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语文新课改同行(通用2篇)
与语文新课改同行 篇1
与语文新课改同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与老师们学习交流的机会。今天,我汇报交流的题目是《与语文新课改同行》。
新课改的一些新颖先进的教学理念,犹如一股春风,吹开了广大教师压抑以久的心扉。当我将这些鲜活新颖带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应用于我的课堂教学中时,语文课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1、教师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
以前,我或多或少有这样的观念和做法:学生是不懂事的,生来就需要教师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服从管理的是好学生,不听话的是坏学生。就在这样的“管理”中,学生“望师生威”,培养了一批批平庸听话的“好学生”。新课程使我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更不像以前维持纪律、不断施加压力的“监工”,而像谈话节目的主持人。
2、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
以前,我站在讲台上,像个讲经布道的大师,对着一群虔诚的信徒慷慨陈词。而现在,我和学生一道到书海求知,在争论中寻求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我不是只顾自己“导演”和“主演”,而把学生尊为“主人”,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受到重视,积极性大大提高。
3、教师由独裁者变为协助者
以前,在课堂上,我一人说了算,而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健全学生人格。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时给以最大的帮助。例如当学生对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主题争议不定时,我及时给以指导,并对那些持“不同政见者”给以肯定;对于那些很少发言的学习困难学生,我会给他一个发言的机会,解除他心中的恐惧。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方面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是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再议问题与反思 课程改革在取得一些可喜变化的同时,新课改进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1)学生对语文的不重视。
很多老师和学生都认为语文学习靠天赋,学不学都一样。不像理科科目,多做题就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语文就是花费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很难见成效。因此,学生上语文课就是休息课。
反思: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首先让学生喜欢自己这个老师。教师精心备课,不让学生上课开小差,把每节课都上成精品课。“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从喜欢你这个老师,从而喜欢上你这门学科。
说到教师的精心备课,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我们学校的教学资源。学校的校园网站上传了很多老师们精心制作的各科精品课件,我们可以实行“拿来主义”,自己进行第二次加工创作。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可以随时与自己身边的同行交流,一举两得。
(2)、重过程与面向全体的矛盾
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为了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使学生体验到从旧知识到新知识这样一个知识产生的过程,教师往往提出一些跨越性较强的问题。这样确实为基础知识牢固、思维敏捷、学习主动性强的那部分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空间,但那些基础知识薄弱和反应慢的学生却不知从何想起、从何说起、从何做起,从而导致他们无事可做,与其他同学越落越远,造成班级中学生在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学生的认知程度不同,感悟力也不一样,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还有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差,对自身要求不够严格,上课不动脑筋,只是被动听老师讲课。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教师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这个矛盾恰恰又是目前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
反思: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准备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学生中开展结对子活动,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2)固定的时间与不可控的教学容量的矛盾
素质教育以来,老师上课的时间大大减少。但教学内容一点都没有减少,高考考查的知识点照旧。那么,怎么在短短的一周五课时的时间内讲完考试大纲要求讲的教学内容。教师往往因此或完不成教学任务,或是拖堂,或是教学过程虎头蛇尾。
反思: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大胆取舍,选取有代表性的课文讲解,以一代万。这对所有教师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3)网络技术应用与教学“效率”的矛盾。
我观察到,网络的运用,为学生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丰富的内容,五彩的颜色,确实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但也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而语文课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的目标更是难以实现。
反思:信息技术只有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真正服务于教学目标和内容,才能取得实效。而寻找这个“结合点”的困难确实相当的大,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
谦虚谨慎,博采众长,勤于思考,努力创新——我的两点心得
一、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使之成为广泛学习语文的平台。
新教材中的课文,绝大多数是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或名人佳作中精选出来的,这些课文里本身就含有许多语文知识点,学习、理解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但是,任何教材,说到底,仅仅是个例子,把这个例子掌握得再好,也不等于就学好了语文。平时要求学生注意摘抄自己喜欢的格言、成语、名言、警句等;到报刊上找中外名著以及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学精品朗读;从中外寓言、童话、诗歌中选出美文研习;自己制定背诵计划,每天背上一句、一条或一篇;收集资料,重组信息,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补充; 把课本与读本结合起来,把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结合起来,注意相关课文异同点的比较和分析等等。
二、必须持之以恒做好积累工作,练好语文基本功。
一个人的语文修养的高低,取决于其语文基本功是否扎实。学习语文,既要重视书面语言,又要重视口头语言。朗读,可以锻炼口头语言,帮助学生学好语文,更可以帮助学生做好第一卷选择题的字音题。其次,要努力使学生写一手端正而潇洒的字。现在高考阅卷都是网上阅卷,如果字写不好,肯定会影响阅卷老
师的心情,进而影响学生的得分。语文课如此,其他学科亦如此。要写出一手好字并不困难,每天抽出10分钟的时间临帖,三年下来,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三,要努力使学生自己养成“我手写我心”的写作习惯。任何一个人的写作水平,都是在勤奋练笔中提高的。每学期安排10次左右的作文训练,教师要精心批阅,精心讲解。我们在高中阶段或通过日记或借助其他形式能够做到天天练笔,就能天天写出新内容,写出新水平。
至于借助于语文笔记做好语文知识的整理工作,这是传统的学习法,在新课改中也是万万丢弃不得的。有关知识点、运用实例、病句典型、文学常识、诗词名句、写作技巧、阅读要领、错别字、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永远值得学生抄在自己的语文笔记簿上。
以上几点是我的教学反思,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让我们全体章丘中学的同仁一起努力,共同打造章丘中学辉煌的明天。
让德育与语文新教材同行 篇2
“德育是各育的灵魂和方向”,在我们的教育理论中,德育——把受教育者教育成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也明确指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基于此,把各学科的教学与德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便成了时代所趋。而语文学科自古就有“文道合一”、“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除了专门的德育课以外的最重要的德育阵地。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自工作以来,在使用新教材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对课文进行技术层面的分析与训练,我还对课文的德育解读作了一点尝试:
1 把“爱国主义”由口号化为切身感受
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新时期党和人民对教育所寄予的厚望。爱国意识的培养,爱国热情的呵护,既需要重大活动的熏陶,也需要平常的点滴积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属于经常性的工作,它需要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具有敏锐的眼光,投入大量的精力,以求取得潜移默化之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我曾作如下探讨:《沁园春·长沙》主要激发学生担负历史使命,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别了,不列颠尼亚》重点让学生在了解香港历史的基础上,培养热爱祖国、拥护统一的思想感情;《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则着重让学生在对江泽民同志所呼吁的“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要继续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进行讨论后,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激发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昂扬斗志;《优美的汉字》主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承载中国文明的汉字的古老历史、丰富内涵及深远意义,从而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烛之武退秦师》和《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突出在个人得失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一名真正的爱国者,应该选择国家而舍弃自己。在情感的引导之外,我也结合现实作了相应的延伸,从而让学生在丰富而多彩的内容,具体而典型的事例面前,深刻地感受到——爱国并不仅仅是个口号,它其实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的言行举止中!
2 让德育与美育相辅相成
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过去,学校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观念的培养,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的被动局面。而缺乏正确的审美观,难辨真善美、假恶丑的人才,从品德意义上来说是有缺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充分挖掘新教材中涉及美育的内容,以求达成让德育与美育获得双赢的目的。如:在讲授梭罗的《瓦尔登湖》一文时,让学生充分认识并去体验自然之美;在讲授巴金的《小狗包弟》一文时,侧重让学生深入挖掘人性之美;在讲授李密的《陈情表》一文时,主要引导学生深切感受亲情之美;在讲授屈原的《离骚》一文时,重点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作者忧国忧民、执着追求理想的高尚品德之美;在讨论蒙田的《热爱生命》时,又和学生一起感受生命之美……这些精彩纷呈的材料,极大地开启了学生的审美视窗,对于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以及美好品德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生如夏花,让生命绽放精彩
当今时代是一个呼唤人权,强调关注生命、重视并珍惜生命的时代,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个矛盾的世界却充满了战争、暴力、恐怖、毒品、自杀等等丑恶的东西。对此,我在讲授蒙田的《热爱生命》时,让学生针对“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提到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提到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时也提到了因为打牌发生口角就将四名同学残忍杀害的马加爵,提到了在觥筹交错中虚度光阴的一些富家子弟等,在发光散热地进行贡献与行尸走肉地不断索取的对比中,学生们认识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便再也找不回来,同时,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难免遭遇困难、挫折甚至伤残,但是,直面不幸是每个人无法逃避的选择。善待生命,珍爱生命,是所有人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与语文新课改同行】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新课改理念07-18
高中语文新课改探讨08-30
触摸语文新课改的春天09-26
暑期语文新课改培训心得07-31
初中语文新课改下教师教学习惯的养成论文09-14
与课改同行 与教师互动09-11
语文新课堂05-29
语文新课08-04
语文新课标06-19
高中语文新教材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