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工作通知(精选9篇)
文化工作通知 篇1
关于成立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和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通知
各子公司、集团公司各部门:
在山大课题组和鸿嘉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五个月的企业文化咨询项目已经取得了圆满的成果,企业文化建设将进入全面推广实施阶段。为更深更广地推进和建设企业文化,使其真正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从而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促进鸿嘉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经集团公司研究决定,成立企业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与组织协调工作,同时邀请有关专家帮助策划,把指导咨询与内部企业文化推动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实施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完成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现将鸿嘉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和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成立企业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
1.会长:蒋志英
2.副会长: 王琳、董杰
3.委员会成员:赵龙江、姜涛、张克前、解庆强、蒋清祥、蒋志芳、李学刚、李大波、孙永江、齐玥。
二、企业文化建设特邀顾问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王德胜教授、孙卫敏教授
三、企业文化建设日常办事机构
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在集团公司行政管理部),负责人:齐玥;
成员(兼):于清、曾学政、张丽丽、邢长军、张益斌、高红、李海军、张连刚、刘莹。
四、工作职责:
(一)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职责
1、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确定近期和长远目标;
2、审批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发展规划、重大奖惩及其它重要事项等;
3、明确工作重点,实践企业理念,指导和督促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推进;
4、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督促检查和总结考核。
(二)企业文化建设特邀顾问的职责
1、提出鸿嘉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近期和长远目标;
2、提出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整体规划和各阶段计划等;
3、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策划方案,指导和督促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推进。
4、协助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文化理念和各项规章制度、员工手册、行为规范等,总结、提炼并确立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5、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效果评价与完善改进协调工作。
(三)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的职责
1、协调组织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整体规划和各阶段计划的落实;
2、执行落实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部署安排各阶段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3、组织宣传企业文化知识,加强文化理念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培训教育;
4、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与各公司、各部门的关系协调和服务保障;
5、检查考核落实各公司、各部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情况,并评选先进典型;
6、企业文化建设日常事务处理和组织协调工作。
(四)员工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责
1、高层管理人员:高层领导需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建设活动,利用各种场合进行文化公司文化内部宣讲和外部传播,提高员工对企业建设重要性的认知,并在人员配备、运作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
2、各级管理人员:各级管理人员对公司文化建设起着关键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员工思想、行动有很大影响,应注重自身文化素养提高,处处身传言教,带头学习,模范遵循。各级管理人员应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纳入本职工作计划,统筹安排本部门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公司将其所在单位的文化建设情况和本人在公司文化建设中的贡献作为考核指标,作为其晋升的依据。
3、普通员工:员工应主动接受公司组织的各类企业文化培训,认真学习相关企业文化读本,严格遵守公司倡导的各项理念,和违反公司文化理念的行为作斗争,并紧密结合本职工作,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五、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运用企业文化理论,建设符合公司实际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统一员工思想,凝聚员工力量,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管理的内部环境和人际关系氛围,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创造企业财富,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兴旺发达。
六、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1、通过梳理分析鸿嘉集团发展中积淀的优秀文化理念和经营思路,塑造适合于行业发展和公司愿景要求的企业文化。
2、通过现代企业文化的设计与提炼,进一步明确集团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体系,规范员工行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强化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勇挑重担的高素质、专家化、职业化团队。
3、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出发,全面推进公司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有序健康发展,倡导并确立全体员工共同认可与遵循的体现公司优良传统并富有时代特色的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确立并发扬与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企业理念,体现企业使命、责任与追求的企业价值观,指导鸿嘉公司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企业哲学;在逐步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建立与完善体现企业价值观念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体现员工良好精神风貌、人际关系,建立有利于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的员工道德规范;根据鸿嘉集团的特点、性质和产业领域,全方位塑造企业形象,使鸿嘉集团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形象度和信誉度,在政府、社会、客户等众多领域建立广泛的信任与合作关系,为鸿嘉集团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七、几点要求:
1、各公司、各部门和全体员工要在企业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 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负起责任, 找准企业文化建设切入点,制定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计划;
2、要做好组织发动,搞好协调配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3、要根据企业规划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企业文化建设运作机制,落实组织机构,做到工作有人负责、有人落实,逐步形成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奖惩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程序;
4、要成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机构或设立专(兼)职负责人具体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任务对接和工作推进;
5、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所需的经费纳入企业财务预算;
6、全体员工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 形成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扎扎实实地推进鸿嘉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循序渐进,力戒形式主义,要追求实际、实干和实效,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融入现代企业管理之中,逐步形成具有效率、具有活力、具有鸿嘉集团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逐步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逐步过渡。
二OO七年十二月十二日
文化工作通知 篇2
财税 (2014) 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 (国办发[2014]15号) 有关规定,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促进文化企业发展, 现就继续实施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新闻出版广电行政主管部门 (包括中央、省、地市及县级) 按照各自职能权限批准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电影集团公司 (含成员企业) 、电影制片厂及其他电影企业取得的销售电影拷贝 (含数字拷贝〉收人、转让电影版权 (包括转让和许可使用) 收人、电影发行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人免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提供的城市电影放映服务, 可以按现行政策规定, 选择按照简易计税办法计算缴纳增值税。二、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对广播电视运营服务企业收取的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和农村有线电视基本收视费, 免征增值税。三、为承担国家鼓励类文化产业项目而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 在政策规定范围内, 免征进口关税。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税收优惠政策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四、对从事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的文化企业, 按规定认定为髙新技术企业的,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允许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的具体范围和认定工作由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商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另行明确。五、出版、发行企业处置库存呆滞出版物形成的损失, 允许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六、对文化企业按照本通知规定应予减免的税款, 在本通知下发以前已经征收人库的, 可抵减以后纳税期应缴税款或办理退库。七、除另有规定外, 本通知规定的税收政策执行期限为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31号) 自2014年1月1日起停止执行。 (3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20M年11月27日
文化工作通知 篇3
2015年,文化部、财政部将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的精神,贯彻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在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继续实施“文化金融扶持计划”,将贷款贴息、债券贴息、保费补贴等的成熟模式进一步机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并探索财政支持文化金融合作的新模式,更加惠及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为提高“文化金融扶持计划”的实施成效,请认真做好2015年度“文化金融扶持计划”的准备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做好“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库”
申报工作
请梳理辖区内重点文化产业信贷融资项目并申报2015年度“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库”(信贷融资)。项目申报的具体要求为:
项目的行业范围:演艺业、娱乐业、动漫业、游戏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业、工艺美术业、文化会展业、创意设计业、网络文化业、数字文化服务业及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类。
贷款种类包括项目贷款、贸易融资、文化消费贷款等,流动资金贷款暂不纳入申报范围。单个项目的贷款余额一般不低于2000万元,利息发生期限为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贷款银行包括但不限于文化部部行合作银行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报送的项目一般不超过10个。
二、加强项目申报的组织协调
“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库”是专项资金申报和评审的重要基础。我司将根据各地和各合作银行机构申报的项目,会同财政部门统筹遴选确定2015年度“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库”,作为2015年度“文化金融扶持计划”实施的重要依据。
文化工作通知 篇4
*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镇创建文化先进镇工作
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村居委会、镇属各单位:
现将《*镇创建文化先进镇工作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日
抄 送:县文广局 镇领导
*镇党政综合办公室 2011年8月20日印发
共印55份
建文化先进镇,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新风尚,铸造时代新精神,强化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使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提升全镇文明程度;有利于打造*文化品牌,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提升*知名度;有利于强化凝聚力和影响力,努力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从而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和“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围绕富民强镇目标,以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为主线,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队伍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促进“三个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建设文化强镇。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的原则。按照文化先进镇的标准,科学全面制定创建规划,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达标。
(二)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按照“抓重点,带全局;抓示范,促提升;抓品牌,增实力”的思路,突出抓好文化基层基础、文化产业建设、品牌文化打造等重点工作,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事业全面快速发
积极新建镇文化站,22个村文化室及集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建设,确保100%的村有文化室或文化活动中心。
(四)组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实施文化活动器材配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和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完成23个村(居)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施6个村文化活动器材配送,有效解决农民看书难的问题。结合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积极在村级社区中心兴建全民体育健身活动广场,加大体育活动设施的配置力度,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五)规范文化市场管理。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监管和执法力度,不断完善综合执法、协调共管、监控有力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思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制定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谋划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着力发展文化产品制造业,规范发展文化娱乐业,积极推出民俗体验旅游业,初步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六)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加强镇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人文社科、文艺欣赏、科技卫生、法制等知识的普及、培训工作,推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曲艺、绘画、工艺等社会文化繁荣发展;高度重视中小学的文化普及教育,使广大中小学生
工作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文化工作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三)申请初查阶段(2011年8月至9月)。由镇创建办对照创建标准逐项自查评分,并查漏补缺、完善提高,收集整理创建资料,做到档案规范整齐后,提出申请评估验收报告,接受县、市创建办初查评估。
(四)考核验收阶段(2011年10月至11月)。对照标准进行全面考核,巩固提高考核前的准备工作,迎接省上检查验收。
五、创建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各单位要把创建文化先进镇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镇上成立由毋勇同志任组长,杨松、胡理平2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文化先进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建的组织实施工作。
文化工作通知 篇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文化局:
2011年,国家将继续对动漫产业实行税收扶持政策。为使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根据《动漫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规定,经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司局,现就进一步做好动漫企业认定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严格把关
2010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文化部对经认定的重点动漫产品知识产权登记进行了补贴;经认定的重点动漫企业是2011年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重点。做好动漫企业、重点动漫产品、重点动漫企业认定工作及相关税收政策的落实,对扶持、引导和规范动漫企业,培育骨干龙头动漫企业,推动动漫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请各地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一方面要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及已认定的企业都能享受到国家政策,另一方面严格把关,对企业提供的合同、发票、收入证明及专项审计报告等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应结合实地走访等方式认真核对,防止弄虚作假。
二、加强合作,完善工作机制,做好认定工作
《办法》规定,动漫企业及其动漫产品的认定初审、年审工作由省级文化、财政、税务部门共同负责,各地文化部门在初审、年审工作中应充分调动同级财政、国税、地税部门的积极性,定期召开认定工作会议,通过动漫企业、重点动漫产品、重点动漫企业认定初审的申报材料,必须附有文化、财政、税务部门出具的书面同意函。
请各地接到本通知后尽快会同同级财税部门开展2011年认定工作,并于2011年9月30日前将通过初审的动漫企业、重点动漫产品、重点动漫企业认定申请材料上报全国动漫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文化部,以下简称办公室)。2012年起,办公室将于每年3月31日前接收各省级认定机构报送的通过当年初审的动漫企业、重点动漫产品、重点动漫企业认定申请材料,并在当年进行一次集中公布。
三、积极配合,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5号)中的部分税收优惠政策已于2010年底到期。为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国家仍将对动漫企业实施税收扶持政策。各地文化部门应主动服务企业,积极配合财政、税务部门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四、推进认定工作电子政务建设
为提高工作效率,2012年起动漫企业认定工作采取纸质材料和电子材料同时申报的方式,网上申报登录国家动漫产业网()。办公室已于2011年4月组织各地文化部门进行了动漫企业认定电子政务培训,拟于2011年下半年培训各地认定机构工作人员,并发放密钥,请各地明确具体负责人员,配合推进动漫企业认定电子政务化。
五、做好年审工作并及时上报年审结果
请各地按照文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动漫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产发〔2009〕18号)的规定,在每年的5月1日—7月31日认真做好本地动漫企业年审工作,并于年审工作结束后1个月内将有关情况报办公室备案。2011年未上报年审情况的地方请于2011年9月30日前将往年年审情况上报。对于年审不合格的动漫企业,不再具有动漫企业资格和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省级认定机构应收回动漫企业证书,并通报财税等有关部门。重点动漫企业通过省级认定机构向办公室提出年审申请。
六、加强对已认定企业的监督检查
省级认定机构应按照《办法》规定,加强对本地区已认定动漫企业的监督检查,对于企业提供虚假材料,实际生产经营不符合认定标准和违法违规等情况,以及认定工作中出现的其它问题应及时报送办公室。文化部将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对全国动漫企业认定工作进行抽查,对于违反《办法》规定的省级认定机构,办公室将责令整改。
特此通知。
联 系 人:齐 斌
联系电话:010-59882508,传真:010-59882153。
文化工作通知 篇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
近期,浙江、广东等地连续发生了几起利用棋牌类网络游戏进行赌博活动的案件,危害社会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为加强棋牌类网络游戏监管,坚决遏
制利用网络游戏从事赌博的现象,净化文化市场环境,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决定于
2012年5月至6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棋牌类网络游戏专项核查工作。本次工作
分企业自查和文化行政部门核查两个阶段,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对象
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并从事棋牌类网络游戏经营活动的企业。
二、工作要求
(一)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召开专门会议,重申有关规定,分析存在问题,明确核查要求,组织、督促本辖区内所有从事棋牌类网络游戏经营活动的企业,根据《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文化部令第49号)和《关于规范网络游戏经
营秩序查禁利用网络游戏赌博的通知》(公通字[2007]3号)的要求,认真检查
实际经营情况,如实填写《棋牌类网络游戏运营情况核查表》(见附件,以下简
称《核查表》),并于2012年6月10日前上交至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
(二)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对各企业上报《检查表》逐一进行核查,认真
填写核查结果,对在核查过程中发现的与要求不符的,应当责令整改,违法违规的应当移交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或公安机关依法处理。突出问题或典型案例可
通过媒体曝光。
(三)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就本次核查工作提交书面报告:(1)本辖区
内棋牌类网络游戏经营单位数量及地区分布情况;(2)各企业经营棋牌类游戏
数量及内容审查或备案情况;(3)核查的基本情况;(4)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查找涉赌率高的游戏种类及原因;(5)意见和建议。
(四)请省级文化行政部门于6月30日前将《核查表》及报告报送至文化
部文化市场司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一日
【宝家公司】可以办理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
文化工作通知 篇7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 (局) 、环境保护厅 (局)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局) 、文化厅 (局) 、林业厅 (局) 、文物局:
为进一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 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林业局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研究编制了《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现将该《规划》印发你们, 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 是增进国家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涵养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规划》的编制实施, 对于统筹加强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 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类型遗产面临的突出问题, 实现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 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划》要求, 在确保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 认真做好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 切实发挥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附件:一、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规划
二、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规划项目储备库总表 (不发地方)
三、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规划项目储备库分表 (分发地方)
二○一二年六月一日
国家“十二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文物局
前 言
本规划所称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 是指在科学研究、自然多样性保护、历史、艺术和审美角度具有国家意义的文化、自然或文化和自然混合型的遗产, 既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遗产, 也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遗产。根据我国现行保护管理政策, 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主要针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以及各类珍贵可移动文物。
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具有重要和特殊的价值:一是它们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美学信息, 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保护自然和文化多样性、传承古代文明、陶冶个人情操的重要资源基础, 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珍贵资源禀赋。二是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通常是一个国家特有的、与身份认同和国家形象密切相关的垄断资源, 是增进国家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是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 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
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文明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是世界上公认的遗产大国。根据遗产特性和管理部门的不同,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多个保护体系。为加强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 统筹不同体系的遗产保护工作, 集中财力物力, 突出重点、分类解决不同文化和自然遗产类型面临的不同紧迫问题和突出矛盾, 完善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基础设施, 改善保护利用条件, 提升遗产保护管理的整体水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 特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 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遗产保护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周边环境风貌得到了很大改善, 国家遗产地概念的提出, 从宏观层面系统、整体地对遗产地保护工作进行统筹规划, 对厘清遗产边界、推动不同类型遗产融合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范围得到扩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纳入遗产保护范围, 遗产的合理利用开始得到重视, 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尽管我国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大规模基础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建设性破坏问题日益突出, 遗产的保护利用设施总体上仍然短缺, 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新兴遗产类型的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不同遗产类型之间交叉重叠导致的多头管理问题也需逐步理顺。为统筹遗产资源的整体保护, 避免一些地区就遗产保护多头申请、建设内容重复等问题, 需要对国家珍贵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立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立足于保障遗产的永续利用、促进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方针, 以完善保护性基础设施和核心区域环境整治为重点, 加强规划、加大投入、科学指导、强化管理, 力争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 使我国各类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得到有效保护, 为我国悠久历史文明的传承、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延续、战略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坚实保障, 推动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事业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 保护第一、合理利用:
在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中, 必须坚持保护第一, 坚持把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放在首位, 坚持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在首位, 严格保护遗产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 根据遗产和环境承载情况, 充分开发遗产资源的文化、教育、科普、旅游等功能, 科学利用, 避免过度开发和盲目开发, 有效发挥遗产保护利用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 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针对不同类型遗产面临的突出问题, 统筹利用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投入, 实施分类指导。对那些价值特别突出、观赏性较强的国家遗产地, 要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上, 积极开发展示利用手段, 进行合理必要的设施建设;对广泛分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点解决保护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急迫问题, 进行抢救性保护;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镇村原有历史风貌的基础上, 重点解决街区及镇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 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点探索进行生产性保护传承、与旅游结合等动态保护方式。
(三) 互惠共赢、协调发展:
遗产保护工作必须同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纳入所在地城乡规划, 充分考虑遗产所在地居民的合理利益诉求, 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有机结合, 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促进遗产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互惠共赢。
(四) 统一规划、多方参与:
中央负责制定全国总体规划, 明确指导原则、支持范围和重点, 安排补助投资, 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地方根据中央规划要求, 制定具体项目保护方案, 落实保护资金和配套措施, 确保规划整体目标的实现。各级政府要依据遗产资源特点, 积极出台相关政策,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
(五) 完善法治、加强管理:
坚持依法行政, 不断完善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管理中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使保护和利用工作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善于利用先进技术手段, 不断拓展遗产保护和利用手段, 加强遗产资源管理水平, 增强监管能力。充实各级管理队伍和技术人员, 并与落实经费、完善装备等工作同步推进。
三、总体目标
通过规划实施, 统筹加强不同类型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 集中财力物力, 突出重点、分类解决不同遗产类型面临的不同突出矛盾;使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利用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遗产利用渠道进一步拓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存在的危及遗产自身安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具有较高科研价值的文物标本和珍贵可移动文物的保存保管条件得到提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街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性基础设施条件和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原有历史风貌得以保持, 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设施建设, 找到一些具有推广价值的非遗保护传承方式, 再造有利于非遗传承的社会环境;使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总体保护状况得到一个明显提升, 形成比较完善的保护体系, 实现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 主要任务和建设内容
一、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
重点完成200处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 (包括长城、丝绸之路、大运河三处包含多个遗产点的线性文化遗产) 的保护利用设施建设, 改善遗产地基础设施条件, 支持合理的展示利用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 提升参观接待能力, 充分发挥遗产地在科普教育、环境保护、爱国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看护管理用房、科普展示用房及设施;消防设施、安防监控设施;核心区内的历史环境风貌恢复 (含不协调建筑的拆除、整改, 居民点的调控搬迁, “三线”下地, 给排水铺设改造等) , 道路整修, 环境整治与景观绿化美化, 垃圾污水处理收集等;地质灾害防治;必要的参观步行道等;原则上不支持公路建设。
二、抢救性文物保护
重点解决59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临的最突出、最紧迫的保护问题, 改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状况。根据可移动文物分布特点, 全国统一规划布点, 依托于全国重点考古科研单位和保护单位, 新建或改扩建62个文物标本库房或文物展示用房, 满足观赏价值较低但研究价值较高的各类文物标本和重要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的集中保护、收藏和研究需要。
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必要的看护用房或保护展示棚、安防监控设施、消防设施、核心保护范围内重要部位的土地平整、排水供电系统、防洪工程、必要的护栏、界碑或界桩等。对于可移动文物, 主要是建设标本库房和保护展示用房, 并配备必要安防、技防及环境控制设备。
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重点解决20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街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设施建设, 消除安全隐患, 改善居民生活的公共设施条件, 保护当地居民的合理利益, 保持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村镇的生机和活力。
主要建设内容:在保持道路的历史格局和空间尺度基础上, 采用传统的路面材料及铺砌方式进行整修;对街区、镇村内的供排水管道、电力电信线路等进行改造, 架设路灯;配置消防栓、灭火器、消防水池等消防设施, 建设垃圾污水的收集处理、公厕等环卫设施;对街区、镇村的出入口、标志性建筑周围、驳岸、水埠、戏台等公共空间进行必要的景观环境整治, 对开放空间进行绿化美化。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筛选100个具备与旅游开发、生产经营、展示利用等进行有效结合的保护传承项目, 支持其进行生产性保护, 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方式和途径, 再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环境。
主要建设内容:针对处于旅游线路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中地区, 并已纳入当地文化旅游范围的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游艺杂技等适合表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设适当规模的室内小型剧场或者露天剧场。针对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药物炮制等适合开展生产性保护的项目, 结合当地相关的企业或个体生产者生产, 根据项目具体需求, 建设生产制作展示、传习培训等的准公益性场所。针对植根乡村的节庆活动、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 结合乡村文化大院、乡村公共文化场地等建设, 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表演场所。此外, 各地还可根据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 探索其他具有可持续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式。
第三章 项目储备库建设及项目管理办法
一、项目储备库建设
该规划实施项目储备库制度。
(一) 入库条件
1、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
包括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整体保护情况较好、自然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较高的重要遗产地。
2、抢救性文物保护:
已公布的2 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存在突出紧急问题、急需支持的项目;某一类型文物标本存量较大且具有较强的专业实力支撑的全国重点考古科研单位;拥有重要遗址遗存并出土大量珍贵文物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在已公布的11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街区、3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 选择保护性基础设施状况较差、急需支持的项目。
4、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已公布的1 2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选择艺术性、观赏性较强或具备一定生产性保护条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 入库程序
1、项目申报。所有申报项目, 需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按有关部门职责分工, 分别会同国土、环保、建设、文化、林业、文物等部门按项目入库条件严格筛选项目, 联合上报国家发改委。
2.专家评审。在各地申报的基础上,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土、环保、建设、文化、林业、文物等部门组织专家, 本着向中西部适当倾斜的原则, 对申报项目进行严格审核。
3.项目入库。专家审核符合要求的项目, 经全国统筹平衡后纳入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库。
4、考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的试点特点, 具体项目由各地根据本规划要求和当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 按年度研究提出,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文化部审核后确定。项目库中不列出具体项目名称。
二、项目库管理
经专家和部门审核, 入库项目共计1 170项。项目库实施动态化管理。规划实施2年或3年后, 对入库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实施情况对入库项目进行适当调整补充。对实施条件已经发生变化的或地方上已经先行建设的项目, 退出项目储备库, 所在省 (区、市) 按照项目入库程序补充申报项目。
三、项目管理办法
(一) 项目审批
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项目应符合遗产保护总体规划, 可研报告审批应严格遵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 履行规划、环评、土地预审等相关手续, 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 在可研批复前就建设内容征得省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同意。
(二) 资金申请
年度所需安排的具体项目和补助投资, 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 分别会同国土、环保、建设、文化、林业、文物等行业主管部门, 从规划项目库中筛选前期条件完备的项目, 提出年度资金安排建议, 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审核平衡后, 编制年度投资计划并按规定下达。
年度资金申请报告应按规定, 附项目的可研报告批复和省级以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关于项目建设内容符合保护规划、同意建设的批复文件, 以及项目真实性声明、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承诺。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应附国家文物局对建设方案的批复文件。入库项目在“十二五”期间无法按要求完成前期工作的, 不予安排。
(三) 资金管理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统筹规划, 整合相关资源, 认真做好资金使用和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 采取各项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要严格保证中央投资专款专用, 确保资金安全, 严禁挤占挪用。地方政府要积极承担配套资金责任, 保证各方面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四) 项目建设管理和监督检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建设情况进行抽查和评估, 并根据各地工作积极性和项目实施成效, 对规划项目库和中央投资安排作出相应调整。对切实重视遗产保护、积极加大投入、实施效果显著的省份, 将予以倾斜扶持。
各有关省 (区、市) 发展改革部门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和资金落实情况, 按时向国家发改委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报送规划执行情况。要进一步督促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指导和监管, 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监督检查和审计等工作。年度建设项目完成后,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验收, 并将有关情况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
第四章 补助标准和投资测算
一、资金来源
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地方申报情况, 符合申请入库条件的项目总投资超过160亿元。地方政府负责落实建设资金, 中央视各地财力予以适当补助。鼓励地方政府利用城投债、外国政府贷款等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二、中央投资补助标准和资金需求测算
考虑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的差异, 为更好发挥中央投资效益, 规划根据不同地区确定中央投资补助比例。
西部地区 (含东、中部地区享受西部政策的区域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项目:中央补助按75%控制, 其中西藏自治区、四省藏区和南疆三地州项目可视情况适当提高中央投资比例。
中部地区 (含东部地区享受中部政策的区域) 项目:中央补助按60%控制。
东部地区:中央补助按30%控制。
根据上述补助标准测算, 约需中央补助投资80亿元。考虑到实际安排资金的可能性, 根据每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总量情况, 逐年安排, 滚动实施。如储备项目在“十二五”时期不能按需安排, 则规划建设任务展期执行。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法规保障
“十二五”期间,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核心, 以《博物馆管理办法》、《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办法》、《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等专项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为骨干的法规保障体系, 完善行业标准和规范, 营造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遗产保护法律环境, 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组织保障
要加强国家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建立有效的规划协调机制, 做好遗产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之间的衔接。要研究建立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综合管理体制的可行性, 统筹协调保护区域重叠的不同类型遗产的保护工作, 逐步理顺管理机制。
三、人才保障
要进一步加强遗产保护工作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建立职业资格制度、定期培训制度和奖惩机制, 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 造就一批具备遗产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复合管理人才。要把遗产保护与青少年教育相结合, 进一步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建立遗产保护发展与学校教育、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相衔接的体制和机制, 寓教于乐, 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积极培养遗产保护志愿者, 同时也为遗产保护提供人才储备。
四、资金保障
“十二五”期间, 遗产保护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的设立, 将有力地保证本规划设施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同时, 要进一步完善以中央专项资金与地方资金相结合、鼓励和吸纳社会资金投入遗产保护的投资机制, 努力扩大遗产保护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 推动遗产保护设施建设规模由量变向质变的发展。
第六章 预期建设成效
本规划实施完成后, 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将主要取得以下成效:
一、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高。
规划完成后, 规划支持的遗产保护项目基本实现保护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防灾减灾设施比较完备, 道路、给排水、电力等设施达到满足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和旅游接待的需要。
二、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通过环境整治和必要绿化美化, 保护好特定空间格局和历史环境, 使遗产周边环境与遗产保护相协调, 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三、重要遗产的保护利用迈上一个新台阶。
通过重要遗产的保护和展示利用设施建设, 拓展遗产利用方式, 使珍贵遗产更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增强遗产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方式得到拓展, 传承环境进一步优化。
四、遗产保护成为促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文化工作通知 篇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与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于2012年7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首期“积极心理与学校文化建设高级研修班”,学员纷纷表示收获很大,希望多组织类似活动。为满足广大读者和学员的需求,“积极心理与学校文化建设”研修班将开办第二期。
本期研修班拟于11月14日至16日在宁波外事学校举行。这是一所致力于回归育人本质,关注学生发展和教师幸福的学校;这是一场全程感受特色的体验式研修。本次研修将以积极心理导入学校文化建设为理论基础和目标追求,以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师生健康幸福为己任,以解决问题、开阔视野、拓展人脉、丰富资源为研修特色。欢迎广大新老读者朋友积极参与,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承办单位:浙江宁波外事学校
二、研修内容
模块一:探索篇
积极心理学原理及其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基于积极心理的学校文化建设新思路;
学校文化建设及其心理动力;
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引领师生幸福成长;
学校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及积极品质形成的影响……
模块二:体验篇
由宁波外事学校校长陪同参观教学楼、剧院、实训楼、图书馆、荣誉墙等,寻找这些典雅大气的建筑背后的理念和文化;
从饱含教育哲思的各类手稿中,感受一位校长对教育的信仰和激情;
在舒适的教工餐厅、咖啡馆用餐、休闲,体验外事学校教师如何幸福工作、品质生活;
与师生座谈、交流;观摩艺术教学,感受学生阳光自信、富有教养的精神风貌;
从校徽、校服、路标、文化杯、文化笔乃至纸巾盒等细节中感受其高雅的品位、对完美的追求以及国际化的品质……
三、授课专家
此次研修拟邀请学校文化和积极心理领域权威专家和一线知名校长,以及知名企业家,部分专家简介如下: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教育学·心理学学部召集人。
林崇德教授长期致力于思维理论研究。在过去的30余年中,林崇德教授围绕儿童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开展了大量有关中小学生智能促进的研究。这些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高了教育质量,也促成了思维理论领域的重大突破。林崇德教授以这些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思维(认知)结构理论。
林崇德教授科研成果颇丰。先后主持了10余项国家社会科学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项目,发表的文章被SCI和SSCI收录20余篇(既包括发表论文,也包括会议报告,这些会议报告被SSCI收录),被CSCI和CSSCI收录200余篇;先后出版专著共16部;曾组织全国400余名心理学家主编了630余万字的《心理学大辞典》;组织全国重点高校和中科院心理所等单位从事临床、医疗、教育、管理、工程等应用心理学研究的12个领域的专家耗时8年编写了12本应用心理学教材;组织国内知名发展心理学专家翻译800余万字的《儿童心理学手册》,在心理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郑杰
原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十佳青年校长,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十大读书成材标兵。近年来,郑杰校长致力于学校重建,在北郊学校尝试建设现代学校文化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他对社会转型期校长角色变迁、教师身份变化、学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师生的生命质量与人生幸福等问题,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思考和实践,因其观点新锐而独特,被称为“另类校长”。 曾因致力于学校重建,大胆尝试现代学校文化的改革,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著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没有办不好的学校》《给校长的建议》《学校的秘密》等。
任俊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国际极心理学会理事。任俊教授主要从事积极心理学研究,近年来曾先后在国外SCI\SSCI、国内CSSCI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大部分论文都和积极心理学相关。主要发表的杂志有《中国科学》(英文)、《科学通报》(英文)、《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Europe’s Journal of Psychology》、《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新华文摘》、《心理科学进展》等,并出版个人专著、译著多部,与积极心理学有关的主要有《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专著)、《积极心理学》(专著)、《认识自己 悦纳自己》(译著)等。
2005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7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进步奖”,2011年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马健
著名心理咨询师、知名心理专家、电视媒体公众人士。 1985年自河北名校正定中学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先后学习化学、经济管理、教育共计8年,获取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学士、教育学硕士学历学位,于北师大工作10年后提出辞呈,正式签约银汉传媒、优扬传媒等媒体制作公司,以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多档电视节目的录制工作,担任心理嘉宾。
参与的电视栏目主要有: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广角》《选择》《魅力周末》《你该怎么办》《生活一点通》《生活实验室》《生活面对面》;青少频道《谁在说》;卡酷卫视《宝贝星计划》;科教频道《养生堂》《第三调解室》;文艺频道《你好先生》;云南卫视《养生汇》;陕西卫视《见招拆招》;辽宁卫视《瞭望评辩天下》;山东电视台《齐鲁开讲》;贵州卫视《亮出你的底牌》;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宝贝一家亲》;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大仓库》;光线传媒《养生一点通》等。
长期为前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交通部党校、中央党校等高校进修学习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们讲授心理学课程。每年课程总量百余场次。同时为一些上市公司、国家机关等大型企事业做心理健康的讲座。
俞毅
宁波外事学校校长,全国学校文化管理示范校长、浙江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宁波市名校长、北京师范大学特级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宁波市首批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
作为一位富于事业激情和人文情怀的校长,俞毅提出了全新的职教理念——“品质职教”。倡导回归育人本质,满足多元需求,支持学生生涯发展,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新类型;致力于构建人本共享的学校组织文化,为中国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作出新的示范。这些理论和实践成果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及北师大、中央教科所等专家的高度认可;《中小学校长》《职业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等进行了长篇的刊载和报道。
俞校长多次受邀至北师大进行专题讲座,引起热烈反响;两次受邀至成都讲学,获成都市副市长的高度认可。10余篇科研成果获浙江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中职国际化合作办学的实践探索》等20余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四、研修时间、地点
1. 报到时间:2012年11月13日
研修时间:2012年11月14日—16日
2. 报到、研修地点:宁波外事学校
五、研修费用
1. 学费:1980元/人(含授课费、午餐费、资料费)。
2. 外地参训人员可协助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六、考核与证书
学员完成研修内容并经考核合格的,将获颁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具章的结业证书;并可在北师大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网页(http://www.scett.bnu.edu.cn/)上查验证书。
欢迎学员围绕研修内容提交论文,题目自拟。论文要求:(1)符合本次会议相关主题要求,且未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2)论文内容应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作者及其单位、邮编、电子邮件地址;(3)论文提交邮箱 xljkzz@vip.sina.com。会议将在了解学员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提交论文的质量决定是否结集出版,优秀论文可推荐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发表,相关事宜将在会后另行沟通。
七、其他事宜
凡参加研修的学员,均可提交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与会专家将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解答、分析,现场进行交流互动。
凡参加研修的学员,每人须携带免冠照片1张(注明单位、姓名及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复印件1份。
八、付款方式
开户行:宁波银行段塘支行
户 名:宁波珐诗外国语培训中心
账 号:23040122000003587
九、报名及联系方式
北师大继教学院 栾老师 010-5880789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 王老师 010-88810835
宁波外事学校 曹老师 0574-87645930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文化工作通知 篇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
近年来,我国网络游戏市场快速发展,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网络游戏原创精品不足、产品结构单
一、文化内涵较低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网络游戏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一些网络游戏企业受利益驱动,片面追求游戏粘着力,甚至以血腥、暴力、色情、赌博等低俗和违法违规内容吸引用户,给消费者尤其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为切实改进和加强网络游戏内容管理,落实网络游戏管理责任,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网络游戏经营单位自我约束机制
(一)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提高网络游戏产品的文化内涵。网络游戏产品和服务承担着娱乐、审美、教育、交流等重要的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游戏的研发运营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服务。
(二)改进游戏规则,调整产品结构。网络游戏企业要根据国家文化发展需要和市场走向,创新游戏规则,丰富游戏内容,调整产品结构,改变以“打怪升级”为主导的游戏模式,对游戏玩家之间的“PK系统”、“婚恋系统”等进行更加严格的限制,采取技术措施,加强对未成年玩家的注册指导和游戏时间限制。
(三)专设机构人员负责产品内容自审自查。网络游戏运营单位要设立专门的内容自审机构负责游戏产品内容的管理,组织产品策划、研发、运营人员进行政策法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在网络游戏产品研发、申报、上线运营前对产品内容进行自审自查,保障网络游戏产品内容的合法性。内容自审机构的负责人应由经过文化部门培训的人员担任。
(四)健全企业负责人培训考核制度。文化部将制定《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负责人培训考核纲要》,在两年内对包括网络游戏企业在内的网络文化企业负责人及研发、运营部门负责人进行培训考核,将国家的管理要求内化到企业管理之中。
二、完善网络游戏内容监管制度
(五)加强对进口和国产网络游戏内容的审查备案管理。文化部将进一步调整充实网络游戏内容审查机构和人员,完善网络游戏审查技术要求和工作流程,并根据网络游戏产品发展变化,修改完善内容审查细则。
(六)实施网络游戏研发技术引导工程。制定技术标准,建设游戏开发及工程管理规范,为国产原创网络游戏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带动国产精品网络游戏的研发生产。评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的优秀网络游戏产品,鼓励思想性强、趣味丰富、具有教育意义的网络游戏开发运营。
(七)落实网络游戏经营主体属地管理。省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从事网络游戏经营活动的企业开展一次全面的梳理,一是要实地检查其是否取得文化部核发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是否严格按照许可证载明的经营范围进行经营;二是要实地检查网络游戏经营单位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网络游戏产品审批或备案手续、落实内容自审制度、运营规范制度;三是要加强对网络游戏经营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内容审查人员的政策指导,分期分批开展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培训;四是要严格审查申请从事网络游戏经营活动单位的资质,在初审工作中加强注册资本及股东结构的审核,对申请网络游戏经营资质的企业要在营业执照、章程以及股东证明材料、注册资金等方面加强审验;凡不符合《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所要求条件的,一律不予受理。
(八)加强网络游戏产品内容的跟踪监管。省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网络游戏经营单位的网络游戏产品运营情况逐一进行网上巡查,巡查内容包括:网络游戏故事背景、情节语言、地名设置、任务设计、经济系统、交易系统、生产建设系统、社交系统、客服系统、对抗功能、角色形象、声音效果、地图道具、动作呈现、团队系统等方面,产品内容不得含有《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或其他法律法规所禁止的内容。检查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及时上报。
(九)突出重点,坚决封堵违法网络游戏。各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要重点查处以下违法网络游戏及其经营行为:利用互联网对运营的网络游戏产品进行格调低俗的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运营宣扬低俗、色情、赌博、暴力等内容的网络游戏产品;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网络游戏经营活动;提供未经文化部批准进口的网络游戏产品;运营国产网络游戏产品未按规定备案的;向未成年人提供虚拟货币交易、在用户直接或变相投入现金或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的前提下,采取随机抽取等偶然方式使用户获取游戏产品和服务的;非法提供网络游戏“私服”、“外挂”等。要积极会同通信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落实对违法经营单位的行政处罚。同时,将行政处罚和技术监管相结合,对提供违法网络游戏的网站通过技术措施予以封堵。
(十)加强管理与执法责任追究。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要落实管理责任制,根据本地区网络文化市场状况配置专门力量,加强互联网文化管理知识技能学习,提升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并将网络游戏管理作为工作重点纳入到对综合执法机构的考核之中。
三、强化网络游戏社会监督与行业自律
(十一)完善社会监督制度。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建立学校、家长、媒体、社会紧密配合的综合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协调小组的重要作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提升网络游戏监管水平。根据舆情和举报情况,定期组织教育工作者、消费者、有关部门以及新闻媒体等各方面代表对特定网络游戏产品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向社会发布。
(十二)加强行业自律。加快筹建全国及地方网络游戏行业协会,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公约,引导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增强社会责任感,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自觉为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作出贡献。
特此通知。
【文化工作通知】推荐阅读:
关于积极做好文化系统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10-25
【财政】关于做好2011年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06-14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08-01
文化站文化工作总结05-31
文化工作11-24
乡镇文化工作07-15
文化工作现状06-07
军队文化工作06-08
文化工作意见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