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2024-10-10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精选8篇)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篇1

3.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监督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人民要真正享有富裕、民主、文明的生活,就需要一个能够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有权威的政府。政府他到底担任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二)讲授新课

一、“公仆”的本色

2009年4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证实,近一个多月来,墨西哥共发现880多名甲型H1N1流感患者,其中62人死亡。4月23日起,墨西哥首都开始实施卫生紧急状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7日发表声明说,此疫情已成为国际社会最关注的严重问题之一,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应对这一威胁。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最高级---6级,截止8月初,疫情已波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家结合自己身边所见所闻,讲讲我国政府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方面所做的努力? 6年前,中国曾为SARS疫情付出了沉重代价;现在,其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表现受到全球关注。2009年4月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多次就此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

面对甲流疫情,我国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密监测甲流疫情动向,全力救治甲流患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为保障甲流防控工作,中央政府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地方各级财政也拨出专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掌握预防甲流疫情的知识和技能,学会自我保护。对于编造虚假的疫情信息的情况,有关部门也予以严肃查处。各地发改委、物价局严肃查处甲流感疫苗接种过程中的各种乱收费行为。

(分析)①“对于编造虚假的疫情信息的情况,有关部门也予以严肃查处。各地发改委、物价局严肃查处甲流感疫苗接种过程中的各种乱收费行为。”体现了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了解、掌握预防甲流疫情的知识和技能,学会自我保护”体现了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③“严密监测甲流疫情动向,全力救治甲流患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为保障甲流防控工作,中央政府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地方各级财政也拨出专款”,体现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4

政府在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方面的职能: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政府财政对受到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的行业进行财政补贴,努力使本地经济尽快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

二、政府的职能

1、政府的含义

2、政府的基本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目的: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

内容:(书本37页)

举例:非典时期、新疆“7.5事件”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原因: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根本任务

目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内容:

经济调节(人大会议上温家宝说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市场监管(某省开展对市场环境进行专项治理的“绿色行动”);

社会管理(某市采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小商小贩,给小商小贩留足生存空间);

公共服务(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7月份CPI和PPI两个经济数据)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式上说:“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

原因: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国的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社会主义是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

目的: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内容:①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九部门联合开展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双百人物”评选活动)

②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等各项事业(如十一届全运会的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

(4)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内容:

1、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建设(福州正在建设中的地铁;进一步完善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发展的政策措施)

2、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今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33亿元用于促进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退伍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工作。2009年到期的“五缓四减三补贴”就业扶持政策延长一年。)

3、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今年要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比上年增长50%,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试点,尽力为这些不幸的儿童和家庭提供更多帮助)

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中央财政拟安排3185亿元。要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监管,实现保值增值。我们要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

5、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

6、优化生态环境,防治污染(限制超薄塑料购物袋的适用)

注意

①四种职能归纳为“管理与服务”

②关于我国政府职能的划分,具有相对的性质,其中有些职能存在交叉的关系。如经济建设中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就有交叉。

③某些社会政治现象所体现的政府职能,可能是一项也可能是多项。

④履行职能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

辨析:政府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管得越多的政府就是好政府。

1、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衡量一个政府的好坏主要看它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看它是否代表进步阶级的利益。是否代表人民的利益。

3、一个好的政府应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政府管理不能错位越位。为人民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

4.但用管多管少作为判断政府好坏的标准是不正确的。

三、便民利民的政府

1、政府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我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我们享有电视、电信、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享有安定的社会秩序,和平的生活环境,都离不开政府的服务。另一方面,我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可以感受到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例:一出生就要到派出所登记户口,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结婚到民政局登记等,接受政府的管理。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我们应该通过对政府作用的理解和感受,真正理解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公民个人,既然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就必须接受政府的管理,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这就要求公民个人必须提高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

2、公民在接受政府管理、服务的同时该怎么做

首先,要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深刻感受到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其次,要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篇2

一、设计详略处理的办法

(一) “详”的处理

一是学生精读、教师精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让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 在对教材中“详”这一部分内容处理的时候, 需要学生从每一个字入手, 精读教材, 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教材内涵, 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到精讲, 从强调重点入手, 着力于突破学生不易理解和把握的难点问题。例如:在教学本课第二目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时, 这要求学生不仅仅知道这个职能本身, 还要掌握这个职能下面包含的具体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负有重要职能, 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二是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既然需要详细处理的教材内容往往是重点和难点,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职能”时可以使用影视资料来展现保家卫国、打击犯罪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时可以利用图表来反映近几年国家在社会保障投入逐年提高的事例。

三是巧设问题, 助生掌握。巧妙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和学习兴趣, 也能够助推学生自觉学习;通过问题, 既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时, 让学生比较“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中公共服务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中的公共服务有何异同?这一问题提出后, 既有利于学生弄清两者的异同, 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两个职能的具体内容。

四是多用变式, 扩展迁移。大家都知道, 知识本身是固定不变的, 运用知识的情景却是千变万化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要多维度、多角度来思考所传授知识的应用情景, 设计多种形式的变化, 对知识进行适度的扩展和迁移。例如:通过真实事例“北京3月21日电今日从财政部网站获悉, 考虑近期油价上涨以及后期其他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变化因素, 近日财政部再次拨付各省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43亿元, 全国亩均新增补贴资金约14元, 直接补助给种粮农户, 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不因农资价格上涨而降低。财政部要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补贴政策有关规定,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科学制定补贴方案, 尽快落实补贴兑付工作, 力争春耕前将新增补贴资金兑付到种粮农民手中, 支持春耕备耕, 促进粮食生产”分析其中体现的政府职能。

五是强化练习, 经常巩固。遗忘规律清楚地告诉我们需要不断地和遗忘作斗争, 教学过的知识也要强化练习, 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对学过的知识还要经常巩固, 过目不忘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 不断复习方能真正实现从外化知识形式到内化知识能力的转变。

(二) “略”的处理

一是学生自学, 教师指导。对需要“略”处理的教材内容,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自学, 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即可。例如:在教学第一目“‘公仆’的本色”时, 学生就可以自学, 教师适当指导一下学生如何看书和看图就行了。

二是一笔带过, 绝不纠缠。“略”处理的教材内容, 教师应该敢于取舍, 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高效实现, 对需要“略”处理的教材内容可以一笔带过, 不要在这些内容上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是要求较低, 简单再现。“略”处理的教材内容在教学目标中能力层次要求比较低的, 多是识记、理解;这部分内容不是考试的重点, 试题中一般不涉及这部分内容的题目, 即使偶尔有试题出来, 也多以填空或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难度不高, 只是简单再现。

二、反馈详略处理的效果

对教材详略处理是否得当, 最有发言权的就是学生, 学生掌握得怎样就成了检验教师教学的试金石。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察言观色, 看学生是否听明白、是否能理解;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学情的学生来回答, 反馈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教师课后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完成, 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迁移程度;教师也能通过与个别学生的交流 (特别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 , 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通过组织有效的测试, 既可以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情况, 为教师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进师生教学。

三、反思详略处理的得失

通过有效的教学反馈, 教师清楚地知道了在教学过程中对详略处理的效果, 这时, 教师要静下心来, 对前一段时间详略处理的得失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 从感性入手, 从经验开始, 深入分析得失的原因, 特别是要找到得失原因的理论支撑。如果没有理论支撑, 那么就只是一个经验总结, 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感性的经验总结是不可靠的, 系统的理性认识才更深刻、更可靠。在归纳总结得失的基础上, 教师应提炼出几条可以指导以后教学的心得, 心得要简单、明了, 有较强的指导性。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经常翻看、回忆前段时间的教学反思, 是成功的经验就坚持, 是失败的教训就克服, 长此以往, 对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摘要:高中政治新课程教材变化较大, 对习惯了旧教材的教师来说如何上好新教材是个新的挑战, 特别是教材中详略的处理更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高一政治下册第三课第一框为例, 简单谈谈如何对高中新课程进行详略处理。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篇3

关键词:以人为本?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职能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0(a)-0252-01

“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诠释,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已经从一般的经济技术层面上升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高度。

1“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谓“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一切以人为目的,摒弃传统的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的物本主义倾向,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人是历史发展的主人,是第一位的,离开人的需要的发展是没有意义的。发展要以人为本,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现代化建设不仅要追求GDP,更应该倡导追求HDI(反映总体社会发展水平的人类发展指标)。HDI注重生活质量、人均寿命和文化教育等人文因素,充分考虑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现代化建设不是一个游离于人之外的预定的自然过程,而是一个以人作为主体参与其间并影响其进程的历史过程。发展的直接而外在的表现是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其深层次的内在蕴涵则体现在民主、文明、法治、生活质量、财富分配、人权保障等多方面。经济越发达,社会越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的要求越高,社会公共需求越多,要求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

2 当前政府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已由生存型社会开始步入发展型社会。进入发展型社会后,全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加,公共需求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涉及到公共卫生、基本社会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公共就业、公共安全问题等多个方面,社会矛盾、社会危机因素也在随之增多。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经济建设的主体,成为“经济建设型”政府。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从经济主导向公共服务转身。“经济建设型”政府单纯地追求GDP,严重忽视了社会发展,由此积累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已经对经济增长构成了严重挑战。

我国70%的农村人口占有医疗资源不到40%,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我们还能吃什么”的食品威胁,信访难的困境,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就出现了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服务质量差的突出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 政府加强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措施

在我国十二五规划里就指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加强社会建设,使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民。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是要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第一,加强城乡社区管理,改善社区公共服务。随着中国经济和城镇化的加快发展,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范围不断扩大,社会管理与服务内容更加复杂。政府对公众的各方面的服务最后会通过社区工作得到具体体现,如公用事业、居住环境,医疗保健,养老保险,生活服务,尤其是将来社会保障福利体系等等。

建设服务型政府,就要健全、完善城乡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采取多种方式,创新完善社区管理与服务。不断探索社区管理服务新模式,吸收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广泛挖掘、精心培育模范特色社区。特别改善农村社区的管理与服务。

第二,增强社会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随着经济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出现信任危机,社会伦理和道德建设下滑,各种矛盾逐步显现,人们对加强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我国社会服务总体水平较低,社会服务需求又极其巨大,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服务体系无法适应人们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

要缓解社会需求与公共服务不到位的矛盾,政府要支持一些具有公益精神、公共责任的社会组织,培育非营利、志愿特征的社会组织,发展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发挥其社会服务的功能;政府要给予政策上、硬件设施上、资金上的扶持;政府还要指导、管理监督,使其严格按照章程所规定的业务范围开展各类活动和具体运作。

第三,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参与者和受益者,经济发展的受益者不应是一部分人,也不应是大部分人,而应是全体人民,能否让人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影响着对发展的终极评价。

公共服务型政府要坚持“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享”。首先,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国情、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其次,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完善信访新机制,健全社会监督制度,规范政府依法行政,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第四,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形成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大力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建设,真正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目标。

要努力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两个转变”,即从注重事发后的处置,向预防为主,预防、处置和恢复全过程管理转变,切实做到常态与非常态管理相结合;从部门为主的单一灾种管理,向综合应急管理机制转变,逐步建立完善应急管理的长效机制,使应急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综上所述,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不仅包含经济的层面,也包括政治的、社会的、人文方面的全面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应当与政治体制改革相互协调,这正是中国的改革应当着重致力的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03.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篇4

1.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政府的性质、职能,知道政府如何有效发挥作用。2.评议政府治理雾霾的的作为,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3.体会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正确处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政府的基本职能 教学难点:政府是有限的政府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课前:征询学生的意见,确定上课主题。发动学生自主搜集整理雾霾形成的原因。

课间:播放音乐《为人民服务》配2014年李克强总理感人图片制作电子相册。导入:展示潍坊市实时空气质量预报图片,持续轻度污染。同学们有无感觉?

引出:雾霾是谁也躲不过去的社会问题,是人民的心肺之患,当前它在考验着中国,考验

着中国人民,更考验着中国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智慧,本节课就直面雾霾,学习政府。展示并解读好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政府的性质、职能,知道政府如何有效发挥作用。

2.评议政府治理雾霾的的作为,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3.体会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正确处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活动一:寻根究底,多措并举:——展示同学自己搜集整理的雾霾形成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持续引发了公众对空气质量的关注。面对这个谁也难以回避的社会问题,高一22同学对雾霾的成因进行了调查,总结了以下几条:

1.我国目前经济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严重,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存在大量“三高”企业;

2.部分企业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罔顾生态环境,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乱排乱放;

3.公民的素质不高,不承担社会责任,汽车尾气排放等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 4.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维在一些地方政府眼里仍然存在,执法不严,失职渎职,对环境污染的监管不到位,甚至袒护支持某些地方“经济支柱”的能耗大的污染企业......问题探究——多措并举:针对这些成因,你觉得政府怎样做才能还人民白云蓝天?

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本后进行充分的合作探究,相互展示学习成果。

得出结论政府的职能。

教师提升:

1.我国政府为治理雾霾做得工作,让学生判断政府在行使哪项职能。从中你感受到我国政

府在发挥这什么样的作用?

得出结论:政府的职能——作用:管理与服务,是便民利民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情感提升:李克强总理对雾霾“宣战”的民生情怀,2015年防治大气污染的两会报告,我国治理雾霾的成果,感受我国政府的作用,对抗击雾霾充满信心。

2.走进生活,感受政府:刚才是从抗击雾霾中感受政府,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政

府的作用,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多媒体展示“家乡美”图片,深化学生对政府作用的感

受和认识,拉近学生与政府的距离。活动二:直面问题: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维在一些地方政府眼里仍然存在,执法不严,失 职渎职,对环境污染的监管不到位,甚至袒护支持某些地方“经济支柱”的能耗大的污染企业......探究问题:

请你评议这些地方政府治理雾霾中的“任性”的行为,你希望我们的政府在雾霾来临时

如何正确有效发挥作用?

结论:建设服务型的、有限型的政府;政府在治理雾霾中应做的,不应该做的。

时政拓展:李克强2015政府工作报告: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活动三:我的行动:治理雾霾绝对不能只靠政府孤军奋斗,需要全社会环保意识的觉醒。观察

一下你的身边,还有哪些引发雾霾的具体事情存在?你将如何解决?

学生讨论后相互展示交流:

结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府也无法独立治理好雾霾,公民要勇于承担责任,做出自己的

绿色选择,公民正确处理与政府的关系,相信政府、支持政府、监督政府治理雾霾的行

动,才会有效治疗离雾霾。【知识构建】

结束:播放《国家》歌曲,大家齐唱,感受公民与政府的密切关系,感受伟大的政府。运

用歌词作结束语: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让我们每个人联在一起,公民与政府联在

一起,定会形成巨大的力量,共同创造抗击雾霾的奇迹!【课后实践活动拓展】

调查本地环保问题,形成调查报告,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交给本地的相关政府部门。

课后习题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评测练习

1.2014年,我国超级计算、探月工程、卫星应用等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我国自主研制的

支线客机飞上蓝天。这表明我国政府

A.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B.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C.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D.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2.新年时回农村老家,听年迈的老奶奶说他们60岁以上的农村人将享受到国家发放的养老金。这意味着,今后中国农民到60岁时,将可以和城市人口一样领取养老金。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是一个全能的政府

②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③政府履行了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政府履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我国连续第三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这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主要在履行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 4.将下面各项内容分别对应到经济职能中的相应范围,正确的是

①某市工商局主要负责对市场环境进行专项治理的“绿色行动” ②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7月份CPI和PPI两个经济数据 ③潍坊市采用科学方法管理小商小贩,给小商小贩留足生存空间

④青岛蓝色经济改革试行 拟调整七区五市区规划

A.①公共服务

②宏观调控

③市场监管

④社会管理

B.①市场监管

②宏观调控

③社会管理

④公共服务

C.①公共服务

②社会管理

③市场监管

④宏观调控

D.①市场监管

②公共服务

③社会管理

④宏观调控

5.2013年3月10日,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

精简为25个,进一步整合职能相近部门,理顺了各部门职责关系。这一改革

A.将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

B.政府加强社会建设

C.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

D.目的是为了增强政府的威信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篇5

胡海军

乡镇政府与人民群众接触最紧密。建设服务性政府,乡镇政府首当其冲。老百姓需要的服务,乡镇政府理所当然要为老百姓提供什么服务。但是,通过乡镇配套改革,乡镇政府职能不断弱化,他们能否为老百姓提供服务呢?问题之一:能不能提供服务?

乡镇配套改革以后,乡镇政府的职能大大削弱。人、财、物的权力基本消失。出现了干事无人、办事无钱、行政无权的局面。经过改革后乡镇,人口少则2万多人,多则十几万人,但是,公务员只有35—45人,甚至因为乡镇干部缺编,有的只能20多人。然而,就是这几十号人,承担了政府的所有工作。发展经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等。试想,所有政府的职能,仅靠这些人,能办好吗?同时,办事需要钱。乡镇政府是一级政府,却不是一级财政。与县市财政同灶吃饭。乡镇的各项经费支出,既没有预算,也没有决算。财政除了工资之外,基本没有什么财力。即使有一点,也只是在保政府运转,哪有给老百姓办事的钱?遇到老百姓要解决水电路等问题,也只是当作“传话筒”,向上反映,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也就算了。再加上其它老百姓需要服务的项目,乡镇政府没有任何行政权。说白了,乡镇政府只是协调办事,不能办事;只能建议,不能决策;只能反映,不能解决。

问题之二:愿不愿提供服务?

因为乡镇政府职能的局限,乡镇政府不能为群众提供相关的服务。但同时,乡镇政府客观上也不愿为群众提供更多的服务。特别是现行的目标考核制度,对乡镇考核最主要的集中在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和计生、信访、安全生产这些内容,而对于为群众提供服务方面的考核较少。加之为民服务方面,涉及的内容多,也难以量化。所以,乡镇政府就得围绕考核这根指挥棒来做工作。问题之三:能不能服务好?

乡镇政府目前权力上收,责任下放,权力无穷小,责任无限大,致使对人民群众的服务难以到位。有时属“费力不讨好”。目前,基层群众上访现象比较突出。其中原因:一是社会转型时期导致矛盾突显。二是社会发展人们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乡镇政府的职能弱化,使群众的问题难以在基层协调解决,只能通过上访解决。比如,有的地方群众上访,主要是要求修路。国家没有立项,自己也拿不出配套资金,但还要办事。问题就是这么简单,但处理起来却相当棘手。

如果说,目前的改革思路,就是要弱化乡镇政府的职能,由县级以上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直接为老百姓提供服务。那么县级以上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是不是能够为群众服务到位呢?下面谈几个现象:

现象之一:农村水利建设的“抓大放小”。国家每年都有许多大型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动则投资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修建水库。这些项目往往由县级以上政府直接实施。但这些项目产生的效益究竟怎么样呢?一方面,这些大型水库项目建设,相对于农村的千万座水库,千万亩农田,究竟能占多大的比例?另一方面,水库修好了,但配套的沟渠没有修通,农民用水还是困难,还是不能发挥多大的效益。

现象之二:“村村通”公路建设的“马太效应”。农村公路建设,首先需要村级配套建设资金。有配套资金,才能够立项建设。这就导致“村村通”公路建设“嫌贫爱富”。不是根据哪儿需要修就修哪儿,而是哪儿有钱修就修哪儿。结果是哪儿村经济发展较好,哪儿的路就越修越好。哪儿的经济发展落后,哪儿就越难以修路。

现象之三:农村学校的“整合紧宿”。现在的学校,一般都是由县市教育机构直接管理。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近些年农村学生减少,许多农村学校大规模的合并。合并的原因主要是考虑整合教育资源。但是,这种整合并没有考虑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有的农村孩子上学要走十几里路,翻山越岭,家长很不放心,常常每天接送,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的地方不得不让学前班的孩子就开始寄学。

现象之四:便民中心并不“方便”。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近几年来,各地都加快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实际上,便民服务中心采取的重要手段就是把县市级行政机构的职能和触角进一步向下延伸。但是,实际情况怎么样呢?由于县市各行政单位的人员难以真正到服务中心上班,服务中心还是只能起到“代办”的作用,并不能起到方便群众办事的作用。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2 篇6

服务型政府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推行和逐步建立,已是一种大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新情况,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4年2月2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正式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2004年3月8日在参加全国人大陕西代表团讨论时又予以重申,至此,构建服务型政府在全国形成了共识,人们普遍认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必然趋势。特别是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的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政府自身改革的力度。因此,研究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以及结合中国政府改革的现实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的中心意旨是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政府建设理论的介绍和研究,对中国政府改革的现实情况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现实回顾,由此提出我国当前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操作框架,以期能够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

目录

摘要...................................................2

1、政府职能转变的社会经济背景..........................4 1.1为什么一定要转变政府职能...........................4

2、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定义、特征、意义.....................5 2.1什么样的政府才是公共服务型政府.....................5 2.2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特征...............................6 2.3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提出的意义.......................8

3、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和任务.......................9 3.1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10

4、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10 4.1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思路..........................10 4.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途径..........................11 参考文献..............................................13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是政府改革。必须搞好职能分离和转变,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1、政府职能转变的社会经济背景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政府行为,如政府的越位、缺位、错位和补位所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已经引起重视,在经济改革如火如荼之际,政府的改革也急需要提上日程,以跟上并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科学院国情中心胡鞍钢提出,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和“一个最不公平的时代”;中国需要社会进步就必须改革,不仅是经济改革,还需要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中国的改革与进步有赖于政府的改革与进步。

1.1为什么一定要转变政府职能

1.1.1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哪里政府管理规范,投资成本低,办事效率高,服务环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大的发展。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精简机构,转变管理方式,实现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加快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严格按照规则办事。多年来,一些政府部门习惯于审批盖章、决策处分,权力高度集中,在管理理念、职能配置、政策法规、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与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必须搞好职能分离和转变,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1.1.2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无所不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只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环境的监管者,而无论规则制定还是市场监管,都是为市场、企业、公民提供服务的。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须由指挥经济变为服务经济,管理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只有这样,才会有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是政府改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林凌教授认为,改革推进年之后,大量容易改革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旧体制的遗留问题和新体制形成的矛盾集中起来。过去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企业,目前的改革已经聚焦到政府。很多问题如果不从政府改革开始,就解决不了问题。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政府不应当也不可能再充当经济建设的主体力 3

量。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1.1.3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失衡要求政府转型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严重失衡,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邵秉仁将之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城乡失衡:突出地表现在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日益严重。地区失衡:我国东中西地区经济发展渐次落后。产业失衡:我国第三产业一直比较落后。贫富失衡:城乡、地区、行业和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财产的集中度提高。1.1.4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和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长期的惯性影响,无论政府机关还是公务员,在履行职能过程中都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屡禁不止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人民群众就不会满意,政令就不能畅通,也就无法实现民富国强。

2、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定义、特征、意义

2.1什么样的政府才是公共服务型政府

温家宝总理指出:“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这是对政府公共服务范围的新概括,是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的新界定。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

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型的政府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人们普遍认为,政府必须透明、公平、公正、廉洁、高效。余晖认为,更关键的是,一个服务型政府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是一个无私的政府,是一个没有私人利益的政府。如果一个政府有私人利益,属于公器私用,就不是一个公共型的政府。公器私用的渠道很多,第一个渠道开办大量的国有企业,大量地进入竞争性的产业,与民争利。

第二,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是一个最小化的政府。政府最小化有经济学道理。首先,政府提供服务是要有税收的,即有税收成本的。其次,政府官员不承担管理失败的风险。这跟企业不一样。企业经营亏损了,企业老板必须自己承担后果,政府官 4

员就不承担这个责任。所以,政府的规模越大,意味着损失越大。企业、市场,还有非政府组织,甚至社区,都是可以来替代政府的。所以政府应该是最小化的,它应该在市场、企业、社区、非政府组织干不了的情况下才介入。如维护产权、巩固国防、裁决,除此之外政府不应该介入其它领域。

第三,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是一个民主的政府。以民为本还不够,应该强调主权在民。

2.2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特征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民本性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所谓民本就是要以民为本,真正做到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具体来说:一是服务群众。政府应当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最具体的事做起,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二是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对群众负责。三是深入群众,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2.2.2责任性

责任即份内应该做的事,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公共行政系统中,政府是主体,它和其他公共机构直接或间接地共同行使社会公共权力,提供公共服务;同时也要承担应付的责任。政府不是全部公共行政机构,其责任和权力也不是无限的。通过分权、放权、授权,处理好政企关系、政事关系、政社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2.2.3调控性

宏观调控是国家主动积极地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计划的要求,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计划、政策及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的调节和控制过程。具体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是调节而不是管理,要从对经济的直接的微观干预跳出来,变为对经济的宏观调节。2.2.4法治性

公共行政权力来源于人民,受人民监督。政府在行使公共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规范行为,依法行政。“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法治政府执政的新理念。所谓有权必有责,就是从权力、责任对等的原则来说,享有什么样的权力,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用权受监督,就是要建立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行政审批制度,提高审批工作的透明度,切实加强纪律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2.2.5透明性

所谓透明,就是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设“阳光政府”。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机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以外,都应向社会公开,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只有建立起政务公开的制度,才能把政府和政府官员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2.2.6务实性

务实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踏踏实实学习,扎扎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都落到实处。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影响当地发展和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上。2.2.7绩效性

绩效即政府的业绩和效率。公共行政成本立于公共财力。也就是说,公共行政依靠公共税收支撑,就必须核算行政成本,讲究行政投入、行政产出、行政绩效。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健全行政管理法规和日常工作制度。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化。2.2.8廉洁性

廉洁即清廉,清白;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廉洁从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加强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现象,做到用权为公、执政为民,决不能以权谋私、化公为私。从机制制度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蔓延,树立廉洁型政府形象。

总之,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职能模式,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涉及理念、作风、机制、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是一项深层次、全方位的工程。把这项工作做好,不但需要明确目标和任务,更需要把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和细化,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一一加以落实,这不仅是改革和发展的必须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2.3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提出的意义

方栓喜在“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重点的下一步改革”的文章中提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提出,是现代经济社会政府观念认识的一个质的飞跃,具有丰富的而深刻的内涵。

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树立了最终模式,正确界定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即市场主导资源配置,政府只纠正“市场失灵”,提供市场无法有效解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必须是“有限政府”或“小政府”,必须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确定其规模,严格限定治理成本和提高治理效率。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与中国的执政党和政府宗旨相一致的政府模式,是法治政府,严格依照宪法赋予的有限权力进行治理,所谓“有限权力”,就是政府的权力必须严 6

格限定在为人民服务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政府没有其它任何特权和私利。因此这种政府是“阳光政府”,必须实行政务公开,接受人民监督。

从社会学意义上说,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先决条件,由于摆脱了经济上的利益之争,才可以处于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不仅保护精英阶层的利益,更强调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公共服务型政府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将人民群众作为真正的建设者,为其提供便利条件。政府的本质不在于如何指挥和命令老百姓怎么做,而是老百姓怎么做决定政府如何做好配套服务。“公共服务型政府”对应的社会结构是是“大社会”、“小政府”。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提出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改革的关键时期,从解决中国突出的经济社会矛盾出发,为政府转型提出了一个清晰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理论界一直认为政府改革重要,但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认识上没有突破,所以政府改革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公共服务型政府基本上确认了我国政府改革的起点和终点,并为寻求改革路径提供了可能性,可以说是一个观念上的突破。

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则是一场深刻的政府革命。是在新的政府理念指导下,对政府的再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不仅包括对政治体制的上端,在执政党的理念和组织形式,人大政协等层面进行改革,还包括对政治体制的下端,对政府的行政管理模式进行重新优化组合。

3、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和任务

3.1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

政府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才能称为公共服务型政府?这一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3.1.1制度供给服务

作为秩序化的代表的政府,必须为人们和社会提供社会秩序的制度供给,也就是要为社会制定一个权威的人人必须遵守的制度框架或者制度模式。政府根据人类最基本、最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如自由、平等、公正、安全、公平、繁荣等来向社会提供制度、执行制度和纠正已经过时的制度。政府还应该根据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不断的推进制度创新。制度供给的内容非常的多。如法律制度、政治制度、财产权制度、财政制度、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等。政府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服务,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就有了保障。服务型政府最好和最大的服务就是良好的制度供给。

3.1.2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经过政治过程,所发展出来的原则、方针、策略、措施和办法。服务型政府制定公共政策要从公共性的角度出发,为解决社会稳定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制定政策。如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义务教育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等。政府在基本制度已经确立以后,其主要的服务就是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3.1.3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与私人产品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可以被社会公众共同享用的产品。如国防、公安、司法等。还有一种准公共产品,它是介于社会公共需要和个人需要之间的产品。如教育、社会保险等。从理论上讲,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决定了不能通过市场进行分配,而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提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尽可能在政府支持的情况下,让社会组织来提供,但是政府要做好组织工作。3.1.4提供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是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时的劳务行为的总称。实际上,它是解决政府如何提供制度供给,如何采取和制定公共政策以及如何提供公共产品的问题。涉及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提供公共服务时的程序、态度、方式和方法等。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服务行政理念的指导下,在服务程序、态度、效率等方面为当事人提供热情、快捷和周到的服务,而不是冷漠的官僚主义者。

3.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任务

简单地说,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人民服务。具体从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改革来讲,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需要完成的,包括以下几个任务:

确立社会目标优先于经济目标的原则,加快完善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为社会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薄贵利认为,必须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作为地方各级政府的核心职能。只要各级政府从竞争性市场中退出来,优质高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就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如何适应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既是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目前中国改革中遇到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许多国家在对政府的建设方面有成功 8

经验,但中国的政府职能转变却不是简单地改革,就象迟福林所说,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不仅在于实现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更重要的在于要实现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变;不仅在于政府应当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更重要的在于政府要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不仅涉及政府机构的调整,更在于实现“政府再造”和推进政府“自身革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不是简单地对现有政府管理体制的修修补补,不是单纯地对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增增减减,也不是一般性地政府职能调整,而是建立一个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的现代政府模式。

4.1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并重、借鉴与创新结合,大力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加快政府转型步伐,努力建设现代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这一思路包括以下要点:

行为规范。所有行政机关都应依法行政,一切政府行为都应纳入法制化轨道,包括政府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立、编制管理、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共政策的制定,行政决策、执行、监督,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政府行为,首先是加快行政立法,健全和完善行政法律法规体系,使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其次是增强公务员的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再次是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监督约束,把依法行政落到实处。

运转协调。所谓运转协调,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政府与所属部门之间政令畅通,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一致,整个行政体系目标统一、运转有序。这就要求政府职能界定科学清晰,机构设置合理精干,分工明确,职权责相一致。

公正透明。所谓公正,就是政府应努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政府应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使社会分配公平合理,防止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各类经济主体一视同仁;扶持困难群体,维护社会正义;搞好社会保障,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所谓透明,就是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设“阳光政府”。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机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以外,都应向社会公开,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廉洁高效。政府应廉洁从政,高效行政。廉洁从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加强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现象,做到用权为公、执政为民,决不能以权谋私、化公为私。高效行政,就是政府运转速度快,办事效率高,行政成本低,管理效益好。各级政府 9

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增强成本意识、效率意识,把成本管理、效率管理纳入政府管理之中。

4.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途径

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是专家的共识。大家认为:

一是要建立符合本国、本区域特点的公共服务模式。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地发展水平的差异,公共服务的模式选择也不一样。比如,同样是经济发达的欧洲国家,德国采用的是强调社会保障制度中权利和义务对等性的俾斯麦模式,英国采用的是强调机会平等、鼓励个人自助的贝弗里奇模式,瑞典、芬兰、挪威等北欧国家采用的是强调全面公平的斯堪的纳维亚模式。中欧公共行政合作项目欧方负责人李斯特教授提出忠告,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公共服务模式,中国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创造适合自己国情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是要根据我国国情,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服务体系。要根据中国目前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来确定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当前,不仅要加强城镇的公共服务建设,更要加强广大农村的公共服务建设,要把农村的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劳动力转移、公共设施建设等纳入公共服务的范围;不仅要加强东部发达地区公共服务建设,更要加强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建设。

三是要探索不同公共服务领域的体制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创新是世纪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一项核心内容,也是中国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重要环节。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法治化,正在成为公共服务方式创新的发展方向。

四是公共服务的市场化问题。市场化改革要求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市场机制,要通过招投标、合同承包、特许经营等市场运作方式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五是公共服务的社会化问题。社会化就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动社会力量改善公共服务,鼓励各种民间组织参与兴办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要根据不同公共服务项目的性质和特点,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

六是公共服务的法治化问题。应大力推进公共服务的法治化建设,要在国家相关立法中进一步明确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要通过一系列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建构,为公共服务提供制度性的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对公共服务的规范和监督,强化政府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是政府改革。必须搞好职能分离和转变,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篇7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政府改革

一、服务型政府的涵义

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的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并严格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按照公民的意志组建起来的以公共利益诉求为导向,与社会合作为方式的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二、转变政府职能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作用

(一)转变政府职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然而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乡地区收入差距过大、政府职能出现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的现象阻碍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只有转变政府职能,才能为建成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服务型政府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

(二)转变政府职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处于体制转轨时期,面对政府的职能角色要重新审视和定位,要实现服务型政府就要加强政府职能的转变来适应我国的特殊国情。目前我国面对资源缺乏、城乡差距大、人们内部利益矛盾问题的错综复杂等问题都是在于政府职能转变的不到位,从而使许多深层次的矛盾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因此转变政府职能成为解决矛盾的迫切需要。

(三)转变政府职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保证

我国现在正处于关键的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着教育问题、医疗问题、资源问题、机会均等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和城乡差距问题等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愈演愈烈,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服务型政府将很难实现,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中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职能存在“缺位”、“越位”、“错位”

政府职能的“缺位”主要体现在政府没有尽职责,以及未给社会提供高质量、高品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得本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公共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服务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政府职能的“越位”主要表现在政府完全超出了自己所属管辖范围的权限,任何事情都要进行行政干涉。政府职能的“错位”主要表现在政府内部职责发生乱权,该管的没有能力管。

(二)政府的公信力不够

政府的公信力从横向看,政府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不到位,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满意,政府的职责未达到理想的状态,是影响政府整体公信度的“短板”。从纵向看,政府公信力越往基层问题就越突出。政府公信力问题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内容,主要表现在管理问题、法制法规问题和政策问题,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在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政治问题,而政府职能转变不科学合理是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直接原因。

(三)政府职能转变缺乏系统的理论认知

政府职能转变理论的滞后严重影响着服务型政府的实现。无法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目标、价值观取向、途径和方法等都缺乏系统的理论认知,政府并未合理的调整并确定政府行政管理的事项、事务和职责,最终使得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四)政府与政府、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和谐

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与各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目前政府之间的不和谐主要表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处理事务的职权不清晰和财政权力的不确定,以至于无法调动中央与地方行使职权积极性来解决地区的事务。正是由于事权与财权的模糊性,使得中央政府陷入日常繁杂的小事中,无法集中精力去解决大事。因此政府在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不能满足社会公共的需求并使得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

四、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

(一)转变政府职能“弥补缺位”、“退出越位”、“纠正错位”

加快转变政府的职能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直接性前提,同时也是实现服实现服务型政府的根本性前提,因此政府需要着重于三个点:一是政府缺位的地方要弥补;二是政府越位的地方要退出;三是政府错位的地方要纠正。政府一定要规范政府职能的事权范围,从而来解决政府“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

(二)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一种执政能力、执政威信和执政资源的表现,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就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实现政府的管理模式由过去传统的注重管理、注重“以政府为中心”,向注重服务、注重“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中心”的职能转变。从而使政府能够成为为全社会服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最终成为维护全社会人民群众利益的服务型政府。

(三)全面把握政府职能转变理论知识的内容

政府职能缺乏系统的理论认知表现在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职能的结构性调整、管理方式的改变和机构性改革等内容。建设服务型政府就要转变政府职能的整个系统做到从整体到部分的认知、再从部分到整体的认知对其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设计。建设服务型政府就要全面把握政府职能转变本身的内容,按照系统理论认知的观念进行规划和设计改革的内容。从强化对文化教育事业的管理功能、增加界定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职责,指导并监督政府的职责等来推动政府职能的总体改变,最终为实现服务型政府奠定基础。

(四)理顺政府与政府、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其和谐

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就要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间的关系和政府与社会间的关系,以此实现政府间的和谐即政府内部的和谐,实现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即实现政府外部的和谐。对于政府间的和谐要做到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权,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做到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实现财政联邦制。对于政府与社会间的关系要做到政府管理社会、社会监督政府并做到维持社会权力与政府权力的平衡。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需要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关注弱势群体调整公共政策。从一定意义上讲,如果没有政府职能的转变,不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不能实现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五、结束语

政府职能的转变决定、制约、影响着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众所周知,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政府职能的转变滞后有直接的关系,政府职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的角色、作为、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因此,政府在转变职能的时候要做到正确处理好政府职能中存在问题、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处理好各级政府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指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11.17-35

[2]魏红英,李世勇.服务型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构建研究.光明出版社.2013.7.7—10

[3]杜创国.当代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研究.2001(18)

[4]蒋俊杰,王华,丁菊红.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和谐发展.2010(29)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篇8

关键词:政府 公共文化服务 职能现状 完善对策

一、引言

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文化体系建设逐渐被提到了重要位置。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并做出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政府职能的发挥决定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与进程。本文从政府职能发挥的角度,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现状的考量,探究完善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二、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发挥的现状审视

十七大以来,国家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设立,群星奖的评比与改革,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三馆免费开放,农民工大型文艺演出,以及数字文化建设中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等。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和各地文化民生品牌的打造让政府的公共文化职能发挥收到一定效用,文化软实力建设成就斐然。但总体来说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未能有效发挥,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较为僵化。如文化管理部门间存在多头管理和交叉管理的问题,地区间保护、垄断和分割现象严重,文化市场经营环境较差。同时,政府在薪酬、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人才选拔等方面未有统一体制规定,缺乏指导性意见,使得文化事业单位毫无组织活力,无法适应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要求。

二是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相对不足、投入效率低下、投入不平衡。因基数小,虽投入大,总量还是偏低,2010年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仅占财政支出0.36%,仅占教育、卫生、科技投入的十几分之一。同时地区、城乡投入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资源不足且非常落后,但文化财政投入却远不如东部经济发达城市;农村相对于城市服务基础设施资金和设备很不到位,尤其是实行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的资金短缺直接影响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

三是政府在公共文化队伍培养不到位。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年龄偏大,观点落后,知识结构陈旧,难以适应网络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带来的新要求,各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尤为突出;文化馆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有特长、懂文化的人比较少,缺乏相关技能培训。再加之工作编制问题使得从事公益文化服务人员的素质和热情都不是很高。

四是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供给不足、供给过剩,以及服务和供给不对称的问题。一些地区政府提供的一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缺乏吸引力、适用性和创新意识,如基层文化站、农家书屋里文化产品种类少,内容陈腐,利用率不高;但与此相对,在政绩目标的激励下,一些政府有可能花重金打造一些不符合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的公共形象工程,如各种“文化街”“文化节”“文化工程”,造成投入的极大浪费。

五是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能力较差,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资源覆盖面较小。现代、传统的公共文化资源不能有效融合,地区、城乡的文化资源不能有效流动和共享,而可以共享的网络文化资源则分散在不同的公共服务机构,如文化系统、教育系统、科技系统等。同时,公共文化服务形成的网络资源地区覆盖不完全,远程开放力度不强,且成本较高。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如政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及法规建设力度不强;政府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选拔标准及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政府主动服务意识和切实为民意识较低;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形式较为陈旧且实效不大;等等。

三、完善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对策建议

(一)理论指导方面

政府应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具有指导性、规范性、操作性的政策制度加以宏观指导,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健康、方向正确。同时,通过总结一段时期以来的公共文化发展决策、文化监督和执法的实践经验,将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逐步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推动公共图书馆法、博物馆条例、文物保护、文化艺术创新的知识产权法等法规体系建设,鼓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让文化法制建设成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力保障,这也是可持续建设的根本保障 。

(二)管理协调方面

政府应从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全局出发,做好长期统筹规划工作,形成责任明确、协调有序、充满生机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保障和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应加强与社会各方协作,统筹与文化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自身主要职责;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完备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和文化网络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建设。同时,应注意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和种类”、“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等问题,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行政支持。

(三)资源整合方面

政府应加大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和管理的改革创新力度,实施跨地域、跨城乡、跨行业的资源配置,强化对特定地域,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尤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转移支付力度,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重点解决农村文化发展财力不足的问题;积极建立公共文化流动服务网络,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动,改善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区划造成的文化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合理的状况,实现资源共享,缩小区域间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差距。

(四)文化提供方式方面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的需求,政府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生产和提供,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形式和内容,保证活动内容充满活力、覆盖城市乡镇。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北京的“八网合一”、广东省的三大文化流动服务网络建设、河北省的数字影院建设和邯郸市的“欢乐乡村”等创新性项目,旅游文化节、相声俱乐部、群众周末大舞台、数字图书馆等创新性服务形式,开辟了公共文化建设发展的新道路,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

(五)服务人才培养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文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奖励等相关政策,组织师资、编写教材、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等措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逐渐走向专业化、职业化,构建一支宏大且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对于现有的服务队伍做好培训和优化工作,及时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更新;对于新进人员应有严格的准入标准,扩大队伍范围,包括一些村民或者大学生,不断适应网络环境下下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新要求。同时,要按照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增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

(六)服务评价考核方面

政府须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考核办法、奖励条例、反馈机制等,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纳人政府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建立“文化改革发展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及“文化专项资金绩效评估体系”,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各级各地官员政绩考核体系联系起来,可以设立类似公民意见的专栏,拓宽公民评价和监督的渠道,切实发挥政府主体地位和作用。

四、结语

我国正值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与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过渡时期。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运行有效、网络健全、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优质、全面的公共文化服务对政府来说任重而道远。新形势下各级政府应在创新体制、理论指导、资源整合、管理协调、提供方式、人才培养、评价考核方面应作出较大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大繁荣。

参考文献:

[1][美]珍妮特,罗伯特.新公共服务一一服务而不是掌舵[M].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沈亚军,王骚.社会转型与行政发展[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许前飞.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府职能转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lO月

上一篇:少先队部室解说词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