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政府的行政职能

2024-08-17

转化政府的行政职能(通用8篇)

转化政府的行政职能 篇1

转化政府的行政职能

目前我国政府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地方政府中的基层政府喜欢一篮子的将社会各方面事务都揽在在自己的怀里,扛在自己的肩上,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了、管不好的事”严重的打击了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影响了自身职能的充分合理发挥。从政府职能的具体执行上来看,管制职能、审批职能、收费职能、罚款职能不明确且各个部门之间互相推诿、互相扯皮、行业本位的现象仍有存在,导致民营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

因此,改变民营经济的现状,政府需要转化其行政职能。市场本身有其内在的缺陷,政府应该加强监督和弥补。如在公共服务的方面,出现信息化、网络化对公共管理和服务带来的挑战;突发性的、不可预测的传染疾病、自然灾害和恐怖活动对公共管理和服务带来的挑战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新时期对政府提出来的新要求也是政府应关注的重点,去完成市场和社会都做不了的事,把企业和社会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关注法律法规,推动行业保障制度建设,向管理社会职能转变。目

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新经济犯罪和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如拖欠农民工工资、温州的地下钱庄、炒房问题、政府乱用职权腐败等等这些问题都给我们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危害。因此,我们政府应该针对一些新的行业、领域,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行业保障制度,同时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政府职能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职能运行的法制化,为我们的企业和农民工谋福利。

2.明确管理主体和管理任务,向权责统一方面转变。调整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部门间的职责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同一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避免政府部门之间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给我们企业发展带来的困难和麻烦。政府应该根据权利和责任统一的原则,给我们的企业发展提供条件和指导。

3.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首先应该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培训和教育,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帮助。其次提高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促进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提高交通运输工具的速度和运行的稳定,保证企业工作的效率和安全。

4.调整行政组织结构,减少专业经济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培养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向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转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政府部门过于臃肿,效率底下,乱收费等现象。政府在管理过程中不要事事亲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转化政府的行政职能 篇2

培训文艺骨干, 包括对基层文化干部的培训, 是文化站的传统职能。90年代以后, 各地文化站以开办艺术培训学校为依托, 广泛开展了各类艺术培训, 使文化站单纯的文艺骨干培训延伸到了业余艺术教育的领域, 成为专业艺术教育的补充和社会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一些职业技能培训, 如服装裁剪、美容美发、烹饪料理等, 于80年代初期就在一些文化站的阵地培训中出现, 并不断扩展项目, 成为培训热点。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 文化站的培训职能不断延伸, 培训空间也进一步拓展。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历来是文化站的工作职能, 近年来所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搜集、整理、保护工作, 证明了文化站传承职能的扩大。服务职能的拓展。文化站主体工作的运作过程和主体功能的实现过程, 更多体现的是服务性。由于政府对文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 文化站的设施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升级。通过这些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应用, 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活动水平, 也为社会需求提供了方便、高质的服务, 极大提升了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能力。增强运行活力。文化站作为国办文化事业机构, 其经费主要靠政府财政拨款。但是, 鉴于当前国家财政的实际, 还不能满足其全部需求。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群众文化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其中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但是, 群众文化理论研究的现状不容乐观, 甚至可以说十分薄弱, 仍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30年沧桑, 30年巨变, 一度单调沉闷的群众文化生活如今逐渐变得丰富多彩, 各级政府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投入了相当的财力、物力和人力, 一直处于边缘的群众文化活动逐渐重归它应有的位置。针对基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提高认识,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必须要把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与落实人民群众经济权益、政治权益相协调、相统筹, 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调动社会力量, 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企业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建设的多渠道投入体系;采取政府投资、文化帮扶、社会捐助、农民自办等多种方式, 逐步形成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化的格局。各级财政给予群文活动的经费要做到按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逐年同步递增, 为农村文化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抓好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 搞活农村文化管理机制。

注重创新, 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还要注意文化活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深化文化特色村创建活动, 满足群众的需要。如大兴区西黄垡文艺演出队根据农村的真实事件, 自编自演适合农民口味的节目, 坚持不懈地宣传法律知识。由于看了他们的演出, 村民们主动解决矛盾的事例不胜枚举。当地领导表示, 这样的演出队在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建设文明乡风方面功不可没。

群众文化让百姓生活丰富多彩, 爱国、敬业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群文工作比较繁复, 每个人都需要有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 只有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 才能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群文工作需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活动创新等各方面的不断创新。朱保镇文化站在创新公共服务体制、转换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们还组织业余创作把改革开放30年来临沂发生的巨大变化以艺术表演的形式搬上舞台。

转化医学发展中政府角色的探析 篇3

当前国内成立的转化医学中心特点主要表现在多以高水平的医学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平台,以多家单位自发合作的自由形式建立,具有较为鲜明的个性特质,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松散化的共性特点。作为一个创新的复合型组织机构,从它的建立到未来发展将会面对一系列的难点问题:1)共建单位的责权利分配机制。如果单一地签订合作协议或达成合作意向,既缺乏合理的弹性系数和必要的牢固性,又缺少完善和规范的法律保障,在运作过程如出现利益摩擦则易发生合作断裂;2)运作资金长效投入机制。生命科学科研发展从投入到产出,其间耗资又耗时,过程的艰巨性和产出的滞后性与市场经济急功近利的心态发生强烈的价值碰撞,且产出成果有着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对社会风险投资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转化研究资金链的持续保障将是一大难题;3)运作机制的管理创新。发展转化医学不能仍等同于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或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它需要探索和重构全新的科研流程模式,以跨越传统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间的鸿沟;4)正确定位发展的适宜目标。机构发展目标及功能定位是建设的核心,组织专家系统论证比较优势,逐层明确远景-任务-行动并有力执行,是确立有利竞争地位的保障;5)运作相关环节的有效协调。机构软硬件的齐备虽是必要前提,但有效联通相应转化通道和保证相关衔接环节的通畅则是长足发展的必要保障;6)样本资源的效用。小范围的联合难以达到规模化效应,转化医学所需的海量医学信息数据、生物标本将如何得以保证,等等。这些问题如若不能有效地协调解决,将会成为转化医学机构发展的制约瓶颈。

转化医学研究的落脚点在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这一点已达成广泛共识。那么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关键的出发点呢?笔者认为,应是“科研管理体系的创新”,由此切入,将发挥提纲挈领的作用,为转化医学机构的运作、发展提供“黏合剂”和“润滑油”,而这一职责的承担人应是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医院的管理者,其中政府首当其冲。

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健康需求的提升与医疗资源的紧缺,疾病谱变迁,人口老龄化带来疾病负担加重,新的流行性疾病出现等。特别是在我国医疗资源有限和经济发展欠发达的时下,如何有效地开展医学科学研究,促成科技成果转化,从而更大地发挥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与使用效率,业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转化医学关系到医疗、教育、科研、产业链的有机结合,除政府外,其它单位机构都无法扮演这一统筹的主导角色。这关乎政府在社会管理中与“社会组织”的分工合作,或者说,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以提升社会管理的效率,存在政府角色如何重新厘清的问题。举个例子[2]:2003年,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在《细胞》、《神经元》等世界顶级生物杂志发表了关于吗啡镇痛耐受中的新机制,国内医药厂商对此缺乏重视;去年,他们的一个项目卖给欧洲一家制药公司,项目总价值约为6000万美元外加销售提成;今年,该实验室又在《神经元》杂志发表了关于阿片受体自身调控的新机制,文章发表后的第二天受到了世界制药巨头辉瑞的学术报告邀请,然而国内制药公司对此仍反应滞后。此例子对当前中国基础科研的成果是一个肯定,但却是对国内成果转化链上存在环节阻滞的一个典型警示!

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卫生事业中的角色及其跨度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个领域,由此交织成国家卫生战略发展的网底。美国政府一直以来在科技产业扶持模式中以强调市场调节为主,在“市场失灵”时,则进行及时的“补位”。即着重于宏观管理,以间接干预为主,主要通过制定强有力的经济与科技法律、法规,创造一个有利于科技进步的大环境。同时,通过实施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计划来支持科技发展,政府干预的主要方面是:基础研究的统一管理;参与解决投资大、风险大的重要领域;对重大、跨学科、综合性技术领域及公用技术领域给予适当扶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建立和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对企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给予税收上的优惠[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继2003年提出了“临床与转化性研究奖励计划”(CTSA)并致力于建立60个转化性研究中心后,近期又新设立国立转化医学推进中心(NCATS),接手制药公司既没意愿也无资源去实施的相应的临床研究工作,尽一切努力保障前期研究工作,以便吸引制药公司的后续投资。此举进一步促使具有潜在商业吸引力的项目走出学术象牙塔,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4]。

我国政府在以往科技发展的推动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1984年开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1995年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1997年教育部在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试点,至今国家仍不断投入大量的科研建设经费。然而,据报道,在我国每年取得的约3万项重大科技成果中,平均转化率仅为20%,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不到10%,而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更是不足8%。很显然,投入与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巨大差距对纳税人、政府、研究人员和企业各方来说都无法接受。既然转化医学强调理论型科研向知识型经济的转型发展,那么该如何推动这一整体产业的升级呢?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教授曾指出“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具有相似性,同样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源泉;技术设定了经济发展可能达到高度的上限,但它实际上能达到多少,则由制度决定;人力资本积累的过程必须与政府创造良好创新环境和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制度相结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的观点异曲同工:“制度安排的作用重于技术演进自身,只有建立充满活力的新体制,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创新,才能最终建成创新型国家”[5, 6]。2012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论及重点工作时,谈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调要“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由此可见,在这场生物医学变革中,政府的角色不可或缺,并且需要尽早明晰,成功定位。

在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医学科学部项目指南中,首次提出“鼓励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在一些地方卫生项目申请指南中,这一引导倾向也有所体现,但这还不足以全面、高效推动转化医学研究的发展。转化医学研究并非通过几家单位合作,联合攻关项目,经过三四年研究就能出明显成效或作为经验推广,它的发展需要内外环境兼修,长远缜密布局且能宽容失败。正如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的“转化医学不是一个口号,也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它需要行动,需要战略规划,需要路线图,更需要一些创新,特别是机制上的创新”。政府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管理者如何发挥在转化医学研究上的机制创新呢?可从以下几点来探讨。

1規划角色

1.1顶层设计、统筹兼顾

包括确立转化医学发展目标和规划、设计战略路线图,聚焦重大疾病、重要医学问题、重点领域,设立转化医学中心、转化医学协调办公室、转化医学基金项目等。即:一是从国家层面组织专家设计、论证总体发展蓝图,确立近、中、长期发展规划;二是利用好现有优势资源,如已建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高科技园区、教育部重点学科和卫生部专科专病中心等,在此基础上谋求重构;三是科学评估、合理遴选转化医学研究工作试点,统筹条件成熟的地方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四是从原创性命题的研究、融合现有先进技术的研究、改进现有药物的研究等不同层面制定战略目标,鼓励研究机构结合自身的优势,多角度有效开展转化医学研究。

1.2创造有利的软硬环境

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等的投入;另一方面,大幅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包括与转化医学发展配套的优惠性财税政策、行政服务中介、人才汇聚机制及合作开放环境等支撑。

2引导角色

2.1引导社会组织参与

协调利益、化解矛盾,单靠政府的力量,对社会生活各领域“大包大揽”的治理方式已被证明是难以为继的,因而“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突显出现实的意义。全国性专业学术团体、志愿者组织等不仅能对政府的管理起协助作用,还能通过反映合理诉求、平衡各方利益,弥补政府的某些缺位。为社会组织的健康成长创造合理的发育、生长空间,引导他们在转化医学研究中各尽其能,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2.2引导风险投资

医药厂商在转化医学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最终将基础研究成果、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对接的一个活跃因素,并承担着投资的风险。虽然是一种市场行为,但由于我国社会投资体系的不完善,政府在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中还须参与和推动。因为一般风险投资热衷投资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期或成熟期,而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在种子期、初创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以维持持续研发,这便造成了供需双方在时间上的错位,投资和融资不能有效对接,政府出资进行前期投资,是对“市场失灵”的一种矫正和引导。

2.3引导人才培育

在社会培育方面,引导多部门合作、多学科交叉,引进和培养多栖人才即懂得基础科研的临床型科学家及了解临床的基础研究专家;在高校培育方面,转变观念,对课程设置、教学训练模式进行评估,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使专科人才培养逐步过渡到复合型人才培养上来。

2.4引导学科交叉合作

通过设立项目和建立人员流动机制,打破地域和部门障碍,开放课题增强创新思想的碰撞,从而不断注入创新活力,组建多学科交叉团队实现联合科技攻关。

3服务角色

一是牵线搭桥,有效推动多部门参与共建,及时高效地协调和沟通,同时保障各成员方的利益;二是作为社会架构的中枢,构建公共资源信息和市场供需信息的汇总、维护、咨询等网络服务平台,满足研究人员与医药厂商的需求;三是定期举办或交办研讨会议,尤其注重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加入,既有助于在交流与交往中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理念,也有助于形成广泛的人际网络。

4监管角色

转化医学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长期、持续的监管,其原因基于四点:一是对申请转化医学研究机构的资质审查,研究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退出机制的评估认定;二是转化医学多涉及生命科学与医学伦理问题,患者权益需要得到切身保障,而这又将反馈作用于后续研究对象的有效配合;三是病例资源的安全维护、有效共享需要政府发挥守门人的作用;四是加大知识产权创新保护与转化应用力度,创造有效吸引投资的良好法律、人文环境。

5权威角色

基于研究成果产出的偶然性和长期性,一支精良的科研团队显得比一个项目本身更具魅力,评估资助项目的重要指标之一应是对资助对象的成功把握。政府建立项目执行者的过往科研经历、工作业绩、科研诚信等档案库,建立我国科研人员的信息辅助管理系统和信用评估动态跟踪系统,将间接降低风险投资成本,提高经费投入与成果产出的效益比。

基于目前及将来转化医学研究平台的全国性布点建设及合作网络的交叉联合,政府须尽快建立国内统一标识的、与国际认证接轨的信息建设标准及控制中枢,这将避免因标准不一造成数据缺失、重复投入的资源浪费,有力保障数据信息的对接共享、安全维护和成果数据获得国际认可。

6外交角色

随着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基础科研成果国际影响力的日渐突显,如何更多、更高层次地参与和融入国际卫生科技领域工作,需要政府开展相应的外交策略研究和分析,争取更多地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合作组织管理事务工作,从而提高我国在转化医学这一兴新领域规则制订的话语权和参与机会的权重。通过建立官方双边或多边交流与合作渠道,促进民间社团、组织交流的活跃,将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全球科研竞争力,增加科研人员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总而言之,有效激励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民族精神的转化医学领军人才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也是政府推进转化医学工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蒋学武. 哈佛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实践的启示[J]. 中华医学杂志, 2010, 90(22): 1519-1521.

[2] 李帅. 镇痛之痛[EB/OL]. (2011-03-29)[2012-03-25]. http://whb.news365.com.cn.

[3] 闫绪娴, 侯光明, 闫绪奇. 美国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科技论坛, 2004, (3): 129-132.

[4] 王迪, 姚立新. 美政府为促转化医学和药物开发设药物开发中心[EB/OL]. (2011-02-10)[2012-03-25]. http://www.biotech.org.cn.

[5] 卢栎仁.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J]. 产权导刊, 2010, (1): 70-72.

[6] 徐玢. 吴敬琏谈自主创新中的政府和企业[EB/OL]. (2010-07-04)[2012-03-25]. http://www.stdaily.com.

(收稿日期:2012-03-26)

政府部门的职能 篇4

发改委:研究制定全市经济结构调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并引导和组织实施、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负责规划全市重大项目布局;负责市级各种建设资金的综合平衡,安排市财政性建设资金和4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指导和监督政策性贷款、国内外贷款建设资金的使用;指导工程咨询业务;负责全市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申报工作;负责安排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组织有关项目竣工验收和后评价工作;管理重大项目稽查特派员工作。(书记、副书记、城市发展处、农村经济发展处、设计审批管理处、基础产业处)

规划局:负责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有关专业规划;参与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负责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组织工程选址,核发选址意见书;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审定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负责规划设计市场管理和规划设计成果验收;负责城市勘察测绘工作、(党组书记;局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用地规划处、建筑规划处、市政工程管线规划处、规划设计勘测处、县区规划与风景园林处、交通规划处)

国土资源局:负责编制、指导和实施市级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其他国土资源专项规划;参与审核市总体规划、监督检查全市国土资源部门行政执法和土地、矿产资源规划的执行情况;依法保护土地、矿产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组织查处重大违法案件,调查处理重大权属纠纷(党组书记;局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总工程师、规划处、用地管理处、土地利用处、矿产开发处)水利局:负责组织全市水资源的监测和调查评价;制定全市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水量分配方案并监督实施;组织有关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及重大建设项目的水资源和防洪的论证工作;组织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制度;监督城市水资源费征收;发布全市水资源公报、负责全市河道、水库、湖泊、灌区、蓄洪区、泄洪区等水域及其岸线的综合治理和开发、负责全市农村水利工作,负责协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乡镇供水、人畜饮水工作、组织全市重大水利工程施工、水利工程维修,管理现有水利工程设施;负责水利综合经营,参与水利旅游事业管理(党组书记;局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水利工程管理处、规划计划建设处、农村水利处)

教育局:筹管理本部门教育经费;参与拟定教育拨款、教育基建投资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和措施;监督管理教育费附加及教育部门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按有关规定管理国内外对我市教育事业的援助和贷款(党组书记;局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发展计划法规处、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处)

建设局:贯彻执行建设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拟订建设工作地方性法规、规章和相关政策;负责编制建设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协调解决城市规划、建设和

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综合协调城市规划、建设、市政、房管等部门的工作、负责建筑业、装饰装修业和建筑市场管理工作;负责建设工程监理、招标投标、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工作;负责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负责建筑、安装、装饰、商品砼、构配件生产企业及相应中介机构的资质管理;指导建筑施工队伍的管理工作;负责建筑施工许可证的审核和发放;负责建筑机械、起重设备和垂直运输设备的使用和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城市建设勘察和设计业管理工作;负责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资质和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管理;负责勘察和设计市场管理;负责工程建设标准和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工作;负责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负责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管理工作;指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负责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党组书记;局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基建处、拆迁办、城市建设管理处、房地产开发管理处、规划设计管理处、村镇建设管理处、质量安全管理处)

环保局:参与制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受市政府委托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核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内容;拟订全市环境保护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编制和监督实施全市环境功能区划、组织开展全市环境保护执法检查活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指导全市环保系统依法行政工作;负责全市环境监理和环境保护行政稽查(党组书记;局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开发监督处、机关党委)

财政局:拟定全市基本建设财务制度,管理市级财政基本建设支出;指导政府投资的基建招投标工作;负责小城镇建设资金与财务管理、(党组书记;局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经济建设处、政府采购办公室、综合规划处)

农林局:定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组织全市农业资源区划、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指导农用地、渔业水域、宜农滩地、宜农湿地、农村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负责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动植物工作(农村经济管理处、园艺管理处)

自来水公司:负责自来水公司所属的上水输配管网及上水设施的维护、维修保证管道运输的顺畅、广泛接受上水用户的求助和委托,为上水管道及设施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有偿的维修、维护服务、为我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上水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经理、副经理)

电力公司:负责本地区电力供应、销售和输电、变电、配电设施的建设运行,为本地区的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市政建设等提供优质、可靠、经济的电力能源服务,同时肩负着为党中央、国务院等上级机关安全供电和保证首都政治文化活动安全供电的任务(总经理,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党委书记、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基建部、发展策划部、招投标管理

中心)

燃气公司:负责燃气批发、管道和瓶装燃气供应、燃气输配管网的投资和建设,公司应组织企业各方面的力量,完成企业生产任务,保证优质供气、燃气利用工程建设和建成后城镇居民、工业企业、公共设施燃气供应、管理、收费、维护。(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物质供应处、工程项目管理处、燃气设计所、管道公司、工程安装公司)

污水处理厂:负责组织实施污水处理及其相关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负责编制和管理资金的使用计划,并组织实施,注重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负责对所辖城市排水公共主干线管网设施管养、维修工作(厂长、党委书记、物资供应处)

银行: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行长、副行长、计划信贷部)

医院:院长、副院长、基建处。

卫生局:局长、副局长校长。

学校:校长、副校长、基建处。

消防局:局长、副局长、消防大队队长、副队长、防火处处长。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政 篇5

1、知识目标:明确政府依法行政的含义 ;

知道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具体要求;

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及意义。

明确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2、能力目标: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的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关注政府依法行政的法治观念。〖重点难点〗

重点: 政府如何依法行政;

难点: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同学们,在开始新课之前,大家先来看一幅图片:天平的两端分别是法律和金钱,如果让你选择其中的一个,你会选择哪个?(预设:若选金钱的多,教师:看来大家都抵挡不了金钱的诱惑,不只是同学们这样,我们有的政府官员也是抵挡不了的。当他们的手伸向金钱 的时候,他们就摊上大事了,因为他们触犯了法律,没有做到依法行政。若选法律的多,教师:看来同学们的素养很高,以后若当了官一定会做到依法行政。什么是依法行政,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一一为大家解答。下面我们进入第四课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首先来看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在书上找找。

问题提出:

1、依法行政的含义是什么 ?

2、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

3、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

4、从决策的角度说明政府怎样行使权力 ?

问题探究:

1、依法行政的含义

刚才同学们看了书,什么是依法行政?(集体回答或请同学回答)教师: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及工作人员。提醒学生勾画关键词:宪法、法律。

2、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过渡: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我国的政府是谁的政府?(人民)。所以政府依法行政要体现为人民负责的原则。那政府怎样依法行政?下面通过情景模拟来看看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情景模拟:来自城管局的“李”

教师:同样是李城管,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做法,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三种做法。(老师分发纸条,确定表演的同学)给同学们三分钟的准备时间。

情景一中,李城管面对占道经营的摊贩因同情不予理睬没有执行《城市综合治理管理条例》,违背了法律法规,没有做到合法行政;情景二中李城管执行任务的过程都是公开的,也保障了摊贩的知情权,按照规定的程序一步一步来,符合程序正当的要求。情景三中李城管在执法的过程中没收了摊贩的商品,也没有回应,逃避了责任,没有做到权责统一。

3、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必要性和意义)

教师:同学们,刚才“李城管”的做法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意义。意义有哪三个?从社会的角度讲城管依法行政就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助于全社会尊重法律(政府依法行政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三个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勾画关键词。

4、从决策的角度说明政府怎样行使权力?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了城管执行任务的过程,政府权力行使的环节除了执行还包括决策和监督的环节。从情景一和情景三中看到李城管没有很好地执行任务,这说明政府在决策的环节出现了失误。决策是首要的环节,政府决策是否科学,关系着国计民生。现在假如你是李城管,为了使你所在的城市建设的更加美好,你正在筹备一个城市治理方案,你会怎么做?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意见(提示:根据我们前面学过的民主决策知识进行回答)教师记录关键词,总结三个决策。

刍议新时期政府审计的职能 篇6

科学的发展观,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指导思想,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新的胜利的纲领。在业已出版的各类审计论著中,几乎所有关于审计职能的表述,都将政府审计的职能定位为经济监督。职能是指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且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政府审计的职能亦应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确定新形势下政府审计的职能定位,是新时期政府审计工作与时俱进的体现。

本人认为,新时期政府审计的职能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定位。

一、以经济监督为主体,依法维护财政经济秩序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由于法制不完善,新旧体制转轨和落后观念影响等多方面的原因,财政经济领域的不规范现象还将长期存在。随着财政、投资、金融等各个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应当从现行制度、体制的实际状况出发,认识新形势下财政资金运行的新特点和违法违规问题新的表现形式,不断加强审计监督,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依法维护预算内外各项财政收入的征收管理秩序,依法揭露应征不征、虚收、混库、截留坐支、乱收费、乱摊派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依法征管秩序的形成,克服税收和非税收征管中人为确定任务指标、人为调节收入进度、人为确定减免缓征等不符合依法行政和市场经济规则的行为,建立依法征管、应收尽收的良好秩序,堵塞财政收入流失的各种漏洞,依法规范各级财政与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维护经济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发展经济,培植税源,使财政收入的增长真正建立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依法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过程的监督,促进资金的依法、合理使用,不断优化支出结构,依法保证对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入,保障各项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障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依法揭露预算执行不严格、随意支配财政资金、弄虚作假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行为,不断规范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秩序,强化预算的约束作用,提高财政资金分配使用过程的规范性,加强财政资金分配使用过程的宏观管理,克服管理分散、使用分散、效益不好的状况。

依法揭露财政经济工作中重分配、轻管理,由于管理混乱或盲目决策影响资金使用效益,导致损失浪费的问题,促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及其收益管理使用机制的建立和形成,消除各种由于管理不到位形成的死角,把各种损失浪费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完善依法理财的管理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依法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审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国民经济安全、健康运行。依法加强对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资产占支配地位的股份制企业的审计,保障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依法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促进廉政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着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经济领域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存在将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依法加强审计监督,是同经济领域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有力武器。通过发挥审计的独特手段和作用,发现和查处各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违法犯罪行为,促进廉政建设,是审计工作的重要使命。

首先,要通过审计,注意发现资金运行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从中发现利用职权徇私舞弊、化公为私、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利用财政资金谋取私利侵吞国家资财的违法违纪案件。在经济全球

1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经济结构多元化、国有企业及各项事业产权结构多元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国家财政资金运行及国有企业资本运营、产权交易的方式和过程日趋复杂,经济领域违法犯罪现象的方式也日趋复杂,违法犯罪分子的手段日趋巧妙。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务必保持高度的警觉,特别要注意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在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间流动和重组中的异常现象,善于发现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维护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保障改革的顺利、健康进行。

在投资领域建设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项目的招标投标、重要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土地和矿产资源的出让与交易等关键环节,是违法违规行为多发、易发的领域,审计应当以其敏锐的视角密切关注这个领域,通过履行审计职能,注意发现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维护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行政行为的规范化、法制化、公开化。

三、开展深层次审计,为深化改革发挥促进作用

对财政、财务行为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的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能。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对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思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审计发现的许多问题带有规律性、普遍性,这些问题的发生同某些制度、体制、政策方面的缺陷相联系。比如,由于行政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的分散,资金管理和分配权的分散,一些具有资金管理、分配和使用权的部门就可能发生随意分配和本部门随意占有资金的行为,由于发生这类问题的范围较大,带有普遍性和反复性,就必须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实行规范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从制度、体制、政策方面堵塞漏洞,予以防范。

因此,政府审计不应停留在对问题的揭露上,应当对那些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制度、体制、政策层面上查找原因,提出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政策,深化改革的建议,为各级政府发挥参谋作用。这是审计工作发挥作用、提升价值、拓宽职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的重要途径。

审计机关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拓宽视野,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情况的了解,自觉地把审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全局中去安排,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把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党政领导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重大问题作为审计的重点,把审计工作中对具体事项的认识和处理提高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把握,使审计工作的目标落实到每一项具体的审计工作中,成为每个审计人员的自觉行动。审计工作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社会各方面都要从制度、舆论等方面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审计成果的充分运用提供良好的保障。

为了合理利用审计成果,应当进一步完善被审计单位和各级领导机关研究采纳审计建议的具体程序。审计建议通过法定的程序提出,接受建议的被审计单位应当依法采纳和作出答复,接受建议的有关领导机关也应当依法予以重视、研究、采纳和答复。

四、通过审计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活动,而财政、财务的管理权是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行政职能和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职能配置的不合理性、行政行为的不合法性甚至对权力的滥用,往往会在财政、财务活动中体现出来。加强审计监督,无疑是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的重要途径。

各种不同的发展观、政绩观,总是要在一定的财政、财务活动中体现出来。因而,财政、财务活动的过程,也是一定的发展观、政绩观的表现过程。审计通过对财政、财务活动过程和存在问题的充分揭示,有条件对某一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主要领导人在发展观和政绩观方面的表现作出评价,提出建议,进而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政府审计机关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各项审计的全部过程中,都应当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促进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落实作为审计的重要目标。审计工作中,应当注意认识经济行为中的政治因素,通过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促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政府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应当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审计工作中认识和处理问题,评价是非功过,提出意见建议的重要指导思想和依据。注意通过对所掌握的有关数据、资料和全部情况的分析研究,了解被审计的地方、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情况,以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作为认识和处理问题的重要标准,把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根本标准,使审计的过程,成为有关地方、部门、单位领导干部接受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教育的过程。

五、通过效益审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应当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目标之

一。审计机关为了达到通过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标,应当在审计和审计调查的指导思想,组织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各个环节采取相应措施。首先,审计应当针对财政、财务资金收支总量中的主要部分、重要项目、关键环节展开工作,通过审计能够了解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和资金运行的主要情况,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到效益不高和损失浪费的重要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对制止损失浪费现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在审计机关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有选择地对一些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进行审计,进行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的深入的、科学的分析研究,举一反三,向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领导机关反映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标。

审计机关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培训审计人员,积极借鉴国内外效益审计的成功经验和方法,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产业政策、技术指标、市场变化趋势、资金运营情况及有关经济社会情况的深入分析,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宏观效益、微观效益、长远效益和近期效益作出有权威性的分析,揭示损失浪费和低效的现象,就提高效益提出审计建议。

规范的效益审计有着较高的经济技术要求,对审计机关人力资源、人员素质、技术手段等都有较高要求,也有较大审计风险,需要逐步努力。在近期,应当量力而行,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注重对资金使用效益的揭示、分析和研究,努力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发挥作用,揭露、避免和消除管理不善、决策失误等原因造成的损失浪费现象。在此基础上,注重对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不同使用方向、不同管理模式、不同运行状态下效益差异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

转化政府的行政职能 篇7

关键词:公益项目,合理转化,政府债务,可行性,探讨

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大量的公益项目的建设改善了社会环境, 促进了社会和谐。“十二五”期间全社会重要目标的完成, 使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平均增速达7.8%, 是历史上的重大突破。但是, 政府的债务问题始终是制约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运用好民间融入的资金, 可缓解政府建设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资金的难题, 以此达到拉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

1 我国公益性项目筹资建设的形式

国务院43号文件的出台, 通过限制政府出台承诺还款、提供抵押的融资行为,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不断增大的政府债务导致债务危机的可能, 维护了政府的信誉。当前, 我国政府的公益性项目筹集资金的主要形式如下。

1.1 增大专项债券发行

通过专项债券的发行, 可以缓解政府公益性项目建设的资金压力。按照正规的程序发行并承诺在指定的时间内支付本息, 在项目融资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 并能推进公益性项目建设。

1.2 通过金融部门融资

通过金融部门的融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公益性项目建设的财政压力, 对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国务院43号文件的出台, 通过限制政府出台承诺还款、提供抵押的融资行为, 投融资平台或其他国有企业获得的银行资金:一是通过信誉支撑和提供相关质押的方式获得贷款;二是通过银行看好的政府或企业项目, 向企业直接注入基金的方式予以合作。这些方式同样促进了社会和谐建设, 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

1.3 实施PPP模式融资

PPP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项目融资模式, 是结合了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资源, 两种性质的部门共同合作的项目建设方式。该模式一般适用于规模大、周期长的建设项目。该模式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建设的压力。但有关数据显示, 现在我国的PPP模式实施的进程偏低, 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有些区域的PPP模式推广成功, 但是, 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还需要我国政府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积极推进。

2 公益性项目的合理转化可减少政府债务的方式与作用

政府的债务问题, 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将公益性项目的合理转化, 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 以下探讨公益性项目合理转化的方式与作用。

(1) 通过转化无经营性收入的非民生公益性项目为经营性项目或准公益性项目, 让项目实现自循环或最大可能地减少政府财政资金支撑;以此可减少政府对公益性项目的财政性支出, 减少政府债务。

(2) 在国有产权占绝对控股的前提下, 出让部分民生公益性项目一定期限的产权给社会资本, 政府对出让部分公益资产同时实施合理测算和标准管控, 确保不发生民生问题。

(3) 成立基础设施建设性质的全民股份制银行, 汇聚民间资本, 根据实施的项目实际回报给予固定分红, 并为充分吸引投资需确保分红收入大于当期银行利息收入, 不足部分财政给予贴补, 这时财政资金即可发挥最大支撑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同时, 根据汇聚的资金, 合理计划与实施基础设施建设, 在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实现早日达到预设的公益性建设目标。

通过以上方式的实施, 政府将置换出的财政资金一部分用于抵减存量债务, 一部分用于新增债务, 一部分用于债务风险防控。实现了财政资金的最大化利用的效果。

3 公益性项目的合理转化对减少政府债务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在这种市场经济的体制下, 一般的经济组织投资的初衷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对于非盈利或者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的项目, 一般都是不会涉足。这个时候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发挥作用, 政策性金融一方面可以直接为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筹资和投资, 并通过制度的安排带动民间资本投资;另一方面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支持准公共品生产。民间资本一般不涉足回报周期长、项目持续时间久、非盈利的项目。但通过公益性项目的合理转化, 同时保证公益性项目的建设与管理质量, 能够增加社会效益,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减少政府短、中、长期债务压力, 增加政府信誉。

3.1 政府通过公益性项目的合理转化能活跃经济, 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公益性项目的合理转化可通过政府招标的形式或其他可行的方式, 能够促进市场的合理竞争, 促进民间资本的合法投资。公益性项目的建设, 需要政府监管和控制投资规模, 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顺利实施。公益性项目的建设,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政府采用将公益性项目的合理转化,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债务, 拉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能够为政府带来大量的税收,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改善政府债务状况。

3.2 有利于加强政府债务的归口管理, 减缓政府的债务压力

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政府为主导, 政府性债务的最终还款责任主体是政府, 为了规避因债务问题导致地方财政出现问题, 政府应该积极地发挥主导地位, 实行政府领导、财政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各司其职的政府性债务管理体制机制。将责任落到具体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 确保债务控制目标在预设的范围之内。

政府的债务压力是随着大量的社会工程建设增长相应出现的。结合现在的社会经济形式, 合理进行公益性项目的转化, 并实施有效管控, 不仅能够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还能加强对应的行业归口管理, 对于减少政府的债务压力有重要的作用。

3.3 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债务管理协调体制与机制, 促进社会资金和项目的完美结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时代的进步, 以政府为主导的建设项目是一种主要的社会发展形式。随着政府性债务归口管理制度建设日益完善, 完全能够实现政府项目、国企项目和社会资金的完美结合, 达到统一协调管理并实现效力与效益双丰收的效果。能够拓宽资金的来源, 减轻地方债务压力。同时积极探讨多个部门协调配合和建立相关法理支撑体系, 实现社会资金和项目的完美结合, 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4 结语

当前的经济形式, 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我国公益性项目的合理转化, 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 实现减少政府债务的可能性, 促进市场经济的活跃。政府投资建设公益性项目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当前,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 尚有一些不成熟的发展模式, 也会出现部分问题, 但通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 完全可达到利用好社会资金、参与公益性项目有序建设的目标, 为构造和谐社会贡献必要的力量。

因此, 公益性项目的合理转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债务, 促进政府项目的建设进程, 拉动市场经济发展, 有利于政府投资项目的透明化与合理化, 增加百姓信赖感, 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艺雄, 曹雪华.当前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西部探矿工程, 2007 (5) .

[2]杨铁.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招投标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 2009.

[3]张文娟.关于做好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的思考[J].上海管理科学, 2006 (03) .

[4]王春阳, 伊始林.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评价与决策[J].中国投资, 2001 (05) .

[5]杨成.缓解公路建设项目融资的资金瓶颈压力[J].企业导报, 2011 (03) .

警惕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真空 篇8

自然垄断行业主要集中在公共设施,例如水电、公路、航空、电信等行业和基础产业。这些行业和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大则涉及国家经济命脉,小则涉及社会公众的生活必需。因为这些产业具有垄断性,消费可以选择的空间很小,社会公众实际上处在一种弱势地位。

自然垄断行业企业的运行是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公众效益的统一,两者必须协调兼顾,但这种均衡状态不会自发实现,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出于盈利的本性,当两种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会不顾或者损害公众利益。

目前这些行业主要还依靠政府的直接经济干预,政府顾及公众利益会对其价格进行限制,但因为垄断,目前这些行业的产品价格、服务资费仍然过高。如中国的电信资费和美国相比竟然高出个倍有余,与国民收入水平极不相称。整个行业凭借投资进入壁垒高的优势,获取远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职工的收入普遍高出社会一般水平。国人期待三年过渡期结束,外资进入操作阶段后,外资的大量涌入能打破这些行业的垄断,使这些行业的资费昔遍下调。

确实,跨越分水岭后,原有国有资本“一股独霸”的格局必将改变。但是,外资的涌入并不一定如国人所期,能迅速和国企分庭抗礼,迫使这些行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下调资费,使百姓在鹬蚌相争中获益。

外资熙熙,皆为利来,商人攘攘,皆为利往。中国13亿人口的大市场,稳定的投资环境,廉价的劳动力,稳定的社会需求和自然垄断行业的高利润,是吸引外资的焦点。出于牟利的本能,这些企业很难保证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依据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外资优先采取的经营策略应该是同现有的国资合作,避免竞争,共同获取垄断利润,市场会稳定在一种合作的寡头垄断状态。

单纯依靠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百姓的期望很难转化为现实。这时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外资、国资和民资尽管来源不同,但在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只有量的差别,没有质的不同,相同的地位要求同等的权利和利润。企业势必要求挣脱行政对经济的干预,改变政府的经济调控方式,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职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弱化。

跨过入世三年的分水岭后,妥协调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矛盾,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是不可能的,政府必须加强间接干预经济的能力,避免直接干预职能弱化后出现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真空。

政府的间接调控职能若不到位,就无法有效保证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在健全的间接调控模式中,政府会通过建立一个管制机构,由该机构负责向垄断企业采购产品和服务,这种采购中普遍采取招投标的形式选择质优价廉的供应商,以保证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新时期实现政府千预方式的转变是保证公众利益的基础。

在新阶段,完善反垄断法及相关法律,为自然垄断企业提供竞争规范、保证市场机制的灵活高效,是协调两种利益的环境支持。在当前改革中,政府虽然能发挥主导作用,但从长远看,无论防止行业垄断还是无序的恶性竞争,都必须有法可依。

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相关的电信法、港口法、铁路法、民航法等行业法规都应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明确政府监管机构的职能,对市场准入条件、定价、服务质量等做出法律规定,规范自然垄断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对恶意勾结垄断市场、恶性竞争给予惩罚,保证市场的竞争活力与效率,进而为两种利益的实现提供法制环境。

完善现有的公共产品定价听证会制度,是保证社会公众利益的另一条有效途径。电力、邮电、电信、铁路等公共产品的定价,除了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要开通能够反映公众需求的通道,保证公众对这些产品价格的制定、调整有参与的权利。

同时应该进一步强化社会舆论监督机制的作用,保证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良性运作离不开舆论道德的监督机制发挥作用,通过舆论和道德的监督,既反映公众的社会需求,又会促进自然垄断的良性运作,提高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质量。

总体看来,进入新时期,为了实现两种利益的均衡,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全民参与。其中,政府是关键,社会公众是动力,企业的良性运作是基础。

在这历史时刻,以法律为武器,以改革为依托,以开放为引擎,以协调两种利益为目的,实现政府干预自然垄断行业模式的转换,警惕调控真空,是关系国家杜稷的头等大事。

两位教授的演讲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理论前提和历史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

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启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主题;科学判断和把握中国基本国情,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第三部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问题:进一步实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有效结合;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决遏制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我们没有泛泛地谈,来中南海讲课不是讲空的东西。我感觉我们谈的,中央领导同志也非常了解,可以说,上下是相通的。”

陈雪薇说,外界可能认为这样的会议是务虚的,事实上是非常实际的。“大家都有自己掌握的材料和例子,这不是在做报告,就像老师们在办公室讨论问题一样,大家也没有什么顾忌。”

“我们比较准确、简练地概括了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

有位中央领导人很同意主讲人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但是许多共产党人并没有重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个观点。”

这位领导人很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吃过亏的,如果现在我们还没意识到,会出毛病的,这个观点很重要,要好好牢记。”

讲课结束后,有的领导同志对陈雪薇说,“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么概括,挺清晰,挺公允,每段什么是主要贡献,什么是主要成果,有一个很好的交代。我们走过的路是很不容易的。”

这次讲解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共鸣,气氛非常之好,大家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对一些话题,比如公平和效率,还进行了讨论。

“我们没有回避敏感问题。对一些非解决不可的问题,大家都可以提出建议。这次讲课,我们印证了一个判断,全国人民,包括知识分子和党中央领导人关心的问题基本相同。”陈雪薇说。

陈雪薇认为,最焦点的问题是腐败问题。“不采取强硬措施不行,现在力度已经增加了,但是还是要给人民以信心,还要加大反腐力度。”两位教授和中央领导人当面陈述腐败之后果。

针对反腐败问题,两位学者提出,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必须要加大力度,要查深查透,量刑准确。

刘海涛说,“我们提出的问题都有具体的建议,而不是空洞的,这些建议也是中央党校教师和学员的集体智慧。”寻求传统智慧和政治文明的结合点

一位党内学者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中央领导人目前的一个重要执政思路是,既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寻求民众支持,又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同时注重中共传统政治智慧中对“公平、平等”的关注。

“你可以看到的是,近段时间以来,中央领导人的很多批示都告之公众,其实此举意在寻求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听取“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考察”,以及前后的一系列举动都是这一执政思路的体现。

上一篇: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下一篇:武术的魅力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