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技术

2024-06-03

精益管理技术(共8篇)

精益管理技术 篇1

在烟叶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攻坚期,推进精益管理是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和行为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烟叶生产由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重要抓手。实施烟叶精益生产,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实现烟叶生产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对解决烟叶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由粗放管理向集约经营转变、推动烟叶生产转型升级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精益生产(Lean Management)是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杜绝浪费和持续改善为核心,用最少的投入成本获取最大效益的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其本质是利用最小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达到效益最大化。烟叶精益生产要围绕“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持续优化烟叶生产、收购、加工流程,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实现精良品种、精细耕作、科学采收烘烤,突出烟叶品质特色,提升烟叶质量水平。

一、深入调查研究,获得精确的生产及管理信息

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四统一”行业信息化建设要求,组织基层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合作社、基地单元和卷烟企业开展广泛调查,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获得有效信息,经认真整理,系统分析,对应国家局烟站(单元)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档案管理、种植布局管理、合同管理、物资管理、生产技术管理、收购调运管理、烟农服务、绩效考评、原烟质量追溯、主体数据分析等十大模块要求录入电脑;在现有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专业合作社、职业烟农和农业机械信息管理数据库,促进信息资源互联互通、融合共享,实现对合作社、职业烟农和农机具的精确管理;积极引进和推广应用GIS系统进行精准配方施肥作业,实现肥料的环保、高效利用;配合节水带肥灌溉技术,引进或开发应用水肥精准调控信息系统,按照烟株肥水需求量,科学测算肥水施用和灌溉量,实现对水肥的精准调控;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原料与品牌数据库,显著增强原料与品牌数据库和烟叶生产数据库的共享和对接,实现基地烟叶的精准规划和生产,为打造数字烟草夯实基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托精确的信息资源,形成重点技术环节和管理的精进机制。

PDCA 循环

二、科学优化改进,提升精良生产技术水平

(一)优化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按照精益化生产要求,找准制约烟叶生产水平提升的技术瓶颈,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持续改进技术方案;按照“主抓两端,兼顾中间”的思路,着力深化探索壮苗培育、小苗膜下抗旱移栽、成熟采摘和精准烘烤等先进技术;进一步强化精准施肥、节水灌溉和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按照精益生产的要求,深度优化烟叶结构;引进、示范和探索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集成适宜、实用、完善的精良技术体系。

(二)全面推行GAP管理。以生产“生态、特色、优质、安全”烟叶为目标,应用精益管理理念,注重烟叶种植地的生态选择、土壤保育和环境维护,抓好烟叶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过程管理;加强大田管理、采收、编烟、烘烤、分级扎把、保管与包装等交售前环节非烟物质的控制,确保烟叶生产安全性;建立烟叶质量追踪(PMA)体系,实现从烟叶种植到收购环节全程烟叶质量追踪。

(三)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围绕“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综合配套、创新发展”建设思路,把烟叶生产基础设施与基地单元建设、精益生产技术集成发展和精益化GAP管理模式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整合各方资源,全面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尤其要加大烟水、烟路、农机具及“两场”设施的配套建设力度,提高精益生产技术装备水平。

三、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精准化作业生产模式

(一)实施土、肥、水、药精准作业。大力推广植烟土壤保育技术,全面实施土壤改良,推行秸秆还田、绿肥翻压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技术;全面推行基于GIS的精准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化验结果,拟定精准施肥方案,下发施肥通知单,由合作社组织专业队,定量施肥到株;积极探索喷灌(滴灌)、带肥、带药移栽技术,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精确测算水、肥、药用量,精准调控水肥药。

(二)探索农机精准作业方式。合理配置烟草农机,以高效实用为原则,优先配置成熟适用的农业机械,扩大作业环节,提高机械化率。优化烟草农机资源,根据服务半径对农机进行管理调度,有效增加作业天数和时间。准确核算各环节农机作业成本,合理制定收费标准。转变农机作业方式,由合作社按照统一作业标准进行精准作业,确保服务质量。

(三)推行专业化烘烤。依据成熟度标准指导采收,实行分类、定量编烟(装框)、装烟,按照班组制实施专业化烘烤。

(四)推行专业化散叶分级和收购。优化去青去杂、部位颜色分组、定级三个工位人员配置,严格按照工位制进行专业化分级。烟叶站在烘烤工场内直接评级收购和调运,做到烟不进站,人不出场,减少工序,缩短流程。

精准施肥

精准用药

照成熟标准精准采收

专业化散叶分级

四、以细促精,着力推进生产管理精细化

以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按制度化、标准化、程式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细化工作职责、任务目标和工作流程,构建集精华、精髓、精品、精通、精密于一身的长效管理机制,力促粗范管理向精细管理模式转变。

(一)健全品牌原料保障精进长效机制。以卷烟品牌原料需求为导向,依据区域生态条件和烟叶质量风格,进一步细化品种定位、区域定位、烟叶风格特色定位和生态环境定位,建立健全良态、良区、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管理体系,巩固、提升和完善烟叶质量风格特色,切实提升优质原料保障能力。

(二)健全基地、烟区和企业发展的精进长效机制。细化基地、烟区和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短期任务、长远目标、战略计划、决策指令等,严格分解落实到人,并分地块、分个人实施,分环节、分步骤推进,全范围、全过程形成评价、改进、优化、提升的基地、烟区和企业发展长效精进机制。

(三)健全精细化管理制度。细化企业管理岗位职责及工作制度的编制、实施、控制、检查、激励等程序、环节,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管理规范和评价体系等。

五、建立“两线三级”网络,推进管理组织精密化

(一)建立“两线三级”网络组织体系。建立一个层级分明、高度统一的“两线三级”网格化组织体系。站、点(班)、线(组)为三级管理主线,明确职能职责,以片区(网格)为单位,组织技术推广、技术指导、生产管理等具体活动;社、队、组为三级服务主线,明确服务职责,按照育苗工场分区制、烘烤工场班组制、专业分级工位制等要求,开展专业化服务。

(二)强化合作社建设。按照“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运行模式,大力发展“以烟为主、专业服务、多种经营”的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各地的实际配置专业服务队,完善和提升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5个环节专业化服务,积极拓展移栽、施肥、采收、运输等环节专业化服务,形成关键环节全面、全程专业化服务体系。专业队实行班组化管理,每个专业队按服务面积、服务设备数量、工作量及服务人员等因素,分设若干作业组,分组、分片、分户、分地块组织专业化服务,实现精准、高效服务。依托“育苗工场和烘烤工场”、农机具等烟草补贴设施、设备,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积极争取各种扶农、惠农项目和政策,拓展合作社盈利渠道,提高合作社自我发展能力。

六、强化培训,力促人才队伍精干化

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搭建教育培训平台,着力抓好“四支队伍”的建设工作。

(一)打造一支精干的基层管理队伍。以内部培训为主,强化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引进优秀管理业务人员,充实基层管理队伍;建立健全人才队伍成长通道,加强绩效管理,增强活力。

(二)打造一支精干的技术队伍。打通基层站点技术人才晋升通道,提升基层站点的人才凝聚力;在引进和培训的基础上,做强基层技术人才队伍。

(三)打造一支精干的职业化烟农队伍。建立职业烟农数据库,对烟农实行分类管理;通过远程教育和烟农学校等方式,对烟农加强培训,提升烟农整体素质;建立烟农评价机制,在技术指导上优先服务。

(四)打造一支精干的专业服务队伍。严格筛选专业服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按照合作社发展需求和服务人员劳动需求,实时开展定向培训,提升专业服务人员业务技能。

目前,烤烟精益生产尚处于探索阶段,各地要在精确信息的采集、精良技术的完善、精准作业的细化、精细管理的规范、精密组织的形成、精干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按照工业化的思路和方法抓烟叶生产、抓单元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创新运行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形成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一套完善的工作体系,促进现代烟草农业再上新水平。

精益管理技术 篇2

精益生产将丰田生产方式推广到所有的流程工作之中,形成一种流程哲学。通过价值流分析,识别增值与非增值活动,找到浪费及其来源,使“隐形”点显形,精益追求尽善尽美的“七个零”的终极目标。即零转产工时浪费、零库存、零浪费、零不良品、零故障、零停滞、零灾害,从而有效地避免浪费时间、人力和物料,确保向顾客提供按合同生产的产品,并在提高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精益意味着速度,其衡量标准就是流程的周期效率,即增值时间与总提前期的比值。其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它把目标确定在尽善尽美上,通过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生产灵活性、实现无废品和零库存等手段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同时,精益生产把责任下放到组织结构的各个层次,采用小组工作法,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把缺陷和浪费及时地消灭在初始萌芽状态。

问题的由来

钻井工程技术管理的目的是要使钻井施工满足设计要求。钻井工程技术管理在钻井施工中起着重要的规范、科学、引导作用,可以说,如不使用先进的钻井工程技术和优质钻井液体系,就不可能安全、优质、快速地钻井施工,也不可能迅速地取得良好的油气勘探成果,有效地开发和开采油气田。其最终目的就是安全、高效钻井,缩短钻井周期,降低消耗,提高钻井工程经济效益。

精益生产正好能有效地帮助解决这一问题。精益生产方式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其目的是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对市场需求作出最迅速的响应。能尽量满足顾客的要求,而且通过其对各个环节中采用的杜绝一切浪费(人力、物力、时间、空间)的方法与手段满足顾客对价格的要求。精益生产方式要求消除一切浪费,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去掉生产环节中一切无用的东西,每个工人及其岗位的安排原则是必须增值,撤除一切不增值的岗位。

石油钻井企业作为钻井施工单位,如何在确保控制好井下复杂的前提下控制并节约施工成本成为钻井施工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江苏油田钻井处结合精益生产理论对钻井工程技术管理就如何保证钻井施工满足地层和设计的需要,如何合理使用材料,达到降本增效进行了探索性实践。由于精益不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管理哲学思想,能营造出一种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所以在实施之前制定了详细而周密的计划。从人员培训到现场实施和改进措施等,都有具体的实施步骤。目前,效果已经初现,证明精益在钻井工程中的应用是行之有效的。

利用精益生产方式提高钻井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精益生产方式的实质是管理过程,包括人事组织管理的优化,大力精简中间管理层,进行组织扁平化改革,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推行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推行全生产过程(包括整个供应链)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零缺陷;减少和降低任何环节上的浪费,实现零浪费;最终实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方式。江苏油田钻井处在管理上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缩短管理流程,避免管理链出现回路。对重点井、难度井落实到到人,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每天对生产情况进行通报,这样就能对一些特殊井段及时提示。如调整井,根据收集的钻井技术参数,了解周边注水井动态,储备加重材料,及时与甲方沟通,对相关注水井协调关停泄压,避免出水引起的井涌、垮塌等复杂情况的出现。通过管理,做到每井有人管,不留死角,在井下出现复杂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大大缩短了和避免了部分复杂情况的发生。在管理施工井上实行责任到人、奖罚到人,将责任目标层层分解,对全年的事故复杂率、电测一次成功率等指标直接与班组的奖金挂钩,复杂率每升高或降低0.1%,奖罚100元,电测一次成功率升高或降低1%,奖罚1 000元,大大激发了现场管理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如表1统计所示。2006年、2007年在平均井深有所增加、水平井、大难度井增加的情况下,钻井的事故时效较前几年均有所降低。复杂率、事故率每下降0.1%,钻井工程将节约直接经济成本20万元以上。

对现场管理技术人员的住井资料、巡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住井资料、总结等不能及时上交、巡井中数据资料不全的给予处罚,从行政与经济两方面提高了管理质量。与此同时狠抓现场技术管理,通过施工方案的细化,施工过程中的跟踪,提高现场处理的预见性与准确性,降低钻井过程中的复杂,2006年至2007年针对海南福山油田花场构造流砂港组的垮塌引起的井下复杂,起钻挂卡、下钻遇阻,常常出现完钻后不能及时电测完井,造成建井周期的延长,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该区块涠洲组砂岩渗透性强,引起上部井眼小,易造成起下钻时井底压力激动,引发流砂港组易塌泥岩的失稳;另一原因是在处理过程中钻井液处理剂的加入时机不科学。因此在管理上确定了一名技术经理每天跟踪现场的处理和性能的变化,并制定详细的各井段钻井液处理剂的加入时机,加入量和性能的参数的调整,使海南多年困扰的井下复杂率降低6%以上,极大的提高了钻井工程的经济效益。

以降低井下复杂事故为突破口,检验精益生产应用效果

精益管理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想,是一种思维方式。精益生产发源于日本丰田公司,在汽车制造中采用看板式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体现的管理理念是提高速度,缩短程序,降低成本。所以这样的理论也适用石油钻井行业。精益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消除浪费,其中缺陷浪费是表现形式之一。通过采用精益技术工具对过程进行改进。从而使工程达到优质、高效。井下复杂和事故的发生将会导致钻井液成本增加、建井周期延长,工程效益下降。将精益生产方式推广到施工流程之中,形成一种流程哲学,通过价值流分析,识别增值与非增值活动,找到浪费及其来源,使“隐形”点显形。

降低井下复杂事故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以2006年为例,复杂时效每增加0.1%,损失总时间为130.97h,按每天40 000元计算,复杂损失达21.83万元。表2就是一钻井队在同一区块施工的正常井和复杂井的成本对比分析表。

由表2中可以看出,直接钻井液成本相差18.1961万元,钻井周期相差6天。所以对于如何控制复杂,避免时效损失具有探索和研究的实际意义。

1 提高防范事故复杂的意识

以完井电测为例:2007年上半年,井眼准备不充分的井有韦15-25、韦2-70、韦15-17井3口,直接导致电测一次成功率下降了4%。

(1)针对电测不能一次成功的原因制定具体的措施。首先,各级管理者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完井电测准备工作,严格考核电测指标。其次,技术管理和现场操作紧密结合,超前规范、坚决执行技术要求。第三,完善《关于完井电测期间的技术要求》并认真实施。

(2)解决钻井液处理不及时问题。以清罐为例,清罐是固相控制的有效手段,在处理过程中要求钻完流砂层清一次罐,钻至阜宁组前或下完技术套管后再清一次罐,这不仅有利于钻井液的后续处理,更能防止钻井液中的钻屑在钻井液中反复循环被研磨分散成小于1μm的颗粒对钻速造成的影响。

2 对特殊地层、区块的复杂开展技术攻关

海南、徐闻地区地层相当复杂,涠三段泥砂岩互层极易缩径,流二段硬脆性泥岩易垮塌,流三段砂岩易缩径等,根据徐闻、海南出现的复杂问题,经过研究决定从改善钻井液性能方面寻找突破口,通过室内试验,优选防塌剂,多种防塌剂配合使用,并根据返砂情况,及时补充,确保了钻井液的强护壁性。根据室内试验,对其它处理剂也进行了调整,并保持钻井液中的含油量,保证钻井液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通过努力,承钻的花2-6井,莲2井,莲1-1井,花1-3四口井基本无复杂,井壁稳定,其中花2-6井和花1-3井还打破海南佛山油田6项记录,扭转了海南项目被动的局面。

从价值的角度实施精益生产,以技术创新来优质高效的创造效益

首先,从价值的角度避开了不同企业所面临的不同环境的约束,绕开了不同企业不同文化的影响。在整个实施过程,注重对公司价值增加的改善,减少或消除不增加价值的流程或作业。当我们在考虑价值链时,可以发现,每个企业和部门都有惊人的相似性。材料的库存、搬运、超负荷生产等浪费都是不增加价值的流程和作业。通过对各个流程和作业的价值分析,可以找到很多不增加价值的流程和作业,于是采取适合本企业的改善手法进行改善,以提高价值增加率。从价值的角度实施精益生产,更使我们的视野变的开阔了。管理上不停地检查和对作业的确认、材料在井场之间的来回倒运、物资的库存、非生产人员和设备闲置的等待、设备的不断返修或报废以及多余的动作、职能部门间冗杂的流程等等都是不增加价值的环节。其次,从价值的角度更能使我们正确地运用合适的改善工具。以往在实施新的管理方法时,一上来就开始直接学习一些工具,比如QCC、5S等等。而没有分析自身的价值流,于是工具最后变成了形式,做个简单的事情,也生搬硬套的使用这个工具,为的是让领导知道他在进行“改善”。至于该工具对于这个改善是否合适,却没有仔细的考虑。比如,在钻井施工中反复出现复杂,如果仅仅使用QCC,很难恒久地解决问题,而其他的一些辅助工具,比如5S、TPM等等,在这个过程中都可能被用到,至于先用什么,后用什么,中间阶段又用什么,就需要从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减少非价值增加流程或作业的工具就是好工具。但仅仅是实施QCC来进行改善,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改善很难彻底。但当我们从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要运用的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同时可能需要运用好几个工具。最后,从价值的角度实施精益生产,更能使整个实施与实践紧密相结合。我们知道,企业主要的管理系统由3部分组成:愿景与使命、组织、管理系统。从价值的角度实施精益生产可以从企业的愿景出发,分析一个流程或作业是否符合自身的使命,在企业生命周期里,是否有价值。另外,当识别出价值流后,可以很容易判断目前的组织结构是否符合工程项目的要求,因为很多组织结构会降低价值的增加。于是,价值流组织(VSO,又称精益组织)变成为一个企业自身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时,我们的变革的方向才变的更加正确,变革的结果也更令人满意。

在改变流程的同时注重技术创新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缩短流程和取消不增值的流程与科技创新都是为成倍地创造价值服务的。大家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钻井液为例。钻井液作为钻井工程中的血液,钻井液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钻井施工的效益,钻井液在满足携带岩屑、冷却钻头、润滑钻具等基本功能时,更主要的是通过钻井液性能的调整解决钻井中遇到的不同地层的塌、漏、缩、涌等技术难题。地层的物性千差万别,如何能满足不同地层钻井的需要,是钻井液研究的重点课题,也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提高钻井液处理的针对性。在实施精益生产方式过程中,始终把发展研究与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多年来针对不同区块、不同地层特性,研发出多种钻井液体系,从最初的井壁稳定性研究到21世纪以来的环境无害化钻井液体系、新型改性生物产品钻井液体系等,从单一解决钻井过程中的某个问题到综合考虑解决地层问题、环境保护、综合成本控制等综合性的研究。如在钻井液包被抑制性上引进了大分子Coater、小阳离子CSW-1,提高钻井液的抑制性,有效控制了地层造浆,对防止地层的缩径和防垮塌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降低了因缩径、划眼的时间。同时,钠土含量得到控制,钻井液性能稳定,减少了钻井液反复处理的费用,钻井液排放量大大降低;在研究地层稳定上引进聚合醇类产品、超低渗透钻井液等技术,达到协同稳固井壁的效果。如超低渗透钻井液的应用扩大了地层的承压和破裂压力窗口,控制自由水进入地层,在解决井壁失稳上效果显著,该技术在海南、徐闻、花庄等复杂区块的应用,事故复杂率降低6%以上。同样,环境无害化保护油气钻井液和新型改性生物产品钻井液的研究与应用,也有效解决了废弃钻井液对环境的污染。

结语

精益生产方式将以顾客需要与欲望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深深扎根于成本管理之中,同时又将成本管理根植于成本发生的现场,以消灭一切浪费、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断改善为目标,立足于企业整个生产系统的优化。我们相信:江苏钻井完全可以通过引进精益生产方式在成本、质量、快速反应等综合方面极大地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广而扩之,精益生产方式是改革石油钻井施工企业管理思路的推进器。加快我国能源企业界对精益生产方式的研究和应用,将极大提高我国石油工业的管理技术水平,增强我国石油工程整体的竞争能力,为国家创造财富。

参考文献

[1]何桢,赵玉忠.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6).

[2]王颖,何桢.六西格玛在提高考核质量中的应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

[3]顾克江,张小玲.石油工程质量成本控制分析[C]//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2008.

[4]叶飞帆,华尔天.精益企业理念与精益生产实现模式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1998(2).

[5]梅姝娥,仲伟俊,徐南荣.面向对象的生产经营大纲决策支持系统[J].管理科学学报,1997(1).

[6]张小玲,顾克江.科学发展观对质量管理现状的挑战[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8(7).

精益管理技术 篇3

关键词:课程管理;精益思想;双证书制度

应用技术型大学(学院)课程管理的核心工作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保证人才培养适应区域经济、行业发展、目标职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层面的的课程管理必须做到:对整体课程形成新的理念,变“学科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为“工作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把以学科知识系统化为中心的“推式课程”变为以工作为中心的“拉式课程”;发展和建立适应由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学院)转型的学校文化和学习环境,确保学生的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个性发展相联系。通过课程的制定、实施、监控与评价确保学习与教学有高标准的要求并与未来行业发展、职业工作的要求保持一致。

精益化是一种组织原则、观念,也是一种技术。把精益思想引入应用技术型大学课程管理视野,为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学院)转型的课程管理提供了正确、有效而经济的指导原则。

美国学者詹姆斯 P.沃麦克在《改变世界的机器》的基础上概括出精益生产的思想精髓——精益思想,他在著作《精益思想》中概括了精益思想的5个原则:精确地定义特定产品的价值;识别每种产品的价值流;使价值不间断地流动;让客户从生产者方面拉动价值,永远追求尽善尽美。

课程的价值是课程满足主体(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的一定需要,是课程对人和社会的意义。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是联系学科专业的纽带。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直接面对学生的界面,是学生专业水平提升与职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学生安生立命之本。高等学校的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对课程的管理与实施,将表象化专业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从专业水平、职业能力、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形成学生从事职业的素质。应用技术型大学课程管理必须在文化素养、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目标职业所构成的价值流,在课程管理每一个节点,精准地实施课程管理,消除不必要的课程环节,最大限度地利用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与目标职业的适切度。

课程的设置要改變从学科出发的思想,让用人客户从职业终端拉动价值。

一、以终端需求为课程的逻辑起点,变“推式课程”为“拉式课程”

应用技术型大学作为地方人才培养基地,必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地方经济是相对完整有机系统,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服务,应用技术型大学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形成一个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匹配的高等教育系统。因此,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课程要以地方经济的发展目标和规划为专业课程顶层设置为指针,转变从学科出发的课程管理思想,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高校的技术创新与人才支持,高校专业课程的设计要以地方产业规划为指针,并具备适当的前瞻性。

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课程理念,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约束,打破学科的界限,走出象牙塔中学科课程的孤岛,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的特征与地方产业的发展,并基于学生未来的工作过程、学生能力与个性发展的要求进行应用型大学的课程顶层设计,课程设置要着眼于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的训练与培养。按照精益思想的要求从用人终端拉动的课程设计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要进行精准的人才市场调查,基于地方产业发展解决专业定位问题,把人才市场的调查作为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二是要探索培养模式,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工作课程、职业成长过程紧密结合,摸索产学研三位一体培养人才的方式与途径,建立课程改革的指导框架;三是实施市场终端拉动,落实就业导向实质性改革,解决课程设置的原则、课程载体的选择、课程内容的重构、课程标准的制订、课程实施与评价等问题。

二、依据应用技术型大学课程的价值流节点,构建起理论课程体系、专业能力课程体系、综合实践课程体系。

应用技术型大学要有本科底蕴,又要有职业特色,本科教育是其本质,运用技术是其优势,职业特征是其运用性最直接的表现。构建以提高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为目标的理论课程要彰显其本科特征,不能强调应用型而降低本科标准。专业能力课程体系要为理论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架起桥梁,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要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相衔接。综合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要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学生能力与个性发展相联系,把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相联系。

三、推行“双证书”制度, 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接轨。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课程就是在培养比较宽厚的专业基础上,立足于对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根据课程的性质和作用确定课程内容,从而体现职业综合素养,将职业资格认证的目标要求融入相应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目标,以目标职业对专业的要求,设置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课程体系。

职业资格认证考核是基于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是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考核评价。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课程评价方式要摆脱传统高等教育的考核评价形式,形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评价方法,与职业资格认证考核相互衔接。

首先,课程目标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衔接。要使专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职业素质目标成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课程目标,成为与国家职业资格要求相衔接的纽带。其次,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衔接。构建以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为基础,以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最后,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认证的衔接,形成高等教育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认证等级的对应体系,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认证。

精益管理和6S管理 篇4

本文来自:6sigma品质网

www.6sq.net

作者:peterwang

一、精益生产

20世纪50年代,在世界能源、日本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为了取得世界汽车竞争力,满足客户多种需求。丰田汽车公司建立了准时化观念上的拉动式生产模式生产系统,以应付小订单多品种的挑战,在80年代中期被欧美企业纷纷采用。随着微利时代的来临,精益生产模式成为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

精益生产是相对大批量生产而言的,精益生产注重时间效率,其焦点是识别整个价值流,使价值增值流动并应用顾客拉动系统,达到生产均衡,并且,使价值增值行为在最短的时间内流动,找出创造价值的源泉,消除浪费,在稳定的环境下以最低的成本及时交付高质量的产品。

精益生产以6S管理、目视管理、KANBAN(看板管理)、TPM(设备自主保全)管理、SMED(快速换模)为基础,以VA(价值流分析)、IE(工业工程)为分析工具,以消除生产中的七种浪费和JIT(准时制)生产为核心,寻找精益的方式进行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

二、精益管理应用工具及核心

1、IE(Industrial Engineering)管理:利用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和动作分析获得最佳程序和方法,然后再利用时间研究将所有作业制定出标准时间。

2、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管理:全体人员,包括企业领导、生产现场工人以及办公室人员参加的生产维修和保养体制。TPM的目的是为达到设备的最高效益,它以小组活动为基础,涉及设备全系统。

3、JIT(Just in time)生产:以拉动生产方式为基础,以平准化(Leveling System)为条件,以市场为龙头在准确的时间内、生产出合适数量、高质量的产品的生产模式。

4、VSM(Value Stream Mapping)价值流分析:对产品通过其基本生产过程所要求的全部活动进行增加价值和不增加价值的分析技术,可以使得价值流中的问题显现出来,这样就可以应用各种精益技术将不增值的活动--即浪费消除,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5、生产中应减少的“七种浪费”

精益生产的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它把目标确定在尽善尽美上,通过不断 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生产灵活性、实现无废品和零库存等手段确保企业在市场 竞争中的优势,同时,精益生产把责任下放到组织结构的各个层次,采用小组工作法,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把缺陷和浪费及时地消灭在每一个岗位。精益 生产方式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生产制造系统,同样也体现在产品开发、协作配套、营销 网络以及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它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标准的全球生产体系。在生产管 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七种浪费”:

a、不良品浪费:人为操作失误;设备/工具不稳定;不按照标准作业;来料不稳定;设计没考虑装配需求;环境温度/湿度/静电;存放周期长等因素造成的不良浪费。

b、过量生产的浪费:超出下一操作的需求量、提前生产下一操作的需求、设备速度过快等因素造成的过量生产而产生的浪费。

c、过分加工造成的浪费:超出/低于产品特定需求的精度、多余的作业项目造成的浪费

d、搬运的浪费:工厂内物料、半成品、成品等来回搬运造成的浪费。

e、库存的浪费:交货周期过长、错误的订货量等因素造成的原材料、产成品库存量过多造成的浪费。

f、移动的浪费:动作太大、单手空闲、转身动作过大、操作动作不流畅、重复/不必要的动作、不必要的弯腰动作等因素造成浪费。

g、不平衡浪费:人员工作分配不合理、计划对人员需求不均匀、设备产能搭配不合理、设备故障、物料短缺、信息流与物流不同步等因素造成的浪费。

6、持续改善

持续改善是精益生产思想的精髓和推进精益生产的最有效管理手段,它起源于日本的KAIZEN(改善),意为不断(Continuous)改进(Improvement)流程(Process)。目标是通过对企业流程的改善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完善售后服务。

三、6S管理

(一)6S的定义、目的、作用

6S是指整理(Sort)、整顿(Straighten)、清洁(Sweep)、规范(Standardize)、素养(Sustain)(Safety),上述6项内容的日语罗马拼音首字母均为S,故称6S。1S—整理

整理含义:将必需物品与非必需物品区分开,在作业区只保留必需物品。

整理目的:腾出空间,防止误用。

整理作用:

1、现场无杂物,通道畅通,增大作业面积,提高效率。

2、减少碰创,保障生产安全,提高产品质量

3、有利于减少库存,节约资金。

4、干净明亮的作业环境,会使员工心情舒畅

2S—整顿

整顿含义:将必需品定置摆放,放于任何人都能立即取得的状态

整顿目的: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

整顿作用:

1、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减少到0,自然提高了生产效率

2、异常情况(如丢失、损坏)能马上发现

3、其他人员也能明白要求和做法

4、不同去做结果相同,标准化。

3S—清洁

清扫含义:将岗位变成干净整洁,将设备维护保养好,创造良好环境

清扫目的:稳定品质,达到零故障和零耗损

清扫作用:经过整理整顿,必需品处于立即能取到的状态,但取出的物品还必须完好可用。

4S—规范

规范含义: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标准化,制度化。

规范目的:惯例和制度,是标准化的基础,企业文化的开始。

规范作用:维持,持续改善。

5S—素养

素养含义:对于规定了事情,大家要按要求执行,并养成一种习惯。

素养目的:用户看见积极的工作氛围,井然有序的作业环境,品质有保证—-订货—-大家有效益

素养作用和体现:6S源于素养,终于素养。实现员工素质的本质上提高。

员工素养的基本要求:

1、作为员工,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按标准作业。

a、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遵守出勤,会议时间;

b、保持良好状态。(无故脱岗、不可看小说,打磕睡,吃零食);

c、规范着装,正确配戴名签或工作证;

d、待人接物诚恳有礼貌;

e、积极认真,敬业乐业;

f、尊重他人,为他人着想。

2、作为社会人,遵守社会公德,热爱公益事业。

3、作为家庭成员,有责任感,敬老爱幼,关心家人。

6S—安全

安全含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力争杜绝伤害发生。

安全目的:杜绝伤害发生

安全作用: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到有效防护

(二)6S的效用

6S的五大效用可归纳为:5个S,即:Sales、Saving、Safety.、Standardization、Satisfaction。1.6S是最佳推销员(Sales)

被用户称赞为干净整洁的企业,用户对这样的企业有信心,乐于下订单。口碑相传,会有很多人来企业参观学习。

整洁明朗的环境,会使大家希望到这样的企业工作。

2.6S是节约家(Saving)

降低很多不必要的材料以及工具的浪费,减少“寻找”的浪费,节省很多宝贵的时间。

能缩短工期,提高效率。

3.6S对安全有保障(Safety)

宽广明亮,视野开阔的现场,物流一目了然。

遵守堆积限制规定,危险处一目了然。

走道明确,不会造成杂乱情形而影响工作的顺畅。

4.6S是标准化的推动者(Standardization)

“3定”、“3要素”原则规范现场作业。

大家都正确地按照规定执行任务。

程序稳定,带来品质稳定,成本也稳定。

5.6S形成令人满意的现场(Satisfaction)

明亮、清洁的工作场所。

员工动手做改善、有成就感。

精益化管理 文档 篇5

5月30日,山西公司组织全省输电专家库专家,在总结2011年~2012年红旗工区创建的基础上,结合山西输电线路运维现状,以及直升机、无人机和人工协同巡检模式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对《输电专业精益化管理提升实施细则》《输电专业精益化管理考核评价规范》《标准化(红旗)输电线路建设标准》进行了讨论修订。并制定了5方面重点工作,确保持续推进输电专业精益化管理提升工作。

本次的重点工作主要内容。一是按照工作方案,规范管理模式和流程,建立统一实用的制度标准体系,推进新技术新设备应用,逐步建立直升机、无人机、人工巡检三者相互协同的输电线路新型运检模式;二是推进输电专业标准化建设,提升输电线路本体、附属设施及通道环境的标准化水平;三是加强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全面开展状态巡视,季节性输电线路隐患排查,常态化治理;四是加强输电线路检修管理,强化设备分析评估,科学制定检修策略,积极开展线路专项治理工作;五是提升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水平,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全面纳入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关口前移,推行属地化管理模式,加强线路外破故障问责力度。

山西公司将结合重点工作计划,按照二十四节气工作法,突出季节性、时段性,分阶段推进输电专业精益化管理提升工作,同时加强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王志利)

青海新闻网讯 3月7日至11日,青海铁通宋宜宏总经理带领网运部长李亚青部长,在西宁铁道通信中心熊国文主任和运维安全部技术主管的陪同下,深入到西宁中心管辖的西宁无线列调地面工区、检修工区、测试工区、北站工区,以及西格线全部班组,对设备计表维护、春检工作、施工防护、班组管理、省公司二届一次职代会精神的学习贯彻情况、员工的日常学习、生活情况进行了检查指导。

为了了解光电缆运用质量的好坏,检查过程中重点对托勒-哈尔盖-刚察、乌兰-柯柯、德令哈-陶力等区段的40芯光纤进行了测试;测试了湟源-申中、陶力-柴凯间的7*4电缆的直流电气特性;抽测了个别机房的联合地线电阻和检长途光电缆径路的地线电阻。在K395-K396区间徒步对线路标石进行了查看;宋总一行还深入到各班组了解员工学习情况,在柯柯特机工区,宋总让三位见习生绘制了刚察—德令哈的接入网网络图,宋总

在看完三位见习生绘制的网络图后表示满意,并鼓励她们再接再厉,继续提高业务水平。宋总一行的深入细致的检查,使基层班组员工深刻感受到上级领导工作作风之细和严谨,为员工更好地开展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西宁铁道通信中心将把上级领导的实干精神当作西宁中心下一步开展工作的动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公司二届一次职代会精神,开展好“五个一”活动,积极组织,有序开展春检工作,在提高设备运用质量和线路维护质量上有一个新的提高。大足供电迎市公司检查输电精益化管理工作

中电新闻网讯 通讯员韦心 报道10月16日,重庆市电力公司输电专业精益化管理提升检查组宋伟一行4人,来到大足供电公司就公司输电专业精益化管理提升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听取了大足供电公司关于输电专业精益化管理工作的报告,并对大足供电公司输电精益化管理工作进行了指导。

为迎接输电专业精益化管理提升检查组,大足公司在公司四楼会议室召开了大足公司输电专业精益化工作汇报会,公司领导魏红兵、运维检修部负责人、35KV输电线路运检班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运检部负责人就大足公司开展输电专业管理提升情况进行了汇报。市公司检查组在听取汇报后强调指出:此次检查是为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输电专业精益化管理提升工作要求和输电专业工作部署要求而进行的,输电专业精益化管理工作内容丰富涉及的工作量大,要求公司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的开展,才能取得切实的成效。

汇报会后,检查组深入运检部及35KV线路运检班查看了输电精益化管理开展情况、标准化线路建设、防山火工作、防雷工作、防污闪及线路缺陷、线路春(秋)检落实等方面的资料。并深入35KV马城、马围线路,实地深入查看了大足公司标准化线路建设现场及一线员工作业。

随后,检查组就检查情况向大足供电公司进行了反馈。检查组首先对大足供电公司在开展输电专业精益化管理提升工作所作出的努力和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大足公司在开展输电精益化管理提升工作中亮点突出:一是PMS系统内输电线路设备台账完整率、输电线路台账录入及时率为达到100%;二是对新建输电线路和辖区内迁改的输电线路进行GIS数据的采集和更新,将新建输电线路和迁改数据导入了GIS系统和新的雷电定位系统,为今后更好的管理输电奠定了基础;三是对于外破、山火、通道管理,大足公司印制了大量的宣传单并与区消防队,共同建立了输电线路通道山火应急方案等措施得力;四是对于员工的技能和输电运维管理知识方面及时开展了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为员工胜任该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五是:组建带电作业班开展了多次带电作业工作,有力推动了输电线路精益化管理提升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检查组还就该公司在输电专业精益化管理提升低还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检查组指出:一是大足公司受自身自有线路电压等级(仅有35kV,在2012年开始代维110kV线路),加之其人员少等客观条件制约,无力承担大型的检修工作。二是大足公司未开展盐密、零值等检测工作,无相关数据,对于线路相关故障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希望大足公司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加大投入使输电线路精益化管理工作得到更大提升为生产运维服务。大足公司领导魏红兵表示:公司将从人员结构、人员培训方面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升输电专业精益化管理工作,同时希望市公司及电科院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技术支持。正值输电专业一全面落实省公司、市公司迎峰度夏等各项工作部署,有序推进设备过夏“六防”综合治理之际,7月19日,迎来国网公司精益化管理提升工作检查组指导工作,该专业从安全管理、运行管理、培训管理、红旗线路建设、红旗(标杆)工区创建、红旗班组对标竞赛、基础管理、科技创新、输电线路综合治理等方面,呈现“六大”亮点受到检查组一致好评。

亮点一:建立健全精益化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全面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对每个关键节点、每个岗位提出具体要求,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精益化管理制度体系。

亮点二:建立影像化管理信息平台。自主开发集“数据采集、查询、分析、控制”功能为一体的影像化管理信息平台。为设备运维提供了方便、实用、全面、准确的影像化基础资料数据库。

亮点三:实施专业化巡检,优化运维管理方式。针对每条线路的具体特点,编制现场运行规程。采取正常巡视、专业巡检和专家巡视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线路运维质量。

亮点四:立足专业实际,深化科技创新。自主完成“防绕击侧针机械自动拆除与无线智能探伤检查”、“输电线路检修作业防碰撞提升器”、“输电线路导航系统”、“输电线路应急抢修远程指挥系统”等实用型科技成果,提高输电线路运维科技含量。

亮点五:建立输电线路综合培训基地。设置了线路停电检修、带电作业、巡视、测试和缺陷识别等五大类22项常规培训科目,为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反事故演练、技术比武等职工日常培训活动提供了重要场所。

亮点六:“默默奉献、坚韧挺拔”铁塔文化落地生根。以文化展览室、安全教育室、党员活动室为主要阵地,凝心聚力,传承文化,为企业发展和职工素质的整体提高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国网北京平谷供电公司通过输变电专业精益化管理检查

11月12日,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专家组对平谷公司输变电专业精益化管理及输电

线路、变电站标准化工作进行评价检查,以全面提升输变电专业精益化管理工作水平,确保地区安全可靠供电。

专家组首先听取了平谷公司自查自评工作汇报。平谷公司在输电专业精益化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要求,在专业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运行维护管理、标准化线路建设、状态检修管理、专项技术工作、班组建设、应急管理、新(改、扩)建工程管理、人员培训考核、资料及档案管理等11个方面,按照精益化管理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规定,线路和设备运行良好。输电专业采用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和反馈意见的方式,检查了平谷公司精益化管理工作和标准化线路建设情况,标准化线路专家组依据《考核评价细则》和《标准化线路检查考核评价方法》随机抽取110千伏滨盘一、二路,110千伏平泃一、二路,以及平华一、二路等进行了详细检查。变电专业检查组根据变电站标准化评价标准随机抽取了110千伏峪口变电站进行检查。检查组采用资料查阅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变电站标准化评价工作。记者在现场看到,检查组对110千伏峪口变电站的内外部环境、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情况进行了仔细检查,并采取现场指正和照相取证的方式对不足之处一一指出,平谷公司工作负责人对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认真予以记录,表示将按照要求及时整改。

专家组在检查工作总结中对平谷公司的输变电专业精益化管理及输电线路、变电站标准化管理工作总体给予肯定,要求严格按照考核评价细则和检查考核评价方法的规定,在细节上继续下功夫,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地区安全可靠供电

威海供电推行线路属地化管理共保安全供电

连日来,威海地区持续高温,最高气温多次超过35度,全市民生用电负荷急剧增加,电网供电负荷一直维持高位运行。为保证电网主网架安全稳定运行,8月15日,国网威海供电公司与荣成、文登、乳山三县(市)供电公司签订《输电线路委托运行维护管理协议书》,推行输电线路属地化管理,市县一体合力承担35千伏至220千伏电压等级输电线路运维业务,共同确保电网安全供电。

威海电网目前共有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共115条,总长度1631.849千米,由威海供电公司30余名线路巡视人员承担,人均巡视长度为44.1公里,位于山东省前列。实施线路属地化管理后,可有效调动输电线路防护资源,提升线路防护力度。根据《输电线路属地化管理办法》,各县(市)供电公司负责护线责任段的日常巡视、防护工作,及时发现、制止、上报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行为或隐患,解决输电线路在属地基建、运行、检修中遇到的纠纷,组织清除输电线路保护区内的各种障碍、隐患。

此外,为确保属地化管理取得实效,威海供电公司实行管理信息分类报送和月报制度,定期对三县区域输电线路属地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月组织输电运检人员对属地化管理线路进行挂牌监督,对三县公司属地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并于每年召开专业会,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精益生产管理 篇6

精益生产管理,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拉动,以消灭浪费和不断改善为核心,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成本和运作效益显著改善的一种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它的特点是强调客户对时间和价值的要求,以科学合理的制造体系来组织为客户带来增值的生产活动,缩短生产周期,从而显著提高企业适应市场万变的能力。

益生产

精益生产是多品种小批量条件下的最优生产方式,实施精益生产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因而被誉为第二次生产方式革命。

精益生产的理念最早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的核心是追求消灭一切“浪费”,以客户拉动和JIT(Just-in-Time)方式组织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形成一个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的独具特色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时至今日,随着制造和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精益生产的含义已经超越了当初的TPS。美国在研究了包括精益生产在内的各种管理模式后,又提出了二十一世纪的制造企业战略——敏捷制造。可以认为,精益生产是通向敏捷制造的桥梁。敏捷企业是指那些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迅速实现自我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具有敏捷的快速反应能力的企业。因此,没有精益生产管理为基础,企业难以实现敏捷制造。

实现精益生产管理,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消灭浪费。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浪费现象繁多,要消灭浪费,首先要判别企业活动中的两个基本构成: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

精益生产分类

精益生产将企业生产活动按照是否增值划分为三类:增值活动、不增值尚难以消除的活动、不增值可立即消除的活动。精益生产将所有的非增值活动都视为浪费,并提出生产中的七种浪费(Muda),实施精益生产就必须着力消除此七种浪费。长期以来,人们重视增值活动的效率改善而忽视向非增值活动的挖潜。研究表明,物资从进厂到出厂,只有10%的时间是增值的,精益生产成功秘诀就在于将提高效率的着眼点转移到占90%时间的非增值活动上去。

精益生产价值确定

企业实现价值的源头是顾客,精益生产提出产品价值由顾客确定,要求从顾客角度审视企业的产品设计和生产经营过程,识别价值流中的增值活动和各种浪费。企业应消除顾客不需要的多余功能和多余的非增值活动,不将额外的花销转嫁给顾客,实现顾客需求的最有效满足。

精益生产将所有的停滞视为浪费

精益生产将所有的停滞视为浪费,要求促进停滞物流转运行,跟不上进度的果断摒弃,各增值活动流动起来,强调的是不间断地价值流动。传统的职能分工和大批量生产方式,往往阻断了本应动起来的价值流,造成大量浪费,如大量在制品积压、生产资金占用、厂房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大、批次质量风险等等。

精益生产认为过早过量均是浪费

精益生产认为过早生产、过量生产均是浪费,应以需求拉动原则准时生产。需求拉动就是按顾客(包括下游工序)的需求投入和产出,使顾客能精确的在需要的时间得到需要的产品,如同在超市的货架上选取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把用户不太想要的东西强行推给用户。拉动原则由于生产和需求直接对接,消除了过早、过量的投入,而减少了大量的库存和在制品,大幅压缩了生产周期。

精益生产要求人们要识别价值流

精益生产要求人们要识别价值流,采用JIT(准时化)、一件流等方法实现增值活动按需求连续流动,并应用5S、TPM、防错、快速转产等方法为价值流动提供支持和保障。精益生产的实施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其改进结果必然是浪费的不断消除、价值的不断挖掘,以及企业活力的不断增强。

精益生产追求完美的持续改善

精益生产追求完美的持续改善,改善是以需求为基础的,要求工作人员并不只做会做的事,更要向应该做的事挑战,成为改善者而不是被改善者,对于被改善的事件彻底追究事件真相,改善设备之前先进行员工作业改善,保证其对改善的适应性,而在改善方案确定之后,首先确认安全和质量,否则改善也将成为一种浪费。

精益生产的思想内涵

精益生产的思想内涵可概括为五点,分别是顾客确定价值、识别价值流、价值流动、需求拉动、尽善尽美。理解并应用好此五项精益思想原则,就掌握了精益生产的成功秘诀。

精益生产的主要企业

中国企业主习惯的管理方法是: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长期关注的主题是品质的提高、成本的降低、交期的缩短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深圳市聚人众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聚人众)一直以来致力于中国制造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生产提高。以EMI为主导,以中国文化为内涵,将EMI方法融汇其中,帮助企业领悟EMI思想,实践EMI方法,培养EMI人才。为创建适合于中国企业自身特点的经营管理模式,塑造中国企业的核心企业文化而不断努力。

其中聚人众的服务包括:制造业的现场可视化系统工程、设备PTM/事务效率化系统工程、品质管理系统优化工程、中国工厂供应链系统优化工程、制造管理成本持续节减系统工程。目前聚人众已为国内外数十家企业提供管理咨询项目服务,为数百家企业提供培训和现场改善指导服务,行业覆盖汽车、机械、电子、化工、服装、医药等。

“没有精益,戴尔不可能超越IBM;没有精益,丰田不可能取代通用。”精益生产方式是目前全球企业公认的以最低成本生产出最高品质产品的管理运营方式,是企业赢取市场的“杀手锏”,是中国企业面临全球化竞争的必修之课。精益六西格玛黑带大师杨彬誉老师,以15年世界500强日系企业管理经验结合亲自辅导的三大咨询案例,将精益管理具体形象地呈现在您的眼前。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结果反馈,直至持续改善机制的建立,带您深入剖析三大知名企业精益改制的来龙去脉,揭示成功改制背后的点点滴滴。以最简单易行的方法,给您的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杨彬誉

华制集团副总裁,精益六西格玛黑带大师,中山大学总裁班特邀讲师,中国少数能用日语讲授精益课程的精益专家。杨彬誉老师拥有15年世界500强日系企业工作经验,精通日系企业在客户链、制造链、供应链的系统成本优化、系统效率提升以及质量管理工作,亲自辅导过的精益六西格玛黑带课题超过一百个,曾为松下电器、科勒集团、三一重工等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精益制造链》主要内容:

一、系统成本诊断

(一)二、系统成本诊断

(二)三、实际问题如何转化为统计问题

四、品质成本指标体系的构建

五、综合成本控制

(一)六、综合成本控制

(二)七、系统成本评价 发现改善切入点

八、全员生产管理与维护

九、成本战略及产业链布局

(一)十、成本战略及产业链布局

(二)中国企业的精益生产管理现状

基础“5S”管理方面

整理、整顿尚有欠缺,现场存在很多问题点,定臵管理混乱。

几乎没有目视管理,目视管理不明确,缺乏标识,物品寻找浪费时间。有问题时不能及时发现。

标准规范化管理做得不够,生产工作缺少标准化,作业标准不完善,标准制定不合理。

设备维护保养机制不健全,故障较多,故障停机次数比较频繁。

生产运营与生产现场

部分人员生产理念落后,没有形成以定单为中心的生产运作理念。

生产统计与分析系统不完善,难以有效评估公司生产系统的状况。

生产模式造成中间在制品较大,占用了较大的资金和生产空间。

色浆配臵和样品试制操作不规范,导致浪费了大量生产时间。

对交货期不断调整,掩盖了制造过程中的许多问题,生产中的问题不能及时暴露解决,造成系统反应速度缓慢。

现场缺乏作业标准,员工作业不规范,随意性强,造成品质不良。

现场无标准作业管理的目视工具,管理混乱,现场物流管理缺乏标准,造成物流混乱。

品质管理方面

品质保证体系不够健全,部品检查、制造检查、QC检查、自主检查等检查体系要加强。

质量的过程控制能力较弱,造成大量的质量成本损失。

品质的目视管理、事先品质工程诊断、预防管理、事后品质对策改善做得不够。质量数据分析不彻底,无法进行作业行为改善。

管理气氛及人员能力方面:

基层管理者的素养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管理技术需强化掌握,特别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自处理能力。同时需要先进管理理念的培训。

需要进一步营造改善的气候氛围,进行环境渲染,如:员工培训、标语口号、现况板等方法来改善环境,从员工素养提升入手,开展改善提案活动,从而使公司整体水平提升。

精益生产的特点

拉动式准时化生产

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生产起点.强调物流平衡,追求零库存,要求上一道工序加工完的零件立即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

组织生产线依靠一种称为看板(Kanban)的形式。即由看板传递下道工序向上道工序需求的信息(看板的形式不限,关键在于能够传递信息)。生产中的节拍可由人工于预、控制,但重在保证生产中的物流平衡(对于每一道工序来说,即为保证对后退工序供应的准时化)。由于采用拉动式生产,生产中的计划与调度实质上是由各个生产单元自己完成,在形式上不采用集中计划,但操作过程中生产单元之间的协调则极为必要。

全面质量管理

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由生产中的质量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检验与控制在每一道工序都进行。重在培养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在每一道工序进行时注意质量的检测与控制,保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根据情况,可以立即停止生产,直至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不出现对不合格品的无效加工。

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一般是组织相关的技术与生产人员作为一个小组,一起协作,尽快解决。

团队工作法

团队工作法(Team work)。每位员工在工作中不仅是执行上级的命令。更重要的是积极地参与,起到决策与辅助决策的作用.组织团队的原则并不完全按行政组织来划分,而主要根据业务的关系来划分。团队成员强调一专多能,要求能够比较熟悉团队内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保证工作协调的顺利进行。团队人员工作业绩的评定受团队内部的评价的影响。(这与日本独特的人事制度关系较大)团队工作的基本氛围是信任,以一种长期的监督控制为主,而避免对每一步工作的稽核,提高工作效率。团队的组织是变动的,针对不同的事物,建立不同的团队,同一个人可能属于不同的团队。

并行工程

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在产品的设计开发期间,将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最终需求等结合起来,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按要求的质量完成。各项工作由与此相关的项目小组完成。进程中小组成员各自安排自身的工作,但可以定期或随时反馈信息并对出现的问题协调解决。依据适当的信息系统工具,反馈与协调整个项目的进行。利用现代CIM技术,在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期间,辅助项目进程的并行化。

精益生产推行步骤

1、选择要改进的关键流程

精益生产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强调持续的改进。首先应该先选择关键的流程,力争把它建立成一条样板线。

2、画出价值流程图

价值流程图是一种用来描述物流和信息流的方法。在绘制完目前状态的价值流程图后,可以描绘出一个精益远景图(Future Lean Vision)。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图标用来表示连续的流程,各种类型的拉动系统,均衡生产以及缩短工装更换时间,生产周期被细分为增值时间和非增值时间。

3、开展持续改进研讨会

精益远景图必须付诸实施,否则规划得再巧妙的图表也只是废纸一张。实施计划中包括什么(What),什么时候(When)和谁来负责(Who),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设立评审节点。这样,全体员工都参与到全员生产性维护系统中。在价值流程图、精益远景图的指导下,流程上的各个独立的改善项目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使员工十分明确实施该项目的意义。持续改进生产流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消除质量检测环节和返工现象;消除零件不必要的移动;消灭库存;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减少生产准备时间;消除停机时间;提高劳动利用率。

4、营造企业文化

虽然在车间现场发生的显著改进,能引发随后一系列企业文化变革,但是如果想当然地认为由于车间平面布臵和生产操作方式上的改进,就能自动建立和推进积极的文化改变,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文化的变革要比生产现场的改进难度更大,两者都是必须完成并且是相辅相成的。许多项目的实施经验证明,项目成功的关键是公司领导要身体力行地把生产方式的改善和企业文化的演变结合起来。

传统企业向精益化生产方向转变,不是单纯地采用相应的“看板”工具及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就可以完成,而必须使全体员工的理念发生改变。精益化生产之所以产生于日本,而不是诞生在美国,其原因也正因为两国的企业文化有相当大的不同。

5、推广到整个企业

运用精益思想实施精益化管理 篇7

关键词:精益思想,企业管理,精益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驱使企业认真审视所处的现实环境与拥有的资源条件, 选择与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一些管理策略, 如实施精益化管理, 以谋求企业发展的新活力和高效益。

一、“精益思想”的内涵及影响

“精益思想”源于精益生产, 是美欧管理学者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 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生产组织方式为基础总结提出的。它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经营运作理念、方法、技术、工具等集成的科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 以人为本是组织文化的基石, 价值流是管理关注的焦点, 精益求精是管理追求的目标, 杜绝消耗资源但不创造价值的活动, 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和各方的共赢。精益生产方式创造了20世纪工业企业再造的奇迹, 在汽车、航空、电子等行业被作为新一代工业革命在推广。进入2 1世纪, “精益思想”跨出了制造业, 作为一种普遍的管理哲学在各个行业和政府部门传播和应用。“精益思想”冲击和再造了近百年来人们习以为常的大规模成批处理和层级管理的观念, 提高了人类各种社会活动的效率, 节省了资源消耗, 改进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效率和质量, 成为新一轮管理革命的指导思想。“精益思想”在不同行业的扩散应用说明, 它完全能够成功移植到其他社会环境中去。

二、实施精益化管理的着力点

1. 有效配置利用资源, 实现企业高效益的诉求。

“精益思想”追求客户和企业都满意的质量, 追求成本与质量的最佳配置。其核心思想是以整体优化的观点合理地配置和利用企业拥有的生产要素, 消除生产过程一切不产生附加价值的劳动和资源, 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首先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构建起精简高效的框架, 在此框架下优化人力资源组合, 积极探索实行全员聘任、柔性引进、聘请兼职、人事代理、人员派遣等用人方式的开放的动态人事管理机制;其次通过改革分配制度, 较大幅度地向骨干倾斜, 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充分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建立全成本管理机制, 积极推行绩效拨款和分配制度, 坚持财权和事权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完成任务的绩效, 决定增加或减少投入, 产出更大的效益。

2. 构建高效率运行机制、制度, 提高管理效率、效能。

“精益政府”概念源自“精益思想”, 它实施的是一种以精细操作为特征、致力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管理方式, 包含细化、量化、流程化、标准化、协同化、经济化、实证化等最基本的方法层次。当前, 许多企业内部职能重叠、资源相对分散, 导致资源浪费、系统化运行不畅、执行力不强等“效率黑洞”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企业可以借鉴“精益政府”建设的方法论体系, 以实现管理规范化与决策民主化的有机协调, 从以行政管理为主线转移到“以人为本”上来;建立健全规范、高效、有序的工作标准、流程及制度体系, 实施体现“精、准、细、严”理念的精细化管理, 解决成本、效率、执行力、衔接配合等问题;同时还要追求实现管理的刚性与柔性统一, 积极营造一种奋发向上、和谐愉快的文化氛围, 使职工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 增强凝聚力, 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三、实施精益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 绝不是简单植入“精益思想”的理论、技术手段, 而是要在创建精益的过程中, 实现精益智慧与企业管理实际的真正耦合。

1. 营造激发群体智慧的思想舆论环境是重要前提。

科学管理思想之父泰勒指出, 离开了心理革命, 科学管理就不复存在。如同“精益企业”、“精益政府”建设一样, 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这个过程本身是由丝丝相扣而又错综复杂的多个环节组成, 还体现在参与人员众多, 是各方面利益博弈的结果。精益化管理实施方案一经制定, 就要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宣传, 形成关注这一方案实施的舆论氛围, 使职工认识到:实施精益化管理目的是为他们自己提供真正的服务。从而引导他们充分理解自己的角色, 适应新变化, 选择和实施新的行为与方法。

2. 建立统一的执行、评价标准体系是关键所在。

管理学激励理论认为, 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 通过激励充分调动组织整体的创造力与个体的能动性, 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 建立统一的执行、评价标准对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而言尤为关键。设计评价指标时要兼顾企业管理工作的特点和“精益思想”的基本要素。所设计的评价指标要具备敏感性、可靠性、准确性、可接受性和实用性特征, 具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精准的全纬度度量标准。实施评价的过程中,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 注意基础资料、数据、原始凭据的充分积累, 开展量化考核与诊断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使考核、评价的结果说明高校竞争力状况, 凸显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并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3. 实现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的结合是有力支撑。

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是一项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创新工程。科学管理的多层内涵中包括灵活运用一切科学的管理理论、思想、方法等进行管理, 包括网络信息技术。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赋予企业传统管理模式新的内容, 成为企业从根本上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可以根据实施精益化管理的需要, 以信息技术作为管理创新的有力支撑, 以高性能网络建设为基础, 将各项工作移植到数字网络空间环境下, 形成互动、敏捷、高效、快速的现代化管理机制, 推动企业实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绍文:精益思想——人、过程和技术的集成.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J], 2002 (7) :40~43

[2]仪垂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建设高质量大学[N].青岛理工大学报, 2005-12-20, (1)

精益管理创新经验 篇8

【关键词】社保;信息化;精益;管理

一、社会保险精益化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的总体战略部署,为重点抓好“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重要标志就是建立统一管理的社保体系。加快建设省公司统一管理的社保体系,精益化管理创新就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加强社保集约化管理以及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简化办事流程和节省资源及时间,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综合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主持和自主开发了“社会保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开发完全符合“三集五大”建设要求,完全符合信息化、集约化建设需要,完全符合精益化管理的实际和客观的需求,是保证社会保险资金统一管理和安全的必然选择,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创新。各类社会保险管理分属不同主管部门,各自拥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操作流程、信息系统,各自形成独立运行体系,无法统一管理,不能互通、切换,查询不便、统计繁杂、变更困难,难以适应公司发展和中心管理需要。针对这一实际,综合服务中心在全国没有管理先例、没有借鉴模式情况下,创新提出统一管理理念,设计并建成社会保险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以员工个人为单元、关联各类保险数据,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彻底打破各类保险壁垒,首创建立了统一社保管理体系。

二、社会保险信息化平台建设

社会保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按照自下而上的集约化方式强化社保信息化管理,以个人数据信息为基础,对个人的基本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等社会保险进行综合、统一管理。该系统主要实现各单位的人员管理、各项保险业务管理、社保基金的预算计提、缴纳、资金流向管理、综合查询等功能,实现财务软件与业务系统无缝衔接,完成省公司各项社会保险年终决算工作。社会保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账户核查、预算管理、决算管理、报表管理和缴费管理等五大功能。实现了两统一:统一的账号管理,管理职工的社会保险,实现六险两金的统一管理;统一门户管理,实现单点登陆网络化无纸化办公,使用浏览器登陆业务系统可以操作业务,减少对其他保险系统的资金投入。做到了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有效整合,减少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实现了自动制单,财务实时对账,达到日清月结,报表管理使操作人员摆脱以往的手工记录,数据自动统计功能。社会保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标志着社会保险管理网络信息化的来临,标志着社会保险正在向更高水平的精益化管理发展。通过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的应用,使各级社保管理人员在繁忙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真正解脱出来。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规避社会保险管理过程中社保资金风险。该系统平台的建成使用为统一管理的社保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保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提升了平台承载能力,可以完成多业务应用集成,全面支撑多业务整合发展,是集约柔性的一体化网络信息平台,基本形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涵盖社保八项业务应用的企业级网络信息系统,切实做到了平台集中、业务融合、决策智能、安全实用。

三、社会保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成效

3.1创新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统一管理

基于这一管理平台,省公司以个人数据信息为基础,对个人基本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等社会保险信息进行综合核算、统一管理,并完善各项流程、制度,实现了“四统一”(即各单位各项社会保险在管理信息系统上统一提取、统一申报、统一缴纳和统一核算)、“两规范”(即将社保资金财务核算纳入系统统一管理,规范了财务核算制度,规范了账户管理方式,提高了资金归集率),实现了社会保险资金核算、管理、监督全过程信息化管理。针对个别单位社保工作没有财务核算或八项社会保险未在中心财务进行核算管理的情况,利用社会保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财务核算纳入系统进行统一核算管理,同时结合省公司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出台《综合服务中心会计核算办法》,加快推进会计工作标准化,实现财务统一管理。在全系统首次利用社会保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决算上报工作。实现各单位在网络上上报报表,中心审核确定通过并进行决算报表的汇总,

3.2利用信息系统平台统一管理

通过社会保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全面提升了社保精益化管理能力,实现了全系统各项保险的归集和支取工作。在社保资金管控方面实行并采取分提统交的方式,重点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提取比例、资金收缴、待遇支付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避免了社保资金沉淀,杜绝了社保资金风险,同时,利用社保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缴费数据,上报财务部后实现了资金集中支付。

3.3发挥信息系统功能完成预决算

运用社会保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通过在线操作全面完成2013年度“六险”、“二金”决算工作,即省公司统筹管理的社会保险三项,属地化管理的社会保险五项的决算工作,形成了2013年社会保险资金管理情况报告。

3.4利用信息系统完成稽核审计工作

按照公司领导要求,对社保资金收缴、结存情况进行稽核。经稽核未发现资金管理存在问题,资金账实相符。配合会计师事务所对机关本部及省公司二级单位2013年社会保险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工作。针对个别单位在社会保险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与事务所进行沟通,完成整改工作。

3.5利用社保信息系统平台完成调整工作

依据黑龙江省人保厅确定的2013年度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及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通过社会保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全省及本部职工2013年度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属地险、公积金缴费基数的调整工作。

参考文献

上一篇:牛和鹅教案及反思下一篇:各临床科室临床路径目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