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三优化(共12篇)
生物学教学三优化 篇1
根据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 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 搞好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因此, 只有在课堂优化上多下功夫, 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 我认为具体操作中应分为:一是钻研教学大纲, 二是了解学生现状, 三是吃透教材。
首先要全面透彻地领会生物教学大纲, 才能设计本学科的教学目标, 大纲明确确定了幼师生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两个方面的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 要考虑到目标的整体性, 特别不能忽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 必须把教书和育人作为一个整体, 努力使学生在知识、智力、心理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其次, 应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 如:要了解学生已经学习了哪些知识, 具备了哪些方面的能力, 从而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再次, 要通过反复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 确定具体的目标点, 现在的幼师生物教材内容丰富, 知识面宽, 操作性强, 如教材包含必修课、选修课, 活动课和教育实践课四部分, 因此, 教学目标设计是为了解决教和学要“达成什么”的问题, 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明确的方向, 除此之外, 教学目标设计要适应多层次的要求, 总之, 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 不仅以传授知识为目标, 还要依据大纲和教材, 渗透以下内容, 各种能力的培养、学习、研究方法的掌握, 良好习惯, 科学态度, 思想品德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二、优化课堂结构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 应充分考虑教与学的各种因素,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 根据生物学科学的特点, 以及学生的年龄, 思维特点等, 设计好符合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教案, 如:1、观察——研讨的课堂结构, 其程序为提出课题——引导——观察——集体研讨——形成概念——应用扩展, 这种课堂结构对于学习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类型的非常适用, 其中观察过程可在教室内进行, 也可走出教室在校园内进行。2、自学——讨论的课堂结构, 其程序为提出课题——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引导结论——应用扩展, 这种教学方式较适用于动物部分教学, 尤其是脊椎动物部分的教学。因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都有一定的基础, 学习兴趣也较大, 而学习困难相对少一些, 例如在哺乳动物 “鲸目”的教学中, 我采用了这种教学结构, 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学生不仅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全部讲了出来, 还说出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相关的知识, 这节课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优化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方法的种类很多,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 都不能适合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某种教学方法是这一具体情景中可能是最优的方法, 在另一个具体情景中可能就不是最优的方法, 因此, 教师必须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 明确教学方法选择或设计的依据, 掌握教学方法优选的程序和标准, 有效的选择或设计教学方法, 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时, 既要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也要启发学生善于思考问题, 既要让学生掌握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又要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进一步发掘问题的兴趣, 因此,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导言是一节课的开始或一个知识点的开始, 导言的形式尽管多种多样, 但关键是要让学生的头脑中有问题, 能够带着问题参加到教师活动中, 为上课创造良好的前提, 例如在讲“水分代谢”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言“把一块萝卜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 重量会增加;而放在盐水中一段时间后, 重量会减少, 这是为什么?”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 启发学生有“疑”, 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例如, 在讲《细菌》一章时, 教材里原有个结论“细菌都是有毒的”。这个结论显然是不够科学的, 但很多学生并没有质疑, 这时, 我就启发学生说:“大家都吃过腐乳吗?腐乳上的斑毛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一种细菌, 我又问“为什么吃了带有细菌的腐乳不会引起肠炎呢?”这一问激起学生的思考, 从而深入探讨了酵母菌的知识, 纠正了课本上不恰当的结论;再次, 引导学生解“疑”, 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一环, 引导学生解“疑”实质上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根据每节课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关键的时候, 关键的地方进行启发、分析和阐述, 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使之达到融合贯通, 举一反三的效果。
总之, 要优化生物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好这几个方面, 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中的乐趣。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 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 是一个动态复杂的发展过程, 因此, 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和选择是生物学教学迈向优化理想境界的必不可少的关键一步, 可以说对于幼儿教育专业的生物教学而言, 只有结合幼师专业特点的课堂教学和具体方法, 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并收到优质教学效果。
关键词:优化,启发式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海珠, 毕润威编著.生物学教学设计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6
[2]徐英俊主编.教学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生物学教学三优化 篇2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技术通过视听把语音、文字、图像集成在一起,也给生物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在新课改下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已成为我们生物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应该怎样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呢?
一、教具学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教学的直观性
兴趣是学生学会知识的潜在动力。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知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给我们一个启示,如果学生对要学的知识充满好奇心,就会想方设法去了解它,探知它,相反如果学生内心充满倦怠,心慵意懒,知其一不想知其二,那么教学就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不成为顺利授教的关键所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呢?生物学教学中,形态、结构和生理等知识是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师口头描述多,造成了教学冗余,减少了引发学生顿悟的教学时机。实物、模型和挂图等传统媒体在体现“直观性原则”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生物学教学三优化 篇3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初中生物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之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以将来服务于社会。如何优化生物课堂,从而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呢?
一、优化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我们所说的教学情境,就是要创设一个悬念,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愿望,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动力。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经验设计探究情境,让学生在鲜活的生活情境中学习、交流、合作、探究,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和获得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获取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例如,我们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时,完全可以利用它的直观性,运用多媒体中的图形移动、定格、闪烁、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如教学《血液循环》一节,使用Flash课件把心脏的四个腔与动脉、静脉相连的情况展现得清清楚楚,而学生难懂的体循环和肺循环,可用动画表示血液流动的路线以及流动过程中发生的气体交换、血液颜色的变化,结合定格演示,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循环途径这一难点。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重要环节。
二、优化课堂提问设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课堂提问,将教师有目的地教和学生有目标地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课堂提问可以激活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关注;可深化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与探索。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因而教师要优化课堂提问设计,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
例如:在上《根对水分的吸收》这堂课时,我准备好萝卜条,盐水,清水等,叫一个学生上台来,分别把同样大小的萝卜条放在盛盐水和盛清水的器皿中,等一会,学生发现了了这一现象:放在盐水的萝卜条变软缩了,放在清水的萝卜条变硬挺了。这时我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我点了一句,说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的数学知识。学生们思考着,讨论着,纷纷谈论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得一点不沾边,我没有批评他;有的说得沾边了,我鼓励他们继续大胆思考。最后浓度二字在学生口中出现了,通过双向交流,后面的教学任务迎刃而解了。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是开启了智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获得成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应该为“学”服务。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任何知识、解决的任何问题,是他们自己获得的,所以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于他们自己。但是“一刀切”“齐步走”等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造成了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现象。教师满堂的地讲,学生毫无兴趣的听;教学内容封闭;教学信息缺少双向的交流,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差,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消化不了等。
如讲述《生物的生活环境》一节时,笔者把一盆月季花放在讲台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要让月季花生活下去,需要同学们提供什么条件?反之呢?这说明了什么?如何把影响月季生活的因素进行分类?”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问题回答的也比较准确深刻;二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如,教学目标可由学生提出,使教学中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的问题;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完成;实验先由学生设想、设计、操作,再由教师点评;各种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应用前景让学生畅所欲言等等。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教材或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自己主动努力获得的丰硕成果。
四、优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的一种主动学习,它能让学生主动尝试解决问题,模拟科学研究,发表独到的见解,谋求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例如,在学习有关“工程菌”的知识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若要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来生产人的胰岛素,可以用什么生物来构造工程菌?若要生产人的糖蛋白,可以用相同的生物来构造工程菌吗?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同时也激起了学生高昂的研讨热情。在学生研讨之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生产人的胰岛素一般用大肠杆菌来构造工程菌,利用发酵工程完成。但糖蛋白由于肽链上有共价结合的糖链,这些糖链须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工完成,而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因此不能用大肠杆菌。至此学生的思维被引向深入,再通过讨论,师生、生生之间思维发生碰撞,结合生产实际学生会发现:用酵母菌可以实现生产糖蛋白的目的。这样的引申研究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目的性、全面性,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还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生物学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及探索 篇4
青岛农业大学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着全校生物类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还承担着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两个专业的专业课程。每年为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园艺学、水产学、工学、化学、动物学等8个一级学科的23个本科专业开设34门课程,每年计划教学实验人时数30万以上,同时还对学生和教师预约开放,开放人时数达20万左右。所开设的课程是其以后专业学习的基石,因此增加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效果对我校的人才培养起着极其重要作用。
从2009年开始,我校实行大类招生,培养方案有了较大的改变,基础课程进行了调整,如按旧的培养方案,动医、动科等专业不开设《植物学》这门课程,大类招生后生物类学生均开设此门课程,2009年开设班级达50个,比2008年多出20个班级;农学、植科等专业按旧的培养方案不开设《动物学》课程,大类招生后生物类学生同样均开此门课程,2009年开设班级达34个,比2008年多出19个班级。人时数的显著增加,使原有的仪器设备数量已无法满足新的需要;同时按照新的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将有5%-10%的实验项目被更新,特别是创新型实验项目,更需要相应的仪器设备与之配套。而我校财力有限,能够争取的建设项目也不多,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其最大潜力,进行优化组合,发挥其最大效能研究具有极其其重要现实意义。
1 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的优化
实验室管理是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推行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1]。
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原只要中心主任1名、实验室管理人员15名进行全面管理。优化后设置主任1名,副主任1名,实验室负责人6名,均为具有高级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实验管理队伍仍然是16名,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管理体系的优化,加强了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有效的加大了生物中心的管理力度,实验教学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更加高效而有序,五年来未发生一起实验教学责任事故、保障了中心实验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为了提高整体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我们严控用人关,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同时鼓励在职读研。经过五年的建设,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由原来的50%提高到81%。中心还不定期邀请有关仪器厂家及代理商来中心讲学,介绍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知识,不断提高实验管理人员技术水平。
同时为了稳定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实验技术人员劳动津贴比相应职称其它岗位的高10%等。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得到了提高,近三年来,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稳定,未有要求调离实验技术工作岗位的。中心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工作业绩和教学服务水平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与津贴效益挂钩,更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
2 按功能整合实验室,优化了仪器配置
大学教学资源的整合是指大学将其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调整协调优化和重组。既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对现有资源进行配置和重组,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2]。
中心原有的实验室设置是按学科进行,仪器设备分散,重复购置严重,使有限的教学资金难于满足教学的需要,效益较低。
我们打破原有的设置,逐步按功能组建实验室。目前建立了8个显微镜室,其中1个是数字网络互动显微镜室。2个电泳室、2个分光光度计室、2个基因工程室、1个无菌操作室、1个植物标本室、1个组织培养室、1个细胞培养室等。
随着实验室的功能化,实验设备也进行了调整。如把生物中心的各类分光光度计调转到分光光度计室;把各类电泳槽和电泳仪调转到电泳室等,同时对现有资源,中心进行宏观掌控,必要时进行统一安排。如显微镜室,不仅要完成植物学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完成动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原中心所有实验室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都需要冷冻离心机,如果按实验室配置,需要16台方能保障正常的实验教学,而本中心只有6台冷冻离心机用于本科实验教学。为了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开学初,中心统一安排实验项目顺序和设备,基本满足了教学要求,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保障了实验课的顺利开出。
实验室与设备资源的优化,改变了教学资源浪费的情况,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了利用率,最大程度发挥设备设施的资源潜力,以最小的投入换取了最大化的效益。
3 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为了加强实验教学,按照能力培养的要求,把部分实验教学内容从理论课中分离出来,独立安排实验教学新课程,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实验课教学体系,如微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等。
对实验内容进行系统优化组合,推陈出新,保证每年都有新的项目。调整了课程设置,改进了实验指导方式,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大类招生以后,植物学、动物学实验人数增加,两门课程均为基础课,实验人数多,都需要用到显微镜,为了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协调有关单位,对动物学的实验课程进行了调整,由第2学期开课,调整为第1学期开课,避开植物学开课时间,既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又保障了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实验课程建设上,通过疏理、合并、更新实验项目,实现两个贯通:即纵向把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验内容上下贯通;横向上将相近门类课程的实验内容左右贯通。鼓励实验指导教师开发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细胞学实验》在资源优化前,只开设简单的制片实验,资源优化后,设备共享,新开设2个综合性实验项目
探索多种形式的实验考核方式,考核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原理的掌握和实验现象、结果的分析。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重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观念,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实验技术和技能。
4 资源共享、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场所,除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外,还必须具有独立运作、用于开放的实验教学工作机制和时间[3],学校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和大型仪器共享使用办法,为实验室的开放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为实验室管理者制定了相关的激励政策,如规定每一位毕业实习的学生,在实验室完成论文,其导师需拿出0.5个工作量分配给实验室管理者。这一规定不但是保障了实验室管理者的利益,也明示实验室管理者,实验室是开放管理,实验室在完成实验教学计划任务的同时,有义务为教师、学生开放。更激发了青年教师科研的热情,使其有科研的场所,有仪器可用,为以后的申报项目,打下良好了的基础。
学生创新项目的设立和导师制实施后,大二学生即可进入实验室,通过与导师协商,自主选题,这样不但能让毕业论文有课题支撑,而且为做好毕业论文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各类研究室、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对大四学生全面开放,他们在工作和读研前就可以提前受到良好、系统的科研训练,为今后的科研和工作点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中心每年接受近200余名学生的本科毕业实习和若干名创新立项的学生;接受400余名学生,完成课程论文。另有120余名研究生的部分工作也在教学实验室进行。
总之,实验教学资源的各个组成部分,对中心的发展及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生物资源的优化更好的服务于中心的实验教学,使管理与教学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验室管理更加困难,实验室和仪器的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各功能实验室的计划实验任务尚不均衡等等,还需要学校有关政策的配套和支持及在实践中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
摘要:以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研究对象,优化了生物资源、人员管理、实验室及仪器设备配置,组建了一支有效的实验室管理队伍,提高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显著提高了管理与教学水平。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资源,优化
参考文献
[1]吴碧丹.实验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1(26):121-125.
[2]王东梅.关于大学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和整合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6(133):3-4.
设计多媒体优化生物教学 篇5
媒体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它作为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能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化为直观的教学信息。因 此优化教学过程必须先优化媒体设计,教学实践表明,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进行优化设计,更能优化生 物教学。那么,怎样设计多媒体呢?
一、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的功能选择、应用多媒体
生物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借助媒体传递知识信息的过程。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设计多媒体必须 根据教学目标和媒体的功能来选择。如初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个概念(光合 作用)、发展一个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一个写法(光合作用公式)。根据这个目标和媒体的功 能。我选择的逻辑思路是(1)在教学中首先演示三个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淀粉 和氧气)、条件(光和叶绿体)。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2)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观看光 合作用的录像片,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分析出光合作用包括物质转化过程和能量转化过程两个方 面,得出光合作用的实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投影片醒目地打出光合作用 的公式,使学生熟练地写出光合作用的公式。这样由实验提供“现象”,录像深化“概念”,投影示范“公式 ”。在课堂上我将多媒体在目标导向下协调配合、各展所长、互为补充,运用多种手段方法向学生传递知识信 息,使学生感知全面、理解深刻,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二、根据不同课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组合媒体
在生物教学中,多媒体的组合并不是随意地凑合,而是要根据不同课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过程去组 合。现将常见课型组合媒体的方法介绍如下:
1.绪言课:其关键是使学生懂得生物研究什么和研究的意义,怎样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组合媒体:(1)用实 验展现一些有趣的生命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2)用投影片和录像片提供史料。介绍生物科学史和成 就。与此同时,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3)生动、具体地讲述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及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学生 的学习信心。(4)板书学习要点。
2.形态结构课: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形态结构课是上好生理功能课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 位。(1)传统媒体:挂图、标本、模型等直观媒体,能够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信息。对上好形态结构课是必不可 少的。(2)电教媒体:投影、幻灯、电影和录像等电教媒体,能够克服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 动;提供信息量大、图像生动、音响逼真。(3)通过板书、口述、习题等形式对形态结构课的知识加以整理和巩 固。我们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教学内容中,首先运用模型展示草履虫的形态。接着用挂图(或投影片)讲 述草履虫的内部结构。然后放映有关草履虫的录像。最后提问归纳板书,这样使肉眼无法看清的草履虫,活生 生地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为继续学好草履虫的`生理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3.生理功能课: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生理功能课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如何设计多媒体突出教 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尤为重要。为此,我运用了组合媒体:(1)用语言配合投影片准确地讲授生理特点。并 用投影板书进行分析、强调重点。如家鸽的双重呼吸特点。运用此教法效果良好。(2)通过录像对较抽象、较难 理解的生理现象进行具体化、形象化演示。(3)对易混淆的概念要用黑板或用投影片的图表分析它们的异同。指 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如在家鸽“循环系统”的教学,先用投影片讲述家鸽心脏结构特点、血液循环路线 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然后放映有关录像片断。应用录像的各种不同功能键(快进、慢放、定格)变看不见为看 得见、看得清。使学生对家鸽的循环系统知识有深刻的认识。最后,用投影片映出鲫鱼、青蛙、蜥蜴和家鸽等 四种动物心脏结构简图,比较四种脊椎动物的心脏结构特点,从而认识动物进化的过程。
4.理论课:理论课是高中生物知识的核心,它起着贯穿全书的指导作用,通过理论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 理论的内容,产生过程和应用,又要培养他们观察、综合归纳、演绎推理的能力。此教学任务组合媒体易于完 成:(1)运用投影、实验、模型、图表等展现理论产生的典型事实。力求变抽象为具体。(2)运用语言质疑引导 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作深入地分析。并用演绎推理或类比的方法作出科学判断。(3)用录像片介绍科学家发现真 理的事实。使学生受到熏陶。如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孟德尔经过整整八年的不懈探索所揭 示的。其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先通过投影片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提供产生理论的事实。 然后结合图解,由现象到本质地分析豌豆的遗传特点。介绍有关生物术语。力求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实现 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最后科学地导出遗传基本规律。
5.实验课:实验课要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独立操作,才能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提高分析观察能力 的目的。为达到此教学目的,我这样去组合媒体:(1)指导学生重点阅读教材,使其掌握实验目的和操作要领( 2)用语言或板书进行质疑,了解学生对实验的准备情况。(3)用录像片示范基本操作、展示装置结构,提示实验 步骤。(4)用投影片分析实验原理,指导填写实验报告。
6.单元习题课:一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必须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练习不同形式的习题,使学生掌握 和运用已学的知识。组合媒体的要点是:(1)用投影片浓缩单元教学内容。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2)用板书提 示重点、难点或易出错之处。(3)采用笔、口、板书、投影等多种形式结合进行练习。(4)设计小型书面测验题 进行教学反馈。评价教学效果。
三、遵循感知、注意等心理活动规律控制使用多媒体
优化生物实验 提高教学效率 篇6
[关键词]实验 优化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108
新课程标准对生物实验有着具体明确的要求,而高考竞争如此激烈,学校实验设备和教学规划很难保证学生实验课时,做到次次进行,使得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仅停留在表象层面,其生物实验能力得不到提高。鉴于此,广大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对实验进行优化与创新,使实验发挥最大功效。
一、多实验融合优化,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在高考压力下,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对实验进行一一的操作和练习,精讲精练成为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手段。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相关联的多个实验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对一个新的主题进行学习,以节省实验所需的材料和时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做“叶绿体的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就可以将“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两个实验进行融合探究,以精炼实验过程。
实验优化:取适量菠菜叶进行研磨、提取和分离,在等待的过程中,进行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实验,及洋葱根尖细胞的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在实验操作完以后,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根据现象进行分析。
实验过程中,学生非常积极,每人都有具体所要操作的内容,主动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不仅学会了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还对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这样整合,操作了更多的实验,省去了学生的等待时间,且穿插了相关的实验,提高了实验仪器的利用率,同时学生在实验中找到了几个实验之间的异同点,促进了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学生动手操作,做好引导、规范操作
精心的准备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的完成,有利于学生对仪器的规范操作,及对实验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讨论,对实验所涉及的仪器、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学习和掌握,以使学生做到胸有成竹,进而树立操作实验的信心。
例如,对于高倍显微镜,虽然在初中已经进行了学习和使用,但在高中实验操作中,仍然有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使用,导致实验拖延而无法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在实验前可利用PPT对其进行展示,让学生对相关的操作流程进行回顾。
课件展示:(1)高倍显微镜的图片及其各部件的构造;(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高倍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对高倍显微镜的实验操作流程进行回顾,为进入实验室后的操作奠定了基础,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稍加辅导、指正,就可以使每个学生能够规范、熟练地完成实验。通过这样的实验优化,为学生的实验操作奠定了一定的技能基础,使学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而快速有效地进入到实验中去,将精力集中在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上,达到了简便操作、提高效率的良好效果。
三、集现象整体分析,集思广益、升华能力
实验反思是学生实验能力的升华,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深层讨论、分析和理解。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逐一解决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脂肪的鉴定”时,学生都知道利用“苏丹三染液”进行鉴定,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规范地操作和对实验进行细致观察,然而学生在对花生油中的脂肪进行鉴定时,却发现了问题。
问题展示:花生油本身是黄色的,滴入苏丹三染液之后,液体也呈现橘黄色。其中花生油的黄色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干扰,使得实验不具有说服力。
显然,学生不仅对实验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还融入了思考,调动了自身的分析能力。对此,教师就要及时捕捉这样的生成,建立开放性的课堂,给予学生讨论的平台。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想出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讨论非常积极主动。最终,学生选择了花生子叶,利用花生子叶榨出的乳白色汁液进行实验。当学生看到橘黄色的时候,兴奋地鼓起掌来。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实现了学生对实验的思考、改进和创新,实验的优化与学生的生成和谐统一,为实验的学习增添了精彩元素。
总之,实验的优化与创新,不仅符合高中生物课程要求,完成了教材所规定的实验内容,还给学生提供了高效的实验探究平台,使学生犹如科学家一样研究生物规律与本质,给学生的学习增添了很多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的思维革命。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生物教学 篇7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有以下特点:
一、生活性
知识源于生活,对于生物课程来说更是如此。“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教师要积极地挖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也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才能切实明白知识的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熟悉的、典型的生活素材作为探究学习的情境。平时,教师要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不要忽视学生身边活生生的生物现象。
比如我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一节内容时,为了把抽象的细胞吸水、失水现象具体化,提出这样的问题:“用白菜做馅时水分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水分渗出?”“菜市场的菜农要不断地往青菜上面洒水,有何道理?”学生给出各种理由,诸如:“白菜做馅时的水分是腌出来的。”“在青菜上面洒水是为了让它看起来更新鲜。”尽管回答不到位,但是他们已经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
二、直观形象性
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作用于学生感官,能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感知、理解教材内容,使学生置身在教学情境之中,对情境进行观察、体验。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教师通过种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
教师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
1. 利用实物、标本或模型等增加感性材料,使学生感受真实、自然的客观实体。
比如“动物的个体发育”一课,教材是以青蛙为例来讲解的。教师可以展示蛙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模型,使实验过程直观、真实、感性。
2. 利用图解,以图释文,便于记忆理解。
例如:在学习能量代谢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下列图解:
3.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缩短宏观与微观、动态与静态之间相互转化,加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解“神经系统的调节”时,教师可以展示动画“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又如在讲述“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高等植物双受精现象”时,教师可以将染色体动态的变化过程和两个精子从花粉管流到胚珠内的动态过程生动直观地演示出来,实现微观具体化。
三、问题探究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一定情境中(或者条件下),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具有一定难度,但学生经过努力又可解决的问题,以达到教学目标。
问题和疑问可以推动人们去积极思考和探究。学生的探究、发现绝不是一种自发的随心所欲的活动,它是在教师的严密组织和积极引导下进行的。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1. 探究性问题情境。
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自然所需要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概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讲解“DNA分子的结构”这一内容时,我利用教材中的小栏目创设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DNA雕塑图。创设情境:看似麻花卷的DNA为什么能够成为高科技的标志?它是怎样储存遗传信息的?它又是怎样决定生物性状的?(以学生比较熟悉的DNA的雕塑图引入,可以拉近学生与DNA的距离,引起他们的兴趣。)
探究的问题情境有:
(1)观察DNA由几条链构成?这两条链的位置关系如何?它们的方向一致吗?DNA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
(2) DNA的基本骨架由哪些物质构成?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3)什么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对位于DNA的什么位置?
(4)脱氧核苷酸的三个组成成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脱氧核苷酸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2. 启发性问题情境。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例如:学习“同源染色体”概念时,我不是直接给出概念,而是利用图解并配合语言提供背景(指出颜色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观察形态、大小、行为等),让学生独立地去发现并总结出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发挥其主体能动性的作用。
3. 创新性问题情境。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往往附合随从、墨守陈规,缺乏独立思考、锐意求新的意识。因此教师要不断寻找思维的发散点,减少思维定势的影响。
四、学科性
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显学习重点,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生物学教学三优化 篇8
(一)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中学生物学课程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也是自然学科课程中课时最多的一门学科。这些都反映了生物学课程在基础教育中作为必修课程的性质和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然而, 实际上在农村, 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并未得到重视。
1. 对中学生物课程及生物学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生物学课程在我国起步比较晚, 在近现代才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生物学课程并没有得到重视, 一直以来都是语、数、外、物、化独步天下。
2. 现有的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生物学教师的积极性
在初中毕业会考理科综合试卷中, 生物学只占到30分, 远不及物理和化学。在安排课程时, 生物学教师担任18—20课时的工作量才能与语数外的12课时持平。学校每年都有优秀教师外出培训学习, 可从来没有优秀生物教师的份。这些使得生物学教师在学校里的地位很尴尬, 严重挫伤了生物学教师的积极性。
(二) 师资配置不合理, 教师专业化程度低
生物学课程的尴尬地位使得学校在配备生物学教师时, 大都让退居二线的非专业教师任生物学教师, 而年轻的生物学专业教师却被委以“重任”。实验教学变成了以讲述代替操作,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很难得到培养和提高。在遇到实际操作时, 学生只能是束手无策, 更甭说应用和创新了。
(三) 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生物学在中学的地位和生物实验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及其他原因, 有些学校的生物学实验仪器设备的增添购置只能停留在仪器设备增添购置计划书上, 而现有的仪器设备大都年久失修不能使用。即使能用的仪器, 数量也严重不足, 根本不符合生物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
(四) 在实验教学课堂中还存在着几个突出的问题
1. 重视实验结果, 忽视实验过程
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评价教师与学生唯成绩论, 体现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 就是为了得出实验结论而做实验, 忽视了实验过程的发生发展, 学生也就体会不到实验过程的精彩和魅力。
2. 重视知识巩固, 忽视能力培养
现阶段的教育情境, 重知识巩固, 忽视能力培养是一种必然, 更是一种无奈。尽管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培养并不矛盾, 试问哪位教师会只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而忽略知识的巩固呢?
3. 忽视农村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在实验器材设备上, 我们没有优势, 忽视身边的教育资源, 不主动开发和利用农村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二、农村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 树立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
生物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 并且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任务。因此, 树立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 合理配备, 优化师资
1.“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是我们节约、利用资源的准则。各中学要使各学科教师专业化, 配备专职的生物学实验员。只有这样, 教师和学生就会少走弯路, 才会更快地提高教学效率。
2. 优化生物实验资源, 争取资金, 购置生物学实验必需仪器设备
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 生物学课程中的一些实验还是能够完成的。农村中学根植农村, 有着比城市更加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我们可以把学生带进“天然实验室”, 让学生切身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另外, 学校要积极争取资金, 不断地充实生物实验室, 为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三) 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不断提高生物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1. 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发挥团队优势
实践证明, 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也有利于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得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 给予生物学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
在“生物学世纪”的今天, 生物学的发展可谓神速。绝大多数生物学教师从参加工作到现在, 从未有过外出学习的经历, 也很少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拥有的知识也只限于课本知识, 对于学生各种新奇古怪的问题一筹莫展。这样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反而使学生原有的一点兴趣也被扼杀了。我认为给予生物学教师与其他教师同等的外出学习培训机会, 不但可以提高生物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更重要的是对生物学教师工作的一种肯定和认可。
(四) 优化课堂实验教学
1. 积极转换角色, 创建和谐课堂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教学活动是为学生开展的,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 重视学生生物学实验技能的培养
目前, 多数师生认为做实验既浪费时间, 又浪费精力。因为在中考、高考中不会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只考查实验的方法、过程、注意事项和结论。这样使得师生在认识上出了偏差, 一味地追求分数, 而忽略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对于这一点, 首先, 教师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 把生物学实验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其次,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学生才能放开心中的焦虑, 轻松学习。
3. 处理好传统媒体与多媒体关系, 合理选择媒体
如何选择媒体进行实验教学,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 合理有效地对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 才能发挥好教学媒体的各自的优点, 才不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生物学课程的评价期望科学化、合理化
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导向、激励和改进等功能, 是一把双刃剑, 因此教育主管部门的生物学课程评价也关乎着农村中学实验教学的前途和生物学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的地位。我们期待评价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总之, 改变农村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这需要所有关心教育教学发展, 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人士共同努力, 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只有上下齐心, 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才能使农村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生物学实验对于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实验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农村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和教研工作实际, 提出一些建议。
精心设计课堂 优化生物教学 篇9
一、“兴趣教学”与“快乐学习”相结合
古今中外的不少学者对“兴趣教学”与“快乐学习”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无疑是组织学生高效学习最直接有力的手段。
学生对这一门课有了兴趣还应在快乐中学到知识。笔者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中频频设疑, 让学生在积极进行紧张的脑力劳动的同时, 有认知上的满足、精神上的享受和灵魂上的净化。例如, 在讲“基因对生物的性状控制”时, 笔者连续地设置有趣的问题:一对单眼皮的夫妇会生出双眼皮的孩子吗?是什么原因造成“少白头”的呢?为什么有的人能卷舌有的人不能卷舌?……问题一出现, 有的学生去观察同桌的眼皮, 有的交头接耳讨论起来, 有的想去翻书查找答案, 都急不可耐, 迫切地想知道原因。这些问题让学生惊奇地发现, 生物科学离我们那么近, 甚至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 文直则无味。”以此类推:“课至平则无趣。”笔者平时善于抓住学生的“热点、活点、趣点”, 只要点准了“穴位”则立即“出彩”。学生有时会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 如连续上课会使精神疲劳, 遇到难题时会产生畏惧, 等等。这时任何劝说、压制都是无效的。如, 有一次笔者在推算一道遗传题时故意说:“啊, 太繁啦, 连我都不想做了, 放弃它算了!”学生大笑, 反而坚定了他们做到底的决心。
二、活动与感官刺激相结合
学习本身就是一系列刺激和反应的结果。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里特点, 创设生动、愉快的学习活动, 改变教学手段单一、乏味枯燥的说教, 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 在讲授“人类的神经调节”一节时, 教师提前把学生分成三组, 第一组发给几个鲜红的桔子, 让他们吃掉, 第二组也发给他们鲜红的桔子, 告诉他们“只许看, 不许吃”, 第三组只发给他们一张纸, 上面写上“吃黄澄澄的桔子”。再分别让三个组的组员描述各有什么反应, 学生都回答说有唾液分泌, 问:“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正是符合这一特点, 其不断变换的形、声、光、色等, 能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 在讲授“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节时, 利用动画演示空气进入呼吸道的过程, 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认识呼吸道的作用。这样通过电教多媒体的演示, 多维度地刺激学生感官, 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相结合
新课程强调通过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 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组织能力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 争强好胜心较强, 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表现欲。笔者在教学时, 因势利导, 巧妙设疑, 提出一些既有启发性又有针对性、富于问题情境和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以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 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 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变盲目性学习为目标性学习,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例如, 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一部分的教学中, 笔者根据教材、本地生产实际及学习心理, 先把学生带到近郊的蔬菜栽培基地, 面对果实累累的番茄、碧绿青翠的蔬菜以及它们的生长环境, 设计了“光合作用需要哪些原料、条件?其产物是什么?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蔬菜栽培与光合作用原理的关系怎样?”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源于实际、贴近教材而又高于教材、饶有趣味的问题, 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如何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篇10
一、要彻底转变观念
要优化生物实验教学就先要转变传统思想, 教师要不断树立研究性学习的观念, 从根本上意识到生物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了解新课改后生物实验教学在各个方面的变化与作用, 把握新课改后生物实验教学的要求。彻底转变观念, 重视实验教学。
二、加强软件建设, 使实验室管理合理化
1.营造一个较好的实验室文化氛围。
实验室的墙上可以悬挂科学家们画像、实验指导语、各项规章制度等。功能实验室的门上可以贴上相应的标签牌。实验室清洁整齐的环境, 摆放有序的仪器药品, 使学生进入实验室有一种科学家在实验的神圣感觉, 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作风。
2.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是管理好实验室的基本保证。
3.实验室管理规范化。
(1) 学生行为习惯规范化; (2) 仪器、药品存放有序化; (3) 准备实验程序化; (4) 维护仪器经常化。
三、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 优化多形式的实验
1“.自主———探究”实验的建立。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实验室建设应当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活动的方式, 这就需要建立“自主———探究”的实验条件, 实验室的座位与实验桌就要布置成前后面对面的格局, 这样方便前后四个学生们共实验, 商讨式进行实验, 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实验室内还可以设置各种阶梯式平台柜, 放置常用器材和药品供学生自主选择。
2.搞好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数字化实验作为一种新型实验教学方法, 对传统实验教学的变革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数字化实验能使学生观察到化学变化的整个过程, 对变化过程进行直观、形象的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将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世界通过数据与图表展现出来, 揭示其中的科学规律。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 建立网络实验。
生物网络实验是集网上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资料管理为一体的实验管理系统。网络实验是以改变传统实验室繁杂的管理方法, 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使实验室达到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为目的的。在网络实验上发布实验指导, 使学生了解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 给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空间, 给教师的实验教学带来方便。
4.加强微机实验教学新模式。
微机辅助教学可以将教师之所想, 教材之所需, 充分体现出来, 与教材和实践完整地结合, 它具有文字编辑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图文组合处理功能, 以及二维三维动画制作等多样化功能的特点。使微机辅助方法有机地与课堂实验整合用于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 具有独特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模拟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建立模拟实验的思维能力
模拟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一种补充。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观点;是帮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模拟实验可分为计算机模拟实验、模型模拟实验。
1.计算机模拟实验是一种虚拟实验, 它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 把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 以及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演示出来的方式。如通过电脑模拟光合作用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模型模拟实验是指在实验过程中, 通过原理替代的形式, 借助某种模型实体来模拟一些生物学中的复杂现象。例如在模拟保护色实验中就可以把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橡皮泥捏成小虫形状作为“模型”。
因此实验室应积极配合任课教师, 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设备、模型, 并利用身边的细小物品进行自制教具, 开足开好模拟实验课。
综上所述, 要优化生物实验教学就要更新观念。搞好实验室的软件建设, 使实验室管理合理化;优化好实验室的各种教学资源, 探索实验教学各种教学模式。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开展合作学习 优化生物教学 篇11
关键词:初中生物;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美国教育评论家埃里斯曾经说过:“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伟大的教学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之一。”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对于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然而,在我国传统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是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也善于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灌输式教学,在这种古板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一种个体接受行为,无法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愉悦,教学的质量自然就无法提升。以下,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谈一谈两种具体的初中生物合作教学实施策略。
一、开展课内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动手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参与获取知识的情感,乃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构建一种课内合作探究的教学情境,结合生物课程实践性、动手性强的特征,充分利用书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动手能力。
例如,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一课教学中,我以“自制酸奶”作为教学主题,开展课内合作探究性教学。首先,我抛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爱喝酸奶吗?”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爱喝!”其次,我以“酸奶的制作”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向大家讲述了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多媒体演示的形式,向大家讲述了酸奶制作的流程,温度控制的方法。最后,我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每组学生结合我的讲述,以组内探究的形式,尝试酸奶的制作,而我则为他们提供所有的原材料,包括:纯牛奶、乳酸菌、恒温箱(或酸奶机)、容器等,并在一旁适时地指点,大家在我的引导下,热火朝天地操作着,小组内的合作气氛、探究气氛异常活跃。
【教学效应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采用“设问激发—理论引导—分组探究”的流程,结合书本内容,展开了课内合作探究教学。事后,我则结合书本内容,向全班学生讲解了微生物在酸奶发酵中起到的作用,并以此为中心,进行了课内拓展,为大家讲解了微生物在垃圾处理中的作用、微生物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等。教师的循循善诱教学过程,符合螺旋式认知上升理论,通过自我实验的过程,学生在课内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获得生物理论和动手能力的双向
提升。
二、开展课外合作调研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实践能力
合作学习的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内,更应延伸至课外,且在实施过程中,应结合书本知识,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与生活的紧密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一课教学中,我尝试了一种课外合作调研学习的模式,在课程完成后,我发出号召:“我们的生态环境正被破坏,大家想为保护环境尽一份绵薄之力吗?”我的号召一经发出,立刻得到了全班学生的响应。我引出了课外合作调研学习的教学流程,将全班学生分为“空气质量调查组”“城区污染图片拍摄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组”三个大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定的调查任务。
接下来的教学则以课外调查为主要形式展开,我为每一小组配备了一名专职的老师,由老师带领,深入各个调查场所,搜集相关的数据、资料。最后,当所有调查任务结束后,我在全校举办了一次主题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交流报告会,会上,各小组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以汇报演说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了调查的成果,宣传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共鸣。
【教学效应分析】
近年来,“无缝化”教学理论十分流行,它强调课内与课外教与学之间的无缝对接,使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感觉。笔者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培养学习协作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实施策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构建合作学习的“无缝化”教学氛围,即:让学生在无缝化的教学环境中,体验到生物学习的实用性。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将合作学习的模式拓展至课外,通过小组合作、分工搜集的方式,学生深入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所,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了调查活动,大家的动手实践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将得到提升,该种合作教学的方式以生活化作为主题,更接地气,教学效果自然得到充分展现。
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引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打造新颖的、多元的课堂,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形式,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应,唤起更多生物教学工作者对合作学习法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魏瑾.合作性竞争学习与学习自主性[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12.
[2]黄秀英.关于“竞争式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3):123.
生物学教学三优化 篇12
传统高中生物课堂主要存在两种概念教学模式:一是“注入式”的生物概念教学模式,还有一个是“说文解字式”的生物概念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有其共同特征:只重结论,不重过程;只重定义,不重现象;只重记忆,不重运用;只限于概念本身,不注意结构联系;只重概念知识,不重科学人文素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系列判断、推理及结论的错误,使学生、教师都不胜其烦。究其原因,都是由于没有掌握概念学习的要领,而出现“概念不清楚”、“概念掌握不完整”或“概念理解错误”等问题。培根在《新工具》中写道:“我们不能像蚂蚁,单是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从肚子中抽丝,而应像蜜蜂,既收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培根强调的“既收集又整理”,就是提示我们要善于应用归纳、演绎、比较、类比等多种思维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深刻理解概念,同时改善概念学习的方法和品质。为此,笔者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尝试应用归纳、演绎、比较、类比等多种思维方法进行概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演绎
从某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性生物学原理或生命活动规律出发,推理解释某些个别的或特殊的生物现象,这种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遍到特殊的推理方式叫做演绎法。运用演绎法进行生物学概念教学实质上是为学生提供新的问题情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进行合理的分析解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种方法既能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演绎思维应用于概念教学中的常见模式为:呈现概念→举例说明。
如在学习“酶”的概念后,学生基本能掌握该概念的外延———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增强,在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直至高温破坏酶的分子结构而使之完全失活。如何指导学生演绎和应用酶的这一特点呢?可以列出一些生物学现象让学生解释。 (1) 为什么高烧病人往往胃口不好? (2) 为什么加酶洗衣粉在温水中去污效果更好? (3) 人们常在冷泉中找到嗜热细菌而很少在热泉中找到嗜冷细菌,这是为什么? (4) 高温灭菌消毒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什么?
二、归纳
归纳是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出发,推理得到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思维方法。归纳思维应用于概念教学中的常见模式为:呈现实例→总结概念。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应当实现学科逻辑与学生认知逻辑的统一。所谓学科逻辑,指组织教学内容时先概念后应用。但我们知道,如果先举例讨论,然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在活动中建构知识,一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也才更符合学生的认识逻辑规律。
例如,学习必修2中“单倍体”的概念时,学生常误解单倍体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具有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一定是多倍体,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单倍体”的概念在课本中是这样描述的: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若照本宣科地讲解单倍体概念,学生不易理解,难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会机械记背这一概念,不能灵活地运用。笔者在教学中选择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入。师:同学们知道蜂群中有几种蜂?生:蜂王、雌蜂、雄蜂(蜂王、工蜂、雄蜂)。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三类蜂在蜂群中各有何责任?(学生七嘴八舌,非常兴奋)师:其中雄蜂的职责就是与蜂王交配,交配完成后,它们将被工蜂推出巢外,离开家的雄蜂不久便死亡,因为它们发育不良,不能自食其力,为什么呢?原来雄蜂与蜂王和工蜂出身不一样,雄蜂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成,它的体细胞中只含有该物种的一半染色体。接着笔者又呈现其他单倍体的材料,如“用二倍体黄瓜的花粉进行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普通小麦的单倍体”,通过分析事例最终使学生归纳出单倍体的本质特征是“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而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并非其本质特征。然后在学生形成概念的基础上,再设置问题情境加以应用。实践表明通过这样的方式习得的概念,学生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应用更灵活。
三、比较
比较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进行求同和求异两个方面的对照分析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在生物学知识体系中存在大量或字面相似或本质接近的概念,如染色体与染色单体、基因与DNA、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线粒体与叶绿体、细胞质与细胞质基质、种群与物种、无籽西瓜与无籽番茄、生长素与生长激素等,还有一类是生理过程相关的概念,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转录与翻译、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正因为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使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大,学习效果下降。要解决这些问题,比较法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比较法应用于概念教学的常用形式有表格比较、图解比较。例如,DNA与RNA的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跨膜运输3种方式的比较等。
四、类比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或关系上的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思维方法。类比思维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而进行的猜测性思维,它的突出特点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如学习必修2“基因突变”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探讨”中抄写错误的3个英文句子与基因突变的3种类型,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类比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又如在学习细胞器时,可将“溶酶体”比作酶仓库、将“线粒体”比作动力工厂、“叶绿体”比作能量转换站或养料制造厂等,这些比喻对学生理解这些细胞器的功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比喻一定要贴切,在本体和喻体之间要存在较强的相似性。只有这样,抽象、生僻的概念才会变得通俗易懂。
总之,要实现高效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概念教学模式,综合应用演绎、归纳和类比交替或齐头并进的多元模式,使学生在概念学习过程中感悟多种逻辑思维方法的魅力,让学生从多视角、多方位立体地透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参考文献
[1]赵光武.思维科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李维.学习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3]郑晓蕙.生物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生物学教学三优化】推荐阅读:
优化生物课堂教学12-24
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01-02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05-11
高二选修三生物实验教学计划01-09
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05-10
高中生物选修三总结11-21
高中生物选修三课本12-05
生物选修三细胞工程01-08
生物选修三知识点07-09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