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教学改革

2024-10-22

第三节教学改革(共10篇)

第三节教学改革 篇1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母亲河——黄河的基本知识, 要求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 并拥有综合分析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本节课对我们地处西北地区的学生具有难度, 作为教师, 我必须让抽象的黄河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并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拨动他们纯真的爱国之情。让本节课成为同学活动充分, 思维活跃, 快乐合作, 课堂高效, 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代表课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读图完成黄河基本知识整理; (2) 能分析理解黄河对我们的贡献; (3) 能读图分析出黄河之患的由来; (4) 能设计一两条治理黄河的科学方案。

地理能力目标: (1) 可以徒手绘制黄河简图; (2) 学会使用黄河水系及地形图。

德育目标:激发同学们对黄河的忧患意识, 体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情及教学设计

八年级的学生长久以来仍把地理学习当作“副课”对待:上课应付, 学习不积极, 兴趣不太浓厚, 被动学习状态比较明显, 地图的使用能力较差。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鲜活、趣味性的图片, 刺激他们的直观体验;通过反复地读图、用图练习, 利用地图串联知识, 以图带练, 轻松掌握黄河知识。同时抓住中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 设计一系列能够使学生个性得以张扬, 潜能充分发挥的教学活动, 满足每位学生的参与欲望,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地理知识, 学会实用的地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先播放黄河的图片, 配以背景音乐使学生对黄河产生感性认识, 然后通过组织同学们吟诵黄河诗词, 引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唤起在我们心中都深藏着的那一份浓浓的黄河情、中国心!

1. 黄河知识知多少

首先出示黄河水系图, 利用导学案,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竞赛形式, 完成黄河基本知识的自学整理总结, 通过学生活动, 基本了解黄河的概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整理、讨论、归纳总结,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及能力, 养成用图、析图的良好习惯, 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2. 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

首先给出图片, 利用导学案关于黄河不同河段特征的引导, 总结出不同河段特征, 认识到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思考, 增强自信心。

3. 师生小游戏

(1) 徒手一笔绘黄河 (利用稿纸和电子白板小组合练, 先描画, 再以手指代笔, 快速描绘, 做到心中有图) 。

(2) 快报黄河站名 (主要的水电站和地名) (3—4位同学上台指图、大家模拟黄河旅行报站名, 老师加大梯度和难度)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读图、绘图活动突出了地理课“图不离手”这一特点, 给他们创设“活动情境”建立脑海地图, 做到心中有图, 以图记忆。

保留一份同学们绘制的最佳干流示意图, 为后面的游戏做素材。

4. 讲解黄河之功:发电、灌溉、塑造、旅游

小活动:请你来当小老师!同学上台讲解导学案中的选择题, 充分让同学展示, 让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示、互动的舞台。

5. 黄河的忧患、产生原因及治理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 得出黄河的主要灾患, 并讨论这些忧患是怎样产生的, 使学生了解地上河的成因和危害, 观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状况, 并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植被稀少、人为破坏等) 。引导同学们通过合作、研究, 提出对黄河治理合理科学的建议, 拓展知识容量和深度, 理解中国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探究治理黄河的方案, 这是本节课重点内容, 通过各小组协作式学习,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 每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断流, 同学们也提出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 发展节水农业, 节约用水等方案。学生通过自己分析、解决问题, 真正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顺利完成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6. 我为黄河治理献建议

黄河已是伤痕累累, 为黄河治理献建议, 把小组的最佳方案以小标签的形式贴在黄河干流示意图上, 让母亲河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美!

五、课后反思

第三节教学改革 篇2

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

课程标准(2011版)对“水的净化”的要求:(1)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3)初步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教材设计了三个实验:蒸发水、鉴别硬水和软水、过滤,介绍了硬水的危害、过滤的操作流程和要领、活性炭的吸附功能、蒸馏水的制作原理。

学生对水很熟悉,对饮用水的来源也有耳闻,但对于“水的净化”具体方法、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等专业知识却并不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净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学会硬水与软水的简单鉴别方法,了解硬水对生活的影响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初步了解过滤的原理,学会过滤。

(3)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水的净化过程,树立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常见的水净化方法及原理,掌握过滤的操作方法。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一杯从大运河中取来的水。

自来水厂从大运河中取水经过处理后变成了我们能喝的自来水。其中处理的过程有哪些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水的净化”。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常识入手,激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亮标】

刚才“学习目标”中提到了一些净化水的名词,它们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49-51,了解几种常见净化水的操作和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教材,学生初步认识几种常见净化水的操作。学生能看懂的教师就不讲或少讲。)

【活动一】

小组合作:利用老师提供的仪器和材料,模仿教材中的操作把大运河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过滤掉。

对比每组得到的滤液,引导学生交流过滤时的操作心得,小结过滤要领“一贴、二低、三靠”(详见教材P50“方法与提示”)。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教材,自主完成实验,让学生体会过滤操作中一些注意事项的实际意义。学生先动手实践,再提醒规范,能加深对相关操作要领的理解。)

【活动二】

播放视频,了解明矾在净水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使用明矾进行化学沉降,所需时间较长,不利于课堂探究。用播放视频的方式,放大相关影像,现象明显,印象深刻。)

【活动三】

过滤得到的水中还有有色、有臭味的物质,该怎么办?

向装有活性炭的烧杯中倒入红墨水,振荡,倒出液体,与红墨水颜色比较。

介绍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一汤勺活性炭的内表面积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设计意图:活性炭的吸附实验没有实验操作要领,所以采用教师演示实验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功能。)

思考:

自来水厂在生产自来水时还要通入氯气或其他消毒剂,目的是什么?

家中常常把自来水煮沸后再喝,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氯气消毒,水煮沸软化、杀菌包含的知识比较深,不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知道这两个过程也是净化水的方法即可。通过煮沸水时产生的现象,引出硬水的概念。)

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硬水?怎样检验硬水?硬水有哪些危害?

介绍软水。提醒:软水是不含或少含含钙、镁的物质的水。

【活动四】

小组合作:利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提前给每组准备两瓶没有标签的液体(一瓶是氯化钙溶液,一瓶是氯化钠溶液),装有肥皂水的滴瓶,试管。

汇总每一组的实验结果,提醒实验时应注意控制变量。

(设计意图:关于硬水的概念、检验方法、危害,教材中已讲的很清楚。关键是学会操作,感知实验现象。)

【活动五】

小组合作:用玻璃棒蘸取活动四中检验出来的软水,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玻璃棒上的现象。

提醒学生:软水不等于纯水。自然界中没有完全纯净的水。可以采用蒸发的方法将溶于水的物质析出来。

如果把蒸发生成的水蒸气液化,就得到了蒸馏水。蒸馏装置如下:

蒸馏水是软水吗?

(设计意图:在探究软水中可能含有其他可溶性物质的同时,了解蒸发操作。认识蒸发装置、蒸馏装置。)

【小结】

你学到了哪些净化水的方法?净化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学以致用】

展示课堂开始出示的运河水,用“生命吸管”直接饮用。出示生命吸管的构造,思考能直接饮用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生命吸管”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热情,引导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

第三节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明确社会行为的特征;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通过信息交流的探究活动,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合作、创新等能力。

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动物的社会行为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探究活动的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及实施。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文字、图片、录像等)

学生: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文字、图片、录像等);仔细观察动物的社会行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展示动物图片)同学们在片中都看到了哪些动物?

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这些动物中有哪些是群体生活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你们还知道别的群体生活的动物吗?

学生:还有狒狒、蜜蜂、蚂蚁等。

教师:(播放蜜蜂群体生活的录象)群体生活动物与独居的动物相比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学生:蜜蜂是群体生活的动物有一只蜂王,专门负责产卵,还有少数雄蜂专门与蜂王交配,而工蜂占大多数,它们负责采蜜、侦察、守卫、清理蜂巢和饲喂小蜂等工作,非常辛苦,可见它们是有明确分工的。

教师:(展示白蚁群体生活图片)白蚁的群体生活有什么特点?

学生:白蚁的群体生活与蜜蜂一样,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教师:(展示狒狒群体生活图片)狒狒群中的首领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它会成为首领?

学生:身体最强壮。

教师:那它有哪些特权?

学生:它可以优先享有配偶、优先享有食物和巢所,并负责指挥整个群体 教师:狒狒群体生活与独居的动物相比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狒狒群是一个大家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不同,排成等级次序,形成“等级社会”。作为首领的雄狒狒负责指挥整个群体的行为,其它成员都要听它的。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不管是蜜蜂,蚂蚁,还是狒狒等,只要是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教师:蚂蚁也是我们熟悉的动物,请同学观看蚂蚁生活的录象,你们能区别出蚂蚁家族有哪些成员吗?各有何职能?

学生:腹部膨胀自己不能动像大肉虫似的是雌蚁。还有雄蚁、工蚁和兵蚁。

教师:为什么雌蚁的腹部那么大?

学生:里面应该有很多卵,这样就可以生出许多小蚂蚁,使种族可以延续。

教师:为什么许多动物都要群体生活呢?群体生活对动物有何意义?

学生:因为它们的单个力量不足以使自己和其它动物抗争,容易被伤害,所以只好借助于群体的力量。还有的动物如猴子,可联合起来以防不测。

教师:社会行为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食物、敌害以及生存条件等的适应。

教师:(展示两只蚂蚁共同搬运食物的图片)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那么动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

学生: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都可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教师:人类了解了动物的一些特征以后,有什么用呢?请阅读书p41。

学生:人们利用昆虫间的气味通讯,如性引诱剂,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教师:可见了解动物的行为是非常有意义的。

教师:信息交流对于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非常重要。(播放蚂蚁的信息传递)学生观看后,探究动物间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请同学们阅读书p39—41,参考其中的探究活动,小组合作找到本组感兴趣的动物,提出问题,探究动物间是怎样进行信息交流的。希望同学们走进大自然去认真的研究。两周后我们把写好的探究报告带来进行交流和评比。学生:(课后完成探究活动)教学反思:

第三节教学改革 篇4

1.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细胞周期的紊乱导致癌变 2.了解我国的癌症防治 3.关注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细胞癌变的过程;癌细胞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致癌因子与癌症发生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癌症这个词最早是由“医学之父” 希波克拉底在2400年前提出的。在希腊语中,癌症是指“螃蟹”,因为癌症的可扩散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螃蟹那钳子向四处张开时的样子。

傅彪:著名演员,人称“冷面笑匠”.1963年9月27日出生,大器晚成的他是这两年中国影坛最红的男影星之一。代表作有《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甲方乙方》、《没完没了》、《幸福时光》、《一声叹息》、《大明宫词》、《考试一家亲》《老爸向前冲》等.荣获2001年“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2002年第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被大学生评为最佳男演员.2004年8月27日确诊为肝癌晚期,9月2日成功进行肝移植手术,出院后因忙于工作,过度劳累,病情恶化,于2005年8月30日去世.享年42岁.丛飞:1969年10月生.青年表演艺术家, 从1994年起,丛飞开始用演出所得资助贫困山区的孩子,共资助178人,累计捐助款近三百万元,而自家却欠下17万元的外债.被深圳市政府授予深圳特区“爱心市民”称号.2005年4月被诊断为胃癌晚期.在叙述癌以前,首先对“肿瘤”加以说明。肿瘤是身体的一部分细胞与机体的其他组织生长不协调,表现为任意地、无节制地增殖分裂,增长成一个大的组织块则为肿瘤。

肿瘤有良性的又有恶性的。良性肿瘤逐渐增长时仅是压迫周围组织,而恶性肿瘤除了压迫以外还可以向周围浸润,也就是肿瘤组织不断侵入周围组织,这种恶性肿瘤就称为“癌”。

(二)、癌细胞的形成

(1)致癌因子

引发细胞癌变的环境因素称为致癌因子。致癌因子包括

物理致癌因子(如紫外线、X射线等)、化学致癌因子(如烟草、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等)病毒致癌因子——致癌病毒

1911年科学家就发现一种能够使鸟类结缔组织长出肿瘤的病毒——劳氏肉瘤病毒(RSV),它是第一个被发现导致癌症的病毒。到20世纪50~60年代,科学家陆续发现更多可使哺乳动物得病的肿瘤病毒。

(2)致癌因子与癌症发生

①事实:

一些科学家对某些致癌因子的致癌作用作出了如下评价(表5—1)。

表5—1 几种环境因子致癌的评价

②分析:

生活方式与癌症发生的关系:烟草、酒精、膳食、传染、污染等因素引发癌症,在癌症死亡中占较高比例,特别是烟草对健康威胁很大。(3)致癌基因

①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

Ⅰ.病毒癌基因

在致癌病毒中找到与致癌直接相关的基因,称为病毒癌基因,RSV中的癌基因定名为src基因。

Ⅱ.细胞癌基因

起初认为,病毒把癌基因带入寄主细胞,使寄主细胞发生癌变。后来发现,未感染的寄主细胞中,用分子杂交技术居然也能找到与病毒癌基因相近的核苷酸序列,称为细胞癌基因。②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Ⅰ.原癌基因

很多原癌基因的产物都是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的调控因子(人的多种癌细胞中已经证实原癌基因发生了变异)。原癌基因的变异是正常细胞癌变的主要内因。

Ⅱ.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的产物也是正常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一类调控因子。如果分裂中的细胞出现异常,它编码的蛋白质往往在细胞周期的特定时期阻止细胞周期的进程。

抑癌基因突变,丧失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就会导致细胞周期失控,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引发细胞的癌变。

(4)各种致癌因子通过改变正常细胞中遗传物质的结构或功能而诱发细胞的癌变

(三)、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主要特征

①脱分化

当细胞癌变时,那些处于分化末端的细胞似乎又逆行回去,失去分化后的特性,恢复分裂增殖的能力,这种情况称为脱分化或去分化。②无限增殖

正常细胞经过一定次数的分裂,就走向衰老和死亡。癌细胞却能无限增殖,在体内表现为长成肿瘤,在体外培养中能无限地传代下去。

③失去接触抑制现象

正常细胞生长到与邻近细胞相接触时,其运动和分裂都停顿下来,称为接触抑制现象。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在与邻近细胞相互接触后,仍不受抑制持续进行,因此可以长成细胞团块。

④对生长因子需求降低

正常细胞在体外培养中,除各种营养成分外都要加10%血清。血清提供细胞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多种生长因子。而癌细胞在血清浓度很低的情况下也长得很好。

⑤细胞骨架紊乱

癌细胞的细胞骨架结构异常,排列紊乱。

⑥细胞表面和黏着性质改变

癌细胞的细胞表面发生很大变化:失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出现一些新的表面抗原;脂双层结构改变,糖蛋白的糖链结构变化,在膜中运动性能增强,癌细胞容易被凝集素凝集;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改变,导致细胞之间的黏着性减弱,容易发生迁移扩散。(2)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肿瘤一般是指动物体内的某些细胞失去分裂调节控制机制而异常增殖所形成的组织肿块。肿瘤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①良性肿瘤

只快速增殖而不扩散、固定于某一组织部位的称为良性肿瘤。②恶性肿瘤

既快速增殖又使肿瘤细胞发生扩散转移到其他组织部位,在新的组织部位继续异常增殖的,称为恶性肿瘤,一般把恶性肿瘤通称为癌。③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癌)比较表。

3.多数人接受的细胞癌变的一种理论图解

(四)、我国的癌症防治

(1)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利于癌症防治工作的大力开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相结合)。(2)医学专家们针对我国的国情提出了“癌症的三级预防”策略。①一级预防: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

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是预防癌症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例如,近年来肺癌的增加与吸烟、大气污染有关。为使空气清洁,保障健康,在医院、会场、剧院、幼儿园、公共汽车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又如,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某地居民肝癌发病率高是和饮用水被藻类毒素污染等有关。说明饮用水净化处理很重要。

职业性致癌因子的危险性很大,如石棉能致肺癌,职业性接触联苯胺会引起膀胱癌等。对接触致癌因子的职工,应定期体检。对于存在致癌物或可疑致癌物的地点,应定期监测,尽力防止污染环境。②二级预防:防止致癌因子影响

致癌因子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例如,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胃癌的发生率在下降。研究表明,这与改善营养素、改进食物的烹调和保存方法有关。不采用霉变的大豆、大米、花生、玉米、高粱制作食品,可以避免黄曲霉毒素侵入人体;不吃烧焦的鱼肉食品,可避免摄入氨甲基衍化物等致癌物。多吃大豆和豆制品,能减少患结肠癌的危险。③三级预防: 高危人群早期检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重要的预防原则,也是开展癌症筛查、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以及自我监护的有效措施。

高危人群包括癌症高发地区的、有明显家族史的、因职业而接触致癌源的人群。监测高危人群以达到早期检出的目的非常重要。例如,肝硬化患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应通过定期随访监测,尽早发现癌变。普及防癌知识,进行普查和自查,及时发现癌前病变非常重要。

(3)治疗癌症的方法

目前一般采取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手术切除等方法。①放射治疗

癌症的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指用放射线治疗癌症。在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人发现镭之后,放疗很快就用于临床治疗癌症,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大约70%的癌症病人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放疗的方法

②化学治疗

癌症的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指运用药物治疗的方法。Ⅰ.化疗对人体全身具有治疗作用。化疗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扩散或缓解癌症引起的症状,甚至可以消灭已扩散到全身各部位的癌细胞。Ⅱ.大约有90多种化疗药物被用于癌症治疗。

Ⅲ.治疗癌症的大多数药物的设计:阻止有丝分裂间期DNA的复制或分裂期纺锤体的形成。例如,长春新碱和紫杉醇能阻断纺锤体的形成。由于细胞增殖具有周期性,因此在癌症治疗中,在每天特定的时间给病人服药,能更有效地提高药物杀伤癌细胞的能力,同时,又能减轻药物的毒性。

③手术切除

癌症的手术切除仍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优点: Ⅰ.能最快地切除癌症原发病灶,对早期癌症的治疗效果较好;

Ⅱ.对放疗、化疗不敏感的癌症,如胃癌、肠癌,手术切除更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课堂小结

癌症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在细胞基因组中,与肿瘤发生相关的某一原癌基因的突变,并不马上形成癌变,当多个基因发生变异时才有可能使相关细胞逐渐显示出癌细胞的特征。人类在与癌症的抗争中,逐步积累了治疗癌症的经验,研制出有效的抗癌药物,形成了多种科学的治疗方法。对于癌症的治疗,目前一般采取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和手术切除等方法。

板书

第五章

第三节 关注癌症

一、癌细胞的形成 1.引发细胞癌变的原因 外因:致癌因子

内因:原癌基因和致癌基因的变异

2.原癌基因和致癌基因的变异引发细胞癌变的机制

二、癌细胞独有的特征

第三节___大气压强 教学案 篇5

第三节 大气压强 教学案

温馨提示:此材料是教师讲课的教案,学生学习的学案,上课时的笔记,课后复习的资料,请同学们装订保管。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及产生的现象。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及变化。

4、知道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及产生的现象;

2、知道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学习方法:认真研读教材、实验探究,从而完成导学案。课前预习: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 ,简称。2.、空气具有 ,所以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4、准确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是。

5、1标准大气压等于 汞柱,等于 帕。

6、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

7、测量大气压的仪器是。

8、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的增大而。

知识点1: 大气压的存在

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又叫大气层。空气也像液体那样受到重力作用,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也有压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空气具有流动性,所以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大气压强是真实存在的,但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易感觉大气压强的存在。

我们可以用两个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如下图所示。

1所示的“覆杯实验”和图○2所示的“瓶吞蛋”的实验。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很多,如图○

知识点2: 大气压的测量

将带有皮碗的挂钩紧紧按压在玻璃上。如果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开挂钩的最大拉力,也就测出了大气压对此挂钩的压力,在测出挂钩于玻璃的接触面积,就可以根据公式p=F/S粗略测量出大气压的值,但这种方法误差较大。

托里拆利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测量了大气压的数值,具体操作是:如下图所示,在长约1m且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内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0mm;把管子倾斜一些,高度差也不发生变化。

分析上述实验: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空气,管外水银面上方时大气,正是大气压支持着管内这段水银柱,使其不下落,因此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所以大气压的值:

p=p水银=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知识点3: 关于大气压强的计算

高压锅的工作原理是提高锅内气压,从而升高锅内水的沸点,在高压锅上套一个限压阀后,锅内气体压强降在限压阀上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F内,限压阀另外还受到重力G和大气压向下压限压阀的压力F外。

当锅内气压到一定限度时,这三个力将保持平衡,放出一部分气体后,限压阀再次压在出气孔上,锅内气体压强再进一步增强,限压阀总保持平衡。

即有关系式:F外+G=F内,再根据压强公式:p=F/S变形有F=pS,即p外S+G=p内S,所以p内=p外+F/S。

知识点4: 大气压的变化及应用

大气压的变化跟高度有关,不同的海拔高度,大气压稀疏程度不同,大气压的数值也不相同,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降低100Pa。

大气压的变化还跟天气变化、季节气候有关,如晴天气压比阴雨天要大,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要大。

气压计:气压计是用来测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分两类:金属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从气压计测得气压能查明某地的海拔高度,若金属盒气压计所表明的是对应的高度值,则气压计变为高度计。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加而增大,高压锅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制成的。用高压锅煮饭,既能节省材料,还可以节省时间。

大气压的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的原理。

活塞式抽水机也叫吸取式抽水机,是利用活塞的移动来排出空气,造成内外气压差而使水在气压的作用下上升抽取。如图甲所示,当活塞压下时,进水阀门B关闭,而排气阀门A打开;如图乙所示,当活塞提上时,排气阀门A关闭,进水阀门B打开,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从进水管通过进水阀门涌进圆筒,排气阀门A上方的水从上方的出水口流出,这样活塞在圆筒中上下往返运动,不断地把水抽出来。离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

水泵在启动前,先往泵壳内灌满水,排出泵壳内的空气,当启动后,叶轮在电动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泵壳里的水也随叶轮高速旋转,同时被甩入出水管中,这时叶轮附近的压强减小,大气压使低处的水推开底阀,沿进水管进入泵壳,进来的水又被叶轮甩入出水管,这样一直循环下去,就不断把水抽到了高处。

1用钢笔吸墨水,当排出一部分空气后,松开捏胶管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如:○

2注射器吸取的手指头,体积增大,气压减小,大气压将墨水压进笔管中,如下图甲所示。○3动物(包括人)在呼吸空气时,如图丙所示。液体,如图乙所示。○当吸入空气时,肺的体积增大,肺内部气压将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新鲜空气压到肺中。

当呼出空气时,肺的体积减小,肺内部气压增大,大于大气压时,将肺内的气体压出。

名题点播:

题型1: 大气压强的存在

如图所示,下列四幅图中的现象,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借题发挥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堵上茶壶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不容易倒出来

用吸管能从汽水瓶中把水吸入口中。

用抽气机抽出灯泡中的空气

装有半瓶开水的开水瓶,第二天瓶塞不易拔出来

题型2:测大气压值

小刚想用注射器来做探究大气压值的实验。

(1)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小明不能采用 图的装置来估测大气压强,其原因是。

(2)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2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沿正确的方向○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刚好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3读出注射器的体积V ○4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上有刻度处的长度L。○(3)思考回答:

1实验步骤(1)的作用是。○2如果注射器漏气会导致所测得大气压偏。○3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大气压的值p=。○4本实验的误差还受 因素影响,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借题发挥2:在托里拆利实验中,下列哪种情况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往水银槽内多加一些水银 将玻璃管稍微倾斜一些

换用内径粗一些的玻璃管做实验 玻璃管中混进了少许空气 题型3: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青藏铁路已全线开通,已经投入运营的高原列车有完善的供养系统和完备的医疗应急系统,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A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强小 B 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强大 C 原空气稠密,大气压强小 D 空气稠密,大气压强大

借题发挥3: 某人乘坐飞机出游,发现飞机上的无液气压计的指针向刻度偏小的方向移动,这时飞机可能()

A 上升 B 下降 C 水平飞行 D无法判断

自主学习;

基础巩固:

1.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有关的是()

2.如图甲所示,给杯子里装满水,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硬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这表明。如图乙、丙所示的位置纸片不掉下,水仍不流出,这说明大气向 都有压强。

3.意大利科学家 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值。一个标准大气压约能支 持 mm高的水银柱,等于 Pa,也能支持 高的水柱。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列哪种情况会影响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A换用内径较大的玻璃管做实验 B.将玻璃管稍微倾斜

C.往水银槽内多加一些水银 D.玻璃管内空气没有完全排出 5.水银气压计挂歪了,其读书将()

A.比实际气压偏大 B.比实际气压偏小 C.与实际气压相等 D.无法判断 6.如图所示,能够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时()7.如图中没有利用大气压的是()

8.如图所示,将装满水的量筒口朝下浸入水中,慢慢将量筒提升,在量筒中没有离开水面之前,量筒内水面位置将()

A.逐渐降低,但始终高于筒外水面 B.逐渐降低,保持与筒外水面相平C.不降低,充满整个量筒 D.无法判断

9.如图所示,瓶内密闭着一定质量的气体,瓶及玻璃管内是水。设温度不变,当某同学拿着此装置从一楼爬到八楼时,管内水面高度将()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合作探究:

1、如图所示是航天员穿着功能完备的宇航服走出飞船船舱,在太空行走的壮观画面。根据他所处的实际环境,你认为他所穿的宇航服应具备哪些功能?(说出其中三点即可)

2、小龙找来几个不同的皮碗,用弹簧测力计探究吸在桌面的皮碗所能承受的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如图所示。请你提出一种猜想:。

你猜想的依据是 中考亮点

1、下列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A 用高压锅煮饭 B 用吸管喝饮料

C 用针筒吸药水 D、玻璃厂用吸盘搬运大块玻璃

2、如图所示将试管口朝下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加热3~5s后,立刻直插入盛水的容器中某深度处不动。

(1)你猜想可能产生的现象是(2)你猜想的依据是 学习小结:我学习了

我学会了

第三节教学改革 篇6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 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二) 知识和技能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 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的方法。

3.用比例尺量算距离, 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4.能够使用目的 (如旅游) 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举例说明1~2种现代高科技地图 (例如, 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 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设计问题小组讨论, 把答案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为小组汇报展示过程。

第一课时:整合这部分教材内容, 打乱前后顺序, 提出问题:

1.教材22页图1.31和图1.32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量算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 你能说出你的办法吗?

3.请完成22页活动1题。

4.利用17页图1.24说出温哥华在渥太华的什么方向?16页图1.22说出台东在高雄的什么方向?你能总结在地图上怎样辨别方向吗?

5.18 页图 1.25 说的是一些常用图例, 你能记住它们并解释什么是图例吗?

6.除了刚刚我们利用的这些地图, 你还知道有哪些类型的地图?你知道它们的不同用途吗?你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吗?你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7.现代高科技地图你了解吗?有哪些?知道它们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吗?结合实例说出一两种它的应用。

8.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请完成 18 页的活动题。

9.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给其他组的学生出几道题。满分20 分。

这里的第1~5题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判读经纬度, 量算距离;第6题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提出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 查找所需要地理信息, 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第7题则解决的是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会列举电子地图, 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第8题是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对整课内容加以总结和复习;第9题则是让学生在出题的过程中完成复习考查的目的。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时有接触, 学生完全可以依靠自己把这部分内容学会。

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 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帮忙的人, 学生在研究、合作交流中体会着成功的快乐。把问题放手给学生,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让我们共同做一个快乐的“牧者”。

参考文献

第三节兵类残局 篇7

例1

如图1是一则取胜特例,因黑方的士象均在底线,无法逃脱而负。

1、兵八进一!将4退12、兵八平七!将4进1

3、兵七进一将4进14、兵七进一!将4退1

5、帅五进一…………

红方运用“停着”使红底兵有机会平移捉吃底士。

5、…………将4进16、兵七平六将4退1

7、兵六平五将4进18、兵五平四将4退1

9、后兵平五将4进110、帅五进一(红胜)

例2

如图2,在黑方士象无暇调整之机,红方远兵可以及时赶到,再利用“停着”辅助取胜。

1、兵四进一将4平52、兵四进一象7进9

3、兵七进一象9进74、兵七进一士4退5

5、帅六平五象7退56、兵七进一士5进6

如改走士5退6,兵七进一,将5平4,兵七平六,象5进3,兵四进一,红胜。

7、兵七平六!士6退5

如改走将5平4,兵六平五,象5进3,兵五平四,红胜。

8、帅五进一!!士5退69、兵六进一士6进5

10、兵六进一士5进611、帅五平六(红胜)

例3

如图3是典型的“拴链”方法的运用,红帅在五六两线上对黑方有控制作用才能取胜,为此必须利用“停着”制卒,才可达到取胜的目的。

1、兵四进一士4退52、帅四平五卒3进1

3、兵六平五将5平44、兵四进一卒3进1

5、兵四进一马2进46、帅五平六卒3平4

7、帅六退一!卒4进18、帅六进一卒4平5

9、兵四平五(红胜)

例4

如图4,黑马被制,无法逃出,红方得士之后,可以造型作杀取胜。

1、兵三平二!士5进62、兵八平七将5平4

3、帅四平五士4退54、帅五进一!…………

利用“停着”使黑方难以应付,黑方如走士5进4,帅五平六之后,同正变。

4、…………马6进45、帅五平六士5进4

6、兵二平三象9进77、兵三平四象7进9

8、后兵进一象9退79、前兵平五!士4退5

10、兵七平六将4平511、帅六平五象7进5

12、兵四进一士5进413、帅五平四士4退5

第三节青春期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8

1、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形态及生理结构、功能变化和青春期心理变化)

2、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变化特点,对自身变化进行适时合理调整,健康度过青春期。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小组内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人体发育过程中,发生在青春期的重要变化,形成健康度过青春期的意识,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教学重点:

组织好学生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通过主动参与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和认识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形成健康的性意识。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青春期的自身变化,健康度过青春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青春期是人生关键时期,是人生过渡时期,走好青春期,是未来成功的基石。在座的同学们有的已经步入了青春期,有的即将步入青春期。有人说,青春期是花季、是雨季。把握好这个黄金时期是你一生的成功。你进入了青春期吗? 展示问卷调查: ♀ 问 卷 调 查

1、你是()岁时身高开始突增的?

2、你的乳房开始发育了?(回答“是”或“不是”)

3、你有没有出现月经?月经期间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吗?

4、你觉得你是不是进入青春期了?

5、你有没有突然感到很烦躁的时候?你是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6、你有没有喜欢过哪个男生?你为什么会喜欢他呢?

7、你对自身的发育有没有产生困惑?是否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 问 卷 调 查

1、你是()岁时身高开始突增的?

2、你出现喉结了吗?

3、你有没有出现遗精(回答“有”或“没有”)

4、你觉得你是不是进入青春期了?

5、你有没有突然感到很烦躁的时候?你是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6、你有没有喜欢过哪个女生?你为什么会喜欢她呢?

7、你对自身的发育有没有产生困惑?是否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师: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中,有部分已经进入青春期了,但可能他们自己还没意识到。因此,我在讲新课时先做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以便引起学生对青春期的关注,为上好本节课做好铺垫。教师再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将师生共同带入青春的浪漫之中,打开了师生感情的闸门,在师生之间形成共鸣。这种以情激情的引课方式,为本课打开了良好的开端。师: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有那些? 学习活动:资料分析

多媒体展示:学生身高变化曲线图,与课本的或同学的身高变化曲线进行对比 讨论:

男孩和女孩身高突增的年龄有没有差别?你和本组身高的变化与图中数据完全一样吗?如果有出入,请分析原因。男孩和女孩体形的变化与睾丸和卵巢的发育有关吗?你是怎样得出结论的?男孩和女孩在青春期的变化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 总结:青春期发育特点:身高、体重突增,卵巢、睾丸迅速发育;男孩开始出现遗精,女孩开始出现月经,神经系统、心脏和肺功能明显增强。小品表演:体育课上

上课铃打响了,全班大部分同学跑到操场上集合,只有两名女生还在慢慢腾腾、磨磨蹭蹭地走出教室,来到操场的边上。这时,一位调皮的男生指这她俩喊:“老师,她俩又在偷懒”。他这一喊,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那两位女生顿时变得脸色通红„„听完这个小故事,我想每位同学的心理都会产生一些想法,你有没有勇气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小结:月经是女生正常的生理现象,男生不应该取笑她们,而应以健康、平和的心态对待女生来月经这一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应嘲笑因月经来潮而不能参加体育锻炼或重体力劳动的女生,应当热心帮助她们完成劳动任务。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统计图等方式完成报告。这一过程实现了学生由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聆听者、指导者。学生在交流中能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同时,教师还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自然地获得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和熏陶。

师: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学习活动:

小品表演:小丽的交往观

旁白:小丽是班级的学习尖子,弹得一手好钢琴,而且芭蕾也跳得漂亮,但她几乎不和男生讲话。(小丽和一名女同学走进教室,男生甲拿着作业本走向她们)男生甲:小丽,这道题目怎么做?

小丽:你问老师吧。(男生甲尴尬退下,男生乙上)男生乙:小丽,放学我们一起回家吧。小丽:(翻白眼)谁和你们一起走。旁白:小丽私下对朋友说。

小丽:男女同学之间应“规规矩矩”、“各不相干”否则就那个。讨论:在我们同学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发生呢?小丽这种做法对吗? 小结:世界是由男女两种性别构成的,男女各顶半边天。青少年之间的异性交往,不仅可以,而且是正当的,也是健康的。男女同学应该在正常的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借鉴,通过相互交往,彼此学习,相互影响,完善自我,还能消除对异性好奇心和神秘感。小品表演:母亲和女儿

母:林林,今天外面太冷了,快把毛裤穿上,以防感冒。女:不,我不穿,我不冷。

母:(生气,训斥)不冷!你到外面试一试,就知道了。我告诉你啊,你不穿,感冒了可别找我。

女:(看了一眼,嘴嘟囔起来)谁用你管!(转身就跑)母:哎,吃早饭呀!这死丫头,越大越不听话。

女:要迟到了。(急忙走出去)呀!冷死我了!(冷得直哆嗦)(回家)女:妈,我感冒了,我头痛呀!(做出难受的样儿)母:哎,这孩子,有病又得找妈妈吧。

讨论:你有类似的情况吗?应当怎样正确处理?

小结:这些现象体现了我们的心理特点:既有独立性,又有一定的依赖性,内心世界开始闭锁。建议同学们要与家长、老师、好朋友及时沟通。

案例分析:金凯活泼好动,乐于助人,他很喜欢他的同桌、纪律委员林静,他努力讨好林静,为此,上课坐得端端正正,不打扰林静,有谁破坏课堂纪律,他都帮林静说话。直到有一天,他给林静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的爱慕。讨论:在我们同学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发生呢?面对金凯,林静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小结:青春期异性的交往把握不住合适的度,很容易出现问题,早恋问题一直困扰着青少年之间的交往,很容易造成误解。老师送同学们几句“心语”——请不要过早地放飞心中的白鸽,尤其是在那情感朦胧的年龄。找错了目标再重新飞起,就失去了那珍贵而美好的“初恋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小品的表演和一个案例分析引入,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边讨论。由于这些故事就发生在他们身边,所以学生会真切地感受到“这一节的教学内容,真正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而小品的表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气氛,使学生有了亲切感,再引导学生对这些心理变化及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共同探讨应对种种心理变化的办法,一起找到健康度过青春期的方法和途径。

3、教学反思:

经过上述的一系列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有关青春期的生理以及心理发育的一些基本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节课的前期准备,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包括组内和组间交流)。通过这种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的交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时通过这种交流的过程,也能够使学生从中领会到男女学生之间正常交往的一些方式方法。通过课前的调查并结合本课所学,使学生领会了自己与家长之间的“矛盾”产生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存在,使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在这种寻求之中使学生养成尊重师长的良好品质。通过这节课,更让我坚信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应该给他们创造合适发展的广阔空间,为学生服务,使他们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个性,鼓励他们创新,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不但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方法,将生物学课堂变成一个开放式的课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真正把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做生活的主宰者,积极健康地成长,成为新世纪的栋梁之材。

在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不容忽视: 第一:教师的知识面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社会阅历的增加,教师的知识面要不断地扩充,知识也要不断的更新。在教学中,有时觉得自己真得很惭愧,有些课外的知识还没有学生了解那么多,对于当今日新月异的生物科研成果,偶尔我会成为学生的学生。过去人们常说: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教师光有一桶水还不够,学要常流水,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课程的发展,避免课堂出现尴尬的现象。

第二: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的必要性。

教学中,对于教材提供的资源,我都比较在意,但在探究实验方面下的功夫不够,尤其对于相似探究题目的讨论上不够深入。生物学科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它的结论中,更在于它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之中。知识永远是一条河流,它在不断地演变、充实和发展。在帮助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更要帮助其学习和获得镌刻在其中的情意、态度和认知能力。这些仅靠接受和记忆学习都是不能获得的,只有通过对科学发现过程的亲身直接体验才能获得。而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有机的一部分。

第三:营造平等愉悦的课堂。课堂教学要充分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学生思维活跃,充满热情,有时教师也作为学习的伙伴投入讨论中,积极思考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活动交往,促进互补互联,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异位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三节教学改革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演唱活动,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

2.结合《十一月·雪橇》欣赏,体验音乐是如何表现美好的大自然。

3.欣赏歌曲《菩提树》器乐曲《铃儿响叮当》运用示范法吹奏乐曲促进学生的乐曲吹奏学习。

教学重、难点

1.听辨《十一月·雪橇》音乐结构。2.《十一月·雪橇》的音乐结构认知。教学分析

《十一月·雪橇》这是一首由三部曲式构成的乐曲,首部是一个三段曲式,呈示段在E大调上,但结束时转到了

小调上,中段在小调上,旋律是呈示段的引用,但由于调性和织体上的变化使得中段与呈示段在色彩上形成对比,再现段旋律变为和弦式的,伴奏织体发生了变化,气势更宽广,气氛更加动荡。中部由复乐段构成,该乐段是一个平行但是转调的乐段,基于a小调,结束在D大调上,反复时转为再现部的属准备。整个再现部织体都变化了,高声部派生出一个持续的象征雪橇铃铛声响的固定音型,而歌曲性的旋律则在中、低音区奏出,更显得深沉。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复习环节

1.复习歌曲《踏雪寻梅》。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歌曲《踏雪寻梅》,先请一名学生独唱,再请全体学生合唱《踏雪寻梅》。

教师讲评学生的歌唱情况。2.复习《咏雪》。教师活动:

(1)教师唱旋律《咏雪》的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请学生听辨,顺序如下。

学生活动:

(2)学生听辨后回答教师所唱旋律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顺序。(3)教师播放《咏雪》音频主部与副部主题,学生说出主奏乐器音色。3.教师讲评学生的复习结果。

二、欣赏器乐曲《十一月·雪橇》

1.教师导语:世界上很多音乐家都写过大量的和雪有关的音乐作品,现在请同学说说你知道的哪些作曲家还写过和雪相关的音乐作品?

学生回答:《雪花》《铃儿响叮当》《雪绒花》。

2.大家知道很多和雪相关的题材作品,那么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十一月·雪橇》。

学生活动:学生简述自己所了解的柴可夫斯基。教师介绍《十一月·雪橇》的相关资料。

这首作品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这首作品又译作《在马车上》,关于这首作品,还有一段小故事。1876年,每月一个固定的日子,柴可夫斯基的管家就会提醒他:“先生,又该寄邮件了吧?”这时候,柴可夫斯基就坐下来,把当月的曲子完成。写这些钢琴小品成了他每个月定期的音乐游戏,写过就放下,直到下个月仆人提醒之前,他不把这事放在心上。创作灵感不可能随呼随到,在六月和十一月,到了“寄邮件的日子”,柴可夫斯基腹中空空,找不到理想的表达方式,于是拿两首平时写好的性格小品来充数,这就是《十一月·雪橇》。

3.乐曲欣赏《十一月·雪橇》。

(1)教师播放《十一月·雪橇》,同时指示音乐结构图引导学生完整听赏。引子 + 首部(三段式)+ 中部 + 连接部 + 再现部(2)学生活动。学生谈自己听音乐的感受。

呈示部:雪橇在旷野的寂静中悠闲地行使。

展开部:活跃的舞曲风与坚毅、粗犷的音乐情绪转化。再现部:雪橇在旷野的寂静中悠闲地行使。(3)学生活动。

听乐曲《十一月·雪橇》呈示部,学生用手指画旋律线感受旋律线特点与情绪特点。学生分析呈示部旋律特点与音乐情绪:

呈示部:旋律走向以向上迂回起伏为主,音乐情境展现出悠闲、舒适与逸静的氛围。(4)学生活动。

学生听《十一月·雪橇》展开部分析展开部音乐的风格与特点:

学生用两手的食指在桌面随音乐打击音乐节奏,以两个食指交替运动模拟音乐的节奏。或者学生掉转椅子,把椅子当雪橇随音乐颠动身体,体会音乐的情绪。

学生分析音乐风格特点:展开部的音乐,由跳跃与活跃的舞曲风的音乐向坚毅与粗矿的音乐情绪的对比发展;进而回复活跃的舞曲风,提高音区的表现使之具有色彩性的变化发展;最后转化成调式的转变,做出最鲜明的妙趣横生的对比。

(5)学生听唱与记忆呈示部主旋律。

4.再听《十一月·雪橇》,请学生在讲台或利用幻灯片,指示音乐结构图带动大家听赏。5.教师评价学生的听赏效果。

三、竖笛吹奏

欣赏声乐曲舒伯特《菩提树》和器乐曲《铃儿响叮当》。教师范奏《铃儿响叮当》学生练习,学生之间互教互评。学生吹奏《铃儿响叮当》并为乐曲即兴编配打击乐器。教师或学生示范吹奏《菩提树》,学生练习,互教互评。教师讲评学生的吹奏情况与打击乐器编配的效果。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欣赏了乐曲《十一月·雪橇》,体验了音乐是如何表现美好的大自然。并欣赏了歌曲《菩提树》,器乐曲《铃儿响叮当》也促进了学生的乐曲吹奏学习。

学习评价要点

1.学生能否了解《十一月·雪橇》的音乐发展顺序。

2.学生能否正确地吹奏《铃儿响叮当》与《菩提树》,并与打击乐器合奏。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简介

开学上好三节课 篇10

关键词:人格健全;态度;方法;环境;本校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109-02

万事开头难,有了良好的开端就表明成功了一半。所以经验丰富的班主任都非常重视入学新生的教育。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坚持上好开学三节课,效果不错,下面一一与大家分享。

开学第一课: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中学生。

俗话说:“海宽不如地宽,地厚不如德厚”,一个人要成才必须先成人,你学文再大,没有德,那就是缺德,这样的人不但无益于家人社会,而且很容易成为危害他人和社会的因素。爱因斯坦也说过:“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而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调查认为,个人事业上的成功,15%是由于他们卓越的学识和专业技术,85%靠的是不凡的人格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的培养至关重要。所以说“人格决定命运”。因此我们要从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培养学生,让他们做一个人格高尚有理想的中学生。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呢?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好这个工作:

首先,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人格素养,树立建康人格的典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与学生心智和情感交流的过程,而班主任的工作更能体现这一特点。作为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1、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厚的学科知识、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2、对自己的工作具有反思态度和积极探索的能力,成为研究者。3、善于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庭沟通和联系,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合作者。4、学校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同时也要注意个人外表,提升魅力。

其次,明确健全人格的标准。健全人格包括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能有效运用智慧与能力、个体心理的和谐发展。同时可以把描绘健康人格的词语,如诚实、正直、友善、勤勉、有责任感、有恒心、有毅力、自尊自爱、自强、务实、心胸开阔、有进取心等强调出来。

再次,培养完善自身人格的意识和方法。培养意识方面主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来培养这种意识,如马加爵杀人案,一些名师大家的成功例子,如有身边的例子更好;也可以选取《弟子规》中的一些语句作为警语勉励学生;还可以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资料。在方法上除了向人格高尚的成功的前辈学习,还可以教一些日常注意事项,如看更多的书,特别是文学、

历史、哲学等;遇事果断,坚强,有毅力,有恒心,有韧性,努力克服自己面对的问题;学会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什么事都有信心,相信自己。

开学第二课:如何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首先,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激发求知欲。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个居于核心地位的非智力因素,它调节个体的学习行为,并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良好的学习态度,如同发现美的眼睛,总能使学习者,从学习对象那里找到值得注意的东西。

良好的学习态度,包括以下几点:①、主动维持学习的兴趣,②、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③、诚挚尊重学习的对象,④、信任自己的学习能力,⑤、不急于求成。

养成一种态度,需要磨炼,必然会有所反复,甚至会有所斗争,但只要我们坚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是能够形成的。

其次,掌握学习方法。法国的物理学家朗之万在总结读书的经验与教训时深有体会地说:“方法的得当与否往往会主宰整个读书过程,它能将你托到成功的彼岸,也能将你拉入失败的深谷。”英国的著名的美学家博克所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有了正确的方法,你就能在茫茫的书海中采撷到斑斓多姿的贝壳。否则,就常会像瞎子一样在黑暗中摸索一番之后仍然空手而回。”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学习方法是何等的重要。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而对于中学生来说,正确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这是年龄阶段的需要。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谁在这个阶段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谁的智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开发,谁的学习就会积极主动,谁就奠定了学习的基础。

第二,这是中学生学习特点的需要。小学到初中是一个大跨越,科目增多,难道增大,灵活性更强,而每一科的学习都很重要。

那什么样的方法才最有效率?首先强调普遍会用到的学习方法,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作业认真、课后复习等,而且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讲解;其次,针对不同的学科提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另外特别强调要认真贯彻科任老师的要求,并尽快形成各科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正如王金战老师在《学习哪有那么难》中说:“适合你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说,你需要了解别人的学习方法,但不是照搬,而是在别人方法的启发下,量身定制成适合自己的方法,才会产生最大的效应。”

第三,创造并共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古有“孟母三迁”,而马克思也说过:“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由此可见环境对成才的重要性。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班风与亲密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走进教室就会产生一种向上、亲切、愉悦的感情,促使他们积极学习。

其次,注意教室的环境卫生。教室要保持空气清新、光线充足、环境整洁、安静,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污浊的环境中,学生就会感到头晕、头痛、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烦躁、思维迟钝,影响学习效率和身体健康。

还有就是指导学生布置好教室。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布置状况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作用。班主任应根据班级特点,精心设计,布置好教室,而且教室的布置要有利于学生专心学习。

开学第三课:如何适应本校生活?

学校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在求学期间停留时间最多的场所,是除家庭外,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适应也是近年来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般认为学校适应就是在学校背景下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获得学业成功的状况。

学校适应是反映学生学校生活状况的重要指标,包括学业、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常规适应等。学生的生活状态包括学校仪式、课堂行为、学习态度、课余乐趣、学生交往、日常饮食、每日就寝等。

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首先拿出已经制定好的本班班规,发给同学学习讨论,如有修改,当场明确,没有修改则表决通过。之所以要表决通过,主要是让在座每一个同学都明白这是大家都接受的,也是愿意遵守的,也避免了老师的武断之嫌。其次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宿舍管理要求、中学生德育量化管理细则、班级量化管理检评细则、学生一日常规、学生仪容仪表规范、考试守则和违纪的处理规定等。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校规校纪”就是规范新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纪律习惯、作息习惯等,使刚刚走出小学校门,踏进初中校门的新生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在新的起跑线上做到最好。

上一篇:论律师事务所品牌的内涵和外展的经验交流下一篇:设备大检查自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