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规划第三章(共8篇)
企业战略规划第三章 篇1
第三章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战略:长远的、整体的。
战略规划: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制定的长远的、整体的发展计划。包括人事的计划、财务的计划、生产的计划、经营的计划。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人事管理方面的长远的计划。
一、人力资源战略:
1、初创阶段:
主要特点:
(1)企业人员需要数量少,但质量要求高,最好能独当一面;
(2)缺乏实际经验,工作量不大,但工作难度很大;
(3)企业主要创业者直接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
核心:
(1)吸引和获取企业所需的关键人才;
(2)制定鼓励关键人才创业的激励措施和办法,充分发挥关键人才的作用。
(3)发现和培养核心人才,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成长阶段:
主要特点:
(1)企业对人力资源数量的需求不断增长;
(2)企业对员工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3)需要有更为效率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企业发展。
核心:是如何是企业获得持续、快速和稳定的发展。
3、成熟阶段:
主要特点:
(1)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靠企业的整体实力和规范化的机制;
(2)企业内部的创新意识可能开始下降,员工惰性增加,企业活力开始衰退;
(3)由于企业实力和形象达到最佳,企业对一般人员的吸引力很强,外界人员争相进入企业;
(4)空缺岗位很少,人员晋升困难,对有能力的人吸引力开始下降。
核心:
(1)激发创造新意识,推动组织变革,保持企业活力;
(2)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保持企业创新人才基础。
4、衰退阶段:
主要特点:
(1)企业人心不稳,核心人才流失严重;
(2)人力成本突显,企业人力资源经费锐减;
(3)企业已经失去活力,内部缺乏创造性;
(4)企业向心力减弱,离心力增强。
核心:寻求企业重整和再造,是企业获得新生。
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1、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就是组织为了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获得和保持竞争与发展优势,而针对目前变化的环境所带来的一系列人力资源问题,在高层决策者指导下由
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制定并加以实施的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方向性调整和行动方案。
2、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意义:
(1)是企业发展战略总规划的核心;
(2)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
(3)对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企业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
(4)有助于发挥人力资源个体的能力,满足员工的发展要求,调动员工积极性。
3、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1)岗位研究和岗位设计;
(2)企业员工的招聘和录用;
(3)对员工的培训和开发管理;
(4)对员工绩效的考核与管理;
(5)工资、福利和保险的管理。
三、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程序和方法:
1、程序:(1)信息的收集、整理;
(2)确定规划期限;
(3)预测供给与需求;
(4)进行反馈、调整
2、方法:(1)德尔非法:事前将要讨论决定的问题,交给专家,然后集体征求意见,或通过讨论做出决策或计划的方法。
(2)统计预测方法;
(3)比率分析法;
(4)分散预算法;
(5)成本分析法。
四、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
1、外包:是指企业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2、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是指在企业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仅保留其最具竞争力优势的业务,而将其他业务委托给比自己更具成本优势和专有知识的企业。
3、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的选择动机(好处):
(1)能使组织把组织把资源集中于那些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关的活动上;
(2)可以有效地降低和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舒缓资金压力,实现高效运作;
(3)降低企业的风险;
(4)适用于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
(5)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6)有助于企业留住优秀员工。
4、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的风险隐患;
(1)收费标准问题;
(2)专业咨询公司的规范经营和专业化问题;
(3)安全问题;
(4)员工的利益如何保障问题;
(5)可控性问题。
要点:
1、20世纪50年代,彼得德鲁
2、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两次重要的转变:一次是从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一次是从人力资源管理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3、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分为3个阶段:招聘前管理、招聘中管理、招聘后管理。
4、人力资源供给主要有两个途径:组织的内部供给和组织的外部供给。
5、人力资源外包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组织及文化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6、运用德尔非法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各专家应采用匿名方式独立自主作出自己的预测。
7、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前管理、招聘中管理和招聘后管理是为了达到能力和行为目标。
8、人力资源规划是为了满足变化的组织对各种人力资源的需求,这种需求包括数量、质量和结构。
9、影响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外部条件主要有劳动力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地域环境。
10、分析员工流失的主要方法有员工流失率分析、员工服务年限分析和员工留存率分析。
11、企业比较感兴趣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内容有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福利和津贴和薪酬管理。
企业战略规划第三章 篇2
一、引言
近几年不断有媒体曝出物流公司老板“跑路”的新闻, “跑路”让众多的物流公司客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誉度也随之急剧下降。第三方物流是指为公司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外部供应商, 理应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产业。发达经济体的物流业发展进程表明, 当第三方物流服务占全社会物流费用50%以上时, 物流产业才能真正形成了。然而诚信危机给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 发展遇到了瓶颈, 出现了经营上的困难。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比较小, 经营者观念比较落后, 仍然把传统的仓储、运输作为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企业缺乏创新意识, 现代化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应用不够广泛, 许多企业不愿在技术更新上投入更多人力物力。企业缺乏专业物流人才, 员工整体素质不高。此外, 油价的上涨、税改、过路费、公路三乱、货主的议价能力不断提升等也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主要阻力。市场环境变了, 国家的政策变了, 靠打价格战取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审时度势, 尽快实现战略转型, 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 才可能避免被市场淘汰。因此, 本文在分析当前时代背景的基础上, 旨在探讨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如何实现战略转型。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1.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放缓
我国2011年~2014年的社会物流总额分别是158.4万亿、177.3万亿、197.8万亿、213.5万亿, 分别同比增长了12.3%、9.8%、11.6%、7.9%。其中, 2014年增幅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 全年呈现“稳中趋缓”的发展态势。从近几年的增长趋势来看, 物流社会总额的总数在逐年增加, 但增速趋于放缓。这与当前我国的经济“新常态”密不可分。
2.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有所下降
201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6万亿元, 同比增长6.9%。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6%, 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4-2020年) 》中明确提出, “到2020年, 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13年的18%下降到16%左右”。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下降是物流效率提升的结果, 说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已经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物流政策分析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4-2020年) 》指出,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 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规划》明确提出, 要以着力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为发展重点, 大力提升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进一步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 推进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 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 推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 积极推动国际物流发展, 大力发展绿色物流, 并提出了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农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12项重点工程。
4.物流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物流信息技术包括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EDI技术、GPS技术、GIS技术等。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物流企业经营方式不断创新, 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2015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 给互联网+物流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问题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复杂环境的变化, 为了谋求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必须结合自身的资源和能力, 使组织战略内容或形态发生根本上的变革, 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战略转型目标
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转型必须以企业自身发展现状为基础, 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的环境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 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修正和革新。企业的一切资源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战略目标。第三方物流企业应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是从事国际物流还是国内物流, 是为生产企业服务还是为流通企业服务等。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转型的目标应该结合国家的整体战略进行调整, 其战略目标应该包含“集约化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技术装备现代化”、“标准化”、“绿色化”等关键词, 特别应该引入“互联网+”的概念。
2.注重创新
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惟一不变的“变化”, 企业应该具备创新意识, 努力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廉, 人廉我转, 时时刻刻保持观念领先, 意识领先。没有创新, 企业就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也无法保持企业永续发展的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的核心应该定位在创新上, 转型的过程也是企业不断创新的过程。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在明确其发展方向的基础上, 不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充分发掘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的发展潜力, 不断降低成本, 提高服务水平。
3.注重可持续发展
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转型的目标是突破现有的发展瓶颈, 使企业寻找新的快速增长点。目前的市场环境已经不能适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众多的物流公司老板“跑路”证明了这一点。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通过战略转型来塑造新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树立科学发展观, 一切着眼于长远发展, 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性, 积极利用“二律背反规律”使企业的整体利益达到最优。
4.防范风险
企业战略转型企业是对未来几年或更长时间的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及企业内部条件变化做出预测。预测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战略转型的成败。信息化社会的显著特点是知识更新速度快, 市场环境变化快, 许多事物具有不可预测性。企业的战略转型, 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天津“8.12”特大爆炸事故给所有的物流企业敲响了警钟。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 必须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 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四、结论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 社会分工日益复杂,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经济发展的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新常态”下, 作为实体经济运行支撑的物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无论从企业还是从国家层面, 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呼声越来越大。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战略转型必须尊重物流业的发展规律, 通过不断创新实现物流功能升级, 逐步摆脱传统的简单、粗放、低门槛的竞争环境, 成长为依托高新技术, 引领制造业、流通业转型发展的新动力。
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转型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理念, 整合商品货物的产、供、销、储、运等各种资源, 优化流程,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了越来越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精益化的物流服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转型必须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机、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物流设施和运作流程进行升级改造, 不断提升物流服务效率, 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附加值。
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转型必须充分认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意义。第三方物流企业标准化不但可以统一和规范行业, 也能提高物流效率, 而且也使企业更易于与国际物流企业接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企业标准化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国际标准的采用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标准化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物流标准化的建设要运用最科学的运作和管理方法, 改造和武装我们的物流企业, 以提高竞争力。
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转型必须注重人才培养战略。与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合作, 通过订单培养的模式培养专业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勇, 修国义.企业战略转型的本质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管理, 2007, (2) .
[2]杨凯靖, 陈章旺.战略转型理论及其发展[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09, (4) .
[3]宋则.“十三五”期间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要点[J].财贸经济, 2015, (7) .
企业战略规划第三章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第三方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Third-party E-business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Guangxi′s SMEs
YU Guang-ji
(Guangxi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 Nanning 530003, China)
Abstract: As a new approach to business management,e-business proves very advantageous in terms of scope expanding,improving competitiveness,enhancing supply chain effciency,promoting profit,etc.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SMEs in Guangxi should make the most of the resource and regional advantages to build some third-party e-business platforms for the developma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local e-business application.
Key words:SMEs;thrid-party e-business;strategy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政府、行业都十分关注电子商务应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商务模式及企业经营方法,对企业扩大经营、提高竞争力、改善供应链、发现商机、增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营造企业电子商务良好发展环境,发挥广西中小企业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手段弥补广西中小企业先天不足,构建适合广西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模式,是促进广西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现实的必由之路。
一、广西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广西中小企业超过10万家,约占全广西企业总数95%,提供约89%的城镇就业岗位,创造的价值占广西国内生产总值的50%左右,创造的税收占广西税收总额的43%以上。广西中小企业发展势头总体良好,已经成为广西国民经济增长主要来源和就业主渠道。
目前,广西中小企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其他经济成分特别是私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格局。以工业为例,2005年,广西中小型工业企业中,国有、集体、其他经济分别占总户数的37.38%、10.54%和52.08%,其增加值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25.87%、3.88%和70.75%,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速。
第二,行业门类较齐全,以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2005年,广西工业中小企业行业分布涉及33个行业大类,其中大多以传统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主要涉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工艺美术等其他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煤炭采选业、化学原料及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等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南宁市为例,2005年67家中型企业中,除了浮法玻璃、胜利科技、皇氏生物、明阳生化四家企业外,剩下的63家企业均属于传统行业或劳动密集型行业。
第三,广西中小企业呈“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极点,主要交通干道为轴”分布状态。以工业为例,广西的中小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南宁市、桂林市和柳州市,这三个市的中小企业占广西中小企业总数的比重分别为17.18%、16.69%和14.41%,三者占全广西的48.28%;其次是玉林市、百色市、梧州市,分别为9.49%、6.68%、6.36%,三者占全广西的22.53%;最后才是河池市、钦州市等市。工业中小企业相对集中分布在以南北走向为主的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也有部分农产品加工的中小企业分布于广西境内的其它县城。
第四,广西中小企业对外部经营环境的依赖性较强。作为欠发达地区,广西中小企业发展落后于发达地区。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环境看,企业技术水平偏低、赢利能力不高、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技术人才短缺等方面是中小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共性问题。广西中小企业与发达地区企业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比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更强。
二、 广西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组织的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统计,截止到2006年6月,中国网民总人数为12 300万人,上网计算机总数约为5 450万台。域名总数约为2 950 500个,其中广西域名数为27 121个,占全部域名的0.9%,在全国排名19位;中国网站总数约为788 400个,其中广西网站总数约为8 619个,占全部的1.1%,在全国排名15位。从域名和网站拥有量看,其排名在全国位于中偏下水平,但在西部地区则位于相对靠前水平。
近年来,广西借助国家西南大通道建设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三会一节”平台,大力推行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建设。十五期间,广西信息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25.2%,比九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高出10.2个百分点。2005年,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共有企业127家,其中制造企业32家,软件企业95家,年销售收入共计38.3亿元,出口交货值近5亿元。在产业布局上,形成了桂林市以通信产品为主,北海市以新型电子元器件、计算机网络产品为主,南宁市以应用软件产品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广西食糖网、林化网和中越贸易经济信息网、中国东盟信息网、广西企业商务网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商务网站。十一五期间广西电子信息产业将重点实施“139”工程,即贯通一条以桂林至北海的高速公路为主轴产业带,建设北海、南宁、桂林为主的三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包括中国-东盟区域性中心城市信息化工程、电子商务工程、软件产业工程等信息化与电子商务重点工程。
广西大型企业由于具有资金、技术、人才等先天优势,所以电子商务的发展稳步前进,据调查,有半数以上已经注册了与自己企业名称相关的CN主域名,并建立了相应网站,如上海通用五菱、柳钢、柳工、玉柴机器、桂林三金、平果铝等知名企业。但是,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由于缺乏诸多先天条件,或者先天条件的成本较高,所以电子商务的发展比较薄弱和盲目,据权威资料统计,截至2005年10月,广西10多万家中小企业只有8 600多家会使用互联网,不及总数的一成,其中接通互联网络开展电子商务网上贸易的企业只有区区1 000多家,占总数的1.1%。
总体来看,广西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体为极少部分大型企业或公司,中小型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严重不足。随着《电子签名法》的实施、《电子支付指引》的颁布,以及诸多法律法规的完善,电子商务的外部环境已经不是制约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毋庸置疑,电子商务对于企业的发展大有裨益,关键是广大中小企业如何结合自身条件,考虑成本与效益原则,理性地分析目前中小企业所处的环境,采用更为有效的方式切入电子商务。
三、 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模式
2005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给予高度重视,文件要求“支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提高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重要性的认识,扶持服务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解决中小企业在投资、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高商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这是国家把电子商务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是指导我国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纲领性文件。
我国的中小企业特点是数量大、行业广、历史短、相对离散独立和动态交易,这些特点促进了中小企业对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电子商务的渴求,从而催生了我国特有的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一大批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比较典型的有阿里巴巴、慧聪网、全搜网、全球制造网等。
第三方电子商务是指由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企业供需市场信息对接及增值服务的电子商务运作方式,是企业间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对于企业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它是电子商务专业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1]。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根据其提供服务的内容不同,可以划分为信息服务型和增值服务型。信息服务型主要是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信息集成平台,通过电子虚拟市场买卖双方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交易对象,并进行在线洽谈,了解详细的产品与企业信息和具体的交易条件,比如国内比较著名的阿里巴巴,不仅提供免费的供应信息和求购信息,还提供了“贸易通”免费的商务沟通软件,帮助会员轻松找到客户,随时洽谈业务。增值服务型主要是在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全面的配合交易的服务,如客户资信调查、市场推介、电子合同、订舱、报关、报检、投保、结汇等,这方面国内做得比较好的当属阿里巴巴和中国商品出口网,阿里巴巴推出的“欧美买家服务计划”和“中国供应商”计划,极大地提高了国内优秀供应商的成交率。
国内的资深电子商务专家和学者认为:以发布信息为主的第一代电子商务模式总体已渐显疲态,第二代电子商务模式将以业务为基础,将传统行业的核心业务与互联网技术融合起来。伴随着国内物流、支付、信用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企业开拓市场、降低成本的需要,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已经进入到务实发展阶段,作为企业交易的平台模式,第三方电子商务正处于市场的上升期和成熟期,可以为中小企业切入电子商务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包括企业应用环节和企业配套服务环节两个方面,企业应用环节包括企业经营活动所涉及的采购、生产组织、销售、售后服务、新产品或服务开发等;企业配套服务环节包括支持企业网络环境构建所需的硬、软件、系统集成技术、支付、安全、物流、咨询及中介服务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可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发布、商务搜索、网络营销、网上洽谈、网上采购、售后服务等服务[ 2]。
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与功能日益成熟和完善,可提供众多高质量的服务,包括全面的信息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标准化、一站式的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企业应用服务,并动态更新平台的不断升级;提供交易全过程服务,提供信息搜索、匹配、接洽、履约、支付和征税等交易全过程;提供公共应用服务平台,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商务服务、信息服务、应用服务、技术服务和人力资源服务;可提供基于短信网址技术的无线电子商务应用服务。所有环节构成完整的中小企业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与交易平台。
四、广西中小企业第三方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利用广西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创新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建立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为广西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优质和增值的电子商务服务,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通力合作,使广西中小企业能够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
(一) 制定广西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远景规划
电子商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长远规划,要站在全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科学规划,从网络基础设施、物流配送、信用环境、网络支付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进行整体规划,制定《广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确定广西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措施保障。在制定规划时应注意与广西中小企业特点、广西区位优势、国家和广西“十一五”规划相结合,为促进广西经济建设服务。
1. 结合广西中小企业特点
如前所述,广西中小企业数量庞大、成分复杂。据前分析统计数据显示,广西目前有10多万家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非金属矿物质制品、食品加工、普通机械制造、有色金属等传统行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广西中小企业形成历史并不长,大多处于分散作业状态,没有形成明显的“大企业主导、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产业组织格局,没有与大型企业形成配套的、稳定的交易关系,大部分中小企业游离于大企业,动态型的机会交易是广西中小企业的主流交易形态。因此,中小企业急需的是通过网络手段寻找交易对家,发现新的商机。在规划中,应基于这种实现构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增强平台的商务信息量;同时,应鼓励广西大中型骨干企业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利用其品牌优势,开展网上交易与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开展和运用电子商务。通过协调发展和相互合作,使大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深度合作,形成信息资源共享,业务优化,以提高中小企业经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2. 结合广西资源与区位优势
广西地处在我国大陆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交汇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南乃至西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特别是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及大湄公河次经济区合作中,广西将成为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和东盟大市场的枢纽,在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重要战略作用。广西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广西水利资源开发量居全国第8位,是全国优先开发的三大水电建设基地之一;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广西高岭土、滑石、膨润土等非金属矿储量均居全国前列,石灰岩分布广泛,储量大、质地好,可建成中国南方最大的水泥基地;是世界10大产糖区之一;中草药4 623多种,在全国排第2位;有名闻天下的桂林风景旅游区等景点。
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将使广西成为本世纪头二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届时广西的中小企业和国内外中小企业将利用其优势在八桂大地上发展壮大,在规划广西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时应充分考虑和利用这种区位及资源优势,建立区域及行业电子商务公共平台,从而为广西中小企业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与配套服务。
3. 结合广西“十一五”规划
为更好地推动广西富民兴桂新跨越的总体目标实现,广西“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提出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新要求。规划要求加快工业信息化进程,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抓好数字认证体系建设;抓好中国-东盟博览、中越经济信息、广西食糖网等重点网站建设;完善广西互联网公共平台,加快政府各部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南宁”、柳州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设示范城市建设;扩大信息技术和资源开发利用的国际合作。
广西“十一五”规划中关于信息化规划强调:以信息化推动广西工业化进程,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改进企业经营方式、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规划中提出建设中国-东盟博览、中越经济信息、广西食糖网等重点网站,以此为依据,广西第三方电子商务应服务于广西重点产业如粮业、中草药及旅游业、机械制造业和中国东盟贸易的对外贸易业,利用广西地缘优势,与越南交易密切等特点提升为中越贸易服务的中越经济信息网,增强其交易和服务功能。
(二) 建立促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生态机制
1. 政府引导
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的服务作用,除了要组织力量制定《广西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外,还应从组织机构、投资、环境建设、税收优惠等方面为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助力。要大力推动柳钢、柳工、五菱及玉柴、广西食糖等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进一步实施,优化其供应链,利用大型骨干企业品牌效应和聚集作用,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运用电子商务。
2. 企业主导
企业是电子商务的主体,政府要运用调节职能和市场杠杆的功能促进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企业要根据地区特点、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电子商务。首先可以利用已有的成熟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发现商机;其次,运用信息技术改进业务流程,结合企业业务,将部分业务移植到网上进行,优化流程。最后,利用电子商务创新业务模式,将产品或服务向信息化、数字化方向转移。
“十一五”期间,广西将依托区位及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水电、汽车、制糖、医药、食品、建材、机械、造纸、石化等产业集群。产业群的建设是广大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建立服务于相应产业群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3. 科研院校参与
电子商务涉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企业管理等,发展速度一日千里,单凭企业参与,研发力量有限。应充分利用广西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研究电子商务新模式及相关技术,走“产、学、研、政”相结合的电子商务建设之路。可利用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等高等院校以及广西计算中心、广西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广西生产力促进中心、南博网、广西德意数码公司等研究机构在电子商务领域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开发出适合广西企业应用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模式,特别是服务模式一定要有前瞻性和地方特色,这样才能使广西电子商务应用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
(三) 建设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工程
结合广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按照“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科研院校参与”原则,建立若干第三方电子商务示范工程,以引导广西电子商务事业有序而健康地向前发展。
以柳州工业群为基础,建设广西桂中机械制造业电子商务网;以玉林中药材批发市场为基础建立八桂药材交易网;以桂林旅游业为基地完善广西旅游网功能,提高其服务质量;扩展广西食糖网功能,使其更适合满足中小企业交易用;提高林化网功能,服务于林产品中小企业;以南方控股为核心创建广西食品交易网等措施。建立和健全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或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工程。通过扶持若干电子商务示范工程,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竞争力,达到以点连线,以线成面,全面推进广西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四) 创新中小企业第三方电子商务应用模式
1. 外引内培
引进成熟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第三方服务平台经过几年的沉淀已经具有了相对成熟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国内也不乏好的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中国出口商品网和众多面向行业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作为中小企业,独立拓展电子商务业务,无论从现实条件还是纯粹的经营管理科学角度都是不明智的。应以较小的成本加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一方面会提高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更重要的是在电子商务起始阶段少走弯路,享受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和增值服务,提高企业发展市场的机会,随着国际化的加深,带动企业管理的提升。
增育本地电子商务平台。通过扶持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加大力度培植企业研发能力,创建广西电子商务品牌,依托广西中小企业和相关电子商务软件开发公司(如广西计算中心、广西德意数码公司等),开发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2.业务外包
一方面,第三方电子商务本身是依赖广大中小企业而存在的,作为初级阶段的信息服务已经相对成熟,随着广大中小企业参与程度的加深,单纯的信息服务已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开发更加高端的服务;另一方面,广大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严重滞后,解决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市场运营层面的电子商务成本[ 3],但是电子商务的真正发展是需要两者的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鉴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最积极的解决办法是中小企业及时提出服务需求,比如签订电子合同、客户关系管理、销售信息统计分析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根据企业需求开发纵深的服务,将企业部分非核心业务外包,在满足企业需要的同时也促进了第三方电子商务的发展,从而实现双赢的目的。
3.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模式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企业经营运作现代化方式,出现的历史并不长,运用过程出现不少问题,如网上虚假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恶意欺诈问题等。很多企业和个人还对它缺乏了解,加上互联网安全问题及社会诚信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还有不少企业和个人对电子商务持怀疑态度。国家、政府正出台许多措施逐渐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作为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服务提供方还可以采取“网上信息、交易服务与网下咨询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既在其业务所及区域内设置若干业务代表,提供咨询相关服务,以解除人们对电子商务的神秘感,增加其可信度。
4. 加大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
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的建设及实施过程中,除了认识问题外,还存在人才问题。要利用广西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优势,结合广西经济建设发展及企业特点,培养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能力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同时,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人员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培训,建立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机构,开展诸如电子商务师执业资格认证系统培训等,使广大的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
广西中小企业要赶上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无缝链接,就必须储备具有新经济知识和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并安置在企业决策、生产、销售和企业市场运营的相关环节,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及电子商务手段,辅佐企业的市场运营。当企业管理模式进入到业务外包阶段,更需要相关人才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良好的沟通和整合。
参考文献:
[1] 彭欣.第三方电子商务的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 (9):44-46.
[2] 陈笑筑,杨永楦.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4(2):10-11.
[3] 蒋蕾.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探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1):81-83.
企业战略规划第三章 篇4
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战略
一、案例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
王石1983年到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工作,1984年组建“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任总经理。公司以“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的名称注册,国营性质,经营办公设备、视频器材的进口销售业务。
经理王石。王石的第一桶金是靠做饲料中介商,通过倒卖玉米得来的,这让他赚了300万元。用倒玉米赚来的钱王石开办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经营从日本进口的电器、仪器产品,同时还搞服装厂、手表厂、饮料厂、印刷厂等等。用王石的话来说,“就是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之外,基本万科都涉及到了。”
1988年,企业更名为“万科”。
那时候,王石正忙着对“万科”进行股份化改造,忙着倒腾家电、忙着生产录像机配件、忙着折腾遥控电气开关。
1988年的11月,万科参加了深圳威登别墅地块的土地拍卖。初次涉足房地产。
拍卖场上,万科经过白热化争夺,终于胜出。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负责拍卖的官员望着王石,劈头就是一句:“怎么出这么高的价?简直是瞎胡闹。”按照拍卖的价格计算,楼面价格已经高于周边地块的住宅平均价格。
1991年1月29日,万科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二家上市公司。
在众多地产大腕的众多公司中,万科是最早完成股份化、完成上市的。在1991年的环境下,这么早能做到这一点确实具备一些高瞻远瞩的意味,也正是因为万科这样早地完成了上市,才保证了以后在发展过程中,能有一条宝贵的资金渠道,这对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企业来讲,其重要性怎样强调也不为过。但在当时,王石也未必有这样的认识。当年万科是深特发的下属公司,深特发看王石不顺眼,觉得王石不听话,王石也觉得深特发这个婆婆烦人,万科之所以这样早的股份化上市,多少存着王石计划通过股份化,跳出原大股东深特发控制的意图。可喜的是,他得手了。王石跳出了大股东的控制,万科获得了宝贵的资金渠道。
1993年将大众住宅开发确定为公司核心业务,经过多年努力,万科逐渐确立了在住宅行业的竞争优势,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万科”成为行业第一个全国驰名商标,旗下“四季花城”、“城市花园”、“金色家园”等品牌得到各地消费者的接受和喜爱;公司研发的“情景花园洋房”是中国住宅行业第一个专利产品和第一项发明专利;公司物业服务通过全国首批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公司创立的万客会是住宅行业的第一个客户关系组织。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家聘请第三方机构,每年进行全方位客户满意度调查的住宅企业。2006年业务覆盖到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为重点的二十多个城市。至2008年末,业务覆盖到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为重点的31个城市。完成新开工面积523.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29.4万平方米,当年共销售住宅42500套,实现销售金额478.7亿元,净利润40.3亿元。在全国商品住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34%,其中市场占有率在深圳、上海、天津、佛山、厦门、沈阳、武汉、镇江、鞍山9个城市排名首位。
第一阶段(1984—1993年)——塑造物业管理品牌
万科企业战略发展的第一个十年,学习日本索尼公司的“营销”和“售后服务”理念。
万科借鉴索尼先进的客户服务理念和售后服务创立品牌的模式,率先在国内房地产业引入专业售后服务体系——物业管理。最初的10年里,万科解决了生存问题,并尝试多元化发展;
第二阶段(1994—2003年)——客户服务维系企业品牌
万科企业战略发展的第二个十年里,实现了由多元化向专业化的转变,并在国内房地产行业取得重要地位。学习全香港最优秀发展商之一的新鸿基。重视产品品质和对客户的经营理念,学习新鸿基“新地会”,成立国内第一个维护客户关系、提供增值服务的“万客会”。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提高品牌的忠诚度
万科2003年年报显示,万科全年营业额达到人民币63亿元,占同年全国市场份额约1%,资产总值105亿元,其中净资产为47亿元。万科一直在经历着快速增长,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对万科而言,在提高效率与效益基础上实现规模增长更有意义。因此,单一的规模化不再是主要的追求目标,而以精细化为特征,全面提升经营管理质量,才是迫切要做的。
2003年以来万科开始学习美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PulteHomes(普尔特住宅集团)。具体表现为:学习普尔特11类客户细分、锁定终身客户、延长产品线,以及提供细分的产品以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置业需求。万科学习普尔特,尽量提高客户忠诚度,塑造持续的企业品牌。
以理念奠基、视道德伦理重于商业利益,是万科的最大特色。万科认为,坚守价值底线、拒绝利益诱惑,坚持以专业能力从市场获取公平回报,是万科获得成功的基石。公司致力于通过规范、透明的企业文化和稳健、专注的发展模式,成为最受客户、最受投资者、最受员工欢迎,最受社会尊重的企业。凭借公司治理和道德准则上的表现,公司连续六次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2008年入选《华尔街日报》(亚洲版)“中国十大最受尊敬企业”。
二、房地产企业的战略理念
所谓战略理念,是指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其战略管理活动在内)的指导思想,即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确定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
(一)战略理念的内容
1、企业的使命宣言 :即企业存在的意义。
如:企业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使命感等。
2、企业的经营理念:
如佳能公司的公司作风是:“以实力主义为口号,选聘有用的人才。”员工的行动规范是:“不断挑战,革新自我。万科的经营管理目标:最受客户、最受投资者、最受员工欢迎,最受社会尊重的企业。
3、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
如:经营上最重视的价值观--”顾客第一主义“、”安全“、”信用"等。
万科的核心价值观。那就是:第一,客户是我们永远的伙伴;第二,人才是万科的资本;第三,阳光照亮的体制;第四是持续增长。
4、企业文化
(二)战略理念的形成方法
战略理念的形成,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
1、归纳整理经营者的人生观与创业动机。
必须把经营者的人生观和创业动机加以整理。如果经营者自己并不是创业者,就必须将创业者基于什么理由创业,以及继承者以何种想法经营继承等,进行整理。
王石本人的价值理念和做事风格在万科企业价值观的确立和传播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万科的工作牌后面有个小卡片,上面印着万科的核心价值观。那就是:第一,客户是我们永远的伙伴;第二,人才是万科的资本;第三,阳光照亮的体制;第四是持续增长。在成立万科之初,创始人王石就按照这个思路要求企业。到今天,这些观点已经深入人心。万科的成功,得益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有效的内部传播。
2、预测企业未来的战略理念与经营态度。
企业到目前为止的战略理念与经营态度,是否受到企业全体职员的认同,或是否符合现在的经营环境......对于这些,必须加以考察。更进一层的是对于社会的变化加以预测。公司未来将在哪些方面对社会做出贡献,就将其作为前进的方向。
3、从企业经营过程进行总结。
从企业以往经营的过程中提炼总结出引导事业活动成功的原理、原则。这些原理、原则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成功法则,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因此,应该将其融合到战略理念中,作为指导今后事业发展的指针。
4、从现有的企业文化中进行提炼。
从现有企业文化中提炼出有用的信念、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将其整合到战略理念中,使新的战略理念具有深厚的现实文化基础。
把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加以整合,形成战略理念,就可以制定出符合高层管理者的经营哲学,并且获得全体员工和顾客的认同,进而确定公司的宗旨和经营的基本方针。
三、房地产企业的品牌战略
2004年万科确立的经营管理目标:最受客户、最受投资者、最受员工欢迎,最受社会尊重的企业。
1、最受客户欢迎的企业
万科成立以来,强烈的客户意识一直贯穿于万科的发展历程中。
成立之初,万科是日本著名电器品牌索尼的产品代理商,索尼在销售及售后客户服务等环节上做得非常出色,万科亦深受影响。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后,万科便迅速以营销优势打开局面,物业管理也获得了相应的口碑。
(1)首创“物业管理”模式
1991年万科开发第一个住宅项目天景花园,提出了“优质服务”的口号。随后,第一任物业管理处经理陈之平走在小区里怀揣抹布,随时清洁小区;万科首创物业管理的服务模式拉开了房地产优质服务的卖点,掀起物业管理浪潮,为众多房地产开发商所效仿。王石从索尼的经验中引进和变通得来的“物业管理”模式和“优质服务”口号的运用和推广,因为首创而迅速形成强烈的影响力,万科的物业管理模式的创立正是其独特的品牌标签。这是万科品牌之路的起始,这个开始使得万科在品牌个性和品牌知名度上获得了双丰收。此后万科在开发新项目时对这一模式的坚持事实上具备了无形的外部传播力,使得万科品牌的印象在市场中得以扩展和加强。
(2)创建客户俱乐部
在第二个10年里,万科从香港新鸿基地产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获得了不少启示,比如1998年成立的“万客会”,便是仿照前者的客户组织“新地会”成立的。万客会的诞生同样是一项独特创举,随后这种模式被众多同行或非同行争相效仿。这也带动了万科品牌的有效传播。万客会成为万科品牌的另一标签被市场广泛认同。企业对外传播持续发力,“我们1%的失误,对于客户而言,就是100%的损失”的理念被广为认同、创立接受客户网上匿名投诉的对外完全公开的BBS投诉论坛使得万科品牌印象深入顾客内心、客户微笑年的概念传播更掀起全国性的讨论,这些别具一格的举措,成为万科品牌核心价值成型的有力支撑。
而1997年和2002年分别被万科定为公司的“客户年”和“客户微笑年”,足见万科一直以来对客户的尊重和关注。
(3)聘请第三方机构,每年进行全方位客户满意度调查 万科是国内第一家聘请第三方机构,每年进行全方位客户满意度调查的住宅企业。根据盖洛普公司的调查结果,万科2006年客户满意度为87%,忠诚度为69%。至2006年底,平均每个老客户曾向6.41人推荐过万科楼盘。30%左右的业主由老客户推荐,70%以上则靠市场口碑吸引。从调查数据上看,万科客户满意度还是不错的。迄今,万科已成为全国性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为1%。
(4)细分客户市场
与目前国内仅把楼盘粗略地分为高、中、低档房的状况不同,美国房地产产品市场发育很成熟,已细分为首次置业、首次换房、二次换房和活跃长者置业四大块,Pulte Homes公司是全美惟一一家在上述所有细分市场中均提供主流产品的开发商,2001年更通过并购Del Webb公司,获得了Sun City品牌,最终是公司成为55岁以上活跃长者置业市场的领导者,而这一市场在美国增长是最快的。
万科已经注意到,中国现在60岁以上人口超过了10%,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这为房地产企业带来了一部分类似美国情况的活跃长者置业的新市场,这个市场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当万科决定着手研究开发针对此类市场客户的产品,Pulte Homes公司在这方面的成功开发经验,可谓恰逢其时。
2、最受投资者欢迎的企业——关注投资者利益
从永续经营考虑,万科当然要立足于企业的中长期前景。但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万科股票流通率达到30%,显然万科相当一部分股东是短期投资者。衡量万科不断成长的具体标准,是公司的持续发展,还是股东实际回报的提升?如何兼顾两者的利益呢?
企业必须更多从股东角度考虑成长问题,确保公司跨地域经营的良好势头得到源源不断地资金支持。自1997年以来,万科累计分红派现金额是国内所有上市房企中最高的,2002年每股收益也在同行中位居前列,但与当年汽车、银行、钢铁、石化和电力等五个活跃板块中优秀的企业,如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均超过50%的上海汽车和民生银行等等相比,万科的公司成长性还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公司的盈利水平亦不够突出——2003年底净资产收益率虽比2002年有所增长,也只是达到了11.5%。
据此,万科提出投资者关系管理四个基本做法:第一,保持持续良好的增长性;第二,给投资者长期稳定的回报;第三,在资本市场运作及公司融资策略制定时充分听取中小股东的意见;第四,重视投资者关系。
3、最受员工欢迎的企业——健康丰富的人生
万科现有员工13000余人。自创建以来,万科一贯主张“健康丰盛人生”,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为员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机会,鼓励员工和公司共同成长;倡导简单人际关系,致力于营造能充分发挥员工才干的工作氛围。2001年起,万科每年委托第三方顾问公司对全体职员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2005年,万科荣获《财富(中文版)》和华信惠悦合作评选的“中国卓越雇主”称号。由盖洛普公司提供的调查报告显示,万科员工对工作环境“非常满意”的比例在盖洛普全球数据库中位于第87百分位。
4、最受社会尊重的企业
公司努力实践企业公民行为。万科从2007年开始每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由公司出资建设的广州“万汇楼”项目被广东省建设厅列为“广东省企业投资面向低收入群体租赁住房试点项目”,并于08年年中正式实现入住。08年12月31日,由公司全额捐建的四川绵竹遵道镇学校主教学楼及卫生院综合楼交付仪式在四川遵道正式举行,成为震后首批企业捐建的永久性公共建筑。在由中国民政部主办的2008年度中华慈善大会颁奖典礼上,万科荣获“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内资企业”称号。
5、品牌的有效传播
使万科品牌真正成为行业领导品牌的,是王石的多次对外的隐性传播。
1998年,王石因为疾病之扰,制定了自己的登山计划,此后一发不可收,王石开创了一种逐渐广为金领阶层推崇的健康而富有品位的生活方式,无形中丰富了万科的品牌内涵并将万科品牌推向了新的高度。
2001年6月,王石成了摩托罗拉A6288手机的形象代言人,媒体竞相报道。
企业战略规划第三章 篇5
A.本级财政预算
B.国家财政预算
C.本级综合考核
D.本级政绩考核 正确答案:A
2、(单选题)“七五”普法期间,要坚持把()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任务。
A.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宣传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
C.宣传依法行政领域的法律法规
D.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律法规 正确答案:A
3、(单选题)下列关于“七五”普法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
B.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法治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法治文艺展演展播、法治文艺演出下基层等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
C.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
D.把法治元素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设计,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建设 正确答案:C
4、(单选题)“七五”普法期间,要坚持把学习宣传()摆在首要位置。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B.党内法规
C.宪法
D.法律法规 正确答案:C
5、(单选题)下列关于“七五”普法规划对象和要求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和网络建设
B.“七五”普法规划明确提出,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公务员和青少年
C.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加强法治课教师、分管法治教育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培训
D.加强对农民工等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帮助、引导他们依法维权,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 正确答案:B
6、(单选题)根据“七五”普法规划的规定,下列关于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
B.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发挥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
C.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D.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促进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正确答案:B
7、(单选题)下列关于“七五”普法期间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切实加大党内法规宣传力度
B.大力宣传互联网领域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网民依法规范网络行为,促进形成网络空间良好秩序
C.要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民族地区繁荣稳定
D.大力宣传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行使等基本法治理念,破除“法不责众”、“人情大于国法”等错误认识 正确答案:A
8、(单选题)为加强“七五”普法期间的经费保障,要把法治宣传教育列入()。
A.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B.企业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C.财政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D.事业单位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正确答案:A
9、(单选题)“七五”普法规划规定,要加强工作考核评估,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考评指导标准和指标体系,完善考核办法和机制,注重()的运用。
A.考核项目
B.考核过程
C.考核课程
D.考核结果 正确答案:D
10、(单选题)根据“七五”普法规划的规定,要坚持把()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
A.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
B.青少年增强法治意思
C.全面贯彻法治宣传教育
D.全民学法 正确答案:A
11、(多选题)“七五”普法工作的主要目标有()。
A.全民法治观念和全体党员党章党规意识明显增强
B.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C.普法宣传教育机制进一步健全
D.依法治理进一步深化 正确答案:ABCD
12、(多选题)“七五”普法规划规定的工作措施包括()。
A.加强普法网站和普法网络集群建设
B.健全普法责任制
C.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
D.创新载体阵地,充分利用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宪法法律教育中心 正确答案:ABCD
13、(多选题)“七五”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包括()。
A.切实加强领导
B.加强经费保障
C.加强作风领导
D.加强工作指导 正确答案:ABD
14、(多选题)“七五”普法工作的主要任务有()。
A.突出学习宣传宪法
B.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
C.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 正确答案:ABCD
15、(多选题)“七五”普法规划制定的重大意义有()。
A.制定“七五”普法规划,是服务“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
B.制定“七五”普法规划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
C.制定“七五”普法规划,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D.制定“七五”普法规划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为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正确答案:ABCD
16、(多选题)加强“七五”普法规划期间的工作指导的措施有()。
A.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积极解决问题,努力推进工作
B.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工作实际,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法律需求,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
C.各级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每年要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情况向党委(党组)报告,并报上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D.加强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合力 正确答案:ABCD
17、(多选题)下列关于“七五”普法工作要健全普法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A.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各行业、各单位要在管理、服务过程中,结合行业特点和特定群体的法律需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B.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
C.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
D.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等大众传媒要自觉履行普法责任
正确答案:ABCD
18、(多选题)“七五”普法工作的工作原则有()。
A.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B.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C.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有机结合D.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有机结合 正确答案:ABCD
19、(多选题)“七五”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有()。
A.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B.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C.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D.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正确答案:ABCD 20、(多选题)“七五”普法规划制定的总体考虑包括()。
A.促进经济发展
B.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C.坚持问题导向
D.坚持创新发展、注重实效 正确答案:BCD
21、(判断题)党中央关于“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对进一步做好“七五”普法工作,既指明了方向,也明确了新的更高要求。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2、(判断题)第七个法治宣传教育五年规划从2016年开始实施,至2020年结束。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3、(判断题)在“七五”普法规划期间,要根据不同地区、部门、行业及不同对象的实际和特点,分类实施法治宣传教育。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4、(判断题)“七五”普法规划明确提出,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公务员和青少年。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5、(判断题)党的领导是宪法实施的最根本保证。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6、(判断题)“七五”普法工作要力戒形式主义。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7、(判断题)“七五”普法规划明确规定,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切实履行学习宣传党内法规的职责,把党内法规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正面典型倡导和反面案例警示作用,为党内法规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8、(判断题)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不属于“七五”普法规划的主要任务。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29、(判断题)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0、(判断题)“七五”普法规划是在党中央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布局,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的时代背景下出台的。
A.对
B.错
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篇6
“十五”期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进入新的重要历史时期。相对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潜在需求更大,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带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将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十五”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有利于进一步确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明确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发展重点,统筹协调各项政策,解决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一、第三产业发展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迅速提高,使第三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日益扩大,也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伴随着人们重积累轻消费、重生产轻流通、重产品轻服务的传统观念的转变,第三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增长速度加快,结构趋向合理,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年至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远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的速度。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年的上升到的,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科教文卫等传统行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幅,金融保险、旅游、信息、广告、咨询、房地产等新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各类为人民生活服务的行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和乡村,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产业群体。
“九五”期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需求不足等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有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开拓消费市场,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九五”前四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和第三产业增长率出现了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的可喜局面。“九五”计划确定的第三产业发展目标都可如期实现。第三产业从总量和结构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增长速度加快,结构趋向合理。具体表现为:
一第三产业保持较高增长。
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餐饮业、旅游业和家政服务等服务业;落实国家有关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强了对全省各地第三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工作,通过制定规划,引导第三产业发展方向。同时,制定和执行法规,加强市场监督,维护了第三产业市场秩序。这一切,都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虽然我省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全面发展,但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我省第三产业总量小,水平低。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虽然我省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不低,甚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发达省区相比,速度和比重也不低,但总量和发展层次却远远低于发达地区,这恰恰反映了经济发展落后。
一、二产业总量较小,加之第三产业基数较低,从而导致三产比重较高,速度较快,并非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高于全国水平。二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同一、二产业的发展还不够协调。特别是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相关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交通通信等传统产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新兴产业发展的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出来。三是地区间第三产业发展很不平衡。大城市第三产发展的水平和层次相对较高,中小城市明显相对落后,部分农村和贫困地区第三产业还处于初始阶段;四是第三产业的许多领域中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传统体制和机制尚未破除,市场竞争机制发育不足,经济效益不理想,市场秩序和规范亟待建立,市场管理和监督有待加强。这些都是“十五”期间我省第三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十五”第三产业发展环境和趋势
“十五”期间,甘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推进,第三步战略部署开始实施。这一切都将为我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需求和发展机遇。
首先,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产业将不断成长,围绕生产过程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各类服务会明显增多,特别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层次从吃、穿、用向住、行方向转移,并进一步发展到文娱、旅游、健身、保障、教育等领域。商品在进入消费过程中对服务业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将持续增加,而且在质量上将显著提高,服务性消费的内容和形式将日益增多,与居民消费和提高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将得到较快增长。
第二,我国即将加入,这将为第三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准入条件将进一步放宽,对第三产业领域的冲击和影响将会很大。首先,国外资本将进入电讯、金融、保险、证券和许多专业性服务业领域,必将加剧这些行业的竞争,若充分利用好这一机遇,将会变冲击为动力,成为我省加快开放,加大利用外资投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其次,关税的降低和限制的减少,也将促进我省纺织等行业的出口贸易。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将是我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大好机会。
第三,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进度的加快,基础性第三产业将持续发展。世纪初,国家将着力于西部大开发,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这势必会促进我省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同时,西部开发过程中,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必将带动邮电通信业、仓储业和各类新兴服务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资金投入的增加,客观上要求提供大量的生产资料、基础设施和各种生产性服务,这将促进与社会生产密切联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四,适应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要求,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将迅速发展。我省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发展潜力较大,随着全国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我省科技与经济在市场求得结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也需要科研应用和技术开发,这将促进以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信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第五,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完善,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如内外贸易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各种经纪代理业、保险业、社会保障及福利业、社会服务以及与社会管理有关的一些行业,将迅速向前发展。
总体来看,随着改革的深化,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甘肃经济发展和城市化、信息化进程必将加快,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上升,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吸纳劳动力作用加强,是今后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客观趋势。
三、“十五”第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解放思想,把第三产业作为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必须加快发展的重点产业来对待,按照稳定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总原则,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既要统筹规划,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更要考虑到第三产业特别是其中的新兴产业可以适当超前,进行跳跃式发展,从规模和水平上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上适度超前。
——深化第三产业领域的改革,发挥市场在第三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放宽市场准入,放手发展集体、私营、个体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充分利用我国加入的良好机遇,树立竞争意识,增强紧迫感,优化第三产业企业组织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改变第三产业企业经营规模小、经营方式陈旧、缺乏竞争力的局面,形成适应现代第三产业发展潮流的企业组织结构。
——以产业化为方向,合理划分第三产业中公共服务领域和适宜产业化经营的领域,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在不同领域的作用。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制、后勤服务社会化和社会事业的产业化。
——正视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城乡差别大,城镇化水平低,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平衡的现实,在发展重点和布局上,因地制宜,选择突破口,改变以往发展中追求平衡和面面俱到的思路,力争第三产业在总量和水平上有较大的突破。
(二)发展目标
根据“十五”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第三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内部结构和地区布局更趋合理;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大幅度增多,从业人员比重有较大提高;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在第三产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形成比较完善的所有制结构,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较大提高;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化范围进一步扩展;形成比较完善的第三产业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公共服务等基础性第三产业和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得到跨越式发展;把旅游业力争建设成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金融保险、信息咨询、资产评估、业务代理、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第三产业对一、二产业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第三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快速增长的支柱。
——“十五”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到××年按年价格计算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亿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目前的提高到。
——“十五”期间,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作用明显增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平均每年增加万人,到××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
——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到××年,使金融保险、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
——加快第三产业领域的产业化步伐,提高第三产业市场化比重,第三产业价格形成机制基本市场化,使市场化经济运行机制在第三产业领域逐步建立起来。
(三)发展重点
“十五”期间,考虑我省第三产业发展较为落后,发展层次不齐等因素,我省第三产业发展重点和次序上,首先要加快基础性第三产业发展,为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创造条件。如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其次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商贸流通业、金融保险业和科技教育;三是积极发展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
四、主要行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交通运输业
企业战略规划第三章 篇7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1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定位及信息化发展概况
1.1 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优劣势分析
1.1.1 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指为公司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运输、仓储管理、配送等)的外部供应商。在20世纪80年代,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还不到10%,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已达到37%(数据来源:《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物流市场调研报告》),第三方物流企业按照GB/T19680—2005标准分为运输型物流企业、仓储型物流企业以及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本文所指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指从传统的专业性运输公司、地方性仓储企业、货物代理商等转变而来的企业以及在数量上迅速增加的民营物流企业,国内注册从事物流行业的公司已有一万余家,这些企业大多数为中小型物流企业。
1.1.2 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生存优势
首先,虽然大规模物流企业在成本和技术上占有优势,但是物流服务往往需要在路线设计、运输工具安排和分拣包装等服务方面符合定制化要求,这些对较为灵活的中小型企业更为有利;其次,物流服务是一种地点性很强的服务,在短距离配送活动中,客户企业对仓库的位置非常看重,且这种地域差异有较强的持久性,竞争对手难以模仿,这也给具有地域优势的中小企业的生存提供了便利;第三,从中国物流市场第三次调查报告显示的市场占有率来看,最大提供商的市场份额仅占1.4%,而87%的商业企业的经营品种集中在1万~10万种之间,另有7%零售企业的商品品种超过10万种,产品多样化意味着物流需求呈小型化、多样化的特点,这也正适合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1.3 信息化程度不高成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障碍
大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低,信息化难以实现,一般只提供低端物流服务,增值项目很少,难以满足客户对物资及时掌控的要求,这样,企业内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因而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服务覆盖地域、服务种类上面,呈一种粗放式的竞争格局,这使得企业竞争对手之间的模仿相对容易,极易造成价格竞争等恶性竞争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根据《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物流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在恶劣的经济形势下,物流企业呈两极分化的趋势发展,5%的物流企业业务实现了逆势增长,更多的物流企业或艰难维持经营、或退出物流市场,其中尤以本土中小型物流企业为甚。对于这些增长缓慢、不增长甚至逆增长的中小型物流企业而言,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应用水平低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技术瓶颈。
1.2 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信息化程度研究
1.2.1 物流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主要以信息技术和设施为基本元素,以办公或业务自动化等事务处理系统为基本应用,以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等实现物流供应管理与控制,以电子商务系统实现生产企业与物资需求者的供需关系,通过资源计划系统实现与政府经济系统、企业作业系统接口。信息化可使第三方物流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有助于企业降低运作成本并提高管理效率。
1.2.2 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现有中小物流企业大多数由传统运输和仓储业转型而来,物流信息化效率低下。一项调查表明,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在小企业中几乎还是空白;北京市的运输物流企业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的不足30%,即使已采用了计算机管理的,其功能也十分简单;在我国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施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甚至有些企业仍采用纯手工操作。
由《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物流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在1777家已将物流业务外包的企业中,超过40%的受访企业对物流供应商欠缺的信息化系统不满意,信息无法及时反馈。从另外一角度看,89%的企业要求外包商拥有信息化系统,而较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建立起信息化系统。另外,调研中心将1014家中小型物流企业对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进行急需改进程度的表态,从图1中可看出信息化系统和标准化参数是物流企业最大的诉求,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两大硬伤。
2 阻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四大因素
2.1 企业主信息化意识淡薄
信息化需要从整体角度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和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我国绝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管理者没有把物流信息化放在战略高度来认识,往往只关注眼前利益,忽视对客户物流信息服务的建设,企业管理者信息化观念滞后严重影响了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我国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没有经过规划与设计,没有独立的部门解决运作层和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导致缺乏足够的信息源,大大影响了整个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主往往觉得开发一个信息系统需要大量资金,更致命的是导入这一个系统要牵动整个企业,涉及的部门利益太多,因此便宁可舍弃对信息化的追求。
2.2 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力不够
信息化既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需要先进科学有效的方法作指导。但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受观念和条件的限制,还没有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管理水平落后。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尚未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对物流过程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如货物组配方案、最优库存管理、运输最佳线路等还处于人工、半人工状态,使整个物流过程的技术支持比较落后,所提供的服务在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等方面还处于较低水平。不少第三方物流企业仍然依靠电话、手工单证等传统物流手段进行物流服务,信息化管理水平极低。
2.3 重视硬件开发,轻视软件维护
我国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等倾向。许多中小型物流企业只对硬件设备进行建设而忽视软件系统的投资与管理,忽视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等信息化基础建设,没有建立全面、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制度,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国内中小型物流企业在信息系统中的投入只占其销售额的0.1%~0.3%,而国外一般占到1.2%~2%;国内中小型物流企业在信息系统中投入的硬软件比为5∶1,而国外一般是1∶1或1∶1.2,这样的投资结构无法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维护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间的协调发展。
2.4 缺乏信息技术人才
信息化建设不仅是设备、程序和数据问题,还要以人为本。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国家列为12类紧缺人才之一。物流企业缺乏既懂物流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这导致信息化的实施与推进困难,尤其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他们起步较晚,传统的物流专业技术人员难以满足物流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我国极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工作人员是学校教师或计算机公司工作人员,他们对企业的物流管理业务缺乏理论知识,很难对整个物流系统流程做出合理的功能需求分析;另外,企业内部缺乏高素质的现代物流人才,企业管理人员中现有员工文化素质不高,使用起来要经过大量培训。
3 以信息化战略武装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3.1 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原则与目标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不能盲目追求先进技术,要针对企业自身特点量身定做,以物流信息化目的和目标为中心,使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与政治社会效益进行统一,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重视成本管理,正确选择最优信息化方案。企业要实现操作信息化,减少因人为失误造成的产品差错率;要实现管理信息化,通过实施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实现业务管理数字化;要实现决策信息化,通过整合管理信息化应用中的各种系统建立数据库,对数据库中对应信息进行梳理挖掘,形成决策支持系统;要实现协同作业信息化,与客户、合作伙伴和政府监管机构构成协同作业信息流,降低合作风险;通过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全方位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作业体系。
3.2 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步骤建议
3.2.1 决策层进行全面系统规划工作
企业信息化规划工作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全面规划,只有具备一个全面、周密、科学的信息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决策层,中小企业高层领导必须积极参与信息化项目的战略制定与规划,学习如何进行信息化总体设计与规划,使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业务流程的最佳实践,全力支持对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管理流程再造、管理手段革新和管理队伍重组等诸多信息化关键因素,支持和鼓励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3.2.2 技术层面的软件系统开发与维护
中小型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信息化,必须建立由信息化标准、基础信息技术及设施、事务处理系统、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资源计划系统等构成的技术支撑体系,并以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信息与决策系统实现物流供应管理与控制。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坚持技术的先进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坚持信息化建设方案的个性化,可以借助政府扶持、院校技术支撑的方式成立物流信息化技术论证与研究开发小组,在信息化技术机构的领导下,制定开展物流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
3.2.3 管理层面推进业务流程重组
为确保物流信息化的顺利进行,中小企业在运行信息化项目前必须全面实施业务流程重组,在理顺管理流程的前提下,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标准、作业时间以及完善的数据制度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完整。在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必定会受到层层阻碍,但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要求企业管理所涉及的各个层面必须积极响应、有效配合。物流企业的组织与管理的调整应适应物流信息化业务流程变短、信息流动变快、作业系统开放、信息流与物流统一等特点进行,逐步建立外形扁平、横向联通、纵横一体的组织体制,使企业物流机构链与信息链、数据链协调发展。
3.2.4 积极推进相关行业管理部门信息化进程
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推进政府管理信息化,将有利于物流信息化的顺利发展。推动这些行政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全面实现各级政府部门的政务处理电子化。推进这些部门的政府上网工程,通过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改革政府管理方式和工作流程,提高办公效率,增强政府与企业、社会的互动与沟通,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为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保证物流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物流企业的顺畅运作。
3.2.5 提升人才素质、转变管理观念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是彻底改变物流领域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的关键。中小型物流企业应当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和大专院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培训工作,并加快培育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人才;要不断提升管理者管理观念,充分认识信息化对中小物流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注意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培训环境和实践环境,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在培训过程中创立旨在激励员工之间的平等竞争机制。
参考文献
[1]戚铭尧.面向物流的空间信息服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2006,7.
[2]宾厚,肖军,张伟.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思考[J].中国市场,2007,(6).
[3]韩亚东.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探讨[J].物流工程,2007.
[4]赵守香.企业信息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1-271.
[5]郝大鹏.第三方物流实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89-1941.
宜昌的第三次战略机遇 篇8
三大交通通道力促战略机遇
已陆续开工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宜昌—万州的电气化铁路、沪渝高速公路和即将开工的沪蓉高速公路是沟通我国大西南的三条交通大通道工程,它们均在宜昌市域接点实现交通方式的转换。
上述三大交通通道为宜昌发展提供了又一次战略机遇。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之称。从宜昌往西,千百年来主要靠川江航道水运,陆路交通虽然已不再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境况,但迄今为止,还不能说具备了现代化的交通条件。川鄂之间崇山峻岭,把两地阻隔成各自相对分离的区域,宜昌的发展自然受其影响最甚。三条通道形成后,“蜀道难”将成为历史,中国大西南和中南地区将连成一体,受惠的首先是宜昌。
宜昌承东接西的作用将日益显现,城市地位会随之发生质变。宜昌处在中国中部与西部的结合部上,由于秦巴山脉千山万壑的地理屏障,在通往西部交通大道没有形成之前,宜昌只能是中部地区的一个边缘城市。有了大通道,情况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如果三大交通通道(实际上还有川江航道)是连接中部与西部的桥,宜昌就是桥头堡;如果交通通道是在隔离中南与西南两大板块的“围墙”上开启的门,宜昌就是她们的门户;如果中国经济发展循东部→中部→西部的路径渐次递进,宜昌就是沿长江路线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如果在重庆与武汉两个相距近千公里的省会特大城市之间还需一个位置适中担当“牵手”角色的大城市,宜昌就是最恰当的“人选”。
宜昌的战略纵深大幅延展,将使经济发展加速。宜昌所处位置可以说居中不偏。以宜昌为圆心,1000公里的半径的圆形区域可以覆盖我国内陆的大部分地区。然而,由于西部的交通受阻,事实上宜昌经济社会发展要素主要依赖东部扇面的广大区域。西向大通道形成后,宜昌以西增加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甚至西藏广大区域的西向扇面,战略纵深极大延展。
宜昌成为水陆空交通接点的叠加地区,将使城市功能更趋完善。两条东西向的高速公路、宜(昌)万(州)铁路,焦柳铁路、川江黄金水道和三峡机场所构成的现代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在宜昌城区和周边区域形成连接点,使宜昌成为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大交通带来大物流,宜昌的物流中心功能将日益显现。大交通必将带来人员在更大范围(跨省际)的迁徙与流动,宜昌的城市人口与规模将呈加速扩张之势。交通状况的根本改观,加之宜昌居中不偏的地理位置,大公司、大集团的总部或区域性销售中心将更加看好宜昌,现代服务业将快速发展。
由此可见,即将形成的西向交通大通道对宜昌发展的影响是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的。仅就宜昌自身发展而言,它的积极作用并不亚于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因而说他是第三次战略机遇实不为过。
“世界级工程”频繁亮相
在这第三个战略机遇之前,宜昌还经历过两次重大的机遇转折。第一次机遇是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工程的兴建。上世纪八十年代完成的葛洲坝工程,坝址就在宜昌城区。它的兴建极大地完善了宜昌的城市基础设施,拓展了城市空间,壮大了城市规模,使城市人口增加了十余万人,拉动了宜昌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