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承诺服务 促进经济发展(共8篇)
开展承诺服务 促进经济发展 篇1
开展承诺服务 促进经济发展
-----***镇党委承诺服务典型材料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旗委十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把“开拓创新,强镇富民”作为全镇工作的总要求,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核心,强势推进环保纸业创新园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将经济工作与镇村两级“承诺服务”载体活动有机结合,与解决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机结合,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真正将公开承诺作为创先争优活动取信于民、服务于民的重要举措抓实,抓出成效。
一、科学定诺。定期召开“两代表一委员”座谈会,鼓励他们积极建言献策;党员干部驻村入户走访、调研、发放征求意见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把社区“居民说事”、党员干部问事活动中征集到、但未能及时处理的意见建议民情民意事项作为公开承诺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做到承诺事项惠及群众、得到群众认同。充分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想所求,了解学习实践活动整改事项落实情况,在此基础上,基层党组织结合全年重点工作初步制定了《党组织公开承诺草案》,党员结合工作实际、岗位特点等方面,拟定了《个人公开承诺计划书》。
二、组织审诺。党委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讨论《党组织公开承诺草案》,部分承诺事项标准过高、不切实际,内容空泛、难于操作,经审核把关后一一作了修改。审核把关后确定5-8件的承诺事项面对电视公开承诺。同时,将承诺事项纳入《党组织公开承诺台帐》和《党员履职践诺台帐》,对承诺事项进行销账式管理。
三、公开亮诺。承诺公开主要采取四种形式:一是采取制作电
视公开承诺专栏进行承诺;二是利用政务公开栏等形式进行承诺;三是利用会议、文件等形式进行承诺;四是利用其他便于公众知晓和监督的形式进行承诺。公开亮诺后。
四、自觉践诺。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分解和细化每一项公开承诺事项,明确责任人、工作步骤、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责任领导对确定的承诺事项制定措施、落实责任,明确时限、抓好落实,以实际行动履行承诺。
五、指导查诺。党委不定期巡回指导检查对所联系的项目及践诺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对公开承诺工作中的好典型、好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宣传推广,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形成具体的文字限时整改。
六、自我评诺。在开展践诺中适时小结,以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形式,在民主生活会上讲评。领导干部对践诺的情况进行述职,对落实承诺情况进行认真自查。对开展活动情况进行小结,并作为年终考核依据。专题组织生活会召开要邀请上级工作指导检查组织成员、“两代表一委员”及群众代表参加。以群众评议为基础,把考评结果划分为优良平差四个等次。对优的予以表彰奖励、宣传推广,对良鼓励其进一步提高完善,对平的加以督促指导,对差的进行通报批评、责令其认真整改。
为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情,不断强化全体党员的党员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
锋模范作用,***镇党委政府针对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现实的问题率先垂范,科学定诺、公开承诺、民主评诺,全面接受群众监督。镇党委下发了《关于开展党员公开承诺活动的实施方案》,党委政府同时做出了公开承诺,除党委公开承诺外,每位党员还结合“五带头”,按照“设岗定责、依岗承诺”的要求作出公开承诺。党员干部侧重在提高政策执行水平、推动科学发展、关心服务侨界、切实改进工作作风、遵守党的规章制度等方面作出承诺;普通党员侧重在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绩效、服务人民群众、遵章守纪等方面作出承诺;离退休老党员和年老体弱的党员,根据自身能力、条件和特长,按照“自愿申报、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作出承诺。还要求每位党员做到有诺必行,有行必果,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
2009年,镇党委政府向全镇群众承诺的八项惠民实事掷地有声,民生基础进一步夯实。
2010年,镇政府继续在全镇开展承诺服务活动,年内承诺办好八件大事,通过政府示范承诺、积极践诺、阳光履诺,带动广大党员积极开展承诺服务,使民生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是继续实施镇区电网改造工程;二是配套休闲广场娱乐、文化设施,进一步提高居民业余生活水平;三是再整修镇区街路1条,增加街路亮化、绿化里程;四是继续扩大有线电视、安全饮水、沼气新能源利用覆盖面;五是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年内力争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六是加快村屯绿化美化步伐,全面
完成“两图一书”编制和村屯环境整治工作;七是继续加大村级文化室和广场花园建设力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八是畅通群众信息渠道,信息服务站点覆盖率和“金喇叭”工程装备率达到90%以上。
同时,组织各嘎查村、各机关单位切实开展承诺服务活动,办好2—3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
通过开展承诺服务2009年5月,投资38万元实施了镇区文体休闲广场、健身体育馆二期工程及配套文体健身设备;投资26万元在永兴农场村新建民心桥一座、整修镇区主街路一条、维修路灯125盏、栽绿化树1230棵,更换和修补主街路两侧垃圾箱54个,6300口人受益,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投资60万元修建镇村两级文化室7个,投资45万元建设村级休闲广场4处,人民群众精神风貌逐步改善;实施饮水安全工程13处,24个自然村受益、1.5万口人吃上了“放心水”;新开通有线电视村2个,又有2860口人看上了有线电视;积极协调电力部门对xx村等8个村高低压电网进行了整改,受益人口1.4万人;努力争取项目和资金,新修通红升至东方红、黄花筒经西荒至温都哈日、好农都至马提筒、平安地至新树林砂石路66公里,受益村屯18个,受益人口2.4万人;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政策,年内“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标准农家店5个,受补贴“家电下乡”产品1298台、“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361辆,消费者获得补贴资金近70万元,惠农政策资金全部落实到位。
开展承诺服务 促进经济发展 篇2
一、准确把握新形势新机遇, 努力瞄准发展新目标
党的十七大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 湖南省“两型四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立, 为生产力促进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如何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 我们的判断是:
1、重点省行动试点为我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提供了新机遇。2010年4月, 我省被科技部列为第三批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重点省行动试点, 试点时间虽然只有两年, 但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发展契机, 又是一个工作考验, 如何保质保量完成科技部的试点任务, 又乘势而上发展我们自身的事业, 是我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2、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提供了新空间。利用科技手段探索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现形式, 为生产力促进中心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全省科技型企业的创新需求为生产力促进中心提供了新机会。截止2013年, 湖南省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700家, 还有大量成长发展中的中小型科技企业, 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创业辅导、管理咨询、资金融通等多样化的创新活动需求, 迫切需要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支持。
4、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对生产力促进中心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下, 湖南省基层科技工作发展成效显著。但是, 我们也面临着一个严峻的形势:全省123个县 (市、区) 还存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落后县市, 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 有近20个县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已经撤并, 基层科技工作创新的平台、载体缺失弱化, 区域创新能力下降, 客观上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二、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 努力培育发展新动力
如何扎实有效推进“两服务”行动的深入开展, 湖南省中心的主要做法是:
(一) 抓住一条主线
在“两服务”行动中, 牢牢抓住科技产业与基层科技的创新发展这条主线。依靠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瞄准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小微型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发展, 加快县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服务民生、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提升。这既是我们“两服务”行动的出发点, 也是我们的落脚点。
(二) 突出两个重点
1、稳步推进体系建设
一是不断完善生产力中心组织体系建设。组织召开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暨“两服务”行动推进工作会, 帮助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湖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 基本实现省、地、县级行政区划全覆盖。在此基础上, 重点支持省级示范中心30家。全方位服务中小企业, 充分发挥系统资源优势, 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 实现资源共享, 事业双赢。
二是着力加强生产力业务能力建设。以生产力体系建设重点省行动试点为契机, 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目的, 以市场化运行机制为基础, 围绕特色产业等方面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务类型, 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扩大服务范围。
三是创新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手段和方式。支持与完善各级中心的平台建设, 建立和完善湖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网和省生产力促进协会网, 使之不仅成为宣传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的窗口, 而且成为业务服务的专门服务平台。
2、深入开展“两服务”行动
一是延伸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职能。省中心在充分整合资源以及现有公共服务的基础上, 搭建网上和网下的公共服务平台, 同时与现有产业及服务体系进行有效对接。
二是转化一批创新成果。基于生产力促进中心多年服务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的经验和运营模式, 围绕园区、基地骨干企业和优势企业, 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 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在基地实现产业化。
三是做大做强一批企业。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科技服务优势, 做大做强一批基地内现有企业。加强对生产力中心服务的重点企业监测, 协调解决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聚优势资源向重点企业集中, 促其尽快做强做大。
(三) 强化三项措施
一是加强对各类园区基地和基层的调研。二是加强对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的调研。三是加强自身建设。
三、不断创造显著工作成效, 努力展示发展新形象
开展承诺服务 促进经济发展 篇3
陆克华指出,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中介行业发展较快,在促进房屋交易、提高交易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要正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侵害群众权益的不良行为时有发生,行业形象不佳,群众意见很大,社会反响强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度重视房地产中介行业管理工作,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房地产中介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房地产中介机构违规人员,不断净化房地产市场环境,并且在近期曝光了7起中介行业违法违规的典型案例,随着专项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还将陆续曝光各地查处的典型案件。他对行业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规范服务行为,切实维护群众权益;二是建立起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体系和机制。他强调,行业的进步需要大家共同推动,行业的纪律需要大家共同遵守,行业的形象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提供让消费者满意和放心的房地产中介服务,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杜鹃指出,房地产市场稳中向好的态势为我国房地产经纪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互联网浪潮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社会资本为行业发展增添了变革动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积极探索行业发展方向,大胆创新,提高服务水平,使行业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一是行业促成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据估算,2015年房地产经纪机构促成的房地产交易额已超过5万亿元;二是行业的市场活力有所增强,在互联网等新技术和社会资本的影响下,形成了传统经纪机构与新兴经纪机构共生的市场竞争格局;三是行业服务领域进一步延伸,纵向拓展到长租公寓、金融等领域,横向拓宽到商业、旅游、养老等地产;四是行业服务品质和效率有所改善,互联网平台、手机客户端、楼盘字典等不断完善,大数据更加普及;五是房地产经纪人员的价值凸显,优秀的经纪人员成为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她表示,行业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行业监管部门、行业组织、房地产经纪机构以及从业人员要认清形势,端正认识,改善服务,重塑形象。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行业把握发展大势,坚持服务宗旨,规范从业行为,提升行业素质,共创行业良好生态。
各位嘉宾分别针对近年来房地产经纪机构的创新与服务、行业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边界、创新服务在互联网中的地位作用等热点问题阐述了宝贵的经验和见解。其中,链家创始人兼董事长左晖在演讲中指出:近几年来,在资本市场、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力量的综合推动下,房地产经纪行业正以迅猛的速度快速成长。在此背景下,行业更需要不断自我调整和自我进步,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自我调整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到信息真实、公开透明。
活动现场,链家与21世纪中国不动产、伟业我爱我家、中原地产等其他8家机构共同签署了《房地产中介诚信服务承诺》,承诺书面向社会郑重保证,严格践行“发布真实房源信息、从业人员实名服务、服务项目明码标价、不侵占挪用交易资金、不哄抬房价、不炒买炒卖房地产、不违规提供金融服务、不泄露客户信息、及时处理投诉纠纷、营造行业良好环境”十大承诺,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房地产交易安全,提高中介服务水平。
在本次大会上,链家研究院还发布了《中国房地产经纪行业规范与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从增量向存量市场过渡的重要时期,但行业整体却仍然深陷在“丛林法则”下的草莽时代,“黑中介”仍然是戴在从业人员头上的一顶帽子。因此,无论从房地产业转型发展,还是中介行业自身健康发展的角度,“白中介”的崛起都势在必行。
在深入总结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与不足,并结合我国行业发展现状的前提下,《白皮书》提出规范健康经纪行业的“六大关键支柱”,即“信息的生产、分发与匹配支柱,交易制度支柱,流通性金融支柱,移动互联网支柱,行业监管体系支柱,职业化的经纪人队伍支柱”。此外,《白皮书》还立足于行业发展,提出了“三步走政策清单”:第一步首先要树立起经纪行业运行基本底线,第二步建立从业者行为和业务流程规范,进而推进第三步,促进行业向专业化、深度化转型发展。
开展承诺服务 促进经济发展 篇4
为进一步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提高窗口服务水平,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做好岗位服务承诺”活动。
作为基层窗口单位,xx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把全心全意为过往xx人员,提高优质文明服务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此次活动,要求xxxx必须从岗位实际出发,在服务态度、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上,严格按照上级规定作出具体承诺。如xxxx、xxxx、xxxx的落实等微笑文明服务工作等。
通过这一活动,xx职工的工作热情、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参与活动的职工认为,只有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才能得到过往xx人员的认同,才能树立起对外良好形象,从而推动xx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开展承诺服务 促进经济发展 篇5
开展“三服务两促进一满意”活动的实 施 意 见
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彰显先进性活动,进一步推进机关作风转变,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素质,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决定在全市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以“服务转方式调结构、服务机关中心工作、服务基层群众,促能力提升、促作风转变,让群众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主线,以转变作风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切实加强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党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基层、为群众、为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三服务两促进一满意”活动,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积极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带动整个机关改进作风、提升效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二、主要措施
(一)提高服务技能。各级机关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推进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将学习作为提高技能、做好工作的根本途径,组织广大机关党员干部搞好学习培训。一是打造便捷学习的平台。充分利用党校、党员活动室、农村社区学院、网上专栏等阵地,组织党员学习。二是精选学习内容。重点 1
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党章党史、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决策部署、学习业务知识。三是创新学习方法。采取互动式、反思式、网络式以及专题讲座、外出参观、专题调研等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四是拓展个性化学习空间。坚持因单位制宜,根据党员干部的不同需要,提供“菜单式”学习,让党员干部在学习内容、方式、时间上有更多选择。五是健全学习机制。通过组织集中考学、个人述学、班子议学、群众评学等方式,督促广大党员干部比学习成绩、赛学习成果、做学习模范。各单位每个季度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或领导做专题辅导报告不少于1次,全年集体学习时间确保12天以上。
(二)找准服务重点。要结合部门职能,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找准基层和群众的服务需求。一是“走出去”征求意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企业、深入社区、深入群众,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了解群众所盼所需。二是“请进来”听取意见。各部门结合工作职能,有针对性地召开由“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和服务对象参加的座谈会,虚心听取意见建议。三是“背靠背”收集意见。通过设置热线电话、电子信箱和征求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要逐一进行梳理归类,确定出群众需求的服务项目。对这些项目要实行定预期目标、定工作进度、定解决时限、定包靠领导、定责任人员的“五定”责任制,切实抓好落实。
(三)改进服务方式。一是推行便民服务。通过设立公示栏、印发办事手册等方式,公开部门职责、业务范围、责任科室及办
事程序,为群众办理业务提供便利。二是实行一线工作法。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走出去,深入企业、深入田间地头,在一线调查研究、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改进作风、在一线树立形象、在一线创造成绩。要建立机关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每个镇街和市直部门单位要根据机关党员干部工作岗位实际和业务特长,帮助确定联系对象,每名机关党员干部至少联系1个社区或企业、帮扶1个贫困家庭户,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找准服务的切入点,在联系社区中重点要围绕改善民生、扶贫救困、和谐稳定等方面开展服务;在联系企业中重点要围绕转方式调结构、项目建设、市场开拓、信贷融资搞好服务。要定期组织开展“比一比、看一看,我为基层群众做了什么”主题讨论活动,引导机关党员干部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三是建立完善服务机制。在机关全面推行挂牌上岗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四制”服务,积极开展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导办服务等个性化服务。各单位组织党员到联系点开展工作情况要于每月10前,以镇街和市直党建工作系统为单位报市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彰显先进性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增强服务实效。各级机关要结合工作职能,按照不同类型部门不同服务的要求,找准服务的结合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活动载体。经济部门要以转方式调结构、项目审批建设为重点搞好服务;农业部门要以推进科技入户、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为重点搞好服务;城建部门要以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为重点搞好服务;交运部门要以完善交通网络、方便群众出行为重点搞好服务;商务部门要以繁荣商贸流通、扩大对外开放为重点搞好服
务;财税及金融部门要以争取税收优惠政策、解决企业融资贷款为重点搞好服务;人社部门要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搞好服务;宣传文化部门要以完善基层文化阵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重点搞好服务;政法部门要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搞好服务。
三、组织领导
各级党政机关要把“三服务两促进一满意”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三服务两促进一满意”活动由市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彰显先进性活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各镇街党(工)委和市直各部门单位党组、党(工)委负责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活动的开展。市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彰显先进性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全市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和协调督查。活动开展情况,纳入镇街和市直部门党组织书记专项述职考核和创先争优活动综合考核,活动成果作为评先树优、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督促检查。各级党政机关党组织要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了解活动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市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彰显先进性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采取召开座谈会、经常性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督促,每半年组织基层群众进行一次满意度测评。对活动开展中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效果不明显、群众满意度低的,要及时提出批评,限期整改。
(三)搞好舆论宣传。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及现代远程教育、党建信息网和信息简报等平台的作用,大力宣传开展“三服务两促进一满意”活动的重要意义,宣传各级党政机关党员干部服务转方式调结构、服务机关中心工作、服务基层群众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做法,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为活动深入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各镇街、市直各部门单位制定的“三服务两促进一满意”实施方案,要及时报市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彰显先进性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7月28日
开展承诺服务 促进经济发展 篇6
(暂行)
就业创业问题已成为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抓好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是当前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做好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德清县团委按照团省委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县的具体实际,就开展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团省委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县委“抓转型、强发展,惠民生、促稳定,夯基础、重保障”的工作主线,以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为根本,抓住观念引领、技能提升、信息服务、资金扶持、平台创建、政策保障等关键环节,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置于共青团工作的首要位置,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等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创业服务,在全社会营造“促进青年就业、扶持青年创业”的工作氛围,为加快“富裕德清、和谐德清”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促进就业与自主创业相结合 主动与政府部门对接,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微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规上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鼓励青年自主创业,为青年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扶持、项目论证等“一条龙”服务,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青年就业能力。
2、坚持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县、乡镇(开发区)、村(社区)三级团委要统筹安排,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明确职责,确保整体推进。各乡镇(开发区)、村(社区)要围绕中心工作,结合本地资源,突出重点,形成特色。
3、坚持全面建设与项目分工相结合
各级团组织要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置于首要位置,建立“一把手”主抓、分管领导负责、责任科室落实的工作格局。团县委要在全面推进青年就业创业总体工作的基础上,主动承接上级团委的部分工作,抓好重点优势项目,形成工作品牌;乡镇、村(社区)团委要结合各自优势,选择承担部分项目工作,形成各乡镇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亮点突出、协调发展的工作局面。
4、坚持政府指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人民团体等“大政府”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中的指导作用,制定并利用好相关政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找准工作着力点,大力发展中介组织,担保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共同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5、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
青年就业创业涉及领域广、政策性强,既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创业问题,以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又要着眼长远,总结经验,建章立制,形成政府指导、团委经办、社会参与,职责明确、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促进青年就业创业长效机制。
三、工作目标
从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努力建立工作体系全覆盖、服务对象全方位、帮扶链条全过程的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2000名青年提供就业创业培训;新建20个以上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和2个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建立40万元以上规模的德清青年就业创业基金;为600名青年争取创业小额贷款支持;聘请青年创业导师重点与100名创业青年结对,帮助50名青年成功创业;为企业引进各类紧缺技能人才600人;联合有关部门为青年提供20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帮助青年成功就业1000人以上。
四、工作内容
重点实施六大服务计划,强化十八项工作措施,系统建设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1、实施观念引领计划——转变青年就业观念,激发青年创业热情
(1)开展推优评先活动,以典型选树转变就业理念
开展德清县首届“十佳创业新锐”和第二届“十佳青年德商”、“十佳青年岗位能手”、“十佳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头人”等评选活动,并在“五四”期间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邀请县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并颁奖,邀请主流媒体对评选活动展开连续宣传报道。以典型选树为载体,在全社会引导青年转变就业观念,鼓励青年响应号召,勇于到艰苦的地方工作,下乡村、进企业实现就业;引导青年开拓进取,敢于接受挑战,开公司、办企业,以创业实现就业。
(2)举办各类创业讲坛,以典型宣传激发创业热情
邀请青年德商、青企协会员、青年创业典型以及专家学者到共青讲坛、英溪论坛、青年创业导师讲坛、大学生就业创业讲坛等平台进行宣讲,通过讲述创业故事、分享创业经历、传授创业技能等形式,对创业青年进行创业指导。2010年全县将举办创业讲坛4期,受众青年1000人,充分激发青年创业激情。
(3)举行青年创业培训,以青年创业引领全民创业 2010年在全县范围内举办8期青年创业培训班,其中对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城市待业失业青年、行政村团组织负责人和优秀青年农民举办6期GYB培训班,为初创企业负责人举办1期IYB培训班,为微小企业负责人举办1期EYB培训班,培训创业青年400人。在全县范围内掀起青年创业热潮,进而以青年创业带动全民创业。
2、实施技能提升计划——加强就业创业培训,全力推进技能提升
(1)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综合技能
积极整合各级团组织的资源,加强与农业局、农办、乡镇、成校的联系和协调,充分借助“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及政府相关培训项目,多渠道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既要通过办培训班、现场示范、生产实践、信息交流和服务等方式,又要采用现代传媒开展远程教育、网上视频培训等途径,动员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各类团属阵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立足基层,面向全体青年农民切实做好各类培训工作。每年完成2000名青年农民的培训任务。
(2)抓好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增强青年就业能力
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用人单位、培训机构、社会力量的联系沟通,区别培训对象,为农村富余青年农民、城市失业待业青年提升就业能力提供条件。对于进城务工的青年农民,要根据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结合产业发展振兴的潜在需求开展定向培训;联合技师学院、乡镇成校,对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开展3个月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待业青年,应积极开展GYB、SYB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每年实现转移就业500人。
(3)举办青年创业致富培训,拓宽青年创业领域
加快推进全民创业步伐,创新培训形式,拓展培训内容,积极组织高校毕业生、城乡失业人员和其他有意网上创业者参加淘宝网(淘宝大学)网上开店培训,以掌握网上交易和开店的技能。组织优秀青年参加创业致富培训,积极引导青年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并通过扩大产业、开拓市场,新设连锁店、经销店等方式,鼓励特别优秀的青年加盟连锁企业实现创业。力争每年培育200名青年实现网上创业和加盟创业。
3、实施信息服务计划——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服务青年就业创业
(1)举办青年就业专场招聘会
联合劳动人事部门,每年举办2期青年人力资源专场招聘会,组织知名企业、“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挂牌单位、青企协会员企业参会,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等青年群体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在德清青年网上开辟德清青年就业创业专栏,联合移动公司推出“德清青年就业创业百事通”,全方位收集岗位信息、劳务信息、市场信息、项目信息和技术信息,为广大青年实现就业创业搭建“网络双选”平台。
(2)举办创业项目展示洽谈会 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原则,搭建创业项目展示洽谈平台,推出一体化、综合性的创业指导服务活动。每年引进投资少、见效快、操作性强的创业项目50个。同时,开发一批本地创业项目。对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运用、设备运行、商业机密和退出机制等,进行系统科学的跟踪服务,为青年创业提供全过程的信息支持。
(3)举办省际校企对接洽谈会
与劳务输出地团委合作,建立“友好团委”关系,利用团委资源邀请当地职业类院校在德清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每年组织30家技能人才短缺、上规模、劳动用工规范的守信企业和30家外地职业类院校参加洽谈会,为企业引进各类技能人才300人,以缓解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中“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
4、实施资金扶持计划——扩大资金帮扶渠道,扶持青年就业创业
(1)推进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
深化与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合作,采用免担保信用贷款,互保、联保、法人担保贷款等形式开展小额贷款业务,扶持青年自主创业,计划在年内发放500张“丰收卡”暨青年创业信用卡,累计发放贷款5000万元。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降低信贷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着力解决青年创业信用卡贷款立项慢、操作难的问题。与交通银行、担保公司合作,进一步拓宽创业资金扶持的渠道和途径。
(2)开展青年创业项目竞赛活动
实施以奖代助为优秀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一是联合农办、电视台、报社举办农村青年创业项目竞赛活动;二是联合劳动局、总工会、妇联等部门开展网上创业大赛;三是与团中央服务培训青年创业导师项目——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进行项目对接,鼓励青年参与YBC培训。对培训、竞赛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技术、信息和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扶持。同时,广泛发动青联委员和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对青年就业创业开展“一对一”帮扶,帮助青年解决创业过程中的资金问题,扶持青年创办企业。
(3)设立青年就业创业专项基金
充分发挥青联、青企协、志愿者协会的作用,筹建“德清县青年就业创业基金”。学习借鉴先进的基金管理模式,建立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基金管理机制,以政府投入、企业赞助、社会捐助等途径每年募集20万以上的资金。充分发挥基金的孵化引导作用,对具有创业项目、具备创业能力但在创业资金上存在困难的创业青年提供资金支持。
5、实施平台创建计划——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助推青年就业创业
(1)稳步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以青年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为基础,以创造就业岗位、促进青年就业为目标,以推进小额贷款为手段,积极争取各类团内经济资源的支持,广泛联系青企协会员、青联委员、优秀青年企业家、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在其创办的企业中建立见习基地;同时,要争取各行业主管单位、各行业协会的力量,在国有企业、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重点新社会组织中广泛建立见习基地。争取新建10家见习基地,为400名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
(2)全面创建“德清县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
依托青年企业家协会,在青企协会员的企业中建立德清县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对全日制普通高校德清生源应届毕业生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的德清生源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通过6个月的见习训练,为高校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创业就业能力创造条件。并对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提供三重补贴:一是提供见习学员的生活补贴。由县财政按照德清县最低月工资标准的50%给予补贴。二是提供见习学员的商业综合保险补贴。由县财政按照每人半年50元标准给予补贴。三是提供就业指导培训补贴。补贴标准每人80元。
(3)倾力打造“青年创业孵化基地”
在进一步提升“共青团青年创业商业街”和“共青团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孵化功能基础上,计划再新建两个“青年创业孵化基地”。2010年9月份,团县委将联合淘宝公司举办网上创业培训和网上创业淘宝大赛,以培育壮大网络店铺,同时,利用本地空闲店面仓库资源,并对其加以装修改造,建立实体店铺,以优惠条件给网络创业青年使用,建立30家网络店铺与实体店铺相统一的淘宝商铺,建设成为德清的“淘宝城”。团县委将与劳动局、人事局、科技局合作,引进人才、引进项目;与县内知名企业合作,为青年创业提供场地支持;发挥各级团组织的力量,为青年创业提供政策、法律、财务、融资和信息咨询等服务,形成“共青团+知名企业、创业项目+创业导师、孵化基地+优惠政策”三位一体的创业扶持格局。
6、实施政策保障计划——制定落实优惠政策,保障青年就业创业
(1)编制“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汇编”
各级团组织要根据《就业促进法》等有关文件要求,争取工商税务、劳动人事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广泛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多渠道收集政策信息、项目信息、岗位信息、培训信息,并将其汇编成册,针对性地分发给青年群体,为青年就业创业给予指导和帮助。
(2)落实“青年就业创业相关政策”
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出台《德清县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专项性工作意见》。会同司法局、检察院、劳动局开展政策宣传活动,提高青年在就业创业过程中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做好对用人单位用工行为的监督工作,引导企业增强依法用工、守法诚信的自觉性。对有关青年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引导青年用好、用足有关扶持政策。
(3)建立“青年就业创业维权机制”
引导失业青年、未就业大学毕业生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愿望和需求,收集分析青年就业创业的权益诉求。发挥青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民主协商作用,及时准确地反映青年就业创业维权方面的问题和情况。配合有关部门,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制止和打击侵害青年就业创业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和帮助权益受侵害的务工青年依法维权。
五、推进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县、乡镇(开发区)、村(社区)三级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制订具体试点工作方案,梳理试点工作的主要突破方向和重点工作举措,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基础性工作。县本级召开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在全县面上部署开展试点工作。
2、实施阶段(2010年4月至2010年8月)。推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各个工作项目的有效落实,着力围绕“六大实施计划、十八项工作举措”,对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大胆探索,初步形成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和实现路径。
3、评估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0月)。通过开展调研督查、提炼总结,掌握各乡镇、村工作成效,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县工作推进会,对第一阶段推进情况进行小结和阶段性评估,初步归纳提炼具有推广价值的探索创新;认真分析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对试点推进方案进行优化。
4、提升阶段(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进一步提升前一阶段取得的成果,针对评估阶段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提高,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发挥服务体系的整体作用,探索建立相关长效机制。
5、总结阶段(2011年2月至2011年3月)。对工作的情况、成效和经验进行总结,汇编形成《德清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经验案例汇编》,并撰写试点工作报告,争取向全市乃至全省共青团介绍工作经验。
六、工作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共青团工作的重点。各级团组织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充分认识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作为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明确职责,迅速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利用好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资源,切实加强宣传发动和信息报送工作,对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中探索出的典型经验、典型做法和典型模式进行跟踪报道,并及时将开展活动的信息上报至团县委办公室,让广大青年深入了解和积极参与就业创业行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青年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开展承诺服务 促进经济发展 篇7
1 技术转移服务的内涵
1.1 技术转移服务的概念
技术转移就是指拥有技术的一方 (组织或个人) 通过某种方式将其拥有的生产技术、销售技术、管理技术或者有关的专利权利转移给另一方的整个活动过程。技术转移在国际经济理论和技术理论中首次被使用是在20世纪60年代, 技术转移的含义被归结为两点:一是源于二战后初期的开发援助, 当时, 联合国支援发展中国家的报告指出, 发展中国家的自立发展, 无疑要依赖于来自发达国家的知识和技术转移;二是源于二战时开发的军事技术向民需领域的转移。20世纪70年代, 技术转移从后进国家的政府行为发展到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扩大海外投资的策略。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了开发和推销知识密集型产品和服务, 形成了技术转移企业战略联盟, 在这种技术转移企业战略联盟中, 技术转移已不是单向的转移, 而是双向或多项转移的, 企业战略联盟各方共享技术转移的成果, 从而减少研究开发成本, 减少资源浪费或开支, 共担风险, 拟制竞争。这类技术转移企业战略联盟首先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先进材料等领域组成。
从技术转移的发展历史看, 技术转移首先在国家之间转移。从国家层面来说, 技术转移是指一国的发明 (包括新产品和新技术) 转移到另一国的过程。它强调技术转移时政府和企业之间有计划、合理的技术移动, 强调技术转移的有序性和制度性。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到来, 国际间的技术转移日趋频繁, 体现为技术伴随国际贸易和投资在国和国之间进行转移, 技术转移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重要地位越发明显。
1.2 技术转移服务的方式
由于技术在空间或区域上发展的不平衡, 是技术转移的基础条件及内在需求的根本动力。一般来说, 技术都是由高势位向低势位发生转移, 具体表现为技术上先进的国家、地区、行业、企业向技术落后的国家、地区、行业、企业进行技术转移, 前者是技术的输出者, 后者是技术的吸纳者。技术转移的方式很多, 其基本形式可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类:技术许可证、产学研结合、设备和软件购置、信息传播、技术帮助、创办新企业、企业孵化器等等。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 技术转移的方式是不同的, 产业革命前, 技术转移主要是通过上级流动来实现;产业革命后, 主要是通过向外进行强制性的生产资本投资来实现。而今天, 技术转移主要是通过市场化的商业形式来实现的。
国际间技术贸易的不断增长, 直接促进了国际技术转移的发展, 随着技术转移的不断发展, 围绕技术转移开展的各种技术转移服务越来越多。技术转移服务是指利用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 通过各种途径从技术供给方向技术需求方转移的整个服务过程。技术转移服务的核心就是围绕技术成果的转化、吸收、交流和推广普及等提供的专业技术服务。
1.3 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作用
技术服务机构是伴随着技术转移服务的开展而产生的, 是为实现和加速技术转移的过程而产生。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包括技术交易服务机构、技术经纪服务机构和创业服务机构以及技术集成和经营服务机构等。技术交易服务机构。通过诸如技术成果交易会、博览会、对接会、洽谈会、技术难题招标会、技术交易所、信息网络及技术市场等形式, 为技术供需双方交易提供一个技术转移服务平台, 开展网上技术市场, 技术产权交易、承担技术展示交易等技术转移服务。技术经纪服务机构。主要是通过技术经纪人, 为现有企业技术难题的解决、技术引进等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等技术转移服务, 技术经纪人寻找技术成果拥有机构, 同时把研究机构的技术成果推介给企业。这其中包括与技术成果转化相关的政策咨询、管理咨询、投融资咨询等深层次的技术转移服务。这类机构也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咨询机构、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技术转移服务中心、行业协会等。创业服务机构 (孵化器) 。对新办科技型企业进行培育并提供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中介咨询服务, 包括选择、引进孵化项目或企业, 提供场地和公用设施, 帮助培训管理队伍, 提供诸如法律、投融资方面的服务等。一些专业孵化器还提供公共服务平台, 如产品的检测、人才培训、大型仪器设备的共用等。技术集成和经营服务机构。指利用自身的二次开发能力和一定的经济实力, 并有较好的产业化基础和市场经验的机构, 通过购买有产业化前景的小试技术成果, 然后自己投资生产、合作或转让, 实现产业化。这类机构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特别是一些转制研究院所或有较强研究开发能力的企业及一些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在我国, 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发展, 前期主要是由政府推动设立为主, 各级政府部门在科技系统推动下设立了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 (企业孵化器) 等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技术转移机构是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技术转移过程中起着组织、协调、整合、服务、承载等作用, 是促进技术转移行动的重要抓手。技术市场以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宗旨, 组织技术成果展览展示, 技术合同登记;生产力促进中心背靠政府, 面向企业, 组织社会科技力量, 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综合配套服务, 如检索查新、企业诊断、项目包装策划等;工程中心旨在研究开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 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创业服务中心 (企业孵化器) 的主要为入孵企业提供研发、中试生产、经营的场地和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 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财务、融资、市场推广和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着重培养成功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这些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活跃于技术需求者与技术持有者之间, 通过搭建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开展技术成果展览展示、组织境内外项目培训考察等途径沟通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的技术供给与需求信息, 促进创新体系内主体间互动, 实现技术转移所需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
2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服务的现状
2.1 我国技术转移发展状况
我国技术转移工作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 经历了初始发展阶段、引导调整阶段、规划发展阶段三个阶段。①初始发展阶段。国家在政策和法律上承认技术成果也是商品, 建立按照价值规律有偿转让的机制;②引导调整阶段。国家在“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科技方针主导下, 经过“八五”期间技术转移工作的发展, 以“九五”技术转移发展政策的出台为标志, 建立结构合理、运行有序的技术转移体系;③规划发展阶段。随着国家“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起步, 为加快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的发展,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和产业创新能力, 一批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等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应运而生。技术转移工作的空间越来越广阔, 在发展中逐步趋于体系化、规范化、产业化。目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特别是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 技术转移工作日益规模化和规范化。
2.2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的现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涵盖了19亿人口, GDP接近6万亿美元, 贸易额达4.5亿美元, 这对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济往来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统计数据表明,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以来, 双方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显示出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活力。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以广西为例, 2012年, 广西对东盟进出口达120.5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 比上年增长26%, 高于同期我国与东盟双边的贸易增速15.8个百分点, 进出口规模居西部12省市区之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也为广西开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广西开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服务工作较早。20世纪90年代初期, 以广西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广西农科院等科技中介机构和科研院所就开展了以技术成果会展、建设科技示范园区、农业新品种输出为主要形式, 以越南等东盟国家为主要对象的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工作, 通过组织“赴越南农业技术成果展览”、“越南农药采购考察团”和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广农业新品种等为内容的技术转移配对交流活动, 将具有广西特色的生物、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科技成果转移到越南等东盟国家, 为我区一批中小企业, 如南宁中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西万川种业公司、广西吉宽太阳能有限公司公司等走进东盟国家, 搭建起技术转移交流合作平台, 成为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1) 以技术成果展览形式, 开展技术转移
从2004年, 广西南宁市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 每年举办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博览会上, 广西科技厅配合国家科技部, 组织全国各省区的农业成果新技术, 专门设立了“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先进适用技术专题展馆”, 展示适合东南亚地区的农业种养新品种、农副产品深加工设备、小型农机具及农业生物肥料等。仅第一届到第四届博览会的“先进适用技术专题展馆”共有来自全国的共1916个项目参展, 签约项目164项, 签约金额25.87亿元, 专题馆累计接待观众超过31万人次, 接待东盟客商6000多人次。2010年到2012年共组织了170项专利技术和产品参加技术转移交易活动, 其中2010年72件, 2011年98件。据不完全统计, 2010年到2012年技术转移交易额250多万元, 其中, 2010年现场零售交易金额51100元, 签订供货意向合同约34万元, 18个专利项目寻找到投资意向者, 现场咨询人数近两百人。通过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先进适用技术专题展”, 使我国与东盟各国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有了良好的开端, 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技术转让与合作。
(2) 建设“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平台”, 搭建技术转移的桥梁
针对广西技术转移工作特点, 在广西科技厅的组织领导下, 广西建立了许多与东盟在科技合作交流方面的网站。如2002年构建的中越科技贸易网, 以中文、越文、英文三中版本的形式为中越双方的企业提供科技、经贸信息收集与分析、投资策划、行业市场调查、科技会展、科技商务考察, 技术中介、产品贸易等。2004年建设的广西国际科技合作网, 开发境外专家库、境外合作渠道与科技中介机构库、外事活动数据库等一大批面向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专业数据库。还有以广西科技信息网为门户中心的网络平台, 涵盖了“三农”科技服务网、中小企业创新科技服务网、引进创新科技服务网等网络服务资源, 在此基础上整合网络资源, 搭建了广西技术转移网。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广西技术转移网门户网站”。该网站开通了广西技术市场、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梧州市、北海市、玉林市、河池市等13个技术转移网站服务网络节点, 实现了各服务节点的远程数据录入、传输与发布, 信息数据的互通共享, 网络协同管理和服务等功能, 有效充实了网络平台的信息及数据量。形成了一个联结各市、覆盖全区的技术转移网络服务体系, 实现了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截止2012年底, 共建设 (维护) 各类数据库72个, 累计收录资源数据27358条。这些技术转移数据库和网站的建立为开展广西对东盟国家的技术转移服务搭建了基础平台。
2007年, 国家科技部与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通过部区会商机制, 确定了“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为重点建设项目。为今后开展面向东盟国家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展览交易、技术培训、科技信息与中介服务等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
(3) 中国-东盟农业科技合作方兴未艾
早在2004年, 广西与东盟各国以农业、农村适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技术转移合作项目方兴未艾。例如: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就在老挝合作建立了60公顷“中老农业合作试验基地”, 重点开展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和咖啡的种植以及玉米的制种。此外, 还在柬埔寨开展户用沼气示范与推广项目, 沼气专家为当地农户援建了50个户用沼气池, 配套改厕、改厨、改栏和技术培训, 为柬埔寨解决农村能源、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经验;广西旺旺大农牧有限公司在文莱巴东地区实施的“中-文合作研发水稻试验示范项目”大获成功, 其试种的10个水稻品种平均每公顷干谷产量达6.86吨;东兴市京华实业公司在柬埔寨合作建设的木薯淀粉加项目和高产优质木薯原料生产基地;明阳生化集团在柬埔寨合作建设的木薯种植开发合作项目, 国宏集团在柬埔寨投资建设的大米加工厂项目, 兴桂农业机械展示交易公司在柬埔寨的水稻、马铃薯种植及机械收割项目。此外, 广西格霖农业科技公司、广西剑麻集团公司、广西华亚金桥农业公司等一大批企业正纷纷与越南边境省合作建立蚕桑、剑麻、木薯及马铃薯生产加工基地, 桂林科丰机械公司开始在越南等国家推广多功能小型收割机等。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广西共有30多家企事业单位赴境外开展农业资源开发合作, 对外投资额超过10亿元。
(4) 建立技术转移示范园
在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立的“中国-东盟农业科技合作基地”涵盖了优良品种繁育技术示范园、标准化种植技术示范园、农产品加工示范园、东盟国家蔬菜大棚栽培技术示范园、甘蔗栽培技术示范园。2012年4月同时开园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区”, 园区将依据中马两国企业开拓对方市场及产业转型、高端化发展的需求, 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材料与新材料、生物技术以及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 打造产业链, 形成产业集群。目前已有食品加工、生物技术、汽车摩托车零部件生产、工程机械等6个项目签约入园, 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按照规划, 产业园区将在两国政府的共同推动下, 致力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区域性先进制造基地、信息智慧走廊、文化生态新城和合作交流窗口, 打造一个集工业、商业、居住三位一体的产业新城。目前, 这些示范园虽然形成了科技开发、转化、推广等良性发展行为。
2.3 广西开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存在的问题
广西开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 随着中央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战略的深入推进, 广西对开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工作”服务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要求还相差很远, 主要表现在:
(1) 对开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服务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对技术转移服务工作支持力度还要加大
广西一直将加强与东盟的科技合作、打造中国一东盟科技合作平台作为战略发展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与技术转移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为技术转移营造了环境;培育了一支规模较大的技术转移机构。但是, 长期以来, 各级政府部门对开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服务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对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服务工作在人力上、财力上支持不足, 没有设立政府专项资金支持, 广西大部分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没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支持范围。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在技术市场发展不完备、程度不高的情况下, 完全靠市场化运行, 是难以高效地完成赋予的技术转移服务职能的。
(2) 技术转移服务的形式比较单一
广西开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服务长期以来, 仅依靠举办技术成果会展、建设科技示范园区以及建设技术转移网络、网站等形式, 开展技术转移服务工作, 服务形式单一。会展主要集中在广西南宁市一个地方举办, 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 简单地进行专利成果展览、技术设备展示以及项目洽谈对接等技术转移服务, 观众来源受到限制, 针对性不强。网络平台又受到东盟各国语言环境的影响, 接受服务人群的限制, 这些网络服务平台的利用率较低。
如何把广西技术转移服务链延伸到东盟国家, 有利于组织和引导企业“走出去”, 把东盟国家的企业“请进来”, 促进中国—东盟企业间技术转移,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功能, 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转移服务。
(3) 技术转移供需信息交流不够通畅, 成功效率不高
技术转移成功效率不高的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东盟多国的不同的语言环境, 造成技术转移供求信息交流沟通不畅, 供求双方对接困难。另一方面, 技术转移机构对供需双方的信息掌握的不够全面准确, 对企业信息需求的反馈不及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采集了大量的技术成果转化信息, 但是最终促成技术转移交易的成功率不高。主要体现在:作为技术源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和场所的限制, 大多技术成果没有经过中间放大实验, 技术有待进一步孵化成熟;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储量中, 单元技术、阶段性成果多, 行业共性的关键成套技术相对较少, 很大部分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脱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过程研究具备很强的优势, 但在工程设计、工程研究方面缺乏经验, 存在的漏洞和隐患常常造成巨大的投资风险, 阻碍了技术转移的有效实施。
(4) 技术转移服务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广西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半路出家, 没有受过系统的技术转移服务业务教育和培训, 专业能力不足, 普遍存在缺乏既懂技术又懂营销的市场开拓型人才, 缺乏熟悉技术转移服务业务的跨学科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因而技术转移从业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3 促进促进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服务的对策
科技进步、科技合作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技术转移是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科技与经济日益融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技术转移已从单纯的技术合作进而深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因此, 加强对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 广泛组织和引导国内以及东盟各国的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积极参与到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工作上来, 组织引导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活动, 构建以中国-东盟各国的技术市场为核心、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为技术转移提供全过程服务, 促进我区开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服务。
3.1 充分认识促进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服务对发展广西经济的重大意义, 多途径加大技术转移服务投入
技术转移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 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服务对发展广西经济的重大意义, 把技术转移服务工作作为广西区域创新能力的重点, 紧紧围绕我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 结合广西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 扎实推进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服务工作。
广西与东盟之间发开展技术转移服务具有极强的地缘优势, 广西同时占有了东盟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地缘优势, 得尽天时地利, 是中国与东盟的最佳海上通道和陆上通道, 在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广西与东盟之间发开展技术转移服务还具有极强的政策优势。自2001年, 中国与东盟宣布将在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以来, 双方先后签订、实施《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服务贸易协议》、《投资协议》等一系列双边贸易协议, 双边市场开发程度逐步加大, 关税大幅度下降。而从国内政府政策支持方面来说, 为推进我国对外开放迅速向纵深发展, 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2004年开始, 确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每年在南宁举办。2008年1月16日, 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12月7日, 国务院又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广西作为中国对东盟开放以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前沿和平台, 是东南亚进入中国的重要门户, 也是中国企业进入东南亚的重要平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技术转移发展迅速。广西必须要抓住机遇, 通过以全新的视觉、全方位地为自由贸易区内各国开展技术转移活动提供服务, 逐步把广西建设成中国和东盟各国技术转移交易中心, 为中国内地和东盟国家的企业, 商家创造交流合作的机会。
因此, 充分认识我区开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服务的重大意义建立广西与东盟科技合作的投融资服务体系非常必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需要大量的科技投人。广西和东盟多数国家经济实力还不强, 科技投入有限。加强广西与东盟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合作, 建设完善科技合作投融资服务体系, 为广西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提供多渠道、全方位地投融资服务, 可以有效缓解科技合作资金不足的困难。如通过联合设立科技合作专项资金 (包括合作创新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创业投资引导资金, 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等) , 为开展东盟技术转移服务提供必要的投融资支持, 使之成为推动和促进广西与东盟国家技术转移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保障。
3.2 进一步完善中国-东盟技术转移网络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 满足东盟各国的技术转移需求
坚持技术转移工作的“网络化→集成化→国际化”的发展思路, 依托计算机、互联网和现代通信技术, 针对技术转移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技术供需双方对技术转移工作的个性化、多样性需求, 协调实施、跟踪反馈, 以市场为导向, 以推进集成创新为目标, 识别、筛选有效需求, 整合集成技术评估、市场调查、创业投资、融资担保、专利代理、律师咨询、产权交易等多种服务, 形成互动衔接的技术转移服务链。
目前, 广西获得科技部立项建立“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项目的支持, 标志着中国对东盟的技术转移工作已上升为国家科技外交战略, 成为国家对东盟的科技重点工作。“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国内外网络成员, 建设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建设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信息平台, 包括官方门户网站和技术转移对接平台, 汇集中国-东盟技术转移需求信息, 提供企业在线预对接、合作方协同工作等服务;组织一系列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对接活动, 促进技术转移供需双方的合作对接。
随着本项目的推进, 广西的技术转移服务工作将围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启动网站建设及平台研发工作, 拟在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分别建立国外分中心, 依托国外分中心加快构建协作网络,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协同开展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技术转移工作。二是拟在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揭牌成立正式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开通官方网站, 举办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合作创新大会, 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的双向转移。
3.3 加强技术转移供需双方信息沟通协调, 提高技术转移成效率
技术转移工作是以技术项目为载体, 收集和筛选大量先进成熟的技术项目是开展技术转移的前提条件。必须深入东盟国家、区内外科研院所, 利用网络资源、境内外的国际合作渠道 (机构) 进行技术转移供需双方调研, 充分挖掘广西优势产业项目资源, 如有色金属产业、汽车零配件产业、生物质能源产业、中医药产业等, 为广西企业有针对性地吸引境外投资或赴东盟创业提供技术转移服务。
3.4 加强东盟各国的国际科技合作, 实现人才互补, 构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高层次技术转移人才梯队
在实施技术转移服务过程中, 要根据我区技术引进的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以广西本地专家为主, 联合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 建立一支技术转移技术支持队伍, 为企业提供项目配对洽谈、项目策划、项目商业计划书编制、市场调查分析、新产品开发等技术转移咨询和服务。定期选派技术转移业务骨干到国外及区内外开展技术转移服务工作较好的机构学习培训,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引进高水平人才, 提高技术转移服务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3.5 充分发挥广西特色农业资源优势, 通过示范园区的带动, 扩大对东盟农业技术转移服务领域
示范园区是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实体。要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示范园区的优惠政策, 发挥全区的示范功能以及辐射作用, 为促进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服务。正在建设的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科技合作园区, 规划总投资130亿元构建中国与东盟农业科技合作平台, 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业合作。按照规划, 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科技合作园区占地面积12075亩, 规划投资130亿元。园区按农业科技研发、教育文化和商贸物流三大板块和农业高新技术合作研发、农业优新品种试验展示、农业教育培训、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物流及关联产业区、商务博览及综合管理服务等六大功能区来建设。其中包括中国-东盟农业技术研发大楼、农技研发试验基地、广西水牛奶加工研发中心、中国-东盟专家生活园、全国水牛品种资源园、畜禽优新品种试。
中国-东盟的农业合作前景广阔。长远看, 广西农业“走进”东盟可从四方面着手:一是有重点地选择农业技术合作市场。通过农业技术输出和技术培训等方式, 重点在农作物杂交育种、农村能源技术、植物保护、组培技术及动物防疫技术等方面加强与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以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合作。二是为广西有优势的柑桔类水果、蔬菜等农产品, 农机具、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开拓东盟市场。三是鼓励广西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到东盟国家进行甘蔗、木薯、剑麻、速生丰产林等种植, 为广西发展蔗糖深加工、燃料乙醇酒精、麻制品加工、造纸等产业提供原料;同时出台技术转移优惠政策, 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企业“请进来”, 到广西投资农产品深加工、物流、休闲观光旅游等农业项目。四是加强广西农业大专院校和农业技术人员与东盟国家农业教育学校交流合作。积极争取国家援外人力培训项目, 组织东盟国家农业技术人员到中国接受培训, 帮助他们培养人才, 扩大中国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
摘要:文章以促进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服务为研究视角, 分析当前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服务中存在的不足, 探讨积极开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服务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新新.我国技术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对策选择[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07, (5) .
[2]蔡利民, 余洪.广西技术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 (7) .
开展承诺服务 促进经济发展 篇8
潘基文秘书长在闭幕式讲话中指出,此次峰会交付了成果,证明国际社会是能够应对气候挑战的。他呼吁国际社会履行此次会议所宣布的承诺。
此次气候峰会各方做出的承诺包括:各国世界领导人同意采取大胆行动,减少排放、增强气候复原力,并在减少极端贫困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进行,争取明年在巴黎就气候变化达成有意义的全球协定;各国领导人表示,将对绿色气候基金予以大力支持,目前基金已经获得11.5亿美元的初期资金承诺;给碳定价问题得到了大力支持;各国领导人同意加强和扩大非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气候复原力的风险融资机制;在建立气候伙伴联盟方面的成果之一是发起了首个“全球农业联盟”,将使全球5亿农民在2030年能够进行气候智能型务农。
The UN Climate Change Summit was closed on September 23rd, 2014 in UN Headquarters New York.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documents, the summit sketched a global vision in 5 aspects of emission reduction, funds and market mobilization, carbon pricing, climate resilience enhancement and new partnership motivation.
Secretary-General Ban Ki-moon said in the closing ceremony that, this summit has achieved result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an deal with climate challenges and he called on it to observe the commitments.
The commitments of the summit includes: states leaders agree to take bold actions to reduce emissions and strengthen climate resilience under the framework of extreme poverty red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ry to achieve a meaningful global agreement on climate change in Paris next year; they would give great support to Green Climate Funds, which has gained $1.15 billion of early capital commitment; carbon pricing has gotten big support; leaders agree to enhance and broaden venture financing mechanism for climate resilience in Africa and Caribbean area; One of the results in establishing climate partnerships is that the first "Global Agricultural Alliance" is launched and it will make 500 farmers realize climate intelligent farming in 2030.
(http://www.un.org/chinese/News/story.asp?NewsID=22596)
【开展承诺服务 促进经济发展】推荐阅读:
开展协调工作承诺函10-21
组织开展节能自愿承诺活动的通知10-11
开展党员公开承诺书要求的时间10-18
开展我是党员我承诺活动实施方案10-29
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08-01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向人民承诺和向人民报告活动通知09-08
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服务承诺书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