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论文 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共4篇)
高中德育论文 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 篇1
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
加入教师这个队伍以来,我深感师德的重要意义,它不应只作为一种品质存在于我们心中,更应该作为一种实践,融入路途漫漫的教学生涯里,让我们为之上下而求索。正所谓,“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在我看来,爱学生,为学生,是实践师德的重要主旨。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教无类”的平等思想可以说是真正渗透到了教育实践中来。社会赋予我们教师“平等、博爱”的新责任,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从爱人育人的主旨出发,投入教学工作中,以自身实践为平台,赋予“师德”更多的含义。同时,广大的教师队伍也正在将“博爱”精神投入到教育行为的方方面面之中,使之具体化、生动化——“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用心培植每一株花草,让它们在成长中充分感受阳光的沐浴;细心引导每一叶小舟,让它们在航进中探知灯塔的指引。而这一切,都是我们,每一个青年教师所应当去努力学习和付诸实践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历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初变,虽然很多方面还未脱稚嫩,却也让我容易贴近学生群体,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搭建师生关系的桥梁。高中阶段,无疑是学生个性趋于呈现的年龄阶段和心理阶段,有些同学学习信念比较坚定,自制力强;有些同学正则处于迷茫时期,心理和情感系统缺乏稳定性,对高中的适应情况不尽如人意。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呢,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学生在心理上都希望得到师长的理解、肯定与关怀。在把握这些问题上,因材施教和平等博爱的原则是关键。
“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首先是教育责任的内化意识,其次是教师博爱之心的外化行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道独特的景致。将学生放在心上的同时,我们还要将爱播种在学生的心里,这样才能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这就说明,真正的教育需要我们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世界,想其所想,方能解其所惑。
我愿做一棵守护学生的树,让教师的一生站成永恒。等待冬去春来,没有悲伤的姿态。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将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与他们一起精耕细作、不怠不狂。让遇见,成为彼此幸福的开始!
高中德育论文 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 篇2
“好教育”,就是把学生放在心上的教育。
这样说当然是有针对性的。时下,有的教育,是把上级检查放在心上,学校的工作重点就是迎接各种各样的验收和检查;或是把时髦的理论放在心上,思考教育从抽象的原则、理念出发……凡此种种,唯独没有或者很少想到我们每天面对的学生———尽管现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口号喊得很响亮。
把学生放在心上,就是怀着一颗童心和爱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为他们提供成长所需要的教育,并为此付出教育者的情感和智慧。当然,这里的学生是指学校里的每一个学生,而不是专指那些成绩好的部分优等生。因此,如果要准确表述,“好教育”应该是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的教育。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来是所农村学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现地处城郊结合部,学校88%的学生都是当地农民的孩子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生源复杂,既有天赋很高、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天资平平、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如果学校仅仅抓升学率,只需把主要精力用于那些“尖子生”身上就可以了。但是当我们看到有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有学生中途辍学去打工,我们的良知开始不安。如果只把成绩好的学生放在心上,而冷落了其他学生,这就是典型的教育不公。于是,我们根据学生的意愿,开设不同层次的特色班,建立几十门选修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以发展兴趣,培养特长。到了初三,学校会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强化升学训练,鼓励他们冲刺重点高中;同时也会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相关专业培训,让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升入职高,学得一技之长。“把学生放在心上”,对学校来说,不应该只是一句动听的口号,而应该体现于课程设置中,让每一个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都感到有奔头。
把群众放在心上观后感 篇3
为深化党员干部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全体党员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4月28日,我们梨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全体党员集体观看了《把群众放在心上》等三部专题片。通过组织观看
创新形式,保证全员学习。本次活动通过全体党员在局机关会议室集中观看专题片,这样灵活的学习方式,明确了学习的范围,减轻了所有党员的学习压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形成了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明确要求,提升学习效果。在观看专题片前,党总支书记张文霞同志对全体党员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认真观看,深刻领会专题片的精神内涵;二是做好笔记,确保学习教育环节扎实推进;三是撰写心得体会,结合工作实际多分析多思考,使学习取得实效。精选内容,确保学习质量。此次活动所选的两部专题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形式深刻揭示了群众路线在党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坚持群众路线永不脱离群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课报告》这部专题片中通过上党课的形式,告诫党员同志要坚持群众路线,坚决反对“四风”,不断强化首都意识,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把群众放在心中》这部专题片则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所处的历史位置,强调了人民群众所发挥的历史作用,用党史证实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关系,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和核心价值。通过观看专题片,局队全体党员对于党的群众路线
高中德育论文 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 篇4
“人民是衣食父母,群众的事情比天大。我们一定要时刻把百姓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尽心尽力惠民生,尽职尽责促和谐,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让全省人民更加幸福安康!”张庆黎同志在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的这段讲话,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在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征程中,全省党员干部一定要牢记这一要求,常怀为民之心、善谋为民之策、多办惠民之事。
时刻把人民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是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本色的内在要求。
时刻把人民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是一种责任。从大处来讲,担当起这一责任,是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从具体工作看,担当起这一责任,是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必然要求。全省党员干部只有真正担当起这一责任,不断让群众得实惠,才能使经济强省建设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才能最大限度为全省的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时刻把人民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最重要的是有所作为,把这种情怀体现在行动上,把这种责任落实在工作中。
要有所作为,前提是真正了解群众“冷暖”何在、“安危”为何。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群众利益越来越多样化,利益诉求的变化速度也越来越快,党员干部只有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才能真正搞清不同群众的不同关切。否则,就难免犯“想当然”的错误,闭门造车,无的放矢,结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做无用功,既不能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更无法得到群众的认可。
要有所作为,关键是善谋为民之策。这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勤于学习,特别是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不断提高“造福于民”的本领;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全面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规律,善于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等多种手段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克服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等错误观念和行为,牢固树立抓根本、打基础、利长远的思想,真正做到在解决群众具体困难的同时,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根源所在,并千方百计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要有所作为,最重要的是狠抓落实。狠抓落实是重要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抓认识很必要,抓落实更重要。抓认识不落实,只能让高谈浪费许多时间,让阔论耽误许多事情。抓工作不落实,只能是纸上谈兵,前功尽弃。做其他工作是这样,关心人民群众冷暖安危、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也是如此。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把中央、省委的各项惠民政策和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立党为公的情怀,担负起执政为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