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

2024-10-21

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共11篇)

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 篇1

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

2011年1月,我有幸参加了全县小学骨干教师的汇报会,听完了各位老师的交流,我心潮澎湃,我们应该像他们学习。

一、追求有效的课堂

以前,我在上课时,觉得自己的话有点多,没有让学生完全释放出来,喜欢跟着课文跑。这学期我校在备课方面进行了改革,要求每位语文老师紧紧抓住书后习题,《补充习题》等。为此,我在备课方面有了自己的特点,如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时,我把《补充习题》的第一题作为预习作业,第二课时随机完成了二、三、四小题。这一课上下来后,我高兴的对梁校长说:“我们淮小的教学改革会慢慢成功的。”因为我们这样做,保证了孩子们做习题的质量,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而且教学效果很明显,作为老师,我们要让40分钟焕发出最实在的生命力!

二、让孩子会读书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是因为当我听完于永正老师在二实小执教《爱如茉莉》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大师们是这样指导孩子们读书的!第二天,当我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预习作业,请认真地朗读这篇课文,努力做到跟说话一样。晚上,我也大声地练读课文,整整读了20遍。课堂上,我认真地读起了课文,孩子们在分角色时津津有味,有的同学读得很棒,我暗暗庆幸,以后我要一直坚持下去,要让我班的学生个个会读书!

三、作文满分,掀起写作热潮

首先,对书上的习作,每次我都能一丝不苟地去教,如本学期第一单元的习作,写有关春游的建议,当时天气很冷,于是我压了三周后才做,我让孩子们自由地去找春天,记在自己的日记本上,习作的内容丰富多彩,总比关门造车强吧。四月里,我又特地带自己的孩子到大套去看梨花,下车后,我们走了二、三里路,才看到一片梨 园,看到那些盛开的梨花,看到孩子开心地拍照,我想要是每位家长都能这么做,那该多好!

其次,考场作文得满分,激起孩子写作的兴趣。当我批改同学们试卷上的作文时,我从不吝啬自己手中的分数,每次我至少打出五篇以上的满分作文,然后画上我的笑脸。这样做让所有的同学并不畏难作文,鼓励他们写出真情实感,做生活的有心人。四月份在学校举行的现场作文比赛中我们班获得团体奖,郑钦尹作文《给E哥的一封信》发表在《语文周报社》上。

四、诵读经典,奠定素养

我认为孩子们身边《古今诗文诵读》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我是这样要求学生的:每周背一首古诗,三句经典诗文,诵读三首现代诗文并做好摘录。我想,这本书是孩子们一生中宝贵的精神食粮,会为他们奠定坚实的文学素养。

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去教学,我想我首先要做一个会思考的教师!

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 篇2

一、观察了解—指导游戏的依据

教师可以根据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来对幼儿游戏行为加以分析:给幼儿提供游戏时间、空间是否合适, 材料的投放有没有问题, 幼儿近来的兴趣是什么, 认知经验和社会性水平哪些方面有了进步, 还存在什么问题等。通过观察分析教师再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 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方式参与幼儿的游戏过程, 哪些幼儿需要帮助, 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等等。观察可以是对游戏的全面观察, 也可以是对具体对象的重点观察;可以有即刻观察的分析调整, 也可以是过程后的分析调整。观察可以通过站在旁边看、听或与幼儿交谈来进行, 也可以通过与幼儿共同游戏进行。通过观察, 教师可以判断幼儿行为的意义, 确定指导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二、教师自身—指导游戏的媒介

1. 游戏者

这是教师以与幼儿同样的游戏者身份, 通过游戏的语言和行为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当教师投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 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玩得更有兴趣, 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 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 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教师可通过模仿幼儿的游戏来对幼儿游戏施加影响, 如:涵予在建构区用积木搭“大高楼”, 但他把小块积木放在下面, 大块积木放在上面, 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不高, 站不稳。在这种情况下, 我坐到他身边, 也拿一堆积木搭“高楼”, 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 小积木放在上面, 这样我的大高楼就能搭得很高, 很高。”教师所采用的这种平行游戏的指导方式可以传递成人对幼儿游戏关注的态度, 增进幼儿游戏的兴趣, 同时成人的行为本身已成为幼儿可参照的范例或榜样, 便于幼儿掌握游戏技能。

教师还可直接参与到幼儿游戏中, 与幼儿一起共同游戏, 扮演适宜的角色加入幼儿游戏。在和幼儿共同游戏的过程中, 能了解幼儿想法, 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或扩展情节, 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 提高幼儿游戏的能力和水平。如教师扮演的客人到娃娃家假装发现娃娃发热, 并劝“爸爸妈妈”带娃娃去看病;教师扮“顾客”到“商店”买商店里没有的东西, 由此可以引发幼儿自己寻求代替物, 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旁观者

教师以旁观者身份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 能更明确直接地向幼儿传递教育的意图, 而且也便于同时影响更多的幼儿。如:孩子们偏爱哪一类游戏;哪些孩子是有领导游戏的能力;哪些玩具能引起孩子们的游戏兴趣;游戏时空是否合适;材料的投放有没有问题;幼儿认知经验和社会性水平哪些方面有了进步, 还存在什么问题等。但教师须特别注意尊重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愿望, 切忌以成人意志代替幼儿意志。如, 当教师看见扮演妈妈的幼儿烧饭不像样时, 主观地让其看老师的示范, 再让该幼儿照着做一遍, 这是教师对游戏进程进行的不恰当干扰, 从根本上剥夺了幼儿自主自由游戏的权利。

三、游戏材料—指导游戏的助力

1. 多提供有转换性的游戏材料。

开放性的、能转换的游戏材料隐含着多种玩法, 幼儿通过试验物体的运动或观察物体的变化, 可以了解物体和自我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 获得直接经验。同时, 游戏材料本身具有暗示性, 能诱发幼儿主动地去使用、去接触。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同一材料用于不同的游戏中, 提高其使用价值。这就需要材料具有多变性和多功能性, 用于以物代物、一物多用。我在班里设立了一个材料箱, 里面有教师、幼儿及家长带来的各种废旧材料, 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取用。比如牙膏盒, 在建构区可以把它作为围墙, 广告纸可以用来包馄饨……每种材料在每个幼儿手里都有它不同的用途, 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2. 新旧玩具和材料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比例。

有了大量的游戏玩具和材料, 接着就有一个如何呈现、如何提供的问题。保持适度的新奇能引起认知的不平衡, 激发幼儿良好的行为动机;相反, 若一阶段或一次活动中所呈现给幼儿玩具和材料全是新的, 或全是旧的, 均不能促使幼儿保持良好的知识兴趣和操作动机。因此, 要经常注意保持新旧玩具和材料的适当的动态性的比例。一方面, 留下部分原有的玩具和材料, 让幼儿带着新的想法使用以前使用过的玩具和材料, 持续地发现、探索、游戏。另一方面, 也可将旧的玩具和材料移至新的位置, 以激发幼儿想出新的玩法。

四、交流体验—指导游戏的契机

1. 启发交流, 共同分享游戏中的体验。

游戏中幼儿有成功、满足的快乐或失败、不如意的情绪体验。教师应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这样不仅增添了游戏的兴趣, 而且提供了幼儿表现和发展的场所, 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的双向交流、平行学习的机会。通常的指导语可以是“把你在游戏中最快乐、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一听, 好吗?”“你有什么好的经验要向大家介绍?”, 等等。

2. 自发交流, 共同探讨游戏中的问题。

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 有的解决了, 有的没解决。引导幼儿评论、发表各自的意见, 是一个语言发展、情感表现、思维创造、社会交往与人格实现。通常可以采用“游戏中有什么困难问题需讨论吗?”、“谁能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 还需要做什么?”等导语共同探讨游戏中的问题, 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

总之, 幼儿游戏是愉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 是教师与幼儿教与玩的互动。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指导是教师利用游戏教育幼儿, 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应做一个会指导游戏的老师, 不断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摘要: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游戏中, 幼儿积极的活动则离不开教师及时、恰到好处的指导, 教师具有启发性的引导更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本文就幼儿游戏过程中老师的指导策略进行了一些探析。

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 篇3

我是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我思考能否让老师教得更好,让学生学得更好。随着“国培”研课磨课的开展,让我更加觉得善于思考对教师起着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

思考一:将总结教给学生

谚语有言:“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必将是学习的一生。安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在离开自己的时候,如失去手杖的盲人,面对学习无所适从。所以,安老师在课堂里,没有递给任何学生一根手杖,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手杖,发现手杖,总结手杖。安老师通过展示《复习指导》中的例题与答案,让学生自己总结如何答描述性的类型题,最终引导学生总结出“抓住形象”“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运用修辞表达优美流畅”的三点答题技巧。也许教师总结的会更省时间、更具有概括性,但是这并不利于学生自我总结能力的养成。我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如何应对描述性类型题,更多的是学会了思考。

思考二:将深度教给学生

王老师讲的一篇文言小短文《狼》,选自《聊斋志异》。这一篇文言小短文的文义疏通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没有什么困难的,本篇课文难就难在本文能給予现实生活的启示。如果是其他教师,我想这启示差不多就会止步于蒲松龄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上了。王老师却有了自己充实深刻的思考。王老师考虑的是我们否定狼的贪婪狡诈和屠夫机智勇敢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要明白看待事物是要一分为二的?于是王老师在最后的时候提到:“狼有狼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想吟诵着“暮春三月,羊欢草长,天寒地冻,问谁饲狼”的古龙先生若能听到王老师的这节课,也会为她拍案叫绝。

思考三:将自由交给学生

孟老师讲的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篇诗歌里面既有绘雪的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也有绘情的经典诗句:“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对于这首诗歌哪一句最热爱,我想自古以来一定是分辨不休的。孟老师没有给学生讲解哪一句应该如何理解,而是在交代完必要的知识与方法后,就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读一读、赏一赏,选择一句你最喜欢的诗句,并简要说明你喜欢的理由”抛给了学生,与之一起抛给学生的还有整个课堂。我看到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我突然明白不是学生由于懒惰拒绝思考,而是我们总给他们一个不能思考明白的命题来思考,他们自然拒绝。如果我们都如孟老师一样,在问的时候多思考一下自己的表达,以及高深问题的前提应该如何铺垫,我想我们的学生都能主动、积极、自由地去思考。

思考四:将情感的构建交给学生

记得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邴政先生的一堂讲座,在讲座中他指出语文的功用之一就是要锻炼学生将文本在头脑中再构建的能力,构建越完全,能力越突出。王老师就是这样讲这节课的,她没有把课文肢解,而是完全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脑海中构建出一幅又一幅的画面,并在这种构建的基础上加以完善,这种完善就是学生在构建中所体会到的关于作者的思想感情。“读诗就是读作者的心,作者的人格,思想。”王老师的这句概括是很到位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在现实教学中长于思考,善于思考,并依据实践来思考,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道路,才会培养出一批能够思考的学生。

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 篇4

2011年4月9日,有幸参加了绵阳市“全面提高班主任专业素养高级研修班”的培训活动,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张红教授和南京市第六中学陈宇老师的报告,感想颇多,有茅塞顿开之感。但总的概括起来就两句:做好一个班主任要有自己的思想,更要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

一、要做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

大海航行靠舵手,班主任就是一个班级的舵手,你有什么样的观点,将直接影响你班级。一个班级就是小的一个社会群体,一个团队,如何让这个团队有凝聚力、战斗力,关键在于领队的班主任的治班思想。陈宇老师所讲的要打造班级“名片”,其实就是班主任的治班思想。

班主任不能只把自己定位于一个“维持会长”的角色,每天按学校规定上下班,各项工作和活动照章办事,觉得自己班上纪律尚可,大局还算稳定,这样就满足了。时间长了,学生思想不得引领、精神不得提升、灵魂不得饱足,这种“维持”也难以为继,“稳定”的大局也不会长久。班主任要有更高的追求,应该而且必须做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而要做一个成功的“灵魂工程师”,班主任必须要有足够的装备,那就是班主任自身要有一定的高度,要能够站在学生的前列,能够担当引领学生的重任。我想,这个装备之一,就是班主任要有思想。

如帕斯卡尔说的“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人是卑微而脆弱的,如一棵苇草,但因有了思想他就坚韧而强大起来。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一定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将学生凝聚在他周围,学生在他的引领之下一定会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进取,思想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提升,灵魂得到塑造。因此,班主任应在平时加强阅读、注意观察、勤奋思考,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大脑,使自己的思想逐渐丰富而且深刻,还要时时走在时代的前沿,牢牢把握时代脉搏。

当然,班主任的思想要保证健康、积极,要极力避免偏激、灰暗的思想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班主任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年轻的生命,他们都有或者我们希望他们未来都有美好的生活,班主任不能因为个人的生活遭际,或事业困顿,或对社会的某种看法,而让学生受到你的消极影响,如果这样,那在学生一生中,心灵上将会留下巨大阴影,说不准他将会重复你昨天的故事。

二、班主任要学会思考

我认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爱探索的人,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如果一味的按部就班,不能带出一批适应社会,合格的人才。

1、思考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一个班主任,我们要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对学生的教育,不是简单的处理班上事务,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肩上的担子确实不轻啊,从大处讲,担负着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从小处讲,我们肩负着学生家长的殷切期望,家长那一双双渴求孩子成功的眼睛,在关注着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努力啊。这样,我们明白了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在自己的班级管理中,一定要尽职尽责,将自己能想到的,能做到的,都要不辞劳苦去完成,这是一个时代的使命。班主任的思想认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观念跟不上,就会出现许多管理上的倦怠,工作的相互推诿,影响育人工程的效果。

2、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法无定则,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我们必须在平时的实际操作中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学会创新,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联系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去开展工作。不能照搬别人的经念、方法,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然后再实施。

3、思考学生的需要。张红教授告诉我们,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我是谁→寻找意义的过程。我们任班主任要设法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并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学生的一些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选择地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带给他们的快乐,带给他们的心理满足,让自己的学生成为幸福的学生。

4、思考班级的发展。一个班级的班主任,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思考问题,班上的发展是一个核心问题,不光是配合学校的管理,参与各种活动,还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案,让学生在班级中受到熏陶,健康成长。针对时代性、地域性、学生的心理认知等方面的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对学生的发展是这个计划的主要内容。我们要通过班级管理,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自身优势,良性成长,对他们人生观的形成起到真正的引导作用。

5、思考自己的人生追求。其实我们现在的一些老师,觉得工作没有乐趣,总是喜欢抱怨这里不公平,那里不合理,但是,他们就没有看看自己的工作完成得怎么样,真正做出一点什么贡献来没有。我认为,自从你一个踏上三尺讲台,就应该有了自己的人生追求,这是一个老师的人生追求。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是育人工程第一线的先锋排头兵,更应该有自己的追求,比如说吧,当自己的学生长大成材,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时侯,你的成就感就会由心底发出。我们应该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坚定信念,做好本职工作。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父母 篇5

——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

你们好!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如何给您的孩子讲故事!

亲子共读是一件乐事,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感情,家长与孩子有共同的语言密码,促进孩子与家长的交流。家长首先银行树立一种意识,和孩子一起阅读也是提升自己的一件事情。

那么究竟该如何给孩子讲故事呢,才能够激发孩子对故事的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一起探讨的话题,妈妈应该是一个有很多故事的妈妈,爸爸应该是一个满腹经纶的爸爸。

首先,拿来一个故事,我们应该先读给自己听,你觉得这个故事打动你了吗?如果你都没有进入角色,没有感觉到这个故事的动人之处,又怎么样去讲给孩子呢!虽然说大人和孩子的心灵不一样,但是我们要尽可能的去走进故事,走进孩子的心。《白雪公主》的故事为什么女孩子那么喜欢听,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故事的主角白雪公主,而男孩子就可能把自己想象成为了故事中的王子,再比如读绘本故事,一本薄薄的绘本没有几个字,怎么就把孩子逗得哈哈大笑,因为孩子的眼中隐藏在图片后面的是一串联想,我们大人的眼睛是看不到的,这就需要我们长期和孩子一起阅读才能产生默契。

讲故事的技巧。

1.家长一定要声情并茂的讲故事,而不是念故事,读故事。一个经典故事是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孩子必须要在你的声音找到故事的感觉,如果一晚上就是平白直叙的读念,孩子就会对故事失去兴趣,对你也没有了兴趣,不但觉得故事没有了意思,他可能马上就像逃脱你的束缚。所以,父母应该学会抑扬顿挫的讲故事,特别到了不同角色的时候应该用不同音色或者声调去吸引孩子的注意。

2.角色定位很重要。从故事的一开始,你就该暗示孩子你可能就是故事中的某个角色,然后渐入佳境,孩子就会感受到故事中的自己,或者自己在经历故事中的跌宕起伏和情节波动。暗示的手段有很多: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你就是故事中的谁,可以把故事中的“他”换成“你”,也可以把故事中描写主角的相貌尽可能和孩子相似。

3.抓住时机的启发和交流。当孩子一旦进入故事角色之后就会马上思考故事的情节,心系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并且逻辑思维快速的转动,家长一定把握好故事的节奏,适时的放慢节奏,可以慢一点让孩子在心中留有想象的时间,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停下来,让孩子说一说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家长切记进行思想教育,故事不是用来进行品德教育的,这样会让孩子反感故事。问题设计的也不要太多,所以家长必须要之前读好故事!

希望,家长们能够有所启发和感悟,和孩子进行好每一次亲子共读!

孙本旭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篇6

关键词:师生情,课堂氛围,教育效果,幸福感

1 从缝气球开始, 我们相爱了

有一天, 妈妈送给她一个漂亮的红气球。小女孩非常喜欢它, 玩得很开心。可是没过多长时间, 气球好像在一点点地变小。小女孩经过仔细观察, 发现了气球上有一个小洞。这可怎么办呢?想去找妈妈帮忙, 可是立刻就改了主意, 勇敢的小女孩决定自己解决问题。她想起了每当妈妈发现自己的衣服上有破洞的时候, 了不起的妈妈就会拿出针线在衣服上缝几针就好了。于是, 小女孩把针线偷偷地翻了出来, 用心地给气球缝了一针。结果, 气球由一个洞变成了三个洞, 当小女孩再次把红气球使劲地吹起来后, 她伤心地发现, 红气球缩小地更快了。随后, 一声啼哭, 妈妈过来了。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 当年缝气球的小女孩变成了现在的我。现在, 我不缝气球了, 我把缝气球的故事讲给了我的孩子们听。还有, 和小伙伴们偷人家玉米烤着吃, 结果被抓个正着;在床上翻跟头, 一下翻到了对面箱子下面的砖头上, 脑门上被缝了好几针, 现在还有疤呢;姥姥给做的新棉鞋, 就是不好好穿着, 脚丫子来回晃着玩, 结果一只鞋正好飞进刚端出来的饭锅里……有时候课上讲, 有时候课间讲, 类似的故事给孩子们讲了多少个, 我记不清了。我能记清的是, 每次讲故事的时候, 孩子们的眼睛都特别亮, 脸上那种灿烂的笑容会带给我力量。我也记得孩子们给我的评价, “老师, 你太好玩了!”“老师, 你真可爱!”“老师, 你怎么像我一样调皮啊!”课间, 孩子们还会拉着我的手, 争着抢着给我讲他们的故事。

老师和他们一样, 犯过错误, 调皮过, 老师不是他们不可接近的人, 而是他们心中的朋友、游戏的伙伴。童心与童心的碰撞, 真心与真心的交流, 开心与开心的传递看, 爱心与爱心的搭建, 从缝气球开始, 我们相爱了。

2 讲他们的故事, 我们的爱更坚定

平时特别调皮的几个淘气包, 课间竟能专注地围坐在一起看书;刚穿上新校服, 心情也是新的;开学第一天, 大家又可以在一起吃饭, 别提多热闹了;运动会入场式时, 咱们怎么走得这么精神;终于轮到我值日了, 看, 我把桌子摆得多整齐;你瞧, 这是我刚剪短发的样子;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 我顺手把他拉了起来……

从孩子们一年级入学以来, 我就留心记录孩子们一些成长的瞬间, 用手机或照相机给他们拍照或录像, 拍好以后找机会让他们欣赏。学校的生活是真实的, 孩子们的成长是奇妙的。但是, 孩子们可能对于自己的成长没有意识, 对于自己的改变没有感觉。把他们可能会忘记的、不注意的瞬间, 最自然的流露记录下来, 创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 带给他们的是体味自己成长魅力的震撼和欢笑。

看着他们自己的照片, 听着他们自己的故事, 他们有时会笑得前仰后合, 有时又会暗暗落泪。有了共同的快乐, 共同的记忆, 我们的爱更坚定。

3 讲故事, 让他们爱上语文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 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 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我的尝试是让各种各样的故事, 如:绘本故事、寓言故事、智慧故事、儿童民间故事、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 寻找一切机会飞入学生的耳朵, 触动他们爱上语文的神经。

记得这届学生刚上一年级时, 一个学生的妈妈曾打电话跟我交流。她说, 她的孩子总是回家跟她说, “妈妈, 语文课时间太短了, 我还没听够呢, 下课铃就响了”。而且每天放学后, 孩子一见到她, 就会跟她说, “妈妈, 我给您讲个故事吧”。然后就像模像样地讲了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孩子们心里总是放不下一个故事、一本书, 总是想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的时候, 他们就爱上了语文。

4“扣子事件”大家谈

孩子们上二年级的时候, 有一阵特别爱玩转扣子, 开始只玩是捡到的扣子, 后来是把自己衣服上长得好好的扣子也弄下来玩了, 我几经劝阻均无效, 直到“大崔扣子事件”的爆发, 玩扣子游戏才逐渐走向低潮。大崔同学在一节美术课上, 偷偷地把坐在他前面的晓磊同学校服上的扣子, 用剪子让它们下了岗, 当时那件校服正搭放在晓磊同学的椅背上。不巧的是, 这时我刚好有事从教室门前走过。第二天班会课上, 我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个小朋友和三个扣子的故事”, 然后由全班学生谈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 谈了很多。没过多长时间, 大崔同学突然自己站了起来, 不好意思地说, “老师, 昨天是我把晓磊衣服上的扣子剪掉的, 我错了, 我以后再也不剪她的扣子了。”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异常的安静。过了几秒钟, 我开玩笑似的大声地说:“哦, 我知道了, 大崔同学以后要剪其他同学的扣子了。”孩子们哄堂大笑, 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大崔也害羞地笑着说:“老师, 不是, 谁的扣子我都不剪了。”又是一阵欢笑, 并且, 孩子们都为大崔同学勇于承认错误送上了真诚的掌声。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各式各样的“扣子”, 但是不是所有的“扣子”都可以直接、简单地“剪 (下转第51页) (上接第43页) 掉”, 有些“扣子”也是需要我们巧妙地处理一下的。讲故事, 有时会带给孩子们神奇的力量。

5 孩子是幸福的, 我也是幸福的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 追求生活的幸福感。孩子们上学又何尝不是。每个孩子如果天天早晨都能够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到学校, 节节课上都能够主动和知识交朋友, 回家后总愿意跟爸爸妈妈聊聊学校里的稀罕事, 寒假、暑假里的一些日子总在盼望着早点开学, 我认为他们是幸福的。

教育学生是我们光荣的事业, 我们是否能够体味出教育的幸福呢?当孩子们不经意间叫我一声“妈妈”的时候, 当孩子们非拉着我跟他们一起跳绳的时候, 当毕业的学生们来学校看我的时候, 当孩子摔倒后站起来对我说“我是男子汉, 我不哭”的时候, 当他们有了委屈找我倾诉的时候, 当他们在运动会上为了班级荣誉奋力拼搏的时候, 当他们瞪着两个痴迷的眼睛听我讲故事的时候, 我知道, 我是最幸福的人。

参考文献

做一个会创新的公司 篇7

当时间进入到2014年,早已过了玩积木的年龄,但我依然乐于见到乐高这样的积木玩具公司成为全球利润率最高、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当然,它现在还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玩具,集合了可编程的乐高积木、传感器、马达等套件,以及自己的编程语言。

乐高算得上是一个好玩的公司。好玩这个概念是因为它也有糟糕的经历,不至于高高在上。在1999~2003年,它的发展策略差点彻底毁了自己,它的经济价值每天缩水50万美元,离破产只有几个月时间。让人诧异的是,当时的发展策略包含的七大创新要素,是在商业世界最流行的创新策略指导下制定出来的。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

乐高最让用户喜欢的是利用有限的组件构建无限且相关的系统。它的七大创新要素包含:吸纳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创新人才、追求不存在竞争的蓝海、以客户为中心、实践破坏性创新、培养开放式创新、探索全方位创新、创建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乐高:创新者的世界》一书的作者罗伯逊认为,这七个要素单独来看,都是好东西,但在乐高所形成的系统性中,这样组合就无效了,它们合在一起不仅让乐高的成本飞升,更因为没有一个有效的体系来监控,而变得失控。

2004年是乐高一决生死的一年,创始人的孙子克里斯蒂安森解雇了公司CEO,让克努德斯托普接任。克努德斯托普当时才从麦肯锡跳槽到乐高两年时间,身份还只是一个顾问,不过他还有一个帮手——经验老到的CFO奥弗森。回过头来看,虽然当时的任命让人吃惊,但克努德斯托普和奥弗森给公司制定的策略确实有效。

克努德斯托普依然是基于七大创新法则对乐高进行改造。比如,在培养开放式创新上,以前是放养,鼓励粉丝DIY的“由我设计乐高”尽管建立了与粉丝的真实联系,但没有真正产生大客户群的产品和效益;现在则是利用最优秀、最狂热的智慧粉丝开发产品,既保持了主导和监督地位,又保证了效率和效益。与背离同行、开风气之先的苹果和谷歌相比,乐高实际上选择了在常规做法的框架之内进行创新。

对于创新,我们很容易陷入对创新传奇的疯狂崇拜,比如对苹果、谷歌、Facebook,但这些发生在硅谷的传奇都只是创新的结果,它们或许可以解释这些人为什么成功,但却无法教会我们如何创新。

比如马克·扎克伯格,扎克伯格出于兴趣,花了数年的时间和精力在Synapse(音乐播放器)、CourseMatch(选课)、Facemash(外貌评分)这几个项目上,才最终有了Facebook的成功。

对此,你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创新不能一蹴而就,你必须先把A、B、C都做好,才有可能做好D。但事实上,这只是基于别人的成功推导出来的一个指导经验,普遍有用也没用。

在本书中,乐高其实是帮我们回答了一个更具实操性的问题:创新从何而来?

乐高公司的全新领导层是怎样找出了乐高的问题根源,又怎样构建出一个创新管理系统,不断开发新玩具?为什么某些创新举措惨遭失败,而其他创新之举(包括乐高生化战士、头脑风暴机器人、乐高忍者、乐高游戏系列等)能大获成功?

这些有关乐高的问题,也是大多数企业管理者面对自家公司和产品需要面对和解决的。

乐高公司素以与世隔绝闻名。本书作者罗伯逊却真正走进了乐高内部,接触到了大量一手资料,访问了每年生产几十亿块积木的工厂,目睹了设计师构思新玩具的过程,还与克努德斯托普和克里斯蒂安森进行了大量的对话。而作为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教授,罗伯逊的视角显然也不会让人失望。

做一个会感受幸福的教育者 篇8

2014年3月20日,我们学校组织参加学习《做一个会感受幸福的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我收获良多,让我从新反思,我的教师工作职业是否快乐幸福,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该何去何从。下面我把本次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幸福到底是什么?是母亲温暖的双手,是父亲宽厚的肩膀,是老师慈爱的双眼,是婴儿无邪的笑脸,是风起时为你披上的大衣,是大雨时为你撑起的那把伞,是夜归时那一杯暖暖的清茶,是踏入校园时那一声声“老师您好”„„其实只要你心中有爱,幸福便无处不在。

如果要问身边的同事,你幸福吗?我不知道会有多少肯定的回答。我只知道人们把教师比作春蚕,比作蜡烛,它们是奉献的代名词;也有人说教师戴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高挑帽子,挑着培养接班人的重担子,过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苦日子,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还有人说,教师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左手一个素质教育,右手一个应试教育,背上还背着一个自我继续教育,教学生涯忙忙碌碌何日是尽头。教师的生活的确清苦,关键是我们教师该以何种心态去面对它。是怨天尤人,自叹自怜,还是豁达超脱,自找乐趣。

人们通常用“桃李满天下”来赞美教师,殊不知其中包含了教师多少辛劳和岁月。但当你走到大街上,一个似曾相识的人亲切地叫你一声老师,你是多么的惊喜,你会久久地琢磨那是你那一届那一班级的学生,想起这班孩子的种种往事,幸福就在那一霎那。我们常常为上好一堂课而沾沾自喜,常常为解决了一个难题而欣喜若狂,常常孩子的点滴进步而津津乐道„„幸福就写在脸上。当你远视你讹我诈、远视升降沉浮,远视荣华富贵,幸福正在恬淡人生。

苏联学者别利钦说过:老师一跨进教室的门坎,就要记住,你是一堂课的缔造者,你要是情绪不佳,就会使一堂课黯然失色,没有生气。

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当心情不好带着一脸的阴霾去上课时,整个教室的学生也似乎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他们的一举一动是那样小心翼翼,发言也不那么积极了,总是怕自己说错或做错些什么被老师逮住,成为老师出气的目标。而当你满面春风地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同学们的脸像灿烂的阳光。每一个人都那么可爱,每一个人都积极发言,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可想而知,在这样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是怎样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人,我们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们。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热爱它热爱孩子。然而我们也是人,也食人间烟火,也会有喜怒哀乐。这就要求我们要会宣泄情绪,调整心理。做一个会感受幸福的教育者。只要你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是内心的平安。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与人性化育的职业。对于教师而言,幸福更具有特殊的意义。我想,生活不应该在别处,只让我们观望想念,生活更应该在当下,让我们能够自由支配,能够高效率地工作,也能够幸福地生活。来吧,让我们做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做教师的幸福。

做一个合格的老师 篇9

一 守住底线,不碰红线

四条底线:

1、遵守工作纪律。

2、落实教学常规。3服从工作安排。4抓住教学质量。

两条红线:

1、师德师风。2学生安全。

二 作为教师要想明白的几件事 我能从教室里找到快乐吗?

说择业前就要确定爱与不爱,不免勉为其难。那就退而求其次,跨进这道门槛一年两年后,就得考虑,是把当教师作为一生选择还是权宜之计。和孩子们打一辈子交道,几十年如一日做下去,我能从教室里找到快乐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继续加油干;如果相反,留在这个岗位上就会是痛苦的事情;如果胶着在既说不上爱,也说不上不爱的状态,迷迷糊糊,这日子就过得很没味道了。

我们中很多人当教师是“先结婚后恋爱”,不过最终还是爱上了教师这个行当。先职业,而后事业,而后忠诚、献身,抛洒青春,借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享受到教书育人带来的乐趣,把自己教成教育的一部分,阳光灿烂。对于这个行业,只有真正热爱它的人才来加入,为教努力,为爱坚守,别冲着长长的寒暑假,稳定的收入而来。因为你的心态,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走向。2 感谢学生做了你的“陪练”

这不是故意放低自己的身段,而是一种教育必须的真实。因为社会需要,因为有这群孩子,我们才开办学校。因为办学校,我们才得以进来,站到讲台上当老师。教师的存在是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的,我们得明白这个道理。

如果研究细小,很多时候也是学生成就了我们,我们更要感谢学生了。初为人师,第一天面对这些娃,心揣小鹿,惴惴不安,已经第十次深呼吸了,心还是慌啊,备好的课忘了,想好要说的话又记不起来,何其尴尬,可学生仍然期待着。一年半载后,你的口齿伶俐了,表达流畅了,怯场得到克服,是学生做了你的“陪练”。

自己当学生的时候,字就没练好,还心里想着,我只是写给自己瞧,藏丑于簿,怕什么。可如今往那黑板前一站,几十双明亮的眼睛审视着自己。为了像个教师写的字,不能随便,不能把学生的手风也带坏了。于是课上课下严格要求自己,临摹训练,自我约束,逐渐字写得像个样子了,有点水平了,可以作为学生的榜样了。没有学生在眼前,不怕后生笑话,办得到么? 3 不要以为学生的问题是额外的负担

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选择当教师就是选择在问题中“游泳”。如果师生间没了矛盾,我们的教育生涯也就结束了。一班学生几十个,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背景,养成不同习惯。加之成长阶段对规则的无知和叛逆,学生总是会制造事端。譬如课堂上故意弄出声响,打破宁静,引得四邻注意力转移;课间抬着扫帚你追我赶,把窗玻璃打烂;考试成绩不理想;不按时交出作业;书写乱涂乱画„„问题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

不要以为这是教师的额外负担,教育教学就是在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教师也是在解决问题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一个又一个问题解决后,你的经验丰富了,教书育人的应变能力增强了,教育智慧积累了,处理问题就趋于客观、冷静、符合教育规律。然后成了会育人、会教书的能老师、好老师。4 比权威更有效的是教师的真爱

当教师是有权威的,但这个权威是附着在职业上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得小心谨慎。教育中,比权威更有效的是以教师的真爱来换取学生的真诚,以教师的尊重来获得学生的尊重,以教师的文明来换得学生的礼貌,以自己的准时来换得学生的守时,以教师的勤奋来换取学生的努力,以教师的公平来换得学生的敬佩„„

幼儿园的孩子都明白,某老师对我好,就要拿点糖果去和老师分享。所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是老师要对学生好,要真心地投入,对学生施之以爱,待之以诚。不要挥教鞭,不要吐骂语,不要拍桌子,不要瞪眼睛。当学生真正感觉到老师是为自己负责,要自己好,引领自己时,他们就爱上了你教的课,取得教育教学成绩是自然的事情。5 要有教育理想

我们究竟要到哪里去,要把工作干成什么样子,要把自己提升到一个怎样的高度,是一定要考虑的。没有理想的教师无论如何也走不远。是理想指引着我们,我们才产生出不绝的精神动力来。因为有理想,我们才自信。

以教学方面为例说,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可以做出这样规划:近期目标是苦练基本功,提高教学技艺,成为一校名师。中期目标是经过十年八年修炼,功力深厚,冲出校园,建立自己的“品牌”。远期目标是做这个行业里的专家学者。因为你有教育理想,学生也会跟着你做梦,既脚踏实地,又“异想天开”。无形中你的教育生活就会变得阔远、高尚、内涵丰富。6 有事和学生商量

教师的工作要求得学生支持才能干好。发现有人课堂上乱传东西,班会课就要跟学生提出来,制定纪律来规范行为。要安排作业了,先问一问学生,今晚数学老师、英语老师布置作业多不多,如果多了,我的语文作业就少布置点。双休日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多谋划两个,到时候跟学生商量,选甲还是选乙,由他们来决定。

和学生商量是一种教育民主,也是一种教育姿态。现代社会民主、法制、权利、义务呼声很高,一个为国育才的老师,从小要在学生心里播下商量意识,商量意识就是公民意识了。把负面情绪留在教室外

去听一位老师的课,老师上得激情飞扬,忽然间想到,要是老师遇到夫妻吵架、银行催贷、儿女淘气,走进教室还控制得住负面情绪吗?情绪是会相互传染感染的。你带着坏心情去面对学生,课就上不好。有一个老师曾告诉我,她一旦跟学校领导产生不快,第二天上课要么无精打采,要么身在曹营心在汉,要么横竖看学生不顺眼。平时学生丢一张纸在地上,最多让他拾起来放垃圾桶里,或是自己弯腰代劳,此时却会火冒三丈,数落学生半天,殃及全班。教师是一个需要很强自制力的职业,与家人、领导、社会有矛盾,可学生并没有得罪我们。孩子的义务是接受我们的教育,他们没有装我们的垃圾情绪的义务。由坏情绪影响到教学,是这个职业所不允许的。自己要会发展

职称升不上去,怪考核不公平;骨干教师当不成,怪领导有眼无珠;教学成绩上不去,怪这班学生“弱智”;班级出了乱子,怪前任给自己留下烂摊子„„怪来怪去,自己就不会发展了。

一旦不会发展,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如果自己发展着,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发展来解决,大问题会变成小问题,乃至不是问题。学生纪律不好,多查找自身原因,多和学生商量。把一个乱班治理成一个好班,挣来流动红旗或是先进班集体,那才是本事。你发展了,领导看得到,同行也看得到。怀才不遇就要努力使“才”变得显眼、耀眼起来。能促使自己飞翔的是做学问

学如逆水行舟,教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论哪个教师,就主观愿望来讲,都希望教好学生。可要教好学生是受诸多因素制约的,最主要就是教师本身要会进步,要会“飞翔”。

要真正避免这一点,就是教师要会做学问,要用学问来拯救自己。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要做到眼睛敏锐、心灵敏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问题来挑战自己,用问题来激活自己的思维。学生课堂上为什么不爱发言?是不是教师的话语霸权压制了他们?是不是我们的教学方法窒息了他们的疑问和思想?是不是因为以前的发言受到讥笑或嘲弄?当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我们就自然会在心中谋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来。将方案拿去进行实践检验,反复、循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教师的学问逐渐长进,就不用担心落后了。别忘了手中那支笔的妙用

观察一个教师还会不会发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问他/她还读不读书。如果在教师案头,除了教材教参之外就看不到其他书了,这个教师就停滞了,因为他/她的源头活水枯竭了。你可能会说,我不读纸质书,会读电子书。但据我观察,对着屏幕读书的少,聊天、购物、刷微信的人倒是不少。

老师,要与书为伴,教育的源头活水在书籍里。你要在课堂上表达得文从字顺,规范而有文采,去读书吧;你要把课上的得生动精彩,把学生的眼睛吸引得直勾勾盯着你,去读书吧;你要在观摩课上,领衔主演,一展风采,去读书吧;你要在会上表达得体,见解独到,去读书吧;你要把教研文章写得让读者读了还要剪辑下来收藏,去读书吧;你要文雅儒雅,像个先生的样子,去读书吧。一个好老师就是一个好的读书人,从来就是这样。

读不读书决定了你还能不能发展

一个说,一个写,这是教师最重要的两种本事了。可现在一些教师把笔荒疏了,只知道红墨水笔可以用来批阅学生作业打勾打叉,蓝墨水笔可以用来写教案给教导处检查。其实教师手中的笔更应用来记录教育生活,展示教研成果和自己的才华。旧时的先生是把道德和文章并列的,教师要把写作当作一种教育行走的方式。我们总说国旗下的演讲大话、空话、模式化,那就从自己做起,在自己教的班级进行矫治,指导学生写真实、真情的演讲稿。有了体验、有了经验,赶紧写下来。你不用笔把它定格在纸上,转瞬即逝。

我每天问自己这样几句话:“你读了吗?你做了吗?你想了吗?你写了吗?”是因为写,我们对教育生活那颗心才没有麻木,我们的思想才不会如浮萍那般根须浅薄,我们的学问才有了展示的载体,我们才说得上没有虚度年华,手中的笔才物尽其用。

三、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和他人

1、王阳明的弟子薛侃有一天在花园中除草时,付出了许多汗水,所以哀叹道:“为什么天地之间,善难培养,恶难铲除?”

王阳明当时就在花园赏花,听到薛侃的叹息,立即察觉到传播心学世界观的机会来了,于是接口道:“你就没培养善,也没有铲除恶。”

薛侃莫名其妙,因为他劳碌了大半天,铲除了很多杂草,而且他经常浇灌花朵,这怎么能说是没有培养善,没有铲除恶呢!

王阳明发现了薛侃的疑惑,却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而是转到另外一个问题上去了:“你呀,如此看待善恶,因为从形体上着眼,错误在所难免。”

薛侃这回如堕云里雾里,更不知王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王阳明马上解释说:“天生万物和花园里有花又有草一样。哪里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花就是善的,草就是恶的。可如有一天,你要在门前搞个草坪,草又是善的,草坪里的花就肯定被你当成恶的了。

这种‘善恶’都是由你的私意产生,所以就是错误的。”

薛侃吃惊地问:“这不就是无善无恶了吗?”

王阳明正色道:“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之所以有善恶,全是你强加给它的。我问你,黄金是善还是恶?”

薛侃搓着手兴奋地说:“黄金是大大的好东西,当然是善的。”

王阳明问:“这要看黄金在什么地方。它在你手上,肯定是善的,可如果它在你胃里呢?”

薛侃摇头道:“那这就是恶的了。”

王阳明又问:“粪便是善的还是恶的?”

薛侃肯定地回答:“那玩意儿肯定是恶的。”

王阳明笑了:“粪便可以让庄稼生长,在老农心中,它就是善的。

所以说,天下的万事万物哪里有善恶之分?都是人强行加到它上面的。同样是一座大山,旅游的人就认为它是善的,有急事要翻越它的人就认为是恶的。同样一个人,在朋友心中是善的,而到了他的敌人心中,他就是十恶不赦的。”

2、有一位地方官常去听王阳明的心学讲座,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偶尔会呈恍然大悟之态,眉飞色舞。月余后,他却深表起遗憾来:“您讲得真精彩,可是我不能每天都来听,身为官员,好多政事缠绕,不能抽出太多时间来修行啊。”

王阳明接口道:“我什么时候让你放弃工作来修行?”

该官员吃了一小惊:“难道在工作中也可以修行?”

“工作即修行!”王阳明斩钉截铁地回道。

“我愚昧得很,”该官员既迷惑又惊奇,“难道您让我一边工作一边温习您的学说?”

王阳明说:“心学不是悬空的,只有把它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它最好的归宿。我常说去事上磨练就是因此。你要断案,就从断案这件事上学习心学。例如,当你判案时,要有一颗无善无恶的心,不能因为对方的无礼而恼怒。

不能因为对方言语婉转而高兴;不能因为厌恶对方的请托而存心整治他;不能因为同情对方的哀求而屈意宽容他;不能因为自己的事务烦冗而随意草率结案;不能因为别人的诋毁和陷害而随别人的意愿去处理。

这里所讲的一切情况都是私,唯有你自己清楚。这就是良知,良知就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你必须认真省察克治,心中万不可有丝毫偏离而枉人是非,这就是致良知了。如果抛开事物去修行,反而处处落空,得不到心学的真谛。”

该官员恍然大悟,心灵满载而归。

无善无恶心之体——世界观

王阳明说过这样的话:“在心体上不能遗留一个念头,有如眼中不能吹进一丁点灰尘。一丁点能有多少呢?它能使人满眼天昏地暗了。这个念头不仅是指私念,即便美好的念头也不能有一点。例如,眼中放入一些金玉屑,眼睛就不能睁开。” 我们于此可以知道,无善无恶就是本心最自然的状态,它是心的本体。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 篇10

高三理科毕业班班主任工作整顿纪律担任过高三理科毕业班的班主任都知道,理科班纪律不好管。原因在于理科班中,极具个性的男生偏多,乖巧听话的女生偏少,有的男生经过高一、高二两年间的历练已经养成了不守纪律的陋习,进入高三后更是我行我素,给班主任本来就琐碎繁忙的工作增加了更多的挑戰,势必要占用班主任更多的精力。我曾担任过四届高三理科毕业班班主任,一直主张既要整顿好纪律又要把班主任从琐碎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那就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

一、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

班主任“偷懒”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选拔和培养出一批热心为班级工作的干部,这些干部中最关键的是选好班长。在选拔学生干部时我一般采用的是任命制、推选制和竞选制。进入高三年级后,师生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彼此之间都非常的了解,在选择班长时,我采用任命制,任命一名在同学中比较有影响的人物。她(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关心集体,办事认真,团结同学,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为同学服务。在我带2012届高三毕业班时,就发现有一名女生成绩非常优异,头脑聪明,思维敏捷,胸怀开阔,工作大胆,具备了担任班长的条件。虽然她是一名女生,但是我毫不犹豫的任命她为班长,并由她根据班级需要来设立岗位决定班委会成员。班委会组建完毕后,由班长召集班委一起商量提出,要扭转班风班上目前存在的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哪些。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目前班级最迫在眉睫的事就是要整顿纪律问题。有的同学忽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表现最突出的是在“仪容仪表”方面,没有按照学校的着装要求穿校服来校;迟到旷课的同学较多,导致班级在班风班貌评比中被扣分十分严重,错失“流动红旗”,而班级情况也越来越糟糕,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二、提出班级管理目标,明确班干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到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在《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中指出“管理班级要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对此观点我十分赞同,如果在此基础上能适当提出班级管理目标,明确班干责任,效果会更好。因此针对我所带的2012届班级,我对班委提出的目标是:把“流动红旗”抢到手,即按照学校对“班风班貌评比”所需要检查的项目逐一进行整顿。人员分配上,由班长负责查实“班风班貌评比”项目的评分标准做出一份详细的说明,每个评分项目由1名班干负责“承包”,若所负责的项目出现扣分情况,必须做好登记明确是哪个方面没有做好,落实责任到人。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规定在每天放学后,将记录的情况用便利贴贴到我办公桌指定的位置上,便于我能随时掌握班上情况。逐渐实现班级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

三、为高三班级量身定做一些有“新意”的措施

有的班主任认为,由班干负责检查登记,不难,难的是对那些违纪的学生,要如何进行整顿更有效?比如,有的学生就是不按规定着校服,戴校牌,怎么处理?这是很多班主任最头疼的问题。我曾经也尝试过以“罚”为主的各种方法,例如,第一种,罚扫地。第二种,取决于班主任的任课情况,像我教化学,我就罚听写元素符号和化学方程式,其他的如教英语的老师就罚背诵英语单词,教语文的老师就罚背名篇和古诗词等。这些方法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实施长久了,不太有约束力,监督起来也费时费力,收效甚微。这时就得为高三班级量身定做一些有“新意”的措施。这时,我就以物质奖励为主,鼓励他们挣我的钱,只要班级获得“流动红旗”1次,就奖励10元钱做班费,如果连续获得“流动红旗”的,每次递增2元,封顶20元。同时我提出,如果班级没有获得“流动红旗”,是谁的责任被扣分的按被扣1分罚交5毛钱做班会费,允许每个项目每人可免费一次,以示警示。班上有同学马上算了一笔帐,假如一个学期按20周来算,每周获得1次“流动红旗”大约能赚到300元左右。即使是没有获得“流动红旗”的时候,班级也有“罚款”收入,况且扣1分就罚5毛钱,也在他们能承受的范围。最后这样的“交易”规则在同学们的见证下订立,并且定于每周班会课时“算账”。刚开始实施时,有个别同学不以为意,觉得被罚的5毛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甚至有一位个性比较张扬,经常不按规定着装的学生问:“我若交了一周的“罚款”后,可以不用穿校服来学校了吗?也就是说可以“包周”吗?”。我认为班级制度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对于他的疑问,我回答“可以”。并马上给他算清一周应缴纳的“罚款”,共7元(因按照规定每人有一次免费的机会,他可以免交5毛钱)。在同学们的一片哗然声中,他交了7块钱,连续交了两周后,他开始有些坐不住了,估计心疼他自己的零花钱了。第三周时,终于看见他“自觉”穿校服来校了。从此以后,我们班的“流动红旗”就再也没有“流动”过。

四、严肃态度,整顿迟到、旷课现象

也有一些班干提出,关于整顿迟到、旷课违纪现象,是不是也该沿用“罚款”制度?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如果每一项都简单地沿用罚款方式的话,可能会造成有个别同学因罚款数目过大,出现“赖账”现象。到时我们前面的工作就白做了。我想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式呢。我了解到,在高一、高二时,有的同学因为旷课、迟到,受到了多次处分后,也麻木了,在行动上也没有改观,到了高三,背着这么多处分他们觉得再怎么努力都没有希望把一项一项地处分去掉。俗话说“跳一跳,把果子摘到”,我决定给他们“松绑”,把他们以往所受到的处分暂时一笔勾销,给他们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但若再次旷课、迟到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将加重处罚,最后学生迟到、旷课的现象渐渐少了。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做一个快乐的老师 篇11

一、自我认识, 积极面对客观现实

自我认识是一个人对自身的生理、心理、品行等方面的判断, 是个人心目中自我形象的确认, 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认识自己。同时, 可以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自己。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 看作自我认识的一面“镜子”, 以此作为参照点。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表现与他人的认识和态度一致或基本一致, 说明其自我认识是准确的, 心理是健康的, 这有助于个人的发展。因此, 教师应主动征求同事对自己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力争全面认识自己, 还可以借助活动成果评价自己。

二、正确面对, 提高教师角色的认识水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就决定了教师须维护社会认可的这一职业形象, 适应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与教师个性发展并行不悖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降低心理高度, 找准合适位置。

很多人认为“老一套”的教育教学方法不适应素质教育, 从而导致“唯我独尊”的思想。因此, 要找准自己合适的位置, 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 降低心理高度, 在现实工作中正确把握自我。

2. 克服工作中的浮躁感。

教育工作不是一天两天就见效的短时性工作, 需长期探索与研究。要克服工作中的浮躁感:一是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二是充分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三是与学生家长取得密切联系, 相互协助搞好教育工作。

三、丰富自我, 促进教师人际关系和谐发展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反之, 人际关系恶化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 使人陷入无穷乏味的名利纠纷之中而不能自拔, 同时也会严重腐蚀校园风气。俗语说“文人相轻”, 是指教师读书多, 学识广, 容易看高自己, 看贬别人。这种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已为时代的进步所摈弃。首先, 认识、接纳自己, 了解、尊重他人是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之基础。人们一般喜欢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短处相对比, 这样人就比较容易自信, 但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建立。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教师必须正视并接受来自于内部和外部对自尊心有威胁的各种因素。有效的沟通对人际关系的建立也很有必要, 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中, 很多是缺乏有效的沟通。沟通既能了解别人, 又能从别人那里进一步了解自己, 也能容纳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

四、有的放矢, 塑造健全的教师人格

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 享有父母的爱, 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 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 如果他既不能由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 又受到情绪不稳定的教师的无端困扰, 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 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并且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容易接受教师的语言态度、行为习惯的影响。教师健康的人格特征突出表现在:如何对待教育工作, 怎样对待所教的学生。其中, 教师性格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视。如果教师经常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 就会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所以, 高“情商”的教师首先要善于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 不在不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生气、发怒。

总之, 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 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在日趋紧张、竞争激烈的环境里, 教师的压力很大, 但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才能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才能不断地创新, 因而要学会保持健康心态, 方可做幸福快乐的教师!

上一篇:一个人是否高效,取决于他的思考方式下一篇:青龙小学三班班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