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权(精选8篇)
行政处罚权 篇1
行政处罚权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关于开展我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改革推进和工作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府办字[2011]100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规范规划建设领域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确保行政处罚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我局认真对照通知要求,进行了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执法依据方面
我局城乡规划工作的行政执法,严格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执行,并常态性地组织学习,广泛地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
二、执法过程方面
自颁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后,我局紧紧围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要求,在执法过程当中坚持以人为本,树立行政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的观念,严格遵循 “违法轻微、首犯不罚”的原则,做到处罚公开公正、过罚相当、集体审理、教育优先,对于违法行为符合不予、从轻、减轻一律以警告为先。
在自由裁量权范围内将裁量情节作为行政处罚主要事实之一进行认定,在调查取证和对裁量情节、幅度进行讨论后严格执行裁量标准。
同时,积极与市国土资源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相关单位做好联动管理,保证执法的公平公开公正。
三、执法结果方面
今年,我局对行政处罚的处罚案件的执行情况和结案情况在各责任部门都进行了登记备案,没有出现重大的行政处罚案件。
四、存在不足与改善措施
我局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是对外宣传不到位,少数施工企业和建房个人对我们的工作不理解、不配合;二是执法水平不高,我们少部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当中往往觉得自己是监管者而建设单位是监管对象,潜意识中存在一种不平等身份,造成个别企业和个人对我们工作的不满;三是遇到复杂案件时在使用法律法规时把握不准。
为此,我局在今后的行政执法工作中要进一步深入组织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完善各项具体的规章制度,确保在规划建设领域的行政执法中能够准确地运用自由裁量权。
行政处罚权 篇2
关键词:环境行政处罚,缺陷,完善
一、环境行政处罚权的概念
基于“行政处罚权”的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 其下位概念“环境行政处罚权”相应地也存在狭义和广义的概念。狭义的“环境行政处罚权”, 是指环境行政主管机关及法定授权组织对实施违反环境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给予制裁的权力。广义的“环境行政处罚权”由环境行政处罚设定权和环境行政处罚实施权两部分构成。
二、环境行政处罚权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环境行政处罚权运行力度不足
近年来制定或修订的环境法律规定了许多威力较大的行政措施或处罚条款, 但遗憾的是环保部门由于种种原因也很少使用。如环保部门呼吁多年限期治理决定权实施主体应由政府转变为环保部门, 《水污染防治法》实现了这个转变, 并规定了环保部门在限期治理期间有权对行政相对人采取限产。
(二) 环境行政处罚权运行广度不够
由于现行环境法律法规存在一些立法空白, 导致环保部门对某些环境违法行为缺乏环境行政处罚权, 而往往这些处罚权在环境执法中是迫切需要的。如环境法律缺乏对偷排偷放、屡查屡犯等严重违法行为的明确界定和相应的处罚措施, 还是与一般环境违法行为一样处罚, 只是自由裁量中一个从重处罚的考量情节。这样使一些违法企业的气焰更加嚣张, 肆无忌惮地违法排污。
(三) 环境行政处罚权运行强度不足
目前, 我国环保机关拥有的行政强制措施很少, 行政强制执行权几乎没有。一是缺乏查封、冻结、扣押、强制划拨等行政强制手段。环保部门拥有有限的行政强制手段主要为间接强制, 如行政代履行制度、产品和包装物的强制回收制度以及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等。二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往往难落实。
三、环境行政处罚权运行的完善
(一) 加强环境立法对环境行政处罚权运行的保障
环境立法对环境行政处罚权的运行起着保驾护航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完善环境立法主要体现在加大处罚权的力度、扩展处罚权的广度、增加处罚权的强度和保障处罚权的独立性等方面。第一, 增强环境行政处罚权的独立性。第二, 赋予环保部门区域限批权和行业限批权, 即对超过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或行业, 暂停审批该地区或该行业的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第三, 扩展环境行政处罚权的广度。基于环境执法中发现某些环境违法行为对环境产生危害, 但因缺乏法律规定, 环保部门只能调查违法行为却不能处罚, 这样将放纵违法行为。
(二) 增强环保部门环境行政处罚权的自行保障能力
在现阶段, 环境立法、体制、机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 环保部门也不能坐等或者一味抱怨, 而是应当积极运用法律的、经济的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 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来保障环境行政处罚权的运行, 并且将力度较小的处罚的效果进行放大。第一, 建立与其他政府机构联动的绿色经济政策。好的经济政策, 同时也是好的环境政策。充分运用经济手段, 有助于推进环境执法工作的深度和高度。绿色经济政策是环境行政执法的重要手段, 是环保部门与经济管理部门建立的一种合作机制, 充分尊重经济规律, 通过经济杠杆原理, 增加环境违法成本, 激励环境守法, 改善环境行政处罚权运行的外部环境, 从而放大环境执法效应。第二, 建立环境执法后督察制度。
(三) 健全环境行政处罚权与相关权力的配合与衔接机制
首先, 环境行政处罚权与司法权的配合与衔接。环境行政处罚权与司法权都属于国家权力。司法权中的刑罚权对惩戒严重违法行为更有威慑力, 因此, 环境行政处罚权需要刑罚权强有力的支持做后盾, 发挥各自的优势, 共同惩治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其次, 与相关行政处罚权的配合与衔接。环境行政处罚往往涉及面比较广, 除环保部门外, 可能涉及其他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权, 因此需要加强环境执法机构与政府其他部门间的执法协作, 创新执法协作与沟通机制, 形成监管合力, 提升环境执法监督力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论文择取“环境行政处罚权”这一较小的命题, 论述涉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律运行领域, 跨越行政法、环境法等法律部门, 兼顾实体法和程序法, 理清众多理论、学说、原则、体制、机制、制度等多层面问题, 层层脱离多重利益纠葛, 从“权力”与“权利”相互关系的维度界定了环境行政处罚权的性质和特征, 系统探寻了环境行政处罚权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追求, 全面剖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从学术角度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完善建议, 进而构建一个“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正当、运行有序、保障有力、监督有效”的环境行政处罚权体系, 力图破解困扰环境行政执法的难题, 进而保障行政相对人正当权利、维护环境公益和推动环境法治进程。
参考文献
[1]李艳芳.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周珂.环境法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3]王灿发.环境纠纷处理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4]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5]王名扬.美国行政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5.
[6]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6.
[7]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8]关保英.行政处罚法新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
行政处罚权 篇3
关键词: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城管;执法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011-01
一、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执法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围绕着职能,把不同部门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处罚权集中起来交由一个部门行使。综合执法则是在更广泛意义上的相对集中行政权,、也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项重要实践。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具体形式有很多种,而在城市管理领域出现的综合执法,是一种发生在行政机关之间的行政处罚权的横向集中。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来说,二者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执法的水平和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城市管理的成本。但谈到“如何为政府部门合理配置权力”的问题时,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狭隘性就显现出来了。从表面现象上看,职责权限不对称、治标不治本等都是它的缺陷;进一步地说,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更多地是在关注行政执法中的综合治理,忽视了行政执法中的预防机制。
二、“城管”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拉开序幕,城市中的一些人为了生计大胆走上街头做买卖或操副业。而后数年间,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同时也有许多人随着国企改革而下岗。他们中相当一部分选择了以“练摊”为生。城市需要文明有序的发展,与此目的相违背的行为必定要被适当限制——一批与城市管理相关的执法机关便应运而生了。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工作最先是在城市管理领域展开的,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城管执法工作的一个里程碑,甚至可以认为这是国内城管执法工作的真正开端和“大部制”改革的先声。
虽然手握执法中的处罚大权,“横空出世”的城管和工商、交通、卫生等传统部门的地位仍有极大不同:后者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一个垂直的权力架构;而城管则主要是按照地方政府意志进行城市秩序的管控,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它并不是传统部门执法职能上的集合,而是各地城市政府的“别动队”。而在执法的程序规则上,处罚法赋予城管执法队员的保障模式,也远不足以用来完美回应社会各阶层对他们的要求与期待。
三、详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实践困难
(一)执法标准不明、手段随意化
有些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常常对违法行为人肆意谩骂甚至殴打;有些执法机关疏于日常管理,总是在出了人命、遭到舆论曝光或在上级领导指示后才如梦初醒;有些行政机关因财政困难,采取用罚款抵消经费的措施或者下达“罚没款”指标,再以正常渠道划拨经费;有些执法人员以收代管、以罚代管,造成局部地區脏乱久治不绝。
(二)执法程序和监督体制不健全
一方面,执法人员抱怨执法难;另一方面,百姓对执法者乱收费、违反程序执法等现象叫苦不迭。城管执法者常常扣押物品而不开具清单,或者不填写预定格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罚款不给收据、以白条随意代替,甚至是适用简易程序超过范围等等。此外,城管执法过程中也缺乏一个有效的外部监督系统来制约其行为,这也使得很多问题得不到根治。
(三)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城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掌握不熟悉甚至根本不了解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执法不严、滥用裁量权的情况。这些综合素质较低的城管人员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缺乏一定的现场控制力,不能对具体事件做灵活应对,达不到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一专多能”的要求。
(四)所谓“交恶”——现行城管体制的问题
现行城管执法机构的职能来源于地方政府机关原有的城市管理职能,其职权则是以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为核心的。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属于行政职权的范畴,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公权力,也是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公共权力,这类权力应当由国家机关直接行使。而现在,各地把城管执法机构定性为事业编制的事业单位,这实际上是把典型的国家职能交由非国家机关的单位去行使,既不合法,也不合理,更不利于城管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四、是画地为牢还是另寻出路
尽管处罚权相对集中了,但在这之前的所有行政管理职能都还分属于相关行政职能机关。而当各部门从本位利益出发时,就会滋生一种“不买账”的现象,造成行政管理职能的分散性。从客观上讲,经过相对集中之后的行政处罚权与其他行政管理权之间的协调将会变得更加困难。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实施,因此,在公安机关以外成立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在需要对违法者实施拘留处罚时,就容易发生与公安机关之间的协调问题。但倘若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由公安机关充任,又有可能带来警察权力超量扩张的危险,同时妨碍公安机关本职工作的进行。也就是说,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并没有超脱“谁管理,谁处罚”的框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行政处罚体制的弊端。
或许,唯有在我国建立起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彻底取消城乡二元制等根本制度性的变革,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管理中矛盾重重的现状。同时,行政部门不应该遇事一罚了之,而应不断总结经验,破旧立新。诚然,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综合执法的问题在实践层次看来还不成熟,还是个新事物。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国家与社会终究会在权力的博弈与平衡中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余凌云.行政法讲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刘书祥,李国旗.我国综合行政执法的理论与实践(第1版)[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3]刘晓京.对行政综合执法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01).
[4]贲国栋.行政执法的伦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行政处罚权 篇4
一、当前我市城市管理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高度重视和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我市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城市管理工作力度,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园林城市、文明城市、生态示范市等工作,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城市形象得到了整体提升。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经历了由农村集镇向城市聚变的过程中,我市确立“以人为本、疏堵结合、管教并举”的理念,实施城市管理的“三个转变”,即由单一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由突击整治活动向长效管理转变;由依靠行政命令向依法管理转变。同时确立经营城市理念,按照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对一些养护维修作业逐步实行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我市城市管理工作,为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打下基矗
2、改革体制,理顺关系。为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我市抓住机构改革契机,成立了城市管理局,明确了其管理方面的职责和任务,改变了过去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一个部门的模式,实现了建管分离,形成了城市新的管理格局,依法管理城市有了良好的开端。
3、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在政策措施上研究制订了《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城管局行政执法工作程序》等10个制度;在市容管理上建立了“四定”和“五有”制度:即定区域、定岗位、定责任和定考核制度,有人员负责、有三包方案、有奖惩办法、有工作标志和有管理责任制度;在临街容貌管理上,规定了“十要十不要”;在行政执法责任上,制定了责任追究制度;在检查监督上,实行日监、月评和季度汇总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逐步规范了城市管理。
4、广泛宣传,扩大参与。加大了城市管理的宣传工作,广泛宣传“美丽太仓是我家,建设管理靠大家”,并向社会实行“三公开”即公开政务、执法程序和投诉电话,扩大市民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积极引导群众支持现代城市管理。
二、我市城市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与现代化城市建设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总体上,我市城市管理还处于滞后状态,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诸如车辆乱停乱闯,广告乱挂乱贴,违章建筑乱搭乱建的现象时有发生,车辆、工地、娱乐噪声扰民,河道污染,小摊贩、饮食店、大排档,集市贸易等占路经营,公共设施被随意毁坏,公共绿地和空地被侵占等等。这些现象,常常是抓一抓,好一阵,稍一放松就回潮,成为困扰我市城市管理的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四个不到位”:
1、城市管理部门执法资格不到位。城市管理涉及公安、规划建设、工商、环保、卫生、水利、交通等部门,只有各部门执法到位,才能形成城市管理强大合力。但目前来看,管理部门执法存在缺位、越位等问题,如负责城市日常养护管理的城市管理局,具有执法主体资格且有处罚权的的仅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三项。2002年,城市绿化管理又划回规划建设局;城管局查处部分违法建筑的行政行为,因没有授权,缺乏执法主体资格,同时受管理权限限制,城管局无权对无证摊贩、环境保护、小区管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管理、河道管理、集贸市场周遍的秩序管理实施行政处罚。
2、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不到位。由于城市管理区域划分不尽合理,导致城市管理条块分割,造成有的地方无人管,有的地段多头管。如204国道以西属城厢镇管理,太平路以东属开发区管理,城区住宅小区属规划建设局管理,城管局负责老城区一块。同时由于相关城市管理部门工作职能不同,缺乏有效协调,一方面造成有人无权管,有权无人管,管理交错分散的问题。比如,处理城市违法建筑,执法主体在规划建设局,但因机构合并无执法队伍,而城管局有执法力量,却没有执法资格,造成行政执法盲点,使违章建筑回潮严重。仅洛阳路一段500米长的街上,近几年就建了21户违章搭建,群众意见较大。另一方面,又造成一个部门批准,另一个部门纠正,职责交错,职权不明的问题。如街道上出现乱摆水果摊点、居民区铝合金加工场等大多数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使城市管理处于尴尬境地。
3、执法人员资格不到位。目前,我市城市监察执法队伍是由原城建监察队和市容监察队合并而成,共有90名队员。队员中身份各种各样,呈现“两少一多”特点,即公务员偏少,仅2人,占2.2%;具有执法资格的人员偏少,仅9人,占10%;临时合同制性质人员偏多,有56人,占62.23%,这部分人员中有的法律知识缺乏,法制观念不够强,在执法过程中,难以熟练运用行政处罚程序,暴力抗法行为时有发生,有的执法方式简单粗暴,甚至有执法违法的现象,对此,群众意见较大。
4、保障措施不到位。执法队员工资缺口较大,且没有参加社会保险,执法所需的车辆少,装备落后,部分经费需靠收费和罚款来解决,造成以罚代管,“抓抓放放”,靠罚款过日子的现象,影响了执法的公正,滋生了一些不正之风。同时执法队员缺乏安全保障,经常受到围攻、殴打和辱骂,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执法质量。
三、今后我市城市管理的目标与对策
党的十六大提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实现机
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切实解决层次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职责脱节等问题。”这一论述明确提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为政府管理机制、管理方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和盛市委《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决定》,按照“两个率先”的要求,围绕“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目标,为了积极督办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工作》议案,高效能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推进城市依法管理是很有必要的。重点是解决城市管理领域中存在的多头执法、重复处罚、职责不清、执法扰民等问题,实现城市管理各类资源的优化组合,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从而建立科学的长效的城市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因此,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全市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工作的重要意义,这项工作不仅是改善执法环境的需要,也是城市管理依法行政的需要,更是城市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因此,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本着“三个有利于”的原则,用改革的思路、发展的观点,精心谋划和推行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工作。要通过实施这项工作,把城市经营好、管理好,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营造起有利于公民、法人和各类经济组织干事业、促发展的社会氛围,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切实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要从组织体制上推进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要把这项工作摆上突出位置,由市成立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领导小组,负责对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工作。二是建立执法机构。建议成立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具有独立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行使城市管理的行政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权。同时选优配强领导班子。三是提高执法队伍素质。行政执法人员是城市管理者,体现着城市的文明形象。在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时,人员编制可按照城市人口万分之五的比例配备。四是严格队伍建设。要加强执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教育和引导执法人员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保证执法队伍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适应多方面的工作要求,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2、要从法制建设上推进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工作。
一是制定方案办法。按照上级规定,实行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领域,主要包括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城市绿化、环境保护、工商行政、公安交通和市政等七个方面。市政府在抓紧出台《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工作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要尽快出台的《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试行办法》。二是确保职能到位。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就集中抓集中,更不能“新瓶装老酒”。执法局要行使好相关集中执法权力,严格执法。原执法部门一定要退出相关执法范围,把行政职能转变到管理和服务上来。三是扩大执法区域。要坚持定点执法和流动执法相结合,下移执法重点,要把“两区”、各镇纳入范围,要把执法队伍延伸到乡镇。四是明确发展方向。要按照国务院和盛市政府的要求,努力做到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并朝着管理权、审批权同监督权、处罚权的适当分离方向发展。
3、要从方法创新上推进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工作。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使城市整治有序,又要使群众生活方便舒适,还要为经营者合法经营创造必要条件。因此我们需要统筹兼顾,注重方法创新。尤其对下岗生活困难人员、外来流动人员无证经营、占道设点这些执法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在管理方法上要正确处理“堵”与“疏”的关系,把着力点放在预防和服务上,而不是单纯处罚。因此,要认真研究“疏堵结合”的管理方式,设置具备一定条件的经营场所,加强规范管理,为困难人群的就业寻找出路,使城市管理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4、要从监督机制上推进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工作。
一是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执法监督、考核机制和错案追究机制等,引入竞争机制,探索干部“末位淘汰制”和“执法人员末位待岗制”,使每个执法人员既有就业机会和工作动力,又有危机和压力,不断提高执法水平。二是探索外部监督办法。要加大行风建设及行风评议的力度,充分发挥党纪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监督的作用;严格实行罚缴分离、收支分离。同时对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全程监督,从根本上保证行政执法的严肃、公正。三是建立市民沟通渠道。要坚持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路子。要加大宣传力度,在电视台、电台、报纸上开辟常年固定的城管专题栏目,将城市管理中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分类排队,实现思想沟通,化解各种矛盾,提高市民的城管意识和文明素质,激发群众参与城管工作的积极性,把政府的要求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5、要从保障措施上推进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工作。
行政处罚权 篇5
苏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
2011年01月04日 16时57分 433 主题分类: 行政诉讼 建设建筑
“城市管理”
“行政处罚权”
苏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
苏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15号
《苏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已经2010年12月21日市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
市长 阎立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苏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管理,提高行政执法效能,规范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实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城市管理委员会是城市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机构,具体负责对城市管理重大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研究解决城市管理及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四条 市、县级市、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以下简称城管执法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行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具有独立的执法主体资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职责权限,行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城管执法部门可以委托所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构具体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县级市、区城管执法部门向街道、建制镇(开发区)派驻的执法机构,依照职责分工负责行使该辖区内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第五条 政府法制工作部门负责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市容市政、园林和绿化、水利(水务)、环保、工商、公安、国土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城管执法部门做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
第六条 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使,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便民的原则,坚持行政执法和管理服务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推行行政指导,引导公众参与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七条 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财政全额拨款。
第二章 职责权限
第八条 城管执法部门行使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强制拆除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者设施。
第九条 城管执法部门行使城乡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违法建设的行政处罚权,但对规划部门已受理行政许可但尚未批准即进行建设、已经规划部门批准的在建项目未按照规划设计或者许可条件建设、临时建筑到期后未经续批的违法建设的行政处罚权除外。
第十条 城管执法部门行使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但对发生在园林、风景名胜区、单位内部的城市绿化违法行为以及涉及古树名木保护的城市绿化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除外。
第十一条 城管执法部门行使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除燃气、节水、供水、排水、防洪设施管理以外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二条 城管执法部门行使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下列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一)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方法发出高噪声招揽顾客的;
(二)在机关、医院、学校、科研单位、住宅等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广播喇叭或者从事服务加工活动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
(三)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等物质产生有毒有害烟尘或恶臭气体的。
第十三条 城管执法部门行使河道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下列在城市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权:
(一)倾倒垃圾、粪便或者丢弃其他废弃物的;
(二)洗刷马桶、痰盂、油类容器、腐臭物品或车辆、器具等污染水体的;
(三)直接排放生活污水的;
(四)直接排放餐饮业或经营性宰杀畜禽、水产品产生的污水、污物的;
(五)在城市建成区、开发区或镇区范围内的河道擅自停放船舶的。
第十四条 城管执法部门行使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照商贩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五条 城管执法部门行使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不按照规定在城市人行道上停放机动车的行政处罚权。
第十六条 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经许可擅自在主要道路两侧建筑物上开门、开窗、进行立面装修、或者悬挂店招店牌,影响城市景观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或者恢复原状,并可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在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不按规定停放非机动车辆的,或者非机动车辆违反禁行规定的,处以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七条 国家、省对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职责权限作出调整的,按照调整后的职责权限执行。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在国家、省批准的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职责权限内,对在本行政区域内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 城管执法部门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应当按照设定该行政处罚权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可以实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与相对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相关的行政调查权和行政强制权。
已相对集中到城管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原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再行使;继续行使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无效。
第三章 执法配合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对执法部门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行政执法协作,保障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有效实施。
第二十条 城管执法部门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和执法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及时通报相关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情况。
城管执法部门查处违法行为,需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认定;需要技术鉴定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予以鉴定。
第二十一条 城管执法部门在执法活动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有关部门发现依法应当由城管执法部门查处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移送城管执法部门。
第二十二条 公安部门应当支持城管执法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对阻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第四章 执法规范
第二十三条 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实行行政处罚权设定制度和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评议考核制度。
第二十四条 城管执法部门应当及时对已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条款进行梳理汇编,并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修改及时调整。
城管执法部门应当规范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行政权力的运行程序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并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五条 城管执法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日常巡查机制,及时制止、查处和纠正违反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城管执法部门查处违法行为,应当以纠正违法行为为目的。对违法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应当予以教育,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对违法行为人主动纠正违法行为的,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罚。
第二十七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统一着装,佩戴统一执法标志,出示行政执法证件,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执法。
第二十八条 城管执法部门依法实施暂扣、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等措施时,应当制作清单,写明物品、证据的名称、种类、规格、数量和完好程度等,由承办人和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清单由执行单位和当事人各执一份。
对鲜活、容易变质腐烂的物品实施暂扣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作出妥善处理。
第五章 执法监督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管执法部门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城管执法部门应当实行政务公开,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三十一条 城管执法部门应当建立违法行为举报受理制度,并为举报人保密。
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举报的违法行为,属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应当及时查处;不属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并通知举报人。
第三十二条 市城管执法部门应当加强对县级市、区城管执法部门的业务指导、协调、考核和督查。
市城管执法部门发现县级市、区城管执法部门对违法行为应当查处而未查处的,应当责令其依法查处;发现县级市、区城管执法部门对违法行为查处有违法或不当的,应当责令其改正。
第三十三条 城管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法执法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一)侵犯当事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益;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
(三)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
(四)无法定事由或者违反法定程序擅自改变已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五)未按规定制作法律文书或者未使用合法票据的;
(六)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查封、扣押、没收的财物;
(七)要求当事人承担非法定义务;
(八)其他违法执法行为。
第六章 附则
行政处罚权 篇6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以下简称相对集中处罚权),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相对集中处罚权实施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关(以下简称城管执法机关)是本级人民政府领导的行使相对集中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市城管执法机关负责对本市相对集中处罚权行政执法工作进行组织指导、指挥调度、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并根据职责权限行使相对集中处罚权。区、县城管执法机关负责本辖区相对集中处罚权行政执法工作。
第四条相对集中处罚权的行使,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行政执法和管理服务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推行行政指导,引导公众参与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城管执法机关根据国务院和市人民政府关于相对集中处罚权的决定,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以下行政处罚权(以下简称处罚权):
(一)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处罚权;
(二)市政管理方面的处罚权;
(三)公用事业管理方面的处罚权;
(四)城市节水管理方面的处罚权;
(五)园林绿化管理方面的有关处罚权;
(六)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有关处罚权;
(七)城市河湖管理方面的有关处罚权;
(八)施工现场管理方面的有关处罚权;
(九)城市停车管理方面的有关处罚权;
(十)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有关处罚权;
(十一)工商行政管理方面对流动无照经营行为的处罚权;
(十二)城市规划管理方面对违法建设的有关处罚权;
(十三)旅游管理方面对无导游证从事导游活动行为的处罚权;
(十四)市人民政府决定由城管执法机关集中行使的其他处罚权。
第六条相对集中处罚权权限范围的确定和调整,由市人民政府决定。权限范围的确定和调整,应当根据城市管理发展的需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城管执法机关和相关部门不得擅自对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权限范围进行调整、变更。城管执法机关集中行使的处罚权,原职能部门不得再行使。
第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城市管理秩序,按照权限范围应当由城管执法机关给予行政处罚的,由违法行为行为发生地的城管执法机关管辖。执法区域相邻的城管执法机关对流动状态下发生的违法行为可以约定在适当的区域范围内共同管辖。共同管辖区域范围内的违法行为由首先发现的城管执法机关查处,其他城管执法机关予以配合。约定共同管辖应当向上一级城管执法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备案。管辖权发生异议的,可以报请共同上级城管执法机关指定管辖。上级城管执法机关有权管辖下级城管执法机关管辖的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案件移交下级城管执法机关进行管辖。
第八条城管执法机关及其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以下简称城管执法人员)在查处违法行为时,可以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被检查单位或者现场进行调查、检查;
(二)查阅、调阅、复制、拍摄、录制有关证据材料,抽样取证或者先行登记保存有关证据;
(三)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财物;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九条城管执法机关应当妥善保管先行登记保存、扣押的财物,不得使用或者损毁;对于易腐烂变质的物品,城管执法机关应当妥善处置。先行登记保存、扣押的财物需要返还给当事人的,城管执法机关应当通知权利人领取;权利人不明的,应当发布招领公告;权利人拒绝领取或者公告期满后无人认领的,由城管执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条城管执法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以下简称处罚决定)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城管执法机关作出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应当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当事人陈述、申辩所提出的事实、理由以及证据成立的,城管执法机关应当采纳。城管执法机关不得因当事人陈述、申辩而加重处罚。当事人要求听证且符合听证要求的,城管执法机关应当依法组织听证。
第十一条城管执法机关作出处罚决定,应当在宣告后将相关文书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城管执法机关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采取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方式将相关文书送达当事人。
第十二条除依法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外,作出罚款处罚决定的城管执法机关及其城管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当事人应当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
第十三条城管执法人员应当具备行政处罚执法资格,在查处违法行为时,应当统一着装,佩带城管执法标志,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并保持仪容严整、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规范执法。城管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
第十四条城管执法人员与案件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城管执法人员的回避,由所属城管执法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十五条本市建立相对集中处罚权的领导协调机制,加强城管执法机关与相关部门之间的行政执法协调工作。协调的事项包括:
(一)相对集中处罚权权限范围的争议;
(二)相对集中处罚权执法依据适用的争议;
(三)案件移送、信息共享、工作配合等履行行政执法职责过程中的衔接和配合;
(四)其他事项。
第十六条城管执法机关负有相对集中处罚权行政执法协调工作的主动协调责任,相关部门负有配合协调责任。城管执法机关与相关部门之间协调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制作书面的协调意见,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备案。协调意见的内容应当包括相关依据和工作方案、具体措施等。城管执法机关与相关部门之间协调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按照本市行政执法协调工作的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城管执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在查处违法行为时,发现案件不属于本部门主管或者管辖的,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处理;移送案件时应当提供必要的证据材料,被移送部门应当将案件办理情况及时反馈移送部门。
第十八条城管执法机关与相关部门应当确定具体工作机构,负责行政执法协调工作的日常联系,定期通报情况,实现城市管理信息、数据的及时互通和共享。
第十九条城管执法机关和有关部门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可以实施联合执法。实施联合执法应当经各参与部门的负责人批准,并制定工作方案、应急预案。
第二十条城管执法机关执法时,需要相关部门就专业和技术问题作出解释或者提供其他协助的,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或者根据政府决定、协调意见予以配合。
第二十一条城管执法机关应当加强执法队伍规范化、制度化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宣传和法制工作,提高信息化和装备建设水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建立完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与回避等制度。
第二十二条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管执法机关行使相对集中处罚权的监督检查,对城管执法机关不履行、违法履行或者不当履行行政执法职权的行为(以下统称违法执法行为),应当责令改正并追究行政执法责任。城管执法机关应当建立完善行使相对集中处罚权的层级监督制度。上级城管执法机关发现下级城管执法机关的违法执法行为,应当责令改正;下级城管执法机关拒不改正的,上级城管执法机关可以依法予以纠正,或者建议所属人民政府责令其改正并追究行政执法责任。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城管执法机关的违法执法行为,有权申诉或者检举。对于申诉或者检举,城管执法机关应当认真审查,发现错误的应当主动及时改正。
第二十三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城管执法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城管执法机关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二十四条城管执法人员有下列违法执法行为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一)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
(三)无法定事由或者违反法定程序擅自改变已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四)实施处罚未制作法律文书、使用合法票据;
(五)刁难、谩骂、殴打或者唆使他人殴打当事人;
(六)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查封、扣押、没收的财物;
(七)索要、收受当事人及其家属的财物或者接受当事人及其家属的宴请;
(八)要求当事人承担非法定义务;
(九)其他违法执法行为。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 城市管理征文
★ 城市管理工作汇报
★ 城市管理工作总结
★ 行政处罚决定书范文
★ 行政处罚通告范文
论行政服务与服务行政 篇7
(一) 行政服务概念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 与我国传统概念上的干涉行政方式不同, 行政服务是一种具有创新性质的行政方式。
行政服务着重强调行政主体特别是国家政府要充分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给行政相对人, 尤其是关系到与人大众息息相关的生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通常情况下国家施行行政服务时, 会处于和公民平等相等的地位。当然, 国家也可以高权身份来实施某些行政服务, 比如说九年义务教育就是典型例子, 是用公权力来强迫公民接受教育的。
(二) 行政服务的内容和特点
如果想把行政服务的事情做的很好, 设身处地的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 就必须在具体的运作方式上想想办法, 在我国, 我们的政府已经采取了很多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开设了很多行之有效行政服务机构 (1) 行政中心的建设。行政服务中心是我国政府在治理模式上的重要创新。它是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重大改革, 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和发展, 对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2)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服务型政府也是我国政府一个创举。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上, 实行的是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表式办公和一体化管理等创新型的行政服务的方法。
(三) 服务行政的内容和特点
1.现代服务行政的形成和发展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在行政管理领域发起了一场新的改革运动, 其主要内容是把市场作为公共行政改革的主要标准, 并且以其为主导, 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将“以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型政府转化为“以满足人们需要为主要目的”服务型政府。这场运动直到现在依然持续着并且将继续影响着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在服务行政理论的指导下, 政府的具体运作, 通常采用市场竞争模式。此种模式下, 政府不再是公权力的唯一的拥有者, 将市场可以自由调节的公共资源让渡给其他的社会公共组织, 赋予他们职权进行公共管理服务活动, 从而提高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 进而最大程度的避免服务行政中公权力异化的可能性。国家行政经历了从“管理行政”向“服务行政”的转变和服务行政自身的演变, 以及到最后确立现代服务行政理念过程。这种转变绝不是历史的偶然, 促成这种必然转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乏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因素, 但更是因为存在有深厚的理念基础。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种转变:从抽象方面来说, 当代宪政体制下, 国家行使公权力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彰显对人性的尊重, 行政权力就是其中最主要的, 也是最能体现人性尊严的一种, 就可以把服务行政当作是人性尊严在行政领域中的一种具体的表现;从具体方面来说, 就是要从行政本身的范畴出发, 最根本的原因是行政民主化的发展。
2.服务行政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如果想更加完善建设服务型政府, 我们必须先进行一些调整, 尤其是对于行政法基本理论的调整, 服务行政的理论提出了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显著成就, 为小康社会的建设打下了了扎实的基础, 当然不可避免的, 也暴露出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出来, 这是需要我们重视的。比如说, 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这些问题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都有明确指出的。正是基于此,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明确目标, 实现改革开放的成果为社会公众所享有, 发展要依靠人民, 发展要为人民, 不断促进民生的改善。服务行政要求的各种行政活动必须是以人民的权利保护为核心的, 所以我们要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二、行政服务与服务行政的区别
(一) 概念不同
服务行政对与我们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 很大区别于干涉的行政方式, 和我国传统概念上的行政方式不同, 行政服务是一种具有创新性质的行政方式。服务行政是一种具有形成性质的行政行为, 行政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权利和利益。切身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福利。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国家行政机关都是用人民大众一样的身份地位以实施。行政服务和服务行政比起来, 它是以一种服务的形式表现出来, 具有具体性。这种公共的服务满足了人民大众对于自己主体地位的承认和关心。这种行政多元化的模式促进了市场的主体在我们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的发展和长大, 这种行政服务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最基本价值的实现。
(二) 内容不同
行政服务是一种通过的具体的行政机构来形式行政规则的方法, 它是一种服务。它的行为就为具体。服务行政是根据行政法所出现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种问题而产生的一种理论, 一种思维模式。
(三) 可诉性不同
行政服务因为有很多的具体行为和机构, 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具有可诉性。服务行政更多的是体现一种理论和理想, 比如说服务型政府等, 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 不具有可诉性。
(四) 调整的关系不同
行政服务调整的是具体的行政行为, 具有很高的实践性。直接面对人民大众, 调整的关系和内容较为琐碎。多为一些具体的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和行政法, 行政主体和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服务行政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 是一种行政理论, 没有像行政服务那的具体性, 相对来说更加抽象。调整的是行政法和行政法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 行政服务和服务行政在概念, 内容, 调整的关系等方面有很多的不同, 但是行政服务也需要服务行政理论的指导, 才在行政服务中发挥更好更优秀的作用。而法务行政理论也需要用行政服务来检验理论的可行性。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李东明, 姬建芳.注意解决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运行中的问题[J].中国监察, 2005 (6) .
行政处罚权 篇8
一、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
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成效,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初步形成了新的行政执法机制,树立了良好的行政执法形象
据了解,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城市在过去各部门分散执法时期,尽管行政执法总数不少,但分散到各支队伍后力量都感到严重不足,只能靠雇佣临时工执法,行政执法者素质普遍较低,加之大多数没有经费保障,靠罚款和收费养执法队伍,这就导致执法方式简单、粗暴,乱收费、乱罚款、以罚代管的现象相当严重,人民群众意见很大,尖锐地批评有些地方和部门“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对此,这些城市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要求,严把行政执法人员的录用关,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法制观念,严格行政执法程序,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在执法中强调疏堵结合,管理与服务结合,教育与处罚结合,着力解决行政执法中的利益驱动问题。同时,严格实施罚缴分离和“收支两线”制度,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罚款全额上缴财政,执法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解决了“靠违法养执法,靠罚款发工资、奖金”的问题。从而,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管理权、审批权与监督权、处罚权适当分离的探索,为改革现行行政管理模式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由于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目前城市管理领域中,绝大多数部门都是“一条龙”管理,从立规矩到执行,从管理、审批到监督、处罚,都由一个部门决定;部门自己给自己设定权力,又自己去行使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行政执法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结果,自己违法审批,自己又去监督查处,无法从制度上解决滥用权力、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影响了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而且,从省到市、县的同一方面的行政主管部门都行使同样的权力,都管同样的事情,在多头执法之外,又形成多层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打架”的问题。各有关城市在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以后,根据城市管理领域的特点,对有关行政管理权力进行了重新归类和配置,初步实现了城市管理领域的管理权、审批权与监督权、处罚权的适当分离,同时还理顺了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之间的职责,实现执法重心向基层转移。对此,许多同志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管理审批权与监督处罚适当分离,既加强了对执收执罚的监督,也形成了对管理审批的制约”,对改革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三)通过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为合理配置政府部门的职能,精简行政机构初步探索了一些新的路子
不少城市在调整有关部门的行政权的基础上,按照“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调整归并了相关的行政管理职权,重新配置了有关部门的职能,精简了有关政府机构。比如,黑龙江省的6个城市撤销了市政局等原城市管理领域的行政执法队伍。其中,有的市在原市政公用局、市容环卫处的行政处罚权集中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后,又将上述部门的审批权和其他管理权集中到市建委,进而在机构改革中撤销了这两个部门。浙江省有的市进行试点后,撤销了市容环卫局、市政公用局和市容环卫监察支队、市政公用局监察支队、规划监察支队等部门和机构,同时把属于市政公用设施修建、养护的公共事业职能与查处城市管理领域违法违章行为的行政执法职能分开,相应建立了市容市政局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从而为下一步继续推进政事分开的改革奠定了基础。据了解,许多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地方大都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的成果。
(四)初步解决了城市管理领域中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等问题,明显提高了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水平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各有关城市通过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统一行使市容、规划、园林、市政、环保、工商、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处罚权,原有执法队伍被撤销或者相应精简,多数地方执法人员总数比原有人员减少20%-30%,有的地方甚至减少一半以上。虽然执法队伍和人员减少,但是执法力量却更加集中,执法力度大大增强,执法水平和效率显著提高。一些多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之后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总之,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作为贯彻落实行政处罚法的实践,对现行行政执法体制作了一定的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总结经验,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识到位,措施得力,是这项制度取得成功的关键。根据行政处罚法和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要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应由拟开展这项工作的地方政府结合本地方实际提出调整行政处罚权的意见,报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因此,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需要由地方政府启动,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并不强制地方开展,推行这项制度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城市的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例如,安徽省委副书记在国务院法制办对马鞍山市的试点复函上批示:“按国务院法制办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这既是一项改革,又是从源头上控制行业不正之风的重大举措。”省政府领导同志多次专门听取省政府法制办关于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情况汇报,研究试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要求省政府法制办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稳步推进试点。再如,国办发[2000]63号文件下发以后,广东省政府立即向该省各市政府全文印发,并将试点工作列入2000年开展“依法行政年”的重要工作内容。分管副省长还亲自批示省政府法制办要加强调研,会同编制部门提出具体贯彻意见,理顺试点城市存在的问题。长沙市政府领导亲自抓城市管理执法局的组建和运作,为使这支队伍彻底实行“收支两条线”,专门由市财政安排经费2000多万元,并解决了办公场所,为试点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正是由于省、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试点方案和准备工作比较周密、扎实,所以试点工作才进行得比较顺利,成效才比较显著。
【行政处罚权】推荐阅读:
周行政工作总结行政05-25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12章行政征收10-24
行政机关改革行政管理10-08
行政法行政诉讼法案例07-05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对比09-05
行政程序与行政法的论文08-17
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司法行政事业发展05-25
关于电力行政执法和电力行政执法06-20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试题及答案08-01
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