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指导技能研究

2024-08-30

作文训练指导技能研究(共8篇)

作文训练指导技能研究 篇1

作文训练指导技能研究

[摘要]本项研究是针对高一学生作文水平偏低的情况,结合笔者在平时训练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获得的,结果表明:写读书笔记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摘录式、提纲式、体会式、评价式、心得式等各种方式来写读书笔记,积累素材,扩大知识面,提高思辨能力,在读、思、记的过程中训练作文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训练读书笔记意义作用方法

作文是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普遍感到挠头的一个话题。学习语文十二载,终究无一篇上得了台面的美文,让无数的学生甚是遗憾!如今,虽不像古人一篇八股定前程,但一个学生的作文水平无论在高考中还是在评定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又该如何训练学生的作文,让学生写出赏心悦目的好文章呢?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并适时地写读书笔记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下文中,笔者简单谈谈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意义作用与方法。

一、明意义。

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读书有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手到”就是写读书笔记。何为读书笔记呢?读书笔记,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有价值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记录下来。[1]而把读书笔记分解成相应的步骤,无非是读之,思之,记之,是阅读和写作的一个结合。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杠铃的两头。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理解别人表情达意的方法技巧,学习了别人表情达意的方法技巧、遣词造句的手段。但是学生在阅读中所获得的表情达意的方法技巧、遣词造句的手段,又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地领悟训练,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从而在习作中自然而然地运用,以达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的目的。适时地写读书笔记无异于是将阅读积累转化为写作能力的最佳方式,学生如果能够赢得读书笔记的“信赖”,也就同时赢得了阅读与写作这语文教学这根杠铃的两头。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有言:闻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作文训练何曾不是这样!

二、谈作用。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写。写读书笔记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资料扩大知识面,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加强记忆,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与素材。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就是理解、消化你所学到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势必会把一些精彩文段或名言警句摘抄下来,其阅读和摘录的过程也就是接触和积累词汇的过程;而学生在做读书心得笔记的过程中,就会对文章中重点信息、重点字词进行筛选和组合的。这个筛选组合的过程势必让学生对其内容和字词记忆更加深刻。而且,现在的学生拥有的课外书籍很多,可获得的信息也很多,写读书笔记有利于督促学生把一些相关的资源都充分地应用起来,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写作需要积累,积累是写作的后盾,[2]中外名家名作无不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大哲学家黑格尔,1

他在读书时养成了一个独特的习惯,就是无论在哪儿读过的东西,他都要在活页纸上认真地做摘录,然后把摘录加以分类,放进贴有标签的文件夹里。这样不管用到哪一条摘录,都可以马上找到。长年累月地广泛阅读,细水长流地做读书摘录,使黑格尔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与黑格尔相类似的事例比比皆是,它们都在诠释着一个道理:只有勤于积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培养思考问题、感悟人生的能力。

读书笔记是读和想的产物。在对读物内容深刻理解过程中,学生所做的读书笔记,不是字字都记,事事都记,而是把那些最好的、最精彩的、对自己最有用的部分记录下来。学生在做笔记时得有强烈的目的性和意识性,深入思考问题,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长期坚持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在看一篇文章的时候会进入积极的思考状态,他会思考这篇文章是否蕴含某种人生哲理,教会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些什么样的人生启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他感悟人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这种思维会长期伴随着他,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探其原因:在写作活动中,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的观察体验从客观世界搜集、积累作文素材。在做读书笔记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发现力、记忆力等都将引导他去发掘出不被常人注意却蕴含着某种生活本质的信息。然后学生把阅读中所获得的材料存储在大脑中,同时经过大脑对材料的加工处理——思考,形成认识和判断。这个认识和判断是否正确,又必须通过实践去检验。在实践中,学生又把新产生的信息反馈回大脑,再经过比较和修正,再来影响下一步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学生就是在这样一种循环往复一次比一次深入的思维进程中,深化对材料的理解,提炼出材料的本质,得出真知灼见。同时,一个人要能够写文章,应该具备多种能力要素,如思维要素、素养要素、秉赋要素、技术要素等。在写作活动中,这四方面的因素发挥着“合力”的作用,其中任何一种能力的缺失,都不可能使学生写出较好的文章。但是,在这四种相互联系的要素中,思维要素自始自终控制其它要素的运用和发挥,没有思维力作支撑,其它要素的作用就无从谈起。所以,学生在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其作文能力也会随着这读之、思之、记之的深入而有所提高。

(三)、写读书笔记有助于激发学生积累人生感悟、人生哲理,使文章具有思辩美。

写读书笔记时,由于边读边想,边想边记,就会加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思维更加活跃。由于在阅读时各种信息的相互撞击,会产生一些新的见解、新的构思、新的发明,就会加强联想,激发创造性思维,把学习过程引向创造过程。毋庸置疑,学生在写读书笔记的同时也是在积累着他对人生的思考、对人生的认识,这种思考和认识包括各个方面,如哲学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等,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这些观点都会融入到他的写作中去,从而使他的写作更具有思辨美。

“思辨”,在字典上解释为“思考辨析”,它体现在议论文的立论和论证中,而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颇具思辨性,特别是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语文的《考试说明》对写作要求中更能体现思辨对提高学生高考作文分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2011年《考试说明》的写作板块“符合文体”中,增加了这么一段文字表述:论述时重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论述其理由依据,做到观点鲜明,论据有力,论证充分,注重分析、说理,而不是用例证代替论证„„[3]这无疑是向广大的高中学生发出了提高写作中思辨能力、文章具有思辩美是提高高考作文分值一个重要手段的信号。

三、道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的意义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读书笔记常见的写法有:摘录式、评价式、提纲式、体会式、质疑式、争鸣式、仿写式等等。针对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笔者引导学生采用摘录式、评价式、提纲式、体会式来写读书笔记,适时地引导学生做心得笔记。

(一)、摘录式——摘录阅读材料中的好词、佳句、美段、名人名言,以丰富学生的材料库;摘抄高考满分作文、优秀作文,让学生更快了解高中作文的写作要求。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平时不积累一定的素材,为文时就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没有材料,纵然你掌握了千百种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也是无济于事。古人云:胸中无百家书,乃欲为诗,如贾人无资,终不能致奇货也。为了给后生们提供一部精选的摹本,历代先贤沙里淘金,编撰出如《昭明文选》、《古文观止》一类的文选,供他们捧读。阅读实践表明,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人读文作文之法,是获取写作能力的不二法门,正如昔人所言:《文选》烂,秀才半。

当然,在信息时代的当今,报刊、杂志、书籍汗牛充栋,各种资讯目不暇接,但版面多为名家、成人所把持。名家、高手们的思维、情感、视野与中学生不在同一起点上,对社会的认识,对生活的评价,对环境的感悟,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修养的人也不一定相同。实践表明,人与人之间,最容易沟通的当属同一层次的人群。读同龄人的作品,会让学生互相启迪、互相砥砺,不会产生在名家高手面前望尘莫及的无奈与喟叹。笔者之所以让学生抄写满分卷、优秀作文,是因为这些满分卷、优秀作文是学生习作的好摹本。高考作文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有一定限制的文章。临场作文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构思,如何撰写,如何调动已往的生活积累,如何借鉴读过的文章,如何大题化小等等,这些满分卷、优秀作文给学生提供了愉快的回答,它较之那些空泛的写作知识、写作技巧,更具有鲜活性、实证性和方向感,更富于操作性、实用性。有此捷径,何乐而不为呢?

(二)、提纲式、体会式、评价式——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记录阅读时的感受、体会、看法,并对作者的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作评价。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我国古代著名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多见而识广”,“多学而识之”。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因为非“经”非“验”过的事物、事情是无法“记”得住的。新版《辞海》中 “记忆”的定义是:对经验过的事物能够记住,并能在以后再现(或回忆),或在它重新呈现时能再认识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三方面。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特点的联系,它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再现或再认则为暂时联系的再活跃。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知识经验,通过再现或再认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4]如果本来没有意义的东西,我们将它加工一下,变成有意义的内容就有助于记忆。这种增强记忆的过程,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实质上,就是对阅读感受加工、疏理、概括的过程。

英国心理学家巴特雷特(Bartlett)用故事和图画等有意义的材料来进行研究,发现人们能够

回忆得起来的内容与他们进行记忆的内容有一定的差异。由此可见,我们记住的不是原原本本的内容,而只是按照它的意义来记。如果你是比较深入地思考某些东西,你就能记得长久一些;如果我们对它了解得越深入,探究得越透彻,知道得就越全面、越不容易忘掉。因此,我们在平时阅读时,应该明确文本的中心思想,把它们概括出来,这样做的话,就可以从理解的角度出发来阅读名著。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在积极思考、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材料能有效提高阅读效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识记(记忆)分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两种,有明确的目的或任务,凭借意志努力记忆某种材料的方法,叫做有意记忆。相反,没有明确的目的或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方法,称为无意记忆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记忆的效果明显优于无意记忆效果。有意记忆要有意志努力地参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心致志”。怎样才能使注意力集中到要记忆的对象上呢?那就是要对记忆的对象感兴趣。如果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赢得读者的赞赏,便会获得“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愉悦。这种感受反应在学生心灵深处的就是持久不衰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带着兴趣进行阅读,就能做到“五到”,即眼到、手到、口到、耳到、心到。

现在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每天要记忆的内容那么多,决不是单凭“无意识记”就能掌握。在事前有明确的目的,并在进行中做出积极的努力,才是“有意识记”。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着阅读两遍课文,比漫不经心地读十遍课文还记得多。因此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后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分析语言特点、评价人物形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有意识的阅读习惯,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就是让学生大量地阅读文本,在阅读中受到潜移默化,在内化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思想素养。学生坚持在阅读后概括文本的思想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必然会在量的积累中引起质的变化,达到提高自身写作水平的目的。

(三)、心得式——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记录自己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的体会和感想。读完全书或文章后,经反复思考,才能使知识明记在心,确有所得,受读书的启示,联系实际,或长或短写出真情实感。特别是受阅读启发而产生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构思、更应写在心得式笔记中。学生在写出心得笔记时,可以着重谈一点或几点自己感受最深的体会,也可以对正确观点进一步的补充发挥,或对某一错误观点加以分析、评论和批判。学生在广泛涉猎、认真阅读的基础上,经常性地写些心得式笔记,对于培养自己思辨能力也是大有好处的。

当然,学生在写心得笔记的时候,一般都会有对文章内容作简要复述,这个复述的过程是对文章风格的再体会、领悟的过程。此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根据文章的意境和感情,进行创造。而这种创造可称之为再创性写作。在再创性写作的过程中,只有对文章的意境和感情有较好的领会和把握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自如地进行发挥和创造,所以既要求对文章有较好的把握,也要求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进行再创造,这是一个要求更高的写读书笔记方式。因为学生在这种再创性写作的过程中,要像作者一样地见其所见,闻其所闻,感其所感,或者发挥他们的想象与

联想,另外塑造一些相关的人与事来烘托其思想感情,这都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所应得到的一种体会与感想。[5]而且,学生在进行这种再创性写作的时候,要对文章的风格、意境及其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较好的领会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发挥和创造,对文章的风格上的领会比写心得笔记来得更深刻些,学生在复述和创造的过程中,主要是在模仿作者的风格,但在长期的再创作过程中,学生逐渐会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这样,写读书笔记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为学生写出优美的文章打基础!

一言以蔽之,作为高中生的读书笔记,不能只是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更多的,应该是评述性的文字、学生再创性的习作。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时,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对重点文段进行积累,每间隔一段时间再指导学生写写心得笔记,当学生积累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可要求学生对相关文章进行创造性写作,从而使所有的积累像泉水一样喷薄而出,学生的妙笔才会开花,写出好文章。

参考文献

[1]杨红艳.巧用读书笔记增加阅读积累 [J].《读写算》,2010年第7期.[2]温云莲.《浅谈积累和写作》[N].语文报教师版初中,总第178期.[3]摘录于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语文的《考试说明》.[4]下载于百度文库《IQ集训:记忆力的开发》.[5]刘秀云.谈读书笔记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http://60.28.209.218/UserLog/ 2009-7-15 10:19:18.

作文训练指导技能研究 篇2

1 体育教学反思技能训练的意义

1 . 1 提升体育教师的自我教学的意识

体育教学反思技能的训练将自身的教学行为作为反思对象,在反思过程中提高体育教师的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改变以往教学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进行诊断、纠错,进而进行不断创新,从而适应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需要。

1 . 2 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想尽办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科研的过程。通过体育教学反思技能的训练,能够帮助体育教师树立科研的意识并潜心研究教学,使体育教师逐渐由“操作型”向“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

1 . 3 提升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

体育教学主要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因此体育教师一般具有较高的运动技能水平,理论水平相对缺少,尤其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水平明显不足。体育教学反思技能的训练,必须要求体育教师运用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因此倒逼着体育教师去学习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从而提升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

1 . 4 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反思不单是指向个人的,更多地指向一个集体。同伴间相互地教学观摩、教学评比、教学经验的切磋与交流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提供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同时也都会从别人的经验中借鉴到有益的经验。多种经验的对照比较,就可以使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如此以来,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都得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也自然全面提高。

2 体育教学反思技能训练的目标

2 . 1 具备体育教学反思的意识, 形成反思的习惯

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促使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的觉醒带来个体的反思,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困惑进行反思,使反思达到应有的力量和效果。经过长期的实践,培养反思习惯,形成自觉的反思行为。可见,教师反思技能训练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对反思正确的认识、强烈的意识和习惯的形成。

2 . 2 拥有自我剖析、自我批判的勇气和决心

教学反思是针对自身教学问题进行自我剖析,这一过程是艰难和痛苦的,有时还不免难堪,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有自我剖析、自我批判的勇气和决心。教师只有经过这一系列诊断、剖析、调整的反思过程,才能得以改进工作、完善技能,对教学形成理性认识,最终得以自我提高,这一反复的自我剖析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随着教学反思的反复进行,逐渐提高了教师的自信感和自尊感。

2 . 3 勇于向他人学习, 多方汲取经验

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集体学习的过程。因此,要勇于向学习其他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通过对照反思,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同时要善于吸纳他人的成功之处,并有效地溶入自己的经验中。另外,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以作为教师修正自我时的参考。

2 . 4 学会撰写体育教学反思后记

教学反思后记是教学反思结果的文字显现。教学反思后记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撰写的内容方面。可以写教学效果与教学预期间的差距,也可以是教学内容的调整、补充是否合理,还可以是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无论记载什么内容,必须抓住自己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其二,在撰写的方法方面。本着及时、真实和服务的原则,对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查找差距,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无论怎样写、写什么,都应该有利于新一轮的教学过程。

3 体育教学反思技能训练的内容

3.1 教前反思内容

教前反思内容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教学设计三方面进行。教学理念方面:包括是否运用了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需求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如何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是否将学生及学生家长纳入到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队伍中、能否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教师个性的教学资源体系等都是要反思的内容;教学设计方面:在分析阶段是否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场地器材等进行了充分的考量,在设计阶段从教学目标出发,是否将各种要素进行了有效整合,能否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在评价阶段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开诚布公等。

3.2 教中反思内容

教学中的反思内容包括“教”的反思、“学”的反思、师生交往的反思等。“教”的反思内容有课堂组织、课堂活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媒介使用等,教学内容是否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学目标能否得以顺利实现、教学方法和媒介的使用是否恰当等是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学”的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使用及学习成绩等,学生能否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能否实现、学生能否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同时能否正确判断自己的学习效果等是学习学习反思的内容;师生交往的反思,课堂师生协作、师生冲突及其处理、课内外师生关系(含人际交往)等,课堂氛围是否融洽、对突发事件能否恰当处理等。

3.3 教后反思内容

教学目标方面:主要是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确定教学目标的适用性等;教学过程方面:对教学中的成功和失败的之处进行反思,尤其对失败的地方进行反思;对教学理论进行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遵循了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是否有创新性的教学思想呈现;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是否全面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教师的评价是否达到了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学生是否欣然接受了教师的评价等;教学策略方面:首先考虑教学策略选择的实效性,是否达到了高效低耗的教学效果;其次要反思教学策略选择的针对性,是否能够满足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需求,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最后要反思教学策略选择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根据教学进程的需要对教学策略进行了有效地调整和改变。

4 体育教学反思技能训练的方法

教学反思的类型很多,教学反思的内容也很庞杂,因此教学反思的训练方法也很多。

4.1 元认知训练法

教学反思实际上是一个内省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等的思考过程。在这一点上与元认知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可以利用元认知训练法对教学反思技能进行训练。

元认知训练方法众多,主要有知识传授法、自我提问法、他人提问法、出声思维法、目标学习训练法、规程化训练法等,[2]根据教学反思技能的特点和要求,可以选用自我提问法、他人提问法、出声思维法和目标学习训练法作为教学反思技能训练的主要方法。以出声思维训练法为例,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让受训者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表达出来并进行录音,将其思维过程外显化,同伴或教师加以引导,从而使受训者更快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缺陷。

4.2 录像训练法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将教学过程利用音像设备进行存储,把教师从教学中解脱出来,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教学,从而解决教师“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诸多困惑,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

具体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操作:上课并录像;观看录像,并与原有教学设计进行比对;反思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评价主要教学环节所应用的教学技能和策略以及理论依据;最后根据评价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原先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性总结。

4.3 专题(对话)训练法

专题(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其他老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

具体可以根据以下程序进行操作:由一名执教教师围绕研讨专题讲课,其他教师带着问题听课→由执教教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由执教教师与其他听课老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执教教师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和其他教师一起写出反思性总结。

4.4 档案袋训练法

教师成长档案袋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盛行地一种发展性评价工具。实践证明它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系统性、规范性的记录整理教师职业生涯中个人“教案设计、发表论文、教学反思、研究课题、工作计划、成果荣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等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让教师体会到职业成就感。[4]

针对教学反思技能的训练可以将教学录像、教学反思日志等进行汇编成册,一方面进行横向比较,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如一单元、一学期、一学年、一学段等进行分析总结;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纵向比较,对同一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对其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4 . 5 教后记反思训练法

一节课上完后,对教学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进行思考,用文字写下来,附在教学设计的后面,这就是教后记。教后记是教师完善教案、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是总结教学经验、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教后记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捷径,是教师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形式。[5]

教后记反思训练首先要明确教后记的重要性,其次要养成撰写教后记的习惯, 最后要学会撰写教后记的方法, 另外要善于总结,对一个单元或一个时期的教后记进行反复比较,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教学反思技能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对体育教学反思技能训练进行研究,试图找出一种体育教学反思技能训练的有效路径。

作文训练指导技能研究 篇3

关键词:中餐冷拼;训练水平;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C-0045-03

由江苏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共同举办的2015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烹饪项目比赛已经硝烟散尽,来自全省12个地级市137名中职学生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 每年的江苏省职业院校烹饪技能大赛中职学生组是面向全体省内符合参赛要求的烹饪中职学生而展开的一次盛大的技能比拼。本次中职学生组烹饪项目比赛同往年一样,共设中餐热菜、中餐面点、中餐冷拼和果蔬雕4个项目,且均为个人单项竞赛项目。竞赛的内容仍然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的要求为基础,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应知应会的要求,包含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部分内容。笔者结合本校实践经验,试探讨技能指导教师在中餐冷拼技能竞赛项目的训练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及技能训练水平。

一、制定保障有力的规章制度

笔者所在学校在多年的技能大赛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训练制度体系。其目的不仅能促进和提升技能训练效果,更能为技能训练实施提高良好的基础保障。如技能训练后勤保障制度,建立有专门关于技能训练选手及指导教师节假日食宿管理办法等。正是这一管理办法的出台,解决了长期困扰技能训练选手和指导教师的难题,提高了技能训练的效率,促进了训练质量的全面提升。再如,关于技能训练的费用,其背后应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支持。由于各地各校对技能大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竞争也越发激烈。而随着技能大赛的常态化,许多学校在肩挑市赛、省赛甚至还有国赛的长期重任下,不得不将技能训练之外的常规教学变成“窘态”。因而,技能训练的资金保障显得格外重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物价也在不断上涨,倘若没有健全和严格的训练费用保障制度,不仅对比赛成绩产生严重制约,更有可能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制定科学严谨的训练计划

(一)钻研大赛方案

经常参加省烹饪技能大赛的教师都知道,每年的省技能大赛方案看似变化不大,变动好像不多,但恰恰就针对这一点点变化、这几个字的不同,就极有可能给最终的比赛结果带来无法挽回的影响。如在2014年省赛方案中,中职学生组中餐冷拼项目规定品种(三拼)的竞赛内容描述是:竞赛内容为三拼(半球型)。现场提供每位参赛选手盐方火腿、象牙白萝卜、熟胡萝卜各250克,统一提供8吋平盘(内径15.5cm)。成型标准:盐方火腿、象牙白萝卜、胡萝卜切成两层刀面,呈扇形,每料均120°角,相邻间应保持0.5cm的齐直缝隙,每料垫底的原料应与刀面原料一致,成片状,不得使用茸泥粒形料垫底,组合成半球型的三拼冷盘,作品收口部分以原有自然刀面收口,不可使用其它装饰物,竞赛时间为30分钟。

同样的竞赛内容,在2015年省赛方案中是这样来描述的:竞赛内容为三拼(半球型)。现场提供每位参赛选手盐方火腿、象牙白萝卜、断生胡萝卜各250克,统一提供8吋平盘(内径15.5cm)。成型标准:盐方火腿、象牙白萝卜、胡萝卜切成两层刀面,呈扇形,每料均120°角,相邻间应保持0.5cm的齐直缝隙,每料垫底的原料应与刀面原料一致,成片状,不得使用茸泥粒形料垫底,组合成半球型的三拼冷盘,作品收口部分以原有自然刀面收口,不可使用其它装饰物,竞赛时间为30分钟。

就这两段描述,倘若不仔细观察,根本看不出有什么不同。特别是对于大多数经历过上一年度的省赛指导老师来说,感觉两段描述根本就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变化。起初,笔者所在学校两名中餐冷拼项目指导教师同样在看完几个关键词和数字后,也认为方案还是沿袭了去年的内容,没有带来本质上的变化。而在随后的第二次方案解读会上,细心的指导教师发现,2014年版方案中,对现场提供的原料——胡萝卜的描述是“熟胡萝卜”,而2015年版方案中的描述是“断生胡萝卜”。

那么,到底熟胡萝卜是否就是断生的胡萝卜?针对这个问题,指导教师向语文教师寻求帮助,同时通过文献检索理出如下答案:“所谓断生,俗称“八分熟”,就是把原料加热到无生性气味,并接近成熟的状态”。具有一定烹调常识的应该知道,生胡萝卜切出来的片,容易起翘,拼摆成型时易变形,不如煮熟的胡萝卜切出来的片显得“服帖”。所以,谨慎起见,教师将参加过2014年省赛中餐冷拼项目的选手叫来,经过仔细询问,了解到去年赛场提供的熟胡萝卜较烂,优点是比较容易切片,但缺点是切片易散、碎。针对这样的情况,指导教师不置可否,唯有展开实验。通过几轮实验和激烈的讨论,最终形成一致的意见,即在接下来的三拼项目训练过程中,所提供训练的胡萝卜分别取用在水锅中煮沸2分钟、3分钟、4分钟和5分钟的,此举旨在让学生能适应在不同生熟度下,胡萝卜在切片和拼摆上所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学校也主动向大赛组委会咨询,得到组委会“稍后会给予准确的回复”信息。在后面更新的最新大赛公告中,特别给本次冷拼项目“断生胡萝卜”较为明确的回复。

由此可见,指导教师对于解读方案的能力能直接影响到训练的合理和有效性。只有具备良好的解读方案能力,才可能制定出科学严谨的训练计划。

(二)制定训练计划

2012年之前,我校中餐冷拼赛项指导教师制定出的训练计划相对简单,针对性不强。训练时间看似很长,但训练的效率往往不能与此成正比关系。此后,相关指导教师通过由省职教学会组织的技能类暑期培训,并结合学校技能训练软、硬件条件等,逐渐摸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此举较往年训练计划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第一,可操作性更强。首先,因人而异。根据不同选手基本功的高低,分别给予不同的训练量,且要求也略有不同。有时,还会针对随时可能出现的不同问题,作及时的调整等。第二,层次感清晰。将训练期扩充为5个阶段,即扎实基本功阶段、强化基本功阶段、分项计时阶段、仿真比赛阶段、备赛阶段。每个阶段都相应配备十分明确的训练目标和考核标准,只有通过考核的选手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这给选手无形之中产生了一定的压力,感觉落后他人势必会有失颜面,因此训练也格外认真。endprint

三、制定合理得法的训练方法

只有科学的训练方法,方能达到训练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中餐冷拼项目的训练更应如此。以2015年省赛方案中三拼项目为例,根据其比赛内容的描述,三种原料均需在8吋平盘(内径15.5cm)中拼摆成两层刀面,并呈扇形,每料均120°角,相邻间保持0.5cm的齐直缝隙的半球型。那么,在内径15.5里面的圆盘中,究竟所拼摆出的三拼的高度、刀面的长度在多少才最为合理?上下两层各多少片视觉效果达到最佳?以往,指导教师只能以上一年省赛中所收集到的三拼图片作为资料来参考,但对于诸如上述问题却从未深究。2014年暑期技能培训会上,专家对这样的问题,给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经过高等数学知识精确计算后可知,在规定内径为15.5cm的空间里,每种原料上下刀面的比例应为1:1,约4cm左右长;下刀面为28片,上刀面为22片最为和谐,若下刀面增减,则根据其比例关系对上刀面进行增减即可,以上述数据为参照,半球型的高度在4.5cm效果最佳。

关于“三拼的扇形刀面需拼摆成120°角”,如单纯靠手工操作制成120°角刀面,一次性成型的技术难度较大,且稳定性差。即便是教师选手也不能达到每次都能100%的成功率。在训练过程中,借助量角器在塑料透明薄片上剪出准确的120°角的扇形模具,以此来提高训练的成功率。通过大量的训练,选手还可逐步具备脱离模具完成拼摆,且保持较稳定的高成功率。

由此可见,在中餐冷拼项目上的“角逐”,已经不单纯是靠基本功的扎实与否来解决问题,更是充分体现出中餐冷拼项目在技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上,必须通过更为科学的运算方式等来给予其有力的理论支撑。除此,还需要选手和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等能力。

四、制定常态化的训练方案

多年来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经历使我们体会到: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着力于平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抓好教师的教,导好学生的学,把各级别技能大赛的要求落到实处,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比赛,享受比赛带来的快乐;让每个学生从中学习,在比赛中得到锻炼,让最优秀的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市级、省级或者是全国级别的比赛。

目前,有部分学校参赛选手(其中有参赛教师,更多的则是参赛学生)急功近利,为了金牌长期停课训练,同时占用了学校大量优质资源,严重影响了学校其他受教育者的正常学习。把本来是针对广大受教育者的教育变成了只针对极少数参赛者的精英教育,而放弃了对大多数受教育者的培养。此等做法,即便获得金牌,也违背了大赛的主旨,更不可能真正反映出学校的综合教学水平。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有目的性、有选择性的把大赛所展示出的学习精神和氛围融入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并努力使之变成一种常态化的良性的教学活动。同时,视大赛为一次特殊的教学活动的延伸。

在连续不间断的技能比赛的“轰炸”中,难免会让长期担任技能指导重任的教师们感到迷茫,身心疲惫。所以,我们应积极反思,定期探讨,制定常态化的大赛训练方案,把竞赛早日变成学校的常规工作,纳入到正常的教学环节中,紧密的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融为一体,让大赛返璞归真。

作文训练指导技能研究 篇4

河北藁城市职教中心课题组

谢国军

根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和教材工作委员会的文件通知,我们申报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课题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被确立为立项课题,课题编号为23502。这表明当前在职业学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问题已引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和教材工作委员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根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和教材工作委员会课题立项通知的文件精神和课题管理的有关规定,本课题正式开题研究了,现对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内容、责任分工做简要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主要包括取得技工、技师及其他相应水平或拥有各种技能的人员,是我国人才队伍的组成部分,是技术人员队伍的骨干。技能人才的培养是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而这一教学任务的实现主要途径就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

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的一个重要“方阵”,是国家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主力军,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技能型人才以其自身的聪明才智、过硬的技能,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在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加快优化升级新阶段,对外开放进入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时期,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具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对企业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提升、效益增加至关重要,在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具有决定性作用。近年来,从载人航天、高性能计算机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到青藏铁路、三峡大坝等一批重大工程;从国防尖端技术开发,到关系国计民生重要应用技术研究,无不凝结着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智慧与心血。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我们说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全民族自主创新道路,加快自主创新主体在企业,关键在人才。这不仅需要掌握核心技术的科研人员,更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技能人才,如果没有这些技能人才,在先进的科技和机器设备很难转换现实生产力,更谈不上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和一流的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经济建设不仅需要一批具有高新技术和理论研究型、设计型的科技人才,而且更需要大量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勤奋敬业、技艺高超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专业技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但是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重大挑战和艰巨任务。职业学校是中初级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在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课题的研究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与意义出发,明确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加强实践教学,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作用,总结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形成一套适合当地经济建设发展需求、符合中职实际的加强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的理论体系,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于技能型人才的作用与职校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培养问题,国内外均有较多的研究成果,且对职业学校的教学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从当地经济发展的角度对职业学校技能训练和技能 型人才培养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理论体系略显欠缺。我们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为探索职业学校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总结出一套相对系统的、可供借鉴的理论基础,对职业学校的教学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是中等职业学校技能人才培养与当地经济建设,立足农村中职与当地经济建设,借鉴高职经验,放眼全社会经济发展。

2、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从技能型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出发,研究中职学校加强实践教学,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意义,以及加强实践教学,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途径与原则,从国内外的发展和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需求的实际,立足全省,着眼各地,从实际出发,探讨职业学校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与方法措施及实施方案,同时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方法、技能大赛开展、技能认证等促进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途径等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本课题的创新点、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研究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本课题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是如何根据市场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布局与职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全方位、多角度的切实总结出一套适用的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的理论体系,为中等职校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方案,这与普通学校的人才培养有着深刻的区别和研究上的创新。

2、理论意义

本课题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通过实际调查、资料分析和对比,参考国内外 先进经验,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技能人才培养提出培养方式和策略,为提高我国中等职校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总结出一套适宜的技能训练模式。

3、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将从技能型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出发,通过研究中职学校加强实践教学,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意义,以及加强实践教学,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途径与原则,从国内外的发展和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职业学校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与方法措施及实施方案,以及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方法、技能大赛开展、技能认证等促进技能人才培养的方法途径都将对职业学校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对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祈祷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研究工作安排

1、研究途径与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由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藁城市职教中心具有高级职称且多次承担过省市课题的谢国军同志负责,由本校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组成课题组。

本课题分阶段进行研究,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科学地总结、比较和分析,并参考国外先进管理理念与模式,利用Internet和图书工具,准确地把握发展状况和水平,采用系统、辩证观念,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和综合,得出科学、实用的结论。

2、研究过程与步骤

2013年6-8月:资料收集,开题准备阶段,根据课题的申请依据,收集相关资料,项目被批准后,及时完成开题报告。

2013年9-12月:初步调研阶段,通过查阅资料及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总结技能型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2014年1-3月:调查分析阶段,利用假期,走访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中职学校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原则和模式。2014年4-5月:比较研究阶段,通过对各中职学校强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总结培养模式。

2014年6-8月:专项研究阶段,针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大赛开展、技能认证等人才培养方法分项分组研究,总结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

2014年9月:理论初稿形成阶段,通过讨论、分析、论证,完成结题报告的初稿,并征求专家意见和进行理论验证。

2014年10-11月:理论完善与结题阶段,根据建议和验证,对初稿进行修订,形成终结成果,并上交结题报告。

2014年12月:课题验收阶段,对提交的研究成果等候学会终结验收

3、预计完成的成果形式 调查报告:

1)技能型人才对河北经济发展的作用 2)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训练的模式 论文:

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意义与原则 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促进职业技能的培养 3)开展工学结合,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4)技能大赛与技能人才的培养 研究报告: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 最终完成时间:

2014年11月完成课题最终成果的提交工作

4、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负责人:谢国军,中学高级教师,中国职教学会职高委教学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优秀教师

成员:韩巧巧,中学高级教师,市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李艳芹,中学一级教师,市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李金生,中学一级教师,计算机专业骨干教师 宋会桥,中学高级教师,市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王翠英,中学高级教师,市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李敏,中学一级教师,市级优秀教师、专业骨干教师 任务与分工:

总负责:谢国军

课题成果的撰写:谢国军

韩巧巧 调查问卷与分析:韩巧巧

李金生

图书资料的查讯、整理:王翠英 网络资料查询、整理:李敏 实训研究:李艳芹

宋会桥 各种资料的编辑汇总:王翠英

五、经费

学校积极支持课题的研究工作,成立有专门的教学科研管理部门,通过校务会专门研究课题的研究过程和经费来源,并决定研究过程中所需的差旅费由学校按照正常出差给予报销,查阅资料、印制各种表格所需费用计入学校正常开支之中,上网查阅资料,可以通过学校的校园网直接查询,不单独计费。最终成果鉴定费用,若成果鉴定通过,鉴定费由学校出,否则由课题组成员分摊。其他费用由项目负责人进行统计,课题完成后,由学校根据情况进行处理。尤其作为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教师教科研的管理与投入。

六、有关的基本要求

作文训练指导技能研究 篇5

板书是教学中所应用的一种主要的教学媒体,板书艺术则是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有一句话“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的结果。所以坚持教学原则,采用艺术手法,浇灌学生心田,努力使教学过程审美化,是我们教师的追求。

内容设计

板书内容构成直接影响板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对板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其达到科学、精炼、好懂、易记的要求。对每堂课的板书内容设计,应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的设计技巧和学生的适应程度而定,难以作统一的规定。因为即使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对象,可以设计出不同的板书内容来。

内容构成

板书一般可分为系统性板书和辅助性板书两种类型。系统性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如讲课提纲、基本内容、重要结论等;辅助性板书是根据教学需要,将一些重要概念、名词术语或重要的时间、地点及其他需强调的内容,简要地写在黑板一侧。系统性板书一般写在黑板重要位置上,相对保持时间长些,辅助性板书往往边写边擦。系统性板书内容的构成形式,有内容式板书、强调式板书、设问式板书、序列式板书四种。

1、内容式板书 内容式板书是以全面概括课文内容为主的板书。它便于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是板书内容构成的基本形式。

2、强调式板书 强调式板书是以发挥某种强调作用的板书。这种形式的板书可根据需要,灵活机动地突出课文的某一部分或某种思想,增强针对性,以使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也是教师在有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主要板书手段。

3、设问式板书 设问式板书是用问号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板书。这种板书,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在课题的难点或重点下边引而不发地划上一个或几个问号,并配上必要的文字提示,以指导学生预习时注意阅读和思考。

4、序列式板书 序列式板书是按文章情节发展的序列构设板书内容的板书。这种板书,能比较清晰地显示故事的轮廓,使学生对文章有完整的印象,并领会其脉络。

设计方法

板书内容设计,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四种:

1、内容再现法 内容再现法是浓缩、再现原文内容的设计方法。它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2、逻辑追踪法 根据课文本身的内在逻辑性和系统性设计板书内容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设计板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推论法 是层层推理设计板书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可以比较清晰地反映论证过程。

4、思路展开法 是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联想、假设进一步扩展课文思路的设计板书内容的方法。

注意问题

1、深挖教材,把握重点 板书是学生掌握教材的凭借,巩固知识的依据。因此,教师的板书设计,应在十分准确地掌握了教材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进行。要力求向更深层次奋力挖掘,使认识达到更高的层次。设计应遵循教材的逻辑顺序,紧紧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一般说来,应抓住以下重点内容:

能引导学生思路发展的内容,如必要的标题、问题的衔接和核心点。能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内容。

能引学生产生联想、便于记忆的内容,如对课业结构的提炼等。

总之,备课时应十分注意把握重点,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难点,突出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设计板书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板书。

2、掌握情况,有的放矢 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板书,必须掌握学生的动态,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不然,设计出的板书就不会发挥很好的作用,勉强使用也不会得到好的效果。

3、讲写结合,相得益彰 板书内容设计必须与讲解紧密结合。课堂的板书只是条条框框,它与教师的讲解是纲与目的关系。因此板书的内容不可能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内容设计时,应与讲述内容统盘考虑,对写哪些内容,什么时机写,写在什么位置都应作周密合理地安排,使板书与讲解互相协调,相得益彰。

4、主辅相随,紧密结合 系统性板书与辅助性板书应紧密结合。系统性板书是板书的主体,辅助性板书为系统性板书奠定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5、语言准确,启发性强 教师板书的语言要确切、精当、言简意明、一目了然,给人以凝炼之感,能起到“画龙点睛”、指点引路的作用。

6、内容完整,条理系统 有些板书虽是在授课过程中不规则地间隔出现的,但最后要形成一个整体。一堂课的板书,应是对该堂课讲述内容的浓缩,内容应完整系统,以便学生在课后利用板书的章、节、目、条、款,进行归纳小结,收到再现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

板书造型

造型,是对一堂课的板书内容进行的布局安排。造型好的板书,不仅可以使板书美观、和谐,产生一种整体感,而且还可以更加充分地表达板术的思想内容。常见的板书造型,有对称型、偏正型、自由型三种。

对称型

对称型是指上下或左右内容文字对称、不偏正的板书造型。这种布局方法常用于以对比或类比的课文,它的特点在于能够通过两方面内容的比较,使人或物各方面的相同处与不同处突现出来,从而给学生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1、单轴对称 以一条有形或无形的横线或竖线为对称轴,使板书的内容上下对称或左右对称。

2、双轴对称 以横竖两条成垂直的线条为对称轴,使板书上下左右四个部分的内容都相互对称。

3、综合对称 综合对称造型是将众多的内容和各种符号排列得处处对称。一般用于板书内容较多的课文。这种对称形式是将板书中众多的内容和各种示意符号排列得疏密合理而对称,能给人一种多而不乱,井井有条,处处对称的美感。

4、字数对称 字数相等的板书造型。

5、字距对称 用调整字距的方法使板书对称的造型。

6、外框对称 用加外框的方法使板书对称的造型。偏正型

偏正型是指非对称的板书造型。这种布局安排依课文内容自然成型,显得生动活泼,有自然天成之美,能给人以明显的印象,并便于设计和记录。常见的有张翼型、雁行型、阶梯型、折线型四种。

1、张翼型 犹如飞鸟张开一对翅膀一样形状的板书造型。它的特点在于能条理清楚地综合概括课文内容,或文章结构、或课文重点。

2、雁行型 犹如鸿雁飞翔时排着的行列一样板书造型。

3、阶梯型 为了表现课文一层深过一层的内容,把词句单独提出来,排列得像阶梯一样的板书造型。

4、折线型 即用不在一条直线上的顺次首尾相连的若干直线段所组成的线,来体现板书内容的一种造型样式。

自由型

自由型系指板书造型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自由活泼。常见的有辐射型和波浪型两种。这里不再过多的叙述。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地进行揣摩、学习相信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名板书好手。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之知识讲解训练(案例分析)

案例3 :70%的学生恐惧开家长会据北京汇文中学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谢海涛介绍,从调查结果看,至少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谢海涛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长期以来,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向家长揭孩子的短儿,甚至有些家长会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以至于家长都不愿意开家长会,怕丢面子,而学生也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教师找爸爸”的想法。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在家长 会上以表扬学生为主,但多数家长回家后只表扬孩子几句,剩下的又是一顿“臭批”。在学校进行的一次测试中,教师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全班学生,第二天教师问学生,谁在家长会后得到了家长的表扬,举手的只有两名学生。

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开家长会?如何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新契机?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会后如何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答:举行家长会一般在学期开始,期中或期末举行.主要内容是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计划,征求家长意见,表扬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等.家长会的方式有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一般是把三者结合起来,先开全校的,接着分班座谈.要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拳契机,举办家长会就必须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向家长传授抚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交流推广成功的教育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素质.我以为新型家长会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往当家长的家长一个人口干舌燥却常常徒劳无功地喝“独角戏”到教师,家长坐台下,而是围成一圈,相邻而坐,学生也不再被一概排斥在家长会之列,成为永远的“缺席审判者”,有些家长会让学生参加,有些家长会的内容请学生讨论决定.可通过以下模式:交流式,对话讨论式,展开式,家报告会,联谊式,参观游览式等.如果我是学生家长,我一定要和孩子沟通,更全面地了解孩子自己孩子,想办法和孩子交朋友,为他们创造和谐宽松的空间.案例4 :近日有报道称,新学期开学不久,南京市的一些小学一年级教师很是为自己班上一部分新生“超前”的学习基础发愁,有的孩子已经认识几百个汉字并且会做简单的加减乘除,识字最多的竟已过千,大大超出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要求。按理说,学生基础好,教师工作起来也应该更轻松。实则不然,“超前教育”带给小学教师更多的是多方面的困惑。

教师技能训练心得 篇6

一、换位思考是沟通之王

换位思考,即常常说的“将心比心”。实际上,这正是沟通技巧里面重要的一个核心原则。自己只有先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理解对方,才能体会到对方的感受,才能理解对方的难处,才能明了对方最需要什么,在双方有争议的时候更是如此。因此,只有和学生和家长互相换位,才能真正地懂得对方的心理,才能找到最恰当的沟通方式,从而达到最好的沟通效果。

二、教学语言要富含情感,与教学情境相适应。

情感是对教学内容,对生活,对学生态度的自然流露。加里宁说过:“如果你要想你的语言感动别人,那么就应该在其中注入自己的血液。”教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教师要通过教学语言充分揭示和显露其情感,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体验融于教学语言之中。情感滋润着教学语言,是教学语言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感情不是制造的,需要教师去体验、揣摩。

三、作为教师的我们,语言要规范。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音不标准、不规范,将影响学生的理解。教学语言的音量要适度,音量有控制,科学用嗓。使学生能听清,又不疲劳。平时上课,宜以中强度音量为主,老师说得不吃力,学生听起来也轻松。音量过大,学生反而听得不真切,还容易造成听觉疲劳。音量大小,应以最后一排学生能听清为宜。教学中,发音要有足够的底气。

作文训练指导技能研究 篇7

目前, 高职院校中的许多必备的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在进行实际训练时, 一方面会因部分训练项目耗材有限 (成本太高) 而不得不采用演示加减少训练次数的方法, 学生只能重点了解其操作流程和操作要点, 如高压电力电缆端头的制作等, 而不能通过反复地训练达到真正掌握的目标;另一方面会因训练项目本身的安全风险就较大, 再加上高职学生好奇心强, 又多是不爱思考、不爱动手者, 所以容易出现无知者无畏的状况, 使训练的安全风险再次增大, 使老师不得不放弃这类训练项目, 如电杆的组立等。然而, 当今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具备足够的职业能力。同时, 能力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必需。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又只能通过反复训练来达到。所以, 这一矛盾已成为所有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难题。

二、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功能

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主要用来对学生的专业技能, 尤其是那些危险系数高、操作难度大或耗材消耗量大, 不能反复操练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模拟训练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通过点击“帮助”按钮来获得相关的提示性信息, 也可以通过点击“学习”按钮来观看操作演示的视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反复地进行模拟训练。同时系统兼顾学生操作情况记录功能和奖励功能。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达标标准。主要用来协助老师督促学生加强训练, 确保现场实际训练前每一位学生都已掌握相关的关键操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 实现现场实际训练的安全无事故和高效率。

三、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设计思路

参照游戏的设计模式, 按照项目的工作环境设计虚拟的工作环境, 将项目的具体工作过程虚拟化。系统内每一个模拟训练项目所涉列的内容是足够且必需的。虽然训练所处的环境、所用的设备及所进行的操作都是虚拟的, 但是训练所用的作业方法、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与实际操作训练是完全一致的, 是能为后续的实际操作做好安全保障的, 是能为提高后续实际操作的效率打好基本的。

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突出每一个操作过程中的每一步的操作要点及安全注意事项。用引导、提示的方式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 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本项目的操作, 其终极目标是希望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此项目的基础上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 界面设计

人机对话, 交互式界面主要设置三大场景。第一大场景是工班场景, 有场地、库房、值班室、会议室等。在此场景中进行工作任务的下达、分工和工作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在该场景中还应包含有按三维建模的标示有不同职称和职务的人员, 可通过选择、拖动来为其分配不同的任务, 且可为其添配不同的安全用品, 让其携带指定的工具等;第二大场景是库房场景, 库房内有按三维建模的工器具、材料、安全用品等, 可通过点击任一物品来360度旋转细观其结构 (若经济实力还不能达到为每一物品进行三维建模的话, 也可用清晰的实物照片代替, 因为后期的实物训练也需要这些物品, 所以学校一般都建有实物库房, 学生可先在实物库房中认知这些物品的结构) 。在此场景中可进行工器具、材料、安全用品的认知训练, 同时也是每一个任务实施前必到的一个场景, 因为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是以足够的工器具、材料和安全用品为前提的。第三大场景是实训场地, 该场景实际上应是由一系列场地、库房、值班室、会议室等组成。在此场景中进行工作任务的下达、分工和工作前的所有准备以及完成一系列相应任务的场景组成, 因为一般情况下每一个任务实施的前提条件是不一样的, 特别是像设备的安装、维护或检修这样的工作任务。所以, 该场景需要在一大背景下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特写场景。学生要在这里完成每一项任务实施过程的训练。所有的场景都像一些大的游戏场景一样形象、逼真。

(二) 内容设计

根据专业的现场需求选项模拟训练项目, 选测训练项目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因素:一是选择本专业员工必备的技能项目 (如初级工必会项目) ;二是选择经常需要用到的项目 (如中级工必备项目) ;三是选择虽不常用, 但现场又确实有需要的项目 (如高级工必会项目) 。

根据现场实际作业流程设计模拟训练流程, 根据现场作业操作要点设计模拟操作过程, 根据行业安全作业规程和专业技术规程设计安全注意事项和技术参数。

每完成一项任务都应有相应的徽章奖励和完成下一任务的关键点提示。

(三) 模拟训练方案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 像游戏一样吸引学生, 在设计模拟训练方案时最好做到以下几点。

1.循序渐进。按行业需求设计的模拟训练任务, 其默认训练顺序也是按学习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来编排。其中的基本任务既是专业必备, 也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在提示下顺利完成的, 个别学生也能通过观看演示视频后顺利完成的, 这可以给学生以自信。同时也为后续的模拟训练任务打下基础并提供动力。经过几次训练后, 学生当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任意一个任务来进行模拟训练。

2.在线帮助。在学生进行模拟训练的过程中, 模拟训练系统对于学生的操作过程能给出正确的判断, 并能根据判断给予适当的提示及操作演示,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对每一个任务的实施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事故再现。当学生操作错误, 系统给出提示而学生因不能领悟, 还按错误的操作执行时, 此时系统应能以模拟动画的形式给出错误操作所导致的后果, 让学生对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对于高空作业的模拟训练, 如果学生指挥模拟人上至高空作业点后, 不能按要求指挥其系牢安全带就下指令进行作业的情况下, 则模拟人实际坠地, 出现真人高空坠落事故现场的声音和血腥。血的教训会让学生牢记不规范操作后果的严重性, 极有利于养成学生规范化作业的习惯。

4.过关斩将。将模拟训练任务按实际工作过程分段, 如将任务分为前期的预想、人员的分工、工器具材料的准备、任务的实施、验收总结等, 这样可以将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每一段设计为一个关卡, 将一个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任务分成一个个只需较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小任务, 每一个小任务中的关键点较少, 学生记忆无压力, 完成轻松。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进行模拟训练时既会有喘息的机会, 又会有如同玩游戏般的过关斩将的成就感, 更可以牢记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每一步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5.记录时间。为了引导学生将其聪明才智都用在训练上, 系统应能自动记录每一个学生训练的相关信息。如:学生的个人信息、完成训练任务所用的时间等。学生如果不熟练, 需要看演示视频才能完成, 那么所需的时间必定较长, 只有经过反复训练, 熟练以后才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整个任务的模拟操作训练。

6.奖励策略。每完成上一步, 才可进入下一步;在规定的时间内, 每完成一个任务的训练都会获得相应的奖励, 这可以给学生以鼓励和动力, 同时也给老师提供考核的依据。

四、实践效果

我院学生在使用电力线路工关键技能模拟训练系统软件模拟训练过关之后, 在参加实际技能训练时, 由于学生既清楚要干什么, 也知道该怎么干, 更清楚不按要求做的后果, 所以, 老师指导学生训练时要比以前轻松很多, 学生训练时也会特别顺利, 一般都能按标准完成任务, 且在同样的训练时间内, 可完成更多的训练项目。特别是以前认为危险系数大的项目也能顺利完成;耗材比先前反而相对减少, 主要是因为没有了盲目操作所造成的次品。

解决高职院校专业技能训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高成本问题的根本在于让学生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并掌握具体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措施。要想达到这一目标, 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训练条件, 即设计出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 让学生在模拟训练的过程中学习、思考, 掌握应掌握的一切。通过三届学生对电力线路工关键技能模拟训练系统的应用实践, 证明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能有效地解决职业需要与实际训练中的安全、效率及节能的矛盾。专业教师在设计模拟训练方案时, 模拟训练的内容和过程最好是专业的必需;训练项目最好是按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来编排;模拟训练最好有在线帮助;操作错误时最好可呈现出错误操作所能导致的后果;任务完成过程最好如过关斩将般累积奖励;系统最好可以记录训练时间。这样设计出的模拟训练系统特别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更容易出效果。虽然这样教师需花费更多的精力, 对计算机专家的要求也会更高, 经费也需增加, 但从学生的角度、专业发展的角度和社会的角度, 用发展的眼光去看, 做这一切探索绝对是值得的。

摘要:面对高职院校专业技能训练项目的高危险、长时间和高成本, 甚至还需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现状, 在经过实践取得满意效果的基础上, 提出高职专业技能模拟训练系统最好用三维虚拟技实现术来实现;模拟训练的内容和过程最好是专业的必需;模拟训练方案最好具有内容循序渐进, 训练时有在线帮助, 操作错误时可事故再现, 任务完成过程如过关斩将, 同时系统可以记录训练时间和具有奖励策略等设计要点。在理论和实践间架起一座安全的桥梁, 使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变得安全、高效、节能。

关键词:专业技能,模拟训练,安全,高效

参考文献

[1]曾勇.基于Unity3d的挖掘机模拟训练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1-7.

[2]金英珠.基于虚拟现实的地铁列车模拟驾驶培训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2-98.

作文训练指导技能研究 篇8

关键词:技能主导类;运动员;体能训练

一、前言

蹦床这项运动在我国的开展是相对较晚的,何雯娜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夺冠使得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项竞技体育项目,蹦床运动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来看,与竞技体操、艺术体操和跳水等项目一样,都属于技能类表现难美的项群。目前,我国对于蹦床动作的基本规律和体能训练方法的科学运动还处于一个探索和实践的阶段,加强蹦床运动中有关体能的研究则。

二、蹦床运动员的体能特征分析

(一)蹦床运动员肌肉活动特点分析

蹦床运动员通常是依靠网的弹性来做一系列的高难度动作,而这些动作的完成则是依靠压网和起网的不断交替来完成的,运动员在压网的时候,需要将网压至最低,因此运动员的下肢肌肉群做的是离心收缩,而当运动员在起网的时候则又是做的向心收缩,尽运动员的最大能力将自己抛高。蹦床运动员特殊的运动特点决定了其肌肉群做的是离心和向心收缩,这对于蹦床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有相应的指导性。

(二)蹦床运动员的素质特点分析

1、蹦床運动员的力量和速度分析

蹦床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需要克服自身的重力以此来获得更高的腾空和更充裕的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这就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下肢力量和爆发力。另外,运动员在空中要完成团身、屈体、直体、转体等等高难度的动作,所以,运动员的腰腹、背部肌肉群的力量也需要十分强大,因此,蹦床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也需要加强上肢力量的练习;蹦床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往往要快起跳、快转身、快团身,这都体现了蹦床运动员速度的重要性,而且,通过观察比赛录像发现,蹦床运动员都是选择双腿起跳,因此,在发展其下肢、腰部和背部力量时,必须要保证力量的均匀性、一致性和对称性。

2、蹦床运动员的协调性分析

协调性是运动员先天遗传因素之一,由于蹦床运动员需要在极为特殊的环境下来完成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属于难美技能表现类项目之一,因此,运动员需要有很好的协调性,而这种协调性不光是先天遗传能决定的,也需要运动员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加强。

3、蹦床运动员的柔韧性分析

蹦床这项运动要求运动员在网上完成一系列的高难动作,这就要求运动员身体的某些关节或者韧带具备很好的伸展性和柔韧性。例如,运动员做前屈或者团身的动作就要求其体前屈的柔韧性非常好;而运动员在压网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屈膝或者充分的压脚踝以此来增加肌肉和肌腱的初长度,这就需要运动员的膝盖和脚踝都有很好的柔韧性,所以,蹦床运动员需要在日常的训练中增加其身体重要位置柔韧性的练习。

4、蹦床运动员的空间定位能力

蹦床运动员动作翻转的角度和时机、翻转的次数、展腿的方向等等都对动作的完成质量起着关键作用,而这些细节的处理都需要运动员具备很好的空间定位能力,因此,运动员需要有很好的本体感觉来对自身的空间位置进行定位和判断,本体感觉是肌肉、肌腱和关节囊中分布的本体感受器感受肌肉被牵拉的程度以及肌肉收缩和关节伸展的程度时所产生的躯体感觉。运动员在压网和起网时对网的感知以及空中翻转和展体都有赖于肌肉、关节运动感觉的精细分化能力 。因此,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运动员的本体感觉、提高其空间位置感则是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分重视技术训练,忽略了体能训练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我国的优秀运动员在训练中过分的重视技术训练,技术训练在一个训练周期内所占的比重远远的高于体能训练。蹦床运动是技能难美类项目,虽然技术是影响运动员成绩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日常的训练中也必须要重视对运动员体能和身体机能等方面的影响。

(二)在体能训练中,并不能针对我国运动员常犯错误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调查发现,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错误次数较多的动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运动员在完成开腿动作时相对较晚、较慢而且缺乏力度;第二,运动员在开腿之后的下降过程中,过早的屈髋和屈膝。这些错误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我们队员在对于技术细节等问题的处理上不够,另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队员在日常体能训练方面做得不够,使得自己的膝盖、腿部、髋部等部位的力量不充分,导致动作做的不完整。而通过对教练员的访谈得知,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但是并没有从体能训练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三)运动员体能训练情况监控不到位,无法对运动员的体能状况进行正确的评价

在蹦床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对科学安排训练负荷至关重要。只有在运动负荷量和强度足够大、机体能够承受和处于最大应激状态,运动员才能有效地提高运动能力。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对蹦床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行监测与评定,对运动员承受运动训练负荷的能力,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合理地安排和调整训练计划,避免过度疲劳,防止运动员损伤,最大限度提高运动能力和成绩显得尤为重要。

四、建议

(一)体能和技术训练相结合,做到相互辅助、相互促进

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将体能训练穿插在技术训练中,更要在体能训练中辅助一部分的技术训练,并将体能训练的重点放到专项身体素质当中去。

(二)建立科学的训练监控体系、机体疲劳评价指标

运动员进行大负荷的训练,容易使机体产生疲劳状况。所以,在大负荷训练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观察运动员的睡眠、食欲、出汗情况等生理状况的变化,并及时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改变体能训练方式和方法。

(三)实施与成套动作训练相结合的大负荷专项素质训练

上一篇:家庭养育环境量表下一篇:【新祥旭考研】2018年公安大学警务硕士考研参考书目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