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作业(共8篇)
比较文学作业 篇1
比较文学作业
一、著作
1.《〈红楼梦〉评论》(王国维)2.《摩罗诗力说》(鲁迅)3.《人间词话》(王国维)
4.《诗与真》和《诗与真二集》(梁宗岱)5.《谈艺录》(钱钟书著)
6.《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古添洪、陈慧桦编)7.《比较文学研究之新方向》(李达三)8.《美学散步》(宗白华)
9.《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季羡林)
10.《比较诗学:理论架构的探讨》(叶维廉)
二、问题
1.比较文学是否需要一个“精神基础”——对比较文学“精神基础”的思考
2.“比较视域”是否可以作为比较文学的本体?——对比较文学“视域本体”论的思考
3.比较文学的“比较”是否“无助于划定一种研究领域的界限”?——再次回应克罗齐对比较文学中“比较”性质的质疑
4.“比较”不是比较文学的理由吗?——从艾田伯《比较不是理由》之书名说起 5.放弃比较文学的“文学性”是否可能?一一对伯恩海姆报告的再思考
6.比较文学之可比性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对比较文学可比性本质的思考
7.“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作为方法是否“应该摆脱全部美学的涵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涵义?”
一一对梵·第根关于比较文学中“比较”方法性质界定的思考 8.比较文学的基础方法是否能够“从‘求同’思维中走出来”? —对变异学“可以从‘求同’思维中走出来”的思考
9.比较文学对文学经典回归的意义是什么?——关于比较文学对建构文学经典的意义的思考 10.比较文学是否面临“危机”或者“死亡”——对比较文学危机论的思考
三、学者
钱穆、钱钟书、朱光潜、杨乃乔、季羡林、宗白华、韦斯坦因、乐黛云、刘介民、勃兰兑斯
四、论文
1.比较文学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程培英
2.二十一世纪比较文学反思
苏珊·巴斯奈特;黄德先
中国比较文学
3.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转折与建构
曹顺庆
中国比较文学
4.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查明建
中国比较文学
5.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
曹顺庆;李卫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6.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曹顺庆
中国比较文学
7.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第三阶段学科理论的建构
曹顺庆
外国文学研究
8.比较文学“危机说”辨
刘象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比较文学意义
谢天振
中国比较文学
9.论比较文学的翻译转向
谢天振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比较文学作业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和分组
收集2012年4月-2014年4月本街道在岗鞋革行业作业人员1 000名,其中男642名,女358名;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3±3.3)岁,分为<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和>51岁5个年龄组;职业工龄为0.5~20年,分为<1年、1~3年、3~5年、5~10年和≥10年5组。
1.2 方法
抽取1ml静脉血,注入专用EDTA-K2抗凝管混匀,4h内用SYSMEXSE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完成检测。血常规结果异常者,在连续3个月内每2周复查1次血常规。
1.3 判定标准
根据《职业性苯系物中毒诊断标准》[1]胞计数(WBC)分4个等级:<3×109/L、(3~)×109/L、(4~)×109/L、≥4.5×109/L,<4×109/L为异常。
1.4 统计方法
采用SAS9.3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按性别比较
鞋革组白细胞异常人数为65人,异常率为6.50%。按性别比较:女性白细胞计数异常率(8.93%)高于男性(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与男性相比,χ2=5.46,P<0.05。
2.2 按工龄比较
1年≤工龄<3年组白细胞异常率最高为8.27%。见表2。
2.3 按不同年龄比较
31~50岁组白细胞异常率最高分别为6.81%、8.33%、8.06%、9.38%。见表3。
3 讨论
苯系物(指苯、甲苯系物和二甲苯系物)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极广,是鞋革家具制造等作业场所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宝安区作为深圳市的主要工业区,存在很多的鞋革行业作业人员,为了调查本地的鞋革行业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特开展此项研究。
苯系物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蒸汽状态存在,主要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然后分布于含类脂质较丰富的组织。作业工人接触苯总量越高,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损害越严重。苯进入体内后在代谢过程中可形成羟基自由基等代谢产物[2],自由基是化学性质最活泼的活力氧,几乎能与细胞内的各类有机物如糖、磷脂、核甘酸、有机酸等发生反应且有极高的反应速率,因此对细胞的破坏性极强。自由基与细胞内的有机物发生反应,导致细胞内的蛋白质、酶、DNA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引起细胞酶活力变化、代谢紊乱、DNA损伤[3],造成对细胞的破坏且破坏力很强。其中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这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据调查[4,5],长期低浓度接触混苯,可使作业人员血清SOD活力增高,且早于WBC、PLT等指标的改变。但本研究是从人体的器质性病变出发,重点研究WBC、N、PLT的变化。
据研究显示,人群白细胞计数异常率为6.50%,且女性白细胞计数异常率(8.93%)高于男性(5.14%),不管是与人群还是与男性相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女性在苯作业人员中更容易受到影响,这与大多数研究相同。这或许是由于男女性的体质不同而决定的。所以应该注重苯作业人群的保护,而且应更加注重女性的保护。在年龄上比较的话,31~50岁在白细胞异常率明显比整个行业的中毒率要高,这是因为这个人群是苯作业人员的主要人群,年龄小的接触时间不长,年龄大的又甚少人接触,只有这个人群接触苯行业都在3年以上,综合年龄与身体条件,这个人群是中毒的主要人群。
综上所述,我街道鞋革行业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已受到一定的影响,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同时加强对女性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
摘要:目的:调查本街道鞋革行业作业人员的血常规结果,分析其中毒情况,了解其健康状况。方法:对本街道鞋革行业的1 000名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检测血常规结果。结果:鞋革组白细胞异常率最高6.50%,女性白细胞计数异常率(8.93%)高于男性(5.14%);1年≤工龄<3年组白细胞异常率最高8.27%;4650岁组白细胞异常率最高9.38%。结论:我街道鞋革行业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已受到一定的影响,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同时加强对女性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
关键词:鞋革行业,血常规,女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68-2008.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金泰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6.
[3]吴艳延,李玉山,等.苯、甲苯、二甲苯作业人员血细胞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07,34(2):155.
[4]李玲,王文东,粟学军,等.低浓度苯和甲苯及二甲苯对作业人员健康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3,29(4):238-239.
家庭作业的“国际化”比较 篇3
在某些学校,家庭作业是诸多教师“报复学生在学校里不认真学习”的“核武器”,所以,布置家庭作业时教师从不手软,诸如“把某某单元的字词写三十遍”“把某某习题集上练习从第一页做到第十页”“把某某课文背到滚瓜烂熟”“不睡觉也要把这三十道题解答完毕”。可见,家庭作业已占据了学生校外生活的绝大多数时间。对学生来说,家庭作业无疑是教师在放学后绑在其身心上的“刑具”。
在长期家庭作业的高压下,学生对家庭作业带来的“罪孽”感触极深,有学生称“家庭作业是你写不完,但又必须写,写到崩溃至极还要继续写的东西”;有的学生说“家庭作业是教师认为多多益善,学生却认为越少越好,最好没有的东西”;有的学生说“家庭作业就是在学校已经弄懂了,但回到家里还要重复的怪物”;更有的学生说“家庭作业是制造心理疾病危害健康的病毒,比禽流感还要厉害”。
有人说,中国学生面临的家庭作业任务极为繁重,其繁重程度和干苦力有得一比。教育主管部门也认识到学生在家庭作业的压力下“太累太苦”,不断发文要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可是家庭作业有着天生的造孽“顽固性”,纵然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减负令”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减负减负,越减越负重!教育主管部门的作业“减负令”只是成为冠冕堂皇的喊话而已。海量作业成为让学生无法承受之痛,家庭作业已经完全剥夺了学生多姿多彩的童年成长方式,把“快乐童年”变成了“苦累年华”!
但综观国际,并非中国学生独有家庭作业之苦累,除中国之外的一些国家的学生也同样受着家庭作业的折磨。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的学生的“作业量”也不可小觑,这些国家也常有学生被作业折磨得“死去活来”。
不妨从“国际化”的角度,把我国学生的家庭作业与“国际状态”做横向比较: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家庭作业已经到了“泛滥”的程度,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过重已成为全国普遍存在、“人大代表”极度关注的问题。有“人大代表”做过抽样调查发现,93?郾9%的中小学生回家最重要的任务是“写作业”,又有72?郾4%的学生认为纵然是“不吃饭,不睡觉”作业也写不完。如果布置家庭作业的教师“非常负责”地每天检查学生作业情况,那么每天将会有七成多的学生因写不完作业而受到教师的批评或惩罚。由此,校园生活的“残酷”可想而知了,怪不得有那么多的学生不喜欢上学。再看新加坡,新加坡“儿童生存状态调查组织”也进行过与家庭作业相关的调查,结果发现有98 %的新加坡儿童每天回家都要进行长时间(2小时以上)的家庭作业。可见,新加坡的学生同样大受作业之累。而在日本、韩国,学生写不完作业不但会受教师的批评,还有可能被教师“体罚”。
有些国家的家庭作业情况与中国类似,有些国家的家庭作业情况却与中国大不相同,欧美一些国家的学生则要幸福得多。这些国家的学生一般没有“家庭作业”的概念,就算是有家庭作业,也并非是“枯燥重复机械”式的家庭作业,而是以“调查、创作、搜集、整理”类的作业为多。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动脑又动手,生动有趣,不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反而极有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比如美国中学生的“调查类”家庭作业不需要当天完成,而是会给予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这样分解到每天的家庭作业时间都在1小时以下。美国学生每天只有不足1小时的家庭作业时间,说明美国学生享有充足的课外时间来完成“自己喜欢”的事情。因为美国学生具有“兴趣自由”,有时间保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以美国学生的“高素质”——那些“业余本领”可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多凭兴趣自觉修炼出来的。有一个美国中学生在业余时间自制了一套“核反应堆”系统,要完成这样的“科研项目”,显然如若中国学生“不分昼夜”地去写作业是无法做到的。
由此看来,家庭作业的多少与国家经济发展程度没有必然关系,而与国家的文化背景有重要关系——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国,经济发展状况不太一致,但东方文化背景大体相同,在此背景下大人们觉得小孩子“拼命写字”就是好孩子,才会有出息,造成家庭作业量量大无比。而欧美各国共有的西方文化背景让大人们形成的共识是“健康快乐才是童年,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和权利”,他们不愿意用作业来压制孩子快乐的童年,因此作业量就少,甚至没有作业。
目前,中国学生的家庭作业越来越多,欧美学生的家庭作业越来越少。比如西班牙政府要求教师一律不得给小学生留家庭作业,如果教师违反这一禁令,将受到指控丢掉工作。土耳其政府也有禁止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的教育法规,并要求学生揭发违反此项规定的教师。当然,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有“不准给低年级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的“减负令”,但实际效力仍显得无力,所以不论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目前仍不得不忍受家庭作业之苦。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第八中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
外国文学作业 篇4
——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为例
文学院1104班,黄惠燕,20110100048
摘要: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是深层意识的展示与作者的基督仁爱理想合二为一,寄希望于的内心剖析拓展为多声部的19 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圣手;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创作,构成了“小人物”灰色人生的三棱镜。俄罗斯文学是沉重的,俄罗斯精神是宗教性的。果戈理在继承普希金开创的基础上,将上帝的拯救;陀思妥耶夫斯基把对“小人物”自我贬抑的宗教意识和宗教人格,寻求在虔诚的宗教信仰下的自我救赎;契诃夫在对传统的宗教信仰和人性“小人物”“小人物”“复调”,突出了“小人物”灵魂中谦恭、发出质疑和反思后,将20 世纪的现代意识注入到“小人物”内心精神的创作中。关键词: 基督仁爱;谦恭和自我贬抑;现代意识世纪的俄罗斯文坛,成果丰硕、群星闪烁,生动而鲜活的“小人物”形象构成了俄罗斯文学殿堂熠熠生辉的一道风景。作家以饱含情感的笔墨和精湛的心理描写技法,揭开“小人物”懦弱的外表下,炽热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作家将“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与俄罗斯的宗教精神联系起来,“小人物”也因此被注入了人性反思和人生感悟的宗教内涵。
普希金作为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以《驿站长》首开了俄国文学史上“小人物”之先河。“小人物”形象是指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驿站长》、《外套》、《穷人》中塑造的维林、巴施马奇金、杰符什金等艺术形象,他们属于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俄国社会小官吏和小职员阶层。他们有微薄的收入,能维持简单的生活, 并不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由于自卑自贱的懦弱性格,保守不变的传统观念,习惯忍耐的奴性心理,不思抗争的逃避行为,天真幼稚的善良幻想,使其人格魅力黯然失色,遭受欺凌和轻贱。“小人物”形象寄寓了作者的同情,但更多地倾注了作者对其劣根性含蓄而深沉地抨击,基本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者把“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凄婉动人。
一
弗兰克说,“俄罗斯精神是彻底宗教性的”,它以基督为其核心标志。东正教作为一种信仰、一种文化积淀、一种民族心理,在俄罗斯民族中已经历了千年,它的博大精深,它可知的有限与体味的无穷,都在俄罗斯文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作为“俄国东正教文化的先行者”的果戈理,为什么写了《死魂灵》却还要去耶路撒冷朝圣,并出版了被认为是“精神遗嘱”的《与友人书简》呢?用果戈理自 己的话解释,我是主创造的,主没有向我隐瞒我的使命。“ 我降生人世,完全不是为了开辟文学领域的一个时代。” 尽管如此,果戈理在俄罗斯文学中的巨大作用是无法忽视的。作为俄国“文坛的盟主,诗人的魁首”,果戈理对俄罗斯文学的突出贡献最早表现在对“小人物”的塑造中。虽然普希金笔下的维林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小人物”的鼻祖,但真正让“小人物”打动人心和深入人心的却是果戈理的传世名篇《外套》中的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果戈理的“ 《外套》里钻出来的”。果戈理在与友人的书信中明确表示“我的: 事情———是心灵和人生的永久事业。”对“小人物”内心灵魂的展示,挖掘出埋藏于心底、隐隐呼唤的对人格尊严的要求与向往,探究出“小人物”的人格力量,构成了果戈理对“小人物”心理描写的独特方式。
《外套》中阿卡基的姓氏巴施马奇金,俄语中有“鞋子”之意,它隐喻了主人像鞋子一样被践踏的一生。这个秃顶、矮胖的九品文官,走在街上碰到人们扔东西,“帽子上老是挂着西瓜皮、香瓜皮以及诸如此类的垃圾”;他从门房走过就像一只悄然无息飞过的苍蝇,门警看都不看他一眼。上司对他专横,同事把他当作奚落、取笑的对象。只有同事的玩笑开得让他无法工作时,他才会乞求地说一句:“让我安静一下吧,为什么你们要欺侮我呢?难道阿卡基失去了正常人的情感和尊严了吗?作品中有这样的描写很耐人寻味:在现实中感受迟钝、得不到温暖亲情的阿卡基,却在枯燥乏味、机械单调的抄写中得到了密的岩浆层,这里汩汩流淌着“小人物”对争取人的平等和尊严的炽烈的憧憬和热切的呼唤,这也是果戈理超越了普希金之处。从此,俄罗斯文学中的“小人物”不仅有 了令人可叹的命运,更有了令人尊敬的灵魂。
果戈理对俄罗斯文学更大的贡献是他将宗教信仰与文学创作合二为一,将“小人物”深层意识的展示与作者的基督仁爱理想相结合,把对“小人物”命运的人文关怀提升到了更具宗教拯救意义的人生探索上。这是一条由赏罚分明的上帝来裁决的宗教拯救之路。对于从小笃信宗教、用文学来实现他宗教救世理想的果戈理来说,即信奉宗教救世,又绝不逃避现实世界。他试图通过对现实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来寻找和探索出一条通往宗教救世的道路。果戈理将俄国社会的改造寄希望于俄罗斯人的宗教信仰,寄希望于基督的仁爱精神。他的作品是他崇尚基督救世理想与追求精湛艺术的结晶。
“爱便是一切”。哈德薇希的这句名言,揭示了爱在基督者心目中的位置。果戈理认为,基督精神的核心: “上帝即是爱”。上帝“用两种方式显示他的爱:一是创造我们,二是救赎我们。”“他的爱遍及众生,无一挂漏,而他尤爱被弃者:穷人和罪人”。这种基督式的仁爱构成了果戈理的宗教道德观,成为他基督救世思想的基础。“罪孽惩罚”“、地狱天堂说”和“末日审判”的基督说教在果戈理 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人人都逃不脱末日审判、都躲不开因果报应;行善者的灵魂升入天堂获得永生,作恶者的灵魂降入地狱接受永久的刑罚;对罪恶的惩罚并不拘泥于形式,也不一定来自地狱。这样,的悲剧故事便有《外套》了一个颇具匠心的、浪漫抒情式的喜剧结局。首先,死后的阿卡基到处寻找被劫的外套。他指责岗警“连拦路抢劫也视而不见”;又找到那位将军大人,抓住他的衣领子跟他算账。浪漫抒情的结局里,萦绕的是幽灵那“谁能帮帮我”、“还我外套”的声音。其次,浪漫喜剧的气氛中,“笑”也是一种惩罚。它执行着爱的意愿,是果戈理信奉基督仁爱在笔下的变形,是作家同恶抗争的武器,欢乐的“笑”如利剑般刺入了恶的灵魂。岗警、将军受到了惩罚,因为他们不仅没帮助阿卡基,反而间接造成了他的死。阿卡基曾说过:“让我安静一下吧,为什么你们要欺侮我 呢?”我是你们的兄弟。对基督徒来说,世上的人都来自“上帝,是兄弟,连接他们的是胜过尘世血缘的上天之爱。”将军、岗警违背了爱兄弟的基督仁爱精神,自然无法得到宽恕。他们受到的幽灵惊扰可看作是来自地狱的酷刑。幽灵正是地狱惩罚的象征。俄罗斯文学是沉重的,俄罗斯作家具有强烈的使命 感。果戈理的使命感十分独特,更十分执着,他充当了上 帝意志的代言人和解释者。他将自己生命的际遇和对社
心精神中宗教人格的探究和褒扬,陀思妥耶夫斯基为我们展示了“小人物”自我救赎的苦难历程,揭示了人类自我救赎的真谛。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认识人的关键“人是个秘密”是“双重人格”。《穷人》中的杰符什金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笔下具有谦恭和自我贬抑宗教品格的“小人物”。在多声部“复调”所形成的对话与争辩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展示了“小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既突出了鲜明的自我意识、人格尊严,又张扬了谦恭、自我贬抑的宗教人格。两者的强烈对比在虔诚的宗教信仰下达到了和谐统一,这正是“小人物”的自我救赎之路。像果戈理笔下的小公务员一样,杰符什金也过着“小人物”的灰色生活。当他把一个
会人生的感悟与上帝的旨意联系在一起,为的是完成拯 用的”,“
孤苦伶仃的女孩从恶毒的女地主家拯救出来后 也有一颗与别人一样的心”,一种庄
救俄罗斯的宏伟大志。在果戈理看来,社会弊病的根源严而神圣的人格尊严渐渐在心中复苏。他觉得“我是有
在于人的道德不完善,在基督仁爱中人的灵魂和道德将 的初衷。应该注意的是。费尔巴哈说过:
“自
得到提升,这是他创作“小人物”
我意识只有在别的自我意识中才获得它的满足。”“自我” 在果戈理的宗教信仰中,既有基督仁爱精神,又有着俄罗 斯现实主义作家的鲜明个性。基督仁爱精神激发了果戈 理的救世热情和理想,让他走上了一条文学与宗教相融 合的不归路。尽管这条路有些蹩脚,但我们仍然认为,作 为文学家的果戈理和作为宗教思想家的果戈理都是伟大 的。这不仅体现在他对“小人物”的塑造中,而且更体现 在他开创的这一传统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 夫等俄罗斯文学大师所继承和发展。
二
崇拜金钱、被金钱异化,这是人类的一个泥潭,也是 人类的悲剧。尽管19 世纪俄罗斯社会的资本主义还没得 到充分发展,但最敏感的作家已经意识到:逐渐弥漫开来 的金钱浊雾正在毒化人们的灵魂。俄国有才华的作家大 多出身于贵族,他们是坐在舒适而高雅的客厅里观察俄 罗斯的苦难和“小人物”的不幸的。惟有陀思妥耶夫斯 基,本人就是在贫困苦海里起落沉浮的受难者,他对苦海 深层的咸涩感受是那些客厅里悲天悯人的作家们永远无 法洞察到的。穷人不幸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金钱,对“小 人物”意味着什么? 只有生活在贫困苦海中的陀思妥耶 夫斯基懂得。被判死刑、流放、苦役和兵役,生活的坎坷 艰难,既加深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底层“小人物”生活的 体验和感受,也严重摧残了他的健康,加剧了他的癫痫 病。长期的贫穷困顿和定期发作的疾病,让陀思妥耶夫 斯基更需要一种精神的慰藉和追求。他创立了“土壤派 理论”:认为俄国的贵族和平民无法沟通,平民缺乏、也不 具备接受革命的“土壤”,解决俄国问题的出路只有笃信 宗教。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便是人人 在基督的受难中复活。这是一条在虔诚的宗教信仰下的 自我救赎之路。基督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陀思妥耶夫 斯基的创作中以其独有的方式和形态被彰显出来,这就 是“小人物”谦恭、自我贬抑的宗教人格。对“小人物”内
只有在“他我”那里才能得到证实和获得承认。现实社会 中,人的价值和尊严在于他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而不在 于他的精神世界如何高尚,而杰符什金恰恰是寒酸透顶、一无所有。于是,渴望获得别人承认的强烈自尊,化成了 战战兢兢、惟恐别人蔑视自己的病态敏感;苏醒的自尊意 识,化为了强烈自卑的创伤。为了医治创伤,他只有用谦 恭和自我贬抑的方式来换取内心的平衡。但自卑与自尊 所构成的多声部“复调”一直在杰符什金的心底里争辩:
一方面,他在任何人面前都自认为微不足道;另一方面,他又是那样强烈地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好吧,如果他 们认为我像耗子,就算我是耗子吧!可是这只耗子是有 用的,这只耗子是有益处的,这只耗子是可靠的,这只耗 子是获得奖赏的”。随着自尊得不到他人的认同,他自我 贬抑的程度也在不断加重,“觉得我自己也许比我的靴底
好不了多少”,他甚至强调自己没有学问:“我是个老人,又没有学问。”“我没有文才,瓦连卡,任什么文才也没 有。”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在理性主义支配下对知识 的追求助长了人类远离神圣的意念;盲目地认为凭借着 知识便可以为所欲为,从而导致罪孽丛生;不追求知识不 等于没有知识,这种放弃实际上是对拯救的选择。杰符 什金没有学问,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精神高尚的人。杰符什金曾表明“但愿我有文才就好了”,而他真正要表 达的却是:就算我是一个没知识的人,愚蠢的人,也许是
“
这样吧,可是我也有一颗跟别人一样的心啊!”而这颗“跟 别人一样的心”,就是最初上帝在人身上种下的神性的种 子,杰符什金以谦恭和自我贬抑的态度面对人生,保持了 神性的质朴。对此,科捷尔尼科夫在谈到陀思妥耶夫斯 基的创作时说过,的奢
“在顺从的意志中,在对所有‘我’
求的弃绝中,在深深的自谦中,隐藏着影响个性及环境的 巨大的改造力量。”这里隐藏着一种基于神正论的拯救逻 辑:上帝创造世界是一种辩证行为,苦难是创世一揽子计 划的必要部分,对苦难表示愤怒不仅不能解除苦难,还会
113
汤文菲等: 透视灰色人生的三棱镜
增加罪孽,因此,悲悯与谦恭既是对上帝信仰的表征,也 是获得拯救的前提。这正是福音书所预定的,耶稣告戒 他的门徒说:“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你们里头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为首领的,倒要像服侍 人的。是谁为大? 是坐席的呢? 是服侍人的呢? 不是坐 席的大吗? 然而,我在你们中间如同服侍人的。我在磨 炼之中,常和我同在的就是你们。”耶稣面对磨难,自我贬 抑,服侍众人,隐含着未来的救赎。
谦恭和自我贬抑作为救赎的原则,不是对自尊的放 弃。在杰符什金谦恭和自我贬抑的背后,有一种人格尊 严和美德在支撑着。虽然他衣食无着,却尽一切去接济 一个孤女,在帮助他人中实现自己的人格价值。他不要 别人的怜悯,“穷非罪”,他应当得到尊重。当他冒着严寒 走在彼得堡的街道,心中宽慰地想,“古希腊的哲人就是 不穿靴子走路的”。他不穿靴子不是因为贫穷,而是要效 仿古希腊哲人;于是,他和古希腊哲人具有了同等的人 格,他有资格傲视那些穿着漂亮靴子的富人们。这种医 治创伤的办法,很像“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事实上,杰符什金从未放弃过对尊严的需求,也从未失掉过做人 的尊严。对做人尊严的自觉追求和对谦恭、自我贬抑意 识的张扬,构成杰符什金内心世界多声部的“复调”。而 导致他灵魂破碎的根源,就是金钱!是金钱戕害了人健 康的心灵!我们还看到,杰符什金对人格自尊的守望,是 他谦恭和自我贬抑的前提条件。只有建立了强烈的自我 意识的人,才可能做到谦恭与自我贬抑。尊严是人的神 性的根本体现,而自我贬抑是将杰符什金的尊严从遮蔽 状态解救出来的最佳途径。“小人物”在维护人的尊严和 崇尚谦恭、自我贬抑的和谐中,以期达到个人的救赎和灵 魂的永生。三
宗教作为一种世俗生活中的神性追问,体现出深层 的永恒性和确定性。对契诃夫来说,以往的评价说他对 宗教不感兴趣,但当我们认真审视他的一些小说如《神经 错乱》、《老园丁的故事》、《在峡谷里》、《草原》等后发现,作家让人物经历了信仰和善恶的考验。在《人与狗的谈 话》中,喝醉酒的十品文官向狗忏悔: 他骗过人、坑害过 人,得过不义之财,是个“坏蛋”、“下流坯”,应该受到处 罚。狗听不懂他的话,把他咬得遍体鳞伤。狗象征上帝 的审判,它没有宽恕有罪之人,而是惩罚了他。契诃夫小 说的宗教色彩可窥豹一斑。布尔加科夫曾说过,在宗教 探索的力度上,“契诃夫甚至把列夫·托尔斯泰抛在后面,而接近无人与之匹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和 契诃夫的创作都具有基督主义、现实主义的共性,但差别 也显而易见。托尔斯泰的作品突显的是激越而冷峻的特 色,流露的是大胆揭露、无情批判的愤怒情感和不厌其烦 的宗教道德说教。而契诃夫的小说则带有一种低沉徐缓 而忧伤的情调,虽然也有愤愤不平,但这种情感是沉郁而 含蓄的,即使宗教的说教也具有隐喻性。在契诃夫作品 沉郁哀伤的背后,分明站着一个冷眼观察世界、揭露社会 病象的智者,一个对宗教、对人性充满深沉追问的哲人。契诃夫笔下的“小人物”明显地分为了两类:一类是 小官吏,一类是底层劳动者。与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 基不同,契诃夫更注重对“小人物”的内心灵魂及人性的 审视与考问。在《一个文官之死》中,蛆虫一般的庶务官 切尔维亚科夫(俄语中有“蛆虫”之意)因打喷嚏的唾沫星 子喷在前排将军的头上,一连5 次当面道歉,最后因恐惧 而死。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小人物”,在善 良、仁爱的内心深处,有着对人格尊严的追求和守望,他 们虽令人可怜、可叹,但也可敬。但契诃夫却清醒地看到 了贫穷给“小人物”带来的另一后果,它吞噬了“小人物” 的善良、仁爱和自尊,让“小人物”充满了“奴性”和“庸 俗”。在《胜利者的胜利》中,曾经是“脚上没有靴子,身上 只穿一条破衬裤”的柯祖林,一旦当上了十四等文官,就 趾高气扬,肆意践踏他人的尊严,他吆喝以前的“上司”后 来成了部下的库里岑给大家唱歌,“戳着我爸爸的腰”,让 他“绕着桌子跑,学小公鸡叫”。人性中的恶随着柯祖林 的“飞黄腾达”而无限膨胀。而“我爸爸”为了讨好柯祖 林,“一个劲儿地戳我的腰”让我笑,以至于“我”不得不发 出尖声大笑。如果说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更多地是 从理想主义的角度来张扬宗教信仰和基督精神,那么契 诃夫更多地接受了基督的现世批判精神,表现为对人性 的质疑问难。在《旧约·传道书·7》中,基督教对人世的险 诈冷酷和人性的邪恶早有淋漓尽致地披露:“有义人行 义,反至灭亡,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地上虔诚的人 灭尽,世间没有正直人,各人埋伏要杀人流血,都用网罗 猎取兄弟,他们双手作恶”。在契诃夫看来,“奴性”和“庸 俗”正是人性中的劣根性,在小市民、小官吏、农民、知识 分子身上都能找到。在沉郁的嘲讽中流露出对人性的失 望情绪和反思,也表明了契诃夫对理想主义基督的深层 质疑。
亨利·特罗亚评价说,契诃夫是“第一个低声向读者 倾诉的作家”。《苦恼》是契诃夫展示“小人物”孤独心理 的名篇。老马车夫姚纳一天中3 次向人诉说丧子之痛,却 一再遭到冷漠,不得不把这“苦恼”说给小马听。契诃夫 对人类的“苦恼”作了深层次开掘,把“我拿我的烦恼向谁 去诉说?”作为小说副标题,有意借助这句出自《旧约全书 ·诗篇》的语录,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对于人生困顿的更为 概括的思考。在《新约·罗马人书·3》中基督教宣称,自从 人类始祖堕落以来,“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行 善的,连一个也没有,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他们用 舌头弄诡诈”。“不要依赖邻居,不要信靠密友,要守住你 的口,不要向你怀中的妻提说。因为儿子藐视父亲,女儿 抗拒母亲,媳妇抗拒婆婆,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 人。”契诃夫汲取了基督现世批判的精神,写出了茫茫人 海中人与人关系的险恶和“小人物”内心的孤独与飘摇。114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3 期
“姚纳的眼睛焦灼而痛苦地打量大街两边川流不息的人 群:难道在那成千上万的人当中,连一个愿意听他讲话的 人都找不到吗? 人群匆匆地来去,没人理会他和他的苦 恼”。人的孤独与隔阂,是“小人物”对宗教救赎和在邪恶 的现世面前走投无路的绝望情绪的真实写照。契诃夫对 人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既形成了他创作“小人物”的独 特视角,也延伸到了20 世纪的世界文学大潮中。在《变形 记》中,卡夫卡以格里高尔的绝望之死证明了人类的隔阂 和救赎的虚妄,这也正是契诃夫式的“小人物”的继续和 发展。
有人说,卡夫卡是个预言家、一个现代的先知,他写 出了20 世纪现代人的敏感体验:恐惧感、孤独感和荒诞
对恐惧感和孤独感的揭示,使契诃夫的小说蒙上了现代 主义色彩。切尔维亚科夫的胆小恐惧和神经不安,在卡 夫卡《地洞》里的小动物身上复活了;姚纳的孤独无助、找 不到关爱的心理状态,在变成大甲虫的格里高尔的内心 引起了最强烈的共鸣。人与他人格格不入,人对他人充 满了恐惧、敌意和戒心。非理性的荒诞意识一旦上升为 理性的批判意识,便赋予的文本一种哲学思考的深层内 涵。契诃夫借“小人物”内心精神的展示,天才地预见了 20 世纪的人生困惑。在这个意义上说,契诃夫的小说是 20 世纪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灵感受的寓言。契诃夫对人的 心灵世界的把握,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探索,使他成为一位 特别令现代人感到亲切的19 世纪作家。拉克申在评价契 诃夫时说过:生活在19 世纪的契诃夫,就其对人和世界
“ 的认识而言,变成了一位20 世纪的作家。”契诃夫将“小人 物”的孤独、荒诞的命运在哲学与文学的融合中得到了理 性的思考。
四
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的创作,构成了 “小人物”“没有任何一
灰色人生的三棱镜。艾略特认为,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不伴随着某种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缺少了宗教,现代文化便没有了灵魂。俄罗斯文学是沉 重的,俄罗斯精神是宗教性的,展示苦难生活的重压下 “小人物”的内心精神,叙述和思考基督教启示录的意义,成为三位作家塑造“小人物”的共同特点。果戈理在继承
感。阅读契诃夫的小说,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切尔维亚科 夫因打喷嚏而被吓死,老马车夫姚纳只有把“苦恼”说给 小马听,十品文官向狗忏悔自己的过错,荒诞的框架中突 出的却是最真实的感受。对荒诞世界、荒诞意识的展现,普希金开创的“小人物”基础上,以单声部的方式探究到 “小人物”灵魂深处的最隐密层,将对“小人物”深层意识 的展示与作者的基督仁爱理想合二为一,寄希望于上帝 的拯救;陀思妥耶夫斯基把对“小人物”的内心剖析进一 步拓展为多声部的“复调”形式,在内心的对话与争辩中,突出了“小人物”灵魂中谦恭、自我贬抑的宗教意识和品 格,寻求在虔诚的宗教信仰下的自我救赎;契诃夫更多地 接受了基督的现世批判精神,在对人性的质疑问难和冷 静的反思后,将20 世纪的现代意识注入到“小人物”内心 精神的创作中。不论是果戈理的基督仁爱,还是陀思妥 耶夫斯基的谦恭和自我贬抑的宗教人格,表现的都是由 苦难而达到拯救,透露着作家对宗教拯救的信心和对理 想主义基督的向往。而契诃夫表现的却是由苦难而绝 望,是人性的质疑和反思,是对基督现世批判精神的继承 和张扬。尽管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对宗教 的理解不同,但教义在小说中具有不可更改的经典性、本 体性价值。在比照中,果戈理对宗教救世的热诚、陀思妥 耶夫斯基对宗教信仰的执迷、契诃夫对传统宗教信仰清 醒的反思,便显得不辩自明了。
参考文献:
儿童文学作业 篇5
第一次作业
作业要求:请在研读和学习第一章和第二章以后完成本次作业。作业建议:建议结合自己工作实际,独立思考问题并认真完成作业。
二、结合实际谈一谈,教师在提高儿童文学素养方面有哪些具体方法?
一、如何理解“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
第二次作业
一、主题讨论: 1.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的联系与区别(论坛主贴地址:http://school.btvu.org/BBS/ShowTopic.aspx?ThreadId=e5239305-cdf6-41db-98e4-4f4de536708b)
2.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区别(论坛主贴地址:http://school.btvu.org/BBS/ShowTopic.aspx?ThreadId=6484d80a-6452-463e-8140-15648077ec70)
二、讨论说明: 1.如上主题讨论可以二选一
2.可以概括综述讨论,也可以举例说明讨论 3.请每位同学在课程论坛进行一次主题讨论 4.鼓励同学之间互动讨论 提交说明:
1.请同学们在课程论坛完成主题讨论,然后把互动讨论地址粘贴到形考平台的作业二的回答中。
2.或者把论坛互动讨论内容粘贴到形考平台的作业二的回答中。
第三次作业
作业说明:
1.请结合教学实践完成本次作业
2.如下两道作业,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做一题
一、选择一篇你喜欢的儿童故事,结合实际谈谈儿童故事的讲述艺术和方法。
二、选择一部你喜欢的儿童影视作品,针对特定的儿童观众群体,为其设计一个鉴赏指导方案。
第四次作业
请选择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根据儿童兴趣、作品内容和辅导目标,设计一份教学实施方案。
作业要求:
1.教学实施方案建议包括:教学对象、对象特点简析、选择儿童作品原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具体实施设计等。建议独立思考撰写教学实施方案,字数不少于800字。
2.建议由分校面授辅导教师评阅儿童作品教学实施方案,以百分制评阅并有简短评语。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业
第一次作业
请同学们登陆课程讨论区
(http://school.btvu.org/BBS/ShowForum.aspx?ForumId=1e68e7b3-f9bd-4920-a6ea-17d59c0cb684),在安卓老师发起的一系列置顶的主题讨论贴子中有选择地参加至少2次。每次发言后,请截屏保留,最后将几次发言截屏汇总在一个word文档中,以附件的形式上传提交。以此作为见证你学习过程的小档案。
注意:
1.严格按照贴子中的要求发帖,如字数要求、内容要求等; 2.参加主题讨论的次数越多,得分越高;
3.参与讨论的贴子务必是安卓老师发起的主题讨论帖,个人发起的讨论我们鼓励,但不计入作业成绩; 4.截图方法及作业示例详见附件。
案例分析一
下午,小一班的小朋友玩音乐游戏《小娃娃》。角色区中,有许多配合单元开展孩子们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娃娃。为了增强游戏的趣味性,教师鼓励小朋友抱娃娃演唱。于是,大家纷纷抱起自己的或自己喜欢的娃娃,甜甜、月月、潇潇、博文的娃娃就被他人“认领”走了。甜甜不甘心自己的娃娃被他人抱在怀里,就和“领养”者争夺,一边还大声嚷嚷:“我的娃娃,我的娃娃!” “领养”者也不甘示弱,大声回敬;“我先拿的,我先拿的!”月月看见自己的娃娃不见了,先向周围环顾片刻,见没有人帮助,“哇”的大哭起来。潇潇呢,不争也不哭,只是默默的走到老师的身边,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博文则一屁股又坐回自己的小椅子,说:“我不想抱娃娃,这个歌难听死了!”甜甜、月月、潇潇、博文的行为,属受挫后的外在反应表现,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的经验,不知道如何向别人索回自己的物品。教师发现后,停下游戏,提出问题:生气能让娃娃回来吗?让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玩具交换是孩子们认同的一种方式,但他们更多提出:“要用小嘴巴讲话!”知道了“哭没有用,自己去想办法,和别人商量商量,两人一起玩(交换一下)”,知道了语言在交往中的作用。老师趁势提出:小朋友在家里或幼儿园,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不能哭,要动脑筋想办法,用小嘴巴把办法讲出来,大家就好帮助你了。
阅读此案例,你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可以结合所学的哪些理论来分析这一案例呢?期待看到你的观点~!
案例分析二
阅读下面的案例,请结合所学谈谈你的感受与心得:
早晨,小朋友陆续入园。小三班门前,王老师笑容可掬地迎接大家的到来。“王老师好!”“王老师早!”悦耳的、欢快的声音不断传入王老师的耳中,“×××早!”“×××好!”应答声也随之从王老师的口中愉快的流出。果果来了,一脸的不高兴,走到王老师面前的时候,犹豫了一下,仍然没有开口。王老师蹲下身,眼睛看着果果,满脸的期待,果果还是没有张口。(处理方式一:不当的)“果果,早上到幼儿园看见老师和小朋友,要说什么啊!”“你要是不说有礼貌的话,就不能进教室。”果果扭动着身子,嘟囔道:“王老师早!”王老师喜笑颜开,摸摸果果的头,“对了,果果是有礼貌的好孩子!下次,看见老师和小朋友,也要像今天一样。”(处理方式二:正向的)“果果早!”王老师大声地说。果果两手在身体四处乱抓,嘴巴没有动。王老师将果果揽在怀中,问:“果果今天有点不高兴了,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告诉我好吗?”果果依然没有说话。“果果,你先进教室和小朋友玩游戏,如果你有什么事情想告诉我,就来找我,好吗?”果果点点头,走进教室。
案例分析三
阅读如下案例,请结合所学谈谈你的感受与心得:
秋天到了,老师为帮助幼儿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在观察的基础上,组织孩子们共同画一棵“手掌树”。教师事先画好了大树的树干,准备了颜料盘和抹布,为孩子们穿上了护衣。但是,由于幼儿才入园2个月,无群体活动有关规则的意识,为了让自己的手印上树,相互拥挤,不仅弄脏了自己和他人的衣服,也将“树”画的一团糟。结果,因为拥挤和画不上手印,有的孩子哭了起来。这本是一节美术活动,但教师抓住这一规则教育的契机,让幼儿谈自己的感受(我想哭;我不喜欢大家挤在一起;我的衣服弄脏了我很难过;好多颜料流到地上了,多可惜啊;这棵树乱七八糟,一点也不好看……),然后请孩子们讨论,怎样做才能不拥挤,把大树画好?幼儿从自身的经验与感受出发,得出;不能一起去蘸颜料,要一个一个的轮流;颜料不能蘸的太多;印上颜料的手要小心的举着,不能碰着小朋友;在大树上印手印也要一个一个轮流……。因为规则是幼儿自己定出来的,在画第二棵大树时,他们都知道相互避让、等待和轮流,还会互相提醒:一个一个来,不要挤!这个活动虽然因为规则的讨论占用了较多的时间,但契机式的、活动式的、尝试性的规则教育,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午,大人们来欣赏孩子作品的时候,有些孩子还会说:这是一个一个轮流画出来的,大家挤的那棵树,乱七八糟。讨论题:
1、期待你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分享一次你在社会领域课程的教学中设计的目标及选择的内容,也欢迎同学们对提交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
2、请阅读《小鱼不咬人了——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分析》(http://school.btvu.org/BtvuCourse/ShowDetail.aspx?FileId=e01676da-5616-4218-b926-a51192cf2bbe&CategoryId=3bf1d5a0-51d9-42d4-ae4d-91be81e41f20&CourseId=)
结合你的经历或见闻,基于案例,谈一谈你是如何(你打算如何)对待攻击性行为的孩子的?
3、在幼儿的心理表现中,既存在着依恋心理,又存在着依赖心理。对此,请思考:
a.你认为这两者有何区别和联系么?
b.请结合实践谈谈,依恋与依赖各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c.当你面对幼儿的这两种情绪时,你会采取怎样的教育策略?
4、主题讨论: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请在问题1、2中任选一题发表你的观点(当然,如果你愿意全部回答,我们更加欢迎哦~~):
问题1:个性、家庭、幼儿园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三大影响因素。请你为这三大影响因素排排序,即你这三大影响因素中影响力由大到小依次是什么?为什么?请用你了解的例子说明。
问题2:你认为在教材中列举的三大影响因素外,是否还存在着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呢?是什么,为什么?也请结合例子进一步说明。
第四次作业
请每位同学借助网络搜集两个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教学活动方案,对比两方案,选出你认为更好的一个,并说明理由,找出二者的差距。要求:
中国文学作业完整版 篇6
—————————————————————————————
第一编
唐代文学
第一章 初盛唐诗人
一、填空题: 1.“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初唐四杰”中擅长歌行体的是(卢照邻)和(骆宾王),擅长五言律诗的是(王勃)和(杨炯)。
3.被称为“七绝圣手”的诗人是(王昌龄)。
4.陈子昂提倡(风骨)和(兴寄),表明了他的革新诗风的主张。
二、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
指初唐高宗至武后初时“以文章齐名天下”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他们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在唐诗开创时期,对开拓诗歌的题材领域的开拓、格律的形成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2.王孟诗派
因代表人物王维和孟浩然而得名的诗派,也即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较多地描写山水田园的闲适生活。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3.高岑诗派
因代表人物高适和岑参而得名的诗派,也即盛唐边塞诗派。较多描写边塞征戍生活。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等人。
4.“沈宋”
“沈宋”即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是武后时的宫廷诗人。两人对唐诗的贡献主要在声律方面。从前人和时人应用形式格律的各种实践中,将已经成熟的形式肯定下来,最后完成律诗“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使后来作诗的人有可以遵循的规则。
三、简答题:
1.“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作用。开始形成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把诗歌从宫庭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扩大了题材和思想;五言律诗的形式开始有了初步的定型。2.两次出塞的诗人是谁?有何代表作?岑参;代表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简述王维的艺术成就。
(一)能概括地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
(二)捕捉表现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
(三)兼具陶诗浑融完整的意境、谢诗精工刻画的描写。
(四)语言清新洗炼,朴素中有华采。
4.高适的边塞诗有何特色?除长篇歌行外,在表现形式上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将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慷慨昂扬。
5.高适《燕歌行》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什么?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概的表彰,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一方面是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的崇高精神的颂扬,另一方面则是对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不满。
四、论述题:
1.试论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贡献。诗歌理论方面:提倡“风骨”和“兴寄”,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词采结合,这对唐诗风骨的形成、新诗风的开辟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二)诗歌创作方面:《登幽州台歌》等诗中所包含的壮伟之情和豪侠之 1 气体现了唐诗的风骨。
(三)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影响了整个唐代,他对风骨的追求,诗歌美学的提出,对唐诗风骨的形成、新诗风的开辟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2.结合具体作品说明张若虚和刘希夷在唐诗发展方面的贡献。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长篇歌行,采用乐府旧题,却赋予新的内容,将诗情、画意和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而无迹可寻的诗境。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在诗境创造方面与之相似。
他们在诗歌意境创造上的进展,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兴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浓烈的情思氛围,空明纯美的诗境等,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到了炉火纯表的阶段,为盛唐诗的出现、唐诗繁荣局面的到来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3.结合具体作品说明岑参边塞诗的创作特色。在边塞诗方面,岑参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支配下,诗人对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热情歌颂,突破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表现上,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而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自立新题。
第二章 李白
一、填空题:
1.李白的思想受到儒家、(道家)、道教、(侠义)和(纵横家)、佛教思想的多重影响。
2.李白在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与著名诗人(杜甫)两次相遇。3.相传李白诗中与崔颢《黄鹤楼》争胜的七律是《 登金陵凤凰台
》。
二、名词解释:
1. 诗仙
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作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总体风格是豪放飘逸的,而艺术成就又极高,因此获得了“诗仙”的称号。
三、简答题:
1.李白的妇女题材的诗歌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李白诗中塑造了各等身份、各种性格的女子,同情她们的纯情、歌颂她们的刚烈,是对压迫戕害她们的封建礼教的挞伐。如《子夜吴歌》、《北风行》。
2.李白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他的诗语言任情率真,一似随口而出,毫不经意。清新自然,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天真美。
3.李白的乐府歌行有何特点?李白的乐府歌行能综合乐府杂体和楚辞的长处而富于变化,乐府杂言中类似散文的句法有古朴质拙的美感和劲健的力度,楚辞句式有错综变化和惝恍飞扬的美感。
4.李白诗歌的结构有什么特色?李白诗豪放飘逸的风格、激荡迸发的感情,须有大开大合、跌宕跳跃的结构作为载体。他的诗歌常开头突兀,如狂飙骤起;中间省略过渡照应,形象转换倏忽;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四、论述题:
1.李白诗歌中的夸张手法有何特点?为了突出笔下的形象,强化感情,李白常把大 胆的夸张与神奇的想象相结合,起到艺术的聚焦(即放大或缩小)作用。这种夸张有生活的真实为基础,既出人意料,又合乎艺术的真实。他还善于把鲜明的对比和大胆的夸张相结合,加大艺术的反差,从内容上起突出强调的作用,从形式上形成一种不对称的美。
2.试论《蜀道难》中出现的三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作用有何不同?《蜀道难》的主调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同一句话,诗中重复三次,但每次作用不尽相同。在开头,重在表现蓦然惊讶的感受,也使文势更为突兀;在中间,是表现一种发愁和畏惧的心理,在文章气势上有换气和振起的作用,并承前启后;在末尾,则表现一种无可奈何,只得作罢的情绪,且与开头遥相呼应,使全诗通过这样的一唱三叹,让主调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3.试述李白的诗歌中所用的想象手法。李白喜用雄伟高大、非凡奇特的形象,抒发他吞五岳、纳四海的胸襟,宣泄他恣纵汹涌的感情,表现他超凡的才能和耿介卓立的风节。这些形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幻境、人间和仙界打成一片,它们已不再是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主观的外化。如《梁甫吟》、《蜀道难》。
4.试述《将进酒》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全诗表达了他鄙视富贵,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的性格,表现了他对自身价值的自信,同时也流露出他感慨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情绪。诗写得豪迈、洒脱、激情奔放,以酣畅淋漓的笔法,反复表现内心的痛苦和矛盾。表面上写的是“乐”,而把“愁”字藏在字里行间,直到最后一个字才点出来。通篇大起大落,忽开忽阖,既有黄河奔腾万里直泻入海的气势,又有黄河九曲百折千回的蕴涵。句法以七言为主而有参差错落的变化,音节嘹亮,韵脚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而又自然流畅。
第三章
杜甫
一、填空题:
1.有唐一代,许多伟大的诗人都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独绝一世,李白即被誉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王维)被誉为“诗佛”,(刘禹锡)被誉为“诗豪”,(李贺)被称为“诗鬼”。
二、名词解释: 1.“三吏”即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通称“三吏”。
2.“三别”即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通称“三别”。
3. 诗史
杜甫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真实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因此,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
4.沉郁顿挫
这是杜甫诗歌的独特风格。时代环境的急遽变化,个人生活的穷愁 3 困苦,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以及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是形成这种风格的主要因素,也是这一风格的主要表现。
三、简答题:
1.简述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1)“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对人民深刻同情。如,在“三吏”、“三别”中反映出广大人民在残酷的兵役下所遭受的痛楚。
(2)“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对祖国无比热爱。他的喜怒哀乐是和祖国命运的盛衰起伏相呼应的,如《春望》。
(3)“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对统治阶级的各种祸国殃民的罪行充满强烈的憎恨。如《兵车行》、《丽人行》。
(4)除和当时政治、社会直接相关的作品外,一些咏物、写景的诗,也都渗透着对民众和时局的关切之情,如《花鸭》刺奸相的钳制言论。
(5)一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如《月夜》,也无不渗透着挚爱和无私精神。
2.简述杜甫的影响。杜甫反映现实的乐府诗自创新题,“即事名篇”,直接开导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这一影响一直贯穿到清末黄遵宪;其高度的爱国精神,不仅在文学史上而且也在历史上起着积极的教育作用;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在表现方法上也为后世开示了不少法门,一方面提炼口语,同时又通过千锤百炼创造出字字敲打得响、“字字不闲”的诗句,对于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以《石壕吏》为例,浅论杜甫叙事诗寓主观于客观的特色。寓主观于客观,是杜甫叙事诗的最大的特点,他善于克制自己的主观情绪,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如《石壕吏》,写石壕吏深夜捉人应征的故事,通篇按时间顺序对事件进行客观叙写,娓娓道来,只有“吏呼一何怒”微微透露了爱憎,而无疑又是客观描写,然而,这样写将强烈的爱憎及讽刺寓于叙事之中,不言爱憎而爱憎毕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兵役制度的腐朽与罪恶,反映了广大人民在战乱年代的悲惨遭遇。运用此手法,使人更觉惊心动魄,哀痛感人。
四、论述题
1.试论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1)从创作特色上来说,杜诗最大的成就和特色是现实主义,最显著的艺术风格是沉郁顿挫。
①叙事诗:第一,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典型的艺术概括。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力地概括了社会现实中的尖锐的矛盾,震撼人心。第二,寓主观于客观。如《石壕吏》就是寓讽刺于客观叙事之中,更觉真挚哀痛。第三,对话的运用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第四,采用俗语。如“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平白如话。第五,细节描写。《北征》中妻儿的描写堪为典范。
②抒情诗:第一,往往像在叙事诗中刻画人物那样对自己曲折、矛盾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入解剖。第二,往往寄情于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第三,在抒情诗中,具体说在政治抒情诗中,往往大发议论,提出自己的政见和对时事的批评。(2)杜甫是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这就决定了他的现实主义是有理想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也是杜诗的一大特色。《洗兵马》正是这一特色的代表。
2.从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来谈谈杜甫的地位。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最早从周代民歌就开始了的,如《诗经》中的《七月》、《伐檀》等都是优秀的代表。到两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精神和表现手法更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缘事而发”的叙事诗,如《孔雀东南飞》。汉末建安时期,文人们开始写一些现实主义的诗,建安后转入低潮,至初唐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现实主义诗歌才又略见起色。李白虽也写了一些现实主义的诗歌,但他的成就主要在浪漫主义方面。杜甫总结并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使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达到了顶峰,并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
第四章
白居易与中晚唐诗人
一、填空题: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论主张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提出的。
2.白居易的两首最著名的叙事长诗是(长恨歌)和(琵琶行)。3.白居易的诗歌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价值最高的是(讽喻诗)。
4.有“五言长城”之誉的中唐著名诗人是(刘长卿)
5.被苏东坡称之为“郊寒岛瘦”的分别是(孟郊)和(贾岛)两位唐代诗人。
二、名词解释: 1.“新乐府运动”所谓“新乐府”是一种用自命新题写时事的诗。用乐府诗写时事,又不受古题束缚,而是“因事立题”,自创新题。“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提出的,白居易和元稹等在理论上和创作上大力提倡,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诗歌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即新乐府运动,使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把唐诗创作推向了新的高潮。
2.大历十才子
唐太宗大历年间活跃在唐代诗坛的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侯审、李端,被称为大历十才子。
三、简答题:
1.试析白居易的《长恨歌》。
《长恨歌》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长恨歌》留给读者更多的不是“惩尤物”式的道德教训,而是对刻骨铭心爱情的深深的感动。
2.试析白居易的《琵琶行》
《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江州的次年写的,感伤意味虽较重,但白居易善于掌握各种不同的气氛,以音乐节奏的变化表现情绪的起伏,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诗才。
3.简述韩愈诗歌的艺术特色。
韩愈诗歌想象夸张奇特,搜奇猎险,刻意创新,甚至以俗为美,以丑为美,以翻新盘硬聱牙之语,创造一种雄肆险怪的境界,从而给人以艺术上的震撼。他还惯以散文手法写诗,使诗句可长可短,灵活自由;
4.刘禹锡诗歌成就最高的是哪三类?
刘禹锡的诗成就最高的主要有三类:政治讽刺诗、怀古诗、民歌体诗。
四、论述题:
1.试述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征。①用外貌和心理等细节塑造人物形象。如刻画一个年迈善良的炭工。②叙事和议论相结合。讽喻诗基本上都是叙事诗,但叙述到最后,往往发为议论,对所写的事作出明确的评价。③鲜明的对比手法。白居易的诗歌常常采用对比的手法,达到一种震撼人心的特殊效果。④语言的通俗化。白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风格就是平易近人。
2.试述李商隐的爱情诗歌。李商隐的爱情诗有的以“无题”命名,有的借诗中前二字为题,多以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婉曲。李商隐的爱情诗中,许多诗句深情凝聚、精彩绝伦,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具有很高的意境和品格,但格调都较为凄凉感伤。
第五章
唐代古文运动和韩柳
一、填空题:
1、(韩愈)与(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世称韩柳。
2、韩、柳古文理论主张的核心是(文以明道)。
3、韩愈在《送孟东野序》的开头提出有名的(不平则鸣)观点。
4、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是(永州八记)
二、名词解释
1、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提倡散文、反对“时文”即骈文的一种文学运动。之所以称为古文运动而不称之为散文运动,是因为它在形式方面是“反六朝,复古体”,在文体上要求恢复先秦两汉古代文章的传统。
2、骈文
骈文是一种盛行于六朝的文体,它讲究辞藻典故、声律对仗,全文语句多组成整齐的对偶形式,这种两两对称的语句如同二马并驾,所以称之为骈文。
三、简答题
1、简述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1)提倡“文道合一”、“文以明道”(“文”指文章形式,“道”指内容);(2)主张兼收并蓄,在继承前代散文优良传统基础上革新文体,创立新的文学语言。有二条标准:①词必已出,惟陈言之务去;②“文从字顺”,要求文字流畅通顺,合乎语法规范。(3)韩愈论文非常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认为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2、《种树郭橐驼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种树郭橐驼传》运用了多重对比: 6(1)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2)其他种树者中过于疏懒者与过于勤勉者之间的对比;(3)用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做对比。
3、概括《张中丞传后叙》中许远、南霁云、张巡的性格特征。张巡:具有从容镇定的气度,视死如归的品质,博闻强记。许远:具有宽厚谦和、为国让贤的崇高品质。南霁云: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4、韩愈散文的主要艺术成就。⑴在思想感情上,面对现实,富于真情实感,洋溢着“不平则鸣”的斗争精神;⑵在文风上,气势雄深雅健,文风奔腾激荡;⑶在言语行文上,讲究语言锤炼,大量吸收古今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提炼,使语言简练准确、鲜明生动。在行文中又能适应表述的需要而采用长短不一的句法,使之更宜于写景、抒情、叙事、说理,因而使文气显得自由奔放,明快犀利,又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排比对偶的句式以增强文气。表现手法多样化,多有创新。
四、论述题
1、试论韩、柳散文创作的成就。韩柳在散体文创作上有着众多的开拓,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表现在文学观念、辞采语言技巧等各方面。
二是韩柳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
2、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他的山水游记虽借鉴于古人,但在意境构造与表现技巧上均有所发展。对景物的描绘不仅能肖其貌且能传其神,常结合自己的遭遇寓情于景,别具味外之味。其中呈现的大都是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游记中最突出的是《永州八记》。在文中几乎能发现作者或隐或现的身影,体会到他被埋没而备受迫害的愤懑悲愁。他善于选取深奥优美型的小景物,经过一丝不苟的精心刻画,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之美。《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都是如此,由意在宣泄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
3、试比较韩柳在古文运动中的异同。韩愈、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但在政治、学术方面有同有异。他们都是中小地主阶层出身,都反对当时的藩镇与宦官。但柳宗元投身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活动,主张改革;韩愈则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的思想都以儒学为主导。但韩倾向于唯心主义,却坚决反对佛教;柳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却又兼信佛学。他们的文论都主张文道合一,文质并重,学习先秦两汉作品而要有独创性,并且都擅长议论文、传记文。但韩愈尤长于碑志、序跋、哀 7 祭等体;柳宗元的寓言、游记、骚赋等则为韩所不及。艺术风格方面,韩雄奇奔放而柳清峻雅洁,宋人李涂评“韩如海”,“柳如泉”。韩愈收召后学,传授古文,门下人才辈出;柳宗元贬谪南方时,也有从学的人,但缺乏特出知名之士,因此,韩的影响大于柳。
第六章
晚唐五代词
一、填空题:
1.冯延巳留词一百多首,其中([鹊踏枝])十几首向来认为最能代表他的成就。2.《南唐二主词》是南唐国君(李璟)和(李煜)词的合集。3.词最显著的特点是绝大多数词调的句子都长短不齐,因此又称为(长短句),每调一般分为(上阕)和(下阕)。
二、名词解释:
1.花间词人
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的词为《花间集》,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外,都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他们在词风上大体一致,后世因称为花间词人。
三、简答题:
1.简述李煜词的成就。
李煜的词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人通过妇女的不幸遭遇,无意流露或曲折表达自己心情的手法,而直接倾诉亡国的深哀与剧痛。且他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他的生活感受,语言更明净、优美,接近口语,进一步摆脱花间词人镂金刻翠的作风。故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第二编
宋元文学
第一章
北宋前期文学
一、填空题:
1.宋初复古派的理论先驱是(柳开)。
2.苏梅指(梅尧臣)、(苏舜钦)。
二、名词解释:
1.西昆派
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诗派,以其成员杨亿的《西昆酬唱集》一书得名。主要成员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御用文人。他们是在修书和写作制诰的余暇,以作诗为消遣。诗的内容不外乎男女爱情、宫廷故事和官僚生活情致,尤以咏物为多。主要模仿晚唐作家特别是李商隐。
2.白体诗人
指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著名作家有柳开、姚铉和王禹偁。其中最为重要的,主张学白又不为白体所缚,能写出自己特色的是王禹偁。
3.晏欧词派
因代表人物晏殊和欧阳修二人得名。他们都是朝中重臣,词作的风格颇为接近,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张先、晏几道等的词风都与之大致相似,后人称之为晏欧词派。晏欧词受晚唐五代词,尤其是南唐词影响较大。同时又更加文人化,典雅化。
4.慢词
所谓“慢”,本指音乐而言,“盖调长拍缓,即古慢声之意也”。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柳永大量写作篇幅较长的慢词,扩展了词的体制,改变了宋初以来小令为主的单一格局。
三、简答题:
1.宋初复古派在宋诗发展中的作用?宋初文学复古运动是以复古以革新的文学思潮;它偏重于散文的提倡,明道、致用、尊韩,重朴尚散是他们文学主张的要点;这些观点对宋代古文家的文论和道学家的文论都有直接影响。另一面在当时,由于它的倡导者无论是柳开还是石介、尹洙、穆修等人,都没有取得出色的创作成就,因而都不能荡除当时的浮靡文风。
2.王安石诗歌的创作特色?王安石写诗与作文一样,阐述政治主张、学术见解、议论时事、评说历史,把诗歌看作是抒情言志的工具,偏重于写个人情怀,绝大部分代表作都深深打上了他政治生涯的烙印,现实性、社会性特别强。王安石的诗在艺术上的特色,是以工巧取胜,以才学取胜,以议论取胜。他讲究炼字炼句,意境新颖,名篇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是《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两句经常被人称引。其中“绿”字经过十几次易稿才敲定。
3.柳永词对内容题材的开拓的表现是什么?柳永词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开拓主要表现为:(1)虽多为舞宴歌席、倚红偎翠之作,但在描写享乐和风情传统题材时,更多地把笔触伸向青楼市井,使他的词更有市民文艺的色彩。(2)部分词还从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市井风情。(3)羁旅行役的感受也是柳词的重要内容。这类词作,表现出作者独特的生体验和心态。抒写了才人志士不得志的寂寞悲哀和漂泊流浪之感,但这种失意和流浪的伤感,又常常和男女恋情纠结在一起,多以志士之悲慨开头,而以男女恋情终结。
四、论述题:
1.试论欧阳修对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贡献。欧阳修是北宋前期重要的政治家,文坛领袖。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欧阳修对诗文革新运动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下方面:(1)与政治上的革新斗争相联系,积极倡导了诗风文风的革新。(2)理论的倡导和作品的示范。他虽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但比宋初复古主义者更注视文学的特点。(3)扶植、奖掖后进人才的功绩。王安石、曾巩、三苏父子的诗文之所以名重一时,和他的揄扬提拔分不开。这些人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中坚力量,用他们的创作推动了北宋中叶文学的繁荣。
2.说明柳永在词的艺术表现上的创新。柳永对词的形式和艺术表现方面的创新主要表现在:(1)他依据词的题材内容开拓的需要,使用和创制了大量慢词。与此相适应,他创造性地运用了细致而有层次地展开铺叙的艺术手法,使词的表现深透而结构严密。(2)柳永大部分词作以白描见长,这主要得力于他对情景交融的抒情艺术 手段的杰出运用,使他能在叙事和写景中畅达而自由地抒(3)语言的通俗化和口语化。这是他提炼民间口语的结果。但他也保留了文人词语言雅练概括的特点。
3.试论宋诗的特点。(1)从思想内容上看,宋代诗歌比历代诗歌所反映的内容都广阔,与当代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结合得更紧密。宋人直接以诗歌议诗,很多诗就是针对某一政治事件而发。(2)从艺术表现看,无论艺术构思、手法技巧,还是篇章结构、遣辞造句等方面均有所新,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散文句式、句法入诗,翻新与改进写作手法等等,形成与唐诗不同的特色。大体上唐诗主情致、风韵,宋诗主气骨、理趣。
第二章
苏轼
一、填空题:
1.苏轼散文文学成就较高者集中于(赋)、(论)、策、记、书等,共同特点是长于(议论)与(抒情),集前人之大成并加以发展。2.苏轼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诗文革新运动扩大到(祠)的领域。3.苏轼被贬黄州时写出了代表其最高散文水平的名篇是(《前赤壁赋》)。
二、名词解释:
1.以诗为词
苏轼提高了对词的认识与评价,他有意识地把词看成是同诗具有相等功能的文体。
三、简答题:
1.苏轼诗歌中的议论有什么特点?
(1)在议论时亦体现出讲究才情的特点,因而绝少空发议论,或借助于形象的描绘,或和叙事咏古紧密结合。(2)议论本身也新奇警策,深刻精彩,富有启发性,创造了一批“哲理诗”。
2.苏轼有关政治生活的词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他积极入世和围绕着进退出处所产生的复杂矛盾的从政之情,多写退隐之情以及闲适悠游的生活态度。
3.简述苏轼词中旷达风格的艺术表现。
(1)以清空之笔刻画一些具有旷达特质的主人公形象。(2)以清空之笔描绘一些空静幽邃的景色。(3)以清空之笔咏叹一些具有高远寓意的物象。
四、论述题:
1.试述苏轼词豪放风格的体现。(1)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2)善于创制铿锵的音调,使很多词从缓拍曼调变成强音促节。
2.试论苏轼散文创作的特点。(1)能于平淡的通达和雄深磅礴的气势中带有一种超凡入化的情韵和真率深挚的感情,写得行云流水,天马行空。(2)能于纡余委备、圆活流转之中,带有一种创新出奇的锐气和错综变化的美感。很多文体在苏轼的笔下都有所发展,叙事、议论、抒情结合得更为紧密。他的记中常带议论,论 10 中又多带形象的描绘用生动的比喻,还使赋进一步散体化。
3.试述《前赤壁赋》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内容上此文通过主客问答的对话,抒发游赤壁的感怀,表达作者的超然思想和旷达思想。以泛舟夜游赤壁为线索,写了作者感情上的三次起伏:乐——悲——乐。艺术上,此文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作者巧妙地把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有机体。寓情于景,借景明理,并同感情的变化紧密配合,使感情波澜起伏,行文富于变化。另外苏轼在文体上有所创新:打破传统赋的格式,在赋中融入更多的散文因素,使其与赋的优点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既是一篇抒情散文,又是一首散文诗的效果,成为苏轼散文中影响最大,文学性最强的千古名篇。
第三章
北宋后期文学
一、填空题
1、在苏轼的周围,曾出现了一些作家群,其中被称为“苏门四学士”的四位是(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和(秦观)。
2、“江西诗派”最先由(吕本中)提出,后来,方回把“老杜、山谷、后山、简斋”合称为(一祖三宗)。
二、名词解释
1、易安体
指的是李清照在《漱玉词》中所创造的一种语言风格,特点在于运用浅近、清新的语句,或者提炼日常生活中的口语,采用白描手法来表达作者真挚的感情。
2、江西诗派
是指宋代以黄庭坚为核心的一个诗歌流派。吕本中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奉黄庭坚为宗派之祖,之下又列上陈师道等二十五人。诗派以江西为名,是因为他们与黄庭坚是一致或接近的,而黄庭坚是江西人,诗派又称豫章派。到了宋末元初,方回又提出了一祖三宗的说法。江西诗派在诗歌艺术技巧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诗派活动前后持续二百多年之久,影响巨大,直到晚清的宋诗派和同光体诗人。
三、简答题
1、李清照前后两期的代表性作品主要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李清照前期词主要体现了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如《如梦令》、《一剪梅》;后期词则以前所未有的低咽调子唱出了使人惊心动魄的哀歌,如《声声慢》、《永遇乐》。
2、南宋初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爱国词人有哪些?最有代表性的词人是岳飞、张元干和张孝祥,另外还有叶梦得和朱敦儒等。
四、论述题
1、试述靖康之变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北宋的覆灭与宋室的南迁,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山河破碎,神州陆沉,惨痛的局势促使许多作家开始面对现实,突破了原有的风格,形成一股慷慨激昂的文风。务实的散文家偏离了文以载道的传统,有胆识的诗人突破了江西诗派的教条,最为明显的转换反映在词的创作上:创作态 11 度由率一转向严肃,作品内容由对自身的关心转向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风格由绮艳转向悲壮。
2、结合具体作品论述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黄庭坚的诗歌生新、瘦硬、奇峭的风格,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善于改窜陈句,创为夺胎换骨之说。
2、好用拗律、押险韵。他的三百十一首七律中,拗律就有一百五十三首,如《题落星寺》,全诗没有一句是完全合律的。
3、好用奇字僻典,刻意苦吟。黄庭坚为了创意出奇,在运用修辞方面有着突出的造诣,重视炼字造句,如“清风荡秋月”(《晚起临汝》)中的“荡”字。运用冷僻典故的句子如《戏赠彦深》、《颐轩诗六首》。
3、请述李清照《声声慢》的艺术特色。《声声慢》的主要艺术特色: ①巧用叠字。起首用七对叠字,后又用上“点点滴滴”,既利于感情的渲染,又加强音韵之美。
②层层铺叙,用五个层次来表现自己孤寂之心情。③造语工致自然,口语化。
④用入声韵,知音、齿音的运用,更加深了凄苦、孤寂和悲凉。
第四章
陆游和辛弃疾
一、填空题:
1、大体来说,陆游的诗作以(七言)为主,他的(七言律诗)最为人所称道。
2、陆游诗歌创作的主旋律是 以表现(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为主要内容、以豪放悲壮为感情基调。
3、宋代存诗最多的诗人是(陆游)。
4、辛弃疾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
5、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
二、名词解释:
1、《关山月》
《关山月》是陆游爱国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很少对客观现实生活作具体的铺叙、细致的刻画,而是抒写个人的主观感受,把巨大的现实内容压缩在这首短诗里。虽只十二句,却用巧妙的构思、对照的手法描写了皇帝的下诏主和,朱门的酣歌醉舞,战士的亟思报国和遗民的渴望恢复等方面的情况。诗作结构紧凑,想象纵横,将领月下享乐,战士对月长叹,遗民对月垂泪,时空或异,但却紧紧围绕着诗眼“月”字,强烈的对比将悲剧氛围渲染到极致,同时蕴涵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深哀巨痛。
2、辛派词人
是指创作风格和辛弃疾类似的一批诗人。所处时代晚于南渡词人,包括辛派先驱张孝祥,辛派中坚陆游,与辛词相似的陈亮,效辛体而自成一家的刘过等。辛派词人将词体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词不仅可以抒情言志,而且可以同诗文一样议论说理。从此,词作与社会现实生活、词人的命运和人格更紧密相连,词人的艺术个性日益鲜明突出。词的创作手法不仅是借鉴诗歌的艺术经验,“以诗为词”,而且吸收散文的创作手段,“以文为词”;词的语言在保持自身特有的音乐节奏感的前提下,也大量融入了诗文中的语汇。虽然词的诗化和散文化有时不免损害了词的美感特质,但词人以一种开放性的创作态势容纳一切可以容纳的内容,利用一要可以利用的创作手段和蕴藏在生活中、历史中的语言,空前的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作的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了词体与五七言诗歌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
3、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江西诗派的陈与义、吕本中去世以后,一批出生于靖康前后的诗人登上诗坛。他们是在烽火连天的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山河破碎的动荡时势使他们具有完全不同于苏轼、黄庭坚的创作环境。而且他们自少就感受到诗坛风气的转变,所以比陈、吕等前辈更富有独创精神,最终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这些诗人中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三、简答题:
1.、简述陆游在宋诗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影响。
抗击女真、收复失地是贯穿陆游一生的理想。体现于创作中,便形成了以表现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为主要内容、以豪放悲壮为感情基调的诗歌主旋律。作为整个宋代留存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以广泛的题材、多样化的风格和老练的技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同时代以及后起诗人纷纷效仿的对象。而他诗中始终表现出一种激烈而深沉的民族情感,反映着在那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年代人们的普遍心愿,在当时以及后世,都赢得了广泛的尊重。
2.、简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主题以及思想内容。
故国沦陷、国耻未雪的仇恨和焦虑,故乡难归、流落江南的飘泊感,英雄无用的压抑感和壮怀理想无人理解的孤独感,交织于词人的心中。因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萌生出退隐之念,但英雄无功的羞愧感和执着的进取心促使他放弃了隐退的念头。欲进不能,欲退不忍,刚强自信的英雄也禁不住愤然泪下。此词充分表现出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和曲折性,深度开掘出词体长于表现复杂心态的潜在功能。
3、简述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缺陷。
由于既广泛汲取前人之长,又从自身的需要出发灵活运用,各适其宜,陆游诗歌的风格具有多样化的面貌。不过,陆游虽然很讲究作诗的技巧,但他最高的艺术追求,却是归于自然平淡。但陆游诗歌的缺陷也较显著。作为一个大诗人,他善于学习和运用各种不同的风格,但他的独创性不能算是很强。他写得太快太多,不免有粗糙的败笔,尤其是意境变化较少,词句自相蹈袭,每每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至于用典过于堆垛、化用前人诗句而缺乏新味的情况,也有不少。
4、举例说明辛弃疾词作风格的多样化。
辛弃疾亦有委婉动人的词作。如著名的《摸鱼儿》,上阕借物起兴,因物设喻,下阕写宫怨,用典故,借一个女子的春愁闺怨,把一种对国势危殆的忧惧,壮志难酬、遭遇坎坷和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阕连用三个典故的用意。下阕先连用了三个典故,13 说明自己在国难当头时不愿归隐而愿为国家作出一番贡献,也不会“求田问舍”,谋取私利,但时光都虚掷了,这叫人怎能忍受!上阙为什么要“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为什么要感慨“无人会,登临意”,都在这几句中作出了明确回答。
四、论述题:
1、论辛弃疾词作的艺术风格以及对宋词发展的贡献。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对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能写入词中。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
辛弃疾和苏轼在词的语言技巧上都是有力的开拓者。前人说苏轼是以诗为词,辛弃疾是以文为词,这当然有些简单化,但确实也指出:到了辛弃疾手中,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
概括起来说,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文人词较多使用的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但并不是说,辛弃疾的所谓“以文为词”不再有音乐性的节奏。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
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又一大特色,是广泛地引用经、史、子、集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这本来很容易造成生硬艰涩的毛病,但是以辛弃疾的才力,却大多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或是别有妙趣。
2、辛弃疾词作在语言方面的特色及其不足。概括起来说,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文人词较多使用的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但并不是说,辛弃疾的所谓“以文为词”不再有音乐性的节奏。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
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又一大特色,是广泛地引用经、史、子、集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这本来很容易造成生硬艰涩的毛病,但是以辛弃疾的才力,却大多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或是别有妙趣。
不足之处在于辛弃疾的词时常也有过分散文化、议论太多,以及所谓“掉书袋”,即用典用古语太多的毛病。
3.3、结合具体作品说明陆游爱国诗歌的主题思想。陆游留下的大量诗篇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收复失地,抗击金人,为国家和民族洗血耻辱的作品。这类作品同 14 时由两个侧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如《关山月》通过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分明的爱憎以及报国无门的深哀巨痛。
4.4、请对苏轼、辛弃疾词作风格之比较.。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所以,同属于豪放雄阔的风格,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而辛词则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第五章
元代文学
一、填空题:
1.杂剧和南戏都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个部分。2.北方杂剧的创作中心是(大都)。
3.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4.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高明所作的《 琵琶行
》。
二、名词解释:
1.铁崖体
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杨维桢,强烈主张艺术创作个性化,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创造了元代诗坛独一无二的“铁崖体”。
2.杂剧
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它的曲调是由北方民间歌曲、少数民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
3.散曲
小令和套数是散曲最主要的两种体制,此外,散曲体制中还有一种带过曲。它使用的曲,粘连着科白、情节。在语言方面,既注意一定的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在艺术表现方面,它比近体诗和词更多地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4.元诗四大家
四人分别是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他们都是当时的台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
三、简答题:
1.南戏和杂剧有何区别?南戏流行于东南沿海,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曲词的宫调也没有规定。南戏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各类,均可歌唱。歌唱的形式既有独唱,又可对唱、合唱、轮唱,不似杂剧只能由一人独唱 15 到底。在唱腔上,杂剧的曲调是由北方民间歌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而南戏的曲调则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和中原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
2.北方杂剧和南方杂剧的创作中心分别是哪里?大都和杭州。
3.论述关汉卿杂剧的影响。关汉卿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他的杂剧,是推动元杂剧脱离杂剧的“母体”走向成熟的杠杆,是标志戏曲艺术创作走上高峰的旗帜,并对后来的戏曲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试析《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这首小令仅28字就勾勒出一幅秋野夕照图,特别是首三句不以动词作中介,而连用九个名词勾绘出九组剪影,构成鼎足对,交相叠映,创造出苍凉萧瑟的意境,映衬出羁旅天涯茫然无依的孤独与彷徨。全曲景中含情,情景交融,隽永含蕴。
四、论述题
1.论述《西厢记》的艺术特色。①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完成了莺莺、张生、红娘等个性鲜明的形象塑造。
②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心理描写十分细腻,多数场次饶有诗情画意,形成作品独特的优美风格。
③选择和融化古代诗词中优美的词句和提炼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熔铸成自然而华美的曲词。《长亭送别》一折最能体现这方面的特色。如[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一曲里,作者用几个带有季节性特征的景物,衬托出离人的悲伤情绪,把读者引向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里。
2.论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性。①具有鲜明的剧场性。他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以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情境与人物的关系,把观众的目光“聚焦”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
②戏剧语言以本色当行著称。他所写的人物唱词,在抒情中蕴含着鲜明的动作性,切合特定的戏剧环境。
第三编
明清文学
第一章
明代诗文与戏曲
一、填空题:
1.“前后七子”在文学复古运动中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有盲目尊古的倾向。
2.徐渭“四声猿”包括哪四个杂剧?《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
二、名词解释:
1.“前后七子”
指明代从宪宗成化到穆宗隆庆年间,文坛上倡导并参加复古运动的文人团体。按时代先后,他们又分为“前七子”与“后七子”。“前七子”,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其中以李梦阳 16 和何景明为代表。“后七子”,以李攀龙和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前后七子” 以古为法式,使曾长期占据明代文坛统治地位的“台阁体”逐渐淡出。
2.台阁体
以台阁重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题材主要为应制、颂圣以及墓志铭、神道碑、题序、赠答之作,内容不离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应酬捧场,表现出平庸呆板,毫无生气的风格。
3.唐宋派
明代以归有光、唐顺之、王慎中、茅坤等为代表的散文流派,因主张为文不光要学习先秦两汉,也要学习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因称“唐宋派”。他们还提出“文从字顺”的要求,作品一般较平易通达,在反对拟古风气上起了一些积极作用。
4.“童心说”由晚明思想家李贽提出,集中反映了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抒发真情,反对虚伪说教,认为文章必须“童心自出”,而“闻见道理”遮蔽“童心”。并强烈反对用圣人之言,抨击“代圣人立言”的荒谬,大大动摇了理学的权威。
三、简答题:
1.简析杜丽娘这一形象。在杜丽娘的身上体现着对“情”的要求与“礼”的约束的矛盾、冲突,表现出封建时代一个勇敢坚决的女性为获得婚姻自由的斗争精神。杜丽娘的形象,成为人们冲破封建束缚、渴望个性自由的艺术象征。
2.小品文有何特征?一是文体没有定制,包括尺牍、日记、游记、序跋、短论;二是通常篇幅不长;三是结构松散随意;四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
3.简述公安派文学理论主张。认为文学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自己的特色,不能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反对一味摹拟古人,认为好文乃自“胸中流出”;提出“性灵说”,强调文学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充分表现作者个性。
四、论述题:
1.汤显祖《牡丹亭》有何艺术特色?情节构思离奇曲折,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划十分细致传神;语言曲雅清丽,以诗的语言、抒情的笔触刻划人物形象,描写景致,点染气氛。
2.试论《牡丹亭》的思想内涵。《牡丹亭》写深闺少女杜丽娘对书生柳梦梅由梦生情,因情而死,死后反得摆脱封建礼教的约束,鬼魂与柳结成姻眷,又还魂复生,终于结为人间夫妇的故事。作者不仅只写痴情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抨击封建礼教;而且还有鲜明的针对性,即强烈地反对为封建礼教张目的“理学”。它讲爱情,讲“人欲”,并使爱情战胜了礼教,这个主题思想在当时有着十分积极的社会意义。3.试述徐渭“四声猿”在明代杂剧史上的转折意义。
(一)完全扫空了陈腐臭烂的伦理说教,而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色彩,给明代杂剧的面貌带来明显的改变。
(二)语言追踪元代作家,扭转了明代文人把杂剧案头化、书面化的趋势。
(三)采取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奇幻的内容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也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
(四)完全打破了元杂剧的体制,不守元人一剧四折的惯例,不限定一人主唱,曲 17 调兼用南北。
第二章
明代小说
一、填空题:
1、陈寿的一部(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包含着生动的故事,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水浒传》通常属于(英雄传奇)一类。
3、《金瓶梅》的书名是由小说中的(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的名字合成。
4、明代小说的“四大奇书”是指(《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二、名词解释:
1、章回小说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特点是分章标回,故事连接,段落整齐。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著名的作品有:《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等。
2、“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明人辑著的五种话本集及拟话本集的总称。“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明冯梦龙编。“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末凌濛初编著。“三言二拍”的内容很复杂,有爱情描写,也有宣扬宿命论思想的作品。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
3、拟话本
拟话本:话本在明代,因群众的爱好、书商的大量刊行,逐渐引出了文人的注意。他们由对话本的编辑加工进行模拟话本写作,出现了主要供案头阅读的文人模拟的话本,称为拟话本。
4、神魔小说
神魔小说:神魔小说是指明清时代在儒释道“三教同源”的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以神魔怪异为题材的白话章回小说。它包括了由说经故事演化而来的神魔小说,如《西游记》;由历史故事分化而来的历史幻想化的,如《平妖传》、《封神演义》等;由民间故事演化而来的,如《八仙出处东游记》等。
三、简答题:
1、比较拟话本较之话本的特色。拟话本作为文人创作,较话本有自己的特色:拟话本主题思想更为集中,情节更为曲折,尤其是在人情世态的描绘上更为丰富。细节描写和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上,也趋于丰富和细腻。但小说的矛盾冲突一般不如话本的直接尖锐。语言上文言成分增加,虽然比较洗练,流畅,但没有话本的鲜明、生动。
2、简述世情小说的源流、演变。世情小说是指以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早有写人的传统。在魏晋志人志怪小说中,已露端倪。而唐传奇中的一些婚姻爱情名篇,已经具备了世情小说的基本特征。到了宋元阶段,世情小说进 18 入了成长发展阶段。宋元话本中的小说话本分为“灵怪”、“烟粉”、“传奇”、“公案”等等,其中的“传奇”是明清时代长篇人情小说的父祖,“烟粉”类对人情小说亦有极大影响。如《闹樊楼多情周胜仙》歌颂男女青年纯真、热烈的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理想。《刎颈鸳鸯会》、《新桥市韩五卖春情》等体现出来的“淫报”、“色空”思想,对《金瓶梅》的影响也很突出。在前代艺术积累的基础上,诞生了《金瓶梅》。《金瓶梅》揭开了长篇世情小说发展的序幕,从此,世情小说大发展,大繁荣,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主流。
四、论述题:
1、比较《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不同。
(1)主人公不同。都是歌颂英雄,叙写重大的政治军事斗争,但是《三国》里的主人公都是历史上发生过影响的帝王将相,描写刘备、诸葛亮、关羽等等帝王、忠臣、名将的威严和神圣。而《水浒传》则是把出身农民、渔民、城市平民的下层人物作为英雄来歌颂,即使出身高贵的柴进、花荣等人,也把他们平民化了。作品描写的人物角色方面,《三国演义》比较单调,只有帝王将相,而《水浒传》则包罗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渔民屠夫、和尚道士、小贩小偷、虔婆妓女、市井无赖等等。《三国演义》写上层人物写得生动传神,而《水浒传》则写市井细民、江湖豪侠,写得神采奕奕。
(2)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三国演义》的人物性格明显是先天生成的。刘备从小就有帝王气,曹操自幼就是奸诈性格。而《水浒传》里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性格形成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如林冲对于高俅的迫害逆来顺受,到了野猪林险遭毒手,他还是希望鲁智深给他留下后路,对管营、差拨陪尽小心,在破草房里,还充满了幻想和重过小康生活的憧憬。直到陆谦放火烧掉草料场,他才终于杀死仇人,投奔梁山。既写出了他的懦弱退让,又写出了环境逼得他走投无路,本身含有的英雄本色在特定环境的激发下,爆出反抗火花的过程。写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显示了《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的长足进步。(3)《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多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少数人物如诸葛亮,在当军师和当丞相时稍有变化,前期着重表现他的才华横溢、恢宏潇洒,后期着重描写他的鞠躬尽瘁、小心谨慎。但如刘备、张飞、曹操、孙权等众多人物性格基本上是没有变化的。《水浒传》在这方面有长足进步,作者在描写林冲、武松时,都有性格发展变化的过程。再如宋江,他的性格矛盾中存在着义士与忠臣的两极的对立,反映了传统思想中儒家忠孝思想与市民文化中的狭义思想的对立,反映了宋江性格结构中深层次的矛盾与冲突。另外,也注意人物形象的个性化。
2、请述《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1)《西游记》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在这里,环境是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仙地佛境、险山恶水;形象多身奇貌异,似人似怪,神通广大,变幻莫测;故事则上天入地,翻江倒海,兴妖除怪、祭宝斗法。作者将这些奇人、奇事、奇境熔于一炉,构筑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美。这种奇幻美,看来“极幻”,却又令人感到“极真”。因为那些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或如现实的影子,或含生活的 19 真理,表现得那么入情入理。(2)《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也极有特色,即能做到物性、神性、人性的统一。孙悟空的乐观大胆、敢于战斗的叛逆性格,与神的变幻不测、猴的急躁敏捷十分和谐地融为一体。他长着一副毛脸雷公嘴的猴相,具有机敏、乖巧、好动物习性。他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他是一只神猴,却又是人们心目理想中的人间英雄,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韧不拔、积极乐观,但他又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作弄人,具有一些凡人的弱点。与孙悟空不同,猪八戒虽然是天蓬元帅出身,但他却更象一个普通人,更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他的本性憨厚纯朴,取经路上挑行李,背死尸,脏活累活由他干;在斩妖除怪的战斗中,也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但他的食、色两欲难以泯灭,看到美酒佳肴常常是流涎三尺,遇见美色,更是心痒难挠。他使乖弄巧,好占便宜,又纯朴天真,呆得可爱;他贪图安逸,偷懒散漫,又不畏艰难,勇敢坚强;他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英雄,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显然,《西游记》多角度、多色调描绘出来的人物形象,与《三国演义》中的帝王将相、《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相比,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具有真实性。它无疑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3)《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以戏言寓诸幻笔”,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使全书充满着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这种戏言,有的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有的笔墨,看似风趣而夸张,但其实是讽刺世态的利器;还有的戏谑文字,则将神圣的天帝佛主、凶恶的妖魔鬼怪调侃、揶揄后淡化了头上的光圈或狰狞的面目。《西游记》的语言,往往寥寥几笔,便神采焕发,嬉笑怒骂,妙趣横生。
第三章
清代诗文
一、填空题:
1.“清初三老”是指(顾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清初古文三大家”是指(侯方域)、(魏禧)和(汪琬);
2.“江左三大家”是指(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孳);“南施北宋”是指(施闰章)和(宋琬)。3.(陈维崧)开创了阳羡词派;张惠言在嘉庆初年开创了(常州)词派,周济继之。
二、名词解释:
1、桐城派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由方苞始创于康熙朝,一直绵延至清末。创始人方苞、刘大櫆和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得名。该派文学主张近宗明代的唐宋派,远接唐宋八大家,以“义法”为中心,桐城派作家总的特点是雅洁,各人风格也有不同。
2.梅村体
指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创立的一种诗歌体裁。吴伟业号梅村,故称之。它限于七言或以七言为主的歌行。基本特征是分别吸收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歌行长篇叙事的诗歌体制和四杰歌行平仄协调的声律特点使典用事的表现技巧,以及两派歌行共有的华美绮丽的语言形式等主要因素,参合变化,形成一种既兼有两派之长 20 又自成一家的新诗体。
3.江右三大家
指清代中叶著名诗人袁枚、赵翼、蒋世铨。他们在当时的诗坛上的地位与清初的“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类似而地域不同,因此对应称为“江右三大家”;又由于他们主要活动在乾隆时期,所以也称“乾隆三大家”。
三、简答题:
1、简要说说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色。
纳兰性德词直抒胸臆,善用白描,语言自然,情致深婉,风格颇近李煜。词多写离愁别恨,悼亡怀旧之情,有的写山川景物,羁旅生活,都笼罩着深沉的愁思。因任康熙皇帝侍卫,多次奉命出塞,其中部分抒写边塞生活的小令,较有特色,如《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代表作有《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长相思•山一程》等。
2、试论陈维崧词的创作特色和对词坛的贡献。
陈维崧词模仿苏辛,以壮语著称,尤于稼轩为近无论小令长调,多以豪情盛气出之。不过他的词豪放有余,沉厚不足,往往剑拔弩张,缺少韵味。当然也不无其他风格之作,如《偶忆》则兼有秦、柳风调。陈维崧开创了阳羡词派。阳羡词派的词敢于反映现实,识高胆张,但在清政权加强专制统治后显得不合时宜,故逐渐衰亡。
四、论述题:
1、试论朱彝尊词的特色
朱彝尊词以姜夔、张炎为宗,多在字句声律上下功夫,字琢句练,精工隽永。他的词最著名的是吊古词和情词。吊古词大都写浪迹天涯之时,登临怀古,寄托兴亡之感,感慨深沉,表现含蓄,词味醲厚醇美。情词着意表现恋时的感情,婉转清丽,艳而不浮,较全面地体现了浙西词派醇雅清空的特点.2、试论袁枚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以及对乾嘉诗坛的影响。袁枚论诗持“性灵说”:强调诗要有真性情;认为诗的表现形式要新鲜灵活。他的诗感情奔放,见解新颖,笔调活泼,语言明畅,句法灵活多变。较突出的是咏史诗和写景记游诗。袁枚的诗论和创作实践,在乾嘉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当时的诗坛盟主,主持风雅数十年。其标举“性灵”,艺术上彻底摆脱了以时代论诗的束缚,使诗歌发展走上艺术独创的正轨,思想内容方面敢于向理学,向传统诗教挑战,在诗歌中表现富于时代气息的个性解放意识,从思想到艺术都促进了清诗的解放。
第四章
清代小说与戏剧
一、填空题:
1.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创造性地继承了文言小说的传统,用(唐人传奇法)来志怪,把我国的文言小说推到更高的阶段。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则模仿魏晋(笔记小说)。
2.被鲁迅称为“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的小说是(《儒林外史》)。3.康熙时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4.清初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作家群创作出了许多历史剧。
5.李渔的(《闲情偶寄》)是一部有的放矢、针对性和实践性极强的集历代戏曲研究之大成的戏曲论著。
二、名词解释:
1.《阅微草堂笔记》清代纪昀从乾隆五十四年到嘉庆三年陆续写成的笔记小说,意在和《聊斋志异》不同。
2.“苏州作家群”“苏州作家群”是明清之际的一个戏剧文学流派,以李玉为代表。由当地的一些小文人组成,通曲律,长期为供应戏班演出而编剧,时而合作。剧作的基本倾向、风格大体一致,注重戏剧结构,多反映市井间的社会伦理问题,劝惩意识较重,剧中出现许多社会下层人物的形象,旧的道德伦理观念较重,但也透露出平民百姓的愿望。
三、简答题:
1.《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儒林外史》的结构“虽云长篇,颇同短制”,没有连贯全书的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有时这一回的主要人物到了下一回就退居次要。“事与其来俱来,事与其去俱迄”。这种独特的形式虽然是受到了《水浒传》等书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出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全书以反对科举制度为主干,通过这一点,运用自如地安排各类人物和故事,从而达到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因此,尽管这种结构形式不免有些松懈,但对它所反映的特定内容来说是和谐的。
2.简述“红学”的发展过程及流派。两百年来学术界对《红楼梦》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间断,并有大量的研究专著产生,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学术界习惯把清乾隆以来到“五四”运动以前的这段《红楼梦》研究称为“旧红学”。“旧红学”最有影响的是评点派和索隐派。“五四”时期出现了以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新红学派”,把《红楼梦》看成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五十年代以后,红学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间,1954年对《红楼梦》研究中“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批判运动,以政治运动对待学术问题的做法,给学术研究带来负面影响。目前《红楼梦》研究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逐渐形成以文学为主,跨越多学科的专学,而且已经由国内走向世界。
四、论述题:
1.《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自己的艺术特点的短篇小说集,它具有多方面的成就。(1)《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上。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作者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最终描摹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实现的。
(2)情节的曲折离奇,引人入胜,也是《聊斋志异》的突出成就。《聊斋志异》虽然基本上是传记体,但并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述人物的经历,而是注意故事构造的曲折有味,能紧紧地吸引读者。(3)《聊斋志异》还善于描写景色,不只画面鲜明,而且常常造成一种气氛、境界,更好地烘托出人物性格。(4)《聊斋志异》语言精练,词汇丰富,句法更多变化。作者既创造性地运用古代文学语言,又适当吸收和提炼了当代口语方言。在单行奇句中,间用骈词俪语,典雅工丽而又生动活泼,极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
2..试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写实。
(2)典型化手法。通过人物本身言行来刻划;细节描写;白描、对比;夸张。(3)艺术风格“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同一人物言与行对照;反面人物说大话、假话而露破绽;模拟古典小说中的情节。
(4)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
3.论李渔的古典戏曲理论。
李渔的戏曲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闲情偶寄》一书中。李渔从舞台实际出发,对以往文人剧作只重音律,漠视戏剧性、情节性的通病,旗帜鲜明地提出“结构第一”的观点,以“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讽刺”、“戒荒唐”、“审虚实”等基本创作原则为支柱,架构起其宏大的戏曲创作理论体系。
第五章
近代文学
一、填空题:
1、近代文学的开山作家是(龚自珍)。
2、在“小说界革命”浪潮中涌现的最具影响的小说,是被鲁迅称为“谴责小说”的四部作品(《官场现行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3、鲜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梁启超)。
4、黄遵宪早年提出“(我手写我口)”、反对模拟古人的主张,后来他要求“(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我”,进一步明确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
5、近代第一个具有民族民主革命意识的文学团体是(南社)。
二、名词解释:
1、“新文体”散文
指的是由梁启超所创造的、区别于以往的散文,以比较通俗而富有煽动力的文字运载新思想,这种略有变革的文体成为我国散文由文言向白话过渡的桥梁,在近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诗界革命
指近代后期由资产阶级文化思想更新带来的文学变革在诗歌领域的反映,是近代进步诗歌潮流进一步的发展。鲜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梁启超,“诗界革命”的旗帜则是黄遵宪。要解决的仍然是诗歌如何为改良运动服务的问题,但却是近代进步诗歌潮流的一个概括和理想。
三、简单题:
1、简述梁启超所创造的新文体散文的特点。首先,比传统的古文语言通俗,条理明晰,所谓“平易畅达”;
其次,它不避俚语俗言,并吸收外国语法,不分骈散与有韵无韵,所以词汇丰 23 富,句法灵活,艺术手段多种多样,大大提高了散文的表现力;
再次,自由大胆地抒写己见,思想新警动人;
最后,笔锋充满感情,一般用铺排的笔墨以加强文章的煽动力、感染力。
2、简述魏源与林则徐对诗文发展所做的贡献。在反帝爱国的诗潮中,虽然艺术上一般还笼罩在前人的格调之下,缺乏鲜明的独创性,但以充实的时代内容反映了一个时期的诗歌风貌,成为这一时期进步文**流的核心力量。
魏源是诗歌比较集中地揭露批判具体政事弊端和阻挠弊端改革的保守任务,为时人诗中所少见。林则徐的诗中渗透着忧时悯民的情怀,鸦片战争时期诗作突出地表现了他的爱国激情,遭投降派打击而被遣戍的诗中集中体现了高度爱国胸怀。
四、论述题:
1、结合具体作品说明黄遵宪诗歌的创作特色。
“诗界革命”的发生,是改良运动的需要。在改良运动中,最早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给“诗界革命”开辟道路的是黄遵宪。他是梁启超极力赞扬的“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也是龚自珍以后最杰出的一个诗人。
黄遵宪的诗,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表现新的感情,开辟了诗歌史上从来未有的广阔的领域。《今别离》四首,歌咏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片、东西半球昼夜相反四事,给诗界带来了新气象。更重要的是,他时刻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描写了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突出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度辽将军歌》、《哀旅顺》等,无不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黄遵宪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他系统地具体地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时间,突出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严重危机和主要矛盾,他的诗有“史诗”之称。作品多鸿篇巨制,手法上,努力使传统的诗歌形式与新内容谐和,使严整的韵律与散文化的笔法谐和,使“流俗语”、新名词与旧格调谐和,创作了“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诗,成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2、请述龚自珍诗歌的艺术特色。
龚诗的艺术方法,基本上是浪漫主义的。他揭露矛盾、否定现实,又热情地幻想或希望变革现实。《庄子》、《离骚》是其浪漫主义的主要源头,李白诗歌对他也有一定的影响。
龚诗最大的特点是政治思想和艺术概括的统一。他以政论作诗,饱含社会历史内容,有极强的现实政治意义。
丰富奇异的想象,构成生动有力的形象,也是龚诗显著的特点。
比较文学作业 篇7
一、制造成本法
制造成本法是一种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 它将一定期间的费用按照其与产品生产的相关性分为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两部分, 在成本核算的过程只对生产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 并最终计入产品成本而发生的期间费用只能计入当期损益, 与产品成本无关。计入制造成本的生产费用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这也是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所设置的成本项目。
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属于直接费用, 可以根据实际发生额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企业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 在通常情况下都属于产品生产的间接费用, 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要按照其发生地点和用途进行归集, 期末再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转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对制造费用分配方法的选用, 将直接关系着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管理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分配标准。例如, 在具有实用工时统计数据的车间里, 可按生产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如果企业制定有比较准确的产品工时定额, 也可采用按产品定额工时的比例进行分配。
制造费用分配公式为:
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实际 (定额) 生产工时×分配率
传统的制造成本法通过成本项目反映成本的构成, 便于分析引起成本变动的原因, 长期以来, 一直在国内企业广泛应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生产方式逐步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 产品成本中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的比重开始降低, 制造费用的比例不断提高, 这种成本核算方法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的生产需要。
二、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和“新企业观”的渗透下产生的。它改变了制造成本法把资源耗费直接分配给产品成本的方式, 将隐藏于资源和成本之间的作业体现出来, 并将企业管理者进行成本控制的注意力引到了作业上, 是一种集合了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新模式。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中心, 以资源流动为线索, 通过分析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和确认、计量作业成本来计算产品成本。根据作业成本法“作业消耗资源, 成本消耗作业”的逻辑思想, 成本核算的程序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间接费用先归集到各资源库再按照资源动因将其分配到具有同质性的作业成本库, 形成作业成本;第二阶段是以成本动因为基准计算成本动因分配率, 并将作业成本分配给产品, 计算出产品总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实际上反映了资源耗费转化成作业成本, 再由作业成本转移到产品成本的过程。采用作业成本核算模式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对作业的确认和成本动因的选择。在进行作业划分和确认时, 要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流程, 先将每个流程的作业分解出来, 再将相关或同类作业合并起来, 形成具有同质性的作业成本库。而作业成本向产品的转化是由成本动因引起的如果成本动因与作业中资源消耗情况的相关性越大, 那作业成本与最终产品之间的因果联系就越密切, 从而产品成本的分配结果也就更加准确、更加合理。
三、作业成本法与传统制造成本法的比较
(1) 从核算结果的准确性而言:传统的制造成本法将制造费用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分配, 无法体现出费用内部结构的变化, 忽略了产品生产的特点, 往往会造成不同产品之间成本的转嫁。而作业成本法在费用分配时, 将单一标准的分配基础改为按成本动因的多标准进行分配, 避免了人为设定的分配标准不合理、不科学的弊病, 使成本计算的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提高了成本计算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2) 从成本决策的相关性而言, 作业成本法下获得的成本信息对企业决策更具有利用价值。传统的制造成本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只是费用要素的构成以及产品成本项目的总额, 无法掌握成本变动的内部结构, 也没有考虑成本变化的原因。作业成本法将作业嫁接在资源与成本之间, 把资源转化为成本的过程剖析出来, 使企业决策者可以从成本信息中了解成本增减的原因, 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 有效的实现成本控制。
(3) 从成本控制的侧重点而言:传统的成本管理只重视成本产生的最后结果, 导致管理者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一味的减少资源投入, 甚至出现了偷工减料的情况。而事实上“人们不能控制成本只能控制引起成本的作业。”作业成本法下每一个作业的成本都可以追溯, 管理者通过发现和减少不增加作业、控制关键作业、降低作业成本消耗, 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率。
制造成本的计算, 为企业正确计算损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业成本法提出的初衷是为了改变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下对制造费用分配不合理的弊病, 而后渐渐开始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服务。如今,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 企业的生产制造工艺呈现出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特点, 对现行的成本核算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也为成本核算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吴君民, 张璐.成本管理方法集成的可行性研究[J].现代商业, 2012 (17)
[2]宇文炜灿.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中的运用[J].集体经济, 2012 (7)
[3]朱磊娜, 艾文文.若干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与对比[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5)
[4]沈俊伟.三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与比较[J].会计之友, 2009 (07)
作业啊作业 篇8
放学时,老师走进教室,神秘地说:“为了庆祝‘六一’到来,老师特意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老师大声宣布:“今天晚上没有作业,大家尽情去玩吧!”老师的话音刚落,全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我更是兴奋得手舞足蹈,蹦起三尺高。
我哼着小曲走在回家的路上,啊,今天的景色真美呀!以前怎么没发现花开得那么艳,鸟叫得如此动听呢?连平时最讨厌的那只小狗,我也觉得它格外可爱。一进家门,我就把书包随手一甩,鞋子袜子脱下一扔,准备好好享受这个没有作业的晚上。
我翻箱倒柜地找出一堆连平时都舍不得吃的零食:薯片、饼干、巧克力什么的,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边吃边拿出玩具小手枪:“别动!我是警察,把手举起来……”哈哈,真好玩。我又拿起网球拍,对着墙壁乱耍一通,一会儿打打这儿,一会儿拍拍那儿,自言自语道:“嗯,你打得真棒,有机会进网球队哦!”“踢足球的时间到了!”我高声欢呼,学着“贝克汉姆”的样子,一脚把球踢到桌子底下:“耶!进球喽!进球喽!”过了一会儿,我又在床上翻跟斗,像只小猴子似地蹿上跳下,不时抓起两块饼干塞进嘴里。猫咪“淘淘”好像也挺高兴,屁颠屁颠地跑过来跳到我身上,我们在房间里嬉戏玩闹,一下子爬到床底下,一下子跳到桌面上,过了许久,我才筋疲力尽地倒在了床上……
“咔嚓!”不好!妈妈回来了。我连忙笑脸相迎,妈妈觉得不妥,刚走到我的房门口,便惊得目瞪口呆,不出我所料,家里响起一阵怒吼:“你在干什么?想拆房子啊?女孩子的房间弄成这样像话吗?!”这时,我才认真审视我的房间。这……这是我的房间吗?鞋子一只在墙角,一只就在床底下,袜子有一只还挂在床上,玩具到处都是,被子被我踢到了地上,饼干薯片掉在床上、地上、桌面上,到处脏兮兮的,一片狼藉……妈妈命令我把房间收拾干净、整齐,否则罚我不能吃晚饭。唉!这个美好的晚上不得不在我得意忘形造成的后果中度过了。
多么高兴而又扫兴的无作业之夜呀!它可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乐极生悲”!真希望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晚上。
那一次,我找不到作业了
你有没有找不到作业的经历?我就有一次找不到了。
那是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学习非常紧张,连收拾屋子的时间都没有,屋子快乱成“猪圈”了。一天,老师给我们留了四张卷子当作业,我写完后,把东西胡乱地往书包里一塞,就上床呼噜去了。
第二天,我一到学校,组长就来要“债”了(不过是作业)。我掏了半天书包,糟糕!我的作业呢?组长又来逼“债”。我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把书包翻了一遍,就差没把书包拆了,可就是找不到那四张卷子。我只得向组长承认,作业忘带了。组长马上把我送上了“军事法庭”——办公室。老师问:“作业呢 ”我说:“忘……忘……带了。”“忘带了?回去给我拿来!拿不回来,哼!哼!大大有奖。”我一听,一溜烟儿跑回了家。
我把我的房间搜了一遍,没有卷子!我急了,从头到尾又搜一遍,还是没有。我只得再去“军事法庭”。老师听我没有找到作业,气得大吼一声:“写了吗?”我说:“写了。”“为什么找不到?”老师又问。我要是说我屋里太乱找不到,岂不让老师笑死。我没再吭声。老师说:“抄去。”
我只得去抄。我抄啊抄啊,一直抄到了放学,唉!还有一道应用题。一翻本子,我差点儿没晕了,卷子正躺在我的本子里睡大觉呢。天啊!白浪费了这么多笔油。我拿着卷子兴冲冲地给老师“还帐”去了。老师看了一眼说:“作业写得太乱,去抄一遍,明天交。”我只得又回家拿起笔杆子,跟作业打夜战了,那天晚上我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你有找不到作业被罚的经历吗?有我这么倒霉吗?
又忘做作业了,明天的英语作业、法语作业都忘做了,这可怎么办!期末成绩肯定会因此糟糕透了。除此之外,还不知道会被老师怎么狠批一顿呢!问同学,同学也没做。
就算做了作业也不一定就记着带到学校。如果说做了但没带去,老师也不相信,说不定还会觉得你是个说谎的小孩。要是病了没有去上学,问别人也不是那么方便。忘带作业令我很烦恼,也是老师的一块心病。怎么办呢?现在我有办法啦——做一个作业博客!
说做就做!我到处查资料,最后知道了Google的Blogger博客最普通。我赶紧注册了一个用户名,叫“Homework2386”。之后选了一个模板,是绿色的背景,还挺漂亮。我不想把博客做得花里胡哨的,因为那不是我喜欢的风格,太花哨了,男孩子可能还不喜欢呢。作业博客做好以后,我发了第一个帖子,写上了今天的作业。接着我给老师发了一个E-mail,问他能不能把这个博客链接到我们学校的网站上。第二天,老师给我发了一封信,说链接上了,而且还非常感谢我做的这个博客。
【比较文学作业】推荐阅读:
比较文学复习08-12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简介10-23
比较文学接受学08-12
自考比较文学试题10-03
比较文学考试复习整理10-23
比较文学书本解读论文10-24
比较文学的当代反思10-27
比较文学十四行诗07-24
比较文学真题答案09-03
对比较文学的思考研究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