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知识

2024-05-16

德育与知识(共5篇)

德育与知识 篇1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中学的德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如何提高职业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一直是德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1 警惕破窗效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车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破窗效应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很有借鉴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高度警惕破窗效应。学生从初中升入职业中学,换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从开学第一天起,就应该让学生认真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明确哪些可以做,哪些绝对不能做,做了的后果是什么。平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经常与各科任课老师联系,了解学生在其他课上的表现,一旦发现个别学生有违纪行为,必须及时纠正严肃处理。假如不及时处理,就会在班级中产生负面的辐射作用,这对班级建设会产生不可估计的不良后果。当然,对于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我们也不能随随便便给他贴上一个“差生”或“坏学生”的标签,否则他的逆反心理会越来越强,反正你们认为我差,我就索性跟你对着干,产生这种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样以后管理就困难了。所以教师在接新班时必须牢记不要轻易认定哪扇窗破了,被打碎的窗户玻璃必须要及时修好,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 运用南风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厉害,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有点热了,开始解开钮扣,一会就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良药未必苦口,可以用糖衣裹着了。那么,忠言是否也能不逆耳呢?“南风效应”的回答是:不仅可能,而且应该。南风虽然无言,但却收到了胜过北风的脱人大衣之效应,是因为这徐徐吹拂的南风符合行人的心理状态。而北风则不然。同样,批评之所以常常“逆耳”,也是因为批评常常与被批评者的情绪状态相抵触。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会对生理活动发生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心境能使人的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积极起来。一般说来,人们都乐意接受正确的批评,所不愿接受的,往往是批评的方式方法。“南风效应”给人们的启示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就大相径庭。所以,教师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如能考虑到学生的情绪状态,采取对方易于接受的批评方式,使学生在“良好的心境”下展开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那么,批评就能收到“南风效应”,达到预期的效果。

3 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激发学生强烈的上进心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说这些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必须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智能测验的结果。但八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是被列人此名单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个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呢?这主要是因为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都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即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尽管名单对学生是保密的,但教师们掩饰不住的深情还是会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表现出来。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学生自然就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有了显著进步。“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以期望,对方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

为什么这种期待心理可以产生如此之大的作用呢?显然,信任在人的精神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代表一种对人格的积极肯定与评价。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所信任的需要,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反之,不被人所信任,将是令人懊丧和痛苦的。同时,这种期待得到信任的心理一旦满足,就意味着一种激励,这种激励可以激发人们积极而热烈的情绪。现实生活中,有多少普通的人由于偶然受到信任和期待的激励而迈上成功之路,又有多少一时误入歧途的人因受到信任和期待的激励而重返正道!

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玛利翁效应”的实验表明,对学生而言,当老师、家长寄予某种较高的期望值时,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潜意识地靠近这一目标。职高生在初中时,大多数因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很少被老师赋予这一期望值,成为老师遗忘的对象,慢慢地学习上就会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在升入职高后,新的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和新的教师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尽管从表面上看来好象无所谓的样子,但在其内心深处却十分渴望到老师的重视,渴望重新实现自我,作为老师就是要使学生有一种被老师期望的感觉。对职业中学的学生多运用期待的心理暗示他们,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 运用归因理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当人们进行某种活动取得成功或失败时,都有对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探究的愿望。这种导致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推断,称为归因。个体在完成一项工作后,无论成败,都会从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把行为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和不可控的因素,会降低个体的行为动机,把行为结果归结为内部的和可控的因素,会增强个体的行为动机。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与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有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自信心就是对自己实现个人理想、目标的坚信程度。它表现为接受任务以后,对完成任务充满信心,并能提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有克服困难的决心。每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职业中学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自信心不足。因此,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在与他们分析工作或学习的成功或失败时,避免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低、任务难等稳定因素,以免使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放弃努力而半途而废,而是尽量从努力程度不够或粗心等不稳定因素,以及其他一些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态度等方面找原因,以使他们能保持和增强自信心,不断努力,并持之以恒。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讽刺挖苦,而是多注意观察、分析、了解他们。一旦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同时指出他们的智力水平、能力与学习好的同学相比其实并不弱,而是他们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意志比较薄弱,只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不断努力,肯定会有明显的进步。

5 运用迁移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迁移是指以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造成影响。迁移有两种:一种是正迁移,即先前的学习可以促进以后的学习;一种是负迁移,即先前的学习会妨碍以后的学习。很明显,正迁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负迁移对学生的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德育工作过程中,笔者运用心理学的迁移律,经常向学生强调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以后的人生是受益非浅的,而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则会影响以后的发展,甚至会带来终身遗憾。比如,有位男生,打电子游戏成瘾,在教室上课时也是魂不守舍,成绩一路下滑。我找到他,帮他分析上网打游戏的危害性:严重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浪费金钱,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学习,现在必须尽快远离游戏。并抓住他特别喜欢电脑这一特点,让他专门负责班级的网页制作,并鼓励他参加网页设计制作比赛,结果在市网页设计制作比赛中得了二等奖。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后,他很少上网打游戏了,而是经常上网收集有关学习的资料信息,自学计算机知识。

总之,在德育工作中,恰当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去教育引导学生,既可以减少教师与学生的冲突,又可以增强教育的科学性,学生容易接受,也乐于接受,从而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彭兴兵.心理效应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09(14).

[2]章立早.善用“心理效应”[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1).

[3]许建国.心理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启示[J].教书育人,2004(12).

[4]舒扬.向心理学寻求教育智慧——《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简介[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7(6).

[5]朱华忠.让“心理效应”催化教育管理[J].青年教师,2006(3).

[6]张经童.巧用心理效应,优化班级管理[J].基础教育课程,2007(4).

德育与知识 篇2

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2、智商是能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其公式表述为____ A:IQ一智力年龄/实际年龄X 100% B:IQ一智力年龄/实际年龄X 100 C:IQ一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D:IQ一实际年龄/智力年龄X 100

3、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称之为__ 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目标 D.学习方法

4、幼儿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这种思维方式是____ A:经验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直观动作思维

5、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____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6、观看乒乓球抽球录像后,能以一定的精确度来演示这一动作的动作技能目标是。A:模仿 B:准确 C:连贯 D:习惯化

7、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__。A.教科书 B.教学计划 C.参考书 D.讲义 E.讲授提纲

8、舒茨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认为基本的需要包括()A:成就 B:包容 C:情感 D:支配 E:生存

9、五年级二班一共有48位学生,小红排名全班第l5名,这种评价属于____ A:作品分析 B:问卷 C:会谈 D:实验

10、人借助于骨路、肌肉实现的,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称之为__ A.心智技能 B.演讲技能 C.驾驶技能 D.操作技能

11、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____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能力

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12、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____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13、课堂教学的主导语言是__。A.独白语言 B.朗读语言 C.对话语言 D.书面语言

14、教师应享有的基本物质利益权利是。A:参与民主管理权

B:科学研究与学术活动权 C:教育教学权

D:获取劳动报酬和享受福利待遇权

15、学生做好事时想起了雷锋同志,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称为()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道德情感

16、学校教育互动系统中的三个核心因素是。A:教师、学生、学校 B:教师、学生、环境 C:教师、学生、课程 D:教师、学生、领导 E:重视个别差异

17、《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A:启发式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8、以下文化形象,全部是日本文化的是。A:富士山、樱花、万宝龙、法隆寺、桂离宫

B:姬路城、神道教及神社、能剧、三宅一生、种姓制度 C:芭比娃娃、武士道、天皇、相扑、空手道 D:柔道、和服、索尼、菊与刀、新干线文化

19、以下属于教育本体功能的是。A:人的培养功能 B:人口功能 C:政治功能 D:经济功能

20、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的是。A:文化 B:教育 C:学校 D:知识

E:重视个别差异

21、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22、下列各项中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2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24、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____的三大定律。A:权威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专制型

25、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特殊性是指__ A.顺序性和发展性 B.社会实践性和阶段性 C.社会实践性和能动性 D.不平衡性和均衡性

26、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叫做____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学生心理感受

D: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7、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B:能力、气质、性格

C: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28、遗传素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____ A:不起作用 B:起决定作用 C:起主导作用

D:起自然(物质)前提作用

29、影响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环境 B:遗传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某些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高尚的动机

D:远景的间接动机

2、目前我国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形式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是。A:家园联系手册 B:家长会 C:开放日

D:家长委员会

3、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应该学习,同时,学习、实践并反思自己的整合工作。

A: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技能.现代课程理论.新课程标准对本学科课程的要求 B: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现代学习和教学理论.新课程标准对本学科课程的要求

C:多媒体技术的操作技能.现代学习和教学理论.信息技术对本学科课程的要求

D:教育技术的操作技能.现代课程理论.新课程标准对本学科课程的要求

4、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主张。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教育万能论 E:家庭基因论

5、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A:抑郁症 B:恐怖症 C:强迫症 D:焦虑症

6、教师成长为专家教师的基本的、重要的途径是____ A:经验积累 B:教学反思 C:获得知识 D:实施培训

7、综合实践活动是地方性必修课,它占课时的()A:6%一8% B:7%一10% C:8%一10% D:10%一20% E:6%一10%

8、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__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9、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0、一个学生不敢同教师说话,也没有勇气向教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教师请教,教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他就能学会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这种方法属于()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示范法 E:惩罚法

11、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2、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13、我国最早将“教”与“育”连在一起使用的著作是____ A:《孟子尽心上》 B:《大学》 C:《论语》 D:《学记》

14、爬行动物不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都是卵生的,所以凡是卵生的动物都不是爬行动物。以下选项与题干推理形式相同的是____ A:商品都是有使用价值的.貂皮大衣是有使用价值的,所以貂皮大衣是商品 B:考试不及格就会补考.补考的学生不能参加三好学生评选,所有不能参加三好学生评选的人都曾经考试不及格

C:广东人不是香港人.香港人说粤语.因此所有说粤语的人都不是广东人 D:过度溺爱孩子会导致孩子经常哭闹.经常哭闹都有肠胃问题.所以孩子的肠胃问题可能是由于家长溺爱造成的

15、某人对某种制品的用途总是有一种惯常的固定模式,很难想到它的其他用途.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16、一个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方式是____ A:基础教育 B:高等教育 C:成人自学 D:终身学习

17、口渴会促使人作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A:导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强化功能

D:调节和维持功能

18、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__。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19、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这是____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0、关于智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智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

B:学生学习成绩差与智力水平密切相关

C: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智力 D:每个学生有各自的天赋与潜力,应该区别对待

21、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A:打击主张实行分封制的保守派 B:为了加强对思想的控制 C:为了镇压儒家和道家学派 D:为了巩固奴隶主专政的政权

22、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A.个体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资本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E.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3、”举一反三”属于__。A.纵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逆向迁移 D.特殊迁移

24、在操作形式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并一体化称为。A:操作模仿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原型定向 E:原型内化

25、下列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 A:为了使用方便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机器上用的螺母大多是六角形 B: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机,是因为手机在使用时产生的射频火花很容易引起爆炸,发生危险

C:交通信号灯中红色被用做停车信号是因为红色波长最长 D:家中遇害到煤气泄漏事件应立即使用房间的电话报警

26、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叫做____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学生心理感受

D: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7、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B:能力、气质、性格

C: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28、遗传素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____ A:不起作用 B:起决定作用 C:起主导作用

D:起自然(物质)前提作用

拓展课本知识,促进德育课程教学 篇3

关键词:德育;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2-0112-02

收稿日期:2016-01-10

作者简介:李惠坚(1986-),男,惠州市惠阳区职业技术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广东 惠州/516211)

从新一轮德育课改可知国家对中职教学的重视。但实际上德育课程在很多中职生眼里是可有可无的,他们都把学习重心放在专业课上,德育课程对于他们而言,似乎无关紧要。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展,使其变得鲜活、灵动、突出实用性,让学生体会到中职德育课程的特殊魅力。

要对课本知识拓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需要有十分的功力,才能有一分的收获。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对课本知识非常熟悉、灵活运用,还要能随时应对学生的疑问,控制好课堂节奏,收放自如。这除了要备好课,更多的则有赖于平时的沉淀与积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引导学生巧设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课本文字知识,传统教学是由教师讲解,学生识记即可。但这样使得教学容易沦于平铺直叙,甚至是照本宣科。为此,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不妨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内容,并把每一个句号换成问号,也就是每个观点都要先问个为什么,看看自己能不能回答,如果不能,又存在哪些疑问。

例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的“经济全球化”一课,教材在讲述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时,列出了第一点:生产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如果按照传统教学,让学生作一般性的阅读,那学生可能就认为这是一个知识点,记住就行了。但如果教师让学生把该句句号换成问号,那就变成了:生产全球化,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必然要先弄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跨国公司?之后教师即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跨国公司是怎么经营的?为什么会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我国有哪些跨国公司……这样,既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自然而然地引导他们主动把知识拓展了出去,使学生不仅仅满足于课本内容,更要追求新的知识,甚至能提出问题。教学不再“一言堂”,而是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并且指导学生为自己的见解寻求更多的理论和事实的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巧设疑问句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国事家事天下事

德育课程教学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必须让理论知识灵动起来,注意联系实际案例讲解。如在学习价值规律这一重点内容时,笔者提出了两个问题:(1)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说买得起车但养不起车,什么原因导致石油价格在世界范围内持续上涨?(2)“蒜你狠”什么意思?为什么社会会出现这种现象?前者是国际热门话题,后者是正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被大家所关注的一个民生热点。但两个问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学生对它们都不陌生,而且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其他的类似现象:如“豆你玩”“辣翻天”“玉米疯”等时事,这种情况下学生分析起来也较为容易,而且也有兴致得多。在教学中,教师能够联系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就会使课堂教学秩序井然,生动有趣。

三、联系专业特点,面向就业

专业不同的中职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目的上都会不同,教学上必须结合实际,有所侧重地进行。如在讲授法律基础知识时,笔者根据所任教班级专业特点,有所选择地对一些内容进行详细的展开讲解,财会专业侧重《税法》,学前教育专业侧重《未成年人保护法》《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教师法》,市场营销专业侧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垄断法》,等等。这样不仅能跟学生目前的专业课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而且在学生以后的就业、工作中也有很大的实用性,自然就很受学生欢迎。在教学中,紧密联系专业特点,联系就业岗位需求,学生会积极关注这方面的信息,这样,在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就很高。

拓展课本知识,促进德育课程教学

四、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中职学生思维活跃,接受的信息丰富,实际操作能力强,渴望展示自我的欲望也比较强烈,简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为此,教师们应注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他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进来。如在讲“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时,笔者先简要说明我国资源和环境的现状,并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部分资料,然后布置下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寻找补充资料,进一步证明我们必须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找到的资料丰富多彩,有报刊、杂志的相关报道、新闻视频、记录片、电影电视片段等,还有的是自己照的一些反映环境污染的相片,极大地充实了课堂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实践能力。

课本知识的拓展,在课堂上由教师来主导,课外却是离不开其它方面的配合。首先,班级应该创造活跃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订阅相关报刊杂志,参加课外活动,丰富课外知识。其次,学校必须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如图书馆、阅览室,活动室等,让学生有随时获取相关资源的渠道。最后则是社会的支持,如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法律基础知识中的诉讼程序,希望到法庭旁听,需要相关单位的帮助;或者教师想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需要各界人士的配合,等等。

总而言之,中职生的德育课程是很重要的课程,而且教师教学时除了课本上的只是之外,还应该采取多种方法、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习不应只局限于课本,也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我们的生活,延伸到我们的社会,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并且吸引学生,被学生所热爱。

5德育知识竞赛奖励决定 篇4

学校希望受到表彰的优秀班级和个人能再接再厉,为其他班级和个人做好榜样带头作用,同时希望其他班级和个人能向他们学习,争取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成绩。

新城初中

2012-10-12

附一:“德育知识竞赛”优秀班集体名单:

七年级团体总分第一名:七(12)第二名:七(7)第三名:七(4)、七(8)八年级团体总分第一名:八(10)第二名:八(8)第三名:八(11)

九年级团体总分第一名:九(12)第二名:九(3)第三名:九(11)

德育与知识 篇5

关键词 构建 学校 德育教育 系统工程

系统科学是研究事物整体联系和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在知识经济时代,将系统科学的思想原则作为整体构建学校德育教育体系的方法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知识经济时代要强化素质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量极度扩张,社会分工更为细化,没有人能成为通才、全才。人才之间的竞争核心毫无疑问当属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低。现在校的大学生,是21世纪祖国建设的栋梁,他们的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因此,培养思想高尚、文化深厚、专业精深、身心健康良好的新时期大学毕业生,是时代与民族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与庄严使命。

二、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原则

(一)系统科学的思想原则和方法[1]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整体性,是指认识主体始终把研究对象视作一个整体来对待,认为“整体大于组成它的各部分之和”;②有序性,是指系统内部要素的相互联系及其组织结构的层次性和等级性;③动态性,任何系统总是在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调整着自己的要素和结构;④开放性,系统是在从无序到有序、低序向高序和从有序又向无序的反复过程中,得以形成、演化和发展的;⑤最优化,是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问题的最终目标,强调系统形成结构最优和功能最优的整体效应。

(二)我国历史上的许多领域都有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思辨和实践的例证。如都江堰水利工程和中医的“辩证施治”,立足于事物的整体运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哲学观体现了要素等级的活动秩序与系统整体的功能关系。

三、整体构建学校德育教育的理论体系

(一)德育教育体系的整体性与有序性[1]

学校德育教育系统是由育人关系组成的人工系统,是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发展方向的动态系统。其核心特性就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教育内容及载体三个基本要素在德育教育实践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对象化关系。

“子系统”主要反映系统的等级性,如小学、中学、大学“三级子系统”的集合构成学校德育教育系统。“分系统”是由某些有意义联系的方面或有贯通性质的要素以一定秩序组织起来构成所属系统的分系统,如德育教育工作可以分成德育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方面,即“六个分系统”。子系统与分系统通俗地称为“块”与“条”的关系,体现了德育教育体系的整体性与有序性。

(二)学校德育教育体系的构建模型

在对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德育教育规律进行总结概括的基础上,以三个子系统为“经”,以六个分系统为“纬”,纵横贯通、依序衔接、条块结合、内外联系,构建成一个整体性的德育教育实施体系——德育教育系统,可绘成模型图如下。

从纵向看(见图1),是“三个子系统”的纵向衔接。这种衔接要求每一个子系统都应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建立分层递进、螺旋上升、和谐衔接的有机联系。

从横向看(见图2),是“六个分系统”的相互贯通。这种贯通是“块”与“条”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基本形式,存在着不同方式、不同方向和不同范围的联系。如德育教育目标与内容是一种常态联系;内容又以途径为承载体和教育空间;方法常与途径相依附;同时,方法又可以包含管理和评价,等等。子系统和分系统纵横交错则可以产生和形成不同层次的多侧面的整体联系。

(三)学校德育教育体系的动态性与发展性

1.德育教育体系展开方式的情境性和持续性

“情境性”是指教学内容与智育、体育、美育等内容共融一体,教学的“渗透”和“内化”是在教学情境中进行的。“持续性”表现着德育教育体系动态发展的时间存在形态,是受教育者素质逐步“积累——内化——外化”的形成发展过程,这是德育教育体系展开的时间跨度,也是德育教育体系纵向延展的顺序。教学情境是将时间、空间和活动融合为一的德育教育体系的实践形态。

2.德育教育体系发展的自组织性

“自组织性”是指系统“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动态发展过程。德育教育体系的不平衡是有序之源,为了消除不平衡状态,德育教育主体就要根据信息反馈,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改进德育教育工作,控制离散影响,引导学生的素质不断趋向德育教育目标的要求。

3.德育教育体系“合力”的潜在性

德育教育体系的合力问题从系统学角度说是有序性和整体性问题,即结构和功能最优化问题;从教育学、德育教育学角度说是教育规律或德育教育规律问题。

合力来自于各要素的和谐联系,如校内与校外管理工作之间的和谐、各科教学在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的和谐、德育教育方法与学生素质发展心理的和谐等。和谐既是方法、过程,也是结果。当教育者自觉地达成现实德育教育实践中的和谐的时候,合力就在体系中产生了。因此,可以把和谐看作是合力的一种生成机制。

四、整体构建学校德育教育的操作系统

德育教育不仅是一个深层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复杂的实践问题。在教育实践中,如何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培养、教育人,还必须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因此,还必须构建德育教育教学的操作系统(包括八个子系统,见图3)。

(一)决策指挥系统,应当科学地制定德育教育指导方针,其直接指挥的是执行指挥系统。

(二)执行指挥系统,在贯彻落实中要重点抓好主要实施系统、协调配合系统和社会实践系统。

(三)主要实施系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必须进行科学性、理论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如作为主要教学形式的“课堂教学”承担了这样一种任务。

(四)协调配合系统,是指党团(政治层面)、班主任辅导员(日常管理)、学生会社团(活动层面)和“三育人”工作等。这些工作都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方面军,都在各自的领域以各自的特点承担着德育教育某一方面的重要任务。要坚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形成统一的教育合力:一方面,“课堂教学”要主动争取协调配合系统的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协调配合系统要主动了解、支持、协调、配合“课堂教学”的教育内容。如共同开展研讨会、演讲会、辩论会等。这样可以使各渠道的教育活动融入德育教育,具有思想性;同时“课堂教学”也会更加生动活泼。

(五)社会实践系统,是指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如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课堂教学”主要实施系统所传授的理论,必须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内化和外化。内化,即把外在的理论转化为学生主观世界的观念;外化,即学生的理念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

(六)环境影响系统,是指影响学生的环境因素,其中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必须加强“教育社会化”理念,净化、美化、优化社会环境,使环境影响系统与其他系统协调一致,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

(七)督导检查系统,负责督导检查学校对国家制定的教学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和社会环境对教育影响的情况,并把结果通知决策指挥系统,以便尽快解决存在的问题。

(八)参谋咨询系统,为各级德育教育决策和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五、结束语

总之,建立学校德育教育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德育教育体系的发展应继续坚持开放、实践、继承、借鉴、发展和创新的观点,在知识经济时代,要在新的认识基础上充实和完善德育教育体系,做到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理论的运用中发展理论。

参考文献

[1]任延荣.运筹学与系统工程,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89-208.

上一篇:数学分层次教学下一篇:调频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