他的回答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你们能从其他方面回答吗?”学生回答问题好时, 教师可以说:“你的发言让老师渐入佳境。”教师要把握评价的尺度, 准确及时地评价学生, 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 教师还要注意使评价语具有互动性。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 教师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 要把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实现生生互评。学生既能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又能学会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教师要学会捕捉课堂中每一个教学契机, 使学生主动参与交流。

4.课堂教学语言具有感染力

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感染力, 应时刻注意自己在课堂上的态度、情绪、音量和语言的趣味性, 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一旦学生情绪不高时要及时采取措施。所以, 教师要在平时多收集妙语, 多学习演讲技巧, 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从而促进师生有效交流。比如列举一些成语“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一山不容二虎”“闻鸡起舞”等, 不仅能体现知识点的特点, 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通过课堂教学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常识传授给学生是初中生物最基本的任务,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中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本文总结目前初中生物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几个突出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来优化课堂教学语言, 以期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语言

参考文献

[1]郭友.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浅谈高中生物优化课堂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 生物 优化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对于高中生物学科,在一周安排的课数少,而教师所带的班级很多,这就造成教师批改作业任务重。从调研情况显示,在生物作业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根据生物作业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一)存在的不足

1.有数量没有质量。往往教师面对着数量多的作业,在批改中,其心情是痛苦的,而耗时间、耗精力,这就说明其价值是很小的。而对于作业,学生认为挤去了进行课外活动的时间,这样学生变得很疲劳,最终让学生没有兴趣去学习。所以,在思想上,教师应有正确的意识,而在教学中,正确把握作业的价值和作用。

2.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对于作业,在形式上很单一,只是一些书面的作业,其内容也很枯燥。这样,作业成为学生生物学习的负担,学生对作业没有兴趣。

3.课堂缺乏有效的组织。对于教师来说,为了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没有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更不能让学生组成小组去实践,从而,学生不能很好掌握、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改革生物作业的设计与批改方式

1.重视生物作业的价值。在作业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发现问题、学习知识、进行探索”,从而学生的知识范围得到扩大,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对于作业的意义,在于三个方面:

(1)能够为新课作好准备。

(2)能够举一反三地应用在实际中。

(3)在做作业中,学生能够发现新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作业注重实践性。对于知识,最终是在实践活动中得到运用。

二、教学的优化设计

(一)内容的优化

对于教师,首先明白教学的目的,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而教师所讲的知识难度要稍微高于学生原来的水平,即让他们跳一跳就可以得到,同时,尽力去把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来,由此,带动学生掌握其他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不断去创设问题、情景,逐渐使学生会自主探究。能够提问题是重要的,比解决问题更有说服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往往以问题的探索为主,对于设置问题,可以选择角度多、方法多来解决。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主要是让学生的思维展开。

(二)实验中的探究思路

在实验中,存在两个小实验,我说明了科学家的探究思路,和使用的T2噬菌的背景资料,接着我要求学生去认真观察,提示了里面存在的几个问题。而后来学生就提出了这几个相关的问题,当我看到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让我十分高兴,这就说明了他们是能够自己去认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了。通过拓展学生创造能力,来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在拓展高中学生的创造力方面,学生要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我认为,探索属于创造性学习的一个方面,而探究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去学会、掌握探究的科学方法,最后形成的是具有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品质。

(三)媒体的优化

所谓媒体的优化,就是指在利用媒体进行授课时,让媒体发挥出最大作用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学习“血液”一节时,我采取的是对实物进行观察,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其组成,而当学习三种血细胞时,我使用显微镜让学生去观看,在学生观看的基础上,继续列表格去归纳、总结三种血细胞的知识。

(四)教学语言和模式的优化

对于教师语言,要做到优化,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师所要表达的思路要清晰,教师所说语言要简洁、明了,教师所说的语言要生动、形象。

基因如何去控制合成蛋白质?即从总部发指令到了“生产车间”,即核糖体,从这里开始生产而合成了蛋白质,其中,通讯员是mRNA),他把“总部”的指令传到“生产车间”。而“通讯员”在“生产车间”把“搬运工”“原材料”运输到“生产车间”。那么,“通讯员”(mRNA)怎样接受、传达“指令”呢?即“搬运工”与“通讯员”之间怎样对“暗号”呢?根据教学内容,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修缮,既要清楚、准确,又要生动、形象,这样就能把困难的简单化,把看不到的理解为能看得见的。

2.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生物的地位需要得到正视,我认为让学生要爱生物和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而转变教学方式是最终的目的,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能力,把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看作是教育的一个核心。

在课堂中,我们通过转化师生的关系,来让教师与学生站到同一个平台,使得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和教师进行交流。

3.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是我们课堂的得力助手,由于它可以有效辅助传统的教学形式,来提高教学的效率、质量。在利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把画面变得形象、直观,把课本的知识变得直观,把复杂的理论变得直观化。

4.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利用图表来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图表,常见的类型包括:带箭头的、带括号的、带表格的、有坐标式的、有流程式的等。在高中生物学中,内容是很多很繁杂的,而知识点是多而散,学生学好其中的内容很不容易。只有教师采用好的方法才能指导学生的学习。在教师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学生带着这些任务阅读相关的材料。接着,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把有关内容制作成图表。

总而言之,对于优化课堂教学,除了上述几点,还有很多方面,教师自身的因素是一方面,学生是一方面,而作为一个教师,应当逐渐去学习、反思、探索、改进,这样就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从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朱诗铅.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策略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2]齐鹏翔.浅谈如何应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两级分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

[3]李庆富.论教学评价的客体[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4]李玉梅.研究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9).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素的优化策略 篇12

一、构建课堂教学要素优化的体系

本文所提出的“课堂教学要素的优化策略”是基于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巴班斯基在教育中引进最优化方法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研究的丰富与发展。

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 更是一个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成的多维运动系统。既有时间的轨迹, 也有空间的维度, 更要有时空之外的思维;既是教学预设、生成和延展的有机合成, 又是教学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辩证统一。

要进行“课堂教学要素的优化策略”的研究, 就要深入地认识课堂教学的要素构件, 既要考虑到课堂教学中的客观存在, 又要注意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因素。即凡是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因素, 都会成为优化课堂教学要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此, 笔者构建了如下两种优化策略研究体系。

二、课堂教学要素优化的基本策略

本着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在研究中笔者认真实验, 深入研究, 注意随机吸收外界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 获得了大量的关于“优化课堂教学要素研究”的信息, 本市区的生物学科教学中也涌现了大批的“课堂教学要素的优化策略”研究的成功教学案例。

1. 优化教学内容。

一位教师在讲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技术”一课时, 遇到的问题是“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还没有学习, 关于“消费者”和“微生物与人类”的内容也没有学习。如果不讲, 学生就不能形成系统的“微生物”概念;如果讲, 教学的内容却不属于同一册教材, 并且内容也多, 如何处理?该校的七位生物教师经过研讨, 终于成功地实现了知识的剪辑与重新构建。知识层次清楚, 一目了然, 通俗易懂, 把三个分散的相关知识点, 以科学的体系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听课教师都认为这是一节相当成功的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重新整合的示范课例。

优化教学内容, 实现教材内容的内部整合, 与课外知识的整合, 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等等, 都成为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生物学科教材的九大板块主题, 为教材的整合提供了空间;生物学内容的关联性和广泛性为整合提供了可能。教学内容优化原则是立足课标, 深刻理解, 高度认识, 准确把握, 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2. 优化教学情境。

在七年级生物学课上, 一位农村教师带来了很多青涩的山杏, 让学生们品尝, 很多吃过青杏的学生都急忙躲避;老师鼓励一番, 有大胆的学生拿起青杏来吃, 立刻表情僵化:呲牙咧嘴、满口酸津, 看得旁边的学生或酸液津生, 或大笑不已。老师微笑开口:“吃青杏的人感觉到酸涩, 是生来具有的非条件反射;不吃青杏的人也感觉到酸涩, 这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学生豁然。两个抽象、易混淆的概念就在形象生动、愉悦欢快的情境氛围中被区分开了。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但教学情境不同于曲艺中的“包袱”, 要禁忌多、杂、乱, 要服务于教学主题, 有的放矢。情境创设会迁移学习注意, 不当情境的渲染, 容易使学生的情绪偏离课堂教学目标。因此, 优化教学情境, 原则是情境创设要有度, 确保生动、直观、简洁、精确, 实现情境的有效性。

3. 优化教学流程。

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教学环节, 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学的有效时间。优化课堂教学流程, 需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意识和转变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难易, 结合教学主题进行有机处理, 使环节更科学合理, 更简洁有效。

一位教师在上课铃响之后, 只是说了声“按照老师上节课结束时布置的任务开始实验。”同学们就开始自觉分组, 有的指挥调度、有的执笔记录……井然有序。本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没有传统教学的讲解与总结, 环节简单凝练。他的学生因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两项工作做得到位, 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 什么时间学什么, 所以很多教学环节都被简约化了, 学生们真正地实现了自主学习。基本形成了以“学案”为主的“自主学习—激趣点拨—质疑设疑—合作探究—自主检测”的课堂教学模式。

4. 优化教学方法。

在某中学七年级的生物学课堂上, 教师边向学生讲解“生态系统”知识, 边讲授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如何去观察和实验、如何去阅读和笔记、如何置疑和探究……她说:“看似在这时候费了一点时间, 但很快在未来的教学中, 学生就能够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方法, 磨刀不误砍柴功, 反而会事半功倍。”

优化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化学习方法的关键。教学方法的优化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 要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为核心, 使其具备学习生物学的基本素质。只有学生知道怎么学, 才能与教师“教”的思维同步, 才会有师生思维的共鸣。只有教知识与教方法相结合, 指导学生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 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教学优化。

5. 优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动物分类”一课时, 一所农村初中的教师手走龙蛇, 简笔画真实生动。没有条件使用幻灯片和多媒体, 她就调动起学生和老师一起结合动物分类的标准, 画着各种动物的简笔肖像, 课堂氛围浓郁, 收效不错。而在城里中学, 教师引进“动物世界”的影视片断, 学生则更真实地了解到多彩的动物世界, 并对动物世界充满探究欲望。

优化教学手段, 在结合教材内容需要的同时, 还要考虑到教学条件的局限性。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实际, 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而最大限度地以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就是教学手段的最优化。优化教学手段要因地制宜, 删繁就简。教学手段必须服务于教学, 最简洁而又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最优的教学手段。

6. 优化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要素的前提。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 也是教学过程中的路标和训练检测的标准。为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教师们构建了“认定目标—达成目标—检验目标”的目标教学模式。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 很好地贯彻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可以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指向,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养成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要做到三维目标的交互渗透, 做到载体、手段和方向的有机结合。教学目标不能脱离具体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 要具有可行性、适用性, 使具体目标具有可见性和可测性, 利于目标的实施和检测。

7. 优化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分为人文环境和物化环境。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民主关系, 赏心悦目的教室、实验室, 得心应手的教具和学具等。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优化课堂教学实施的基础, 也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以实施的保证。

教师以充分的课前准备、良好的教学心态, 把真诚的微笑带进课堂, 把信任的目光投向学生, 把尊重的话语送给学生。课堂上竞争与合作、个性与团队交互融汇, 自主学习、激励评价、全体参与、全面发展融会贯通, 以实现积极真诚的情感交流, 营造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和获得成功体验的强烈愿望。

8. 优化教学训练。

教学训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显性因素, 包括课堂训练和课后训练。教学训练的原则是多感官的参与和多维度的考察。课堂上精心设计练习, 注意纵横联系, 以求训练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课后训练是课堂学习的延续和发展, 是课堂训练的外延, 要打破形式单一、内容死板的限制。教学训练要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确定和知识掌握、综合能力提高的考量, 要体现教学训练的基础性、层次性、开放性和趣味性。

随着“优化课堂教学要素”研究工作的深入, 笔者深深地意识到, 在现代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优化人的要素显得尤为重要。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是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保证,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而学生主体性在要素构成中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均有体现, 反映在课堂教学行为当中学生是关键, 失去学生的作为, 课堂教学就不会实现高效教学和优质教学。因此, 在优化课堂教学的要素中, 各要素之间是有机的统一体, 互相影响和制约, 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 需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以学生为主体, 以和谐发展为方向;需要整体设计、分别优化, 深入研究、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要素, 实现高效优质教学, 具有时代价值和长远意义。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 更是一个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成的多维的动态系统。既是教学预设、生成和延展的有机合成, 又是教学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辩证统一。按照课堂教学发生的时间观和课堂教学要素的主体观构建的优化体系, 包罗了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训练等策略。在优化课堂教学的要素中, 各要素之间是和谐的统一。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 需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以学生为主体, 以和谐发展为方向, 与时俱进, 逐渐完善。

关键词:课堂教学,要素,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8—190.

[2]张晓如, 张再跃.谈谈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的最优化[J].聚焦评建, 2005, 3.

上一篇:噪声敏感点下一篇: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