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联动实施方案

2024-09-13

三社联动实施方案(共7篇)

三社联动实施方案 篇1

为确保我市临渭区杜桥社区“三社联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内容

为了深入贯彻13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关于“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陕西东大门建设”的战略目标,面向相关职能部门、基层社区和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公益服务项目创意,在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进行评选的基础上对优秀项目创意进行奖励,同时根据一定原则和要求对获选实施相应项目的公益性社会组织给予资助和能力建设支持,借此培育一批优秀公益性社会组织和优质公益服务项目,同时有效动员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深层次参与公益服务,进一步推动我市公益慈善事业的专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目标

(一)发现社会需求,培育公益项目。顺应形势发展需要,通过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发现和整合现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尚未普遍惠及但广大民众迫切需要且普遍欢迎的公益服务项目,有效满足社会服务需求,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换,逐步拓展公益服务的半径和内涵,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二)扶持社会组织,促进专业成长。通过为初创期和中小型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建立在明确的业绩追踪、组织目标和工作情况评估基础上的资助,同时在发展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品牌推广、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建设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培育扶持一批有能力、讲诚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

(三)提高资金效益,节约社会成本。通过将公益慈善本身作为一种资本投入方式,引导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更好地将资金投入公益领域。同时,通过实行项目化服务和建立严格的绩效评估制度,促使接受捐助的公益性社会组织高度重视财务配置、经营效益和长期公益目标的达成,切实提高公益慈善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有效节约社会成本。

(四)推动全民公益,激发社会创新。通过有效动员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逐步推动全民公益。同时,将“公益慈善”与“商业智慧”理念有效结合,改变传统被动的慈善公益理念和模式,创新性地整合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力量以解决社会问题,不断激发社会创新。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渭南市公益创投活动领导小组。由 任组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由民政局副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包括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外经贸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工商联、广播电视台、市慈善会、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等单位负责人。

四、工作分工

市委宣传部:负责协助主办单位协调新闻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广泛宣扬公益慈善理念,为创投活动顺利进行营造良好氛围。

市民政局(以下称“主办单位”):作为主办单位统筹协调创投活动。具体负责制定活动规划和实施方案,协调督促有关职能部门保证公益创投活动顺利开展。

市财政局:负责协调落实活动相关经费及资金绩效评估和监管工作,并协助做好获选项目绩效评估。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外经贸局、市工商联:负责组织发动企业参与公益创投活动。

市民间组织管理局:负责组织动员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公益创投活动,并作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做好相关监管工作。

广播电视台:负责设立专门栏目,对公益创投活动进行全过程报道,对公益项目进行全方位展示。

市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管理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等及各(街道)社会事务办(局):负责引导、组织广大企业、社会组织、公益人士和社区居民参与公益创投活动,协调社区及相关单位确保获选公益项目落实。市慈善会、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负责推动市慈善会冠名基金和其它基金与公益项目对接,并协助做好创投相关工作。

具体承办创投活动的社会组织(以下称“承办单位”):按照主办单位要求具体负责公益创投活动的策划设计、组织实施,对项目进行考察、监管和评估,并为获选实施项目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能力建设支持。

五、活动规则

(一)创投主体

申报和实施公益项目的主体是经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以及其它单位和个人。其它单位和个人提出的公益项目创意须与公益性社会组织合作并以其名义申报方可获选实施,否则只能获评为优秀创意并获得相应奖励。

(二)项目内容

参加创投的公益项目所获得的社会捐助和政府资助应符合相应资金使用范围,并确保全部用于项目运作和持续发展所需。根据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有关规定,结合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本次创投活动资助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1、为老服务类。主要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助残、助洁、助浴、助行、助医、助急等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独居和纯老家庭的结对关爱、心理关怀,老年人的健康干预和健康促进,老年人的维权和文化活动以及其它满足老年人实际需要的服务。

2、助残服务类。主要包括孤残儿童照料服务、残障人士康复服务、技能培训和就业扶助、社会融入辅导以及残障人士家庭支持、文化娱乐团队建设等服务。

3、青少年服务类。主要包括社区志愿者服务、社区青少年帮教、社区少年儿童课外教育以及渭南人子女助学帮困等服务。

4、救助帮困类。主要包括对支出性贫困家庭和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帮扶,以及为其它生活困难的居民家庭提供帮扶支援和志愿者服务等。

5、其它公益类。主要包括为环境保护、劳动就业、教育培训、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提供资助和公益性服务,以及其它有助于宣扬公益理念、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公益项目。

(三)项目要求

1、社会需求广泛性:项目所涉及的社会需求具有广泛性,在项目实施区域乃至渭南范围内有一定比例的人群遇到相同的社会问题。

2、现实需要迫切性:项目所解决的问题具有明显的迫切性,现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尚未开展足够的专门服务以满足此部分需求,亟需公益服务项目的介入。

3、目标定位公益性:项目服务指向明确,受益群体精准,公益色彩突出,实施后有助于提升“三社互动”和“两工联动”水平,有助于优化社会治理格局。

4、项目理念创新性:项目实施理念、运作模式、参与方式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政府已经针对相应人群提供了相同服务或业已从通过其它渠道获得了足够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参与创投。

5、项目策划科学性:项目策划符合政府相关政策导向,经费预算精准,进度安排合理,评估标准科学,落地性、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较强。

6、实施主体专业性:项目实施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和核心成员拥有与项目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项目执行团队人员配置得力、分工合理且普遍具有较高的专业性。

(四)服务范围

公益项目实施地点以临渭区各社区为主,服务对象以本市户籍居民和常住人口为主。

(五)项目经费

1、社会捐助。广泛动员爱心企业、慈善团体(基金会)、爱心人士对参与创投的公益项目进行定向捐助。社会定向捐助资金专项用于获选项目运作及项目持续发展所需,捐助金额达到获选项目经费预算总额50%及以上的可获得该项目冠名权。社会捐助必须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方式明确定向捐助意向,并在入选评审前注入市慈善会帐户。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及市慈善会共同负责社会定向捐助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对于以实物形式进行的捐助由承办单位负责换算为货币价值,报主办单位同意后纳入社会定向捐助总额进行分值换算。

2、配套资金。在获选实施项目获得一定数量社会定向捐助资金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实施所需经费予以配套补助。配套比例为1:2,配套资金最高限额为50万元。对于无定向捐助或按比例配套后资金总额仍少于项目预算的获选实施项目直接补齐项目实施所需经额,资金最高限额为30万元。

3、创意奖励。将部分符合“社会需求广泛性、现实需要迫切性、目标定位公益性、项目理念创新性”要求,因主客观原因未能获选实施的项目“点子”评选为优秀项目创意,根据实际情况设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分别颁发优秀创意证书并给予3000元、2000元、10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

(六)资助周期

本届创投活动项目资助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特殊性质项目资助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

(七)项目监管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通过其它非法手段侵占、不当使用项目配套资金和社会定向捐助,违者依法追究相应责任。承办单位及获选项目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主动接受财政、审计、民政等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2、获选项目团队因不可抗力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约定的服务项目时,应及时向承办单位提出;未经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同意,不得擅自向其它组织和个人转让服务项目。

3、获选项目团队未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认真实施服务项目的,承办单位不再申请服务项目后续资金的拨付,并追缴已拨付但尚未使用的资金。

六、创投程序

(一)项目征集(2012年11月上旬前完成)

1、发布公告。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通过媒体宣传和社区动员等形式,向社会发布公告,征集公益项目。

2、引导需求。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专题培训和召开会议等方式,引导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社区对社会公益服务的需求进行梳理,并将相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公开。

3、申报指引。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以适当形式组织进行项目申报指引及相关辅导培训。

4、接受申报。承办单位接受项目申报,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

5、项目初审。承办单位对公益项目的内容和申请资质等情况进行初审,并将结果以适当方式报告申报单位和个人。总体符合要求但设计不够完善的项目可由承办单位负责指导申报单位和个人在申报时间截止前修改完善并再度申报。

(二)入围评审(2012年月前完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负责选择10名以上的专家学者、有关职能部门代表和财政、审计等专业人士以及基层干群、新闻媒体代表等组成入围评选委员会,对经初审符合要求的公益项目进行评审,确定入围项目。入围评审结果在渭南市政府网站、《渭南日报》等媒体上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5天。在公示期间,未发生举报、投诉的,开展项目推介工作。

(三)项目推介(2012年月前完成)

渭南市政府网站、《渭南日报》等媒体设立专栏(专题),对入围项目进行分层次、波段性宣传。每期选择4—5个入围项目负责人或团队代表陈述关于项目设计初衷、实施计划、预期成效以及相关感受,增加创投项目的人性化、通俗化及感染力,广泛宣传公益慈善理念,激活各界参与热情,放大创投社会效应,营造全民公益氛围。社会公众于此阶段通过指定网站对入围项目进行投票。相应项目申报团队自行动员爱心企业及慈善团体、爱心人士定向捐助。市慈善会同时负责明确定向捐助意向。

(四)入选评审(2012年月前完成)

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负责选择20名以上的专家学者、有关职能部门代表、定向捐助代表和财政、审计等专业人士以及基层干群、新闻媒体代表等组成入选评审委员会,对入围项目进行现场评审,根据一定标准当场打分。随后,按照现场评审得分占60%、已有定向捐助得分占20%、网络投票得分占20%的比例,根据总分高低确定最终入选实施的公益项目。同时,根据相关评审标准评选确定优秀项目创意。

(五)审批公告(2012年月前完成)

承办单位将网络票数、社会定向捐助意向和入选评审结果等汇总后报主办单位。主办单位负责审核并报创投活动组委会审定后正式确定获选项目和优秀项目创意。承办单位负责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六)项目实施

1、签订项目合同。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与获选项目团队正式签订项目合同。

2、申请资金拨付。承办单位根据公益项目实施进度,起草运作资金拨付申请书,并附服务项目合同书,向主办单位申请服务项目资金的拨款。经主办单位审核后,服务项目资金分三批直接拨付给获选项目团队。合同签署后拨付项目总金额的50%,项目中期评估验收合格后核拨30%,项目结束并验收合格后拨付20%。

3、督促项目实施。承办单位督促获选项目团队按照合同要求实施项目,并针对获选项目团队提供能力建设服务,以提升获选项目的实施成效和项目团队的整体能力。

4、组织监督评估。承办单位督促获选项目团队按月报送项目实施情况,并定期派遣工作人员,对项目进行监督和评估。承办单位每季度以书面方式,向主办单位报送项目实施进度、资金监管等情况及阶段评估报告,并负责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众、定向捐助团体和个人公开相关信息。

(七)项目总结

获选项目团队在项目结束后以书面形式向承办单位提交总结报告。承办单位负责对创投活动进行绩效考评并形成评估报告报主办单位。主办单位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创投活动进行全面总结,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深刻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完善意见。

三社联动实施方案 篇2

1“三社联动”概述

“三社联动”是指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工作为核心,以社会组织为枢纽,从社区发展、居民的需求和自身的优势出发而进行协同与合作,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社会治理创新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能动机制。(1)“三社联动”中的“三社”分别指社区、社会工作和社会组织等三个不同的方面。其中,社区指以居民委员会或街道办事处为代表的政府组织;社会工作泛指拥有专业知识的社工机构或者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泛指社会公益或慈善组织。

传统的基层管理以社区居委会为主导,管理过程简单而且形式单一,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和行政性(2)。另外,片面注重居民在生理和安全上的需求,容易忽略居民的主观感受和被尊重的需求等问题,也是传统基层管理的弊端之一。近年来,以公益为主旨的社会组织发展势头迅猛,但由于得不到有效的整合,从而形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三社”在联动之前,社会治理力量基本处于分散的状态,各种力量未能得到最优化的配置。

民政部和财政部于2013年联合下发的《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指出,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联动服务机制。这是政府部门首次以政策的形式确立了“三社联动”的行政性基础。政策的出台,对于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提高服务质量和创新基层管理等方面,具有典型的前瞻性和广泛的实用性。

2 乐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概述

沈阳市铁西区乐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乐和社工中心或中心)是由沈阳化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发起的民办非企业公益服务组织。自机构成立以来,秉承着助人自助的理念,开展了多项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其中以“敲敲的爱”“时尚银发”和“长者故事会”等为代表的为老服务项目,于2016年获得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除此之外,中心还开展了留守儿童和亲子类公益服务项目,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乐和社工中心于2013年成立以来,分别在沈阳市铁西区七路街道第一城社区、沈阳市铁西区艳粉街道永善社区和沈阳市铁西区大青街道孤家子社区等三地开展了为老服务项目,长期为这三个社区提供服务。作为公益服务类机构,中心本身集社会工作与社会组织两种因素于一身。中心以专业服务为基础,坚持以政府机构为主导,协同社区居委会与社会组织一起打造“三社联动”新模式,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

3 社会工作在“三社联动”中的优势作用

3.1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社会工作为社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对社区成员社会化、社会参与等方面发挥作用。虽然社会工作机构不直接参与行政管理的过程,但在培养居民骨干和为居委会策划管理方案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三社联动”为民间公益性组织进入基层社区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社区管理由原来的政府机构一元化管理模式,变成了由政府为主导、多方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管理模式。与居民零距离联系的服务方式,使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与政府机构的管理咨询中,社会工作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区中弱势群体乃至整个社区的诉求。而历史亦证明,基层社会管理越是能考虑最底层群众的呼声,其管理水平就越高,民主程度也就越高。

乐和社工中心在社区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传统的街道办事处或者居民委员会进行的是刚性管理,其管理过程是自上而下的。乐和社工中心主张更加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方式,提倡自下而上的管理过程。这样,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以社会组织为代表所倡导的社区柔性管理方式,与以居民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为代表所实施的社区刚性管理方式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3.2 项目实施主体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已经明确提到,推动服务供给方式多元化,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社区服务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实行以项目为载体,向居民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1)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根据居民的需求制定出详细的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然后交由机构相关项目小组负责具体实施。从项目的最初策划到最终成果验收,社会工作都发挥着项目实施主体的作用。

乐和社工中心集社会工作和社会组织两元素于一身,既有专业优势,又有人力资源优势,为服务项目中社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提供保障。中心一直坚持项目化运作机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散实施”的行动原则。在沈阳化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和服务所在社区的帮助下,目前已经开展了至少四项稳定且长期的服务项目。每个项目都采取独立运作的方式,并定期向社区居委会以及乐和社工中心汇报最新进展。

3.3 整合优势资源,填补职能空缺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优势在于其行政性的权威上面,在社区开展服务项目之初,除了需要社区居委会的批准外,居委会的推荐也最能让居民接受。如果社工机构贸然入驻社区,反而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要想取信于民,社工机构脱离不了居委会作为社区第一管理人的支持。等到逐渐被居民接纳并且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时,社工机构又成了连接政府与民众的通道。了解民意、反映民情、将矛盾化解在社区基层成了社工机构的责任,(2)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在职能之外的服务空缺。

社会工作机构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社会组织,其最大的优势在于知识的有用性。社会工作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和学科,只有将专业助人的知识用于服务大众,才能使理论知识得以提升和专业得以发展。社会工作发挥作用的载体就是社会组织。当社会工作与社会组织完全交融时,才会形成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这种融合的社会组织为“三社联动”提供人才和部分资金保障,也可以作为“三社联动”人力和物力的“储备池”。

乐和社工中心将服务地点定位于社区,融合了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的双重优势,形成一个以高校为依托的专业服务团队。该中心也与其他爱心公益组织合作,以弥补自身在拓展服务上的不足。整个组织既可以做到以自己为中心的系统内循环,又可以与其他组织或系统相互协调。这样,在防止了组织故步自封的同时,也整合其他可供利用的资源。

3.4 创新服务方式,打造更加人性化的社区

强制性是权力产生作用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保证,(3)而居民委员会拥有管理基层事务的权力后,就很难摆脱因行政属性带来的强制性。由于居委会往往身担数职,不免会用过于简单或者粗暴的方式来提高服务效率。社工机构之所以能够在社区里从一个不被人理解的群体到被居民接纳并主动接受服务的公益组织,正是因为他们更懂得如何使人们在接受服务的同时,能够避免强制性给人带来的不愉快体验。社工机构正好可以弥补社区居民委员会在服务提供过程中缺少人情味的不足,满足居民渴望被尊重的心理需求。

乐和社工中心目前开展的为老服务项目在服务对象选择上都遵循老年人自愿参加的原则、社区领导推荐和社工主动联系的方式,这样既保证服务对象能有自主选择的自由又使项目的覆盖群众更加科学与合理。在服务对象需求的分类上,项目设计根据具有相同需求的老年人群体设计了小组工作的方法,为他们提供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对于部分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项目会专门设计一些个案工作的方法,比如通过定期居家探访的形式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或者排解其心理上的孤独。为了使居民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舒心,中心成员必须接受严格的培训,服务过程始终要以服务对象的学识水平、家庭背景等为依据来开展,以确保服务过程的人性化。

3.5 搭建教育平台,共同提高服务实践意识

教育应以人为本,人才是社区服务最为宝贵的资源。“三社联动”中的“三社”应是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的有机体。基于“三社联动”中三个角色不同的定位,社会工作要求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使服务过程规范化和制度化是社会工作的应有之义。社会工作机构拥有专业服务知识,而且其知识结构能够得到不断更新,在服务的通用过程理论中具有优势。因此,社会工作机构可以为“三社”搭建一个共有的教育或培训平台,促使“三社”共同提高服务实践意识,使知识共享成为可能。

乐和社工中心自成立以来,已经开展了若干期社区服务培训项目。在提高所在社区行政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和规范公益服务方式等方面,培训项目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更为可贵的是,参与培训的人员在提高工作技能的同时,也转变了原有的服务理念,其服务思想由被动变为主动。中心下一步计划是开展更多政府和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的培训计划,使自身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利用。

摘要:“三社联动”是指通过三个相对独立的社会主体相互合作与联动发展,从而发挥创新社会治理、提高服务品质和构建和谐社会等作用。文章以乐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例,从优势视角出发,探索社会工作作为“三社联动”的核心,在社会治理、项目管理、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方式和平台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三社联动,社会工作,社工机构,社区

参考文献

[1]王思斌.如何理解“三社”联动[J].中国社会工作,2015(13).

[2]王思斌.优势主导的“三社”联动[J].中国社会工作,2015(25).

“三社联动”让社区活起来 篇3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石佛营西里社区的张淑香老人曾因腰伤不能下床,想着自己什么都不能干,一度抑郁得想自杀。

附近紫萝园社区的姚胜云曾经很痛苦,2011年退休后待在家里,整天无所事事,该起床的时候不起,该吃饭的时候不吃,整个人的生活都乱了。

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市塘桥街道南浦居民区的张先生曾经也很心烦,小区车位本就不多,晚上回家难停不说,早晨还容易发生拥堵,耽误上班。

这些社区的陈年问题该怎么办?

社区有了新气象

2016年1月22日下午,在石佛营西里“笔墨丹青残障人士社区融入书画汇报展暨笔会、公益拍卖会”上,《小康》记者见到了神采飞扬的张淑香,谈到自己的变化,张淑香十分感慨:“我一直就喜欢工笔画,那会儿躺在床上让我非常痛苦,要不是吴老师鼓励我,告诉我在床上也能画画,我真不知道怎么才能挺过来。”

张淑香口中的吴老师名叫吴修中,是北京工艺美校66届毕业生,专攻工笔画。退休后,吴修中想发挥自己的余热,组织社区居民一起学习工笔画,但苦于缺乏资源,他只能和好友自娱自乐。2012年,好不容易成立了一个活动组,但因为没有资金支持,未能形成气候。

2013年,一个叫做“三社联动”的新概念,让石佛营西里所在的东风地区有了新变化。“刚开始,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三社联动’,但有人愿意来帮我了。”吴修中回忆道。

在社区中级社工师尹红的帮助下,“东风舞彩墨社区社会组织”在北京市民政局成功备案,并且成立了理事会。不仅如此,这个新诞生的社会组织还通过项目申请的方式拿到了一笔活动经费。

有了组织,有了经费,同时又有居委会的场地支持,吴修中终于每周都可以在社区开工笔画课了。张淑香能下床后,第一时间就参加了工笔画课,两年多来,她不仅画了牡丹、石榴、花鸟、鱼等几十幅作品,更重要的是,她不用吃安眠药了,抑郁的症状也消失了。

不仅是张淑香,工笔画课的很多学员都有了巨大的变化。高立增、陈秀丽、吴雪琳……充实了生活的同时,他们都感觉身心更健康了。

如今,工笔画课的固定学员已经达到了二三十人,并且还开设了书法课。“‘三社联动’让我们的管理和活动组织能力都增强了。”吴修中感慨道,“笔会实际上就是我们项目的年终展示,而拍卖做公益的想法也是社工给我们出的点子。”

“在这个过程中,居民参与度提高了,活动更丰富多彩了,公益心也更强了。”尹红说道,“我和居民们都在成长。”

其实,在石佛营西里,这样的社会组织已经有十几家了。“我们社区居委会就是搭建平台,挖掘社区的领袖人物,培养‘种子’,结合社工的专业帮扶,让居民自己能够积极参与。”石佛营西里居委会书记白俊书总结道。

附近的紫萝园社区也有了新变化。早在2011年,姚胜云就在社区文体主任的建议下,参加了社区舞蹈队,说是舞蹈队,但也只是三五个人的自娱自乐,这让姚胜云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同样是在2013年年底,姚胜云在东风地区“三社联动”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联合办公室(以下简称“三社联动”办公室)和东风地区社区办的指导下,成功在项目对接大赛上拿到了项目,她成立了紫韵艺术团,舞蹈队人数很快增长到了20多人,其中还有不少社区流动人口。

在社区社工王学思的倡导下,姚胜云不仅带领大家唱歌跳舞,还和大家一起参与公益活动。艺术团用公益演出的方式自发入户慰问孤寡老人、离退休干部,还和编制组、书画班、丝网花班等团队共同为老人们制作礼物。

2014年10月,姚胜云联合其他四位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共同发起成立了“东风地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三社联动’要持续下去,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公益服务项目更要做成‘工程’,今年做,明年还要做。”姚胜云说道。

实际上,离东风地区不远的将台就是北京“三社联动”的发源地。“将台地区最大的特点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关系,设立联合办公室,实现了政府与社会的有效互补互联互动,较好地发挥了政府的行政优势和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优势,加强了政府、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多方资源的有机整合,有力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和居民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的回应与满足。”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副司长黄胜伟分析道。

对于近两年来北京“三社联动”的实践,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如此评价:“北京通过支持社工服务机构协助街道和社区强化能力建设、评估居民需求、设计服务项目、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三社联动’方式。”

停车也能潮汐式?

南浦居民区建成快20年了,地处陆家嘴黄金地区却让它的停车问题愈加凸显。为了能在下班后占到一个车位,小区居民张先生想了很多办法,先是放护栏,但车位紧张的时候别人马上就把护栏移开;后来尝试提早下班,但没几天老板就不愿意了。“停车难的问题真是我的一块心病。”张先生无奈地说。

不仅张先生心烦,塘桥社区物业服务社主任王功成也很着急,小区没有车位,导致了路边乱停车现象,高峰时期医院入口也因停车难问题而被堵住,大家怨声载道。作为一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旨在满足居民多元需求而成立的社会组织,王功成通过调研很快就发现了一个现象:白天因为居民上班,小区的车位很空闲,而一墙之隔的永业大厦停车却很困难;晚上又颠倒过来。它们不正好可以资源互补吗?他很快找到了南浦居民区党委和永业大厦,把这个想法告诉他们,三方一拍即合,“潮汐式”停车诞生了。“我们从2011年底,就开始试点,当时只有几十个车位,没想到效果很好。”王功成回忆道。

停车难的核心问题是“量”,因此,只有大范围推广才有效果,怎么办?早在2009年就建立了一整套“三社联动”机制的塘桥街道党工委自有办法。

nlc202309090120

党工委搭建的“塘桥社区委员会”是非常好的沟通平台,在那里社区多元主体代表都可以参与其中畅所欲言,很快“潮汐式”停车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有了认可,更重要的是执行规范。基于早期经验,在物业服务社的牵头下,经过社委会共同协商,全票通过了《塘桥社区“潮汐式”停车公约》,不仅明确了物业公司、小区业主的权利义务,有关车位互换、收费使用、秩序维护的问题也一一得到体现。

基于此,申请流程得以进一步明确:有需求的业主到物业服务窗口登记,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向房管办提出申请,签订停车协议。社委会在其中承担了下调、监督和仲裁的职责,居委会则负责调解纠纷。此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物业服务社还通过每年三、四次的业委会主任沙龙和物业经理联谊会,了解业委会意见,协调各方诉求,扮演“老娘舅”的作用。

得益于这些制度的保障,“潮汐式”停车在推广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收费不统一、划定区域有大有小等问题都在小区内得到了解决,有的小区还进一步设计了区分业主与外来车辆的系统流程,由此获得的收益则作为了社区的建设基金。

“这是一件‘三赢’的事,不仅业主得益,物业、小区都得益。”王功成感慨道,“我们每年只要发现问题就总结改进,我们就想帮老百姓解决一点实事。”

如今,塘桥街道已经有了近30个“潮汐式”停车点,多出了1700个车位,小区里的矛盾少了,绿化也好了。未来塘桥街道办事处还将通过购买服务,开发静态停车诱导系统APP,使车主能通过手机定位查询停车点位,规范车辆停放。

其实,“潮汐式”停车只是塘桥街道“三社联动”下众多变化的典型代表。2014年,塘桥社区正式注册的社会组织数量从2009年的41家增长到112家,此外,还有190家备案的社区文化活动类社会组织。

“塘桥街道以一种制度硬约束带动了居民自发的有感服务,构造了社区治理的新常态。”长期研究塘桥街道社区治理的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曹国慧感叹道。

“上海塘桥街道在长期‘三社联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购买服务、项目运作、过程评估’的委托机制,‘社会组织大党建’的党建机制,‘多元治理平台建设’合作机制。通过这三个机制,使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三个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在基层党委政府和党组织的领导支持下,实现了内在的联动与整合。”黄胜伟分析道。

李立国则对上海“三社联动”的经验作出了如此评价:“上海最早在推进社区社会工作中试点‘三社联动’,逐步建立了‘以回应居民需求为目标、以社区为服务平台、以社会组织为服务载体、以专业社会工作为服务手段’的联动机制。”

“三社联动”如何联、怎样动?

东风地区“三社联动”的推广离不开“三社联动”办公室,“三社联动”办公室是在北京市民政局和朝阳区农委支持下,由东风地区办事处和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协作者”)联合组建的,而协作者就是李立国口中的“支持社工服务机构”。

政社如何合作,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更何况是要协助政府了。“除了专业性,最重要的是理清和政府之间的边界。”协作者主任李涛说道。

得益于在服务性与支持性社会工作领域的长期良好口碑以及北京市民政局的支持,李涛在2013年6月就与东风乡签署了合作协议。“东风地区一边是高档居民社区,一路之隔又是外来务工者聚居区,购买协作者服务,开展‘三社联动’,就是希望其帮助东风地区的社区服务站、社会工作者和在居民中自发兴起的社区社会组织之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居民诉求,开展社区建设。”东风乡副乡长冯楠说道。

然而,要让东风乡完全接受平等合作的理念却花了很大精力。“我们和东风乡领导一次次讨论三社联动的内容,以及我们的边界又该如何界定。”就这样经过3个月,李涛和冯楠终于达成了共识:“三社联动”是需要时间的,在实际操作中,凡是关于行政的事务,协作者概不参与;凡是关于社工专业方面的事务全由协作者出面,比如社区干部开会的召集工作由乡政府出面,而会议内容则由协作者负责等等。

接下来,协作者开始深入社区进行调研,但一开始社区干部却并不信任协作者。“他们觉得我们就是走个过场,像以前一样交材料就完事了,只是徒增工作量罢了。”李涛苦笑道,“有的社工还觉得和我们是竞争关系,也不配合。所以我们就是要以民生为核心踏踏实实干,身体力行地示范。”于是协作者不仅一次次下社区摸情况,还开展了10多次参与式的专题培训,帮助社工设计活动、写项目书,信任就这样慢慢地建立起来了。

“居民缺乏安全感和尊严,而社区干部却觉得居民对社区事务不关心。”又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李涛发现了契合点。由此,就有了2013年底的项目对接大赛,当年有14个项目参与展示,最终8个项目拿到了资金,并得到了“三社联动”办公室在财务管理、项目管理、制度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单独指导。

随着项目的开展,“三社联动”逐渐深入人心,“居民参与是主打,三社联动促变化,社工居民手拉手,前景好似一幅画。”石佛营西里“快乐四姐妹”所写的《三社联动前景美》快板词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在推广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不仅有来自上级部门出业绩的压力,也有社区活动开展的资源限制等问题。然而三社联动贡献的不仅有时间,更有智慧。“我们碰到问题都是一起讨论解决的。”负责东风地区“三社联动”推广工作的协作者教育倡导部项目官员王立宏说道。区一级的政府购买服务申请不上?还有社区公益金。社区公益金要支持其他初创社会组织?那就找其他部门基金。诸如这样的实践问题靠大家一件件得到解决,2013年底的8个项目中有5个坚持到了现在。

“居民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了,他们把‘三社联动’的机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了,这种动力就是可持续的。”李涛感叹道,“我们要培育社区自己的社会组织,并通过联动机制让居民能积极参与进来。”

无独有偶,上海塘桥社区也是基于2009年出台了三个目录,明确了社会组织所能承接的政府职能及购买服务目录,理清了政社合作关系,再通过党工委的制度设计加以贯彻落实后,“三社联动”才得以蓬勃发展。

除了北京和上海,“三社联动”目前已在山东、广东、江苏、浙江、湖南、四川、重庆、合肥、武汉等地都开始了探索创新。2015年10月22日召开的全国社区社会工作暨“三社联动”推进会不仅强调了推进“三社联动”在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建构现代社会服务体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巩固党执政基础中的重大意义,更明确了推进“三社联动”的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与思路举措。

会议召开后,很多省份都迅速做出反应,北京市出台了在全市推动“三社联动”的政策;广东、安徽、陕西、江苏、浙江等地先后召开了“三社联动”推进会议。“目前,推进‘三社联动’,已经成为各地民政部门的创新工作,逐步成为各地转变政府职能、拓展社会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民政部社会工作司副司长黄胜伟说道。

尽管“三社联动”在全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难点问题。“从各地实践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黄胜伟分析道。首先,是政府与社会如何合作问题,核心是政社之间是否足够信任,能否良好地合作。其次,是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如何联、怎样动的问题,就是如何能突破既有体制的障碍。

“针对这些问题,今后要从三个方面着力。”黄胜伟总结道,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二要深化社区体制改革;三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

政社互动、三社联动,名词解释 篇4

名 词 解 释

1、政社互动:是指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这两类社会管理主体之间,通过“衔接互动”理顺社会管理职能、调整社会管理结构、改进社会管理方式,从而更加有效地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2、三社联动:以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人才队伍建设为“三大着力点”,通过三者之间的联动,尝试形成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公共利益为纽带,以资源整合为保障,以社区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和志愿者为骨干,三者互联互补互动的社区服务运行机制。

三社联动实施方案 篇5

“三社联动”是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创新模式。主要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社会组织实施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者结合协调联动机制。龙降桥村设立了一个名为“大家娘舅”的社会组织,实行社区+社工、项目+基地、动态+常态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模式,将社工服务和志愿服务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项目。同时,开展社区自助、互助服务。以创新思路,服务百姓,提升活力,建设阵地为主线,通过建立社会组织,提升服务质量,减轻政府负担。

龙降桥村“大家娘舅”起源于农村有个民间风俗,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一年级,要娘舅送书包。可是,现在农村普遍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后代也到了上学的年龄。现在的孩子很少有娘舅了。于是,村“两委”想出了点子:既然娘舅“稀缺”,那就让村里当孩子们的“大家娘舅”吧。一统计,今年村里有30多个需要娘舅送书包的孩子。于是,赶在开学前,村里采购了一批书包,一个个送到孩子们手中。通过这次活动,村“两委”会意识到需要成立一个这样的爱心组织,于是找来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到这项活动中。龙降桥村“大家娘舅”社会组织正式成立。

(一)、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组织建设 2012年至今龙降桥村每年投入资金用于“大家娘舅”社会组织建设,村“两委”高度重视“大家娘舅”的内部治理,制定好切合本村实际的工作计划,把握好工作的连贯性,整合好适用于爱心服务的各项资源。在社区服务中心专设办公地点,办公用品包括电脑、办公桌、文件柜等设施齐全。在组织建设之初,对于人才的引进,村两委集思广益,通过网上招聘,加大宣传力度,目前工作人员已有20余名。“大家娘舅”组织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目前主要承担,未成年人关爱服务、邻里纠纷调解服务、残障人士服务、精神病康复服务,老人年服务、假日学校教学服务等。去年夏天,针对连日的高温天气,“大家娘舅”李菊新发现村里部分困难家庭还不配备基本的防暑降温工具,于是号召起“大家娘舅”们积极开展困难家庭排查,及时走访慰问本村低保、残疾、独居空巢、高龄等各类特殊困难群体,准确掌握各类困难家庭抗高温避暑生活情况,为他们送去电扇,帮助他们安心度过高温天。

(二)、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服务氛围

针对社会工作大家了解甚少和社会工作开展的现状,我们运用各种方式和途径,进行舆论宣传。在每年“国际社工日”到来之际,龙降桥村工作人员通过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文艺表演等形式,向公众展示社会工作在解决社会问题、舒缓社会矛盾、完善社会服务、激发社会活力、扩大社会参与、促进社会发育以及引领社会向上向善发展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与重要作用。通过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提高广大村民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认同度和参与度,努力营造社会工作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通过村务公开栏、电子村务公开栏,加大社会组织宣传,对于服务内容以发放小册子的形式发放到村民手里,使村民一目了然,热情优质的服务使村民开始接受社会组织,通过开展各项服务,先后开展了“戏曲进村”、“老年人欢度重阳节”、“中秋茶话会”、“娘舅送书包”、“假日学校”等服务,村民满意指数得到提高。

(三)、拓展服务内容,扩大品牌影响力

利用我村现有优势,拓展服务内容,加大品牌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引入专业化理念,围绕“服务为民”这一主题,利用网络、微信服务于民,通过现代化手段收集服务信息,并安排社工进行服务。同时强调社工服务的规范性,做到沟通有准则、工作有流程、活动有记录、结束有评估。充分利用区、镇相关培训契机,对于社工薄弱业务能力进行培训,系统学习社工理论知识。

通过前期探访,深切了解本村村民的真实需求,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是社会工作介入服务的重要手法。了解到现代家庭孩子周末和暑假期间照顾存在的真空,龙降桥村“大家娘舅”成功开办了假日学校。旨在关注和引导社区少儿成长,营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设计了“学习加油站”、“暑期DIY”、“小义工培训”、“小小记者团”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更好地学会同龄人交往,丰富他们在社区中的人际资源。得到全体村民的肯定和支持,在活动中,社工逐渐与村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三社联谊活动策划书 篇6

一、活动主题:中泰文化大交流

糅合不同国度的文化,扩大社员的文学认知范围,增加社员对文学的兴趣,加深社员对国外文化的了解,促进各个社团的团结和睦。

二、活动时间:2011年12月3日(周六)晚上8:00

举办地点:待定

参加人员:三个社团成员、邀请的其他社团嘉宾及对本

活动有兴趣的全校师生

三、活动主办:北航北海学院社团联合会

活动承办:海心阁文学社

美在暹罗泰语社

传统文化交流协会

四、活动的大致流程:

小短剧→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及各社团重要骨干→

中泰文化视频展示 → 传统节日文化讲解 → 问答游戏

→ 一起狂欢 → 诗词朗诵 → ……

五、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1.促进社团之间的交流;

2.促进社团之间的关系;

3.促进社团与社联的联系;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气氛;

5.扩大社员的人际交际圈子;

6.让社团团结一致,和睦共处,共同发展.六、活动分工:

海心阁文学社:负责出活动策划,写小短剧剧本,甄选主持人; 美在暹罗泰语社:负责活动材料收集,视频与PPT制作;

传统文化交流协会:负责教室申请,活动所需物品采购.【注】活动结束后,会场清理任务由三个社团共同处理,每个社团派出3-5人。

七、活动所需物品及预算:

1.大海报2张,小海报30张(约25元)

2.矿泉水10瓶×1元/瓶;(10元)

3.活动奖品:20支笔,10个记事本(约100元)

4.布置会场的气球1包,彩带6条;(约35元)

5.打印文件(约5元)

总预算活动费用支出:约175元

八、活动部分内容:

1.小短剧表演

2.介绍嘉宾与各社团骨干

3.中泰文化视频展示

4.有奖问答游戏

5.才艺表演比拼

6.一起狂欢

7.……

九、应急预案:

1.出现多媒体故障,由社团骨干直接上报学校后勤服务办公室进行处理,不必进行不必要的麻烦。

2.如出现停电,由三个社团骨干及社团联合会监察活动人员一起维持现场秩序,制止喧哗,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3.有节目的人不能及时到场,立刻找人替换。

4.出现其他的情况,按现场情况做相应的处理。

活动负责人:施鸿雁

陈希曦

王佳乐

活动策划人:全永雄

“三调联动”机制工作实施方案 篇7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中办发[2015]60号)精神,有效整合调解资源,强化调解职能,形成工作合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更好地服务我省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现就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以下简称“三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健全完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各地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和依托,积极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建设,建立了“诉调对接”、“检调对接”、“公调对接”、“访调对接”、“交调对接”等多项联动机制,不断增强矛盾纠纷化解的能力,使一大批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有力地维护了全省社会的和谐稳定。但随着我省经济体制的深刻改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各种矛盾纠纷凸显,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这些矛盾纠纷主要是因利益问题引发的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完全可以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实践证明,调解工作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最有效的途径。健全和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客观需要,是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调解制度的本质要求。有利于整合调解资源,强化调解功能,形成工作合力,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有利于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矛盾纠纷调处效率;有利于减少群众过高诉求,节约化解矛盾纠纷社会成本。各部门要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健全和完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加强协调、夯实基础,着力建立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健全完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七次党代会以及中央和省委历次会议精神,坚持发展“枫桥经验”,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依法、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作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形成领导有力、各负其责、工作协调、运转高效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及时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重大群体性事件、民转刑案件和集体赴京到省上访事件的产生,努力实现人民调解成功率、民事诉讼调解率、行政诉讼案件协调结案率提高;实现民转刑案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下降,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原则。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依法治国决策部署,确保“三调联动”工作机制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发挥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能优势,建立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既有分工又有配合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调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妥善解决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

——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的调解意识,把调解优先原则更好地体现在调节经济社会关系中,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一方面要引导当事人把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首要选择,不以公共权力压制当事人接受调解;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和诉讼权利,不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方式和调解结果。

——坚持依法调解与以情以理调解相结合的原则。调解矛盾纠纷,必须在国家法律框架内,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调解。同时在调解过程中,要教育引导当事人形成正确、理性的解决纠纷观念,用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要求规范自身的行为,自觉消除隔阂、达成和解。

——坚持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原则。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积极采取人民调解方式,在当事人合意的基础上,解决利益诉求,实现案结事了,有效调解化除矛盾纠纷。

三、健全完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主要措施

(一)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联动

1.诉前告知人民调解。人民法院在接待当事人申请立案时,向其宣传人民调解的优势、特点。对未经人民调解组织调解,且案情简单、争议不大,人民法院认为宜由人民调解组织先行调解的民事纠纷,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暂缓立案,告知或介绍当事人选择所在地(所在单位)或纠纷发生地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也可依职权直接委托调解。调解成功的,以人民调解组织名义出具人民调解协议书。调解未果的,再由人民法院审查立案。对于不符合起诉条件、法院不予受理的民事纠纷,也应当及时将案件转移至当事人所在地(所在单位)或纠纷发生地的乡镇(街道)司法所转交相关人民调解组织做好调解息诉工作。诉前经人民调解组织主持调解达成协议,并制作了人民调解协议书,一方当事人到期不履行义务且符合《民事诉讼法》关于申请支付令条件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起诉,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

2.诉中委托人民调解。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对于有可能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也可在调解组织的参与下共同调解,提高调解成功率。调解时根据案情需要,可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参与诉讼调解工作。对于民事或经济案件,人民法院在立案后庭审前或审理中,将有可能通过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案件,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可将案件委托当事人所在地(所在单位)或纠纷发生地的乡镇(街道)司法所转交相关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人民调解组织应当及时调解纠纷,一般在一个月内完成调解,调解期限不计入审限。经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由调解组织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当事人依此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

对于轻微刑事案件、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悔罪,并且对主要事实没有异议,被害人愿意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达成刑事和解的,在不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前提下,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委托乡镇(街道)司法所转交相关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人民调解组织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调解结案,并将调解结果送达被委托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经调解达成人民调解协议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予批准逮捕,或者不起诉,或者起诉后从轻、减轻判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的,可以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从宽处理并适用速裁程序。如双方未达成协议,则依照刑事诉讼程序依法处理。诉中委托人民调解组织主持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书,人民法院要积极审查做出司法确认,经人民法院审查并做出司法确认的调解协书,一方当事人到期不履行具有给付内容的义务,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据需要,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可联合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共同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联合开展调解工作。

3.吸收人民调解员参与诉讼调解。司法行政机关应当积极推进医疗纠纷、旅游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物业纠纷、家事纠纷、商事纠纷等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的设立,不断完善人民调解网络,加强专职化、职业化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对于一般的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可以吸收人民调解员参与诉讼调解,具有专业身份的人民调解员可介入特殊、疑难、复杂案件的调解。基层人民法院应发挥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作用,建立定员、定点、定期联系制度,对人民调解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人民调解员要充分发挥扎根群众、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积极协助人民法院提高诉讼调解效率。根据需要,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可选派优秀人民调解员到人民法院或法庭立案调解室参与纠纷的诉前调解工作。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受阻,需要人民调解组织协助的,人民调解组织应积极支持配合。

(二)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衔接联动

1.公安机关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矛盾纠纷当事人寻求公安机关帮助解决纠纷的,公安机关接警后经审查认为属于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民间纠纷,应当告知或介绍当事人到其所在地或纠纷发生地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对民事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中民事损害赔偿事项,公安机关认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途径解决的,应当告知和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当事人接受建议的,公安机关接警后应与当事人所在乡镇(街道)司法所或人民调解组织取得联系,将纠纷移交乡镇(街道)司法所或相关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

2.对情节较轻治安案件可委托人民调解。对于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情节较轻的治安案件,可能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但公安机关认为可以调解处理,且当事人双方表示愿意接受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由公安派出所出具委托调解书,委托乡镇(街道)司法所转交相关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有关人民调解组织要及时将调解情况反馈被委托的司法所和公安派出所。对于调解成功的案件,由有关人民调解组织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并督促人民调解协议的履行。履行完毕的人民调解协议书由公安派出所与相关人民调解组织各留档一份。根据需要,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可在派出所内共同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联合开展调解工作。人民调解介入公安机关交通事故民事赔偿调解可参照此项执行。

3.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实行联合调解。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由司法所牵头,组织公安派出所、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人民调解组织等有关部门开展联合调解,切实使辖区内的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

(三)人民调解与信访调解衔接联动

1.引导分流。对信访人反映的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和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化解的信访事项,信访部门应当向信访人释明人民调解的优势,引导信访人选择人民调解化解纠纷。

2.对接移送。信访部门认为可以移送调解的,在征求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出具移送函,与信访事项相关材料一并移送信访事项纠纷所在地乡镇(街道)或村居(社区)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组织对移送的信访事项审查后决定受理的,反馈信访部门;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及时告知当事人法定的处理途径,并将相关材料退回信访人,也可将相关材料退回信访部门。

3.依法调解。人民调解组织受理调解申请后,应当及时组织调解。调解成功的,应当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并引导信访事项当事人通过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协议书进行司法确认。

4.结果反馈。调解结束后,人民调解组织应及时将调处结果反馈信访部门,并由信访部门作信访结案处理。已作结案处理的,信访人就同一事项再次信访的,信访事项由信访部门移交有关调解组织导入调解案件反悔处理程序处理。

四、健全完善“三调联动”工作制度

(一)联席会议制度。各级党委政法委要将“三调联动”联席会议制度纳入党委政法委工作会议制度,根据实际,适时召开,研究有关“三调联动”工作重大事项,梳理“三调联动”工作矛盾纠纷调处情况,分析矛盾纠纷特点走势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应对措施。

(二)排查预警机制。各地要充分发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的优势,开展矛盾纠纷的预警排查,及时收集线索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对排查出的上访苗头隐患,要分类梳理,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对于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越级信访等矛盾纠纷,要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疏导化解。

(三)情况通报制度。各级党委政法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信访部门和人民调解组织要及时互相通报发现、受理的矛盾纠纷及调解工作情况。对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调解或审理终结后,要将生效的法律文书通报调解该纠纷的人民调解组织,并针对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对调解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五、加强“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对“三调联动”机制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法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信访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支持“三调联动”化解工作,将其纳入党委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本地实际和《意见》精神,制定“三调联动”具体实施意见。各地要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的领导、督办、协调作用,有效整合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信访等部门力量,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对跨区域、跨行业的重大矛盾纠纷,由党委政法委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参与调处。人民调解组织要积极协同有关行政部门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工作。

(二)落实“三调联动”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政法委要将“三调联动”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积极推动全省“三调联动”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因调解工作组织不力、保障不到位,导致调解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要及时通报批评,督促整改;对因排查调解不力而导致矛盾激化,诱发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单位和个人,严格实行责任倒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强化“三调联动”经费保障。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财行〔2007〕179号)和中央政法委等六部门《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司发〔2018〕2号)精神,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将“三调联动”工作专项经费列入各部门财政预算,认真落实解决基层调解组织工作经费和人民调解员工作补贴,确保“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健康有序运行。

(四)强化宣传引导。各地要积极总结“三调联动”工作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推动“三调联动”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三调联动”工作中先进典型和经验成果,对调解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提升广大人民调解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

关于“三调联动”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有效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简称“三调联动”)职能,充分发挥三大调解手段在建设“平安”、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原则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平安”的目标,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大调解中心牵头协调,司法行政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协作联动”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新格局,坚持依法调解与以德调解、引导调解与当事人自愿调解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创新调解机制,强化调解职能,提高调解公信度和权威性,使人民群众将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途径,为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组织机构

乡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主任由乡党委书记担任,副主任由同志临时兼任,成员由乡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三、目标要求

(一)民转刑案件、民事诉讼案件、行政复议案件、信访事件呈下降趋势。

(二)民调成功率、民事诉讼调解率、行政信访案件调解率提高。

(三)一般纠纷不出社,大纠纷不出村,疑难纠纷不出乡。

(四)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事件;确保不出现民转刑案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工作职责

(一)落实上级“三调联动”工作规划。

(二)抓好各村、各单位单位矛盾纠纷调解组织建设,抓好力量配备。

(三)建立矛盾纠纷定期(月)排查制度,认真做好来信来电接待工作。

(四)及时向乡党委、政府和上级调解领导机构报告工作情况。

五、工作流程

(一)乡人民调解与治安行政调解联动工作流程

1.派出所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矛盾纠纷当事人寻求派出所帮助解决纠纷,接警人员经审查认为不够治安处罚或不属于治安调解范围的,应主动告知或建议当事人由其所在地或纠纷发生地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对民事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中民事损害赔偿事项,也可以告知和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当事人接受建议的,派出所接警人员应与所在村(居)调解委员会取得联系,出具纠纷移交人民调解书,将纠纷交由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2.在派出所建立人民调解工作室。派出所接受人民群众报警后,将经审查不够治安处罚的民间纠纷,或治安纠纷中的民事纠纷事项出具矛盾纠纷移交人民调解书,移交驻所人民调解工作室处理。驻所人民调解工作室依照人民调解有关法律、法规主持调解,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报乡人民调解委员会确认盖章后生效。

3.对于复杂、疑难社会矛盾纠纷实行派出所和人民调解组织联合调解。发挥派出所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权威和乡村人民调解组织深入群众,熟悉民情的优势,共同调处复杂、疑难社会矛盾纠纷,切实使辖区的社会矛盾纠纷早化解、防激化。

(二)乡人民调解与其他行政调解对接工作流程

1.受理纠纷。案件受理来源:接待来信来电案件、矛盾纠纷排查中掌握到的、派出所或人民法庭人民调解工作室移交的、各级负责同志和调解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

2.合理分流。涉及土地、宅基地等权属、由国土、民政部门共同负责;涉及工商户之间的纠纷,由工商部门牵头负责;涉及婚姻、家庭、邻里等纠纷,由司法所为主,派出所、民政、妇联等部门共同负责;涉及国家建设的因征地拆迁、建筑施工等引发的矛盾纠纷,由建设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学校或教育系统内部的矛盾纠纷,由教育部门负责。其他分工不明确的矛盾纠纷,由大调解中心协调有关部门进行调处。

3.确定调解方案。一般案件由大调解中心值班人员报请大调解中心,提出拟办意见后,由主任直接组织或安排调解人员调处。重大案件由大调解中心办公室主任报请乡党政负责人,集体研究确定调处方案。

4.限期调处。按照确定的调解方案调处矛盾纠纷,小矛盾纠纷当日接案当日调处完毕,一般矛盾纠纷3-5天调处结案,大的矛盾纠纷5-7天调处结案,最长不能超过一个月。对于调解三次以上仍调解不成的,引导当事人进入诉讼程序。

(三)乡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流程

由大调解中心和人民法庭按照乡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流程办理,如果条件允许,可在人民法庭设立诉前调解窗口,由人民调解员担任工件人员,引导当事人进入诉前调解程序。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调解工作领导

乡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加强领导和协调,把调解工作作为和谐司法、和谐施政的重要措施,贯穿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帮助调解工作顺利开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工作力量和工作经费的保障。

(二)建立联动机制

1.建立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以乡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为主,会同司法、信访、派出所等部门,每季度一次自下而上地全面排查辖区内的社会矛盾纠纷,及时发现苗头,采取化解措施,并以报表形式上报。

2.建立信息通报和工作交流制度。人民调解委员会,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和司法调解机关要及时互相通报所发现、受理的矛盾纠纷情况及调处工作情况。

上一篇:作风问题文山会海下一篇:掘金者:用微积分的思想做事业