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与师德关系

2024-10-20

德育工作与师德关系(共10篇)

德育工作与师德关系 篇1

德育工作与师德关系”--教学叙事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片断一一办公室里,教师指着学生的脑袋大声责问:“你为什么骂人?”学生怯怯地回答:“老师,您不是也经常骂人吗?”教师哑然……。教师为什么哑然,学生又为何反唇相讥呢?追溯根源,是这位教师素质和德育教育产生了矛盾,引起学生的怀疑,这是一个非常幽默而寓意深刻的片断,它引人发笑,但笑之余让人深思一个严肃的问题:学生的德育工作应该从哪儿入手:

一、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德育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有效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可见教师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圣人”,教师的话就是“圣旨”,因此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对学生德育工作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1、教师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基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位只会教书,而不会育人的教师,不能称其为教师。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点明了教和学的目的是教师不但要教学生探求趔,而且要教学生学会做真诚的人,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记得有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学生对教师的思想、行为的模仿性、信赖性最强烈,教师的道德水平是学生道德素质的参与坐标。教师应以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为楷模,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为航标,把学生带到

光明的彼岸。

2、教师带之以行,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言传身教,是对教师工作的总括,但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行之说,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斗虽令不从”。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又是一种有形的教育,它好似“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的行为举止,精神面貌,工作态度,为人处事往往从他所教的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如果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当好表率,那道理讲得再牛动也于事无补,反而会让学牛产牛消极抵触情绪,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产生极大的反作用力。反之教师以自身的行为举止来带动学生,以自身的精神风范感染学生,往往会在德育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之余,更重要的是带之以行,这也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二、不良的师德师风对德育下作的消极影响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有的教师道德意识淡薄,思想观念和行为严重地偏离师德原则和规范,在学生中造成负面影响,成为实施德育教育的严重障碍,具体表现为:

1、拜金主义严重。改革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也吹动了部分教师的心。有的教师只把工作当成一种“稳定”的生存之道,头脑装满的是“如何发财、如何赚大钱……”人在曹营心在汉,曾听一位教师这样说:“八小时内养精蓄锐,八小时外大显身手。”像诸如此类的教师,他们能尽职尽责地教书育人吗?学生面对一位满

身铜臭的教师,又能从中学到什么?

2、缺乏工作热情,不求进取。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是“铁饭碗”,当了教师等于进了保险柜,不断进取,不求成功,做„天和尚撞一天钟,除看看教材和教师用书外,其书籍报纸一概不看,导致观念落后,知识分散、教法死板,既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更谈不上对学

生进行德育教育。

3、师表意识淡薄,教师形象歪曲。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但部分教师在职业道德上意识淡薄,在学生中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如言行不一,举止粗俗,言语肮脏,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任意辱骂、体罚学生,歧视后进生,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会给学生造成严重道德情感上的障碍,不但达不到教育目的,而且结果是与教育目的背道而

驰的。榜样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正面榜样让人走向光明,反面榜样使人附入深渊,人民老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朵重任,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使正面榜样日趋完善、丰腴。当前,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而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如何提高全民族素质,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呢?关键在于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作一个这样的比喻,如果说素质教育是一个地球,那德育教育就是一个支点,而教师良好的素质就是一根足够长的杠杆。人要由人来建树,教师的品德教育学生的品德,教师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为使我国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每位人民教师对于努力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责无旁贷的。在此我用一段富于哲理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生活常常以惊人的简洁明了的公式启迪我们,就像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一样简洁。骂人教会骂人,憎恨教会憎恨,偏见教会偏见,散漫教会散漫,爱教会爱,关怀教会关怀,宽容教会宽容,诚恳教会诚恳……在这里寻不到„教师教会学生‟的笼统学法,只有具体的„什么教会什么‟。”

德育工作与师德关系 篇2

更快、更好的发展教师的师德问题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和突破口, 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更是学校“科学发展”的保障。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好干部队伍, 要加强党性修养、廉洁从政、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 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教师问题时, 强调尊师重教的同时提出了“四点希望”, 从敬业 (社会责任) 、勤业 (治学态度) 、创业 (创新精神) 、乐业 (道德情操) 等方面诠释了人民教师的师道精髓, 指明了为师从教的正确方向。这为我们新时期的教师自我建设明确了方向, 指明了道路, 对学校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结合先进性教育要求, 本人进行一次师德问题的专题调查, 通过认真分析与思考, 认为在师德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 当前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继续教育等任务十分繁重, 普遍感到身心疲惫, 力不从心, 出现职业倦怠, 从而精神不振。

2. 缺乏事业和社会责任感, 追逐个人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的私心杂念过重。

3. 师表意识淡薄, 思想境界不高, 教师工作比较浮躁, 爱岗敬业、奉献精神不强。

针对教师存在的师德问题, 我深深的认识到, 当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以师德建设为核心, 切实提高与改善师德。因此, 一切建章立制, 奖惩严明的刚性制度只有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才能实现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师德建设靠强制手段不行, 单靠灌输也不行, 只有靠耐心细致的教育转化工作, 才能使教师对师德规范产生认识, 激发起教师的师德情感, 形成师德意志, 最终落实到师德行为中去。

加强师德建设的具体方法与措施如下:

1.对待教师职业倦怠, 要教育教师葆有“三种情怀”。提高师德修养, 要教育和鞭策教师必须永葆对教师职业有感情, 对教育对象有热情, 对待生活和工作有激情的三种情怀。教师不能仅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而要做为一项事业去追求, 去倾注感情, 爱岗敬业, 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精髓, 对学生尤其是对待“偏常生”, 需要永葆持久的热爱, 是师爱情怀的升华, 也是对教师师德的根本考验;做为教师始终保持乐观向上, 积极进取的心态, 犹如燃起的一团火, 辐射学生, 温暖学生, 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的价值。

2.对待缺乏责任感和追逐个人物质利益, 要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 做到安于平凡, 淡泊名利, 育人为乐。

在教师岗位上, 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利, 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财富, 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不求闻达不慕名利, 不慕富贵, 甘为人梯, 乐教勤业, 以平常人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实实在在的做事的教师具有崇高而伟大的敬业精神。

3.对待师表意识淡薄和思想境界不高的, 要帮助指导, 使其勤奋好学、虚怀若谷。

要教育帮助广大教职工自觉加强师德修养, 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大力提倡求真务实, 勇于创新, 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 认真钻研业务, 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 形成相互激励, 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此同时, 也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热爱学习, 终身学习和锐意创新的楷模。

二、大学生素质修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修养决定着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发展。胡锦涛同志在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提出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但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深入调查,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却存在许多问题, 亟待解决。

1. 动力不足, 缺乏恒心。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 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模糊, 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

2. 缺乏自理、自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就业压力过大, 形成学生极端自私思想和功利意识严重。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但目前大学生在思想素质方面却出现许多问题。这必须要引起我们每一位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在追根溯源下, 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修养提出积极性的建议。

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对策如下:

1.针对动力不足、缺乏恒心和社会责任感, 要教育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提高政治修养,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学校在大一时, 就加强教育, 让学生了解大学生活的多元化, 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的同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学生生活,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帮助学生进行早期规划, 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2.对待缺乏缺乏自理、自立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 要帮助指导老老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扎扎实实提高业务能力, 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

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师在培养学生专业的同时更不能忽略传统美德的教育。此外, 应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专业基础、专业素质, 提高学生的实干能力与主动参与能力。

3.针对就业压力过大造成学生极端自私思想和功利意识严重, 要教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提倡自主创业。

教师教育学生选择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 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另一方面, 学校要改变自己的课程设置, 多开设一些社会企业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专业课程, 以利于实现学生就业。

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接受新事物最为快速的群体, 大量的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 并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思政工作应充分展示为人师表的扩展效应, 将主流的、健康的教育主题向学生展现, 对大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增强主题教育的实效性。学校的成功教育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 对于教师, 其师德建设是关键, 对于学生, 提高思想素质是基础。这需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坚持不懈, 在尽自己最大努力的同时, 不断检讨自己, 为共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彦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系列主题教育[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7) :144.

[2]张革, 王秀彦, 高春娣.以主题教育为载体, 推进高校德育工作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 2008 (8) :32.

[3]沈杰, 郭华茹等.我国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83-86.

[4]王凤琴, 李秀梅.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3) .

[5]査晶.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平台[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8) .

德育工作与师德关系 篇3

1.关于高职教师师德的内涵及规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呢?

关于师德的内涵,一般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即“学高为师——师德之基,身正为范——师德之本热爱学生——师德之魂”。也有学者提出师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师德,从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与工厂产品生产劳动两种劳动的相似性出发,可理解为教师从事传授知识劳动的职业道德。广义的师德基于上述两种劳动的异质性,有着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教师应身体力行培养学生积累公民的基本道德,即传统的育人二是注重“因材施教”找寻开启学生创新潜力和能力的金钥匙, 并自己在科研方面有较大的创新。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爱与责任——师德之魂”这样一个新命题。在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强调“责任”的重大意义,第一次把“责任”摆到“师德之魂”的高度, 认为“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他还阐述了人民教师肩负的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等三项主要责任明确了新时期师德之魂的新的重要内涵。关于教师师德规范的最早论述是由康有为提出的,他按照幼教、小教、中教、高教的不同层次,分别提出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和行为准则:“德性慈祥,身体健康、资禀敏慧,有恒心而无倦心有弄性而非方品者”;“学行并高,经验甚深”、“德性仁慈,威严端正, 诲诱不倦”、“唯才德是视”;“行谊方正,德性仁明,文字广博,思悟妙通,而又人不倦,慈幼有恒”;“专学精深,奥妙实验有得”。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规范应当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大部分学者认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规范应当在继承传统师德规范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以“依法治教、严谨治学、学高身正、教书育人”为基本内容。

2.关于高职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 我国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首先,在一些教师身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师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在:职业行为失范;为人师表欠佳学术道德失范。其次一些高校在师德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长期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如认识上的“泛”:在学校工作中重教学科研,轻师德建设;管理上的“软”:没有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育上的“空”:内容滞后,形式单一方法落后;建设上的“虚”:工作队伍不稳,水平不高,职责不明。高职院校教师的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价值观念出现了偏差。在市场经济与旧体制以及中西文化发生碰撞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乘虚而入,造成一部分教师理想目标的实际化,价值理念的实惠化,等等。第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则相对淡化。不少高校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工作上,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则相对“淡化”和“弱化”。第三,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在师德考核中缺乏量化指标,在职称评审、优秀教师评选中往往只重科研和学历等可见因素,造成教师重学历、重科研而轻师德。

3.关于加强高职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师德教育、舆论环境、制度保障等方面共同推进。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建设以及良好的师德氛围的形成,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说教和感化层面,而应利用明确、有效的制度、法律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因此,必须在师德建设中加强制度伦理设计与安排。也有学者认为,应当建立高校教师师德行为监督机制,这一机制具有教育、预防、补救和改进的功能,其方式主要有高校的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教师自身职业良心自律监督。其中学校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属于外在的监督,教师职业良心自律属于自身内在的监督。这两种监督如果能发挥各自的功能,又能相互作用, 就能够有力地监督和调控高校教师师德行为。

二、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说目前关于高职院校教师师德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缺乏理论深度

应当看到,当前师德领域中出现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是源自对教师师德基本涵义和规范的模糊认识。例如,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是究竟应当仅仅局限于其职业活动领域,还是应扩展到教师私人生活的领域?这一问题既是目前理论界存在争议的问题,同时也给高校师德建设带来了矛盾和困惑。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师德问题的研究应当首先厘清教师的职业性质和职业特点尤其是厘清教师作为道德主体在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中的地位。

2.社会调查范围不广

要想找到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正确路径和方法,首先必须对当前教师师德现状及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准确的把握。这就需要在各级各类高职院校中对教师、职工和学生进行大量的、深入的和全方位的社会调查,从而获得准确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目前进行的社会调查往往集中在某一城市甚至某一高职院校,发放问卷的数量也较少,这就使得调查结果难以准确反映各级各类教师师德的真实现状及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3.提出的一些对策缺乏实践操作性

要想使师德建设取得实效,就必须注重其路径和方法的实践操作性。但问题在于,在实践中,师德考核指标是否能够量化或者如何量化,这一具体的操作性问题在众多学者的论述中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三、如何利用良好的师德师风来加强和改善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面对高职院校改革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作为学生最主要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努力克服缺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质。在加强和改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做到如下几方面:

1.教师积极参与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在组织上有庞大的工作网络,如“两课”主渠道、党政工团系统、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等;在内容上有抓思想、抓纪律、抓文明规范等;在形式上有正面灌输、制度约束、奖惩结合、多管齐下等。但实施中,往往不能形成教育合力,如思想政治课归德育教学部,宣传归宣传部,管理归学工处、院(系)、班主任辅导员,社团活动归团委学生会,各自为政,缺少必要的协调与配合;学校党委、行政、团委的工作计划,各有安排,彼此沟通衔接不够,导致各部门的参与、支持的程度不一,往往是提出一个教育主题,组织了活动,却难以形成全校范围内的教育效应。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必须构筑一个学校领导教师积极参与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明确各分支和管理渠道之间的职责范围,加强各渠道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教育合力,从不同角度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2.加强“两课”建设,发挥主渠道作用,提高德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兩课”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个途径,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教育;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国内外的时政大事,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如何去缩短自身与社会要求的差距,适应新的形势,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德育、智育与专业有机结合起来。

为回应学分制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还需要提高“两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大力提高“两课”教师的职业责任意识,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要成为一个好教师,就要将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将外在的压力转化为内在的动力,树立自觉的职业责任意识。“两课”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的不同点在于,他更应关心学生的思想实际,他的职业责任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知识,更在于以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大力提高“两课”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两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注意校园网络聊天室里学生的言论,善于分析这些言论,从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倾向,以便在教育过程中有更强的针对性。同时,“两课”教师应把自己的电子信箱向学生公布,以便学生及时与教师联系,交流思想,就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现场对话、现场答疑、现场辅导。三是大力拓展“两课”教师的知识面,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主体的作用增强,教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知识素养,能让学生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中得到教育和心理需求的滿足,如果缺乏广博的知识面,就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因此,“两课”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四、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对改善学生思想工作的意义

大学时代是人一生中极其重要的、对以后的人生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时期,而这一时期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师。教师的观念意识、品德情操、价值和文化修养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的状况如何不仅反映出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而且影响学风、校风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良好的师德师风对促进教育工作激励教师爱岗敬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加强师德建设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处世准则,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才能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示范,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2.加强师德建设是对学生心灵关怀的前提。

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事实上,许多教师行为偏差,也正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而造成的。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所以教育的效果主要在于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同时,符合大学生身心实际的教育,又首先是建立在对大学生年龄特征的尊重与了解基础之上的,要关注大学生心灵的成长,要使教师真正具有一种富有实效的教育行为,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

(作者单位:江西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宜春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东英.师德之现实判断黑龙江高教研究[J],2005(2)

{2}周济.爱与责任——师德之魂人民教育[J], 2005(8)

{3}李秀梅.关于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2004(2)

{4}沈强, 李国华.高校师德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现代教育科学[J],2003(6)

{5}刘瑞平, 蒋传东, 叶绍灿.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04 (12)

{6}王德勋.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矫治[J],教育探索, 2004(10)

师德文章—和谐师生关系 篇4

本学期观看了绿色生态教学,关注和谐师生关系,听了专家的分析后反观我和学生的关系想到了很多。教师应该怎么对待自己所教的学生?应该怎样处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教与学的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关系。那么老师改如何教才能让学生愿意学呢?也许一切应该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开始。

一.真诚地交流和关心,亲切互动

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所感所想进行了解是必需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教育中必须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他有一句名言:“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又说:“要公正处事,就必须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

课间的时候和学生聊聊天不仅能够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也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发现他们不同的一面。比如我有时候会问问他们喜欢什么东西,多了解他们的喜好也有助于我在教学中使用他们喜欢的事物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这个聊天的过程中学生愿意亲近老师,那么师生的感情就在这些聊天中建立起来了,而这种师生的亲切感在课堂中的互动中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来。

二.尊重学生,相互体谅

要达到师生和谐关系还要尊重学生,有时换位思考一下,很多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

上课拖堂一直是一个老师无奈学生不爱的问题,有的时候由于教学进度或教学内容的要求老师在35分钟内无法完成,而这个教学内容又一定要完成,那么老师不得不占用下课的时间来完成。我首先做到尽可能不拖堂,也一直和学生说我不喜欢拖堂,希望大家配合能好好的顺利地完成教学内容。当然有的时候还是会遇到要拖堂的时候,那么我会采取商量的方式。比如有一次我上一节课的老师由于考试一直拖堂到了我上课的时间,小朋友都在叫:“啊,我们厕所还没上呢。”于是我就让他们上厕所并且给他们5分钟的休息时间让他们喝口水喘口气,在之后的二十多分钟里他们也很配合,但是由于耽搁时间太长,我的教学内容还有一些没有完成下课铃已经响了,于是我就以商量的口气和他们说:“之前耽搁了比较长的时间,我也有我的内容要完成,稍稍拖一点时间好吗?”此时已经是第四节课了,大家也累了肚子也饿了,没想到我说完这句话就看到一个学生在不停的点头表示理解和同意。我很感动,当时我就觉得我和他们是站在一起的,由于我之前理解他们没有下课而给予了他们一些休息的时间那么现在他们也愿意牺牲一点下课的时间来完成学习的内容。

三.自我反思,放低姿态

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是衡量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的重要一环。我们每天可以反思:今天我表扬学生了吗?都表扬那些学生了?表扬的方法、方式如何?相应地,今天我批评学生了吗?我批评的方法方式怎样?在课堂上我今天发脾气了吗?我除发火之外再也没其它方法可以能更好的解决了吗?今天我解决

师生的矛盾方法是怎样的?„„。表扬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很重要的,老师的一句表扬可以带给学生很大的动力,这点我已经看到很多,很多时候由于我的一句表扬我马上可以看到学生的喜悦。比如一些学生胆子比较小,回答问题声音一直很小,我会说“你回答的很好,胆子大些,声音再响亮些的话你会说的更棒。”此时我可以看到学生脸上所表现出的想要下次做好的表情。但是我觉得有时候老师的道歉也一样很重要。老师也会犯错,比如有次考卷上有一大题我忘记批了事后我真诚的向学生道歉,并一一修改成绩,有个学生马上就说:“没关系,我们原谅你”。再如有时候老师也会错怪学生,课上做笔记时要求学生划线我正好在一个学生旁边,但由于反光的问题我一时没看清就批评了她说你怎么没划线,学生很无辜的说我划了呀,我仔细一看确实是划了,我马上向她道歉了,我看到她的表情就释怀了。还有课件当中有时难免会有一些小错误,一开始学生会在课上就说出来后来我说上课的时间比较宝贵你发现问题了下课和我说我会改正。果然后来有学生下课了跑来和我说有什么什么地方错了,我觉得这样很好,所谓的教学相长这也是一种体现吧,也说明了他们有很认真的听课。

德育工作与师德关系 篇5

幼儿园师德建设总结正确的理念,多元的知识结构,扎实的技能固然重要,然而教师的道德德素养更是影响每一个孩。因此,全面加强了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敬业奉献”的高尚师德,在全园形成了人人有师德、个个比奉献的良好氛围,夯实了全体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以下是开展的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习转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师德是教师之魂,在这师德建设年中,我园从转变教师观念入手,有序开展了系列活动。首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活动中,学习与撰写心得相结合、研讨与讲座相交替,帮助教师更新观念。通过活动,教师们进一步增强了以为本的理念。其次,我园组织教师学习了各级党委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文件,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政策水平和思想觉悟,并按上级教委的要求,开展了“师德、师风大讨论”。广大教职工对当前的状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通过学习讨论,对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教师观,建立什么样新型的师幼关系,都有了新的认识与提高。

二、创设环境、提供舞台,把观念落实到行为。良好的环境是不说话的隐性。我园注重为教师们创设正气、平等、宽松的心理环境。首先,园领导以身垂范,起到了很好的模范榜样作用。园领导班子作为一个园的灵魂,注重从自我做起,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弘扬正气,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并注重对青年教师进行前途理想、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熏陶,引导教师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园领导与教师始终保持着平等融洽的和谐关系,不摆架子、不说空话、不唱高调。我园领导常以平常心态与年轻的教师交流谈心。与她们谈家常,讲生活,对青年教师予以思想熏陶。当教

职工中发展不良苗头时,班子人员及时找其谈话,深入了解情况,及时予以引导。其次,注重提供活动的机会,让年青教师的思想交流碰撞。在五四青年节前夕,我园开展了五四青年演讲活动,开展了以“师德”为主题的演讲竞赛。每一位青年教师都作了精彩演讲,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园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做到师德交流与工作促进相辅相成。再次,我园注重在园内树立优秀教师典型,组织教师学习身边的先进事例,并结合报刊杂志上的典型事迹做为学习借鉴的榜样,利用大会宣讲、版由好稿吧提供板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推进我校教师师德整体水平的提高。我园强调每位教师要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的言行举上,是衡量一个教师文明程度高低和标准之一。我园新制定了教师文明忌语,使教师的语言得到了规范;增设了意见箱,以便家长对教师的言行予以监督,鞭策我园搞好师德建设。据深入调查了解,我园教职工无一参与“黄、赌、毒”活动,无一违法乱纪现象,家长对我园教师评价良好。

三、增加师德建设的投入。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潜移默化的长期熏陶工作,我园注重“润物细无声”的移情工作。我园绝大多数是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思维活、观念新。根据我园的教师特点和新时期的时代特点,特别注重师德建设的实效性。例如:为丰富教师文化生活,我园订阅了多种报刊杂志,开设了教师阅览室。本学期,为每位教师添置了园服,使教师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园在加大园硬件环境的再投入的同时,还注重让每一位教师为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总之,我园通过多种活动,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了全体教师,有效推进了我园的各项工作上了新台阶。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师德建设是一项长由好稿吧提供青工程,我园将不懈努力,不断赋予它新 的内涵,让我园教师形象之花开得永远灿烂。总结二:幼儿园师德建设总结建成品牌幼儿园,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一线的教育实践工作者,依靠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主体的广大教师,依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幼儿园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一年来,我们以幼儿园和谐、持续发展为目标,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平安校园建设上有了新的提升,在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和教育理念提升上有了阶段性的进步,在家园合作与家长资源充分运用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现将幼儿园工作总结如下。安全工作规范到位规范了门卫安全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1.制定并严格实施《门岗、保安安全工作流程》,教职工的安全培训和一日生活中幼儿安全教育落实到位,开展安全实战演习10次,每周的安全大检查与落实及时到位,每日安全值班工作要求具体明确;园门口的交通安全落实到位,幼儿园在大门口进行“大手牵小手,安全出门口”的温馨提示;本学期幼儿园无一例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2、保健工作规范发展工作中,规范各项卫生保健检查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规范幼儿一日活动内容,各项操作和记录规范有序;卫生保健档案建设进一步规范;本年度幼儿园无一例传染病发生。

3、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幼儿园加强对日常保教工作的指导,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鼓励教师组织有利于幼儿开阔视野的实践活动,创造让幼儿动手动脑、参与实践的机会与条件,确保幼儿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开展的教育内容符合幼儿认知规律;按照季节变化及时调整了幼儿一日作息时间,确保各项活动及时有效开展。严格落实学期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和一日活动安排,各项活动常规和生活卫生习惯逐步建立起来;以环保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和游戏活动,在 “六一”、“元旦”全面展示了幼儿健康、艺术、语言、社会等领域的发展。

4、活动区创建有所突破教师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创设活动区,制作出了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又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 教具,玩教具涉及到五大领域各项活动,在可操作性、安全性和美观性方面体现了她们的独具匠心,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技巧,还丰富了幼儿园玩教具资源。

5、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幼儿园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与条件,培训后及时记录、反思和总结,开阔教师视野。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开展园本培训,由幼儿园骨干教师和班组长担任培训任务,教师们在准备、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自我学习、相互学习,达到了提升教育理念和专业水平的目标。

6、开好两次家长会开学初进行学期工作计划的传达,学期末进行学期工作的总结,让每一个家长明确班级的培养目标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为学期中的家园配合打下扎实基础。学期末进行工作汇报,对五大领域幼儿的发展进行总结,让家长明确自己孩子的优势领域和需要提升的领域,以便下一步的大力配合。

7、家长进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各班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长进课堂活动。托班的故事爸爸和故事妈妈,让家长资源充分发挥,小朋友体验着和老师讲故事不一样的感受;小班的亲子制作其乐融融;中班的茶文化更是专业水平高,幼儿兴趣浓;大班小朋友在老师的带动下和妈妈一起制作节日礼物,让家长体验到做母亲的成功与伟大。家长们走进课堂,与孩子、老师一起活动的过程也是他们进一步感受幼儿园生活与学习的过程。正是这样一个融合与互助的过程,才让家园形成有效的合作,更好地对幼儿实施教育。

德育工作与师德关系 篇6

素质教育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 是对基础教育模式改革的一种要求和趋势。1997年, 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 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 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 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可见,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对应试教育的纠偏。应试教育片面强调智力教育和文化考试, 以文化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尺度, 音乐、体育、美术等特长培养被忽视, 学生这方面的潜能得不到发挥, 这些方面的人才容易被埋没, 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健康发展。应试教育, 老师在教学中就会特别看重班里尖子生的培养, 而弱化对普通学生, 特别是学习差生的培养。应试教育是面向尖子生的教育, 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通过对素质教育的分析不难看出, 素质教育与大教育家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在今天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 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 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生的信心,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当今的学校教育, 一个中小学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到一两百个学生, 要做到因材施教与实施素质教育谈何容易。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有很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关键还要有大爱之心, 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让每个学生获得自信, 使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发挥。

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牌中学的衡水中学, 连续14年创造高考辉煌, 衡中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秀, 而且尊敬师长、团结友爱、集体观念强、讲究规范、具有极强的进取心和创造力。追求卓越不仅是衡中的校训, 更是衡中人的真实写照。衡中的一切成就离不开衡中教师高尚的师德。衡中老师很关心学生, 家长可以与各科老师直接联系, 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各科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 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状况很清楚;衡中老师很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假期里老师也会联系学生, 每天提醒学生按时起床、锻炼身体、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衡中老师很敬业, 每学科都是集体备课, 系统研究, 为学生筛选精典习题, 阅卷及考试总结非常及时;衡中老师很理解学生和家长, 在学校过节日, 班主任会给学生买礼物, 在“母亲节”前日放假, 会给每个学生准备献给妈妈的康乃馨, 不仅是对家长的尊重, 也是对学生的孝心教育;衡中老师很注重学生的成长与励志教育, 高一的“远足”、高二的“成人礼”, 老师及至学校领导都会与学生一起经历, 并给予学生现场的激励教育, 请国内外知名人士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每个班都有班级的口号, 每个宿舍有自己的名字, 每个学生的床边会有励志的名言, 作业或学习材料的页眉或页脚时常会看到励志格言;衡中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兴趣小组, 老师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 每年举办多场活动, 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衡中老师为学生做了很多很多, 感化了学生, 教育了学生, 引领了学生。衡中的学生不是书呆了, 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 衡中可以称得上是当前形势下素质教育的典范。

由此可见, 教师的师德素质关系着素质教育的成效。教师的敬业精神会鼓舞并感化学生, 培养学生的拚搏精神;教师高超的教学能力和方式方法, 会使学生深刻掌握所学知识;教师的关心和激励, 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创造力;教师的高度责任感, 会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的个别辅导会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 发现各方面的人才。总之, 教育师德水平决定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 所以, 要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首先要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摘要: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推动者, 教师的师德水平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效。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首先提高教师职业道德。

关键词:师德水平,素质教育,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陈志宏.提高师德水平抓好素质教育[J].河南教育, 2012 (14) .

[2]邓小青.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导刊 (下半月) , 2012 (6) .

从班主任工作看教师的责任与师德 篇7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还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本文就班主任工作谈点浅见。

一、班主任要有亲和力

首先,要语言美。语言是教师传输信息的主要载体,直接影响亲和力的强弱,学生刚到一个陌生的学校里,班主任是他们唯一的亲人,所以对学生讲话要亲切,一句机智幽默的话语,有时会化干戈为玉帛;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远比冷冰冰的指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取心和荣誉感。优美的语言,使学生感到格外的舒畅、亲近,可谓声声入耳、润心,句句有用、育人。

其次,仪态美。巴特尔说:“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他们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动作等仪态,虽然无声,作用却非常神奇。鼓励和赞赏的眼神,提醒或刻意制止的目光,真诚的微笑,大方自然又亲切的动作,有时胜过若口婆心的批评和劝说,学生感到老师就生活在他们中间,从而大大缩短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

再次,人格美。对学生来说,班主任的人格力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是最能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影射力,更是担任班主任所最需要的。人格美主要指内在的思想美、道德美、知识美等,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形象,必然让学生无限敬仰,进而产生感召力。

二、灌输常规,渗透教育理念

学生刚入学时,我把他们当作客人,每天有计划地灌输我校的常规,如作息时间,怎么值日、做操、早晚自习、考试制度等常规,吸烟、打架、旷课等不文明行为的处罚……让学生尽快熟悉我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如有违反,反复纠正和强调,直至全体习惯为止。我还不断向学生渗透,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必须学会“做人”的理念,让学生按着我设计的路子走。这就要求班主任紧跟班、紧抓干部、紧管学生。

三、建立学生档案

制定班级操行评定办法,学生制定个人目标,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根据目标调整分数,使该办法逐步走向成熟,遏制住旷课、事假等,班级卫生、学习都上来了,各项活动同学们也都积极参与,出现问题有章可依。执行时,一碗水端平,对待学生一视同仁,没有薄厚、远近之分,论事不论人。这就要求班主任时时记、事事记、人人记,这种管理办法行之有效。

四、增强管理意识

1.完善班干部队伍。开学初,我创建了更加完善的班级管理体制,加入了新鲜血液,让更多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明确了班级努力和前进的方向,营造了一个温馨而又充满朝气的学习环境。我定期召开班干部会,总结工作中的得失,促进班级工作的开展。为了提高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我经常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改进工作方法,在适当的范围内放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做到事事有总结。无论是取得了成绩还是以失败告终,有活动就有总结,学生自己要总结,班主任要总结,使学生获得经验,吸取教训,明辨是非,积累宝贵财富。这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环。

3.开好班会。班会使班级工作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五、有细心,有耐心,有爱心

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迪福说过:“如果我自己的表不准,它只能欺骗我一个,但城里的大钟走得不准,受骗的就是整个教区的居民。”班主任的言行有如城里高耸的大钟,直接影响一大批人,所以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让学生钦佩。

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繁琐的工作,班主任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从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充分体现责任与师德。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

论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篇8

要分析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必须先了解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概念和主要内容。工作态度指员工对所在的工作环境,工作持久性产生的感情或评价。工作态度包括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及组织承诺。工作绩效是关于对雇员们寄予的种种期望以及旨在促使雇员们提高工作绩效的连续目标导向计划的一种具体描述。在我看来,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影响他的工作绩效,但工作绩效绝不仅取决于工作态度,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影响,例如员工的激励、技能、环境与机会等,不过态度在其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另外工作绩效的好坏也会影响工作态度的好坏。总的来说,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从课本中我们知道,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向组成。有此可以联想,好的工作态度产生于一个人对工作具有正确的认识,如果从基本上认识到他所从事的工作满足需求,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他就愿意去做这份工作。然后他选择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从情感上喜欢这份工作,热爱它,自然也会有好态度。最后意向上的满足,他会主动用心去做一份工作,至少比被动做自己不喜欢现有工作的人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也许工作绩效也会显著。虽然还会有其他例如能力,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影响,但如果态度良好,一定能寻找到解决其他这些问题的方法。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所以一个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是很重要的。相反,如果态度消极懈怠,工作粗心散漫,虎头蛇尾,一定不能取得好的工作绩效。有的人成为公司里的核心员工,受到老板的器重;有的人一直碌碌无为,不被人知晓;有的人满腹牢骚,总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到头来一无是处。这都是态度的问题,明显对个人表现和绩效有影响。

不过,我们也不可太过夸大工作态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因为工作绩效的好坏与很多复杂的因素相联系,并不能统一总结出什么必然规律,因为它是因人而异的。有关资料表明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主要有四种,即员工的激励、技能、环境与机会,其中前两项属于员工自身的、主观性影响因素,后两项则是客观性影响因素。如果从主观上来看,与态度有一些联系。在我看来,激励是一种心理上的表现,直接影响到个人情绪态度问题,有学者通过研究证明,好的绩效导致奖励,公平的奖励能够引起满意的工作态度。所以这也是工作绩效对工作态度影响的一种表现。

工作压力与工作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篇9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作压力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为企业建立有利于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压力强度提供思路。

【关键词】工作压力 工作幸福感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成本的提高以及市场竞争带来的激烈的人才竞争,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紧张忙碌的生活迫使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长期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会对个人和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但是适度的工作压力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员工的幸福感。因此研究工作压力对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对企业在员工的工作压力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工作幸福感

本世纪初,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员工在工作中的幸福感。目前,工作幸福感存在两种取向,快乐论取向和整体论取向。快乐论取向将员工的工作幸福感界定为“个体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并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更少的消极情绪”。整体论取向将员工的工作幸福感定义为“从低到高唤醒的高愉悦体验状态”,包括工作满意、工作投入、工作卷入和积极情绪。这两种取向的研究都不够全面,本文同意国内学者邹琼提出的整合这两种取向的概念,将工作幸福感定义为“个体工作目标和潜能充分实现的心理感受及愉悦体验,是一个需要组织和个人持久努力和投资的动态过程,包括工作投入、心流体验、工作旺盛感、工作满意度、工作积极情感等宽泛的结构”。

(二)工作压力

关于工作压力的研究有三个角度,一个角度认为工作本身就是压力源,Caplan等(1975)认为某些工作特点就是工作压力,如工作的复杂性和工作负荷等;一个角度认为工作压力是员工对于外部刺激的一种反应;另一个角度认为工作压力是个体的需求和能力不匹配,个体期望太高,自己的能力又满足不了期望,因此产生了工作压力。综合这集中研究的优点,本文将采用我国学者许小东、孟晓斌给出的工作压力定义:在工作环境中,使工作行为受到逼迫与威胁的压力源长期持续地作用于个体,在个体的主体特征及应对行为的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系统过程;工作压力导致工作者积极的或消极的不同工作状态,并最终影响组织绩效(许小东、孟晓斌,2004)。

工作压力源是工作压力问题最核心的内容,工作压力源来源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理论强调不同的因素,总体来说,可以将工作压力源概括为三方面,个体因素、组织和工作特点、家庭和社会因素。个体因素、家庭和社会因素都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工作方面的压力源更为重要,也更容易调节。工作压力源主要是指压力起因于与企业员工个人工作有关的因素。工作压力会对个体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积极的。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情绪、行为和身体上的反映。工作压力对情绪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降低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内在满意度以及工作动机,出现离职倾向和情感衰竭;对行为的影响表现在缺勤、离职以及工作绩效降低;工作压力在身体上的消极后果是身体上的不适,如抑郁症状、头疼、疲劳、炎症。工作压力的积极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工作压力中的良性压力可以激发工作激情,提升工作效率,另一个是适度的工作压力能够提升工作绩效。

(三)心理资本

来自外部的工作压力不一定对所有的工作者都会产生影响,某个压力源对一个人来说是有压力的,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则可能构不成压力。因此应该关注个体因素在工作压力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根据资源保存理论,心理资本作为一种个人积极的心理资源,个体在面临工作压力时,如果具有可利用的个人资源,可以缓解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工作压力与工作幸福感的关系

虽然普遍的研究发现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明显的负相关。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工作压力有双重作用,既有积极作用的一面,也有消极作用的一面。如金惠红等将工作压力分为良性压力和和负性压力,以311名高校科研人员为调研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良性压力与职业幸福感正相关,负性压力与职业幸福感负相关;许小东将工作压力分为内源性压力和外源性压力,以知识型员工为调查对象,发现内源性压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源性压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本文就上述三个概念进行回顾后,提取出“工作幸福感”、“工作压力”以及“心理资本”3个变量,依照Judd和Kenny(1984)提出的乘积项检验调节变量的方法,将其建立因果关并提出了2个假设,分别是:

适当的工作压力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和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幸福感;但是如果压力过大,则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导致焦虑、职业倦怠等消极情绪,降低工作幸福感。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1:工作压力与工作幸福感之间呈倒U型关系;

据资源保存理论,心理资本作为一种个人积极的心理资源,个体在面临工作压力时,如果具有可利用的个人资源,可以缓解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较高心理资本的员工,通常对工作中的事件进行积极的归因,这些积极的归因和情感能够帮助他们应对工作压力,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

H2:员工的心理资本对工作压力和工作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四、研究结论

德育与英语课程关系的研究 篇10

关键词:德育渗透; 英语课程

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江泽民同志说:“要说素质,思想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加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心愿。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真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并将它看作是国家强盛的关键。例如严复的“三民说”,梁启超的“新民说”,李大钊的“民彝”等思想基本属于此类。陶行知也向学生提出了“每天四问”的要求,其中一个就是“‘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做人的根本是道德,根本坏了,即使有一点学问和本领,也没什么用处。无德之人,学问和本领越大,对社会的危害也就越大。作为职业学校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尤其要重视德育与课程关系的研究。本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了简要探讨:

学习目的和理想教育与英语课程。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与奋斗目标。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当今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活动全球化使英语日益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工具。随着深入的改革开放和世贸组织的加入,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突显,学习和掌握英语是对21世纪职业教育学生的基本要求。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才能学到知识,从而避免盲目性。在该方面我还结合一些实例来说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例如马克思五十多岁时还学习并掌握外语,然后请学生思考在外语学习方面,我们应该向马克思学习什么以及如何向他学习?此外,我还讲述了身边的一些见闻,如WTO、BBC、VCD等,让学生知道英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调动他们对英语课程的兴趣,并努力学好英语,为自己将来职业打基础,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行为规范教育与英语课程。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教育传统,是礼仪之邦。如第一册Unit12 - About Western Manners这课指出了西方在礼仪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还把中西文化中的礼仪进行了比较,利用教材中许多文明礼貌用语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礼节,以礼待人,与人为善,懂得尊重别人。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大有帮助的。

集体主义教育和爱国教育与英语课程。爱国主义在我国有优良的传统,历史上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典范,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当今的青少年,如果不知道我国四大发明而只知道贝克汉姆等,那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教育者有责任让学生既了解世界,更要了解本国的过去和现在,让他们真正立足本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列宁曾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针对这一目的,五年制大专教材第三册Alfred Nobel这篇文章就教育学生学习诺贝尔立志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并结合众多为国献身的科学家的事迹,帮助他们反思自身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为国争光。又如第一册The Olympic Games,巧妙地运用奥运会的例子,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总之,通过此类文章,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爱祖国、爱集体的情感是崇高的, 只有拥有爱国主义教育催发出来的民族精神,我们青少年一代才能拥有挺立脊梁的民族自豪感,肩负起民族未来的重任和为国效力的恒远力量。

环保意识教育与英语课程。第二册Unit 8- 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向学生灌输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思想, 同时让他们学会如何保护环境。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如第二册Changes in Environment讲述了人与自然界的万物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如果人类过度改变自然环境,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

毅力和探索精神与英语课程。第二册Unit4-We Have Nothing to Fear讲述了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失去双腿之后仍然不懈追求的一生。通过本篇文章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挑战,刻苦学习,努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决心。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该如何面对?人生常伴随着挫折,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算不上是真正人生。耐挫力是人的基本心理品质。人生走向成熟、成就事业,挫折是催化剂,超越挫折,就可以获得自强不息的精神,人格也由此升华到一个新境界。当今许多青少年由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平时缺少挫折训练,一遇到挫折,往往束手无策,经不住挫折的压力,有时甚至到了不堪一击的地步,其实我们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所以,在英语课程中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和探索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英语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只要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善于运用研究,因势利导,适时地挖掘德育并将其渗透进英语课之中,就能充分体现英语课程的素质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

上一篇: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想你优美散文下一篇:空气净化器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