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的有效教学

2024-05-10

生物学的有效教学(精选12篇)

生物学的有效教学 篇1

教师平时的业务准备、思想准备和精心备课, 最后总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上。教师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干预学生的学习, 进而决定学习的结果。然而, 很多教师都把课堂教学的有没有效果归因于学生, 埋怨学生没有认真听课, 没有认真做笔记, 没有大量做练习巩固, 却没有认识到自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生物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是很多的, 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对策。

一、重视教学情境创设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育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高度发挥有效作用。”

例如, 在《花的结构》这一节中, 尽管很多学生对花这一植物并不陌生, 但对其结构却不太了解, 他们对花的认识大多数局限于花瓣的颜色种类, 为了引起同学对花的结构的探讨的兴趣, 在讲授知识之前, 教师可以先放一段《茉莉花》的音乐, 随着“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美妙音乐的响起, 同学们会在脑海中想象茉莉花的美丽。这时, 教师再拿出一盆茉莉花呈现出大家面前。顿时课堂气氛热烈, 学生个个都想看清楚花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这样,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愉快的课堂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学生轻松地掌握了重、难点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应该重视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在中学生物课堂上,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为了体现生物学的特性,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式:

1.以游戏、故事创设情境。

2.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

3.以音乐创设情境。

4.以角色创设情境。

5.以多感官参与创设情境。

6.再现生活, 巧设导语创设情境。

同时,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情境的有效性。 (2) 情境的真实性。 (3) 情境的适度性。 (4) 情境的问题性。

二、提高教师课堂提问水平

教师提出问题, 启迪学生思维, 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 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一条重要纽带。“问”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 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 愚者问得笨。”问得巧妙, 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使学生直入“佳境”。我们来看看以下两个课堂实例。

1.讲述生态平衡时, 可先问:为什么古代武松打虎成为英雄, 而现在打虎将受到法律制裁?虽然这个问题看上去和所教的问题无关, 但是这样的设问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用学生都知道的知识去引起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兴趣, 这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2.“种子的萌发与水分有关系吗?”是一个封闭性的问题, 它只包含“水分”与“种子能否萌发”两个变量;而教师可以提出“种子萌发的环境和条件是什么?”这个问题则要开放一些, 就会变“牵着学生走”为“跟着学生走”。因为根据学过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学生就会联想到非生物因素包括水分、温度、空气、光照、土壤条件等多个变量, 继而提出:“种子为什么会萌发?”这个问题包含无数变量, 学生思考的空间就变大了。

三、引导学生如何提问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 摒弃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面向全体学生, 创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更多的交流机会, 发挥每个人的特点, 提高科学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素质。在学生读完课本中相关的知识后, 适时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例如:在“食品保鲜的原理”活动中, 首先为学生准备一些保鲜食品, 如:水果罐头、袋装牛奶、火腿肠、咸菜、瓜子等。这些食品涉及日常生活中采用的各种各样的食品保鲜防腐方法。这样学生就有了感性的认识, 就会产生一连串的问题, 如:“水分含量的多少会影响食品的保鲜吗?”“与空气接触易引起食物腐败吗?”“温度的高低对食品的保鲜有什么影响?”等等。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更加关注的是什么, 引起他们探索的好奇变量是什么。 (学生更想探讨影响食品保鲜的水分或是空气或是温度等。) 可以根据学生的取向对问题作探究, 变“牵着学生走”为“跟着学生走”, 使得课堂气氛活跃, 有效知识充分被学生吸收, 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 教学中的“问”是一门艺术, 广大教师都应积极探索这门艺术, 使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有效利用多媒体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它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界千姿万态、变化莫测的生物世界。中学生, 特别是城市里的中学生, 和自然界的接触很少。因此, 在课堂上很难让学生对一些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运用电教媒体虚拟现实技术, 结合录像等影视技术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现美妙的海洋世界、森林风貌、人体结构等。

生物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知识性强、范围广、空间大、具有系统性、进化过程纷繁复杂等。再加上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少、阅历浅、综合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差等, 这就给学生理解和把握生物学知识带来了困难。

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 多媒体在生物课堂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1.利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 易于突破重点难点。

例如:在“排泄”一节的教学中, 这个生理过程看不见、摸不着, 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单纯以讲解来传授, 虽然也能强调出重点, 但既不真实又缺乏动感。

在实际教学中, 首先展示一副挂图, 让学生先了解有关与尿形成的器官有哪些, 熟悉器官之后, 再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用光标把各个结构强化, 巩固肾单位的结构, 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和流经肾小管之后形成的肾静脉分别用红色和蓝色强化, 以标志血液的变化;然后以慢慢移动的小箭头标志血管内血液流向和肾单位内液体流向, 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血浆中的成分形成原尿、原尿形成尿的过程。通过展示“尿的形成”课件, 直观形象地把尿的形成过程及各种成分的变化等都显示出来, 教师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大了,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高了。

2.利用多媒体教学, 增大课堂有效教学的容量。

“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就像我们今天面临的人口、环境、粮食、资源等世界性问题, 无不与生物学有关, 因此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更多书本以外的生物学知识。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 尤其是初中生, 生物是他们特别感兴趣的一门学科, 可以从一个小小的问题联系到很多的知识, 如: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一节中, 可以把人、植物、动物的关系很好地联系起来, 在初步了解他们的相互关系之后, 学生感到很好奇, 进一步进行观察、讨论。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使学生有效吸收了重要的原理知识,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生物学课堂有效教学与教学情景、教师教学提问水平、有效利用多媒体等几个因素有很大关系。在生物课堂上, 教师只有结合生物学科与学生的特点, 把教学的目标指向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才能更好地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 更好地与学生沟通, 在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 充分认识自己的角色, 使得自身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吸收知识, 才能使得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生物学的有效教学 篇2

摘 要:本文例举了教学中的一些实际案例,探讨了2011新课标背景下加强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即从生活实例引出概念、已有知识生成重要概念、组内合作理解概念、图解图示构建重要概念、学以致用迁移重要概念等几个方面来加强生物学概念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生物学教学;生物学重要概念;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6-047-1

一、生活实例:引出重要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时,学生主动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在中学众多学科中,生物学科可以说是最贴近生活的一门科学,所教的生物学知识来自于所处的自然环境,且大多是活生生的学生熟悉的事物并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教材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引出重要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探究。例如:在“食物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觉得泛泛的讲述食物链的概念,短时间内学生可以做到准确记忆,但对于生物学的概念是不能全面理解与应用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由浅入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做了如下的处理:1.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条谚语引出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2.播放学校操场草坪的图片,图片中有学生熟悉的蝗虫、蚱蜢、老鼠、麻雀、草籽、小野花等,引出学生熟悉的生物并让学生说出这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尝试着用箭头和符号表示出来。3.阅读教材,定义相关食物链的概念,修正自己所写的食物链,进一步明确①什么是食物链?②食物链的书写要求。③上述食物链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何种关系?是何种类型的食物链?4.分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谚语中的这些生物能构成食物链吗?如果要把螳螂、蝉、黄雀这些生物组成一条食物链,应增加哪种生物?运用谚语,引起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认知碰撞,引出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进一步明确食物链的概念,并迁移科学概念,检验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5.展示草原生态系统,让学生尽可能地写出多条食物链。在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分析食物链的内涵,并说出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仅仅包括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参与,明确初中阶段对食物链这个重要概念的要求,也提醒学生食物链的类型很多,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这样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自然地引出概念,层层递进,形成了概念学习的一定梯度,促进了学生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掌握。

二、已有知识:生成重要概念

教育家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生命线,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失掉了教育”。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加以加深、拓宽、拓展,从而生成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整合。例如:我们在分析苏科版八上教材中“绿色植物参与自然界的碳―氧平衡”教学内容时发现,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自然界的碳―氧平衡,需要牵涉到初一学过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就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两个概念作为学生生成新知识的引子,带着学生写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以二氧化碳、氧气为中心词分析自然界中这两种气体此消彼长的关系,理解绿色植物是如何参与自然界的碳―氧平衡的,整合出碳―氧平衡的公式,建立新的概念。

三、组内合作:理解重要概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实现因材施教,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在践行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小组成员围绕具体的学习要求,开展互动交流,互助中理解重要概念。例如:受精的过程是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设计上,采用先分解后整合的方式,即一先把受精的过程分解成如下小题:①花粉粒到达柱头后发生怎样变化?②花粉管经过了雌蕊的哪些结构?最终到达了哪里?③从花粉管中放出的精子有几个?分别与胚珠中的哪个细胞结合?④什么是受精?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方式有何特点?二通过关键词提示的方式让学生描述出受精的过程进行整合。在学习方式上,采用先自学后互助的方式,即

一、先让学生围绕上述设置的4个小题,对照课本文字自我回答,组内分享成果;

二、通过向组内同学描述的方式,说出双受精的完整过程,互助中理解关于绿色开花植物双受精的相关重要概念。

四、图解图示:构建重要概念

图解、图示是形象化呈现知识的重要方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比零散的知识更易识记和提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提取课本文字描述中的关键词、中心词,或者对于事物的特征进行抽取,以图表或者图示的方式展示概念,加快学生完成对于重要概念的构建。例如,在学生学习“受精与果实种子的形成”时,从复习旧知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关于“果实、种子形成过程”的关系图,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五、学以致用:迁移重要概念

学以致用,让生物学知识向社会和生活领域延伸,有意识的拉近学生的“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距离,让理论知识向学生的实际迁移,这既是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课改的重要内容。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向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美国舞蹈家邓肯曾狂热地追求萧伯纳,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作家求爱,她给萧伯纳写信说:“如果我们俩结合,生下的孩子,有我美丽的仪表,而有你智慧的头脑,这该多妙!”萧伯纳复信道:“如果孩子仪表像我,头脑却像你,那该有多糟糕。”请问:假如他们结婚了,他们的后代真的会像他们所说的一样吗?

开展有效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篇3

一、 以人为本,让自己的生物课堂弥漫尊重与民主的气氛

尊重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学生有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当学生得到老师尊重时,他们也会尊重老师,乐于将老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反之,如果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产生逆反心理,这时,老师的教育便变得无济于事了。因此需要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只有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经常听取学生的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尽可能尊重学生,不要挖苦讽刺学生,以真诚的眼光关注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本着教为学服务理念,学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谈”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

二 、赏识给课堂注入活力

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正是赏识教育的见证。赏识学生可以带给他们自信和成功的机会,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老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情绪与情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蔼可亲,面带微笑的教师走上讲台的那一瞬间,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的学生带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之间有了心灵沟通,接下来温故而知新是顺理成章的事。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捕捉学生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和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在课堂上表扬激励学生可以是口头上的,也可以用肢体语言,哪怕是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关爱的眼神,关键是由心而发,都可以让学生感到温暖,树立信心。要让学生在“希望的田野”上奔跑,而不要让他们在“迷茫的小路”上徘徊。

三、 删“繁”就“简”,成就有效的生物课堂

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的误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太多、杂、难,难以驾驱。殊不知,面面俱到,一面不到,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课后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慨:“这些内容我在课堂上都讲过的,怎么还有那么多学生不会啊。”不难发现,这样的课堂教学收效甚微。要让学生参透生物科学的奥秘,而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需要教师在每一节课中,确立教学的重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实现生物学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锤炼教学语言,力求用最准确、最生动、最简洁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点拨思路,开拓学生求知的途径,充实他们的身心,协助他们用科学的思维去思考,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要优化时间安排,惜时如金,学会节约时间。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保证各环节的时间。经常反思时间利用情况,学会经营课堂40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四、 抓住“动情点”,有效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青少年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一旦有情感的参与,他们认识的世界就会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在教学中,有意识抓住教材中的“动情点”,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从而有效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生物学教学内容本身包含丰富的情感内容,只要教师表现出情感性的教态,创造富有感情的情境,就能置学生于一种情感激发、陶冶、交融的气氛中,从而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是决定课堂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有效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利用生物学教学的内容美,打开学生的“心灵”,吸引学生步步深入地主动学习。科学知识本身包含真与美,生物学教材所揭示的生命现象、生命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等,这些规律既反映了生物界客观的规律,又拥有至高的美。它所研究的对象,无论是植物世界还是动物世界,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大自然美。如生物个体的姿态美、体色美、结构的对称美、结构与功能以及群落内各种关系的协调美、生物体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合理、和谐和绝妙的适应等等,体现了大自然勃勃生机的永恒美。美是处处存在的,我们的眼睛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物科学知识潜在的美,是不会自发地起作用的,要靠教师从美学的角度去发掘和渲染教材的内容美,让学生领略美、发现美,从而受到美的感染和教育,引起学生愉快、欢悦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增强了知识的可接受性。

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手段,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把抽象、复杂、较难理解的生命活动过程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现象,从而大大降低知识的难度。例如:学习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时,结合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刚刚收割回来的稻谷堆放在一起,把手伸进谷堆里,会感觉到发热。这种现象如何解释?这热量从哪里来?剧烈运动后,会感觉肌肉局部酸痛,这是怎么回事?激起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细胞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把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形成ATP,另一部分转化为热能。人体剧烈运动时,除进行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之外,还进行无氧呼吸,人体无氧呼吸过程中会产生乳酸,乳酸局部积累在肌肉引起肌肉酸痛感觉。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五、 严格遵循认识程序,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学生学习过程中认识生物体、生物界是遵循一定程序:认识一类生物,是先认识个别,后认识一般;认识某个生物体,是先认识外表,后认识内部,即从认识生物的现象到认识生物的本质。总之,学生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扩大认识范围,逐步深化认识的。生物学知识学习的效果如何,不仅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有关,而且与学生的心理活动状态以及生物学知识学习过程是否合理、科学有关。只有科学分析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才有助于更有效地实现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严格遵循认识形式和途径,遵循一定的认识程序,才有可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篇4

一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1. 游戏

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他们总是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学得很快。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味, 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 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做游戏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智力和情感的需求得到和谐发展, 在游戏中快乐学习, 轻松记忆, 快乐发展, 寓知识于游戏中, 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欲望, 充分的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积极性, 做到人人动手、动脑, 平衡发展。

2. 手工制作

从人脑结构来看, 人的大脑皮层中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 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 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联系。俗话说:心灵手巧。训练手就是训练脑, 可见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在课堂上, 我们可设计许多制作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同时也能够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

3. 探究实验

如, 在探究蚯蚓呼吸及运动时, 教师只要适当的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 提出纪律要求, 给予学生最大限度地自由空间, 让学生根据所给予的材料分组设计方案, 按小组开展实验。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并选出优秀小组做出评价。

4. 方案设计

如蚂蚁通讯方式探究方案设计、急救应急方案设计, 此外还物种密度调查等。

二课堂设计具体要求

1. 精细备课

首先, 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准确。以往备课中的教学目标抽象, 初中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导致不知所措。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 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应达到怎样的“度”, 需要准确了解和把握。其次, 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 孩子获得信息的渠道增多, 生物知识已有了一定的积淀, 因此教师备课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最后, 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 并适度增补。

2. 讲授到位

首先, 讲课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可以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 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次, 指出学习的重点难点。再次, 讲解过程要保持一定的节奏。最后, 保证过渡有条理、简洁。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但很多实验受到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完成。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 使微观的、不能动手实验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3. 有效提问

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提问要有针对性。

4. 有效倾听

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了解他们的心声, 关注他们的发展, 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 保证公平公正。

知识的讲解, 教师要适当创设情景, 贴近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 了解其中的生物学道理。

课堂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问题的分析及整合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同学间合作探讨、畅所欲言, 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从而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不断探索。

三结束语

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教学的实施1 篇5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生物

有效教学

策略

教学是否有效,不是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是否教授得精彩来衡量,而使以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和提高能力来衡量。因此,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迫切与必要的。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结果。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有效的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启发和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二.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有效教学的策略 1.有效备课

备课,范指为教学而做的一切准备活动。备课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备课标。因为课标是备课的依据,应该改变只看教材不看课标的习惯。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第二,备教材。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 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第三,备学生。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第四,备课程资源。丰富的课程资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摘要平台,特别是新课程倡导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应该有更充足的课程资源,方便学生分析、讨论、实验、探究等。

第五,备教师自己。这是最重要的,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一个好教师要有精湛的学术造诣和魅力人格,所以不断提高自己是最重要的。

备课时教师结合这五方面的内容,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仔细钻研教材内容,全面了解学生实况,确定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合理运用恰当的手段,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案。2.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坚持两个原则。

(1)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首先导入新课是引发学习兴趣。导入是一节新授课的重要环节。导入好比药引子,学生愿不愿意上这堂课,导入有味无味很重要。最新发的疫情,食品法规的颁布,环境污染为题的报道,这些话题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也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兴趣盎然时,如果话锋能巧妙地突出本课题,那么学生就心甘情愿地被牵着鼻子走了。

授课时保持学习兴趣。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做法有: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巩固练习是帮助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30分钟的紧张学习以后,注意力已经度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降低。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应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可采取做游戏的形式或提出富有思考性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例如,《茎的结构》提出俗语“树怕伤皮,人怕伤心”有什么科学道理?《免疫》提出:健康人与麻疹人亲密接触后,却没有患麻疹,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不仅利用生物知识解释现实中的现象,也体会到生物知识的价值,更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

(2)活—教学方法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

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个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效的“万能”的教学方法。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一般情况下,低年级学生多用演示法、实验法;高年级学生多用引导发现法,探究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

把教材活用。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叫教材”。教师要用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程,使教学内容向现实、有趣和富有挑战性转变。

把学生教活。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积极探求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

3、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教者提出的问题既不要太深,否则,让所有的人“跳一跳”也够不着,使学生丧失解决问题的信心;也不要太浅,让学生不需要“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失去思考的机会。4.有效设计练习题

(1)练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我利用空余时间,网上寻找习题,经过筛选,自己编辑了一课一练,重在基础知识的训练。课前准备好预习的学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解决一些基础知识。

(2)练习题设计要有层次性,关注测查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作业布置分层结合,视学生实际及时调整各层次学生的作业数量及难度,具体包括巩固性作业和提高性作业。例如:在设计《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课练习时,整体水平较弱的学生,主要完成血液、心脏、血管的结构功能特点,血液循环的组成等基础题,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信心;整体水平较好的学生完成提高题,如:静脉输液时,舌尖为什么感觉甜的,葡萄糖是经过怎样的途径到达舌尖的?以加强对知识的强化,少做一些重复性机械题,同时要多布置一些拓展性、发散性题目。

(3)练习题设计要有联系实际问题突出知识的应用。生物学科本身就和实际问题息息相关,在生物练习中设置一些资料分析题目,对于学生各方面知识拓宽非常有效。例如:在讲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时,通过对温室效应、酸雨等一些当今突出问题进行考查,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学习生物的重要性。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有力保证。

总之,学生要学有所获,教师要教有所成,与教师心态及所付出的努力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必须要备好每一节课,用生动的、充实的课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学好学活,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郝莉 叶秀芬主编:《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初中生物》.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

2、张忠保 柴光茹主编:《有效备课—初中生物》.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

生物学的有效教学 篇6

1.建立合理有效的考评制度,保证实验教学正常开展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有合理有效的督导评估机制,各级各部门各方面都应该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应该将生物学及其实验教学纳入升学考试,加强实验教学检查、督导、评价、评优等考核工作。其次,对学校实验教学装备配备、实验教学装备管理、应用水平进行定期的督导评估,激励学校采取相关保障措施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如学校要加强实验室建设,配齐实验设施设备,配备专职实验员及培训实验员,实验员应该参与指导实验教学;按课程计划设置学科课时,保证实验教学时间和保证实验教学经费得到落实;可以将对学生实验水平的考查纳入对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内容;合理开放实验室等。

2.提高教师水平,保证实验教学有效性

2.1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转变。教师要能全面认识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要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把实验课看成理论课的补充,看成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用“讲实验”、“看实验”代替“做实验”,使学生失去动手实践的机会,造成学生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缺乏。

2.1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带领学生做实验课前准备;在实验教学特别是演示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做演示示范;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做好实验规范性、细节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实验的规范性操作,使实验课堂得以高效、顺利地进行,这些工作都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能力水平才能胜任。

3.拓宽实验教学方式,保证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生物实验教学方式大都是操作模仿式,即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实验→小结实验结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观察者”、“验证者”,而不是“探究者”、“发现者”,没有机会发现问题,也不需要分析、解决问题,最终会扼杀学生的探究欲望,抑制学生探究、创新能力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贯彻2011版课标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理念,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方式,构建“合作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例如,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活动中,我提出一些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儿童少年经常摔倒却不容易骨折,而老年人不小心摔倒却经常骨折呢?儿童少年的骨与老年人的骨有什么差别?它们的成分主要差别在哪?骨的成分与特性有关系吗?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用具和实验材料进行自主探究实验,教师只做“引导者”,让学生独立设计,分组探讨,通过动手实践探究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通过互动体验,实现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协同发展。

4.加强生物实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生物实验课中,教师是课堂之主,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主动性被忽视,学生个性受到压抑,学生自觉主动求知的精神、技能和品质得不到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热情,产生依赖心理,很难培养出有朝气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才。因此,需要加强实验教学设计,发挥学生操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1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或由学生动手演示,由于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和实验技能,在实验中很容易出现各种结果,甚至不同于书本结论。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结论会产生怀疑,并进一步研讨和探索,从而对获得知识印象深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敢于向传统知识提出挑战,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如在“探究唾液对淀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很多学生做出效果相反的实验,大家很纳闷,通过探讨、重做,结果还是一样,于是大家开始怀疑书上的结论。经过对比分析,才发现原来课上时间太短,有些学生在糨糊没有冷却时就加入唾液。虽然最后还是书上的结果正确,但这一质疑过程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学生实验中产生的质疑,教师先不要立刻否定或批评,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对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是非常关键的。

4.2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验证性实验主要是对已学知识的验证和巩固,书本上有详细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的描述,因此,验证性实验对学生来说相对较简单,学生只需动手不需动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有选择、有目的地对一些验证性实验做适当引申,增加创造成分,设置障碍,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实验成功率很高,但对实验的一些要求学生很少深究。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创造火花的激发者、智慧的开拓者。一个好的教师不是奉送真理,而是引导学生发现真理,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

5.利用生物数字化实验系统,优化生物实验课堂

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生物数字化实验系统作为一项新的现代生物实验教学工具正逐步进入生物实验课堂。传感器是生物数字化实验系统的实验数据采集前端,合理选择传感器,不仅能直观地显示实验现象,而且能科学定量地显示结果(表格或图像),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和可信度,进而体现它的优势,打破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性。例如,在开展“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的研究性学习时,需要测量二氧化碳和氧气气体体积在密闭容器内的变化率,探究实验中较难测定。传统方法很难开展实验,也没有直观的数据可记录。这使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科学性大打折扣。传感器的使用极其简便,利用氧气和二氧化碳传感器测量实验环境中O2、CO2的真实变化量,再利用数据采集器收集数据加上Excel数据处理,不仅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而且可以配合温度、光等传感器研究影响光合作用的诸多因素。跟随实验全过程的动态数据呈现,学生能轻而易举地揭开光合作用的面纱,同时能发展综合分析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实验类型,充分利用生物数字化实验系统,根据需要随时增减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师生参与和互动,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物学的有效教学 篇7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逐渐普及。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开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 算机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结合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 并构成三者互动的教学方式, 要求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课堂中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而有效性教学由美国的加涅提出, 是二十世纪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 也可以称为是一种教学思想。有效性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一系列最优化效率的教学活动之后, 学生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进步或发展, 从而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包括三方面含义:有效果———对预期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的评价, 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评判标准;有效率———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 用最少的资源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有效益———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要求教学效果或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 满足个人和社会的教育需求。简而言之, 有效性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效的唯一指标。

1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有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1)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据调查结果显示, 这些优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尤其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方面。学生的学习成绩多处于没有变化阶段, 并没有得到提升。其原因主要是由于, 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不到位。同时, 调查结果也表明:课堂上学生关注的重点是教师的语言形态和多媒体课件;要保证教学有效性, 教师素质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占据首要地位。

(2) 虽然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但是“科学是把双刃剑”, 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不足之处。而部分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些不足, 过渡依赖多媒体, 忽视了板书和口头讲解, 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否能跟上课程进度。从而导致, 在多媒体课堂上, 教师翻着课件, 学生为了记笔记, 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 甚至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听教师对知识的讲解, 不少学生只有下课用更多的时间来重新理解和记忆。这样, 课堂上学生听课效率的提高就显得很微小。

(3) 高中生物教学中, 实验教学环节较薄弱, 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应用仍有很大空白。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重要部分,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各种能力、激发求知欲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操作尤为重要。针对这一情况, 一方面要求学校增加生物实验课程, 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加强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4) 学生基础不同, 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也不同。首先要了解学生, 区分层次;其次课堂上将知识问题化, 并把问题划分为复述型—概括型—解释型—应用型—提升型, 根据学生层次选择问题;再者课堂和课后练习及作业分层安排, 选择合理教学评价方式。将基础差的学生适应能力不强, 对于他们教师要更注重提高其学习兴趣,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做好对这些学生的引导, 同时学生之间也要加强交流, 共享学习方法和策略, 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向基础好的学生请教不仅方便, 而且可以帮助基础好的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知识。

2 对策与思考

2.1 强调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只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 这一点大部分教师还是能认识到的, 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仍然存在忽视这点的情况。

计算机不能取代教师, 多媒体教学仍要重视传统教学手段。对于教学内容, 尤其是教学重难点, 需要教师借助板书和口头讲解的传统方式进行讲解, 仅仅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呈现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和加工。同时教师的讲解和课堂互动, 是与学生交流的一种主要途径, 对于学生情感和个人认识的发展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2.2 加强生物教师队伍的建设

我国的多媒体教学起步晚, 现仍处于探索阶段, 很多教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不高, 教学思想陈旧, 教学方法单一, 这都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是高中生物教师队伍的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多媒体在课堂中发挥作用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是密切相关的, 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熟练的多媒体操作能力和新颖的教学思想, 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现有的教学方法, 还能用多媒体创设新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 应用心理学原理, 选择多媒体软件和教学方法, 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实现流畅、科学、高效的教学过程。

2.3 恰当运用多媒体的途径

2.3.1 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高中生物的很多知识, 尤其是必修一中的微观结构和必修三中的生理结构, 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 比较抽象和复杂, 如果单靠语言描述和挂图很难具体形象的表述清楚这些对象, 学生也难以接受和理解。多媒体技术通过数据、文字、图像、图形、动画、声音等将结果综合表现出来, 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 还能提高学习兴趣。因此, 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在现代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3.2 个别化自主学习方式

目前国内很多中学都或多或少使用多媒体教学, 并拥有校内网。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将教学课件、教学软件、电子教材等资源上传至校内网, 校内师生都可以在校内网上下载自己所需的教学资源。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的

掌握差异, 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 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掌握更多更适合自己使用的学习方法。学生也可以其他多媒体产品和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自律性和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2.3.3 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假期教师可以确定一个课题, 提供一些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源, 要求学生选择课题中的某个部分,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进行探索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发挥各自的优势, 分工合作, 相互竞争, 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应用多媒体的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 只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借助常用的软件完成教学任务和进行交流沟通。不过教师必须给予及时的指导, 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 并组织整个学习过程。

综合来看,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 需要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需要学生的配合和一线生物教师的不断努力。

摘要:多媒体教学、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很多, 但是研究高中生物学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很少, 因此研究高中生物学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仍然是一个大的差距。激烈的竞争的有效性对高中生物学教学越来越高的需求。所以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 以及如何避免的多媒体应用程序中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多媒体教学,有效性教学

参考文献

[1]姚淑云.多媒体教学是高效课堂的法宝[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 12 (24) .

[2]程红.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分析[J].中学数学月刊.2002.

[3]崔英玉.韩国教育信息化最新发展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 2011, (12-21) .

生物学的有效教学 篇8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 目前的高中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那就是:教师教的越来越辛苦, 学生学得越来越艰难, 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学生有的一点点灵气、一点点个性、一点点棱角都基本上被磨平了, 一个个被训练成了考试的能手, 部分成为成绩优秀, 但是就没有个性、没有创新能力、缺少应变能力的高分低能生。这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紧迫和现实问题, 而且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方案之一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方法, 拥有现代的、有效教学的理念, 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和技巧。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指的是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 有提高, 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多知, 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 从不喜欢到喜欢, 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如果老师不给他们时间, 这些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怎样的课堂是有效的

学生的进步不仅限于知识的掌握,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简单的训练, 而要靠思维过程, 要靠个性化的思维。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从时间上来说, 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 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 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从不懂到懂, 从懂的少到懂的多, 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门课程, 这都表示学业上有收获, 有进步, 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所以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 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这是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

三、如何实现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在不同学科不同课堂里, 这三个方面整合的角度和切入点不同, 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整合。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为考试而损害三者的和谐发展。知识与技能要在过程与方法中获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在过程与方法中培养, 同时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中不断升华。知识点和技能要抓核心, 有的知识点思维价值和情感价值比较丰富, 这就需要挖深挖透。要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来整合思路。

1. 让学生多做多动, 教师有效“讲授”15分钟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 “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意义的常见教学方式。它一定会以它的“优势”使之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 并延续形成了的传统。

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教师的“讲授”似乎不重要。其实, 必要的“讲授”是不能少的, 尤其是对于那些“能说会道”的教师来说更是如此。生物教学也不例外, 尽管生物课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是很多, 但是, 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 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比喻、神似的表情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

2. 有效“提问”和讨论、思考

无论“讲授”多么精彩、有效, 教师的讲授都是有限的和零碎的或者说是辅助性的, 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 则需要有效地“提问”并“激发”学生讨论、思考, 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互动”的状态。

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9

一、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正确方法

教学目标决定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导向和教学活动的功能,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目标是否明确、科学、全面、符合实际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必须研究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对细胞膜的发现过程进行详细讨论和总结思考,让学生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建立出细胞膜的空间结构模型。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会再觉得学习是种负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让学生了解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什么样的。接着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趣事例,把课本的知识和教学目标与这些事例很好地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与社会紧密相关的热点问题,或者当今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给学生营造出引人入胜、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去学习新知识。例如,在讲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教师可以先介绍当前热门的“克隆”技术。介绍“多利”的诞生和各种转基因技术、太空育种、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干细胞的移植技术等,为学生遗传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了解到生物学与人类健康紧密相连。教师在课堂上讲解DNA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时,学生必然会积极主动去学习。只有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改变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

要想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除了改变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探究,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起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组织和利用好教材中的实验及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内容时,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了解酶易受温度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改变。通过直观的实验,让学生理解教材上给出的影响酶活性的2个曲线图。同时让学生去处理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不同温度段是如何去设置和调节(如水浴控温)?不同pH值如何去调配和控制?底物可以随意地处理或添加吗?”等很多问题,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自己去解决。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同时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必然十分深刻,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可能忘记具体内容,但对自己做过实验的以及相应环节会有深刻的印象。在进行探究学习前,教师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好相关材料,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合理处理好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进行探究性教学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有效教学实践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广大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卫志芳.无效教学——课改主旋律中的不和谐音符[J].中学生物教学,2009,25(5).

浅析生物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篇10

一、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只有问题,才能引起思考,只有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教师的提问是很有讲究的,过于简单的提问只会流于形式,是教师对“面向全体”这个教学要求的误解。有的课用音乐、视频或游戏导入,表面生动热闹,实则牵强附会。展开过程提问过频,问题过于简单,多为齐问齐答,而教师似乎也只是为问而问,这样的课堂看似气氛活跃,实则未能激活学生思维,不能称为有效教学。于是我们不禁要问:教师在课堂里提了多少个问题?是些什么类型的问题?课堂观察的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运用那些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建设性的问题。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低水平的、连珠式的记忆性问题,学生通常只需一两句话便能回答。

教师在备课时应将重要提问在课前设计好,并且要对学生进行个别提问。我们总在强调,备课不只是备教材,备教案,更应该备学生,对学生的学情应该把握好,自己的预期和实际差异较大时,应该及时反思,做出修正。不需要提问的地方,要以陈述句进行讲解说明,以保证讲解语句的连贯性、流畅性,易于学生理解。这样做也就自然会使齐答的次数减少,使教师的有意义的提问更有效,更能使学生专注思考。

二、学生讨论的有效性

1. 有关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发挥团队成员的不同优势,取长补短,通过讨论互相启发,通过争论激活思维,培养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呈现个体不能或难以完成的学习任务或探究课题。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升华,所以一节课的重难点的突破使用讨论合作的方式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追求形式上的小组合作(包括汇报环节,不一定要全组汇报),在需要的时候采取讨论形式才是必要的。

2. 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讨论。

提高讨论的质量,关键是讨论的问题应是理解性、开放性问题,不是直接能在书上找到标准答案的问题。很多教师处于为了让一节课出现讨论的形式而大量使用讨论,整节课下来既耽误了时间也没看到明显的效果,找不到本节课的重点在哪里。只有让学生去讨论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才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那就是学生相互启发、合作。

在讨论的过程中,建议教师事先要对每个部分提出2到3个引导性问题,给学生小组的讨论和汇报提供线索。教师在课的最后对重点、难点问题提示一下即可。高二的学生应该是有能力自己看懂教科书内容的。如果能有与本课学习目标相配合的操作活动,最好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动动手,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学习任务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还有一个建议,就是将讨论分出层次来,简单的问题可以采用个人阅读教材思考或者同桌的两个同学讨论即可,困难的或者是重点的问题可以采用前后四个同学小组讨论,这样可以有效调节课堂教学时间,还能使学生互相合作,提出自己的想法,互相学习和拓展思维。

三、教学媒体使用的有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动态形象,可以将抽象的、微观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的直观画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立体空间位置变化,可以取代有毒物质的演示实验,对于微观世界的探索等等均能体现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价值,再加上网络教育的出现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扩大化,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探究意识,有利于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已经非常普及,而且越来越先进,但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如今学生人手一个先进的Pad,真正能利用起来并能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才是最重要的。

PPT的使用使一些教师忘记了学生记录笔记的重要性,PPT上的文字和板书相比,缺少了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氛围,大多数学生是不会把PPT的内容当作笔记的,所以教师的板书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就是这一点最原始的教学形式在各种展示课中基本上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例如:在一次展示课的评比中,教学内容为“减数分裂”,本节课是遗传部分的重点,更是难点,如何能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充分理解该内容,教师们通过思考同课异构出各种教学形式,其中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利用投影展示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时期的动态变化过程,然后针对每个过程让学生讲解看到的过程具有什么物质和数量的变化,板书只记录了“过程”这几个字而已,一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或许还有些记忆,但是时间久了,记忆模糊的时候该如何解决呢?

展示课评比结束了,专家们认为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是其中一位教师带着学生边分析减数分裂过程,边带着学生画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图既展示了自己深厚的基本功,也让学生能亲手画图体会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过程,这样的教学形式看似最原始,但是对学生却是最有收获的。还有一位教师自制了教学模具,将染色体的变化状态贴在备好的圆形纸片上(模拟细胞形态),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将做好的贴纸贴在黑板上,每个组完成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当所有组按照顺序贴好后,黑板上出现了完整的减数分裂过程,教学效果也不错,小组讨论的形式使部分学困生在讨论中也加深了理解,合作的效果得到体现。

四、应用导学案的有效性

导学案的出现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是从某模范校学习来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们争先恐后地学习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很多学校还将导学案当作自己学校的教学模式。如果是一套完整的导学案可以当作学生的笔记,得到很好的使用是有价值的,但有的教师只是为了配合检查和评比才使用就没有必要了。

导学案可以没有固定的形式,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确定其形式。综合很多课程的导学案,使用比较多的就是任务驱动式,基本流程是:学习目标的确立(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写成教学目标,因为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而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案的准备要求)→教学过程的实施(包括学习回顾,主要是复习上节课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连贯性),新课导入———教学知识点展示,其中就可以使用一步步的学习任务,使层次分明,在每一个任务环节中可以使用阅读教材、个人思考、两人讨论、小组讨论等形式,根据知识点的难度、任务的艰巨性来确定教学形式,使每一个学习任务都能用最快最好的形式完成)→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练习反馈→拓展思维……

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篇11

关键词:课程改革;有效教学;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03-01

一、有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这样的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考虑学生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

3、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有效讲授

1、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方法一是创设情境。方法二是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不会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而有效讲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2、有效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只有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会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3、有效讲授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例如: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故意稍作停顿,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或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但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长时间的停留,还要避免离题太远,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

4、有效讲授要求控制教学过渡当教师在改变话题,活动时出现的教学过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保证过渡有条理、简洁,并且要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

三、有效提问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到引导。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 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难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

四、有效倾听

初中生物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篇12

一、认识初中生物实验的重要性

生物实验是为了让学生更具体、更形象地看到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特征、变化, 从而更好地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 学到他们曾经未曾了解的生物知识。同时生物实验也能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动手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我们的素质教育强调,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改变他们曾经的学习方式,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形成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

但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影响, 很多科目的学习都停留在课本上与考试上, 学生得不到全面的提高, 对此我们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宗旨, 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等能力。在生物教学中, 要重视生物实验课, 认识到生物实验的重要性———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提高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老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也是组织者, 要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克服各种困难, 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实验, 特别是对设备落后、条件有限的学校, 更要积极协调, 创设学生实验的条件, 不能以此为理由推脱实验。

二、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兴趣

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如果没有兴趣, 以后的教学效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相反, 如果我们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则以后的学习效果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初中阶段是学生爱动的年龄段, 学生在这个阶段对很多奇妙的事情充满了好奇, 如果教师没有对此加以引导, 很容易埋没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潜力。生物课同样如此, 如果每天都停留在课本中或试卷中, 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使得我们的生物课失去了本应有的生动与活泼。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 要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 在实验中学习生物。

三、落实初中生物实验的有效性

1. 认真准备实验课

生物实验的有效性不是简单的实施, 就会收到效果, 教师在实验之前必须要做好备课准备, 实验课本来就是开放性课堂, 学生也比较积极, 对于实验器材的维护要格外小心, 这些在课前教师都要有所准备。“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开展好生物实验课的基本准则, 为了能够收获良好地生物实验效果, 就必须要向学生解释好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 让学生主动遵守。

同时对于实验的内容, 教师也要做好备课, 对于实验的目的、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都要给学生做好解析, 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与实验后数据的有效性。特别是对于一些实验材料需要自己采集、培养的课程, 我们要事先准备好一切, 否则实验是无法实施的。如观察植物细胞时, 需要用洋葱叶肉来观察, 在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 需要选用银边天竺葵。对于有条件的学校, 在开展家兔活体解剖时, 家兔就是必不可少的实验材料。

2. 科学落实实验目的

在实验中, 我们要让每个学生事先掌握实验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 保证他们在进行实验时有条不紊的进行实验操作, 这样才能收获良好的生物实验效果。

在实验后, 也可以安排实验小组, 记录好实验中获得的结论, 如在进行解剖鲫鱼时, 有的学生发现鱼的心室和动脉的搏动位置就在心房上方, 可是在书本中, 是在下方的。这时, 教师可以不要急于纠正学生, 要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态度, 引导他们通过交流与学习来找到解决的方案。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也要放开手, 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 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去学习。对于一些学生的怕麻烦、怕脏、怕腥的娇惯心理, 我们要积极地引导他们, 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 克服自身的弱点, 在实验的过程中找到另一种快乐与成就。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养成在做完实验后整理好实验用品, 清洁好实验器材, 最后才能离开的良好习惯。

3. 做好实验小结

实验结束后, 我们要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下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 让他们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收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对于一些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 也要对他们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 帮助他们在下次实验中获得进步。

上一篇:局部应力下一篇:机械和电子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