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籍证明材料

2024-09-08

学籍证明材料(共4篇)

学籍证明材料 篇1

关于学籍档案证明和学历认证材料的说明

申报各级职称均需要提供学籍档案证明或者学历认证材料,证明或认证材料准备方法如下:

一、档案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的申报者,其学籍档案证明由单位盖章

二、档案在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申报者,其学籍档案证明由该中心盖章

三、其他申报者,不能通过以上单位盖章的,需要开具学历认证材料,有两个渠道:一是登录教育部学信网,输入学历证书相关信息后,将查询结果打印出来并加盖单位公章;二是到自治区教育厅下属的广西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大专及以上学历证书)或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主要负责中专毕业证书)进行认证。

学籍证明材料 篇2

一份公证书的产生是要经过一定流程的,从受理到相关证据的收集,再到对证据的审查核实,办理并出具公证书,才产生法律效力。所以说,一份公证书承载着申请人的寄托与希望,也包含着公证人的辛苦与责任,更彰显着国家和社会维系的公平与正义。一份真实有效、经得起推敲的公证,需要在整个办证过程中程序合法与实体合法。办理公证的相关程序都有详尽的说明和规定,只要我们遵章办理即可,而办理公证的实体部分就纷繁复杂了,从一份公证的受理开始,由当事人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或者公证人员直接调取核实证据,需要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审核查验,一是要审验材料是否齐备,二是要审验证明材料是否真实有效。所以,办理公证的实体部分主要就是如何科学的收集和审验证据。

所谓的证据,是指能够证明公证事项真实情况的事实,公证过程中的证据体现的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所反映的内容是与公证事项相关联,并对案件的内容具有证明作用;所反映的形式多样化,集中表现为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等等。公证人员收集到的证据,有的真实、有的虚假、有的与案件内容有联系、有的与案件内容没有联系。因此,对公证过程中收集到的证据,需要公证人员审验真实性,判断是否与案件事实存在必然联系,并就案件事实作出结论。

《公证法》第27条:“申请办理公证的当事人应当向公证机构如实说明申请公证事项的有关情况,提供真实、合法、充分的证明材料。”公证机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证据材料:

第一,通过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

第二,通过询问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收集证明;

第三,通过询问证人收集材料;

第四,向有关单位或个人了解相关情况或者核实、收集相关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证明材料;

第五,通过现场勘验收集证据材料;

第六,委托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进行鉴定、检验、检测,翻译等收集证据材料。

对收集到的证据材料,需要公证人员严格细致地审查、验证。要审查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是否充分、齐全,证据材料是否真实有效。一类是对属于当事人所有的制式证照类证据材料,如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房产证等,对此类证据材料的审验,可以由公证人员凭工作经验判断真伪,也可以与发证机关取得联系,验证真伪;第二类就是由其他单位、组织、团体或个人提供证明材料,如:有居委会、村委会、街道办事处或民政部门出具的加盖印章的证明等。

审查公证证据是一个主观、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在公证实践工作中,公证机构的公证人员对证据的收集、审查、审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着手:

1)能够证明当事人的真实身份、民事行为能力方面的证据。在公证实践工作中,通过当事人提供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工作证等身份证件,判定该公证申请人的身份是否真实,行为是否确系其本人所为,有无民事行为能力。如某当事人在申办公证时携带他人的身份证件,冒充他人办理公证事项,公证人员就应通过审查排除冒名顶替的情形,否则会产生严重的法律后果。在民事行为能力方面,若当事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办理公证事宜,并提供相应的法定代理人的证明材料。

2)能够证实所公证的行为、事实或文书的内容真实、合法性方面的证据。在公证实践工作中,有些当事人的行为或提供的法律文书内容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公证人员通过对当事人行为的审查,或通过所提供的种种证明材料判断出文书的内容是否属实,如不属实,要求当事人修改提供的相关文书,以确保其文书内容真实、合法。如某当事人向公证机关申请办理放弃继承权公证,并要求继承人给与补偿协议公证,这是违反我国法律规定的,法律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权是无条件的,对此,公证人员应告知当事人需公证的文书内容违反我国法律的规定,不予受理。

3)能够正确、全面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及相应权利方面的证据。在公证实践工作中,有个别当事人为了得到某种私利或其它目的,常对相关当事人和公证机关隐瞒事实真相,使相关当事人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无法表达本人的真正想法。这时,就需要公证机关的公证人员通过询问或其他方式审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还以放弃继承权公证为例:如某当事人向公证机关申请办理放弃遗产继承权声明公证,公证人员向其介绍放弃遗产继承声明的法律后果,其原本以为自己是没有继承权的,后听公证人员的解释,才知道是被其他当事人欺骗来签字的,本人的真实想法是继承遗产。

4)能够反映需公证的文书签名、印鉴是否齐全、真实方面的证据。在公证实践工作中,公证人员对文书上所盖的印鉴需公证人员确认是真实的,签名需当事人本人所为,否则文书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从而导致错假证的发生。如某当事人向公证机关申请委托书公证,申请人应在公证员面前在其提供的委托书上签名或盖章,如属不实,不予办理。

公证机关为了提高办理公证的质量和效率,规避错证、假证带来的风险,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1)加强公证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业务水平。要定期对所有公证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加强对公证业务的熟知程度,强化其对公证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每一个公证人员都懂得做好一份真实有效的公证,即是对国家、政府公信力的展现,也是对公证当事人及公证人员自身权益的维护。

2)加强公证业务的公开、透明程度,接受当事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让我们的公证在阳光在作业,经得起推敲和检验。

3)与政府各相关单位、部门建立协作制度,逐步形成资源共享,便于查询相关信息。

4)建立健全资料档案,对有提供虚假证据材料当事人建立黑名单制度,增强公众的诚信意识。

摘要:公证所需的证据材料,公证人员要依法、依规,按照程序,严格细致地进行收集、审查、验证。要审查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是否充分、齐全,证据材料是否真实有效。收集、审查、验证公证证据的过程是主客观相互统一的过程,每一个证据都和公证事项息息相关,而且与案件事实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公证人员的主观意识是否能如实的反映客观实际,是办好每一项公证的问题所在。

关键词:公证证明材料,收集与审验

参考文献

[1]《公证法》-2006年3月1日施行.

浅谈如何完善公证证明材料的审查 篇3

一、公证证明材料的收集

证明材料一般出自有关单位,文字应规范、严谨,并加盖有效印章。在我国现行的公证举证模式采取当事人主义模式。即当事人是公证证明的主体,公证员处于被动和中立地位,其职能是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加以审查判断,依据事实和法律对当事人所申请的公证事项从公证证明或公证确认的角度给出结论。故此,在我国公证活动中,举证主体为当事人,而非公证员;且公证员对证明材料的审查、核实具有后置性和补充性。

不同的公证事项需不同的证明材料,所以还应按申办的公证种类提交有关证明材料:例如,出生公证、亲属关系公证须提交《出生证》,结婚公证须提交《结婚证》,学历公证须提交《毕业证书》。另外,涉及财产的公证应提交有效的产权证(如《房地产权证》、《山林权证》、《车辆行驶证》、《股权证》、《储蓄存折》等。这些证明材料一般都由申请办理公证的当事人自己提供,由相关的业务主管部门出具。

二、公证证明材料的审查

在公证活动中,公证员应多方位、立体式审查。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材料的审查应当区分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从《公证程序规则》的规定可以理解为:公证机构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或文书的公证,均应审查其行为、事实或者文书的内容和形式是否合法,即采用实质审查的方式;公证机构对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的公证及对文书的副本、影印本的公证,不涉及对文书的内容是否合法的审查,即采用形式审查的方式。

证明材料的审查是指公证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对证明材料进行审查、核实、确定证明材料是否具有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以及证明力有无与大小的活动。

1.查证方法

一是分析的方法。公证员对当事人递交的证明材料,围绕证明材料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证明材料间有无矛盾、以及证明材料形式是否合法进行分析,最终确认哪些证明材料有效及效力大小,从而确认事实。二是调查的方法。比如对于证人证言,公证员必须了解证人的基本情况(包括文化程度、精神状况)以及证人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证言形成的环境等。三是鉴定的方法。如对于成年精神病人是否完全丧失民事权利能力,可要求法定鉴定部门进行鉴定。对于不同证明标准的公证事项,应该使用不同的查证方法。对于形式审查的公证事项,除了对于当事人的身份、民事行为能力以及意思表示进行实质审查外,对于当事人递交的其他证明材料,一般无需特别的分析和调查,只要认为有合理根据即可认可。对于实质审的一般公证事项,除了对当事人的身份等材料进行实质审查外,对于当事人提交的其他证明材料,一般进行书面分析、审查,得出一个高度严密的结论。而对于实质审查的特殊公证事项,对当事人提供的重要的无疑义的证明材料仍需进行调查核实,由此得出一个确定无疑的结论。

2.审查内容

一要对证明材料的来源进行审查,即对当事人和证人提供的证明材料,应从提供的目的、证人和当事人的关系、证人的生理条件、文化水平、证明材料获得的途径进行审查。二要对证明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审查,即审查证明材料本身有无矛盾,是否符合逻辑和事物发展规律,证明材料内容是否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或自相矛盾。三要对证明材料的形式进行审查。如证人证言应有证人的签名或盖章;如鉴定结论,应有鉴定机关盖章及鉴定人签名。四要对证明材料的关联性进行审查。证明材料必须与案件事实有着某种联系,因而能起到证明案件事实的作用。证明材料间必须存在互相印证的关系,即证明材料之间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相向性。

3.判断规则

证明材料的判断是指公证机构确认证据资格和证明力的行为。证明材料的查证和判断,两者密切相连、环环相扣。一般情况下,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规定了若干判断规则,公证领域可直接使用。如《规定》第9条规定的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的事实(众所周知的事实;自然规律及定理;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已为有效公证证书所证明的事实)等。

对于某些特殊的证明材料,须遵循以下规则来审查:

一是非法证明材料排除规则。公证证明材料的合法性是指证明材料的提供、收集、审查必须符合公证活动的要求。首先验证证明材料的表现或者存在的形式是否违法;其次审查证明材料是否违反公证活动所应符合的程序。

二是对书证的判断规则。当事人提交公证机构的证明材料中最多的是书证,其他形式的证明材料相对而言比较少。故此,公证员应根据公证工作的实践,对书证进行一些梳理:①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在查明印章属实的情况下,公证机构对书证内容可直接认定。②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名义出具的证明材料,应具体分析判断。第一,单位非依职权作出的文书,不能认定为有效证明材料。第二,单位在自然人的书面证明上盖章确认的,该份证明材料只能作为自然人的书面证言。单位的盖章只能视为单位对证人身份资格的证明。

综上所述,对公证证明材料的收集、审查、核实是公证员依法出具公证书的基础,是降低公证员执业风险的保障,是维护公证诚信的关键。利用各种方法完善公证证明材料的收集、审查、核实将是广大公证员在公证执业过程中永远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校学籍证明 篇4

在 校 学 籍 证 明

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码

,现该同学为我校

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学历层次为

(中职、高职、专科、本科),学制

年,入学时间为

月,毕业时间:

月。学籍号。

特此证明。

证明人:

职务: 联系方式:

(学校公章)

****年**月**日

学校联系电话:

1、该证明仅用于山东省肥城市“雨露计划”扶贫助学金发放学生身份证明。

2、请学校予以配合,提供完整真实学生信息,以便接受各级检查监督。

3、学校联系电话要真实填写,用于审查核对,否则取消助学金申请资格。

上一篇:治安管理处罚法考点下一篇:“以店养店”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