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2024-11-14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共11篇)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篇1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压疮防范措施:

1.体位变换:交替地利用仰卧位、俯卧位。体位变换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必须严格按要求去做。

2.减轻骨突出部位的压迫:用软枕、泡沫塑料、海棉等物品驾空骨突部位。

3.观察皮肤:每天最少一次检查全身皮肤,特别是压疮好发部位,急性期病人可由医生、护士、家属进行。慢性期病人可自己用手镜检查。4.支撑训练:长期依靠轮椅生活的病人,为了减轻臀部的压力,应练习双手支撑床面、椅子扶手等将臀部抬起。如双手无力,可先向一侧倾斜上身,让对侧臀 部离开椅面,再向另一侧斜。5.避免外伤

缺乏神经支配或营养不良时即使是很轻的皮肤损伤,也会发生感染,演变成与压疮相似的创面,因此要特别注意清除床面,座椅上的异物。训练中也要防止外伤。6.皮肤护理

受压部位的皮肤常因出汗、分泌物、尿液等污染,尤其是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床单下常铺有防湿用的通气性差的塑料垫,这些都易引起皮肤浸润和感染。因此,要注意每天早晚各擦洗次受压部位,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7.加强营养

营养不良的病人,因皮肤对压力损伤的耐受力下降,容易发生压疮,而且愈合困难。所以要注意增加蛋白,高热量饮食,防止病人出现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压疮(褥疮)

防范措施:

⑴为病人解除或减轻局部受压,定时更换体位,并按摩受压部位。

⑵减少剪切力的损害,剪切力可使病人的局部组织受损淤血、水肿,对取半卧位、坐位、抬高床头的病人腿下应垫海绵垫,防止下滑。

⑶协助病人翻身时,应将身体抬起,再移动,避免拖、拉、推的动作,以防擦伤皮肤。

⑷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无碎屑、杂物。

⑸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⑹慢性消耗性病人卧床时予以海绵垫缓冲重力压迫。

⑺增加患者营养。预防管路脱落的护理措施

1、吸氧管管道脱落防范措施:

⑴使用双腔吸氧管,以便于固定。

⑵经常巡视吸氧患者,发现管道脱落及时插好、固定。

⑶清醒病人嘱其不要自行拿下吸氧管。

2、输液管脱管防范措施

⑴各种管路要连接牢固、妥善固定并严格交接班。

⑵加强巡视。

⑶输液瓶挂置不宜过高,应当有一段液管与病人身体平行放置,以防翻身时造成脱管。

3、导尿管脱落防范措施:

⑴置尿管前要正确评估患者。

⑵对尿道松弛的病人气囊内生理盐水注入量不可过少。

⑶经常巡视病房,严格交接班。

(4)向病人做好宣教工作,避免过度牵拉尿管及尿袋

4、胃管脱出防范措施:

⑴胃管固定要牢固,每日更换胶布。

⑵烦躁病人要约束好上肢,防止其拔出胃管。

⑶对于频繁恶心、呕吐的病人要及时止吐并抬高床头。

⑷定期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5、气管插管脱出防范措施:

⑴以“H”型胶布固定气管插管,防止脱出。

⑵向清醒病人做好宣教,说明气管插管的重要性,嘱患者不要自行拔出管道。

⑶躁动、情绪不稳定患者用约束带约束上肢,防止其拔管。

⑷为气管插管患者做口腔护理时应双人合作,一人固定气管插管,一人实施口腔护理,以免操作时误将气管插管脱出。

6、气管套管脱管防范措施

⑴牢固固定气管套管。

⑵每班检查气管套管系带松紧度,以能伸进1—2指为宜。

⑶向清醒病人讲解气管套管的重要性,嘱其不要自行拔管。

⑷情绪不稳定及躁动患者用约束带约束上肢,防止患者拔除套管。

⑸使用呼吸机患者,应使用管道固定架,防止更换体位时误将气管套管强力拖出。

预防患者坠床的护理措施

防范措施:

⑴按分级护理要求定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生活护理,不要依赖陪护人员。

⑵加强评估,对有坠床隐患的病人要加床挡并检查床挡是否安全牢固。

⑶杜绝家属上床休息以免病人因过于拥挤而坠床。预防患者摔倒的护理措施

1.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宣教,告知患者保洁员擦地时先勿下床活动。2.告知家属,入患者需要如厕时,由其搀扶陪伴。3.慢半拍。即改变体位时不能太猛。4.走平路。

5.择良辰。根据身体情况选择锻炼时间。

6.整洁 指病区的空间环境及各类陈设的规格统一整齐,布局合理,各种设备和用物配置合格,清洁卫生。物有定位,用后归位。

7.安全,应全力消除一切妨碍病人安全的因素,病区安全保障好,病人心理松弛,可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8.避免各种因素所致的意外损伤,通过科学的病区管理避免不安全因素。力争改善病区的安全设施,如厕所、走廊设有扶手,夜间设有地灯等。 9.病房进行湿式清扫以后,可以采用备用干燥拖把再次清扫病人常出入的场所,如走廊及厕所等。注意观察病人活动情况,扶助活动不便的病人。 10.改善服务态度,将病人利益放在首位,想病人之所想,不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3.4 制定护理风险防范预案,控制不安全因素,以预防为主,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不断加强护士的法律安全意识,有效预防法律纠纷,保证护理安全。

11.严格遵守各项护理制度,如查房、交接班、分级护理制度等。加强对易摔倒的病人如老人、小孩、活动不便病人的管理。

12.加强护士慎独修养,充分了解病人身心情况,做到审慎负责。和治疗。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篇2

1 护理安全隐患

1.1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相关隐患包括管理制度不完善,业务培训不到位,质量监控不力,对护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对患者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护理文书书写缺乏规范性,以及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医护比例失调等。

1.2 护士自身存在问题

由于低年资护士增多,导致技术操作熟练度低,经验不足,协作精神不强,工作责任心不够等,都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与发展,护理工作中技术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服务内容越来越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可能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加大,从而影响护理安全。护士自身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违反技术操作规程,长期超负荷工作,都将影响到护理安全。

1.3 患者行为因素

患者管理是指对那些在躯体上被确定患有疾病个体的管理,而个体因疾病原因而发生身心的变化,与疾病的认识成正比,护理工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亲密配合与支持,若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等心理现象,从而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有误等,产生护理隐患。

1.4 设备设施因素

设备、设施使用不当或现存的设备设施不能满足患者需要。曾有报道,某医院护士连上三次胃管均脱出,结果经调查,并不是该护士有技术问题,而是这批胃管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2 防范措施

2.1 重视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通过对全体护理人员(含实习生、进修生、护工和陪护人员)进行护理安全、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广大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使全体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防患于未然;在实施护理行为的过程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减少不必要的差错和纠纷。

2.2 健全和落实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发现体制上的缺陷和漏洞。制定确保护理安全质量的标准,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护理纠纷的处理和索赔,科学地分担风险,更好地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发挥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严格把好质量关。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网络,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和质量控制护士三级组成,明确职责,加强监控,有利于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防止护患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

2.3 围绕质量抓落实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护理管理者通过检查、督导、监督、评价等方式,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2)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在工作量大、危重病人多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和补充护理人员,保证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避免由于护士编制不足而造成护理纠纷的发生。

(3)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培训是降低风险的基础护理部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对抢救技术、护理操作、病情观察要点等内容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对于专科新业务、新技术等,各科按专业特点进行业务讲课、护理查房。并定期组织理论及操作技术的考试和考核,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4)开展护士礼仪、服务态度培训。在护理工作中,往往因为语言不当引起病人及家属不满。因此护理部分批分次开设礼仪规范培训班,保证全员参加培训。并制定了各种岗位的规范语言,收到较好的效果,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管床护士每天通过与危重病人家属交流,弥补护士沟通不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5)严格护理文件管理。为强化护理记录技巧,每月进行病历展评和点评,每季度进行病历交叉检查。护理记录要求简洁,问题突出。尤其要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要做到护理记录完整、齐全、准确;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可能出现问题承担风险的义务;医疗用品符合要求;能够完好封存现场。

2.4 强化医院感染意识,提高护理安全性

加强对全院各级各类人员尤其是后勤、保洁人员、病人及家属的分别培训,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和强调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护理安全性。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篇3

【关键词】内科护理 ;安全隐患防范 ;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71-02

在内科护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安全隐患 :在护理人员方面,存在着护理操作上不规范,责任心不强以及不按流程护理等隐患,在患者方面,存在着不配合护理等问题,进而导致内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存在,严重的影响着内科护理的质量,不利于内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内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分析

1. 1护理人员方面 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好,缺少与患者有效的沟通,并且在护理中不细心,出现了护理差错,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等,都是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的安全隐患 ;由于护理人员操作的不规范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的还容易造成患者生命的危险;一些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不按照相关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进而导致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很多护

理人员将护理的程序进行简化,如 :简化了消毒步骤,进而使患者受到细菌的感染等,由于护理人员不按照流程进行护理,严重的影响着患者健康与疾病的恢复。

1. 2患者方面 内科护理工作中除了护理人员自身操作上的不规范导致安全隐患之外,患者的配合与否也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在内科护理中,只有患者积极的配合,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护理工作。由于一些患者的心理素质较差,并且由于疾病的影响,无法接受自己所患的疾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进而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产生怀疑,不配合护理,最终耽误病情,影响了治疗的效果。但是患者认为是医院的护理不到位,对护理人员抱怨,引起护患纠纷,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

2.护理措施分析

2. 1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通过不断的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能够进一步防范安全隐患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明确自身工作所承担的责任,进而在工作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与患者进行交流的时候运用礼貌性的语言,护理动作要轻柔,本着患者的事情无小事的态度进行护理,进而可以使护理中的风险发生率降到最低,促进患者康复。另外,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应该不断地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以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可以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进行监督,如果护理人员有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应该及时的进行纠正,以确保在护理中的正确操作。针对护理人员的操作,应该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规范性的操作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以进一步提高护理的质量,保证护理的安全。对于新聘用的护理人员,应该组织进行专业的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对护理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详细的解说,并要求护理人员不断的加强记忆,在发生危急情况的时候,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最后,还应该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流程,对护理的步骤固定化,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某项内科护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所要求的护理步骤进行护理,一步都不能省略。另外,还应该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护理过程不规范的护理人员,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罚,以起到警示的目的。而对于一些护理工作流程掌握非常规范全面的护理人员,应该进行适当的奖励,树立榜样。

2.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正确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能够有效的防范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学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护理人员应该转变护理观念,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素质的患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关怀,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处处为患者着想,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3.结论

本文主要对内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护理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通过本文的探讨,作者了解到,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全面的掌握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提高内科护理的质量,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方亚珍 .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对策 . 亚太传统医药 ,2009, 5(6).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篇4

1.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护理缺陷安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2.认真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3.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均需履行告知程序。对新技术、新业务、自费项目、创伤性操作等,需履行签字手续。

4.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加强医、护、患沟通。

5.按护理级别要求巡视患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规范准确的书写护理记录,抢救病人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

6.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三查七对”制度。7.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

8.加强病房药品管理制度,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严格执行药疗原则,注意药物配伍禁忌,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9.抢救药品、物品、设备要做到“四定”,定期检查,保证处于良好备用状态。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0.按规定认真交接班,对危重患者、新人院、年老体弱、小儿、手术、特殊检查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的患者,要床头交接班。

11.按医院规定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并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包装破损、潮湿、污染等现象发生。

12.按规定处理医疗垃圾,防止再次污染及交叉感染。13.住院期间要保证患者安全,防止一切意外发生。

14.对专科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应及时制定护理常规,并使护理人员能够遵照执行。15.当出现护理差错或护理投诉时,要按规定及时上报,不得隐瞒,并及时封存好病历。

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

①当患者入院后应及时对患者做出评估评估有无医学上相关因素。如有医学上相关的危险因素时应进行有关预防跌倒的评估。②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a、一览表与床头挂“预防跌倒”与“预防坠床”的警示标识。b、病历上有记录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险性。c、每班评估患者的认知、感觉及活动能力。d、向患者交代如需要协助可使用呼叫仪求助确保患者可以随手触到呼叫器。e、病床高度要适中床、椅的轮子要固定床两边要加床栏。r、增添必要的设备使用坐式马桶在楼梯、浴室等处装置扶手并将扶手调整至适当的高度。g、将环境中的危险源移除室内家具的摆设定位放置尽量设置无障碍空间需要用的物品尽量放置在手能拿及位置。h、指导患者选择适当的鞋子购买合脚的鞋子或拖鞋鞋底要粗糙、防滑且鞋内不要垫太厚的鞋垫以免影响脚底感觉。i、给予跌倒高危患者安全的辅助器材如拐杖、助步器及轮椅等并将其放置于靠床边。j、楼梯的收边处须有止滑条处理浴室、洗手间地面应保持干燥地板应有止滑设备如防滑砖、具吸水及底面有防滑功能的垫子。k、指导老年人如何在跌倒后爬起老年人跌倒勿用手撑避免手腕骨折一旦查觉疼痛就应该找医师做详细检查。l、协助生活护理及移动协助。m、让家属陪护患者并交代有关注意事项。

预防压疮防范措施

1、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2、压疮的预防:患者住院期间积极消除诱发因素,护士工作中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每班切实落实防范措施,并对皮肤情况严格交接班。(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①有褥疮危险的患者建立翻身卡,定时翻身;②保护骨隆突出和支持身体空隙处;③正确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固定。(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3)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4)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①对长期卧床患者,每日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紧张,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少压疮的发生;②经常检查、按摩受压部位,定期为患者温水擦浴、全身按摩。(5)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在病情允许情况下,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不能进食的患者,就考虑由静脉补充。(6)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预防、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

3、建立申报制度:入院时已发生压疮或估计压疮难以避免时,填写“压疮发生”登记表或“难免压疮”申报表。报护士长,护士长审核后上报护理部。

管路滑脱的防范措施

1、管路滑脱主要是指胃管、尿管、引流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中心静脉导管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等管路的脱落。、2、置管后,在管外有标识,注明管道名称、置管时间。各种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各班应床头交接管道的位置及通畅情况,经常巡视,防止管道脱出。

3、告之患者及家属保持管道的功能位置,避免导管受压、扭曲,翻身时注意勿牵拉。

4、患者躁动时,应有专人看护或进行肢体约束,以免患者自行拔出。

5、对外出检查或下床活动的患者,应认真检查导管接口处是否衔接牢固;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注意避免牵拉。

7、护理人员应认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管路滑脱的危险。

8、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的患者,应告知本人及家属,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路滑脱的重要性,取得配合。

9、制定防范措施,必要时在家属同意情况下采取适当的约束,并做好交接班。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10、一旦发生管道滑脱,应立即启动管道滑脱应急预案。

11、护士长要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整改;提高警惕,不断改进工作,保证护理安全。

用药错误的预防措施

1、护士必须严格根据医嘱给药,不得擅自更改。

2、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目的,熟悉各种常用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介绍。

3、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4、用药时要检查药物有效期及有无变质。静脉输液时要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缝、液体有无沉淀及絮状物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需要时做过敏试验)并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用药后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师。

6、安全正确用药,合理掌握给药时间、方法,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

7、如发现给药错误,护士应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及护士长)、处理,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患者或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按流程逐级上报。

腕带标识管理有关规定

腕带标识管理旨在有效帮助医务人员确认急诊抢救、手术、转科、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等重症病人及沟通有障碍病人的正确身份,提高识别准确度,降低因识别错误造成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根据医院标识相关规定,护理部下发《腕带标识管理有关规定》。

一、“腕带”使用目的 帮助医务人员确认住院病人及急诊观察病人的正确身份,提高识别准确度。

二、“腕带”使用对象

1全院所有住院病人。

2急诊科抢救室及急诊留观的病人。

三、“腕带”使用规定

1颜色:使用的“腕带”有两种颜色:蓝色和粉色。其中蓝色用于男性病人,粉色用于女性病人。包括新生儿

2“腕带”信息内容包括:科室、床号、住院号门诊自费病人用就诊卡号,参保病人用医保卡号、姓名、年龄、血型、过敏史等。护理人员应用蓝色圆珠笔按要求逐项清晰填写各项内容。

3病人从急诊室入院或转科,接收科室应及时完善“腕带”上的信息,必要时更换。

4“腕带”佩带部位:腕带常规佩戴在病人右腕。如病人右腕无法佩戴时,按右腕—右脚踝—左腕—左脚踝的顺序依次佩戴。“腕带”佩戴时注意字体方向,便于查对。

5“腕带”佩戴时松紧度以一指为宜。佩戴部位皮肤保持完整、无擦伤肢体末梢血运良好。

四、“腕带”管理要求

1病人入院后由办公班护士或值班护士填写“腕带”上的信息,需由双人核对,护士——患者、护士——家属、护士——护士、护士——医生,无误签名后,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为病人佩戴。

2责任护士应经常检查“腕带”的信息是否清晰。一旦发现“腕带”损坏、丢失及“腕带”上信息无法辨认时,应立即更换,更换时同样需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为病人佩戴。

3“腕带”不得重复使用。

4.病人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摘除腕带。

5.每班检查患者“腕带”皮肤情况一次,保证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血运情况良好。

6.将科室使用识别“腕带”的工作纳入护理质控检查项目中。

五、“腕带”使用要求

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篇5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制定护理差错防范措施:

1、加大考核力度。

护士长根据科内及护理部工作安排,做到年有计划,月有重点,周有安排。每天早晨提前上岗检查前一天医嘱执行情况、危重患者好转恢复情况、病房管理有无问题等等,根据情况提出措施,每月随机抽查护理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列入考核。

2、组织业务学习:每月组织一次护理业务,内容新颖实用。

3、每月一次护理安全分析讨论:全科护士参加,并踊跃发言,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对已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到实处。

4、严格执行交接班:

(1)认真执行交接班,危重病人床旁交班:病情、睡眠、饮食、治疗、活动、皮肤受压情况、翻身情况等。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每天医嘱、治疗单、执行单唱对。查对护士及护士长签名。

5、护理管理:

(1)合理排班,弹性排班

5、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 篇6

一、各科室、中心(站)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考核标准,护理不良事件定性标准及管理办法。

二、科室、中心(站)应组织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医疗规章制度,每半年一次,人人有笔记。

三、定期培训诊疗护理常规,操作技术规范,“三基”训练常抓不懈,以科室、中心(站)组织学习为主,护理部每季度讲大课一次。

四、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及诊疗护理常规、规范、恪守职业道德。

五、按照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科室、中心(站)每月组织质量检查一次;护理部每季度组织质控检查一次,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评价会议,每半年组织一次质量研讨会,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防范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六、科室、中心(站)护士长每天进行质控检查(护士长“五查”),每周全面检查一次,每月召开护理人员会议,总结该月工作,找出存在不足,进行 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七、严格环节管理,合理调配人力、物力、积极组织抢救、确保工作正常运行。

1、防止“三危”时刻出差错:

a、危险时刻:人员少工作忙,节假日、周末、交接班; b、危险人员:新上岗护士、生活中干扰因素大的护士;

c、危险治疗:注射青霉素、头孢类、中药类应用氯化钾、安茶碱、抗心率失常等。

2、严格交接班制度:严格执行“三交”(书面交班、口头交班、床头(椅号)交班);“三接”(治疗交接、病情交接、药械交接);“三清”(口头讲清、书面写清、床头(椅号)看清)。

3、护理操作做到:“五不可” a、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 b、不可忽视每一查每一对; c、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 d、不可忽视操作中的病情变化;

e、不可放手对新上岗护士无监督的独自操作。

八、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告知内容书面写清,有病人或家属亲自签字或按手印为证,对拒绝签字者应注明,并有医生、护士双方签名。

九、护理文书内容严禁涂改、伪造、销毁、隐匿,对抢救记录不及时的应在6小时内补记,并加以注明。

十、护理人员发现或发生差错时,处理应冷静,根据事态严重程度逐级上报。以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轻或消除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

十一、各科、各中心(站)应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包括发生的经过、当事人、处理结果、分析原因,改进措施),并按时上报:一般护理不良事件一周内上报,一月讨论,严重护理不良事件及时上报,24小时内讨论,并提出处理办法及改进措施,对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实,除追究科、中心(站)负责人及当事人外,扣科室、中心(站)质量分5分,对因此造成 的事故或纠纷,另行处理。

十二、护理部每月对全院护理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措施。

2014 3

护理差错的防范措施 篇7

1 护理差错常见原因

1.1 工作责任心不强,执行制度不严

欠缺对患者生命权、健康权的理解和尊重,忽视了严格执行制度及操作规程安全护理的保证。致使患者得到的护理缺乏连续性、完整性,出现护理沟通障碍,为纠纷、差错、引发不满埋下隐患。

1.2 服务态度不好、解释不够耐心

护理工作繁忙,且经常会遇到多个患者在同一时间就诊的情况发生,每位患者及家属都希望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救治,若护士只忙于执行医嘱,而对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心情不能及时安抚,或解释工作不够全面,即可引起患方强烈不满,导致护理纠纷的产生。

1.3 临床经验不足,技术水平较低

就诊患者大多病情危重且纷繁复杂,多伴有生命危险,若没有较高的业务技术水平,抢救程序不熟练,则直接影响抢救质量,引发护理纠纷。

1.4 工作中言语不够谨慎,应急突发事件应对无效

就诊患者心情急,家属更急,一句话、一个简单操作的失误,或解释工作不到位,都有可能成为纠纷的隐患。

1.5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护理服务期望值过高

患者已把看病视为一种消费,认为有权享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若解释工作不够及时、全面,便容易导致矛盾产生。

1.6 就诊患者的多样性、复杂性

就诊患者具有不同的文化修养、社会背景、致伤、致病原因等,不免会遇到动机不纯、过分苛求或“无理取闹”的现象。因此,护士若不能以主动的服务意识,良好的自身修养,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应变能力,以及忍辱负重的敬业精神,一旦发生口角,便会引发护理纠纷。

1.7 当护理差错发生后

护士选择不将发生的事情告诉患者及家属,不实事求是书写护理记录,有些护士认为出现差错事故后,当务只急是遮盖事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多还是出现差错后不愿意拿出来公开讨论。

2 护理差错的防范措施

2.1 转变护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护士应具有主动服务的意识,自觉地履行护士职责,在各级服务范围内尽职尽责,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同情心接待每一位患者,对其提出的需求热心解决,同时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认真地观察病情,及时准确地对病情的突变。以精湛的护理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使患者对护理有安全感、信任感,理解并接受整个护理的过程,避免因误解而引发的护理纠纷。

2.2 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良好技术水平是预防护理纠纷的保证。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主动将各种制度和职责当做法律意义中去履行,确保护理质量。工作中更要加强责任心及献身精神,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及应急能力,加强新技术、新理论、新器械的学习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患者。护士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技术水平,才能以精湛的技术和娴熟的护理操作作为患者及家属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健康需要。

2.3 严格按照病历规范及时、准确、完整地书写护理记录

作为客观护理记录,主要包括医嘱执行单、危重患者护理计划、生命体征观察单、体温单和特别护理记录单,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及时、客观、准确地完成护理记录书写是护士对自身权利的有力维护。

2.4 掌握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提高护患沟通的技巧

护士与患者及家属有着频繁的交往,首先应尊重患者,态度和蔼,做到以礼相待,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好感。同时,注意合理运用形体语言、触摸、暗示等非言语沟通技巧,在向家属谈及病情时,应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交待病情做到客观、实事求是、禁用“没事、挺好的”等语句,以防患者病情突然变化引发家属误会,引发护理纠纷。

2.5 做到言语谨慎,提高突发事件应变能力

工作中要充分运用沟通技巧,妥善处理好周边关系。做到服务周到、解释到位、言语谨慎,并注意讲话的场合和谈话的技巧,一旦科室之间发生摩擦、医护之间有疑问时,应做到私下交流,决不可相互指责和推诿责任,不要把我们的矛盾或纰漏暴露在患者面前。同时切记做到言语谨慎,以免由此引发不必要的护理纠纷。

3 小结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篇8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安全 隐患防范

基层医院护理安全存在的隐患

病人方面的因素:①病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病人的法律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媒体报道反面医疗案例的增多,使医患关系紧张,病人对护士的不信任感增加,致使护患配合不理想,增加了不安全因素。②病人对医疗水平期望值过高: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对自身健康的要求及护理服务的需要日趋增高,并已趋多样化。基层绝大多数病人由于缺乏预防保健和疾病基本知识,期望医院能够解决一切健康问题,如果与自身期望值有差距,患者对医生的诊治、用药、疗效等方面不满意,便会产生失望、恐惧、埋怨等心理现象,一部分不良情绪就会转嫁到护士身上来,不信任医护人员,出现不遵医行为,拒绝配合治疗,导致病人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③医疗费用和病人承受能力方面:基层医院面临的90%以上是农村病人,由于经济原因,医疗费用的支付超过了病人的承受能力,加之护士兼着催费的职能,这些极易引起病人对护士的不满情绪,甚至造成病人及家属的误解,而引发矛盾;还有部分病人病情稍有好转就急于或自动出院,不遵医嘱按时规范服药和及时复诊,导致病情再次发作甚至加重,在此过程会产生负面情绪,都会给医患配合带来不利因素。

护士方面:①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护士在学校和临床工作中所受法律知识教育很有限,受传统观念和习惯影响,护士工作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护士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例如在查房或交班时随意暴露患者的躯体,在某些操作如备皮、导尿时不注意遮挡或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忽视了人性化护理,甚至在不适宜的场合谈论患者的隐私,就侵犯了患者隐私权和保密权;工作中忽视有关安全告知,如防止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举证责任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通常表现为做的多而记的少,对护理文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护理记录单记录不全、不及时或重点不突出,重要的病情变化及治疗、用药后的观察没有记录或与医疗记录不相符等。这些问题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并导致在处理医疗纠纷中不能提供有利的证据而处于被动地位。②基层医院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不高:基层医院临床一线工作的大多是中专毕业的低学历护士,缺乏提高执业素质的意识和继续教育的机会,专科知识贫乏,住院患者往往存在疾病复杂,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护士很难准确实施护理;同时医院实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短时间聘用大量护校刚毕业护理人员,尽管有老师带教,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及沟通交流能力,满足不了患者的身心护理需求,个别年轻护士学习培训的时间较短,业务基本功不扎实,执行操作流程不够规范,有可能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护理缺陷和差错,这些都将成为护理安全隐患。③护理人力资源限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多数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床护比不能达到1:0.4,有些医院甚至不到1:0.3,而且护士职责划分不清,身兼多种护理工作以外的职能,护士只能机械性地完成当班治疗护理任务,无暇顾及患者的心理需要,甚至一些生活护理要靠患者家属来协助完成。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部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责任心不强,环节细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因素。④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体制不健全,科学管理理念相对滞后: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多数基层医院护理管理者都是从科室护士长提拔上来,主要是经验型管理,接受科学管理知识培训有限,对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持续改进重视不够,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预见性差。⑤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理念滞后:长期以来,由于护士的社会地位不高和琐碎工作,导致部分护理人员工作没有成就感,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和工作热情,难以保证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因素;尤其缺乏“慎独”精神,例如夜班单独值班不按规定程序洗手、加药不戴口罩、不按等级护理巡视病房、不认真床头交接班等,增加安全隐患。⑥缺乏有效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效果不佳:在实施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缺乏丰富的业务知识、社会经验和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在做解释工作时,不能做到有效正确指导病人饮食、起居、情志等注意事项,健康教育照本宣科,流于形式,未达到预期效果,病人对基本疾病知识未掌握,不能很好配合治疗护理。

防范措施

医院方面: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必须达到床护比为1:0.4,严把进人质量关,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

护理部方面:①培训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护理部制定可行的安全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教育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医院安全管理和职业道德等;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利用各种会议、交接班、展会、查房等时机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对科室工作中发生的差错或病人反映不满意的方面,要随时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分析造成差错或不满意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到持续改进。②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护理质控组织,强化质控力度。护理管理者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科学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为确保护理人员严格依法执业,必须建立健全各项护理监控机制,实行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科室质控小组三级管理责任制,加强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做到各尽其职,防患未然。建立考评机制,请经验丰富、操作规范的高年资护士或医师对基础业务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解示范,护理部和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考核,多途径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业务水平。建立检查机制,护理部和科室护士长要经常检查各种制度、规范的落实情况,认真督查重点部门管理、各种护理记录是否规范,质量监控采取随机抽查和定期、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检查的情况进行通报,分析护理缺陷及其原因,纠正偏差,保证安全。③强化细节做好安全告知和全院统一标

识化管理,相关安全告知和醒目规范的标识提示是防止不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途径。护理人员在接待新病人做人院须知介绍时要做详细的安全告知并签字,如未经医师允许不得私自离开病区,老年和特殊病人如厕必须有人协助,幼儿必须留陪人监护等;全院统一标识化管理,如卫生间张贴“地面湿滑、防止摔倒”,开水房热水器上注明“开水、凉水”、“防止烫伤”,特殊用药悬挂“特殊用药,禁止调节滴速”,存放氧气地点张贴“易燃易爆品,禁止吸烟”等标识,从细节上防范不安全因素。

护士长方面:①护理制度管理:护士长要有计划地、及时地、全面认真地组织学习医疗护理工作中的规章制度,如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疾病护理常规等。②护理技术管理:护士长必须把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作为重点来抓,强化“三基”培训,根据科室不同人员层次分级分类针对性进行培训,不仅要具备常规操作能力,还要专科技术、专科护理等基本技能,因为护理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的高低。③提高护理文件书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护士长每天检查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和出科病历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改,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存在共性问题要在业务学习会上讨论、规范并指导正确书写。在发现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相符时要及时和医师沟通予以核实,避免医护记录相冲突。④医嘱安全意识管理:护士长应时刻谨记在医嘱缺陷防范管理中的角色身份和医疗纠纷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认真做好检查指导工作,每天检查医嘱的执行情况,每周大查对,要求护士严把原则,除抢救和手术外,坚决不执行口头医嘱,对可疑医嘱及时和医师沟通核准,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⑤护理人员管理:定期和护理人员谈心,随时了解护理人员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护士情绪低落,心情不畅,护士长作为基层管理者,应及时提醒对方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同时还应尽可能帮助护士解决实际困难。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篇9

2009-9-15 18:47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摘要】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点,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到结束为止,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加强安全管理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需要。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如何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树立安全观念,确保病人安全,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1手术室常见护理缺陷

1.1接错病人 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或昏迷病人,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容易发

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的现象。

1.2手术体位安置不当 使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压疮,如俯卧位或侧卧位;约束带过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压;衬垫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术中使用驱血带、止血带时,未记录时间,使病人肢体神经受损,血循环受损。

1.3清点有误,操作不当 忽略检查校对,导致异物遗留[2];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造成医疗事故,术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为今后埋下了隐患。

1.4手术部位错误 术前未按病历记载、X线片等核对手术部位,其中对称性器官手术

容易出错。

1.5未严格执行用药、输血查对制度 执行口头医嘱有误,而用错药、输错血或用错剂

量。

1.6操作与交流失误 出入病房时不注意保护病人头部等部位;与病人交流时发生口误,让癌症病人知道了自己的病情而情绪低落。

1.7标本和垃圾处理不当 术中取下的组织标本未保管妥善,造成标本混淆或丢失;传染物随意丢失,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混放。

1.8护送病人不当 造成病人坠床,各种引流管和管道脱落;术后病人X线片、CT片

等贵重物品遗失。

2管理方面缺陷

医院手术室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制度没有落实到实处,监控管理机制措施不力,把关不到位,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不能按常规完成工作,有研究表明如果护理人员不足将会导致更多的院内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不利于病人的预后。

3防范措施

3.1手术室一般制度 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洗手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各岗位责任制及考勤制度,奖惩措施。

3.2强化手术室护士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依法行事 在维护患者权利的同时,学会用法律约束自己,保护自己。把法律作为工作责任,个人权利、义务,自由的价值

尺度[3],确保护理安全。

3.3安全管理 术前严格执行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按病人查(病区、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术前准备及过敏状况;病人入手术间再次核对;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关闭体腔前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适用。四到位: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全部备齐。

3.4业务学习定期组织学习,提高业务素质,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再学习,外出学习和进修。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对新知识、新改进有所领悟。加强护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4],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3.5清点制度 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清点台上用物,如纱布、缝针、刀片等,并做好记

录。

3.6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加强护理风险意识 教育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增强责任心,做好警钟长鸣。

4小结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5],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其次要注重护士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新护士的岗位培训及带教工作,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总之,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强多方面管理,减

少差错,杜绝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以及防范措施 篇10

摘要: 从感染、损伤、胃食管反流、护理记录不周、交接班不完善等方面分析新生儿科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 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新生儿科是一个高风险学科, 且无家属陪护, 患儿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所有操作均由护理人员进行, 但在护理工作每个环节都潜伏风险。现分析新生儿科病房存在的护理风险, 提出相应防范措施。护理风险

1.1 感染 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 加上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 早产儿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病房结构和设置不合理、通风不良、消毒不到位、床位之间距离较小、不同疾病患儿混住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另外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医疗用品消毒不严, 各种医疗器械, 如暖箱、光疗箱、喉镜、奶具、衣物消毒不严, 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1.2 损伤 由于早产儿皮肤薄嫩, 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洗胃、洗肠、洗澡时水温过高引起烫伤、使用热水袋烫伤、坠床等各类损伤及意外。足月儿指甲过长自行抓伤,蓝光照射时眼罩脱落。吸氧不当造成的失明、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 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使患儿脱离氧环境导致难以逆转的低氧, 严重可引起脑损害。辐射床应用不规范引起烫伤或复温效果不佳。

1.3 胃食管反流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主要症状是呕吐 , 但是大部分患儿(特别是早产儿)可无临床呕吐症状, 表现为反射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甚至猝死, 临床上对这种/ 寂静型0 的潜在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1.4 护理记录不周 护理记录不及时、漏记、记错、用词不严谨。1.5 交接班不完善 交接内容不全, 重点不明确。

1.6 其他 调换床位、输错液体、新生儿被偷窃。新生儿肢体小、外貌特征非常相似、手条及脚条及易脱落, 在晨起沐浴、外出检查、入出院时调错婴儿, 入院时写错手条, 出院时抱错婴儿等。防范对策

2.1 增强患儿的抵抗力, 实行保护性隔离 做好病区的清洁卫生工作, 做好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与监测, 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确保各项生物学指标符合要求。工作人员必做好新生儿室的物品管理, 床单布类天天更换, 奶具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高压消毒, 患儿的用物要求一人一用并要求经过消毒后使用, 尤其应留意对暖箱、蓝光箱、呼吸气囊、呼吸机管路等的消毒, 每周更换暖箱 1 次, 使用后终末消毒。各种穿刺、置管、吸痰应遵守无菌原则。医务人员应自觉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凡是进入新生儿室的人员一律要洗手、更衣、换鞋、戴口罩和帽子, 工作人员应定期健康体检, 必须无传染、感染性疾病。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配备足够的手消毒设施,以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2.2 新生儿意外损伤的防范 静脉外渗: 输液时加强巡视,静脉注射部位尽量选择在四肢 , 尽量选择使用留置较长的导管,避免反复穿刺造成损伤或感染, 要求护士严格无菌操作。若外渗应停止输液, 拔掉留置针, 局部用 50% 硫酸镁纱布湿敷。各种仪器探头应定时更换部位, 避免局部受压过久。新生儿置远红外线抢救台, 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避免烫伤。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特别留意耳后、皮肤皱褶处及臀部的清洁卫生。勤换尿布, 对已发生尿布性皮炎的患儿, 应暴露出臀部, 保持干燥, 局部可涂红臀软膏。在照蓝光前套好小手套, 以防婴儿指甲抓破皮肤, 眼睛用黑眼罩遮挡, 并妥善固定。确保眼罩不会脱落, 完全遮住眼睛, 又不会堵住鼻孔。睾丸受损尽可能选用小号一次性尿裤遮盖会阴部防止睾丸受损 , 但也要注意充分暴露皮肤, 以免影响光疗效果。

2.3 勤巡视, 勤观察 胃食管反流出现以喂奶后 1 h 居多, 也可发生于睡眠仰卧位及空腹。体位疗法: 可用 30b倾斜的床上俯卧位或 50 b仰卧。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心率变化, 及早发现呼吸暂停, 必要时予心电、氧饱和度监护, 床旁备好吸引器、氧源和复苏囊。一旦发生呼吸暂停, 立即取头低侧卧、拍背刺激后在大流量氧气冲吸口鼻下, 迅速用吸引器吸净呕吐物和分泌物, 同时予持续氧饱和度监测, 吸引后无好转则予复苏囊加压呼吸, 必要时配合胸外心脏按压或行气管插管。吸引时动作要轻快, 以免刺激迷走神经再次诱发恶心呕吐。胃食管反流早期暂时禁食外, 根据病情及早采取合适的喂养方法, 进行耐心细致的喂养。不适宜奶瓶喂养的早产儿和重症患儿可采用经口胃管或经口十二指肠管喂养。

2.4 护理记录要真实及时完整 护理书写应实事求是地反映新生儿情况, 防止忙于各种常规治疗,使关键内容漏记。还有为了病历记录完整,将没有观察到的内容做了记录,记录的不完整、护理记录缺乏完整性、部分记录缺失, 尤其是关键的护理行为未做记录,很可能被认为护理过失。记录要有连续性。护理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患儿病情、护理措施和效果,但是护理记录中常发生有病情变化的记录而没有处理措施的记录。护士必须遵守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 与医疗记录同步性为原则, 遵照医嘱、护理常规认真及时、客观正确地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各项记录, 禁止错记、漏记、涂改及主观臆造、随意更改等。

2.5 交接班程序标准化规范化 明确各班的责任, 避免工作中的遗漏, 可有效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从而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新生儿没有表达能力, 护士既是患儿的监护人, 又是其治疗护理的实施者, 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护理缺陷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在新生儿床旁交接尤为重要, 每天晨晚交接班时逐步对每个新生儿开包进行全身检查,有无脱落, 信息是否准确, 交班的内容全面, 包括病情、治疗、特殊检查及特殊药物的治疗等及仪器的使用情况。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篇11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相关防范措施。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采取防范措施前后,安全隐患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施防范措施后安全隐患发生率(3.75%)明显低于实施实施防范措施前安全隐患发生率(30.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在明确安全隐患的前提下,实施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使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从而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43-01

手术室是医院外科诊治及抢救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院发生安全隐患的高危科室[1]。在手术室中,做好护理工作显得极为重要。手术室患者的护理不同于其他护理,不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水平的护理技能,还需要严肃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够为患者手术的成功及生命安全的保障提供依据。本组重点探究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相关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80例手术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1.8±1.2)岁;另外,手术室配备护士20名,基于手术科室内,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培训,培训合理后接受临床实践。

1.2方法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不高[2]。比如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高水平的护理技术、无菌操作不规范及不能遵循相关制度等。总之,由于问题的存在导致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便显得极为重要。做好这样工作的前提是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护理理论知识、手术室护理常识及技巧等。进一步制定手术室护理的相关防范策略,包括:相关制度的建立、无菌操作的严格执行、药物管理的强化及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等。制度相关防范措施之后,将其充分落实到手术室护理工作当中。

2.结果

实施防范措施后安全隐患发生率(3.75%)明显低于实施实施防范措施前安全隐患发生率(30.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实施防范措施前后安全隐患发生情况比较[n(%)]

项目安全事件发生例数发生率实施防范措施前2430.00实施防范措施后3*3.75注:与实施防范措施前相比,*P<0.05。

3.讨论

3.1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探讨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1)制度隐患。目前,大部分医院手术室的制度均不具完善性,并且大部分医院手术室的制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及增加,这样才能够使手术室的制度得以规范,从而为护理工作的完善提供依据。

(2)护理人员自身隐患[3]。主要体现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强,没有高水平的护理知识及技能,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不注重技巧,缺乏人文关怀,通常会由于用语不当、情绪易怒而引发护患纠纷,进一步使患者的手术治疗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护理工作隐患。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会存在很多隐患,包括在护送患者过程中出现不当的行为,比如在护送患者过程中,出现管道及引流管脱落及患者坠床等问题,从而引發医疗纠纷。同时在无菌操作方面,由于操作不当,也会引发安全隐患。除此之外,药物的清点、管理及术前器械准备不充分等,就会引发安全隐患,轻则影响手术的成功率,重则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3.2手术室护理防范措施分析

针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存在,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便显得极为重要。具体措施如下:

(1)制度的完善。对于标本管理、物品清点、交接班、手术安全等多方面的制度均需要加以完善[4]。并且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制度的落实进行定期检查,以规则制度为依据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并同时设置奖惩制度,以此使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2)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内容包括护理理论知识及相关技能应用知识等,同时也要注重护理人员道德素质的培养,礼貌待人,注重人文关怀,为护患纠纷的避免提供依据。在手术前,面对患者的疑问需充分解答,同时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针对性强的护理。

(3)护理工作的严谨性。手术室护理工作保持严谨性能够为手术的成功提供重要保障。在护送患者方面,需防止引流管脱落及患者坠床等情况的发生,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并做好相关物品的清点、相关手术器械的准备等[5]。另外,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需擅于总结,最好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对手术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与评估,对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以此使安全隐患的防范意识得到全面强化,进一步为手术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有效依据。

3.

3结论

本组抽取了80例手术室护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采取防范措施前后,安全隐患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表明:实施防范措施前,安全事件发生例数为24例,发生率为30.00%;实施防范措施后,安全事件发生例数为3例,发生率为3.75%;实施防范措施后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防范措施前安全隐患发生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在明确安全隐患的前提下,实施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使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从而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钱惠芬.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0,19:138-141.

[2]梁爽,王丽波,周丽娟,邱礼荣,单敏红.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05:91-92.

[3]宣彩芳.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1,31:80-81.

[4]庄召琴.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工企医刊,2012,05:9-11.

上一篇:汪金权同志事迹材料下一篇:《抽象大师作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